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乡村旅游与农村旅游经济的发展管理论文(精选8篇)
浅论乡村旅游与农村旅游经济的发展管理论文 篇1
浅论乡村旅游与农村旅游经济的发展管理论文
[论文关键词]乡村旅游农村旅游经济区域发展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和双休日的实行,越来越多的人利用节假日外出旅游,特别是近年出现的乡村旅游让许多人度过了轻松而有趣的周末。乡村旅游的出现为城里人提供了方便,同时也带动了农村旅游经济的发展。不过也出现了诸多不如人意的问题,如卫生条件较差、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整体规划、产品形式单一雷同等。要想发展农村旅游经济就必须采取措施,解决乡村旅游出现的问题。如制定科学的高水平的区域发展旅游规划,实施“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多渠道筹集旅游发展资金,加强宣传等。
现代旅游最重要的特征是普及性和大众性。所谓的普及性和大众性,实际上就是最大程度按照大多数人的收入水平和闲暇时间来开展旅游活动,旅游业也采取各种措施吸引尽可能多的人消费自己的产品,使企业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大众旅游兴起以来,经常性的休闲度假已渐渐取代一年一次或几年一次的观光型旅游而成为旅游的主要形式,西欧发达国家每人每年外出旅游3至4次,在英国已占到全国人口的55%,瑞典更高达75%,休闲度假已成为发达国家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在我国现阶段,虽然人们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大多数人的收入仍然十分低下,衣食之外稍有节余却不足以很风光地远行逍遥。而社会时尚的召唤、追求生活质量的意识,促使现今中国平民十分渴望休闲度假。但是,国内旅游业却在一定程度上因盲目、浮躁和急功近利而忽视他们的需求。在我国,因为人均收入水平较低,旅游者占总人口的比例依然很小,而且主要集中在城市。对大多数人来说,旅游还是奢侈品,只有少数市民节论文毕业论文衣缩食一年或几年才能外出旅游一次。这种“打牙祭”式的消费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市民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渴望和高涨的旅游需求。一些主要面对国内游客的旅游热点,因季节性强、旅游交通拥挤、旺季人满为患和价格上涨、质量不佳而使游客往而却步或扫兴而归。旅游热点的门中门、票套票和部分旅游业的不规范操作行为,也使某些旅游企业声名狼藉,为人诟病。一边是豪华宾馆的冷若闲置、国家财力的耗费,一边是广大工薪阶层因阮囊羞涩而无力消费、望洋兴叹;一边是旅游热点的季节性人口过密,一边是大众化旅游产品的缺少。高涨的旅游需求与旅游产品不如人意之间的尖锐矛盾,使国内旅游市场上形成一个巨大的空白和广阔的真空地带。在普遍的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的休闲度假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几个人自发去郊游,在农家短暂歇脚休息却产生了国内旅游业一个影响深远的新生事物——“乡村旅游”,即以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生产活动以及传统的民俗为资源,融观察、考察、学习、娱乐、购物、度假于一体的旅游活动。
一、乡村旅游的兴起无疑带动了农村旅游经济文化的发展。
1.吸纳农村多余劳动力,增加农村收入。乡村旅游以“离土不离乡”的形式为农民提供了新的就业门路。广东河源市的苏家围景区,自开展乡村旅游以来,当地农民的人均年收入从当年的1000多元上升到3000多元。乡村旅游,使祖祖辈辈靠老天吃饭的农民,也享受了经济社会的成果,走上了致富之路。
2.促进农村文化发展。乡村旅游在城乡之间架起了文化传播的桥梁,城市居民在乡村旅游活动中感受到了农村生活的风貌,同时传播了城市文明。农民群众在旅游服务实践中开阔了视野,学习了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生活方式。
3.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旅游活动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大主要要素,这使得以农业为主的`农村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和补充,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乡村旅游出现的诸多问题抑制了农村旅游经济的发展。
1.各区域“各自为政”,难成规模效益。乡村旅游一般以户为单位,没有统一规划,盲目开发资源,不做切实可行的旅游发展规划,导致农村旅游业不能健康持续发展。
2.缺乏宣传,没有品牌效应。一些乡村旅游经营者市场促销意识不强,缺乏主动宣传和参加集体促销的积极性。
3.乡村旅游开发资金严重不足。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强大的资本做后盾,农村旅游资源的开发更需要大量资金做支撑。农村一直以农业经济为基础,其经济实力还很薄弱,由于乡政府不可能对其旅游发展做大规模投入,加之农民收入有限,因而资金短缺就成为制约农村旅游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4.基础设施建设仍需不断加强。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一些乡村旅游点在交通、食宿、卫生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制约着进一步发展。
5.乡村旅游总体水平不高,资源开发力度小、层次低,特色不够明显,内涵不够丰富,缺乏上规模、上档次的名牌拳头产品。尤其是在乡村文化方面的发掘和运用不够。一些乡村旅游点在开发建设上存在追求城市化的趋向,削弱了原汁原味的农家本色。
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推动乡村旅游经济发展。
1.制定科学的高水平的区域发展旅游规划。资源要转化为现实的产品必须实施科学的规划。在发展旅游经济的大好形势下,乡村旅游必须适应形势,站在全局的高度,重新制定一个科学的、高层次的、高水平的旅游发展规划。在区域旅游发展中突出重点,形成特色,这样才能保障乡村旅游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2.加强宣传,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积极向相关媒体提供新闻线索,想办法通过电视台、日报、周刊、广播电台、旅游网等媒体的报道,把一块荒废的沙滩从零开始摇身一变成了可以让农民增加收入的“宝地”,逐步扩大了知名度和影响力,做到了“花最小的钱、做较大的宣传”。
