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发展红色旅游(精选8篇)
谈发展红色旅游 篇1
以太行山为例浅谈山西红色旅游发展对策
发展红色旅游,规划先行。科学打造红色旅游精品,必须科学统一规划,共同形成红色旅游大品牌。在整体规划的指导下,精心策划建设样板,使之符合教育规律、旅游规律,给游人以深切体验和感受,真正产生震撼力,产生比较强大的社会影响。有首歌里唱的好“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其实山西不仅自然景色出众,更是有着别的地区无法与之相比的优势旅游资源,就是作为著名的革命老区的红色旅游资源,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旅游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的休闲方式。利用旅游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是对传统思想教育模式的一个创新。正因如此,“红色旅游”也就成了一个新的热门话题。“红色旅游”也正因为是兼具了旅游与教育的双重功能,也同时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本文在分析了山西红色旅游资源特征优势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了一定对策和建议。
一:山西红色旅游资源的特征
1资源的丰富性
翻开中国近代历史的画卷,人们的红色记忆就无法与山西割裂。一句颇为形象的说法是,山西的青山绿水间,三条主线穿起了簇簇散落的“红色珊瑚”。东线太行山旅游,北起平型关,经黄崖洞,到武乡路军总部,连接晋察冀和晋冀鲁豫根据地;西线吕梁山旅游,北起蔡家崖,南至黄河壶口瀑布,连接晋绥西线根据地和红军东征线路;党中央进军西柏坡的中线旅游,西起临县碛口,经岢岚、五台山、东至河北平山,连接延安和西柏坡。山西是具有革命传统的老区,目前现存革命遗址和纪念建筑物约1460处,其中近500处已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八路军总部旧址及太行纪念馆、黄崖洞保卫战旧址、红军东征纪念馆、晋绥边区政府及军区司令部旧址、刘胡兰纪念馆、毛主席路居馆、平型关战役遗址等山西8大红色旅游基地、20个红色旅游景区正在成为山西旅游的新亮点。悠悠太行,山灵水秀。在山西这片土地上,红色旅游景区、景点星罗棋布。全省11个市中,市市都拥有丰富的革命历史遗存,目前已有39处著名景点可供游览参观。2资源的独特性
红色旅游资源不同于文化古迹和自然风光,它是近代的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结合,说它是物质的,是因为许多景点都是当年红军战斗过的地方,有很多著名的遗址,同时它又不仅仅是物质的,因为它又是中国共产党推翻反动统治的历史见证,在游览的同时不仅仅是放松心情,更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加强爱国精神,以及从当年红军战斗是艰苦过程中进一步的升华自己的性格。而自然风光的自然形成的非物质的旅游资源,历史古迹则是古人智慧的结晶。虽然它们都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但是绝对无法与红色旅游资源相比。
3地域性
山西现存革命遗址和纪念建筑物近一千五百多处,旅游资源丰富。沿太行山、吕梁山、黄河一带,红色旅游资源更为集中,时下已有三十九处景点可供游览。著名景区有抗战时期八路军对日抗战指挥中心武乡王家峪、砖壁,有左权麻田八路军总部驻地,有抗战时期一一五师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神话的平型关战役遗址纪念馆,有保卫八路军总部兵工厂著名战役黎城黄崖洞保卫战旧址,有晋绥边区政
府所在地兴县蔡家崖,还有毛泽东一九四八年从延安经碛口、兴县、岢岚、代县、五台山至西柏坡路居过的地方
4教育性
红色旅游与有组织的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密不可分,它由此孕育衍化而成,受其推动而加速发展,今后还将长期受其影响。红色旅游是新时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创新性方式。当前,红色旅游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政治工程、文化工程和带动革命老区发展及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经济工程,它使得旅游事业与经济发展、民族振兴、人民生活提高更密切地结合起来。
5协调性
红色旅游资源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位于不可脱离的自然环境中,和周边的环境相依存,与环境形成一定的协调。而山西自古就是人杰地灵的一方宝地,红色旅游资源与地方的悠久历史相结合,更是有一种独特的魅力。是其他旅游资源无法达到的优势
6经济性
发展红色旅游,不仅为广大旅游爱好者提供了一个重温历史、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渠道,同时一些景区也通过改善交通、通讯条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给革命老区奔小康提供了新的契机。
7传承性
随着时光的流逝,许多当年的抗日英雄,老红军都已经步入老年,当年抗日的优秀传统,例如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等面临很大的传承问题,在现代社会中,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激烈,拜金主义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了很多人,在这样的情况下,红色旅游资源的利用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唤起人们往昔的记忆,提醒我们还曾经有一段艰苦的战斗岁月,从而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而不是在和平的年代纸醉金迷,对过去的优秀传统和精神起到很大的传承作用
8潜力性
根据出台的《关于加快山西红色旅游发展意见》,到2010年,我省红色旅游接待国内游客人次要达到1152万人,收入达到44.8亿元人民币,红色旅游综合收入46亿元,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比例由2004年的2%提高到8%;并为革命老区提供3600个就业岗位,脱贫村民有42万人。但要实现这个目标,政府部门和各景区肩上的担子应该说是沉甸甸的,用“形势严峻,任重道远”来形容较为贴切。
二山西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1、资源总体开发程度不高
我省红色旅游开发起步较早,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但发展缓慢,目前我省红色旅游发展总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产业规模较小,目前仅有黎城、武乡、左权等地的红色旅游开发初具规模,但这些地方的旅游产业基础薄弱,总体产业规模不足全省的3%;二是产业覆盖面小,效益低,全省红色旅游景点纳入黄金周预报的仅黎城黄崖洞一家,且排位滞后,名列倒数第二,全省红色旅游收入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比重不到2%;三是红色旅游目前仅形成了单一的文化观光旅游产品,在长期的开发过程中,未根据市场和游客的需求进行深度开发,产品结构不合理,竞争力较弱。红色旅游发展过程中另外一个同样重要的问题在于,各地依然处于自发的点状发展,没有把自己置身
于全国旅游发展的大局之下,没有把红色旅游置于整个旅游发展的大盘子中。一方面是开发缺少立足全国的规划和统筹,缺少特色,趋同化倾向较为严重。一方面是产品单一,缺乏对资源的整合。因此,红色旅游在当地旅游资源中占有什么地位,应在统筹考虑的基础上,给予实事求是的认识和评价。
2、行业管理差
红色景点以前多属民政、文化部门,体制不灵活,资金渠道单一,虽然已具规模,但在景区修缮、保护、发掘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一些景点交通不便,急需修路;景点设施及配套陈旧;复建和扩建项目较多,急需资金;景点自身整体包装与其他旅游产品组合包装不够,急需观念更新。旅游管理体制和经济体制的陈旧,使得我省一直未形成统一、协调、高效的旅游行业管理体制,红色旅游景点或文物部门或民政部门所有,旅游部门对景区开发建设的行业职能得不到有效体现,难以把握全省红色旅游开发的局面。这直接导致了一个结果才出现,即红色旅游产业运行缺乏火力和市场竞争力,难以适应旅游市场快速发展的需求。
3、开发资金不足
旅游业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的行业,投入不足是影响红色旅游发展速度的主要原因。在采访的12个景区(点)中,除黎城黄崖洞外,其他景区吸引社会资金极其困难。社会资金吸引不来,政府投入又严重不足,红色旅游的发展只能是“纸上谈兵”。我省红色旅游重点项目的投资估算大约为12.84亿元,其中希望国家投资的8亿元,包括国道建设费用6亿元和景点维修布展及文化设施建设2亿元,其余为地方自筹解决。而目前大多数红色景区(点)的做法是坐等国家省里立项、拨款,对于自筹这一块毫无办法,而红色旅游的发展机遇,就在这等待中一点点错失了。
4、基础设施存在欠缺
目前山西不少红色景点的资源还只能算做潜在的财富,远远没能释放出自身的能量,这其中的原因又是什么呢?要发展旅游与红色资源相配套的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是必须具备的条件,但目前大多数红色景点还缺乏较为合理的配置,以开发红色旅游相对成熟的黄崖洞为例,每天多达五六百人的游客流量,景区内却只有一家宾馆和酒店,日接待能力不足200人,遇到比较集中的团队旅游更显得捉襟见肘,几年前黄崖洞曾搞过一次大型活动,来了两万游客,结果别说黄崖洞,连黎城、长治都没能住下。还有,由于资金投入的不足,导致了基础设施的严重不配套。拿交通来说,没有交通就没有旅游,交通是旅游发展的先决条件。红色旅游景区基本都位于经济欠发达的革命老区,但支线道路等级低,质量差,使得红色旅游进出性不强。而与之相配套的道路标识、水、电等条件也相对较差,这是红色旅游发展经济始终进入不了主流客源市场的重要原因。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今年一批游客参观完云冈石窟后,要去大同万人坑游览,由于缺少宣传,没有道路标识,20公里的路程游客花费了3个小时才找到。
5、宣传力度不够
山西红色旅游资源固然丰富,但在飞机场、火车站、汽车站等大型公共场所,却看不到一块醒目的景点宣传牌。尽管谁都知道山西是个“革命老区”,但酒香也怕巷子深。当前的红色旅游项目基本上还是初级和粗放型的,宣传、展示方式和手段比较陈旧,解说、宣传、展示不够形象生动,对革命历史意义的揭示、说明不够充分,难以深入人心,缺少具有影响力和震撼力的红色旅游项目。
6、旅游纪念品缺位
红色旅游给革命老区奔小康和西部大开发创造了新契机、提供了新引擎,是
一项不容忽视的扶贫工程。现在,旅游业已成为很多老区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对促进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旅游纪念品就是革命老区人民创收的一条好途径,但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山西目前还没有一个形成规模的、与红色旅游有关的旅游纪念品专卖市场。一位河北游客曾颇有感触地告诉记者,井冈山的天街市场里到处是与当地革命历史有关的纪念品,如红军八角帽、毛主席纪念章、革命先烈事迹书籍等,但在山西却没有这样一个专业市场,老区品牌无人开发,实在可惜。
三、对策及建议
针对山西红色旅游资源的特征及开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吸取全国各红色旅游区的先进经验,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
1、转变政府职能,加大开发力度。
红色旅游同时也是一项产业,是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的一次新的机遇。作为一项旅游产业,就要讲究产业发展的规律,不能全凭热情。开发红色旅游也不是花钱越多越好,大可不必高速公路开进深山,索道通向峰顶。要科学规划,把红色旅游和当地人文地理环境相结合,和经济发展水平相结合,和革命历史的特点个性相结合;要防止把开发旅游变成为一场对红色旅游资源的破坏,把原本丰富的内涵变得兴味索然;还要防止把红色旅游变成冠冕堂皇的公费旅游,借受教育之名,行吃喝玩乐之实。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发展红色旅游既需要饱满的热情,也需要扎实的态度。从这种意义上说,发展红色旅游本身就应该是一次感受和领会红色精神的过程,想想我们的革命能取得成功,不仅要靠不怕苦不怕死,还要靠革命的智慧。想想红色旅游的的未来前景,不仅要靠革命老区人民的努力,还要靠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持和支持。
2、完善基础设施是先导
(1)修路、路标,即路政设施的完善。一个旅游景点的成功开发,必须有与之相配套的硬件管理设施的健全。道路情况的好坏不容忽视,一条道路,可以带动一个景点,一个村镇,甚至是一个城市的兴旺。现在的年代,已经不再流行“酒香不怕巷子深”。而是要勇于展限自己的优势,争取更多的机会。而这一切,都需要交通的便利。(2)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如:厕所等。一个旅游景点的建立是否成功,是否成熟,首先取决于游客的心情,大的方面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但反而正是一向来自细微之处的关心,才更能赢得游客良好的印象。最典型的就是“方便”的问题,有很多的旅游景点,风光很美,当地人也都很热情好客,但是一进那里的厕所,实在是不堪入目,很难想象在那样的情况下人的心情会很好,而旅游的本来就是为了放松,调节紧张的心情,一旦良好的心情被破坏,很难想象下次的旅游或是在向别人谈起时游客还会再选择这里。所以,景点的设施建设应该从人性出发,符合现代人的要求。(3)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众所周知的,一个电影的成功,不仅仅要看它的票房收入的情况如何,更重要的是它的后期产品的开发,有时甚至能产生比电影本身更大的影响力。旅游景点的开发也是如此,看它开发的是否成功,并不能只看它当时产生的经济效益,那只是旅游收益中的冰山一角,更重要的是它相关的纪念产品的开发,不仅能满足游客带回去当地的东西,证明曾经来过的欲望,更重要的是,它本身也是一种活广告,能宣传景点的形象,又能为当地带来更多是经济收益,是一举数得的好事,必须看成重中之重来开发。
