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购物发展思考

2024-06-02

旅游购物发展思考(共12篇)

旅游购物发展思考 篇1

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旅游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而旅游者对旅游产品也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具有休闲意义的乡村旅游开始迅速发展起来,乡村旅游以其独特的魅力、清新的风格很大程度的满足了旅游者的需求,并且成为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旅游活动。

大连素有“东北之窗”、“浪漫之都”的美誉,宜人的气候、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促使其成为极佳的旅游胜地。大连在大力发展旅游行业的过程中,应同时关注城市与乡村旅游,这不仅有助于满足人们对乡村自然风光的观赏要求,而且能够促进城乡的共同发展。

一、大连乡村旅游发展的有利条件

(一)旅游资源优势

大连农产品丰富,是苹果之乡,盛产樱桃、山楂、葡萄和黄桃等水果,借此还开发了许多旅游者到乡村采摘的旅游项目,如金州的樱桃节,在气候宜人时分,城市人在闲暇时光,进入果园欣赏自然风光,采摘果实,和家人一起享用劳动成果,还可以让孩子了解自然,感受劳动的快乐,教育孩子,要珍惜每一粒来之不易的粮食。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大连是个海滨城市,盛产海鲜,所以,在大连不但有农家乐,还有渔家乐,也是非常受欢迎的乡村旅游方式。大连市地理位置极佳、环境优美、历史文化悠久、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丰富、著名风景区很多。此外,大连每年举办一次的大型活动(如烟花爆竹迎春会),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二)地理区位优势

大连地处辽东半岛,位于岛屿的最南端,东西部均临海,南部与山东半岛仅一海之隔,是沟通京津地区的要道,并且与韩国、朝鲜等国家相邻。在东北地区,大连是非常重要的航运中心,市内丹大、沈大等高速公路通行,交通便利,无论是市区还是乡镇均是柏油路,大大的缩短城乡路途的时间。现如今,旅游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大连经济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为大连乡村旅游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大连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近年来,乡村旅游以其独特的风格与魅力成为了旅游业中最新兴的旅游方式,大连乡村幅员辽阔,资源丰富,环境舒适、优美,农业发达。乡村旅游在满足城里人的要求的同时还丰富了大连旅游发展的内涵,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为农民的经济收入、农村经济的发展走上了光明的道路。大连乡村旅游尚且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但其前景可观。今年春节期间,全国各地游客携亲带友前往大连市金州范家大院等农家乐游玩,一度掀起了大连的乡村旅游热。以金州范家大院为代表的农家乐,其内部环境舒适、整洁舒适,农家菜放心可口,让游客流连忘返。尽管大连市乡村旅游并未完全发展成熟,但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其发展速度非常快,拥有的农家乐多达3000余户家,近百座休闲农庄和生态园。据2013年相关数据显示,大连市乡村游接待了一千多万游客人次。如此可以看出,大连发展乡村旅游的前景非常可观。

三、大连发展乡村旅游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连市乡村旅游尚且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很多方面还不未完成成熟,例如,旅游点质量和规模有待提升;旅游活动缺乏新意、模式过于单一;乡村旅游经营管理者的眼光稍显短见;生态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等。

(一)旅游点质量和规模有待提升

大连乡村旅游景点还处于普遍开发、遍地开花的低水平、小规模开发阶段,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村旅游业的快速。而且由于投资力度小,建设队伍的知识水平有限,产品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加上没有合理的规划布局管理,致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乡村旅游都无法朝着高层次方向发展。此外,还存在经营管理方式落后、乡村旅游服务质量管理以及发展体系不健全等问题。

(二)旅游活动缺乏新意、模式过于单一

大连乡村旅游活动比较单一,各个农家乐的服务项目、设施模式单一趋同。就拿农(渔)家乐游玩项目来说,旅客在这些地方也只能体验到吃农家饭、摘新鲜水果等常规性活动,没有形成当地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家家户户的经营项目类似,缺乏新意,因此,导致部分乡村旅游体验区,以降低价格来争取更多的客源市场,很多商家纷纷卷入恶性竞争,产品质量大打折扣,缺乏特色和吸引力,这将会对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产生直接性影响。

(三)乡村旅游经营管理者的眼光短浅

不少乡村旅游经营管理者并不具备专业化管理能力,发展眼光短浅,未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性的发展战略,不懂得去揣摩旅游者的消费心理,使得旅游产品难以突破创新,缺乏吸引力。旅游经营者品牌意识淡薄,仅靠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不注重乡村旅游的整体规划,没有创立自己的品牌进行宣传,提高知名度。仅着眼于眼前利益,发展乡村旅游项目,这对大连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很不利。

(四)生态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

原本的自然、充满生机的乡村旅游本质发生一定程度的扭曲,开始“变味”了,对乡村原生态建筑进行翻修、更改呈现出了“都市化”特征,本色减少了,趣味变淡了。大肆兴建餐厅以及娱乐场所,缺乏科学、统一的规划,游客随意采摘的旅游体验活动使得农产品的生长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践踏,使得当地极为脆弱的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的破坏,在此种形势下,很有必要采取措施引导村民树立起环保意识。

四、大连乡村旅游进一步发展的可靠策略

(一)完善行业制度,加大对景点的管理与规划力度

当地政府应对乡村旅游的发展提高关注度,大力支持并结合实际进行适时管理,有计划地进行调整控制,坚持“重点开发优先保护”的原则。对乡村的特色旅游资源加以利用,健全乡村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制定科学、合理的旅游发展战略;严格管理开发乡村旅游资源的行为,推动旅游服务及其产品质量的提升。

(二)开发具有趣味性和创新性的乡村旅游产品

在乡村旅游的发展中,旅游产品也要根据当地的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进行规划与建设,在旅游产品的设计过程中要考虑旅游者的喜好和基本需求,激发旅游者前往乡村旅游的兴趣。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与产品的设计要形成特色,在当地的乡村开发主题农庄,可形成多种旅游方式,比如可以让孩子们在农庄里学习与农作物相关的知识,教孩子们爱护食物;开发参与体验性农庄,为旅游者提供乡村生活体验的机会,进行农活的实地劳作,感受自然的气息。同时,作为沿海地区,海洋性的渔业休闲活动的发展也可以效仿农家乐的发展模式,对渔家乐旅游项目开发进行精心设计,打造特色旅游产品,使游客们在乡村观光游览的同时也能够体验到当地的民俗风情,收获一份美好的记忆。

(三)注重从业人员的培训

旅游从业者的综合素质会对乡村旅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产生直接性的影响。政府与各部门应制定并实施旅游从业者与当地居民的培训计划,通过培训,可以增强他们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让他们意识到自身是发展乡村旅游的最大和最终受益者,以此转变乡村旅游从业者的服务态度,提升服务质量,从而推动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环境监管力度

乡村旅游发展的根本是乡村的资源与环境,乡村旅游的开发与建设应兼顾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不要为了短期的经济效益把乡村中最本质的东西丢掉了,使乡村变得城市化。应加强对乡村旅游开发项目的审批制度,经营者需办理经营资格证,进行统一培训,规范乡村旅游的质量,提升乡村旅游的品味。当地政府应针对乡村旅游的坏境污染及保护问题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使乡村旅游的环境保护科学化、规范化。

总而言之,乡村旅游凭借其独特的魅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大连市旅游产业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大连市在发展乡村旅游业的同时,要注重科学性和可持续性,同时做好环保方面的工作。随着旅游活动的大众化发展,乡村旅游也逐渐成为旅游行业最热门的旅游方式之一,更是成为乡村经济发展、村民致富的渠道。政府要积极引导各地制定科学、合理的乡村旅游发展战略,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促使乡村旅游成为推动大连市经济不断发展的重要力量。

旅游购物发展思考 篇2

摘 要: 随着经济的稳步发展,广大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越来越关注精神生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旅游产业开始发挥其带动经济进一步增长的支柱作用,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核心。本文旨在通过对当前旅游产业发展障碍的分析,提出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旅游产业,发展,思考

一.当前旅游产业发展的障碍

旅游产业自在中国得到发展以来,在经济增长方面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是近几年来,旅游产业的发展似乎进入了瓶颈期,主要原因如下:

(一).旅游景点自身竞争力不够

1.旅游地主题不突出,吸引力不够

虽然目前各个旅游景区都在宣传自身的特点,但是许多景区所渲染的噱头过于泛而且杂,主题不突出,游者也就很难清楚的知道其独特之处,旅游地没能制造其独特的吸引游客的主题,因此,潜在消费者也就没有了兴趣。

2.环境污染严重,景区保护工作不到位

环境污染是我国景区发展面临的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特别是对那些知名度比较高的旅游景点来说,由于日人流量大,各种污染现象屡见不鲜。以长城为例,曾经在长城金山岭段的城墙上,大批中外青年在长城上伴着电子音乐狂歌劲舞,并大量饮酒。开了一个大规模的派对。派对结束后,长城内一地垃圾酒瓶。通过了解,这样的派对其实在该段长城已经进行了八届,已经成为热衷于此的中外青年每年期待的狂欢。只是此前一直没有被媒体披露。就经营管理单位而言,将长城作为场地出租只是一项经营活动。从1997年开始,金山岭长城所处的当地政府遂以600万元出让该段长城50年的经营管理权租借给一家公司。众所周之,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怎么能这样任人糟蹋。众所周之,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怎么能这样任人糟蹋。这样的行为在小的方面不利于旅游产业的发展,从更深层次考虑,则是对中华民族的亵渎。

3.发展方向不明确,缺乏合理有效的规划

许多原本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古建筑被翻新,赋予其新式建筑的风格,以

为可以吸引更多的游览观光者,殊不知这样做的后果是使得古老的文化景区显得不伦不类,既失去了最初的特色,又不能重新规划景区未来的发展方向。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以圆明园为代表,圆明园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如何保留其原貌上做了大方面的努力。

(二)旅游公司服务质量不高,消费者普遍对旅游公司服务不信任

1.旅游公司服务态度恶劣,甚至存在欺诈行为

新世纪旅游公司在提供服务前,跟消费者承诺华山一日游,车费80元,对游客专车接送,从游客住的具体位置接送到目的地。然而,回城的时候,导游告知由于当时的时间段接送回去我们的接送面包车正在送其他团的游客回去,所以当天的旅客被告知放在钟楼附近下车自行打车回去,且只给路途较远的乘客退还10元的车费。中国国际旅行公司北京一家公司,在组织到长城和明十三陵观光时,将旅客带进了某工厂等吃饭。一个半小时后,才到了开饭时间,其间没有任何座位提供。接着,导游又将游客拉到一个“老北京”的景点,可是这个景点却不包在团费内,需要游客另外支付门票钱。如不进去的旅客,可以在车上等。接着导游又将游客拉到了一家医院,强制游客听了近2个小时演讲之后,才肯放出去,其目的是要游客购买他们的药。以上的案例只是旅游公司劣质服务的冰山一角,殊不知还有多少消费者被无良的旅游公司侵害利益,他们的欺诈行为实在令人发指。

2.旅游公司与旅游景点衔接度不够高,造成服务的脱节

旅游产业要想得到十足的发展,加强旅游公司与旅游景点的合作,为游客提供一体化的服务是关键。但实际情况却不如人愿。许多旅游公司发展目标过于狭隘,将主要的收入来源限定在为游客提供交通、住宿等方面,而忽略了通过与旅游公司加强合作,吸引客源来获得长期的发展。游客在外出旅游过程中,由于旅游公司与旅游景点衔接度不够高,经常不能很好的享受旅游的乐趣。

二.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一)凸显旅游景区的发展优势

各个旅游景区有其不同的特点,只要抓住其中的某一项特色,并将其发扬广光大,借势扬势就能成为旅游景点的核心竞争力。这些特色可以是拥有优美的景色、罕见的资源的得天独厚自然景观,也可以是具有淳朴民风、古老的民俗的人文景观。湖北身神农架是中国内陆唯一保存完好的一片绿洲和世界中纬度地区唯一的一块绿色宝地。其发展优势即其所拥有的在当今世界中纬度地区唯一保持完好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这些优势使其成为最富特色的垄断性的世界级旅游资源,且其动植物区系成分丰富多彩,古老、特有而且珍稀,是许多热爱大自然的旅游者心之所归处。

(二)优化旅游产业布局

在考虑旅游产业的发展时,需要从长期角度出发,做长远的规划,而不能目光短浅。在旅游景区根据场地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例如,对于风景优美的小镇景区,可以发展规划建设娱乐区、游览区、服务区和度假区四个功能小区,加大景区基础设施、配套设施项目建设力度,不断开发新景区、新景点,最终把景区规划建成集休闲、娱乐、游览、度假为一体的山水休闲旅游度假区。

(三)推进旅游景区的品牌建设

在优化总体布局的基础上,大力推进线路整合、品牌争创等外围举措的落实,加快促进旅游产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景区中的特色观光对象,打造旅游新景点,挖掘景点背后的文化内涵,突出优势,加强品牌建设。加大与当地政府合作,包装宣传旅游形象,同时,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敢想敢做,敢于谋划,争取旅游品牌在更高层次有新的突破。以珠海为例,7月15号,来自国内外的十余位着名旅游专家就珠海如何打造滨海旅游品牌的问题上,展开了讨论。“情侣路上建海誓柱、山盟碑”将会是珠海品牌建设的大方向。珠海渔女是情侣路的地标性景观,所以许多游人都想去看一看。但作为进出珠海的主要通道之一,车流多,速度还快。比如在珠海渔女附近,路很窄,没有大片的草坪和沙滩,旁边的车以60、70公里的时速经过。游人想在这里好好看一看,散散步都很难。想要推进旅游景区的品牌建设可以围绕爱情文化这一主题,把爱情文章做足,把情侣路宣传成中国第一路,让爱情文化成为贯穿情侣路的灵魂和主题。比如可以在这里建海誓柱、山盟碑,在这里向游人展示古往今来的爱情故事等。

(四)提高景区工作人员服务质量

进一步加强培训、轮训,严格教育,严格管理,建立一支素质过硬、技巧熟练的旅游服务队伍,把导游员队伍建设当作旅游促销宣传永安的“窗口工程”、“品牌工程”加以实施,特别是要提高导游员的文化涵养和知识水平,努力培养一批品牌导游员。加强旅游安全管理,建立旅游安全、保险救援、管理教育有机结合的旅

