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食(共12篇)
中国美食 篇1
筷道·第十二届中国美食节暨第十届国际美食博览会,以“健康美食、绿色生活”为主题,由商务部批准并列入商务部2011年内贸领域重点引导支持展会,国际饭店与餐馆协会给予大力支持,中国饭店协会、沈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于2011年7月22日至24日在沈阳市奥林匹克体育中心隆重举行,为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献礼。
本届中国美食节将按照国际化、精品化、品牌化、特色化的要求,突出国际餐饮业发展趋势交流、中华饮食文化精品展示、企业品牌文化展示、中国名厨技艺创新等特点。届时,将邀请来自全国31个省、市、区的2000多家饭店餐饮企业及餐饮业上下游企业前来沈阳参展、参赛、参会和观摩,同时组委会还将邀请部分具有悠久饮食文化国家的厨艺大师前来参加,展示世界各国风味美食和独特饮食文化。其主要活动包括:中国养生主题宴席展、中国名人精品宴席展、中国餐饮业设备用品和主题宴席器皿展、中国餐饮企业家峰会、国际美食展和国际烹饪艺术大师赛、亚洲餐饮高峰论坛2011年会等内容。同期,还将举办中国名菜名点名宴名小吃展、中国金牌商务宴展、中国沈阳金牌婚宴展、中国名厨大会、中国烹饪大师绝技绝活表演、第十一届中国美食节获奖菜品联展联销、国际啤酒广场狂欢节和第四届全国饭店业职业技能竞赛东北赛区比赛等活动。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初步进入转型中期的关键时间点。在转型深化不断推进的进程中,经济和政策环境将发生劳动力价格的明显提高,节能继续加强,扩大内需战略实质性推进三大核心变化。为此,本届中国美食节和国际美食博览会将诠释新美食理念和特点。
倡导绿色健康消费新理念,诠释养生美食主题。本届美食节首次展示养生主题盛宴,将邀请国内外知名餐饮企业前来,以绿色营养食材、优质原辅料和健康烹调技法现场加工制作,展示2011年度市场流行的中国养生主题宴(套餐)。同时邀请国内饮食养生专家,举办养生美食大讲堂,传播美食养生理念。
彰显名人饮食文化,展示名人精品宴席。为充分利用名人效应,组委会将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历史名人精品宴席,并邀请前来现场加工制作对外展示,参展单位需将参展宴席历史典故、饮食文化、菜肴设计理念制作光盘对外播放。
整合餐饮业上下游资源,确保行业食品安全。本届美食节将邀请全国餐饮行业知名设备用品生产商、代理商、服务商等前来展示新科技、新设备、新用品,进一步推进餐饮业新科技的应用。
中外美食融合创新,掀起2011美食流行新趋势。博览会除举办国际美食展外,还将举办国际烹饪艺术大师赛,并增强美食博览会的互动性,使广大业内同行和普通市民百姓能够近距离接触到国际流行美食的制作技艺,品尝最新和流行的美食菜品。
中国名厨汇集沈阳,共谱餐饮发展新篇章。美食节组委会将召开中国名厨大会,举办中国名厨海参大赛,大会组织餐饮流行菜大师主讲精品创新菜、时尚菜与最新厨房管理理念,邀请知名饭店餐饮企业的优秀行政总厨,将本年度个人最具创意以及市场热销创新菜品对外正式发布。同时由全国餐饮业主流媒体和各地行业协会推荐,揭晓2011年度“中国十大名厨”、“中国名厨100人”。
突破可持续发展瓶颈, 举办餐饮企业家峰会。本届美食节以“用工荒”条件下劳动密集型产业生存路径为主题, 邀请餐饮业发达地区政府领导、商务主管部门领导和餐饮业人力资源专家, 开展对话交流。同时, 组委会将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案例, 邀请成功餐饮企业家现场进行演讲分享
中国美食 篇2
本节课通过赏美食、说美食、吃美食的故事,引导学生欣赏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感受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使学生感受到中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食文化的兴趣。
本课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多学科课程很好地整合了起来;
二是切合了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并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课堂气氛一直很热烈;
三是学生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老师的帮助,及与同学的协作、交流,同时利用学生已知信息为基础,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取认识,符合教学规律。
中国五大美食之都 篇3
上 海
在中国烹饪中,上海烹饪博采众长,多姿多彩,别具特色,故海内外早就有“吃在上海”之说。上海菜原以红烧、生煸见长。后来,吸取了无锡、苏州、宁波等地方菜的特点,参照上述城市的烹调技术,兼及西菜、西点之法,使花色品种有了很大的发展。菜肴风味的基本特点:汤卤醇厚,浓油赤酱,糖重色艳,咸淡适口。
不可错过的特色美食:南翔小笼包、排骨年糕、八宝辣酱、城隍庙梨膏糖、奶油五香豆、小绍兴鸡粥、响油鳝糊、生煎、白斩鸡、枫泾丁蹄。
成 都
成都是川菜的发源地之一,川菜以辣闻名天下,却不仅仅止于辣味。
川菜的招牌菜有:麻辣豆腐、八味冷碟、樟茶鸭子、锅巴肉片、鱼香肉丝、宫保鸡丁、酸辣蹄筋、抄手肉片、回锅肉、蚂蚁上树、玉笋鸭舌、水煮牛肉、东坡肘子、粉蒸牛肉、酸菜鱼等。
川菜中最具革命性的是火锅,火锅以其包罗万象、热情似火、平易近人的特点,迅速、地毯式轰炸般的征服了全国人民的肠胃。
广 州
广州人爱吃、会吃,天下闻名,夸张点的说法就是:广州人除了四足的桌子不吃外,什么都吃。于是,麻雀、鹧鸪、穿山甲、蝙蝠、海狗、鼠、猫、狗、蛇、猴、龟……超过1000种材料在厨艺大师们的精心烹调之下,都能变成美味佳肴。
早晚到酒楼喝茶,是广州人历来的喜爱。每当喝茶时,酒楼内坐满了人,一家大小,知己良朋,或洽谈聊天,或共聚天伦,形成本地特有的饮食文化。
北 京
北京得首都之利,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全国各族人民纷纷聚集于此,他们带来了自己民族的风味食品。
不仅如此,近几年来涌入北京的西洋菜系也遍布京都,法国大菜、俄式西餐、意大利风味、美式快餐,已成为北京人隔三差五品尝的佳馔。
北京的特色美食大部分出自民间,后来又出入宫廷,经过精修改良后再散落到民间,烹饪技术以鲜咸为主,主料突出,配料考究,色香味俱全。这种制作技艺体现了中国烹饪的色、香、味、形、养(养生)和以味为核心的特色。不单是厨师制作技艺的表现,也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对饮食烹饪经验的积累和总结。
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可以品尝到北方气息浓郁的风味菜肴和各类小吃,比如烤鸭、涮羊肉、豆汁、糖火烧、豌豆黄、爆肚、炒肝、芥茉墩、炸酱面、麻豆腐、驴打滚 、冰糖葫芦。
长 沙
长沙的特色美食当数湘菜,以腴滑肥润为主,多将辣椒当主菜食用,不仅有北方的咸,也有南方的甜,更有本地特色之辣与酸。香、嫩、清、脆是其特色,所用材料以新鲜、价廉物美为原则。
湘菜特别讲究原料的入味,技法多样,有烧、炒、蒸、熏等方法,尤以“蒸”菜见长。总之湘菜是一菜一格、百菜百味。
探析中国美食纪录片的故事化特征 篇4
在纪录片的表现主题中,人的主题是其永恒的核心,尤其是在纪录片的故事化创作中更是如此。一个故事的驱动常常离不开人的参与,人作为故事中具有行动元和角色的双重性,其意义在于推动故事向前发展。因此,人物形象的塑造是纪录片故事化过程的基础。
