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发展条件论文

2024-05-08

旅游发展条件论文(通用12篇)

旅游发展条件论文 篇1

西安市是世界文明的历史名城有着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充分发挥其旅游资源优势,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西安城市旅游发展现状,对西安旅游业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一、西安市旅游业发展现状

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多、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然而,尽管西安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优势,且随着近年来的不断努力,文化产业发展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从而从文化贸易角度来考察,与国内如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等省市相比仍比较落后,距“建设国际化大都市,重振汉唐雄风”的目标要求尚有不小的差距。

二、西安市旅游业发展的条件分析

(一)优势分析

1.旅游大省,加大支持

陕西为旅游资源大省,不仅为西安提供充足客源,在旅游政策上提供支持。陕西在2010年全年接待境内外游客14565.9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6.1%;旅游总收入983.99亿元,增长28.1%。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212.17万人次,增长46.3%;旅游外汇收入10.16亿美元,增长31.8%;在2009年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141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6%;国内旅游收入715.28亿元,增长27.5%。全年接待境外旅游人数145.08万人次,增长15.4%;旅游外汇收入7.71亿美元,增长16.7%。通过这两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我省为旅游大省,而且从客源上从旅游收入上都保持较快增长,这就为西安的旅游业提供了良好客源基础。

2.经济建区,强力推动

西部大开发,“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建设为户县旅游带来更多机遇。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总体目标定位是:建设成为西部及北方内陆地区的“开放开发龙头地区”,“以高科技为先导的先进制造业集中地,以旅游、物流、金融、文化为主的现代服务业集中地,以现代科教为支撑的创新型地区,领先的城镇化和城乡协调发展地区,综合型经济核心区,全国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在战略定位中,将充分发挥历史文化资源集聚优势,建设国际文化交流平台,打造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历史文化旅游品牌,展现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西安则处于关天区的核心位置,这为西安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平台。

(二)劣势分析

1.总量水平不高

西安旅游总量,每年都在增长。但相比较而言旅游总量相对不高,2010年西安接待旅游人数为5201万人,旅游总收入405.18亿元,而北京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490.1万人次,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1.8亿人,国内外旅游收入总计达到2767.9亿元。从数据看出,西安作为旅游城市,但旅游总量并不高,与一线旅游城市还有不小的差距。

2.战略意识不强

西安市政府虽然认识到旅游业可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但他们的旅游战略意识不足。因此要立足于战略的高度,制定好西安市旅游产业发展战略,要确定战略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措施,协调好旅游规划区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注重长期内旅游区产业竞争力的培植与提升。

(三)机遇分析

1.国家政策助推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以及各省市区根据《意见》精神出台的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为“十二五”期间我国旅游业发展营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从宏观上说,“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这一系列政策也都将推动旅游业加快发展。

2.消费升级促进

国内消费结构升级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国内旅游市场需求可望保持旺盛。2010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1.1%,城镇为35.7%。我国居民消费已经进入结构快速升级时期,人们的旅游消费需求潜力巨大。随着我国人均GDP迈向5000美元,城乡居民收入将进一步增长,旅游消费进入快速增长的黄金期,我国旅游持续较快发展具有强大的市场基础。

(四)威胁分析

1.国内竞争激烈

日益升温的旅游产业利益,无疑将成为各大旅游城市乃至各旅游区县竞相瓜分的对象。因此各地都十分重视旅游业的战略规划。2010年中国城市榜,全球网民推荐的中国旅游城市”网络评选活动中,西安入选中国最具特色的十大旅游城市之一,全年的旅游总收入排16位,在十一黄金周期间旅游人数达到320.39万,旅游收入15.06亿,在全国排在第19位。以西安为旅游目的地的消费群体发展滞后,旅游人数和收入都处在下游地位,落后于发达城市。

2.经济危机冲击

国际经济危机为国内旅游业带来较大冲击。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非常深远,对国内旅游业带来了较大打击,目前虽然有复苏的迹象,但是何时全面恢复增长仍然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全球气候变化对旅游业发展也具有多方面的影响。

本文采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西安城市旅游发展现状,对西安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旅游发展条件论文 篇2

①资源的质量──是否具备较高的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等。②资源的集群状况──景点数量及集中程度。

③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附近特征相似的雷同景点的有无状况(2)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通达度)

(3)基础设施完善程度(地区接待能力的高低)

(4)景区旅游环境容量(包括容人量、容时量,一般空间大的较优)(5)客源市场距离的远近(靠近经济发达地区较优越)

分析图示岛屿成为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的优势条件。

旅游资源丰富(组合好);地处地中海的岛屿,气候温暖,阳光充足;有海滨浴场、海域、山地等自然旅游资源;以及世界遗产、名胜古迹等人文旅游资源。交通设施完善(有机场、港口、高速公路等),通达性好。靠近世界经济发达地区欧洲。

莫干山近年以“民宿”开发而蜚声中外,“民宿”是指利用农民空闲房屋,为消费者提供配套乡野休闲、养生的新型酒店模式。莫干山民宿旅游起步于2007年,受政府政策鼓励,逐步形成了以吸引高消费人群为主体的旅游目的地。某民宿经营者说:“目前来乡里居住及游玩的多数来自大城市,以家庭及情侣为主,他们不仅来吃农家饭,还喜欢和我们聊天,喜欢下田上山体验农活。”2015年,莫干山已有民宿200多家,年营业收入达1.7亿元,图7示意莫干山的位置。

分析莫干山名宿旅游快速发展的原因。

【答案】

莫干山高质量的民宿旅游产品迎合了高消费人群回归自然、体验乡野田园生活的心理需求;长三角高消费人群规模大;莫干山与主要客源地距离适中,靠近主要交通线,交通便捷;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篁岭(图7)是美丽的山居村落,位于婺源东北部,篁岭因“晒秋”闻名遐迩。当秋日的阳光把晒楼唤醒的时候,一家家晒楼把鲜红的辣椒,翠绿的豆角,金黄的玉米、稻谷、黄豆„„晒起来,让整个山村变成色彩斑斓的画卷。篁岭人家“晒秋”没什么讲究,赶上什么就晒什么,恨不得把整个秋天的收获都晒起来。

分析“岭晒秋”的旅游价值及开发的有利条件。

答案】

旅游价值:篁岭晒秋是独特的民俗文化现象,民俗文化产品价值高;(2分)篁岭晒秋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体验价值、购物和农家乐开发价值等。(2分)有利条件:(篁岭晒秋)旅游产品独特,与附近旅游景点的旅游产品差异明显,可以实现产品互补;(3分)接近著名旅游景点(婺源、景德镇等),客源有保障。(3分)

香榧是一种名贵干果,因其原产区和主产区在浙江诸暨东北部的枫桥地区(位置见图10),又称枫桥香榧。这里打造香榧森林公园,每年夏季以举办“香榧节”为契机,吸引杭州、绍兴、宁波等城市的游客。

分析枫桥地区借香榧发展旅游业,把客源地定位在周边城市的主要原因。【答案】

原因:附近杭州、宁波、绍兴等城市经济发达,居民收入高,区域交通便利;(4分)与周边城市相比,该地附近多低山丘陵,夏季气温相对较低,自然环境较优越,适宜避暑;(3分)品牌影响不大,难以吸引省外游客。(3分)

材料一

山海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公里,汇聚了中国古长城之精华,是明长城的东北关隘之一。在1990年以前,被认为是明长城东端起点,有“天下第一关”、“边郡之咽喉,京师之保障”之称。与万里之外的嘉峪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但在2015年十一刚过,从国家旅游局获悉,由于存在价格欺诈,强迫游客在功德箱捐款,擅自更改门票价格等问题,该景区被取消5A级景区资质。材料二

山海关地理位置图(图10)

结合图文资料,分析山海关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并针对目前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答案】

优势:作为5A级景区旅游价值高;周边有北戴河等旅游资源,旅游资源集群效应明显;靠近京津唐地区,客源市场广阔;交通便利。(任答3点,得6分)

整改措施:加强市场监管,完善旅游投诉处理机制,加大旅游执法力度;加大旅游宣传,重塑旅游良好形象。(4分)

1996年冬开始试运营的张家口塞北滑雪场(图8),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县四台嘴乡喜鹊梁峰北侧,海拔1600~2000米,占地10平方千米。冬季平均温度为-12℃,平均风速仅2级,山地坡度多在50°~35°之间,天然雪滑雪期常年可达120天。滑雪场拥有千套进口滑雪器材,几百套滑雪服装和儿童滑雪器具等。几十只雪橇以及滑雪索道、造雪机、雪地摩托车、扬雪机、雪地坦克等现代雪场设备。开辟了总长度近7000米的多条滑雪道,可容纳1000人同时滑雪。各种滑雪道经严格修整,滑雪道平坦。滑雪场有高级专业滑雪教练执教,专业技术力量雄厚。目前,塞北滑雪场已成为北京周边地区游客最多的旅游滑雪场。

[来源:学#科#网Z#X#X#K] 阐述张家口塞北滑雪场能够成为北京周边地区游客最多的旅游滑雪场的优势条件。【答案】

多山的地形利于冬季形成降雪;纬度较高且位于阴坡,冰雪资源丰富,保存时间长;山地坡度适中,适宜滑雪场建设;雪场设备齐全,专业技术力量雄厚,能够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距经济发达地区近,客源市场广(10分)

伴随昆明与美国多条国际航线的开通,2016年2月29日,美国商务部和中国国家旅游局在北京正式启动“中美旅游年”。下图为云南著名旅游景点分布图。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云南省吸引美国人前来旅游的有利条件。【答案】

论海南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条件 篇3

关键词:国际旅游岛 海南旅游业 品牌

1 包装“黎村苗寨”的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品牌

1.1 海南“黎村苗寨”的发展

黎族和苗族分别是海南第一,第二大少数民族,一般生活在海南岛的中部和南部山区。要体会真正的黎苗风情,必须进到深山老林里,才知道什么是黎族的“放寮”、“三月三”、什么是苗寨的“五色饭”和“捏耳朵”。但这些真正的黎苗寨大多交通不便,山高路远,对于一般的游人来说是遥不可及的。所以体会黎苗风情最简便的途径便是在东线或中线的公路沿线参观对游客开放的黎村苗寨。海南“黎村苗寨”园区目前的发展状况并不乐观,存在着规模小,经营秩序混乱以及旅游产品无特色等问题,作为海南少数民族文化的一个缩影,“黎村苗寨”园区的发展状况关系到海南旅游业的文化含量,不容忽视。

