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记忆作文(精选6篇)
美食记忆作文 篇1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每个人都有爱吃的食物,比如说闻着臭吃着香的臭豆腐,皮脆肉嫩的.北京烤鸭,又烫又辣的重庆火锅……但美食再是千千万,也抵不上我最爱的关东煮了。
每回在新东方上课之前,我都会跑去旁边小摊买关东煮,每次那里都排满了人,同学们一个挨着一个争抢着锅中的美食,从那冒着热气的锅中捞出那红艳艳的麻辣汤汁,顿时让我垂涎欲滴,肚子也不自觉跟着叫了起来。
关东煮的配料都是自制的,那麻辣汤底鲜红的颜色,把我们这些小屁孩儿迷的神魂颠倒,不用说那充满汤汁的油泡豆腐,单单就是牛肉丸和海带,就让人流连忘返。
我最爱吃的就是三块钱一串的油豆腐,一口咬下去,汁水如炸弹般一瞬间在嘴里爆开,充分施展它们的魅力,麻辣可口的汤汁在舌尖上跳着舞进入我的味蕾,每次吃完都不忘喝掉快餐杯里美味的汤汁,那汤汁简直比饮料还畅爽,比牛奶还丝滑,让人欲罢不能,刚吃完一串又一串,根本停不下来。
万千美食,只有这家关东煮为我独宠,因为这承载着我那美好的儿时记忆。
学生宿舍美食记忆 篇2
几乎每个女生的住校记忆中都会有这么一个怎么吃都吃不胖的女生,人家和你一样吃零食吃饭还喝可乐,出去聚餐时一吃就是三碗饭或者半块比萨,晚上还拿巧克力当夜宵,可人家愣是瘦得仙风道骨,一脸无辜地跟大家说:“我就是怎么吃都吃不胖!”接着众女生一起叹气顺便又妒又恨,之后继续羡慕她。
到了晚上这种不该进食的时间,大家的神经就绷得更紧,偏偏在这种时刻就有人提议出去买夜宵。在理智和馋嘴的斗争中,最初提议去“犯罪”的人只要再美言几句,什么明天少吃点啦,什么现在年轻不用怕啦,你的食欲就排山倒海地到来,最后整个宿舍的人一起出动去觅食。半个小时后,一人捧着一碗热腾腾的面条吸溜吸溜吃得不亦乐乎,共同买的那碗麻辣烫摆在中央,你拣一块牛肉,我捞一个鹌鹑蛋,她吃一个百叶结,整个宿舍香气四溢,充满了诱惑。就算是当初忍住没去买宵夜的那个舍友,这时也一定动摇了,扔下书本加入我们的行列。宵夜的内容也是非常丰富,有时是孜然味道浓重的烤羊肉串,有时是人手一个肉包子大嚼,有时觉得实在内心犯罪感太强就买一小杯酸奶解解馋。但永远不变的是,第二天我们照常吃喝,早就忘了前一天“少吃一点”的誓言。那时我们还常常一起发誓今天是最后一次吃宵夜,并且信誓旦旦地要求彼此互相监督,但下次有人问去不去买炒面时,大家都蠢蠢欲动,最后又是一起出发,谁也不提昨天说过的蠢话,权当没有发生过。
每当一次长假过完,各地同学回家后都会或多或少带一些家乡特产来学校,这时也是大家的饕餮时刻。高中时我通过这个方法尝遍了云南各地的美味:迪庆的同学带来了藏族特制的酸奶渣,拌着白糖一起吃奶香十足;普洱的同学带来了鳝鱼干,是装在大玻璃瓶里的,一片一片的鳝鱼肉质细嫩,配料又麻又辣,旁边两个宿舍的女生也闻风前来品尝,结果是她打算吃一学期的鳝鱼干在一个晚上被我们消灭干净;西双版纳的女生带来了大箱的水果,芒果个大香甜,荔枝汁多味美,大家吃得眉开眼笑;丽江的同学带来的大名鼎鼎的丽江粑粑,有甜有咸,有人热爱,也有人吃一块就客气地说够了够了,一改平时的豺狼模样;德宏的同学带来的傣族烤牛肉干巴,香极了,大家冒着上火的危险吃啊吃,结果第二天发现脸上又冒出了几个要命的小痘痘。可惜的是,有些现做的美食是不能够带来的,所以我们也只能够听着大理的同学介绍正宗的烧饵块是如何软糯,听西双版纳的同学说香茅草烤鸡的鲜嫩多汁,听德宏的同学说着当地缅甸食品的异国风味,边听边馋得不行。在每个学期返校的晚上,大家总是一个又一个宿舍地串门,分发特产,也品尝各地美食,热闹的气氛也能够让我们暂时忘掉离家的伤感。