中国美食纪录片以美食为载体,以人物为观照对象,通过一系列各具特色的美食故事诉说着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中国美食纪录片的故事化的人物,不是假、大、空的英雄人物;不是地处灰色地带的边缘人物;而是一种源自于高度社会化现实生活、具有普遍性和时代性的积极进取式的人物。他们中有为家庭的幸福而艰辛付出、有因事业的奋斗而漂泊在外、有以美味的追求而孜孜不倦。尽管他们的心灵有诸多的疲惫,处境并非如意,但对于家庭、事业、人生却依然持有乐观的态度。例如,《舌尖上的中国I》之“自然的馈赠”中于凌晨3点出门寻找松茸的单珍卓玛母女,以挖藕来养家糊口的圣武和茂荣兄弟俩以及深夜里远洋捕捞的林红旗等。生活对于他们来说是相当艰辛的,风餐露宿里为整个家庭而奔波劳碌、不舍昼夜。但他们却情愿于付出辛劳,陶醉于拾捡、挖掘、捕捞带来的喜悦,感恩于大自然的馈赠,憧憬于生活的美好。而《北京的味道》则将镜头聚焦在像张建军、黄北平、徐德政等远离家乡、漂泊于城市中的浪子。他们以美味为职业,兢兢业业地打拼,心甘情愿地付出,用美食获得了别人对自身价值的认可。正是这样一个个充满朝气、拼搏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物构筑起中国美食纪录片的人物形象谱。他们拥有千百年来传统中国人的心声:对家庭团圆、生活美好,事业有成、自然和谐的渴盼。
2 美食纪录片中日常生活化事件的起承转合
纪录片的故事化中的事件是由行为者所引起或经历的从一种状况到另一种状况的转变,即人物活动产生的一种结果。如果纪录片缺失事件的存在,显然人物在影像中的活动就会丧失,影像故事的叙事也就无法得以铺展。因此,事件是纪录片故事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故事片或基于真实、或源于虚构的预设性事件有所不同,纪录片的纪实本性要求纪录片事件必须具有一种模糊性与流动性的客观真实性。
中国美食纪录片的故事化事件倾注于日常生活化的事件,以人物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构造影像的故事情节,故事的魅力并不源自其自身的戏剧张力,而是依靠事件与事件在现实时空之中起承转合。它并不刻意追求悬念是否引人入胜、冲突能否高潮迭起、情节有无蜿蜒曲折。它只是忠实地记录着生活流中人与美食的关联性。这些事件可以是人们对美食拾捡、挖掘、捕捞等攫取的展示,也可以是人们对美食风干、发酵、蒸煮、烟熏、爆炒等制作的呈现,亦可以是人们对美食垂涎三尺、乐此不疲的追寻等。这些日常生活化的事件渗透了人们劳作的心血与生活的情感,散发着鲜活与真实的质感。如在《味道中山》之“捕捞美味”中对阿明带着期盼出海捕捞作业、黎华欢撑着小船穿行于大冲口红树林捕捞大头虾、陈金奂独坐船桨在泥沙冲积而成的竹排沙岛边下网捕捞黄鱼、祥叔在杂草丛生的淤泥中捕获禾虫的生活事件。这些事情,已然成为其现实生活的常态化表现。劳作之美与生活憧憬在他们捕捞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份表情、每一次期待中淋漓尽致地体现。每个捕捞事件又以时间的先后顺序编排,具有了自然的流动性,而事件自然的流动性展开又导致了事件具有不可预知的模糊性,悬念在未知的日常生活行进中产生:他们捕捞的收获如何、捕捞是不是会遇到什么困难等。如此一来,事件在他们日常生活化中缓缓流淌,情感在事件的细节中徐徐呈现。
3 美食节目中的异域风情式背景应用
纪录片的故事化背景提供了故事叙事的历史条件与现实环境。故事中人物和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离不开与之相对应的背景。背景之于人物和事件,犹如遨游的鱼儿离不开水一样。背景规定了人物行动的范围。因此,背景构成了纪录片的故事化又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人物的叙述还是事件的叙述总在时间与空间的双重维度中展开。背景在其中无疑会承担起影像时间与空间的交代与暗示作用。与此同时,背景也可以营造人物在事件中的情感氛围、变换故事叙述的节奏等作用。
中国美食纪录片的故事化背景是一个异域风情式的背景。从天南到海北、从原始森林到冰天雪地、从宁静致远的乡村到喧嚣繁华的都市。在这些异域风情中,不乏有《行走的餐桌I》中对贯穿南北的京杭大运河沿途中北京、临清、杭州等十座历史名城风光的展示,有《味道中山》《云南味道》《好味广州》《家乡的味道》等地方性色彩浓厚风光的关注,当然也有《城市的味道》中对几十个城市风光印象的刻画。每一处的异域风情融入当地的民风民俗中,人物的行动在异域风情的背景,衍生出异域民众集体性、程式性的文化。在异域风情的背景营造人物事件的情感氛围方面,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在《稻米的歌唱》中对哈尼人开垦的梯田的多角度拍摄,烟雾的弥漫、清晨阳光初照、错落有致的梯田,只为营造哈族人诗意地栖息于世外桃源的生活:宁静悠闲、怡然自乐。中国美食纪录片的故事化中背景的异域风情,让观众在体验异域风光色彩的同时重温历史的岁月和感怀文化的沧桑。
4 结语
中国美食纪录片在故事化过程中,都是以人物、事件、背景的真实性为基础。在坚持纪录片的纪实本质根本性原则下,使纪录片向故事性亲近。一方面可以增强纪录片的可看性,另一方面可以揭示表象真实下的本质真实。因为纪录片的故事性并不在于去肢解其本质上的真实,而是为故事本质的真实寻求一种创作的手段,以期缝合人的主观意识下选择性真实在表象真实与本质真实之间的裂缝。中国美食纪录片正是在故事化创作中坚持依靠积极进取式的人物形象塑造、日常生活化事件的起承转合、异域风情式的背景运用来吸引受众、感染受众。
摘要:纪录片的故事化是当今纪录片国际化的一个重要体现。以真实性故事为基础,以故事化创作为理念,已潜移默化地成为中国纪录片人的共识。近些年,中国关食纪录片在国内受到极大关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却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中国美食纪录片的故事化在其中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试着从中国美食纪录片的人物、事件、背景三方面来探讨其故事化的特征。
关键词:美食纪录片,故事化,真实性
参考文献
[1]张同道.论纪录片的故事性[J].中国电视,2000(7).
中国美食教案 篇5
雅安市名山区实验小学 邹贤
一、设计意图:
中国地大物博,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美食也是这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国味道,让中国问道满园飘香。《中国美食》是一篇图片课文,主要通过各种各样的菜品图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美食,通过认识这些美食,从而认识生字。通过认识这些色香味俱全的美食,认识中国的美食文化,爱上中国的美食文化。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认识各种美食,认识“菠、煎、腐”等16个生字,会写“烧、烤、炒”等9个生字。
2、认识各种中国美食,了解其简单的烹饪方法,发现“火”字旁和“灬”的联系。
3、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美食文化,从而爱上中国的美食文化。
三、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从美食引入
1、小朋友们喜欢“吃”吗?想知道美食是怎么做的吗?