1.2 包装“黎村苗寨”的新思路

首先,适当扩大黎村苗寨的规模。虽然只是缩影,但是就目前的园区面积,不能完全反映黎村苗寨的全部特色,除了具有民族特色房屋建筑,“黎村苗寨”园区还缺少一个展示民族歌舞供大批游客免费观看的剧场。其次,改变经营理念。虽然展示民族特色为主的园区并不是商业区,但经营一些有民族特色的纪念品也是必要的,黎村苗寨的纪念品需要统一设计,合理包装,做出自己的特色。再次,“包装”风俗习惯。“黎村苗寨”所展示的风俗习惯应该是自然淳朴的,而“包装”起来的风俗习惯更容易被人接受。在园区内,将黎族姑娘的婚礼分为几个环节,让游客自由选择,将礼节缩减到最少以节省游客的时间,将参加这样的活动要求写在园区的门口。用礼貌和文明包装起来的“风俗习惯”更能反映海南旅游业的特点。

2 发展高尔夫旅游,让体育旅游促进海南旅游业的转型升级

根据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战略步骤,未来5年,海南旅游业的工作重点是提升国际客源市场的知名度及份额。高尔夫旅游可吸引国内外高端客源,有效延长游客停留时间,促进海南旅游由游览观光为主向休闲度假为主转变,由数量增长型向效益增长型转变,促进海南旅游业的转型升级。

2.1 海南高尔夫旅游的发展

海南岛气候宜人,四季长青,日照时间长,土壤肥沃,阳光、海水、沙滩都满足开展高尔夫旅游的条件。目前,海南共有16家国际标准高尔夫球场,大多分布在海南岛北部省会城市海口与南部第二大城市三亚之间的东海岸沿线,大致可分成海口、博鳌、兴隆、三亚四大片区,这四个地区也是海南岛已经开发出来的主要旅游区。发展高尔夫旅游的资源优势使海南聚集了70%以上的岛外客源,特别是在每年的1、2、11、12月的冬季,大批客人前来海南打球,这4个月成为海南球场的经营旺季。由于高尔夫是新兴旅游项目,高尔夫在海南的发展还面临着经济总量小,经营品种单一,海南本土居民对高尔夫认识甚少,球场经营中的淡旺季仍很明显,境外客源较为脆弱等一系列问题。

2.2 促进海南高尔夫旅游发展的对策

首先,从战略的高度提高对海南高尔夫旅游的认识。宣传海南的高尔夫旅游除了创建“海南高尔夫”的品牌和打出广告,还可以从教育入手,2009年,英国圣安德鲁斯爱姆伍德国际高尔夫学院(Elmwood College)将与海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合作开办高尔夫训练专业,通过高校间的合作,人们对高尔夫旅游的认识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其次,将高尔夫旅游产品与海南特色文化相结合。将高尔夫旅游与生态旅游相结合,凭借海南高尔夫球场集中在旅游东线的有利条件,开设一条旅游路线,使游客参与生态旅游的同时,也享受到了高尔夫运动带来的乐趣。再次,凭借海南旅游市场的开放性和海南航权开放的优势,加大对国际客源市场的促销,吸引世界范围内的高尔夫游客来海南打球、度假,促进海南旅游市场的高端化,促进海南旅游业实现由观光型向度假型转变、由数量增长型向效益增长型转变。最后,完善海南高尔夫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可根据海口、三亚两个经济中心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尔夫普及程度和本地球员数量,在两地各规划一家公众球场,供本地居民使用并有条件地向岛外游客开放,以提高全岛高尔夫运动氛围。高尔夫场地设计要趋向国际性和多样性。

3 “热带水果之旅”——海南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

“热带水果之旅”是指围绕着海南特色的热带水果所开辟出的旅游新路线,根据热带水果在海南岛种植的地点不同,组织游客游览,不仅可以促进海南旅游业的发展,也起到了带动海南热带农业发展的作用。

3.1 海南适合发展“热带水果之旅”

独特的地域、气候条件使海南成为我国的“热带水果王国”。据不完全统计,海南拥有热带水果品种29个科、53个属,为全国及世界其他地区所罕见。除了遍及海南岛的椰子,荔枝、龙眼、香蕉、油甘子、酸豆、野山竹、野无花果等海南特有的热带水果也深受国内外游客喜爱。有资料显示,除东南亚之外,世界上大部分热带地区均属干旱沙漠地区,海南有发展热带水果不可多得的“地利”优势;由于海南所处的纬度更低,气候更为温暖适宜,各类热带水果的上市时间均可比“两广”和福建地区早1~2个月左右,海南热带水果在国内市场上具有明显优势,从国际水果市场的供求形势来看,近年来呈现出温带水果过剩、热带水果稀缺的格局,热带水果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目前,海南水果种植面积已接近300万亩,产量200万吨。椰子的种植以文昌一带最为著名,而荔枝则主要分布在琼山市的永兴、石山等多个乡镇。水果产业已成为海南的优势产业之一。海南岛的热带水果种植业与海南岛东线旅游一道为发展“热带水果之旅”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2 “热带水果之旅”的促进方案

第一,做好宣传,科学规划。打出“热带水果之旅”的品牌吸引游客,同时考虑到水果种植的季节性,根据季节不同变化旅游路线;第二,游览与实践结合。游客参观水果种植园的同时参加到种植与采摘劳动的行列中去,从中了解热带水果种植的常识;第三,加强种植园附近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要考虑岛游客的吃住,还要考虑到购物的方便,将一条龙服务展现给世界各国的游客。使“热带水果之旅”成为海南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

综上所述,旅游品牌不仅是海南旅游经营者凭借其产品及服务确立的代表其产品及服务形象的名称、标记或符号,也是海南旅游业发展的灵魂,它体现着消费者对海南特色旅游产品认同程度,只有创新自己的特色旅游品牌,才能使海南旅游独具魅力,为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创造必要的条件。

参考文献:

[1]钱文科.基于转型增效的海南旅游产业暨国际旅游岛发展研究[J].2008.

[2]杨哲昆,李澄怡,赵全鹏.海南旅游报告书[M].海南出版社,2006.

[3]李小建.经济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李天元.旅游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世界旅游组织.世界各国旅游预算研究报告[M].2000.7.

[6]魏小安,韩建民.旅游强国之路[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王晓帆(1982-),女,辽宁鞍山市人,助教,研究方向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解读我国医疗旅游的发展条件 篇4

关键词:医疗旅游,高端医疗服务,高端医疗保险

印度、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已经相继将高端医疗服务和旅游服务结合, 发展医疗旅游, 主要接待国际患者, 这些患者被吸引的原因一是因为治疗费用远低于在本国的费用;二是患者不需像在本国因医疗资源紧张而处于等候名单, 可以随到随治, 及时获得治疗。对于医疗旅游接待国来说, 其意义是明显的, 能够招徕更多的国际患者, 并且同时拉动旅游业发展, 增加经济收入;能够增加就业岗位, 解决国民就业难题;能够推动高端医疗服务的发展, 改善国家医疗实力和技术水平。我国发展医疗旅游有一定的优势, 其中包括医疗价格和医疗技术, 但在相应设施基础、产业结构和相关政策方面, 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1 高端医疗服务的集群发展

1.1 集聚社会资本发展高端医疗服务

医疗旅游的吸引力, 主要源自于相同高端医疗技术水平的提供而收费相对低廉, 从目前来看, 国际患者最青睐的血管成形术、冠状动脉架桥、心脏瓣膜术、髋关节置换术、膝关节置换术、胃旁术、脊柱融合术、乳房切除术, 在我国的价格仅有西方发达国家的1/7, 因此, 提供足够的高端医疗服务是发展医疗旅游的基础, 也是吸引国际患者的根本。高端医疗服务吸引社会资本来投入, 一可以补充我国现有医疗服务机构的形式, 鼓励医疗服务多元化发展, 提高整体医疗服务水平;二可以增强公立医院改革的外部推力, 并且帮助公立医院逐渐剥离备受诟病的“特需”服务, 让公立医院充分履行公益惠民的初衷, 同时避免发展医疗旅游有占用公共资源之嫌。国家已于2010年12月3日出台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意见的通知》, 鼓励社会资本汇聚医疗服务领域, 卫生部也发布公文从2012年4月1日起, 香港、澳门在内地设立独资医院的地域范围, 从上海、重庆、广东省、福建省、海南省扩大到所有直辖市及省会城市。社会资本将推动高端医疗服务的发展, 催化医疗旅游的萌芽。

1.2 建设高端医疗产业园

高端医疗产业园的建设, 有利于医疗服务上下游企业的集群发展, 产生规模效应, 支持医疗旅游发展。其中可以考虑建设包括医疗器械及生物医药产业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研发区、国际医院区、国际特色专科中心、国际康复区, 甚至涵盖医学学术交流中心、中外合资合作的医学院校以及国际商务区, 能源、市政、商业等一系列配套设施也及时跟上, 支持产业园的发展, 同时要展开公共关系的延伸, 以树立和提高医疗旅游服务品牌。针对于市场已经比较成熟且技术要求较低的牙科、眼科和妇儿科领域, 产业园高端医疗服务应该重点发展肿瘤防治、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神经系统疾病防治、骨科手术等领域。此外, 园区建设的医疗技术中心将成为整个产业园最核心的共享服务设施, 实现园内各医疗机构共享影像、检验、病理等资源优势, 旨在降低各入驻医疗机构的投资成本, 增强医疗旅游服务的价格竞争力, 同时进驻园区的医疗机构必须通过JCI (国际最权威医疗安全管理和服务标准) 认证标准, 以符合接待国际医疗患者并方便部分患者回国报销医疗保险的需要。还值得一提的是, 高端医疗产业园的选址宜靠近机场、火车站等交通便利的地方, 在满足国际患者的同时, 也可以服务当地高端医疗需求者, 同时产业园还方便必要时得到当地三甲医院的技术支持, 保障医疗服务安全。

2 高端商业医疗保险的深度推广

2.1 推动医疗旅游服务与国际接轨

入境我国的国际患者, 包括全球医疗保险持有者和非保险持有者。对于非保险持有者, 其选择医疗服务的余地比较大, 价格和医疗水平成为了首要衡量标准, 而全球医疗保险持有者, 则需要前往保险险种签约的医疗机构就医, 否则难以报销相关费用。高端商业医疗保险在我国的推广, 能够促使更多险种签约我国高端医疗服务机构, 吸引更多的国际患者, 从而推动医疗旅游的发展, 便利医疗旅游服务与国际接轨, 目前国内拥有的高端医疗保险险种主要有:大地保险公司与GBG (Global Benefits Group) 联手推出的目前国内市场上首款全面的、与国际接轨的健康保险产品——大地全球医疗保险;国际SOS救援中心提供的包括紧急医疗转送、医疗转送回国、遗体转送、紧急代垫住院保证金等服务在内的全球急难援助服务险种;中保康联推出VIP医疗保险计划;太平人寿保险公司推出的金盾团体医疗保险;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与国际知名环球援助机构优普 (Europ Assistance) 公司合作开发的高端环球医疗保险计划。面对日益增长的医疗旅游市场需求, 我国高端医疗保险的种类、服务方式也需要深度开发和进一步推广。

