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地区(共11篇)
陕西地区 篇1
近年来,随着西安城市居民对旅游新的需求,关中地区农业旅游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满足周边城市居民娱乐需求和回归大自然的一种典型旅游方式。由于关中地区农业旅游活动是在市场需求拉动作用下自发发展起来的,就必然存在如旅游产品的结构层次低、杂乱无序等突出问题。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既是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策的创新,能有效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打破城乡一元结构困局,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是初步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突破口之一[3]。乡村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其规划方式与一般旅游区有许多不同。本文对关中地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旅游空间组织规划做一探讨,以期对现阶段乡村旅游开发中存在的理念层次不高、空间组织开发与管理混乱等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1 关中地区旅游资源
乡村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当地的自然景观资源方面,需要区域内地势平坦,四周群山环绕,满目青翠,环境安静而内聚,是良好的休憩之所。人文景观方面聚落和民居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古老的农耕文明,主要包括农民的耕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将其突显出来并整合成一个连贯的系统,是塑造村落旅游吸引力的关键[4,5,6]。
关中乡村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可以说包含了所有的类型。可以把关中乡村旅游资源分为五大类:1)以山岳、河流、溪谷等地质、地貌、水文等等自然环境的独特观赏价值为基础,形成了山水景观基础的山水环境资源;2)以绿色植被为依托,形成的郁郁葱葱的环境,特别是较好的森林覆盖,成为氧吧,形成了生态环境基础的生态环境资源;3)以乡村田园的农耕风貌为特色,形成一幅优美的乡村田园农耕景致,形成了田园景观为基础的田园环境资源;4)以古村落、古街、古巷、古民居、特色民居、特色村庄建筑、新型特色村落建筑、民俗风俗习惯等等文化为基础,构成独特的村落景观,形成了村落景观基础的村落环境资源;5)以果林、花卉、大棚、药材、牛羊牲畜、鱼塘、简单副食品加工等农作物、经济作物、农副产品加工、畜牧业、渔业等为依托,形成以独特的景观环境和经济产出为基础的经济产出资源。
2 关中地区村落空间发展的几种趋势
目前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大致可分为农事体验、休闲观光、乡村民宿、文体娱乐、民俗游览五个方面。村落空间应能为这些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持。村落应具有好的交通条件和完善的基础设施(水、电、气、通讯、污物处理等现代生活设施)[5]。
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农业结构升级,促进农民增收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推动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的治理,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为当地村民提供优美舒适的生存环境。
对原有土地利用方式进行重新调整,尽量利用闲置土地来进行新的建设,严格保护基本农田。依据发展休闲农业的要求,规划各种特色的农业种植园区,为各种旅游活动的开展提供条件。在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方面,采用集中和分散的处理方式。在临近村子入口和中心广场地区,建设一批专门的商业服务设施,为较多的经营业提供空间。更多的则是将旅游的功能空间与农村居住空间相复合,让旅游者深入到普通农家中去,提供更加真实的农事体验、休闲观光、乡村民宿、文体娱乐活动。为此专门设计了几种住宅和院落模式,既适应农民生产生活,又可以拥有一定的旅游接待功能。在内部交通体系建设上,将农村的道路交通功能与旅游功能复合,做到旅游和生活兼顾。在对外方面,在村口设置静态交通节点(停车场、停车港等)与周边交通形成对接。
自农业旅游发展提出以来,关中农业旅游的类型逐步丰富,开发模式得到提升,农业旅游特征逐渐得到显现。
3 关中乡村聚落景观与乡村旅游规划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如何保留乡村聚落景观是我们近年来一直关注的问题。以下结合乡村旅游规划发展,探讨关中地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与乡村聚落景观保护的关系[9,10]。
首先,保持乡村聚居景观的特质;现代化农民新村构造了以小区家庭为单位的居住生活格局。通过统一规划和建设的农村社区,改变了人畜共处、房屋破旧、垃圾乱放的“脏、乱、差”的居住环境,完善的公共设施提供了便捷的社区服务。但在农民新村规划中,往往只强调了社区的功能,而忽视了乡村社区的景观规划与乡村风貌塑造,导致了“千村一面”的社区建设,破坏了具有特色的乡村聚落景观。因此我们认为,乡村景观规划与风貌塑造应该保持乡村的传统聚落与乡土建筑,坚持景观乡土性与建筑功能现代性的统一[12]。
对于传统的乡村聚落塑造,应按地脉合理布置,依林就势,错落有致,与环境形成有机融合。在乡土建筑风貌的塑造中,建筑风格应结合当地乡土建筑特色,宜少忌多,遵循小体量、分散化的原则。在建筑材料上应充分体现自然、休闲、朴素、简洁的风格,用料突出环保化和生态化。
其次,乡村意境的规划以自然意趣、诗化田园为灵魂;挖掘农耕文化所承载的“以农为本”思想及人与自然和谐、政治秩序与自然规律和谐的思想,将“天人合一”的观念物化到规划之中。乡村旅游规划中应该保留自然和谐的乡村意境。
通过对关中地区旅游资源进行合理规划[11,12,13],形成以下发展模式:
1)沿路带状发展。
一条近距离大城市间的通道,是最好的休闲带。一条景观大道,可以带活沿路一条休闲带。开放式休闲景观大道的规划与建设,对旅游新农村独具价值,沿路进行旅游新农村规划与推广,是非常有效的旅游发展战略。西安南区的西万路,将极大带动长安区的乡村旅游发展。
2)沿河带状发展。
河流是城市景观的血脉,滨河大道与沿河乡村带是发展旅游的最佳区域。水是灵气的聚集,有水就有开发价值。沿水带旅游新农村开发,包括以水为游线,沿水开路,沿水成景,都可以形成较快的发展,灞河和河生态区的开发将大大带动西安东郊的旅游经济。
3)沿山带状发展。
城市一般在坝内或谷地,总有山环水抱,这是中国风水。山前地带往往形成一座城市的风景线,就像河流成为风景线一样。因此,很多城市都有沿山发展休闲带的极佳条件。旅游新农村,在沿山发展中可以脱颖而出,形成带状区域发展。沿秦岭环山旅游公路,可以很好的带动沿山乡村旅游。
4)环城带状发展。
大中城市的消费能力极强,形成了环城郊区的休闲旅游繁荣局面。应该借助于已经形成的基础,规范城郊休闲、形成城乡一体化休闲旅游发展结构,形成环城带状发展的格局。环城带结构中,新农村与大中型旅游休闲度假项目同时并行,城乡发展融合,是最具商业增值价值的发展结构。
4 结语
