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业低碳经济(精选12篇)
乡村旅游业低碳经济 篇1
乡村旅游是旅游业的新兴产品, 兼具了旅游业与农业这两大行业的特色, 对促进新农村建设、带动农村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乡村旅游应该承担起环境保护的重任, 率先实行低碳化发展可谓是责无旁贷。乡村旅游实现低碳发展的途径很多, 其中太阳能、沼气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低碳排放能源的利用, 对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乃至整个国内自然环境的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 太阳能光伏发电因其清洁、安全、便利、高效等特点, 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它既是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重要力量, 也是推动乡村旅游低碳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1 分布式光伏发电简介
中国光伏发电产业于20世纪70年代起步, 90年代中期进入稳步发展时期。经过30多年的努力, 已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在“光明工程”先导项目和“送电到乡”工程等国家项目及世界光伏市场的有力拉动下, 我国光伏发电产业迅猛发展。[1]
1.1 光伏发电的界定及发展
光伏发电方式是利用光电效应, 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成电能, 光--电转换的基本装置就是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是一种由于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器件, 是一个半导体光电二极管, 当太阳光照到光电二极管上时, 光电二极管就会把太阳的光能变成电能, 产生电流。当许多个电池串联或并联起来就可以成为有比较大的输出功率的太阳能电池方阵。
中国是全球光伏发电安装量增长最快的国家, 2013年全年, 从国务院、各部委、电网公司到地方政府, 密集出台了诸多分布式光伏电站, 2014年光伏电站计划建设容量14GW, 其中分布式占比高达60%, 达8GW之多。[2]
1.2 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概念及优点
分布式光伏发电, 属于光伏发电的一个分类, 又称分散式发电或分布式供能, 是指在用户现场或靠近用电现场配置较小的光伏发电供电系统, 以满足特定用户的需求, 支持现存配电网的经济运行, 或者同时满足这两个方面要求。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基本设备包括光伏电池组件、光伏方阵支架、直流汇流箱、直流配电柜、并网逆变器、交流配电柜等设备, 另外还有供电系统监控装置和环境监测装置。其运行模式是在有太阳辐射的条件下, 光伏发电系统的太阳能电池组件阵列将太阳能转换输出的电能, 经过直流汇流箱集中送入直流配电柜, 由并网逆变器逆变成交流电供给建筑自身负载, 多余或不足的电力通过联接电网来调节。
分布式光伏发电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输出功率相对较小, 具有间歇性。光伏发电的模块化设计, 决定了其规模可大可小, 可根据场地的要求调整光伏系统的容量。二是污染小, 环保效益突出。三是缓解局部的用电紧张状况。分布式光伏发电在白天出力最高, 正好在这个时段人们对电力的需求最大, 所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用电紧张问题。[3]
2 分布式光伏发电在低碳乡村旅游中的应用优劣势分析
2.1 优势分析
太阳能是绿色环保的清洁能源, 它的利用完全符合我国低碳乡村旅游的发展策略和要求, 我国属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 全国总面积2/3以上地区年日照时数大于2000小时, 据统计资料分析, 中国陆地面积每年接收的太阳辐射总量为3.3×103~8.4×103MJ/m2, 相当于2.4×104亿吨标准煤的储量。
在太阳辐射强的乡村地区可以把太阳能发电作为主要发电来源, 大范围推广实现规模化;在太阳光照不是很富裕的地区,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可以作为补充能源, 应用到农家乐、个人家庭等小范围的应用。太阳能发电系统使用寿命一般为30年左右, 期间无需维护, 不但使自然能源得到了充分利用, 减少了碳排放量, 同时, 农户发电的多余电量可以卖给国家电网, 获取收益, 一举多得。[4]国家和地方政府近年来也发布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鼓励分布式光伏发电与农户扶贫、新农村建设、农业设施相结合, 促进农村居民生活改善和农业农村发展。
从分布式光伏发电在低碳乡村旅游中应用的有利条件看出, 分布式光伏发电资源开发前景广阔, 对优化我国能源结构、应对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2 劣势分析
由于国家的重视和太阳能绿色能源的特点, 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潜力是巨大的, 但是作为新兴能源产业, 光伏发电的普及也面临一些困境和难题。
太阳能的获得同地理位置、四季变换、昼夜及阴晴等气象条件有关, 太阳能辐射较高的地区开展比较有优势, 四川等太阳辐射低的地区效益相对较小;分布式光伏发电投入成本较高, 在太阳辐射量较少的四川地区, 回收期相对较长, 很多村民家庭或心理上不能接受;很多地区光伏发电的政策和措施不完善, 产品层次不齐价格差别较大等现象, 缺乏行业标准和规范, 优惠措施不够等大大影响了光伏发电的普及应用;光伏板制造过程中不环保。[5]
3分布式光伏发电在低碳乡村旅游中的应用途径
在农村地区, 分布式光伏发电可以适用于农家乐的单个家庭, 改善传统发电及种植农作物的种种弊端。具体的应用途径有以下几种。
3.1农家乐安装家庭式光伏电站
家庭式光伏电站是利用屋顶平台架设光伏阵列, 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自发自用, 可用于生活用电, 如照明、电视、收音机、光伏水泵、太阳能净水器等。在开展农家乐的家庭中安装小规模家庭式光伏电站, 用电完全可以自己自足, 并且多余的电可以卖给国家电网, 每年还有相应的经济收入。 (见图1)
3.2 农村景区中道路安装太阳能路灯
太阳能路灯主要是通过太阳能板的光生伏特效应原理, 白天吸收太阳能光子能量产生电能, 通过控制器储存在蓄电池中, 当夜幕降临或光电板周围光照较低时, 蓄电池通过控制器向光源供电, 通过设定一定的时间后切断供电达到照明的功效。在农村道路安装太阳能路灯既节能环保, 又不受地域限制, 可以在任意地点安装, 在道路安装也减少了相应的集体用电支出。
3.3 农田中建造薄膜太阳能大棚
薄膜太阳能农业大棚, 是指在棚顶安装有单晶硅发电板, 这样几个大棚就相当于一座小型发电站。大棚内根据所栽培的植物安装特征光谱的LED灯, 调节光照的时间与强度, 不仅能够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还能够调节产品的上市时间。还可对农作物的整个生产过程实行24小时全程监控, 所有生产出的产品具有可索性, 实现有机产品的全年生产, 促使有机食品规范化、市场化。以此为基础可以建设较大规模的光伏农业产业园, 集光伏发电、温室大棚全自动立体种植、农作物新产品展示、园林景观及文化创意于一体。光伏产业园建成后必将会成为吸引普通游客及科普爱好者的重要乡村旅游资源。
3.4 太阳能杀虫灯等光伏农业新产品的应用
依托光伏产业发展优势, 在果业、蔬菜基地、养殖场可推广使用太阳能杀虫灯, 蔬果可节约投入, 对减少农药施量、改善水质效果明显。还有太阳能喷雾器、太阳能割灌机等系列光伏农业产品都可以在农业种植中推广使用, 在普遍应用后也将使农产品更加有机环保, 更有市场, 碳排放量也会大幅下降, 种植土地也会因为农药的减少得到保护。
3.5 通讯/通信领域
在村委会可以建立太阳能广播、通讯、寻呼电源系统以及农村载波电话光伏系统、小型通信机等。
虽然分布式光伏发电面临的困难重重, 但从光伏发电的优势及应用领域可以看出, 分布式光伏发电产业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动力, 乡村居民在生产和生活中如果充分利用光伏发电的各种产品, 将会在增加经济收益的同时, 很大程度上改善环境、减少碳排放。乡村旅游地, 也能成为低碳科普和示范教育基地, 使游客在感受农村自然风光的同时, 带来高科技与现代农业相结合的低碳旅游的真实体验, 对游客起到一定的环保教育作用, 从而实现乡村旅游业、乡村居民、旅游者、自然环境多方受益共赢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摘要:近年来世界环境的恶化, 温室效应、雾霾天气、沙尘暴等恶劣天气的频繁出现, 都与自然环境的破坏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 旅游景区作为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太阳能是重要的洁净环保能源, 光伏发电及其产品的应用是保护农村环境, 减少碳排放, 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低碳,乡村旅游,分布式光伏发电
参考文献
[1]邓爱民, 黄鑫.低碳背景下乡村旅游功能构建问题探讨[J].农业经济问题, 2013 (2) :107-111.
[2]陈超群.低碳体验型乡村旅游模式研究[J].生态经济 (学术版) , 2011 (1) :246-249.
[3]汪正彬, 李庆.重庆乡村旅游发展策略研究[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3 (3) :34-36.
[4]郭靖, 郝索.云旅游视角下的现代乡村旅游发展策略研究[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 2012 (5) :114-117.
[5]李德明, 杨开福.我国乡村旅游研究进展及其展望[J].皖西学院学报, 2006 (5) :128-131.
乡村旅游业低碳经济 篇2
作者简介 孙飒(1981-),女,浙江上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 游营销。
摘要 体验经济时代的来临要求我们用全新的视角来看待旅游业。笔者在分析了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新趋势的基础上,着重探讨 了如何将“ 体验”引入乡村旅游,并提出了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 体验经济;乡村旅游;发展思路 体验经济时代的来临
所谓体验经济,是指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 具,为消费者创造出难忘的感受。体验经济的出现是人们需 求变化的新趋势,它反映人类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正在 进入一种新的高级形态。传统经济主要注重产品的实用和 价格,随着体验经济的到来,生产和消费行为已经发生了以 下变化:从生活和情境出发,塑造感官体验及心理认同,以 改变消费行为,为产品和服务找到新的生存空间。1998年,美国战略地平线 LLP(Strategic HorizonsLLP)公司的两位创 始人约瑟夫·派恩(B·Joseph Pine II)和詹姆斯·吉尔摩(JamesH·Gilmore)在《 哈佛商业周刊》发表了《 欢迎进入体 验经济》一文,以其远见卓识指出:体验式经济时代已来临,经济演进的过程随着消费形态的改变,已从过去的农业经 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转变至“ 体验式经济”。
体验经济是服务经济进一步深化的结果,它关注的不 再是产品或传统意义上的服务,而是顾客消费或使用的全 过程。企业提供的不仅是商品或服务,而是最终的体验。在 我国,体验经济也正在逐步渗透到各个领域。
乡村旅游发展的体验化趋势
2.1 乡村旅游的概念 乡村旅游是指以远离都市的乡野 地区为目的地,以乡村特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为吸引物,以 城镇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通过满足旅游者休闲、求知和回 归自然的需求而获取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一种旅游方式。从 大范围看,所有在乡村开展的旅游活动都可以称为乡村旅 游,乡村旅游紧紧依赖于乡土文化,乡土本色是其区别于都 市旅游的最大特征。同时,乡村旅游与民族旅游、生态旅游 关系密切。
多年来国内对乡村旅游的发展和研究中,对乡村旅游 的称谓多样,有农业休闲旅游、乡村风光游、农业生态旅游、乡村民俗旅游、农事旅游、农家乐等。按照乡村旅游的项目 可以将其分为三大类型:农业旅游、乡村民俗旅游和农事旅 游。其中农业旅游包括刀耕火种的传统农业和现代的生态 农业;乡村民俗旅游涉及乡村的民俗节日、工艺美术、民间
建筑、音乐舞蹈、婚俗禁忌、趣事传说等,是最富潜力的形 式;农事旅游观赏性和参与性兼具。
2.2 乡村旅游的体验化趋势 体验经济启发我们对旅游 的本质进行再认识。旅游本身就是一种体验,但体验经济赋 予了旅游新的内涵。从体验经济的视角来看旅游,可以发现 旅游者已经不仅仅满足于以新、奇、特的观光为主的旅游产 品,而是追求新、奇、特的参与性体验。体验式旅游是体验经 济时代旅游消费的必然需求,这对乡村旅游的发展也将产 生巨大的影响。
我国的乡村旅游起步于 20 世纪 50 年代,相比国外大 约晚了 1个世纪左右。20世纪 90年代以来,乡村旅游发展 非常迅速,出现了一大批具有鲜明乡土特色和时代特点的 乡村旅游地与乡村旅游区。比如北京的大兴西瓜采摘园,上 海的都市农业园,广东番禺的农业大观园,深圳的荔枝观光 采摘园,湖南益阳的农家乐园等。在体验经济时代,我国的 乡村旅游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2.2.1 乡村旅游的吸引力越来越强。城市居民是乡村旅游 的主要目标市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城市居民虽然获 得了丰足的物质享受,但是不得不面对快速的工作节奏和 强大的竞争压力,同时还必须忍受城市严重的环境污染和 压抑的城市景观,他们越来越渴望亲近自然,感受与城市生 活截然不同的时空差异。乡村旅游正是顺应了这种返璞归 真、回归自然的心理需要而日渐升温。城市居民对于乡村旅 游的要求也不仅仅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游览,而是期望通 过全方位的参与,由表及里地用“ 心眼”去领略。
2.2.2 人文资源成为乡村旅游开发的重点。乡村是洞察一 个民族风俗文化的最好窗口,将乡村居民在生活和生产中 的传统以更为突出的形式呈现在旅游者面前,开发通过体 验融入到乡村生活的旅游活动,极大地丰富了乡村旅游内 容。民俗旅游是乡村旅游中最富潜力的形式,其内容涉及民 俗文化中的所有层次,如:物化民俗的体验(品尝食品、歌舞 欣赏、购买土特产品);制度民俗的参与(节庆活动、婚俗、地 方娱乐、竞赛);精神民俗的感知(民间传说、旅游感受等)。通过参与到乡村古朴的生活方式中去进行体验,能赋予乡 村旅游新的生命力。
2.2.3 乡村旅游逐渐呈现高品味、高层次的特点。乡村旅游
论体验经济时代乡村旅游的发展的高品味、高层次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文化内涵和给游客带 来的精神体验上。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乡村旅游不是因为 价格低廉,而是为了寻找净化的空间、绿色文明以及传统淳 朴的民俗文化氛围,他们所追求的是精神享受而不是物质 享受。乡村旅游是探知我国乡村传统文化的有效手段,是传 承我国传统文化的较好途径,是连接城乡的纽带,是沟通传 统与现代的桥梁。3 体验经济背景下乡村旅游的发展对策
