陕西美食

2024-06-05

陕西美食(共3篇)

陕西美食 篇1

引言

陕西西安作为中国的千年古都, 历史名城, 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而品尝当地特色美食是旅游文化必不可少的环节。“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好客的西安人拿出陕西特色美食来招待海内外友人, 令来者留恋垂涎。

陕西特色美食有着悠久的历史, 主要反映着古代关中的民俗文化和生活方式, 如石子馍、油酥饼、煎饼等, 有的属于当代西安人的勤劳和智慧的创新, 如小六汤包、贾三灌汤包等。吴国栋先生编著的《西安特色小吃向导》一书中列举的西安特色美食主要有牛羊肉泡馍、葫芦头泡馍、粉汤羊血、辣子蒜羊血、水盆羊肉、羊杂碎、腊汁肉夹馍、腊羊肉、笼笼肉、粉蒸肉、粉蒸羊肉、酸汤水饺、宝钏荠菜饺、太后火锅饺、馄饨、辣子疙瘩、秦镇米皮、汉中面皮、麻酱凉皮、岐山擀面皮、biangbiang面、油泼箸头面、岐山臊子面、翡翠面、摆汤面、浆水面、乾州酸汤挂面、荞剁面、荞面碗坨、荞面饸饹、麻食、老鸹撒 (月天韭) 、搅团、凉粉、浆水鱼鱼、煎饼、麦饭、肉丸糊辣汤、乾州豆腐脑、凤翔豆花、菜豆腐。除此之外, 陕西还有很多其他经典特色小吃, 都给人以味觉和精神的双重享受, 在此不一一列举。

陕西的美食主要以清真风味和面食为特色, 其中羊肉泡馍已经成为陕西美食文化的象征, 并于2012年入选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集《主食的故事》系列美食之一, 从而名闻全国。陕西美食最具特色的就是西安小吃, 已经被中国烹饪协会命名为“中华名小吃”,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专门介绍亚洲旅游的网站CNN GO评出的“亚洲10大最佳小吃城市”, 西安是唯一上榜的中国内陆城市。2014年2月18日, 习近平主席在钓鱼台国宾馆宴请连战夫妇, 因为两人均是陕西老乡, 也因为陕西美食特有的深厚文化底蕴和浓郁的地方特色, 因此被习主席以家宴的形式款待他的贵宾。一时间陕西牛羊肉泡馍、肉夹馍和“biangbiang”面受到网友热议和推崇, 也被台湾媒体大幅报道。因此陕西美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了解, 我们相信陕西美食闻名全国, 风靡世界指日可待。而陕西美食也应该像川菜一样走出国门, 冲向世界, 然而陕菜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国际化路线, 规范统一陕菜名称对外翻译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国内外研究述评

菜名翻译在中国和西方的翻译领域里都属于较新的研究方向, 具有现实意义和经济价值。菜名翻译归属于语用翻译范畴, 但在语用翻译书籍中所占篇幅很有限, 很少有专家专门研究菜品翻译。英国语言学家Catford曾对菜名翻译下过这样的定义:“Menu translation is the process of inter-lingual transformation for semantic equivalence in the specific area of menu and terms in culinary culture.”意在指出菜单翻译不仅要指出烹饪原料等信息外还要传达烹饪文化, 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中国菜名翻译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 当时有中国人为谋生在英国和其他国家地区开中国餐馆, 便有了中国菜名的翻译雏形。自改革开放以来, 中外交流不断深入, 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来华旅游或工作, 并且对中华饮食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相关部门及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注意到中国菜品名称的翻译问题并且开始了翻译实践研究。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撰文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丰富了这一领域的研究, 但这些研究都不够系统全面彻底, 大多数的科研论文都是讨论菜名翻译的翻译理论 (如功能对等论、文化交际论、形意对等论等) 和翻译策略 (如直译、意译、音译等) , 归纳对比中西方菜品名称的语言特点, 总结翻译技巧。目前较为权威的是2011年由北京市政府外事办公室牵头成立编委会, 编辑出版的《美食译苑—中文菜单英文译法》一书, 此书对中国菜品名称外译设定了标准, 对2158种中餐名称进行了翻译, 并向北京及全国各大餐馆推行。