当时我们宿舍里住着一个昆明的同学,她每个星期都会带一些家里的吃食给我们这群馋猫,于是她多才多艺的妈妈被我们奉为“美食母亲”,深受我们的爱戴。那时我们吃得最多的是她妈妈的秘制肉酱,只要往食堂买来的白米饭或者方便面里搁一勺这种肉酱,就能化腐朽为神奇,吃得我们不亦乐乎;还有一种她们家的自制香肠,里面可以看见整块的瘦肉,不像买来的香肠里掺有很多肥肉丁那么油腻,但吃口也同样丰腴,大大满足我们吃肉的渴望。每次她们家里吃烤鸡翅、卤牛肉,或者包饺子、烙饼,她也会带给我们吃。在杨梅上市的季节里,“美食母亲”的糖煮杨梅也让我们赞不绝口。端午节,我们还能吃上包有云南最有名的宣威火腿、花生粒的粽子,用料特别实在,每次我们边吃边感谢那个昆明同学时,她总是说她的妈妈知道自己的食物那么受欢迎,都笑得合不拢嘴。的确,美食是需要人们捧场和分享的,我们一边吃着这些充满家庭温暖的美食,一边怀念自己母亲的特制美食。在毕业典礼上,我们终于看到了我们热爱的“美食母亲”真身,胖胖的她一直笑眯眯,我们争相向她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说出自己的最爱美食,并且一起支持她去开店,向她热情许诺我们一定去捧场,她眼中更是笑意满满,充满了自豪和喜悦。
后来宿舍里一个瘦瘦的女生买了一个电磁炉,常常躲在宿舍里开小灶补充营养,我们也跟着受益。每到周末就去超市采购一批肉片豆腐皮粉丝火腿肠方便面,还有油盐葱姜蒜,大有开伙之势。记得有一次期中考试之后,留在学校的我们决定犒劳一下脆弱的神经,来一次“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在宿舍里煮火锅吃。在忙活了一阵洗菜切肉后,我们三个人看着锅里还在烹煮着的满满的“美食母亲”牌香肠、黄黄的蛋饺、罐头午餐肉、豆腐皮、土豆块等一堆好东西,心急得不得了,只想快点“磨刀霍霍向火锅”。煮好开吃后更是吃得热火朝天,后来纷纷下碧绿的蔬菜、鲜肉片,最后以粉丝收尾,那次三个人都没出息地撑得好饱,同时不敢相信自己竟然吃了那么多东西,但是很快乐,很舒坦,仿佛可以再无惧地面临100次考试一般。自从有了那电磁炉后,我们的生活得到了大大的改善,变得活色生香。很多曾经臆想的美食得到了实现,我们自制了肉酱面,满足自己在外面吃面时总是嫌肉酱不够多的贪心,煮面时加倍地放肉酱,还要加上小白菜成为一碗健康美味的肉酱面;还可以将曾觊觎的超市里的各种速冻水饺、速冻包子等美食也搬回宿舍尝了个遍;煮起粥来更是什么好吃的都放进去,桂圆莲子红豆薏米花生糯米放在一起熬煮,结果那天整个晚自习我们都心心念念宿舍里的那碗粥;元宵节时也有一碗热腾腾的汤圆可以吃,馋得隔壁几个宿舍女生都过来向我们讨一碗去吃,汤圆里平凡的豆沙也变得格外香甜;方便面更是不用说,但是我们吃的可是升级版的,煮方便面时还要打入一个鸡蛋,再加上几棵白菜,西红柿切成小块放进去增加酸酸的口感,吃时是很大的一碗,三个人一起连汤都喝光了,异常满足。即使我们在宿舍里吃的是普通的饭菜,但大家一起参与做饭时总是热闹得很,还有一种自己养活自己的做大事的感觉,连食物也变得格外美味。
住校的女生们如果有谁过生日,那天晚上也必定精彩无比——除了蛋糕饮料零食,还有愉快的抹蛋糕游戏和多嘴的八卦。一个班所有住校的女生全都在一起打打闹闹,吃吃喝喝的场景在当时紧张的高三里,是一抹有着蛋糕奶油香气的亮色。
女生们出去打牙祭时一般不像男生那般放开大吃肉,我们常常去寻找各式冰淇淋和蛋糕,四人进入冷饮店就可以点四种不同口味的冰淇淋或者甜点,什么香草牛奶、意大利巧克力、日式抹茶红豆、夏威夷芒果统统一网打尽,大家对着四杯颜色各异的雪糕杯心花怒放,然后互相品尝分享,满足感乘以四倍!在昂贵的蛋糕店里,大家一起凑钱大啖一次黑森林、纽约蓝莓芝士蛋糕,穷学生们也能小资一把,不用太心疼荷包,也不会因为吃蛋糕过多而嘴巴里总感觉甜腻。
记忆中的美食作文 篇3
