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文学名著

2024-05-15

陕西文学名著(精选5篇)

陕西文学名著 篇1

亲近文学, 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 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 提高修养, 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 且新的语文课程标准, 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 而落实这一环节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就是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 读名家名篇, 与大师对话, 让学生在读名著的活动中亲近文学, 从而认识世界, 发展思维, 获得审美体验, 得到高尚道德情操的熏陶感染,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 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知识, 发展新能力。作为教育的引导者, 应培养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自觉学习。下面我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读名著的兴趣。

一、精心选择读物, 培养学生兴趣

从易到难, 由浅入深, 有计划精心选择名著向学生推荐。英国作家罗琳的《哈利·波特》这部作品从英国走向全球, 使得多少青少年如痴如醉地阅读, 其原因就是作品符合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青少年思维的抽象和概括性虽然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 但在一定程度上受具体形象的支持。针对这一特点, 我有目的有计划向学生推荐名著。首先, 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 向学生推荐阅读我国的古典名著《西游记》。在我国, 《西游记》家喻户晓, 其故事形象生动, 情节曲折动人, 想象丰富神奇, 这些特点都易于让学生接受, 让学生感到自己有能力去阅读, 欣赏和品味, 有能力直接与大师对话, 直接去亲近原汁原味的经典文学。然后向学生介绍和他们生活较近的《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堂吉诃德》。最后向同学推荐背景较复杂, 时代性较强, 思想内涵深刻凝重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这样, 学生从易到难, 由浅入深, 有一个自主的探索, 更相信自己的实力, 从而更喜爱文学作品。

二、多角度引导学生走近名著

茫茫书海, 巍巍书山, 学生往往难以入手, 产生畏难心理。因此, 我们必须从多角度引导学生走近名著。

(一) 介绍故事

相比较而言, 名著或拥有恢弘的战斗场面, 或是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 或有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 要把这些都掌握好不是件容易的事, 而要了解或掌握其中的一个典型的故事, 只要熟悉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就可以。例如, 《水浒传》中“鲁智深拳打镇关西”、“吴用智取生辰纲”、“林冲风雪山神庙”;《西游记》中的“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三国演义》的“宴桃园豪杰三结义”、“诸葛亮舌战群儒”、“美髯公千里走单骑”等。通过逐个故事的了解、不断积累, 因而有了熟知的情节, 学生便会产生思考, 为何会产生这事?这事以后怎样了?为达到目的, 不得不去阅读, 以解心头之疑。

(二) 找寻人物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他的《卡尔马卓夫兄弟》一书中抛出了50多个主要人物, 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的第一章中用了22个又长又复杂的名字。这些都使学生头脑发胀, 失去阅读的兴趣。要想不被众多的人物左右, 我指导学生化繁为简、抽丝剥茧, 选择专读“一个人”, 抓住这个人物的内容阅读。如读《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故事为:一副对联、两次出师、三顾茅庐、五丈原殒、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八阵卦图。这样, 运用单一式人物相关内容的梳理, 不断积累, 从而加深对整部作品感知。

(三) 赏析歌曲

《西游记》:“你挑着担, 我牵着马。迎来日出, 送走晚霞……”《水浒传》:“大河向东流, 天上的星星参北斗, 说走咱就走……”《红楼梦》:“一个是阆苑仙葩, 一个是美玉无瑕……”《三国演义》:“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四大名著的主题曲家喻户晓, 广为传唱。抓住歌曲的不同类型不同曲调, 通过分析歌词的意义内涵, 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名著。如《西游记》的主题歌旋律高亢, 让人明白取经之路的艰辛, 整个歌词给予人一种精神的鼓舞。《水浒传》带着男子野性的歌声, 让我们听到108个英雄好汉义薄云天的故事。《红楼梦》凄婉的曲调, 让人感觉出这是一个悲剧故事。

多角度地了解名著, 让学生印象深刻, 培养了学生浓厚的阅读名著的兴趣, 从而促使学生进一步阅读名著。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激发学生兴趣

为了使学生保持阅读名著的兴趣, 并提高阅读效益, 我还经常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交流活动。