目前,国内的乡村旅游开发基本上仍处于自发状态,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关中地区乡村旅游开发应立足于自身的生态农业特色和地域文化特点。要依据自身的地域环境,寻找自身独特,专业化的发展方向,并且要尽可能地形成规模。形成景观效应的同时,农村民俗文化展示也应是本土已有悠久传统的民俗文化的再现和提炼,而不应该刻意地追求和模仿,这才是城市居民所渴望的乡村纯朴。
当代旅游者具有既希望冒险又担心安全;既渴望奇异又追求舒适;既想远离尘世又要联系畅通等特征,因而发展乡村旅游就要努力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求。而目前农村地区又普遍存在着基础设施落后,卫生条件差的状况。这就要求拟开发乡村旅游的地区,要大力发展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增加与环境协调的娱乐健身设施,改善给排水厕所等配套设施。
现阶段关中乡村旅游产业存在“散、小、弱、差”问题,因此集中功能单元可以防止布局散乱,也可防止对主要自然景观的视觉污染。另外,集中布局有利于主题形象的形成,通过举办各种促销活动,产生规模集聚效应,形成整体规模优势。从节约成本方面,功能单元的集中布局能使基础设施低成本、高效益。
摘要:对关中地区乡村旅游资源优势进行了充分调研,对关中村落旅游空间发展的几种趋势进行了探讨,最后从优化空间布局、关中乡村景观与乡村旅游规划协调等几方面提出了几种关中乡村旅游空间组织规划的模式,从而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关键词:乡村旅游,规划设计,地域文化
陕西地区 篇2
近日,陕西省教育厅、省扶贫开发办联合印发教育扶贫实施方案,加强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从今年起,贫困地区县以下学校招聘教师全部纳入特岗教师计划,每年招收人。
陕西将建立省级统筹乡村教师补充机制。从起,贫困地区县以下学校招聘教师全部纳入特岗教师计划,每年招收2000人,确保新补充教师具备本科学历的不低于80%,确保体音美和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有一定比例;农村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向贫困地区倾斜并逐年增加。
陕西地区 篇3
摘 要: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古色古香的木制门窗是中国文化的符号和象征,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将自己的祈愿、祝福和喜悦雕刻在窗棂之上。各式各样的纹路包含着古人的美好愿望。窗棂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眉眼,是建筑设计中的点睛之笔。窗棂通常位于建筑的视觉中心点,集实用与美观为一体,其中蕴含的构成美更是洋溢着东方感性特质的理性思维,值得我们研究学习。
关键词:传统建筑;“东府”;“西府”;传统民居木窗;窗棂
“小木作”被称为是中国古建筑和园林或民居房屋的眉眼,那么窗棂更将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眉眼,也是工匠们把门和窗棂制作传统符号人性化的一种艺术然而眉眼的制作是能够在建筑上祈祷画龙点睛的装饰作用,这也是往往最汇集本地乡土民情于其中的木窗的装饰文化。随着不同的人文历史、地理环境、风土民情等多方面因素,北方图案较为朴素,南方图案则十分灵活,即便是一个省会中传统木窗形式和装饰样式也会略有不同。
与传统建筑中的其他构件相比,古人对窗寄托了更多的感情,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骚客、痴男怨女对着窗外的明月寄托他们的思念。
“西府”和“东府”位于素有“八百里秦川”之说的就是中国最早被称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的地区——关中,地处陕西中部,是中国历史上最富庶地区之一。
东府是渭南的别称。周秦文化的发祥地、“青铜器之乡”,也是“民间工艺美术之乡”。它南屏秦岭,东濒黄河,渭洛中贯,华岳挺秀,山河形胜,雄冠海内,风流人物,“三圣”为字圣仓颉、史圣司马迁、酒圣杜康,“三贤”为大诗人白居易、韩国公张仁愿、一代名相寇准,“清室三相”为状元宰相王杰、抗英烈相王鼎、理财能相阎敬铭,实现中华第二次大一统的隋文帝杨坚,关西夫子、一代廉吏杨震,扫平六国的秦名将王翦,再造唐室的郭子仪,千古功臣杨虎城……无一不是由这方黄土上升起的跨时空巨人。东府“十大县”的“二华关大水,三城朝合阳”说的就是大荔、朝邑、合阳、澄城、蒲城、韩城、白水、华阴八县及华州、潼关厅。渭南人怀有雄才大略、忧国忧民、清廉狷介、为民请命、拼命硬干、铁骨铮铮的人文精神,最富有黄河与华山的特质,那就是雄浑、豁达、厚重、刚毅。这种地域文化的特色,早已融入传统木窗的装饰和品格之中,成为其重要的组成成分。
西府是宝鸡的别称。西府人的性格耿直、豪放,说起话来也不喜欢打弯弯绕。所以,在西府的俗语中,很少用修饰性的形容词,直接、形象的描摹和比喻倒会经常出现。“倒灶”是说谁家的光景不好,过不下去,连灶都倒了;“晒暖暖”,是说晒太阳,那种暖和的感觉从话中都能感觉到;“光屁股撵狼”,是说干了胆大又不知羞的事,好比裤子没提上就招摇着去撵狼一样……俗语是西府人在生活中总结并流传下来的,是最有人间烟火味的。
西府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大多采用矩形直条棂格。由通长的直条棂格组成图案。直棂格是一种很古老而简单的棂格图案,长期应用在一般民间建筑上。在西府传统民居建筑中木窗最基本的窗棂纹样图形为井字和斜井字,也可以说是网状方格和斜状方格。如减少横棂条则成为长井字格或一码三式棂格;长棂条与矩棂条层层套插成为步步紧。在明代园林著作《园冶》一书中,将长条井字格称为柳条式,并与井字,十字,人字等演变出五六十种棂格式样。作者计成著述称,“古之户槅,多于方眼而菱花者,后人减为柳条槅……兹式从雅,予将斯增减数式,内有花纹各异,亦遵雅致,故不脱柳条式。”说明当时矩形直条棂格是文人雅士在建筑艺术上的一种时尚追求,并不是为节省工料。虽说西府人耿直、豪放,但也追求雅学,学习文人雅士的时尚追求,笔直的棂条有了曲线,开始变得风趣。
步步紧是北方民居常用的图案,不仅适用于横宽的支摘窗,也用于竖长的槅扇门格心,将其分为上下两段,组合在一起,较灵活自由。玻璃用于窗棂后,往往在步步紧图的中心,留出一块空隙,用以安装玻璃,十分简便。直棂格配以斜十字可组成米字格,若配套方、套八方、套长方等可组成更复杂的图式。一般直棂格为了调整图案过于刻板简略,多在棂条之间加饰小配件,北方建筑多用工字、卧蚕等。然而在东府中在棂格图案上添加装饰的小配件是广泛运用。
与传统建筑中的其他构件相比,古人对窗寄托了更多的感情,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骚客、痴男怨女对着窗外的明月寄托他们的思念。正因如此,本来简陋的门板洞窗一路演变为精巧的槛窗,其款式也多不胜数。
就东府而言,重要传统民居建筑大多采用菱花窗格。其中把正六方直棂和六瓣菱花浮套在一起,使之木棂窗格图案立体感更强烈。有的棂格是将棂条分出不同粗细,搭界以后,显现精粗不同的菱花,在统一构图中又产生变化。棂条皆为短条相接。它缺少通长的棂条作为骨架,坚固性教弱,在使用中常产生部分掉落缺损情况。短棂之间的衔接不能用简单的扣接,必须用榫接,增加了制作的难度。但是短条棂格的拼接灵活,彻底摆脱了直棂图案的制约,可以随意设计各种自由的、复杂的、非规律的图案,开辟了门窗棂格的新途径。
窗子的传统构造十分考究,窗棂上雕刻有线槽 和各种花纹,构成种类繁多的优美图案。透过窗子,可以看到外面的不同景观,好似镶在框中挂在墙上的一幅画。
色彩方面,东府地区是民间工艺美术之乡,文人墨客较西府地区要多,生活上和建筑上更注重装饰性,那么此地传统民居木窗色彩上更加的绚丽,装饰感更强;而西府地区传统民居木窗色彩单一、厚重,一般是深棕色,更加的沉稳、大气,就像是西府人不太注重装饰,更倾向于生活。
