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陕西旅游业的思考(精选7篇)
发展陕西旅游业的思考 篇1
关于发展陕西旅游业的思考
陕西旅游资源富集,文化内涵丰富,是我国旅游业起步较早的省份之一.但近年来由于投资、产品开发、宏观规划、宣传推介等方面做得不够,使旅游经济各相关指标与国内其他省市相比较有逐年落后的.趋势.随着旅游市场需求层次的不断提升,陕西应根据市场导向,加大投资和宏观规划,产品创新及宣传推介工作的力度,真正变旅游资源大省为旅游经济大省.
作 者:胡碧 HU Bi 作者单位:陕西经贸学院,金融学系,陕西,西安,710061刊 名:陕西经贸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ANXI ECONOMICS AND TRADE INSTITUTE年,卷(期):200215(1)分类号:F592.741关键词:陕西旅游业 旅游产品 旅游外汇收入 环境保护
发展陕西旅游业的思考 篇2
(一)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
机已经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世界经济已经进入衰退期。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 已由次级房贷蔓延到金融衍生品等各个方面, 导致美国第五大券商贝尔斯破产、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破产、美国底特律三强也在寻求政府救助。由此可见, 这次金融危机将给美国和世界经济带来重创。同样, 金融危机引发了股市下跌、楼市低迷, 同时还爆发了能源危机和粮食危机。这些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可能会带来更大的灾难。2008年3月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曾预测:“有一天, 人们回首今日, 可能会把美国当前的金融危机评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为严重的危机。”
华尔街金融机构相继倒台, 世界股市下跌、楼市低迷、失业情况加剧, 加之2008年开始的能源危机和粮食危机, 这说明世界经济已经进入衰退期, 也许会持续很长时间才能走出衰退, 也许正如美国纽联储行长盖特纳所说:“这场危机持续时间长, 涉及面广, 美国经济将要经历一个较长时期的缓慢增长, 其他国家经济也会受其拖累。”
(二) 从经济理论上讲, 金融危机已经
影响着市场和购买力, 经济周期规律显示经济衰退。西方经济学家对经济周期产生原因的看法有很多。目前, 代表性的观点是外因经济周期理论和内生经济周期理论以及凯恩斯主义学派的周期理论、货币主义理论与理性预期学派提出的经济周期理论。但是, 他们都一致认为在经济发展构成中, 经济的内部因素是引起周期波动的主要原因, 因而在市场中经济周期的存在是必然的。
世界经济史同样证明了经济周期的波动会在市场经济模式中出现。从英国爆发第一次经济危机以后, 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每8~12年就要爆发一次经济危机, 也就是经历一次经济周期的波动。因此, 这次由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金融危机由于美国的金融和经济在世界上的影响, 已经演变为世界性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 并且伴随着世界性的能源危机和粮食危机, 将会给世界带来最为严重的影响。
二、新经济下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以及对陕西旅游业发展的看法
(一) 中国已经确立了市场经济的发
展模式, 中国经济已经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自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逐步抛弃了僵硬、缺乏活力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自2003年加入WTO后, 已经融入世界市场经济体系之中。近年来, 中国出口下降, 在2008年9月5日雷曼兄弟宣布破产后, 上海A股市场16日跌破2, 000点大关, 17日又下降了2.9%, 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工商银行连续两天跌停。招商银行披露该银行持有大量的雷曼公司债券。多家银行 (包括香港投资机构) 持有雷曼迷你债券超过3.8亿美元。同样, 中国拥有上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在中国将近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中估计有1.2万亿是美元储备, 美元的贬值已经使我国的金融资产大幅缩水。中国与澳大利亚铁矿石的谈判“破裂”, 加之2009年9月11日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的中美轮胎特保案, 可能会更大程度地使西方各国对中国的外贸进行干涉。
(二) 各种数据表明, 中国经济仍在缓慢增长, 经济仍然没有太大衰退。
从经济发展角度来看,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 2008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4%, 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8个百分点;但是到了9月份, GDP增速却下降到了9%。全国第一产业增长值同比增长15.7%, 而到下半年8月份就回落到12.8%。然而, 2009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39, 862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 同比增长7.1%, 比一季度加快1.0个百分点。分季度看, 一季度增长6.1%, 二季度增长7.9%, 三季度增长8.9%;分产业看, 第一产业增加值22, 500亿元, 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106, 477亿元, 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8, 884亿元, 增长8.8%。可见, 我国经济受世界经济衰退、欧美市场需求减少的影响, 经济发展速度在放缓。
我国经济缓慢增长未尝不是件好事, 因为就出口方面而言, 根据国务院数据, 2008年一季度, 虽然以美元统计的出口增长率仍高达21.4%, 但出口实际增长率已经下降到3%, 已接近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状况。据国家统计局消息。前三季度对外贸易继续下降, 降幅明显收窄, 前三季度出口8, 466亿美元, 下降21.3%;进口7, 112亿美元, 下降20.4%;顺差1, 355亿美元, 同比减少455亿美元。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15, 578亿美元, 同比下降20.9%, 其中一季度下降24.9%, 二季度下降22.1%。中国对外贸易增速逐月放缓, 11月份进出口同比下降9%, 其中出口同比下降2.2%, 而比上月则下降了21%, 这是自2001年7月份以来首次出现当月负增长。12月份, 出口同比降幅扩大到2.8%。2009年1月份, 中国进出口的数据更令人悲观, 进口同比下降43.1%, 出口下降17.5%。
从旅游业来说, 2009年1~3月份受金融危机影响, 我国入境旅游呈现大幅下滑态势, 除了澳门同胞之外, 入境旅游的外国人、香港同胞和台湾同胞与上年同期相比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2009年1~3月份我国入境旅游累计人数达3, 027.07万人次, 同比下降7.15%, 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2.82个百分点;入境过夜旅游累计人数达1, 188.58万人次, 同比下降11.33%, 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0.63个百分点;旅游 (外汇) 收入累计87.65亿美元, 同比下降15.38%, 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7.27个百分点。这也就表明, 2009年以来, 我国入境旅游并不乐观。
