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景区

2024-07-14

红色旅游景区(精选12篇)

红色旅游景区 篇1

1 引言

自20世纪以来, 中国旅游市场迅速发展, 红色旅游也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学者们对红色旅游的研究也迈入了一个新的研究阶段。现在旅游市场面临可持续发展和实现经济最大化的双重要求, 迫切需要有一条和谐发展的道路, 在外部环境和自身成长需求的双重因素驱动下, 共生理论被学者从生物学领域引入到旅游的行业, 与红色旅游的结合更是成为现在研究的热点问题。但是评价旅游共生发展的研究还是比较少, 所以本文通过对红色旅游、红色旅游共生及红色旅游共生绩效的发展和机理进行述评, 以期能够为其他学者提供一个参考。

2 概念

2.1 红色旅游

根据2004年12月,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纲要》对红色旅游进行定义, 认为红色旅游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 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 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此概念对红色旅游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包括旅游活动、活动特点、吸引物旅游影响、旅游的意义等方面, 受到研究红色旅游学者广为认同。很多学者在提出此类概念时, 都是在这个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深化, 扩充。如张勇刚和游细斌提出红色旅游是指以“追求人类民主、独立公平的正义事业的各国革命党的纪念地、纪念物, 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和革命历史遗迹为吸引物, 组织接待各国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的旅游活动”[1]。

2.2 红色旅游共生

“共生” (Symbiosis) 被德国真菌生物学家安东.德贝里首次在1879年提出, 再由范明特·布克纳发展完善, 逐步形成了系统的共生理论。20世纪之后, 共生理论逐渐被引入到社会学、哲学、经济学等诸多领域, 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共生概念有一种普遍的说法———共生是指共生单元之间在一定的共生环境中按某种共生模式形成的关系, 协同与合作是共生的本质, 通过合作性竞争实现共生单元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促进[2]。旅游共生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 旅游地区内和区际间出于对整个 (或局部) 市场的预期目标和总体经营目标的意愿而采取的一种合作的经营方式[3], 它的基本内涵是指各个旅游共生单元, 包括产业内产业外等, 在旅游市场这一共生界面中共同发展, 寻求各方的共存和互惠共赢, 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根本目的是在互惠互利的前提下使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红色旅游共生的概念在学术界还没有人正式提出, 作者根据前人的研究提出自己的想法, 红色旅游共生是指在红色旅游市场环境下, 红色旅游地区内和区际间为促进整个 (或局部) 的发展, 实现市场总体目标, 在互惠互利的前提下使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而采取的一种合作的经营方式。

2.3 红色旅游绩效

“绩效”一词来源于管理学, 其解释包括“成绩;成效”[4]、“功业;成绩”、“效果;功用”[5]。在我国学术研究中, “绩效”基本都以组合词形式出现, 包括管理绩效、工作绩效、生态绩效、绩效考核等[6]。随着旅游研究的发展, 相关的“绩效”问题也逐渐成为研究重点。一些研究者并未对“绩效”进行严格的概念界定, 认为绩效主要指效果、成效。另外一些学者在研究中对“绩效”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但是只是少量的从研究空间上来概括。结合相关研究, 作者认为“绩效”应为“成绩、效果”之意, 是对过去某个时间段针对某一问题在采取一定措施后所表现出的结果或效果。

红色旅游绩效的概念还没有被正式提出, 但是学者根据自身研究的不同, 对不同的红色旅游绩效进行了阐述, 如李亚钦提出红色旅游景区组织绩效是指红色旅游景区在一定的时期内达到特定发展目标的程度以及所取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7]。方世敏和曹红春提出红色旅游经营管理的绩效, 是指在红色旅游景区经营管理的过程中, 所取得的满足社会各种需求的有效产出, 它主要是运用数学统计和运筹学的方法, 采用特定的指标体系, 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 按照一定的程序, 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 红色旅游景区经营管理有效产出做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判[8]。

3 发展历程

3.1 红色旅游

通过对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的整理, 截止至2013年底。以“红色旅游”为关键字搜索出7661篇文献, 如表1所示, 反映学术界对红色旅游研究的规律。红色旅游研究以2005年为界, 此前研究红色旅游的成果非常少, 自2005年起, 人们对研究红色旅游进入了一个发展期, 甚至没有很明显的起步期, 就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段。2000年以前都是非常少的, 研究成果寥寥无几, 到2001~2004年才有所增多, 到2005年红色旅游的研究迅速升温, 每年都是到达600篇以上的数量。

本文根据学者对红色旅游研究的成果数量和内容对红色旅游发展进行分段研究, 并提出了每段的特征。

3.1.1 萌芽时期 (1984~1999年)

在这个阶段, 学者对红色旅游的研究还没有正式提出, 只有少许几个在研究其他行业中提到红色旅游这个词, 没有对红色旅游内涵进行研究, 又或者在研究旅游资源中有提到这类文化旅游, 如李坚诚在研究井冈山市和宁冈县的旅游开发中就提出了“再现红色政权革命胜迹, 开发绿色天地自然风光”的理念[9]。

3.1.2 过渡时期 (2000~2004年)

2000年之后, “红色旅游”的概念被正式提出, 张敏和诸新民在中国旅游报正式提出红色旅游这个概念, 这是学术界第一次有人提出红色旅游一词, 此后人们开始关注红色旅游的发展。这个阶段, 学者们纷纷对红色旅游的发展现状、未来的发展等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在过渡时期, 以江西红色旅游区的研究为主, 研究者对红色旅游的研究发展也展开了序幕。

3.1.3 发展时期 (2005~2013年)

2005年后红色旅游研究进入了高潮, 在这个阶段, 学者们继续对红色旅游进行深入的研究, 与过渡时期的简单探索相比, 发展阶段学者对红色旅游的研究内容更加的丰富, 涉及的行业也较多, 具体有以下几点:第一, 研究红色旅游的现状和问题, 如余凤龙、陆林、陈志永和李育等对红色旅游的现状和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认为红色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产品, 红色旅游的发展大有前途, 但是又存在许多的问题, 所以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研究[10]。第二, 怎么样进行红色旅游的发展, 提出了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如王亚娟和黄远水对在红色旅游发展之初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做了归纳, 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对策[11]。第三, 红色旅游发展模式的研究, 发展阶段学者认为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红色旅游发展的文化就会有不同的发展模式, 有些学者对整个红色旅游的发展模式进行探索, 有些学者针对不同的地区发展形势的不同提出了不同的探讨, 如毕剑通过对我国大量红色旅游实例、事例的分析和总结, 概括出我国红色旅游开发的几种常见模式:红绿结合模式、红古结合模式、红色演出模式、博物馆模式、旅游节庆模式、红色主题公园模式、体验参与模式[12]。第三, 红色旅游的产品和资源的开发提出了想法, 如何开发红色旅游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在研究红色旅游的过程中, 学者也对红色旅游的资源的开发和产品的设计也提出了一些看法, 如戴欣欣对井冈山红色旅游产品开发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包括开发原则、开发方式、红色旅游产品创新开发途径、旅游产品开发的保障体系等4个方面[13]。

3.2 红色旅游共生

以“红色旅游”+“共生”为关键词, 在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搜索, 笔者发现学者对红色旅游共生的研究从2004~2013年底, 仅仅只有21篇, 数量很少, 如表2。目前红色旅游研究虽然较多, 但是共生的理念引入旅游研究时间较短, 红色旅游与共生概念的结合也只是处于萌芽的阶段。

本文根据学者对红色旅游共生研究的成果数量和内容对萌芽阶段的特征进行分析:2004~2009年期间, 学者们只是在对红色旅游的开发过程中提到了共生的一词, 认为可在开发旅游资源的过程中能够实现和谐共生的发展, 如杨效忠和王庆斌等在研究皖西红色旅游发展中就提出独立型、共生型和依托型三类A级红色景区创建模式, 梳理了红色旅游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资源的保护方式和保护体系[14]。但是没有对红色旅游概念进行阐述, 2010年后, 共生的理念被广泛的运用到旅游行业, 红色旅游共生的相关研究也继续发展, 共生已经在旅游界进行了明显的阐述, 但是红色旅游共生的机理还是没有明确的研究, 但是在旅游共生研究的基础上, 红色旅游共生的研究也有其自身的成果, 有些学者利用共生理念对红色旅游的资源整合、区域的构建、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 如何海斌和王荣林利用共生理论, 分析长治市红色旅游资源整合的可行性, 提出红色旅游资源整合的三个层面, 即同质共生层、异质共生层与外部竞合层[15];叶甬渝结合自然界的共生理论分析川渝两地红色旅游共生的条件, 并基于共生理论提出发展川渝两地红色旅游共生的对策[16];高科和刘海洋通过对共生理论和红色旅游的研究回顾, 从产业、区域、产品、管理、利益、文化等6个方面构建了红色旅游的共生发展模式, 并提出了吉林省红色旅游共生发展的路径[17]。

3.3 红色旅游绩效

以“红色旅游”+“绩效”为关键词, 在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搜索, 作者发现学者对红色旅游绩效的研究从2007~2013年底, 仅仅只有16篇, 数量很少, 如表3。红色旅游与绩效的研究处于萌芽的阶段。

本文根据学者对红色旅游绩效研究的成果数量和内容对萌芽阶段的特征进行分析:这个阶段主要以研究湘潭为主, 学者们对红色旅游绩效进行探讨, 曹红春在研究国内外关于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文献的基础上, 试图将服务质量理论应用到红色旅游景区中, 通过实证研究, 探讨期望服务水平、感知服务绩效以及两者之间的差距与景区顾客即游客满意度的关系, 并构建研究模型, 从而为红色旅游景区经营管理者制定措施改善服务质量提供建议、对策[18];邹艳基于功能视角, 运用模糊数学模型和层次分析法, 从绩效评价出发, 对红色旅游节事的有效性进行分析研究[19];阎友兵和殷建立基于社区居民视角, 从政治、经济和环境三个维度构建含有13个测量指标的红色旅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确定各指标权重, 并对韶山展开实证分析[20]。

4 旅游共生的研究内容

26年来, 我国旅游共生研究内容丰富, 多样, 本文通过阅读了大量的文献后整理得出, 至今为止我国对旅游共生的相关研究内容大概可以归纳为理论研究、热点问题讨论以及个案研究3个方面。

4.1 旅游共生的理论研究

4.1.1 关于旅游共生的内涵

对共生概念做出明确的界定和定义, 是研究共生问题的基础之一。共生理论 (Symbiosis Theory) 最先发展于生物学领域, 至今已有一个多世纪。1879年德国生物学家德贝里对共生进行明确的定义:共生是相互性活体营养性联系, 是一起生活生物体某种程度的永久性物质联系。200多年前, 经济学家也发现现实经济中也存在共生的现象, 时至今日, 共生理论的研究也渗透到其他各领域, 但不同的领域对共生的界定也不同。就旅游行业而言, 由于迄今为止学者们在实际研究中运用“共生”概念的目的各有不同, 所以“共生”一词的定义众说纷纭, 但目前学者们对“共生”的定义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从共生的“三要素” (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 对旅游“共生”进行界定, 认为共生是指共生单元之间在一定的共生环境中, 通过共生介质和共生界面形成的具有一定形式的关系, 如《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旅游竞合研究》 (吴泓、顾朝林, 2004) 、《闽台旅游合作的共生模式研究》 (张健华、陈秋华、余建辉, 2008) 等。二是认为共生内涵包括同质共生和异质共生两个层面, 如《共生:旅游发展的新思路》 (钟俊, 2001) 、《基于共生理论的城乡互动型红色旅游区的构建》 (黄细嘉、邹晓瑛, 2010) 等。