2、引入新课:《
4、中国美食》
3、中国地大物博,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美食也是这文化的一部分。
(二)、了解中国美食,认识生字。
1、了解“素菜”
多媒体课件出示素菜食材
(1)认识菠菜、茄子、蘑菇
(2)认识“菠、茄、蘑、菇”字,知道艹字头的字都与植物有关。
(3)想一想,还有哪些艹字头的字与植物有关 多媒体课件出示素菜菜肴:认识凉拌菠菜、香煎豆腐、红烧茄子
2、了解“荤菜”
(1)多媒体课件出示荤菜食材:认识课文荤菜食材。(2)多媒体课件出示荤菜菜肴:烤鸭、水煮鱼、葱爆羊肉、小鸡炖蘑菇。
3、学写“烧、烤”
(1)观察两个字的共同点:都是火字旁,最后一捺变成点。学写“烧”,注意最后没有点。给“烧”字找朋友(扩词)
(2)观察“烤”,“考”中的撇拉最长。
4、了解“主食”
(1)自主发现课本介绍主食(2)归类识字:饭、饺
(3)认识“酱”,延伸生活中的各种酱类:酱油、番茄酱等。
5、了解烹饪方法
归类识字:火字旁的字都与烧烤有关,都是用烧烤的烹饪方法来制作的美食。“灬”的字都与蒸煮有关,基本都是用蒸或煮的烹饪方法来制作的美食。
6、巩固识记生字
(1)游戏“报菜名”,出示本课学习美食名称,开火车读。(2)出示单个生字,开火车读,相机纠正。
7、延伸
(1)游戏“我是小厨师”,出示烹饪方法,给出两种食材,让生运用学习的烹饪方法做美食
(2)你还了解家乡的哪些美食?你知道它的制作过程吗?指名介绍。
五、课后实践
勇敢女孩的中国美食之旅 篇6
懒人出游记
[CD Track 5 / MP3_05]
Ivy: ①I’ve been working like a dog for months and I’m finally gonna get some time off this summer.I need to get out of New York.
Jeremy: Well, we’re here to help.Any idea where you want to go?
Ivy: I could care less.Just get me out of here!Do you have any suggestions?
Jeremy: Well, many people like to relax at the beach, lay out on the sand, and catch some rays.
Ivy: Nah, that’s just not for me.②I’m really not much of a beach person.
Jeremy: Alright then.Adventure travel is pretty hot these days: we have 1)hiking, mountain biking, white water 2)rafting?
Ivy: Me? Mountain biking?No way! You wouldn’t catch me out there in a million years. That’s suicide.
Jeremy: ③You aren’t making my job very easy here.④What DO you like to do?
Ivy: Well, I’m pretty much a 3)workaholic.I don’t get out much.I work, eat, sleep…ise, repeat.
Jeremy: Well, if you like to eat, how about 4)culinary tourism?
Ivy: That sounds pretty cool!I travel around and eat?
Jeremy: Yep, you get to explore the world’s most tasty delights.For example, in China?
Ivy: Oooh China!I love Chinese food.Let’s book it.
Jeremy: Certainly. I assume you抣l be needing one 5)roundtrip ticket?When will you be flying?
Ivy: That’s right, one ticket.I抣l be free the last week in July.How much is this going to set me back?
Jeremy: Well, ⑤that depends. A business class ticket will run you $2,200.Economy will be $650.
Ivy: Since I’m paying for this out of my own pocket.I抣l take the coach seat.
Jeremy: Very good. Now for hotels, what did you have in mind?We have anywhere from one to five stars.
Ivy: Well I bet five stars is going to ⑥cost an arm and a leg, so?
Jeremy: Actually, we can 6)bargain the prices down quite a bit.A single room will only cost you around $100 a night.
Ivy: You’re joking, right?$100 for a five-star room? Where do I sign?
Ivy :我已经拼命苦干了好几个月了,今年夏天终于可以休几天假了。我需要离开纽约去透透气。
Jeremy :好吧,我们可以帮你的忙。有没有想过去哪里度假呢?
Ivy :完全没所谓。只要离开这个鬼地方就行了。你有什么建议吗?
Jeremy :噢,许多人喜欢到海滩去休假放松,躺在沙滩上,享受阳光的沐浴。
Ivy:算了吧,那个不适合我。我不是那种喜欢海滩的人。
Jeremy :那好吧。最近这段日子户外探险挺受欢迎的。我们这里有徒步旅行、越野单车、水上漂流等等……
Ivy :我?越野单车?不可能!我这辈子也不会做这种事情。这跟自杀没什么两样。
Jeremy :这样的话就有点麻烦了。那你到底喜欢做什么呢?
Ivy:噢,我这个人有点工作狂。我很少出门旅游,每天就是工作、吃饭、睡觉……起床,再重复。
Jeremy :好的,如果你喜欢美食的话,来一趟美食之旅怎么样?
Ivy :听起来不错啊!我只需要到处走走,然后品尝美食?
Jeremy :是啊,你将会品尝到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例如,去中国……
Ivy :啊,中国!我喜欢中国菜。我们先登记吧!
Jeremy :当然。我想你会需要一张往返机票。你打算什么时候出发?
Ivy :不错,一张机票。我在7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放假。机票大概需要多少钱?
Jeremy:噢,这要看你坐什么舱。商务舱的机票是2200美元,经济舱是650美元。
Ivy:既然我是花自己的钱去旅行,我还是坐经济舱吧。
Jeremy :很好。现在咱们来看看酒店吧,你想住什么样的酒店?我们这儿从一星级到五星级的一应俱全。
Ivy :我敢打赌五星级的肯定贵得离谱,所以……
Jeremy :实际上,我们可以跟他们讲价,把价格降低很多。一个单人房一晚上只要大约100美元。
Ivy:你在开玩笑吧?一间五星级的酒店房间只要100美元?我应该在哪儿签字?
①I’ve been working like a dog for months
work like a dog: 英语习语,指拼命工作,苦干(working really hard),例如:
John always does nothing while others in the office work like dogs.
别人在拼命工作的时候,John总是什么也不做。
②I’m really not much of
指我对将要提及的事情兴趣不大,或者不擅长此事(I’m not interested in what’s to follow, or not good at it),例如:
I’m not much of a reader.
我不怎么喜欢看书。
③You aren’t making my job very easy.
not make things easy: 指让事情变得不容易(make things difficult to perform),例如:
The weather is not making the drive very easy.
这个天气真是不好开车。
也可以用肯定的形式make things easy,指事情因某些因素而变得更容易(make things less difficult to perform),例如 :
These dictionaries will make the translation easy.
这些字典对翻译很有帮助。
④What DO you like to do?
大写的助动词,如do、are、will常用来强调谓语动词,说话时常常会重读(emphasize the verb that follows, “Do?is usually stressed in conversation),例如:
What Do you think of him?
你觉得他究竟怎么样?
Where WILL you go for Christmas?
你圣诞节到底会去哪儿?
⑤that depends
指结果或结论取决于其它因素(a clear answer cannot be given because it will be determined by other factors),例如:
-What will you do for Christmas?
圣诞节你有什么计划吗?
-It depends. It’s up to the weather.
看吧,到时要看天气。
⑥cost an arm and a leg
英语习语,让某人花大价钱(cost sb. a large amount of money),例如:
The house must cost Joe an arm and a leg.
