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遗产旅游发展

2024-07-04

工业遗产旅游发展(精选9篇)

工业遗产旅游发展 篇1

工业遗产旅游作为一种高品位的旅游方式, 有着广阔的发展远景, 被誉为“朝阳中的朝阳”产业。辽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省份之一, 在工业化进程中留下了宝贵的工业遗产和工业文明。面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历史机遇, 充分发挥区域和资源优势, 实现工业遗产保护与旅游产业发展的完美结合, 对于辽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一、工业遗产与工业遗产旅游

工业遗产是指具有历史价值、技术价值、社会意义、建筑或科研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 具体包括建筑物和机械、车间、磨坊、工厂、矿山以及相关的加工提炼场地、仓库和店铺、生产、传输和使用能源的场所、交通基础设施等。

工业遗产旅游是伴随着人们对旅游资源理解的拓展而产生的一种旅游新概念, 是在传统工业区域产业衰退的过程中, 基于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再利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目的, 在工业遗留物的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一种重温或了解工业历史和文明, 融合相关旅游功能的新的旅游形式。我国学者李蕾蕾认为, 工业遗产旅游是在废弃的工业旧址上, 通过保护和再利用原有的工业机器、生产设备、厂房建筑等等, 改造成为一种能够吸引现代人们了解工业文化和文明, 同时具有独特的观光、休闲和旅游功能的旅游新形式。简言之, 工业遗产旅游就是以工业遗产为核心吸引物的主题旅游活动。

二、辽宁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对策与建议

借鉴国外工业遗产旅游发展经验, 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辽宁省在工业遗产旅游开发上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坚持理性开发, 科学规划项目

工业遗产旅游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统筹区域发展, 统筹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 统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开展工业遗产旅游不能一哄而上, 应保持头脑清醒, 根据自身的条件审时度势地进行开发。首先要综合分析辽宁工业遗产旅游资源, 制定整体规划, 对众多工业景点进行循序渐进的开发, 充分发挥现有的工业基础优势, 处理好发展与资源、环境、人口之间的关系。政府部门应该统筹安排, 把工业遗产旅游纳入地方旅游的整体规划中去, 从组织机构建设、工业遗产普查和认定、规划编制、项目开发、宣传推介等方面提出操作方案, 推动工业遗产旅游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二) 突出主题特色, 展示遗产文化

工业遗产旅游不同于文化遗产, 关键在于突出其鲜明主题。工业遗产开发不论是采用博物院模式、公共游憩空间模式, 还是与购物旅游相结合的开发模式, 特色是旅游经济的生命力所在, 没有特色就没有吸引力, 就不会产生旅游市场效应和经济效益。只有充分认识和挖掘辽宁工业遗产旅游资源的价值及其内涵, 才能开发出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如有“煤都”之称的抚顺, 不能因为开发工业旅游就选择建山水景观和宾馆别墅, 而恰恰相反, 只能选择将“傻大黑粗”的煤炭生产设施作为发展工业遗产旅游的依托, 比如, 稍加改造的煤窑小火车、煤雕等都可变成旅游市场上叫座又叫好的产品。

(三) 导入体验理念, 展现工业魅力

旅游的实质是体验, 工业遗产旅游的实质是游客在工业场景中的一次体验活动, 一次独特的经历。旅游产品的可感知性、可理解性、可参与性是体验旅游的关键所在;新鲜感、亲切感、满足感是旅游体验的最终目标;求补偿、求解脱、求刺激是旅游活动的核心驱动力。“三性”、“三感”、“三求”的有机组合构成了工业遗产体验旅游的灵魂。因此, 在工业遗产旅游产品开发设计中, 应该树立体验旅游观念, 注重游客的体验过程, 通过“三性”, 达到“三感”, 满足“三求”, 为游客营造一次独特而有趣的工业旅游经历, 使其在整个游览过程中获得感官和精神上的满足。例如, 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可以开展井下挖煤、井下探路、体验矿工生活等旅游项目。在此基础上, 可增设时尚的休闲娱乐项目, 充分展现煤矿生产的独特魅力, 满足游客的求新、求异、求乐心理, 增强旅游吸引力。

(四) 保持原汁原味, 增强现场感受

发展工业遗产旅游应当遵循“修旧如旧”的开发原则, 对可恢复的标志性遗址、遗迹, 要恢复其原貌, 保持其原真状态, 要收集和记录历史文物、故事、事件等无形工业文化遗产, 最大限度地增强工业发展历史的真实感和完整感。辽宁省要开发一批保留原址、原貌特征的工业遗产旅游项目, 包括保留具有原貌特征的厂房, 开辟能够展示工业文明、工业时代的一些博物馆、纪念馆等。为了让游客参与互动, 可以开发一些情景交融的体验式的旅游项目, 在尊重工业历史的前提下, 工业遗产旅游产品既注重原汁原味, 又注重趣味性、参与性, 并将现代科技融入其中, 提高工业遗产旅游的品味, 使游客在观赏产品的同时, 还能感受到工业的发展和现代科技的强大魅力。例如, 青岛啤酒企业在专为游客建造的青岛啤酒专业博物馆内, 车间设备的设置与工作场景的安排完全再现了历史原貌, 形象逼真, 让游客赞叹不已。我们可以借鉴青岛啤酒企业开发工业遗产旅游的成功经验, 利用工业厂房建立酒吧一条街、商业一条街、购物一条街, 还可以把规模比较大的工业基地厂房改建成酒店。

(五) 注入文化元素, 提升旅游品质

旅游的灵魂是文化, 文化元素的成功注入是解决辽宁工业遗产旅游现存问题大门的智慧钥匙。工业遗产旅游项目中可突出企业文化, 通过渗入“软性”的企业文化使工业遗产旅游贴近普通百姓。在企业内增设相关文化娱乐设施, 深刻挖掘企业传统文化内涵, 将本土企业的文化和科技含量融入到产品的设计当中, 能够使游客增加知识, 丰富经验, 加深体验, 提升娱乐, 延长游客逗留和消费时间, 企业在创造文化价值的同时, 创造较高的经济价值。辽宁老工业基地在发展自己的煤文化、钢文化的同时, 还要注重工业发展历程中的工人阶级艰苦创业行为和精神的收集、挖掘、弘扬, 充分展示工业文明, 发展历史与现代、怀旧与时尚完美结合的工业遗产旅游。

(六) 传授科普知识, 发挥教育功能

较强的知识性和教育性是工业遗产旅游的另一个突出特点, 这是其他许多旅游产品难以替代的, 结合科教兴国的浓厚氛围和人们特别是学生对科技知识的渴求, 将工业遗产旅游开发为教育性旅游产品, 使工业遗产旅游产品寓教于乐, 在传播知识、技能的同时, 避免枯燥的说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在项目设计上, 可将现场演示、模型展示、动感体验等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深入浅出的效果。德国鲁尔工业区的亨利钢铁厂原是一个保留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建筑与文化景观的著名历史古城, 目前已改造成为一个露天博物馆, 其中设计了许多儿童可以参与并在废弃的工业设施中开展各种活动的游戏故事, 通过故事了解建筑文化和工业生产知识, 接受科普教育和品德教育。

(七) 开发旅游商品, 塑造企业形象

发展工业遗产旅游需要平衡企业和旅游者双方的利益, 通过开展工业遗产旅游实现企业预期目标, 同时, 满足游客旅游需求, 实现双赢的局面。旅游商品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应重视旅游购物市场的开拓。一方面, 企业可把生产的产品转化为旅游商品, 另外还可将纪念品转化为企业的宣传品, 在纪念品上标记企业的标识、图案、文字。例如, 沈阳老龙口酒博物馆可以将酿酒工艺和品牌形象结合起来, 寓传授知识与娱乐购物于一体, 既展示了中华民族传统酒文化, 又提高了老龙口酒的知名度, 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八) 强化安全意识, 提高服务质量

辽宁发展工业遗产旅游应该按照国家旅游局颁布的《工业旅游发展指导规范》标准, 在项目设计中注入更多的人性化元素, 具备一定的亲和力。第一, 要建立和完善游客接待服务中心, 坚持以人为本, 处处为游客着想, 提供人性化、亲情化、细微化服务;第二, 要配备专职导游队伍, 抓好导游员培训工作, 精心准备解说词和宣传品, 为不同国家游客提供多语种导游服务, 并且在景区建立路标和景点介绍, 方便游客的游览;第三, 要切实抓好安全工作, 在景区适宜的地方树立安全警示牌, 导游员要对游客多做提醒工作, 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让客人高兴愉快而来, 尽兴安全而归。例如, 阜新海州煤矿存在地下积水、二氧化硫气体等危险因素, 在开展工业遗产旅游时, 必须对其进行全面细致的安全检测, 消除安全隐患, 构建安全的旅游环境。

摘要:随着遗产旅游的兴起和人们对工业遗产价值的重新认识, 工业遗产的旅游开发与保护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辽宁工业遗产蕴涵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 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潜力。辽宁省在开展工业遗产旅游过程中应该坚持理性开发, 科学规划项目;突出主题特色, 展示遗产文化;导入体验理念, 展现工业魅力;保持原汁原味, 增强现场感受;注入文化元素, 提升旅游品质;传授科普知识, 发挥教育功能;开发旅游商品, 塑造企业形象;强化安全意识, 提高服务质量。

关键词:工业遗产,工业遗产旅游,东北振兴,辽宁

参考文献

[1]裴珮.辽宁工业旅游发展模式的初步研究[J].沈阳大学学报, 2007, (3) :26-28.

[2]时坚.辽宁工业旅游客源市场初探[J].商场现代化, 2007, (11) :31-33.

[3]牛成喆,吴生智.浅议工业遗产旅游开发[J].商业时代, 2007, (5) :67-69.

[4]刘筏筏.大连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对策探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7, (3) :89.

[5]张金山.国外工业遗产旅游的发展及经验借鉴[N].中国旅游报, 2006-08-21.

工业遗产旅游发展 篇2

发展

摘要:充分提取和认识“丝绸之路:长安和天山廊道的路网”的多维度价值,并以此作为申遗成功与否和后期旅游发展的基础。基于“丝绸之路:长安和天山廊道的路网”遗产旅游的限制因素,要积极克服各种障碍因素,从政府规制的角度,积极进行不同国家之间的、不同省区之间的区域协作与联合。从吃住行游购娱6个方面对“丝绸之路:长安和天山廊道的路网”旅游要素进行分析,认为“丝绸之路:长安和天山廊道的路网”申遗成功只是起点,需要从三个方面实现遗产旅游跨越发展:(1)打造旅游精品+绝品,保持高端国际遗产旅游;(2)设计多样化的旅游产品;(3)开辟新旅游线路,防止传统线路僵化。

关键词:后申遗时代;政府规治;世界文化遗产;丝绸之路:长安和天山廊道的路网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研究缘起

徐苹芳先生概括中国境内的“丝绸之路”有4条:汉唐两京-河西走廊-西域路的丝绸之路主道、中国北方的草原丝绸之路、中国西南(川滇藏)丝绸之路、中国东南沿海海上丝绸之路。[1]刘迎胜将陆上丝绸之路(即草原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形容为沟通东西文明的两条大血管、大动脉(刘迎胜著:《丝绸之路》,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年8月第1版)。2013年11月“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写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凸显了合作、互信、交流、融合等多重开放功能。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丝绸之路文化产业专业委员会成立暨“丝绸之路与民族文化发展”学术研讨会于2014年12月5日至7日在北京举行。我院张祖群老师和硕士研究生罗琼受邀参会并做了《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规则:“丝绸之路:长安和天山廊道的路网”个案探讨》演讲。张祖群老师当选为丝绸之路文化产业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的理事,并与学会磋商后期选派学生实习、交流、合作研究等事宜。2015年的国家社科基金申报指南中,各个学科中涉及“丝绸之路”的选题高达28个,“一带一路”成为本年度的申报热点。在这样的学术热度之下,本文从政府规制的角度,将“丝绸之路:长安和天山廊道的路网”申遗成功看成新的起点,探讨后申遗时代的丝绸之路沿线遗产旅游跨越发展。

