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正确发展观(共9篇)
树立正确发展观 篇1
树立正确政绩观,按照客观规律谋划发展
胡锦涛同志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上强调,要着力树立正确政绩观,切实按照客观规律谋划发展。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为领导干部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政绩观念,为谁创造政绩,如何争创人民满意的、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政绩,留什么样的政绩,以及由谁来评价政绩,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望。
领导干部要清醒地认识到,什么样的政绩才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人民群众满意的真正政绩,要以什么样的标尺检验政绩。胡锦涛同志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按照客观规律谋划发展,要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察实情、讲实话,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这些要求为各级领导干部树立了检验政绩的一个标尺。作为领导干部的政绩或绩效,可以说是对领导干部的领导实践活动过程和目标客观考评的结果。积极创造并关注自己的政绩,是每一个领导干部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的动机需要,是每一个领导干部的重要社会责任。有的领导干部在发展观念上存在重“显绩”轻“潜绩”、重当前轻长远、见物不见人、甚至制造虚假政绩等问题。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在脑海里进一步巩固并强化树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政绩观,即领导干部的政绩要能够达到显性绩效和隐REader8.cn 转载请注明出处性绩效的有机统一。从表面上看,显性绩效容易得到人们的认可和赞扬,而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隐性绩效往往比显性绩效更有生命力,更能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考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政绩观,要求领导干部真正以科学的、发展的、多维的眼光来审视和对待自己的政绩。对此,领导干部要有敬畏之心,一要敬畏历史,使自己的工作能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二要敬畏百姓,让自己做的事情对得起养育我们的人民;三要敬畏人生,将来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感到后悔。
领导干部的政绩活动要体现出公共意志和优秀的公共精神。公共性表现为一种价值取向,一种精神理念,一种行为方式和行为结果。领导干部在履行领导活动的过程中,要以为公众服务为出发点,强调以社会民主、公平、公正、参与和责任为内容的公共精神。公共精神是公民在公共生活中应该具备的基本精神,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维护社会整体利益,关注社会共同体中每个人的权利和尊严。领导的政绩要体现出公共精神的思想。社会的和谐发展是公共精神得以孕育的前提,这既是公共精神的内在要求,也是和谐社会的本质使然。领导干部政绩涵盖的公共精神主要包括社会公德意识、公仆意识、奉献意识、民本意识、公平正义、共享共建、自治自律的行为规范等社会价值理念。要由单纯重视货币资本的意识向重视人力资本的意识升华,从以物为中心回到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由物欲冲动的诱惑向公益心和社会责任感升华,使政绩建立在一种更高的道德层面之上。由片面追求对大自然的索取和征服向给予大自然报答和回归升华,坚持科学技术与人文伦理精神有机统一,由片面追求个人政绩向社会的和谐发展的理性追求升华。领导干部只有认清自己的重要使命,充分觉悟所肩负的社会责任,自觉地为执政行为提供智力支持,才能确保其政绩实践活动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树立正确发展观 篇2
智慧城市概念自提出以后, 迅速得到业界和各级政府的响应, 围绕智慧城市的各种概念定义和解决方案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然而, 由于智慧城市概念内涵和外延尚未理清, 加之智慧城市在实践过程中鱼龙混杂, 成了各种新技术和新应用随意堆砌的试验场。一些地方政府将智慧城市规划成为若干庞大的项目群, 这种通过政府大规模投资或社会融资进行基础设施以及各种应用项目建设的模式因高昂的维护成本而难以为继, 结果“智慧之树”逐渐凋零, 留下的只是消耗极大资源却承载极少应用的信息“水泥”。因此, 树立正确的智慧城市发展观是我们亟须破解的难题。
智慧城市是信息时代下城市经营发展的新思维
在网络信息时代, 物质和能源是主要资源, 所从事的是大规模的物质生产。而在信息社会中, 信息成为比物质和能源更为重要的资源, 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为目的的信息经济活动迅速扩大, 信息经济、知识经济逐渐成为城市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
智慧城市关注的不是数字化程度, 而是信息繁荣程度。正确的智慧城市发展观旨在营造城市信息繁荣, 通过产业互联网化推动工、农业和服务业发展, 营造以信息人为核心的信息生态之城。智慧城市是信息时代下城市经营的新思维, 是以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 营造宜商宜居、安居乐业的新型信息生态环境。智慧城市是以城市为单元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和牵引动力, 是地方政府发挥后发优势, 实现弯道超车的发展战略。
当今的信息社会, 恰当的政府超前引领有助于城市在“群雄竞逐”的“战国时代”快速崛起, 形成富有特色的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已成为城市竞争力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手段, 城市政府超前引领重在强调政府中观视野和事前调节, 依靠市场机制, 辅以各种政策和措施, 营造城市的安全可信赖和信息繁荣环境, 使城市在区域竞争中赢得时间差, 抓住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动权。
面向新型城镇的智慧城市理论探索与实践对策