(一) 我口说名著

我让学生练习用一句话评价名著, 从而加深对名著的理解。如:绿林豪杰的颂歌, 英雄传奇的丰碑——《水浒传》;个体劳动者的血泪奋斗史——《骆驼祥子》;民族精神的颂歌——《西游记》等。

(二) 读书笔记展览

当学生们读完原著后, 往往情动于衷, 有话想说。作为老师应引导他们发话于文, 写出一篇篇内容真实, 情真意切的读后感, 适时评选在校刊上刊登, 广播站广播, 让他们充分享受成功的快乐和收获的喜悦,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提高写作能力。

另外, 还开展辩论会、朗诵会、戏剧表演、编墙报等。通过这些活动, 不仅调动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还起到监督作用, 帮助老师了解学生读名著的情况, 检查他们阅读的效果。

最后, 老师要让学生对阅读名著感兴趣, 首先要自己感兴趣。学生的向师性是非常明显的, 当他们发现老师喜欢阅读名著时, 往往会对老师所读的书产生好奇, 想知道老师喜欢读什么书以及为什么对书这样感兴趣, 并渐渐会尝试着走进书中。

总之, “读一本好书, 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交流”。我相信, 名著阅读只要在老师的精心组织下, 并长期坚持下去, 就一定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让学生踏进文学之门。

摘要:多角度激发学生的读名著的兴趣, 让学生在读名著的活动中亲近文学, 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精心选择,多角度引导,开展活动,阅读名著

扇子与四大文学名著 篇2

扇与《三国演义》

自《三国演义》问世以后,羽扇、纶巾、鹤氅就成了人们心目中的诸葛亮形象。第五十二回诸葛亮调兵攻取零陵,“只见对阵中,一簇黄旗出。旗开处,推出一辆四轮车,车中端坐一人,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手执纨扇,用扇招邢道荣日:‘吾乃南阳诸葛孔明也。”’从此确立了这个临阵主帅的特定形象。

在后来的多次战争中,诸葛亮大都是这种形象。例外的一次是在西城县设“空城计”智退司马懿时,只是“披鹤氅,戴纶巾”。这时的弃羽扇正暗示了诸葛亮已无兵可指挥,代之以“焚香操琴”,又体现了诸葛亮遇险不惊的智勇镇定。诸葛亮充分利用“羽扇纶巾”的形象,给敌军施加了沉重的心理压力,多次出奇制胜。第一百回“出陇上诸葛装神”,诸葛亮布疑兵作弄司马懿,以同样的四辆四轮车,分成四队,每队都是“簪冠鹤氅,手摇羽扇”,搅得魏兵凉惧万分。如此之强的心理战术效果,最明显的体现在第一百零四回“陨大星汉丞相归天”,诸葛亮遗命姜维用木雕装扮自己,阻挡追杀而来的司马懿。“定睛看时,只见中军数十员大将,拥出一辆四轮车车上端坐孔明:纶巾羽扇。鹤氅皂绦。”司马懿见后大凉,退逃五十余里,留下了“死诸葛能走生仲达”的笑谈。

扇与《西游记》

一提到《西游记》,人们多会想到孙悟空三调芭蕉扇的故事,其实,小说中还写了一把能生火的芭蕉扇。

在第三十五回,孙悟空和平顶山莲花洞的金角大王、银角大王两妖斗法,金角大王“右手伸于项后,取出芭蕉扇,平白地扇起火来”。最后太上老君来收场,原来两妖是看守老君炉的两童子。芭蕉扇就是扇炉火用的。

最有名的当然是能熄灭八百里火焰山烈火的芭蕉扇,它原产于昆仑山后的灵宝,能灭火气。一扇熄火,二扇生风。三扇下雨;扇人就会飘飞八万四千里。由于和铁扇公主一家有恩怨,孙悟空经历了曲折过程,终于连扇四十九下,熄灭了火焰山的烈火,唐僧师徒得以继续登程。

《西游记》对芭蕉扇的精彩描写,体现了人类改造自然、战胜自然的美好理想,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扇与《红楼梦》