3、强化红色旅游宣传推广是关键
按照市场规律,搞好宣传推广,是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环节。山西红色旅游
要充分把握这一生命线,强化市场意识、宣传意识、促销意识,变等客上门到上门请客。通过启动和培育一个长期、稳定、健康的旅游市场,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搞好宣传推广。
4、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度开发
山西位于我过中部,山西的红色旅游也有助于东、中、西联动,统筹协调经济、社会与自然,适应了促进“五个统筹”的需要。山西的红色旅游要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度开发,有必要采取如下措施:(1)利用传统“政治品牌”优势,深挖其红色文化内涵,使革命文化精神与当代市场需求达到有机结合,如“2005红色之旅万里行”隆重推出的“红色之旅、太行情山西行”等主题活动;(2)精心打造体验与参与式旅游,具体可策划出当年工作、战斗、生活、劳动的场景让游客去切身感受,如有些红色旅游景点开展了“穿红军服、唱红军歌、吃红军饭、走红军路”等参与性较强的活动;(3)结合老区的特色资源,开展生态旅游、农业休闲旅游、地质风光游、客家风情游等多种形式的旅游活动,从而与传统的革命观光旅游一起形成老区旅游开发的综合工程;
4、把红色旅游作为革命老区的一项产业来抓,通过扩展旅游产品链,打造多种形式的文化品牌来延长游览时间,增加旅游者的消费内容和金额。
5、广辟财源、多方集资、落实旅游资源开发、建设资金
山西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必须贯彻国家、地方、部门、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方针,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争取国家各种专项建设资金扶持;建立旅游发展基金;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引进国外资金;以多形式、多渠道地筹集社会资金,广辟财源,多方集资,解决山西红色旅游资源开发资金不足的难题,在全国红色旅游开发中,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6、坚持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
发展红色旅游首先是一项政治工程,它对加强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红色旅游是新时期、新形势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是教育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的特殊课堂和鲜活教材,是新时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独特载体。红色旅游寓教于乐,寓教于游,将革命历史知识、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以旅游这一时尚方式传输给大众,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红色旅游传导的是政治内容,采取的是市场手段,满足的是人民群众的需求,实现了“三个文明”建设的有机结合,在推动产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红色精神”真正深入人心。特别是在培养下一代方面,红色旅游是新平台、新课堂,具有很强的学习、教育功能。开发山西红色旅游资源,应树立长远观念,为子孙后代保存珍贵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不要只顾及眼前利益,做到旅游资源开发一项、见效一项、保护一项,使山西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健康协调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和旅游区域,最终实现山西红色旅游业的持续增长和强续发展。
谈发展红色旅游 篇2
1.1 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为红色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被誉为“红土地”的江西,红色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数量众多、种类齐全、品位极高,具有不可代替性和一定的垄断性。如中国革命摇篮——井冈山、军旗升起的地方———英雄城南昌、红色故都———瑞金、秋收起义策源地———萍乡等革命圣地。省内有81个县(市)被国家定为老革命根据地,赣州瑞金、上饶集中营、井冈山茅坪等景区被列入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有336处革命纪念馆、革命旧址。革命文物4万多件,其中一级文物172件(套)。由此可见,江西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独特,是一座亟待开发的金矿,发展前景极为乐观。
1.2 区位条件优越,为红色旅游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江西省地处中部,是东西部的腹地,东南沿海的后花园,加之紧邻“长珠闽”等国内旅游主要客源地,区位条件优越。近年来,红色旅游景区的交通条件已得到较大改善。昌北国际机场开辟了国际航线,吸引了更多的海外游客;井冈山军用机场改扩建为旅游机场,现已开通至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的航线;高速公路建设突飞猛进,建立了“天”字型高速公路的格局,不仅形成了与相邻六个省会城市省际8小时经济圈和以南昌为中心的省内4小时经济圈,而且井冈山、南昌、瑞金、安源等红色旅游景区都有高速公路相通,景区的可进入性大大提高。交通的便利,可以带来大量的游客。
1.3 客源市场充足,市场潜力巨大
发展红色旅游,在游览中开展革命传统、爱国主义教育,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新途径。本省、外省很多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活动都会在江西召开,是重要的一个顾客来源。
1.4 政府的高度重视,为红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近年来,为了促进红色旅游的发展,省委、省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为其开发提供了正确的指导,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明确将旅游业特别是红色旅游作为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红色旅游的发展目标被纳入国民经济计划。通过一系列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发展红色旅游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另外,还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红色旅游城市和景区的旅游星级饭店实行水电费、有线电视费的价格优惠;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度计划中,优先安排红色旅游开发用地。
2 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江西不断完善红色景区配套设施的建设,开发初具规模,红色旅游产品渐成体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体制相对滞后,市场竞争力不强。江西红色旅游在拥有机遇的同时,也受到管理体制的制约。旅游产业机构还不够合理,计划经济痕迹尚未消除,管理上的条块分割现象依然存在。由于景区涉及到林业、文物、文化、旅游及地方政府等部门,互相掣肘,效率不高,难以形成统一的发展战略和规划,也不利于区域内资源的整合,项目和产品开发无法按市场化运作,竞争力差,发展活力不足。这种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的矛盾和利益冲突,对正在推进中的红色旅游发展形成了严重的体制瓶颈。
(2)资源开发层次较低,旅游产品单一。红色旅游产品开发只停留在传统的基础上,没有针对具体的资源特性来进行有效的开发,从而使开发显得过于粗糙,产品单一;革命遗址、旧址、纪念馆大多以展示形式为主,内容雷同,展示方式单调、僵硬,与悠久历史文化结合不多,特色不浓,品味不高,失去了自身魅力。景区均以参观为主,缺少体验性、参与性的项目,不能满足现代游客体验参与的要求,对游客吸引力不高。
(3)我省红色旅游企业融资方式非常有限,发展资金主要依靠自筹,外源性融资过分依靠银行贷款,但所获贷款远远不能满足发展需要。
(4)宣传力度不够,发展极不协调。除井冈山、南昌、瑞金等主要红色景区有较高的知名度外,其他许多革命遗址、遗迹等红色景区只在当地或周边地区有一定的影响,这与其丰富的红色资源极不相称。这是因为宣传投入较少,使其一直鲜为人知,游客稀少,造成红色资源的极大浪费。发展极不协调,如红色旅游主要景点之一的贺龙指挥部旧址平时门可罗雀,而与之仅两街之隔的滕王阁内却游人如织。
(5)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保护意识不强。随着旅游发展,从业人数不断增加,但总体学历水平、文化、业务素质偏低,从而导致管理水平不高,服务质量较差。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不愿从事旅游行业,造成旅游人才的流失,而真正从事旅游行业的人员中受过正规培训的不多,尤其是优秀营销人才及高层管理人才紧缺,无法满足本省旅游业发展的需要。红色旅游资源都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由于保护意识差,破坏现象仍然存在,不少地方更是急功近利,只是一味满足快速扩张的旅游需求,以致吸纳游客过多,造成严重的破坏,这些都不利于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 对策及建议
3.1 创新旅游市场化经营思路,突出地方特色
对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一方面应体现其独特性,注意发掘自身潜力,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包装,各显特色,展示区域独特性,避免红色旅游景点重复建设和红色产品雷同开发;另一方面,要逐步改善和提高展馆档次,改变简单的图片展示和橱窗式陈列,使表现手法更加科学化、现代化,可采用现代声光电技术立体多维展示,可开发一些体验、参与式的旅游项目,达到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教育目的。譬如利用战争遗迹、题材进行战争场景再现,策划穿越、探险等参与性项目,激发游客的兴趣。
3.2 加强宣传促销,大力开拓客源市场
强化宣传推介。继续广泛利用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宣传,积极参加省内外各种旅游交易会、推介会、展销会等进行旅游促销,举办红色旅游文化节等各种主题活动进行宣传促销。要大力开发特色红色旅游产品和线路。旅行社要适时利用革命纪念日、伟人纪念日、旅游黄金周等喜庆节日,开展红色文化研习游、革命摇篮体验游、红色故都寻访游一等系列红色旅游活动。积极开展“井冈山精神”等红色旅游研讨会,增强红色旅游文化吸引力。应把这种革命精神看作全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并将其放入世界文化遗产的范畴中去研究、去保护、去挖掘,从而逐步走向国际市场。
3.3 大力培养和引进旅游人才,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竞争日趋激烈,人才已成为旅游业能否持续和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应把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旅游人才作为改善资源配置状况、提高效率的重要工作来抓。主要途径有:一是培养内部人才。应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培训或选派人员到旅游业发达地区学习先进经验,从而提高其综合素质。二是引进专业人才。首先应依托省内高校开设的旅游营销、旅管、导游、景观设计等专业,吸收优秀的旅游毕业生。三是可以在全国甚至是全球范围内公开招聘优秀旅游营销人才、旅游高层管理人才。
3.4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丰富的红色资源是发展红色旅游的基础,失去这些资源,发展红色旅游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开发利用红色旅游资源的同时,不能竭泽而渔,应切实保护好这些珍贵的资源。应以正确的历史观和科学的发展观来对待,树立长远观念,为子孙后代保留珍贵的革命历史文化遗址和遗物,准确把握红色和旅游的结合,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理念,力保红色资源不“褪色”,适度地开发利用。要严格遵守旅游规律,保护性开发,加强景点维护管理,使之永续利用,对游客和当地居民倡导绿色消费和红色旅游的观念,取得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三丰收。
摘要:江西有着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如何推动红色旅游向纵深发展,使红色旅游产业成为推动江西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是值得认真思考的一个重大课题。
关键词:红色旅游,优势,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甘枝茂,马耀峰.旅游资源与开发[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
[2]文军.开发江西赣州六县(市)红色旅游的探讨[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
[3]叶周.“红色旅游”独具魅力[J].人民论坛,2004,(10).