游安全体系和旅游安全预警系统,完善安全应急机制,确保旅游景区(点)“安全、有序、效益”的有机统一。

(五)建立旅游信息网站

信息时代的到来催生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人们旅游的新观念。在准备旅行的过程中,大多数旅游者往往会做比较周密的安排,这其中就包括查询大多数的旅游网站获得相关的信息。因此,建立旅游信息网站,为游客在到来之前做好准备提供了非常人性化的服务,能使得消费者感受到旅游当地的诚意。

(六)加强旅游景点与特色旅游服务的衔接

为了使旅游者能够更好的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开发者必须解决好观光游览人员的住宿、就餐等基本生活问题。为此,加强旅游景点与特色旅游服务的衔接是大势所趋,贴心的服务能够吸引更多的旅游者的关注,提高景点的关注度和影响力。

三.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当前旅游产业发展的障碍主要来源于旅游景点自身竞争力不够和旅游公司服务质量不高,消费者普遍对旅游公司服务不信任。其中前者主要是因为旅游地主题不突出,吸引力不够,环境污染严重,景区保护工作不到位以及发展方向不明确,缺乏合理有效的规划。后者主要是因为旅游公司服务态度恶劣,甚至存在欺诈行为以及旅游公司与旅游景点衔接度不够高,造成服务的脱节。加快旅游产业发展需要从凸显旅游景区的发展优势,优化旅游产业布局,推进旅游景区的品牌建设,提高景区工作人员服务质量、建立旅游信息网站以及加强旅游景点与特色旅游服务的衔接等六个方面加以优化。

参考文献:

[1] 李晓.工业旅游产业发展研究综述[J].现代商业.2011(35)

[2] 朱晓芸.旅游研究方法探讨[J].旅游研究.2007(5)

[3] 苗学玲.旅游地形象策划的10年[J].旅游科学.2005(4)

丽江旅游地产发展模式思考 篇3

前言

房地产业往往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支柱性产业,而旅游业作为丽江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推动点,如何将房地产行业和丽江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丽江经济的有一个新的带动点,是丽江现在面临的一个问题。本文通过对丽江市旅游地产行业发展的描述,分析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丽江市旅游地产业未来发展提出一些思考,旨在为丽江经济发展及城市定位给予一定的参考。

一、旅游地产定义

国内外学者对旅游地产的定义有多种,国外旅游地产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欧洲的分时度假概念,我国旅游地产观念起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观点不一。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在《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中首次出现“与旅游业相适应的房地产业”的表述,对我国旅游地产的定义有指导意义。

结合国内学者的观点,本文中的旅游地产是指以旅游景点、休闲度假、旅游商务、旅游住宅、旅游投资、养生养心等产业为依托,以游客(即旅游观光和旅游度假的人)及投资者作为主要消费者而进行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其开发经营特点是以旅游业为依托,辐射生活、休闲、养生、娛乐、购物、投资等各方面,从而刺激消费、带动经济增长。

二、丽江市旅游地产发展情况

1.丽江旅游地产的类型

丽江市以休闲生活、民族文化、自然景观、环境气候为旅游业的品牌,经过二十年的发展,随着丽江旅游品牌的不断提高,年接待游客量不断攀升,2011年-2014年丽江市接待国内外旅游总人数分别为1184.05万、1599.10万、2079.58万、2663.81万,年均增长达30%以上,预计2015年接待游客总数会突破3000万人次1。

近几年,丽江市政府也有意将旅游与地产业相结合,引进了一批具有国际品牌的企业,也建设了几个旅游地产项目。根据实地调研,结合国内外对旅游地产类别的界定,将丽江旅游地产分为旅游景点地产、旅游度假地产、旅游商业投资地产、旅游生活居住地产等四类。

(1)旅游景点地产指在旅游区内为游客活动建造的各种观光、娱乐、休闲、住宿型具有直接旅游吸引物性质的地上建筑及关联空间,游客一般只是驻足停留、短暂参观,通常不租赁也不购买。该地产作为旅游景观的伴生资源,一般就是作为景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形成一个地区旅游地产的基础条件。

(2)旅游度假地产指为游客或度假者提供的、直接用于旅游休闲度假的各种类型房地产,包括星级酒店、特色客栈、主题酒店、度假村、家庭旅馆等。丽江以特色客栈作为旅游度假地产的主要依托,单古城内就有几千家各具特色的客栈,为丽江古城增添了浓重的历史文化气息,来丽江旅游不住客栈是被视为一种遗憾。

(3)旅游商业投资地产。旅游商业投资地产是指为游客提供商业会议会展、培训、公务出差及投资经营的旅游地产,如丽江258家星级酒店,依托丽江这个旅游品牌,既对一般游客提供住宿餐饮服务,也为省内外企业提供会议会展及培训业务。另外,古城里很多客栈、商铺都是被新疆、福建、山东、江浙一带的外地人租赁经营。

(4)旅游生活居住地产,是指开发以供游客购买或长期租赁,以便长期居住或者分时段居住的房地产,借助于丽江近年来不断上升的旅游品牌,不少开发商将目光放到高端旅游地产项目,如“金茂雪山语”“雪山艺术小镇”等别墅及商业住宅项目。以丽江优越的环境优势作为卖点,吸引全国各地的投资者来此,或长期居住,或时段性度假。

2.丽江市房地产价格变动情况。本世纪初到现在,丽江旅游人数急剧增长,随之带来房价也不断攀升。可见,前二十年丽江的房价与游客数量增长是同方向的,可以预见,随着旅游人数的进一步增长,丽江旅游地产对投资者依然会具有相当的吸引力。

三、丽江旅游地产存在的问题

1.整体旅游、投资环境不理想。近年来,丽江旅游人数暴增,经济水平更是有显著提高,但随之而来的城市管理问题以及人口素质问题日益严峻。2015年10月9日,国家旅游局对5A景区“丽江古城”提出严重警告,“欺客载客、餐饮价格虚高、商铺无明码标价、环境卫生差”等现象严重影响丽江旅游品牌。可想而知,该事件会严重打击游客的旅游热情和投资者的投资热情。

2.旅游地产发展不均衡,缺少统一规划和整体监督。丽江各类型的旅游地产,除了古城内的“客栈、商铺”之外,基本都是个人申请、政府审批。政府更多的是考虑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的成果,而忽略了项目本身在地理位置、行业竞争、社会资源上的统一性。另外,丽江古城内有近5000家商铺、酒吧、客栈,其中三分之一为无证、无照经营,致使恶意竞争、社会资源浪费以及投资环境恶化等现象2。

3.营销模式单一,缺乏创新。多数旅游地产的营销模式依然停留在传单营销、电视广告等传统媒体营销方式下,或者举办认筹会、或者一些促销活动展开。其中也不乏一些富有创意的策划,如“雪山艺术小镇”在营销中融入了音乐、绘画、表演等艺术元素以及利用明星效应促销,但是销售效果依然不太理想。

4.本地人口少,流动人口多。丽江市2011年-2014年常住人口分别为121万、119万、120万、127万,相对较稳定,与接待旅游人数之比为1:16.3,本地常住人口少,而古城区更是才十几万的常住人口,投资需求小,再加上经济相对落后,购买能力较低,不可能消化整个丽江旅游地产,而旅游地产的需求主要依赖于有长期居住或者长期投资意愿的人,所以要将丽江的旅游地产推销到全国范围去,如何吸引游客、留住游客是丽江市要考虑的一个难题。

四、丽江市旅游地产发展模式的思考

1.整顿旅游行业,改善投资环境

旅游业作为丽江旅游地产的根本,稍有波动即会对旅游地产产生重大影响。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以丽江市政府必须花大力气、大成本千方百计维护好这一来之不易的旅游品牌,针对今年黄金周国家旅游局的严重警告,要严肃对待,及时、充分的做好整改措施,坚决肃清一切有碍丽江旅游品牌的行为,还丽江一个健康、清明、和谐的旅游环境,重拾丽江旅游业发展信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带动旅游地产的发展。

2.政府引导,完善旅游地产环境

政府要将旅游地产作为丽江的一个战略新兴行业来扶持,作为丽江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引擎,可以带动建筑业、家电家装、生活服务业甚至旅游、金融行业的发展。政府职能不能仅局限于招商引资、审批盖章,要事先做好旅游地产发展规划,结合丽江市的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划,考虑社会资源的集群效应、优化配置,围绕大研古城以及到束河古镇区域作为旅游地产的主要聚集区。既方便游客居住、消费、休闲,又可以集中建设、集中管理,同时还可形成规模效应。

3.创新旅游地产发展模式,多模式协调发展

在完善深挖现有的旅游景点地产、旅游度假地产、旅游商业投资地产、旅游生活居住地产的基础上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以旅游引导地产,以地产带动旅游行业的发展。

(1)丽江旅游地产种类较多,但发展不够成熟,如祥和商业广场、古城口商业步行街,规划建设了两三年,开业日期一推再推。这方面,可以考虑西双版纳万达商场成功的例子,考虑在丽江引入万达广场等知名企业,一方面可以招商引資,其次带来品牌效应,另外还可以引入先进的服务理念和管理经验,增加本地企业的竞争压力,最终带动地区的经济发展。另外,丽江市应该打造一个更有特点的特色区域,也就是目前悦榕庄、铂尔曼、安缦、希尔顿、瑞吉、君悦等酒店集中进驻的丽江束河东区。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闲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魏翔表示,“高端酒店所吸引的高消费能力的人群,除了旅游之外,还有诸如餐饮、社交、购物等一系列的连带需求,这些需求对于当地经济的发展,有较大的拉动作用。”该理念已经在海南三亚亚龙湾被证实。

(2)进一步创新旅游地产发展模式

一是引入养身养老地产。2015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增加到2.21亿,老年人口比重将达到16%,丽江市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空气清新、民族多样、冬暖夏凉以及浓厚的历史人文气息和壮美的自然景观无不吸引着来自国内外的游客,很多人都有“来了就不想走”的想法。丽江应当借助自己的旅游品牌优势,打养生养身牌,PM2.5常年在30左右,再加上丽江本地植物的多样性,玛卡、螺旋藻、虫草、人参、天马、辣木等中草药使丽江成为最适合养身养老的旅游地区。丽江市现在缺少一个养身养老的高端品牌,把丽江的知名度进一步推广到国内外。像广西的巴马“长寿之乡”,以及绿城的养老养身地产标杆项目“乌镇雅园”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知名度。

二是进一步推动分时度假酒店的建设与运营,中国目前的财富阶层依然还处于一个规模化的上升期,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将进入旅游度假的快速增长期。中国人均GDP为7575美元(2014年),预测2015年将突破8000美元,国人旅游的热情必然会快速增长。与海南楼市几乎相同,云南旅游地产项目超过70%的购买客群为外地客户,造成空置率较高,分时度假模式传入中国后,面临很多问题,发展一直不温不火,丽江可以与海南、四川、湖南等类似省市地区签订分时度假网络协议。另外,丽江政府可以考虑将白沙、束河的部分村落建成大型的养老养身养心地产项目,该地区地处丽江古城与玉龙雪山的中段,环境宜人、交通便利,可以由政府出资或者引入民间资本进行建设,对于原有居民可以采用买断或者租赁粉红的形式进行安置,一方面提高居民收入,也可以充分利用社会、地理及环境资源拓展丽江旅游渠道。

三是鼓励特色旅游地产的建设。

(3)实时改变营销策略

丽江这城市知名度很高,丽江本身旅游资源很丰富。让丽江的旅游地产品牌提上去,还是要走出去。需要充分准备一套从产品规划,行销渠道选择,及产品/区域说明的营销组合。从政府到企业,各个层面应该保持一致,应当在报纸、杂志、电视等传统的营销方式下,积极采用新型媒体营销,如微信营销、名人效应、细分市场等营销方式,积极结合时事话题,把握营销时机,如金茂集团借助“双11”的时机,将双十一概念代入地产圈,开创“双十一光盘节”取得一天销售41.88亿元的骄人成绩。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

注释

1丽江统计年鉴

2丽江市长张泽军接受《丽江读本》访谈

基金项目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院级课题项目“丽江地区旅游地产创新发展模式研究”

作者简介

“王朗、白马”旅游发展思考 篇4

旅游是国家社会方兴未艾的主题,随着国民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中国的旅游业迎来了过去十年的飞速发展。在这当中,越来越多的景区、景点成为了国内的主要旅游目的地。伴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走出去,走出国门;越来越多的热门景区、景点项目开始发掘。

而与之相随的还有一些传统景区、景点,渐渐跟不上现代旅游发展的节奏。而如何让这些景区、景点,如何与新旅游发展浪潮相结合,是本文想要探讨的问题。本文以位于四川绵阳平武县境内的“王朗、白马”景区做范本,思考未来旅游发展的可能性。

一、“白马、王朗”景区简介

王朗、白马风景区是有王朗国家级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和位于去外围的白马藏族村寨群落构成的以大熊猫栖居地、白马藏族风情的主要吸引物的景区。

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于1965年,是全国建立最早的四个以保护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为主的自然保护区之一。地处全球生物多样性核心地区之一的喜玛拉雅—横断山区,保持了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其原始性、多样性、稀有性、代表性名扬中外。该区域是大熊猫栖息地的重要走廊地带,是连接岷山大熊猫种群的枢纽;植物组成复杂,起源古老,有许多种类为中药材、观赏花卉和森林蔬菜。王朗保护区的原始森林是川西北保存最完整的一片,粗大的冷杉、云杉、红杉直指云天。

白马藏族村落。新中国建国后,将生活在四川平武、南坪(现九寨沟县)、甘肃文县的少数民族划归为藏族的一支,称为白马藏族。白马人拥有自己的文字、文化和习俗,并有很强的民族认同感。从保护区流出的火溪河沿岸,白马人依山而寨,集居于此。他们集中分布在白马,木座,木皮,黄羊关几个乡的几十个寨子里,最大的乡是白马乡,辖有额里,伊瓦岱惹,稿史脑等几个小村,乡首府就在“伊瓦市”。

二、“白马、王朗”景区经营现状

早在本世纪初,四川的旅行社就开发了“白马、王朗”风情二日游,这一旅游产品。

该产品的设计是这样的,第一天上午从成都或绵阳出发,中午抵达平武,下午游览白马寨,参加白马风情民俗活动;第二天,从白马寨出发,进入王朗保护区观光游览。午餐后,返程。

这一产品迎合了当时的旅游市场,特别是周末游、短途游市场。在本世纪初的前几年,“白马王朗”旅游产品很是红火。

彼时,笔者在绵阳一家知名旅行社工作,积极参与到了白马、王朗的旅游产品开发和生产中。在开发二日游旅游项目的同时。还研发了王朗休闲度假四日游、王朗英语学游、王朗中小学生生态夏令营等旅游产品。

在白马、王朗旅游发展开始越来越多元化的同时,王朗也深受其自身自然保护区属性的限制。特别是08年地震后,交通中断;景区投资主体、产权不明晰;还有就是近几年城市周边游、度假游的兴起。白马王朗景区在当前的旅游市场中,已经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而这也是国内很多,“过气”景区发展,所面临的现状!