由于我国乡村旅游起步较晚,在快速的发展过程中,存 在着不少问题,比较突出的如产品单一,参与性不足,难以 形成品牌。除了吃农家饭、观赏民族歌舞表演之外,绝大多 数在乡村进行的仍然是观光旅游,很少有融知识性、趣味性 于一体的参与性旅游项目。再如乡村旅游消费表现为低水平的旅游供给、低层次综合素质和节俭为主的消费观念等 多种因素影响下的较低消费水准,旅游者获得的也是质量 较低的服务和较低层次的精神感受。此外,整个乡村旅游业 在科学管理、整体营销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困难和实际问题,如管理混乱,整体接待水平低下,配套设施不协调,品牌意 识薄弱,缺乏有效的营销渠道等。体验经济为我国乡村旅游 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启示,乡村旅游应对体验经济,可从以下 策略入手:
3.1 确定体验主题 目前的乡村旅游产品形式单一,缺乏 特色与个性,这与规划者、建设者、经营者缺乏鲜明独特的 主题思想,或者主题定位错误有关。确定乡村旅游的体验主 题应该植根于当地的地脉、文脉和对主导客源市场的需求、个性、特色等的充分认识。乡村旅游的主题构思可以在历 史、心理学、宗教、艺术等主题范围里,以地位、身份的错位,体验体会乡愁,体验荒芜,展现回忆等作为主要出发点。乡 村体验旅游的主题必须符合乡村本身的特色,与乡村的自 然、人文、历史资源相吻合,主题设计要素和体验的事件要 风格统一。
3.2 打造体验旅游产品 乡村体验旅游产品设计的根本 原则是应体现人与自然、文化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其具体设 计导向就是使旅游消费者在乡村旅游活动中得到身心享 受,获得难以忘怀的经历和回忆;同时经营者可以获得可持 续发展的经济效益。3.2.1 满足娱乐诉求,寓娱乐于体验。游客通过渗透在乡村 旅游全过程中的娱乐体验,如参与活动、观看演出等,充分 感受乡村愉快、自由的氛围,从而达到愉悦身心、放松自我 的目的。增加旅游产品的娱乐体验成分,必须重视游客的感 官刺激(触觉刺激,视觉刺激,甚至味觉的刺激),重点设计 游客感兴趣的项目:各时期示范表演(如古代生活情景);游 客动手制作工艺品;有奖励的游戏和竞赛;农家风味的食 物、饮料;庆典、游行和各式各样的狂欢;赠送纪念品等等。
3.2.2 迎合审美情趣,开发审美型的体验旅游产品。乡村旅 游必将走体验式的发展之路。由于乡村地处山区,缺少发展 第一、二产业的常规经济的自然条件,又不具备交通区位的
优势,旅游业开展容易受到各种外因的限制。但正是这种封 闭使当地保留着原始而优美的自然环境,传统的农耕文化 和淳厚的民族习俗,适合开展较长时间的深入欣赏,体会人 文生态景观和原始的乡村习俗的旅游活动。旅游者通过感 觉和知觉捕捉美好景物的声、色、形而获得愉悦,继而通过 理性思维和丰富想象体会乡村景物的精粹,由外及内体验 美好的感觉。
3.2.3 强调文化要素,寓教育于体验。教育体验是乡村旅游 的功能之一。旅游产品的设计应抓住目标市场所追求的价 值,集中于学知识、受教育的方面创造出独特的体验来。旅 游者通过参与乡村旅游活动,体验乡村风情,了解我国丰富 的农林资源和悠久的农耕文化,在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中进 一步深切体验人类生存对土地、环境、生态的依赖关系,培 养关爱土地、善待环境的现代发展观念。教育型的乡村体验 旅游开发让游客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金钱,参与乡村旅游 项目、文化价值的挖掘、交际,以及提升自我感觉等活动。
3.3 通过服务传递体验
3.3.1 避免城市化。乡村旅游最需要避免的一点就是“ 城市 化”,即在规划设计、设施设备、管理服务各方面盲目追求城 市化接待标准,甚至不珍惜宝贵的自然资源和乡村特色,大 兴土木,将乡村旅游点建设成为一个个小城镇,大大损害和 降低了乡村旅游原生的高经济附加体验价值,扭曲了乡村 旅游的本质。
3.3.2 开发内部的体验价值。服务是旅游经营者用以展示 和传递体验的天然平台。实际上乡村旅游的从业人员本身 也在进行一种体验,这种体验不仅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和 创造性,还可以更好地稳定人们之间的关系,起到沟通信息 和知识共享、协调等作用。旅游体验是互动的,所以必须充 分重视内部体验氛围的营造,加强员工之间的情感、尊重和 成就方面的体验,才能形成与游客的良好互动,共同创造令 游客难忘的深刻体验。结语
体验经济时代的来临,让我们以全新的视角来审视传 统的乡村旅游。乡村旅游迎合了 21世纪全球人居与旅游回 归自然的生活质量意识。发展乡村旅游,在为广大游客拓展 休闲度假的第二空间的同时,将潜在的乡村和农业旅游资 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是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 收入,使农业向多元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农业效益、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乡村旅游在体验经济时代 获得新的发展,也将引导旅游者更深地融入体验经济。
乡村旅游业低碳经济 篇3
低碳经济;低碳旅游;发展对策
【项目来源】课题“低碳经济背景下自贡低碳旅游发展研究”
低碳经济的推行主要受全球变暖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的挑战影响。世界各地相关的机构倡导以低碳经济来应对全球变暖所带来的危机。低碳经济理所当然成为全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1.低碳旅游的概念
我们常说的低碳经济指的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作为基础发展的绿色经济。低碳旅游则指的是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要尽量减少和降低二氧化碳等的排放,提倡奉行的是环保旅游。一般低碳旅游包括的内容主要是由政府和旅行机构推出的一系列关于环保低碳的政策及低碳旅游的线路,再就是个人在旅行中也要携带具有环保意义的行李,选择环保型的旅馆,乘坐的交通工具也要选择二氧化碳排放量低的交通工具,甚至还倡行徒步与自行车等旅游方式。
2.实现低碳旅游的特点优势
低碳旅游顺应全球低碳经济的背景而生,并成为当前旅游业实现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这主要是因为低碳旅游在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中凭借着独有的特点优势占据了独特的地位。
关于实现低碳旅游的特点优势主要体现在:
首先,低碳旅游是低碳产业发展中最具优势的产业,相对工业、农业这些消耗能源多的产业来说,旅游业对资源的消耗低,排放二氧化碳的量也非常少。此外,在当前服务业中,旅游业又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为了应对全球气候的变化,以及减少资源的浪费,旅游业理所当然的是低碳产业最突出的行业。
其次,低碳旅游的发展有利于人类减少碳排量,有利于改善环境。而且低碳旅游的需求也将促进森林资源、产业规模的扩大。同时在旅游中不仅对环境起到了保护作用,而且对于旅游文化更能有效的发掘与宣传。
再就是,低碳旅游具有经济、社会以及环境扥效益,在发展中能够对其他的经济产业形成一种具良性的替代,对其他产业进行补偿,最终取得节能与减少污染减少排放量的效果。
最后,低碳旅游能够对低碳经济产业等低碳行动有效的推动和传播。旅游业本身就是一个供人交流的窗口行业,通过旅游业可以对一个国家的文明与形象进行细致的反观。例如,在旅行中,中国可以向全世界展示低碳行动,将国家高大、以地球环保为己任的形象树立起来。同时,也有利于旅行者在旅行中通过亲身的感受来切实的理解低碳经济产业,有利于低碳教育与低碳理念的推行与传播。
总而言之,受全球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旅游业在实现低碳发展上具有突出的优势特点。不过,对于自贡旅游业来说要实现低碳发展也面临着挑战。
3.贡低碳旅游发展的现状
自贡所具有的资源与能源极为丰富,所具有的种类丰富的植被构成了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常见的植被以乔木、灌木、藤本、竹类、蕨类以及草本等为主,此外还包括珍贵的植物。繁茂的亚热带常绿针阔混交林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优势。
再就是自贡除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外还生产芦柑,这些同样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使得自贡成为国内旅游发展迅猛的重要地区。对此,对于自贡而言要实现低碳旅游也势在必行。这些优厚的森林资源、水资源、湿地等资源都实现低碳旅游的重要资源。
近年来,自贡在发展低碳经济产业方面也做出了多种尝试。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与专家学者也就“低碳生活”、“低碳经济”等进行研发讨论呢。政府部门也加大力度来发展低碳经济与低碳产业。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一种大规模的关于环境的革命,同时也是经济的变革。
自贡的企业与个人也深切的认识到了低碳经济对于人类生活所带来的各种好处,从而也积极的发展和倡导低碳经济的发展。自贡作为旅游业发达的城市,在相关政策的指导之下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也进一步对旅游业定位,旅游业低碳化的发展已经成为自贡低碳经济背景之下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在促进自贡经济的低碳发展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不过,自贡低碳旅游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旅游业本身就能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而且对能源的浪费也严重;在旅游中相关企业对于节能减排的技术相对薄弱;在旅行中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存在着破坏浪费的行为,而对旅游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在旅行中,大众的环保意识欠缺或者较弱,在消费中倾向于非低碳旅游的现象比较多。
4.自贡发展低碳旅游的对策
政府部门重视低碳旅游,着力打造和维护低碳旅游的场所。要求自贡先从改变当地对旅游发展的看法,改变粗放盲目、只重开发和轻视保护的传统做法,对旅游发展方式进行转型,加大力度打造低碳旅游的发展。具体的做法就是可以在一些适当的区域建设一些有利于低碳旅游的低碳旅游景区,慢慢的积累经验,然后慢慢推广,甚至为全国的低碳旅游发展做出表率。
在低碳旅游的景区里加强对景区字眼的保护,控制客容量,同时也要配置健全的低碳旅游基础的服务设施,如低碳道路的交通设施、卫生设施以及能源供应设施等。
在旅游业中大力推行节能减排技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自贡旅游业管理的相关部门里,应道制定相关的环保政策来鼓励大家对环保支持,也以用来约束大家对环境的破坏行为。在推行节能减排技术中要重点抓旅游中的交通、住宿以及活动三个方面。在交通中重点就是对航空进行技术改革,提高燃料的效率;旅游中的住宿则要推行绿色饭店与生态饭店,注重建筑的节能减排,而在旅行中对物品的使用要尽可能的实现反复使用与重复利用。
加大力度对低碳经济进行宣传,积极倡导低碳旅游。在旅游中的主题是旅行者,因而在这个工程中旅行者对于低碳旅游的理解和实践极为的重要,低碳的生活方式与旅游方式格外重要。
本文通过详细的论文,现实了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前提之下,低碳旅游已经成为世界旅游业的共同选择,因而自贡旅游业也极为重视,其在发展低碳旅游方面也必将大有作为。
[1]李俊峰,马玲娟.低碳经济是规制世界发展格局的新规则[J].世界环境,2008.02
[2]蔡 萌,汪宇明.低碳旅游: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J].旅游学刊.2010.01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旅游业转型研究 篇4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 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 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加剧, 因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而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更是愈演愈烈。在此背景下, “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
“低碳旅游”概念的正式提出, 最早见于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该报告根据世界旅游业以及航空、海运和陆路运输业的联合调查写成。报告显示, 旅游业 (包括与旅游业相关的运输业) 碳排放占世界总量的5%, 其中运输业占2%, 纯旅游业占3%, 由此可见, 旅游业在节能减排的低碳经济目标的实现过程中肩负着一定责任。然而, 当前我国的旅游业, 总体上仍然呈现出一种粗放式的增长局面, 在当今全球呼吁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 如何实现旅游业的转型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低碳经济模式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此方面的研究也是备受关注, 现有关于如何发展低碳旅游的理论研究从不同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 为分析低碳旅游的相关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视角、思路和方法, 相关研究的结论将成为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理论依据。但是, 低碳旅游的推广与发展需要的不仅仅是设计出一个个针对特定主体的独立制度, 更重要的是要建立起多种制度有机衔接的完善制度体系。本课题正是基于以上思考, 以新疆天山天池景区为实例, 提出更加系统、全面的理论分析和切合实际的实施方案。
二、旅游业低碳转型的必要性与面临的机遇
低碳旅游是在当前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 为顺应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存需要的必然选择, 是一种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新型旅游业发展模式。
(一) 旅游业低碳转型的必要性
1、旅游业在开发过程中对自然环境造成不少破坏。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人们对旅游消费的需求不断增长, 不少地区为了迎合这种需求, 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大肆盲目地开发旅游资源, 有的甚至砍伐森林, 填湖造陆, 开山炸石, 造成植被破坏, 动植物资源流失, 资源浪费。有些景区为了谋取利润, 置景区的环境于不顾, 使游客容量远远超出景区环境承受容量, 给自然环境造成相当大的破坏。
有着“无烟工业”美称的旅游业, 因为盲目的粗放式的旅游开发与发展模式的存在, 给环境带来了本不应该有的破坏, 这不得不引发我们的思考, 也正是我们呼吁旅游业向低碳转型的重要原因之一。
2、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高能耗、资源浪费、大量的碳排放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亟待改进的问题。