4.1.2 关于共生的“三要素”

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和共生模式是共生的三个基本的要素, 学者们对旅游共生的探究都是从这三个要素着手。班倩倩 (2013) 对长江三峡旅游景区共生空间结构的要素进行了阐述, 从共生单元, 共生模式, 共生度三个方面进行了适用性研究的分析[21]。唐仲霞、马耀峰和魏颖 (2012) 对青海和西藏两个共生单元之间的共生关系进行研究[22]。陈玉涛 (2011) 对黄河三角洲区域旅游的共生模式进行探索。[23]。孙长青和孙冬玲 (2012) 选取长江三角洲各城市的旅游资源、人均GDP、人均旅游产出、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四个参数作为共生单元的质参量, 选取理念、活动、视觉三个参数作为共生单元的象参量, 对其进行共生单元的定性、定量分析[24]。黄细嘉和邹晓瑛 (2010) 以江西南昌地区为例, 研究城乡互动型红色旅游区的理想共生模式, 对构建互动合作共生模式的城乡红色旅游区进行探讨[25]。共生研究发展至今, 学者们对共生模式的相关研究是最多的, 共生单元的研究没有单独的研究, 许多成果也只是作为一些模式研究中的一部分或者是其他研究竞合机制中的一部分, 单纯研究共生环境几乎是没有, 仅仅少数只是在文章中有所提及, 如朱德亮和张瑾 (2012) 在研究影视型主题公园旅游开发“共生”模式中, 以无锡影视基地为例分析了旅游开发的共生环境[26]。

4.2 旅游共生研究的热点问题

有关近年来旅游共生研究的热点问题, 作者通过近期学者对旅游共生的相关研究成果分析发现, 旅游共生的相关研究内容复杂, 多样, 杂乱, 研究的热点较多, 如区域旅游、乡村旅游、旅游共生空间结构、旅游共生机制、古村落旅游共生、利益相关者共生、旅游与环境共生等都是学者比较关注的问题。本文根据近期学者对旅游共生的研究成果, 选择目前几个比较热点的问题进行分析, 如下所示:

4.2.1 区域旅游共生问题

目前区域旅游对产业发展的融合和对经济的发展的综合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地位不断得到强化, 因此区域旅游在学术界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自20世纪80年代学者引入共生理论, 作为旅游同质共生研究类型的一种———区域旅游合作一直是旅游研究的重点, 近期学者们对区域旅游合作机制探讨较多。王东红 (2009) 打破前人仅从经济学角度诠释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的惯例, 在共生理论的视角下对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进行了探讨研究[27]。在探讨如何实现区域旅游发展、区域旅游共生均衡的最理想状态, 袁尧青和文红 (2011) 认为其措施与途径主要有:强化区域旅游共生单元合理分工;整合区域旅游共生单元品牌与形象, 共拓市场, 提高整体吸引力;加强共同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资源共享机制;激发区域旅游发展创新, 强化区域旅游整合机制;完善区域旅游产业集群网络, 完善旅游发展调控机制。为了解决由于“政区分割”产生的旅游发展问题[28]。张慧霞和刘斯文 (2006) 以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为例, 构建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的点、线、面合作模式, 充分发挥区位、资源等优势促进该地区旅游共同发展[29]。

4.2.2 乡村旅游共生问题

现在人口从乡村涌入城市成为一种趋势, 导致我国城市人口众多, 虽然城市资源丰富但是毕竟人均占有资源较少, 为了减轻城市压力, 也为了提高农村的经济和人们的生活水平, 乡村旅游成为现在人们关注的热点, 但是如何发展乡村旅游, 学者们煞费苦心寻求多种解决之道, 如观光农业、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等。近几年研究者引入了一个新的概念———“共生”研究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邹统钎, 陈序桄 (2006) 考虑乡村旅游的实际情况, 针对外来经营者和本土经营者之间的矛盾, 提出乡村社区和外来企业“双赢”的经营者共生模式, 主要包括共享机制、协调机制、一体化机制[30]。易开刚和俞富强 (2010) 基于共生视角, 针对“农家乐”经营不规范、卫生不达标、服务质量欠缺等问题, 对“农家乐”的经营模式进行分析, 提出“股份+合作社”式的“农家乐”新型经营模式。

4.2.3 旅游共生空间结构的问题

班倩倩 (2013) 以旅游景区和节点城市为基本共生单元, 以水陆空交通网络为共生界面, 对旅游共生空间结构的演变过程进行分析, 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长江三峡旅游景区共生空间结构演变过程, 分为4个阶段:发展初期 (1992~1997) 、发展期 (1997~2003) 、成长期 (2003~2009) 、后三峡旅游时代 (2009年以后) , 此外对旅游共生空间结构形成原因进行探索, 认为主要有自然演化, 发展干预两个因素。陈志军 (2008) 分析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理论及区域旅游系统的内部形态结构和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 并将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演化模式划分为点状模式、放射模式、凝聚模式和扩展模式4种类型。牟红和雷子珺 (2013) 对旅游共生的空间结构成因有类似的想法, 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包含原生轴、共生廊、构造带、基底圈在内的长江三峡旅游共生空间时序结构, 并根据空间共生要求, 以强化共生边界为目的, 构建了长江三峡“点-轴-圈-网”的旅游共生空间要素结构[31]。

4.2.4 古村落旅游共生问题

近年来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越来越重视, 而非物质遗产大部分都存在于一些偏远的古村落群中, 所以有关如何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赵红莉 (2013) 为了解决下梅古村落旅游发展存在的资金短缺、开发商与村民利益冲突等问题, 实现可持续发展, 提出共生模式来实现该区的可持续发展, 并提出一体化共生是古村落旅游利益相关者共生的理想组织模式[32]。毛长义、张述林和田万顷 (2012) 为了更有针对性的开发各类型古镇旅游, 根据现实条件等方面的差异, 提炼出3种基于区域共生的古镇旅游发展驱动模式, 即城市居民游憩需求驱动下的“古镇-城市”共生模式、旅游热点 (线) 带动下的“古镇 (村) -景区”共生模式和旅游良性竞合下的“古镇 (村) -古镇 (村) ”共生模式, 然后探究各类型古镇与区域的共生特征、旅游发展动力机制和驱动策略。以重庆16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为例, 通过区域特征、区域格局分析, 分成重庆“一小时经济圈”、渝东北、渝东南等3种空间类型, 从区域共生视角分别深入探讨了各类古镇旅游驱动发展对策[33]。刘仕瑶 (2012) 明确的提出近年我国的古村落是旅游开发的热点, 还以贵州青岩古镇为例,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对当前古村落旅游开发所面临的矛盾进行探讨, 并提出了建立保护式开发的途径, 以促进旅游开发与古村落保护的共生。

4.3 旅游共生的个案研究

旅游共生研究中利用共生理论分析案例的文章占了论文数量的很大部分, 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王金伟和王士君 (2010) 以汶川地震后的四川为例, 构建包括产业共生、区域共生、管理共生、利益共生、文化共生和环境共生6个方面的黑色旅游共生模式[34]。郭文和王丽 (2008) 在理论界所公认的“无锡模式”一体化共生的基础上, 对依托管理主体的特殊性、区位及选址市场优越性、影视与旅游产业融合性及文化同存的“四位一体共生”运营模式进行分析, 主要包括管理共生、产业共生、区域共生和文化共生4个方面[35]。杨桂华 (2005) 利用共生理论构建包括生态旅游的主体-生态旅游者、客体-生态旅游资源、媒体-生态旅游业和载体-生态旅游环境4个方面在内的生态旅游四维目标模式。邹统钎和陈序桄 (2006) 从共生理论入手, 将乡村旅游目的地当地经营者及外来经营者纳入共生单元范畴, 基于共生理论研究中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之“经营者共生”战略。在此基础上, 结合北京怀柔区北宅村的情况, 以鹅和鸭农庄为例, 对“分工共生”和“合作共生”两种经营者共生模式进行深入探讨[36]。

5 结语

通过对红色旅游、红色旅游共生和红色旅游绩效的有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 笔者认为, 国内关于红色旅游的相关研究呈现一定的趋势, 目前对红色旅游的研究兴趣非常高涨, 有不少学者引入不同行业的研究方法和概念, 对红色旅游进行不同层面的研究, 但是红色旅游共生和红色旅游绩效的研究非常少, 在现在讲究和谐共生发展的阶段, 红色旅游势必要继续研究与共生关系,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又要求人们对红色旅游共生理论在实际中的发展需要有一定的认识, 故而红色旅游绩效的研究还将继续进行。

红色旅游景区 篇2

为迎接建党90周年、落实“创先争优”实施方案,7月29日至30日,市旅游局纪检组长李晗同志带领市旅游局机关全体同志分别赴河北西柏坡、白洋淀、冉庄等红色景区参观学习,开展大型主题教育,共同回顾我党光辉历史,接受红色革命教育。

在这次行程中,大家分别参观了全国著名革命纪念地、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西柏坡、素有华北明珠之称、抗日战争时期水上游击队雁翎队的故事发生地——白洋淀,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冉庄地道战遗址。一个个身临其境的场景,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照片,让大家犹如穿越时光隧道置身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大家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重温新中国诞生前不平凡的历程。深刻地体会到,老一辈革命家的人生是伟大的人生,共产主义事业是伟大的事业。

红色旅游与红色文化传承 篇3

红色旅游和红色文化的核心内涵

红色旅游是在传统的革命教育基础上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的。当今社会越来越注重对人们政治思想的教育并且还发展了旅游黄金周,因此近年来红色旅游的发展尤其迅速。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红色象征着革命,并且有很明显的时代性。红色旅游主要是在革命根据地以现存的革命纪念物以及其背后的故事吸引游客前来参观游览,倾听革命故事,学习革命精神。

红色旅游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红色文化,主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形成的思想观念及相关理念。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领导者对马克思列宁的理论有很深的认识,并且根据中国的现实情况,把他们的理论发扬壮大,形成了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理论体系,这些成果都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中国人民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方向,成为中国人民的一份宝贵的财富。

红色旅游和红色文化的传承

发扬红色旅游的重要载体作用。中国共产党在争取民族解放开展民族斗争的过程中,留下了不少非常珍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而红色旅游就是纪念和传承红色文化的一种良好的方式。可以通过建造纪念碑、遗址、纪念馆等方式,对过去发生的事情展开回忆。让当今社会的人们可以借助这些纪念物或者旧址体会到中国在进行革命战争时所面临的种种困难和所处的艰难境地,感受到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坚持不懈的努力,进而更加珍惜眼前幸福的生活。

在全球化、经济化、区域化的时代大背景下,红色文化也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并逐渐成为帮助国家提高综合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在当今社会中,更要努力保护好红色文化,并通过各种方式将其传承下去。在红色旅游逐渐兴起的大背景下,红色文化这一核心理念通过更加真实直观的方式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给更多的中华儿女。红色旅游是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保护和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方式,它能够扩大红色文化的影响力,提高红色文化的感染力,让更多人了解革命精神,了解红色文化。

发展红色旅游,传承红色文化。在对红色文化进行传承的过程中,红色文化能够把早期中国共产党革命过程中的精神传递给更多的中华儿女。想让人们了解红色文化的方式有很多,但红色旅游是最能让大众接受的一种方式,因为他能够让人们亲身体验,亲眼看到一些纪念品,并通过导游的讲解进而全方位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当然,传承红色文化的方式有很多,例如观看红色纪律片等,借助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感受,让游客有感同身受,进而产生高度的认同感并引起共鸣。