3.多渠道筹集旅游发展资金。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缺乏旅游开发资金,因此如何筹集资金发展农村旅游成为乡村旅游开发中的一个难题。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在融资方面要全方位突出,多渠道引资。一是充分利用国家发展农村经济的大好时机,抓住政策大力发展农村旅游经济。二是利用各种优惠条件,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各种投资,包括外商投资、企业投资和利用民间资本等多种形式的投资。
4.实施“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旅游业的综合性、关联性的特点决定了旅游产业是一个政府主导性极强的产业。国内外旅游实践证明,凡是实行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的国家和地区,旅游业就上的快、效益好。党委、政府要因势利导,寻找切入点,积极创造条件,采取低门槛进入的办法,引导和鼓励当地有文化、有素质、热爱旅游的农民青年充分利用资源,开发田园风光休闲旅游景点,开设农家饭店、农家旅店等,想方设法把每天有成千上万过往家门口的游客留住,拉动消费,促进农民增收。
5.培养专业人才,提高产品质量。利用农村远程教育平台,设立村民技能培训中心,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和旅游服务技能培训,特别是乡村旅游的管理、经营,并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引导力度,促使他们遵纪守法、提高修养、崇尚科学、移风易俗。依托节气、民俗等文化资源,筹划并举办民俗文化节,展示民俗文化,提高旅游的品位和丰富性。
浅论乡村旅游与农村旅游经济的发展管理论文 篇2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旅游规划中心主任石培华博士认为,发展乡村旅游是解决“三农”问题一个全新的突破口:①可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解决“三农”问题和扶贫开发紧密结合起来,将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农村脱贫奔小康、改造农村和使农民就地走向现代化的新途径; ②可与加快发展旅游业结合起来,成为一些地区的旅游优势和品牌。 ③可使乡村旅游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样板,成为实现五个统筹的最佳载体,形成特殊产业,减少城乡差距,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
国家旅游局将2006 年确定为“中国乡村旅游年”,并且提出了“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的鲜明口号;2007 年国家旅游局又倡导“中国和谐城乡村游”。
发展乡村旅游的目的是为了在乡村地区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支持乡村经济的发展,改善乡村农民的生活水平。 但是,目前我国乡村旅游经济还相当薄弱,据2009 年中国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资料显示:全国共有14 039 个村开展旅游接待服务,占总数的2.2%,但其接待能力偏弱,严重制约了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 因此,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经济,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我市乡村旅游的情况
安丘发展乡村旅游基础良好,优势明显。 早在20 世纪80 年代,我市石家庄村就首开中国民俗旅游之先河,被誉为“中国民俗旅游第一村”。
目前,全市共有全国特色旅游景观名镇1 个、山东省旅游强镇4 个、旅游特色村2 个、农业旅游示范点4 个、乡村星级餐馆5家、镇级旅游集散中心1 处,镇级游客服务中心3 家,乡村旅行社1 家;乡村旅游景区点发展到20 多处,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达到1万多人,乡村旅游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2013 年,全市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200 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 亿多元。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进一步增强了安丘旅游吸引力,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改善了乡村面貌。
(1)深入挖掘乡村生态文化旅游资源。 重点规划开发建设了城顶山生态旅游区、石埠子百里采摘廊道、庵上石坊、辉渠百泉旅游景区、歌尔庄园、留山古火山国家森林公园、柘山乡情、拥翠湖国家湿地公园、白山头、珍珠泉、金牛泉、摘药山、老子文化园、五龙山、五龙湖等乡村旅游景区(点),同时不断完善道路、餐饮、住宿、购物、标识牌等旅游基础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全面整合辉渠、石埠子、柘山、吾山4 个镇独特的乡村风情、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全力打造特色乡村旅游聚集区和全省知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2)加强培训检查,提高乡村旅游服务质量。认真做好安全生产检查工作。 ①对全市农家乐进行经常性检查,做好乡村旅游接待安全。②联合卫生、公安对重点民俗村进行了食品卫生、防煤气中毒、防火等方面内容的安全生产大检查,保障了旅游假期乡村旅游接待安全。③对6 个乡村旅游重点镇的旅游从业人员进行了服务礼仪、食品卫生、住宿安全等21 次常规培训;④对乡村旅游规模户进行了菜品创新、服务营销、民俗文化、环境装饰等内容的巡回拉练培训。
(3)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充分考虑到环境资源等因素,不以破坏、牺牲环境来发展旅游业,切实把改善、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作为发展旅游业的出发点和归宿。 近几年来,我市乡村旅游重点镇投资数上千万元实施“蓝天、碧水、绿色”建设三大工程和开展ISO14000 环境质量体系认证,新栽大树、移植花草扩大绿化面积等措施,同时繁养花鸟、孔雀、广场鸽,河中放养野水鸭、天鹅等,使旅游区形成了人与自然浑为一体的自然美景,达到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3对我市发展乡村旅游的几点建议