“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报告显示, 旅游业 (包括与旅游业相关的运输业) 碳排放占世界总量的5%。5%看起来是只是占有很小的比例, 但是如果能做好, 带来的影响将远远超过5%。因为旅游业向低碳发展模式的顺利转型带来的不仅仅是对社会经济的积极影响, 还将会潜移默化地向人们传递一种低碳、健康的理念, 进而促进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向更加环保、低碳、健康的方向转变。
3、旅游者不合理的消费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待转变。
根据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组织编制的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 (2007) 调查数据显示, 公众的环保意识总体得分为42.1分, 环保行为得分为36.6分, 环保满意度得分为44.7分, 三项指标均不及格, 这表明公众的环保意识总体水平较为低下, 环保参与度也还不高, 环保满意度令人担忧。旅游业的低碳转型需要民众的积极参与和实践, 才能顺利进行, 而目前民众的消费方式存在诸多不合理的方面, 如:在旅游出行上选择自驾游这种高碳方式的依然较多;在旅游住宿方面依然偏向高能耗的宾馆或酒店;饮食方面追求奢华, 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在景区娱乐游玩不注意环境保护;在购物方面, 依然偏好选择一次性用品消费等等。这些不合理的消费方式和思想观念不仅不利于环境保护, 而且影响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所以必须加以转变。
(二) 旅游业低碳转型面临的发展机遇。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 人们越来越需求一种更加贴近自然, 更加简单环保的旅游方式, 而实现旅游业的低碳转型正是与其不谋而合。通过更加健康的方式在享受自然带给我们快乐的同时, 又能减少碳的排放, 降低能源的消耗,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相对于之前的“腐败奢华”的旅游方式, 可谓是一举多得。
2009年国务院通过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就明确指出要推进旅游业的节能环保发展, 倡导低碳旅游方式。文件指出要加快实施旅游节能节水减排工程, 支持旅游企业积极利用新能源、新材料和新技术。十二五规划, 明确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由此可见, 实现旅游业的低碳转型不仅是实现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而且是顺应当前大政方针的必然趋势。
三、新疆天山天池景区旅游业的低碳转型
(一) 天山天池景区发展现状。
天山天池景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阜康市境内, 是以高山湖泊为中心的自然风景区。景区的资源保护大约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历代治理期 (1955年前) , 主要有清代开凿天池水渠, 民国修建天池调节水库的水利活动;二是林木采伐期 (1956~1980年) , 从1956年成立阜康林场开始, 在当时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 累计向国家社会提供木材近8万立方米, 同时也加强了森林防火及营造林工作;三是保护发展期 (1980~2002年) , 1980年阜康林场改为经营性林场, 在以营林为基础的林业生产方针指导下采伐方式转变为经营择代及抚育采伐, 大力加强营造林工作, 同年由自治区批建天池自然保护区, 加强了对阜康林区的资源保护。1998年实施国
(二) 天山天池景区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 新疆天山天池景区旅游开发主要集中在以天池为中心的湖滨区, 近年来景区已出现生态恶化、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在生态环境方面:景区由于过度放牧导致草场严重退化, 特别在高山和亚高山草甸带尤为严重, 由此引发大量的水土流失, 导致洪水、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频发;与此同时, 水土流失又加剧了天池内淤沙的沉积, 造成湖面面积缩小。由于偷猎、偷盗行为导致景区的野生动植物种类以及数量逐年锐减, 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 给景区的生态平衡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在环境污染方面:由于景区服务管理的不规范, 致使游客乱扔垃圾、游客自辟道路、公共设施的损坏等人为破坏行为频发。由于不合理扩建 (如度假村) 、旅游基础设施陈旧与不健全而引起固体废弃物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噪音污染。
以上问题的凸显不得不引发我们对天山天池景区的后续旅游开发工作进行深入思考。
四、天山天池景区旅游业低碳转型方案设计
如图1所示:结合新疆天山天池景区, 我们从旅游业的相关主体入手, 将其分为三大部分, 针对不同主体, 通过具体研究分析, 探索实现旅游业低碳转型的有效途径。 (图1)
(一) 政府及监管部门
1、政府及监管部门主要通过政策及法律法规的制定, 引导经营者及消费者, 实现旅游业的低碳转型
第一, 各级人民政府应制定有利于实现景区低碳转型的相应政策, 加大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 积极引导旅游企业及消费者的低碳行为, 鼓励开发和引进先进的低碳项目和技术,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落实环保问责制等相关制度。“十二五”期间, 国家旅游局每年支持新疆旅游局2, 000万元专项资金, 重点用于加强新疆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工程建设, 进一步提高新疆旅游业的通达性和可进入性, 保障新疆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在国家政策的号召和资金的大力支持下, 天山天池所在地的阜康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大对天山天池的资金投入, 通过天山天池管委会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天山天池的生态保护和环保设施建设。
在招商引资时, 通过竞标、招标等公平竞争的方式确定经营者, 并且与经营者签订合同, 依法确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天山天池管委会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严格执行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监测、评定方法, 对于新建、扩建、改建、改造等建设项目制作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或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
在景区建设和经营方面, 鼓励和支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低碳项目和技术。2010年2月4日, 云南省在昆明滇池推行国内第一艘内河电力环保旅游船“滇池一号”, 该船于2008年5月获得国家交通部、云南省交通厅、昆明市航务管理局批准, 是国家交通部重点科技项目之一, 游船设计前卫, 既时尚、动感又不失高贵、典雅, 是追求动感与挑战的游船文化的典范。该游船不仅可以让游客欣赏到船外的各种景点风光, 还可以使游客在船内欣赏到民族特色表演、购买当地特色的文化产品, 让人在感受不一样的文化风情的同时, 促进了旅游的低碳、环保。阜康市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扶持的方式促进天山天池景区引进或者是自主研发此类环保游船, 替代原有的燃油性游船, 以促进景区的发展向着低碳、环保的方向转变。
第二, 从法律和管理制度的制定来说, 改变我国法律制定中“易粗不宜细”的传统, 细化景区管理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如, 在制定《天山天池景区奖惩办法》时, 提出具体可行的奖励标准, 比如“对在风景区保护管理工作中作出重要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由阜康市人民政府或天池管委会给予表彰奖励”, 该奖励应当做出具体数量说明;对于需给予处罚的行为做出较为明确的界定, 例如:“向水体排放、倾倒油类、酸液、碱液、有毒废液废渣等污染物”的行为, 只要排放即受处罚还是排放量或浓度达到一定标准才受到处罚, 均应做出明确规定。
根据《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条例》的要求在对风景区内的古树名木、野生动植物、地形地貌、山体岩石、泉湖水体等自然景观和纪念性建筑、文物古迹、历史遗址、园林等人文景观资源进行分类保护时, 针对各类资源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调查、登记、管理制度, 使得各项制度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第三, 政府及监管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制度、法律时要充分考虑经营者及消费者的利益诉求, 缓和利益冲突, 寻找制度效用的最佳平衡点。如, 完善听证制度, 克服行政听证公开度不足, 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救济制度, 民众听证理念的缺失等弊端, 扩大听证适用范围, 全面完善行政听证内容, 强化听证笔录的最终法律效力, 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和救济制度, 培养程序民主理念, 将天山天池景区的改造与民众的利益有机结合, 真正做到协调多方, 受益多方。
同时, 为天山天池景区的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利益诉求提供其他多种渠道, 如开展座谈会、交流会。2010年7月16日, 天池景区召开干部职工座谈会, 干部职工就大力推进《天池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条例》、天池景区资源科学管理、综合执法管理、保景富民;加强宣传营销, 理顺资源保护管理, 打造一流人才队伍, 加强景区导游队伍建设、景区行政管理职责改革等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上述座谈会、交流会、专家座谈等形式是促进决策合理、科学的重要方式, 并且能够及时传达各方信息, 集思广益, 更好地兼顾多方利益。但是, 应当提高民众的参与度, 扩大参与人员的范围, 将环境保护领域的“公众参与原则”运用于实践当中, 让更多的利益相关者和环保爱心人士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2、建立健全相应监督体制。建立低碳监督机制, 健全旅游监管体系, 完善旅游监管机构, 加强旅游服务质量监督管理和旅游投诉处理。旅游、工商、公安、卫生、质检、价格等部门要加强联合执法, 同时加强旅游诚信体系建设, 开展低碳旅游创建活动, 制定旅游从业人员服务准则, 建立旅行社、旅游购物店相应等级制度。发挥旅游行业协会的作用, 提高行业自律水平, 设立有奖举报、专门信箱等。
在做好事后监督的同时, 更重要的是做好事前监督。天山天池管委会应当把好第一道关卡, 做好开发建设项目的审核审批工作, 如改变水资源、水环境自然状态的活动;摄制电影、电视、宣传片等;从事餐饮、交通运输等商业经营活动;开展科学试验、教学实习、标本采集等活动;其他影响生态与景观的活动。针对上述活动, 应当制定相应的审核标准, 并且保证审核工作的公正与真实。
3、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 细化考核标准。通过建立完备的低碳考核机制, 确保考核标准具体化, 考核效用最大化。针对天山天池景区旅游企业, 如旅行社、景区酒店等设立低碳考核级别评比机制, 使每个旅游企业认识到自身的问题, 主动改善管理, 积极配合考核制度, 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天山天池景区管委会可以根据景区酒店低碳发展模式转型的需要, 制定出酒店低碳标准考核评比制度, 主要内容包括:酒店对落实低碳发展的重视程度 (酒店相关低碳管理制度的制定情况) ;酒店设施及用品的低碳化程度 (电灯等用电设施的节能情况, 马桶、水龙头等设施的节水情况, 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情况) ;酒店饮食低碳程度 (食品的种类与使用材料情况、饮食的浪费程度) ;酒店垃圾的处理状况 (垃圾是否分类处理, 废气、污水的排放是否符合低碳标准) 等等。景区管委会通过制定这类具体的考核制度, 对景区酒店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审查、评估, 根据酒店的实施情况进行评比, 并给予相应的奖惩。
(二) 经营者
1、政策法规的落实。经营者以相关法律制度、政策、法规等为依据, 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及实施条例。昌吉州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条例》, 经自治区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批准, 已于2010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在此管理条例实施以后, 景区的企业应当根据该条例制定相应的自我管理办法, 将条例中与自身发展相关的规定落实到具体的发展规划中。政府及监管部门同时可以制定评定标准, 对企业的落实情况进行考核, 给予相应的奖惩。
2、发展理念的转变。新疆天山天池景区的企业应紧跟当前经济发展趋势, 积极改进自身存在的高能耗、高排放的缺陷, 逐步完善自身管理体制, 向低碳旅游的目标迈进。相关旅行社在宣传上可有意凸显低碳旅游的特色, 以区别于其他旅行社, 并将低碳知识直接或间接地传递给消费者, 使消费者不断知悉低碳旅游的内涵, 以便更好地接受低碳旅游方式。
3、低碳旅游项目的开发与改进。景区企业应抓住低碳发展的机遇, 将政府的支持与自身的改进有机结合, 引进、开发低碳旅游项目, 采用低碳技术, 减少能耗, 提高资源利用率, 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实现旅游消费低碳化的合理引导。一方面天山天池的旅游企业在引进、开发旅游项目时, 可以充分考虑到新疆的地理、人文特色, 充分利用这些本地资源, 开发一些具有民族风情的娱乐项目。例如, 民族手工艺制品展销、骑马、民族歌舞表演等活动, 同时让游客参与其中, 这样既体验了民族团结的温馨氛围, 又可以降低成本, 增加利润, 同时对景区环境不会造成破坏, 符合低碳旅游的要求。景区旅游企业可以在政府的支持下建立新疆天山天池野生动植物博物馆。博物馆向游客展示天山天池景区的野生动植物, 并突出介绍濒危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现状, 让游客在欣赏天山天池丰富动植物资源的同时增强自身的环保意识。博物馆的建成还能够成为旅游企业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 提高景区的知名度, 增加企业利润;另一方面加快改造、更换陈旧的旅游设施, 采用低碳环保设备降低能耗, 减少污染。天池的游船采用的依然是燃油动力, 不仅噪声大, 而且容易造成水污染, 不利于水生物种的生存以及景区环境的保护, 应改换为以电力为动力的新型低碳环保游船, 这样将大大降低碳排放, 减少噪音, 降低污染。在能源的利用方面, 充分开发和利用新疆地区的可再生能源, 如地热能、风能、太阳能等, 这样一方面能为景区经济发展带来动力;一方面又能减低景区能源消耗, 保护景区环境。