[4]林明太.莆田发展红色旅游的SWOT分析及对策[J].莆田学院学报,2003,(4).
谈发展红色旅游 篇3
在全国红色旅游蓬勃发展的当下,很多地区在大力开发红色文化资源、建设红色旅游景点的同时,也逐渐注重山水自然资源、本土民俗风情等其他旅游资源的配套整合。立足“红色”发展“红色”,多色调的旅游资源将给游客更多样的感受和体验。
延安:
红色风感人 黄土情醉人
说到红色旅游地,延安一定是大多数人经常想到的地方。醇厚的黄土地上,留下了多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生活和战斗的记忆。1935年到1948年,延安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13年间,这里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中共七大等一系列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
这些历史给延安留下了一大批宝贵的革命纪念地、革命文物和丰富的精神财富——延安精神。目前,延安留有革命遗址350多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22个。可以说,延安是全国红色旅游资源最集中、最突出的城市之一。枣园、杨家岭、南泥湾、凤凰山麓、王家坪、瓦窑堡等都记录着先辈们为革命而忘我奋斗的足迹。
在保护这些革命历史遗址的同时,延安还对其他红色文物进行了整合,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展出了大量珍贵革命文物、文献和照片,集中反映了党中央在陕甘宁地区领导中国人民英勇斗争的光辉历史。还建立了抗大纪念馆、新闻纪念馆、南泥湾纪念馆等。
2006年,延安市启动了延安革命纪念馆新馆建设和13处革命旧址的维修保护、11处革命旧址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总投资达5亿元人民币。其中,延安革命纪念馆新馆目前已完工,将于今年10月1日正式开馆,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
淳淳红色风,绵绵黄土情。如果说延安文化的主色调是红色,那么黄色就是延安文化的基色。
延安的黄土文化底蕴深厚、浓烈多姿,主要有民间社火、灯会、闹秧歌、转九曲、信天游等。规模较大的社团活动有安塞腰鼓、洛川蹩鼓、宜川黄河斗鼓,还有陕北农民画、布堆画、麻绣、刺绣、窑洞窗花、民间剪纸艺术等。“纵情黄土地,做回延安人”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心声。
为了丰富旅游资源,让红色风和黄土情紧密结合,带给游客更多体验,延安有关方面精心打造了“延安过大年”“公祭黄帝陵”“壶口旅游节”“安塞文化艺术节”等旅游节会,并先后举办了20多次旅游推介活动,组织100余人的黄土风情文化演出团赴各地演出。2008年,延安市接待海内外游客76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43亿元,接待人数和综合收入分别是1996年的8倍和14倍。
小贴士:
红色景点推荐:延安革命纪念馆、枣园旧址、杨家岭旧址、王家坪旧址、凤凰山旧址、清凉山旧址、“四八”烈士陵园、洛川县洛川会议旧址纪念馆、吴起镇革命旧址、子长县瓦窑堡会议旧址等。
住宿:当地宾馆、旅社的条件都不错,可供选择的很多。
土特产:名贵杂豆、红枣、杏仁、苹果、核桃、各种中药材等。
井冈山:
让红色吸引人 用绿色留住人
巍巍井冈,光耀史册;红色记忆,深入人心。
巍巍的井冈山,一片青翠碧绿之中,闪耀着一抹浓烈而醒目的红。1927年,毛泽东、朱德等共产党人率领中国工农红军,在这位于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之地,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的第一个立足点,井冈山仿佛一颗耀眼的红星,闪烁在激荡热烈的革命洪波之中。
革命历史的潮流给井冈山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吸引着人们来此怀想、瞻望、崇仰,在实地畅游的同时,感受那一段轰轰烈烈的历史巨潮。井冈山现存有革命遗址30多处,多分布在当年井冈山革命斗争的中心茨坪和大小五井。现在,除了遗址性文物,茨坪还建有革命博物馆、烈士纪念塔、井冈山碑林等。
离茨坪不远分布着以革命战场闻名的五大哨口,风景峻奇。其中最值得一游的是黄洋界,它扼居山口,形势险要,当年的哨口工事和上山小路依稀可见,红军营房保存完好。茅坪村八角楼是毛泽东曾经工作和居住的地方,在小楼内的青灯下,毛泽东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光辉著作。
井冈山不仅红色文化深厚,绿色资源也相当丰富。这里拥有全球同纬度迄今保存最完整的7000公顷次原始森林,还有一片被联合国环境保护组织誉为全世界仅有的常绿阔叶林,森林覆盖率达到86%,2007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5A级景区。
凭借着绿色资源的优势,井冈山的旅游发展紧扣“红色摇篮、绿色家园”主题,倾力打造“中国红色旅游首选地”和“观光度假休闲胜地”。这样的理念拓宽了单一发展“红色”的思路。2008年井冈山接待游客37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8%和34.6%。
光有绿色还不够。继推出大型情景歌舞剧《井冈山》、与江西电视台一起成功打造“中国红歌会·放歌井冈山”品牌之后,以“红色朝圣之旅”“绿色观光之旅”“蓝色休闲之旅”“金色成功之旅”“古色民俗之旅”为核心的“五彩之旅”正在全面启动。将红色与其他色彩整合打包,相信几种色彩的相互带动会把井冈山的旅游推向更丰富的层面。
小贴士:
红色景点推荐:烈士陵园、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毛泽东旧居、黄洋界、哨口、十里杜鹃天然长廊、笔架山、井冈山革命先烈纪念塔。
住宿:住宿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入住宾馆,价格不过三四百元。二是选择一些小旅馆,价格通常在四五十元。最便宜的是住在当地老乡的家中,价格可以商议,一般每晚在二三十元之间。
土特产:井冈山笋干、井冈翠绿茶等。
遵义:
一条街串起红色 几处水更显灵性
“遵义会议”“强渡乌江”“娄山关战役”“四渡赤水”……这些在我国革命历史上留下光辉篇章的历史事件为遵义镀上了一层夺目的红色。
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达到遵义,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从此作为革命历史名城而载入了中国革命的光辉史册。遵义会议会址、遵义会议陈列馆、红军遵义警备司令部旧址、红军总政治部旧址、遵义会议期间毛泽东等领导人住地等多个纪念景点都忠实地记录着那段历史。另外还有娄山关、赤水河、红军烈士陵园等景点。
“游遵义会址,品圣地神韵”是遵义红色旅游的一张名片,而现在的遵义红色之旅已更加丰富。“观红军街景,赏文化之旅”是遵义会议纪念馆去年推出的新旅游项目。石板铺路、木板搭屋的“红军街”已成为遵义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它“串”起了遵义会议会址、红军总政治部、邓小平住居、苏维埃银行、红军警备司令部、博古旧居、遵义会议陈列馆、红军干部大会场、红军烈士陵园9个长征纪念场所。其中穿插有遵义民俗馆、遵义奇石馆等特色展馆。在这条“红军街”上,游客还可以欣赏红色歌舞、购买红军草鞋、竹筒等纪念品,品尝小米饭、南瓜汤。
多数人了解遵义是因为其珍贵的红色文化,其实,遵义其他方面的旅游资源也很丰富。有“西南古代雕刻艺术宝库”之称的杨粲墓,墓内外分布着内容丰富、技艺精湛的石刻装饰。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以桫椤(2亿年前的一种高大木本树蕨,在地球中生代侏罗纪、白垩纪时期盛极一时,与大型爬行动物恐龙同生共荣)及其生存环境为保护对象的唯一的自然保护区,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面积最广的桫椤林区。
另外,遵义的“水”资源也非常丰富。赤水十丈洞瀑布高76米、宽80米,堪与黄果树瀑布媲美。还有以高峡平湖、飞泉流瀑为特色的四洞沟、九曲湖、月亮湖等景点可供游玩。
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要培育形成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使其成为主题鲜明、交通顺畅、服务配套、吸引力强,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旅游目的地”。在此做一简单介绍,关注红色旅游的朋友可以作为出行路线参考。
1.“开天辟地,党的创立”:沪浙红色旅游区
位于上海、浙江交界,以上海为中心,包括浙江的嘉兴市,辐射沪、浙、苏“长三角”一带。红色旅游景点主要有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龙华革命烈士陵园、嘉兴市南湖革命纪念馆、台州市解放一江山岛战役纪念地等。
2.“革命摇篮,领袖故里”:湘赣闽红色旅游区
以韶山、井冈山和瑞金为中心,横跨湖南、江西、福建三省,辐射“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红色旅游景点主要有毛泽东故居和纪念馆、刘少奇故居和纪念馆、彭德怀故居和纪念馆、井冈山市红色旅游景区、南昌八一纪念馆、上杭古田会议旧址等。
3.“百色风雷,两江红旗”:左右江红色旅游区
以百色地区为中心,主要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辐射广东珠三角和云南一带。红色旅游景点主要有百色红七军军部旧址、乐业县红七军和红八军会师地旧址、桂林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旧址等。
4.“历史转折,出奇制胜”:黔北黔西红色旅游区
以遵义为中心,主要在贵州省境内。红色旅游景点主要有遵义会议会址、红花岗区红军山烈士陵园、赤水红军烈士陵园等。
5.“艰苦卓绝,革命奇迹”:雪山草地红色旅游区
以滇北、川西为中心,横跨云南、四川两省。红色旅游景点主要有云南红军长征红色旅游系列景区、四川红军长征红色旅游系列景区。
6.“延安精神,革命圣地”:陕甘宁红色旅游区