相比之下, 2009年的境内旅游却没有受到太多地震、金融危机和甲型H1N1病毒等宏观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且对全国100多家景区的问卷调研和访谈显示, 景区接待人数、营业收入略有增加, 2009年一二季度银行大量放贷, 固定资产投资增加明显, 营业成本稍有上升, 企业利润水平持平, 加之“十一”、中秋双节的长假期, 各地区门票上涨, 企业家对下季度和本年度的旅游发展预期乐观, 回暖迹象较明显。
但是, 受经济危机收入预期降低的影响, 游客在景区的消费方式发生变化: (1) 旅游观念, 从观光向休闲转变, 更重人气、重休闲。旅游者更注重身心放松, 而不是“走马观花”; (2) 出游方式, 从团队转散客, 网络预订增加, 自驾游受青睐。各景区采取门票优惠活动, 很大程度降低了出行成本, 短线游客增加比重很大, 散客游的数量和比例上升, 网络在线预订上升; (3) 重复购买增加。游客旅游观念向短程休闲需求的转变、政府旅游消费券的发放、景区门票的优惠活动、景区新产品的不断推出, 使游客重复购买次数增加。
三、陕西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 旅游产品规模小、结构单一、开
发层次低、品牌形象不够突出, 旅游纪念品发展相对滞后。陕西文物资源居全国首位, 旅游资源居全国第三位, 但旅游收入只居全国第七位。来陕海外旅客的人均停留时间仅为2.9天, 国内旅客的人均停留时间仅为2.8天, 海外旅客的旅游购物支出仅占其旅游消费的27.74%, 国内旅客的旅游购物支出占其旅游消费的15.63%。旅客资源和规划管理相对滞后, 旅游产品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产品科技含量不高, 深层次开发和动态展示不够, 旅游纪念品发展相对滞后。
(二) 产业意识不强。
大部分地区只停留在观光旅游为基础的产品开发上, 且受自然环境影响明显, 旅游季节性强。很多地区为了短期利益常常进行“一次性消费”。具体表现为:价格相对较高, 服务质量差, 使其旅游重复性低, 游客忠诚度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资金对旅游业的大规模投入。
(三) 旅游目的地通达性不高。
陕西位于中西部地区, 旅游城市和旅游区 (点) 服务设施配套能力不足, 旅游基础设施尚需进一布加强和完善。
(四) 政府对旅游业的导向性投入不足。
利用政策吸引社会资金的力度需进一步加大, 市场化的投融资机制不够完善。一方面政府在旅游项目建设引导性投资、旅游目的地宣传促销和旅游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入还不够;另一方面旅游开发市场化程度低。政府培养人力资源能力不高, 导致产业意识不强。
(五) 产业结构建设中存在的误区。
一是许多旅游景区规模太小, 布局不合理, 开发分散, 缺乏精心的规划、细致的管理以及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线路的合理组合;二是景区景点资源的开发缺乏创意, 生命周期很短, 重复性或模仿性项目做的比较多;三是市场的推广、营销和管理往往被忽略。虽然近几年陕西也有许多景点被开发出来, 但现代旅游资源的开发, 必须事前进行严密的营销分析和策划, 事后的市场开发推广以及在行业内部行之有效的管理可能更为艰难和重要;四是在旅游资源的开发方面有一些观念还比较落后, 具体表现在违反客观规律盲目上马, 在资源的开发上有狂热性。
总的来说, 近几年陕西旅游资源的开发缺乏一定的市场导向, 营销策划脱离了游客需求, 建设的观念落后于形势的发展需要, 产品以及旅游次生品开发深度不够, 营销方式单一。
四、相关建议
改善陕西旅游业现状需要加强旅游业发展保障体系建设。
(一) 深化旅游体制改革, 培养多元化市场体系, 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
全面开发旅游市场, 允许境外、省外有实力的资本进入旅游市场, 重点是进入旅行社行业和旅游景区 (点) , 广开投资渠道, 使旅游业的投资主体多元化。深化旅游体制改革, 理顺景区 (点) 旅游管理体制, 改变多头管理状况, 建立统一、高效发展的旅游景区管理模式。大力推动旅游企业的股份制改革, 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做大做强旅游企业。
(二) 强化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
强化产业地位, 建立健全旅游业发展的指导和协调机制。按照建立旅游大市场, 发展旅游产业的要求, 进一步加强旅游行政管理机构, 强化宏观调控和规范监督职能。进一步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 增加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业开发和旅游整体形象宣传的投入, 引导公众树立社会旅游的观念意识, 营造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
(三) 加强旅游人力资源开发。
把旅游教育提到重要的战略地位, 为旅游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和智力资源保障。到2010年, 旅游业直接从业人数将达到40万人左右, 以满足全省旅游业高速发展对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建立健全省、市、企业三级旅游教育培训机构, 形成学校、社会、旅游企业三个层面的旅游教育培训网络, 建立旅游人才开发机制、旅游专题培训等各种形式, 加强对旅游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岗位教育和技能培训,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四) 加快旅游信息化建设, 为旅游决策及市场开发提供依据。
建立完善省、市自动化网络, 提高政府管理部门的办事效率和信息管理效率。组建大型的旅游专业网站, 集成全省旅游信息, 并接入国际国内各主要门户网站。把现代化、电子化、网络化运用到旅游景区景点上。实行旅游统计的网上报送, 为旅游决策以及市场开发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
企业经营层面: (1) 创新经营方式, 提升企业业绩。不断进行产品创新, 吸引更多的游客重复购买;创新营销渠道, 减少渠道环节, 降低销售成本, 如采用网络直销平台进行直接销售等; (2) 深化市场细分, 不断挖掘新市场。开发“一站式”景区产品, 带动中产阶层旅游市场、推出质优价廉的旅游产品, 加强配套服务, 推进老年人市场发展、结合素质教育, 开展景区“旅游修学周”活动, 开发学生市场; (3) 优化资产结构, 加快产业融合, 提高经营绩效。对景区的不良资金进行有效剥离, 加快与景区产品上下游企业的融合, 优化景区产品供应链, 有条件的景区企业可以加快企业兼并、重组进程, 向集团化发展。
(五) 以创建和谐旅游为抓手, 强化行业监管和指导, 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以提升服务质量为目标, 结合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计划》, 抓好各项基础工作, 推动旅游服务质量全面提升, 大力开展旅游市场整治行动, 推动旅游服务质量全面提升。继续大力开展以“创佳评差”为载体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文明景区创建活动, 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深入开展“纠正行业不正之风, 维护游客合法权益”专题活动。召开了全省旅游纪检监察暨行风建设工作会议, 联合省纠风办召开了全省旅游行业深入开展“纠正行业不正之风, 维护游客合法权益”专题活动动员大会, 提出了正确履行职责、切实转变职能、改进工作作风、规范依法行政、促进旅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目标, 为陕西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格林斯潘.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金融时报, 2008.3.18.
[2]伯烈特史宾斯主编.伯列特的《诺贝尔之路》.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89.12.