当前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困境主要表现在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中小城市发展机会不均等、服务业发展滞后等方面。我们以新国家战略为指引, 以信息生态学为基础, 以产业互联网化为手段, 探索性提出基于面向新型城镇化的智慧城市三层理论框架及相应实践对策。
第一层, 构筑信息社会的网络基石, 主要是由运营商及专业级服务商提供, 以市场机制为主, 政府引领为辅, 营造 (移动) 互联网应用的基础环境。以云计算为例, 过去几年各地政府大兴云计算中心建设, 投资动辄四五百亿元, 但看不出清晰的盈利前景。相比之下, 2014年“双十一”, 阿里云聚石塔订单创建能力最高达到每秒钟8万笔, 支付宝的支付峰值突破每分钟285万笔, 阿里云规模效应开始展现。与此同时, 电信运营商掌握网络接入层面的资源, 也可以将这些数据中心的计算资源打包成云计算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因此地方政府需要审视自建各种信息基础设施的必要性和可能风险。
第二层, 营造城市安全可信赖和便捷服务体验的安居环境与公共服务。政府主要职能是保护社会安全, 尽可能保护社会上的每一个人, 建设和维护公共事业和公共设施。城市政府需要突破传统大投入、大平台、低效能的应急平台建设误区, 致力于应急体系与应急能力现代化。当前我国城市电子政务窗口作用和服务领导意识大于服务民众意识。我国城市政府应开展以需求为导向的用户服务, 为企业、市民提供一站式的在线政府服务, 打造富有竞争力的公共服务便捷体验。
第三层, 以产业互联网化和消费互联网化为抓手, 推动城市的信息繁荣, 营造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产业互联网化可以推动生产、交易、流通和融资更高效, 通过产业互联网化让本地化的工业和农业产品走出去, 依托第三方电商平台拓宽产品交易市场, 在最短的时间内让消费者知道这些好的产品, 甚至为偏远地区的优质产品提供多样化的销售渠道。而消费互联网化可以推动“衣、食、住、行、用”更方便快捷, 打造富有特色的现代信息服务业。
我国的城市政府需要把握信息时代机遇, 树立正确的智慧城市发展观, 勾勒适合本地特点的“智慧城市蓝图”, 以新型智慧城市为抓手, 破解我国城镇化发展难题, 增强城市内生动力、经济力和竞争力, 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篇3
“十二五”前两年(2011年和2012年),在国家层面把GDP增速定为在7.5%,2014年的增速是多少,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会明朗。从地方公布的目标看,与2013年GDP增速目标多数超过10%相比,今年过半数地区经济增速低于10%,一些省份下调超过1个百分点。
当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较大,地方集体主动调低今年经济增速,这既是对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出现较大压力的应对,同时也与地方官员政绩考核不再简单“以GDP论英雄”不无关系。很长时间以来,“唯GDP”的政绩观,促使了不少地方政府为了做大GDP,投资拉动成为地方政府之间政绩竞争的手段,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地方债务高企的状况,许多地方还牺牲了环境。“唯GDP”的政绩观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并成为经济转型的重要障碍。从现实经济基础上看,在经历了持续多年快速增长之后,我国经济总量已位居全球第二,经济体内生需要适当放缓发展速度,转而注重“质”的提升。如果还是像以往追求“GDP”在简单意义上的数量增长,不仅难以提升经济发展的“质”,还会加剧环保与资源矛盾,增加宏观经济金融运行风险,为今后的宏观经济治理埋下风险隐患。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全面认识持续健康发展和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不能把发展简单化为增加生产总值,要抓住机遇保持国内生产总值合理增长、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努力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会带来后遗症的速度。去年12月,中央组织部下发《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明确不再把GDP增长作为地方官员考核评价政绩的主要指标,要求加大资源消耗、环境保护、消化产能过剩在政绩考核里面的比重,建立起包括环保、节能、地方政府债务状况在内的综合考评体系。
速度问题是基本经济问题。经济是基础,社会发展,国内生产总值这个GDP不可少。但是那种片面追求GDP,仅以GDP论英雄,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经济高速增长的做法,最终只能走进死胡同。
树立正确发展观 篇4
色社会主义检察事业发展道路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曹建明
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如何正确回答和解决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以及为谁执法、怎样执法等根本性问题,越来越成为检察机关迫切需要解决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各级检察机关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正确的发展理念与执法理念,以思想上的高度统一确保行动上的步调一致,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践行司法为民宗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事业发展道路。
一、充分认识检察机关树立正确发展理念和执法理念的极端重要性
检察机关的发展理念和执法理念,反映检察机关的性质、功能、目标、价值取向及其实现途径,事关检察机关的本质属性,事关检察工作的实际成效。只有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和执法理念,才能坚持检察工作的正确方向,准确把握检察工作规律,顺利完成宪法和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职责使命。实践反复证明,正确的发展理念和执法理念一旦被掌握并用于指导检察工作实践,就会产生强大的推动力量;而理念的任何偏差和动摇,都会使检察工作偏离正确方向,甚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事业带来严重影响和损害。当前,一些检察机关之所以职能作用发挥不够正确或有效,有的法律监督工作之所以长期比较薄弱,一些检察人员之所以执法不严格、不公正、不规范、不文明,甚至违纪违法,归根结底都与发展理念和执法理念出现偏差密切相关。各级检察机关一定要充分认识树立正确发展理念和执法理念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从思想深处认真剖析执法中、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真正把正确的发展理念和执法理念贯穿到检察实践全过程,为检察事业科学发展提供方向性、根本性和战略性的思想武器。