二、中国政府推动的“申遗”进程

“丝绸之路:长安和天山廊道的路网”经西北省(区)推荐和专家遴选,2009年初步确定48项遗产备选点。中国和中亚五国最终商定于2010年正式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丝绸之路。2012年五国申遗中两国退出,现在实际只有三个国家联合申遗。各国如何全面认识丝绸之路的突出普世价值、保护理念、保护措施,甚至是遗产旅游线路的设计与维护保障,都有诸多问题等待解决。同时多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操作进度不一,各国政府投入力度不一,各国专家对丝绸之路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把握和认识程度都有偏差。原定于2010年申报表决世界文化遗产的时间不得不推迟,暂定于2014年以后正式申报、表决。[2]1972012年底,经过删减,六省变四省(特别是陕西从20个遗产点缩水剩下7个点),陕西、新疆、河南、甘肃四省(自治区)共22处申遗点进入了《丝绸之路中国段首批申遗名单》,哈萨克斯坦共和国8处、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3处进入“丝绸之路:长安和天山廊道的路网”申报名单。中国境内的22点包括: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张骞墓、玉门关遗址、新安汉函谷关遗址、悬泉置遗址、崤函古道石壕段遗址、汉魏洛阳城遗址、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锁阳城遗址、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彬县大佛寺石窟、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高昌故城、克孜尔尕哈烽燧、交河故城、克孜尔石窟、苏巴什佛寺遗址、北庭故城遗址。荣幸的是,2014年中国申遗三战全胜,“丝绸之路:长安和天山廊道的路网”成为中国的47项世界遗产之一(表1)。

在这个漫长和艰辛的“申遗”过程中,中国政府的呼声明显比其他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高,政府推动力也较大,但是在民间对于以“申遗”启动高涨的旅游业、期望带来高额旅游收益为第一目标的推动力一直存在,这其实是误解了申遗的第一目的:到底是保护具有突出普世价值的、值得全人类共同珍惜的文明,还是旅游开发收取高额门票获取高额经济收益?中国式申遗的目的与手段倒置,在某种程度上引起了西方国家部分人士的反感。丝绸之路:长安和天山廊道的路网”申遗成功将依托现有的文化交流成果和品牌,统筹现有的项目资源,打造新的文化交流品牌。

三、“丝绸之路:长安和天山廊道的路网”旅游发展要素分析

(一)遗产旅游的限制因素

发展“丝绸之路:长安和天山廊道的路网”遗产旅游的限制性因素包括:交通条件对旅游发展的制约;旅游资源开发程度低,生态环境遭受破坏;旅游开发建设所需资金不足;宣传不够,知名度低;旅游产品单一;旅游淡旺季差异大,且旺季较短;旅游服务滞后;不可抗力造成游客减少。[3]要积极克服各种障碍因素,积极进行不同国家之间的、不同省区之间的区域协作与联合、进行政府规制、就显得十分重要。(图1)

从西北丝绸之路入境旅游者的空间流动可以看出,陕西省具有西部可进入性的铁路交通和空港优势,每年入境旅游者大于25万人次,而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诸多省区入境旅游者小于2万人次。前后比较是10倍的数量差别。以陕西的角度来看,陕西省与东部发达地区比较,其实入境旅游人次和带来的旅游收益并不高;而在西部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其他诸多省区看来,它们旅游不发达,主要是因为陕西遗产旅游的同类竞争,以前把陕西看作潜在的竞争者(图2)。根源在于各省(区)都秉承资源导向式产品开发模式,都将相邻省份看做潜在对手而不是合作伙伴。其实西北五省区合作的潜力远大于竞争的收益,若共同分享潜在客源与市场,保持差异化定位,则均可在旅游业跨越发展的今天分一杯羹。

(二)“丝绸之路:长安和天山廊道的路网”旅游要素分析

至2014年11月,我国已有47处世界遗产,西北地区以点状形式存在的世界遗产有:甘肃的敦煌莫高窟、陕西的秦始皇兵马俑、西藏布达拉宫为世界文化遗产,新疆天山为世界自然遗产。尤其是作为全国八大文物省区的新疆,拥有众多历史遗址,许多古迹被严重破坏,现在新疆天山、“丝绸之路:长安和天山廊道的路网”均入选世界遗产,有利于新疆自然旅游与文化旅游的互补、提升。此外,西北各省都存在诸如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保护不到位、酒店宾馆的数量不足、旅游市场营销不足等问题。若“申遗”成功必将加大文物古迹的保护力度及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使一些原本名不见经传的文化古迹成为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也由此带动周边酒店业及餐饮业的发展。

随着世人对丝绸之路了解地加深,“丝绸之路:长安和天山廊道的路网”中国西北省区的旅游业也随之发展兴盛,但是也面临诸多问题(表2)。

这些问题在西北旅游发展中是很普遍的。各省(区)在吃住行游购娱的某个方面会比较突出,例如新疆的旅游交通差、陕西的旅游产品同质性、宁夏的旅游食品难以符合大众口味、青海的旅游纪念品单一等。以新疆为例,不仅硬件设施差,而且道路设施也十分简陋,行车速度十分慢,通常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要花费两天甚至更多的时间。由于西部地区特殊的地形地貌,致使区域内交通不便,与外界联系不畅,由此导致了经济等各方面发展相对落后,也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而申遗的成功将促使国家投入更多的精力以改善西部地区的交通状况,从而使得西部旅游更加顺畅,招徕更多的游客。陕西省已把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导方向之一,以交通建设、贸易促进、旅游跨越发展等作为助推力,建设好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

总体来说,丝绸之路(中国段)的旅游业发展还相对落后,没有成为真正的支柱产业,推动经济发展。但同时他们的发展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可开发、利用价值高,若能够申遗成功,必将推动各省旅游业的发展,使得我国西部地区发生质的突破。

四、“丝绸之路:长安和天山廊道的路网”旅游线路与产品设计

2008年,国家旅游局牵头《丝绸之路旅游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最后在中国旅游出版社公开出版了《丝绸之路旅游区总体规划》文本和说明书(2010年4月1日第1版)。2014年陕西省成功举办了“我为西安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言献策”有奖征文(其中西北大学获得多项奖项)、以“丝路文明”为主题的第二届“秦岭与黄河对话”活动、“2014首届中国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和“首届丝绸之路书画摄影大赛”等。2014年11月-12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启“丝绸之路”大型文物展览,全国16个省区市44家文博单位的490余件文物珍品参展,整个展览分为“黄金草原与中国的早期交流-汉营西域与丝路交通-胡人来华与胡风浸润-厚重多元的宗教艺术-包容四方的大唐文化-碧波中的帆影”6个单元,引起巨大反响。2015年元月8日,国家旅游局在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举办“美丽中国――2015年丝绸之路旅游年”。笔者将丝绸之路沿线看成一个整体,考虑“申遗”成功后的整体旅游线路与产品设计。

第一,打造旅游精品+绝品,保持高端国际遗产旅游

高端国际遗产旅游主要是针对消费层次比较高、文化品位比较高的国际游客。要加强对高端游客的吸引力,首先要发展和完善高端遗产旅游产品,其次要有重量级的旅游企业保障,最后要有先进的操作经营理念。可以通过在西安市、兰州市、乌鲁木齐市、西宁市、银川市等举办和完善旅行社旅游采购联谊会,推行“丝绸之路”精品旅游套餐。如新疆库车可重点推出“龟兹故国探游”、“龟兹文化秘游”、“天山奇景壮游”等旅游精品。

第二,设计多样化的旅游产品

(1)考虑少数人群的探险旅游需求,设计特种旅游产品(如探险旅游)。日本著名画家平山郁夫(1930年6月15日-2009年12月2日)曾多次去敦煌周边探险,成立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资助敦煌学研究等,[7]成就一代伟业。可以设计平山郁夫敦煌考察路线、跟着玄奘法师丈量沙漠、追寻斯坦因与伯希和的脚步等活动,在安全的前提下满足少数人群的探险旅游特殊需求。

(2)电视歌舞专题旅游。20世纪80年代初期拍摄丝绸之路之后,20世纪初期中日合作“再拍”《新丝绸之路》。根据最新考古发掘和历史资料补充后,像小河墓地、吐鲁番石窟伯孜克里石窟、富蕴县鹿石及古代墓葬等吸引了观看者眼球,可开辟为追寻《新丝绸之路》各遗址点设计新型旅游产品。例如《丝路花雨》、《大漠敦煌》等舞剧的创作及市场化运作,即以世界文化遗产甘肃敦煌莫高窟为创作背景,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与之类似的西安以大唐盛世为背景的《长安鼓乐》、《梦回大唐》等也成为了西安的一个知名品牌。

(3)汽车越野探险旅游。可考虑在关中、陇东联合设计渭河溯源汽车越野赛,跨越河西走廊汽车越野赛;在天山南坡沿着丝绸之路中线、南线跨越塔克拉玛干沙漠汽车越野探险。

(4)体育专题旅游。阿曼首都马斯喀特是海上“丝绸之路”途经阿拉伯半岛的唯一港口城市;同时伊朗第三大城市伊斯法罕是陆上“丝绸之路”南路的必经要地。为准备2010年广州亚运会,广州亚运会“亚洲之路”代表团造访了阿曼首都马斯喀特和伊斯法罕这两座千年古城,一届属于全亚洲的体育盛会将拉近东西亚之间的距离。[8]体育文化与古老的东西方丝路文化在这里交融。例如最近几年甘肃省开展与体育健身相关的专线旅游活动,也比较出色。这其实是一种以体育为契机,以丝绸之路为文化地理载体的大体育专题旅游。

(5)节事专题旅游。注意将丝绸之路品牌和大型节事活动相结合。2006年的《盛典西安》活动,对于旅游形象的推广和宣传都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而举办多届的中国丝绸之路吐鲁番葡萄节也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6)城市专题旅游与购物。长安大唐西市不仅是1000多年前我国社会发展、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港口,还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和国际贸易中心,而且也是古代历史上第一个具有特区性质的城区。当时在西市及周边地区,居住着大量来自中亚、西亚的外国人,中央政府对他们采取了开明、开放和包容的政策,不仅给予礼遇和保护,而且通过设立?宝府(管理祆教事务)和“藩坊”(管理伊斯兰教事务),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务,使大唐西市具有典型的“文化特区”性质。在经济方面,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鼓励和优惠政策来促进丝绸之路的商贸往来和大唐西市的繁荣与发展。加之在当时的西市中,有具有典当性质的寄附铺,具有早期银行性质的柜坊,具有早期中介和物流性质的波斯邸和常平仑等。因此,该区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具有文化、经济特区性质的城区。[9]在大唐西市遗址恢复和重建大唐西市,[10]53形成以商业为主线,以丝路风情和文化为特色的综合性商业地产项目,深受游客喜爱。

第三,开辟新旅游线路,防止传统线路僵化

甘肃省积极开展丝绸之路自驾车旅游、祁连山登山探险旅游、穿越戈壁沙漠骑驼、徒步探险旅、沿长城徒步旅游、黄河漂流旅游、丝绸之路摩托车游、丝绸之路自行车游、丝绸之路分段长跑、甘南草原、山丹军马场骑马旅游、狩猎旅游等。[11]28敦煌市开辟的新线路颇受欢迎。[11]68