(三) 消费者。消费者在旅游消费的过程中 (具体包括:饮食、住宿、交通工具、娱乐、购物、游玩) 应自觉做到低碳消费, 将低碳消费观融入旅游的全过程, 这将会大大提高低碳旅游的效用, 为低碳旅游的实现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饮食方面, 倡导旅游者选择绿色、素食, 少吃肉, 同时减少铺张浪费。据世界观察研究所 (WWI) 最新研究报告:每生产1kg肉类, 排放36.4kg的二氧化碳, 牲畜及其副产品排放的温室气体占世界总排放的51%。少吃肉不仅是对自身健康的一种促进, 更是对环境保护的有力支持。
在住宿方面, 消费者应选择“低碳酒店” (政府支持的低能耗、节约环保的酒店、旅馆) 。传统的旅游酒店或宾馆存在许多高能耗、高排放的问题, 如大量使用一次性用品, 电、气、水资源浪费严重等等。只有消费者有意识地选择在环保低碳方面比较有作为的酒店或宾馆才能有效改善这一问题, 长此以往, 其他低碳不达标的酒店或宾馆要想继续生存与发展必然要改进自身问题, 顺应低碳发展趋势。
在交通出行方面, 应减少自驾游, 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近距离的提倡徒步旅行或使用环保交通工具, 如自行车、电瓶车、畜力车等污染少或无污染的交通工具, 来实现低碳旅游交通。新疆天山天池近年来修建了步道, 游人从步道进入天池不仅可以起到环保、健康的作用, 而且步道的沿途风景优美, 鸟语花香, 给游客带来别样体验。
在娱乐方面, 选择低碳环保的旅游娱乐方式。在天山天池, 有多种多样的娱乐方式, 其中最为游客称赞的要数哈萨克牧民的马匹, 游客可以骑着马游天池, 在一饱眼福的同时也体验了策马驰骋的快乐。这种娱乐对环境是无害的、环保低碳的, 因而更加值得提倡。
在购物方面, 减少一次性用品及过度包装的纪念品的消费, 不参与珍稀动植物及其制成品的交易, 维护生态多样性。新疆天山天池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 造就了其特殊的地理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生长着多种多样的珍稀野生动植物, 例如:雪莲、龙胆、紫宛、火绒草、珠芽蓼、金盛花、马鹿、狍子、棕熊、狐狸、斑翅山鹑、黑鹳、柳莺、星鸦、鸢尾等。由于这些野生动植物有着极高的经济价值, 因而近年来不法偷猎者和采摘者尤为猖獗, 大量的偷盗使得这些野生动植物的数量锐减, 给天山天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造成了一定影响。为了保护这些珍稀野生动植物, 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杜绝买卖, 要想杜绝买卖, 消费者的行为是关键。消费者应当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和法治意识, 拒绝购买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其制成品, 为维护生态多样性尽自己的一份力。
在游玩方面, 消费者应减少自身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和能源的消耗, 比如:合理安排路线、不乱扔垃圾、途中回收废弃物、做好生活垃圾分类、以徒步的方式代替坐缆车, 尽量不在景区留下自己的痕迹。
(四) 各主体的关系。在整个系统中, 政府及监管部门起着主导作用。针对经营者, 政府及监管部门通过制定相应政策、法律法规引导和督促经营者节能减排, 发展低碳旅游;针对消费者, 通过加强宣传教育, 理念传播, 倡导低碳的旅游行为。经营者和消费者是低碳旅游的最终实践者, 关系着低碳旅游发展成效的好坏, 影响着整个系统运作的效率与成败。三大主体相互协作, 相互制约, 每个环节环环相扣, 不可分割, 只有这样才能使多种制度有机衔接, 发挥出制度体系更大的合力。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 本文主要是从旅游业的三大主体入手, 进行研究分析, 但是, 在这三大主体有机组成的系统之外, 还存在着代表和保护公众利益的非政府组织。他们在旅游业低碳转型过程中, 理应扮演重要的角色。然而, 由于受到我国当前的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 这些非政府组织还有待发展和完善, 他们自身作用的发挥和影响力还有待提高。
总之, 旅游业的低碳转型有着现实及长远的意义, 而它的实现需要多方的努力与协作。对新疆天山天池景区的研究可以使我们对旅游业的低碳转型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为旅游业顺应低碳经济发展趋势, 实现低碳、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可借鉴的范例。
参考文献
[1]张坤民, 潘家华, 崔大鹏.低碳经济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8.
[2]刘啸.论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J].中国集体经济, 2009.13.
[3]文同爱, 郑荷花.国际生态环境问题对我国环境立法的启示[J].时代法学, 2005.1.
[4]新疆天池管委会.创建5A级旅游景区申报报告[R].2006.7.
[5]李永东, 陆其峰, 潘晓玲.阜康市生态旅游规划研究[J].新疆环境保护, 2003.25.1.
[6]庄贵阳.低碳经济.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的发展之路[M].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8.6.
[7]钟玉锋.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生产力研究, 2010.2.
[8]李俊峰, 马玲娟.低碳经济是规制世界发展格局的新规则[J].世界环境, 2008.2.
[9]蔡萌, 汪宇明.低碳旅游: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J].旅游学刊, 2010.1.
乡村旅游业低碳经济 篇5
目前,大部分的茶文化旅游企业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忽视对环境的影响。在茶文化旅游的开发过程当中,环境的开发与设计是不可缺少的项目,但是,大部分的旅游企业却因为自身的利益,而减少了对于环境的维护,没有尽到自身应尽的责任。在低碳经济的大环境之下,茶文化旅游景区中对于生态环境的维护与利用尤为重要,如果茶文化旅游企业没有尽到环境保护的职责,对旅游资源被破坏的现象熟视无睹,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大力发展娱乐、餐饮企业,那就会严重的危害到旅游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这样无论是对我国的旅游业还是对消费者来讲都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尤其是在我国低碳经济的大环境下,更是一种倒行逆施的行为。
1.2旅游观念未得到改变
旅游产业是第三产业最重要的GDP增长元素,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腾飞,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我国的国际号召力越来越强,这些都不断的推动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业系统巨大,仅仅是提出一个低碳茶文化旅游口号,或者只是在某个单独的区域实施这样的旅游开发政策其影响甚微,要建立切实可靠的低碳茶文化旅游景区,必须让企业、政府部门以及消费者的齐心协力来达成。目前,我国的旅游企业与消费者对于旅游的观念还停留在欣赏美景、购买特产之上,忽视了低碳经济的原则,因此,我们往往看到每当节假日旅游景区游玩高峰期之后,剩下的都是遍地狼藉,各种垃圾随地乱扔,旅游监管部门也熟视无睹。旅游产业各企业、各部门以及消费者对于低碳茶文化旅游的观念没有得到确认是其主要原因。
1.3没有明确的定位
乡村旅游业低碳经济 篇6
关键词:乡村旅游;旅游资源;农村;农民
中图分类号: F32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02.002
乡村旅游是依托农村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吸引游客前来开展观光、体验等一系列旅游活动。农村的民族风情、自然风光、农业生产等可以极大地满足城市旅游者休闲、观光、娱乐等需求。乡村旅游最早起源于欧美发达国家,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我国的乡村旅游开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但近几年乡村旅游才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1 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
1.1 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乡村旅游以旅游资源为依托,带动农产品、农副产品的交易与发展,并带动交通运输、餐饮业、服务业以及房地产等相关产业发展。不仅带动了第一产业的发展,还推动第二产业、拉动第三产业的不断发展,极大地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引领经济的良性运转。
1.2 增加农民就业岗位,提高农民收入
旅游业具有较强的产业相关性,其发展会带动餐饮娱乐业、交通运输业、零售业等产业的升级发展。以上这些产业为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尤其是在非种植、收割的农闲时段给闲置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此外,乡村旅游的发展提高了当地农民的收入水平。《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农村旅游既为初级农产品的销售提供了交易机会,又能对其农产品进行精深加工,拉伸产业链,从而提高整体价值。同时,乡村旅游通过多种途径增加农民的收入。2014年我国乡村旅游游客数量为12亿人次,乡村旅游收入为3200亿元,引领3300万农民走上致富的道路。
1.3 促进乡村文明建设,提升农民文化生活水平
乡村旅游的发展使得游客把城市中的先进理念、信息、文化知识等带到农村中来,对村民各方面素质的提升具有较大的影响,例如,很多农民学习了礼仪知识,形成了礼貌待人的文明习惯;掌握了电脑技术和一定外语知识等,从而极大地促进了乡村文明建设。
此外,乡村旅游的发展促进农村文化组织的创建与发展。为了进一步提升当地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很多农村丰富文化生活,组织文化演出,扩大宣传力度。由此,不仅促进乡村旅游发展,而且提升了农民文化生活水平。
1.4 改善农村的整体环境,有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乡村旅游的发展必将会带来农村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的改善,如农村道路、水、电、厕所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宽带入户等信息化工程的建设,环境卫生的治理与维护等,极大地促进农村整体村容村貌的改善与发展。此外,开发与保护旅游资源,使得很多村民树立了环境保护的意识,为当地的生态资源与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
2 建设乡村旅游,促进农村发展的对策
2.1 结合乡村旅游资源,打造特色旅游产品
乡村旅游成为时尚的发展趋势,然而乡村旅游的競相发展,使得同质化较为严重。乡村旅游想成为推动地区发展的重要力量,就要打造“特色旅游”。乡村旅游要结合本地的资源,突出旅游产品的独特性和个性化,烘托本地文化气息,提升游客旅行美好体验度,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使得游客不仅开拓了眼界,而且得到了身心的极大放松。
2.2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乡村旅游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政府部门要给予发展的积极支持,加大对乡村旅游的基础性投入。政府可把乡村旅游发展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加大水、电、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还可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帮助乡村旅游做好市场开发与宣传、招商引资、人员培训等有关重点工作。此外,政府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帮助乡村旅游创建良好的发展环境,例如把分散的农户进行整合,壮大经营主体,完善经营机制,明晰产权,将现代化的企业制度贯穿到乡村旅游的经营中来,帮助乡村旅游经营主体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经营,从而增强核心竞争力。
2.3 通过培训提升农民素养
乡村旅游的建设与发展,不仅需要硬件设施作为保障,同时也需要软件服务质量作为重要推动力量。旅游产业所包含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无一不需要高水平服务的支撑,提高乡村旅游的服务水平关系到乡村旅游今后的发展高度。然而人是服务的实施者,人的素养高低直接影响着服务质量。乡村旅游服务人员大都为当地农民,农民的整体文化知识欠缺,导致服务水平有限。政府部门以及经营主体要加大对从事旅游服务农民的培训力度。培训内容围绕着树立旅游专业知识、职业道德知识、民俗文化知识、客户服务技能等各方面。此外,对经营管理主体,要进行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培训,例如市场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企业文化管理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培训的过程中要注意体现针对性、阶段性以及长期性,才能引导乡村旅游向现代化、规范化、品牌化的道路不断发展前进。
2.4 加强规范管理
参考全国知名乡村旅游景点经营标准,围绕接待设施、餐饮卫生、服务质量、环境卫生等内容,结合自身发展状况,设立统一的乡村旅游质量评定标准以及管理办法。可以设立乡村旅游行业协会,发挥行业协会监督职能,定期对乡村旅游景点进行质量评定与考核,及时找出发展中存在的种种不足,引导乡村旅游进入良性的发展态势。政府部门对乡村旅游示范企业或地区加大扶持力度,制定有关优惠政策,在打造品牌形象的同时,使其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从而带动乡村旅游向更高的发展层次迈进。
3 结语
乡村旅游作为带动乡村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对农业产业化发展、增加就业岗位、提升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促进农村文明建设等起到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从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提升农民素养、加强规范管理力度四个方面,阐明加快乡村旅游促进农村发展对策,以此加快乡村旅游促进农村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王俊平.旅游人力资源培育与管理[J].价值工程,2010(02).
[2]苟安经.乡村旅游的农村经济地位与发展前景[J].安徽农业科学,2007(19).
[3]高谋洲.乡村旅游发展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关系研究[J].乡镇经济,2008(03).