窗棂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眉眼,是建筑设计中的点睛之笔。窗棂通常位于建筑的视觉中心点,集实用与美观为一体,其中蕴含的构成美更是洋溢着东方感性特质的理性思维,值得我们研究学习。
每一扇精美的窗棂,几乎都追溯了一个历史典故,或者是在描绘一片风景,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结晶。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棂的纹路投进来,一缕缕光线为屋里带来的光影虚实,有一种身处梦境之感。如果把窗棂比作建筑的眼睛,那么,中国建筑拥有世界上最美丽的眼睛。
陕西地区 篇4
枣树是我国有种植传统的特色果品,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在关中地区种植较广。由于枣树多种植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生产受制于水资源的短缺,于是对枣树实行高效节水灌溉成为当务之急[1,2]。而节水灌溉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如何正确估算作物的蒸发蒸腾量,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使用作物系数来解决这一问题。FAO把作物系数定义为作物的需水量ETc与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0的比值,用Kc来表示。反映了作物本身的生物学特性、作物种类、产量水平、土壤水状况以及田间管理水平等对农田蒸发蒸腾量的影响[3,4]。 虽然FAO对主要作物的作物系数进行了推荐,但由于该方法中涉及的参数地域性较强,当涉及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的作物时,有必要对其进行验证。汪顺生等使用单作物系数法对夏玉米进行了灌水试验,取得了常规沟灌和控制性交替隔沟灌溉两种灌水方式下夏玉米的作物系数,并且验证表明使用作物系数法计算的作物蒸发蒸腾量误差不超过10%[5]。邱金亮等使用实测法对低纬高原山区的冬马铃薯的作物系数进行了计算,并得出了发棵期- 结薯期的作物系数最大的结论[6]。D.J. Hunsaker等对美国西南部干旱地区种亚麻的作物系数进行了研究,并通过作物系数曲线和水分消耗特征等参数,为建立美国干旱地区亚麻的灌溉制度提供了参考[7]。D.L Flumignana等使用双作物系数法对巴西的咖啡树的作物系数进行了计算, 并对世界粮农组织推荐的咖啡作物系数进行了修正,并指出利用作物系数计算出的作物需水量可以广泛应用于咖啡的作物区划,产量预报和灌溉管理[8]。
陕西关中地区枣树的作物系数因其特有的气候条件、作物栽培条件、作物生长发育时期和灌溉方式而不同,且该数值与国际粮农组织(FAO)提供的作物系数值存在差异,有必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气候条件和试验数据计算出当地实际的枣树作物系数[9]。在设计关中地区枣树的灌溉制度时,利用作物系数来估算枣树的需水量,是一种方便有效的计算手段[10]。因此通过一年期试验得到枣树各生育阶段的作物系数的初步成果, 将为建立关中平原地区枣树的节水高效灌溉模式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09年在陕西杨凌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农业水土工程重点实验室的灌溉试验站(东经108°24′、北纬34° 20′,海拔521m)的大型日光温室内进行。试验区的土质为中壤土,单位体积质量为1.34g/cm3,平均田间持水量为23% (质量含水率)。试验站的夏季气温平均27℃,冬季平均气温2 ℃,多年平均气温12.5 ℃,属于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年均降水量632mm,降雨主要集中在8、9月,降雨分配不均匀。年均蒸发量1 500mm,蒸发量明显大于降雨量,容易引发土壤干旱。
1.2试验处理设计
供试果树为8年生矮化的梨枣树,试验地块土壤肥力均一。温室内外均设有自动气象站。温室内设有人工光源和外遮阳设备、大型抽风机等设备,能及时调节温室内的太阳光照时间、辐射强度、大气温度和湿度等。枣树的株距和行距分别为2m和3m,灌水方式为滴灌。每棵枣树均在一侧埋设PVC管以便使用Diviner仪测定土壤含水率。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土壤含水量在田间持水量的60% 以上时,适合枣树生长[11]。本试验设1个处理,该处理把0~100cm土层的土壤含水率下限设为田间持水量的65%,灌水在枣树计划湿润层含水率达到所设下限时进行,由毛管首部的水表控制水量,即试验为充分灌水条件。处理设置3个重复,共3个小区,每个小区均有三棵枣树。
1.3观测项目和方法
本试验对气象因子、土壤水分以及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其中包括:用Diviner仪测定枣树根系层0~100cm土壤含水量, 每5d测定一次且在灌水前后加测,并使用取土烘干法进行校核;作物需水量采用水量平衡方程计算,据实测相邻两次根系层土壤水分含量以及其间的灌水量和降雨量资料,计算出作物在各个生育阶段的需水量。如式(1)所示:
式中:ET为阶段耗水量,mm;P为时段内降雨量,mm;I为时段内灌水量,mm;G为时段内地下水补给量,mm;D为时段内深层渗漏量,mm;γi为第i层的土壤干容重,g/cm3;Hi为第i层的土壤厚度,cm;θi1、θi2第i层土壤计算时段始、末的含水量(以占干土重的百分率计)。
因试验于大棚内进行,故时段内降雨量P=0;且实验站地处渭河三道塬台地,地下水补给可以忽略不计,G=0;试验采用定额灌水,深层渗漏量可以忽略,即D=0。
风速、气温、湿度、太阳辐射等气象因子用智能化自动气象工作站现场采集,并用于计算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
1.4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和作物系数的确定方法
FAO-56(FAO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Paper NO.56)推荐的单作物系数法将各因素综合量化成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实际作物蒸发蒸腾量和作物系数3个相对独立的因素。
根据气象观测资料,采用FAO-56推荐的Penman- Monteith公式(式(1))逐日计算生长期内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
式中:ET0为参考作物蒸散量,mm/d;Δ 为饱和水汽压随温度变化的斜率,kPa/℃;Rn为作物表面的净辐射量,MJ/(m2· d);G为土壤热通量,MJ/(m2·d);T为2 m高处日平均温度,℃;u2为2m高处日平均风速,m/s;es为饱和水汽压,kPa; ea为实际水汽压,kPa;γ为湿度计算常数,kPa/℃。
根据FAO单因素作物系数法,水分胁迫系数Ks被整合入作物系数中,在充分灌溉的条件下,Ks=1[12]。 如公式(2) 所示:
式中:ETc为作物需水量(充分灌水条件下作物蒸发蒸腾量), mm;ET0为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mm;Kc为作物系数。
2结果分析
2.1生育期内ET0的变化
试验将枣树2009年的生育期划分为4个阶段,分别为:萌芽展叶期(4月20日-5月22日)、开花坐果期(5月23日-7月2日),果实膨大期(7月3日-8月21日)和果实成熟期(8月22日-9月21日)。