《红楼梦》中写扇烘托了贾府锦衣玉食的富贵气象。小说中多次描写贾府中人用扇的情景。如第二十八回元春赏赐宝玉等人的端午节礼物中有“上等宫扇两柄”。第二十八回宝玉初会琪官时,“将一个玉块扇坠解下来”做了赠物,第三十一回宝玉夺了麝月的扇子给睛雯撕后让麝月“打开扇子匣子拣去”,等等。

《红楼梦》中对扇子的描写。更重要的是表现了不同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其中最突出的是第三十一回写晴雯“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宝玉听了,便笑着递与她。晴雯果然接过来,嗤的一声,撕了两半,接着又听嗤嗤几声。宝玉在旁笑着说:‘响的好,再撕响些!’正说着,只见麝月走过来,笑道:‘少作些孽吧。’宝玉赶上来。一把将她手里的扇子夺了递与晴雯。睛雯接了,也撕了几半子,二人都大笑。”小说借撕扇既写出睛雯虽“身为下贱”却泼辣刚烈、敢作敢当的品性,也写出了宝玉性格中追求平等、同情女性、对反封建礼教行为表示赞赏的一面。

《红楼梦》写扇在四大名著中是最多的,在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扇与《水浒传》

《水浒传》多处写到扇子,如梁山好汉中吴用的“五名扇”、公孙胜的“鳖壳扇子”、林冲的“折叠纸西川扇子”、燕青的“名人扇”和宋清的“铁扇子”,金銮殿上的“凤羽扇”,粱中书家的“葵扇”。

较为有名的是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没半碗饭时,只见远远地一个汉子。挑着一副担桶唱上冈子来:‘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那汉子口里唱着,走上冈子来,松林里头歇下担桶,坐地乘凉。”在酷热难耐的天气下,押解生辰纲的杨志一行正在黄泥冈松林里休憩,突然听到汉子的歌声。前两句用夸张的手法极力写出天气的酷热,唱得人心烦意躁;后两句借“扇”写出两个不同阶层人的心情,在描写上扣住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谈文学名著缩写本 篇3

一、我国名著缩写本的源流发展

国外为文学名著编写缩写本早已有之, 且不乏佼佼者。中国出现名著缩写的历史, 可追溯至上世纪初。林纾 (林琴南1852-1924) 在辛亥革命前后用文言文发音外国小说100多部, 其中世界文学名著有40种左右。他的小说的以“林纾小说”闻名于世, 制成一体。由于林纾不懂外语, 是靠别人口译再由他用文言成书, 所以大多是原文精要。从严格意义上讲, 这也是一种改写本。例如, 《吟边燕语》一书, 既是根据英国人兰姆所著《TALESFROMSHAKSEARE》翻译的莎士比亚喜剧故事;《巴黎茶花女》是法国作家小仲马的《茶花女》;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译为《块肉余生述》等。林纾译作文字简练, 笔法流畅, 善于抓住原文要点, 详述其意义又节省篇幅, 如现代汉语译本的《大卫·科波菲尔》74万字, 林纾译本只有29万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为了普及文化和便于少年儿童阅读等目的, 出版了一批中外名著的缩写本。如少儿版的《水浒传》, 湖南版《世界文学名著 (缩写本) 丛书》、中国文联版《外国文学名著缩写本小丛书》等。

二十世纪七九十年之后, 随着出版系统的深化改革, 出版业有了较大的自主性和市场化特征。适应市场的需求, 各出版社都把目光投向名著缩写本的出版。据不完全统计, 现有各种名称的缩写本丛书数十套, 有些名著竟有六十多种缩写本, 形成了百花竞放的局面。