以延安为中心,横跨陕西、甘肃、宁夏三省。红色旅游景点主要有延安纪念馆、延安革命旧址群、洛川会议旧址纪念馆、瓦窑堡会议旧址、甘肃白银市会宁县红军长征会师旧址、甘南州迭部县腊子口战役遗址、宁夏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亭等。
7.“抗联英雄,林海雪原”:东北红色旅游区
以松花江、鸭绿江流域和长白山区为重点,横跨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红色旅游景点主要有“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辽沈战役纪念馆、四平战役纪念馆、杨靖宇将军殉难地、东北抗联博物馆、尚志市革命烈士陵园、赵一曼被捕地等。
8.“东进序曲,决战淮海”:鲁苏皖红色旅游区
以皖南、苏北、鲁南为主,横跨安徽、江苏、山东三省。红色旅游景点主要有宣城市泾县皖南事变烈士陵园、淮北市濉溪县、宿州市萧县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及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徐州市淮海战役纪念馆、济南战役纪念馆、沂南县沂蒙山孟良崮战役遗址等。
9.“千里跃进,将军故乡”:大别山红色旅游区
以鄂豫皖交界地域为中心,横跨湖北、河南、安徽三省。红色旅游景点主要有麻城市烈士陵园、红安县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等。
10.“太行硝烟,胜利曙光”:太行山红色旅游区
以山西、河北为主。红色旅游景点主要有保定市阜平县城南庄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邯郸市涉县129师司令部、晋冀鲁豫烈士陵园、长治市武乡县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王家峪八路军总部旧址、“百团大战”砖壁指挥部旧址、晋中市左权县麻田八路军前方总部旧址、吕梁市文水县刘胡兰纪念馆等。
11.“川陕苏区,红岩精神”:川陕渝红色旅游区
以渝中、川东为重点,横跨重庆、四川两省。红色旅游景点主要有重庆渝中区红岩革命纪念馆、沙坪坝区歌乐山革命烈士陵园、开县刘伯承同志纪念馆、江津县聂荣臻元帅陈列馆、巴中通江县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川陕苏区红军烈士陵园等。
12.“人民胜利,红旗飘扬”京津冀红色旅游区
关于发展贵州红色旅游的思考 篇4
发布时间:2011-8-
3信息来源:《贵州社会科学》2006年第五期
作者:熊宗仁
在全党广泛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特定背景下,在(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指导和推动下,一项由政府主导的中国红色旅游正方兴未艾,持续升温。因其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故而各地党委和政府格外关注和鼎力支持,无论是规划、投入、宣传都超出了对一般旅游种类的重视。但对这种红色旅游热进行冷静的理性思考,使其符合旅游业自身发展的普遍规律,是发展贵州红色旅游乃至使全国的红色旅游能够实现可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所必需。因此,本文以一孔之见,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对贵州发展红色旅游建一家之言。
一、贵州发展红色旅游的战略选择
红色旅游是多年来已经形成并随着现实需求和政府倡导、组织而日益突出的历史文化旅游中的一个独特主题活动。它主要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旅游活动。红色旅游的核心是革命历史的再现,革命精神的体验,革命史事的揭秘与现代诠释。它虽然有鲜明的政治色彩、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宣传,但如果将其等同于革命理论宣传、革命传统教育、革命历史教学、政治活动甚至变相的政治运动,有悖于旅游业的一般规律,对游客也缺乏普遍而持久的吸引力,甚或由于操作失当可能使游客产生逆反心理,最终不能达成发展红色旅游的目的。
贵州的红色旅游可以说起步早,也有一定的知名度。如遵义会议会址、息烽集中营旧址等,已经初步具备红色旅游经典产品的属性。但是,如果要使它们的价值不会因当前政治活动的时效或政治氛围的冷暖而波动,而是随着国内国际旅游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国内外游客不断增长的历史文化品位而提升,还有许多资源需要我们去发掘,还有许多工作需要我们去做。
以“遵义会议”会址而言,它实际上是包括遵义会议会址、红军总政治部旧址和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等同志住处以及红军山革命纪念地在内的大型革命纪念物、标志物的集群式的旅游产品。它以造成中国革命历史的伟大转折而彪炳史册,从而为世人所瞩目,也为旅游者所向往。即便是这样一个在国内处于龙头位置的红色旅游产国际与中央之间以及中共内部各种矛盾斗争更真实、更详细地加以反映呢?为什么不能把息烽集中营是国民党“军统”的大学,而重庆的白公馆、渣滓洞只是中学和小学的原因加以更深层次的揭示?为什么不能把息烽集中营与20世纪法西斯在世界各地的集中营加以比较研究,并联系21世纪以美国为代表的霸权主义所设立的俘虏营、美英联军在伊拉克的虐俘事件等联系起来,使息烽集中营能进人国际法西斯集中营研究的视野,并与世界接轨呢?凡此种种,均值得我们在选择发展红色旅游战略时认真思考。
创新战略的形成,必须以旅游是一个全球化的产业作为出发点。红色旅游是历史文化旅游中的一个主题性旅游,它不可能孤立地存在与发展。红色文化资源必须与其他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源整合,才能打造国家红色旅游规划所要求的复合型的红色旅游产品。红色旅游必须首先依靠政府主导,依靠政治启动,实行社会效益优先原则,但最终必须以市场为主导,进行资本化营运而非政治化运作,才能形成一个特殊的旅游产业,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如果把红色旅游当作红色活动来思考和操作,绝不可能产生创新战略并付诸实施。
二、发展红色旅游的要素
谈到旅游业,通常都认为它是由“行、游、住、食、娱、购”六要素构成的。其实,这六要素主要是针对旅游产品而言,并不是构成旅游业的全部要素。红色旅游既然是以红色的载体、红色的内涵去实现红色的目的的主题性旅游,其个性在于它的旅游链中突出的“红色”,而其共性却是在一切旅游中都会起主导作用的普遍规律。因此,研究红色旅游的要素,就是在分析认识一般旅游要素时突出其“红色”的特点。
当今的旅游业是由三个基本要素所组成,依其重要性和内在的逻辑关系排列如下:一是旅游的客源市场;二是旅游资源和产品;三是旅游媒体。
旅游客源市场的大小和需求,是决定旅游资源开发多少、开发程度和旅游产品设计打造规模、品位、价值的依据,是旅游规划及其实施的基础。不顾市场需求,必然导致盲目开发,造成资源、产品的闲置、贱买甚至浪费。没有客源的旅游业是没有生命力的。红色旅游的客源市场主要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政治活动参加者、追寻历史足迹的怀旧者、年轻的历史体验者,国内外想解读中国革命历史之秘的旅游者。其政治思想性胜于观赏愉悦性。它的团队旅游多于散客旅游,而且客源随革命节庆活动和政治思想教育活动的来去落差较大。其旅游客源有特殊的群体性,这与一般山水观光、休闲渡假旅游的客源是不一致的。
旅游资源和产品是旅游业提供给旅游者消费和享受的精神的或物质的东西,以及与之相配套的行、游、住、食、娱、购的设施,是旅游业实现其价值目标的载体。旅游资源不等于旅游产品,丰富而组合良好的旅游资源只是提供了旅游业发展的物质或非物质基础,并不标志旅游业发展的水平。优良的旅游产品是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结果,只有它被旅游客源市场广泛认可,并被旅游者竞相购买和消费时,才能促成旅游业的发展。贵州有丰富而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也不乏如黄果树大瀑布这样的国际知名的旅游产品,但贵州的旅游业发展水平及其产值,与其拥有的丰厚资源是极不相称的,我们的资源优势长期不能转化为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值得我们认真地全面进行反思。在发展红色旅游时,我们不能沉溺于拥有的红色旅游资源的优势之中,要进行深入的市场分析与客源调研,不能像完成政治任务似地去进行红色旅游规划和资源罗列及产品开发。制约贵州旅游业发展的观念、机制和体制等因素,同样会在发展红色旅游时产生制约作用。如果再加上决策者、组织实施者非合理的政治追求以及非正确的政绩观,制约和影n向贵州旅游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在红色旅游中会更加突出。
旅游媒体是连接旅游客源市场和旅游资源、产品的桥梁、纽带,是旅游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中介。通常是指旅游宣传推介、导游讲解等。它在旅游业三大基本要素中虽然处于服务和从属的地位,但它又是能动的,是旅游业中不可或缺的,有时甚至是十分重要的。信息时代,媒体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酒好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过去。一个地区拥有良性循环、发展充分和具有超前性的旅游业必然有一个强大的、覆盖面广的、高水平的不断创新的旅游媒体作支撑。多年来,贵州在旅游媒体上投入的资金逐年增加,效果也明显增强。但如果我们不是把自己纵向发展的轨迹当作参照系,而是把周边的云南、广西、四川、湖南当作参照系,就不难发现我们旅游媒体的力度、频度、形式大不如人。特别是我们旅游宣传的形象定位一直游移不定,从产品到媒体都缺乏厚重的文化含量和科技含量。撒胡椒面似的旅游投入与景区宣传推介,使黄果树瀑布这样的经典龙头产品也难以留住大量游客吃住消费,门票收人成了它的主要创收渠道。举办各种大型旅游节会,就旅游业自身来说,是赔钱还是赚钱,谁也难说清楚。