根据气象数据,通过公式(2)计算出温室枣树逐日的ET0, 如图1所示。
将图1中的数值按生育阶段进行汇总,得到不同生育阶段的温室枣树的ET0值,如表1所示。
由图1和表1的结果可以得出:关中地区温室枣树各生育期的ET0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果实膨大期> 开花坐果期>萌芽展叶期> 果实成熟期;日平均ET0的大小顺序略有差异,按从大到小排列为:果实膨大期> 开花坐果期> 果实成熟期>萌芽展叶期;两个顺序的差异在于萌芽展叶期和果实成熟期的位次。从ET0总量来看,这两个生育期相差不多,萌芽展叶期只比果实成熟期多出3.6mm,占总全生育期比例只相差0.83%。由于萌芽展叶期的日数比果实成熟期多2d,所以日平均ET0反而要小0.05 mm/d,两者相差也只有1.62%。 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0在整个生育期内呈一个单峰曲线的趋势,先增长后下降,峰值出现在果实膨大期,占整个生育期的36.09%。这是因为果实膨大期正处于温度较高,天气较为干燥的季节,ET0的计算是以气象数据为基础的,故而得出的数值也较高。日均ET0的峰值也出现在果实膨大期,但是和开花坐果期的日均值相比,超出数值并不明显,只有0.20mm/d。
2.2生育期内的需水规律
作物需水量系指作物在充分灌水和适宜的肥力水平下,维持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并获得高产时的作物蒸发蒸腾量。根据实测数据,通过水量平衡法计算出温室枣树的作物需水量ETc,如表2所示。
关中地区温室枣树的耗水量具有以下特点:1全生育期的作物需水量为394.9mm,小于计算出的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0,这与温室内的特殊环境密切相关。2生育期内的ETc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果实膨大期>开花坐果期>果实成熟期>萌芽展叶期。其中开花坐果期和果实膨大期的ETc值要远远高于其他两个生育期,占全生育期的比例分别为29.22% 和40.44%,表明这两个生育期为温室枣树的需水重要阶段, 在灌溉中应当予以重视。3作物需水量ETc的趋势和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0不同,表现为双峰曲线,第一个峰值出现在开花坐果期的前期,第二个峰值出现在果实膨大期的中期,且第二个峰值大于第一个峰值。4日平均ETc的趋势与ETc大体一致,由于开花坐果期持续的时间短于果实膨大期,所以两个生育期日平均ETc的大小差距要小于生育期总ETc的差距。
2.3各生育期的作物系数
根据上文已经得出的ETc和ET0,通过公式(2)计算出温室枣树的各生育期作物系数Kc,如表3所示。
关中地区温室枣树的作物系数在各个生育期内的变化范围大体在0.53~0.87之间,分别为:0.63,0.95,1.01,0.87。 作物系数的最大值出现在果实膨大期,最小值出现在萌芽展叶期,这是ETc和ET0相互作用的结果,也间接证明了果实膨大期为枣树生长的较关键时期。Kc值的分布呈现出中后期数值较为接近的规律,这是和温室环境的特殊性相关的,温室内的气流和温度相对外部环境较为稳定,对枣树的ETc和ET0值的计算都有一定的影响。枣树全生育期的Kc为0.90,萌芽展叶期只有0.63,该生育期时枣树刚开始萌芽,叶面积指数较低, 生长活动处于复苏阶段,所以作物需水量较低,与只依据气象数据求出的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的比值也较小。温室大棚枣树的Kc值普遍要比野外大田试验的数据要低,这也是和大棚枣树所处境因素较为单一分不开的。
作物系数Kc在生育期内存在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一般认为作物系数Kc与萌芽后的天数存在关系[13]。图2建立了作物系数与萌芽后天数的二次曲线关系,图2中的数据为平均值。如图2所示,坡地滴灌枣树的作物系数和萌芽后天数有着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Kc随着萌芽后天数的增加而增加,当萌芽后天数到达100~115d左右时,Kc也达到最大值。在这之后,Kc曲线的趋势开始向下,一直保持到萌芽后天数150d左右。作物系数Kc和萌芽后天数曲线的拟合相关系数较高(R2=0.922 9),通过这个曲线关系,可以为实际工作中取得温室枣树的作物系数提供便捷方法。
3结语
(1)关中地区温室枣树的作物系数为0.90,具体各个生育期为:萌芽展叶期为0.63,开花坐果期为0.95,果实膨大期为1.01,果实成熟期为0.87。
(2)温室枣树的全生育期作物需水量为393.9 mm,平均耗水强度为2.55 mm/d。分别为:萌芽展叶期为51.2 mm, 1.55mm/d;开花坐果期为115.4,2.81 mm/d;果实膨大期为159.7,3.19mm/d;果实成熟期67.6mm,2.18mm/d。
陕西地区 篇5
C题:智能推荐问题研究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逐渐走入了信息过载的时代。面对大量的信息,我们都显得有些无所适从。作为信息需求者,从大量信息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往往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而对于信息提供者,让自己的信息脱颖而出,受到大家的关注,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推荐系统就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工具。推荐系统通过建立用户和信息产品之间的关系,利用已有的选择过程或相似性关系,一方面挖掘用户潜在感兴趣的信息,另一方面让信息能够展现在对它感兴趣的用户面前。一个完整的推荐系统通常包含收集用户信息的行为记录模块,分析用户喜好的模型分析模块和推荐算法模块。
我们身边最熟悉的例子要数电子商务网站的推荐系统,几乎每个大型电子商务网站都把个性化推荐作为重要的营销手段之一。更有文献表明早期Amazon(亚马逊)的35%销售增量都来自它的推荐系统。除了商品,音乐、电影等也是常见的推荐对象。
请依据附件所给Movie Lens数据集,解决下述问题。
问题1:建立分析用户喜好的数学模型,并对编号为108,133,228,232,336,338,545,613,696,777的用户喜好进行分析。
问题2:建立电影推荐的数学模型,并给问题1中所列用户各推荐5部电影(同等条件下电影编号最小者优先)。
问题3:对于新用户(仅有用户注册信息),设计一个推荐系统。
陕西地区 篇6
1调查情况
4月25-28日开花坐果期的实地调查和5月28-30日套袋后情况与2013年的对比调查结果来看,扶风、岐山、凤翔的苹果授粉受春雨影响较大,普遍授粉较差,坐果率降低,坐果率仅达30%~50%,差的果园坐果率仅为20%左右。千阳由于苹果开花期较晚,开花期错过了阴雨天气,坐果率普遍影响较小。具体表现为:①老果园普遍坐果率较差,好的能达到20%~30%,差的仅为15%,特别是没有配置授粉树的果园,坐果率更差;②幼园的坐果率好于老果园,这是因为幼园开花较晚,错过了阴雨天气;③有授粉树或者授粉树较多的果园普遍坐果率好于没有授粉树的果园;④嘎拉系苹果的坐果率好于富士系苹果的坐果率;⑤同品种的果园管理精细的坐果率好于管理粗放的果园的坐果率。
2应对措施
对授粉坐果差的果园采取如下补救措施:①适当推迟疏花疏果和停止疏花疏果工作,在坐果稳定后再进行疏果;②及时喷施植物激素,如细胞分裂素6-BA 5~10 mg/kg或苹果拉长剂普洛玛琳5~10 mg/kg,也可喷施市场上的商品保花剂,如保果灵、美果灵,提高坐果率;③喷施0.1%~0.2%磷酸二氢钾及多种微量元素,增进树体营养;④加强肥水管理,多施有机肥,加强树体营养有利于树体健壮,对果实后期发展有利。