陕西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篇3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陕西旅游业
一、陕西旅游业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机遇
1.西部大开发为陕西乃至西部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治条件。 首先,表现在党和国家高层决策层的战略部署上。无论在江总书记考察陕西,还是朱总理考察青海、宁夏时的重要讲话中,都明确指出要把发展旅游业作为西部大开发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其次,中央出台的一些政策也将为陕西乃至西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再次,陕西已下定决心,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千方百计做大旅游产业。继陕西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深化旅游体制改革,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后,目前,十地市就如何发展本区域的旅游业做了全面部署,制定了相关措施,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前所未有。这预示陕西旅游业的发展将有新的突破。
2.西部大开发将为陕西乃至西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硬环境。首先,基础设施建设已列为西部大开发基础性工程,因而将获得数千亿的投资,所以,西部基础设施建设将有新的突破。到2010年左右,铁路将形成“两纵六横两大樞纽”的网络布局。同时,全省地市所在地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旅游区全部实现高速公路连接,实现“主线公路高速化,地县公路二级化,县乡公路黑色化,乡村公路硬面化”。通讯网的综合通讯能力、技术水平也将得到新的提升,这就给陕西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交通通讯的支持。其次,西部大开发已将生态环境建设列为关键性工程。国家已经决定,要加大西部地区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力度,同时采取“退耕还林(草)、封山育林、以粮代娠、个体承包”的政策措施,由国家无偿向农民提供粮食和苗木,对陡坡耕地有计划、分步骤地退耕还林还草。这些措施必将导致来陕的商务旅游会逐年增加。
二、陕西在西部大开发中面临的挑战
党中央做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后,西部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陕西也不例外。西部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继续恶化。主要表现在:一是西北地区日益严重的的荒漠化和沙尘暴。二是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西南地区的泥石流和山体坍塌,以及因废水、废气、废弃物的排放而引起的水体污染和水资源的缺乏问题没有得到解决。黄河中游138个水土流失重点县中陕西省占了48个,陕西年输入黄河、长江的泥沙量占全国江河输沙总量的五分之一,大部分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城市和河流污染也相当突出。生产资料匮乏,大量的农业人口附着于贫瘠的土地上,还有许多地方缺少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条件如土地、水资源等。现有产业竞争乏力。长期以来,西部的国民经济偏重于农牧业、采掘、能源和原材料工业。由于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在国内外供求关系失衡下的过剩状况已由轻纺、家电等工业产品延伸到农产品的初级加工产品、能源、原材料的过剩,加之市场的竞争态势也发生了变化,所以,西部的传统产业效益低下,缺乏竞争力。
三、陕西旅游业发展战略
1.建立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发展观。旅游业是一个关联性很强的产业群体,它涉及景区、景点资源,也涉及交通、邮电、通讯、市政规划及商贸服务,陕西应以政府为主导,从宏观的角度整体规划,打破行业的限制、地域的限制,建立跨地区、跨行业、联合发展、联合建设、联合经营的格局,树立起大旅游大产业的发展观,从全局出发,突出特色,综合开发,打出陕西的名牌效应和市场热点,吸引更多的游客。
2.注重旅游环境保护及利用。旅游资源要开发,更要注意可持续性发展。要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注意规划,保护环境,不仅自然资源的开发需要注意环境保护,而且文化旅游资源也需要注意环境保护,特别是文物古迹资源,都是绝无仅有的,加强保护尤为重要。
3.加强管理,提高服务。旅游形象的好坏,取决于旅游产品的质量,更重要的是行业管理、服务质量的优劣,对此,陕西还应下大功夫,加强宣传,加强管理,提高服务。从管理上,应注意各主管部门的协调,取缔各种没有文化内涵的人造景观,制止乱收费、乱拉客、乱宰客的现象;从服务上应从每一个环节重视起来,不仅是接客服务要提高质量,而且景区设施服务也应提高质量,特别是景区设施服务质量状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地的管理状态和文化积淀,陕西定位为文化旅游为主的省份,应在这方面重视起来。
4.注意旅游产品的综合开发。陕西旅游业要大发展,应注意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应以文物、古迹为主导,大力发展自然资源、开发生态资源,走综合开发的道路,一方面,突出陕西特色,保护开发文物古迹旅游资源,把已有的市场向纵深发展,配合文化旅游,增添一些参与性、娱乐性旅游项目,丰富旅游内容,即从内涵上挖潜。另一方面,应注意自然资源、生态资源开发,发展生态旅游、探险旅游及风景观赏旅游,特别是生态旅游目前是国际国内非常推崇的一种旅游,陕西应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进行一些创新开发,比如搞一些揭示大自然奥秘及人与自然关系的专题活动。
发展陕西旅游业的思考 篇4
陕西省旅游局
一、陕西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成就
十一〃五期间,在陕西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在财政、农业、旅游等各相关部门的具体指导与管理下,乡村旅游工作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顽强拼搏,努力克服5.12地震、经济危机等不利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乡村旅游正在逐步成为我省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在乡村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建设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乡村旅游产业地位提升,发展速度较快
十一〃五期间,陕西乡村旅游实现从无到有,发展速度较快,正在逐步成为我省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截至目前,陕西省已培育国家级“旅游强县”4个,省级“旅游强县(区)”22个,省级旅游示范县7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52个,“省级旅游示范村”47个,陕西省一村一品农家乐“明星村”8个;2010年“农家乐”经营户已发展至1、3万余户,年接待旅游者达38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33亿元以上,直接从业人员已超过12万人,间接从业人员突破30万人。
2、乡村旅游点多面广,产品体系基本完善
空间分布点多面广,差异明显。陕西乡村旅游的发展遍及省域所辖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各个乡镇,涌现出了一大批特色鲜明、独具规模、成效突出、深受国内外游客喜爱的乡村旅游点和特色旅游名镇(村),例如户县东韩村、长安上王村、宝鸡关中风情园、礼泉袁家关中印象体验地、汉滨区毛坝田园、白水富卓苹果人家、西乡樱桃沟及城固桔园等。
从空间结构上来看,乡村旅游集中发展区主要体现“两带两边”的特点,两带是指环城游憩带、交通干线旅游带,两边是指旅游景区周边、城市附近周边,凸显“近市、近景、近路”的特点。开发类型多样,产品体系基本完善。为展示陕西独具魅力的乡村风情,在充分整理和挖掘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内涵基础上,各地市大力发展田园观光游、生活体验游、文化互动游、休闲度假游、农事采摘游等形式,基本形成了城市近郊休闲娱乐型、特色产业带动型、民俗文化景观型、景区接待服务型、旅游城镇建设型、生态农业体验型等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