三、“白马、王朗”景区发展思考

那么“白马、王朗”景区,如何才能重新焕发生机、如何才能在强手如林的旅游市场中,突出重围,杀出一条血路?这是我们景区的经营者应该思考的。本文就景区的发展趋势,提出一些思路,以供经营者参考。

(一)突出核心建设、挖掘文化主题

近年来国际、国内旅游热点地区,无一不是文化的热点,或者说人造的热点。如“我在双廊,你在哪里”的大理双廊,如海岛旅游普吉岛、芽庄,如“泰囧”炒火的泰国。他们无一不是文化的热点或者说社会的热点。

而白马、王朗,在吃原来大熊猫、白马文化的同时,还急需挖掘自己的热点、特点。还需要更多的人去关注这些热点、这些特点。那么与九寨、黄龙一墙之隔的白马、王朗,又该如何挖掘?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旅游发展到现在,游客需要的不仅仅是好看的景点、良好的住宿设施。他们还需要完备的基础设施。

比如,交通设施的完善。2016年,从绵阳出发的绵九高速开始建设。这条高速的建设,将把王朗纳入成都、西安、重庆高速公路圈,将让白马、王朗的发展插上希望的翅膀。与此同时,还需要完善的包括医疗、卫生、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发展。为每一位游客,提供他需要的所有服务,应该是景区奋斗的目标。

(三)管办分离,做好生态保护和景区发展的相互协作

王朗景区,拥有其独特性;它是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是原始森林林区、最后它也是景区。这样的机构设置,让它既需要完成行政单位所赋予的生态保护功能,也需要完成企业所赋予的经济职能。这就极易造成经营、管理、保护这几者的冲突。

那么我们建议,在适当的时候,它被赋予的这些职能,将进行更加合理的分配。可以探索国外对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方式和方法。比如建设国家公园。

(四)挖掘更具吸引力的旅游项目

在经营传统观光旅游项目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抓住当代旅游项目的多元性特征,挖掘更多的深度旅游、特色旅游项目。

比如以大熊猫为载体的,熊猫度假游;以白马文化为载体的,白马文化游;以生物多样性为主体的,生态旅游;以自然教育为载体的,自然旅游;以王朗、九寨、黄龙为载体的,区域旅游。

四、小结

“白马、王朗”景区,是众多景区的代表。他们成名早,他们都曾经拥有辉煌的过去。他们在发展的过程中,同样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关于发展贵州红色旅游的思考 篇5

发布时间:2011-8-

3信息来源:《贵州社会科学》2006年第五期

作者:熊宗仁

在全党广泛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特定背景下,在(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指导和推动下,一项由政府主导的中国红色旅游正方兴未艾,持续升温。因其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故而各地党委和政府格外关注和鼎力支持,无论是规划、投入、宣传都超出了对一般旅游种类的重视。但对这种红色旅游热进行冷静的理性思考,使其符合旅游业自身发展的普遍规律,是发展贵州红色旅游乃至使全国的红色旅游能够实现可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所必需。因此,本文以一孔之见,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对贵州发展红色旅游建一家之言。

一、贵州发展红色旅游的战略选择

红色旅游是多年来已经形成并随着现实需求和政府倡导、组织而日益突出的历史文化旅游中的一个独特主题活动。它主要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旅游活动。红色旅游的核心是革命历史的再现,革命精神的体验,革命史事的揭秘与现代诠释。它虽然有鲜明的政治色彩、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宣传,但如果将其等同于革命理论宣传、革命传统教育、革命历史教学、政治活动甚至变相的政治运动,有悖于旅游业的一般规律,对游客也缺乏普遍而持久的吸引力,甚或由于操作失当可能使游客产生逆反心理,最终不能达成发展红色旅游的目的。

贵州的红色旅游可以说起步早,也有一定的知名度。如遵义会议会址、息烽集中营旧址等,已经初步具备红色旅游经典产品的属性。但是,如果要使它们的价值不会因当前政治活动的时效或政治氛围的冷暖而波动,而是随着国内国际旅游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国内外游客不断增长的历史文化品位而提升,还有许多资源需要我们去发掘,还有许多工作需要我们去做。

以“遵义会议”会址而言,它实际上是包括遵义会议会址、红军总政治部旧址和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等同志住处以及红军山革命纪念地在内的大型革命纪念物、标志物的集群式的旅游产品。它以造成中国革命历史的伟大转折而彪炳史册,从而为世人所瞩目,也为旅游者所向往。即便是这样一个在国内处于龙头位置的红色旅游产国际与中央之间以及中共内部各种矛盾斗争更真实、更详细地加以反映呢?为什么不能把息烽集中营是国民党“军统”的大学,而重庆的白公馆、渣滓洞只是中学和小学的原因加以更深层次的揭示?为什么不能把息烽集中营与20世纪法西斯在世界各地的集中营加以比较研究,并联系21世纪以美国为代表的霸权主义所设立的俘虏营、美英联军在伊拉克的虐俘事件等联系起来,使息烽集中营能进人国际法西斯集中营研究的视野,并与世界接轨呢?凡此种种,均值得我们在选择发展红色旅游战略时认真思考。

创新战略的形成,必须以旅游是一个全球化的产业作为出发点。红色旅游是历史文化旅游中的一个主题性旅游,它不可能孤立地存在与发展。红色文化资源必须与其他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源整合,才能打造国家红色旅游规划所要求的复合型的红色旅游产品。红色旅游必须首先依靠政府主导,依靠政治启动,实行社会效益优先原则,但最终必须以市场为主导,进行资本化营运而非政治化运作,才能形成一个特殊的旅游产业,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如果把红色旅游当作红色活动来思考和操作,绝不可能产生创新战略并付诸实施。

二、发展红色旅游的要素

谈到旅游业,通常都认为它是由“行、游、住、食、娱、购”六要素构成的。其实,这六要素主要是针对旅游产品而言,并不是构成旅游业的全部要素。红色旅游既然是以红色的载体、红色的内涵去实现红色的目的的主题性旅游,其个性在于它的旅游链中突出的“红色”,而其共性却是在一切旅游中都会起主导作用的普遍规律。因此,研究红色旅游的要素,就是在分析认识一般旅游要素时突出其“红色”的特点。

当今的旅游业是由三个基本要素所组成,依其重要性和内在的逻辑关系排列如下:一是旅游的客源市场;二是旅游资源和产品;三是旅游媒体。

旅游客源市场的大小和需求,是决定旅游资源开发多少、开发程度和旅游产品设计打造规模、品位、价值的依据,是旅游规划及其实施的基础。不顾市场需求,必然导致盲目开发,造成资源、产品的闲置、贱买甚至浪费。没有客源的旅游业是没有生命力的。红色旅游的客源市场主要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政治活动参加者、追寻历史足迹的怀旧者、年轻的历史体验者,国内外想解读中国革命历史之秘的旅游者。其政治思想性胜于观赏愉悦性。它的团队旅游多于散客旅游,而且客源随革命节庆活动和政治思想教育活动的来去落差较大。其旅游客源有特殊的群体性,这与一般山水观光、休闲渡假旅游的客源是不一致的。

旅游资源和产品是旅游业提供给旅游者消费和享受的精神的或物质的东西,以及与之相配套的行、游、住、食、娱、购的设施,是旅游业实现其价值目标的载体。旅游资源不等于旅游产品,丰富而组合良好的旅游资源只是提供了旅游业发展的物质或非物质基础,并不标志旅游业发展的水平。优良的旅游产品是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结果,只有它被旅游客源市场广泛认可,并被旅游者竞相购买和消费时,才能促成旅游业的发展。贵州有丰富而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也不乏如黄果树大瀑布这样的国际知名的旅游产品,但贵州的旅游业发展水平及其产值,与其拥有的丰厚资源是极不相称的,我们的资源优势长期不能转化为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值得我们认真地全面进行反思。在发展红色旅游时,我们不能沉溺于拥有的红色旅游资源的优势之中,要进行深入的市场分析与客源调研,不能像完成政治任务似地去进行红色旅游规划和资源罗列及产品开发。制约贵州旅游业发展的观念、机制和体制等因素,同样会在发展红色旅游时产生制约作用。如果再加上决策者、组织实施者非合理的政治追求以及非正确的政绩观,制约和影n向贵州旅游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在红色旅游中会更加突出。

旅游媒体是连接旅游客源市场和旅游资源、产品的桥梁、纽带,是旅游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中介。通常是指旅游宣传推介、导游讲解等。它在旅游业三大基本要素中虽然处于服务和从属的地位,但它又是能动的,是旅游业中不可或缺的,有时甚至是十分重要的。信息时代,媒体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酒好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过去。一个地区拥有良性循环、发展充分和具有超前性的旅游业必然有一个强大的、覆盖面广的、高水平的不断创新的旅游媒体作支撑。多年来,贵州在旅游媒体上投入的资金逐年增加,效果也明显增强。但如果我们不是把自己纵向发展的轨迹当作参照系,而是把周边的云南、广西、四川、湖南当作参照系,就不难发现我们旅游媒体的力度、频度、形式大不如人。特别是我们旅游宣传的形象定位一直游移不定,从产品到媒体都缺乏厚重的文化含量和科技含量。撒胡椒面似的旅游投入与景区宣传推介,使黄果树瀑布这样的经典龙头产品也难以留住大量游客吃住消费,门票收人成了它的主要创收渠道。举办各种大型旅游节会,就旅游业自身来说,是赔钱还是赚钱,谁也难说清楚。

红色旅游有它的特殊性,必须认真探索其规律,不能全盘照搬其他类型旅游的模式。全省遍地开花式地打造红色旅游产品和进行红色旅游宜传,在目前阶段未必就是上策,集中包装打造已有基础、可进入度好、能与别的旅游项目和产品整合匹配,并且能突出“历史转折,出奇制胜”这一主题形象,是目前应着力打造和宣传的重点。在发展贵州红色旅游时,无论规划、方案的制定,都应以定性定量的深入调研为基础,特别是对客源市场的定性定量分析。

三、打造综合型、复合性旅游产品——发展贵州红色旅游的必然选择

“整合相关旅游资源,把发展红色旅游与发展生态旅游、民族文化旅游、工农业旅游等密切结合,形成综合型、复合性的旅游产品,增强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这是《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所强调的,也是红色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因为一切可供红色旅游的有形与无形的东西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任何旅游者都会希望一次出游就能获得多方位的文化体验与多层次的旅游收获。

贵州不能老踩着别人的脚印走路,而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想问题、办事情。中央和国家的政策,大抵是以全国大多数省份的一般情况而制定,对于贵州这样处于发展梯次靠后的省份,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更应该因地制宜,才会有更多的创新空间。就红色旅游而言,我们受着贵州旅游大环境的限制,虽有以遵义会议为经典、以长征文化为背景的红色旅游资源,但较之别的许多省份,总体上仍处于弱势。在红色旅游中,不应单纯以资源为导向,而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仅仅是为了应对中宣部和国家旅游局下达的政治任务,而是要把红色旅游当作培育贵州旅游支柱产业的一项工作,当作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系统工程的一个小系统来做。

“红花要有绿叶配”、“万绿丛中一点红”,这是自然界也是现实生活中充满哲理的事物间优势互补的辩证关系。我们在发展红色旅游时应善加运用。一切以时间、条件、地点为转移;一切事物都处于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之中。这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两条基本原则。在发展红色旅游时也必须遵循。红色是与其他色彩相比而存在的,而它又必然会同其他色彩相映衬、相融合,无论自然界还是社会历史概莫能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的革命和战争中的对立面,是国民党反动派和日本侵略者。不认真研究国民党和日本帝国主义,不可能研究好中国共产党;不突出敌人的狡诈、阻险、凶残,也不能如实反映共产党的英明伟大。过去,我们习惯将敌人表现得愚蠢软弱来映衬革命者的聪明强大,或者只宣传自己,而不把自己与对立方当作一个矛盾的共同体来反映,产生了许多片面性。如何在红色旅游中走近历史的真实,立体地研究和包装打造,是值得认真研究的。那些中小学教科书上都耳熟能详的红色故事、红色精神,再简单地复制到红色旅游产品中去,能让旅游者感兴趣吗?那些空泛、抽象的政治思想教育内容,再说教式地向旅游者灌输,他们能听得进去吗?红色旅游的受众或消费者感兴趣的是那些鲜为人知的红色事件广阔的背景、红色故事背后或故事中的故事、产生红色结果的经过与构成过程的细节、与红色相对立或相交织的黑色、产品提供了启示。遗憾的是我们的红色旅游规划以及《〈红色贵州游〉宣传方案》,固然是一片红色耀眼,却缺乏历史眼光与世界眼光,缺乏深广复杂的历史文化背景。这种单色调而非复合色中的红色未必能吸引旅游者的眼球。按照此种片面的政治模式所制造的红色旅游产品不可能充满历史感和时代特色,因而也不能让旅游者身心投入地去体验、去受到潜移默化。历史的震憾力源于它的真实性;红色旅游的感染力也源于它的真实性。红色旅游切不可成为新一轮的造神运动和对历史的片面肢解。它应该由政治层面向文化层面延伸,才可能打造综合型、复合性的旅游产品。

例如,贵州最具特色的红色旅游是以长征文化为背景。长征在中国革命史和中共党史上的作用,可能中学历史教科书都已经作了准确的概括,许多旅游者都能背诵。在红色旅游中,如果不将红军的对立面作充分展示,不能以具体演绎抽象,以艺术诠释学术,以现实展示历史,以历史告诉未来,以文化拉动经济,那红色旅游岂不成了革命历史教学或革命传统教育活动,不可能充分实现两个效益。而且,对于海外游客来说,不仅应让他们知道,长征不仅是中国革命历史的转折与胜利,更是挑战人类生存极限的亘古未有的壮举。只有这样,红色旅游才能走出国门,超越意识形态,吸引世界旅游者。