乡村旅游业低碳经济 篇7
1 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
1.1 低碳经济概念的产生
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 人们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 在人类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 对于环境的破坏也是非常大的, 为了有效的解决这一发展弊端, 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 罗马俱乐部于1972年发布了《增长的极限》一文, 在文章中第一次对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带来的高耗能、高污染的传统工业文明和高碳经济的发展方式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随后, 低碳经济的发展不断得到延伸和推广, 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在《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一文中将低碳经济作为一个全新的理念提出, 这标志着低碳经济的发展正式开始被人们所接受。同时, 英国政府为了有效的控制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弊端, 不断采取有效措施, 并制定了一系列计划, 英国政府计划到2020年本国二氧化碳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水平上减少20%, 到2050年要在1990年的水平上减少60%, 真正实现低碳模式。要不断的优化当前的能源结构, 大力发展可再生性能源, 加大对各类新能源、低污染的资源加大利用程度;要不断对当前的能源政策进行调整, 征收气候变化税和能源产品税, 要加强科技创新的力度, 积极发展低碳能源新技术, 通过各方面的措施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要在各项有利政策的推动下, 推动家庭节能减排, 在家庭建筑中推广使用隔热保温建筑材料实现建筑节能, 推广节能灯, 采用LED绿色照明, 淘汰传统照明方式, 实现照能节能, 各个家庭也要积极行动起来, 通过购买节能家电、使用混合燃料汽车的形式, 尽量短距离出行使用自行车, 真正实现低碳交通, 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1.2 低碳经济内涵
低碳经济是随着社会发展而逐渐被提出的, 它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所谓低碳经济, 就是通过人们的低碳行为, 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经济, 其核心是在市场机制的大力推动下, 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及创新, 对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进行认真研究和分析, 在各项政策的推动下, 形成一系列明确、稳定和期的引导及鼓励, 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性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 通过一系列措施的运用和加强, 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 彻底转变原来以污染环境为代价的传统工业发展模式, 建立社会新的发展模式。
2 低碳经济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当前, 随着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 人们越来越重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 这样, 碳排放量就成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指标。碳排放量从表层意义上来看, 是人类能源利用方式和水平的反映, 但从本质上来讲, 更是人类经济发展的新标识, 在社会发展的稳步推进过程中, 要改变人类对于传统资源的利用程度, 通过发展新的技术来实现社会二氧化碳低排放, 真正为社会发展贡献自身力量。同时,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政治问题,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 人们生活环境形势越来越严峻, 如何在社会发展变化环境中做好低碳工作, 是各国首先要考虑的重要任务, 因此, 各个国家必须要通过相关的政策法规来降低碳排放量, 真正做到低碳社会。
3 低碳旅游对生态经济的诠释
当前, 随着低碳经济概念的提出, 社会各方面都以低碳发展为标准, 真正实现社会的良性发展。近年来, 旅游业在我国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旅游的人数与旅游消费总量逐年增长, 这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贡献了许多力量。生态旅游成为了近年来流行的新名词, 人们在旅游过程中也希望能够以自身的力量来换取自然界与人类的和谐共处, 如生态观光旅游等。生态是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 当前, 对于生态的解释也有多种定义, 但对于生态旅游还没有一个具体的含义, 生态旅游的发展还不能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而大多数学者对于生态旅游的解释都是基于自身的理解, 难以对生态旅游进行标准的认定, 导致在实践的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对生态旅游定义的滥用、误用以及泛化, 对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决策和管理产生一定的误解, 这对于生态旅游的要持续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3.1 对生态旅游对象的质疑
在各种生态旅游的定义过程中可以发现, 生态旅游的对象一般被认为是自然资源, 特别是一些生态保护较好, 受污染程度较低或没有受到任何污染的自然风景保护区, 如果将生态旅游的范围仅仅这样定义的话, 那就缩小了生态旅游本身的含义, 使得其发展内涵被误解, 从实际的发展状况来看, 生态旅游只是旅游的一部分, 因此, 将我国旅游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定义为生态旅游的话, 这显然是不合适的, 因为旅游业包括的范围和资源要更广泛一些。
3.2 对生态旅游者的质疑
根据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 生态旅游者主要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广义的生态旅游者是指到生态旅游景区所有的游客, 这类界定具有统计上的可操作性, 但他只能指到景区旅游的游客数量, 而无法对游客的具体行为进行监测, 难以体现出生态旅游者与普通游客的区别;狭义的生态旅游是指旅游者应为生态旅游者, 狭义的生态旅游者仅指来到生态旅游区的对环保和经济发展负有一定责任的那部分游客, 他们从真正意义来讲才可以称为是真正的生态旅游者。从旅游者自身的目的来看, 游客来旅游的目的, 是为了获得身心的放松, 使身心能够得到有效的休息, 而不是一种责任性的学习, 生态旅游只能达到提高旅游者的这个目标, 而无法规定游客在游玩的过程中承担责任和义务, 因此生态旅游本身就是一个不单独存在的概念, 它需要通过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3.3 对生态旅游过程的质疑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 有了生态旅游资源, 相应的才会出现生态旅游者, 还必须要同时具备生态旅游的实现过程, 才能够算是一个完整的生态旅游过程, 要想使生态旅游的过程得以实现, 必须要通过相关的交通工具才能完成, 也就是说生态旅游的实现过程必须要以生态交通才可以, 但什么样的交通工具才可以算是真正意义的交通工具呢?任何人都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低碳旅游把人类对旅游所寄予的希望全部融入到整个旅游过程当中, 在实际的过程中, 侧重于对目标的关注, 使旅游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分解到了全过程, 它的理念和目标都非常清楚, 那就是使旅游者在旅游的过程中不仅要享受健康快乐的自然环境, 而且也有义务对当前的旅游环境健康承担相应的义务与承担, 只有通过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式, 才可以更好的促进社会发展, 实现社会的良性发展。
4 低碳经济是旅游业持续发展的目标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 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 同时更重要的是他还是一种措施, 它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 它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观念, 它涉及的主要方面有食、住、行。随着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的不断提高, 低碳旅游也要在不降低旅游质量的前提下, 在旅游过程中尽可能的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4.1 低碳饮食
在二氧化碳排放的构成比例中, 由饮食所引起的二氧化碳比例也是非常巨大的。人类在食物链中, 并非处于最高端, 属于杂食, 但随着现代人类盲目提升在食物链上的占位, 在饮食方面侧重于动物食品, 这样一方面直接导致了现代人身材体健康和超重, 人们的健康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 同时也使得肉类食品产业得到快速发展。食用过多的肉类食品, 必须会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 因此, 人们在饮食过程中, 要合理控制饮食结构, 增加非动物类食品的引入量, 做到合理饮食, 通过旅游的形式, 不断调整人类的饮食结构, 促进人类身体健康, 同时也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4.2 建筑节能
我国建筑及居民生活占用能量很大, 建筑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很高, 人们在当前对于传统资源的需求是非常大的, 同时许多旅游景区在建筑上也追求质量高的建筑物, 这就使得旅游过程中的碳排放量明显增加。因此, 在当前低碳旅游的过程中, 要不断的降低对传统资源的依赖程度, 开发新的资源与技术, 如太阳能、风能、核能等, 并将这些新技术应用于人们的建筑过程中, 各类旅游景区在建设的过程中, 要尽量体现低碳发展的理念, 使碳排放量不断降低, 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4.3 出行节能
在二氧化碳排放的构成比例中, 各种交通工具的出行所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非常大的。由于许多旅游景区大多位于农村地区, 人们在乘座交通工具的过程中, 必然会造成尾气排放, 对社会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这就很难体现旅游低碳的交通节能意义。因此, 在人们出行的过程中, 要做到低碳出行, 通过低碳的方式来维护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 对于出行距离在五公里以下的, 尽量采取自行车行, 在旅游的表现形式上, 也可能采用自行车旅游的方式, 减少碳排放量, 在旅游景区, 尽量不要组织一些篝火晚会的形式, 防止对自然资源造成一定的损害, 在旅游交通工具的选择上, 要通过拼车、组团的形式, 以减少碳排放量, 在景区游远中, 要做到不随手乱扔垃圾, 保持景区内的自然和谐, 给社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氛围。
当前, 在社会发展高速发达的今天, 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显得非常重要, 在低碳经济的促生下, 低碳旅游的发展理念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并形成一定的共识, 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二者相互补充, 互为依赖, 低碳经济促进低碳旅游的发展, 同时低碳旅游对低碳经济的发展亦有着非常重要的贡献。因此, 在发展过程中, 要做好二者的协调处理关系, 牢固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 在实际的社会和生活中时刻执行。同时, 国家的各级管理部门也要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鼓励旅游景区进行低碳发展, 将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的理念牢固结合, 真正发挥最大作用, 为社会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人类的社会生活环境越来越严峻, 低碳经济的发展不仅为人类保护地球提出了新口号, 而且为后工业化时代人类追求新的健康生活, 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最终目标。低碳旅游就是为了充分迎合这种发展理念, 以低消耗、低污染等为基础的绿色旅游, 它不仅对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提出了新的要求, 而且对旅游全过程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 通过低碳旅游的形式实现社会文明发展。本文着重探讨了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的和谐关系。
关键词: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低碳旅游
参考文献
[1]王杰.基于低碳经济下的城市规划研究[J].中外建筑, 2011 (01) .
[2]王伟.低碳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分析[J].中国经贸导刊, 2011 (03) .
[3]林君暖.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J].特区经济, 2011 (01) .
乡村旅游业低碳经济 篇8
一、规划开发生态化
旅游业是以招徕吸引客源地居民前往旅游地游览观光, 以满足旅游者审美或愉悦的需求而获得利润回报的产业, 而要构建旅游吸引, 开发建设旅游景区是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基础, 也是旅游业开展业务的条件。而对旅游资源进行规划开发是旅游业发展的第一步, 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但是我们却遗憾地看到, 不少景区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学论证、评估和规划, 或者急功近利, 为了追求单一的经济利润目标, 盲目地进行探索式或掠夺性开发旅游资源, 过度地接待游客, 违背了生态学规律, 造成了旅游资源和环境的破坏, 不仅使旅游产品质量、品位下降, 旅游者的游乐需求没有得到有效的满足, 旅游资源和环境的破坏还造成旅游业发展缺乏资源支持, 没有了发展潜力和后劲, 甚至对目的地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甚至有的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单位也不按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办事, 在景区大量修建楼堂会所或者索道等辅助设施, 甚或修建现代化的定居点, 破坏了景区的自然生态或文化生态, 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黄牌警告、勒令整改。而低碳经济的实质就是低消耗、低污染的经济, 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规划的错误带来的是开发建设的错误, 而这种错误或已被整改, 或必然被整改, 而那些错误决策的“战果”就是对资源、能源极大的浪费。当我们看到景区整改, 大量建筑被拆掉的时候, 不仅要扪心自问, 早知如此, 何必当初呢?所以, 科学的规划是减少浪费的基础, 也是旅游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而规划开发的生态化是科学规划的核心与基础, 所谓规划开发的生态化就是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要遵循生态学的规律, 要用生态学的理论进行科学布局, 在实现规划区内系统稳定性与安全性最优的前提下, 使规划区域内的资源和环境得到合理的有效利用, 并把开发和利用程度控制在自然生态环境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使开发建设的景区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文化旅游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一样要遵循以上原则, 只是要把生态学理论扩展到人文科学领域。生态化的规划开发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要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科学的规划开发思想和态度, 更要有科学的生态学指标和资源规划开发的科学技术做后盾。要根据旅游地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特点, 因地制宜, 合理规划, 根据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趋势, 对旅游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构筑旅游地资源循环利用系统, 减少包括土地在内的资源使用, 采用节能降耗技术, 减少能源使用, 尽量减少污染物的产生。生态化的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带来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现代与传统的统一, 旅游者、当地居民、开发商、政府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共赢, 带来的是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是当代发展需求满足和未来发展需求满足可能性的有机统一, 是低碳经济条件下旅游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旅游生产节能化