逐步发展红色旅游,加强红色文化的传承。红色旅游只是一种表现形式,其核心还是红色文化。想要发展红色旅游,关键是要明确红色文化的内在含义,将其精神传承下去。

首先,可以通过对红色旅游景区基础设施的改善来发展红色旅游。可以让纪念馆、旧址遗址等地增加一些游客可以互动参与的项目,提高旅游的体验性和创新性,让游客亲身体验,达到红色旅游真正的目的。其次,在旅游过程中,对红色旅游景区的宣传讲解工作也至关重要,精确可以培养一些专业人员对红色旅游景区进行讲解,传承红色文化。让红色旅游胜地所承载的故事更加形象,更加具有说服力。此外,对红色旅游进行合理规划是发展红色旅游的前提,只有明确红色旅游的概念,明确其指导思想以及基本原则和目标,并制定了不少保障红色旅游的措施。在对红色旅游进行合理规划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而且要注重改革创新,提高旅游质量。

红色旅游景区 篇4

关键词:红色旅游,目的地,建设,管理,江西

1 旅游目的地的概念

旅游目的地一般指供旅游者前往开展旅游活动的吸引物和相关旅游设施服务集中地。随着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的旅游目的地建设管理对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已经彰显。旅游目的地建设已逐步摒弃过去资源导向型的旅游产品开发,进而发展到区域导向型的系统规划阶段,延伸整合其他各类产业和社会资源,进行深入开发和系统提升。

旅游目的地概念其实包含了一种系统结构与系统工程的理念思路。旅游目的地是旅游者游憩和接待者旅游游憩接待的系统,这个系统由一个完整的游憩构成(2—5天的游憩内容及游程),接待设施完善合格,交通方便出入,是复合多种需求配套服务的综合体。由于各地旅游目的地建设开发不平衡,认识水准高低不一,把“旅游目的地”等同于一个区域概念有之;单纯一项或若干项高等级旅游资源组合形成旅游目的地有之;或干脆只抓眼钱利益,还停留在“留过路客”、“赚门票钱”阶段,毫无旅游目的地的概念。如何进行系统开发与整合,完善系统结构,是旅游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2 红色旅游目的地概念

2.1 红色旅游的定义

红色旅游的含义,按2004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指出:“红色旅游,主要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体性旅游活动。”

2.2 中国红色旅游发展历程

红色旅游前身就是红色文化遗产地参观学习活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些从最初的以政治接待为目的的活动,经过不同阶段的发展,已完全变成一种全国范围内的主题性旅游活动。

(1)第一阶段:红色旅游快速发展阶段(1990—2003年)。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需求加大,外出旅游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旅游业发展迅猛,全国旅游业投资积极性极强。而这一时期出现的“毛泽东热”,引发了各地重大纪念活动的蓬勃开展,如抗战胜利50周年、建国50周年、建党80周年等等。特别是1997年5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公布了第一批110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这些纪念地、遗址、文物的修缮,给旅游接待创造了很有利的发展条件。各地政府在革命圣地和纪念地举办了各种纪念活动。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红色旅游呼之即出。

红色旅游的概念由江西省1999年率先提出,并于2000年首次推出红色旅游线路;2001年,打出“红色摇篮、绿色家园”的旅游主题口号。国家从帮助老区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出发,积极支持地方发展红色旅游产品,举办了“红色旅游交易会”,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红色旅游推广活动,使红色旅游逐步形成规模并走俏市场。

(2)第二阶段(2004年至今)。2004年1月,在郑州举行全国旅游工作会议,由江西发起,会同上海、北京、福建、河北、广东、陕西六省共同签订了《七省(市)发展红色旅游的郑州宣言》。2004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标志着发展红色旅游正式成为国家政策,《纲要》把红色旅游高潮推向全国。《纲要》着重指出,要加快红色旅游发展,使之成为爱国主义的重要阵地,要培育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重点打造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应努力挖掘地域文化的独有内涵,积极把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形成以红色文化为主旋律、地域文化特色鲜明的发展方向。面向市场推出精品力作,最先举办“心连心”、《红色之旅》、“红歌会”、大型情景歌舞《井冈山》等节目,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江西已经把成为中国红色旅游首选地和红色旅游强省作为战略任务来抓。2011年4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旅游局等14个部委联合印发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江西已经有10处31个景区(点)列入,遍布全省10个设区市、50多个县(市、区),优质红色旅游景点已经遍布全省。其中,A级景区分布如表一:

经过数年发展,红色旅游基础设施配套水平进一步巩固提高,红色旅游规划目标业已实现,红色旅游在全国全面发展。《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规划纲要》的目标已基本完成,红色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近40万人次,间接从业人员143万人次;红色旅游接待总人数年平均增长18%,超出《纲要》增长目标3个百分点;6年间,红色旅游接待总人数已接近10亿人次,综合收入已接近4000亿元。

2.3 红色旅游目的地的内涵

所谓“红色旅游目的地”,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里,以红色资源为基础、以红色旅游的主题形象为核心吸引力形成旅游总体形象的旅游活动区域。

(1)形成红色旅游目的地的条件:(1)具备相当数量与品位的其他非红旅游资源(包括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条件等等)是建设成功的红色旅游目的地的先决因素。(2)打造一个成功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具备较高品位与市场号召力的红色品牌是必不可少的要素。

3 国内红色旅游目的地发展现状

列入了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一号工程”的红色旅游地,如井冈山、延安、遵义、西柏坡等,由于本身红色资源品位高、国家扶持力度大,已基本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如“一号工程”井冈山:以“中国革命摇篮”为主题形象,依托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历史遗迹和纪念地,结合井冈山绿色生态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打造“红色摇篮,生态井冈”品牌。近些年,从管理体制上,井冈山建立了红色旅游地的新的管理体制,取消旅游局,改由副厅级单位井冈山管理局负责井冈山旅游业的统一管理、规划、开发和建设;保护井冈山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革命历史遗迹;负责景区公共设施建设,审查和监督各种建设项目,承办重大的接待任务,机关设在井冈山茨坪。从旅游产品的开发上,深化和拓展旅游产品结构,突出红色观光、休闲与度假、红色培训等产品特色,特别突出的是作为江西乃至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的引领者,井冈山充分挖掘和利用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创造性地推出集培训、参与、体验为一体的“六个一”(走一段红军小路,听一堂传统教育课,向革命先烈献一束花,吃一顿红军套餐,看一场红色歌舞,学唱一首红军歌谣)体验式红色培训模式,通过实践检验,获得广泛好评。这两年来,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游客及党员干部来到井冈山开展红色培训活动,最高峰时每天有近100个班、上万人在井冈山培训。

截止2009年底,井冈山接待游客412.06万人次,同比增长12.3%;旅游综合收入近30亿元,同比增长13.3%。2011年,井冈山共接待游客671万多人次,光旅游门票收入就突破2亿元。

4 红色旅游目的地的类型

根据我国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可以把红色旅游目的地分为如表二中的四个类型。表中分别对其属性表现特点归纳为:历史过程、革命精神、物质景观和自然背景。以强、中、弱界定,便于在实际红色旅游目的地规划中借鉴把握。历史过程强的目的地以挖掘展示历史事件、开发体验现场展示模式为主;革命精神强的目的地可考虑以展馆展示模式为主;物质景观强的目的地对资源保护和观赏要予以考量;自然背景好的目的地在规划时要注重自然风光的审美效果。

5 红色旅游目的地管理创新思路

红色旅游目的地的管理形式分三级:初级主要是一个景区,一个城市;中级主要是以城市为中心的空间代表管理;高级主要是红色旅游自然形成的跨越行政区域的大型目的地管理。分级管理是红色旅游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为此,要做到:

5.1 全方位的系统管理

井冈山的成功经验说明:“权属不统一开发,统一经营,统一运作”是构建一体化的经营管理结构的必由之路,红色旅游是一种社会现象,应从社会管理角度进行全方位的管理,以最大限度组织动员各种资源,从经济、社会、文化、自然等领域通盘考虑,固强补弱,形成发展合力。红色旅游目的地管理是基于系统论提出的全要素有效协同管理。遵照系统论原理,红色旅游系统内的诸要素相互协调,各要素系统就会呈有序状态。红色旅游管理就是对整个红色旅游系统进行优化配置。要打破传统的行业管理模式,实施板块式的红色旅游目的地管理。

5.2 突出主题形象

主题形象是红色旅游区的灵魂和标志。主题的确定需要对资源的深刻认识与理解。避免红色旅游区低水平、同质化开发,就要确立红色旅游目的地鲜明的主题形象。要在挖掘红色旅游资源内涵、提升红色旅游产品的品位上下功夫。如井冈山是“革命摇篮”,瑞金是“共和国的摇篮”,二者内容和类型相同的主题形象差异性凸显出来。同时,要挖掘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而红色旅游的性质,决定它必须具有很强的感召力,是对革命文化、军事文化、战争文化的深层挖掘和全方位展现。这样,有精神内涵的主题形象被挖掘出来,红色旅游产品就一定富有感染力和激励性。挖掘主题、突出主题形象的意义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使这些红色旅游产品都具有极其鲜明的“故事”主题,并且这些“故事”大多都是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经典题材,为世人所熟知,逐渐地成为所在地的代表性景点。如果这些红色旅游产品能够体现“自由、爱国、奋斗、信仰”等人类普世精神,契合了大众的消费胃口和偏好,市场涵盖面就会很广泛,甚至吸引国际游客。

5.3 科学划分区域功能

红色旅游目的地区域的空间布局包括功能分区、景区和保护区。不同类型的红色旅游区,在这些分区上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功能分区中涵盖门区、后勤服务管理区、游览区、娱乐区、预留区等功能不同的区域。但城市综合型的红色旅游区,如南昌作为一个红色旅游区,拥有“八一起义纪念馆”、“新四军军军部旧址”、“军官教育团旧址”、“二十军指挥部旧址”经典景区景点。而南昌是一座综合性功能齐备的中型城市,各种服务功能已经自然与社会中提供的功能紧密联系在一起了,就不需要每个景点设置功能分区,只要增建配套的红色旅游服务设施就可发挥作用。乡村红色旅游区,要科学地划分区域功能,使功能划分对当地旅游规划起促进作用,带动服务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

在景区划分上,根据地型、故居型以及乡村综合型,红色旅游资源的分布集中,可以划分景区的,景区间也大都相互衔接,从而使整个红色旅游区的空间形态相对规则、完整;战场型的红色旅游资源分散,划分景区难度大;城市综合型又有不同,城市中红色旅游资源密集,各种红色旅游资源互相交叉,红色景区的分布往往呈现出互不联结的间隔性。

展示方式上,尽管江西红色旅游开发早,但大多数还属于第一代观光型旅游产品,以革命旧址寻访和博物馆陈列(“照片+文字”)为主,产品开发简单、程序化。要由传统的展示形式,转变为具有“现场体验震撼性”、“历史现场感”的展示形式,要给游客以震撼力和穿透力,引起内心世界强烈的精神共鸣。例如展示方式的创新带来的精品,井冈山“全景画馆”情景再现工程与引进投资8000万的大型实景演出《井冈山》,这些运用现代声、光、电、动漫新技术进行的展示,提高了红色资源的吸引力和观赏性。

5.4 重点抓好红色旅游基础项目建设

(1)建设红色旅游区展览馆是项目开发的首位工作。作为传统的综合性展示地,展览馆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作好红色旅游区的规划,使基础建设的钱用在刀刃上。(2)保护旧址遗迹是红色旅游区开发的首要原则。革命战争年代遗留至今的旧址遗迹,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旧址遗迹是红色旅游区补充展览馆历史氛围与现场体验震撼感的好场所。二者的结合,能够将红色旅游呈现得更完美。(3)纪念地及其标志物:雕塑、纪念碑、纪念塔、纪念堂、纪念馆、墓地以及其他纪念物,这些纪念性载体是红色旅游区不可缺少的吸引物。故保护、完善、建设和活化这种载体,是红色旅游区开发的基本要求。