3几点建议
陕西关中地区紫背天葵栽培技术 篇7
关键词:紫背天葵,特征特性,栽培技术,陕西关中地区
紫背天葵 (Gynura bicolor DC) 为菊科三七草属多年生宿根常绿草本植物, 又名补血菜、土三七、两色三七草、红背菜等。紫背天葵原产于我国南方地区, 西安市现代农业科技展示中心2010年从南方引进, 经过5年多的栽培试验, 已成功种植。紫背天葵营养丰富, 品质柔嫩, 风味独特, 而且有活血止血、解毒消肿的功效, 并具有很高的营养保健作用, 市场前景看好。加之, 紫背天葵抗逆性强, 耐高温、耐旱、耐瘠薄, 栽培简单容易, 整个生长期病虫害少, 是一种经济效益较好的无公害高档药膳同用植物, 既可入药, 又是良好的保健蔬菜。
1 特征特性
1.1 形态特征及药用价值
紫背天葵属多年生宿根草本, 全株肉质, 植株的高度为30~60 cm, 分枝旺盛。根系发达, 侧根较多, 根再生较容易。茎直立, 近圆形, 基部稍带木质, 绿色, 略带浅紫色。嫩茎紫红色, 叶互生, 呈长卵圆形, 边缘有锯齿, 被绒毛。叶面绿色略带紫色, 叶背面紫红色, 表面蜡质有光泽。顶端尖, 叶柄短或无柄, 叶肉较肥厚, 叶脉明显, 在叶背突起。顶生或腋生头状花序, 在花梗上呈伞状排列, 两性花, 黄色或红色, 果实为瘦果[1,2]。紫背天葵茎叶中富含造血功能的铁元素VA原、黄酮类化合物与酶化剂锰元素, 对儿童和老人具有较好的保健作用。特别是紫背天葵中富含黄铜苷成分, 可以延长VC的作用, 减少血管紫癫。紫背天葵可提高抗寄生虫和抗病毒能力, 对肿瘤有一定预防作用;还具有较强的降血压、降血脂、抑制糖尿病和缺铁性贫血等病症的保健功效, 在中医治疗上更是把紫背天葵作为一种补血的良药, 适宜产后妇女食用的主要蔬菜之一。
1.2 生态习性
紫背天葵抗逆性强, 喜温暖的气候条件。西安地区在露地和温室大棚中均可生产栽培, 由于其无明显的休眠期, 只要温度适宜可周年生长, 因此在温室大棚中可适于周年商品性生产, 同时紫背天葵也适合庭院阳台绿化栽培。西安地区露地栽培一般选择在4月15日以后。紫背天葵根茎萌发适宜温度范围为20~28℃, 耐热能力强, 在30℃以上生长缓慢, 其茎杆木质化速度加快, 但温度不超过35℃的条件下, 仍然能够正常生长[3]。紫背天葵对低温也有较高的适应性。一般能够在3~5℃的条件下正常生长, 但当温度低于8℃, 生长缓慢。5℃以上不会受冻, 一般在5℃以下时, 根系仍能保持活力。紫背天葵对光照的适应性较强, 其喜光照, 但在光照不充足的条件下, 仍然能够正常生长。水分对紫背天葵的生长影响较大, 在潮湿环境中其生长良好, 但也能够在较干旱的环境中生长。紫背天葵能够在较贫瘠的土壤中生长, 在砂质土壤中生长良好。
2 栽培管理技术
2.1 繁殖方法
紫背天葵可以采用扦插、分株和种子的方式进行繁殖, 一是扦插繁殖。紫背天葵虽能开花, 但很少结实, 在生产过程中利用紫背天葵的节部容易生根的方式进行繁殖。扦插繁殖的时间以春季 (4—5月) 和秋季 (9—10月) 为好。扦插繁殖选择的枝条要求成熟、生长健壮, 不宜选择过嫩或者过老的枝条作插穗。插穗的长度一般为13 cm左右, 带3~5片叶, 摘去基部的2~3片叶。扦插的株行距为10~15 cm×20~30 cm, 插入土的深度为7 cm左右。为了提高扦插苗木的生根率和成活率, 在栽插之前, 用400~600 mg/kg生根粉进行蘸根处理。扦插后要采取以下措施: (1) 及时浇透底水, 保持床土湿润。 (2) 春季扦插繁殖的过程中应该加盖小拱棚, 以保持温度和湿度。在早秋高温干旱时, 可覆盖遮阳网膜, 保湿降温。二是分株繁殖。分株繁殖的方法是指将紫背天葵的宿根切开进行栽植的繁殖方法。即将进入休眠期或恢复生长前的宿根挖出、切开, 然后定植。采用该方法定植的紫背天葵长势一般较弱, 因此在生产中不常用该方法。三是直接利用种子进行繁殖。用种子进行繁殖时, 要先育苗, 然后再定植, 以提高成活率。当地气温稳定通过12℃时进行播种 (一般为4月) 。播种后经过8~10 d发芽, 壮苗的标准是苗高为10~15 cm。
2.2 整地做畦, 施基肥
在栽植过程中, 选择肥力较高的土壤, 土壤以微酸性的壤土或者是砂壤土为宜。定植前深翻耕地, 耙细整平, 做成宽80 cm、高20~25 cm的垄。施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30~45 t/hm2, 磷、钾肥各150 kg/hm2, 与土壤充分混匀, 耙细整平[4]。
2.3 定植
整地做高垄加盖黑色地膜, 一般采用行距40~50 cm、株距30~35 cm的定植规格。定植后立即浇水, 以促进成活率。定植不宜在阴天或早上进行, 要在晴天的下午进行。
2.4 田间管理
在人工种植的过程中, 要保证紫背天葵有足够的水分和养分, 可以提高其产量和品质。在整个生长期中, 肥水最好均匀供应。定植后20 d左右, 应追施提苗肥, 以促进多分枝。开始采收后, 要保证肥料供给, 最好在每次采收后就立即进行1次追肥, 一般施用有机缓释肥375 kg/hm2。浇水的原则是保持土壤湿润, 见干即浇。紫背天葵其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5~30℃, 当夏季高温超过35℃时, 就要及时用遮阳网进行覆盖, 以保证紫背天葵的正常生长。当温度下降到3℃以下时, 为了减少冻害的发生, 要注意保温, 夜间温度最好不要低于15℃。为了延长采收期, 增加产量和质量, 采收后要及时将植株基部的老枝去除, 促进新梢萌发。若开花要及时剪掉花絮, 促进枝叶生长。
2.5 病虫害防治
紫背天葵病虫害发生很少, 但也要注意防止蚜虫的危害, 以免传播病毒病。防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如果选用扦插繁殖和分枝繁殖, 则要求母株为无病植株。二是在生产中多采用种子繁殖。三是加强田间管理, 增加植株的抗病性[5,6,7,8]。四是及时防治蚜虫、白粉虱和菜青虫, 必要时可用低毒环保型农药喷洒, 减少病毒的传播。五是及时修剪, 在适宜生长期枝叶茂盛, 生长迅速, 但又没有及时采收, 可修剪掉以便其继续分枝发芽。
2.6 采收及母株的保存
2.6.1 采收。
紫背天葵为宿根常绿草本植物, 西安地区温室大棚生产可周年采收。不同季节采收的时间间隔不同:紫背天葵夏季和冬季生长的速度较慢, 采摘的时间间隔为30 d;春、秋季节生长速度较快, 采摘的时间间隔一般为15 d。每次采收时留基部2~3节叶。
采摘的标准是嫩茎的长度为8~13 cm, 其上着生5~6片叶。采摘量为1次1 800 kg/hm2。
2.6.2 母株的保存。
保存母株是紫背天葵生产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大棚温度低于3℃时, 其地面上部已基本干枯, 适时用白地膜将其覆盖, 四周用土填埋, 保护其根部顺利越冬, 留作母株来年使用。
参考文献
[1]李响, 王俊杰.营养保健型蔬菜紫背天葵栽培管理技术[J].天津农业科学, 2006 (1) :44-45.
[2]赵秋霞.紫背天葵无公害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 2006 (11) :42.
[3]金莉, 李剑平.北方地区紫背天葵栽培技术[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6) :20-21.
[4]邓正春, 刘克勤, 覃事玉, 等.紫背天葵无公害栽培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 2005 (6) :32-33.
[5]宋德勋, 张学愈, 陈智忠, 等.紫背天葵规范化栽培标准操作规程[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5 (3) :54-58.
[6]张健, 刘美艳.紫背天葵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 2004 (1) :89-90.
[7]袁均臣, 李维宾.北方地区紫背天葵栽培管理[J].特种经济动植物, 2013 (3) :41-42.