饺子,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毕竟也是一道家喻户晓的“美食”。它是每逢春节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也是许多穷苦人家梦寐以求的美食,更是让我们感到温暖的存在。
记得去年三十时,按照家乡的习俗,家家户户都需要动起手来包饺子,我家也不例外。这一天,奶奶老早就起身了,准备饺子馅的食材,奶奶把食材都放进一个大碗里,里面当然还有必不可少的猪肉,也是我的最爱,把它们都放进碗里,戴上手套,进行搅拌,只见它们悠哉游哉地享受着免费的按摩,但它们孰不知危险即将来临。我只听见案板上“砰砰砰”的响着,就可以想到那场面它们正面临奶奶的制裁,只见拿菜刀在他们身上划了一个又一个口子。想到这,我真替它们感到惋惜。
过了一会儿,奶奶开始和面了,那面经过奶奶的一双巧手,变得更加劲道,柔软,软的就像刚出生婴儿的小脸一样。面和好后,开始擀饺子皮了,这次我自告奋勇的参与了其中,只见我拿擀面杖就是一棍,应是把那不听话的面团揍得服服帖帖。接着,我揪了一团面,放在那光洁的案板上,拿起“按摩仪”为它“服务”,把它按得舒舒服服,另外还赠送了它一顿丰富的宴席,让它饱餐一顿,这简直就是五星级酒店的待遇。
但它们并不知道,它们最后的命运还是在热水中沸腾,最后结束生命。饺子盛出来后,热气把我的脸蒸的红彤彤的,吃一口,使我的味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
记忆中的美食作文 篇4
我们来到生煎店,已是早上八点多了。别的早餐店人流已经逐渐散去,这家老店可不同。即使是八点,也是休息日的“高峰期”。
生煎店本来就小,再加上食客进进出出,里面已是人满为患。老板早已忙得满头大汗,伙计们也是团团转。吃的人是大快朵颐,等的人,看着那些白白胖胖的小娃娃在锅里“滋滋”地响,就不停地咽口水,心急如焚地张望着。
当我“抢”到一个座位时,心中早已满是欢喜,接下来就是牢牢地坐着等生煎出锅了。生煎的制作过程并不难:捏一团面粉,挖几匙肉放置中间,揉成锥形,再放入锅,等熟了再撒点葱花,一盘生煎就上来了。我在等的时候,一边细心观察,一边想:制作生煎并不难,大街小巷的生煎店也比比皆是,可为什么这家店就令人吃了还想吃呢?
我的生煎上桌了。我端详着,说颜色,下底是焦中带黑,时不时渗出黄色的油,其余部分是白白的,活像一个个小胖墩;说香味,也不知道是什么,应该是油味儿加葱的香味吧,闻起来有一种清新又油腻的感觉,令我迫不及待地开吃!我夹起来就是一大口,哦,好烫!同时仿佛是被锅盖盖起来的肉味,热气也扑鼻而来。我正烫嘴,却听到那香气说:“热的才好吃哩!来呀,吃呀!”我立刻狼吞虎咽,三两下,一个生煎就下肚了。此时,我只有一个感受:“好吃!”
记忆中的美食作文精选 篇5
我喜欢吃:巧克力、糖果、拉面、牛排、饼干……可以说,我就是一个吃货。我特别喜欢吃:牛奶和冰淇淋,我每天都需要喝一瓶冰牛奶,我喜欢那种冰凉奶香的味道——非常浓,可以说,我把牛奶当水喝,当饭吃,放假的时候,我早上喝一杯,过几分钟又干一杯,中午吃完饭又喝一杯,睡午觉前也喝一杯,起床的时候喝一杯,吃晚饭的时候喝一杯……每天至少喝一升。
冰淇淋我也很喜欢,甜甜的冰糕,是夏天最好的解暑工具了,当然冬天吃雪糕也不错,我最喜欢吃哈根达斯的太妃糖雪糕了,闻起来香吃起来甜。记得有一回,我在香港吃过了一次,因为那边特别便宜,回到大陆的时候,我一直在想:大陆的哈根达斯会不会更便宜呢?可是令我没想到,雪糕反而更贵,妈妈肯定不会再给我买了,我总是念念不忘,那种冰糕的味道。
还有一种味道,是章鱼烧,记得有一次我们在大板,在名副其实的美食街——道顿崛,章鱼烧、铁板烧、拉面、神户牛肉、在这里你不用地图来寻找了,而是用味觉来寻找了!