二、牢牢把握检察机关树立正确发展理念和执法理念的核心要求
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和艰巨繁重的任务,检察机关要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实现自身科学发展,最根本的是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检察工作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检察工作才能更好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才能有效解决检察工作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自身科学发展。因此,检察机关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最核心的就是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方针,以此解决检察工作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要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全面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并将其转化为检察工作的正确发展理念,推动科学发展观在检察工作各个方面得到深入落实。
坚持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引,树立正确的执法理念。以“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深刻回答了在社会主义中国建设什么样的法治国家,以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问题,不仅对国家法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明确了政法机关、政法干警执法活动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追求,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正确方向的根本保障。检察机关树立正确的执法理念,最核心的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进一步统一执法思想,端正执法观念,规范执法行为,实现执法公正。要深化和完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长效机制,坚决纠正少数检察机关和检察人员执法为民、服务大局意识不强等问题,切实摒弃不符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求的陈旧观念和执法陋习,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各级检察机关和广大检察人员的各项执法活动。
三、以大力弘扬“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牢固树立、自觉践行正确的发展理念和执法理念
近年来,检察机关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实践中,不断深化对发展理念和执法理念的认识,形成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和观点。全国检察机关要以大力弘扬“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牢固树立“六观”,坚持“六个有机统一”,切实做到“四个必须”,推动人民检察事业的全面进步。
准确把握、牢固树立“六观”。一要牢固树立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核心价值观,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宪法和法律,坚持执法为民,维护公平正义,保持清正廉洁。这是检察人员共同的根本宗旨、职业操守和行为准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检察文化对检察人员的本质要求,也是全体检察人员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二要牢固树立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大局观,更加自觉地把检察工作摆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来谋划和推进,做到执法时想到稳定、办案时考虑发展。三要牢固树立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观,更新执法理念,改进执法方式,规范执法行为,加强执法管理,使人民群众通过检察机关的执法办案,既感受到法律的尊严、权威,又感受到人民检察官的关爱和温暖。四要牢固树立办案数量、质量、效率、效果、安全相统一的业绩观,坚持以数量为基础、质量为生命线、效率为保障、效果为根本、安全为前提,做到五者协调统一、相辅相成。五要牢固树立监督者更要自觉接受监督的权力观,始终把强化自身监督放在与强化法律监督同等重要的位置,坚持职权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必监督,滥用必追究。六要牢固树立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正确处理检察工作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加强对各项检察工作的统筹协调,推动检察工作科学发展。
准确把握、自觉坚持“六个有机统一”。一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努力实现检察工作政治性、人民性和法律性的有机统一。要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领导,坚持人民代