陕西美食翻译研究现状

《美食译苑—中文菜单英文译法》主要系统介绍中国八大菜系的英译名, 陕西特色美食只对羊肉泡馍 (Pita Bread Soaked in Lamb Soup) 进行了翻译, 对陕西其他经典特色小吃并没有进行翻译。在查阅参考文献和网上搜索资料的过程中, 笔者发现目前国内并无相关机构或个人对陕西特色美食进行全面系统翻译研究, 同时也没有针对陕西特色美食翻译的任何学术论文或书籍出版。而在有的旅游网站上所搜索的一些关于陕西特色小吃的英文翻译都是很不标准的, 例如:将羊肉泡馍被翻译为cruded pancake in mutton soup, 凉皮被译为cold rice noodles, 汤圆则是sweet dumpling, 肉夹馍Chinese hamburger等, 这些翻译不仅不能准确体现陕西特色美食文化内涵, 也会引起一些误解和歧义。餐饮行业人员和旅游行业人员在向外宾介绍陕西美食时也很头痛, 大多是用不规范的外语描述一番。因此, 陕西特色美食的外译工作还是一片空白, 需要相关部门和学者们的重视。

陕西美食翻译研究方法

地方特色美食一般反映着当地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自然水土等要素, 是地方社会关系的一种折射。而陕西特色美食在语言表达上充分体现出陕西方言的特点, 在词法和修辞方面有着独特的表达方式, 蕴含了陕西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充满了民俗情趣和地方风情。陕西美食文化融地方特色、民族特色、传统特色、历史典故于一体。要把陕西特色美食翻译成英文, 又原汁原味地保留菜名的形象性、生动性和丰富的文化历史内涵, 在翻译时不仅要考虑到语言因素, 还要兼顾文化信息的转换。且美食文化翻译本来就琐碎庞杂, 翻译时要仔细推敲食物名称, 观察食物的颜色和形状, 品尝食物独特的风味, 了解每道菜肴的制作主料、配料和烹饪方法, 除此之外, 还要追溯美食名称中的地名、人名、文化、典故等。运用恰当的翻译理论的指导, 灵活采用多种翻译技巧, 也可参照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北京市旅游局颁布的《美食译苑—中文菜单英文译法》制定的翻译原则对陕西特色美食进行整理归纳和翻译。同时还应该研究分析西方菜名的命名方式和语言特点, 力求做到翻译符合目标语用语习惯。

陕西美食翻译研究的必要性

翻译陕西特色美食英文名称, 编写中英双语菜谱, 使对外宣传资料供相关部门或旅游和饮食行业人员参考, 有助于传播陕西的民俗文化, 交流饮食文化, 同时提高陕菜的国际竞争力, 树立西安城市的国际形象, 增强城市吸引力, 提高陕西旅游服务质量。也有助于丰富和完善中文菜单英文译法的内容和翻译理论、翻译原则及翻译技巧, 填补陕西菜品翻译的空白, 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经济价值和理论价值。

结束语

然而陕菜外译是一项较为巨大的工程, 并非靠一位或多位外语学者努力所能完成, 需要权威部门组织多方面的专家如语言学者、饮食专家、外籍专家等一起经过调查、研究、编译、校正等程序方能完成。我们期待着统一、规范和权威的陕菜名称翻译的问世。

参考文献

[1]Catford, J.C.A Linguistics Theory of Translation[M].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5.

[2]陈德彰.2003.评几则食品说明的翻译[J].英语沙龙, 1996.

[3]黄海翔.中餐菜单英译浅谈[J].中国科技翻译, 1999.

[4]刘清波.中式菜名英译的技巧和原则[J].中国科技翻译, 2003.

[5]刘琪.“论中式菜名英译”[D], 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5.

[6]吴伟雄.跳出菜名译菜谱, 食家了然最适度——从省长欢宴女王菜谱的英译谈起[J].上海翻译, 2007.

[7]吴国栋.西安特色小吃向导[M].西安:西安出版社, 2007.

[8]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北京市民讲外语活动组委会办公室.美食译苑——中文菜单英文译法[C].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2011.

陕西美食 篇2

西安的凉皮大体分为三种,米皮、擀面皮和麻酱凉皮,三种凉皮自成一派,各有各的风味。西安人大多是在夏天吃凉皮,西安夏天炎热,吃上一碗凉皮,是消暑的好方法。

凉皮店在西安遍地都是,但人们都喜欢在回民街吃,那里的最正宗,最有名,尤其是那里的麻酱凉皮。

来到回民街,穿过门口热闹的门店,穿过摩肩接踵的游客人群,来到回民街的深处,这才到西安人真正的天堂,不同于门口的拥挤深处,这里大多只有本地人,外地人根本找不到,往往最正宗的藏在最深处。