再如,可以扩充贵州红色旅游内涵和历史文 化深度的资源很多,只需我们尊重历史,善加利用,都能为打造综合型、复合性的红色旅游产品服务。如民族英雄张学良从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前被蒋介石囚禁在贵州长达8年之久,在贵阳、息烽、开阳、桐梓留下许多史迹,而我们对他在黔的具体活动知之甚少,因而在黔灵山麒麟洞所展出的东西,与国内许多地方的大同小异,何以能吸引人呢?其实,在《张学良年谱》、《张学良文集》以及张学良口述历史《张学良世纪传奇》中都有记载,我们应对此加以利用。

如果把红色旅游置于历史长河的视野中来考察,那它能整合的资源和吸纳的内容就十分丰富。譬如遵义的红色旅游,是贵州红色旅游中最大的亮点。但如果把海龙屯堡址和平播之役整合起来,把国民党中央系与西南地方实力派又联合又斗争的史实结合起来,把抗日将领柏辉章和国民革命军一O二师的抗战业绩吸纳进来,在红色旅游之外,形成特色军事旅游系列产品,就可以使红色旅游的内涵得以延伸,对国内外的旅游者都会更有吸引力。把红色旅游与发展地方特色旅游结合,不仅不会削弱红色旅游的主题,反而会使之更具有持久性。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反抗外国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而贵州作为抗战大后方的贡献、贵州籍将士抗战的业绩都未很好宣传。曾经作为黔籍将士浴血抗战事迹载体的“国民革命军一O二师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虽在1952年拓宽道路时被拆毁,但“纪念塔”作为地名仍沿用至今。从抗日战争爆发,至1943年,该师为国捐躯者达2万多人。如能恢复纪念塔,仅这2万多人的英名,便足以震撼人心,更何况塔上的铭文也堪作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的教材。遗憾的是,我们《〈红色贵州游〉宣传方案》中,把中央所界定的“红色旅游”这一概念“主要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中的“主要”二字理解为“纯粹”或“完全”了,故而对非“主要”的都未纳入视野,这是一种政治上的短视或者说是思想观念不解放的反映。如何拓展贵州红色旅游的视野,直接关系到能否打造综合型、复合性的旅游产品,能否实现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这一长远目标,应当引起决策者的注意。

对全域旅游发展的理性思考 篇6

【关键词】全域旅游;发展;理性思考

全域旅游时在旅游业从传统的观光旅游转型升级为休闲度假的过程中,从景区旅游向旅游目的地发展的要求,一种全新冲向定位的区域旅游发展理念。

一、全域旅游中包含的“全”

1.全景

在旅游者到达某个地点而没有进入景区时,同样也会用旅游审美的眼光来对所到的目的地进行评判,而这一个环节就是旅游者形成“首因效应”十分关键的时期,这对旅游者对景区甚至当地形象的综合评价有着很大程度影响。由此可见,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形象建设十分关键,不仅要确保景区内风景要宜人,还要确保景区外的环境要优美,从而实现到处皆是旅游的环境。

2.全时

要确保旅游业能够得到持续性的发展,首先就必须消除旅游淡旺季之间巨大差异的壁垒,应保证旅游无论是旺季还是淡季,都能够为旅游者提供物超所值的旅游服务与旅游产品,通过加强旺季管理,淡季紧抓营销的方法,确保旅游地全年每个季节都能有能够吸引旅游者的资源。景区内应有能够长时间吸引旅游者愿意停留的各种体验点,确保不仅仅只有白天才有旅游点的开放,晚上也应该有丰富的旅游产品可供旅游者进行选择。

3.全业

当前人们的出游动机的愈加千变万化,当人们的旅游消费领域内出现新的热点,诸如医疗旅游、养生旅游、农业旅游以及工业旅游等等全新的旅游方式。随着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不同行业之间的相交地带也开始显现出来,旅游业可以与其他不同行业进行融合从而形成跨行业的产品,以满足旅游者逐渐变化的旅游需求。

4.全民

旅游业作为一个为人们服务的行业,其中的人包含了从事旅游业以及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旅游者,当然也包含了旅游目的地内的所有居民。旅游者所体验的不仅包含有自然资源、社会资源,还包含有旅游当地的民风、民俗、民情等等,这些都离不开旅游当地的居民,他们是全域旅游的参与人员,也是受益人员,当地旅游发展的程度受到他们意识与行为的影响。而旅游者应具有对维护旅游地生态、社会环境的义务,做到文明旅游。

二、对全域旅游发展的理性思考

1.全域休闲化发展

如果没有休闲度假,而旅游仅仅停留在观光旅游的阶段,那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域旅游,当然我们也不希望到处都是景点。实际上全域旅游是在休闲度假需求快速发展、大众旅游时代蓬勃发展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产生的。当然,不可能处处是景点并不意味着不能够搞休闲性旅游的开发。休闲旅游相对于观光旅游的震撼力而言更加注重舒适与浸润力,休闲度假依靠的是旅游当地的自然环境、社会氛围、优良的生态与宜人的气候。这些都是休闲度假最为重要的,也恰好表现了其无处不在的特性,这为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给予了空间性的支撑。

2.全域网络化发展

全域旅游发展最为重要的一个工作其实就是串珠子,将分散在旅游地空间内的各种资源、设施、服务与产品通过合适的方法串联起来,从而形成旅游目的地网状整体状态。旅游地的道路交通与信息通讯网络就是串珠子的这个线。唯有通过四通八达的道路网络才能够解决全域旅游游客的进出问题,在进入旅游地后的空间分布问题,只用通过发到的道路网络才能够确保每个游客都能够在到达旅游目的地的每一供给空间与目的地空间的每一个供给主体。只用通过互联互通、移动高效的网络系统,才能够实现旅游地闲置资源通过经济共享模式进行重新配置与整合,从而使得旅游地资源配置效率得以提升;只用通过发达的互联网络系统,采用线上旅游交易平台,才能促进全域旅游发展中的每个产品的销售以及每个需求问题的实现都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3.全域平台化发展

我们所知的全域旅游肯定不会是一盘散沙,虽然看起来无序其实有序,看起来没有中心其实中心化,那么就旅游景区、住宿企业而言要如何实现再中心化的目标呢?在社会经济时代企业如何快速的适应市场、赢得竞争,轻资产化、构建网状的企业生态与价值网络无疑就成为了企业运营的重要方式。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很容易形成分化,其中一部分企业需要成长为平台型企业,一部分企业需要朝着演员式的企业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在企业发展出现分化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好价值网络中的模块化形式存在的产业供给与市场网络中整体性体验存在的产品需求之间的矛盾,则也是全域旅游发展战略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4.全域二元化发展

全域旅游的发展不仅要重视物化资源的所有权,还需要加大对非物化资源所有权以及其所有权益的实现的重视,不断开放开放更多的旅游、经营空间,确保经营权限与工商管制更加自由。这就是全域旅游发展需要重视景、境的二元化发展的问题。所谓的景是全域发展所需要的,全域旅游包含有观光旅游,市场对具有极强震撼力的景观仍然是一定需求的。而景则更是全域旅游发展所不可缺少的,今后的全域旅游发展就着重突出的休闲度假、饱含浸润力的旅游环境则更是市场所寻求的目标。在开发旅游景区的过程中,一定要对景区沿线村落、古建筑、民俗风情、乡愁意境等进行充分利用,确保是景境双全的全域旅游。

5.实现一、二、三产联动发展

全域旅游要实现一产围绕旅游调结构、二产围绕旅游出产品、三产围绕旅游搞服务、交通围绕旅游提档次、城建围绕旅游树形象、林业围绕旅游出景点、文化围绕旅游创特色、宣传围绕旅游造声势、公安围绕旅游保平安、各行各业围绕旅游聚合力。

三、结语

在实践全域旅游的过程中,不仅要做大做强旅游产业,还要通过全域旅游来提升旅游相关产业的附加值,推动地区旅游收入的增加,从而通过以全域旅游来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志飞. 全域旅游时代的变与不变[J]. 旅游学刊,2016,(09):26-28.

迪庆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考 篇7

一、迪庆具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

1. 丰富独特的自然资源。

迪庆藏族自治州是云南省唯一的藏族自治州, “迪庆”藏语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 地处横断山“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腹心地带, 是世人向往的“香格里拉”。境内最高海拔为卡瓦格博峰6 740米, 最低海拔为澜沧江出境处1 480米, 相对高差5 260米, 地貌、景观多样性突出, 气候和植被垂直分布十分明显。迪庆生态资源富集, 森林草地等绿地覆盖率达73.9%, 集中了从亚热带到寒带的气候类型, 汇聚了众多的山川地貌, 使迪庆成为金沙江、澜沧江走出青藏高原的最后一道绿色生态屏障。集中展现了北半球除海洋和沙漠以外所有的景观, 是地球最直观的体温表和中国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避难所, 是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迪庆是中国弥足珍贵的物种基因库。这里有多种气候类型的生物群落, 植物种类繁多, 境内有高等植物4 930种, 野生观赏植物1 578种, 野生花卉园艺植物419种, 野生香料植物98种, 野生动物1 400多种, 野生菌类147种;有野生动物1 400余种, 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滇金丝猴、野驴、黑颈鹤等, 二类保护动物雪豹、棕熊等十几种。物种资源丰富, 使迪庆赢得了“植物基因库”、“药村之乡”、“杜鹃王国”、“观赏园艺植物的大本营”、“动植物王国”的美誉。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质构造, 在境内形成了独特的山体、水体、气候、动植物等旅游资源, 使迪庆成为融雪山、冰川、峡谷、湖泊、草甸等自然景观为一体的旅游景区。

2. 风情各异的民族文化。

自古以来, 迪庆就是藏族和其他民族南北交往, 东西融合的走廊和要道, 历史上有“南方丝绸之路”之称的“茶马古道”就从这里经过, 使这里成为藏族和其他民族共同生活的宝地。迪庆有40万人口, 境内共有26种民族, 其中千人以上的民族有藏族、傈僳族、汉族、纳西族、白族、彝族、回族、普米族、苗族九个。复杂的自然条件和独特的少数民族生活习惯, 造就了迪庆特殊的人居环境和独特的民族风情。各民族为适应其各自居住的不同地理环境和生存条件, 形成了既保持本民族传统习惯, 又适应不同居住地环境条件要求的独特的民居建筑形式和居住环境, 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比较典型的有德钦县燕门干热河谷中依山就势的藏族村落、维西县塔城和叶枝保持最完整的傈僳族村寨等, 都具有极高的景观价值。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 却又能互相尊重、相互包容, 构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多民族、多文化、多宗教和睦相处的“香格里拉”胜景, 构成了迪庆风情各异的旅游资源。

迪庆乡村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为乡村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以香格里拉高原牧场、高山湖泊和高原民族为代表的高原乡村风光;以佛教圣地喇嘛寺为代表的藏传佛教和藏民族文化;以三江并流腹地为代表的自然遗产风光;以珍稀动物滇金丝猴为代表的人与自然和谐的风光;以澜沧江峡谷风光和山地民族、傈僳族山寨为代表的民居风情;以太子雪山为代表的神话旅游地;以各地民间牌坊、宗祠等为代表的民居及附属建筑;以弦子、歌庄、阿尺木刮、热巴等为代表的民俗歌舞文化等等, 这些丰富的自然和民俗文化资源为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二、迪庆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 起步晚, 处于自发阶段。

迪庆的乡村旅游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 和内地比较成熟的乡村旅游相比还处于起步阶段, 而且规模小。随着人们经济状况的改善, 生活水平的提高, 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 又感到城市生活的烦躁, 利用休息时间, 邀约亲朋好友, 走进田野乡村, 感受自然, 亲近自然, 放松心情。村民也利用自家条件办起了农家乐。就目前而言, 迪庆的乡村旅游基本以自发为主, 一方面乡村旅游主要由当地农民或业主自发兴办, 各级政府没有进行规划和有力的引导;另一方面是游客的参与也处于一种自发状态, 旅行社很少介入, 没有把它作为一种旅游产品来开发。

2. 客源市场单一。

目前, 迪庆进行乡村旅游活动的人员主要以当地城镇居民为主, 而境外游客相对较少。据统计, 2011年全州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800万人次, 达817.59万人次, 同比增长35.5%, 其中接待海外游客86.5万人次, 接待国内游客731.09万人次, 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77.5亿元, 同比增长25.8%。在国内游客中, 大量的主要流向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等主要景区景点, 到乡村旅游的人少之又少, 仅有少数外地游客深入到乡村作观光、探险旅游。客源市场的第一, 导致了迪庆乡村旅游的滞后, 没有规模可言。

3. 旅游产品单一、文化含量低、品位不高。

迪庆目前的乡村旅游主要以“农家乐”的方式存在, “载体”形式不同的“山庄”, 旅游活动内容以吃农家饭、钓鱼和打牌为主, 旅游过程中的“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很难满足。“农家乐”普遍一般化, 形式与内容大同小异, 与当地民族文化结合较少, 缺乏特色。少量的以“民族风情”、“生态农庄”为题材的“农家乐”试图在旅游与文化上寻找结合点, 但仍存在肤浅、庸俗等弊端, 有的是徒有其表, 而无内在魅力, 在对乡土文化、民风民俗的发掘上不到位, 品位不高。因此, 目前的乡村旅游还缺乏闪光点和特别的吸引力。

4. 缺乏必要的规划。

目前, 许多乡村旅游景点未经统一规划, 主要是村民自发依托就近的水面、园林, 或产业结构调整建成的农产品基地、农业生产设施等开办农家乐, 乡村旅游本身存在布局散、小、弱的问题。旅游相关部门对发展乡村旅游认识不够, 只把乡村旅游看做是旅游业的补充和点缀, 没有从更高更远的角度来认识乡村旅游这一新兴产业的重要作用和广阔前景, 忽略了乡村旅游在解决三农问题, 保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因而, 没有把乡村旅游纳入当地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规划来布局、推动。

三、迪庆发展乡村旅游的措施建议

1. 提高认识、科学规划、积极引导乡村旅游健康发展。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产品, 符合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和人们返璞归真、亲近自然的旅游需要, 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在推动迪庆旅游二次创业中将发挥重要作用。乡村旅游是推动迪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民就地就业的重要途径。同时, 乡村旅游的发展, 能促进城乡居民的交流,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与新农村建设形成协调互动。目前, 迪庆的乡村旅游尚处于起步阶段、自发阶段, 布局散、规模小。要充分认识乡村旅游在推动新农村建设、农民增收致富中的作用, 制定出科学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 用以规范、指导乡村旅游的发展。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和措施, 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引导乡村旅游良性互动、健康发展。