(1)深入挖掘资源,开发建设特色乡村旅游项目。 深层次、多方位开发建设符合市场需求、 具有浓郁乡土风情的特色旅游项目。 不断推进加快歌尔农业休闲观光农场、留山古火山国家森林公园、白山头景区、石埠子镇百里采摘廊道、金牛泉文化旅游区和拥翠湖国家湿地公园、 城顶山深度开发等乡村旅游项目开发建设进度。
(2)拉长产业链条, 增加乡村旅游产品附加值。 以 “ 旅游小镇”建设为总抓手,积极抓好石埠子、辉渠、柘山、吾山4 镇旅游景区开发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道路、餐饮、住宿、购物、标识牌等旅游基础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在“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房”的乡村旅游活动项目中把各种乡村民间娱乐艺术如舞狮、龙灯、高跷、吹打乐、民歌对唱及各种民俗表演纳入乡村旅游产品中,形成系列和规模,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 2013 年以来,辉渠、柘山、石埠子等镇,农副土特产升值、农家乐火爆,果实采摘、山区原生态观光游、自行车古村落探访游等一系列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蜜桃、小米、花生、草莓、樱桃等旅游商品备受游客青睐,深深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迎来乡村旅游的高峰。
浅论乡村旅游与农村旅游经济的发展管理论文 篇3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精英;乡村旅游
一、农村经济精英的概念
自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一些有能力有思想的农民开始进城打工,跟随着历史的脚步抓住了机遇,创造了更多的财富。从此这批人成为了带动农民创造财富的领路人,他们致力于把农村经济搞上去,为农村的经济建设工作立下了无数功劳。这是对农村经济精英最初的一个概念界定,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科学的进步,越来越多走出去的农村人开始回到自己热爱的土地上贡献自己的力量,笔者以为,他们都是带动农村经济富裕的先行者,都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精英人物。
目前农村精英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政治精英、经济精英和社会精英。他们在各自的领域拥有着普通农民没有的资源,把这些资源汇聚在一起,就可以为乡村的经济发展出一份力。在当今中国农村精英群体中,占据精英数量最大的是经济精英。可以说,他们对乡村的经济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二、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与特点
现代乡村旅游市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农村区域的一种新型旅游模式,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迅速我国的乡村旅游一般以独具特色的乡村民俗文化为灵魂,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当前,我国乡村旅游业发展的总趋势是乡村旅游已超越了以往的农家乐形式,进而向观光、休闲、度假等复合型方式转变。个性化休闲的时代已经到来,乡村旅游产品开始进入创意化、精致化的发展新阶段。
(一)发展趋势
首先,地方政府开始起主导作用 。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市场发展迅猛,乡村旅游消费的群体规模也在逐步扩大,目前已经成为中国旅游发展中的一大特色。因为旅游人数的增多,乡村旅游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开始把把乡村旅游纳入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让它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一颗新星。把乡村旅游当作重点项目来培育与管理,可以说地方政府在此起到了一定的主导作用。
其次,投资趋势更加多元化。由于乡村旅游已经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甚至当地政府为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特意出台了一系列的乡村旅游政策。因此,随着旅游人数的扩大,吸引了一些实力雄厚的资本家或者企业前来投资,而且投资的主体也在朝着多元化的趋势发展。既有农垦个体或合伙经营,也有村集体投资经营,一些较有实力的公司、集团等城市资本也纷纷介入乡村旅游开发。
最后,开始注重产品的升级与改造。随着投资趋势的变化,当地的乡村旅游开发者们开始思考产品的创新之路。其中,一批农村经济精英开始介入,他们利用手中各种优势资源开始对乡村旅游业进行整合与改革。以前只是单纯的通过各种渠道对外传播乡村旅游的好处,而如今随着不断地变化与发展,发现原有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发展要求。于是,开始注重对乡村旅游产品的升级与改造。这些农村经济精英们大多已完成了原始积累,一方面要求开创更大的事业,一方面也已经感受到了竞争的压力,所以必然要求把乡村旅游事业做大做强。
(二)发展特点
一方面,乡村旅游业发展更加全域化、特色化和精品化。由于國家和政府对乡村旅游的大力推崇,越来越多的乡村开始发展自己的特色产品,扩大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范畴。在助力推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为了避免出现同质化的现象,各个地方乡镇都开始走全面变化的道路。这里的变化主要包括全域化、特色化和精品化。大家都开始潜心挖掘适合自己乡镇的旅游产品,精心设计,力争让自己的旅游产品更能代表这个乡村。
另一方面,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现在乡村旅游发展很快,走在前端的主要是南方的几个发达城市。其中江苏省出现了一系列的乡村旅游新业态,山东省的扶持力度也很大,每一个县都做乡村旅游规划,省政府给予每县乡村旅游规划资金支持。在这种情形下,农村经济精英又开始探索与研究新的发展道路,那就是让旅游产品继续走出去,开发新的旅游模式。比如一些省份的乡村开始做起了生态果树园的旅游发展新模式,利用农业来带动乡村旅游,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独特的旅游发展业态。据了解,我国现在的乡村旅游有了十大新业态,它们分别是国家农业公园、休闲农场/休闲牧场、乡村营地/运动公园/乡村公园、乡村庄园/酒店/会所、乡村博物馆/艺术村、市民农园、高科技农园/教育农园、乡村民宿、洋家乐、文化创意农园。