红色旅游有它的特殊性,必须认真探索其规律,不能全盘照搬其他类型旅游的模式。全省遍地开花式地打造红色旅游产品和进行红色旅游宜传,在目前阶段未必就是上策,集中包装打造已有基础、可进入度好、能与别的旅游项目和产品整合匹配,并且能突出“历史转折,出奇制胜”这一主题形象,是目前应着力打造和宣传的重点。在发展贵州红色旅游时,无论规划、方案的制定,都应以定性定量的深入调研为基础,特别是对客源市场的定性定量分析。
三、打造综合型、复合性旅游产品——发展贵州红色旅游的必然选择
“整合相关旅游资源,把发展红色旅游与发展生态旅游、民族文化旅游、工农业旅游等密切结合,形成综合型、复合性的旅游产品,增强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这是《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所强调的,也是红色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因为一切可供红色旅游的有形与无形的东西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任何旅游者都会希望一次出游就能获得多方位的文化体验与多层次的旅游收获。
贵州不能老踩着别人的脚印走路,而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想问题、办事情。中央和国家的政策,大抵是以全国大多数省份的一般情况而制定,对于贵州这样处于发展梯次靠后的省份,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更应该因地制宜,才会有更多的创新空间。就红色旅游而言,我们受着贵州旅游大环境的限制,虽有以遵义会议为经典、以长征文化为背景的红色旅游资源,但较之别的许多省份,总体上仍处于弱势。在红色旅游中,不应单纯以资源为导向,而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仅仅是为了应对中宣部和国家旅游局下达的政治任务,而是要把红色旅游当作培育贵州旅游支柱产业的一项工作,当作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系统工程的一个小系统来做。
“红花要有绿叶配”、“万绿丛中一点红”,这是自然界也是现实生活中充满哲理的事物间优势互补的辩证关系。我们在发展红色旅游时应善加运用。一切以时间、条件、地点为转移;一切事物都处于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之中。这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两条基本原则。在发展红色旅游时也必须遵循。红色是与其他色彩相比而存在的,而它又必然会同其他色彩相映衬、相融合,无论自然界还是社会历史概莫能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的革命和战争中的对立面,是国民党反动派和日本侵略者。不认真研究国民党和日本帝国主义,不可能研究好中国共产党;不突出敌人的狡诈、阻险、凶残,也不能如实反映共产党的英明伟大。过去,我们习惯将敌人表现得愚蠢软弱来映衬革命者的聪明强大,或者只宣传自己,而不把自己与对立方当作一个矛盾的共同体来反映,产生了许多片面性。如何在红色旅游中走近历史的真实,立体地研究和包装打造,是值得认真研究的。那些中小学教科书上都耳熟能详的红色故事、红色精神,再简单地复制到红色旅游产品中去,能让旅游者感兴趣吗?那些空泛、抽象的政治思想教育内容,再说教式地向旅游者灌输,他们能听得进去吗?红色旅游的受众或消费者感兴趣的是那些鲜为人知的红色事件广阔的背景、红色故事背后或故事中的故事、产生红色结果的经过与构成过程的细节、与红色相对立或相交织的黑色、产品提供了启示。遗憾的是我们的红色旅游规划以及《〈红色贵州游〉宣传方案》,固然是一片红色耀眼,却缺乏历史眼光与世界眼光,缺乏深广复杂的历史文化背景。这种单色调而非复合色中的红色未必能吸引旅游者的眼球。按照此种片面的政治模式所制造的红色旅游产品不可能充满历史感和时代特色,因而也不能让旅游者身心投入地去体验、去受到潜移默化。历史的震憾力源于它的真实性;红色旅游的感染力也源于它的真实性。红色旅游切不可成为新一轮的造神运动和对历史的片面肢解。它应该由政治层面向文化层面延伸,才可能打造综合型、复合性的旅游产品。
例如,贵州最具特色的红色旅游是以长征文化为背景。长征在中国革命史和中共党史上的作用,可能中学历史教科书都已经作了准确的概括,许多旅游者都能背诵。在红色旅游中,如果不将红军的对立面作充分展示,不能以具体演绎抽象,以艺术诠释学术,以现实展示历史,以历史告诉未来,以文化拉动经济,那红色旅游岂不成了革命历史教学或革命传统教育活动,不可能充分实现两个效益。而且,对于海外游客来说,不仅应让他们知道,长征不仅是中国革命历史的转折与胜利,更是挑战人类生存极限的亘古未有的壮举。只有这样,红色旅游才能走出国门,超越意识形态,吸引世界旅游者。
再如,可以扩充贵州红色旅游内涵和历史文 化深度的资源很多,只需我们尊重历史,善加利用,都能为打造综合型、复合性的红色旅游产品服务。如民族英雄张学良从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前被蒋介石囚禁在贵州长达8年之久,在贵阳、息烽、开阳、桐梓留下许多史迹,而我们对他在黔的具体活动知之甚少,因而在黔灵山麒麟洞所展出的东西,与国内许多地方的大同小异,何以能吸引人呢?其实,在《张学良年谱》、《张学良文集》以及张学良口述历史《张学良世纪传奇》中都有记载,我们应对此加以利用。
如果把红色旅游置于历史长河的视野中来考察,那它能整合的资源和吸纳的内容就十分丰富。譬如遵义的红色旅游,是贵州红色旅游中最大的亮点。但如果把海龙屯堡址和平播之役整合起来,把国民党中央系与西南地方实力派又联合又斗争的史实结合起来,把抗日将领柏辉章和国民革命军一O二师的抗战业绩吸纳进来,在红色旅游之外,形成特色军事旅游系列产品,就可以使红色旅游的内涵得以延伸,对国内外的旅游者都会更有吸引力。把红色旅游与发展地方特色旅游结合,不仅不会削弱红色旅游的主题,反而会使之更具有持久性。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反抗外国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而贵州作为抗战大后方的贡献、贵州籍将士抗战的业绩都未很好宣传。曾经作为黔籍将士浴血抗战事迹载体的“国民革命军一O二师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虽在1952年拓宽道路时被拆毁,但“纪念塔”作为地名仍沿用至今。从抗日战争爆发,至1943年,该师为国捐躯者达2万多人。如能恢复纪念塔,仅这2万多人的英名,便足以震撼人心,更何况塔上的铭文也堪作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的教材。遗憾的是,我们《〈红色贵州游〉宣传方案》中,把中央所界定的“红色旅游”这一概念“主要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中的“主要”二字理解为“纯粹”或“完全”了,故而对非“主要”的都未纳入视野,这是一种政治上的短视或者说是思想观念不解放的反映。如何拓展贵州红色旅游的视野,直接关系到能否打造综合型、复合性的旅游产品,能否实现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这一长远目标,应当引起决策者的注意。
谈发展红色旅游 篇5
黄冈地区的红安、麻城都是全国著名的将军县,黄冈大别山区是著名老区。红色传统是本地重要的精神文化资源,红色旅游也是本地旅游发展的重要方面。这里以红安、麻城为重点,就如何发展红色旅游、弘扬红色文化提几点很不成熟的看法。
就旅游而言,个人以为,黄冈旅游有多元化的资源,也要走多元化的道路。相关话题在最近谈黄冈的几个帖子中已有陈述。红安、麻城有很好的山水旅游资源,有高铁连通武汉、合肥等大城市,发展生态休闲游很有优势。此外两地也都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麻城孝感乡移民文化,天台山、五脑山的宗教文化,以及耿定向、耿定理、李贽、严重、彭桓武、叶君健、张培刚等名人文化,都值得深入研究和挖掘、开发。
不同项目的旅游当然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因为发展某一项目旅游而达成交通旅游设施的改善、服务和管理水平的进步、地区知名度的提升,对发展其他项目旅游自然大有好处。推介名人文化、山水生态品牌,对红色旅游当然也是加分的。一般人印象老区加山区就是老少边穷。没想到黄冈老区不同,革命人物之外还出了这么多重量级文化人,还有这么好的风景,还有这么好的生态农产品,自然对黄冈老区刮目相看。黄冈的红色旅游也就会从众多老区中脱颖而出。
现在很多著名老区的旅游都是走的多元化道路。井冈山现在绿色牌和红色牌并重。张家界是贺龙元帅故里,山水风光游也异常红火。福建龙岩也是将红色旅游(长汀“红色小上海”、上杭古田会议会址等)和长汀古城、永定土楼、客家文化配合宣传。与红安麻城同属大别山老区的黄陂北乡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黄陂出了十四名开国将军,数量在湖北仅次于红安、大悟和麻城,超过黄冈其他八区县。近年来,黄陂北乡在发展红色旅游之外,大力发展宗教文化游、山水风光游、历史名村游、名人故里游、地质公园游、民俗文化游、土家民族风情游等,成功打造了多元传媒形象,成为武汉郊区旅游业最发达的地区,数万农民吃上了旅游饭,进而脱贫致富。
宣传介绍本地红色文化,只突出将军群体、将军县是不全面的。宣传将军,不单言其勇,也当言其智。黄冈地区的红色人物,有武将也有文臣,有政治家。两位最重要的红色人物董必武和李先念主要身份都不是武将而是政治家。其余如杨松、林育英、陈潭秋、包惠僧等都是文化人。黄冈和很多其他老区不同,素有重视文教的传统,文化底蕴极为深厚,即使是将军群体中也不乏受过良好教育、好学不倦的儒将,有观点认为这正是本地将军较多成为国家领导人、成为治国之才的重要原因。就红安而言,全国第一将军县固然是极为重要的一个品牌,但是单一突出将军形象无疑有失偏颇。