第四,逐步推进丝绸之路沿线博物馆对国民(至少对教师、青少年、学生)免费开放

按照国家文化部的法规通知要求,“丝绸之路:长安和天山廊道的路网”许多城市的遗址类博物馆需要对青少年免费开放。外表来看,免费开放会减少门票来源,降低旅游收入;但是从内涵上分析:门票收入仅占区域旅游收入的极少一部分。遗址类博物馆对国民免费开放,完全可以在旅游交通、旅游住宿、旅游纪念品以及其他旅游消费中得到补偿,而且对提高国民素质教育,对于提高丝绸之路知名度至关重要。笔者组织选修我开设《人文(文化)地理学概论》、《旅游文化与鉴赏》同学到国家博物馆实地考察参观,同学们都非常兴奋,有的还回来写了较高水平的考察报告与作业(图3)。促进大遗址国家公园建设、大遗址保护与西部旅游、国际旅游合作对接,促进遗址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协调和融合更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注释:

①笔者按:旅游者消费活动是通过一定的购买过程来实现的,消费后印证消费者对产品的反馈。

参考文献:

[1]徐苹芳.中国境内的丝绸之路[J].文明论坛,2007(1).[2]张祖群.旅游文化与鉴赏[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3.[3]张滢,丁建丽.丝绸之路沿线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J].华东经济管理,2006,20(3).[4]李创新,马耀峰,李振亭,马红丽.遗产廊道型资源旅游合作开发模式研究――以“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25(9).[5]田中禾,薛刘伟.河南旅游与丝路旅游线路对接策略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28(4).[6]孙浩捷.丝绸之路旅游可持续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6.[7]于青.山高水长丝路情――日本著名画家平山郁夫访谈记[N].人民日报,2008-4-15(16).[8]陈晨曦.古丝路吹拂亚运风――广州亚运会“亚洲之路”代表团阿曼、伊朗纪行[N].人民日报,2009-4-11(6).[9]吕琳,吕仁义.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具有特区性质的城区――大唐西市[J].丝绸之路,2009(6).[10]吴迪.陕西省“丝绸之路”旅游产品开发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7.[11]孟峰年.“丝绸之路”甘肃段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理论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6.作者简介:张祖群(1980-),男,湖北应城人,中国科学院博士后,北京市属高校教师发展基地(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研修访问学者,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党支部书记、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文化产业(地理)与遗产旅游等。

工业遗产旅游发展 篇3

产业景观的整体保护

鲁尔工业区的保护观念强调产业景观的整体性,无论是已经沉寂的车间,还是斑驳的构筑,即使是炼焦厂中曾被公认为景观杀手的巨大圆桶瓦斯槽,或者是当年的锅炉机房以及其他众多生产流程中的机械设备和构筑,都被保存了下来。德国煤炭业联盟厂包含了采煤场和炼焦厂,是整个鲁尔区价值最凸显的遗产地,这个在1930年已经设立的基地因其建筑的整体性设计和采矿技术的先进性在当时轰动了整个世界。现在,从传输带、厂房到生产设备,矿区内几乎所有呈现往日先进生产过程的建筑和构筑都经过精心梳理留存下来,并为这个矿区可能转换为一个活的产业博物馆做好了准备。正是由于其出色的整体保护,它在2001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工业构筑重获生命

设计师的智慧首先在于赋予昔日的工业建筑以人性。他们发现废弃的钢铁工厂可以成为儿童与青少年的各种训练基地。一座废弃的瓦斯储放槽经过结构加固变成了一个潜水训练基地,在这个直径45米、深13米的圆桶中注满水之后,放入一艘沉船与一部汽车,由救难协会管理,作为救难训练的道具。在景观公园里,昔日的厂区可以变成男女老少聚集的溜冰场,而巨大水泥构筑物原来存放炼钢用的焦煤,现在被改造成了一个攀岩训练场,水泥岩壁上增设了适合不同水平的攀岩者路径,吸引了各种年龄的攀岩爱好者。结果是,因为这个场地的设立,在没有一座山的鲁尔工业区,德国攀岩协会的鲁尔分会竟然拥有了全国最多的会员。

旧厂房为艺术搭建舞台

这里还有许多旧厂房的利用颇有创意,有的被出租给了电影制片者当电影场景,因为高敞的空间与各种废弃的机械设备成为吊挂灯光与装饰的最佳舞台装备。更有趣的是,这里的独特空间甚至能举办别开生面的婚礼晚会,而由英国籍艺术家主导的照明设计把这个厂区的夜间装点得如梦如幻,巨大的工业建筑演绎成了震撼人心的当代“雕塑公园”。人们在公园里既能看工业时代的著名电影《大都会》,又能观赏从大烟囱上走下的杂技表演。最意想不到的是,该矿区内原来可以容纳数百人同时冲澡的浴室如今改造成了一个舞蹈团练习舞蹈以及表演者的聚会场所,甚至原来浴室内的白瓷砖以及内嵌式的肥皂架都被保留下来。

工业基地成为活教材

巨型圆桶大瓦斯槽曾提供炼钢厂所需的瓦斯燃料,它直径67米、高118米,属全欧洲之最。1994年,这个被公认为“景观杀手”的庞然大物却被改造成全欧洲最大也是最奇特的展览场所,一个尺度惊人的、全封闭式的单一展览空间。这种幻觉般的展览空间如果不是亲历体验,真是难以想象。它留存了工业时代完整的空间记忆,又使其变成了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标志物。每年夏天大瓦斯槽都会举办主题展览,庆祝德国足球协会成立100周年的展览就在这里举办。德国煤炭业联盟厂包含的采煤场和炼焦厂如今已经是一个活的博物馆,厂房和传输带都是展览空间的组成,最有趣的是新添的大转轮,它带着参观者从空中转入厂房中的炼焦炉,那可真是一个产业历史的神奇之旅啊!

从旧烟囱、煤渣山到寻梦乐园

从消耗资源的角度看,即使规划再好的新建筑,也比不上对现有建筑物的保护、更新、转化和再利用。旧工业区的改造和更新,对各国都是一个挑战。曾经支撑各国经济的老工业区如今都成了头号污染区。随着新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对环境越来越重视。随着IT业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重工业基地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活力和优势,成了难以卸掉的大包袱。为了重塑老工业区的形象,再现老工业区的生命力,各国政府都在绞尽脑汁。

工业遗产旅游发展 篇4

目前我国的工业遗产旅游尚处于初级开发阶段,学术界以及各地地方政府对工业遗产资源价值评估研究不够深入。并非所有的工业遗产都适合旅游开发,只有进行综合整治,才能实现旅游开发的目的,实现工业遗产旅游的健康发展。因此,建立工业遗产旅游价值评价体系,通过对一定区域内工业遗产旅游资源的评价,可以对资源的特性、开发条件等有全面、客观的认识,从而明确该工业遗产旅游资源在所处区域中的地位,确定是否开发以及开发顺序,为制定开发规划等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工业遗产是在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留存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和,反映了一个城市特定时期的工业文明和时代特征,承载着工业技术和丰富的历史信息。笔者认为无锡市工业遗产的“本征价值”包括历史文化价值、科学技术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一是历史文化价值。这些工业遗产是江苏近代工业发展的缩影,也是近代城市化进程的模式,因此具有深厚的历史价值。二是科学技术价值。无锡是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许多工业遗产中承载着民族实业家的科技发明与创造,包含当时领先的生产技术,这些工业遗产对研究当时的科技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当代科技创新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三是艺术审美价值。无锡的工业建筑明显的呈现出优美与崇高两种不同的美的形态。生产性工业建筑,尤其是现代机器大工业生产条件下的厂房建筑的内外面都直接暴露原有的粗犷材质与结构,再加上生产性工业建筑本身的巨大尺度,表现出高大、令人敬畏的形象,形成强烈的、动人心魄的体验;工业建筑大多体现了时代的艺术风格与审美需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对城市景观和建筑环境产生了艺术作用。

二、工业遗产旅游资源价值定量评价体系

近年来,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开发问题越来越引起学者们的关注,部分学者对工业遗产的价值进行了评价,但主要集中在价值观层面上的探讨,定性描述居多。张毅杉、夏健利用生态因子评价方法建立了城市工业遗产的价值评价体系;韩福文、佟玉权、张丽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针对东北工业遗产的旅游价值评价体系;刘伯英、李匡建立了量化的北京工业遗产评价办法。本文在参考相关文献评价体系与《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的基础之上,结合工业遗产的特点和开发现状,制定出一套工业遗产旅游资源定量评价体系。

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考虑到工业遗产自身的要素价值和影响该资源开发的其余外在因素,本文构建了具有详细的层次结构工业遗产旅游资源评价体系。(如图1)

2.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及分析。

本文使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首先对模型树中各个层次建立反映其影响关系的判断矩阵,然后通过德尔菲法,获得各因子两两比较的标度(取1—9标度)。笔者向旅游、地理等有关领域的20位专家学者发出征询问卷,将不同专家学者给出的判断矩阵数据进行综合整理,利用yaahp0.5.3软件对每位专家给出的数据进行一致性检验,剔除判断矩阵不一致的7份问卷后,对通过一致性检验的13份问卷的判断矩阵中的数据求平均值,得到最终的判断矩阵。最后将该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后,计算得到各个评价因子的权重(表略)。

在综合评价层中,资源要素价值占的比重最大,为0.6483,说明在工业遗产旅游资源价值评价体系中,资源要素价值最重要,资源要素价值是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基础条件。其次是市场区位价值,比重为0.2297,可见随着交通通讯的飞速发展,市场区位对旅游资源开发的制约作用将减小。环境因素对工业遗产旅游资源价值的影响较小。在项目评价层中,知名度这一指标的比重最大,知名度越高,人们去旅游的意愿越强烈,开发的价值越高。另外,艺术审美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的比重也较大,因此在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要大力挖掘其艺术审美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3. 评价方法及模型。

工业遗产旅游资源价值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很多问题难免会带有模糊性与主观性,因此把每个评价指标作模糊等级划分,设计关于工业遗产旅游资源价值评分标准(表略),然后由研究人员收集相关资料,根据评分标准进行打分。工业旅游资源价值评分可以通过每个评价指标的权重乘以该指标的得分得出,则最终的评价模型为:其中:V表示工业遗产旅游资源价值评价值;Vi表示第i个评价因子的得分;Wi表示第i个因子的权重,n为评价因子的数目。

三、无锡市工业遗产旅游资源价值评价

依据建立的工业遗产旅游资源价值评价体系、评价方法以及评价模型,对已列入无锡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的34项、33处工业遗产(第二批名录中天元麻纺厂为增补厂房)进行资源价值评价,得到无锡市工业遗产旅游资源分数及名次表,并将得分为10—8分的归为一级工业遗产旅游资源,8—6分的归为二级工业遗产旅游资源,6—4分的归为三级工业遗产旅游资源,四分以下的归为四级工业遗产旅游资源,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通过无锡工业遗产旅游资源评价可以得知,无锡市的工业遗产旅游资源内容丰富,从时间分布上来看,囊括了从明清时期到改革开放时期各个阶段的工业遗产;从行业分布上看,包括了棉纺织业、面粉加工业、缫丝业、金融业、机械制造业以及其他行业;从功能分布上看,涉及了企业工厂、仓库、金融机构、手工作坊、行业工会等各个方面。无锡大多数的工业遗产旅游资源为一级资源和二级资源,在33处工业遗产旅游资源中,一级工业遗产旅游资源6处,二级工业遗产旅游资源16处,资源价值较高,如在历史文化价值、科学技术价值、知名度、资源规模状况等各个方面得分都较高的茂新面粉厂,同时也存在着一部分价值相对较低的工业遗产资源,如礼舍蚕茧所、许记磨面作坊旧址等。通过构建的模型得出的无锡市工业遗产旅游资源价值与实际情况基本符合,由此可知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可行性。