2.2 归拢在华外籍人士的就医服务

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还未退去, 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复苏也还未明显出现, 每年涌入我国的外籍就业人士不断增多, 以上海为例, 光浦东新区就有定居外籍人士近12万, 保守估计, 目前在上海定居外籍人士已超过30万, 而在广州, 各种外籍就业人士已超过50万, 这些在华外籍人士, 要么通过供职企业母公司购买全球商业医疗保险, 以保障身体健康的需要;要么通过香港高端保险机构购买全球商业医疗保险;甚至有的人士通过地下保险机构购买所需的全球商业医疗保险。而这些全球性商业医疗保险, 多为高端保险险种, 提供给每位客户的保障额度可以高达100万美元, 涵盖了门诊、住院、健康体检、分娩、牙科、眼科等各领域, 据保守估计, 我国每年全球商业医疗保险产品保费流失量超过人民币10亿元。医疗保费的流失, 一定程度上就意味着医疗服务的流失, 很大部分全球商业医疗保险持有者就医选择在印度、泰国、新加坡或者马来西亚, 因为其保险签约的医疗服务机构在当地可以找寻得到, 而在我国内地, 没有相关的医疗保险险种, 自然难觅相应的服务机构。推广高端商业医疗保险在我国的发展, 将可以让医疗旅游服务机构不仅接待入境国际患者, 而且同样可以满足在华外籍人士的需要, 避免高端医疗服务需求的外流。

3 政府的扶持力度明朗和强化

3.1 鼓励高端医疗机构与公立医院合理竞争

医疗旅游, 因医而起, 重在医疗, 该医疗在服务和技术上都比普通治疗要求更高, 而且以民营医疗机构高端化为表现。截至2011年, 我国民营医疗机构已经多次收购和睦家母公司美中互利公司股份, 并且和新加坡百汇医疗集团合作在国内开设高端医疗门诊, 奥亚国际医疗会也将推出20万元每人次的高级会员制, 以推动民营高端医疗机构的发展。其实, 民营高端医疗机构在为国际患者服务的同时, 同样也能为国内高端人士服务, 保守估计, 我国约有3000万的人群需要高端医疗服务, 仅上海、广州高端医疗服务市场容量就在200亿元以上, 带动的医疗旅游产业链值将达1000亿元。因此, 政府在鼓励发展医疗旅游的同时, 其实就是要加大对民营高端医疗机构的扶持力度, 并且引导社会资本创办高端医疗机构, 不断清除阻碍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的各种绊脚石, 具体来说, 关键的一步就是鼓励高端医疗机构与公立医院合理竞争, 凸显民营高端医疗机构的高端市场服务份额, 从而也可以带动公立医院的发展, 对民营高端医疗机构的扶持措施包括医疗业务上的互补性、税收上的优惠以及对高端医疗人才的政策鼓励等。

3.2 设立特许经营以强化医疗服务和旅游服务结合

医疗旅游的市场开发不是简单的医疗+旅游, 而是需要谙熟两个领域业务的相关机构做好医疗旅游产品的组合设计, 并且在特许经营的授权下, 对外进行业务宣传和业务招揽, 简单地说就是国际患者的接机、食宿、就医、游览、医疗保险、结算、康复、治疗后的跟踪服务等琐碎工作, 由特许经营机构来承担,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一是保障医疗旅游服务的前期充足宣传和预热, 尽管我国的医疗资源和旅游资源有相当优势, 但是, 市场的开拓和巩固都需要有专门机构做前期推广, 特别是海外市场的开拓以及海外代理商的遴选和机构设置, 这些都需要专门机构的操作而并非医疗部门和旅游部门可以代替;二是便利给国际患者提供全方位服务, 在这中间, 高端的医疗技术水平、管家式的服务水准、愉悦的旅游体验和合理的服务价格等都将成为医疗旅游服务的核心竞争力, 国际患者得到的一站式服务将是我国医疗旅游服务良好口碑的开始, 也是吸引国际患者的重要环节;三是避免医而不游, 医疗旅游强调的是一揽子服务, 国际患者在得到满意治疗之后, 放松身心进行开心之旅, 实行的是套餐价格, 这样才能在推动医疗服务发展的同时, 带动旅游服务的发展, 两者齐头并进, 否则, 缺乏特许经营机构的组织和协调, 医疗旅游服务很可能流于形式, 难以健康和持续地发展, 而且特许经营机构的这种组织和协调, 完全是基于市场经济的杠杆下进行, 比任何强制手段将医疗服务和旅游服务结合都要来得迅速和奏效, 同时也可以充分保障医疗旅游服务的专业性和公信力。

参考文献

[1]Richard S.Medical Tourism: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anal-ysis of a role for bi-lateral trade[J].Health Policy, 2011, 103 (2) :276-282.

[2]Valorie A.Promoting medical tourism to India:Messages, ima-ges, and the marketing of international patient travel[J].Social Science&Medicine, 2011, 72 (5) :726-732.

[3]王建军, 吕拉昌.基于公共关系的广州城市旅游品牌塑造研究[J].价格月刊, 2011 (3) :65-67.

[4]罗力.特大型城市发展高端健康服务业的政策分析[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09, (11) :47-50.

[5]高静, 刘春济.国际医疗旅游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旅游学刊, 2010 (7) :88-94.

旅游发展条件论文 篇5

赣州是江西南部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这里自然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是赣南著名的旅游城市。早在公元前201年的刘邦时代就已经设县,到隋代时又更名为虔州,到宋高宗绍兴二十三年改为赣州,明洪武元年正式改为赣州府客家民间艺术有宁都道情、赣州灯艺、赣州采茶歌、采茶戏、兴国山歌、花篮灯等艺术形式;饮食资源有三杯鸡、小炒鱼、四星望月、蜜饯、丁香李、赣州市擂茶、春节腊货、薯食风味等;民俗礼节资源有筷礼、送果子包、穿木屐、婚娶仪式歌谣等。客家文化旅游资源地域特色浓郁、类型丰富。著名的自然景观有安远的三百山、龙南县的九连山、大余县有梅关古驿道、宁都的翠微峰、龙南的武当山、上犹的陡水湖、崇义的聂都溶洞,均是风景秀丽而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在赣州市众多的旅游资源中,客家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是其重要特色之一,包含了建筑、民俗、民间艺术、饮食及客家迁徙历史的相关古代交通遗址等资源。

首先,具有区位条件良好,具有2100多年历史的赣州,自古就是沟通赣、湘、闽、粤的江南重镇。赣州府志中称赣州是“南抚百越,北望中州,据五岭之要会,扼赣闽粤湘之要冲。素称江湖枢纽,岭桥咽喉”。在水陆交通转运之处及货物集散地,形成了南安、筠门岭、营前、石城等历史名镇。

唐初张九龄开凿了赣南大庾驿道,勾通中原与百越,使中国“水上丝绸之路”开通,赣州成为“水上丝绸之路”的重镇,是水陆交通的切换点,也是南北货物运输装卸的集散地。据介绍,目前江西、香港两地正加紧协商公安边境安检、海关商贸检验等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据了解,计划在明年初开设的九江至九龙直通列车路线,中途车站包括南昌、吉安、赣州、惠州、东莞、深圳等,所经我省主要旅游景点有庐山、滕王阁、井冈山等,开通后将从一定程度上加强赣、港两地经济交流,促进我省旅游业进一步发展。

客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赣州的客家文化旅游资源虽然地域特色浓郁、类型丰富、开发潜力大,但有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即分散。如客家围屋共有500多座,但保存完整的是龙南的燕翼围和关西围,其他围屋分布很散。另外还有兴国山歌、宁都道情、上犹客家门楣、安远客家采茶戏等都不是集中分布在某一小区。赣州市的18个区县几乎无处没有客家文化的体现,造成每县都想开发客家旅游,但都不具备集中规模开发的效果。因此针对如此分散的客家文化旅游资源,关键问题是如何将其有效地凝聚起来。

要想开发其旅游资源,提升当地旅游发展及经济水平,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有针对避免宋城文化旅游资源流失和破坏的游憩承载量研究和抗风化技术的研究;有凝聚分散客

家旅游资源的节庆活动以及合理游程的安排;有动态再现静态红色文物旅游旅游的高科技投入;还有关于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鼓励多方面投资以及民宿和客家菜品的提升包装。总之,以凸显文化特色,保护文化资源为总原则,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赣州文化旅游必将飞 速。今赣州的区位条件更加改善,有望建设成为赣湘闽粤四省区域性中心城市。京九铁路与拟建的福贵铁路(赣龙段)将在赣州交汇,并形成了十字型铁路交通框架,赣州将恢复历史上曾有过的中国南北交通要冲地位。赣粤高速公路和105、323、206、319国道纵横交错,织成了“井”型公路干线网,再加上江西六大内河港口之一的赣州港,赣粤闽湘边际地带独一无二的4C级航空港的黄金机场,形成了铁路网、公路网、航空网相互补充的立体交通网络优势,这为赣州的文化旅游开发提供了较好的交通基础。

发展航母的必备条件 篇6

首先,要考虑到它有着极其重要的政治意义。航空母舰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既是显示国威、军威的重要标志,也是实施威慑与处理危机的有效工具。许多海军强国或海军大国在航空母舰研制和建造之前,就已看好其特有的作用和功能;而也正是这些国家有着较强的综合国力、科技水平和经济基础,因此在航空母舰的发展进程中占尽先机,取得了装备技术与战术运用方面的重大突破。反过来,航空母舰的入役和广泛运用又对国家利益获取和海上方向安全起到了巨大的保障作用,尤其是在显示国家力量和实施威慑时,具有其他兵力兵器无法替代的作用。这一点美国海军航空母舰表现得最淋漓尽致,美国历届总统每当遇到危机或采取军事行动时,首先问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们的航空母舰在哪里?