红色文化不仅是革命文化,不仅是战争,也包括和平年代建设的红色传统。弘扬红色文化,宣传红色人物,不仅要突出抗战年代他们浴血奋战的事迹,也要宣传和研究他们在和平年代的奉献精神和具体做法。有不少老将军建国后投身国家建设,致力经济社会发展,关心家乡民生,支援家乡教育事业,弘扬家乡文化,这些都非常值得宣传,值得后人学习。江西萍乡籍开国少将甘祖昌,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当农民,推动家乡建设,传为佳话。我们湖北本省的例子如武汉童陆生将军,经历坎坷,但他没有消极沉沦,自学中医为百姓义诊,诊治一万多人,以百岁高龄辞世。老将军也非常重视农村建设,曾向黄陂的农家书屋捐赠大量图书。其精神和做法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今天具有特别的昭示意义。童将军的堂弟童邱龙将军,晚年将个人所藏价值连城的一百幅名人字画捐献给武汉博物馆。李先念主席为繁荣楚剧也做出了相当贡献。黄冈红色前辈有类似的例子,应该大力宣传,让老将军们的精神遗产在当代转化为建设家乡的现实财富。
对和本地红色文化相关的人文掌故要充分搜集、研究、挖掘,提升本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最近《亮剑》热播,不少人都知道主角原型是红安籍中将王近山,而网友也介绍近山中将和王建安上将都是元朝蒙古王爷也先不花的后代,令人耳目一新。本地论坛有帖子介绍《八月桂花遍地开》是红安民歌,《黄冈日报》也介绍过电影《闪闪的红星》故事发生在麻城,都让人眼前一亮,对红安、麻城产生特别的兴趣。记得八十年代作家刘厚明写《亚非九国游记》记述布隆迪之行,当地欢迎他们的小朋友就称呼客人为潘冬子,因为他们不熟悉中国,但看过《闪闪的红星》。可见这部电影是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当然,作为当年重要的红色革命中心,黄冈的红色文化研究不能满足于挖掘这些小掌故,而要上档次、出品位、出特色、多创新,增加学术含量,争取成为红色文化研究的重要中心。此外还值得一提的是,黄冈也有一个庞大的国军将领群体,多为科班出身,不少将领在北伐、抗战时期浴血抗敌,对国家统一和抵御外侮做出了重要贡献。尊重历史,铭记乡贤,黄冈的历史理应书写他们一笔,也使将军之乡的形象更为丰富。
谈发展红色旅游 篇6
红色旅游发展形式的创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人们自身素质和品位的提高,人们对于旅游产品的质量和趣味性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而作为旅游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红色旅游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不可例外的要面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
目前,许多革命老区在发展红色旅游时,多数都是套路式地走严肃教育学习风格的单调路线,这样不仅使得旅游资源不能被合理开发和利用,也让很多游客丧失了参与这部分旅游活动的兴趣。那么,究竟红色旅游在发展形式上应该怎样创新,才能够达到寓教于游,寓游于乐的效果;才能够使得我国的红色旅游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呢?我先从我国红色旅游发展的几点优势入手分析。
1.革命遗址的历史地位。历史是无法改变的。中国共产党在红军长征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为中国人民所做出的贡献都是无法遗忘,无法替代的。而那些时期遗留下来的精神遗产更是生动形象地为人们讲述了那段血泪历史。因此,红色旅游发展的首要优势就是其不可动摇的历史地位。
2.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红军长征时期所经过的区域不仅有灿烂的革命文化,更有丰富的自然景色和厚重历史沉淀的人文景观。且沿途省市还有很多旅游景区(点)。
3.市场开发的机遇。这里包括了国外市场潜力和西部大开发带来的机遇两个方面。在世界上,许多的作家和记者对于史无前例的红军长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而我国的西部大开发政策所提出的加快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等一系列方针必将有利于长征线路所覆盖地区在开发建设的过程中获得国家、地方政府及各部门的大力支持。
红色旅游的发展有如此多的优势,那么究竟该如何做到创新呢?对此,我有几点自己的看法。
1.加强对红色旅游区内涵的深度发掘与品牌形象的塑造。历史文化吸引物在空间上和时间上都具有分散性的特点,发掘工作具有相当的专业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因而要对红色旅游区在革命历史时期发生的事件进行细致和全面的调查了解,提炼出鲜明的旅游形象。丰富
讲解员的讲解内容,使旅游者不仅参观了展览,还了解了许多革命知识。另外,还可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两种手段,进行专业策划,高度概括,深层提炼当地红色旅游精神主旨,是红色旅游规模化、品牌化。
2.对红色旅游区进行科学规划并结合其他旅游资源理性开发。要立足大局,准确地把握红色和旅游的有机结合,注重红色旅游资源与其他旅游的整合。
① 红色与绿色(生态旅游)对接。和周边的绿色资源对接,构建一个引人入胜的风光休闲区,不但美化革命遗址的环境,而且会增加红色旅游的活动内容,延长游客游览时间。
② 红色与彩色(民族风情)互动。淳朴的民俗风情会丰富红色旅游产品的内涵,增强市场的吸引力,在红色旅游的同时,体验少数民族文化,实现文化与经济的良性互动。
③ 红色与时尚(自驾车)结盟。在红色旅游区内策划一些适合自驾车旅游者的红色产品以及建设适应自驾车旅游者的特殊需求的基础设施,并为他们及时提供相应的服务信息。(自驾车运动是近期国内兴起的一项有挑战性的时尚运动,自驾车的车主多为城市中喜爱探险,崇尚自然的高收入者,这是一个有潜力的市场。)
3.加强红色旅游项目的开发和精品路线的打造。
① 遵循参观角度的多重性和模拟场景的逼真性,设计出游客体验性、参与性高的旅游产品。如:利用现代声像技术重现当年战争场面;以戏剧、“郊野剧”等形式艺术化的展示革命场景;选择适当的历史片段,让游客参与其中进行体验等等。
② 各地可以互动开发,结合当地的红色旅游资源的特色,与周边
地区历史背景相一致的内容对接,使红色旅游区既有整体的红
色旅游项目,又有各点分项的红色旅游项目。
③ 开发适应多层次的红色旅游项目。旅游者年龄结构、文化层次、心理需求等各方面的差异使得他们对红色旅游产品的认识层
次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开发红色旅游项目时,除了突
出“红色”主题外,在进行展示、宣传和讲解时要多元化,组
合方式要灵活化,选择内容要方便化以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要
求。
④ 在开发红色旅游项目的基础上与其他自然、人文旅游资源相结
合,把“红色旅游”、“绿色旅游”与“彩色旅游”贯穿起来,融合当今的时尚休闲项目,科学合理的规划旅游景点,形成具
有当地特色的精品旅游线路。这样既可以满足各地游客多方面的需要,又可以提高旅游业的整体规模效益。
在红色旅游的创新发展方面,我认为江西省的工作做得比较好。它以“四合并举”的发展模式将省内的红色旅游做得有声有色。“四合并举”指的是一结合,二融合,三整合,四联合。
结合,指的是把红色旅游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寓教于游,以游红军路,读一本红军书,听一堂传统课,扫一次红军墓”的“六个一”的活动,使有旅游过程动静结合、劳逸结合,有体验,有思考,受到广大游客的特别是青少年的欢迎。
融合,指的是将红色之魂与绿色之美、古色之特相融合。集休闲、观光、度假等为一体。打造复合型旅游产品、线路。例如,近年来,开发了客家民俗风情游、高山草甸生态游等;上饶市一些县区利用龟峰、三清山等风景名胜旅游,带动当年赣北根据地的红色旅游等等。
整合,即把红色旅游的各种资源要素充分整合、创新,以市场化推动产业化。05年,江西省首创以红色旅游为主题的“中国红博会”。至今一年一届,吸引了全国数十个省和香港、澳门组团参展,境内外上千家旅游企业到会推介红色旅游产品,签订投资合作协议。此举通过市场方式,不仅为江西整合了红色旅游发展所必需的各种资源、要素,而且为全国红色旅游发展搭建了一个合作、交易、交流的平台。
联合,即在行政区域内或与周边省份积极开展跨区域、跨省际红色旅游的联合协作发展。在红色旅游发展初期,江西就率先打破省内、省际的行政区域壁垒,积极推动“线路互通、游客互送、资源共享、共同发展”,首开红色旅游合作先河。目前,江西通过与湖南、福建、广东、上海、湖北等周边省市合作,已分别推出了省级双向连通的红色旅游线路。
2010年12月28日,中国首届红色旅游网络博览会在江西省南分展示江西深厚的红色文化和丰富的旅游产品。不仅低碳环保,更是红色旅游发展模式的一种创新。利用网络、手机等新媒体、新技术扩大江西红色旅游的影响力、品牌力。为全国首创,使全国乃至全球的游客可通过网络随时随地了解江西乃至全国的红色旅游景区、景点。
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发展对策 篇7
据悉, 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已获批准, 因此, 有关部门将2011年定为红色旅游年。目前全国各地都借助“十二五”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获批的难得机遇, 大力打造红色旅游景点和景区, 红色旅游景区数量呈快速增加的趋势, 但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政府和旅游景区经营者思考。由于红色旅游产品承担着教育功能、政治功能重任, 其经营方式和经营目的与其他的旅游产品是不同的。但它作为旅游产品的一种, 它就要与其他旅游产品竞争才能生存, 才能可持续发展。因此, 红色旅游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作为红色旅游景区的经营者和政府必须正确认识红色旅游产品的功能和属性。
一、革命老区发展红色旅游的现实意义
发展老少边穷地区的经济, 红色旅游不失为一种好方式。各类世界组织都关注贫困问题, “减贫旅游” (PPT) 的概念在国际上盛行, 就是用旅游的办法来减轻贫困, 使农村贫困地区的经济得到改善, 文化、生态环境得到保护。所以发展红色旅游意义深远。
1、通过红色旅游推动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实践证明, 发