Joe买这所房子肯定花了大价钱。
中国美食 篇7
日剧《孤独的美食家》被誉为“最丧心病狂的美食剧”。它严格遵循原作, 讲述了独自经营进口杂货商店的井之头伍郎在工作间隙寻找美食的故事。真实存在的大众餐馆带有浓郁的亲切感, 对美食的全方位描绘使观众的味觉快感得到了视觉和听觉的满足, “伍郎”自由酣畅的表演让人被“萌”感十足的大叔形象深深俘获。中国创作团队为了跳出已有成功的桎梏, 给予情节更多笔墨, 由儒雅帅气的“赵蜀黍”赵文瑄出演, 把美食和本土文化相结合, 主打“地域牌”和“情怀牌”。
一、逆向化的原作翻转:美食为辅, 情节为主
“伍郎”赵文瑄对媒体表示:“把‘吃’当作必须用真心去感受的东西, 本身就是一种很丰富的情节。”然而, 要想让1994年问世的漫画在新时代新地域焕发新魅力并非如此简单易行, “任何一个产生过广泛影响的文本, 在不同的时代必会显现出不同的价值层面, 因而产生新的精神需求, 作为一种再创造, 如果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处理得当, 能给出新的解释和新的造型, 完全有可能开辟出新的审美境界。”[2]
中国版《孤独的美食家》自上线之初便争议四起, 主要聚焦在内容处理的大胆翻转——漫画和日剧都严格地原样呈现了日本美食, 伍郎放空自我, 自始至终都完全是表现“吃”的过程。而中国版网络剧选择了故事性的加强, 集结众星演绎“吃货之路”中有着不同故事的过客, 用“心灵鸡汤”展示人性的细枝末节, 如第二集《按时间表生活的老人》定位在鼎鼎有名的上引水产, 展示了新鲜地道的生鱼片、握寿司、鱼骨汤, 盐焗秋刀鱼和帝王蟹腿。伍郎通过一张生活时间表找到了收货人李伯伯——为了追忆年少时的感情, 几十年按照同一张时间表生活, 和曾经爱慕的少年一样穿着笔挺的白衬衫, 在固定时间吃一碗豆花、看飞机起落, 犹如承诺般的坚守。
尽管叙事和人物设置基本套用原作框架, 但却并不能轻易直接套用日剧形式, 归根结底还是食文化的差异:中华美食大多被“家本位”的情怀构建出大团圆的文化意味, 大桌吃饭, 合家共欢。而日本美食大多讲究对事物原本滋味和其季节性意味的纤细感受、高度讲究形与色、执着于器具和环境的追求。[3]台湾美食可以满足原作的“独食”形式, 也能带给观众新鲜多彩的视觉体验——巴登咖啡、宁夏夜市、上引水产、台南担仔面、平溪乡宴、街角自助餐……每一款都别具风味, 丰富的情节无疑会让剧情更加饱满, 剧作更有看点。
二、私人化的情感认同:地域为引, 情怀为道
单身的伍郎带着自己的人生观在社会上游离于社会之外, 有一点非主流, 有一些神秘, 总之人们接触不到他真正的内心, 只知道他吃东西的样子。乍看, 如此简单的设置似乎并没有什么精彩的亮点, 而《孤独的美食家》的漫画却轻而易举地火了这么多年, 成了一个有着无限开发可能的“IP” (影视范畴里指某个品牌多种开放的项目总称, 好莱坞就有大量由漫画、小说改编的电影, 已有的作品也会衍生系列。内容和关键角色即可被称之为IP。) [4]
“私人化的情感认同”是《孤独的美食家》打动人心的法宝, 究其原因, 一是地域, 二是情怀。故事是平凡生活的情景再现, 每一家餐馆都真实存在, 每条街巷, 每个招牌都是一种情感寄托, “此时的美食并不单单指向人们的口腹之欲, 而是上升为一个文化深处的象征符号。”[5]人与食物的简单关联被直接超越、纵深指向了与本土文化、地域历史、现实生活等的多重对话关系。中国版网络剧使这种对话关系通过加大比重的故事情节直接描摹出整个台湾的风土人情, 将民生不动声色地注入到了由美食构建成的文化意义体系中, 这种情感的浓缩自然会激发观众认同。
“独食”风潮犹如一阵清风吹进焦头烂额的都市生活, 让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中每日在进餐时间捧着外卖的上班族找到一种“治愈系”的生活态度:正如日版电视剧片头:“不受时间和社会的束缚, 幸福地寻求饱腹时, 他可以随心所欲, 不被任何人打扰, 无须介怀地大快朵颐, 这种孤高行为, 正可谓现代人被平等赋予的治愈心灵的最佳方式。”现代都市人大多疏于关爱自己, 甚至忽略了对每日三餐的情感倾注, 而不要说对身边人予以关怀。同时, “单身族”不断扩大, 或是自己选择独身, 或是不得不独身生活, 剧中传达的乐观生活、善待自我的豁达情怀同样给予了他们积极处世的示范和鼓励, 具有普适的正能量。
参考文献
[1]谢建华.跨文化语境中的移植与创新[J].中国电视, 2010 (03) .
[2]白小易.新语境中的中国电视剧创作[M].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7.
[3]徐静波.试论日本饮食文化的诸特征[J].日本学刊, 2008 (5) .
[4]“大IP电影”成最炙手可热词汇[DB/OL].中国城市文化网, 2015-3-30.
中国美食 篇8
研究缘起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全球化进程的推进, 西安与国际社会的联系日趋紧密。西安美食走出国门, 来华的外国游客也对其表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兴趣。规范西安美食的英文译名, 有助于外国友人品鉴西安美食, 提升西安城市形象, 促进西安文化向世界输出。
1. 美食品名英译学术研究的现状
截至2014年7月1日, 中国知网收录相关研究文献共计276篇, 其中入选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或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CSSCI) 来源期刊”的文献共20篇。根据研究角度与意义评价, 此20篇文献大致可分为三类:语言研究、功能研究、文化研究。其中侧重研究语言转换规则和翻译策略类的文献17篇。
综上所述, 现有的研究从不同视角探讨美食翻译问题, 总结概括了一些规律和特征。但总体上, 国内学界对此类翻译的理论研究比较薄弱, 目光集中投射在双语的文字转换和翻译方法的选择等微观操作层面, 多属经验之谈。对其身后承载的文化意蕴, 汉英语言的内在机制、汉英民族深层的文化属性、心理偏好、审美意向的研究止于表象。
2.美食品名的英译现状
品名是美食的“身份证”, 记载着菜肴色、香、味、形、主料、配料、调料、盛器、炊具、烹饪方法、加工过程、原产地、典故、寓意等主要信息, 是食客了解菜肴, 餐馆饭店招徕顾客的主要手段, 在宣传菜品、传播饮食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译名如同点睛之笔, 与美食相得益彰, 给食客留下无尽回味。
受西安市社科基金项目支持, 笔者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调研。语料来源为:美国纽约市、犹他州普罗沃市、俄亥俄州鲍林格林市等地中餐馆菜谱, 西安本地餐馆菜谱, 陕西省商务厅印发的《经典陕菜、名小吃的中英文对照菜单服务手册》, 北京市政府外事办公室编辑出版的《美食译苑———中文菜单英文译法》, 国内外出版的汉英双语中餐菜谱, 国家旅游局、陕西省旅游局、西安市旅游局官网, 国内外知名旅游网站, 国内外知名旅行社官网及其宣传册和出版物。
通过对文本语料的对比分析, 表1列出国内外西安特色美食的英译名。
根据菜肴的色、香、味、形、主料、配料、调料、盛器、炊具、烹饪方法、加工过程、原产地、典故、寓意等, 并区分笔译、口译、市井菜单、筵席菜谱等不同场合, 表1中西安特色美食的译名策略大致可分为音译、直译、意译、直译+意译、音义兼译/音译+注译等, 如表2所示 (正体加粗:国内译名;斜体:英语国家译名) 。
国内外译名研究的理论
1.中国传统译论中的译名研究
菜名翻译属于“译名”研究的范畴。《春秋谷梁传·桓公二年》记载, 子曰:“名从主人, 物从中国”[2]5。孔子此处虽然讲的是撰写史书时记载实物名称的方法, 但也为译名处理作出了原则指示。从, 即“顺从、依从”, 此话是说“事物的专名应该尊重原主人的名称来命名”[3]。《春秋左传》记载“春, 王正月戊申, 宋督弑其君与夷及其大夫孔父。滕子来朝。三月, 公会齐侯、陈侯、郑伯于稷, 以成宋乱。夏四月, 取郜大鼎于宋。戊申, 纳于大庙”。宋国太宰华父督杀死宋殇公和大司马孔父嘉, 迎立在郑国当人质的公子冯为宋庄公。宋庄公新立, 贿赂临近鲁国、齐国、陈国、郑国, 以稳根基。并特意把郜大鼎送与鲁国。鲁桓公将其安置在鲁国太庙。