陕西地区 篇8
陕西是历史强震活跃, 地震灾害严重的省份之一, 全省10个市均发生过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其中1556年华县8级特大地震造成83万人死亡, 是有史记载的世界上人员死亡最多的一次大地震。同时, 省内发生的中等地震也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和很大的社会影响, 邻省发生的特大地震也经常在我省形成灾害。关中位于陕西省中部地区, 是陕西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该地区村镇住宅在整个产业中所占比例较大。据专家分析, 未来关中西北部和东部区域均存在发生中强震的可能, 因此, 对该地区村镇房屋的抗震性能分析研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陕西关中地区典型村镇房屋抗震性能分析
为了对该地区村镇房屋的抗震性能有一个较深入的了解, 选择位于西安市附近某典型村镇住宅进行具体分析研究。
1.1 房屋设计概况
该房屋建于1995年, 采用条形砖基础, 基础埋深为0.80m, 地基采用素土夯实;室内外高差为0.75m, 首层层高为4.5m, 二层层高为3.6m;屋顶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内、外墙体均采用240mm实心粘土砖墙砌筑。房屋四角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其截面尺寸为240mm×240mm;房屋设室外楼梯, 楼盖选用预制楼板体:板厚130mm, 板宽600mm。房屋平面布置如图1所示。
1.2 典型村镇房屋有限元模型建立
本文采用有限元软件PKPM (2010版) 对该典型村镇住宅进行实体模型建立和计算分析, 建立的整楼模型如图2所示。
1.3 典型房屋抗震性能分析
根据现行的《砌体结构设计规范》[2] (GB50003-2011) ,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3]确定设计参数, 地震动参数按西安市抗震设防区划取用, 具体所选参数为:关中地区抗震设防为8度区, 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为0.16;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特征周期为0.35s;场地类别为Ⅱ类。抗震验算结果如图3所示。
图3中垂直墙体的较大数据为整片墙的抗震验算结果, 数值为抗力与荷载效应的比值。若比值小于1, 则表明该片墙体整体不满足抗震强度要求。门窗间墙段的注写数据为该段墙体的验算结果, 标注方向与该墙段平行。若不满足则用红色显示。从图3的计算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该结构横墙基本能够满足抗震要求, 而纵墙却有多处墙体不满足抗震设计要求。
(2) 从 (a) 图可以看出, B、D轴墙体整体不满足抗震要求 (括号内效应/抗力小于1的数据) , 主要因为这些纵墙设有多处较大洞口, 削弱了墙体的整体刚度。同时还有多处小墙段抗震能力不足, 这主要是由于在该轴处设有多个洞口, 且开洞较大, 使该洞口两侧窗间墙宽度不满足设计要求, 加之又未在洞口两侧设置构造柱加强, 致使这些墙段的承载能力严重不足, 无法满足抗震要求。从 (b) 图可以看出, 二层的B轴线处, 虽然墙体整体满足抗震要求, 但门窗洞口之间的窗间墙段抗震能力不足, 主要也是因为洞口的设置使该洞口两侧墙段的高度相对较小, 又没有构造柱加强, 所以不能满足抗震要求。
(3) 从 (c) 图可以看出, 在首层一些门洞口部位, 墙体受压承载力不满足要求。
(4) 从 (d) 图可以看出, 在 (2) - (4) /B-C轴部位, 由于首层未设置墙体, 又没有设置梁垫, 致使一些部位局压承载力不够, 而且高厚比也较大, 安全储备较小。
2 结语[4]
通过对关中地区典型村镇住宅的抗震性能分析表明:该地区村镇房屋存在较多问题, 仅在小震作用下房屋的承载力就有多处不满足规范要求。而房屋构造措施方面也有很大缺失, 如墙体的端部和纵横墙连接处没有设置构造柱, 房屋楼、屋盖处没有设置闭合圈梁进行加强, 纵横墙之间没有设置拉结钢筋或网片进行咬槎, 梁端集中荷载作用下没有设置梁垫加强, 预制楼板间也没有进行相应的拉接措施等等, 另外结构的平面布置也存在不足, 墙体的设置上下不连续, 层高尺寸过大, 窗间墙体较窄等, 再加上建筑材料的强度是否达标也无从考证。多个方面的问题致使该地区村镇房屋抗震能力较差。
参考文献
[1]姚涛.陕西关中地区农村住宅抗震性能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工程硕士论文, 2009, 12.
[2]GB 50003-2001,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011-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陕西地区 篇9
为了解决农户贷款难、农村创业难和由于贷款带来的其它附加“三农”问题, 我国于2005年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和其它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 在山西省平遥县设立了小额贷款公司首批试点, 成立了两家小额贷款公司。2006年后, 逐步在陕西户县、山西平遥、四川广元、贵州江口、内蒙古东胜5个地方成立了7家小额贷款公司。这5个试点根据自身的不同情况, 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 此后, 小额贷款公司在我国逐步蓬勃发展起来, 至今已达百家。
随着小额贷款公司重心的转移和时间的推移, 农户开始质疑小额贷款公司的存在价值, 特别是在拥有本地信用合作社或农村商业银行的地区, 由于其他金融机构逐渐涉入小额贷款部分, 小额贷款公司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存在价值被弱化, 而其转移到服务中小型企业的功能由于公司自身无法吸纳存款的特点, 其他金融机构的竞争以及社会的质疑等, 一时间困难重重。在我国, 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2 陕西关中地区小额贷款公司运营情况
2.1 陕西关中地区小额贷款公司基本情况
小额贷款公司试点中, 陕西户县成立了西安市信昌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和西安市大洋汇鑫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 并于2006年9月18日正式揭牌营业。挂牌半年两家贷款公司就发放贷款124笔, 累计金额1950.3万元, 收回贷款22笔, 金额331万元, 贷款余额1619.3万元。从贷款对象上看, 两家贷款公司发放农户贷款883.3万元, 占比54.55%;个体经营户贷款395万元, 占比24.39%;微型企业贷款341万元, 占比21.1%。从贷款用途看, 种植业110万元, 占比6.7%;养殖业146.3万元, 占比9.2%;农产品加工302.3万元, 占比18.67%;经商1057.7万元, 占比65.32%。贷款质量方面实现“零不良”、贷款回收100%、利息回收l00%。
2.2 陕西关中地区小额贷款公司运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针对陕西关中地区小额贷款公司运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进行了实地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60份, 回收问卷257份, 问卷的回收率为98.85%, 其中有效问卷254份, 有效问卷率为98.83%。调查发现农户普遍会选择向亲朋好友借款、通过正式金融机构贷款等方式借款, 除紧急用钱外甚少考虑到小额贷款公司。这就凸显出了问题, 农户对小额贷款公司的了解不够, 对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正式金融机构存在相当的信任, 对小额贷款公司存在一定误解, 认为是民间不规范不正规的高利贷机构。农村小额贷款公司信贷人力有限, 农户信用资料收集难, 多数农户以种养业为主, 一般没有一套完整的经济账, 农户经济档案资料不全, 信用评级缺乏依据, 要对辖区内成百上千农户进行详尽了解, 工作难度可想而知。
3 陕西省关中地区农村小额贷款公司与其它金融机构贷款特点比较分析
据人口普查, 中国农村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64%, 陕西省农村人口约占陕西总人口的57.9%, 作为潜在的巨大农村市场, 各个金融机构均希望在国家大的环境政策支持下在逐渐发展的小额贷款业务中占得先机。
面对强劲的竞争对手, 这三家金融机构针对自身运行状况, 提出了不同的农户小额贷款政策, 下面, 我们将这三家机构针对农户市场的特点进行对比分析:
根据表1分析, 在农村贷款对象上, 陕西信合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主要针对零散农户, 小额贷款公司针对农户和农村小企业, 从这一点上看, 小额贷款公司贷款的重点方向比较模糊。在贷款方式上, 小额贷款公司仍然采用较为死板的贷款方式, 而陕西信合和邮政储蓄则采取灵活的信用团体联保方式, 由点及面, 逐步抢占农户市场。在资金来源上, 小额贷款公司“只贷不存”的特点决定了它的资金周转和资金雄厚程度无法与金融机构相比。在贷款流程上, 小额贷款公司稍显冗余, 层层递进, 要经过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分批审查, 用时较长;陕西信合和邮政储蓄由于有人员调查和信用档案储备, 反馈信息较快。在农民信任度上, 小额贷款公司并没有进行宣传, 农户不太了解其业务, 陕西信合和邮政储蓄由于有国家保障, 并且在陕西本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广告宣传, 农民认可度一直很高。总的来说, 在陕西关中地区, 小额贷款公司在农户市场已失先机。
4 促进陕西省关中地区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基于农户市场的建议
4.1.1 市场定位偏离自身建立的初衷。
从制度设计的初衷看, 我国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的初衷是为小企业、农户等群体提供信贷服务。根据《指导意见》的规定, 在小额贷款公司的注册资本问题规定上, 有限责任公司不得低于500万元, 股份有限公司不得低于1000万元, 且必须一次足额缴纳, 这实际上排除了贫困地区农村农民依法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的可能性。如信昌小额贷款公司则是陕北资本注入关中, 这间接导致了外来资本不太清楚陕西关中农村地区民情, 资金也无心扎根关中地区。
4.1.2 并未针对农户提出行之有效的贷款措施。
小额贷款公司业务焦点较为模糊, 没有集中针对一个切入点进行宣传。
4.1.3 陕西信合和邮政储蓄银行抢占农户市场。
面对强劲有效的竞争对手和农户的信任, 小额贷款公司在关中地区农户市场已基本失去竞争力。