3、乡村旅游投资力度不断加强
十一〃五期间,陕西省以项目为依托,不断加大对乡村旅游投资力度。截止目前,陕西省已选出了110个乡村旅游重点项目,总投资达9.18亿元人民币,其中自筹资金已超过10亿元,银行贷款达6310万元,其他途径筹资达8500万元。省财政2007至2010年共拨付1500 万元对其中88个项目给予了引导性投入。
4、乡村旅游宣传促销力度不断加大
十一〃五期间,陕西举办了陕西乡村旅游展、陕西旅游商品博览会、陕南菜花节、安康龙舟节、西安灞桥樱桃旅游节、临潼石榴节、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展览会、礼泉县乡村旅游节、渭南苹果节、陕南民歌节、陕北民歌节等一系列宣传促销活动,充分挖掘了农村优秀乡土风俗,与现代传媒手段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乡村旅游人次显著增加。
5、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
根据国家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的要求,陕西省成立了由省农业厅、省旅游局共同组成的陕西省乡村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并先后召开了三次陕西省乡村旅游发展工作会议。乡村旅游得到重视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组织保障。
乡村旅游法规体系建设日趋完善,先后制定下发了《陕西省旅游局、陕西省农业厅关于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的通知》、《陕西省乡村旅游发展工作指导意见》、《陕西省创建旅游强县工作指导意见》、《陕西省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培育与管理工作指导意见》、《陕西省农家乐工作指导意见》等五个乡村旅游发展指导性政策文件,陕西省旅游局制定印发了《陕西乡村旅游示范村评分细则》、《陕西乡村旅游示范村服务指南》、《陕西省农家乐旅游星级评定暂行管理办法》、《陕西省农家乐旅游星级划分与评定标准》、《陕西省农家乐旅游星级评分细则》等 规范性文件,省发展改革、财政、农业、林业、水利、建设、交通、扶贫等许多相关部门,围绕农村建设与发展,也相继出台了许多有利于发展乡村旅游、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相关政策性文件,有力地推动了陕西省乡村旅游快速健康发展。
6、新农村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各地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使党的“三农”政策得到更加有效的贯彻落实,农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增收致富,农村基础设施得到完善,村容村貌得到改善,新农村建设工作成就卓著。
二、陕西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基本经验
1、坚持政府主导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前提
乡村旅游涉及面广,关联性强,“三农”问题较为敏感,在乡村旅游产业各要素的资源配臵、加快市场主体培育、开展市场监管、乡村旅游整体形象宣传等诸多方面都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这些因素决定了乡村旅游必须采取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
2、坚持示范带动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任务
乡村旅游应以旅游经济强县建设、农业旅游示范点培育与管理、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创建、陕西乡村旅游示范村的评定等工作为抓手,打造乡村旅游品牌,树立典型,坚持示范带动作用。
3、坚持项目带动战略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动力
通过开展乡村旅游项目建设,打造乡村旅游精品,带动陕西省乡村旅游产业化发展。从编制乡村旅游建设项目规划和详规入手,加强项目策划,加大乡村旅游项目招商,加强各级政府财政引导性扶持力度,全面加强乡村旅游项目建设工作。
4、坚持产业融合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有效保障
在乡村旅游发展中注重与第一、二产业的融合,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带动农业与加工业发展,有效促进地区产业结构升级。
5、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陕西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一些问题日益明显,主要表现在:缺乏统一科学的总体规划和政策指导; 资源利用率低,文化内涵挖掘不够;产品开发形式单一,旅游六大要素不健全;品牌形象不突出,基础设施及环境建设落后;乡村旅游人才匮乏,旅游服务人员素质不高。三、十二〃五期间陕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总体目标
通过五年努力,强力打造陕西省特色乡村旅游品牌,逐步完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将陕西省建设成为一个国内知名的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和谐发展的旅游目的地。
到2015年,力争陕西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超过1亿人次,年均增长25%,乡村旅游综合收入达120亿元人民币以上,年均增长31%。重点建设100个旅游特色名镇,100个旅游示范村、30乡村旅游示范县,农家乐经营户数达3万户,直接从业人员30万人,并纳入全国乡村旅游“百千万工程”规划。四、十二〃五期间陕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战略
1、政府主导战略
乡村旅游发展涉及到农户、企业、政府等多方面的群体,关系复 杂,利益纠葛,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统筹规划、宏观协调、统一领导、完善机制、依法管理,有层次、有步骤地推动乡村旅游的全面发展。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对各类乡村旅游企业服务标准和从业人员素质的检查考核,加强乡村旅游行业的规范化建设,大力推行乡村旅游服务标准化、国际化;规范旅游服务行为,加强乡村旅游市场管理,切实维护好广大旅游消费者的利益;制定配套政策,对重点乡村旅游项目给予必要的政策和财政支持。
2、示范带动战略
在全省范围内选取乡村旅游发展较好地区,大力培育乡村旅游示范县、特色旅游名镇、乡村旅游示范村和乡村旅游精品景区、线路,通过大力扶植,逐步提升其影响力和知名度,一方面为乡村旅游树立品牌创造条件,另一方面也可以先进带动周边乡村旅游发展,有效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
3、产业融合战略
在乡村旅游的发展中要特别注重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以乡村良好的农业资源为基础,通过旅游业的发展,使其得到有效利用,同时提升农副产品附加值,有效促进农业产业内部结构的升级。此外,还应加强与文化、林业、渔业、牧业、环保等相关产业的联动,在产业结合处寻找发展的突破点。
4、项目战略
乡村旅游要取得较大的发展,必须把行业标准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客源市场拓展、人才专项培训、旅游精品培育、示范区打造等通 过项目设臵形成一个项目库系统,按照项目的主次逐一进行项目的调研、定位、策划与实施。通过项目来指导工作,从而真正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
5、重点区块突破战略
乡村旅游应避免遍地开花,通过对乡村旅游资源条件、市场需求、交通条件等因素、经济实力等因素的综合评价,选取发展潜力较大地区将其作为乡村旅游发展重点地区,予以优先考虑,并在基础设施、市场促销、品牌塑造等方面给予指导和支持,从而达到重点突破、以点带面、井然有序的乡村旅游开发局面。
6、可持续发展战略
充分考虑乡村旅游区的环境承载力,控制乡村旅游的发展速度与发展规模,避免盲目发展与重复建设,坚持走社会、经济和生态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要切实体现乡村特色,尊重农民意愿,保护乡村文化。始终贯彻“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方针,加大对乡村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禁止在乡村旅游点从事污染环境、破坏景观和生态的生产经营活动,对已经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必须限期整治。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着手,加强旅游生态教育,开展“文明旅游、清洁旅最终培养环境、经济、文化全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五、十二〃五期间陕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战略模式