前苏联海军的航母发展经过了长时间的摸索,走了不少弯路,但最后还是在大力发展弹道导弹核潜艇和攻击型核潜艇的同时,加速建造了有自身独特印记的三代9艘航空母舰。各型航母的入役,不仅使前苏联海军各兵种建设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均衡发展,而且为其最终成为世界一流海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大型航母的服役与运用更有利于维护其在全球的海洋利益,也更有筹码敢与美国“叫板”。可惜,解体后的俄海军航母数量急剧跌落,所剩的唯一一艘航母“库兹涅佐夫”号由于其整体性能,以及舰载机型号、数量和起降方式等原因,均无法与美国现役中任何一艘航母相对抗,导致再度想重走“发展核潜艇来达成抑制和对抗航空母舰”老路。所幸的是,新上任俄罗斯海军司令马索林迅速纠正前任不发展航母的观点,他明确强调,作为一个大国必须有航空母舰,以及俄建造新航母的重要性,并说:“俄海军将拥有数艘航母,虽然我们不需要像美国那样拥有12艘航母,但几艘还是需要的。”如今,作为二流强国海军的英国、法国仍在加紧研制5~6万吨的中型航母。由此可以看出,航母对于一个世界乃至地区大国来说,依然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必然选择。

其次,要考虑国家利益加速拓展的强烈需要。国家利益尤其是海洋利益的巨大拓展,已越来越成为各海洋国家发展航空母舰的强大牵引力。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世界各国对于海洋事业日益关注,海洋经济越来越成为各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举足轻重的核心关键。近些年来,许多海洋国家进出口贸易及远洋运输能力不断增加。据权威部门统计,大多数国家外贸进出口货物的70%~80%是由海运来完成的,至于铁矿石、石油等战略资源的进出口更是绝大多数由海上运输来完成。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陆地资源的加速开发利用和耗费日增,各国纷纷加大勘探开采海洋油气资源及新型能源(例如可燃冰)的力度。数据表明,在新世纪,绝大多数国家海洋经济的比重在国家经济中的比重逐年上升,鉴此,海洋方向的安全与保卫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海上通道的威胁越来越突出。因此,在国家利益特别是海洋利益的强烈驱动下,要求发展航空母舰的呼声在各国海军中日渐高涨。

再次,经济雄厚是发展航空母舰的必要保障。造价高、全寿命期费用高,是航空母舰决策与发展时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作为当今海上最昂贵的舰船,航空母舰能否得到发展,还不仅仅只考虑它的服役运行使用问题,而且应该计算它的前期研制费用、舰载机的研制和采购费用,以及其配属舰艇的费用。如果再加上航空母舰大约30年的运行寿命,其全部综合费用将高得惊人。这还不算,通常航空母舰每5~8年就要改装与全面维修次,再加上日常的动力装置和机械部件的磨损、老化和海水的腐蚀等因素,航空母舰显然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吞金巨兽”。

不仅如此,几十年来,航空母舰的研制建造费用也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物价的增长而成倍的增长。例如,1961年建造完工的美国海军“小鹰”号费用为2.65亿美元,1979年建造完工的“艾森豪威尔”号建造费为21亿美元,1998年服役的“杜鲁门”号核动力航空母舰增长至45亿美元,预计2008年服役的最后一艘“尼米兹”级航空母舰“布什”号的建造费用将超过60亿美元。如此高昂的费用,别说中等国家海军,就连一些地区大国海军都很难承受。

第四,造船设备也是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勿庸置疑,任何一个国家的航空母舰都是世界或该国大量最新技术综合运用的产物。而要造出融合多种高新技术于一身的航空母舰,首要的就是有建造能力和设施条件均具备的船厂,包括:能够满足航空母舰建造要求的造船坞;能够起吊航空母舰最大的舰体结构和其他组合部件的吊装设施(如美国建造“布什”号航空母舰的纽波特纽斯船厂,就装有起重能力高达900吨的起吊设备);符合航空母舰吃水深度要求的舾装码头先进的焊接技术和设备,特别是要具有针列大厚度特种钢材的焊接技术和对特殊结构进行可靠焊接的能力;除此还要具有较强的厂内外运输能力,而且航空母舰建造厂要尽可能地靠近航空母舰的港口、基地。

由于目标大、自卫能力弱等原因,航母并不能单独作战,需要其他兵力兵器为其护航协同作战,因此都是以航母战斗群这种海上特混编队的方式参战。航母战斗群以舰载机作为主要作战武器,配属有多艘护航水面战舰、攻击型核潜艇,以及快速战斗支援舰等。各国海军航母战斗群的作战编成通常是根据本国的海军实力、兵力结构、作战任务、作战列手、活动海域及武器装备的发展等来确定的,因此它们的编成是各不相同的。

长期以来,各国航母战斗群的编成在发展过程中变化不大。但冷战结束之后,由于各国的海上使命与任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航母战斗群的编成也进行了重大的调整,其中,尤以美国航母战斗群的调整与改进最引人注目,也最具典型。十多年来,美国海军对航母战斗群的编成进行了多次重大调整。1992年,美国海军一改从两洋舰队各舰种司令部临时抽调兵力组成航母战斗群的做法,将全部航母、大部分水面战舰、部分攻击型核潜艇和航母舰载机联队统一编成12个常设航母战斗大队。每个大队包括1艘航母、8~12艘水面舰艇、2艘攻击型核潜艇,总数保持在12~15艘。时隔仅一年,美国又将航母战斗大队的标准编成改为1艘航母、2艘“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2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2艘“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2艘“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及1艘综合补给船,共拥有各型舰船约

10艘。1996年,美国将航母战斗大队改为核心航母战斗大队,由1艘航母和2~3艘导弹巡洋舰为核心,在担负具体作战任务时,每个大队再配属4~7艘水面战舰、1~2艘攻击型核潜艇和1~2艘后勤舰船。2003年,美国海军为提高航母兵力的快速反应和部署能力,再次对航母编成进行重大改组,规模进一步缩小,各航母编队内的护航舰艇被减为5~6艘,其标准编成为1艘航空母舰、1艘“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2~3艘驱逐舰、1艘攻击型核潜艇及1艘快速支援战斗舰。

在航母战斗群中,各护航舰艇分别起什么作用,担当什么角色?实际上,各水面舰船及潜艇各有专长,分工明确。以美国航母战斗群为例,“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从第6艘起装有“标准”SM-2MR舰空导弹和“阿斯洛克”反潜导弹,以及具有远程对岸、对海打击能力的“战斧”巡航导弹,因而作战能力大为提高。该级舰的主要任务为对空防御,即引导己方飞机或组织防空武器为航母战斗群提供对空防御,同时也能对海上和陆上目标实施攻击。“阿利·伯克”级是一级以防空为主的多用途导弹驱逐舰,可在高威胁海区为航母编队担负防空、反潜和对海作战等任务,也可为其他水面作战编队担负防空、反潜和对海作战等任务。“斯普鲁恩斯”级则是一级以反潜作战为主的导弹驱逐舰,主要担负航母编队的搜潜和反潜任务。经过系列改装后,该舰的反舰、对陆和防空作战能力也有很大提高。“佩里”是一型性能适中的通用型护卫舰,具有较强的对空作战能力以及相当的反潜和反舰作战能力。“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主要用于担负搜索和攻击敌潜艇,打击敌水面舰艇,为己方航母编队或运输船队护航,尤其是为航母战斗群的作战区域进行预先搜索。快速战斗支援舰是在海上航行状态下,利用专门的补给装置或舰载直升机向航母战斗群中的水面作战舰艇提供燃油、弹药、食品及备件等各种消耗品的辅助舰船,对各舰艇战斗力的保持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旅游发展条件论文 篇7

1 露营旅游发展的国际环境

露营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 是在观光旅游和度假旅游等常规旅游类型基础上的提高, 是对传统常规旅游形式的一种发展和深化, 是一种更高形式的新颖特色旅游活动产品。近年来, 露营旅游在世界各地逐渐盛行, 在欧美一些国家, 它甚至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爱好者参与。报告显示, 2012年有3800万美国人参与了露营活动, 这一数字占美国6岁以上居民总人口的13%, 户外产业以及其他的利益相关产业的经济效益在露营者和非露营者在露营的参与中实现大跨步的增长, 同时据美国房车工业协会估计:户外休闲业年产值达到2150亿美元, 约占美国GDP的1%) , 由此可见露营旅游的发展态势及经济效益非同一般。

一方面由于中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 消费需求也在呈逐步上升趋势, 而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也促进着旅游业向多样化、个性化方向发展, 发掘一种新颖的旅游方式势在必行, 那样才能更好的满足旅游消费者的需求, 实现旅游价值。

另一方面由于生活节奏快生存压力大, 渴望回归精神家园和希望拥有更多的个人空间, 旅游者的个性化需求也日益强烈, 旅游消费需求呈个性化趋势发展, 客观上要求旅游供给的多元化, 露营旅游便应运而生。

2 中国露营旅游发展的不足

目前我国露营旅游尚处于起步阶段, 与一些欧美国家相比我国露营旅游发展相对滞后。露营场地建设标准低、产品单一等问题普遍存在, 我国露营旅游发展的现状总体而言可以归纳为:

2.1 起步晚, 发展慢

露营是当今世界上最流行的旅游方式之一, 在西方发达国家甚至成为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之一, 但在中国露营旅游发展相对滞后.据调查, 到2013年底全国现有露营地约150个。据了解, 真正投入运营, 而且产生一定效益, 能够良性循环的营地不过50家, 未完全建成或小规模、设施简单、仅以露营为概念的露营场地大大小小多达百余家。初步建成且具有一定规模的营地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等自驾车旅游较集中的地区。因此, 露营旅游在中国的发展可谓处于萌芽时期, 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挖掘。

2.2 露营产品单一, 缺乏多样性

在中国, 旅游有自己的特点, 露营旅游的发展应把握中国市场特色, 区别于欧美国家房车等露营旅游的特点, 考虑中国的经济现状和旅游消费市场, 把握我国露营旅游消费者的特征。根据不同区域、不同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开发出多种露营旅游产品, 如:房车旅游、篝火晚会等。诠释“顾客就是上帝”的理念, 针对不同的消费需求开发不同的露营旅游项目, 尽可能满足不同的露营旅游要求, 做到产品多样, 有需求就有供给, 尽量达到“订制”旅游状态。

2.3 露营场地建设不完善, 缺乏主题特色, 不能充分满足露营旅游者的消费需求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在中国愿意参加露营旅游的旅游者众多, 但现实与期望不相符, 拥有了经济基础和时间, 但很多出于露营场地的原因放弃露营旅游, 改换其他旅游项目甚至放弃一次出行等现象广泛存在。在我国露营场地建设不完善、缺乏主题特色、少亮点等问题突出, 进而给露营旅游的发展带来了阻碍。露营旅游的发展与露营场地的建设密不可分, 只有开发出完善的露营场地才能拥有吸引旅游者的旅游项目, 才能拥有自己的特色, 才能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求, 才能促进露营旅游的快速发展。

2.4 经营管理不完善, 总体水平较低

一个项目的成功与经营管理有直接的关系, 但我国露营旅游发展尚处于初步阶段, 缺乏专业性管理人才。因此, 造成管理体制不健全不完善、无法充分满足露营者的消费需求、服务不到位等现象。露营旅游人才应当是目前旅游业发展形式下的一支“轻骑兵”, 应该区别于一般的旅游管理者或从业者, 不仅要具有露营旅游管理知识, 还要懂得营销学、心理学, 更要懂得当地的旅游文化和如何为游客提供人性化服务等。在市场运作方面, 更应具备迅速处理紧急事务能力。我国露营旅游的发展亟需这种复合型专业人才, 只有拥有了专业的人才队伍, 进而完善经营管理, 才能更好的满足露营旅游者的消费需求, 才能更好的创造效益, 促进露营旅游的发展。