这里的“郜大鼎”便是孔子“名从主人, 物从中国”译名原则的具体表现。郜国为宋国所灭, 其宗庙重器大鼎迁入宋国。大鼎原属郜国, 遵从“名从主人”的命名原则称之为“郜”大鼎, 而非“宋”大鼎。“鼎”, 初为烹煮祭祀的炊具和盛器, 后上升为象征王权的礼器。中原地区称之为“鼎”, “物从中国”的命名原则要求此种器物的命名要以中原地区的说法为基准。在“郜大鼎”这个专有名词中, “郜”是专名, 用以指称某物的特殊性, 以便区别于同类事物;“大鼎”是范畴名, 用来说明类属。“名从主人”要求专名翻译应依从原始名称, 本质上相当于“零翻译”, “避免了因一名多译或辗转翻译可能造成的混淆, 是专名翻译的最佳策略”[3]。“物从中国”主张范畴名以中原地区的说法为准绳。“两者结合, 构成了最早的专有名词翻译的完整原则”[3], 对后世影响深远。
中国古代译论源于佛经翻译。东汉至宋的佛经翻译是中国古代翻译史上的第一次高潮。其中“饰文”和“贵本”的文质之争便是后世直译、意译交锋之发源滥觞。
清末民初, 民族危亡时刻, 先行者们力主西学东渐以救亡图存, 引入大量哲学思想、政治经济、人文社会、自然科学、应用技术等方面的书籍报刊。中西思想文化碰撞交流之时, 译名问题更为凸显, 成为“译事之中坚”[2]174。
章士钊曾就国外新的学术词汇的正确译名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1910年11月他以笔名“民质”在梁启超主编的《国风报》上发表了重要译论《论翻译名义》, 讨论意译、音译之得失。他提出:“翻译西方重要新术语, 必须准确涵括其全部意义, 如果意译做不到, 宁取音译。”[2]1761951年2月, 周作人在《翻译通报》上发表《名从主人的音译》, 秉承2600多年前孔子提出的“名从主人”的原则, 提出“凡人名地名, 尽可能地依照它国的读法, 忠实地用汉文对译出来”[2]396。不过, 他又补充道“这是标准办法, 但自然也有些例外”[2]396。
2.西方译学的文化转向
归化和异化的争辩, 反映在文化层面上是母语中心主义和译语中心主义的交锋, 本质上是翻译和权力的关系问题。20世纪70年代, 西方翻译的文化学派开始跳出翻译的语言学层面, 把目光从研究双语的文字转换移向研究制约翻译的语境等诸多因素上, 推动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西方翻译研究全面的文化转向 (Cultural Turn) 。
文化学派的核心研究范式是“系统——操控”, 其发展过程大致如下:
第一, 文化学派的成立。1976年卢汶会议标志着翻译文化学派的成立, 宣告翻译研究的全新变化。以色列学者佐哈 (Even-Zohar) 提出的文学翻译的多元系统理论 (Polysystem) , 成为文化派整个研究范式的学理基础。佐哈指出当翻译文学在译语文学多元系统中占据中心地位时, 译者多倾向打破本国传统进行充分翻译, 异化明显;反之, 翻译文学处于边缘地位时, 译者多倾向模仿文学系统中已存在的模式, 归化明显[4]。在出现以下三种情况时, 翻译文学在译语文学多元系统中处于中心地位, 翻译行为成为重要的创新力量, 为文学形式库增添新的内容: (1) 某种文学系统还未成型, 处于“幼嫩”时期、形成之中; (2) 在相互关系的各国文学中, 文学处于“边缘”或“弱势”地位, 或两者兼而有之; (3) 文学处于转折点、危急关头或文学真空的情况下。[5]
第二, 鼎盛时期。此阶段, 勒菲弗尔 (Lefevere) 以多元系统理论为基础, 对制约翻译的意识形态因素进行了更加透彻的分析, 提出了改写理论 (Rewriting) 。强调“意识形态 (ideology) ”“赞助人 (patronage) ”“诗学 (poetics) ”三因素对翻译的操纵, 并倡导翻译研究应该放到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等背景中, 深入探讨翻译过程中影响翻译策略的各个层面。
第三, 翻译的文化转向。1990年苏珊·巴斯奈特和勒菲弗尔在合编论文集《翻译、历史、文化》 (Translation, History and Culture) 中指出西方翻译研究“文化转向” (Cultural Turn) 的发展趋势。翻译研究摆脱文学研究或应用语言学研究的从属地位, “开始考虑语境、历史和传统等更为广泛的问题”[6]。翻译和其他各种“改写”一样, 创造出“他者”文本新形象, 开拓了翻译研究的新视野。
翻译研究与文化研究的相遇绝非偶然。两者关注的焦点都是“权力”和“文本生产”, 权力的争锋与制衡操控着文本生产的过程。西方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 标志翻译研究走出了形式主义, 考虑更广泛的社会和文化语境。翻译既是一种话语建构, 又是一种心理建构。翻译的文化政治策略在改变社会体制和意识形态方面显示出的强大力量。
西安特色美食英译的原则策略
1. 音译
中国传统译论中“名从主人, 物从中国”的专名翻译原则为译名音译法提供了理论支持。而中国国力的全面上升和全球影响力的日益增长, 则为越来越多的汉语词汇“入侵”英语提供了现实动力。1600年前, 仅有typhoon (台风) 、li (里) 、litchi (荔枝) 等6个中国制造的词汇被收入牛津;17世纪增加了31个, 18世纪增加了44个, 19世纪增加了31个, 20世纪截至90年代初, 增加了152个。而自1994年以来, 英语新词中, “‘中文借用词’数量独占鳌头, 以5%-20%的比例超过任何其他语言来源”。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 西方看中国的目光也在转变, “以前是漠不关心, 现在是不可忽视……观察的焦点也由宏观的国家意识形态深入到微观的百姓市井家常, 由务实的财经政治动向转向更深层的历史文化品位”。英译具有西安特色的传统美食, 本着推广汉语及西安饮食文化的原则, 宜采用音译。如:Pao Mo (泡馍) 、Rou Jia Mo (肉夹馍) 、Liang Pi (凉皮) 等。
2. 音译+注译
英语民族“天人各一”的原初心态和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壮大孕育滋养了英语民族的理性思维。反应在饮食文化上, 便是汉民族极讲究菜肴的“色香味形”, 而英语民族崇尚营养摄取。在菜品命名上, 英语民族偏好对菜肴内容平实、直观的描述。因此, 对无法“顾名思义”的中菜菜名, 宜使用音译, 并后缀注释。其中, 注译应顺应英语民族的语言习惯, 偏重对食材 (包括主料、配料、汤汁) 和烹制方法的介绍, 完成菜品信息的有效传递。如镜糕Jinggao (Steamed Glutinous Rice) 。
3. 音译+变译
鉴于菜谱的有限空间和口头交际的简明直白, 译名应遵循就简原则。比如被誉为“长安首味”的葫芦鸡, 制作工艺繁琐、色泽金红、香醇酥嫩、状如葫芦。这道菜中文名的着眼点在于形状和主料。这些信息如果不加取舍全部译成英语, 冗长的译名便成为交际障碍。宜采用变译, 舍去形状, 补充原产地、口感, 处理为Hu Lu Ji (Xi’an Crispy Chicken) 。
4. 直译
按照“名从主人, 物从中国”的译名原则, 专名翻译应依从原语称谓, 范畴名则遵循译语称谓。因此, 能在译语中找到对应词汇的范畴名宜采用直译。如Persimmon cakes (柿饼) 、Jiaozi Banquet (饺子宴) 。
结语
呼吁西安市政府组织制订西安特色美食英译标准, 提升城市对外交流服务水平。第一, 统一译名。第二, 规范译法, 建立该类文本的翻译模式, 丰富其理论体系。在多种文化并存共生的当今世界, 更好平衡汉英民族的利益, 促进汉英民族的交流、理解、互信, 促进更多领域的西安文化走向世界。注重发展译者能力, 培养译者素养。
参考文献
[1]新华网.《舌尖上的中国》讲述中国百姓与食物的故事[EB/OL][2012-05-27].http://news.xinhuanet.com/2012-05/27/c_112044286.htm.