5.5 合理控制投资规模

红色旅游区的开发,要作好经济分析以控制投资规模,这是平衡红色旅游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键。红色旅游区开发特点不一:城市综合型的红色旅游区,不宜对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进行大投入,大投入就面临征地拆迁;战场型的红色旅游区,因为发展基础薄弱,一旦开发,口子放开,投资额度较难把握;乡村综合型的红色旅游区,城镇化建设有可能连同红色旅游一起开发,投资规模可能加大。因此,需要依据客源市场,针对红色旅游区的不同类型和特点,进行投资测算和效益分析。

5.6 加强环境建设

要注意红色旅游区文化环境和自然环境的保护。保护旧址遗迹,可持其与周边环境一起保护;保护建筑的地域风格;保护区域的整体生态。

江西山清水秀,红色旅游景点多位于偏远的山区,在良好的自然环境中,有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红色旅游产品带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点,红色旅游打绿色牌,以红色吸引人,以绿色留住人,做到“红绿结合”(与自然生态旅游相结合)。“红绿结合”成功典范如井冈山,将红色旅游与自然生态旅游有机结合,在突出“红色”的同时,还重视绿色资源的充分利用和保护。

“红古结合”(与文物古迹游相结合)也是红色旅游开发的新模式。在江西南昌,有5A景区“八一起义纪念馆”、“新四军军部旧址”,还有“江南第一楼”滕王阁,这几个景点都距离不远。南昌市政府为加快南昌旅游产业规划,正欲将滕王阁打造成占地150亩,旅游、商贸、休闲、文化于一体的国家5A景区,将红色旅游景点“八一起义纪念馆”作为红色文化载体也纳入规划中。在此基础上,也可考虑将“新四军军部旧址”纳入范围,形成“红古结合”、“红俗结合”(与民俗风情游相结合)、“红蓝结合“(与赣江水上游相结合)的集约效应,让南昌成为愿意来、留得住的新型旅游城市。功能不要贪大,重在上品位。

5.7 切实提高服务质量

江西红色旅游目的地多是革命老区。红色旅游是向社会输送中国先进文化的好渠道,更是推进革命老区向外界宣传自己的一个窗口。老区人民在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开发红色旅游的时候,更应加强服务意识,提高管理质量,树立老区光辉形象。

(1)红色旅游促进了老区经济发展,成为老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提高了老区经济竞争力。红色旅游作为第三产业,它的发展,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了老区产业结构,并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同时,增加了老区人民的收入水平,使贫困人群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有关研究表明,由旅游业发展解决的贫困人数占全部脱贫人口的10%左右。井冈山发展红色旅游的同时,乡村旅游也被带动起来,农民投身红色旅游,直接从事旅游接待、餐饮、服务的达3.5万人,占全部人口的22%,年人均收入2.4万元。

(2)加强服务,发展红色旅游。就是进入市场经济程序中,一切活动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则,把握服务质量,不受外来不良风气影响,保持老区人民淳朴的优秀品质,做优秀红色文化的榜样。

6 红色旅游目的地管理创新的着力点

突出特点,整体推进。红色旅游目的地管理的创新,就是整个红色旅游工作都要以打造最富吸引力的红色旅游目的地为核心,着重突出新、奇、特、客源地明确、地域优势明显、自身优势突出等特点。这也是打造具有吸引力红色旅游目的地核心的六大要素。全面整体推进这六大要素,保证红色旅游行业全面快速发展,具体要重点做好:

6.1 做好红色旅游目的地总体规划

首先,建设红色旅游目的地就是构造一个相对完整、相互联动的红色旅游接待服务体系,决非单个红色旅游景点或设施的建设。其次,做好产业协调工作,结合产业发展,理顺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系,形成有效的协调发展机制,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进行区域整合升级,形成红色旅游的带动示范作用,从而带动整体区域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通过产业要素的布局构建旅游目的地、城乡统筹下的城市化建设、新农村建设。因此,在规划红色旅游目的地时,应从目的地的角度出发,用全景规划来协同相关领域、各方力量,组织红色旅游目的地开发与建设,加快红色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再次,从旅游发展层面来看,应打造特色化、规模化的旅游产品品牌,大力开展旅游营销,通过政府的成功运营,做大旅游产业。就创建红色旅游品牌而言,江西的发展空间还很大。如上饶市横峰镇的列宁公园,是我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红色公园。在当时异常艰苦的条件下,方志敏带领闽浙赣苏区同志,克服重重困难,建造了这个属于苏区人民的公园,留存至今是非常珍贵的。但由于缺乏资源整合和系统推介,其知名度不高,一直未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开发。还有当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包括了山下的永新、吉安等地,号称“五百里井冈”,但如今井冈山旅游非常火爆,而山下由于缺乏统筹兼顾,造成各打各的牌、各念各的经,都比较冷清,急需进行旅游资源和市场的开发与整合,建立“大井冈”旅游经济圈。

6.2 搞好综合性的法规与制度建设

改变以往制定单一的行业、部门法规的做法,通过综合性的法规与制度,实施综合性的管理,使红色旅游目的地的管理在法规的框架下有序进行。

6.3 实施“全要素”管理

要将红色旅游目的地建设和发展相关的要素全部纳入红色旅游管理的范畴。建立有综合管理与协调职能的目的地红色旅游管理机构,实施“全要素”管理。

6.4 增强综合吸引力

红色旅游吸引力是一种综合吸引力,除了红色旅游产品吸引力外,还包括红色旅游目的地文化吸引力、环境吸引力、设施吸引力、自然条件吸引力等诸多方面。有文化吸引力的红色旅游才是有生命力和灵魂的。目前,井冈山的大型情景歌舞《井冈山》等表演艺术活动形式,为红色旅游文化的发展作了很好的尝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红色旅游业是有着鲜明文化特征的经济产业,同时也是有着鲜明经济特征的文化产业。应通过红色旅游文化的创新,着力打造一个清晰而完整的红色旅游目的地整体形象。

6.5 创建电子营销平台

要加强对红色旅游目的地的营销进行统一的设计与管理,保证不同时期、不同场合、不同渠道的宣传都能为目的地的营销服务,并能保持口径上的统一与时间上的连续。目前最具吸引力的就是目的地营销数字化信息系统,也可以说是红色旅游目的地管理的大方向,这个系统就是电子营销平台。

6.6 注重文化与观念创新

红色旅游目的地管理创新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特别是红色旅游文化的创新更是这个管理系统中的灵魂。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思路,红色旅游目的地管理模式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开拓,需要观念制度等一系列创新来支撑。要拓宽思路,努力打造江西“红色摇篮、绿色家园、古色文化”三色旅游文化概念。

6.7 培育目的地社区居民主动参与红色旅游的发展意识

让居民在目的地规划发展决策上成为其中一员,因为景区的发展与居民的生活密切相关。有了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景区的发展才会更加科学、健康。

6.8 努力拓宽投资融资渠道

创造“政府主导,各方参与,齐抓共上”的发展机制和发展环境,引进市场经营的理念,对现有红色资源在坚持所有权归政府的前提下,把经营权出让给民间团体或个人,让民间资本进行投资、开发、经营和管理,逐步减少政府的直接投资。不同行政区域的红色资源可按照所有权、经营权分离的方式,通过经营权的转让出租等手段实行联合,通过利益共享的方式整合开发。即采取“政府出资源,企业出资金,整体控制,独家开发”模式,合理地把资源变成经济,最终实现政府、企业、人民、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共赢局面。

7 结束语

红色旅游目的地建设与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红色旅游能否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围绕市场需求,抓好目的地这个系统内核心要素的建设与管理,形成完整游憩与接待的要素配置与配套的目的地系统,创建完善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对于整合各类红色旅游资源、形成完善的旅游产业链、提高旅游整体效益,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作好红色旅游与其他产业的整合,进而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及布局,对提升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的引擎作用。创建旅游目的地,以达到科学规划、重点开发、品牌经营,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必虎,余青.红色旅游开发管理与营销[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周振国,高海生,等.红色旅游基本理论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3]文尚卿.做强红色旅游加快老区发展[N].人民日报,2012-10-11.

[4]徐仁立.中国红色旅游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

[5]满雪岩.中国旅游目的地管理和营销的关键与战略抉择[N].中国旅游报,2011-01-24.

[6]王立东.浅析红色旅游目的地及其开发要点[J].求实,2006,(Z3):205-207.

[7]李代泉,汪瑞军.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

[8]林峰,范娟娟,刘志敏.红色旅游的创新发展与红色旅游目的地的建设[N].中国旅游报,2011-02-25.

[9]代改珍,林峰.红色旅游构建模式与方法[N].中国旅游报,2009-03-20.

[10]http://www.china.com.cn/travel/txt/2012-10/30/content_26946792.htm.

[11]http://news.qq.com/a/20110623/000977.htm.

参观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有感 篇5

2012年4月22日下午,我们第三小组入党积极分子开展了一次有意义的活动,那就是参观武汉市革命博物馆,即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毛主席旧居、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等革命旧址,通过参观和讲解员的讲解,我们深深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在那段峥嵘的岁月里付出的艰辛的努力,由此感知现在幸福生活的不易,所以更加珍惜革命先烈们用热血换来的生活.我们首先参观的是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它位于武汉市武昌解放路红巷。到站下车后,首先印入我们眼帘是门口的“毛泽东同志主办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和“武汉市革命博物馆”几个字.灰色的墙壁透露着简朴庄重,可以想见当时革命领导人是在什么条件下办公学习的.墙外是喧闹的环境,墙内却是格外静谧,绿树红花,一派宁静祥和的氛围.我们先后参观到了常委办公室、总队部、大教室、大操场、学生寝室和膳堂等复原陈列和反映农讲所历史的辅助陈列.大操场是进行军事训练和举行集会的地方.农讲所学生每天操练两小时,每周进行一次军事演戏,以提高军事素质.学生寝室里还挂着“实行农村大革命,到农村去!”的条幅.而在大教室里,毛泽东亲自给学生讲授《农民问题》,《农村教育》等主要课程.瞿秋白,恽代英,方志敏等同志都曾到武昌农讲所授课.在一间房里还单独陈列了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规约.可想而知,当时举办农讲所,革命领导人是多么重视.据了解, 武昌农讲所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倡议创办的一所培养全国农民运动干部的学校,毛泽东实际主持全所工作。农讲所只

举办了一期,共有学员800余人,在长期艰苦卓绝的中国革命斗争中,农讲所师生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学员毕业后,大多数被委任为农民协会特派员,领导开展农民运动;大革命失败后,许多师生参加了党领导的武装起义。

随后,一行人参观了毛泽东同志的故居,这是毛泽东1927年上半年在武汉从事革命活动时的住所。毛泽东在这里完成了他的光辉著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该文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运动的重要文献。当时与毛泽东同住在这里的有他的夫人杨开慧及儿子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这里也是毛泽东、杨开慧一家最后团聚的地方。蔡和森、彭湃、毛泽潭、罗哲、夏明翰等革命志士也曾在此处下榻。简陋的房屋以及简单的生活用具,彰显出一代革命伟人的简朴作风.最后,我们参观了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陈潭秋纪念馆也在此.如今已成为了全国廉政教育基地.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共第五次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陈独秀、毛泽东、董必武等82名代表出席。