三、农村经济精英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
(一)使资源得到了合理利用
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是建立在城市与乡村生活场景、生活方式异质化基础上的。但是它作为资源层面的吸引要素是不能直接面向市场的,于是农村经济精英的参与就有了存在的意义。经济精英们依据以往的经验和对市场发展的预见性,使他们成为乡村旅游地与外界市场之间最好的衔接主体。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的存在提高了乡村旅游业的市场化运作程度,使资源得到更加合理有效的利用。
(二)提高了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
首先,农村的文化教育还没有大城市那样普及,从实际情况来看,乡村旅游业的服务人员素质偏低,所以必须对乡村旅游业的服务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工作,这样才可以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而农村经济精英们恰好明白现代人对服务的需求,可以更好的给予他们指导。由农村经济精英们带动当地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这样就很好的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快速、健康和规范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乡村旅游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其中农村经济精英们对乡村旅游的发展贡献很大。他们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带动村民不断向前,使村民的文明程度、服务意识不断增强,这使得愿意学习文化和服务技能的人越来越多,促进了乡村旅游健康、规范地发展。实质上,农村经济精英与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之间,二者是在相互作用。农村经济精英帮助当地旅游业促进发展的同时,乡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使这批农村经济精英们实现了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浅论乡村旅游与农村旅游经济的发展管理论文 篇4
宁波市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典型介绍-----村落型
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湾底村湾底村位于鄞州新城区的东面。开发农业旅游是湾底发展迈出的大步。桑园、牡丹园、梨园,现代化的钢架大棚,尽现了湾底村植物园般的迷人风光。2004年,湾底村举办首届桑果节,从而走上了一条农业和旅游业有机结合的路子。至今,湾底村已成功举办四届桑果节,“快乐农庄、紫色诱惑”--桑果采摘游名气渐响。根据规划,湾底村天宫庄园旅游区面积1200亩,突出蚕桑文化、红酒文化、乡村民俗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特色,是集农林观光、科普教育、乡村体验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都市里的村庄”。目前,旅游区已建成15个参观点、三条旅游线。曾获得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浙江省三星级乡村旅游示范点、浙江省农家乐特色示范村、省市区基层先进党组织和文明村、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市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标兵等荣誉称号,实现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来湾底村视察时,高度赞赏湾底村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居住环境”。
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镇海光明村光明村地处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庄市街道东北部,距宁波市区10公里,离镇海区7.5公里,由光明村、老应湾村和五星村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全村住房统一规划为农民别墅区,共有住户969户,人口2440人,区域面积32平方公里,务农人员205人,务工人员1452人,经商人员503人。全村共有大小企业27家,以华通、摩士为骨干企业,年产值7亿元,销售6.9亿元,利税0.65亿元,村民以企业三产为重要收入来源,2007年,光明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3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0600元。预计2008年农民人均收入将达到12000元左右。现有2000亩林带,已建成旅游观光果园700亩,新品种示范中心150亩,苗木、花卉基地50亩。曾被评为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市级卫生村、省级文明村、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省级绿化示范村。
浅论乡村旅游与农村旅游经济的发展管理论文 篇5
7、打造旅游项目
题目: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
全力打造幸福新农村
村基本情况
大连金州新区向应街道土门子村地处大连市东北部,全村总面积7.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113亩。辖区6个村民小组,670户,总人口2100人。村党总支下设4个专业党支部,有党员82人。该村从2010年起加大招商力度,促进土地流转,成功吸引了十几家农业企业,搞起了农业观光旅游、农业采摘、高效农业等特色项目。目前,该村以千亩薰衣草花田“紫云花汐”项目为牵动,建成了丽江庭院〃归田居、农家游一条街、华南大樱桃采摘园等农业旅游配套产业,都已形成较大的地区影响力,正在形成以产业融合、结构调整为支点,以旅游观光及衍生品为动力的“杠杆效应”,撬动村集体经济。截止2013年底,全村人均收入已达到22310元。