4.2 基于小额贷款公司的建议
根据上述研究分析结果, 在现行的法律、政策框架下小额贷款公司的可持续发展遭遇了诸多瓶颈。公司本身在治理结构, 管理经验和信息收集方面的弱势, 使得小额贷款在提供融资服务时畏首畏尾, 从而转到依靠提高借款利率来应对违约风险, 最终不利于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小额贷款公司相对于针对农户方面的业务更适合开辟另一种发展道路。为改善我国农村金融服务, 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增长和消减贫困。
4.2.1 小额贷款公司转型为农村商业银行。
结合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现状, 我们认为小额贷款公司可以转型为农村商业银行。对于改制标准达标的小额贷款公司可以给予相关的优惠政策, 例如可以给和小额贷款公司一起改制村镇银行的银行金融机构发起人以一定的优惠, 如在税收、再贷款等方面的支持和优惠, 对已经达标并已申请改制的小额贷款公司进行实施资产管理和员工培训计划, 减少银行金融机构的顾虑, 以吸引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发起人同小额贷款公司合作向村镇银行改制。首先, 我们发现农户对小额贷款公司的认可程度远远低于正式金融机构, 如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等。其次, 小额贷款公司在农村这一市场的竞争力度明显不足。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以及四大银行在农村市场小额贷款方面业务已经做得很好, 也得到了农户的充分信任。因此, 我们可以设想将小额贷款公司转型为农村商业银行, 使其针对农村地区发展业务, 更加系统、详细为农户服务。虽然在2008年中国银监会出台相关转型政策, 但转型需满足的条件对于小额贷款公司来讲十分困难。这就需要陕西省政府借鉴其他地方优势及经验出台相关政策, 保证小额贷款公司通过清晰的路径顺利转型。
4.2.2 小额贷款公司并入正式金融机构。
通过上述的实际情况, 农户对小额贷款公司的低程度认可以及竞争没有优势的情况下, 小额贷款公司另一个发展方向可以并入正式金融机构。由于中国并未建立诚信评估制度, 国内的信用体系不完善和规定限制使得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控制难度比较大, 同时小额贷款公司不属于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的监管范围, 而地方金融办或其他指定部门由予人手少、缺乏相关经验等目前还无法对其进行实时有效监管[9], 从这方面来看, 小额贷款公司很有必要成为正式金融机构, 接受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的监管。成为正式金融机构的一部分, 可以借助正式金融机构的影响力发展业务、规范市场, 更好的完善正式金融机构针对农村方面的业务。但在并入是可能会出现小额贷款公司本身灵活的机制受到银行模式的限制, 因此国家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来引导小额贷款公司逐步并入正式金融机构, 并延续小额贷款公司灵活运行机制的特点, 使其更好的为农户服务。
5 结束语
小额贷款公司自2006年在陕西启动以来, 在关中地区农村市场的业务脱离当初建立的初衷, 由于上述种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 陕西省关中地区小额贷款公司运行机制的改变与转型指日可待。本研究基于对关中地区小额贷款公司针对农村业务的分析研究, 提出其发展建议, 对其今后良性发展具有指导性意义。
摘要:通过实地调查关中地区的257家农户以及2家首批示范小额贷款公司, 结果表明陕西省关中地区小额贷款公司在农村地区发展前景不利。在对其原因进一步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以促进陕西小额贷款公司健康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陕西省关中地区,小额贷款公司,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国防、齐方梅, 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发展问题研究[J].经济纵横, 2009年12期
[2]蒋舒瑶, 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问题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财税金融, 2010, (9)
[3]杨红丽、辛瑞, 农户小额信贷风险预警体系的创立[J].商业研究, 2009 (6) .
陕西地区 篇10
对于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来说, 土地资源绝对是不可或缺的生存以及发展支持元素, 也是保证中国可以顺利实现小康生活水平的前提条件。当前我国存在着土地资源可利用面积越来越小, 人口数量过于庞大, 土地在供应方面十分吃紧的现象, 进而造成了土地的价格一路飙升, 针对土地进行的规划也未做到科学高效, 实际的土地利用比例低。由此, 我们应该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长远的整体规划, 从而提高现有的可用土地面积,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的人口与土地之间供求不平衡的矛盾。
1 土地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水土流失是造成陕西地区土壤肥力巨大损失的关键原因, 该省境内的107个县 (区) 里面, 具有比较严重水土流失现象的县数量为48个;根据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报道全国646个县城严重水土流失, 其中长江流域265个、黄河流域225个、松辽河流域44个、海河流域71个、淮河流域24个、珠江流域17个, 分别占41.0%、34.9%、6.8%、11.0%、3.7%和2.6%。从省级行政区看, 陕西、山西、甘肃、内蒙古、四川5省区, 占到全国总数的50%以上。所以应该加大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在进行工作中, 也出现一些问题, 大致如下:
1.1在我们进行对土地的利用以及开发的时候, 因为没能深刻全面的认识总体规划的重要性, 造成了规划的详实性不足, 科学性不足, 提出的规划方案并不科学合理的情况。以上这些主要是由于中国的土地开发仍属于起步阶段, 未能对相关问题做深入细致的分析造成的。
1.2土地规划过于死板, 在土地的利用过程中, 不少规划项目相当保守死板, 解决方案也十分单一, 不具备机动性, 这就造成了对于土地的规划不能与现实的市场环境相适应, 进而阻碍土地规划的实际上马以及操作情况。另外, 当前的土地破坏情况也十分普遍, 不少地区将残余农药以及工厂排出的废水都直接排到土壤中, 对土质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降低了土地的综合质量。由于现行的耕地制度不完善, 也造成了一些土地保养不良的情况, 未能及时解决好利用土地与土地保养之间的关系, 致使土壤的含肥量严重降低, 造成土壤的物理性质发生变化, 导致出现大批中低产田的情况发生。陕西省由于水土流失的现状以及很多地区常年都是半干旱的气候条件, 束缚农产品产量增加的关键原因还是水。所以在我们土地开发利用时, 应该更注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这样对发展农业有战略意义。
2 相关对策
我们在进行对土地的利用时, 要面对许多问题, 例如, 土地整体的规划不科学, 造成土地实际利用率很低, 因此, 相关的负责人员需要在规划时综合全局进行考虑, 体现出规划在整个土地利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陕西省内地区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 因此, 在进行土地的利用与开发时, 应该具体考虑地区的实际情况, 同时关注整体的经济收益。比如:陕北与陕南很多地方土地相对广阔, 因此应该多考虑发展林业、牧地, 尽量从过去简单的粮食作物挑大梁的形式转变为畜牧、树林、粮食多样化发展的模式。借助不断的扩大绿化面积, 能够有效降低水土流失的严重程度, 推动农业生产的可持续进行。此外, 土地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要符合城市发展以及能源的需求, 确保经济可以按照设定好的路线运行, 例如:在关中地区, 应该建立符合城市发展需要以及矿产需求, 同时人们日常生活需要的支援型城市, 根据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土地利用。
在我们对土地进行开发和利用前, 应该加强和重视对土地规划人员能力的提高, 改进并完善土地规划的整个思路体系, 提升规划的总体质量, 关注规划相关人员的专业技能、理论知识, 并要求他们持续进行相关业务知识的学习, 掌握相关规划知识;因社会的不断进步, 也要求规划人员要具有更高的职业素养, 所以, 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应对随时发生的问题, 我们一定要重视规划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在陕西地区要现土地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时, 应该具有一定的物质支持以及社会认可。退耕进程的推进需要同粮食的实际收成互相适应, 提高降水的实际效能应该将增加土壤的肥源作为首要条件, 林业以及牧业在总生产中所占的比重应该同商品的生产以及交换进步相适应。加强土地保护观念, 合理利用土地和保护耕地, 加强规划的法律规管, 应该严格依照法律进行土地的管理, 采取健康的土地规划制度, 提高监管的力度。同时, 还应注意吸取经验以及总结教训, 对土地的利用以及开发进行专业、科学、细致的规划, 应该持续学习, 留意其他国家先进的经验, 让规划在法律的框架下有序的进行。
2 结束语
土地资源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根基, 对其进行科学的利用以及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陕西省由于土地的破坏情况相对严重, 需要及时使用有效的保护措施, 提升农业的产量, 避免可用的生产土地不断减小。根据陕西部分文献和调研现实, 陕西地区土地破坏是由于土地的利用与保养失当等很多原因共同导致的, 规划人员需要以社会发展、经济收益、技术进步等角度进行解决。
参考文献
[1]江艺明.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8) .[1]江艺明.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8) .