“老板!来碗麻酱凉皮,一个肉夹馍,肥瘦相间,再打瓶冰峰!”一个男人吼道,顺势把身上宽大的衣服向上一卷,坐到底得到膝盖的板凳上。“好嘞!”说罢,老板便开始做凉皮了,凉皮一般都是提前蒸好,然后放凉,做起来很快,大约小拇指宽、像面条一样长,一团一团地盘在青花瓷碗里,抓起一团就是一碗,正好。晶莹的米皮富有弹性,盘在碗里就好像一块儿玉石透光却不透明,制作凉皮还有一样很重要的东西―大料水。一味好的大料水能给凉皮增味不少,大料水由14种中药熬制而成,别看大料水单独尝起来没什么味道,可凉皮的味儿很大程度上都在大料里。再浇上芝麻酱、醋和蒜水,放上黄瓜丝,面筋,绿豆芽,最后是油泼辣子。玉石一样的凉皮上盖着芝麻酱,上面点缀着红亮的辣子油。油泼辣子中也含有许多中药材,在热油的刺激下,激发出浓郁的香气,与蒜汁、芝麻酱的香气一同钻进鼻腔。

夹起一口凉皮,吸入口中,芝麻的醇香最先弥漫开来,再是凉皮,q弹滑爽,又富有嚼头,后味回甘。吃口凉皮,身上的暑气就已退了一半,在喝口冰峰,你可能会认为正值春天。北方人吃饭少不了肉,腊汁肉与白锅盔的完美融合让人欲罢不能。

凉皮的爽快与北方人相同。不管男女老少,在西安,大家都豪迈直爽,热情好客,都在豪迈的性格下蕴含十三朝古都的底蕴、文化,就像凉皮大料水中的药材,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陕西美食 篇3

6月9日上午9时,在一片热闹欢腾的氛围中,“美食文化体验周”活动在文安驿古镇文化产业园拉开了帷幕。延川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宋满红出席了开幕式,延川县人大副主任曹旭东主持启动仪式,延川县政府副县长王军致开幕辞;随后与会的领导和嘉宾一一观摩检查了参展餐饮单位的美食摊店,现场品尝了各种风味小吃,并郑重投下延川“十大名吃”、“十大名厨”选票。

四十座古色古香的遮阳棚上空弥漫着清醇的粽香,各种各样的特色风味小吃香味四溢,刺激着人们的味蕾而令人垂涎欲滴,印有南瓜和面、红枣糕、库莱、猪灌肠、荞面拐拐等美食品名彩幡迎风飘扬,免费品食处更是人头攒动……。来延旅游的海外华侨考察团人员一边吃着以延川当地红枣为主的粽子,一边慢慢地回味着“家乡好味道”,一边细细品尝着麻汤饭的醇香!在为期三天的“美食文化体验周”里,广大的游客朋友尽情欣赏乾坤湾山水之奇、感受梁家河知青文化之秀、品味延川风味小吃之美。据不完全统计,文安驿古镇和乾坤湾景区品食游客达30000多人次。

与此同时,身着统一标识制服的炊厨服务人员也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全员参与、全程监管、微笑服务、热情导览的县食药监人员得到了游客的翘手“点赞”!县食安办主任乔栋才每日都往返奔波于文安驿古镇和乾坤湾景区,马不停蹄的巡回检查协调;全体人员每天提前30分钟到岗,按照“一对一”的组织方式,协助参展单位摆放炊具、用具,检查登记每个摊位所用食材、备料,清理展台卫生,推介美食特色,征集游客意见和建议。

6月11日下午6时许,一场及时雨给游客们送来了漫天的彩霞和初夏的凉爽,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粽香挟着黄土和黄河的泥味和芳香!迎来了延川县端午节“美食文化体验周”在这里徐徐落幕。县食药监局、景区管理局、旅游局和广播电视台的官方微信公众网和活动现场投出的延川“十大名吃”、“十大名厨”的评选结果即将在这里揭晓。闭幕式由县政协副主席王东娥主持,县食安办主任乔栋才宣布了票选结果和获奖名单。其中南瓜和面、三章五香猪灌肠、泼汤面、卤水豆腐、烧各角、陕北长杂面、麻汤饭、炖羊肉、荞面凉粉、库莱荣膺“大美延川·十大名吃”称号;延川宾馆的尹应龙、三章五香灌肠的刘志强、丰盛园的任建辉、万花山庄的田富、皇程宴的尹小军、星辰饭庄的康应应、刘老汉羊肉馆的王军、乾坤湾大酒店的薛彪兵、延川花馍艺人贺彩莲、程家大院的干金利荣获了“大美延川·十大名厨”称号。出席闭幕式的县人大副主任曹旭东、县政府副县长王军等10位嘉宾分别为获奖的厨师和餐饮单位颁证授牌。

上一篇:房客信用评价下一篇:低产毛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