缩写本的文本有两种情况, 一是直接把外国的名著缩写本翻译成中文;二是出版社组织编译力量自己改写的。

二、缩写本让更多的人了解名著、喜欢名著

缩写本能够在世界范围内流行, 得到人们的认可, 必定有其超群之处。简而言之有以下两大优点:1、提纲挈领、减小篇幅。世界文学名著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珍宝, 经过岁月的磨砺筛选,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浩如烟海的文学精华作品。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人们没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去阅读很多大部头、多卷本的文学名著。缩写本在这方面给广大读者提供了便利条件, 使大家能在有限的时间里了解更多的名著, 从中选择比较喜欢的作品详细阅读。再者, 在学校要求学生阅读大量的文学名著的形势下, 缩写本的存在也给课业负担沉重的中小学生们提供了完成老师布置的名著欣赏作业的捷径。2、语言浅显, 便于普及。中外文学名著不但为我们讲述了动人的故事, 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 同时也为我们介绍了大量的风土人情、文化背景。例如我国名著《红楼梦》, 书中在描写贾、史、薛四大家族的荣辱兴衰的同时, 也围绕着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的日常活动描写了很多诗会、猜谜、斗草、酒令等场景。大量的诗词歌赋暗喻了主人公的结局, 也显示了作者的文学素养和才华。如果把这些描写比作一桌盛宴, 那么它对中小学文化水平的读者来说就未免有些消化不良。读者欣赏不了每每长达10余页的吟诗作对, 往往就萌生了知难而退之心。缩写本的出现, 使中小学生也可以流畅地读下来, 能够增加小读者对名著的兴趣, 是他们迈向文学殿堂的阶梯。

三、“快餐文化”的隐患

正当如今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各种快餐店和快餐食品一样, 快餐文化也应运而生。缩写本与网络文学、卡通漫画遥相呼应, 形成了快餐文化的主体。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 缩写本也不例外。固然有不少出版社是组织了优秀的翻译家、作家来编写缩写本, 但也不乏从商业利益出发, 出现了粗制滥造、错误百出的选本。

那些粗制滥造的缩写本给社会造成了危害, 使笔者深感忧虑。1、文学之隐患。一部名著, 不但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更有优美的景物描写、细腻的心理描写、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千姿百态的人间万象。这一切形成一部完整的经典作品, 为我们提供了一道豪华的文学盛宴。缩写使名著从小说变成故事, 内容削减, 损原著之意。它剔除了原著丰满的肌肉, 挤干了原著的血液, 只留下一具叫名著的骨架。有人给缩写本提出一个形象的比喻:“风干的猪耳朵”;还有人刻薄地称缩写本是:“文学的木乃伊”。如果改编者是高手还罢了, 若碰上一个低级写手, 说不定这骨架上会少些什么呢。再说, 众多改写者见仁见智, 取舍不一, 大有舍本求末、挂一漏万之虑。笔者则觉得缩写本像嚼过的甘蔗渣。甘蔗渣确实出自甘蔗, 但它还是甘蔗吗?同样, 名著缩写本改编自名著, 但他还是名著吗?古人曾经用一句话形容美女:增之一分则太肥, 减之一分则太瘦。这句话同样可以用来形容名著。试想一下, 一部五十万字的原著被缩写成十万字、一万字甚至三千字, 它还剩下什么呢?2、语言之隐患。缩写本为了缩写而缩写, 先计划好整套缩写本的每册字数, 再动手操作。由于篇幅所限, 整本书以对话为主, 其他统统略过。语言枯燥, 失原著之神。这造成了越是多卷本的名著受害越大;越是注重描写的作品受害越深;个别劣质缩写本几乎变成了“对话录”。缩写本的语言枯燥不止知对名著本身造成伤害, 它对现代汉语的负面影响更值得注意。很多青年人口袋里装着卡通漫画, 满书没有几个字;上网聊天, 网络语言字母、缩略语充斥屏幕;看本名著嫌太厚, 缩写本又给他们一个榨干了的故事。几种快餐文化的重重包围, 使青少年读者缺少接触优美典雅文章的机会, 词汇贫乏、语言苍白、文学修养每况愈下, 这种现状从网络上的各类评论留言可见一斑。

四、正确使用名著缩写本

综上所述, 缩写本适应市场需求而生, 其优点, 也有其弊端。我们既然已经看到这一点, 就应该因势利导, 扬长避短, 指导读者正确看待缩写本, 使用缩写本。我校由于多层次办学, 学生的年龄结构、文化素养都存在差异。图书馆在接待学生读者时, 就要因人而异,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加强阅读指导工作。对中专学生, 根据他们年龄较小的特点, 应向他们推荐缩写本, 培养他们的读书兴趣。但对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 则要向他们推荐原著。对大专学生, 则不主张读缩写本, 而应引导他们以阅读原著为主。通过我们的工作, 充分发挥缩写本的积极作用, 同时尽可能避免其消极影响, 这也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摘要:本文简述了文学名著缩写本的发展及其利弊。

关键词:文学名著,缩写本

参考文献

[1]出版说明[M]//译林小说丛书.北京:北京出版社.