浅论乡村旅游与农村旅游经济的发展管理论文 篇6
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乡村的商业化形态和城市的商业化形态势必会产生冲突,同时给乡村和城市带来沟通和融合的机遇,从这一点出发来看,民宿已经超越了经济层面的需求,上升到文化和意识形态的需求面。
如何唤醒萧山南部乡村的“青山绿水、田园野趣”,努力把“沉睡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本,转化为产业发展的优势,开启美丽乡村旅游新模式?这是城乡一体化背景下萧山区出台《鼓励发展农村现代民宿经济的实施意见》,发展乡村民宿经济的初衷和目的。
而利用好萧山南部山区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推进民宿经济产业发展,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真正把它做成绿色富民产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找到“支点”。
可喜的是,我们已经在萧山的南部乡村看到了民宿 “生根发芽”的一个个缩影。如何挖掘其中的商机,培育好这个新生市场,让民宿业成为萧山旅游经济新的增长极? “鼓励发展农村现代民宿经济”战略的提出,或将再次点燃南部生态发展的火种,成为保住萧山南部这一片青山绿水的最好载体之一。
有业内人士认为,民宿经济发展最初阶段,首要的是用市场换取更多村民的支持、加入,从而既保住青山绿水,又实现旅游致富。尽管民宿产业在萧山的发展还有一段路要走,但前景让人期待。
A
特色民宿在萧山南部山村“生根发芽”
多年来,萧山旅游不断培育市场,坚持转型升级新引擎,试水把村落打造成旅游产品,让隐秘在山水之中的乡村拥有自己的旅游造梦空间。可喜的是,我们已经在萧山的南部乡村看到了民宿 “生根发芽”的一个个缩影。
在萧山戴村镇尖山下村,农户顾满琴花了半年多的时间把自家的四层楼房装修一新,打造了一处土色土香又不失雅致的特色民宿,并于去年下半年正式开门迎客。
在这里,没有穿着制服的接待人员,却有能陪你谈天说地、推开窗便能感受乡村的婉约动人,晚上枕着沙沙的树叶声入眠,早上伴着清脆鸟鸣醒来,令人心驰神往。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顾满琴打造的民宿地理位置处于萧山南部山区,但每到天气好的周末或者遇上小长假,总是“一铺难求”。“这里除了住宿,还提供特色餐饮服务,不过得提前预订。”顾满琴说,通常情况下,她会根据顾客的意思,到现场采摘或现买现做。
目前,村里另外几家新的民宿正在装修中,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陆续开出。对此,顾满琴以坦然的姿态欢迎其他村民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我希望每幢民宿都有自己的特色,给游客带来新鲜的体验感,一旦民宿在尖山下村形成规模效应,那将是村庄传递给外界的一张‘名片’,从长远来看,大家是共赢的。”顾满琴认为,民宿除了要有住宿功能,还需要融入更多乡村文化气息,满足都市人的“归田”欲望。
无独有偶,在河上镇东山村,每到周末,都会迎来上海或杭州的游客,品尝农家菜,体验老底子打年糕的年味儿,聆听古村落“活金死刘”的人文故事。如今,东山村在“乡村一日游”的基础上留客人过夜。村支书徐国栋将市场开拓的目光瞄准了民宿产业,位于东山村的东山玫瑰园,就是徐国栋在“民宿经济”迈出的第一步。一簇簇颜色艳丽的玫瑰花,俨然一派欧式园林的景象,园内共设有11个不同风格的温馨客房,山野的氛围与星级酒店的舒适性完美地融合到了一起。目前,周末客房预订日期已经排到了6月份。
潜在的需求,让徐国栋和顾满琴两位从业者尝到了市场的“甜头”。但萧山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无论是现有民宿的数量和规模在南片山水生态旅游“富矿”中还远没有形成气候。目前区内经营的民宿远没有形成聚落,是以点状的形式呈现的,或许会因为人群无法集中,远没有达到民宿产业区域化的发展要求。
B
南部旅游资源丰富
整合能带来“聚变”
追寻过往的足迹,享受慵懒的时光,放眼尽收青山碧水,是很多城里人向往的生活,而隐藏在这背后的,是萧山区南部山水景区发展民俗经济的不竭生产力。
亿万年前的火山遗迹,梵音彻响的千年古刹,云雾缭绕的飞瀑流泉……群山环绕的萧山南部地区,生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这一处处景点都如同世外桃源。
近年来,随着萧山区旅游业的大力发展,这些遗落在乡村柴禾、泥土之中的旅游富矿一个个被挖掘出来,纷纷揭开朦胧的面纱逐渐展现在人们眼前。经过多年积极打造,南部旅游已渐入佳境。
在萧山区“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南部的旅游建设主要是依托浦阳江、永兴河、杭甬新运河、青化山、大岩山、云峰山、石牛山等山水资源和历史名邑的人文资源,以“生态休闲、体验自然”为主题,通过区域旅游开发,体现浦阳江生态经济区内各类特色“生态旅游小镇”的建设,并以“响天竹风”、“桃源烟雨”、“十里香雪”等特色旅游品牌为重点,将其打造成为杭州生态旅游发展的新兴区域。
这些年,随着所前杨梅节、戴村茶艺节、义桥渔浦文化节、河上年糕节等特色节庆活动的举办,萧山南部旅游的知名度进一步打响。不仅萧山本地游客纷至沓来,还让杭州主城区、绍兴、诸暨、嘉兴、湖州、苏州、上海等周边地区的游客慕名前来。现在,每到休息天,南片的各镇都会迎来一拨又一拨夹杂着各地方言的游客。钓鱼、登山、民俗节、农事体验……以“农家乐”为代表的休闲生态游、乡村风情游备受大家青睐。
而萧山“十景”中,南片占了半壁江山。如响天竹风、杨岐钟声、静坞醉梅、桃源烟雨、十里香雪等特色景观,成为游客和百姓旅游的热门去处。
从南部八镇的旅游资源总量来看,该区域内有各种景点143个,其中生态自然景点57个,旅游资源类型生态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为主,这些单体遍布在各个镇街与村落,这就需要进一步挖掘共性,找到资源整合点,发展民宿经济是个不错的切入点。
唤醒萧山南部乡村的“青山绿水、田园野趣”,整合“美丽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本,转化为产业发展的优势,开启美丽乡村旅游新模式。或许正是萧山区出台《鼓励发展农村现代民宿经济的实施意见》,发展乡村民宿经济的初衷和目的。
C
民宿经济期待做成富民产业
当前,萧山区的美丽乡村建设已为农村的生产发展、村容整洁、道路畅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民宿,是一种具有历史人文、环境生态、创意生活和精神家园性质的新业态,其中重要的因素,就是民宿要符合游客的兴趣、理想、生活理念和生活需求。
如何利用萧山南部山区丰富的旅游资源,推进民宿经济产业发展,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真正把它做成绿色富民产业?它不是一个口号,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目前出台的《意见》来看,政策还仅仅停留在规划引领层面,具体的行业门槛、公共配套、扶持政策、环境保护与开放等方面还有待于完善。这就需要相关部门进一步做好调研、统计和摸底工作。