1、“三生一体”模式
乡村旅游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有效途 径。乡村旅游的发展必须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建设有效衔接,互相促进。增加农业生产的附加值,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使生产、生活与生态三位一体,体现乡村旅游发展的伦理价值。
2、城郊型、景郊型、村寨型及特色农业聚集型模式
从空间结构上来看,乡村旅游集中发展区主要体现“两带两边”的特点,两带是指环城游憩带、交通干线旅游带,两边是指风景名胜区周边、城市附近周边,凸显“近市、近景、近路”的显著特点,因此陕西省乡村旅游发展战略模式主要为城郊型、景郊型、村寨型模式及特色农业聚集型。
城郊型模式主要依托大中城市,可定位成城市居民休闲的“后花园”;景郊型模式主要依托大型景区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带动周边乡村旅游发展;村寨型模式主要依托特色村寨来开展旅游;特色农业聚集型主要依托区域特色农业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六、十二〃五期间陕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思路
1、乡村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新农村建设工作是我国政府今后工作的重点。乡村旅游发展应该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相统一,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发挥旅游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促进全省乡村旅游健康发展。通过乡村旅游的开发,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构筑农村产业新格局,使乡村旅游发 展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
3、乡村旅游发展与城镇体系构建相配合
新农村建设和发展乡村旅游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推进农村的城镇化建设,有效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避免向大中城市的盲目流动,有利于解决农村发展中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有利于带动投资和消费需求增长,扩大内需,拓宽城乡市场,优化经济的整体结构。
3、乡村旅游发展与乡村文化推进相协调
乡村旅游发展一方面依托乡村文化,另一方面又成为乡村文化前进的助推器。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和灵魂,乡村旅游的开发为文化挖掘与传承提供了平台,文化的推进又进一步为旅游发展注入了活力。七、十二〃五期间陕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战略定位
旅游地性质:国内知名的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和谐发展的旅游目的地
旅游产业定量:到2015年,力争陕西省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超过1亿人次,乡村旅游收入达120亿元人民币以上
旅游产品定位:休闲观光、休闲度假
旅游市场定位:国内游、近距游、散客游、自驾游、一日游 旅游形象定位:人文陕西,山水秦岭,休闲乡村 旅游文化定位:农耕文化、民俗文化 八、十二〃五期间陕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主要任务 紧紧围绕“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这一主题,重点打造“156”工程,即:
一大核心:提高乡村旅游认知,规划先行
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乡村旅游在提高农民收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拓展农业功能、提高农业附加值、改善村容村貌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和谐社会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因此,应形成全社会重视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的观念。
乡村旅游规划是发展乡村旅游的蓝图,是建设和发展乡村旅游的基本依据,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陕西和谐社会”这一宗旨的具体体现。因此,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重视规划的指导意义,逐步健全各级乡村旅游规划,同时,坚持规划从实际出发,空间上体现区域差异,时间上按进行部署安排,内容上与政府其他规划相衔接,指导乡村旅游发展的具体实践。
五大重点:抓标准、抓示范、抓项目、抓宣传、抓品牌 抓标准
应尽快建立健全乡村旅游各级、各类规范和标准,使之成为乡村旅游健康、有序发展的保障。目前,陕西省没有统一的乡村旅游标准,各市县级乡村旅游规范并不完善,乡村旅游面临诸多问题,实施乡村旅游标准化建设是乡村旅游发展的迫切要求。
抓示范 乡村旅游的发展改变着地区的社会经济结构和农民生产生活方式,为使乡村旅游健康快速发展,必须结合陕西乡村旅游发展实际,注重示范带动作用,树立乡村旅游典范。十二〃五期间,通过地方推荐、主管部门评定验收,在陕西打造30个乡村旅游示范县、100个特色旅游名镇、10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政府给予一定的资金、政策扶持。
抓项目
“领略乡村文化、体验民族风情、进行休闲度假”是发展乡村旅游的永恒主题,因此凸显特色、树立品牌、营造氛围、选择主题等一系列内容只有通过项目建设才能落到实处,成为拉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突破口。项目的确立也是争取财政支持、社会扶持、低息贷款的平台和载体。
抓宣传
乡村旅游应加大宣传力度,以求扩大市场空间范围和市场空间规模。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特点,因地制宜地使用主题营销、关系营销、绿色营销等方式,建立完善的宣传体系和营销网络,促进乡村旅游快速发展。
抓品牌
品牌建设是提高陕西乡村旅游知名度、美誉度和培育市场忠诚度的重要举措,因此,应选择一些基础较好、资源优秀、知名度较高的乡村旅游点,大力打造乡村旅游知名品牌,使其成为陕西旅游的新选择、新标志、新时尚。六大配套工程:管理体系、基础设施、教育培训、信息网络、投资机制、环境工程
完善乡村旅游管理体系
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管理格局,积极发挥农家乐协会在乡村基层管理中的作用,妥善处理乡村旅游发展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增加对乡村内外部道路、环卫设施、电力通讯、给排水等基础设施的投资,改善乡村环境,为发展乡村旅游奠定良好基础。另一方面,完善旅游村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游憩设施等旅游专用设施的建设。
加强乡村旅游培训工作
教育培训是促进陕西乡村旅游更好、更快发展的保障,也是建设一支精良、高效乡村旅游人才队伍的需要。各级旅游部门应着手制定出培训计划,分期、分级、分批、分类、分层次地组织培训和学习。
完善乡村旅游信息网络
政府要提高认识、多方协调、资源共享、重点突破,构筑有助于乡村旅游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良好环境,建立乡村信息化网络工程。
完善多元投资机制
新农村建设中的旅游业必须拓宽资金渠道,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方针,谁投资,谁受益,多投资,多受益,鼓励各种经济成分兴办乡村旅游,形成多元化乡村旅游投资的新格局。完善环境工程建设
乡村旅游发展应与环境保护同步,注重乡村环境建设、村容村貌整体建设和乡村生态保护,建立预防机制和快速处理机制,健全乡村环境监察机制和惩治机制,切实保护乡村环境不受破坏。
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思考 篇5