[2]赵炎.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J].科技传播, 2011 (10) .[2]赵炎.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J].科技传播, 2011 (10) .
陕西地区 篇11
1强夯法施工原理
强夯法又称动力固结法, 是利用重力机械将重8~30t的夯锤起吊一定高度后, 突然释放, 重锤从高处自由下落对地基产生强大的冲击能, 在地基土中产生巨大的应力波来破坏土体原有的大孔隙结构, 使土体局部发生液化, 并产生许多裂隙, 增强排水通道, 使孔隙水逸出, 待孔隙水压力消散后, 土体重新固结, 承载力提高。同时, 强夯还提高了土层的均匀程度, 减少路基的差异沉降。
2强夯法施工控制参数
在大面积开工前, 先试夯, 在试验现场沿夯击点等距离的不同深度以及等深度的不同距离埋设双管封闭式孔隙水压力仪或钢弦式孔隙水压力仪。在夯击作用下进行对孔隙水压力沿深度和水平距离的增长和消散的分布规律研究, 从而确定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 夯点布置及间距、夯击次数及遍数等施工参数, 以便控制施工。夯位排列图见下表1所示:
(1) 有效加固深度H
式中:K—有效加固深度修正系数, 一般取0.5;
M—锤重, KN;
h—落距, m。
(2) 夯击点布置
夯点布置一般采用等边三角形或正方形网格布设, 夯点中心距离由夯锤尺寸、夯锤边缘外土最大液化宽度确定。先夯击标有1的夯点, 再夯击标有2的夯点, 经不同时间测试, 通过综合分析, 在两夯点间挖坑取样, 进行密度检测, 看是否达到设计要求;若不符合要求进行第二遍夯击, 一般黄土夯击2~3遍即可。
(3) 夯点间距
夯点间距一般采用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d=1.69β (γ+0.385Z)
式中Z—设计液化深度, m;
γ—夯锤底面半径, m;
β—经验系数, 一般取0.65~0.80;
d—设计夯点中心距离, m。
(4) 夯点的夯击次数
夯点的夯击次数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与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 同时满足下列几点要求。
1) 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 或单击夯击能较大时, 不大于100mm。
2) 夯坑周围地面不发生过大隆起。
3) 不因夯坑过深而起锤困难。
4) 夯击遍数。夯击遍数通常由单位面积平均夯能确定, 按照夯点布置图中标1 的夯点进行第一遍夯击, 夯完过15d后进行2号点的第二遍夯击, 一般夯击2~3 遍, 最后再低能量满夯1遍, 将松动的表土夯实。
5) 夯击间歇时间。各遍间的夯击间歇时间取决于加固土层中孔隙水压力消散所需时间, 试夯过程中根据取样测试绘制孔隙水压力增量和时间关系曲线 (略)
6) 试夯。开工前为验证夯击方案的可操作性和实际效果, 选取一段路基作为试验段。
7) 试验检测仪器。WG-1B型三联固结仪、PB60Z-N型电子天平、101A-2型鼓风干燥箱。试验过程中, 土固结试验采用WG-1B型三联固结仪器32台, 严格按试验规范进行黄土湿陷性试验, 稳定标准采用同一级荷载下2h读数间误差不超过0.01, 依相邻的两个环刀的土样作黄土湿陷性试验。液限采用100g锥, 塑限采用手搓法, 试验检验数据符合有关规程要求。
3施工工艺
根据设计要消除3.5m内黄土的湿陷性, 考虑地基土的性质等影响有效加固深度的因素, 并综合考虑起重机的起重能力和起吊高度, 初步确定相应的施工参数, 选用夯锤为15t, 提升高度10.8m, 夯锤底为圆形, 直径2.35m。夯击遍数3遍, 每点6击, 排夯采用60t重锤, 直径2.6m, 夯点搭接二分之一。
(1) 试夯检测。为检验强夯过的场地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并取得试验数据, 要对土层密度和深层变形的加固效果进行检测。
(2) 密度检测 (环刀法) 。在夯点中心和两夯点中间取样, 进行密度检测。
(3) 采用三轴固结仪、烘箱、环刀、电光式液塑限仪等土工试验仪器进行检验。
(4) 强夯施工。强夯施工前先查明场地范围内的地下构造物及地下管线的位置及地表高程等, 并采取一定措施, 避免强夯施工而造成破坏;当附近有建筑物或设备时, 采取周边挖坑等防振或隔振措施。
4施工方法
(1) 施工设备
起重设备, 采用 (150~250Kn) W501履带式吊车, 配上自动脱钩装置释重, 其稳定性好, 行走方便;夯锤一般选用铸铁或铸钢台形锤, 底面直径2.2~2.6m, 锤重15~25t, 锤底压力取40~50kpa, 夯锤底部设置左右对称并上下贯通的4个Ф150~200mm气孔, 以减少起吊时的吸附力和落锤时气垫的阻力, 减少能量损失;其他设备有推土机、装载机、电焊机、加油机和相应测试项目的实验仪器等。
(2) 施工方法
1 清理平整场地, 测设路线中边线及平整后地面高程, 测定原状土样的天然密度。
2 放线布点, 采用正三角形布设, 并用白灰作出明显的标记。
3 起重机就位, 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 并测设夯前锤顶高程。
4 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 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 放下吊钩, 测量锤顶高程, 若发现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 应及时将坑底整平。
5 按设计规定及试夯测试结果控制夯击次数和标准。
6 推土机推平夯坑, 测量场地高程。
7 在试夯得出的间歇时间后, 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 最后用低能满夯, 将表层松土夯实, 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
(3) 施工注意事项
1夯距不易过小, 否则相邻夯击点的加固效应将在浅处叠加而形成硬层影响夯击能向深处传递, 对于粘性土, 如果夯距太近会使产生的裂隙又重新闭合, 孔隙水难以逸出, 达不到加固效果。
2落夯一定要平稳, 夯位准确, 若错位或坑底倾斜, 要将坑底整平, 再重新夯实。
3最后满拍夯时, 夯痕应搭接1/2~1/3, 以保证施工质量.
4强夯时一定要采用防振、隔振措施。
5为防止起重臂在较大仰角下突然释重而可能发生后倾, 可在履带起重机的臂杆部设置辅助门架或其他安全措施, 防止落锤机架倾覆。
5结语
综上所述, 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综合性能好, 加固效果显著, 强夯变形沉降小, 加固影响深度大, 而且强夯后的地基不均匀沉降小;施工工艺简单;使用的设备为工地常备简单设备, 易于掌握操作规程, 施工费用低。能偶取得很好的技术效果和经济效益, 值得在工程实践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贺伟.高能级强夯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
[2]王思臣.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
[3]黄道顺.强夯法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应用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1
[4]刘祖典编著.黄土力学与工程[M].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