针对无锡市工业遗产旅游资源等级区分明显的特点,笔者认为在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过程中要注意抓住重点,区别对待,统筹兼顾。可以从以下几个不同的方面来开发工业遗产:

1. 辟为博物馆。

对于历史文化、科学技术等资源要素价值很高的工业遗产,如某些文物保护单位,要在保护其资源完整性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历史文化价值、科普教育价值。因此,在保护遗产的基础上开发博物馆,是该类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首选模式。无锡工业遗产中一些价值较高的资源已经开发为博物馆。如茂新面粉厂改建为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

2. 保护性再利用。

从广义的角度来讲,工业遗产辟为博物馆也属于保护性再利用的一种。但是这里我们主要针对历史文化价值相对较低,但在休闲娱乐、审美艺术以及市场区位等方面价值较高的工业遗产。保护性再利用,即在有效的保留了原有的历史空间和历史环境的前提下,对其进行改造,寻找适合的新功能,使其实现功能的转换。大多数工业厂房都具有很大的内部空间,开阔的室内面积和空间高度都为重新组合室内空间,营造鲜明的文化氛围提供了可能。此类工业遗产可以改造为创业产业园区、娱乐休闲中心,也可以改建为青年旅社、茶馆酒吧、购物中心等营业性场所。如无锡北仓门蚕丝仓库旧址经过必要的维修以及内部布局调整,改造为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3. 原址保护。

对于一般性的工业遗产,特别是知名度不高,市场区位条件不佳,受环境因素制约较大的工业遗产,可以进行原址保护。此类工业遗产的开发价值不高,选择原址保护,完整的保留、修复、再现工业遗存的厂房建筑、生产工具、生产工艺、办公用品等,避免成为城市化进程的牺牲品,使之成为城市记忆的一部分。如许记磨面作坊、福来和号糟坊、全昌总号酱油糟坊等。

无锡目前已经成功开发了一批比较有价值的工业遗产。除已经公布的两批工业遗产保护名录以外,无锡仍有大量的工业遗产。这些工业遗产也同样存在着资源价值参差不齐的状况,需要利用工业遗产旅游资源价值评价体系进行评价,制定相应的开发方案。

四、结语

本文运用了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考虑了旅游资源要素价值、市场区位价值以及环境的制约因素等,建立了工业遗产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是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结合,吸收了其他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优点,具有实际可操作性,为工业遗产旅游资源的价值评估提供了依据。由于本文是笔者初次探讨构建工业遗产旅游资源价值评估体系,在评价因子的选择上可能还有所欠缺,如何更科学的选择评价因子,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摘要:工业遗产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形式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我国的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工业遗产资源价值评价研究不够深入。本文在对无锡市工业遗产旅游资源价值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定量研究,建立了工业遗产旅游资源价值评价体系,并选择无锡市的工业遗产进行价值评价研究,为无锡市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提供依据。

关键词:工业遗产,价值评估,层次分析法,旅游资源

参考文献

[1]佟玉权,韩福文.工业遗产的旅游价值评估[J].商业研究,2010,(1):160-163.

[2]张毅杉,夏健.城市工业遗产的价值评价方法[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08,21,(1):41-44.

[3]韩福文,佟玉权,张丽等.东北地区工业遗产旅游价值评价——以大连市近现代工业遗产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0,17,(5):114-119.

[4]刘伯英,李匡.工业遗产的构成与价值评价方法[J].建筑创作,2006,(9):24-30.

[5]张毅杉,夏健.城市工业遗产的价值评价方法[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2008,21(1):41-44.

[6]韩福文,佟玉权,张丽等.东北地区工业遗产旅游价值评价——以大连市近现代工业遗产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0,17(5):114-119.

工业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 篇5

一、工业遗产的内涵与外延

工业遗产涉及的领域十分宽泛, 《下塔吉尔宪章》中阐述的工业遗产定义反映了国际社会关于工业遗产的基本概念:“工业遗产由工业文化的遗留物组成, 这些遗留物拥有历史、技术、社会、建筑或者是科学上的价值。这些遗留物包括建筑物和机器设备车间制造厂和工厂, 矿山和处理精炼遗址, 仓库和储藏室, 能源生产、传送、使用和运输以及所有的地下构造所在的场所组成与工业相联系的社会活动场所, 比如住宅宗教朝拜地或者是教育机构都包含在工业遗产范畴之内。”由此可以看到工业遗产无论在时间方面、范围方面还是内容方面, 都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

在时间方面, 狭义的工业遗产是指18世纪从英国开始的, 以采用钢铁等新材料, 采用煤炭、石油等新能源, 采用机器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工业革命后的工业遗存。广义的工业遗产则可以包括整个人类历史上加工生产石器工具的遗址、古代资源开采和冶炼遗址以及包括水利工程在内的古代大型工程遗址等工业革命以前各个历史时期反映人类技术创造的遗物遗存。

在范围方面, 狭义的工业遗产主要指生产加工区、仓储区和矿山等处的工业物质遗存, 包括钢铁工业、煤炭工业、纺织工业、冶炼工业等众多工业门类所涉及的各类工业建筑物和附属设施。广义的工业遗产包括与工业发展相联系的交通业、商贸业以及有关社会事业的相关遗存, 包括新技术、新材料所带来的社会和工程领域的相关成就, 如运河、铁路、桥梁以及其他交通运输设施和能源生产、传输、使用场所;还包括与工业活动有关的社会场所, 如工人住宅、宗教场所、教育培训设施、工商业城镇等。为此, 巴西的戈亚斯城市历史中心和英国的港口商业城市利物浦也分别于2001年和2004年作为工业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在内容方面, 狭义的工业遗产主要包括作坊、车间、仓库、码头、管理办公用房以及界石等不可移动文物;工具、器具、机械、设备、办公用具、生活用品等可移动文物;契约合同、商号商标、产品样品、手稿手札、招牌字号、票证簿册、照片拓片、图书资料、音像制品等涉及企业历史的记录档案。广义的工业遗产还包括工艺流程、生产技能和与其相关的文化表现形式以及存在于人们记忆、口传和习惯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 工业遗产是在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留存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和。

二、我国工业遗产保护发展概述

在我国, 工业遗产主要分布在沿海城市、内地特大城市和工业基地城市中。2006年4月, 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江苏省文物局、无锡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在无锡隆重举行。会议通过了保护中国工业遗产的《无锡建议》, 提出了“尽快开展工业遗产的普查和评估工作;将重要的工业遗产及时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 或登记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编制工业遗产保护专项规划, 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区别对待、合理利用工业废弃设施的历史价值”等具体的措施。这既是对国际古迹遗址日“保护工业遗产”主题的回应, 也拉开了我国工业遗产保护的序幕。

三、工业遗产利用案例分析

保护工业遗产和一般古迹遗址的不同之处在于往往要通过对其进行合理的再利用来实现其价值。下面对工业遗产利用较好的两个案例进行简要分析。

(一) 德国鲁尔工业区

鲁尔工业区是德国也是世界重要的工业区, 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下游支流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的地区。鲁尔区的工业是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物质基础, 战后又在西德经济恢复和经济起飞中发挥过重大作用, 工业产值曾占全国的40%。鲁尔区是以采煤工业起家的工业区, 随着煤炭的综合利用, 发展了炼焦、电力、煤化学等工业, 进而促进了钢铁、化学工业的发展, 并在大量钢铁、化学产品和充足电力供应的基础上, 建立发展了机械制造业, 特别是重型机械制造、氮肥工业、建材工业等。同时, 为大量产业工人服务的轻工业, 如服装、纺织、啤酒工业等也有了很大发展。

20世纪60年代起鲁尔区开始衰败, 工厂倒闭、工人失业、污染严重、区域形象不断恶化。面对种种窘境, 政府利用大量废弃的工矿、旧设备和工业空置建筑, 将工业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产业结构调整等相结合, 实现了区域振兴。鲁尔的区域性旅游规划从1998年开始制定, 将全区传统工业景点整合为一条“工业遗产旅游之路”, 从而逐步形成了覆盖全区的25条专题旅游线路。一座高100多米、宽60多米, 曾是世界第二大的废瓦斯槽被改造成富有太空意境的展览馆;旧贮气罐被改造成潜水池;旧铁路和旧火车车皮变成了当地社区儿童的艺术表演场地;排污河道整治成了清澈河流;焦炭厂则变成了吸引众多艺术、创意和设计公司的办公和展览场地。工业遗产旅游是鲁尔区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标志。区内的埃森煤矿, 是首例以近代工业为主题的世界文化遗产。如今, 当年的工人做起了导游、旅店老板等, 环境问题、就业问题解决了, 工业文化遗产得到了保护和再生, 鲁尔这个老工业基地重新焕发了青春。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鲁尔工业区:鲁尔工业区的景观拥有历史煤矿工业区的完整结构, 其20世纪建造的建筑取得了非凡的建筑成就。工业区的景观见证了过去150年中曾经是当地基础工业的煤矿业的兴起与衰落。

(二) 辽宁省阜新市海州露天煤矿

阜新市位于辽宁省西北部, 处在东北亚和环渤海地区的中心地带, 与环渤海的黄金海岸山水相依, 是一座工业城市, 也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 素有“煤电之城”之称。海州露天煤矿是国家“一五”计划期间斥巨资建造的大型露天煤矿, 是当时亚洲最大的露天煤矿。从1953年到2003年, 海州矿累计为国家生产煤炭2.1亿吨。2005年6月, 海州露天矿由于煤炭资源枯竭正式宣布闭坑破产, 但因采煤留下了一个长4公里、宽2公里、垂直深度320米的巨大矿坑。以海州露天煤矿为代表的矿山遗址见证着中国现代工业的百年发展史, 这里有日本的蒸汽机车, 有二战时期捷克式电机车, 有苏联进口的第一台电镐等工业遗产文物, 还有新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台和最后一台蒸汽机车。

2006年, 国土资源部将海州露天矿列为首批28个国家矿山公园之一, 计划总投资3.5亿元对其进行地质灾害治理和土地复垦, 是全国最大的地质灾害治理项目。阜新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这一有利契机, 坚持边治理、边保护、边开发、边利用原则, 把旅游开发与灾害治理相结合, 以废弃工矿物资为资源建设中国工业遗产旅游徽标式产品。并以此为核心打造世界级工业遗产旅游城, 从而缓解地区衰落和就业压力, 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凤凰涅磐”, 并为全国乃至世界上的资源型城市提供示范。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位于阜新市太平区, 距阜新火车站和市中心仅3公里, 是在露天采矿遗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现代工业遗产旅游项目, 是集旅游观光、商务休闲、科普实践、传统教育、工业忆旧于一体的全国首批国家矿山公园, 也是辽宁省唯一一座国家级矿山公园。公园于2006年9月2日破土动工, 总占地面积为28平方公里, 分为世界工业遗产核心区、蒸汽机车博物馆和观光线、国际矿山旅游特区和国家矿山体育公园四大景区, 上百个景点, 全方位、多层次展示矿山历史与文化、高端休闲与大众娱乐、现代元素与怀旧情结完美结合的工业遗产旅游魅力。目前, 矿山公园仍处在边开发、边宣传、边完善阶段, 正在申报世界工业遗产。待公园全部工程完工后, 海州露天矿将以崭新的风姿展现在辽西大地上, 成为展示中国现代工业百年发展史的百科全书以及现代休闲深度体验的度假天堂。