如何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的发展成果,因地制宜,根据南部镇街特色改造或仿建民宿,和周围的景区和自然生态环境相得益彰,提供不同于城市的旅游住宿体验,使之成为新的产业经济增长点,需要政府和从业者共同来思考。
民宿经济在萧山刚刚起步,这是不能回避的事实。在采访过程中,从业者纷纷表示,资金、人才、规模集聚效应,仍是目前制约民宿经济区域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村民出资筹建,家庭式运营,这是投资民宿的初级模式。”目前,徐国栋正在开始自己的另一个“造梦”计划,就是要带领东山村村民,充分依托民俗、古村落资源,逐步将其打造成一个民宿村,形成品牌和规模效应,但如何解决投入资金问题成为摆在所有村民面前的一道门槛。
业内人士提议,在萧山民宿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不妨用市场换取更多社会资本的支持和加入,去探索灵活的经营方式,这是撬动整个民宿经济板块发展的一个“支点”。
D
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是重中之重
从萧山区民宿创业的两位主人公的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民宿的魅力在于生态旅游资源的禀赋能够补足城市以及城市居民的需求,通过以民宿为载体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从而对改变农村生产生活方式、促进农村产业经济结构调整、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产生深远影响。
民宿经济的发展,引导和吸引大量农民直接或间接参与到接待、旅游服务、农产品零售、建筑等行业中去,其中“吃”和“购”与农副产品密切相关,这就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和向非农领域的转移,优化了农民就业结构,有效调整和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拉动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形成“一业带百业,一业举而百业兴”的联动效应。
“民宿旅游经济也好,休闲乡村游也罢,村庄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人的参与,其主体必须是农民。”专家指出,村庄发展要形成合力,建设要跨上一个台阶,依靠的不是个人的才干,而是全体村民的智慧和劳动。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就是尊重村庄现代化发展的目标。
这一过程中,城乡文化会产生碰撞,甚至出现冲突。如何调和这种矛盾,并使其在碰撞中产生有益的正能量,打造升级版的乡规民约,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实现,是值得政府和村民关注的。
从这个逻辑出发,萧山区在发展“民宿经济”战略中,如何整合南部山水旅游资源?以“民宿圈”带动“经济圈”的繁荣,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旅游市场共拓、城郊一体,正是该战略的题中之义和落脚点所在。
来源:萧山日报
编辑:参见庄主-木尧
参见庄主致力于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探索,专注为农庄、山庄、农场、民宿、农家乐经营者服务,任性打造产业链对接、社交平台。
让你的农庄更逼格!
让你的民宿更任性!
浅论乡村旅游与农村旅游经济的发展管理论文 篇7
1 发展乡村旅游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乡村旅游是今后旅游业发展的大趋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不仅对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 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促进农民思想观念的更新和创新, 加强农村文明生态家园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农村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状态, 有效地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 增加农民收入有着积极作用, 而且对于统筹城乡发展, 改善城乡发展环境, 共享改革开放发展成果, 增强大城市建设发展力和旅游产业市场竞争力, 促进“旅游名市”和大城市建设,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如何发展乡村旅游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1 丰富载体建设, 深挖资源潜力
第一, 启动市民农园项目, 丰富乡村旅游。我们以辽宁省鞍山市千山区为例, 2009年2月份开始, 该区在汤岗子镇正汤河村启动了30亩市民农园示范点。市民争相认购, 300余份农园现已认购一空, 原来每亩地农民只能收入六七百元, 现在每亩可实现收入5000余元。“市民农园”项目开辟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 真正实现了以旅促农、以旅助农, 把农业生产过程转变为旅游服务过程, 加速了全区农事旅游产业的发展。
第二, 叫响一日游品牌, 开辟旅游新线路。千山区按照打造“鞍山城市后花园”的要求, 重新整合旅游资源, 开辟了“千山区一日游”三条精品旅游线路:南线——文化古迹游、西线——民族风情游、东线——采摘观光游。并与市内各大旅行社合作, 以组团游的形式开辟城效旅游新局面, 让广大游人和鞍山市民在“钢都”旅游、休闲、度假, 尽享美妙感受。
第三, 开展节庆活动, 激活旅游市场。千山区先后举办了“金秋采摘节、”千山区好客黄金周”等一系列节庆会展活动。其中“金秋采摘节”共接待游客15万人次, 总收入4500万元。“好客黄金周”期间举办了垂钓比赛、民族风情表演、篝火晚会、自助烧烤、自酿果酒、农家乐、爬山等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的活动, 使全区今年的乡村旅游异常火爆, 特别是唐家房镇的恩东垂钓园、王家大院、老胖农家院等平均日接待游客200人以上。太平沟农家院新建300余平餐厅, 几乎天天爆满。这些内容丰富的节庆活动不但增加了农民收入, 而且打造了千山区旅游节庆新品牌。结合“五一”小长假, 成功举办了为期15天的“爱家乡、赏梨花、健步游”为主题的梨花节活动, 全区有40余户农家乐、垂钓园及各景区景点共接待游客15.2万人次, 实现旅游总收入1800万元, 大大激活旅游市场, 推动乡村旅游向纵深发展。