怀着崇敬的心情,大家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来到了中共五大开幕式复原后的现场:主席台、会场现状、代表参会的落座图、标语、长形桌凳等都可以看到,主席台上方张贴着马克思、孙中山、列宁领袖像,领袖像两边悬挂着“CCP”旗,墙上可以看到几个标语“反对白色恐怖”、“中国革命成功万岁”、“世界革命成功万岁”。会场上的陈列可以看出,中国的革命是同世界的革命联系在一起的,中国人民必将取得最终的胜利!接着我们又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至第五次全

国代表大会盛况的图片及文字说明,近距离接触了中共五大的历史背景、开幕式盛况、大会全程等历史图片和部分历史实物。通过整个纪念馆的参观,我们了解到中共五大是党的历史上一次重要会议,是幼年时期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道路艰难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了解到中共五大的伟大成就和历史局限性,中共五大及其前后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创造和实践活动,不仅在推进当时的革命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对后来党的事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红色旅游.四川 篇6

四川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红色文化与雄奇秀美的自然景观、独特的巴蜀文化和绚丽的民族风情有机结合,交相辉映。全省红色旅游形成“长征丰碑、伟人故里、川陕苏区”三大红色旅游板块,此次宣传月也正是依此进行展示。

长征丰碑 精神永存

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是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崇高理想、钢铁意志的集中表现,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勇向前的精神象征,是全党、全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历时两年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三大主力红军在四川境内先后战斗、生活了一年零八个月,行程一万五千里,足迹遍及近70个县。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彝海结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的壮举;会理、两河口、毛尔盖、巴西等重要会议;红军三大主力的两次胜利会师都发生在四川这块热血土地上。四川是长征经过地区最广、时间最长、最艰苦卓绝、最可歌可泣的省份。

伟人故里 传奇人生

自古就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四川,人杰地灵,不仅诞生了朱德、陈毅、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孕育了郭沫若等革命文化战线上的旗手,培育了刘伯坚、江竹筠等一大批为革命英勇献身的英烈。

四川广安、南充、资阳、乐山等地,是中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诞生地比较集中的区域。这些伟人、将帅和革命烈士的传奇人生和他们延续至今的“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革命精神,为四川力推的“将帅故里游”经典红色旅游线路提供了极好的旅游资源依托。

川陕苏区 巴山风雨

川北是红色方面军创建的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川陕苏区的中心地区,红军在这里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苏维埃政权体系,制定了土地法大纲。

四川巴中、达州、广元、绵阳等川北地区是当年红四方面军战斗的主要地方。

红色旅游景区 篇7

研究红色旅游景区的旅游英语应用情况, 首要问题就是了解旅游英语的特点。可以从词汇、礼貌、文化和风格四个角度来分析旅游英语的特点。首先, 旅游英语中使用大量的专业术语, 在红色旅游中, 更是包含了大量的与当地红色资源、文化相关的语言。翻译的完整性体现为旅游英语翻译人员不仅要善于语言交流, 还要注重服务, 礼节特征是旅游英语的又一特征。

要求翻译者尊重旅游英语自身的风格特征, 使用语言上要做到简洁、朴素。体现中国红色旅游文化的底蕴, 倾向于向客户感兴趣的翻译内容和翻译方式, 翻译中禁止名词罗列。导游在掌握语言的同时, 还要注重自身风格的形成, 准确表达历史事件和出现的名词, 使游客能够切身感觉到红色旅游的特点。

旅游还具有文化特征, 尤其是在红色旅游中, 文化要靠语言的传播。在导游的语言使用中, 应注重文化的巧妙传播, 将我国的红色旅游资源历史讲述给国外游客, 使其能够感受中国旅游景点的魅力。近年来的调查显示, 外国有课来我国旅游都具有一定的目的性, 其中有一大部分是希望了解中国历史与文化, 因此在接待国外客户时, 要注重通过语言的文化传达, 满足游客需求, 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2 红色旅游景区英语翻译现状及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2.1 红色旅游景区英语翻译现状

以江西省南昌市红色旅游景点的翻译现状为例, 从文本翻译和现场口语翻译两个方面对其现状进行考察分析发现:首先, 在文本翻译中对中国文化的体现意识弱, 景点的名词翻译只能满足英语翻译的准确原则, 但无法体现其历史文化背景, 没有做到恰到好处。文本翻译是国外旅客旅行之前必备的守则, 但事实上关于旅游景点的译本很少, 甚至是缺乏。一方面, 政府和旅行社缺乏旅游景点的开放意识, 没有认识到旅游文化传递的重要作用, 因此导致文本提供不足。另外, 高校培养的专业人才少, 不能提供专业的旅游文本, 导致大部分旅游文本的翻译生硬, 无法满足国外旅游者的需求。其次, 就是旅游翻译者的口语表达方面。与文本相似, 由于专业素质存在差别, 不同导游针对同一景点的翻译可能不同, 一些则存在不合理性。目前, 多数导游在引导旅客过程中存在“背台词”的现象, 忽视了导游的真谛。导游与旅客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 旅客希望了解的中国文化无从了解。一些中国特有的文化成为英语翻译的切入口, 如西湖的雷峰塔、白娘子的故事, 但导游人员在旅游英语的使用中欠缺专业性, 无法体现出中国爱情故事的真实内涵。另外, 在于国外旅游者交流的过程中, 翻译还存在基本的态度错误, 旅游英语的专业性不仅体现为用词准确, 还应保证旅游者良好的态度, 为了表示对旅游者的尊重, 在沟通中应多用may、could等礼貌用语, 但很多导游并没有做到这一点。旅游英语的表达还应简单易懂, 口语部分强调交流而非对景点的一一罗列性介绍。总之, 语言具有文化特征, 南昌红色旅游中, 英语翻译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是本文支持不足, 其二是现场翻译生硬。要提高其使用水平, 应从旅游英语的专业性教学, 文化的渗透等方面入手。

2.2 南昌红色旅游英语创新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首先, 英语是打开国外市场的重要工具, 江西省旅游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地位, 推进江西南昌红色旅游的发展是现代经济的主要目标。与此同时, 红色旅游文化的发展与政治的巩固与文化的传播都具有一定的关系。对内而言, 红色旅游将传统的语言与理念与旅游产业相结合, 推进江西省的政治教育, 稳固了我党的地位。并且对于红色文化的传承来说, 南昌红色旅游景点无疑是最经典的, 老一辈革命家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 获得了革命的成功。因此, 红色旅游景点蕴含着深厚的中国文化, 做好江西旅游, 对于南昌经济、政治乃至于社会的发展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作为重要的红色旅游基地, 江西南昌逐渐受到国外游客的关注, 但与之不符的问题在于学校教育所培养的专业英语人才少之又少, 为此培养专业的翻译人才迫在眉睫, 在我国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中, 英语这门基础课的教学表现为效率低下, 重理论而轻实践。要将南昌打造为世界性城市, 充分展示红色文化的魅力, 我们要从语言角落入手, 改革高校和中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模式。

其次, 英语是现代导游人员能力的重要组成之一。南昌市自大力开展红色旅游以来, 其接待游客数量不断上升。其中, 国外游客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长, 给我国国内旅游业、餐饮业和酒店的发展都带来了经济效益。语言已经成为现代导游人员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 英语人才不仅要掌握基本的英语知识, 还要掌握沟通交流技巧, 旅游英语自身的特性告诉我们, 实践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教学中, 对于以往的教学模式来说并不理想, 对于英语人才来说, 应掌握以下技能。扎实的基础英语知识、旅游专业英语交际能力、旅客接待礼仪以及旅游文化的掌握与传承。总之, 英语人才的培养对于红色旅游景区的发展来说具有必然性。只有培养专业的人才才能将中国文化传递给世界。

3 南昌红色景区旅游英语使用调整

英语作为一种世界性语言, 在我国旅游景区业务拓展上有着重要意义。促进旅游的发展不仅是旅行社的目标, 也应成为政府和当地机关关注的项目。根据旅游英语使用中所面临的问题和其应用的必要性, 我们将具体的调整策略分析如下:

3.1 构建红色旅游英语人才培养新模式

红色旅游英语翻译人才的缺乏是目前旅游业的普遍问题, 因此针对江西红色旅游的发展, 应制定全新的英语人才培养模式。调整学校教育阶段的教学内容、目标和教学方法, 立足于江西南昌当地特点做到语言与实际需求相关联。注重教学实践, 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跟团、带团的机会, 在实际运用中掌握红色英语词汇和句子结构的表达方式。在红色旅游的文本上, 要确保旅游资料的贴合实际性。最终建立一支具有专业能力和高尚素质的英语导游人员。

3.2 构建高校英语翻译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要促进旅游英语在景区发展中的应用, 从高校角度出发是必然。教育是人才培养的摇篮, 正是由于在教育体系中对于红色旅游英语的翻译认识不深, 才导致在教学评价上偏离了实践为主的正确理论。但人才的培养要与社会需求相符, 高校在英语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应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 对学生做出综合性的评价才能使其树立正确的目标, 关注英语口语教学和学习。注重对学生翻译能力的评价, 在对景点名词, 具体的翻译表达中要进行多次推敲和演练, 以得到最佳的翻译方式。另外, 翻译不仅要具有语言能力, 还要具有敏捷的思维并提供优质的服务。基于此, 教学评价体系应进行调整, 要注重合理化和多样化。

3.3 建设江西红色旅游英语网站或语料库

国外旅游者在进入中国景区旅游之前, 通常会通过网络或者其他方式查取景区的相关资料, 然后在决定去哪旅游, 如何旅游。此时, 就需要网络上的旅游词汇能够准确表达其意。要通过专业的翻译人员构建专业的红色旅游英语网, 对专业用语进行正确的翻译, 并为旅游者提供市场的旅游建议, 确保语篇的类型与问题的规范性。就描写层次而言, 语料库提供的翻译原则可以体现翻译的普遍性, 体现翻译风格, 在语料库中, 也能够使翻译具有更高的可行性, 要求翻译人员掌握自身的语料库, 并在翻译之中对背景, 需求等多种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就实践层次而言, 平行语料可以为翻译人员提供专业的词典编写、译员培训等, 使翻译概念和名词得以统一。针对江西省南昌市的旅游景点特征, 专业翻译人员要将景点名称、景点特点和历史背景等引入翻译库, 从而对旅游中的翻译工作提供基础条件。

3.4 红色旅游英语翻译原则浅析

从专业角度分析英语翻译在旅游中的作用与应用。在翻译过程中, 要明确客户需求, 善于通过简短的对话了解客户需求, 并在说话过程中注重整体性。基于翻译的具体内容, 选择一种适合的方法, 完成既定信息的宣传或者宣讲目的与功能。优秀的翻译必须具有临场发挥能力, 要以服务顾客为中心, 英语是一种工具, 不需要也不能够严格按照书本来翻译, 只要在翻译过程中遵从整体性、目的性和连贯性等原则。在红色旅游中, 导游人员还应注重英语翻译的受众人群。国外游客多抱有特定的目的, 对文化具有较高的兴趣。译者在实现既定游览目的的同时, 关注旅游者的心理变化情况, 尽量避免政治上的讨论, 以免带来不必要的冲突。红色旅游英语的调整要满足其自身特征, 即英语信息量大和专有名词多。翻译人员不仅要正确使用名词, 对于某些具有特殊文化背景且具有翻译可能性的词汇要进行合理的解释, 使国外游客能够第一时间了解红色旅游景点所蕴含的文化。翻译语言的应用要遵循恰当和准确两大原则, 虽然旅客很关心景点的文化, 但旅游毕竟会追求轻松愉快, 因此不能总是强调文化, 要以风景观赏作为主线, 发挥语言翻译的积极作用。

4 总结

红色旅游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旅游形式, 旅游景点主要是指抗战革命期间的革命根据地以及纪念物。红色旅游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还对党的政治巩固和宣传具有积极的影响。江西省南昌市在发展过程中, 红色旅游同样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学校教育作为英语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 其在人才培养上存在欠缺, 导致大量的毕业生无法与国外游客进行沟通。为了将我国红色旅游产业推向世界, 要注重旅游标准英语的使用。目前, 旅游英语的使用中存在大量的问题, 要改变这一问题应从教材的改革, 教学评价体现等方面入手。积极优化高校翻译教学思路与教学方法, 满足旅游英语需求, 积极培养大量的红色旅游英语翻译人才。将红色旅游作为重要的政治工程、经济工程和文化工程, 促进我国江西省红色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 以弘扬民族文化。

摘要:红色旅游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旅游文化, 江西省南昌市是我国重要的红色旅游景点之一。红色旅游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 近年来得到了很多国外游客的青睐。英语作为一种交流工具, 在接收国外游客的过程中经常被使用。目前的旅游英语无论是文本上还是交际中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因此以南昌红色旅游景区为例, 分析了当地旅游英语的使用情况。其中, 针对红色旅游英语使用的建议包括培养专业的交际旅游英语人才, 尤其是红色旅游英语表达的掌握;构建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教学评价体系;建立红色英语语料库并且注重翻译原则的遵从。

关键词:南昌,红色旅游,旅游英语,使用情况,英语翻译

参考文献

[1]吴寒, 杨萍.湖北红色旅游开发现状研究[J].现代营销, 2012, (9) .