2. 加大宣传力度, 培育客源市场。

迪庆保持完整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 地质地貌、生物物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多样性, 使迪庆拥有“香格里拉”、“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两个世界级旅游品牌, 获得了“一佳四美”的美誉, 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和云南旅游皇冠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一佳四美”是指中国最佳民族风情魅力名镇———建塘镇;中国最美十大名山———梅里雪山;中国最美十大峡谷———澜沧江梅里峡谷;中国最美十大森林———白茫雪山高山杜鹃林, 中国最美十大大峡谷———金沙江虎跳峡) , 迪庆在国内外市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迪庆广大乡村有着神奇美丽的自然景观和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要选择一些典型的、民族风情浓郁的村庄作为重点, 进行策划、包装, 对外进行广泛宣传营销, 扩大影响, 提高这些村庄的知名度和市场吸引力。在进一步扩大迪庆境内城镇居民这个主要客源市场的同时, 将境外旅客合理地引导到乡村, 培育新的客源市场。

3. 发掘文化内涵, 提高乡村旅游品位。

乡村旅游与其他的旅游方式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 乡村旅游的乡村性, 因此必须突出乡村特色, 把握乡土味, 避免简单的模仿、复制, 更应杜绝编造一些莫名其妙、不着边际的东西忽悠游客, 失去了乡村旅游的特性。文化是旅游的灵魂, 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乡村旅游也不例外, 要有蕴涵丰富的文化内涵。迪庆民族众多, 藏传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等宗教并存, 同时, 有的民族还信仰自己民族的原始宗教, 如傈僳族、彝族等, 迪庆是多民族、多宗教、多元文化交流融合体现得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每一个乡村都有自己的特色, 这为在开发乡村旅游中展现民族文化特色创造了条件。要因地制宜, 依托资源优势, 通过文化展室、歌舞表演、实地体验等方式深入发掘民族文化内涵, 提升文化品位, 增强吸引力, 满足不同层次旅游者的需要。

4. 培训人员, 提高乡村旅游服务水平。

迪庆在发展乡村旅游中存在的产品单一、服务水平低、文化含量小等问题, 与从事乡村旅游经营管理的人员有很大关系, 乡村旅游质量的高低与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密不可分。乡村旅游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当地人经营, 经营的主体是当地村民。从调查的情况看, 迪庆从事乡村旅游主要以家庭为单位, 服务人员一般是家庭成员, 这些人员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 也没有进行过相关的培训, 对如何提升乡村旅游的品牌效应, 发掘其文化内涵知之甚少。因此, 要立足长远, 有计划、分重点地培训乡村旅游人才,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摘要:云南迪庆是一块多民族、多宗教并存, 多元文化和谐相处的美丽而神奇的土地, 有着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目前, 当地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与丰富的旅游资源不相适应, 还处于起步阶段, 存在着缺乏规划、客源市场及旅游产品单一、文化含量低等问题。迪庆发展乡村旅游要着力解决以上问题, 才能促进乡村旅游健康发展。

关键词:迪庆,乡村旅游,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李茂春.新编迪庆风物志[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9:4.

[2]杨达源, 刘庆友, 等.乡村旅游开发理论与实践[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 2005:10.

大连发展度假旅游对策思考 篇8

一、大连发展度假旅游存在的问题

1.起步较晚,面临着强大的市场压力

西方大众度假旅游发展较早,国际度假游客对度假地的选择已有一定的习惯性和稳定性。目前世界度假以亚热带的海滨度假和寒带高山冰雪度假为主流,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形成了加勒比、夏威夷、南太平洋、印尼巴厘岛和地中海海滨度假地的均匀点状分布及阿拉斯加—西伯利亚—阿尔卑斯山冰雪度假地等线状排列。这些知名度假地以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声誉已形成了一定范围的辐射,因此在度假旅游开发较晚的亚洲面临着强大的市场压力。

大连度假旅游发展刚刚经历十余年,理论上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导,实践中度假产品的开发等方面还不健全,短时间内打破国际度假市场的构成,赢得有相当规模的市场还是比较困难的。同时,大连发展度假旅游还面临国内一些旅游城市的潜在威胁,如青岛、杭州等地都有发展度假旅游的良好资源基础和市场基础,必然会与大连在国内外度假市场上展开激烈的争夺。

2.大连度假旅游发展滞后,居民度假意识不强

大连目前虽然已有国家级、省级、市(县)级旅游度假区,但其中大部分开发建设迟缓,真正投入运营并产生市场效益的度假区很少。例如建于2006年的长海仙岛生源度假村,虽然背靠茂密的山林,面朝辽阔的大海,与美丽的大长山岛遥遥相望,但是它的娱乐设施不完备。除了摩托艇之外,就没有具有现代风格的游泳馆、保龄球馆等康体娱乐设施,而且度假村内也缺乏疏林草地、绿草等让游客休闲、小憩的理想场所。因此,降低了在国内外度假市场上的吸引力。

另外,度假旅游的大部分客源以邻近城市为主,需要度假地具有广泛而良好的大众度假基础,但由于大连居民受传统的观光旅游影响,回归大自然的欲望不如发达国家居民那样强烈,因而对度假旅游认知度较低,大部分度假休闲的意识淡薄。2009年中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大连居民以度假休闲为出游的目的仅占38%,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3.度假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存在巨大的差距

度假旅游地是旅游功能相对独立完整的旅游区,它要求较为全面的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旅游配套设施。而大连大部分旅游度假区的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住宿类型单一、旅游饭店档次较低,根本无法满足度假旅游者住宿要求。此外,在娱乐和购物方面,普遍存在娱乐项目少且单调等现象。绝大多数度假村的投资经营者沿用一般酒店模式进行管理运营,致使其在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方面均与现代度假旅游者康体、娱乐等个性化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例如长海仙岛生源度假村,它只设有标准间、三人间,而且可接待游客只有50余人,客房配套只有电视、空调以及岛上的唯一热水淋浴,这些简单的配套设施根本满足不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至于娱乐项目除了那些划桨钓鱼、投网捕鱼之外,就没有让人觉得浪漫以及难忘的项目。因此,与其他地区的旅游度假地相比,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4.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保不力

大连作为一个老重化工业城市,由于历史原因,企业大都占据着大连这座城市的中心区,与居民区、商业区混杂一处,不仅影响城市的环境质量和市民的日常生活,还严重制约着旅游业和经济发展。另外,度假区的城市化和房地产化使得一些投资者在短期利益驱动下大搞圈地运动,使一些旅游资源随处可见钢筋混凝土。同时,交通拥挤、高噪音等系列问题使度假区生态质量下降。度假区的环境污染也远远超出其环境容量,加之缺乏完善的处理设施,致使大量的旅游垃圾被遗留在沙滩上或直接流入大海,造成严重的环境破坏,严重的影响大连作为优良旅游度假地的环境质量,降低对度假者的吸引力。

二、大连发展度假旅游的对策

1.调整度假旅游市场战略,缓解压力

首先,改变大连发展度假旅游的市场战略为先国内,后国外,近期的主要任务是拓展国内度假市场,逐渐向海外市场渗透,最终将大连建设成国际化知名度假旅游胜地。

其次,调整大连国内度假旅游市场战略,将东北地区市场作为大连发展度假旅游的一级市场。一方面由于大连是整个东北地区环境与气候最佳的城市;另一方面由于大连与东北地区的其他主要城市相比较,在度假资源方面存在明显的互补关系。最后,进一步完善大连海外度假旅游市场战略,主要包括近期市场(日韩市场和港、澳、台市场)、中期市场(俄罗斯市场和东南亚地区市场)及远期市场(欧美市场)。

2.完善度假旅游产品,提高居民度假意识

首先,大连应充分利用度假旅游资源,开发受度假旅游者青睐的主题度假旅游产品,提高旅游产品形象。例如,大连国内度假游客最感兴趣的度假活动为海滨沙滩娱乐类、主题公园。因此,可以推出“倾城之恋”这一主题度假产品。通过向新婚夫妇和热恋中的情侣开展不同形式的婚礼蜜月度假,如海上婚礼、温泉蜜月等体现“浪漫之都”的浪漫。充分利用滨海路,沿路开发一些休闲空间,设置咖啡吧、酒吧,种植不同的行道树,如合欢、凤凰树等,使这条路拥有独特的情侣吸引力。

其次,培养大连居民休闲意识。大连缺乏度假氛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连市民缺乏休闲生活的理念和热情,这使度假游客感觉到大连这座“浪漫之都”有名无实。因此,应通过大众媒体宣传,引导市民建立正确的休闲观,并向市民推介某些休闲度假地去处;在旅游淡季,各度假区应给与本市市民一定程度的价格优惠,降低价格门槛,成立各种时尚休闲活动培训班、培训基地,提高市民休闲活动的档次等。

最后,加强度假产品与其他相关旅游产品的有机结合。如,大连应该将度假产品与观光产品、节庆活动有机组合起来,丰富度假地旅游产品,增加度假者在度假地的有效停留时间,提高度假者对度假产品的心理体验效用。

3.加强大连度假旅游发展的设施建设

发展度假旅游需要有相应的度假住宿接待设施。大连目前住宿接待设施数量较多,但是专门的度假住宿接待点尚不多,需要加大开发建设力度,增加旅游地的总量并引入汽车旅馆,为度假旅游者住宿提供方便,并且还需要增加游憩娱乐设施。大连现有的游憩设施较少,难以满足度假者的需求,为丰富度假者的生活,应该大量增加可参与性设施,如海上垂钓等,尤其是要为游客夜间活动提供歌舞剧院等健康娱乐场所。

4.减少环境污染

旅游业要发展,更要碧海蓝天。在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中增加经济总量和改善环境污染成为大连以人为本求发展所遵循的首要原则。应该分期分批整体搬迁改造城市中心区污染大、能耗大的工业企业,扶植布局合理、有发展前景的工业区,将原有的工业区逐步消减。

污染企业大规模地搬迁改造,不仅可以加快大连用高新技术和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而且还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布局优化和城市功能的提升。并且搬迁改造的企业在进驻新的工园区后,如果全都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实施清洁生产,可以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企业竞争力也大幅提升。而且撤销全部的市中心工业区,并将工业区改造为商业、住宅、绿地,极大地改善城市的面貌。因此,可以减少工业发展带来的资源破坏,从而能促进度假旅游业的发展。

摘要:大连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市场前景,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大连发展度假旅游的相关对策是:调整度假旅游市场战略;完善度假旅游产品;加强设施建设;减少环境污染。

关键词:大连,度假旅游,对策

参考文献

[1]王跃伟,陈航.大连市旅游开发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5(25).

[2]张力仁.论我国城市郊区休闲度假旅游的发展[J].韶关学院学报,2006(5).

[3]毕斗斗.我国旅游度假区开发模式研究[J].计划与市场,2006(3).

[4]张延庆.中国度假旅游发展对策研究[J].社会科学家,2008(8).

关于昆明会展旅游发展的思考 篇9

会展旅游是在良好的经济背景下, 随着会议展览的增多及旅游业的渐趋成熟, 由参加会议和展览的人的旅行以及在会议前后的参观游览活动促成的一种新兴旅游类别。它包括大型会议旅游、公司企业举办的会议旅游、学术会议旅游、贸易展览性旅游 (TRADE-FAIR) 和科学技术展览性旅游 (EXHI-

BITION) 等。

会展旅游因具有组团规模大、客人停留时间长、与会者消费档次高、产业联动效应显著等特征, 而能产生极大的旅游市场价值, 并进而受到众多国家和城市的青睐。同时也正因为其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被称为“旅游皇冠上的宝石”, 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二、昆明发展会展旅游优势、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一) 优势

昆明虽经济基础较差、离中国政治经济中心较远, 但却具备以下发展会展旅游的优势:一是气候条件优越, 四季均可举办各类展会, 是发展会展经济及会展旅游的的理想之地;二是连接东南亚、南亚国家的重要交通枢纽, 是汇集物流、信息、金融等重要经济资源的集散地, 具有发展会展旅游的独特区位优势;三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族文化, 文化产业的发展已得到了省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会展业被列为昆明市重点扶持的九大文化产业之一;四是建有足够面积、数量的国际标准展位、服务功能齐全的大型展馆, 可举办大型国际会议;五是接待能力、旅游服务能力强, 配套产品质量高。

(二) 现状

昆明会展业经过10多年的发展, 已进入中国重要会展城市的“第二梯队”。截至2009年, 已举办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等500余个大型展览会。会展业正日渐成为昆明对外信息交流、贸易往来、技术进步和商务旅游的重要载体, 并拉动了众多关联度极高的综合服务贸易行业的共同发展。每年举办的各类展会, 直接产生经济效益10多亿元, 拉动包括旅游业在内的间接经济效益超过百亿元人民币。

(三) 存在问题

会展旅游是旅游业涉足会展业, 旅游业和会展业互动发展的结果。然而现实中昆明会展旅游发展并不理想, 直观反映在参会者的需求和旅游企业擅长的服务之间并未形成很好的对应关系, 会展和旅游脱节现象突显, 体现在以下方面:

1、旅行社参与组织接待的优势难以发挥, 接团率低。

通常, 会展活动的开展对旅行社来说是很好的介入机会。但现实情况是:展会地点进出便捷;主办方已向诉求对象详细说明了进入举办地的具体位置、交通方式、乘车路线和联系方式, 并附有清楚的路线图;会展的商务性质使会展参加者在出了机场或车站之后, 立即乘出租车到达下榻的宾馆;在昆明市的商业伙伴或是有密切联系的同行会派人接送;会议或展览的参加者拥有比较详细的信息和经常外出参加商务活动的经验, 一般选择自己安排整个活动的出行方案。上述事实导致的后果是参会者最终多选择自行组团, 旅行社被排除在整个活动之外, 没有达到预期中的大规模接团。

2、潜在旅游者多, 实际的旅游者少, 旅游市场开拓有限。

每次会展, 为数众多的代表、参展商、随行人员、新闻工作者、慕名的参观者都是潜在的旅游者, 可针对此人群的旅游市场开拓受制于以下因素:一是很多会展客体是机构组织, 所以参加本市一日游或者二日游经常会因工作需要而受到约束;二是主办者很少或没有为参展商提供相应的旅游安排, 更是缺乏统一的旅游组织和安排, 旅游业在此方面所做的工作也比较少, 使绝大部分的参展商没有被转化成实际的旅游者;三是举办者很少主动推荐和介绍本地的旅游资源;四是旅游企业没有依照参会者参展者的独特需求设计相应的旅游线路和产品 (这是最该引起旅游业重视的的因素) 。

(四) 问题产生的原因

昆明会展旅游的经济、社会效应之所以难以充分释放, 既有政府职能的宏观层面原因, 也有旅游企业参与会展活动的微观层面原因:

1、会展业中, 政府行政参与色彩相当浓厚。

昆明大规模会展主办单位几乎都是政府部门, 政府的投入和负担都较重, 会展旅游本身未进行市场化运作, 这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旅游企业参与大型会展旅游活动应有的积极性。

2、昆明旅游管理部门还游离在会展业管理体制之外。

会展行业目前涉及省市外办、经贸委、旅游局等部门, 缺乏统一的管理部门。同时, 省市旅游局在行业发展中的决策作用不明显, 如2007年市政府会展办与市政府研究室牵头开展“昆明会展业发展规划”课题研究, 形成《昆明会展业发展规划 (2007-2015年) 》经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 并于2008年6月经市政府同意实施。在此过程中, 旅游局参与的力度不大。

3、企业分工不合理。

许多会展组织者既是会展策划者, 又是会展的具体实施者, 同一批人承担着从展品征集、宣传促销到展场布置、活动安排, 甚至为参展商提供住宿、饮食的全部服务, 导致精力分散, 服务效率较低, 而相应的会议展览配套服务自然也就跟不上。而旅游企业提供给与会者、参展商和观众的服务也最多以住宿和餐饮为主, 文化娱乐、购物向导以及游览活动的组织等服务项目明显不足。

4、人力资源缺乏。

会展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对会展的成败都起着关键作用, 各类专业技术与服务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对会展旅游质量有着重要影响。根据对昆明市会展旅游的调查, 大部分会展人员都是从其他行业转过来, 没有受过系统、全面的专业教育, 也没有接受专业的系统培训。

三、昆明会展旅游发展策略

昆明会展旅游的发展应当针对这些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建立起旅游业与会展业衔接, 旅游企业主动参与会展活动的互动模式。

(一) 宏观层面上尽快建立“政府支

持+市场化运作”的会展旅游发展模式, 正确发挥政府的管理调控作用

会展旅游的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国外会展旅游发展经验表明, 政府有必要通过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来加强和引导会展旅游的健康发展。从会展业发达国家运作的经验来看, “政府支持+市场化运作”的模式是很有成效的。政府在市场中的角色转化以后, 政府部门不再办展, 不再干预和参与展会的经营业务, 而是在会展业发展过程中提供政策支持, 这种支持作用体现在:一是搞好会展旅游的规划, 从宏观上规划和调控会展发展的速度、规模和层次水平, 支配展览预算、组织国家展览以及规划和投资基础设施, 保证会展旅游健康有序地发展;二是大力支持国际、国内大型会议的申办, 并确保申办成功;制定发展会展旅游的鼓励政策和措施, 调动社会各界和各方面如商会、协会和中介机构的主动性, 积极争取各种国际国内会议、展览会、交易会的举办权。

(二) 在微观层面上, 会展和旅游企业自主开发, 企业之间合理分工, 密切合作

作为市场行为的主体, 企业最重要的是充分调动和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 明确自身角色, 遵循市场规律, 主动参与市场竞争, 开发产品, 开拓市场, 改变以往被动受益的局面。

1、会展企业和旅游企业明确分工。

开拓会展旅游市场、开发会展旅游产品是会展企业和旅游企业的主体行为, 可以通过合理分工的市场运作机制来完成。会展企业通过举办会展活动招徕会展参与者 (其中包括潜在的旅游者) , 旅游企业则负责将潜在的旅游者转化为现实的旅游者, 也就是要把为会展参与者提供的服务从会展本身拓展到住宿、餐饮、娱乐, 甚至游览、购物、旅行等方面。

2、旅游企业主动参与会展活动, 并且与会展企业密切合作。

旅游企业和会展企业在“双赢”意识指导下, 利用各自的品牌、模式、经验、资源和网络优势差异在市场调查、市场营销、客源预测、配套服务、场馆后续利用等方面展开密切合作。

昆明旅游企业应利用自己的优势, 主动参与会展活动, 开展会展旅游的营销活动, 大力宣传产品。在会展的准备期、开幕期、会展期和会后期几个不同阶段进行大量的有针对性的广告宣传。尤其是准备阶段, 广告宣传的攻势和手段最多, 效果也最佳。一些企业在展览会正式开始之前营销合同就已签完, 而参会只是为了进一步宣传企业, 扩大产品的影响力。旅游企业应借此良机, 为旅游产品的宣传大造声势, 并与会展公司联合起来进行宣传, 将旅游产品的宣传工作渗透到会展的每一阶段, 激发众多会展人员的旅游愿望, 最终达到销售产品的目的。

3、旅游企业针对会展旅游的市场需求设计旅游产品。

一方面, 旅游产品含金量要高, 从与会人员的特点出发, 设计出地方特色鲜明、知名度高、文化积淀深的旅游产品;另一方面, 旅游产品要多样化、个性化。参会者层次不一, 国籍、年龄、性别、兴趣、饮食习惯等也不同, 市场需求也不同, 旅游企业提供的会展旅游产品不能拘泥于某种或某几种形式, 除了提供核心产品外, 还要根据这些不同点进行多元化设计、制作和包装, 形成丰富多样的外延产品, 满足每个客户的个性需求。

4、加快培养和引进会展旅游人才的进程。

会展旅游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的行业多, 产业链长, 组织管理需要各类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因此, 既要培养一批熟悉国际会展惯例、擅长会展市场开拓、善于会展管理的专门人才队伍, 又要加大对会展翻译、导游、服务及提供服务接待人才的培养培训力度。在大中院校有计划地设置展览专业, 成立培养会展人才的专业基地和加强展览业的理论研究, 加快培养多层次、多规格的展览专业人才。同时还应举办各类培训班, 选派人员到国外学习, 提高会展组织人员的外语水平和组织管理技能;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教授介绍会展组织、设计、建造及运输等方面的知识, 提高会展人员的组织和管理水平;加强旅行社内会展在职人员的培训工作。

参考文献

[1]、刘大可, 王起静.会展活动概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2]、胡平.会展旅游概论[M].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3.

[3]、陈锋仪.对我国会展业与会展旅游的相关分析[J].理论导刊, 2002 (10) .

旅游购物发展思考 篇10

关键词:邮轮旅游,新常态,江苏,发展对策

自上世纪80年代起, 邮轮旅游已成为世界旅游市场发展迅速且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旅游业态。世界邮轮旅游业平均每年增长速度超过8%。近年来, 邮轮旅游市场格局处于持续而动态地变化之中。各大邮轮公司之间通过一系列的收购和兼并, 逐渐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 即嘉年华、皇家加勒比、云顶三大邮轮集团。三大邮轮公司旗下的邮轮总注册吨位 (Gross Registered Tbnnage, GRT) 及床位数 (lower berth) 约占全球邮轮市场总量的80%左右。各邮轮公司还加大投入, 不断投放新邮轮, 开辟新邮轮航线。据不完全统计, 全球现役邮轮数量逾300艘。仅2011-2014年全球就有21艘新邮轮陆续投放市场, 总造价达约1329亿美元。从市场格局来看, 传统北美、欧洲邮轮旅游市场日益成熟, 发展重心开始向亚太地区转移。北美已成为世界邮轮的中心, 每年邮轮游客接待量占全球70%以上;欧洲邮轮游客的数量也逐年上升, 约占全球份额的25%;亚洲邮轮市场份额约为5%。

近年来, 各邮轮公司不断增加自身在亚太尤其是在中国的运力投放, 说明亚洲市场因其巨大的市场潜力正日益受到重视。皇家加勒比、歌诗达、丽星等已陆续进驻中国市场。数据显示, 2014年中国乘坐邮轮出境旅游人数有望突破70万人次。2013年全国停泊邮轮约380艘次, 同比增长34%;接待出入境游客119万人次, 同比增长80%。明年在中国经营的邮轮数量将翻番, 游客将突破百万大关, 预计2020年中国将成为亚太地区最具活力和最大的邮轮市场。江苏开展邮轮业务始于2000年, 当时的主要方式是分销上海、广州等地旅行社销售的邮轮船票 (主要为新加坡丽星邮轮) 及附属产品。2012年起, 随着邮轮旅游日益被大众接受, 我省中国国旅 (江苏) 旅行社有限公司等4家旅行社开始独立代理邮轮产品 (表1) , 主要合作方是皇家加勒比国际邮轮、歌诗达邮轮和丽星邮轮公司, 合作采用旅行社独家包销该邮轮航班所有舱位提供旅游产品 (包船) 或者包销部分舱位提供旅游产品 (切舱) 方式开展。 (见表1)

江苏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达的省区, 亦是沿海经济发达的省区旅游业总体规模与运行质量在国内居于前列, 特别是旅游客源市场丰富, 在建设“畅游江苏”旅游体系中如何抓住邮轮旅游市场发展的机遇, 如何应对邮轮旅游市场的“新常态”值得深思。

一、邮轮旅游市场的“新常态”

(一) 邮轮旅游市场规模的新常态——规模扩张化

21世纪的邮轮旅游市场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邮轮游客规模快速扩大。1990-2009年, 邮轮接待的游客数量年均增长7.2%;2002-2011年, 全球邮轮游客年均增长速度为7.07%。据国际邮轮协会 (CLIA) 预测, 2020年全球邮轮游客将达到2000万人次。在目前中国包括江苏的市场上, 邮轮旅游具有独特的市场吸引力。潜在客源市场不断增长, 市场渗透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市场渗透率是反映一种产品或服务的市场普及程度的重要指标。据统计, 北美的邮轮市场渗透率为3%, 即北美地区每100人中就有3人乘坐过邮轮;欧洲的邮轮市场渗透率为1%, 其中英国的邮轮市场渗透率最高, 为2%;亚洲的邮轮旅游市场渗透率仅为0.05%。随着可支配收入、闲暇时间、价格、目的地的变化, 邮轮旅游的市场渗透率在国内具有较高的提升潜力。 (见表2)

(二) 邮轮旅游市场竞争的新常态——竞争垄断化

在邮轮接待能力不断提高的同时, 各大邮轮公司之间的市场份额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呈现出明显的垄断竞争的特点。皇家加勒比邮轮公司成立于1965年, 经过兼并于1997年正式组建皇家加勒比国际邮轮集团。相比之下, 嘉年华邮轮集团的并购过程则较为复杂漫长, 从1972年嘉年华邮轮航线开始运营, 经过一系列整合于2003年嘉年华邮轮集团正式成立。1993年, 丽星邮轮公司成立。2000年并购了东方邮轮、NCL邮轮。通过并购等商业活动, 世界邮轮公司逐步演变为以嘉年华、皇家加勒比、云顶香港为主的三大邮轮公司 (市场份额如图1) 。

1996年, 嘉年华 (Carnival Corp.) 、半岛东方 (P&O) 、皇家加勒比 (Royal Caribbean International) 、歌诗达 (Costa) 等四大邮轮公司的总注册吨数合计占世界邮轮市场的50%, 床位数占45.8%;2008年, 嘉年华、皇家加勒比、丽星及MSC等四大邮轮公司的总注册吨数及床位数合计分别占世界的84.3%和83%。也就是说, 前四位的邮轮公司所占市场份额在短短的12年内提高了35-38个百分点, 反映旅游市场垄断态势的快速增强。其中嘉年华邮轮集团的总注册吨数份额从1996年的21.6%猛增至2008年的47.6%;皇家加勒比则从1996年的11.2%增长至2008年的23.6%;而其他邮轮公司所占份额则从1996年的61.2%下降到2008年的28.8%。这种变化反映出邮轮旅游市场经营的集中程度越来越高, 寡头垄断格局越来越明显。

(三) 邮轮旅游市场分布的新常态——重心东移化

邮轮旅游市场发展的重心逐步由欧美向亚太地区转移, 主要体现在邮轮旅游客源市场、目的地市场及邮轮航线分布的转移上。

北美和欧洲既是重要的邮轮旅游客源市场, 也是不可或缺的邮轮旅游目的地。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 传统的欧美邮轮旅游市场发展趋于成熟, 加之新兴亚太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 这些因素均促使邮轮旅游市场分布发生转移, 尤其是东移。长期以来, 来自欧洲和北美地区邮轮游客超过全球参加邮轮游客总数的85%。据歌诗达官方数据显示, 目前, 亚洲市场约占全球邮轮市场的5%, 市场渗透率仅为0.05%。尽管亚洲邮轮市场规模很小, 但成长迅速。伦敦海运研究机构的统计资料显示, 2007年上半年, 在非亚洲区域运营的邮轮上, 来自亚洲的邮轮乘客数量比上年同期增长66%。2005年到2010年期间, 亚洲邮轮乘客由110万人次增长到150万人次。据英国调查机构Ocean Shipping预测, 2015年亚太区邮轮载客量将达200万, 而中国是亚洲的重点区域市场。中国已初步具备作为邮轮客源市场的条件。

(四) 邮轮旅游市场结构的新常态——客源大众化

据统计, 目前发达国家人均每年外出旅游6次, 个别国家甚至更高。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 人均外出旅游次数也达到了3次。可见, 旅游活动的大众化特点非常明显。

与整体旅游市场相类似, 现代邮轮旅游市场也逐步向大众化发展, 邮轮游客从少数特殊人群逐步发展成为大众化群体。这不仅表现在邮轮游客的规模持续扩大, 也表现在邮轮游客与非邮轮游客的年龄趋于一致。从表3可见, 邮轮度假游客的年龄与非邮轮游客的年龄越来越接近, 邮轮游客与非邮轮游客的平均年龄之差从2004年的4岁降低到2011年的3岁, 而年龄中位数之差从2004年的5岁降低到2011年的2岁。 (见表3)

邮轮旅游大众化趋势的首要原因在于邮轮旅游供给能力的提高。例如, 邮轮的平均接待量从1996年的721人增加到2010年的1348人, 增加了86.96%;10万吨级以上的巨型邮轮不断增多;2011-2014年将投入使用的21艘邮轮中, 10万吨级以上的邮轮有13艘。邮轮平均接待量的提高体现了邮轮规模经济的要求, 也在客观上促进了邮轮旅游的大众化。第二, 在于短程邮轮航线 (尤其是3-4天的航线) 的开通。相比长线邮轮旅游, 短程航线价格相对较低, 因此年龄较小、收入较低的青年人群也有实力参与邮轮度假体验。第三, 在于滨海国家重视邮轮旅游的发展, 并不断加强旅游景区的打造及旅游设施的建设和完善, 如丽星邮轮在短短的几年内发展成为世界第三大邮轮公司, 从而增加了邮轮旅游供给, 对降低邮轮旅游价格和促进邮轮旅游市场大众化具有促进作用。第四, 全球社会政治环境总体安定, 经济发展迅速, 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闲暇时间延长, 城市化进程加快, 生活节奏加快, 工作压力增大, 从而为人们外出进行邮轮旅游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和旅游动机。