这里的生产包括酒店、景区等硬件建设, 交通、餐饮、购物、游览、娱乐、住宿等依托有关设施提供的旅游服务以及旅游商品的生产、流通等过程参与企业, 从广义上讲还包括为酒店、景区等旅游企业提供原料、服务和半成品供应的供应商系统在内的整个旅游产品供应链。旅游业被认为是“无烟工业”, 发展旅游业能够有效替代其他产业, 达到既能节能减排又能促进发展的目标。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 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交通和饭店方面能源消耗和排放污染物现象还相当突出。尤其是酒店奢华之风盛行, 极大地增加了碳排放。据有关资料显示, 一座中等规模的三星级饭店, 一年大约要消耗1400吨煤的能量, 向空中排放至少4200吨二氧化碳、70吨烟尘和28吨二氧化硫。旅游开发中大量的工程建设也很粗放, 造成资源能源的浪费。许多先进的智能化技术和节能减排技术应用严重不足, 不仅增加了运营成本, 也增加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在旅游交通中形成的尾气排放对环境的危害更是严重, 比如喷气式飞机载客飞行100公里会排放23公斤二氧化碳, 汽车每行驶100公里排放的二氧化碳也近18公斤。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显示, 旅游业 (包括与旅游业相关的运输业) 碳排放占世界总量的5%, 其中运输业占2%, 纯旅游业占3%。低碳经济要求旅游业要改变原来的生产方式, 使产品生产实现节能化。首先要转变过去那种贪大求洋、贪多求全、豪华奢侈、大拆大建、粗放发展的思路, 要靠自然、靠特色、靠文化、靠服务来丰富我们的产品, 提高旅游者的满意度, 而不是奢华的设施条件。要大力推广新的运输技术和清洁能源, 加速包括飞机在内的运输工具的更新, 让低效能的设施或落后的运作模式退出行业。酒店要进行建设技术改造和管理改革, 倡导使用节能建材, 推广节能电器, 实行能源回收和资源的循环利用。提倡使用新能源, 特别是要推广包括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在内的新能源。旅游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包括为旅游企业提供服务和支持的供给单位都要注意加入生产节能化的行列, 共同为我国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的宏伟目标努力。
三、旅游管理精细化
一方面旅游经济要发展, 另一方面旅游业要节能减排, 实现可持续的发展。要实现这两个看似矛盾的目标, 一方面要投入科技力量, 用先进的科技装配服务设施设备, 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另一方面就要靠管理, 向管理要质量, 向管理要效益, 同时我们旅游业也要向管理要可持续发展。由于管理的不慎, 造成资源浪费、能源消耗, 污染严重的例子比比皆是, 有资料显示, 精细化的管理可以降耗40%以上, 因此, 低碳经济条件下管理必须走精细化道路, 精细化管理是达到旅游业发展与节能减排目标双实现目的的必然选择。精细化作为现代工业化时代的一个管理概念, 最早是由日本的企业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天下大事, 必做于细”, 精细化管理的理论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所接受, 作为一种管理文化, 其以“精、准、细、严”为基本原则, 通过提升改造员工素质,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强化链接协作管理, 从而从整体上提升企业整体效益。精细化管理是一种以专业化为前提、系统化为保证、数据化为标准、信息化为手段的管理模式, 多被用于企业的微观管理, 但是政府宏观管理也要倡导精细化。要强化行业规范, 明确工作标准, 加强行业督导, 切实做到部署到位、管理到位、服务到位, 执行到位, 做到目标分配量化、具体化, 监督考查严格化、细致化。要继续实施绿色饭店行业标准, 加大督察力度, 使酒店企业切实按照节约能源、环境友好的方式经营。要细化对降能降耗指标的分解和分配, 加强对旅游业及其上游产业、辅助产业和衍生行业的监管力度, 严格管理措施, 深入开展零盲点管理。另外, 还要在广泛调查、全面论证的前提下在政策、税收、信贷等方面对节能减排成效好的项目和企业予以支持。从旅游企业微观管理的角度来讲, 一方面企业的发展方式要改变, 努力从“低、小、散”的粗放型向规模化、集约化的经营转变。另一方面要在日常管理细节上下功夫。要注意使用清洁能源和新能源, 推广使用节能电器, 避免使用或少使用包括一次性筷子等在内的一次性物品, 在不降低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尽量把一次性使用变成多次使用或调剂使用。要注意废弃物的分类收集, 并进行无害化处理。要推广使用无污染物品或再生物品, 比如用纸质或布料的手提袋代替塑料袋, 用纸餐具代替塑料餐具等。要在精细化的要求下强化设施管理、原料管理和加工服务过程管理, 大力开展节约用水用电, 高效能工作等活动。精细化管理主要是强调管理责任的落实, 每一个管理者的责任都要具体、明确, 要突出责任的量化、细化, 要求每一个管理者必须尽职、到位, 要实行适时考核制度, 使每件事情都有人负责, 及时发现问题, 严格追究责任。要注重管理的细节, 把节能降耗渗透到企业运行的方方面面, 使生产和服务活动真正做到“精、准、细、严”, 以达到包括饭店、交通和景区在内的旅游业及相关行业真正由高能耗、高排放和高污染向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增长方式转变的目标。
四、旅游消费环保化
不仅通过对规划开发、建设生产和经营管理的改善可以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还可以通过改善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这就要求旅游者树立环保消费的理念, 增进旅游者对旅游活动所产生的环境问题的理解, 强化其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 对旅游者的消费行为和习惯进行引导, 使消费者能够对自己的消费行为有一定的自我约束, 以实现低碳旅游。旅游者要尽量选择低碳旅游方式, 避免过多的碳排放。比如可以不乘飞机或者少乘飞机, 乘直达飞机, 减少飞机的起降, 乘飞机少带行李;减少自驾游, 尽量使用小排量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或电动汽车, 乘坐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 增加步行和自行车在旅游活动中的使用。住宿时挑选不提供一次性用品的酒店, 自备牙刷、牙膏、拖鞋等旅游物品, 选择淋浴、洗衣服自然晾干而不用洗衣机甩干, 旅途中少使用空调, 不用一次性餐具, 自觉捡拾遗弃垃圾, 维护景区清洁卫生, 不购买过度包装的旅游商品等。倡导旅游者在旅游行程结束后计算自己的碳排放, 通过植树等方式进行“碳补偿”来为缓解气候变化做贡献。但是我们很遗憾地看到, “绿色教育”还有待于普及和深化, 绿色旅游、生态旅游和低碳旅游等观念并没有深入人心, 我国的旅游者在旅游消费中环保意识还不是那么强烈, 环保知识和环保旅游的行为方式知之甚少, 自驾车旅游潮流风起云涌, 在旅游活动中诸如乱刻乱划、乱攀乱踏等破坏资源与环境的现象还大量存在, 主动放弃“享受”标准, 选择低能耗、低污染旅游产品的意识还不强烈, 而颇为时尚的“碳补偿”对于广大旅游者来说更是雾中花、水中月, 遥不可及。如果说旅游企业的开发建设、生产服务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比较容易达到的话, 而使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理性消费, 使自身行为符合低碳旅游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要求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这就要求政府的旅游、环保等部门做好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知识的教育与普及, 大众传媒要广泛深入地宣传环保知识, 旅游企业及相关人员要把教育、引导旅游者进行环保型消费作为自己的工作职责。而旅游产品的设计, 旅游项目的布局, 旅游服务设施的配备包括服务特色的取向等都要体现环保消费的导向, 大力开展生态旅游, 强化旅游者的生态教育, 使旅游业从传统的大众旅游时代走向生态旅游时代。
摘要:低碳经济给旅游业发展带来了机遇, 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旅游业在低碳经济条件下必须转变传统的发展模式, 走规划开发生态化、旅游生产节能化、旅游管理精细化和旅游消费环保化道路, 使旅游业实现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发展。
关键词:低碳经济,旅游业,4E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梁平, 韩丽.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方式研究——基于对低碳经济的分析[J].商场现代化, 2009
[2].马驰, 丁俊慧.基于低碳经济的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 (现代物业下半月刊) , 2009 (7)
[3].鲍健强, 苗阳, 陈锋.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J].中国工业经济, 2008 (4)
[4].王娟.低碳化:旅游业发展必须面对的课题[N].中国旅游报2009.9.23
[5].刘啸.论低碳旅游与低碳经济[J].中国集体经济, 2009 (5)
[6].刘德艳.基于低碳经济的旅游业发展变革.http://www.davost.com/Intelience/Epert/2010/03/01/1117217875.html.
乡村旅游业低碳经济 篇9
1 乡村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行业进入门槛较低, 部分区域发展无序, 存在卫生、交通等安全隐患
由于乡村旅游进入门槛低, 具有投资少、风险小、成本低、见效快的特点, 一时间许多地方都兴起了发展乡村旅游的热潮, 结果导致出现区域性无序发展的状况。据了解, 目前尚存在着不少达不到星级标准的乡村旅游景点, 这些景点往往道路建设、客房等基础设施不完善, 卫生安全问题突出。此外乡村旅游道路建设滞后、路面过窄、停车场过小、路标路牌不全, 给旅游巴士、自驾车带来了诸多不便, 交通的通达力也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瓶颈。
作为我国新兴的旅游业, 如果乡村旅游接待点不认真消除卫生、交通、安全等方面的隐患, 乡村旅游就会成为弃之可惜的“鸡肋”。
1.2 旅游产品同质现象严重, 精品景点少, 缺乏自身特色
许多乡村旅游景点还停留在看农家景、吃农家饭、采摘、垂钓、玩扑克等“千村一面”的服务项目, 有的地方甚至把城市中的娱乐休闲项目直接复制到乡村, 而没有深层次地挖掘当地的文化品位和特色创新。这些乡村旅游景点规模较小, 相对分散, 旅游产品高度同质化, 缺乏特色和文化品位, 内容单调乏味, 加之没有统一规划, 乡村旅游发展多年却仍是小打小闹, 很难形成规模性产业。同时, 由于旅游产品同质化, 各景点之间因客源、资源的抢夺也导致邻里关系紧张。
1.3 景点管理滞后, 服务质量不高
具体表现为:一是卫生状况不好, 存在“脏、乱、差”现象;二是乱搭乱建现象严重, 缺少体现农村风俗特色的民居建筑;三是少数景点游览线路组织不好, 标志不明显;四是有的景点缺少浓厚的乡村文化氛围或宜人的自然风光被花哨的现代商业气息所冲淡, 让旅游者找不到“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感觉;五是管理与经营体制不健全, 从业人员培训跟不上农村旅游发展的需要, 旅游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2 发展乡村旅游经济, 促进新农村建设
2.1 转变观念, 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从政府部门到乡村旅游经营者, 都应转变观念, 统一思想, 充分认识发展乡村旅游的时代特征及重要意义, 树立新的乡村旅游观, 将旅游开发的重点逐步转移到发展乡村旅游上来。首先, 要正确理解发展乡村旅游的现实意义和功能优势, 认清乡村旅游的主要内容与特点。其次, 要充分认识农业不仅是农村的主导产业, 而且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之一, 协调好旅游业与农业的关系, 树立“以旅助农”、“农游合一”的开发理念。政府必须要在思想上对乡村旅游具有系统的、全面的认识, 并就乡村旅游的发展达成统一共识, 为乡村旅游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2.2 制定政策, 完善机制
大力实施政府主导型战略, 既要使新农村建设覆盖到乡村旅游发展的始终, 又要使支持“三农”的资金及新农村建设各项优惠政策倾斜于发展乡村旅游。对于开发乡村旅游投资数额较大的企业或农户要给予积极支持与帮助;乡村旅游节点道路连接, 要纳入交通规划优先建设;乡村旅游点水源污染及环境治理, 要纳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优先解决;乡村旅游项目用地要优先协调安排, 各种税收、费用可少收或免收。条件允许时可设立乡村旅游专项资金, 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奖励。从宣传促销、人才培训、管理服务等措施的落实上, 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 为农村旅游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政策支持。
2.3 科学布局, 错位发展, 突出特色内涵, 努力打造精品
首先, 要依据乡村旅游规划, 对乡村旅游各景点进行科学布局, 实现乡村旅游的错位发展。其次, 要突出乡村特色, 结合当地农民生产、生活、田园观光、文化传承, 深层次挖掘各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 整合特色优质资源, 重点提升旅游产品档次和旅游附加值, 努力体现乡村旅游景点间的差异化、特色化、多样化, 尽量避免旅游产品同质化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此外, 在开发的组织形式上, 要坚持乡村旅游主体和利益主体“农”的属性, 以农民为主体, 让农民收益。要依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农户型、公司型或者农户+公司型, 创建各具特色的水产基地型、畜禽养殖型、果蔬基地型、科技农业型、名村名镇型、花卉苗木型、田园生态型、湖库滨水型、岗地生态型等多种类型的优秀旅游景点, 打造难以复制的乡村旅游景点, 创造更多的旅游精品, 培育出叫得响的乡村旅游品牌, 使经济得到发展, 农民得到实惠。
2.4 规范服务, 提升水平
发展乡村旅游发展, 不仅需要加强旅游“硬件”设施的建设, 也需要不断提升“软件”服务的质量。要逐步建立健全规范乡村旅游接待服务体系, 不断完善和配套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 提高乡村旅游的综合服务质量和水平。要从接待设施、接待条件、卫生状况和接待能力等方面规范乡村旅游的接待服务标准, 提高乡村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要积极开展争创“星级农家乐”活动, 大力倡导合法经营, 诚信服务。要切实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努力营造整洁、安宁的村容村貌, 打造良好的乡村旅游软环境。同时, 乡村旅游的投资经营主体是农民, 要把乡村旅游做活、做大、做强, 首先必须采取多种灵活适宜的形式, 坚持把文化知识、农业科技知识、职业道德知识、旅游专业知识、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知识及经营管理等知识培训结合起来, 使其在创新理念和提高文化素质的同时, 不断提高农民经营管理的技能和水平。培训既要有针对性, 又要有普遍性;既要分阶段, 又要坚持长期性。充分发挥教育、农业科技、旅游等方面的力量, 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外出考察学习等多种途径抓好培训工作, 促进乡村旅游不断向科学化经营、规范化服务方面发展。
2.5 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政策, 不断探索发展乡村旅游业的新思路
加快发展乡村旅游必须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发展大旅游、大农业对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政府必须改变职能, 调整思路, 首先要将发展乡村旅游纳入到建设新农村的整体布局中, 研究好利用好当前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有关政策, 用改革发展的思路来破解我市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土地、资金等难题, 结合我市实际, 在明确乡村旅游业范围界定的前提下, 规划、出台有助于发展乡村旅游的综合性政策。各级政府应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其次要拓宽融资渠道, 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引进工商业资本, 允许农民用林木等资源入股。在政策许可范围内, 对部分改变土地使用性质, 但仍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体的乡村休闲旅游项目, 按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的用地规定执行 (防止私人投资者和企业利用乡村旅游的相关政策借机圈地) 。此外, 建设、农业、规划、土地、交通、供水、供电等相关部门, 也应将乡村旅游所需的基础设施优先考虑, 提升乡村旅游点交通的通达力, 税务、工商、卫生、文化等部门应采取“放水养鱼”的政策, 给予支持和优惠。
参考文献
[1]张广瑞.2007年旅游绿皮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
[2]夏林根.乡村旅游概论[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2007.