[2]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5.
[3]赵巍.中国传统译论中的“意识形态”——从“名从主人, 物从中国”谈起[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1 (03) :69-89.
[4]Gentzler, E.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y[M].London:Routledge, 1993:117.
[5]Even-Zohar, I.Polysystem Studies[J].Poetics Today.1990 (1) :47.
中国美食 篇9
一、寻美食, 追溯家乡食之源
昆山地处古三江口, 北江娄江 (现在叫浏河) 往北通长江出海, 东江吴淞江向东经上海长江口出海, 中江通苏州。昆山历史可以追溯到吴越文化鼎盛期, 是东亚越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昆山自古就是鱼米之乡, 物产丰富, 以阳澄湖大闸蟹最为有名。此外, 周市爊鸭、周庄万三蹄、锦溪袜底酥、正仪青团子等, 都是让人垂涎三尺的经典美食。
选材前对昆山各乡镇的美食进行了斟酌、筛选, 最终确定了正仪青团为首批考察和研究的对象。其原因有三:其一, 正仪镇位于江苏省昆山市西郊, 距昆山市区10千米, 阳澄湖东南岸, 是昆山三宝之一并蒂莲的故乡和昆曲的发源地之一, 又是江南鱼米之乡。据考古证实, 正仪古镇是一座具有6000多年文明史的古镇, 亦富有昆山水乡古镇的特色。其二, 正仪的百年老店文魁斋的青团子柔软细润、甜而不腻、香而不散、翌而不黄, 可以存放一周而香鲜如初。这里除了用料讲究和手工制作外, 还有一项独门绝技———制作浆麦草汁。现在拥有这门技艺的人已经凤毛麟角, 这也给文魁斋增添了许多令人向往的神秘。其三, 青团的制作过程相对简单, 学生通过课堂及实践相对容易掌握, 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从中探究家乡的历史渊源。
通过地方美食这一德育课程, 让学生走进家乡, 了解家乡, 品尝美食, 追溯历史。“乡土”如童年的“烙印”, “似春蚕作茧, 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是纹身的花纹, 一辈子附在身上”。因此, 对学生进行“乡土教育”势在必行。“乡土”承载着一份对故土的依恋、一份回报家乡的责任, 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内涵。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家乡的“一方水土”和“一方人”就是“乡土”内涵的具体所指。作为学校, 作为一线教师, 如何让“乡土”这一概念深入学生心田, 地方美食德育课程的开发和引进应该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二、知美食, 感悟家乡食之味
在调查研究昆山名点———正仪青团时发现很多学生对文魁斋的主人吴定元老人特别感兴趣。守望文魁斋的吴定元老人出生于1945年, 临近七旬。老人至今单身, 现在他一个人独撑文魁斋。在2007年昆山市人民政府发布的第一批6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里, 文魁斋的“家作青团子制作工艺”榜上有名。文魁斋青团以它独特的色、香、味赢得了人们的喜爱。随着传承人年龄的增大, 文魁斋眼看后继无人。吴定元老人对着店里的金字招牌, 忧心忡忡。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裹进家族百年秘技的文魁斋青团, 学校特意把老人请进了课堂。老人精神矍铄, 一身素衣, 左手持一瓶墨绿的浆麦草汁, 右手拎一篮新鲜出炉、香气扑鼻的手工青团。学生围着老人追问了:“如何识别浆麦草”“青团的制作过程”“文魁斋为何回绝送上门来的生意”等问题, 老人一一详细解答。随后还让学生品尝了当天凌晨制作的青团。教室里弥漫着青团独有的香味, 学生在清香的浆麦草汁里, 仿佛看到了江南新绿的田野, 仿佛看到了水乡人民勤劳的身影。
古人云:“入国而问俗, 入乡而随俗。”这充分说明了乡土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及对人们精神生活的作用。随着昆山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有更多的外地幼儿随父母一起来到昆山, 成为了新昆山人。以昆山乡土文化教育为切口, 意在传承和发展昆山乡土文化, 加深儿童对昆山乡土文化的感知了解, 培养儿童对昆山乡土文化的兴趣, 陶冶情操, 喜欢昆山, 有作为昆山人的自豪感。学校德育工作决不局限于学校本身, 应该是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 协同共进, 利用各种德育美食课程资源, 共同开发、整合、实施, 使学校德育课程得以更加丰富多彩、行之有效。
三、做美食, 传承家乡食之爱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做中学, 做中悟, 是学生有效学习的途径, 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我们的活力德育校本课程切合这一点, 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发展权利, 理解和重视学生的发展需要, 让学生主动参与, 知行合一, 从而培养学生从小懂仁爱知礼让的美好情操, 培养学生自理、自强等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
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同样可以有效利用家乡的美食资源。在老人讲述了文魁斋青团制作的工艺之后, 学生迎来了自己动手做青团的机会。文魁斋提供给我校秘方配制的浆麦草青汁到糯米、红豆、核桃等原材料, 在吴定元老人和食堂工作人员的积极帮助下, 学生自己和糯米粉, 加青汁, 包馅料……笑声盈盈, 暖意融融。学生一边包着青团, 一边听老人讲述文魁斋每年清明都要把做好的青团分送给镇上孤寡老人的感人故事。学生被感动了。青团蒸好后, 学生分成几个小队, 把热腾腾的青团分送到了隔壁敬老院老人和爱心学校的孩子手中。老人们品着青团, 追忆过去的艰难岁月, 感慨现在的美好生活。学生听得热泪盈眶, 同时又激情满怀。
课程结束, 我收到这样一条家长短信:“蒋老师:您好!孩子回到家中特别兴奋地讲了今日的德育课, 说周末要亲手为全家做一次青团子, 还要送给远在乡下的太爷爷。今天的一课比我们十年的亲情教育都有效, 感谢老师给孩子这份爱的礼物!”念着这条短信, 我心里越发坚定这种“通过舌尖、走入心间”的德育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使学生把传统的美食文化与时代性的教育要求兼容并蓄, 树立了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和人生价值观, 提升了德行修养, 塑造了健全人格。