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产业,对于提高消费、扩大就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拉动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期, 根据海学组办[2009]9号文件精神,我就全区的旅游工作进行了深入的调研,调研中,针对旅游业发展中面临的景区体量、发展空间、体制机制、资金瓶颈等制约因素进行了认真分析,同时从整合资源、彰显特色、发挥优势等方面提出了我区旅游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对策,以期对我区旅游业现状的改变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区加快旅游业发展的现实优势
区委八届八次全会提出:要积极发展特色鲜明的休闲旅游业,围绕打造休闲**目标,深入挖掘**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充分利用良好的山水资源秉赋,重点加强以孔望山景区为龙头的景区改造提升和资源整合。置身全市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新形势,**区既面临着诸多压力和挑战,也有许多可供利用的现实优势。
从全市旅游发展格局看,连云港作为全省三大旅游资源富集区和全国49个重点旅游城市之一,已把建设山海相拥知名旅游城市作为我市未来几年的工作主题之一。目前,全市的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T”型两带上,一条是从连岛到高公岛等以海岛及周边资源为主的滨海风光旅游带,另一条是从锦屏山到大桅尖等以山为载体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综合旅游带。**以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在T型带上占据着重要位置。另外,“海、古、神、幽”是我市的四大旅游品牌,这四大品牌基本体现了全市的旅游特色,**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是全市重点打造的四大旅游品牌之一,只要我们能很好地融入全市旅游发展大格局,更多地利用市级资源并注重发挥自身特色优势,**旅游产业必定能迎来一轮新的大发展。
从区内发展战略格局看,旅游业作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的支柱产业,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特别是未来几年,我区进入工业化转型期、城市化加速期和经济外向化提升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既为旅游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又提供了强大动力。加快旅游业发展,有利于增加社会就业、富裕城乡群众,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客商来**创业。在区委、区政府作出“挥师东进、决战新区”的战略目标后,加快以孔望山为龙头的旅游景区开发,更是可以为新区发展带来人流,集聚人气,提供支撑,促使**开发区、景区和新区的有效融合,显著改变城区形象,迅速提升城市品位。
从自身旅游资源看,**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历史悠久,古迹众多,文化遗存丰富,境内孔望山和石棚山、桃花涧景区分别为国家级4A、3A级景区。现有国家、省、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34处,孔子、苏东坡、李清照、石曼卿等50多位名人曾在此留下足迹。孔望山是春秋时期孔子登山望海的地方,风景秀丽,汉代摩崖造像、石象、石蟾蜍等文物属国家级文保单位;石棚山有汉代的糜竺墓、宋代石曼卿读书处;白虎山下的梁山好汉就义处、张叔夜登高碑、甲子桥等都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桃花涧有新石器遗址、将军崖岩画,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原始社会岩画;建城1500多年的**古城文物众多,钟鼓楼、朐阳门、双龙井等文物已经进行了保护性开发,还有早期的连云港筑港指挥部、大慈禅寺、**州衙等,特别是**殷、葛、沈、杨、谢五大姓的古民居,是苏北民居的典型代表。如果把孔望山、石棚山、桃花涧三个景区分别看成是龙头、龙身、龙尾的话,那么古城就是嵌在这条游龙身边的一颗明珠。目前,孔望山景区基础最好,优势最大,交通最便捷,发展最充分,辐射人口最广,而且景区周围地多人少,拓展开发的空间较大,完全可以通过龙头的率先突破,带动其它景区的联动发展,打造一条完整的旅游风景线路。
二、**区发展旅游产业取得的初步成效
近年来,**区围绕全区十一五规划和区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在着力搞好工业、农业生产的同时,以商贸旅游为龙头,重抓三产发展,努力把旅游业打造成全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产业规划科学制定。为使全区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2002年,**区请南京大学编制了《**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7年,区政府根据产业结构调整趋势,邀请中国矿业大学对《**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去年,区政府又请上海同建强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根据修编后的《**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编制了《孔望山景区规划方案》,并顺利通过了市规划局的审批。同时,还编制完成《锦屏山概念性规划》、着手编制《**古城旅游概念性规划》,力求以科学规划引领景区建设和旅游行业发展。
(二)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近年来,全区投入上亿元资金,加快**古城改造和景区、景点及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恢复修建了近15万平方米的明、清建筑风格的古城一条街,秦东门城雕、钟鼓楼、朐阳门、双龙井、百子庵、碧霞寺等一批景点宗教场所先后建成,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连接景区的新建东路、盐河南路、东风路、锦屏路陆续进行拓宽、改造,景区的对外交通明显改善,极大地方便了游客游览观光。
(三)旅游品牌叫响全市。每年一度已连续举办八届的“连云港之春”桃花节系列活动,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该活动依托古**深厚的文化底蕴、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丰富的民间文化内涵、独特的山水风光,采用诗歌、舞蹈、戏曲、体育、摄影、书画、旅游商品等多种表现形式弘扬本地文化,扩大和提高了**的知名度,已经成为我市春季旅游的“主打品牌”。
(四)景区建设不断加强。近年来,孔望山景区投入数千万元资金,在完善原有景点和新增部分景点基础上,不断增强配套服务功能,先后建成了龙洞广场、乘槎亭广场,修建了西山门、东山门停车场和游客服务中心,合作共建了孔望山大酒店和游泳娱乐场,初步形成了集游览观光、娱乐、健身于一体的综合性风景区。石棚山景区内除汉糜竺墓、宋石曼卿读书处、明张公去思碑、清锦岩碑林等原有的名胜古迹之外,近年又投资数百万元新建了虹桥、文华亭、花径、石棚山庄等景点,扩建了2万平方米的山门广场及配套工程,景区对外接待能力明显增强。桃花涧景区投入数千万元修复了桃花潭、金蟾洞、紫竹林等一批著名景点,实施了“引水上山工程”,还投资1500万元兴建山门广场及其配套工程,使景区集赏花、戏水、访古、休闲等功能于一身,景区的内在景观质量和外在形象有了新的提升。
(五)旅游资源深度挖掘。与市内外100多家旅行社签订了长期观光游览协议,开发了黑陶、金镶玉竹家纺等系列旅游产品,“**五大宫调”成功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册“孔望山中华第一象”商标,成功举办“白虎山庙会”等一系列极具**特色的文化旅游活动,全区海内外旅游者数量明显增多。
(六)人员素质逐步提高。按照“优质服务、文明管理、安全运营、注重效益”的行业管理要求,加大全区旅游行业规范化管理力度,经常性组织各景区负责人到先进景区学习取经,拓宽视野,开阔思路。定期组织景区及星级饭店负责人参加岗位业务培训,对全区取得导游资格证书的导游员进行上岗培训,旅游业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初步打造出了文明旅游行业的对外形象。
三、**区旅游产业加快发展的制约因素
过去几年,**区旅游业得到较快发展,但无论是纵向比较还是横向比较,在全市及周边地区的位置并不突出,影响不大,旅游接待人数、总收入在全市的排位都较低,与所拥有的旅游资源优势不相称,与古城**的名望不相符。**区旅游业发展还面临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认识方面。近年来我们虽然把旅游作为一项产业加以培育,但旅游业总收入占GDP比重不高,门票收入甚至可以忽略不计,2008年上半年全区旅游门票收入仅有67.74万元,这种高投入低产出的状况,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景区主管部门对景点深度开发的积极性。同时,对景区及景区周围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如石棚山景区附近有凤凰山和龙凤两个较大的公墓群,孔望山景区南侧存在乱搭乱建现象,桃花涧景区设施被人为破坏,管理秩序混乱,这些因素极大地制约了我区旅游综合实力的提高。