二、邮轮旅游市场新常态对江苏邮轮旅游发展的影响

(一) 规模化扩张的影响

邮轮旅游市场发展势头迅猛、发展潜力巨大, 这将为我国包括江苏顺势进入邮轮旅游行业提供良好的市场机遇和市场基础, 为邮轮旅游发展创造宽松的宏观行业背景。江苏可借扩张之势, 推动自身邮轮港口和邮轮目的地的投资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与上海差异化定位的邮轮码头, 积极拓展邮轮旅游业务, 加强邮轮目的地的软硬件建设, 吸引国际邮轮在我省沿海港口停靠或!通邮轮航线。

但是邮轮旅游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张可能导致邮轮旅游业的粗放发展。我国作为新兴的邮轮旅游市场, 邮轮旅游发展处于初级阶段, 发展不成熟。加之国内邮轮旅游行业监管机制不健全, 可能会对邮轮旅游发展造成市场秩序不稳定、市场竞争加剧、港口盲目重复建设等负面影响。对此我们要有清醒认识。

(二) 垄断化竞争的影响

垄断竞争这一特点使得邮轮旅游行业具有较高的进入壁垒, 新进入者难度较大。目前, 世界邮轮旅游行业发展为嘉年华、皇家加勒比、云顶香港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垄断竞争势力增强, 一方面使我国邮轮品牌进入国际邮轮市场的难度加大, 本土邮轮品牌的市场营销难度相应增大;另一方面则有利于增强选择引进的邮轮品牌的指向性, 降低合作谈判的难度;此外, 垄断势力过度集中易造成邮轮旅游产品差异化程度不高, 邮轮品牌市场吸引力下降。

我省在邮轮旅游发展初期应优先重点考虑引进嘉年华、皇家加勒比、云顶香港三家邮轮联盟旗下的邮轮品牌。借助相对成熟的国际化品牌和运作平台, 对邮轮旅游产品进行宣传促销, 以促进邮轮旅游市场的快速成长。

(三) 重心东移化的影响

1、将引导邮轮旅游消费, 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邮轮旅游市场重心的东移, 在亚太地区掀起新一轮邮轮旅游消费热潮。我国包括江苏旅游者的旅游需求由大众化向高端化、个性化发展。一方面, 作为旅游新业态, 邮轮旅游可以带来全新的旅游消费体验;另一方面, 随着邮轮旅游消费观念的不断深入, 人们对邮轮旅游消费形式认知度的提高, 我国邮轮旅游市场将走向正常化和规范化的发展道路。

2、将吸引国际品牌进驻中国市场, 抢夺市场先机

邮轮公司在邮轮旅游发展中具有核心作用。邮轮公司的战略布局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邮轮旅游市场分布格局的走向。随着邮轮市场重心逐步“东移”, 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市场成为国际邮轮公司关注的焦点。嘉年华、皇家加勒比、云顶香港等国际邮轮公司争相进驻中国市场, 将中国作为拓展海外市场的重要目标。不仅增加邮轮在我省沿海停靠航次, 还将逐步开展以我国沿海港口为母港的邮轮旅游业务。邮轮公司还可以与当地的大型旅游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逐步扩大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

3、可能加剧区内、区际的市场竞争

区内竞争——我国沿海地区已陆续建成一批邮轮停靠港口, 天津、上海、三亚等已投入使用, 还有一批港口处于设计规划阶段。另外, 香港邮轮港口具有优越的港口条件和优质的已投入使用的海运大厦邮轮码头及正在建设的启德邮轮码头, 可以停靠不同级别的邮轮, 包括世界最大的邮轮。香港欲争做亚太区邮轮旅游枢纽。未来各港口之间的竞争将会愈加激烈。

区际竞争——在亚洲地区, 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国家与中国的邮轮港口之间的竞争加剧。这些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众多的国际著名旅游目的地, 对国际旅游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且与我国旅游资源同质性较强, 很多国内游客选择在新加坡等邮轮港口登陆邮轮。新加坡港是亚洲一南太平洋地区最大的邮轮港, 被世界邮轮组织誉为“全球最有效率的邮轮码头经营者”。正当香港忙于筹备启德机场的新邮轮码头之际, 新加坡却已抢先一步, 日前正式宣布动土兴建大型国际邮轮码头 (ICT) , 比香港邮轮计划提早一年完成, 旨在发展新加坡成为区内的邮轮中心。

(四) 客源大众化的影响

作为新兴的邮轮旅游市场, 邮轮旅游产品的设计需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消费需求。除了满足欧美市场的传统邮轮旅游产品需求外, 我省邮轮旅游产品设计要根据市场消费需求的变化, 创新邮轮旅游产品, 充分满足高端化、个性化、大众化等不同消费群体多样化的邮轮旅游消费需求。

据国际邮轮协会统计, 传统欧美市场邮轮旅游航期约为7天。而目前, 为期3-4天的短线邮轮旅游产品在亚太地区发展较为成熟。此类邮轮旅游产品航期短、价位低, 更能适应较中低收入阶层, 尤其是年轻人的消费体验需求。

为顺应邮轮旅游的大众化发展趋势, 我省邮轮旅游发展可推出航期较短的邮轮航线, 甚至可以与长江航线打通, 并通过宣传促销、价格折扣等手段吸引游客眼球。大众化邮轮旅游产品的推出有利于逐步形成价格优势。价格优势的形成, 能够减缓潜在邮轮乘客对邮轮旅游产品的价格敏感度, 在一定程度上, 促进我省居民更多地参与邮轮旅游体验, 提升对邮轮旅游的认知度和认可度。

三、江苏发展邮轮旅游的对策与思考

(一) 营造良好的邮轮经济发展环境

1、建立良好的制度环境

良好的制度是产业发展的保障, 是产业规划和产业政策得以有效执行的前提。首先政府应制定产业发展规划, 创造有利于创新的外部环境。政府的产业发展规划应结合本地规划, 有步骤有条件的逐步引导产业的成长和繁荣。其次政府应该建立开放有序的共赢平台, 与国际邮轮市场和邮轮体制接轨, 减少因政治环境和法律环境的差异带来的阻碍。再次, 政府应该加强管理, 确保制度和政策法规的有效实施。江苏有必要成立邮轮产业管理委员会或邮轮产业分会, 可以分担更专业化的职能, 利用民间手段引导产业正当竞争, 促进合作和交流, 提供专业服务和专业人才, 为政府提供有利信息和建议。

2、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诚信是开展国际合作的基础, 良好的信用机制是企业长期合作共存的保证。诚信也是邮轮产业集群得以形成和成长的关键动力。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应该主动宣传诚信文化, 打造信用合作平台, 同时要完善相关标准制度和信用规章制度。

3、打造开放的融资平台

邮轮经济是全球化经济, 只有开放包容才能吸引外资开展国际合作。本土邮轮业的成长也需要成熟的国际企业的带动和激励。只有开放融资, 才能借用外力来开展大项目, 发挥领先作用。邮轮经济发展初期, 各企业的发展和项目的启动都需要大量的资金, 单纯靠自身资金的积累和银行信贷是满足不了大量需求的, 政府应该打造开放的融资平台, 开辟多种融资渠道和融资形式, 共同发展和合作。

4、建立开放的信息共享平台

邮轮产业是开放性产业, 开放的信息平台才能吸引大量的潜在游客和邮轮服务企业, 打造全国联网和世界联网的信息化网络平台, 促进集群企业的信息交流和产业信息共享是集群内部成熟发展的标志。邮轮产业聚集区内应该鼓励创新和信息共享, 打造信息化网络系统。产业聚集区外应该加强集聚区与国内和国际邮轮产业的交流和互动, 提高网络综合服务能力。

(二) 建立政府引导的邮轮产业集群

1、培育产业增长极

根据产业增长极理论, 由主导企业发展带动产业集群整体提升的发展模式能更快的培育江苏邮轮产业集群。江苏需要重点扶持一个或几个大型旅游企业为核心的邮轮产业增长极。由核心企业带动相关企业竞争合作和创新, 大企业不断规模化和专业化, 小企业辅助和补充, 从而形成以邮轮产业为核心的增长极。国际邮轮公司的邮轮旅游业务已经成熟, 江苏应该主动引进国际邮轮公司进驻, 并主动扶持和建设本地大型邮轮旅游企业。通过引进国际大型企业和扶持本地企业重点培育, 形成集群增长极, 带动邮轮产业集群的发展。

2、延伸邮轮产业链

成熟的产业链是一个地区邮轮经济强大生命力的前提, 江苏要发展邮轮产业就必须使旅游、交通、零售、金融保险等产业协同配合, 培育邮轮产业经济完整的产业链。

邮轮产业链纵向延伸, 打造特色鲜明, 功能丰富的邮轮旅游停靠港:以邮轮旅游为核心, 不断提高邮轮接待能力和推出丰富的邮轮旅游产品。以沿海客运码头为依托, 不断健全基础设施, 提高服务业服务水平, 聚集邮轮旅游企业。

邮轮产业链横向延伸, 打造专业, 全面的邮轮产业服务区:以南京、南通、连云港为核心点, 中间发展旅游业, 金融业, 交通业, 零售业等服务行业, 发展造船业、石油化工、食品加工等制造业。旅游业不断提升, 住宿、餐饮、观光、交通、购物、娱乐等业态并进发展, 住宿业、餐饮业、购物业可以不断往港口码头聚集。旅游业、金融业和交通业更加专业, 互相联系、互动、合作, 推出旅游产品。船舶制造和维修、石油、食品补给等工业给予邮轮产业有力补充, 形成一个良性发展的邮轮产业集群区。

3、打造特色品牌

邮轮产业在品牌经营方面的特色品牌应包括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两个方面。邮轮企业在打造企业品牌方面应首先制定企业长远的发展愿景, 实现顾客利益最大化, 在战略经营方面实现差异化竞争, 体现企业服务特色, 逐渐培育邮轮旅游特色品牌, 实现品牌化经营。邮轮企业在打造产品特色品牌方面, 要推出适合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

在邮轮产品设计方面, 设计符合本地需求的邮轮旅游产品。由于短期内以本省和临近的安徽、江西等华中市场为主, 江苏邮轮产品开发应该以中低端邮轮产品为主, 高端邮轮产品为辅。在邮轮产品价格上, 应主动剥离辅助产品, 主打核心产品, 实现核心产品和辅助产品的协调互动, 提高游客自主选择的空间和花费空间, 降低游客的进入门槛。在邮轮产品时间上, 应以短时旅游为主, 长时旅游为辅, 短时间的旅游产品以商务游、会展游、节庆游等主题游为主, 客源主要为中青年游客。长时间旅游产品以休闲度假游, 环球游为主, 客源以拥有闲暇时间的中老年游客为主。在邮轮产品航线上, 应主打国内近海游、港澳台游、东南亚热带游等近海邮轮旅游产品。远洋游产品作为补充。在邮轮船体设计上, 应该追求中国特色、苏派特色, 体现中国文化。根据邮轮主题和设计风格打造邮轮设施。豪华型邮轮应设计奢华, 追求体验。交通型或中低端邮轮应追求经济实用, 产品感受。

(三) 积极开拓旅游消费市场

邮轮经济在全国的发展还处于初期, 在市场占有方面还处于就近发展状态。其市场分布零散, 各自为营, 还未形成激烈争夺邮轮市场的竞争局面。邮轮旅游属于新生事物, 短时间内未被大众所接受, 加上中国节俭的传统文化, 邮轮旅游短时间内实现爆发性增长的可能性不大。随着邮轮船型规模的增大, 船舶数量的提高, 承载量也不断提高, 使得成本不断降低, 邮轮旅游的费用也越来越低;近年邮轮业务逐渐增多, 邮轮产品竞争激励, 邮轮旅游的门槛不断放低, 大部分人都能支付得起邮轮费用。这些因素都能促使我国潜在邮轮游客不断接受邮轮旅游产品。所以在市场开发方面, 江苏应该做好邮轮旅游的宣传, 改变人们观念, 打造邮轮文化, 使邮轮旅游不断得到人们的接受。最后要打破地区垄断和大型公司的业务垄断, 实现资源和市场的开放, 才能有效培育良好的市场氛围。

1、培育邮轮旅游消费意识

首先要培育人们邮轮旅游消费意识, 营造邮轮旅游消费和谐的环境和氛围。在这个过程当中, 要加强邮轮旅游和邮轮文化的对外宣传, 培养人们的消费观念, 引导人们正确合理的消费。在对外宣传的过程中, 要有目的分层次。对邮轮旅游潜在市场应该增加他们对邮轮旅游的了解, 宣传邮轮旅游的体验性;对邮轮旅游现存市场应该增加邮轮游客的消费体验和满意度;

2、合理定位消费市场

根据游客价格敏感度, 邮轮市场可分为低价敏感游客市场、中价敏感游客市场和高价敏感游客市场, 江苏目前适合发展中价敏感或低价敏感游客群, 这些顾客群体数量最多, 特点是资金有限, 空暇时间少, 对价格比较敏感。针对此类顾客邮轮市场适合发展经济游, 主题游或短途观光游。邮轮公司可以分拆邮轮旅游项目费用, 实行项目费和登船费相分析, 项目费另行收费的方式开展邮轮业务。根据游客年龄层, 邮轮市场可分为蜜月市场、家庭市场和银发市场。针对蜜月市场, 这个市场多为年轻人, 且对价格不敏感, 邮轮旅游应该开发主题旅游和豪华旅游等精品邮轮旅产品;针对家庭市场应当开发温馨和情感邮轮旅游产品;针对银发市场应该开发安全、便捷、经济的邮轮旅游产品。

(四) 加大邮轮专业人才养力度

邮轮产业是高度国际化的边缘性产业, 其从业人员要不仅要具备的较高的外语水平, 还要兼具旅游、航运、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背景。培养专业的邮轮旅游从业人员是中国邮轮旅游发展的重要保障。一要加强与国际邮轮协会、国际邮轮公司的合作, 借助先进的邮轮旅游培训方法和内容, 培养高端邮轮旅游专业人才;二要鼓励高等院校开设邮轮旅游专业, 或者国际邮轮公司可与中国高等院校采取合作办学的方式, 培养邮轮旅游专业人才, 为学员提供在邮轮实习、就业的机会;三要鼓励国内邮轮旅游公司引进领军人物和高级管理人员;四要实行邮轮旅游专业人才资格证书制度, 制定邮轮旅游专业人员的资质评定标准, 完善邮轮旅游专业人才资质认定机制。