2.5 露营作风不文明, 露营环境破坏严重

露营活动一般远离生活的喧嚣、远离城市, 旅游者能更好地回归自然、融入自然, 追求无拘无束、放松休闲, 达到所谓“物与神游的境界”。这种出发动机是好的, 但不少旅游者在享受露营旅游的活动中, 缺乏对露营环境的保护意识, 或多或少的对露营环境造成了破坏。轻松愉快过后, 留下的是满地垃圾, 这种行为是应该杜绝的。并且露营地建设时需要伐树、挖土、搬石等, 使原来和谐的自然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2.6 法律法规不健全, 安全问题未受到足够的重视

关于露营旅游, 相关法律法规和政府方面的政策缺失相对严重。中国目前还没有《露营地的建设标准》, 造成国内露营地的建设混乱和不规范。然而旅游安全是旅游业的生命线, 在旅游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露营旅游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主要是对旅游者人身、财产以及心理造成的伤害。从旅游安全的类型来看, 旅游者遇到的安全问题主要有交通事故、治安犯罪、自然灾害、人为事故 (火灾、食物中毒、摔伤等) 等几类, 这些都是露营旅游发展中应当给予足够重视的问题。

3 中国露营旅游发展的改进措施

3.1 顺应旅游业发展趋势, 积极倡导露营旅游的发展

露营旅游的发展是旅游需求多样化趋势的产物, 只有满足旅游需求才能更好的创造价值和产生效益。比如:自2011年以来, 各省市开始加快汽车露营地建设。目前在山东、辽宁等地已经建成了多家汽车露营地, 包括:山东省青岛市金沙滩蓝凤凰汽车房车露营地、新疆喀纳斯营地、山海关营地、大连金石滩营地等。这些营地都具有一定规模, 设施比较齐全且拥有自己的主题特色。这些营地依托当地的旅游资源, 大都依山傍水, 还能够提供烧烤、垂钓和踏青等活动, 海滨营地还可进行沙滩运动、海上观光等户外活动, 为当地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2 加大投资力度, 合理规划与建设露营地, 建设标准露营场地

完善基础设施, 建设出拥有主题特色的露营场地, 增加露营地的吸引力, 使露营旅游者感受到真正的新奇和内涵, 感觉值得前往, 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露营者前来。目前, 北京市共规划了22个汽车露营地, 包括:蟹岛国际汽车露营港、通州宋庄镇汽车露营地、密云县古北口镇司马台房车露营地、延庆县千家店镇上奶山汽车露营地、昌平银山汽车露营地、房山区十渡房车营地和房山区大石窝房车营地等。北京市旅游部门正在加快制定汽车露营游的统一规划, 并设立了3000多万元的专项旅游支持资金, 提高各区县汽车露营地建设的品质。据统计, 目前北京地区自驾车出游已经非常普遍, 建设配套完善的汽车旅游露营地是适应旅游多元化需求的必然产物。

3.3 培养专业性人才, 全面建设露营旅游管理体系

旅游业内复合型人才罕见、中高端人才匮乏、基层人员流失率严重、新人心理落差大, 这些是旅游业发展的瓶颈之一。露营旅游作为新兴的旅游方式之一, 露营旅游的发展需要专业性人才。他们需要掌握露营旅游管理知识, 还要懂得营销学、心理学, 更要懂得当地的旅游文化及如何为游客提供人性化服务等, 更应具备迅速处理紧急事务能力。只有这样, 才能全面建设露营旅游管理体系, 才能为露营旅游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3.4 开发具有特色的露营旅游产品, 使产品有特色、多样化

在欧洲, 很多营地都会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设备设施, 这些营地的特色项目为营地盈利做了很大贡献。一个新的营地要想得到长足发展, 必须要建设有特色的营地设备设施, 以吸引不同的消费群体。主题特色是露营旅游和露营旅游营地建设的基础, 是构成露营旅游竞争力的重要要素, 也是国家和地区露营旅游综合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可以预见, 在一个新的历史节点上, 旅游产品的主题特色和多样化能为露营旅游更好地科学发展, 提供支撑、添加羽翼。

2013中国露营营地建设开始显山露水, 拥有自己的特色并且呈现扩大趋势。比如:北京桃花深处汽车营地是北京市首家星级汽车营地。桃花深处汽车营地引入国际房车露营协会 (CARSCAMPING) 5星标准, 在自然和谐的基础上, 以绿色环保原则, 建设具有适合国人口味并且与国际接轨的露营地。汽车营地占地90000㎡以上, 共分为房车区域、帐篷区域、木屋区域、野餐区和休闲健身区等五个功能分区。欧式风格的高品质木屋、文化沙龙、特色餐饮、网球、篮球、有氧健身步道、自行车骑行、田园采摘、风味烧烤、木屋咖啡、休闲垂钓等项目, 能够满足不同的露营爱好者的需求。

3.5 重视露营旅游者的安全问题, 保障旅游者身心健康

露营活动中的安全性是人们出门露营首先要考虑的问题。网络调查显示, 面对“如果出去露营, 你最看重的是什么”的问题, 0.121%的受访者选择了“同伴的选择”, 6.097%的受访者选择了“相关费用”, 6.219%的受访者选择了“舒适度”, 18.53%的选择了“有趣性”, 而有69.02%的受访者选择了“安全性”。在记者的采访接触中, 很多人都对户外露营的安全性问题表现出了强烈的关注。

露营旅游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要使露营旅游能够健康有序的稳步发展, 必须建立科学有效旅游安全保障系统, 从而对露营旅游的安全问题进行防范与管理。健全旅游安全法规, 对旅游者进行安全教育与提高安全意识。旅游企业要保证提供安全的露营地基础设备和设施, 提高旅游从业人员以及旅游者的安全意识及野外生存技巧。

3.6 保护自然生态, 保证露营旅游持续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露营中人们的足迹可以踏遍地球的每一个角落。现代化的装备设施促进了人类露营旅游的发展, 但同时也会产生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等不良影响。露营是一个让人向往的新生活方式。美国大体上在20世纪30年代就是一个汽车轮子上的国家, 我国现在可以说也是一个汽车轮子上的国家。车轮滚滚, 是一把双刃剑, 好的一方面是极大提高了我们的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 不利的一方面就是产生了一堆新的问题。一个营地的健康发展有两个要点:第一是环境保护, 第二是文化提升。露营的发展以营地建设为基础, 营地建设是重中之重, 做不好营地就是一个污水塘, 就是一个垃圾站, 这是很自然的。所以要保护自然生态, 保证露营旅游持续发展。

露营的目的是追求放松身心, 营造舒适, 回归自然, 与自然身心相会的天人合一。因此, 发展露营旅游时要注重保护原始生态, 持续发展。在选择和建设露营地方面应该以生态型和环境自然优美型为主。开发营地要考虑最小程度地破坏自然环境, 减少留下的痕迹。露营地的生活垃圾最好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 营区内严禁焚烧垃圾, 以避免对营地自然环境造成二次污染;采用污水集中处理设备, 要求营地排放出的污水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以免造成江河湖泊及地下水环境的污染。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 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也随之多样化、个性化。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 当考试、升学、就业、升职等一系列压力接踵而来时, 如果在野外幽谷中点燃一堆篝火, 奏响一曲轻松愉快的乐曲, 和亲友围篝火而坐一起交谈放松, 享受在大自然中的每刻每秒, 那会是多么的惬意。这就是露营旅游, 一种新颖的旅游类型, 它正在逐步进入人们的眼帘, 成为人们的追求。

关键词:露营旅游,需求,多样化,个性化,新颖,追求

参考文献

[1]杨雅莹.中国发展露营旅游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 2011 (04) .

[2]刘亚洲.浅议露营旅游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措施[J].鸡西大学学报, 2011 (06) .

旅游发展条件论文 篇8

工布江达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念青唐古拉山南麓,雅鲁藏布江以北,平均海拔3500米,相对高差1725米,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地带。工布江达县境内群山耸峙、峡谷纵横,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是与附近的林芝地区相比,无论是旅游发展的硬件环境还是软件环境都落后于林芝,这与工布江达县旅游资源的等级不相匹配。为了提高工布江达县的旅游知名度,增强区域旅游业的综合实力,最终实现区域经济的纵深发展,故运用SWOT模式对工布江达县的旅游条件进行分析,以期为该地区旅游业的长远规划提供依据。

一、工布江达县旅游业发展现状

工布江达县位于川藏公路交通要道,是拉萨通往林芝的必经之地,318国道贯穿县境210公里,县域总面积1.29万平方公里,辖区包括巴河镇、金达镇、工布江达镇、加兴乡、仲莎乡、娘蒲乡、错高乡、朱拉乡、江达乡等九个乡镇,居住着藏、回、汉等民族。工布江达县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均气温7.7℃,平均降雨量646毫米,夏秋季节温润的气候特征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客观条件。

工布江达县农业稳固发展,牧区面貌变化显著,城乡基础设施完善,经济市场活跃,财税收入迅速增长,生态环境良好,援藏工作成效显著,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工布江达县稳定的社会局势为旅游市场的扩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工布江达县旅游资源丰富,既有地质、山岳、洞穴、象形岩石、高山冰川、峡谷、河流、岛屿、湖泊、湿地、泉水、涧溪、瀑布、草甸、动物、植被等自然资源,又有古寺庙、日追、拉康、古道、岩画、壁画、古桥、古建筑、古遗址、古碑文、古墓群等人文旅游资源。核心景点以娘蒲巴嘎自然风景区、巴松错国家森林公园、朱拉多吉扎森岩风光带、娘蒲乡间歇泉以及尼洋河为代表。工布江达县的旅游基础设施初具规模,能够满足旅游者对餐饮、住宿、交通、游览、购物以及娱乐等方面的一般需求。

二、工布江达县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

1. 优势

(1)旅游资源丰富

工布江达县丘陵、沟壑起伏相连,山、水、林、潭、瀑、峡、洞随处可见。其独特的地貌特征,孕育了种类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极具地域风格的人文旅游资源。

工布江达县辖区范围内分布着从亚热带到寒带、极寒带的各类动植物300余种,其中冬虫夏草、三七、天麻、雪莲花、贝母、松茸、青冈菌等享有盛名。原始森林里栖息着白唇鹿、狗熊、马熊、水獭、猕猴、黑颈鹤等珍禽异兽,这些动物不但是国家珍稀保护动物,而且在长江中下游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极少分布。

工布江达县民间传说众多,革命史迹、农业文化和民俗风情随处可见,茶马古道、太昭古城、秀巴古堡、阿沛庄园等历史遗址遗迹的观赏价值很高。此外,以阿沛新村、结布村为代表的民居既有当地建筑风格又不乏现代元素,而福建省和广东省对口援藏项目的完工,也使工布江达县的公共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这些有形的人文旅游资源同样对市场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2)管理体系完善