[2]出版“世界文学名著 (缩写本) 丛书”缘起[M]//世界文学名著 (缩写本) 丛书.湖南人民出版社.

[3]王涛.名著缩写值得商榷[J].中小学图书馆之友, 2004 (09) .

[4]司葆华.风干的名著[EB/OL], 2006-04-15.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2e2a42010002ye.html.

十部传记文学名著推荐榜 篇4

作家:司马迁(中国)

创作年代:公元前104年-前91年

版本推荐: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10月北京第2版,2002年1月北京第1次印刷。

作家与作品介绍:林肯是美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三位总统(林肯、华盛顿和经历二战这段历史的罗斯福)之一。许多人给他作过传记。在林肯的领导下,美国经历并且度过了南北战争的巨大危难时刻;林肯还签署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解放宣言》,废除了黑奴制度。所以,与林肯同时代的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怀着无比崇敬之情称其为“我的船长”。林肯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本书作者是美国诗人和传记作家,为了写作这本书他用了大约三十年的时间收集有关资料。

作家:卡尔·桑德堡(美国)

创作年代:1926-1939

版本推荐:三联书店1978年6月第1版1980年3月北京第2次印刷云京译

作家与作品介绍:海伦·凯勒(1880~1967)出生后仅19个月,就失去了视觉和听觉。但是,她以自己的坚强意志和毅力积极进取,加上她的教师沙里文富有耐心和智慧的教育,学会了说话、读书及写作,终成一位知名的作家、教育家,并获得了世界性的巨大声誉。马克·吐温曾说:“19世纪出现了两个伟人。一个是拿破仑,另一个是。”其处女作《我的生活》即再现了她21岁前生命的轨迹。通过这本书,我们能够比较完整地了解这样一个伟大的女性。

作家:海伦·凯勒(美国)

创作年代:1902

版本推荐:华文出版社2002.1第一版 李汉昭译

作家与作品介绍: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时代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这是一个充满活力、无所畏惧并且具有无限创造可能性的时代。达·芬奇就是这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一个人物。达·芬奇不仅仅是著名的画家,而且也是最杰出的雕刻家、建筑家、工程家、音乐家、解剖学家、博物学家、地质学家、物理化学家、哲学思想家……凡是他所涉及的科学和文艺部门,他无不精通,无不有新的发现。有史以来未曾见过如此这般多才多艺的人。传记作家通过达·芬奇这样一个人物再现了一个辉煌的世纪。

作家:梅勒什可夫斯基(俄国)

创作年代:1905

版本推荐:三联书店 绮纹 译

作家与作品介绍:无论是他的崇拜者还是他的敌人,这位叱咤风云的法国皇帝都是一个闪耀天空的、星座般的人物。正如本书作者所说:“拿破仑的一生是命运书写的一首伟大的史诗”,“一个人凭借自信和勇气、凭借热情和想象、凭借勤奋和意志所能得到的一切他都得到了。”然而,作家让我们关注的不是拿破仑的所谓丰功伟绩,而是一个只有悲剧般命运的人物—思想、才能、个性、品质与事业、功名、前途之间的对应关系。作者是一个伟人心灵的探索者。

作家:路德维希(瑞士)

创作年代:1927

版本推荐:海燕出版社2001.3第一版 王宪生 译

作家与作品介绍:茨威格是一位杰出的小说家,也是一位蜚声世界文坛的传记文学大师。记叙文学巨人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思妥也夫斯基生平的《三大师》(1920),记叙患有精神病的三位德国作家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尼采的《与恶魔的搏斗》(1925),即其最著名的纪实性作品。本书是作家的一本历史特写集,集子里的12个短篇重现了12个充满戏剧性的、对人类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时刻。各种历史人物在特殊的时刻闪亮登场。

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奥地利)