我最喜欢吃那里的章鱼烧,既便宜又好吃,在店外都在都闻到那香喷喷味道,买回来一看,犹如包子似章鱼烧,肥嘟嘟的。一口咬下去,汁水像火山一样,涌进了我的嘴里。那鲜美的味道,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张爱玲的美食记忆 篇6
张爱玲在天津“英租界一个宽敞的花园洋房里”度过了近6年的美好时光。她后来在散文《谈吃与画饼充饥》中生动地回忆道:“小时候在天津常吃鸭舌小萝卜汤,学会了咬住鸭舌头根上的小扁骨头,往外一抽抽出来,像拔鞋拔。与豆大的鸭脑子比起来,鸭子真是长舌妇,怪不得它们人矮声高,‘咖咖咖咖’叫得那么响。汤里的鸭舌头淡白色,非常清腴嫩滑,到了上海就没见过这样的菜。”对鸭舌小萝卜汤,张爱玲用了“馋涎欲滴”来大加赞美。
20世纪40年代末,天津起士林在上海设了分店,浓浓的津沽情结让张爱玲成了那里的常客。1950年,张爱玲搬到上海南京西路附近黄河路上的卡尔登公寓,她在这里完成了电影剧本《不了情》、《太太万岁》和小说《十八春》等。张爱玲后来回忆:“在上海我们家隔壁就是战时天津新搬来的起士林咖啡馆,每天黎明制面包,拉起嗅觉的警报,一股喷香的浩然之气破空而来……”
关于面包,張爱玲印象较深的还有离她学校不远处的上海兆丰公园对面的一家老大昌俄式面包店。她清晰记得“各色小面包中有一种特别小些,半球型,上面略有点酥皮,下面底上嵌着一只半寸宽的十字托子,这十字大概面和得较硬,里面搀了点乳酪,微咸,与不大甜的面包同吃,微妙可口。”后来,在美国的张爱玲当听到“热十字小面包”的名字时,还以为也许就是老大昌的那种面包了,但见到的却是粗糙的小圆面包,上面用白糖划了个细小的十字。她觉得口味很一般,“即使初出炉也不是香饽饽”。
张爱玲的祖母李菊耦是李鸿章的长女。李鸿章是合肥人,李家的一些饮食习惯自然传到了张家。张爱玲从小就喜欢吃“合肥丸子”。做合肥丸子先要煮一锅软硬适中的糯米饭,冷却后团成一个个汤圆大小的米团,然后把调好的肉馅包进米团,把米团蘸过鸡蛋液后,再下油锅煎熟。合肥丸子外皮金黄酥脆,馅心鲜美,滋味诱人。张子静在《我的姊姊张爱玲》一书中回忆,姐姐喜欢吃合肥丸子,连带引得全家人都爱上这道菜。其实,这道美食是合肥较为常见的家常菜,一般叫糯米圆子,每到春节前家家户户都会做,很多徽菜馆也有此佳肴。
张爱玲在《谈吃与画饼充饥》中曾提到:“我母亲从前有亲戚带蛤蟆酥给她,总是非常高兴。那是一种半空心的脆饼,微甜,差不多有巴掌大,状近肥短的梯形,上面芝麻撒在苔绿底子上,绿阴阴的正是一只青蛙的印象派画像……过去民生艰苦,无法大鱼大肉,独多这种胆固醇低的精巧的食品,湮灭了实在太可惜了。”
实际上,老苏州的香脆饼“蛤蟆酥”在当地并不稀罕,大街小巷都能买到。这种香脆饼用海藻粉、面粉、油酥等做饼坯,撒上芝麻后烘烤而成。它的中间是空的,吃起来香脆异常。“蛤蟆酥”的名字大致是张爱玲想象出来的。
张爱玲后来在美国尝到了不少美食,但对家乡依旧难以忘怀。在吃到美国南方的名点山核桃批时,她回味道:“是用猪油做的,所以味道像枣糕,蒸熟烤熟了更像。枣糕从前我们家有个老妈妈会做。30年间(20世纪30年代,笔者注)上海开过一家‘仿(御)膳’餐馆,有小窝窝头与枣糕,不过枣糕的模子小些,因此核桃馅太少,面粉里和的枣泥也不够多,太板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