近年来,政府、旅游局等行政管理部门非常重视旅游业的发展,通过各种途径招商引资,目前已初步形成旅游产业体系,使旅游业成为工布江达县新的经济增长点。

为更好地规范工布江达县的旅游市场,确保旅游者观光游览期间的安全,县旅游局本着教育为主的原则,在全县各主要旅游景区安排质检人员,对途经工布江达县的旅游车辆进行抽检。尤其是在重要的节日前后,旅游局会安排相关部门成立假日领导小组,对所有景区景点进行全面检查,彻底清除安全隐患,与此同时,会监督各旅游接待单位和文化娱乐场所对餐具、毛巾、家具、床上用品严格消毒,对各接待单位的安全救护和防火设施进行清查,力争为旅游者创造优雅舒适、干净整洁、安全有序的旅游环境。

为提高旅游接待水平,工布江达县政府多次举办农牧民旅游服务技能培训班、农家乐服务技能培训班、导游以及景点讲解员培训班。通过培训提升了农牧民的旅游服务意识,改善了社区环境,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3)生态环境优良

地处藏东南的工布江达县,群山环抱,河流蜿蜒,素有“西藏江南”的美誉。与拉萨地区和相邻区域相比,这里植被覆盖率高,负氧离子密度大,是西藏的“天然氧吧”。

工布江达县天蓝、地净、水清、山秀,辽阔草原水草丰美,莽莽林海风光旖旎,巍巍雪山雄伟壮丽、沼泽湖泊星罗棋布、奇峰异洞人迹罕至,人文景观独具风格,民俗风情多姿多彩。适意的气候、优美的环境、悠久的历史和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之间水乳交融,构成了工布江达县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工布江达县人口密度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许多地方人迹罕至,生态环境仍处于原始状态;还有一些地方,虽有人类活动,但强度和范围有限,基本上处于自然状态。上述原始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工布江达县建设国家级甚至世界级的自然保护区或生态功能保护区。

2. 劣势

(1)硬件设施投入不足

交通方面,虽然青藏铁路的开通和林芝机场的运营使工布江达县的区位优势得到提升,但现有的近程公路交通状况与既有的地理条件优势以及各种资源优势之间不成比例。由于景区沿途地形复杂,加上前期道路规划不尽合理,导致很多路段只能通行小型中巴,最突出的问题是弯道急、坡度大、路面窄、车位少,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严重影响景区的接待量,尤其是进入仲错、新错等景区时要穿越原始森林,马道崎岖极为坎坷。

通讯方面,尽管移动和联通的网络能够覆盖工布江达县的大部分区域,但是除巴松错外,大部分景区的通讯信号不能保证持续畅通,一旦发生意外很难在第一时间与与外界取得联系。

餐饮住宿方面,伴随着宣传力度的加大,工布江达县的旅游产品被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关注,但与此相对应的是餐饮住宿设施的配置落后,根本无法满足旅游旺季时大量旅游者的需求。

医疗方面,工布江达县的卫生医疗条件简陋,公共医疗场所有限且设备老化,景区的医疗站点更是形同虚设,难以实现对旅游者的全方位服务。

(2)资源同质化严重

工布江达县的景区与西藏的其他景区资源同质化严重,突出的问题首先是景区定位的同质化。空间距离临近的景区形象定位大同小异,边界不清;其次是旅游产品同质化。景区的旅游产品大多以生态、观光为主,产品雷同现象突出;第三是旅游产品品牌同质化,品牌培育缺乏个性,带有盲目的追风倾向,挖掘地域资源潜力明显不足;第四是营销手段同质化。景区之间的营销手段过于雷同,缺乏个性宣传和特色打造。

(3)旅游知名度较低

工布江达县的旅游品牌尚未形成,因此当前的客源群体以周边居民为主。由于投入不足,定位模糊,宣传形式单一,导致对目标市场的渗透作用有限,目前急待形成大投入、大宣传、大市场的营销机制和管控体系。

3. 机遇

(1)国家政策倾斜

国家战略重点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的政策,将从资金、技术、人才、项目等方面对西部予以倾斜。青藏铁路、林芝机场的投入使用,将引起物流走向的变化和运输条件的改善,必将提高林芝地区的经济地位。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工布江达县恰恰处于林芝地区经济布局阵营的中部核心区,是连接中部亚区和东部亚区的枢纽,工布江达县一定能抓住历史机遇和有利条件,实现区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共同发展。

(2)西藏坚持对外开放

西藏利用大开发的机遇,在继续开放政策的同时实现三大转变:

首先,与内地的关系由单纯受援向互惠合作转变。利用全国支援西藏发展的契机,改善旅游投资环境,把西藏的旅游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同内地的资金、信息进行有机结合,筛选出一批有市场前景的旅游景区和旅游项目,实现共赢。

其次,单向开放向双向开放转变。西藏在扩大对内地开放的同时也走向内地,主动参与到全国性的旅游商品推介活动中。通过挖掘内地强大的旅游需求潜力,扩大西藏特色旅游产品的销售量。

第三,单方位开放向全方位开放转变。西藏将改变仅仅开放旅游商品市场和旅游服务市场的状况,进一步开放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不断扩大西藏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同时加大对有比较优势的西藏旅游投资环境的宣传力度,切实把旅游行业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并继续加快交通、通讯、医疗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努力改善旅游产业链条各环节的硬件设施。

(3)工布江达县招商引资

为确保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工布江达县结合当地实际,在国家法律法规和西藏自治区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制定了旅游行业招商引资的若干优惠政策,通过简化办证手续、改进服务态度、提高办事效率等措施优化投资环境。同时,借助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扶持、保障土特产品种植、藏药材加工、水产品养殖等旅游纪念品及旅游餐饮业所需原料的产量。另外,以工布江达县城、巴河集镇为重点,加强供水、供电、取暖、排污、防汛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4. 挑战

工布江达县的旅游业尚处于初级阶段,自然环境优美,但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必然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旅游开发过程中必须重视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协调,尤其要强化保护意识,严格核算容积率,以期最大程度的保护环境。

三、结语

新条件下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的对策 篇9

1 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1 解决就业问题

因为旅游业是一种综合性的服务行业, 它要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食、住、行、游、购等多方面的需求, 从而它要向旅游者提供多方面的供给。因此, 发展旅游业势必要发展为旅游业直接或间接提供服务的各行各业, 这就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

1.2 调整产业结构,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的服务产业, 它的发展依赖于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的综合发展。据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分析, 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投资带动作用之比是1:7, 旅游直接就业与带动间接就业之比为1:5, 旅游业在拉动内需方面有着其他产业不可比拟的作用。

1.3 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旅游业提高区域经济水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的机会。不仅需要直接为游客服务的服务人员、导游人员、管理人员, 而且需要大量的建筑工人、农副产品供应人员。

第二, 增加税收。旅游企业和旅游者都要按一定的规定交纳税收、扩大了地方政府的税源。2009年, 全国旅游总收入为13438.6亿元, 为各级财政上缴税收3000亿元左右。

第三, 促进当地市政、道路、自来水、供电、电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有利于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 为地方工业、手工业、轻纺工业等的发展提供条件。

第四, 促进当地的多种经营, 有利于发展农副产品生产。“旅游搭台, 经贸唱戏”, 引进外来资金, 开展经济交流和合作。

1.4 加快旅游业发展是提升地区影响力、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

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如何, 是城市面貌、文明程度、发展水平的综合体现。大力发展旅游业, 可以更好地展示本市的人文环境、社会环境、投资环境, 扩大在海内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2 新条件下如何促进旅游经济发展

2.1 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 实现旅游经济发展

以湖北省随州市为例, 该市在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牢牢把握“六个转变”:从单纯的观光旅游向观光与休闲度假并重转变;从单纯的景点景区向旅游目的地、产业集聚区转变;从单一的门票经济向综合的产业经济转变;从粗放型发展向精细化运作转变;从资源依赖型向产品创新型转变;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该市科学编制和完善《随州市旅游业“十二五”总体规划》, 精心编制《随州市旅游经济强市实施方案》, 将旅游经济强市战略落到实处。其次, 精心筹办寻根节、随州旅游推介会, 组织实施武汉客源市场大型促销活动。此外, 加快改革创新, 整合旅游资源, 引进战略合作者;按照区域一体化要求, 建立随州—枣阳—谷城—神农架探访神农旅游线, 深度开发炎帝神农文化旅游产品;建立随州—京山—钟祥环大洪山旅游圈综合协调机制, 打造环大洪山无障碍旅游区;启动随南旅游示范区建设, 形成多功能复合型旅游示范区;启动炎帝神农故里、玉龙温泉5A级景区创建工作, 实现本市5A级景区零的突破。同时, 该市还开展了旅游经济强市, 旅游经济强县, 湖北省旅游名镇、名村等创建活动, 按照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要求, 构建旅游交通标识、客运、餐饮住宿、购物娱乐、旅行社、安全救助等六大服务体系, 实施旅游品牌、服务质量、营销推广、商品开发、标准化创建、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项目等七项提升计划, 促进随州旅游全面提档升级, 集中力量抓好大洪山综合开发、擂鼓墩景区博物馆及编钟文化城、玉龙温泉三期、玉龙漂流、洛阳千年银杏谷及九口堰红色旅游、徐家河整体开发、三潭景区提档升级改造等项目建设。

2.2 深化体制改革, 健全旅游市场体系

推动旅游企业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支持旅游企业引进国外大旅行商、旅游饭店集团的资本、品牌、管理、技术和人才。鼓励实行有实力、有优势的旅游企业到境外经营旅游区、旅行社、饭店等, 支持旅游企业异地设立分支机构, 开设经营网点, 实行跨国境、跨地区的连锁经营和网络化发展。要重视并制定人力资源开发规划, 加强国际间交流与合作, 积极培养和引进各类旅游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加快发展旅游教育、强化岗位培训制度, 全面推行资格认证和持证上岗制度。

加强旅游行业服务规范体系建设, 提高旅游服务质量。贯彻旅游法规, 整顿旅游市场秩序, 纠正无证经营、强买强卖、价格欺诈、违约失信、违法违规等行为。旅游区 (点) 门票定价要广泛征求旅游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意见, 重要旅游区 (点) 调整门票价格要举行价格听证会。调整门票价格应该提前3个月向社会公布。加大对旅游市场的监管力度, 完善旅游投诉处理机制, 健全市、县旅游质监机构, 配备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 所需人员从内部编制中调整。加快行业协会建设, 在现有旅游协会、旅行社协会、旅游饭店协会基础上, 组建旅游区 (点) 协会、旅游传媒协会、旅游教育协会, 构建各类专业服务组织组成的旅游行业中介组织体系, 充分发挥其对旅游市场的媒介、监督和服务作用。