四、德兴市矿山旅游资源分析

德兴市地处赣、浙、皖三省交界处的江西省东北部, 上饶市北部, 素有“金山、银城、铜都”之称, 铜矿采选历史可追溯到唐朝, 历经宋、元、明等朝代, 几经兴废, 以宋朝最为兴盛, 北宋湿法炼铜大师张潜在德兴所著的《浸铜要略》对中国铜矿采选具有重大影响。同时, 德兴是历代银厂, 于唐时即置“邓公场”开始采银, 故又称“银城”。德兴铜矿现已发展成为一个世界级的大型铜矿、亚洲最大铜矿、中国第一大露天铜矿, 拥有电动轮、电铲、轮钻机、自磨机、球磨机等诸多大型的国际先进的采、选工艺与设备以及先进的矿山管理水平, 其先进的生产与技术条件具有极强的旅游吸引力与工业旅游开发价值。

另外, 德兴市自然风光秀丽, 生态环境优美,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5.1%, 自然旅游资源主要以“山、水、古树”为主。在矿山旅游区周围分布着“江南第一仙峰”——三清山, 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世界自然遗产;大茅山省级风景名胜区, 是德兴境内第二座名山;万村温泉与黄柏奇洞等众多风景名胜区。矿区旅游开发应与附近自然景区观光相结合, 进一步增强矿区景点的可观赏性和吸引力。

五、德兴市矿区旅游发展规划

德兴矿山公园 (中国矿山旅游区) 主体景区为金山、银山、铜矿三个遗址园区, 总面积11.77平方公里。公园地处德兴市中心城区 (包括银城街道、泗州镇和花桥镇) , 服务设施较为完善, 位于赣东北和大黄山旅游圈, 紧邻三清山、庐山、黄山等世界文化遗产地, 周边旅游资源丰富。公园生态恢复良好, 矿业遗存丰厚, 具备优良的发展条件。

德兴矿山公园定位为:以保护和展示德兴的重要矿业遗迹、恢复生态环境、增加休闲娱乐场所、促进矿业科研和科普教育等为主要目的, 集遗产保护、观光体验、休闲娱乐、知识传播和环境恢复等功能为一体的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矿山旅游目的地。

应突出亚洲第一大铜矿和铜矿工业文化特色, 以现代铜矿露天采场、中国铜矿城和古铜场为核心, 完善旅游设施配套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旅游宣传, 打响“中国铜都”品牌, 打造成为国家级的旅游景区。建设德兴国家矿山公园, 是矿业大市德兴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脉, 是资源型城市产业增值和转型的良好方式, 也是江西凸显金色魅力的科普旅游基地, 可发展为中国南方著名的工 (矿) 业旅游目的地。

立足国际视野和区域统筹, 以遗址建园、矿园联线、城镇配套为总体发展模式, 融合生态、科技、艺术理念, 重点规划建设四大园区。

金山园区:依托金山林海, 以采金工艺体验为主题, 重点发展古今采金体验、地下矿脉穿越、密林古寺休闲等项目, 建设为“绚烂多姿的金色林海”。游览线路与园外金山选场、三和金业相连。

银山园区:依托银山古矿, 以遗址文化再现为重点, 发展古矿场景再现、青少年科普、市民休闲等项目, 建设为“古朴意境的银城后花园”。结合园区建设, 发展老城旅游产业, 依托银城街道建设配套公园服务设施。

铜矿园区:重点建设两园一线, 其中铜都文化园利用工厂废弃地建成, 具有形象展示、游客中转、科普教育、工艺制售等功能, 以现代化、工业感的设计手法, 体现德兴铜业的雄浑气势;铜矿尾库园, 1号尾矿库是“纯尾砂无覆土复垦的典范”, 2号库是“覆土复垦的成功案例”, 植被生长良好, 规划为矿山生态教育基地, 展示金属矿山环境治理成果;铜矿工业旅游线路长35公里, 沿途观光站为铜厂露采坑—4号尾矿库—泗洲选场等矿内大型景点。矿内景点由德兴铜矿管理, 以协调矿山生产和观光的关系。

文博园区:博物馆位于市区, 包括主馆、主碑广场和管理服务大楼, 馆内以“铜海金田”的宏大布景展示德兴矿业文化长卷;主碑广场表现德兴三金合一的形象, 蕴涵矿山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进一步加强泗洲城市组团的城市建设和旅游接待能力, 提高城市建设品位和城市景观组织, 与铜矿景区建设发展协调一致。银城结合城市总体规划, 对银城主城区的历史遗迹进行整治、保护和开发, 提高银城主城区的品位和接待水平, 打造德兴市旅游接待中心和游客集散地。花桥城市组团应结合金矿景区和道路交通条件改善, 提高旅游接待能力, 打造成为大茅山省级风景名胜区的接待基地。

六、旅游发展实施措施

(一) 合理挖掘景区景点的历史文化内涵

德兴历史悠久, 文化资源丰富。从古代的矿冶文化到近代的红色文化, 已有千年的历史。每个时期都有辉煌的记录, 孕育了众多的科学家、文学家、民族英雄等, 从而共同构成了德兴“山川之宝, 唯德乃兴”的形象和气质, 形成了独特的历史文化优势。

德兴市在开发矿山旅游景区景点和产品时, 应注重增强景区文化的“厚重感”, 加强对原始文化形态的保护与开发, 形成有特色的文化氛围, 使游人通过游览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矿山、流水、森林、古建”合一是德兴独特的优势, 三清胜境、矿山公园等等无一不透出德兴气势澎湃的特质。

(二) 旅游产品转向多元化和服务高质量化

旅游产品的需求已经呈现多样化的格局, 游客的需求和期望越来越高, 越来越多样化。这种需求推动德兴市旅游业发展必须依据高度细分的目标市场, 不断构思创造新产品和新服务, 体现参与性和个性。德兴市应把山、水、林、矿等景观资源转化为旅游产业优势, 转化为自然的、生态的、充满野趣的景观环境, 从而提高旅游品位和城市品位。

(三) 区域旅游协调发展, 实现旅游市场共享

在旅游开发中, 本地产品与周边地区的旅游产品既有相互竞争的一面, 也有相互促进的一面。只要市场分割得当, 产品结构合理, 就可以起到相互促进作用。在一个较集中的范围内, 多种产品的组合将起到集聚作用, 对旅游者产生比单个产品更强的吸引力, 从而达到互相配合、适当分工的良好效果。

德兴在区域旅游协作中主要应依托赣东北, 积极融入景德镇、婺源、黄山、开化、衢州、上饶、鹰潭等周边大旅游网络体系, 使德兴市旅游网络与浙皖赣边际旅游圈衔接起来, 形成互补与集聚效应。

(四) 矿山景区开发, 应注重环境的保护

在德兴矿山旅游开发中, 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坚持“既要金山银山, 也要绿水青山”的原则, 在充分尊重自然、服从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进行项目开发建设。在景区开发建设中, 凡是破坏、影响资源和环境的项目坚决不建, 强调对景区内草木水土石不允许轻易挪动和砍伐, 保持矿区原有的自然风貌, 使景区建成后, 依然绿树成荫, 满目苍翠。同时, 在景区的开发建设过程中, 不断加快和完善景区环保设施建设, 使景区实现真正的生态旅游, 不断提高知名度, 旅游收入逐年增长, 从而使景区实现发展与保护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刘滨谊.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理论与实践[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

[2]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德兴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9.

无锡工业遗产旅游纪念品设计研究 篇6

一、无锡工业遗产旅游

1. 工业遗产旅游的概念解析

工业遗产旅游是一项新兴的旅游产品,工业遗产旅游既是工业旅游,又是遗产旅游,是两者的结合体。具体而言,就是在废弃的工业旧址上,通过保护和再利用原有的工业机器、生产设备、厂房建筑等,将其改造成一种能够吸引现代人们了解工业文化和文明,同时具有独特的观光、休闲和旅游功能的新方式。

2. 无锡工业遗产旅游的现状

无锡市现有的省级工业旅游区包括:无锡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红豆集团有限公司、无锡感知博览园。其中民族工商业博物馆属于工业遗产旅游的范畴。除此之外,由原来的永泰丝厂改建的丝业博物馆,由古运河畔原来废弃的蚕丝仓库等老建筑改建而成的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是无锡市目前保护和开发较完善的工业遗产地之一。传统的旅游产业,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但目前无锡工业遗产旅游尚处于开发的初级阶段,主要在行、游两方面,尚未形成产业。

3. 无锡工业遗产旅游对于无锡城市发展的作用

工业遗产旅游相对于一般的旅游来讲,既有工业旅游的教育性、体验性,又有遗产旅游的文化性、历史性的特点。基于工业遗产旅游的特点,开发无锡工业遗产旅游具有多层次的意义:它可以强化无锡文化遗产保护,保存无锡城市记忆;有利于无锡工业旅游的发展,展示城市风貌;塑造无锡城市精神,增强无锡人民对无锡的自豪感和认同感;有利于资源的节约和可持续利用,支撑无锡城市发展。

二、工业遗产旅游纪念品

1. 定义

目前国内对于工业遗产旅游的研究,尚处于探索和学习国外的初级阶段,对于工业遗产旅游纪念品的定义,几乎没有。根据笔者的理解,工业遗产旅游纪念品,是游客在工业遗产旅游过程中购买的精巧、便携、富有历史工业特色、让人铭记于心的纪念品。

2. 工业遗产旅游纪念品的价值分析

(1)经济价值

在旅游的六个要素中,购物属于非基本需求,购物支出无限度,是弹性最大的一种收入,具有相当的可塑性和拓展空间,其在旅游总消费中所占的比重大小一直被旅游界视为衡量旅游消费水平层次高低的重要尺度。一个成熟的旅游地的突出标志之一就是旅游商品富有地方特色,品种繁多,市场具有相当的规模和地方垄断经营。因此,发展工业遗产旅游纪念品能直接提升工业遗产旅游的附加值。无锡现有已开发的工业遗产旅游地,有些是不收门票的,如民族工商业博物馆,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有些收门票的,像丝业博物馆,门票年收入也较少,难以促进丝业博物馆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2)教育价值

具有特定时期工业特色的工业遗产旅游纪念品,能够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的工业技术、工业材料和制造工业等信息。游客在工业遗产地旅游之后,将这些工业遗产旅游纪念品带回自己原有的生活环境中,可以通过这些旅游纪念品,回忆起旅游时所感受到的特定历史时期的工业技术、生产工艺和区域特色,加深对工业文化、工业精神的理解。

(3)记忆承载价值

工业遗产是城市记忆的载体之一,尤其对于像无锡这样的民族工商业发源地来说,早期工业的辉煌给市民留下了深刻的城市记忆。具有历史特色的工业遗产旅游纪念品,承载着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经济活动方式、城市经济发展情况等重要的历史信息,具有非常典型的时代特点。游客通过购买工业遗产旅游纪念品,日后在观看、触摸、欣赏这些纪念品时,可以回忆起昔日的民族工商业对自己生活的影响,满足其怀旧心理和人生需求。

(4)产业价值:现有的工业遗产旅游未形成产业化,旅游形式单一,开发旅游纪念品可以拉长旅游产业链条,带动旅游娱乐和购物的发展,带动本土旅游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5)审美价值:传统的旅游纪念品,多是传统手工艺的佳作。而工业遗产旅游纪念品,是工业时代的产物,它的材质、肌理能够反映各类机械设备、机械工艺的“技术美学”价值,体现了近现代科学与实用主义相结合的机器美学。