二是机制方面。从管理体制上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旅游行业管理部门与景区主管部门之间的问题,如区文旅局与有关镇、办和区直单位;二是三个景区之间的问题,如差别建设、联动发展、市场竞争等;三是景区与市级相关管理部门之间的问题,如孔望山与市宗教、文管会等;四是景区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问题,如朐阳与投资主体。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了管理重叠,或管理不力,使得各景区在规划、建设及对外推介上,各行其是、各行其道、各自为战,既无法形成旅游市场的整体优势,又造成旅游资源的严重浪费,带来了市场的非良性竞争,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
三是管理方面。实践表明,新的景点开发必须与景(区)点浑然一体、相得益彰,否则,无序开发只能造成景区资源的破坏。目前部分景区为解决经营困难和资金投入问题,采取经营权转让方式招商引资、募集资金。获得经营权的投资主体由于追求资本的最大回报率,往往在既无论证又无规划的情况下,或对景区进行无序开发与建设,造成景区旅游资源的严重破坏;或又不按合同约定,造成投资严重不到位。现在各景区的市场运作普遍存在虎头蛇尾,卖后不管,致使景区短期行为多,长效发展后续管理难。比如石棚山的《山海经》石雕园,以及桃花涧的《石刻艺术园》,难以与景区整体形象协调相称。
四是开发方面。近些年,**区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出现平均用力、不分重点的“遍地开花”局面,导致投资分散,景点深度开发不够,品位不高,影响了全区旅游业的发展规模和整体形象的塑造。再加上全区的景区面积普遍不大,山体较小,不能很好地满足游客需求。如孔望山风景区为了突破现有体量不大的缺憾,虽然编制了新的总体规划,但由于进展不快,在现有条件下,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严重缺乏配套功能设施,与其4A级的景区标准极不相称。
五是投入方面。大部分景区深度开发不够,群众可参与性项目太少,景区无力按照规划和市场需要进行开发建设,外地游客半天就可以把**的三个景区游览完,很难吸引游客留宿消费,致使旅游产出不高。同时由于资金投入渠道狭窄,主要靠有限的门票收入、上级争取及银行贷款,企业、社会、民间资金注入不够,造成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差,接待能力弱。
六是推广方面。**区旅游行业、旅游资源、旅游项目等方面的宣传促销活动虽然比前几年有所进步,但还远远不够,在市内宣传得不多,在市外、省外宣传得更少。许多景点雅而不“俗”,多为古文化、古遗迹,虽为广大专家所爱好、看好,但对其他普通观光旅游人员却没有吸引力,加上缺乏相应的文化宣传,造成客源不多,人气不旺。
四、加快**区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综上分析,**区下一步旅游发展的思路是,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打造山海相拥的知名旅游城市的要求,通过3-5年的努力,围绕建设文化旅游名区的总体目标,以文化为内核,以山水为依托,努力把**建设成为风景秀丽、内涵丰富、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文明寻根探源地”和“休闲度假区”,使**旅游产业由“一般产业”向“支柱产业”转变。
(一)龙头引导以点带面,树立崭新外部形象
一是落实好旅游发展规划。围绕新修编的《**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以构建锦屏山大旅游区、服从服务于**新区建设为统领,选择基础条件最佳、区位优势最好的孔望山景区为龙头,集中资源实施景点开发和重大项目建设。在此基础上,从东向西,循序渐进,逐步带动石棚山、桃花涧景区和古城的全面繁荣。二是搞好整体形象策划。导入形象设计战略,根据**自然、人文、历史等资源特色,策划和设计**旅游总体形象,使**旅游品牌形象更加鲜明突出,让人过目不忘,印象深刻。三是做好旅游项目策划。精心策划一批旅游景点建设、旅游线路包装、旅游休闲娱乐项目,扩充旅游容量,争取国家、省、市资金扶持,培植我区旅游业发展后劲。四是加快旅游资源整合。快速推进孔望山公园建设步伐,将孔望山景区和石棚山景区联为一体。同时,加快推进桃花涧景区和石棚山景区之间长达10公里的步游道建设,通过步游道的连接,实现景区之间的资源整合和景区自身体量的扩大,总游览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力争年内完成步游道建设。
(二)尽快理顺管理体制,加速形成工作合力
**区旅游与风景区管理体制还存在诸多不顺的地方,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旅游事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区、镇、办事处、局都在管,很难协调一致。一是成立一体化管理的景区管理委员会,负责对旅游业进行指导、管理, 协调各方力量,促进各单位密切合作,把单体优势转化为集体优势,把个体积极性转化为群体积极性,发挥聚集效益,形成整体合力。二是以旅游开发总公司为平台,对景区资产重组开发,对景点项目包装上市,走大市场、大融资、大开发的道路。三是成立旅游重点工程建设指挥部,该机构可以为临时机构,负责旅游重点项目的建设推进和督查管理,待项目结束后自行解散。考虑到区内实际,上述机构主要人员可从有关镇、办、部门抽调优秀后备干部组成,使他们在一线中接受锻炼,增长才干,实绩突出的可以提拔重用。
(三)加大市场运作力度,有效克服发展瓶颈
以区旅游开发总公司为载体,吸引大的投资集团联手开发,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发展优势。积极推进“三权分离”,按照政企分开、市场运营的原则,对景区的所有权、经营权和管理权进行分离。所有权按目前权属关系不变,各归其地;管理权,由景区管理委员会对整个景区规划建设、市场秩序、公共服务等实施具体管理;经营权由已成立的旅游开发公司和引进的公司按其股份共同实施,真正形成“政府资本、民营资本、外来资本”多元化的投资发展格局。
(四)因地制宜彰显特色,促使旅游亮点纷呈
孔望山景区建设。按照已编制完成的《孔望山景区规划方案》要求,加快推进北入口广场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完成百花园景区、白鹭保护观赏区和配套设施建设,全力打造港城最大的,以彰显历史文化和张扬生态景观为主的,融文化、旅游、休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市民公园”。
石棚山景区建设。加快风景浏览区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建设,建设远眺城区的观景台,积极开发农林资源,建设好农林观光带。逐步推进水上活动区、攀岩活动区、仿古探幽区、生态保健区、文化休闲区、田园度假区等功能区域开发建设,使石棚山景区成为融观光休闲、健身娱乐、文化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农林生态观光园”。
白虎山公园建设。按照白虎山公园控制性规划,将锦屏路以东、南大街以西、东风路以北、青龙涧沟以南纳入开发范围。续建碧霞寺,修复建设好汉茔以及唐、宋、元、明、清历代官吏和文人石刻,使人文景观和“虎峰夕照”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把白虎山建设成为以文化、教育、健身功能为主的“古城公园”。
桃花涧景区建设。进一步改造和完善景区内的步游道,完成游客服务中心及相关的配套设施,对将军崖岩画进行保护性开发。按照规划要求,把桃花涧景区建设成为以访古探幽、赏花戏水为特色的“世外桃源”。
**古城建设。按照古城建设规划要求,遵循传承、转化、创新原则,重点恢复一批具有**特色文化内涵、群众认同度高的建筑和庙宇,如文庙、**学衙等,以再现古代科举文化特征;孙中山建港指挥部原貌,以展现当年欲将连云港建设成为“东方大港”之梦;修建原建于明末崇祯年间的蒋宅,以再现名代居民建筑风格,留下永久的城市记忆,使古城历史文脉得以延续传扬。
“农家游”景点建设。“农家游”旅游是农业旅游和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
新兴的旅游项目,目前,连云港市区人口已达到70多万,市区“农家游”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周边地区也未形成规模较大、档次较高、特色鲜明的“农家乐”旅游项目,市场潜力很大。**农村处于市中心边缘地带,区位、交通优势明显,近年来高效生态外向型农业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市区人口的快速增长,为发展“农家游”项目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发展“农家游”的前景十分广阔。
(五)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扩大景区对外影响
对我省旅游业发展的点滴思考 篇6
对我省旅游业发展的点滴思考
本文分析了青海旅游业的资源类型,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发展青海旅游业的思路.