[2]王恒学.湖北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互动协调发展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11.

[3]李茜, 罗天妮.从目的论视角看国内旅游网站的英译问题[J].东南大学学报, 2012, (S3) .

[4]刘云龙.中国红色旅游景介的英译策略[J].贵阳学院学报, 2012, (5) .

[5]肖群.从翻译目的论看红色旅游景介的英译策略[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2009, (5) .

红色旅游景区 篇8

关键词:文化旅游,景区标识,法语翻译

旅游景区标识语是指出现在旅游景区, 包括印或刻在石板、木板或塑料上的介绍性、指示性、警告性的文字内容以及诱导游客前往参观或使用旅游服务宣传广告的口号, 具有指示功能、信息功能、劝诱功能和呼吁功能。旅游景区标识语翻译是传达标识语的功能, 在目的语中找到与原语标识语相对应的表达法对宣传旅游景点、彰显文化素质、为外国游客提供无障碍旅游, 促进旅游景点标识语翻译的规范化等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景区标识语的翻译中却出现了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言失误等现象。不规范的标识语造成信息传递错误, 给外国游客的吃穿住用行带来不便, 甚至可能影响他们。文化是旅游的核心, 也是旅游翻译中的精髓。红色文化景点主要偏重对历史史实的重现和对红色文化的理解。注重语言的实用性与信息的准确性旅的游景区标识属于公示语, 或为短文、简图或为图文结合。

汉斯·弗米尔所创“决定一切翻译过程的首要原则是整个翻译活动的目的”的目的论是功能派翻译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 翻译法则从重到轻依次是目的性法则、连贯性法则、忠实性法则。根据读者的特殊需求采取扩充、取舍、浓缩、阐释、补充、合并、改造等变通手段摄取原作中心内容和部分内容。根据翻译目的或预期功能而选用翻译方法和技巧、调整翻译策略, 以期避免发生功能性翻译失误、文化性翻译失误、语言性翻译失误和文本专有性翻译失误。实际翻译过程中应有针对性的主要突出指示性、提示性、限制性和强制性四种功能。

一、指示性功能多用于指示服务内容的信息服务

案例一:Monumentaux Martyrs (烈士纪念碑) 。

案例二:Les sorties de secours (消防通道) 。

案例三:La Convention surle tourisme comportement civilisé (旅游文明行为公约) 。

案例四:Langzhong Armée Rouge Mémorial (阆中红军纪念园) 。

二、提示性功能的特征为用途广、无特制

案例一:Faites attentionàlasécurité (注意安全) 。

案例二:Promouvoirdivertissement (提倡健康娱乐) 。

案例三:Chérissezlesétablissements publics (爱惜公共设施) 。

案例四:Pourmaintenirl'hygiène de l'environnement (维护环境卫生) 。

三、限制性功能突出提出限制、约束的要求

案例一:Ne pas forcerde prendre des photos avec des invitésétrangers (不强行和外宾合影) 。

案例二:N’a pas des dommages aux installations publiques (不损坏公共设施) 。

案例三:Ne crachezpas et chewing-gum, pas de litière, ne pas fum e rdans le s zone non-fum e ur (不随地吐痰和口香糖, 不乱扔废弃物, 不在禁烟场所吸烟) 。

案例四:Ne criezpas, faites la queue pourse conformeràl'ordre, e t ne pas e n parallèle de la route. (不喧哗吵闹, 排队遵守秩序, 不并行挡道) 。

四、强制性功能强调直白强硬、明令禁止

案例一:Résistezàdes activités superstitieuses féodales, re fus e zàla pornographie, le je u, la drogue (抵制封建迷信活动, 拒绝黄、赌、毒) 。

案例二:Interdire de porterles objets d'inflammables, explosifs e t autre s obje ts dange re uxdans le parc, le parc e s t s tricte m e nt inte rdite l'utilis ation du fe u (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进入园区, 园区内严禁使用明火) 。

案例三:Ne chassezpas les uns des autres autourdans la zone de dange r (勿在危险地带追逐嬉戏) 。

案例四:N’approchez pas près d'appareilsélectriques et autre séquipe m e nts e t ins tallations ave c un s igne de dange r (不要靠近带有危险标志的电源电器等设备设施) 。

总之, 运用其指导标识语的规范化翻译能让正确的标识指引游客, 使红色旅游景区的标识语翻译标准化、规范化。使得旅游景区彰显文化素质、为外国游客提供无障碍旅游, 促进旅游景点标识语翻译的规范化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尚宏.商场现代化, Market Modernization, 2007.

[2]Nord, Christine.Translation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itional Approaches Explained[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3]丁立福.焦作大学学报, 2011.

[4]单敏.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综合版) , 2012.

[5]马文丽.理论与实践.理论月刊, 2009.

[6]蔡蔚.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7]陈刚.涉外导游词翻译的特点及策略[J].浙江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2.

[8]钟永德, 罗芬.旅游解说牌示规划设计方法与技术探讨[J].中南林学院学报, 2006.

红色旅游景区 篇9

20 世纪中后期,格鲁诺斯(Gronroos) 提出了消费者“所感知的服务质量”概念,揭示了旅游服务的期望值与实际感知之间的差距;[1]帕拉苏拉曼(A.Parasuraman)、 贝利(L.L.Berry)、 赞瑟姆(Zeithaml) 三位学者提出了服务质量测度模型SERVQUAL量表。[2]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学者也开始运用服务管理、服务营销、服务经济学和体验经济等理论。 如程兴火、周玲强(2008)制作出适宜乡村旅游的服务质量量表;[3]连漪、汪侠(2004)构建了旅游目的地顾客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4]李爽、 黄福才、李建中(2010)对旅游公共服务的内涵、特征与分类进行的研究。[5]王莹(2003)提出适用于旅游区的服务质量管理策略等。[6]

西柏坡作为全国红色旅游景区的典范,具有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不仅资源价值高, 而且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教育功能。 但在景区接待量快速发展过程中,服务供给质量问题依然突出,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景区的认知度与品牌升值。 因此, 不断提升景区服务质量, 对提升石家庄国家级优秀城市形象、改善周边旅游景区服务环境、增强景区吸引力、扩大客源规模、提高经济与社会效益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西柏坡景区服务供给质量的现状调研

西柏坡坐落于石家庄市平山县, 是新中国诞生的摇篮。 1948 年5 月,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西柏坡, 成为当时人民解放战争的指挥大后方, 并在此召开了在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 西柏坡也因此享有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美誉,并与井冈山、瑞金、遵义、延安一起成为中国五大革命圣地, 同时也是全国著名的革命纪念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近年来,景区的游客规模人逐年增多。2000 年达23 万,2004 年接待60 万,2008年为110 万,到2012 年高达460 万,[7]如图1 所示。

为深入了解西柏坡景区服务质量现状和游客对景区的感知,笔者通过现场观摩、咨询、拍照、记录等方式,对景区安全管理、服务人员态度和导游讲解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调研。 具体情况如表1 所示:

同时,通过发放300 份游客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和分类汇总,运用Excel操作系统计算出每个问题、选项所占的比例,了解游客对西柏坡红色旅游景区的服务质量感知。 (问卷统计结果如表2 所示)

三、西柏坡景区服务质量问题综合分析

1、基础设施薄弱,服务设施匮乏

西柏坡景区的基础设施不完善, 在停车场、通信设施、环卫设施和景区冬季供暖问题等方面均存在问题。 景区停车场面积狭小,可供游客停车的区位普遍缺乏,每逢各种节假日,景区人满为患,导致各种车辆停滞在高速路口,堵塞交通要道,造成诸多不便。 而目前景区缓解这一问题的途径是停车收费,按车型、车辆规格和停车时间来进行收费。 而由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可知,通过自驾游前往西柏坡的游客达到66.67%, 同时26.67%的游客也认为停车不便是景区存在的一个问题。 景区通信设施不到位,一些景区甚至没有通信讯号。 环卫工作不及时。例如岗南水库景区水面上有白色垃圾漂浮。 西柏坡革命旧址和文物展览馆冬季供暖问题凸出。 由于革命旧址和展览馆是还原当时的革命情形,门窗常年开放,但在北风瑟瑟的冬季,游客在参观之余普遍会感觉到冷,而在这些景点安装空调或暖气取暖显然与环境不协调。 因此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西柏坡红色旅游景区的发展。

2、高峰期导游配置不足,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

调查问卷中有25%的游客反映西柏坡的导游较为缺乏, 而需要导游进行讲解的游客人数则为63.33%,特别是中共中央旧址景点的导游。 中共中央旧址多是当时国家领导人的旧居, 屋内布置简单, 有些游客缺乏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详细认知,很难通过观摩屋内的简单设施去了解领导人当时的生活背景。 据调查,自2010 年以来,西柏坡平均每天接待游客近2 万人,而西柏坡目前总共有导游及解说员200 多名,[8]景区导游的供不应求在一定程度影响了游客对景区服务质量的满意度。

3、景区外围消费设施管理混乱,影响景区红色氛围

西柏坡景区内外的饭店、 旅馆、商贩数量众多, 但规模层次不一,既有高大气派的“别墅式”饭店,也有私搭乱建、 毫无卫生保障的路边摊位。但不管哪种层次, 价格普遍偏高,且服务质量不高。 对此,景区管理不到位,缺乏有效的引导与规划措施。 调查问卷显示,仅有13.33%的游客认为景区内用餐方便和6.67%的游客认为景区内用餐经济实惠,游客满意度普遍偏低。 此外,当地村民在通往西柏坡景区的道路两旁占道摆摊,贩卖纪念品和当地特产,并运用扩音器大肆宣传,这一方面使道路拥挤不堪,容易形成交通阻塞;另一方面,此起彼伏的商品宣传,既影响游客观光的心情,也妨碍景区的旅游形象。 更有村民利用外地游客初来乍到,对景区环境缺乏了解的弱点,擅做野导,为游客介绍景区情况并为游客带路,从中收取高额费用,使游客普遍感到不满。 由于景区疏于管理,影响了景区的红色氛围。