2.3 利用有利地势, 打造旅游集散中心

以重庆市为例, 该市要打造西部旅游集散中心, 目前正全力打造“4+1”旅游精品, 并于明年初通过“十个一”工程向世人展示旅游成果。“4+1”旅游精品是指“长江三峡、大足石刻、山水都市、乌江画廊·武陵风光”, “十个一”工程是指一套丛书、一张光碟、一本画册、一幅地图、一份报刊、一首歌曲、一台演出、一家网站、一个标志和一句口号。

其中, 一套丛书指按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分别汇集成册的《重庆旅游全攻略》丛书;一幅地图指《重庆旅游地图》, 着重推广重庆旅游“4+1”精品, 突出景区和交通, 起到“带路图”的作用;一句口号即“激情重庆”。

多年以来, 重庆市旅游业一直在勤练内功, 并作出了“一心两带”的总体定位, 即把“一小时经济圈”建设成为西部旅游集散中心, 把渝东北、渝东南分别打造为“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和“武陵山区民俗生态旅游带”。

重庆市力争到2012年, 建成10家旅游商品企业, 建造20艘五星级豪华游轮, 建设30家五星级旅游饭店, 打造40个精品旅游景区。发展山城夜景、都市风情、会展经济等都市旅游产品, 推出以“山水之城、美丽之都”为主题的山水都市旅游, 以巴渝文化为特色的历史文化旅游, 以红岩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旅游, 以抗战风云为主线的陪都文化旅游, 以两江四岸、山城夜景为背景的“两江八秀”旅游, 以“五方十泉”为代表的“温泉之都”和以高尔夫为代表的休闲度假旅游, 把重庆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观光、休闲、购物旅游目的地。

在这之前, 也许有人觉得重庆除了三峡外, 还没有拿得出手、叫得响亮的旅游产品, 但通过这几年对旅游精品的打造, 重庆市的旅游产品已经十分丰富, 下一步, 重庆市将把中国重庆西部旅游博览会、三峡国际旅游节、山水都市旅游节固定作为重庆旅游营销的三大节庆活动, 并在明年初全面启动旅游营销“十个一”工程。

2.4 加强休闲旅游产业发展

休闲旅游是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体, 能够转化一产, 提升二产, 带动三产, 促进三次产业转型升级。休闲旅游是消费型、绿色型、就业型产业, 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能够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够有效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在改善民生、增加收入、促进和谐上具有重要作用。

我们以河北省承德市为例, 该市抓住关键环节, 解决突出问题, 全力推进休闲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一要着力解决休闲旅游产品少、档次低的问题。要立足于观光旅游形成的品牌效应和吸引力, 加快形成多元旅游型态, 打造四季旅游产品。要把避暑山庄、外八庙这些宝贵的旅游资源与现代休闲项目配套起来, 把良好的山水、冰雪、草原、温泉等生态资源与现代健康产业融合起来, 把皇家文化、佛教文化、民俗文化与参与性娱乐项目结合起来, 着力打造山庄外庙、坝上森林草原、金山岭长城三大精品板块, 重点发展文化创意、健康养生、体育运动、休闲度假四大类旅游产品, 真正把四季游的品牌树起来。二要着力解决旅游硬件设施支撑力弱的问题。加快完善旅游综合交通体系, 加快提升旅游配套服务体系, 加快建立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三要着力解决服务水平低、质量差的问题。加强对旅行社、导游、市民和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培训管理, 全面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以世界的眼光, 世界的胸怀, 世界的风度, 迎接世界宾客。四要着力解决宣传推介不够的问题。要包装大品牌, 利用大平台, 组织大活动, 舍得大投入, 集中资金, 整合宣传资源, 优化宣传方案, 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效果的最优化。五要着力解决旅游开放度低的问题。要重视项目、会抓项目, 善于把休闲旅游项目与一、二、三产结合起来, 改造提升原有项目, 积极谋划新的项目, 创优发展环境, 引进战略投资者。要重视人才, 既注重培养本地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 更要积极引进国内外高端专业人才, 为旅游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摘要:大力发展旅游业, 符合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的和谐发展, 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随着国际和国内经济发展状况的变化, 发展旅游经济必须考虑新的条件, 把握好新条件下的新机遇。本文首先分析了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其次, 从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 实现旅游经济发展;深化体制改革, 健全旅游市场体系;利用有利地势, 打造旅游集散中心;加强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等方面就新条件下如何促进旅游经济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新条件,旅游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武武.城市旅游公共管理体制的现状剖析及创新探讨[J].中州学刊, 2004 (03) .

[2]张俐俐.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J].社会科学家, 2003 (02) .

[3]丁任重, 廖瑾.中国旅游业发展中的矛盾及调整思路[J].财经科学, 2004, (02) .

[4]李武武.高校旅游经济发展研究[J].财贸研究, 2003 (01) .

[5]卞显红.城市旅游空间规划布局的影响因素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3 (03) .

[6]曹诗图.旅游城市空间竞争探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3 (06) .

旅游发展条件论文 篇10

关键词:旅游经济,新条件,可持续发展

旅游经济是在一定经济条件下产生并发展的一种社会活动, 以旅游活动为前提, 以商品经济为基础, 反映出旅游活动中各种经济关系的总和。随着国际和国内经济的发展和诸多因素的影响, 旅游经济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面临着诸多竞争和挑战, 我们理应正确认识旅游产业的重要性, 把握好新条件, 确保我国旅游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新条件下旅游经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第一, 旅游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和国际地位的提升, 中国旅游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对各发达国家的造成强烈冲击, 使很多著名的旅游胜地竞争力下降。其次,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 国家对旅游行业的税收体系和扶持政策不断完善。近年来, 我国的国民收入不断增长, 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多, 人们的消费观念更加开放合理。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扩大内需奠定了基础。党和国家积极引导产业结构调整, 促进我国济结构合理转变。由于国家政府对旅游发展政策上的大力支持, 我国旅游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这些都为中国的旅游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第二, 旅游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我国作为国际社会的一份子, 近年来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 这是导致我国居民消费水平降低的重要影响因素。这必然造成我国旅游市场内需的减少。其次, 中国的旅游服务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同发达国家相比, 中国旅游服务质量较差, 无法形成品牌经济和规模经济, 造成许多国外客源的流失。

二、新条件下我国旅游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一, 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失衡。尽管我国旅游业在近年取得诸多成就, 但是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也存在很大问题。一些国内旅行社在开发的过程中, 急功近利, 对开发项目缺少长远战略目光, 忽视对旅游资源的保护, 无法保证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部分旅游景点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着过度开发和不合理规划的现象, 严重的甚至会对文化遗产造成不可修复性的破坏。

第二, 旅游服务质量不高。旅游业竞争的本质是旅游产品质量的竞争。当今时代, 随着旅游业竞争的加剧, 质量不高的旅游产品注定是没有生命力的产品。我国很多中小型的旅游企业并没有重视旅游服务质量的建设, 导致我国旅游行业整体的服务质量不高。首先我国的旅游交通运输体系并不完善。许多旅游胜地的交通极其不便。很多游客出于时间和方便性的考虑会放弃该景点的游览。另外, 作为一个窗口行业, 我国旅游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却并不高。这就造成我国的旅游服务人员素质趁此不起, 服务质量较低, 无法树立品牌形象, 竞争国际市场。

第三, 旅游收入单一, 没有围绕旅游景点形成相关产业链。我国的旅游收入, 大部分依靠传统的景点门票销售来实现。近年来, 我国部分不可替代的景区, 门票价格居高不下, 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旅游收入, 但是单纯地依靠门票价格来提升旅游收益, 有可能造成旅游人数减少, 景点热度下降。真正合理的符合旅游业发展趋势的旅游, 不是通过门票来实现旅游经济收益, 而是以旅游者的食、住、行、游、购、娱为中心, 在旅游景点附近建立相应的产业链, 由此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我国政府相关部门也针对景点门票问题明确指出, 要推进旅游景点的公益性建设, 抑制门票及格过度上涨。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通过对景点门票的下调或是免门票更能够吸引旅游者的参观, 带动景点周围产业。

三、新条件下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的对策第一, 调整旅游经济产业结构。面对新

形势的挑战, 我国政府要对我国旅游业进行正确的规划和引导, 促进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具体的来说, 调整产业结构必须需要充分发挥政府旅游业的主导作用, 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政策和规定, 积极建立对外的招商引资工程, 提高外资利用率。旅游景区当地政府要做好对旅游资源的规划工作, 坚持可持续性的发展和保护性开发的原则。在旅游市场上, 政府要不断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工作, 为旅游经济的健康发展和旅游企业的公平竞争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做好市场的秩序维护工作, 提升旅游业整体的服务水平。

第二, 建立全面的服务质量保证体系, 提高我国旅游经济总体竞争力。旅游业应充分认识到完善的服务体系, 良好的服务质量是旅游企业立足旅游市场的基础所在。旅游业通过剬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来应对新条件所带来的挑战。完善旅游管理制度, 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招聘和管理工作, 选择高素质人才, 是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的重要保障。其次, 在旅游过程中要对旅游者的服务做到质价相符, 诚实无欺, 尽可能的满足游客硬件需求。

第三, 注重旅游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和资源的合理利用。注重游业可持续发展在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的同时, 我们还应当充分考虑到自然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 谋求旅游经济、文化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使得旅游经济成为能够造福于子孙万代的一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具体来讲, 应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坚持在保护为主的基础上, 开发利用旅游资源;二是要合理的划分区域, 确定生态的旅游路线;三是要大力实施生态恢复和保护等各项措施;四是要增强旅游管理者的环境管理意识和游客的环保意识。

就目前的经济发展形势而言, 中国在未来的旅游业发展中, 必将成为世界上旅游经济大国之一。尽管当前我国旅游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旅游竞争压力, 但是只要我国政府能够对旅游业加强管理和引导, 旅游企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在竞争中寻求发展, 就能促使我国旅游业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总结过去, 分析现在, 展望未来, 相信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前景会朝气蓬勃。

参考文献

[1].梁文慧, 马勇.澳门旅游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发展研究[M].科技出版社, 2008.