三、无锡工业遗产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原则

1. 地域性原则

地域性是旅游纪念品的灵魂。人们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旅游,往往是为了体验不同的地域文化风貌。旅游纪念品的文化品格越高、地域特征越明显,它的价值越高,越受欢迎。因此,无锡工业遗产旅游纪念品,要突出无锡的地域性。和其他地域的工业遗产相比,无锡的工业遗产与水、与古运河的关系更为密切,大多数工业遗产都分布在古运河两岸。无锡的工业遗产,打上了江南水乡文化、吴文化的烙印。因此,在设计相应的旅游纪念品时,应将这一地域特色体现出来,以实现和其他地域工业遗产旅游纪念品的区分。

2. 历史性原则

1912年辛亥革命以后,无锡掀起了实业救国的热潮,许多实业家,如荣氏家族正是在这一时期开始崛起,大力发展纺织业和面粉加工业。无锡现存的工业遗产,大都反映了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工业面貌,如民族工商业博物馆、无锡丝业博物馆,较为真实地反映了茂新面粉厂和永泰丝厂的工业原貌。因此,其相应的工业遗产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也应当体现其所在特殊历史时期的历史特征。

3. 行业性原则

江南一带农副业发达,劳动力密集,因此带动了棉纺织、缫丝、粮食加工这一类轻工业的发展,无锡的工业遗产以这三类轻工业遗产居多,因此,其相应的工业遗产旅游纪念品应当反映这一类轻工业的行业特色。

4. 美学原则

无锡民族轻工业所使用的工业材料, 多为天然材料, 如棉、丝绸、粮食, 它们具有独特的色彩、质感、味觉、肌理美感, 另外, 棉纺织、缫丝和粮食加工技术所特有的技术美学价值, 有别于重工业加工的技术美学价值。在设计无锡工业遗产旅游纪念品时, 要充分利用这些美学特征, 赋予其工业美、文化美和艺术美。

5. 便携性原则

携带方便是旅游纪念品所必须具备的品质。工业遗产旅游纪念品与其他旅游纪念品相比,在材料、工艺和形态上会有较大区别,在设计无锡工业遗产旅游纪念品时,也要考虑便携性这一因素。要结合现代生产加工技术,尽量降低其重量,缩小其体积。

四、结语

随着国内和国际对工业遗产保护的重视度越来越高, 以及人们对于旅游体验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多, 工业遗产旅游必将成为未来旅游的一个热点。关注和开发无锡工业遗产旅游纪念品设计, 能逐步扩大无锡工业遗产旅游产业链, 为无锡带来更高的旅游经济收入, 并带动先关的服务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国际工业遗产保护联合会.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章[Z], 2003.7

[2]寇怀云, 余惠.无锡工业遗产调查[J].中国文化遗产, 2011.1

[3]无锡工业实际情况的调查报告.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统计资料.1937.2

[4]陈喆, 张付娟, 刘科伟.浅析城市记忆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M].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12

南京工业遗产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篇7

工业遗产 (Industrial heritages) 属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即具有历史价值、技术价值、社会意义、建筑或科研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1]。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UNESCO) 对工业遗产的界定是:工业遗产不仅包括磨坊和工厂, 而且包含由新技术带来的社会效益与工程意义上的成就, 如工业市镇、运河、铁路、桥梁以及运输和动力工程的其它物质载体[2]。对于工业遗产旅游的定义到目前为止, 国内外的学术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 我国学者李蕾蕾认为工业遗产旅游就是在废弃的工业旧址上, 通过保护和再利用原有的工业机器、生产设备、厂房建筑等等, 改造成为一种能够吸引现代人们了解工业文化和文明, 同时具有独特的观光、休闲和旅游功能的旅游新形式[3]。与之相关的工业遗产旅游资源, 可以理解为具有历史价值的工厂建筑、工业景观、产品生产线和产业工人曾经依存的生产生活场景等等, 开发利用这些资源来设计和创新旅游产品, 目的是以资源为依托, 以产品为中心, 以市场促销为动力, 拓展客源市场, 提高工业遗产旅游的市场竞争力[4]。且就目前来看, 有关工业遗产旅游资源的科学开发的研究尚不够深入。

1 南京开发工业遗产旅游资源的意义

首先, 从供给上来说,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 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脉, 工业遗产资源丰富。明代的建筑业和造船业是两项规模巨大的官营手工业, 雕版印刷业更是驰名全国。此后, 南京一直保持着东南重镇的经济地位, 在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的剧烈变动中, 产生了众多知名的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如金陵机器制造局以及和记洋行等。建国后的一些老牌大型国企, 诸如金城、晨光、熊猫、南汽等, 也在南京留下了深刻的烙印。通过文献以及网络搜集的相关信息, 笔者将南京工业遗产资源整理为下表1, 从类别上划分, 大致可以分为古代工业遗产资源, 近现代工业遗产资源, 以及非物质类工业遗产资源。其中近现代工业遗产资源所占比例约为总量的79%, 在本文中又将其细分为交通类, 工厂类以及公共建筑类。对于这些工业遗产, 如能在做好保护的同时, 充分挖掘其潜在的旅游经济效益, 这对促进南京工业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提升南京市旅游发展总体水平都不无裨益。

(资料据网络以及相关文献综合整理所得)

其次从需求上来分析, 工业遗产旅游除了迎合现代人特定的怀旧情结外, 其特有的纪念性、参与性、教育性和差异性等特点也满足了旅游者求新、求异、求知、求乐的旅游动机。南京作为文化古都, 文化氛围浓厚, 民众以及来宁的旅游者文化教育需求强烈, 特别是文化教育、科技交流为目的的旅游支出逐年升高。同时南京高校的数量众多, 学生市场更是工业遗产旅游的重要目标市场之一, 开发空间巨大。近些年南京的旅游线路鲜有新产品推出, 对工业遗产旅游项目的开发除了可以满足上述这批人群的旅游需求之外, 也能从一定程度上提升南京市旅游产品的区域竞争力

2 南京市工业遗产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2.1 工业遗产资源丰富, 但向旅游产品的充分转化较为艰难

工业遗产旅游兴起的动因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考察, 一是从工业和工业遗产本身的角度, 二是从旅游发展的角度[5]。结合第一点, 南京市发展工业遗产旅游的基础条件还是较为优越的。2005年初, 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联合南京市规划局、文化文物局进行了一次南京城市遗产普查, 初步认定的工业遗产约有50多处[6]。至于第二点动因, 南京对发展工业遗产旅游的重视程度, 特别是促进资源向产品的转换上还不尽如人意, 除了南京云锦博物馆、龙江宝船厂、阳山碑材已在一定程度上被游客所认知。南京大批的近现代工业旅游资源, 如金陵机器制造局等旅游项目的开发, 并没有得到人们的充分重视。

2.2 部分工业遗产的旅游资源开发缺乏规范管理, 与现有城市规划相矛盾

南京目前正在进行的一批工业遗产的旅游资源开发中, 由于缺乏规范有力的管理以及政策上的指导, 部分项目对自身旅游价值没有进行充分的前期评估, 且忽视了项目建成后与城市建设、交通规划、城市功能的协调, 喜欢自己关起门来搞建设, 有时甚至连旅游活动开展最基本的条件——交通问题都没有充分解决, 就出于经济利益考虑匆匆上马, 最终导致项目与城市规划、城市功能不协调。如此一来, 这些项目不仅占了城区大体量的地块, 阻碍了城市的发展, 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然而开发出来的工业遗产旅游项目的文化、历史价值都不大, 前去旅游的人数也寥寥无几。

2.3 建设开发资金来源较为单一, 民间资本的介入和参与存在问题

南京市的旅游建设开发, 很长一段时间仅仅依靠政府的资金扶持, 而工业遗产旅游资源的开发也更是长期依赖于政府。事实上政府每年投入旅游建设的资金毕竟有限, 能分配到工业遗产旅游项目开发中的金额更是少之甚少, 如何科学合理地引导民间资本进行工业遗产旅游开发也是当前的难题之一。从南京当前的经济现状来看, 民间资本更倾向把原有工业遗产所在地彻底铲平, 改做房地产开发, 因为如此一来, 建设过程较为简单, 不需要旅游规划长期筹谋, 相对的土地回报率似乎也最快最高。而相反的, 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周期长, 投入资金多, 而资金回报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 民间资本很难被吸引过来。即使有部分民间资金愿意参与投资, 有时也存在着过度商业化的问题。如南京下关有一批近现代时期的老工厂, 部分民间资本介入之后想将其改造为旅游综合体的形式。原工厂建筑外观本身非常具有年代特色, 也最具保护利用价值, 是体现工业遗产旅游特色的最大卖点, 但开发商却准备把外墙全部拆掉, 以现代商业化的风格进行装修, 这无疑是一件非常让人遗憾的事情。

2.4 南京工业遗产旅游线路的开发设计仍停留在起步阶段

相比较于南京其他旅游景点线路, 南京的工业遗产旅游的公众感知度不高, 旅行社推出的相关线路也不多。工业遗产旅游景点与其他景点之间的联系, 特别是与周边景点的有机组合还没形成规模效应, 特色鲜明的南京工业遗产旅游线路的开发设计似乎还未成型。常规路线通常只有明文化村 (阳山碑材) 和龙江宝船厂, 旅游社很少会花精力和财力进行一些工业遗产旅游新线路的开发设计。而对于现有的线路也常常由于宣传力度不够, 旅游者在选择路线时, 往往会忽略掉, 导致这些景点的出游率不高。另以南京云锦博物馆为例, 作为南京较有影响的工业遗产旅游景点之一, 也只是长期停留在接待团队客人, 以旅游购物作为其主要收入来源, 且由于云锦旅游纪念品的价格较高, 收入总量并不理想。而在针对云锦博物馆的散客旅游线路设计方面, 无论其自身还是旅行社都很少重视, 这些对其未来发展非常不利。

3 南京工业遗产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3.1 甄选合适的开发模式, 促进工业遗产资源向旅游产品有效转化

结合国内外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成功经验, 工业遗产的利用大体存在四种模式:博物馆模式;公共游憩空间模式;与购物旅游相结合的综合开发模式以及区域性一体化模式[7]。就南京当前工业遗产旅游的发展程度而言, 可考虑采用前三种模式。甄选适合自身的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 使一批有旅游开发价值的工业遗产资源有效地向旅游产品转换。以南京下关的和记洋行为例, 其本身是一处极具代表性的民族工业企业, 也是南京开埠后外国资本在下关开办的第一家工厂, 对研究中国民族工业在南京下关地区的产生与发展有着重要价值, 同时也是研究中国工人运动史的重要基地之一。如果能利用其原有的工业机器、生产设备、厂房建筑等资源, 采取博物馆模式, 充分挖掘历史资源优势, 同时搜集和整理一些其他下关地区的老工业企业留下的文献资料或实物等, 结合一些声光电的现代化多媒体手段, 在博物馆内集中展现南京下关地区工业遗产的历史风貌与内涵。这种旅游模式将文化教育与科学普及融于一体, 让游客在了解南京工业文化发展史的同时也得到审美愉悦, 使南京的工业遗产旅游获得更多人的接受。