第四, 加大宣传力度, 实施引客工程。为加大旅游宣传力度, 与媒体建立互动关系, 在鞍山日报、千山之窗上开设“千山佳景”连载栏目, 推介全区旅游产业。并先后与鞍山市电台、千山晚报合作, 组织300多听众、读者来千山区开展踏青指点农事游等活动。与电台多次合作, 进行专访、介绍千山区一日游及市民农园项目。利用媒体, 大力宣传农家乐致富典型, 引导农民从事旅游业。通过宣传, 大大增加了鞍山市民及周边游客来千山区旅游人次, 提高了旅游收入。
第五, 加强旅游硬件建设, 促进景区进档升级。千山区东鞍山镇双龙山景区现已升级为AAA级景区, 现在正在着手推进金胡景区、摩云山风景区、对桩石景区等A级景区建设步伐, 并将此项工作作为今年旅游工作的重点来抓。在全面推进农事旅游项目的同时, 千山区积极构建“一村一品”旅游新模式, 率先将正汤河村、金胡新村建设成为旅游专业村, 并将打造更多的农事旅游品牌村。
第六, 开发旅游商品资源, 后续产业方兴未艾。千山区的顺达牌蚕丝制品, 在被定为旅游特色商品后, 销售量大幅度提高, 特别是深受俄罗斯等国外游客的喜爱, 南果梨酒、鞍山老窖、对桩石的根雕等都是富有特色的旅游商品。同时老虎屯村云峰菇业、解家堡村雪采冰葡萄正在申请成为特色旅游商品。特色产品的开发与销售, 极大地促进了全区农事旅游产业链条的升级, 初步形成了“一条龙”服务体系, 带动了餐饮、娱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2.2 明确政府职能, 落实相关措施
政府制定和履行正确的政策导向, 尤其要体现政府的扶持政策和对乡村旅游发展规则的确定。一是进行乡村旅游资源普查, 编制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二是坚持政府引导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形成科学合理的乡村旅游发展机制。政府可以出力改造相关基础设施, 主要是农村公用基础设施如公路、邮政、通讯、电力、水利工程等, 因为农村的经济水平还比较低, 以农户的经济实力去改造和完善这些设施难度很大。三是政府应对地方乡村旅游发展大力提供资金、信息、信贷、与政策支持, 起到引导和激励作用。四是规范发展秩序。旅游、工商、卫生、质监等部门应对乡村旅游的经营发展制定标准、规范管理, 大力营造良性的发展氛围和建立健康有序的旅游市场。五是维护产业安全。安监、卫生、质监等部门应对乡村旅游设施、食品卫生、水源治理进行规范监理, 以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六是实施人才培养战略。目前从事乡村旅游经营管理的人员和服务人员普遍文化水平不高, 专业方面的知识更显得不足, 政府应对各类旅游专业学校和参加各种旅游知识培训班的人员实施积极引导和支持的政策和措施。七是合理组织, 形成有特色的乡村旅游示范点 (片) 。
2.3 做好规范化建设
继续推进省旅游强镇、村和省、市农家乐示范单位的创建工作, 开展乡村旅游星级评定工作;依托农家乐经营者协会等组织, 制订各项服务规章, 统一服务质量标准;组织和加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 规范服务用语和标准化建设;做好安全、卫生等日常管理工作, 健全各项安全、卫生设施, 促使乡村旅游的规范化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同时, 完善各项设施。结合新农村建设, 与环保局、农办等部门一起, 建设农家乐旅游点污水处理工程, 改善卫生环境。结合国家干线公路及农村公路建设规划, 重点建设乡村旅游景区与主要干线公路的连接线, 强化乡村旅游配套交通体系建设。做好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各项卫生和安全管理的设施建设, 构筑乡村旅游的卫生、安全环境。此外, 要加大营销力度。在发挥经营户自我宣传的同时, 利用省、市乡村旅游特色村等称号, 采取宣传和参展补助的方式, 借助报纸、网络、旅交会等各种媒体和途径, 加大对乡村旅游宣传促销。
完善旅游信息网建设, 深化与大城市的对接, 打造网上商务平台, 加大网络推荐力度。在整体对外旅游推荐活动中, 也安排乡村旅游的内容;在政府编印的宣传画册中增加乡村旅游点线路, 另外, 还编印有导游图功能的乡村旅游小册子。
充分发挥乡镇、村和职能部分的积极性, 在城郊型的民俗游、休闲游、生态游上做文章, 开展诸如山花节、户外拓展运动节、游客参与农事活动等丰富多彩的季节性农事、休闲活动。同时, 应该充分发挥乡村旅游独具特色的产业带动功能和关联辐射作用, 把发展乡村旅游与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发展“一村一品”、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起来, 与创建农村文明生态家园、改善农民居住环境紧密结合起来, 与建设村民中心、推动农村社会事业结合起来, 与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和谐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与着力培养新型农民、全面提高村民素质紧密结合起来, 在促进乡村旅游永续发展的同时, 大力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2.4 在乡村旅游开发上, 必须坚持“自愿、永续、双赢”的原则
既吸引开发商开发, 又必须充分考虑当地农民的利益。无论是以股份公司为主体开发者, 还是以合作经营或租赁经营为主要形式的开发者, 都要让当地村民进入到旅游开发、决策、利益分配等涉及乡村旅游开发事宜中来, 给村民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让他们得到实惠, 提高生活水平。要与村民保持相互信任、真心合作的关系, 使村民成为乡村旅游开发的自愿合作者。乡村旅游作为区域旅游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有关部门应该进行统筹安排, 全面规划, 合理开发, 以打造统一的乡村旅游产品, 形成统一的区域旅游线路。一些地方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按旅游景区标准进行村镇建设, 打造了一批“一村一品”、“一户一园、一园一景”的旅游型村镇。同时, 要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来调动农村和农民发展经济、改善生活的积极性, 可带动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和环境改造步伐。此外, 发展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也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天元.中国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4 (3) .