参考文献

[1]骆培聪, 张莹莹, 佘赛芬.海峡西岸经济区邮轮旅游SWOT分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1 (01)

[2]王珺, 王湘琳, 夏雅俐.上海建设亚太邮轮中心的SWOT分析——兼与香港、新加坡的比较视角[J].求实.2010 (S2)

[3]张言庆, 马波, 范英杰.邮轮旅游产业经济特征、发展趋势及对中国的启示[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 (07)

[4]张!, 曹睿, 杨媛媛, 高爽, 刘琼.青岛国内邮轮旅游市场现状与潜力调查分析[J].消费导刊.2010 (04)

加快温州市智慧旅游发展的思考 篇11

关键词:智慧旅游 现代服务业 对策

当前,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旅行出游已经慢慢成为我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们开始看重其内涵和品质,游客们不再满足以前的走马观花,开始享受旅游所带来的整体感观,开始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结合到旅行休闲当中,享受这两者相融合所带来的各种便利与乐趣。智慧旅游的出现与发展就是符合了这种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也代表了现代旅游业发展的方向。在我国“十二五”规划阶段,中央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2009年,国务院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提到了“将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1]2010年,我国《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信息技术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当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明确了“鼓励信息技术在旅游各环节的应用服务创新,加强新技术与旅游文化的对接融合,推进信息技术在节能环保和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应用,建立旅游信息化应用示范体系”等方面的工作重点。[2]国家大力推进旅游信息化试点工作,2012年温州市获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首批智慧旅游试点城市,从而使智慧旅游建设成为温州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必经的发展路径。

一、温州市智慧旅游建设现状分析

温州,素有“东南山水甲天下”之美誉,境内名山秀水众多,风光旖旎。国家A级以上旅游区有19处,国家级森林公园有5处,国家自然保护区有2处,另外,市县级景区合计有30余处,风景区陆域总面积达2279平方公里,占全市陆域面积20%,被誉为“太平洋西岸最适宜于人类居住的区域之一”。可以说,温州市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智慧旅游潜力巨大,市场广阔。

温州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智慧旅游。2013年在《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3年温州市服务业发展行动计划的通知》上指出“积极推动智慧旅游试点工作,完善智慧旅游城市建设规划,筹建旅游信息管控中心” [3] 。2014年《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14年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中提到“把旅游休闲产业作为服务业的龙头来抓,深化智慧旅游试点,发展新型旅游业态。” [4]目前,温州旅游主管部门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信息服务提供商进行合作,共同组建温州旅游信息中心。例如,向游客提供12301旅游服务热线和114查询热线,实现电话订票和信息咨询服务;同时,逐步实现景区数字化,对景区道路与车辆进行有效的监控与管理,并对景区的游客提供“吃住行”一条龙信息服务;构建“移动一卡通”业务平台,满足温州市民出行和消费的便利需求;大力发展旅游电商平台,专设智慧旅游频道,实现线上线下旅游资源的宣传推广和包装销售。

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推动下,温州市首批35个智慧旅游体验点已基本建成,部分景区的手机导游APP也已正式投入使用。鹿城区、楠溪江、洞头等旅游景区和温州国旅、海外等旅行社全面启动全省首批智慧试点单位建设,例如,楠溪江推出了景区APP、景区无线WIFI覆盖等服务;洞头智慧旅游岛项目已进入实质建设阶段。2014年11月27日,全国部分省市旅游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在温州举行,国家旅游局在会上充分肯定了温州智慧旅游试点工作。

二、温州市智慧旅游发展瓶颈分析

(一)温州市旅游行业信息化体制不完整

现代旅游是一种强调客户体验的全方位旅游,包括吃、住、行等各个方面,旅游角色包括游客、旅游企业和监督管理部门等。由于行业类别不同、各个部门发展阶段不同,使得这些实体旅游组织已经各自根据自己的情况建立了信息化体系和服务平台,而这些不同的信息平台承载的服务是相差极大的,导致各种信息相对独立,无法有效汇总。以温州市旅游行业为例,由于管理部门的职责和利益划分不清楚,存在着“多头共管,责任不清”的模糊空间,从而造成一定的管理混乱,导致了旅游信息渠道不通畅,信息分布不均衡,难以形成符合旅游行业全局发展的管理信息体系。如何降低旅游信息化和智能化投入建设成本,如何通过“统一标准、资源共享”方式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这是温州市智慧旅游建设的难点之一。

(二)智慧旅游相关人才匮乏

近几年,随着信息化建设,政府的办事效率有了大幅的提高。但从整体上来看,管理部门的部分工作人员原有的知识存量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形势发展,原有的思想和意识根深蒂固,仍然停留在传统的业务处理方式上。如何转变观念,培养信息化管理的意识,丰富相关的专业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成为一个新的课题。在温州,专业人才欠缺一直是阻碍整个旅游行业发展的巨大屏障。对于旅游行业发展来说,智慧旅游建设离不开先进的技术手段,相关人才除了需要熟悉旅游行业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信息化管理和操作的专业知识。我们有些地方高校尚未意识到智慧旅游行业的市场前景,还没有开设相应培训机构和课程,也没有相应配套的人才培养方案。而相关人才队伍的建设是一个行业能否健康成长的重要标志,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三、优化温州市智慧旅游整体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如今,温州智慧旅游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促进了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但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信息化建设整合相对落后、人才严重不足”等诸多问题和困难,亟待解决。

(一)进行旅游资源整合,构造温州市智慧旅游管理综合平台

智慧旅游的主要目标应该是围绕旅游各个环节,对不同角色进行服务。这些角色之间又存在着各种联动关系,需要有一个纽带将他们联结起来,建设智慧旅游管理综合平台就符合了该目标。在这个平台上,政府管理部门可以对旅游行业进行规范性管理,提高应急事件响应速度,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经营者们可以通过共享资源降低运营成本,从而提升竞争力;游客除了获取旅游信息外,还能明了旅游中的增值服务和后续的服务保障,享受旅游的整体过程。这些都有效地提升旅游行业的服务品质和内涵,从而促进旅游行业的健康发展,为智慧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温州市智慧旅游管理综合平台应该是集信息汇总、资源整合、咨询服务、金融结算、产品包装等为一体的服务体系,应该体现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智能服务、云计算存储、物联网技术等新兴信息技术与旅游行业协同发展的综合趋势。依托该平台,可以衍生多种应用,提供各种旅游服务:如酒店预订服务、订票订餐服务、智能导游服务、交通管理服务、天气情况预测等。使我们游客和旅游企业除了能感受到先进技术带来的便捷,还能体会到真正“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服务,并且促使旅游信息渠道变得通畅,信息分布变得均衡,有利于形成符合温州市旅游行业全局发展的综合管理体系。

(二)培养专业人才,建立旅游信息化服务队伍,切实提高智慧旅游服务质量

当前,无论是国家之间的竞争,还是行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的竞争,谁先拥有高科技技术人才、现代化管理人才,谁就能在不断发展的智慧旅游建设中占据优势。为此,温州旅游管理部门可以积极探索与温州本地高校合作,制定和完善有关智慧旅游人才培养和引进的政策,探讨人才定向培养模式,努力培养既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又掌握了丰富旅游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旅游企业也可以主动地和高校联手合作,培养满足本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待遇,努力做到“培养好人,还要留得住人”。同时,可以建立和完善智慧旅游的培训机制,定期对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和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更新其知识和技能,使其尽快适应旅游业信息化不断发展的需要。

四、结论与建议

目前,温州市智慧旅游建设还处于初始发展阶段,应该随着新兴科技高速发展、行业结构持续调整以及用户对于旅游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而不断地做出调整和完善,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具有智能化、现代化的旅游城市。同时,我们要不断对智慧旅游建设当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进行研究和总结,为温州旅游行业的健康发展出谋划策。■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EB/OL]

[2]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EB/OL]

[3]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3年温州市服务业发展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

[4]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14年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EB/OL]

〔本文系温州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温州市‘智慧旅游’发展的实践探索和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4WSK184)阶段性成果〕

关于发展红色旅游文化的思考 篇12

一.红色文化旅游的两大社会功能

笔者认为红色文化旅游具有两大社会功效。一是红色文化旅游展现的红色文化, 是革命传统教育的宝贵资源, 可对旅游者进行红色文化熏陶, 有育人的功效。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 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革命精神及其所遗留的纪念地、标志物。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种族人民, 在追逐中国革命成果进程中创造的先进文化, 其表现形式为在民主革命时期, 许多共产党人和仁人志士, 在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的英勇斗争中, 表现出的不怕牺牲、不畏困难, 坚守崇高的理想信念, 严以修身、严以律已, 有着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习近来总书记要求我们要学习党史、国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他特别强调要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大力弘扬红色文化, 不断向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灌输红色文化精神, 让党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是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途径, 是引导广大群众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强大精神力量。通过红色文化旅游, 就可以让旅游者, 接受以上红色文化精神的熏陶, 在旅游中受到教育, 起到育人的收效。二是可以增加当地经济收入, 拉动经济增长, 有经济效益的功效。改革开放以来, 不少革命老区逐渐开拓红色文化旅游, 将其红色文化资源推向旅游市场, 从而产生了红色文化旅游新型文化产业经济模式。据统计, 2003年全国参加红色文化旅游的有1亿多人次, 给革命老区带来的综合经济效益达200 亿元。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和旅游产业相结合, 可以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 产生出红色文化产业经济模式, 有可观的经济效益。民主革命时期党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那里发生的许多革命业绩的地域都是大山深处偏僻的农村, 是贫困地区。现在全国正在为实现全面小康而奋斗, 其中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帮助贫困地区全面脱贫, 而在这些地方开拓红色文化旅游, 也就会成为拉动这些地域经济增长, 摆脱贫困的一条实实在在的路子。

二.黔东北地区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黔东北是贵州省一块红色革命老区, 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1934 年5月下旬,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 (红二军团) 在贺龙、夏曦、关向应同志率领下, 从四川彭水县西渡乌江向黔东进军, 6月19日中共中央湘鄂醇西分局在德江县的枫香溪召开会议, 决定成立了贵州第一块红色革命根据地———黔东特区。黔东人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积极组建农工会、贫农团、游击队、自卫队, 掀起了伟大的土地革命风暴。到同年9月底, 在印江、沿河、江口、松桃、酉阳、秀山六县毗邻地区建立了十七个苏维埃区革命委员会, 成立了一百多个苏维埃乡政府, 五个独立团和十支游击队, 革命形势不断发展壮大。

1934年8月, 中央红军为民突破敌人第五次“围剿”, 实行战略转移, 中央军革委命令任弼时、肖克、王震率领红六军团西征, 执行长征先遣队的任务。红六军团于十月进入石阡县境, 七日在石阡县甘溪的战斗中失利, 陷入湘、桂、黔三省敌军24个团的重要包围之中。16日困牛山战斗打响, 军团主力突击石阡。师长云龙和团长田海青率红18师52团800多名战士断后, 他们和敌人进行了激烈的战斗, 最后只剩下百余战士, 在弹尽粮绝被敌人层层围困下, 毅然集体跳崖壮烈牺牲。10月24日, 红六军团主力与贺龙率领的红三军 (红二军团) 在印江县木黄镇胜利会师, 完成了长征先遣的任务。在土地革命时期, 黔东北留下了大量丰富的精神财富和许多珍贵的革命遗址、遗迹和文物, 成为了独特的黔东红色文化。

出生在黔东北地区的周逸群、邝继勋是我国民主革命时期为民族求解放、建立新中国而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 在我党的历史上占有相当的地位, 其革命事业和革命精神永远是黔东北地区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以上足以表明黔东北地区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三.大力发展黔东北地区的红色文化旅游

根据上述两点, 可以纵观地处黔东北的铜仁市有必要也有可能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业。为发展当地的红色文化旅游业, 笔者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1. 要制订一个发展铜仁市红色文化旅游的规划。做好可行性的认证, 以及旅游点的选择, 提出建设的关设施的计划, 评估出近期、中期、远期发展步骤和达到的目标。

2. 要建设好红色文化旅游的平台。对黔东北红色文化资源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多层次多角度的包装, 对其革命战争年代所遗留的纪念地、标志物及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 要进行策划和安排, 通过适合游人心理、游人需求创造条件, 搭建展现其红色文化旅游的平台。可以运用任弼时、贺龙、王震、肖克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全国人民中的崇高威望, 策划一些红色文化精品旅游平台:一是红二、六军团共同会师;二是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在枫香溪召开会议以及建立的黔东特区;三是中央红军先遣队红六军团在石阡县甘溪、困牛山等地战斗过和地方, 在石阡县创建的湘黔边革命根据地, 以及在铜仁和思南分别建立的周逸群和邝继勋纪念馆。通过这些平台, 使旅游者得到精神熏陶, 同时又实现了红色文化的经济价值。

3. 要宣传黔东北革命前辈的革命业绩, 以吸引广大游客。要向省内外积极宣传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贺龙、夏曦、关向应的领导下, 创建的黔东革命根据地。川黔边地广大军民, 经过英勇奋战, 先后粉碎敌人的多次“围剿”, 使根据地不断巩固和。黔东苏区全盛时期, 东起酉阳南腰界, 西抵德江县潮砥, 南到印江县梵净山, 北至沿河县城。纵横二百余里, 人口十多万, 红军和川黔边苏区人民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 与敌人进行了频繁、激烈的战斗。在建设和保卫苏区的伟大斗争中, 许多优秀的共产党员, 红军干部战士、游击队员和革命群众, 进行了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英勇斗争。要大力宣传革命前辈这些革命精神, 吸引广大游人去领略这些精神, 从而开启铜仁市的红色文化旅游。

4. 组织一些特殊群体参加红色文化旅游。

在红色文化旅游发展中, 可以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一些特殊的群体, 如在各级党校和行政学院学习的干部, 在一些培训班接受培训的人员, 以及大专院校的学生、高中生等, 到这些红色文化旅游景点参观, 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 带动红色文化旅游的发展。

通过大力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业, 就可以使铜仁市在发展旅游业时, 呈现出俞锦方先生提出的贵州旅游方面得到全方位的发展。那时铜仁市将迎来旅游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参考文献

[1].黄细嘉, 薛盈盈.《革命老区发展与红色旅游关联性研究》;

上一篇:临床技能操作下一篇:营销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