4、景区虽免门票,但单体的收费项目偏多

调查问卷显示,23.33%的游客反映景区的收费项目过多。 事实上,西柏坡景区虽然免门票,但是景区内收费的服务项目依然存在。 例如景区导游费,其阶梯式收费标准不是依据游客多少,而是依据讲解员的资力和水平,最低80 元。 又如景区内私人开发的一项“体验飞行”娱乐项目,游客可以乘坐小型直升机从高空俯瞰整个景区的秀美风光,但其收费价格偏高。 具体收费标准为鸟瞰西柏坡全景1 圈200 元,加1 圈加100 元;西柏坡-岗南1 圈400 元;西柏坡-鸳鸯岛1 圈600 元; 西柏坡-大坝1 圈800元,若有航拍、摄影意愿价格面议。 西柏坡是一个红色旅游胜地,其景区建立的初衷是让更多的人去领会革命精神和缅怀革命前辈。 如果设置太多的收费项目且收费标准不合理,会大大降低游客数量和游客满意度。

四、西柏坡红色旅游景区服务质量提升策略

1、加强景区收费项目管理,不断优化景区服务供给机制

调查结果显示, 西柏坡虽采取了免费的景区管理模式,但在停车、私人导游、个体红色景点开发、影视服务经营等诸多方面, 收费项目繁多。 调研中发现, 大多数游客对景区存在的乱收费项目的现象心存芥蒂。因此,景区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景区收费项目的管理,不断优化景区服务的良好机制,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安排收费项目,加大对不合理收费项目治理整顿的力度,让消费者开心消费,物有所值。

2、加大景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景区硬件质量

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是否完美,会直接影响到游客的满意度和景区的收益,因此景区应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内部基础设施建设。 所谓内部基础设施建设,是指景区内部的各种游览设施和服务设施。 景区基础设施服务应重点加强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保证景区基本服务设施如公共座椅、垃圾桶、旅游厕所数量充足、干净整洁和完好无损。 二是适当增加景区娱乐设施项目, 实行无线wifi全覆盖,以满足不同游客游览观光的旅游信息需求。 三是建设生态环保型停车场, 并扩大停车场面积,以保证游客车位充足,并实行免费停车。 四是加强景区环境卫生建设和检查力度,使景区发展成为“花园式”旅游景区。 五是研发冬季取暖技术,保证纪念馆和中共中央旧址内主要房间内的冬季取暖问题,同时,也防止由于潮湿原因,影响纪念馆和旧址房间文物的霉化。

3、注重与周边社区沟通,优化景区内外销售环境

景区外围环境也影响着景区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在改善景区内部环境的同时,外围环境同样不可忽视。 景区管理部门要积极与周围民众沟通,适时改建周边民居,从而改善景区的整体形象。 改善外围环境卫生,多种植花草树木,美化景区周边环境。 整顿外围消费设施,为景区周边饭店、旅馆制定统一的卫生和服务标准,保证其干净卫生、服务到位、价格合理。 统一设立外围摊位,使商贩在固定场所贩卖旅游纪念品和当地特产。 取缔野导人员,避免给游客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4、优化市区与周边景区交通体系,提高景区的通达度

交通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旅游景区而言,交通通达度也直接影响着景区发展的好坏。 因此景区要重视交通建设,一方面景区要修葺道路主干,扩充直达车辆,以满足游客在不同时间段游览景区的需求。 另一方面完善道路服务设施, 及时维护通往景区道路的指示牌标志和标识,根据车流量的变化,适当增加加油站、维修站和临时停车休憩区等,为游客出行带来多方便利。

5、突出景区红色资源,挖掘景区人文内涵

突出的人文特色是一个景区发展的“软实力”,是景区发展的无形资产。 因此,西柏坡景区应根据景区的历史文化功能和科研价值不断创新,突出景区人文特色,挖掘景区人文内涵,使景区以文化制胜。 作为我国著名革命圣地的西柏坡应充分挖掘其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并定期为游客举办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和学习“西柏坡精神”的义务讲座,从而丰富西柏坡红色旅游胜地的教育功能,扩大景区的人文影响。

西柏坡作为石家庄乃至全国最具代表性的红色旅游景点,景区的服务质量对游客感受红色旅游教育的氛围至关重要。 随着游客规模及旅游需求个性化、品质化的不断提高,景区服务项目中,停车场、景区标识、游客中心、旅游厕所、景区内外环境、购物与餐饮等服务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由此导致游客游览期间的感知与期望值间的差距增大、重游率降低。 因此,要加强西柏坡红色景区的管理,使景区资源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 石家庄不断加强A级景区服务质量的提升工作,本研究恰逢河北省4A级以上旅游景区评估验收工作的开展。 因此,本研究的相关数据及综合分析,对改善景区服务质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克里斯蒂·格鲁诺斯.服务市场营销管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41.

[2]Parasuranman A.,Berry L.L.,Zeithaml V.A.Refinement and reassessment of the SERVQUAL scale[J].Journal of Retailing,1991,67(4):420-450.

[3]程兴火、周玲强.乡村旅游服务质量量表开发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47-51.

[4]连漪,汪侠.旅游地顾客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的研究及应用[J].旅游学刊,2004,19(5):9-13

[5]李爽,黄福才,李建中.旅游公共服务:内涵?特征与分类框架[J].旅游学刊,2010,25(4):20-26.

[6]王莹.旅游区服务质量管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102-110.

[7]王萍.2010年西柏坡接待游客460万[EB/OL].新华旅游网,2012.

红色旅游景区 篇10

一、红色旅游及红色档案

1. 红色旅游。

红色旅游是我国90年代后新兴的一种旅游形式, 它以革命伟人、重要的革命事迹和历史为线索, 以革命历史、光荣传统、伟人足迹、英烈遗迹为载体, 通过目的地观光、参与体验等形式以达到放松身心、缅怀先烈、传承革命意志和民族内涵目的的一种主题旅游活动。由于旧地重游所展示的真实真景易于让游客身临其境, 了解当时的革命历史;参与式体验易引发游客共鸣, 激发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情绪, 所以红色旅游也成为国家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我国, 江西、北京、上海等省市, 纷纷建立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定期接纳政府公务员和学子等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2. 红色档案。

红色档案, 即在革命年代围绕着“红色人物和红色革命事件”所形成的革命历史档案, 其本身与革命历史档案的外延有交叉。它是指在革命历史档案中那部分能够反映革命传统和革命爱国精神的档案, 可以是人物的, 亦可以是事件的, 其可以作为旅游资源开发的历史基础, 甚至可以直接作为红色旅游的新主题和新亮点, 参与到红色旅游项目之中, 成为红色旅游的一部分。

二、红色旅游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红色旅游虽然兴起时间不长, 但集中开发、重复开发的情况比较严重, 资源透支, 明显后劲不足。其参与者比较固定, 多为机关单位人员和学生, 他们定期或不定期到这些地方接受红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这些纪念地和标志物所承载的革命传统和精神却受到来自规划方、运营方及资源方的多方限制, 并未最大限度地发挥其鉴史、育人、养德的作用。因此, 出现了以下这些问题。 (1) 开发及运营模式过于单一。旅游路线老化, 简单不变;旅游形式主要以橱窗讲解、静物展示、文字解说为主, 真实还原性不强, 缺乏参与性;旅游产品局限于纪念币或纪念邮票等, 鲜于创新。 (2) 旅游流于形式, 后劲不足。很多景观只限于摆几张桌子、立几块牌子, 宣传一下建筑、口叙一下历史, 单一的模式使游客出现审美疲劳, 缺乏吸引力。 (3) 旅游从业人员历史素养不足。有些导游解说时不尊重历史事实、哗众取宠, 甚至有不少地方为争取项目和资金, 肆意夸大自己的历史地位, 随意篡改、夸大历史事件, 变更事件地点。 (4) 开发视野偏离。很多红色旅游景点选择了红古与红绿结合的运营模式, 但却过多地专注于开发自然风光, 弱化了红色旅游本身的宣传及教化等功能。红色旅游如何摆脱这些问题, 走上一条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看红色旅游线路及产品的丰富程度以及旅游服务本身的质量能否稳步提高。

三、红色旅游档案与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1. 挖掘革命历史档案, 打造新的旅游线路及题材。

从丰富的革命历史档案中挖掘深刻的红色文化底蕴, 以革命历史档案资源开发带动旅游资源开发, 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的存史作用和价值。各大红色旅游景区大多是革命老区, 不乏有着浓厚红色气息的名人、名迹和轶事等, 在革命斗争中所形成的这部分珍贵文字及实物, 记录着那些为人所共知的或不为人知的名人轶事。通过挖掘, 它们完全地重现在我们面前, 可以为新的旅游题材或是新的旅游线路的开发提供历史和信息支持。这些信息经过筛选和加工之后, 完全可以服务于红色旅游。

因此, 景区所在地的档案管理部门应该合理地筛选和研究档案, 考证历史事实, 重温历史进程, 帮助旅游管理部门及公司发掘更多尚未开发的潜力路线。“从历史中来, 到历史中去, 应该是红色旅游开发的一条准绳。”红色旅游资源的生命在于其革命教育意义和历史研究价值, 其根本是基于历史事实的。在资源开发中, 我们要尊重历史, 切莫把“红色”变成“黄色”或“黑色”。

2. 创新红色档案利用方式, 丰富旅游产品。

红色旅游的主要卖点在于革命历史、红色文化内涵和革命传统精神, 其副产品比较稀缺, 大多为纪念性质的纪念币、纪念邮票等, 形式比较单一。在创新旅游产品方面, 我们同样需要打好红色档案这张牌。档案的价值是不断扩展的, 因此我们不能固守历史凭证、参考等作用, 应适时地、开创性地对档案信息进行挖掘, 综合多方的力量 (如与史志部门、出版社等合作) , 编研出档案成果。如拍摄历史纪实片, 出版革命历史图册、伟人名录、轶事录, 复制实物、手稿等。要走市场运作之路, 将这些编研成果转化为社会公共产品, 投向市场, 满足旅游者求知、休闲等需求, 从而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3. 发掘档案的美育功能, 开发新的旅游热点。

档案本身具有宣传教化、文化休闲的功用, 红色档案也不例外。现在, 越来越多的市县开始重视革命历史档案的教育性和档案馆的文化特性及资源优势, 将目光逐渐投向档案管理部门。例如在云南, 活跃着一个新的旅游热点, 成千上万的人走进了市县档案馆, 接受革命传统和民族教育。将游档案馆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形式, 组织参观者进档案馆看实物、照片, 或是看档案馆辅助开办的档案精品展等, 这使得档案的价值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 档案馆所具备的美育功能得到发挥, 档案资源再也不是深藏闺中的神秘之物, 而是进行宣传教育的必备条件。当然, 档案馆布局应极尽文化氛围, 馆内有礼品 (编研书籍或图册、纪实片等) 可供选购。这样, 档案馆同样可以成为一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 一个可以进行历史文化教育的永恒基地, 一个可供广大参观者浏览、学习的圣地。

4. 建立和善用红色档案, 提高红色旅游服务质量。

首先, 红色档案本身所蕴藏的海量资源是完善现在红色旅游景区建设的信息及物质基础。其所收藏的文字、图片、影像及实物, 完全可以成为遗址遗迹、纪念标志物等背景介绍的基础及原貌恢复的重要依据。如伟人题写的对联、使用过的物品、写过的信函, 都可以成为充实景区景观、丰富红色内涵的重要物件。以上种种, 可以使景区更好地制造出身临其境、原汁原味的效果, 从而提高旅游质量。其次, 红色档案本身有着存史和教育的功用, 其翔实的记载可以成为旅游从业人员吸收新知识的源泉, 并可用于导游或是景点建设规划, 为现实服务。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讲叙历史, 红色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学习使得导游从业人员的历史素养进一步提高, 避免了因导游人员历史知识匮乏而出现张冠李戴、混淆历史的情况, 从而提高讲解质量。

当然, 基于红色档案的旅游开发, 并不是毫无理论依据的。它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现实背景。我国保存了大量的革命历史档案, 可用于信息的开发。从中可以择取经典的、极具教育意义的部分进行加工, 开发新的旅游路线, 设计新的旅游产品;也可以从中筛选特定的信息、实物或照片进行复制, 达到情景再现。通过这种资源的叠加, 使红色旅游资源进一步完善, 教育信息进一步充实, 旅游品质也进一步提高。其实, 在我国有现成的利用档案资源进行旅游资源开发的实例。如云南丽江通过对“东巴档案”的挖掘, 开发出了众多的如东巴文化衫、东巴神灵雕塑、神路图、路牌画等产品, 这就是“东巴档案”在文化旅游中的价值扩展。

总而言之, 以红色档案为载体进行信息的挖掘, 以红色旅游档案为基准进行旅游行业的规划和准入, 可以使红色旅游路线得到优化、旅游产品得到丰富、旅游形式得到创新、旅游质量得到提高, 使红色旅游走上一条真正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责编:孙海燕)

参考文献

[1]和璇.论东巴档案在旅游热潮中的价值扩展[J].兰台世界, 2007 (1) .