[2]邹统钎.北京市郊区旅游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4 (11) .
[3]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组委会.中国国际乡村旅游发展论坛文集[C].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6 (8) .
[4]姜斌.开发乡村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03) .
[5]李昕, 郑岩.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旅游发展路径探索[J].学术交流, 2007 (04) .
[6]王飞.西部乡村旅游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04) .
浅论乡村旅游与农村旅游经济的发展管理论文 篇8
【关键词】精准乡村旅游;农村经济;策略
“三农”问题是党的十八大讨论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发展农村经济对和谐社会的稳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发展农村经济的切入点工作是多方面的。发展精准乡村休闲旅游业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精准乡村休闲旅游的涵义
精准乡村休闲旅游是一个泛指的概念,即是在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基础之上如何将休闲、娱乐、民族文化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结合起来,以乡村旅游为纽带,将名族文化、人们的精神需求层面等融入到乡村休闲旅游的现代化旅游方式。
二、河北省精准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现状
目前,在河北省内共有400多个乡镇和1800多个村落开展乡村旅游业务,带动全省农民直接就业的人数达到15万人。2013年河北省28家企业荣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创建企业,其中河北美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秦皇岛冀弘水产养殖观光有限公司2家评为五星级,张北佳圣农作物种植有限公司等15家评为四星级,河北丰怡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11家评为三星级。河北海路风情游首次入选十大精品线路。截至目前,河北省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创建企业五星级5家、四星级29家、三星级20家。这些企业的发展推动了河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带动了农村餐饮、农产品销售、商业及其他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特色产品的开发,增加了农民就业和农民增收。
三、发展精准乡村休闲旅游对农村经济的带动作用
1.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不断丰富旅游业态,可以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助推农户增收。农业除了确保温饱问题,还具有观光、教育、休闲等多重功能,休闲农业是“绿色朝阳产业”,在大城市周边区域发展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将农业与旅游结合起来,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可以有效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2.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有利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传统的种植业不足以带动当地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农村要想吸引城市人群到乡村旅游,就必须调整原有的农业产业结构,种植附加值高的农作物,高的价格可以弥补产量低的不足。另外,开发可以让游客参与的旅游项目,让游客参与种植和收割,休会农村生活的快乐。
四、发展精准乡村休闲旅游的策略
1.加快旅游商品开发,促进农旅深度结合。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高效农业,积极扶持一批“农家乐”旅游示范户,规范旅游服务管理。充分利用河北省旅游市场优势和丰富文化底蕴,加大旅游食品、纪念品等旅游商品的开发和生产,积极支持农民创办旅游商品生产加工企业,延长旅游商品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创建一批旅游商品知名品牌,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拓宽农民就业增收的路径,推动河北省旅游经济再上新台阶。
2.加强乡村生态环境保护,树立科学发展观。乡村旅游的主体是久居城市的人群。城市人民选择乡村旅游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乡村有无污染的生态环境,新鲜的空气,蔚蓝色的天空。因此,农村在开发乡村休闲旅游时一定要兼顾环境保护,优质的环境是乡村旅游得以发展的强动力,也是乡村旅游的核心价值。因此,在开发乡村休闲旅游的过程中要加强环境保护,加强检查和监督。
3.完善销售体系,拓展客源市场。乡村休闲旅游能够得以发展,除了要有优质的产品外,良好的销售体系是保证其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当产品形成后要制定合理的促销方案,搞好产品的策划。支持利用旅游消费渠道搞好农产品销售、供应和配送。加强与旅行社的联系,建立网络销售平台,利用先进网络技术加强宣传和促销,形成整体规划,联合促销。
4.加强专业培训,提高管理与服务队伍素质。目前,河北省乡村休闲旅游从业人员的知识层次和年龄层次相差较大,大部分的从业人员为当地的农民,文化知识欠缺,专业技能不足。只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才能有好的策划和高水平的管理,使企业得以长期发展。各旅游企业应该通过加强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理水平和员工的素质,使管理科学化,服务标准化,操作程序化。在培训中注意职业培训与发展性培训相结合。
参考文献:
[1]张建宏.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路径选择[J].农业经济,2012(4)
[2]杜艳.基于文化生态平衡的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J].科协论坛,2008(06)
作者简介:
【浅论乡村旅游与农村旅游经济的发展管理论文】推荐阅读:
乡村旅游产业化发展论文05-29
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论文11-11
乡村旅游的品牌发展10-25
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11-30
乡村旅游经济07-03
发展乡村旅游06-10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05-14
汉中乡村旅游发展08-26
贵州乡村旅游发展10-15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