[3]杨达源.乡村旅游开发理论与实践[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4]李天元.中国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4.
[5]邹统钎.北京市郊区旅游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4.
乡村旅游业低碳经济 篇10
目前发展低碳经济、改变传统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成为了我国的重要国家战略, 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提高其利用效率和促进经济良性发展是低碳经济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 它对于改变原来的对于资源的过度开采利用、对于廉价劳动力的过度依赖和较高的发展中的外部性有着十分重要作用。旅游企业由于其行业特点和产品服务特征一直走在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前列, 而如何打造和有效实现循环发展模式对于新时期下旅游企业的低碳化增长起着决定作用, 它可以显著地提高旅游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并带动相关环节和主体实现整体性能的提升。
低碳经济背景下旅游企业的循环发展模式的重要作用意义客观上要求旅游企业在探索和创新其循环发展模式的过程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把握, 即从自身发展战略和整体发展规划的角度层次去考虑循环发展问题, 将其建设成为企业自身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 依据对旅游行业和企业自身特点的分析来将循环发展模式的具体功能和要求在旅游企业上下游产业链成员之间进行合理分配, 并建立某种机制确保其功能得到有效的贯彻和执行, 最后要着眼于旅游企业的价值创造流程分析, 提升循环发展模式的价值贡献程度。
二、低碳经济下目前旅游企业循环发展模式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从总体上来看, 我国旅游企业目前循环发展模式的探索还处于初级阶段, 循环发展对于旅游企业的低碳化发展和内在效益增长的贡献率都还比较低, 循环发展的理念和思维在旅游企业中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贯彻和普遍性认识。除此之外, 归纳总结起来旅游企业在打造循环发展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旅游企业在探索和实现循环发展模式中缺乏对于企业自身发展战略和长期整体规划的充分考虑和有效解读, 使得对于循环发展模式的探索和创新都没有得到企业相关保障和机制的支持, 相关的环节和职能也没有得到持续性的朝着循环式发展的机能转变;第二, 旅游企业在探索和实现循环发展模式中缺乏对于从上下游供应链的范畴来考虑和分配相关循环发展模式的要求, 使得旅游企业的上下游产业链成员对于整个循环发展模式的贡献率较低, 这也使得整个循环发展模式在整体功能上存在一定的欠缺;第三, 旅游企业在探索和实现循环发展模式中缺乏对于旅游企业价值创造流程的具体细分, 使得其循环发展模式对于价值创造的贡献率较低, 不能有效地按照市场要求将相关的客户诉求和意愿有效地融入到循环发展的模式之中。
三、低碳经济下旅游企业循环发展模式的建议和对策
根据低碳经济下循环发展模式的基本内涵及其对于旅游企业的作用意义和相应要求的概述, 在分析了低碳经济下旅游企业循环发展模式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 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加强和改善低碳经济背景下旅游企业循环发展模式的建议和对策。
第一, 低碳经济背景下旅游企业循环发展模式中应该从旅游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规划和整体业务运行的角度出发, 将循环发展模式的建立健全确立为旅游企业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 然后以此为指导将符合循环发展的模式和理念贯穿于旅游企业的业务决策、战略制定和具体业务环节之中。这种战略地位和层面的确认是确保旅游企业循环发展模式得以持续推进和保障的根本, 它可以使得旅游企业的循环发展模式的发展得到有效的资金资源投入保障;第二, 低碳经济背景下旅游企业循环发展模式中应该根据循环发展模式的具体功能细分和要求, 将之从上下游产业链成员的范畴中根据优势分析来做出具体的职能分配和工作安排, 然后在供应链成员之间根据合作共赢互惠互利来达成相关机制来避免各种短期利益博弈行为。旅游企业上下游产业链成员的配合和协作是快速建立起高效的循环发展模式的组织保证;第三, 低碳经济背景下旅游企业循环发展模式中应该对于旅游企业自身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增值流程做出具体的分析, 然后将旅游市场消费者的需求和竞争对手的情况等纳入到循环发展模式之中, 以此来提升旅游企业在打造循环发展模式中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增值能力, 从而最终提升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水平。
四、总结
旅游企业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由于其独特的产业特点和产品服务特征决定了打造循环发展模式对于提升其增长水平质量和内在效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循环经济的本质是一种低碳环保可持续增长的发展模式, 本文在分析了旅游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和改善旅游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建议和对策, 即从旅游企业自身发展战略和整体规划的高度层次去认识和考虑, 根据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功能细分将之从旅游企业产业链协作的角度来进行操作层面的思考和措施制定, 最后要根据旅游企业的价值创造流程和价值增值环节的需要来具体修正和调整循环发展模式的具体参数和属性。
摘要: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宏观环境背景下, 旅游企业如何探索和实现循环式发展模式对于其自身的良性发展和内在效益性增长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了低碳经济背景下循环发展模式的基本内涵及其作用意义的基础上, 重点指出了旅游企业在打造循环发展模式中遇到的问题, 即缺乏对于旅游企业自身发展战略的关注和有效解读、尚未从旅游企业产业链的层次去安排和配置相关的功能和要求以及旅游企业的循环发展模式的价值增值能力不足等问题, 最后结合相关理论提出了低碳经济下旅游企业循环发展模式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低碳经济,旅游企业,循环发展,模式研究
参考文献
[1]李伟, 黄远水.基于循环经济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 (06) [1]李伟, 黄远水.基于循环经济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 (06)
[2]刘德智, 李杨.循环经济理念下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J].理论导刊, 2010 (05) [2]刘德智, 李杨.循环经济理念下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J].理论导刊, 2010 (05)
[3]彭琴, 龚新奇.从循环经济的国内外实践看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支撑体系的构建[J].北方环境, 2009 (04) [3]彭琴, 龚新奇.从循环经济的国内外实践看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支撑体系的构建[J].北方环境, 2009 (04)
乡村旅游业低碳经济 篇11
【关键词】乡村旅游;相关的农业经济;协调发展旅游业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不断深化,乡村旅游业作为一种新式旅游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这一系列的旅游方式一方面满足了人们对于自然的向往;另一方面极大改善了人们日常休闲的生活方式。
一、乡村旅游系列发展与农业生产系统间的关系
(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创造就业机会,实现农业系统的多元化。乡村旅游是一种收入再分配的调节方式。将农业,农民以及乡村发展高度结合起来,农民可以直接参与旅游产品生产,不仅为农村创造了更多的机会,而且使农民从旅游业中获得一系列利益。(2)有利于促进相关城乡之间的交流协作。通过双方之间的相互交往,不仅能改善农民的思想观念,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新农村的现代化建设,提高乡村的一系列服务意识和质量。(3)有利于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整体改善。一方面促进农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义,一方面改善了农村的卫生条件,促进农村三大效益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4)现在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得到深化,其中的加工工业是以农产品为原料进行加工的,最终实现产、供销一整套系统服务,真正实现农业的产业化推进,让乡村农业得到一系列综合发展。乡村旅游的发展,给乡村带来了一系列旅游者,也带来了旅游者的一系列购物需求。一方面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者,另一方面也为乡村的农副产品带来一系列的广阔市场。(5)对乡村旅游的进行一系列开发建设,农村城镇化进程发展。对于旅游业来讲,它具有各种行业综合性的特点,乡村旅游发展的同时,也会带来一系列人力,物力,财力的流动,促进双方之间的信息交流。加速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扩展,促进乡村城镇化的发展。(6)对乡村传统文化进行恢复和保护。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乡之间的日益交流,在时代的大浪潮中,具有相对传统韵味的民俗文化有些已经被高速发展的时代淘汰了,在此情形下,有许多具有地域特色乃至民族特色的文化都被时代新潮流给消灭了,针对这种现状,需要加大乡村传统文化的建设与保护工作。(7)对农村资金状况的分析,现代农业技术传播。乡村旅游具有因地制宜的特点,利用当地民俗以及相应自然条件良好的环境,文化范围等开展的,它有一系列特点,其见效快,投资少的特点越来越得到经济发展的亲睐,并且随着乡村市场的逐渐被挖掘,外部资金的不断深入,当地农民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一系列优势。
二、乡村旅游与农业的联系
(1)乡村旅游与农业之间的关系。农业的生产活动的基础是乡村旅游,依靠农村的优秀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丰富的人文资源,进行系统的规划设计,使旅游业与农业极好的联系在一起,发挥农业和乡村旅游休闲功能的结合。(2)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之间的初步关系。农业是乡村地区赖以发展的经济基础,它是最重要的产业,农业的发展质量直接决定乡村经济的发展情况。对着农业的发展,与乡村旅游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这样有利于乡村旅游。(3)多旅游产品的资源组合配置。基于自然环境与文化传统的差异,在不同地域的乡村地区其乡村农业生态文化风格是不同的,并且由于这个旅游资源景观的多样性,才使满足不同游客的实际需要具有了可能性,乡村旅游包括一系列的功能活动。
三、农业与乡村旅游之间的协调发展
(1)乡村旅游的具体规划。对于乡村旅游要按照一定的原则,根据该地区旅游总体的发展局势,进行系统合理的统筹安排,构建一整套城乡一体化旅游网络。在这种前提下,还要考虑生态环境与市场条件、以及其发展潜力方面等的因素,让乡村旅游规划和农业发展之间统筹结合,通过一系列的协同发展,实现农村地区的综合效益。(2)保持乡村文化的特色,提高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乡村旅游的发展使当地居民意识到一系列问题,不仅提升了原有的乡村景观意象,同时对于文化意象内涵的提升,也是很有帮助的。(3)积极进行系列社区参与,促进农民收入提升,实现双赢。农民、农业、乡村旅游者三者是不矛盾的,随着经济形式的深化,三者之间实现了高度结合,提高乡村产业的生态化,有利于产业的多功能化,有利于新型产业的推进,能够增加居民的收入,而且有促进农村环境的改善,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扩大广大农民的利益。使乡村经济进行一系列可持续发展实现农村的综合效益。
参 考 文 献
[1]甘巧林,陈忠暖.从乡村非农化看乡村旅游的兴起[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4):84~89
乡村旅游业低碳经济 篇12
一、湘西州发展乡村旅游的经济意义
1.利于旅游资源的综合利用。
历史和地域的原因造成湘西的整体发展落后于东部发达地区, 也正是因为如此, 湘西的农业生态资源、农业文化景观以及传统的民俗资源才保存得非常完好。如果将这些乡村旅游资源加以妥善的开发利用, 与已经具备了一定发展基础的一般传统项目相结合, 将更加利于资源的综合利用。一是湘西的乡村旅游资源丰富, 在广阔的农村地区, 游客的容量比较大, 可供开发的内容极其丰富。如果鼓励一些条件成熟的乡村利用当地独特的环境开发乡村旅游资源, 必然能吸引游客、分散客流, 减缓旅游热点和热线的客流压力。二是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延长旅游者的居留时间。旅游地应该尽量提供多一些的优质旅游产品和服务, 想方设法使游客多停留一些时间。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向传统农业方向发展的一种新的尝试。它不但提高了旅游活动项目的参与性, 而且让游客在农耕农忙和旅游休闲的交织中获得全新的旅游体验。由于参与乡村旅游必然要花费游客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这在客观上增加了游客的居留时间, 也就给当地带来更多的旅游收入, 提高旅游开发的经济效益。
2.利于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西方经济学认为, 资源是稀缺的, 必须充分利用稀缺的资源, 实现最优的、持续的经济产出。在旅游产业的发展中同样适用这一原理。传统的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其极限, 山水、溶洞和古镇村寨都有一个最大的客流量。当资源开发到了一定的程度时, 客容量趋于饱和, 景点对游客的吸引力也会随之下降。如果不对传统的旅游进行创新, 旅游业势必走向衰落。对湘西的民族乡村来说, 推出其特有的乡村文化, 发展乡村旅游无疑是一条可行之路。通过增加乡村旅游项目, 即可以给游客提供耳目为之一新的旅游产品, 又可对传统的旅游产品起到良好的充实作用, 两者相得益彰, 实现湘西州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3.利于繁荣农村经济, 促进社会和谐。