“美食”每刻牛气冲天 篇10
牛肉富含肌氨酸:牛肉中的肌氨酸含量比任何其它食品都高, 这使它对增长肌肉、增强力量特别有效。在进行训练的头几秒里, 肌氨酸是肌肉的燃料之源, 它可以补充三磷酸腺苷, 从而使训练能坚持得更久。
维生素B6:蛋白质需求量越大, 饮食中所应该增加的维生素B6就越多。牛肉含有足够的维生素B6, 可帮你增强免疫力, 促进蛋白质的新陈代谢和合成, 从而有助于紧张训练后身体的恢复。
肉毒碱:鸡肉和鱼肉中肉毒碱和肌氨酸的含量很低, 牛肉的含量很高。肉毒碱主要用于支持脂肪的新陈代谢, 产生支链氨基酸, 是对健美运动员增长肌肉起重要作用的一种氨基酸。
钾和蛋白质:钾是大多数运动员饮食中比较缺少的矿物质。钾的水平底会抑制蛋白质的合成以及生长激素的产生, 从而影响肌肉的生长。牛肉中富含蛋白质。
牛肉是亚油酸的低脂肪来源:牛肉中脂肪含量很低, 但却富含结合亚油酸, 这些潜在的抗氧化剂可以有效对抗举重等运动中造成的组织损伤。另外, 亚油酸还可以作为抗氧化剂保持肌肉。
含锌、镁:锌是另外一种有助于蛋白质的合成、促进肌肉生长的抗氧化剂。锌与谷氨酸盐维生素B6共同作用, 能增强免疫系统。锌则支持蛋白质的合成、增强肌肉力量, 更重要的是可提高胰岛素合成代谢的效率。可以帮助糖友控制血糖。
含铁:铁是造血必需的矿物质。与鸡、鱼、火鸡中少的可怜的铁含量形成对比的是, 牛肉中富含铁质。
含丙氨酸:丙氨酸的作用是从饮食的蛋白质中产生糖分。如果你对碳水化合物的摄取量不足, 丙氨酸能够供给肌肉所需的能量以缓解不足, 从而使你能够继续进行训练。这种氨基酸最大的好处就在于它能够把肌肉从供给能量这一重负下解放出来。
维生素B12:维生素B12对细胞的产生至关重要, 而红细胞的作用是将氧带给肌肉组织。维生素B12能促进支链氨基酸的新陈代谢, 从而供给身体进行高强度训练所需的能量。
牛肉的食用多样化:牛肉中的后腿肉、侧腹肉、上腰肉和细肉片的滋味和口感上都有所不同, 与单调乏味的鸡胸肉的确不可同日而语。
陆唯:国际美食先锋在中国 篇11
陆唯成长于一个饕餮之家:他们不仅爱好美食,还自己亲手种植烹饪所需的各种蔬菜、香料,甚至与当地渔民都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令陆唯记忆犹新的是,那段在希腊度过的终日与食物为伴的孩童时光。他常常看着自己的家人在后院里忙着架设各种烹饪设备和器具,精心预选各类食材,最后将所有的新鲜原料汇集成一餐美味无比的盛宴。那些宝贵的经历对陆唯的烹饪哲学有着深刻的影响。
陆唯在他16岁那年开始接受专业的烹饪培训。他将这段培训经历以及接下来的学徒生涯描述为一次学业繁重、纪律严苛的“长途跋涉”。而他与生俱来的先锋精神时刻驱使着他,使他不甘心于只做一个厨房主管。他有着伟大的梦想,他努力学习各种与生意有关的知识以便最后能开创自己的事业。与此同时,他觉得自己也在逐步完善与发展烹饪美食的规律、艺术与职责。“它将会深入你的血液,你甚至会爱上它,再也无法自拔。”
灵魂永远都是不安分的,它向往着自由与冒险,陆唯的也是。在20岁时,他常常利用休假徒步游历欧洲与中东等地。而他首次短暂的亚洲之行直至1993年应邀参加文华东方酒店现代餐厅的筹建工作才得以实现。集团要求建立一个老式的烧烤餐厅,同时又希望它看起来“既时髦又酷”。陆唯根本不用开口说话,他的一头红色马尾和一身庞克机车装早已将这一主题诠释得淋漓尽致。而事实上,真正使陆唯能够脱颖而出的,是他炉火纯青的烹饪手法与极其敏锐的商业嗅觉。
在东南亚又多逗留了几年后,陆唯移居伦敦——那个曾经磨练他技艺的地方。其间他在欧洲极负盛名的餐馆之一——特伦·斯康伦的旗舰餐厅“女中音”里担任首席总厨。时隔三年,当陆唯以烹饪大师的身份出席世界名厨峰会时,立刻引起了“外滩三号”项目筹备组人员的注意。经由著名建筑设计师郭锡恩和建筑大师迈克尔·格雷夫斯的介绍,陆唯被邀请参与这间餐厅的筹建——其位于一栋老式联厦中,坐落于外滩3号。
陆唯说,伦敦是一个适合享受安逸生活却不能让他大展宏图的地方。因为那里的发展已相对成熟,发挥空间十分有限。“外滩三号”对于他,就像是上天赐予的良机,他有幸能够成为这个计划的一部分。而这个计划不在别处,正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持续飞速发展的国家。陆唯强调,“我有点儿喜欢这里的‘混乱’,这是一种有序的‘混乱’,也只有我自己才能领会。”当这种感觉最终变成促使陆唯举家搬迁到上海来的动力时,他认识到,“这终于让我在代表追求人生理想与幸福的方框里,打上了勾。”
于是陆唯加入了外滩三号的执行委员会。委员会的成员包括新视角、陆唯轩,让·乔治以及作为“外滩三号计划”整体概念构成部分的其他餐馆。他不仅全方位、多角度的参与到项目的执行之中并坚持遵守他所谓“严格到近乎荒唐的工作时间”。小至布料的选择与搭配、菜单与红酒单的定制,大至员工的培训、制服的裁成,巨细靡遗。随着时间的推移,陆唯又开始参与到其他项目当中,包括打造六所风格迥异的餐厅与酒吧,其中更是有“瑜舍一最佳东方”——北京三里屯地区首屈一指的精品酒店。
最终,陆唯辞去了他在外滩三号的职务。对于他来说:“一日开拓者,终生为先锋”。他不愿坐享昔日功勋,更不愿停滞于早已既定的、格式化的工作。他退出了原来的公司,并独立创建了属于自己的顾问公司——陆唯企业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DavidLaris Creates,DLC)。陆唯这样评价自己:一个在异国他乡的外国人,从一个雇主信赖的员工最后成长为一个在市场中拥有自己一席之地的商人。这不仅是一种有趣的过渡与转变,更是一个实现自我超越的过程。“为此我感到十分自豪,”他说,“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易知难解的伟大国家——各种各样的规矩,文化的巨大差异,如何处理各项纷繁事务,都是问题。”
如今,陆唯的开拓精神在其拥有了自己的事业后得以以另一种方式而完美呈现——创业精神。他观察到,“在中国要做一个企业家容易,难的是一辈子做企业家。这确实需要一些特定的潜质。”在中国,一个人想要生存就得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遇到挫折后能快速恢复的本领。尽管令人始料不及的情况常常出现,但偶尔发生的事情还是会让你觉得,“我的天啊,我该怎么办?我甚至还没看清楚对手是谁,情况就逼迫我不得不马上从失败的伤痛中重新振作起来。”然而,陆唯也发现了中国与其激烈竞争环境相反的、积极的一面。他说:“在中国,人们都是乐观向上的,没有什么事情是办不到的。我也想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我将十分乐意。”
独立经营自己的顾问公司,陆唯必须身兼数职。他首先将自己定位为一个餐厅老板,主要职责是经营和管理自己的餐厅。与此同时他又不仅仅是一个餐厅老板——陆唯在上海已经拥有超过12间餐厅和酒吧,并赋予它们12种迥然不同的风格与概念。例如,欧立威(The Fat Olive)是一家以葡萄酒及希腊小食拼盘为特色的酒吧,其灵感来源于陆唯对故乡希腊的美好回忆。而疯酷烤鸡(The FunkV Chicken)则是一间以健康烤鸡为主推产品的快餐厅——主营外送或外卖。至于他最新的项目——12席(12 chairs),可以说完全是一项独一无二的创意之作。只有12个座位,配备开放式厨房,陆唯甚至会为贵宾们亲自下厨。你可以一次性预订12个或者只是其中几个座位,这样做无疑是为预定座位或包场的客人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交友平台。而陆唯所创建的那些风格各异的概念餐厅,也正是他对丰富饮食文化的热爱和其冒险创新精神的完美呈现。