展红色旅游对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弘扬红色文化, 振奋民族精神, 保护和开发红色旅游资源, 培育旅游业新的增长点, 帮助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山区脱贫致富, 实现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首先, 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发展红色旅游能激发老区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艰苦奋斗、改变落后面貌的勇气和决心。其次, 政治优势、资源优势可以转化为经济优势。多数红色旅游资源位于欠发达的革命老区, 生态保护是重点、扶贫开发是难点, 红色旅游的开展可以使其真正成为无污染、可持续发展的扶贫工程、富民工程。再次, 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红色旅游的兴盛可以改善当地交通、通讯条件,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增强可进入性。例如为了大力发展大别山的红色旅游, 湖北省花大力气修建了大别山红色旅游交通示范公路, 使老区对外交通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2、增加革命老区人民就业机会和收入。
旅游业是综合性、关联性极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旅游业可以推动革命老区产业结构的调整,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一些旅游专家认为, 在我国, 每接待20名国外游客, 就可创造一个就业机会, 每接待150名国内游客, 也能为地方创造一个就业机会。例如在井冈山, 红色旅游开发使茨坪镇吸纳就业人口近6000人。河北嶂石岩景区, 由于旅游业的开发, 2009年农民人均年收入就已经达到5000多元, 周围乡村农民达到3600多元, 比景区开发前分别增加了10余倍和6—7倍。井冈山小井村, 村民们原来人均年收入不过300元, 现在家家户户开农家乐旅游餐馆, 销售土特产、旅游工艺品等, 人均年收入增加到近10000元。在井冈山山下的泰和县桥头乡, 当地农民发挥毗邻井冈山的优势, 办起了度假村, 去年纳税额达230余万元。
3、开阔老区农民视野, 提高农民素质。
农业是相对封闭的产业, 与外界的物质交流、人员交流以及信息交流相对较少。随着红色旅游的开展、外地游客的涌入, 革命老区的农民得以和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打交道, 从而促进了农民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精神面貌的改观。
二、革命老区发展红色旅游存在的问题
1、可观性差。
红色旅游依托的是革命历史遗存。由于中国革命的人民性、艰苦性和流动性, 加上反动势力对革命根据地的革命遗物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部分红色产品存留下来的革命遗物数少、量小、陈旧、分散, 且内容、场地、线路等方面存在局限性。比如有些著名的纪念地只是孤零零的普通民宅、庭院或小船, 与其他旅游景点又相距甚远, 这样旅游者就难以尽兴。
2、时效性强。
由于政治性因素和市场化因素对红色旅游的客源变化影响明显, 红色旅游具有较强的时效性。一般时段主要受市场调节, 有较大纪念活动时, 比较容易受政治因素影响。因此, 红色景区接待高峰主要集中在黄金周和纪念日前后。
3、旅游形式单一。
目前的红色旅游大多是以参观重要纪念遗址和纪念物为主, 基本上是“一张桌子、一条凳、一块床板、一盏灯”。内容的解说大多也如教科书式的呆板平淡, 难以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市场吸引力差。
4、客源市场面窄。
红色旅游的发展主要依靠两种力量在支撑:一是集体组织学习考察, 红色旅游因其特殊的思想和政治意义得以发展;二是一些经历过革命战争年代的老一辈无产阶级, 他们对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充满了怀念与深情。
三、革命老区发展红色旅游的策略
1、多种渠道筹资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老区基础设施落
后, 各景区之间道路级别低, 给旅游带来诸多不便。另外接待服务设施严重不足, 例如“红色故都”瑞金的全市酒店床位只有2200张, 显然不能满足游客需要。革命老区自我发展能力弱, 需要多种渠道筹措资金。一方面, 老区需要力争国家在规划、资金上给予倾斜和扶持。通过精心包装一批红色旅游建设项目, 争取纳入国家红色旅游总体规划和重点项目建设, 获得红色旅游发展专项基金的支持。另一方面, 红色旅游所需资金比较大, 老区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 运用市场手段, 通过招商引资, 从各种资本市场上获得所需资金, 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红色旅游投资新格局。江西省吉安市在这方面已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截至2009年上半年, 吉安签约旅游招商项目48个, 签约金额36.7亿元, 建设项目包括毛泽东祖籍地游览苑、井冈山大井领袖峰景区、井冈山荆竹山景区等。
2、注重多种旅游产品的组合。
产品组合可以实现捆绑经营, 共享客源市场, 可以满足游客多样化的旅游需求, 可以延长产品链, 延长游客停留时间, 增加游客消费。红色旅游产品具有很强的兼容性, 可以和多种形式的旅游产品相结合。革命老区具有比较优越的生态环境、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 红色旅游产品和这些资源形成的旅游产品都可以组合。一是“红红”组合, 就是相邻的革命老区或主题相关的红色旅游目的地组合在一起。例如, 武汉农讲所—黄麻起义—洪湖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探寻之旅”;瑞金—遵义—大渡河—延安的“重走红军长征之旅”。二是“红绿”组合, 即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组合。例如,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红色旅游与大洪山生态旅游。三是“红古”组合, 即红色旅游与革命老区、历史、文化旅游以及古迹、古遗址旅游组合。例如, 徐州淮海战役红色旅游和两汉文化旅游。四为“红土”组合, 即老区红色旅游、民俗文化和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旅游产品组合。例如, 贵州用“一条长征红线, 穿起一个多彩贵州”, 使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和少数民族风情游相映生辉, 取得了巨大成功, 2009年, 贵州全省接待国内游客4480多万人次, 实现旅游总收入267.6亿元。
3、注重红色旅游产品主题的新奇性与创意性。
旅游者的眼
球只会被具有独特性和创意性的主题所吸引, 因此同类题材的红色旅游产品可以构思风格迥异的主题, 实现优势互补、良性竞争。对于周期性的红色旅游产品来说, 要善于随着环境的变化对主题作相应的调整, 使之对旅游者永远具有新鲜感, 并借此迎合或者更加深入地开发旅游者的心理需求。比如利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来体验红色景区的各种自然元素与人文元素, 从而获得难忘的美好体验。再如通过高科技手段再现红军的某些战争场面:群马奔驰的蹄声、嘶鸣声、枪声、炮声、火光、硝烟等, 能够极大增强景区的感染力。在纪念二战纳粹屠杀犹太人的纪念馆中, 以色列政府通过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再现历史场面, 使参观的每一个人从内心感到震撼。
4、为旅游者创造体验的机会。
在体验经济中, 强调的是通过客户参与、客户互动、客户创造等方式实现客户的自我价值和全新体验。以消费者为中心, 创造能够使消费者参与、值得回忆的活动。假如不考虑旅游者的体验, 只是把他们当作纯粹的观众来对待, 在活动方式上仅仅选择静态的欣赏和观看即可。但是在体验经济的背景下, 旅游者要求登上舞台做主角, 通过身心的全面参与获得体验。在旅游产品开发上, 可开设一些体验式、参与式的旅游项目, 注重多种旅游形式相结合, 扩大“红色旅游”的活动内容, 寓教于乐、寓教于游。在产品设计上, 要有鲜明的时代感, 增加“红色旅游”的趣味性和参与性。如通过设计“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等与红军长征相关的旅游产品既可扩大红色旅游的产品链、提高游客的参与度、延长旅游者的旅游时间, 又可给游客以全方位的切身体验, 增加红色旅游产品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5、加强旅游目的地营销。
红色景区的建设要提高到旅游目的地建设的层次, 孤立的若干红色旅游景区的发展, 不能带动老区经济的整体发展。只有把老区作为整体的旅游目的地进行建设和营销, 红色旅游才能充分发挥带动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红色旅游目的地之所以有营销的必要, 一方面是因为各地红色旅游目的地存在竞争, 另一方面是当前信息渠道众多, 信息传播速度快, 受众的接受能力有差异。红色旅游的营销方法很多。一是电子商务。国外的旅游目的地有90%都有网站, 我国也有30%~40%的比例, 而且每年以10%的速度在增加, 电子商务是未来几年目的地营销中最重要的方法。二是软营销。例如参加旅游博览会、展销会, 举办红色旅游论坛等。三是组合营销。比如红色旅游和会议旅游的组合营销。
参考文献
[1]李明德:浅谈红色旅游[N].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2-07-03.
[2]刘筱秋:把红色旅游业发展成构建和谐社会的动力产业[J].中国旅游, 2008 (5) .
[3]谷玉芬:红色旅游成功因素分析[J].商业经济, 2006 (2) .
[4]吴必虎、余青主编:红色旅游开发管理与营销[M].中国建筑出版社, 2009.
[5]王晖:红色旅游特色商品开发的原则与策略[J].商场现代化, 2010 (2) .