3.2 合理评估工业遗产旅游资源价值, 做好工业遗产旅游的总体规划

从某种意义上说, 旅游规划与城市规划协调不到位, 是导致城市旅游发展滞后的原因之一。随着南京城区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一些旧工业区日渐废弃, 作为工业化进程见证的一批工业遗产资源正在快速消失。因此要处理好南京城市规划与工业遗产旅游建设规划之间的关系, 这对那些不可再生的工业遗产, 如一些老建筑、老厂房、旧机器设备 (包括其它老字号企业遗存) 等意义重大。虽然这两种的规划对象、规划内容不同, 前者以规划旅游目的地、旅游业的发展为任务, 后者以规划城市空间发展为任务, 但两者的规划目的并不冲突, 都是为了使城市更好地发展。所以在南京市进行有关城市规划时, 应尽可能地全面综合地考虑有关工业遗产旅游未来发展方向, 吸纳有关其发展的一些合理性设想, 在用地、基础设施等方面为二者规划一些共享空间。另一方面工业遗产旅游建设开发规划也要尊重城市的总体发展规律, 尊重城市的用地规划、基础设施规划等, 尽可能地将可持续发展思想融入其中, 对于那些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工业遗产旅游资源, 尤其要做好前期开发的总体规划,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可借鉴图1[8]的评价体系对资源的旅游价值进行综合评价打分, 明确其可操作性, 与城市整体规划的协同统一性等。如此可从某种程度上理顺其与城市未来发展, 交通规划的关系, 避免出现花费巨额经费所打造出来的项目无人问津, 甚至几年后完全拆除的情况。

3.3 建立以政府为指导, 民间资本投资多样化的形式

工业遗产旅游资源的开发对于民间资本投资来说, 还属于一个较为新鲜和陌生的领域, 且这类项目往往投资量大, 沉没成本高, 投资回收期长, 企业很难一力承担。因此, 南京市政府要加强对民间资本投资工业遗产旅游项目的指导和帮助, 提供投资信息服务, 增强民间资本进入这一项目的信心。重视前置服务, 指导民营旅游投资主体编制开发规划, 在项目策划上予以协助。在对待一些有意愿投资工业遗产旅游项目, 但资金量上有困难的民间企业, 政府可以适当采取多种形式的投资形式, 诸如通过税收阶段性减免等条件, 吸引民间资本作长线投资;或者采用公助民营、公私合营的融资方式, 为其贷款提供担保、贴息等, 降低进入该领域的资金门槛;还可以在必要时协调金融机构, 运用多种金融工具, 加大对民间投资主体的融资支持。此外, 政府要对民间资本开发工业遗产旅游的全过程进行严格监督, 引导企业按照相应的标准, 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发和建设。从而避免出现一些民间资本投资建设中过度商业化的问题, 以有效地杜绝破坏性、低水平开发的行为。

3.4 工业遗产旅游线路设计开发的多样化与品牌化营销

工业遗产旅游的目的就是要在让游客获得知识、体验娱乐的同时, 使游客认识到工业遗产文化保护的重要意义。因此在线路的设计和开发时, 应针对不同类型客源, 设计多样化的专题工业旅游线路。如对在校学生以宣传知识、教育为主;对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以调研考察为主;对投资客商以招商引资为主;以及针对单纯游客的工艺流程展示等等, 突出重点, 满足不同游客所需, 使游客在旅游的同时获得关于工业遗产文化的相关信息。而以上这几大类的专题旅游活动, 在南京都可以找到相应的工业旅游资源进行开发组合。

对于品牌化的问题, 从南京的实际情况来说, 应将工业遗产旅游资源与一些知名景点进行有效组合, 形成特色品牌旅游线路, 从而起到相互推动的作用, 诸如总统府与金陵制造总局的组合, 下关一批老工业与长江大桥的组合等。且在线路推广时期, 对预定线路的游客予以一定价格上的优惠, 培养较好的口碑。在依托旅行社自身进行大力宣传的同时, 南京市旅游局等相关单位也应予以一定程度营销上的支持, 利用多种新途径, 诸如政府微博及网站形式, 推广工业遗产旅游线路。此方法传播范围广, 品牌亲和度较高, 成本较为低廉, 也较为符合工业遗产旅游产品本身科学性及时代性的特征。

工业遗产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南京城市旅游的开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相互促进的。南京工业遗产旅游资源丰富, 完全可以通过科学的开发手段, 设计新颖的旅游产品组合, 满足现代旅游者追求内容更丰富、参与度更强、娱乐性更高的旅游需求。使工业遗产旅游成为南京城市旅游发展的一个新亮点, 推动南京旅游经济的高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骆高远.我国的工业遗产及其旅游价值[J].经济地理, 2008 (01) , 173-175.

[2]TICCIH Nizhny.Charter for the industrial heritage[M].2003.

[3]牛成.浅议工业遗产旅游开发[J].商业时代, 2007 (05) :98-110.

[4]季玉群.工业遗产及其旅游开发初探[J].江苏商论, 2007 (12) :99-101.

[5]季玉群.中国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市场机制分析[J].旅游学研究, 2007 (1) :75-76.

[6][EB/OL]http://cul.jschina.com.cn/gb/jschina/culture/node19885/node19888/userobject1ai1855857.html, 2008-05-08.

[7]汪希芸.工业遗产旅游“资源—产品”转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2007.

南京市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篇8

随着人们对工业遗产价值的重新认识和遗产旅游的兴起,工业遗产的旅游开发与保护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1]。工业遗产是一种工业文化遗存,具有历史、 技术、社会、建筑或科研价值,包括为工业活动所建造的建筑物、运用的技术方法和工具、所处的城镇背景及其他与工业生产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2]。根据我国工业化进程开始于鸦片战争之后的国情,工业遗产应该特指1840年以后工业化进程中所产生的具有一定“文脉”价值的遗迹,不能与一般文物保护单位混为一谈。

工业遗产旅游是随着人们对旅游资源理解的拓展而产生的一种工业遗产与旅游产业交叉形成的旅游新形式,将原有的工业机器、生产设备、厂房建筑等进行保护和再利用,使之具有独特的观光、休闲和旅游功能,吸引人们来工业旧址旅游的同时能够了解工业文化和文明的新方式[3]。

南京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城市和旅游城市,认真分析其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可行性及现状,根据存在的问题制订科学的发展对策,可以促进工业遗产旅游健康发展。

2南京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可行性

南京作为中华民国的首都,是我国最早的商埠城市和近现代最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很多工业遗产都属于我国最早的、最大的、最著名的,甚至还是仅有的[4]。进入21世纪,南京市在政府支持下逐步加强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工业遗产旅游”在这个古老的城市逐渐兴起[5]。

2.1优越的宏观背景

《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15年,旅游业总收入达到2.5万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将提高到4.5%,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2%,旅游消费占居民消费总量的比例达到10%。旅游业对 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就业的积极作用将越来越明显。2013年江苏省旅游总收入进入全国三甲,南京作为省会城市,旅游发展势头更为强劲,其2010-2013年旅游经济发展情况见表1。旅游业发展的宏观形势为南京市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2强大的政府支持

我国虽然至今尚未形成工业遗产统一管理机构和工业遗产的法律体系,但工业遗产法律保护已逐渐进进入入政政府府部部门门与与公公众众的的视视野野。。南南京京市市根根据据实实际际制制定定了相应的地方性政策法规和保护规划,为这座城市留下厚重的工业记忆。

2.3成熟的旅游环境

自然环境独特。南京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各有特色。春天阳光明媚;夏季炎热;秋天凉爽干燥;冬季寒冷。历来就有“春游牛首烟岚”、“夏赏钟阜晴云”、“秋登栖霞胜境”、“冬观石城霁雪”之说,可见南京是个四季皆宜旅游的最佳去处之一。

区位交通便利。南京位于江苏省西南部,属于长江沿岸港口。交通设备完善,道路网络四通八达,已经形成了以地铁、公路、铁路、港口和航空、过江通道为体系的运输网络。南京是国家四纵四横铁路格局的重要交汇点,全国路网格局重要枢纽,也是中国兴办民用航空最早的城市之一,先后共修建过13个机场。

配套设施完善。南京是国家首批公布的24年历史文化名城和第一批54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已能充分满足吃、住、行、游、购、 娱的消费需求。截至2013年底,南京市共有旅行社557家,其中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的旅行社33家;旅游星级饭店107家,其中五星级饭店18家,四星级饭店23家,三星级饭店52家,二星级饭店14家[6]。

2.4工业遗产资源丰富

南京市规划局历史文化资源库中有51处工业遗产(见表3),不仅资源丰富,分布也有章可循:明代南京的手工业主要分布在旧城南部秦淮河两岸地带;民国时期的《首都计划》在沿江规划了集中工业区;新中国成立后,新建企业多沿护城河(外秦淮河)和长江两岸建设。即一方面寻水而建,另一方面由于地价等的因素,会选择在城市的边缘建设[7]。

3现状分析

3.1开发态势良好

随着全国工业遗产旅游的兴起,南京市工业遗产旅游也开始崭露头角。截至2014年,南京市已形成一批在全国比较有影响力的工业遗产旅游景点,见表4。

3.2存在问题

3.2.1公众参与较少,感知度低

工业遗产旅游这一新兴形式对于大众旅游者来说本来就陌生,加之南京对工业遗产旅游的宣传明显不到位,导致大众游客只知道中山陵、玄武湖、夫子庙等少数知名已久的景点。游客不能对工业遗产旅游景点的价值进行准确评价,当然也没有动力选择出游。还有不少企业缺乏旅游意识,一到节假日就大门紧闭,游客只能扫兴而归,导致认同度低。

3.2.2开发模式单一,产品缺乏特色

目前南京市工业遗产旅游景点主要依赖于创意产业园开发模式[8],也有不少博物馆模式[9],但缺乏景观公园模式、与购物相结合等的多元模式,总体开发单调。并且大多延续了以静态图片、实物或复制品展示为主 的观光旅 游形式,娱乐性、参与性都 很小[10]。不少工业企业将旅游收入的主体放在门票收取上,开展的旅游活动多为看展览、逛厂房等走马观花式的游览,缺少对工业魅力的挖掘,更谈不上融合文化和艺术了,开发的纪念品没有特色、纪念性不强或价格高昂,有的甚至没有开发旅游纪念品。

3.2.3资源缺乏融合,没有旅游线路

部分工业遗产旅游开发项目对自身旅游价值没有进行充分的前期评估,且忽视了后期与城市功能的协调,开发出来的旅游项目的文化、历史价值都不大。 也没有很好地整合区域内的旅游资源,工业遗产旅游景点零散分布,各旅游景点吸引不强。工业遗产旅游线路的开发设计仍停留在起步阶段,尚未形成完整、 特色明显的旅游线路,旅行社推出的相关线路也不多且宣传力度不大,旅游推广受到限制[11]。

4对策建议

4.1企业观念创新,政府加大支持力度

工业遗产旅游不仅有利于提高收入、提升企业知名度、宣传企业文化、改善企业形象,有也利于工业遗产的保护,企业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会积极地推进工业遗产的旅游发展,在引导人们参观厂房、厂址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工业生产与文化艺术融合的魅力。 政府在开发中要起到主导作用,除了应有的政策、资金支持外,还要对工业遗产旅游进行有效的包装和宣传。通过网络、广告等现代化科技手段为南京旅游造势,在公交、地铁站等公共场所放置与工业遗产旅游相关的信息或大幅广告语;也可结合节庆活动,宣传工业遗产旅游。

4.2选择合适的开发模式,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

国内对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大致有创意产业园、 博览馆与会展中心、城市开放空间和旅游度假地这四种模式[12]。根据南京当前工业遗产旅游的发展程度而言,可考虑采用前三种模式,将“工业遗产”改造为主题公园、体验式购物中心、游憩商业中心、艺术展览地等。重要的是要找准目标市场以迎合不同群体的旅游需求:学生注重工业遗产旅游的教育文化功能, 可开辟工业遗产博物馆游;而本地及周边居民更着重体验休闲;国内游客则易受景点的知名度吸引,需要在传统路线的基础上增加工业遗产旅游;而对国际市场来说,以传统文化、历史内涵为核心竞争力,宜突出非物质类工业遗产的价值。