陆唯喜欢在自己的餐馆里向人们介绍各式各样的烹饪美食,不同的料理有其各自的起源与文化。作为一个厨师,陆唯讲究烹饪的原汁原味。“我不会以中国客人的口味来改良希腊烹饪”他说,“也不会以中国客人的口味对墨西哥美食做任何改变,我想那样做是对烹饪的不尊重。在这个能不断体验新鲜事物的开放市场、同时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如果我们说‘如果您不接受,那就请让我们为您而改变吧’的话,那未免也太妄自菲薄了。”他的这种风格与做法不仅得到了生活在上海的外籍人士的广泛赞誉,那些受过良好教育和爱好旅行的中国人也都纷纷选择体验陆唯这种“最真实的烹饪”。
迄今为止,陆唯先生的特色餐馆中还缺少中国美食的身影,但这样的情况可能很快就会得到改变。陆唯声称自己喜爱中国美食,所品尝的中国菜肴可能比其它任何国家的美食都多。而中餐最吸引他的地方则是其拥有许许多多的地方菜系。因此有太多的东西值得去探索了,各种各样的地方风味,你永远都不可能对中国美食感到厌倦。陆唯说每次他在旅行途中,都会尽力尝试各种只有当地才有的美食,因为只有那样,美食的原料才是最新鲜,口味才是最地道的。上海有着发达的运输网络可以引进来自全国各地以及国外的各种优质原料,于是在贯穿整个城市的厨房间中,厨师们将世界各地的风情美味精心再现。
陆唯认为上海这个追求高品质的城市正是检测未来中国美食走向的基准点与风向标。中国餐饮正在以一个竞争者的身份出现在世界舞台上——其拥有更优质的原料和更清洁的工艺,当然烹饪者的创新也令其锦上添花。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烹饪就没有改进的余地了,特别是在服务方面,比如陶瓷餐具的正确选用及如何表达饮食文化中的传统元素。不过所有问题终究会得到解决的,对此陆唯深信不疑,也十分期待。他声称,正是因为重视烹饪的方方面面,找出各种不足,这样不仅不会贬低中国美食,反而会将其晋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过去的八年中,陆唯在烹饪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果与反响,各种知名出版物,比如康泰纳仕出版集团(Conde Nast)和纽约时报(NewYork Times)纷纷来到上海对陆唯的餐厅及其酒店管理场景竞相采访报道。同时作为一个餐厅顾问的角色,陆唯希望继续对上海以至于整个中国的餐饮界与酒店管理领域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作为一个永恒的开拓者,他最大的愿望则是希望看到中国的餐饮服务业能够采纳利用他的专业知识和咨询服务,从而得到更久远的发展。
京华美食——清真三店 篇12
在北京的居民构成中, 信奉伊斯兰教的民众占了相当比例, 因而清真风味菜肴成为京华美食的重要一支。北京清真菜馆中的老字号为数不少。以涮羊肉而著名的东来顺, 本刊已专文介绍。本文介绍烧羊肉的白魁老号、烤羊肉的烤肉季以及酱羊肉的月盛斋。
白魁老号
白魁老号饭庄, 始建于清乾隆五年 (1741年) , 已有260多年的历史。清朝期间.曾被内务府认定为有资格供奉御膳的馆子, 每年农历二月二, 经皇宫恩赐, 还将四小太监抬来的“龙盒”悬挂门脸, 以显示荣耀。
历史上的白魁老号, 最初叫“东长顺”, 因其店主名字叫白魁, 久之, 食客遂改“东长顺”为白魁。后因白魁罪充军到新疆, 饭馆转让他人, 但老店名号和制作烧羊肉的技术和风味却继承下来。
沪上名流金云臻回忆老北京的历史名吃, 称白魁老号的烧羊肉有两大特点, 一是配料讲究, 用老汤;二是全都使用阉公羊, 肉质肥嫩。白魁老号选肉一定是要3-6岁的西口黑头白身的羯羊 (即阉过的公羊) 且体重必在30-40公斤。这样的羊肉肥嫩无膻味, 烧、烤、涮均宜。白魁老号的制作技法也非常考究, 吊汤、紧肉、煮肉、煨肉, 然后再用香油炸制, 六道工序要求严格, 缺一不可。其吊汤、煮肉的配料和中草药就有20多种.如丁香、豆冠、砂仁、白芷、三奈等, 且要依季节变化增减调料品种和用量多少。烧羊肉整个过程需要10个小时.从大火到小火, 中途不能中断。收汤后再用香油炸制, 因而羊肉烧成后外焦里嫩, 香烂适中, 酥绵不腻。
烤肉季
坐落在“燕京八景”之一什刹海北岸的烤肉季饭庄创立于清朝道光二十八年 (1848年) , 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
北京烤肉季与清代什刹海的“荷花市场”密切相联。据史料记载, 什刹海在元代就是北京 (当时称大都) 的风景区和商业区, 每到夏日, 湖中菱荷香艳, 岸边绿柳垂丝, 是人们避暑的胜地。到了清代, 每年农历五月初一至七月十五, 人们在此纳凉、赏荷、游乐, 为摊贩经营提供了生机。众多摊贩通常五月即来, 七月离去, 有的甚至九月初九重阳节后才撤摊, 年年如此, 从不间断。
在众多食棚中, 京东通县人季德彩在银锭桥畔的烤羊肉摊烤肉溢油荡香, 引得众多游人前来光顾。季家生意一传就是几代, 业主季德彩而后, 相继为季宗斌、季增元及季阁臣等, 祖孙三代经营烤肉, 烤肉摊也逐步发展成为滨湖依柳的水榭小楼, 为后世留下“银锭桥观山一景, 烤肉季烤肉一绝。”的美谈。
烤肉季对烤肉用料的选择和加工非常考究。其用肉多选张家口以西的绵羊, 其形状黑头团尾, 重量不超过50斤, 主要用羊的上脑和后腿部位的肉。在加工过程中, 刀工非常精细, 要把筋膜碎骨、肉枣等全部剔尽后压冻排酸。这时的肉十分鲜嫩, 有“赛豆腐”之称。切肉片的刀是特制的, 约1.5尺长, 切出的肉片要求薄厚均匀, 达到半透明状的标准。这样烤出的羊肉才鲜嫩可口、不膻不柴。
月盛斋
月盛斋开业于清乾隆年间, 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当时, 曾在御茶膳房担任杂役的回族人马庆瑞在北京前门外西荷包巷摆摊卖肉。马庆瑞擅长制作酱羊肉, 博得人们的赞誉。乾隆四十年 (1775年) 春天, 马家在户部街 (现今天安门广场东侧) 正式开开办羊肉店, 因店址在西月墙路南, 故借其墙的月形, 取名“月盛斋”。
《旧京琐记·市肆》载:“月盛斋者以售酱羊肉出名, 能装匣远赍, 经数月而味不变。铺在户部街, 左右皆官署, 此斋独立于中者数十年竟不以公用。收之, 当时官厅犹重民权也。”
【中国美食】推荐阅读:
中国美食简介教案09-05
吃货眼中的中国美食的记叙文07-04
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中国美食》教学设计06-28
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06-13
陕西美食06-05
美食旅游07-08
圣诞美食06-12
西安特色美食07-03
美食与爱情08-27
美食类节目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