红色旅游景区 篇11

红色旅游,顾名思义,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红色,即回顾革命传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旅游,自是观光休闲放松身心。把这两者融为一体,正是红色旅游的魅力所在。

革命先辈打江山创建共和国的历史不能忘记。但是如何让一代代离那段历史越来越遥远的后人深刻体会与全面继承那种宝贵的精神内涵,红色旅游无疑是一条较佳的途径。记得几年前游览江西省瑞金市,当踏上那片土地的一瞬间,好像突然经历了一次时空穿越,带我回到了那个红色的年代。

瑞金位于江西省东南边陲,武夷山脉西麓,与福建省长汀县相邻。唐天佑元年(公元904年)置瑞金监,因“掘地得金、金为瑞”故名瑞金。瑞金是闻名中外的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是当年党中央驻地、苏维埃中央政府诞生地。从1929年2月瑞金开辟为中央革命根据地,到1934年10月红军离开瑞金开始长征,中央苏区一共在瑞金五年零八个月。曾有专家以“上海建党,开天辟地;南昌建军,惊天动地;瑞金建政,翻天覆地;北京建国,改天换地”精辟概括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几个重大历史事件,这其中瑞金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瑞金,有太多的地名留下了这段历史的印记——红都大道、红都广场、红都大酒店……但历史给瑞金留下的印记远不止这些,仅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瑞金现在就有红井等33处,此外,瑞金还有180多处革命旧居旧址。

也许这就是红色旅游的意义,它让我们感同身受那一段过去的、并永远也不会重复的时光,听着导游的讲解,再走进革命烈士纪念馆怀着崇敬的心情献上一束鲜花,这本身就是一种再教育的过程。这样的教育,比起枯燥、乏味、刻板的书本说教,无疑要更加生动、更加刻骨铭心。尽管我们都过了上学的年龄,但是这样的教育,让每一个人都会欣然接受,并且受益匪浅,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五星红旗是用烈士鲜血染红的”。

但是在个别地方,这样货真价实的“红色”似乎变得越来越淡。红色旅游本身应该具有的公益属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被个别地方忽略了。追求经济效益,本身并没有不妥之处,但是过度地商业化竟让某些红色的景点变了色。

比如某地一座占地100余亩的烈士陵园,在当地镇政府的主导下,竟擅自将临街的一面墙推倒,用作商业开发。更有甚者,烈士陵园的土地被当成了商业墓地进行售卖;为了赢得所谓“寓教于乐”的效果,在某些纪念馆里,个别导游不想着怎么把真实的历史事实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反而讲一些道听途说的野史、秘史、艳史,拿段子来博人一笑。而在个别革命遗迹地区,竟有小摊贩竟利用伟人的书法解读“福包”,并要求游人捐款,这实在是打着红色的旗号,涂上迷信的色彩来敛财。红色旅游,本应该是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融缅怀先烈、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为一体的旅游形式,是一种特殊的人文游。游客参加旅行社组织的红色旅游,并不是为了要买墓地、听野史、求福包,而是有着很强烈的精神向往。

笔者认为,某些地区红色旅游的个别现象确实应引起管理部门的重视。为了吸引游客,谋求所谓的“经济发展”,不惜把先辈英魂的精神价值抛诸脑后,一切只向“钱”看,这种做法最终肯定会得不偿失的。但是,红色旅游的生命力来源于它的精神内涵,如果一味强调红色旅游资源的经济属性,进而用不恰当的、甚至是带有某种亵渎的方式进行开发,那就会导致珍贵的旅游资源很快枯竭和变味。

当然,除了管理部门外,红色旅游的组织主体——某些旅行社的做法也很有商榷的必要。有媒体报道,在一些纪念馆里,成群结队的游客摩肩接踵,讲解员都来不及为下一批游客解说。但当记者询问现场的游客对于馆内展示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是否了解时,往往一问三不知。经该媒体记者调查后发现,原来是旅行社把每天的日程都安排得非常紧密,一天下来通常要参观好几个景点,旅客都疲惫不堪,参观时也无心听讲解员的讲解,到最后就只能到每一个地方拍几张照片草草了事。

一般来说,在同样的线路中,将日程安排得越紧,就意味着总行程天数越短,也就意味着线路报价越低。旅行社采用这种“低价策略”,无非就是想在竞争中得到更多的客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出于企业自身决策的行为,外人似乎不应干涉。但是,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文化价值相当高的旅游形式,如果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而降低旅行质量的话,那无疑是把自己推到了悬崖边上。短期内,游客可能会被低价吸引,但长期来看,市场的理性最终会得出一个结论:参加这种“压缩饼干”式的“红色旅游”,毫无所获,性价比太低。

曾有网友将当下的红色旅游现状概括为:“一张桌子一条凳,两块床板一盏灯,游客进门就转身”,浓缩地反映了现在某些地区红色旅游的低端业态。因为基本上所有现在开放的红色旅游景区大多是现当代历史遗迹,所包含的内容也基本上是发生在近一百年内的历史,这样说来,景点的设施、展品应该以实物为主;但是据山东济宁市一位中学老师说,去年他们组织学生去过一个红色旅游景区游览,到了景区才发现“旧址是新建的,实物是复制的,讲解词错漏百出”,景区管理也是一团糟:“这对于满怀崇敬的学生们来说,不但起不到精神洗礼的作用,甚至会起到负面效果。”

有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红色旅游已经由接待型转向市场型,在产品设计和服务上必须改变之前“固定菜单,来了跟我看”的观念和模式,针对市民的兴趣需要,设计更多的体验式、互动性强的产品,让游客自由选择并乐意选择。如近几年来,在井冈山、瑞金等著名红色旅游景区,“原生态的历史”一个个被搬入景区:游客们可以舂米、打铁;可以坐下来与打草鞋的老农拉家常、话农桑;可以身着农衫挑着稻谷在黄洋界上重走毛泽东、朱德挑粮的小道;可以撑着竹筏,到下七河重温“小小竹排江中游”。

确实,一座真实的、讲解清晰明了的、设施完善的红色景区,可以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因为其深深地代入感而使游客产生很强的爱国热情,进而接收到正面的、丰富的思想教育,这才应该是“红色”二字的真正意义。

韶山红色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篇12

通过对我国大量红色旅游实例、事例的分析和总结,毕剑概括出我国红色旅游开发的几种常见模式:红绿结合、红古结合、红色演出、博物馆、旅游节庆、红色主题公园、体验参与。此外还有:根据开发程度建立整修精度开发——纵向深度开发——横向广度开发综合适度开发的模式,“空间拓展+时间延伸+内涵深化”的开发模式,和包括形象联动、资源联动、产品联动、产业联动、区域联动、营销联动在内的联动开发模式。笔者对韶山红色旅游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其有以下几种发展模式。

一、开发模式

红色旅游产品属于特殊的观光型产品,游客市场范围相对狭小,一般游客是不会有限选择纯粹以红色产品为吸引的旅游目的地的。因此,尽管红色是这些旅游地的本底要素,但更多的是起到搭台作用,优越的生态大背景、宜人的气候条件等绿色旅游资源才是其旅游发展的基本定位和主要方向。韶山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形成了以毛泽东故居、毛泽东铜像、毛泽东纪念馆、毛泽东遗物馆、毛泽东诗词碑林、毛泽东纪念园等人文景观为主体,以韶峰、滴水洞、黑石寨等自然景观为基础。韶山借助其红色资源的知名度,以红色唱响绿色,积极发展生态旅游,适应市场需求,形成了现阶段“红色搭台,绿色唱戏”、“红绿结合”的发展模式。

二、产品模式

1、观光型旅游产品。

观光型旅游产品是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的主要构成部分,韶山现在主要拥有7大景区82个旅游景点,形成了以毛泽东故居、毛泽东铜像、毛泽东纪念馆、毛泽东遗物馆、毛泽东诗词碑林、毛泽东纪念园等人文景观为主体,以韶峰、滴水洞、黑石寨等自然景观为基础。既有人文类观光产品,又有自然类观光产品,满足游客的多元化需求。

2、教育体验型旅游产品。

教育体验型旅游产品是红色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的重要旅游产品,其核心内容就是学习,学习和旅游互为表里。韶山突破了传统红色旅游产品陈列展览的模式,融入了“体验”元素,在体验红色之旅的过程中深入感受到红色精神。如“中国红色之旅——百万共产党员韶山行”、“百万青少年韶山行”、“百万自驾车韶山行”等活动,“二十世纪三大伟人故里行”和“毛泽东成长之路”等旅游线路,以及《日出韶山》旅游演艺节目等。

三、营销模式

1、节事营销。

2005年由国家旅游局、团中央和湖南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湖南省旅游局、共青团湖南省委与湘潭市政府共同承办的“中国红色之旅——百万青少年湘潭韶山行”活动,在全国上下引起了强烈反响。自该活动开展以来,全国大、中、小学生将韶山作为旅游首选地,致使游客量剧增,迎来旅游高峰期。

2、名人营销。

韶山是毛泽东的故乡,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之一,是新中国的开国领袖,韶山是他的诞生地,他在韶山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期。20世纪60、70年代,韶山被誉为“红太阳升起的地方”。改革开放后,韶山成为人们缅怀毛泽东的纪念地,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世人敬仰的地方,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和国际友好人士到湖南大多要到韶山参观访问。

3、区域联合营销。

在区域合作方面,韶山加强了与广安、中山“二十世纪三大伟人故里行”旅游产品线的建设与合作,打造了以韶山、长沙花明楼和湘潭乌石为代表的“伟人故里红三角”。湖南省旅游局推出了“毛泽东成长之路”旅游线路,以韶山毛泽东故居、湘乡东山书院、东台山、毛泽东曾经做学徒的湘潭市宽裕米行、毛泽东到过的窑湾古码头、长沙岳麓山、橘子洲头、第一师范等留下毛泽东足迹的地方为重点,串起一条爱国主义教育和励志教育的旅游线路,规划范围包括长沙市、韶山市、湘乡市、湘潭市城区及周边。

4、智慧韶山。

2012年7月26日,“智慧韶山”规划专家咨询会在长沙召开;2012年12月19日,“智慧韶山”规划通过专家评审;2013年2月1日,韶山成为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2013年7月31日,“智慧韶山”2013年建设项目正式签约。“智慧韶山”将以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为基础,以信息技术高度集成、信息资源综合高效应用为主要特征,以韶山市红色旅游特色为突破口和切入点,大力发展“智慧旅游”。

四、管理模式

上一篇:公司绩效管理下一篇:A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