4.3合理评估工业遗产旅游价值并进行资源融合,完善特色主题线路

并非所有的工业遗产都适合旅游开发[13],可借鉴图1的评价体系对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价值进行综合评价打分,明确其可操作性,加大对优质旅游资源的开发深度,充分挖掘一部分闲置旅游资源的潜力[14]。只有对一定区域的旅游资源进行有效的综合整治才能形成规模效应,实现旅游开发的目的和工业遗产旅游的健康发展。根据南京的实际,可形成云锦研究所-中国金箔艺术馆-下关火车站铁道博物馆为核心的工业遗产博物馆游;明孝陵-中华门城堡-宝船遗址公园-阳山明代采石场遗址为核心的明文化游;南京铺镇车辆厂-金陵机器制造局-下关火车站为核心的民国工业休闲游等线路[15]。并将现场演示、模型展示、动感体验等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规范旅游纪念品市场,提高质量、降低价格,加强纪念品的销售,使旅游资源能够向产品转化[16]。

摘要:对工业遗产及工业遗产旅游的概念与内涵进行了界定,对南京市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可行性及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南京市工业遗产旅游的对策建议。

工业遗产旅游发展 篇9

在人类社会生产发展的过程中,曾经认为工业化是经济增长的基础,但是随着新世纪信息时代、国际交流和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加之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全球的普遍共识,后工业社会正在逐步代替工业社会,一批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取代了传统产业在城市中的核心地位。在此背景下,中国的许多城市尤其是工业城市进入了大规模的更新再开发的后工业社会阶段。

宝鸡市作为陕西省的第二大城市,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是通往祖国西南、西北的重要交能枢纽,陇海、宝成、宝中铁路在此交会,又是中国境内亚欧大陆桥上第三个大十字枢纽,加上宝鸡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使其成为西部工业重镇,也是国家“一五”和“三线”建设时期的老工业基地和新时期西部工业重镇。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和原材料基地。同时也为宝鸡积淀了深厚的工业文化。但是,同其他工业城市一样,宝鸡在新的一轮城市建设过程中,相当多的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正面临着拆毁废弃和改造再利用的命运。尤其是众多企业在改制重组的转型期,“关停并转”使得许多有价值的、尚未界定的工业遗产正面临加速损毁、废弃和消失;部分有价值的工业遗产面临拆毁,大量珍贵档案不断流失。如何在推动宝鸡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前提下,对这些传承历史文化,保持和彰显城市文化底蕴和特色的工业遗产进行合理的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是当前城市建设过程中急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1 宝鸡市发展工业遗产旅游的可行性

1.1 具有时代特色的国有大型工业企业众多

宝鸡早在上世纪初期就形成了一定的工业基础,1937年,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的民族工业大举内迁,陇海铁路宝鸡机车修理分厂(今宝鸡石油机械厂)、荣氏家族汉口申新第四纺织厂(今陕西第十二棉纺厂)、西北机器厂等17家工厂落户宝鸡。当时为了促进工业生产,解决战时物资需求,在外国友好人士的倡议和各派抗日进步力量的共同努力下,全国第一家工业合作社——“大华手工铁器合作社”在宝鸡成立。解放后,国家把“一五”期间的156个重点工业建设项目分散到全国各工业重镇实施建设,宝鸡一地,就得其中10个项目。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我国加强“三线”建设,宝鸡作为三线建设的重要城市,东北及东南沿海的大批工业企业迁入,宝鸡再次迎来了工业发展的春天。宝鸡仪表厂、长岭机器厂、宝鸡石油钢管厂、烽火无线电厂、陕西机床厂、宝光电工厂、秦川机床厂、宝鸡桥梁厂等一批大中型企业相继建成。这些工业的发展为宝鸡市开发工业遗产旅游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基础。

1.2 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

宝鸡不仅是西北地区的工业重镇,也是重要的工业基地,有矿物,冶金,机械,车辆,和建材等重工业。目前钛材、钢桥梁、铁路道岔、灯泡产量在全国名列前茅。而且还拥有许多全国、世界先进技术。装备制造业优势突出,重型汽车、数控机床、精密磨床、电子仪器仪表、石油钻采设备、铁路桥梁及钛材等60多个产品销量居全国或世界同行业前列。宝鸡钢管的连续油管生产线是全球除美国休斯敦以外唯一的连续油管生产线;宝鸡石油机械、宝鸡石油钢管都是世界石油装备业的龙头;秦川机床可以自主生产数控机床。这些都会吸引众多的旅游者对其历史演进的观摩。

1.3 军工企业比重突出

新中国成立初,鉴于宝鸡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五十年代,国家将宝鸡市划定为全国六十一个人防列级城市之一,并将驻宝鸡的国营212厂、782厂列为人防重点工厂,615厂被列为三级人防企业。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初,由宝鸡军分区在各有关县民兵中组织骨干力量,建立防空监视哨,以监视空中敌情。文革期间最惨烈的十大武斗事件之一就起源于宝鸡地区八间兵工厂展开的“清理阶级队伍”政治运动。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发展,军工企业逐渐走向市场经济时代。和平年代众多的军工厂改组改制形成了两级分化态势,一部分企业军转民适应了市场经济需求;但也有部分企业濒临破产倒闭的边缘。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逐步加快加之人们认识的偏差,这些昔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工业区,由于破产、倒闭、外迁和转行等一系列工业衰退的影响,导致了众多的社会环境问题。在对这些工业遗产拆与保、遗弃与利用之间存在着激烈的争议。大众普遍认为工业时代留下的东西是丑陋的、污染的,因此对工业遗产不够重视,许多珍贵的工业遗产被破坏。其实,这些工业遗产本身蕴涵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艺术景观价值,是值得我们去保护和再利用的,因此发展区域性的特色专题工业遗产旅游之路成为处理工业废弃地和传统工业区衰退问题的主要途径。

2 宝鸡市发展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原则

2.1 突出特色、择优选择

宝鸡市做为西部工业重镇,其重工业比重较大,但也有轻纺,食品,烟酒等轻工业。特别是陕西西凤酒股份有限公司工业旅游区被评定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这是陕西酒类企业唯一一家被评定为工业旅游示范的定点单位。因此在工业遗产旅游开发过程中对现有众多资源的梳理要有序有重点的进行,既要突出特色,对典型的重工业企业比如宝鸡石油机械厂等大型国有企业合理开发,还要对具有典型时代特色的轻工业比如陕西第十二棉纺厂等一些破产重组企业进行合理的修复利用。

2.2 保护与开发并重

对于工业遗产的研究当前国内才刚起步,重点停留在保护的阶段,这主要是因为许多企业在改革的进程中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导致企业纷纷破产、倒闭、外迁或转行,大量的闲置废弃厂区对于城市建设者来说变成了处理品,被视为肮脏、丑陋、粗笨和庞大的东西彻底毁灭。使其从人们的记忆和视野中消失;或者通过毁灭和清除原有的旧厂房和废弃矿山,得到新的空地,从而为进行新时期工业化建设提供良好环境。这些都使得大量代表城市现代工业历史的文化遗产失去了展示其巨大文化价值的机会。

但是仅仅保护对城市来说代价是巨大的,作为代表城市文脉的工业遗产资源如何合理开发利用,更好的为城市发展做贡献才是对工业遗产更好的保护。

2.3 政府引导、全民参与

在当前大力发展文化旅游过程中,很多民众甚至是政府部门并没有将工业遗产归属于文化遗产,这些认识上的偏差使得在当前级差地租和土地稀有的背景下工业厂房建筑已经或者正在变为商业、住宅和新的高新技术产业区。

然而随着工业遗产被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重视和保护,尤其是近年来国家文物局对其的呼吁,作为地方政府更应起到统筹管理的作用。宝鸡市政府虽然在2008年12月16日下发了《宝鸡市工业遗产普查工作方案》正式开始对工业遗产保护,但是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遗产保护需要根植于人民群众,使其认识到工业遗产的价值。因此政府引导,全民参与的工业遗产旅游保护与开发才能真正达到良性循环的效果。

3 宝鸡市发展工业遗产旅游的模式分析

根据宝鸡市现有的工业遗产资源,结合当前业内研究的工业遗产旅游案例,认为对于宝鸡市开发工业遗产旅游可以采取以下三种形式:

3.1 今夕对比参观模式

对于一些历史悠久,保存完整、具有很高时代特征的特色产业采取打造工业博物馆的形式,形成西北地区唯一的产业博物馆,比如宝鸡石油钢管厂、烽火无线电厂、陕西机床厂、宝光电工厂、宝鸡桥梁厂等一批当前仍对宝鸡市的发展做贡献的企业。

当前国内的工业旅游很多都是针对当地著名企业的参观访问,今夕对比参观模式就是对这类旅游的完善和补充。陕西西凤酒股份有限公司是宝鸡市的一个重点骨干企业,西凤酒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的酿造技艺、古老的西凤大酒海、宏伟的储酒灌群和先进的生产设备、现代化厂房、优美的厂区环境,以及近几年来企业超常规的发展情况,均能够吸引大批社会各界人士来企业参观、交流,企业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大幅提升,也使其成为陕西酒类企业唯一一家被评定为工业旅游示范的定点单位。因此结合企业的特色可以重点保存废旧的厂房设备,合理利用供旅游者参观学习,同时也对工业遗产有了更深的理解。

3.2 主题公园休闲模式

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使得众多城市中普遍缺失公共绿地和文化娱乐设施,尤其是老工业城市的居民社区。那么对于一些处于城市中心地带的旧厂区,则可以在保护的同时对其现有资源进行适当的改造形成文化娱乐中心。比如宝鸡石油机械厂由于城市社会经济产业布局的重构和转型,加之企业的扩建使得原有地段无法满足企业的生产要求,不得不向高新区进行异地技改。对于其原有旧址完全可以加以利用改造形成商业购物中心满足市民的文化需求。此外在厂矿企业社区集中的地段也可以将关门停产的厂区增加其绿地面积成为公共游憩空间。

3.3 特种军事旅游参与体验模式

宝鸡市在解放初期有着众多的军工企业,但是在改革开发后许多军工厂开始体制改革和企业转型,出现了一批面临破产重组的军工厂。对于那些已经倒闭停产的军工企业可以采取体验式和参观相结合的工业遗产旅游发展模式,满足旅游者的不同需求。

发展工业遗产旅游在保护的基础上适当的开发利用,不仅能够让游客认识工业遗产的历史价值,参观工业技术发展演变过程的真实场景,还可以避免资源浪费,防止城市改造中因大拆大建而把具有多重价值的工业遗产变为建筑垃圾,有助于减少环境的负担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保持地区活力的延续性,最终为保存和维护城市历史风貌做贡献。

摘要:宝鸡市作为西北地区的工业重镇和陕西省的第二大城市,有着丰富的工业遗产资源。通过对宝鸡市近现代工业企业的现状分析,根据其独有的特点,认为在当前国内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初期的大好机遇下,宝鸡市开发作为城市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工业遗产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文章在总结开发原则的基础上得出具有宝鸡特色的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三种模式,为其更好的进行城市建设和工业化发展服务。

关键词:宝鸡市,工业遗产旅游,模式

参考文献

[1]俞孔坚,方婉丽.中国工业遗产初探[J].建筑学报,2006.8.

[2]马潇,孔媛媛,张艳春,李杰美,王美娟,苏学影.我国资源型城市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模式研究[J].资源与产业,2009,10,13-17.

[3]刘会远,李蕾蕾.德国工业旅游与工业遗产保护[M].北京:商务出版社,2007.

[4]汪海波.新中国工业经济史[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上一篇:中重型脑外伤下一篇:环境有机污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