桂东红色旅游发展与思考 篇8
一、红色旅游发展的趋势及其意义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依托自身红色旅游资源,从宣传、运营、景区景点建设等角度给予大力支持,不断加快发展红色旅游,旅游景点和线路不断增加,全国红色旅游呈现出方兴未艾、千帆竞发的良好态势。
一是红色旅游将成为旅游业的主题内容之一。在中央政府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的双驱动下,各级地方政府纷纷加快了发展红色旅游的步伐。红色旅游得到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并逐渐受到国外游客的关注,红色旅游成为整个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生力军,成为推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有力增长点。2004年至2013年,全国红色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33.46亿人次,年接待游客人数由2004年的1.4亿人次增长至2013年的7.866亿人次,红色旅游人次占全国旅游总人次的比例从2004年的14.3%增长至2013年的24.2%,红色旅游已经深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二是红色旅游发展将形成特色化产品和综合性发展趋势。近年来,旅游业的发展在自然风景生态旅游、历史文化名胜古迹旅游等方面已取得显著效益,比较成熟的旅游线路、旅游产品、旅游宣传、旅游服务基本形成。红色旅游的发展,必将出现一批特有的、不可替代的产品,成为特色化持续性红色旅游发展项目。另有一部分产品将与自然生态旅游、历史文化旅游等产品融为一体,在综合性旅游发展过程中,不断产生效益。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3年底,全国重点建设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49个,创建了4A级以上的红色旅游景区117家,推广拓展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数十条,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红色旅游产品体系。
三是红色旅游将成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红色旅游的资源分布,为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通过发展红色旅游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增加人民的收入,是红色旅游的重要目标。一方面,通过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市场的调节作用,相对贫困地区的旅游业会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当地居民从事旅游开发服务也可以提高收入。
发展红色旅游,对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新时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平台。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梦想的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爱国主义教育方式迫切需要改进和创新。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参观游览之中,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通过旅游传输给广大人民群众,有利于传播先进文化、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效果,给人们以知识的汲取、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激励和思想的启迪,从而更加满怀信心地投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中。
其次,有利于保护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遍布全国各地特别是革命老区的纪念馆、革命遗址、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通过发展红色旅游,把这些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对于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第三,有利于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革命老区大多地处偏远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普遍不高。帮助老区人民尽快脱贫致富,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任务。发展红色旅游,是带动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有效举措,可以将历史、文化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培育特色产业,促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带动商贸服务、交通电信、城乡建设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为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活力。
第四,有利于培育发展旅游业新的增长点。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旅游消费支出逐年增长,对旅游内容和产品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旅游业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产品结构,更好地满足人们多样化、多层次、多形式的精神文化需求。红色旅游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满足旅游需求、促进旅游业发展,增强旅游业发展后劲,开拓更广阔的旅游消费市场,具有积极作用。
二、桂东红色旅游发展的现状
(一)桂东发展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优势突出
一是资源多。具体表现为“三多”:历史事件多、革命遗址多、红色故事多。毛泽东、朱德、任弼时、彭德怀、陈毅、王震、萧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桂东开展过革命活动。1928年,毛泽东为策应湘南起义,率工农革命军转战桂东,并于4月3日在桂东沙田颁布了著名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发展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8月,红四军主力攻打郴州失利后,朱德、陈毅率部退到桂东,在桂东沙田召开红四军第四次党代会和士兵代表大会。为迎还红四军主力,毛泽东再次率部到桂东,并于23日主持召开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议决红四军主力重返井冈山。1934年8月12日,作为中央紅军长征先遣队的红六军团在桂东寨前举行誓师大会,奉命西征,揭开了红军长征的序幕。1935年4月,蔡会文、方维夏等领导的湘粤赣边区红军游击支队在桂东东边山、西边山坚持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1938年初,湘粤赣边游击支队在桂东沙田改编为湘粤赣边区人民抗日义勇军开赴抗日前线,成为新四军的基干部队之一。1945年,王震、王首道率领八路军南下支队南征北返两度经过桂东。1947年10月,郭名善等率部在沙田龙头村举行武装起义,打响了解放战争时期湖南地方游击武装斗争的第一枪。1949年6月16日,桂东和平解放,成为湖南省解放最早的县。桂东也因此享有“第一军规颁布地、群众路线发祥地、红军长征首发地之一、毛泽东迎还红军大队纪念地、湖南解放第一县”的美誉。种种革命历史事件,造就桂东的革命遗址、红色故事特别多,且红色文化种类多、资料丰富、渊源清晰、时间连续,是一座珍贵的红色文化宝库,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革命历史的地方坐标。据不完全统计,桂东县红色文化旧址遍及全县15个乡镇上百处,主要的红色文化旧址27处,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11处,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11处,重要革命领导人故居1处,纪念设施4处。其中有影响的有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颁布旧址、红军长征首发纪念地之一、邓力群故居、唐家大屋、古战壕、伟人树等,而革命先辈在桂东留下的红色故事数不胜数,毛泽东、朱德、陈奇、方维夏等人在桂东的故事更是广为流传。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马克思主义迅速在桂东传播,影响带动一大批进步青年从这里走上革命道路,陈奇、邓力群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为了新中国的诞生,一大批桂东英雄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桂东有5000多名英雄儿女壮烈牺牲。
二是基础好。通过历届县委、县政府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桂东红色旅游发展取得了一些成效。近10年来,桂东坚持打好“红”“绿”两张牌,努力建设红色桂东,红色旅游资源得到进一步保护和开发、利用,红色桂东建设有了一定规模,现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个、国家森林公园1个、省级红色旅游点1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省级地质公园1个、四星级酒店1家、三星级酒店2家、标准乡村旅游点25个、特色旅游文化街2条。特别是今年围绕举办中国(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大力度推进红色景区、景点建设,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基地,红军长征首发纪念地之一,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颁布纪念地,邓力群故居修缮,工农红军在桂东革命活动纪念馆等项目建设或提质改造有序推进,交通、酒店接待、停车场、旅游文化街、标识标牌、信息服务平台等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更加齐全,旅游接待服务水平和能力大幅提高。
三是氛围浓。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红色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特别是去年以来,县委把“红色桂东”列为“四个桂东”建设之首,明确提出“红色是桂东的涵养”,在项目安排中向红色旅游项目倾斜,红色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赢来了历史的春天。同时,桂东老区人民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军规精神积极投身红色旅游文化产业,尝到了发展红色旅游的甜头,旅游从业人数大幅增长。全县上下高度统一的发展理念为红色旅游发展提供了动力,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桂东红色旅游起步较晚,先天不足
旅游产品不多。桂东虽然红色景点多,但形式单一、雷同,大多是以纪念碑、纪念塔、塑像、展览、故居、亭子等为主,展示方式落后、制作粗劣,对革命遗址的合理包装不足,且遗址分布广,景点分散,部分红色遗迹保存不全或年久失修,观赏价值下降,不能运用时尚现代的科技手段充分诠释红色内容,景点可说的多,可看的少,难以充分满足旅游者的需要。加上我县红色旅游景点大多隶属文化部门管理,景点管理运行机制与市场结合不紧,引入旅游和市场意识严重不足,难以真正有效吸引旅游者,以致大部分景区不景气。
资金投入不足。桂东目前基本上都是以政府投入为主,民间资本、外来资本偏重于房地产开发,直接进入红色旅游开发的很少,资金严重不足,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配套服务不够。主要表现在交通不便利、服务设施不完善、信息平台落后、专业人才不足等方面。尽管桂东修通了高速公路,但岳汝高速还未连通广东省,珠三角客源进入桂东十分困难;县内S201、S352、四都至八面山干线公路还在建设中,公共交通集中在国道106沿线的6个乡镇,还没有旅游专线车辆,交通状况不能满足旅游发展的需要。景区、景点的配套设施也不完备,住宿、饮食、卫生等条件与现代旅游的标准要求还有差距,信息化建设程度不够,多数景区景点没有开通WiFi。专业人才稀缺,全县仅有工农红军在桂东革命活动纪念馆、万寿宫、第一军规颁布地3个景点有专业解说,其他景点还是由乡镇负责人兼当解说员,讲解水平有限,大多就事论事,严肃说教有余,生动有趣不足,难以达到老少咸宜、雅俗共赏的要求。
综合效益不高。桂东红色旅游与省际、省内区域的合作还不强,与井冈山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大湘东红色旅游经济带的区域合作不够,加上周边的炎陵、茶陵、攸县、汝城、平江、崇义、遂川等县市都把红色旅游作为重要发展产业,桂东面临很大挑战。桂东红色旅游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三多三少”现象:在文化程度上知识分子多,普通群众少;在职业上公职人员、学生多,工人、农民和自由职业者少;在区域上县内的多,县外的少,从而影响了红色旅游的社会效益。
三、桂东发展红色旅游的几点思考
红色旅游发展面临大好机遇,红色旅游正在成为旅游业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新的起点和新的模式。桂东发展红色旅游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整合资源。桂东不仅红色资源丰富,绿色生态资源更是突出,必须发挥“红”“绿”资源优势,擦亮“中国最佳生态旅游示范县”“中国最佳消夏避暑旅游名县”“第一军规颁布地”等金字招牌,结合打造“养生天堂、避暑胜地”旅游品牌,整合红色、生态、自然景观、人文历史等各类资源,整体规划景区建设,设计更加科学、合理的精品旅游线路,推动桂东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特别是桂东近年提出要将全县打造成一个“零门票”的大景区,大力发展说走就走、想停就停、自由散漫的无目的、漫游式旅游方式,更需要“红”“绿”相融,在满足群众到桂东休闲度假、避暑养生、科考探险的同时,满足他们求知、受教育的需求,把枯燥的思想道德学习变成丰富生动的体验过程。
二是拓宽渠道。把红色旅游纳入全县旅游整体建设,研究制订相关奖励扶持政策和促进全民办旅游体制机制,打破旧有的政府投资单一经营模式,努力形成向上争资、政府投入、民间筹资、银行融资、招商引资、拍卖租赁旅游资产资源等多元化旅游建设资金筹措模式,加大红色旅游建设投入。我县引入美国希尔顿国际集团(中国)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中国相思地高端旅游开发项目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项目投资达20亿元,全部由公司投资,政府只負责为项目服务,在468亩地上规划建设4A级景区,融合了相思文化、纪律文化、红色文化等内容,既打造了高端旅游项目,又节省了政府投入。
三是完善配套。进一步完善“对外大交通、对内大循环”交通网络格局,确保四都至八面山干线公路年内竣工通车,加快推进省道201和352建设进度,尽快启动桂新高速建设,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高交通等级和水平。合理保护与开发县内红色景点,完善景区景点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供水供电、公共厕所、垃圾处理、WiFi、4G网络等基础设施,提供干净、整洁、安全的餐饮、住宿和娱乐设施,做到简便适用、因地制宜。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碧水行动”“整洁工程”、规范农村村民建房、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改善人居环境,打造美丽景区景点。加强旅游人才培养,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培训更多既能在娱乐休闲方面引导游客又能在红色文化视角下满足游客求知需求的服务人才,特别是要引进、培养一批专业的导游、旅行商,让更多高层次、高学历的旅游服务人员加入进来,解决我县红色旅游人才缺乏、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低下等问题。
四是加强合作。桂东与周边县市虽然竞争激烈,但各有优势,也有互补之处,特别是桂东与“伟人故里”韶山、“红色摇篮”井冈山相隔甚近,完全可以借势发展,形成精品红色旅游线路。主动寻求与周边县市区的合作,整体开发平汝精品线路、湘东南罗霄山片区旅游连片开发、井冈山旅游板块等项目。罗霄片区的桂东、汝城、宜章、安仁四县可以实现交通互通、信息共享、资源互补、客源共享、错位发展,走区域合作的协同发展之路。
【谈发展红色旅游】推荐阅读:
遵义红色旅游发展11-04
加快红色旅游发展08-29
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08-17
新疆建设兵团红色旅游发展初探05-24
光山县红色旅游发展调研报告10-24
会宁县红色旅游发展经验交流材料08-27
浅谈两当红色旅游开发10-20
2005--2010年福建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闽委办[2005]70号)10-06
县红色文化遗址保护与发展调研报告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