创作年代:1928

版本推荐:三联书店1986.2第1版 舒昌善 译

作家与作品介绍:邓肯(1878~1927)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著名的舞蹈家,自由风格的现代舞的先驱者之一。邓肯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音乐教育,6岁就能教小伙伴跳舞,并对文学、雕刻等有多方面的爱好。她认为舞蹈艺术来源于自然,大自然如海、风、树等等的波浪运动即是和谐的舞蹈形式;在自然中寻找最美的形体并发现其内在的精神,就是舞蹈家的任务。在她生命的最后两年里撰写的这部自传中,邓肯如实地记录了她本人坎坷不平的生活经历和率真的性格。

作家:邓肯(美国)

创作年代:1927

版本推荐: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9第1 版 朱李人 刘梦耋译

作家与作品介绍:你喜爱绘画或者听别人谈论绘画的话,一定会知道凡·高这个名字。本书的传主即美术史著名的后印象主义画派的大师—凡·高。凡·高是个充满悲剧意识的殉道者,他的艺术即是他的“道”。如他的绘画一样,凡高向往阳光灿烂的、朴素本质的生活,自由地抒发内心的真实感情,生活态度诚挚、严肃,容不下一星半点的虚伪与矫情。本书作者又是一位享有世界声誉的传记文学大师,对凡高不仅有着崇敬之情,更对凡·高的爱憎悲喜有着深刻的理解。

作家:欧文·斯通(美国)

创作年代:1934

版本推荐: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12第1版 刘明毅 译

作家与作品介绍:居里夫人是一位卓越的女性。爱因斯坦说过:“在所有的著名人物中,居里夫人是惟一不为荣誉所腐蚀的人。”居里夫人的一生,有成功也有磨难。她和她丈夫致力于科学研究,共同发现了两种放射性元素—钋和镭,对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居里夫人在1903年和1911年两次获得了诺贝尔奖,这在世界科学家中也是惟一的一位。写作这本书的是居里夫人的二女儿,本书记叙了她的母亲在科学的道路上不畏艰难、孜孜以求的光辉一生。

作家:艾芙·居里(法国)

创作年代:1937

版本推荐:商务印书馆1984.7修订第5版 1995.8北京第12次印刷 左明彻 译

作家与作品介绍:哥伦布和他的航海事业是一个长谈长新的话题,不知已经有了多少作家为这位传奇般的人物作传。法国当代作家皮埃尔为纪念哥伦布发现新大陆500周年而写出的这本是最新的。本书以大量翔实的史料为基础,艺术地再现了“伟人的海军元帅”哥伦布追寻梦想过程中的辉煌与屈辱。作家说,他展示给我们的,是一个“永远求知的人”,“一个探险的遐想者”。作家在本书中穿插了对玛雅文化、印加文化的介绍和15世纪前后欧洲风俗民情的详尽描写,读来更加饶有趣味。

作家:皮埃尔·加马拉

创作年代:1991

时代呼唤陕西文学新军 篇5

首先,祝贺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成功换届。据说这个协会的前身是神木县黄土高原青年文学社,是在雷涛和贾平凹先生当省作协领导的时候,为扶掖推出青年作家,使这个文学社成为省作协主管、省民政厅批准的一个省级文化团体。陕西的文学底蕴,就像黄土高原一样丰厚,有一批在文学界很有影响的名家大师,且不说老一辈的柳青、杜鹏程,新时期的路遥、陈忠实、贾平凹、高建群、京夫、程海等为代表的“陕军东征”,一时名噪文坛,成为当代陕西乃至中国文学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文学是人学,它书写一个时代的心路历程,反映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引领一个时代的潮流风气。“陕军东征”的现象要在新世纪延续下去,就应当有一批批文学新秀脱颖而出,就像秦岭一样连绵不绝、巍峨壮观,形成新世纪陕西文学的新景象。作为全国唯一一个省级青年文学组织,今天的换届,体现了我省的文学根基源远流长,后继有人。正如贾平凹主席发来的贺信所说:“陕西青年作家有锐气,有韧性,有作为,正逐渐奠定自己在文坛的位置。”青年人最敏锐、最有激情,最敢创新,应该成为我们这个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倡者、先行者,必定能产生一代更有生气、更有活力的文学新人,写出反映大时代的有分量的作品。