旅游发展条件论文 篇11

一、进一步完善有关内容,增强《条件》的前瞻性,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

《条件》对职教教师各个等级的专业技术资格提出了比较全面、系统、客观的要求,对于教师专业素质的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但相对于快速发展的职教形势,有些内容还应该进一步充实与完善。如《条件》比较重视教师的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素养,对教师专业品质的要求略显单薄,,一些体现时代特征与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师素质未能及时得到反映。比如,当代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已不仅仅表现为传统的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教育学生,更重要的是善于尊重学生、研究学生、发展学生,保持与学生畅通、有效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业需求,为学生的学习乃至整个生涯发展作出专业指导,更好地体现教师专业的服务性,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服务。此外,教师的专业发展也不仅指教师个人的发展。“教师职业发展极为重要的是与同事合作,要成长为一个专业人员,教师必须想办法克服课堂上和学校中存在的隔离状态”。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实践突出强调教师合作的重要,无论是专业课程教学、学生的实习实训、就业指导等,都需要教师团队的努力,需要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教师能否顺利融入专业共同体,与同事分享个人实践成果,并在其中与团队成员一起成功,不仅是教师专业品质的重要方面,专业成长的重要平台与途径,更是优质教育教学的重要保证。因此,对职业学校教师的职业素质要求不仅日益全面,而且应更加多元化、情境化,更加着力于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发展。

二、进一步贴近教育实践,提升《条件》的可行性,维护教师的专业发展

制定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的根本目的在于严格规范教师职业资格制度,确保教师队伍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而不是盲目提高要求,限制教师的职称晋升与专业发展。因此,专业技术资格条件的制定,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立足教师专业工作的实际情况,把握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脉搏。做到严格要求与教育教学实际紧密结合,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性与积极性,为教师专业发展成功提供最大的可能性,从而起到既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又能真正促进并维护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新的《条件》还需要对教师的职业现状做更进一步深入的研究,解决教师专业发展的困难,了解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实际需求,制定出适合不同类型教师、不同层次教师的专业技术资格标准,让每个教师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专业发展的成就。例如,对教师科研成果的要求,虽然新的《条件》已经提供了多种途径,但不外乎三种:发表作品类(包括论文与著作)、获奖类、技术创新类(尤其是企业生产技术),这些方面对教师的专业成长与教育教学来说确实很重要,但作为教师来说,其最本质的工作是教学,体现其专业水平的也是教学,因此,考察教师科研水平最重要的是能否有效地进行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益。提倡教师从事科学研究,并不是要求教师像专职科研人员,从事深奥的纯理论研究,而是强调教师从个人的教育教学实践出发,积极开展教学实践研究;职教教师的科研成果也不仅仅是学术成果与技术创新,更多地应该是以自己或他人的教育教学活动为研究对象,以解决问题或改进、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为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职教教师的研究是教育教学实践研究、行动研究、校本研究和叙事研究。而这些不一定能通过上述三个方面表现出来,而是通过对培养学生的质量、对教师平时教学工作进行有效评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鼓励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引导他们投入专业研究,而不是急功近利,忙着发表论文、编书、得奖,以至于很多教师不安心教学,热心于从事所谓的科研。此外,关于教师的专业实践,在《条件》中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生比超标的情况下,在不影响教师休息与工作质量的前提下,如何保障这一规定的切实可行,仍需作进一步明确规定。

三、进一步健全相关制度,保障《条件》的可操作性,激励教师的专业发展

职教师资队伍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完善的相关政策制度的保障,《条件》的制定,不能仅仅只是对教师提出要求,而且要积极创造条件,探索有效途径,为教师达到这些要求提供制度保障。从《条件》的规定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实际出发,当前亟须建立完善的制度主要有:

1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制度。“今天,世界整体上的演变如此迅速,以致教师和大部分其他职业的成员从此不得不接受这样的事实,即他们的入门培训对他们的余生来说是不够用的:他们必须在整个生存期间更新和改进他们的知识和技术。”当前,我国非常重视职业学校教师的继续教育,为此,专门制订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然而,很多继续教育的制度设计都只是针对骨干教师、新教师等特定群体制定的l临时性政策,缺乏延续性。广大教师希望的是有一个完善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能够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教师,开展有计划、有重点、形式多样的终身性继续教育,为教师提供适当的继续教育时间、经费资助、工作支持、专业帮助,这样才能持续深入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顺利实施。

2落实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制度。《条件》对教师下企业实践、提高专业实践水平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力求从根本上解决中等职业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积极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满足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对师资的要求。然而,教师下企业实践,并不是靠教师个人努力就能实现的,涉及学校的工作实际、与企业的协作联系、教师的时间安排等,因此,需要建立更完善更详细的规章制度,督促学校与企业、教师共同努力,切实落实这一制度,让教师有充分的时间与精力,真正融入企业,学有所得,学有所长。

旅游发展条件论文 篇12

一、西峡县乡村旅游发展背景

1. 县域旅游发展良好。

西峡县旅游业起步晚、发展快、效益显著, “西峡经验”已成为全国旅游业发展的一面旗帜。在恐龙遗迹园、中原第一漂、老界岭3大精品景区带动下, 西峡县旅游知名度日渐提高。

(1) 以普通旅游业带动乡村旅游发展。西峡县借助山水生态优势及恐龙遗迹的独特吸引力, 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成功打造旅游目的地形象, 营造了基础良好的客源市场。这成为乡村旅游的潜在客源, 为西峡县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契机。目前, 全县初步形成了生态休闲、参与体验、民俗体验、文化休闲、农家乐等多种乡村旅游类型。

(2) 西峡县乡村旅游的发展相对集中。几处代表性区域为:田关乡依托林果种植形成的以赏花、采摘为主的生态及休闲游, 双龙镇、二郎坪、太平镇依托山水生态资源形成的以提供农家餐饮为主的“农家乐”。

2. 乡村旅游发展契机。

河南省政府将加快伏牛山生态旅游发展作为推进旅游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此举为西峡县旅游发展带来了良好契机。太平镇还成为伏牛山旅游服务中心之一, 这无疑为西峡县乡村旅游发展打开了一片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河南省“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中, 西峡县的化山村、东坪村、丹水村、孙沟村被列入旅游特色村名录, 试点带动、辐射周边的效果会更加明显。

3. 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不仅改造了乡村环境, 还可以对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进行合理定位、科学规划, 对于营造更为良好的乡村气象、促进乡村旅游规范发展大有益处。一些新农村建设试点也可以打造成为乡村旅游的目的地。

二、西峡县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条件

1. 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

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 西峡县乡村旅游资源种类丰富, 类型齐全。其中, 乡村自然生态类旅游资源居多, 尤其是田园风光、乡村景观意境最为突出, 这是开发乡村观光旅游、乡村休闲度假的良好基础。西峡县的乡村人文类旅游资源以西坪民歌、重阳文化等民俗文化最具代表性, 是体验和研究西峡悠久地方文化, 开展乡村文化旅游、乡村民俗旅游的重要载体。

2. 较好的发展基础和发展态势。

西峡县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了乡村旅游发展, 已形成了农家乐、水果采摘、观光农业、休闲度假等一部分乡村旅游产品。阳城农业生态园、英湾村猕猴桃生态观光园、孙沟林果园等发展态势良好, 以化山村为代表的农家乐也颇具规模。全县的乡村旅游正逐渐从依托于其他旅游形式、提供配套服务的初级形态向成为旅游格局重要组成部分方向发展。

3. 融资渠道多样。

政府主导、企业经营、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是西峡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成功经验。西峡县通过吸引民间资本投资生态旅游, 先后建起了龙潭沟、鹳河漂流、老界岭、蝙蝠洞、寺山公园、五道幢、荷花洞、哪吒故里等一批旅游景区 (点) 。乡村旅游的发展也同样可以借助这一模式, 吸引充足的资金注入, 使乡村旅游向规模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三、西峡县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1. 产品形式单一。

西峡县目前的乡村旅游很大程度上依赖现有景区, 可供开发使用的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简单, 产品形式单一, 仍以餐饮或住宿接待型为主。

2. 城市化现象明显。

西峡县乡村旅游在发展中, 已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乡村旅游城市化的趋势。一些极具地方特色和体现农村自身特点的东西被改造成为模式化景观, 如将门前庭院改为停车场, 花木被广场代替, 地方古朴民居被别墅式建筑取代, 最能体现出乡村特色的景观不复存在。这使游客希望在乡村旅游中享受到原汁原味的乡土风情的愿望难以实现。

3. 旅游环境有待改善。

旅游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两部分。硬环境即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处山区及资金投入不足等原因, 西峡县与旅游配套的设施比较简陋, 安全、卫生等设施也有待完善。软环境即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西峡县乡村旅游的经营主体是当地居民, 而他们基本没有受到过任何专业培训, 服务意识淡薄。

相关政策还不完善。为了加快乡村旅游的发展, 尽管西峡县政府已制定出台了若干政策, 但仍处于探索阶段, 还需进一步补充完善。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 加快完善观光农业管理、乡村民俗文化旅游管理、“农家乐”管理等政策法规, 来明确经营者、开发者、管理者和旅游者的责任和义务。

四、西峡县发展乡村旅游面临的挑战

1. 区位条件。

西峡县远离大城市, 而城市居民是乡村旅游的主要客源。虽然目前西峡县的对外交通条件已相当便捷, 但是西安、郑州等大都市距离西峡仍然有3小时以上的车程。这对于选择体验乡村旅游的游客, 其竞争力会弱于城市近郊的乡村旅游点。

2. 周边同质旅游产品竞争。

西峡县乡村旅游具有一定的自身特色, 但其周边县市也在发展乡村旅游, 如栾川、嵩县、淅川、内乡等地。这些地区相似的自然状况、区位条件、民俗文化体现在乡村旅游产品中, 呈现同质性和相似性, 给西峡县乡村旅游发展带来了较大竞争压力。

3. 生态环境承载力挑战。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吸引游客的首要条件。开发乡村旅游的过程会不可避免地对生态环境产生扰动, 甚至出现破坏性建设, 而一旦乡村旅游活动超出了旅游环境承载力范围, 又会反过来动摇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

五、发展西峡县乡村旅游的主要突破口

1. 有效挖掘人文资源。

如何将人文旅游资源有机融入旅游产品中, 是旅游开发的重点和难点。尤其在乡村旅游发展中, 展示乡村风俗人情、体现乡村特色文化更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西峡县应积极利用民俗文化, 将西坪民歌等民俗活动提炼、打造成为饱含乡土风情的表演活动, 可与节庆活动相结合, 设立固定的表演场所, 增加游客的参与性和趣味性;挖掘地方特色小吃, 将民间美食作为旅游活动的一个卖点, 既能满足游客对美食的需求, 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在保存较为完好、规模较大的古民居中, 增加农事体验、民俗展示、手工艺产品展演等活动, 将古朴民居与质朴农家氛围有机结合。

2. 坚持体现乡村性原则。

乡村旅游是在人们向往回归自然、渴望返璞归真的需求下, 兴起和发展起来的。它强调的是乡土味、自然味和原始味, 其实质就是生态旅游。在乡村旅游发展中要防止标准化、商业化与城市化对乡村性的侵蚀。政府要加强管理, 在建筑风格改造、基础设施建设、清洁能源使用、生态环境营造等方面加以引导, 显现出与农村的乡村性和谐发展的整体形象, 如“麦秸垛”式的停车场、豆栅瓜架下的餐厅、拱顶绿坡式的垃圾场等等。

3. 统一规划。

上一篇:兴趣教学法应用下一篇: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