湘西州发展乡村旅游, 可以在当地创造就业机会, 转移剩余劳动力。乡村旅游的发展同样可以使生产食品、旅游商品的乡镇企业得到发展, 促进商品交换, 活跃市场;可以促进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 增强农村地区与外界的信息交换, 使闭塞的乡村面向世界, 搞活经济;可以刺激当地农业的发展, 特别是与旅游相关的农副产品、土特产等;可以促进农村环境的建设, 根据旅游活动对环境要求高的特点, 不断美化农村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有利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促进人口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大量的有实践经验的经营管理人才。
4.利于保护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
湘西地区土家、苗、汉等各民族杂居, 和其它地区相比存在着地理、历史、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差异性, 在民族文化生态上具有多样性。从民族传统文化的物质方面来说, 这里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古城, 有具有悠久历史的溪州铜柱和老司城等。从民族文化的非物质方面来说, 有独具特色的伦理、婚恋、丧葬、饮食等社会生活习俗;有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和舞蹈艺术;有构图寓意深刻的刺绣与银饰结合的服饰文化;有神奇独特的绝技艺术。湘西州也孕育了民国总理熊希龄、文学大师沈从文、画坛怪才黄永玉等名人。独特的湘西州民族文化已经得到世人公认。
二、湘西州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湘西州乡村旅游对景区具有天然的依附性, 是景区旅游开发的附产品, 所以它一开始就具有分散性、自发性、软弱性的特点。如德夯苗寨的家庭旅馆接待游客, 完全具有乡村旅游的特征:吃的是苗家饭, 睡的是小木楼, 有时店主还会给客人送上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音乐和山歌表演。虽然如此, 它们还不能说是严格意义上的乡村旅游。因为它的核心资源并不独立, 具有极强的依附性。从这个角度来看, 湘西的乡村旅游还处于初始的发展期。除了自发的乡村旅游从业者, 也有一些旅游开发商开始投资湘西州乡村旅游, 但是规模和质量目前还没有达到很高的水平。除了上述特点, 湘西州的乡村旅游主要也存在以下的一些问题。
(一) 旅游企业各自为政, 政府规划管理不够
1.在政府没有进行统一规划的前提下, 很多旅游企业开发项目仓促上马, 追求规模, 忽视质量, 粗制滥造, 浪费资源。
2.一些旅游项目的开发仅仅是着眼于局部, 并没有从旅游开发的整体中来思考其战略和开发方式, 因而没有真正体现其价值。
3.有些资源项目的开发, 只满足于一种短期效应, 没有一种长远的规划, 见好就收。
4.一些开发者在思想上没有树立资源可持续性利用的观念, 市场定位不明确, 只着眼于资源的原始价值, 不考虑其再生价值。这种种状况的形成, 一方面是因为湘西的乡村旅游发展还不够成熟, 人们对它的认识还存在局限性;另一方面是因为政府对乡村旅游的主导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企业单打独斗, 政府引导不力的后果是一些本来可以开发利用的乡村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开发和利用;一些可以开发得更好的资源, 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就政府的规划和管理方面来说, 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一是法律和法规的出台滞后, 对乡村旅游的监管不力。在一些乡村旅游景点和景区存在着损害旅游者和农民利益的现象, 存在着破坏当地生态环境的现象。二是政府的服务职能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在湘西的旅游开发中, 政府的服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但是具体到乡村旅游上, 政府的相关服务还不够到位。
(二)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1.交通落后, 景区和景点的可进入性不强。
就与地区外的交通来说, 湘西州的铁路、国道、省道相对稀疏, 驾车进入很不容易;就地区内的交通来说, 公路数量少, 路况差。在很多地方, 虽然已经开发了乡村旅游的景点, 但是公路颠簸, 雨天泥水满地, 晴天灰尘漫天, 这给乡村旅游者的游兴蒙上了阴影, 对旅游景点的形象也非常不利。
2.景区景点的住宿、医疗、卫生设施落后。
乡村旅游在湘西兴起后, 很多农民搞起了乡村旅游服务, 包括餐饮、住宿、卫生各个方面。从整体看来, 这些乡村旅游的配套设施还是比较落后的, 如有的家庭小旅馆只是稍加修饰的民房, 洗手间都没有。
3.基础的环境建设落后。
乡村旅游的发展要充分利用乡村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山、水、树、房都要在一定的程度上加以维护和培育, 才能增强景点的吸引力。目前, 湘西州的乡村旅游基础环境建设还不很好, 有的地方的绿化建设和维护力度不够, 有的地方房屋的维护欠佳。
(三) 没有协调好旅游企业和农民的相互关系
在乡村旅游的开发中, 旅游企业和农民的关系是共生共利的关系, 两者具有利益的共同性。乡村旅游的良性发展离不开两者的共同努力。只有湘西州乡村旅游发展好了, 两者才能获得更好的收益。因此, 农民和旅游企业必须协调好相互关系。当前, 农民和旅游企业之间的关系还存在一些问题, 农民没有好好利用企业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灵通的信息, 企业没有好好利用农民和游客直接联系的先天优势, 搜集游客的相关需求信息。有的企业在经营时甚至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不惜牺牲当地农民的利益, 结果造成两者的关系紧张, 耗费人力、物力和财力。
(四) 民俗风情作为经济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够
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区, 湘西民俗风情丰富多彩, 对乡村旅游的发展极为有利。然而, 目前对湘西的民俗风情作为经济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很不够。一是丰富的民俗风情已经开发的占可以开发的比重偏少;二是已经开发的民俗风情资源, 它们的表现形式和内容都显得比较单簿;三是在开发的过程中复制和模仿的现象严重, 创新和深入挖掘较少。
(五) 特色商品的开发和营销落后
乡村旅游所能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是综合性的, 它的开发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就旅游商品的开发来说, 湘西乡村旅游特色商品的开发和营销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就其发展的现状来说, 还停留在个体生产、小规模的不成熟发展状态。大多数驰名的特色商品, 如苗族银器、土家刺绣、蜡染等, 在生产上还以家庭作坊式的方式进行;在销售上则直接依赖游客上门购买。在品牌竞争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如果不努力改造特色商品的生产营销活动的方式, 推出自己特有的品牌, 是很难达到乡村旅游开发的最佳效果的。
三、促进湘西州乡村旅游发展的经济对策
(一) 政府主导, 整体规划
1.制订和严格执行法规并且和乡村旅游的现实问题相结合。
目前, 湘西州的乡村旅游法规建设还比较薄弱。政府应努力完善乡村旅游相关法规体系, 加大执法力度, 做到“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减少法规出台的滞后性, 强化对乡村旅游秩序的动态监管, 抓住重点的市场问题进行集中整治, 维持旅游企业竞争的公平性并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
2.加强对乡村旅游资源的保护。
乡村旅游企业、从事乡村旅游开发和服务的人员, 从其市场行为的根本上来说, 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和个体最优, 往往不会注意自己的行为可能给行业和整个市场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 他们不可能十分积极主动地去保护景区、景点的生态环境和注意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有的人甚至可能为了牟取利润, 不惜进行违法操作。有些地方的乡村旅游甚至出现边开发边污染的局面, 就是政府在调控上滞后和不力的表现。只有政府出面, 才能有效地遏制这种“竭泽而渔”的短期行为, 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提供公共物品。
提供公共物品主要是指政府加快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承担牵头开发旅游线路的职责, 收集和发布信息。目前, 湘西州乡村旅游市场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完全性和不对称性, 经营者和旅游者的某些非合理、甚至非法行为普遍存在。要改善这种状况, 只有通过政府管理部门的努力才能实现。政府执行这一职能的途径包括建立旅游信息系统、披露真实信息等。
4.加强宣传。
湘西州应当加强政府在乡村旅游宣传中的作用, 加大投入, 改变目前旅游局、旅游企业各自为政的局面, 各级主管部门牵头, 将单个旅游企业的力量集中起来, 形成合力, 突出湘西州乡村旅游的宣传基点和重点。
(二)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立足于树立湘西州的旅游整体形象, 重点加强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接待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的同时, 抓好旅游的大环境建设;围绕重点旅游区和旅游精品线路的开发, 加快旅游公路网络建设, 形成湘西旅游环境;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 通过实施退耕还林, 抓好封山育林, 绿化造林, 实施乡村美化计划, 确保乡村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总之, 要让旅游者随时随地都感受到湘西山水的秀美和民风的纯朴、热情, 获得湘西州乡村旅游独特的享受, 才能发挥出本地乡村旅游资源的最大经济价值。
(三) 旅游企业牵头, 农民积极参与
乡村旅游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当地人们对自己文化价值的认识, 他们是否能主动成为自己文化的传承者和保护者。乡村旅游中保护传统的重要措施是要充分照顾当地农民的利益, 仅仅是旅游企业致富远远不行, 一定要让老百姓参与进来, 让农民在旅游发展中富起来, 这样他人才有保护自己文化的积极性。农民是乡村旅游的主力军, 他们直接面对四面八方的游客, 传递乡村文化的精髓。在这个传递的过程中, 充当媒介的乡村的一切人和物, 凡是能够给游客留下印象的东西都是乡村文化的一部分, 都是乡村旅游资源在开发中的作用。因此, 农民必须付出自己的努力和汗水, 尽可能地表现出乡村文化优秀的吸引人的方面, 才能给游客带来独特的游览感受, 促进当地的乡村旅游和经济的发展。由于经济长期落后, 湘西州的农村信息闭塞, 农民在认识上有很大的局限性, 体现在提供乡村服务上往往不注意迎合游客的需求。例如很多地方农民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让城市来的游客很难接受。在这种情形下, 旅游企业应当发挥自身联系游客和农民的桥梁优势, 给农民一些必要的教育和专项训练, 使之适应乡村旅游的发展要求。这对乡村旅游业、旅游企业、农民和旅游者都是非常有利的。
(四) 民族风情作为经济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1.建设乡村文化特色工程。
乡村民族文化是土家族、苗族文化的精碎。要最大限度地发掘民族性、高度个性化的文化信息, 体现民族的灵魂, 加强对民族文化的开发与保护工作, 可以适应建设一批乡村文化的特色工程。
2.建立民俗风情村寨。
民俗风情村寨要显示出乡村文化独特的活力, 保留原汁原味的民俗民风, 表现乡村文化的魅力。值得注意的是, 民族风情村寨应当少而精, 否则达不到预期效果, 还会损害乡村旅游的整体形象。
3.建设乡村文化博物馆和民族民俗陈列馆。
这是一种静态保护与开发, 即搜集、整理各民族的乡村历史文化和民俗资料, 置于馆舍陈列展出, 让游客了解湘西整体的历史文化渊源和民俗文化。这种开发既对现有民族文化遗存进行了积极保护, 又成为乡村旅游开发的一个重要环节。博物馆主要是收集展示文物, 陈列馆主要是展示民俗事物, 如服饰、农具、娱乐工具等生产生活和信仰崇拜等方面的东西。
4.开发民族文化艺术精品节目。
(1) 策划办好民族文化旅游节会活动。节会活动具有扩大湘西旅游知名度、扩大湘西乡村文化知名度的重要作用和宣传旅游景区景点、招徕客源等功效。 (2) 认真提取相关的特别是娱乐性、参与性强的民俗风情, 加以提炼、提升。例如可以包装打造四月八等民族节日活动, 并使之逐渐规范化, 成为具有西双版纳泼水节风格的民族文化旅游精品项目, 每年举办。同时, 把节庆活动与各种会展赛事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3) 认真组织专场晚会。晚会表演的节目全部是湘西乡村独有的、具有特殊价值的艺术形态, 如傩戏、目连戏等。可以经常在乡村旅游地搞一些专业民族歌舞晚会, 或者搞一个提供给公众的歌场, 让山歌手和一切对民歌有兴趣的爱好者在此自由对歌、听歌。可以预想的是, 如果越来越多的人被湘西民俗风情所吸引, 就有越来越多的游客和旅游收入, 经济也会随之迅速发展起来。
(五) 乡村特色旅游商品的开发和营销
发展乡村旅游也要依托独特的民间工艺文化资源, 瞄准市场, 着力开发民族民间工艺品的市场价值, 通过旅游来开发乡村特色产品, 同时特色产品也可以强化游客对乡村旅游的良好印象。
1.建立民族织锦、民族服饰、民族工艺品和绿色食品等旅游产品生产基地, 逐步实现旅游产品的品牌化、系列化和规模化, 形成以土家织锦、苗族刺绣、蜡染、扎染等为代表的民族服饰系列;以根雕、石刻、金银器为代表的民族工艺品系列;以酒鬼酒、老爹饮料、古丈茶、山野菜为代表的绿色食品系列。
2.更新营销手段。要积极学习世界上先进的营销理念, 思考特色商品的特殊性, 寻找它们的结合点, 达到最好的营销效果。要积极采取展销、招商、广告等形式大力推销乡村旅游项目、旅游商品。在内部, 要采取非常强制措施, 诱导购买。旅行社在安排景区景点时, 注意以一带二、带三。特别是在旅游产品销售上, 适当引导旅游团队到特定的厂、场、店参观购物, 企业要采取民族服饰表演等多种方式推销旅游产品, 刺激和增强游客的购物欲。
参考文献
[1].王瑞花.园外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初探[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5 (3)
[2].何景明.国外乡村旅游研究述评[J].旅游学刊, 2003 (1)
[3].Branmwellb, Lane.B.Rural Tourismand Sustainable Rural Develop-ment[M].UK:Channel View Publications, 1994
[4].李德明, 程久苗.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互动持续发展模式与对策探析[J], 人文地理, 2005 (3)
【乡村旅游业低碳经济】推荐阅读:
乡村旅游经济07-03
浅论乡村旅游与农村旅游经济的发展管理论文10-15
乡村旅游业扶贫模式05-16
解读乡村旅游的乡村性07-30
乡村景观旅游06-05
乡村体育旅游07-31
乡村旅游带08-27
乡村旅游品牌09-10
发展乡村旅游06-10
汉中乡村旅游发展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