第二,文学需要传承与创新。早上我参加了母校西安交通大学成立120周年的校庆,校庆的主题是传承、创新、奋斗、攀登。下午我在这里看到,我们研讨会的主题和交大校庆的主题有两处是重合的,一是传承,二是创新。传承秦汉历史,创新陕派文化,这就是时代特色。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说:“古来辞人,异代接武,莫不参伍以相变,因革以为功,物色尽而情有馀者,晓会通也。”意思是說,历代作家,前后相继,在写作上都是错综复杂地演变着,并在一面继承、一面变革之中取得新的成就。景有限而情无穷,因而必须把《诗经》《楚辞》以来中华文学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并融会贯通起来。“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创新是文艺的生命。文艺创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与创新能力不足有关。我今天听了几位老师和专家的演讲,深得教益,很受启发。陕西能出文学的大家,是因为这块土地会使作家少一些浮躁,让更多的作家能静下心来,埋头搞创作。今天北京来几位老师都谈到了诗歌和陕西的文学创作,希望陕西的文学创作要发出更多的声音、增添更多的色彩、蕴含更浓的诗意。因为陕西的黄土文化积淀很厚重,前面肖云儒老师等都讲到,西安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自古以来就是商贸之路、文化之路、文明之路,形成了色彩斑斓的文化积淀。我们要用丝路精神和博望眼光来拥抱世界、创造未来。陕西历来能出文学的大家,让这块黄土地上少一些浮躁和骚动,让更多的作家能静下心来埋头搞创作。同时,作家更要了解世界,追求人类普世的价值观,才能植根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潮流、把握人民心声。陕西有不少文学爱好者,有一大批年轻人热衷文学创作。如果把这些优良传统与时代精神很好地结合起来,我们陕西的文学发展就能厚积薄发、大有希望。

第三,文学依然神圣。文学是一个时代的坐标,最能反映一个民族的形象和国运的变化。追求真善美的东西是文学的永恒价值选择。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感动、让人走心,让灵魂受到震撼、经受洗礼,让人们从中能发现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心灵之美。优秀作品总是千姿百态、不拘一格的,但都离不开关注普通人的各个方面:顺境与逆境、梦想与绝望、爱与恨、是与非、白与黑、生存与死亡。陕西一批名家大家的作品,他们的作品就是反映时代、触及灵魂、温润心灵、发人深思。比如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一开始他就写了白嘉轩六娶六丧的神秘传闻,这部巨著不仅揭开了白鹿两家的命运,也写出了这个渭河平原百年变迁的雄奇史诗,成为一部反映民族命运的秘史。贾平凹先生的《废都》,通过各种不同文化人的乐与哀、闹与静、入世与超脱、红火与冷清、浮名与浮燥,折射了一个城市的变迁和那个年代中国社会的世俗像。我读了吴克敬先生写的《珍藏的父亲》,心灵受到很大震撼。文革中他的父亲被扣上一顶“村盖子”的大帽子,因不堪造反派的凌辱,用一根绳子把自己“羞死”在了“高帽子”前。父亲用他的生命维护着文化的尊严,控诉着那场灭绝人性的灾难。还有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彦的长篇小说《装台》,据说进入了2015中国好书榜,讲述了活跃在舞台背后的装台人刁顺子的三次婚姻和他的人生经历。刁顺子虽然身处底层,始终贫困,但心中一直有一盏灭不掉的灯火。反映了无名小卒在人生舞台上的奋斗、挣扎和无奈,折射出西京城里的众生百态。这些优秀的作品,都是小人物、大格局,反映了大时代中民族命运的兴衰,显示了文学的厚重、神圣和伟大。这些精品佳作不仅深为广大读者所喜爱,更为人们乃至民族克服困难、奋斗不息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今天这个会,我注意到来了不少大家名家,陕西的青年作家一贯很有才情,特别是背后站着一批重量级的名师。站在他们的肩膀上,一定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给陕西文学和中国文学输入新鲜血液。我想,这不仅是他们的期待,更是时代的召唤和新一代年轻作家的使命。

上一篇:孔子正名思想启示研究下一篇:水稻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