作 者:崔春明 作者单位:青海民族学院,青海,西宁,810007刊 名: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QINGHAI NATIONALITIES INSTITUTE (SOCIAL SCIENCES)年,卷(期):30(3)分类号:F592.3关键词:F590.3 青海 旅游业 开发建设 思路探讨
发展陕西旅游业的思考 篇7
陕西省作为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和十三朝古都, 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是全国著名的旅游资源大省。据统计, 目前全省拥有良好开发前景的旅游资源10000余处, 其中世界文化遗产1处,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6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9处,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6处, 国家级森林公园23处,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处, 国家地质公园3处, 国家级水利风景区7座。陕西旅游资源按照地域概括来说可以划分为:一是以西安为中心的旅游资源。西安是世界四大文化古都之一, 中国历史上两个最伟大的王朝西汉和盛唐在此建都, 西安有秦代的兵马俑和秀美的骊山, 有唐代的大小雁塔, 有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墙, 以及陕西历史博物馆和书法博物馆碑林等。二是咸阳和宝鸡一线的旅游资源, 主要有昭陵、茂陵、乾陵、霍去病墓和佛教圣地法门寺, 以及周原遗址等历史古迹。三是围绕革命圣地延安的旅游景区。有中国现代革命文物群, “人文初祖”轩辕黄帝陵等。四是陕西南部的汉中旅游景区, 有建于战国时期的古代栈道, 有石门摩崖, 有纪念张良、诸葛亮的庙宇祠堂。陕西省除了丰富的历史人文旅游资源外, 还拥有众多驰名中外的风景名胜, 有华山风景名胜区、秦岭山脉旅游区和陕南秦巴山地旅游区等。
旅游业是陕西的支柱产业之一。2009年, 陕西省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1410万人次, 接待境外旅游人数145万人次, 国内旅游收入715.28亿元, 较上年增长27.5%。旅游外汇收入7.71亿美元, 增长16.7%。然而, 近年来陕西省旅游产业虽然增长较快, 但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 差距越来越明显。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 陕西旅游产业的发展位居北京、上海之后, 享誉中外。而到2009年, 陕西旅游业收入仅是北京旅游收入的32%, 比相邻的山西省收入还少124.59亿元。旅游收入仅占GDP收入的9.4%, 比山西省少2.72个百分点。陕西省旅游产业与其自身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条件很不相称, 旅游产业大而不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旅游消费越来越旺盛, 而旅游业具有显著的关联带动作用, 可以扩大第一、二产业市场, 因此, 如何使陕西由旅游大省到旅游强省, 充分挖掘陕西旅游产业发展潜力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 陕西旅游业面临的问题
2.1 陕西省的旅游产业发展不平衡
陕西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曹志鹏西安邮电学院经管学院王洪涛
根据旅游产业经济贡献总量来看, 陕西省旅游产值主要集中在西安、延安、宝鸡等市, 其余地区贡献很少, 首先, 旅游产业分布很不平衡。其次, 旅游资源开发不平衡。陕西旅游发展目前侧重于历史人文领域, 而自然旅游资源领域开发较为缓慢。由于历史人文景观以单纯的观光型产品为主流, 处于旅游产业发展的低级阶段, 无法增加旅游者停留天数, 且多属于一次性消费产品, 不能形成持久的竞争力。再次, 旅游商品的发掘和旅游资源不相称。陕西旅游商品开发利用率较低, 旅游商品购物的开发潜力还没有被充分的发掘出来。缺少对于陕西独特的自然生态、历史文化内容的深度挖掘利用。
2.2 旅游资源开发总体水平不高
陕西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但与国内旅游业发达的地区相比, 旅游资源开发总体水平不高。首先, 陕西旅游资源开发缺乏总体规划和整合, 旅游产品结构基本局限于观光旅游, 市场结构仍以国内旅游为主, 缺乏对陕西优越的自然资源和民俗文化等旅游资源的深度整合, 旅游资源利用率较低。其次, 陕西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历史古迹等, 形式单一, 成熟的旅游产品不多, 尤其是在国际旅游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旅游精品仍然较少。最后, 配套设施仍有待改善。在旅游产品的开发中, 偏重于景点开发, 而相关的餐饮、住宿、购物等环节的配套产品较差, 旅游服务的基础设施尚待完善。
2.3 旅游产品缺乏创新
陕西旅游产品开发比较传统单一, 缺乏适应现代旅游和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新内容、新项目, 旅游产品缺乏创新。目前主要集中在于观光旅游开发, 旅客自主参与性项目少, 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挖掘深度不够, 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尚不能提供高品位的、多元化的旅游产品。在旅游商品的开发上, 工艺设计与市场脱节, 生产环节与销售环节松散, 产品雷同现象严重。
3 提高陕西旅游综合效益的对策
基于上述分析, 陕西旅游业不仅要在基础设施上下功夫, 更需要在软环境着手。要实现这一转变, 必须加快推进旅游资源开发由资源导向向市场导向转变, 旅游资源开发方式向精品化转变, 本文对陕西旅游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陕西旅游影响力
依托西安建立国际化大都市的契机, 加大旅游事业投入, 加快旅游产业的宣传力度。一是利用各种电视传媒, 加强广告宣传, 广告是现代经济活动重要的促销手段, 陕西旅游发展离不开广告宣传的支持。二是充分利用各种国际文化交流来宣传陕西旅游, 可以通过即将举行的西安世园会, 创新策划各类主题活动, 搭建平台, 汇聚人气, 提高区域旅游影响力和辐射力, 提高陕西旅游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三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可以打造跨区域旅游网络一体化平台、建设数字旅游博物馆等网络资源, 通过网络还原历史, 活化历
摘要:本文从陕西省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出发, 深入分析了面临的问题, 并基于旅游的软环境, 提出了加快推进陕西旅游资源开发, 由资源导向向市场导向转变, 旅游资源开发方式向精品化转变的建议。
关键词:陕西旅游产业,软环境,精品化战略
参考文献
[1]张琴英, 王晓峰, 卫海燕.陕西省旅游资源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7, (3) .
[2]卢小丽, 武春友, 于海峰.旅游社会承载力的量测及管理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 2005, (1) .
【发展陕西旅游业的思考】推荐阅读:
陕西旅游业发展11-05
陕西县域经济发展研究08-02
陕西第三产业发展建议09-03
陕西省小城镇发展研究09-25
陕西县域经济十年发展报告08-28
陕西旅游资源09-13
陕西省文学旅游09-09
对边远民族地区发展文化旅游业的思考07-21
对全市旅游业发展的几点思考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