表大会制度,坚持立检为公、执法为民,坚持依法独立公正行使检察权,坚定不移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捍卫者。二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努力实现检察工作服务科学发展与自身科学发展的有机统一。深化对科学发展主题的认识,既要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又要在检察工作中自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解决自身发展中不符合、不适应、不协调的突出问题。三要坚持围绕“四个维护、两个促进”的根本目标,努力实现打击、预防、监督、教育、保护职能的有机统一。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在依法打击犯罪、加强法律监督的同时,更加注重犯罪预防,更加注重司法保护,更加注重教育引导公民自觉守法,坚持全面正确有效发挥检察职能,维护人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尊严和权威,促进反腐倡廉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四要坚持贯彻检察工作总要求,努力实现强化法律监督、强化自身监督、强化队伍建设的有机统一。坚持以强化法律监督为立身之本,做到敢于监督、善于监督、依法监督、规范监督;坚持以强化自身监督为发展之基,严以律己,切实保障检察权依法正确行使;坚持以队伍建设为根本保证,做到信仰坚定、思想成熟、素质过硬、品德高尚、作风务实、一身正气。五要坚持以执法办案为中心,努力实现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有机统一。执法办案是法律监督的基本手段,是检察机关的中心工作。要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确保所办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程序合法、定性准确、宽严相济、客观公正,确保良好法律效果;必须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坚持从有利于维护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出发处理案件,确保良好政治效果;必须注意把握办案时机,改进方式方法,注重化解社会矛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争取积极社会评价,确保良好社会效果。六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努力实现继承、创新、发展的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必须随着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而发展。要坚持解放思想,继续更新不合时宜的发展理念和执法理念;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坚持与时俱进,既保持工作的稳定性、连续性,又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永不僵化,永不停滞。
准确把握、切实做到“四个必须”。第一,检察权必须严格依法行使。任何公权力都有边界,检察权的行使始终以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为界限。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必须由法律专门授权,应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运用法律规定的手段,并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监督。第二,检察权必须受到监督制约。任何公权力的行使都必须受到监督制约,检察权也不例外。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更要加强自身监督,勇于接受监督,避免和防止权力滥用。第三,检察职能的发挥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特别是要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以及执法环境、执法能力、执法保障方面的新变化新要求,努力形成重点突出、布局合理的法律监督工作格局。第四,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必须遵循法治原则和司法规律,符合诉讼原理。对诉讼活动的监督,应与违法情形的性质、程度及诉讼阶段相适应,遵循诉讼经济、分工制约等原则,保证诉讼活动有序高效运行。
树立正确价值观 篇5
当今社会,信息的充斥使人们失去了必要的思考能力,太平盛世的日子使人心越来越浮躁,甚至在舆论的误导下,形成了病态,扭曲的价值观。根据中国青年报一调查显示,大部分的年轻人想当领导,究其原因是因为可以获得权力和利益。还有当今流行者一种“成功要趁早”急于求成的心态。这些种种现象都在警示我们必须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我们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扎根做人的根本,做人要保持定力,提高修为,要清除思想杂质,经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防微杜渐。例如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杨善洲,从事革命工作近40余年,曾担任保山地委领导,两袖清风,一心为民,只为了兑现自己当初“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并在退休后扎根大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事后并将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捐献给国家。因此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和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我们的必修课。
我们还需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一成江海。古往今来脚踏实地,勤劳勤勉的例子不胜枚举。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的神话耳熟能详,吴王阖闾败就败在缺少越王勾践那股脚踏实地的作风上。袁隆平兢兢业业有,扎根于农村,不放过田间的每个角落,认真细致的研究有关提高水稻产量的问题,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其研究出的超级杂交水稻不但解决了中国粮食产量不足的问题,也为世界解决粮食危机问题带来了希望。
在此同时,我们还需回报社会,国家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去哪里。在汶川地震中,在北京奥运会上,在上海世博会上,乃至今年抗战70周年阅兵仪式上,我们无数的社会有志青年志愿者都默默的贡献着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就是因为如此多的青年才俊无私的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我们看到了国家的希望和未来。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篇6
消费是交换的目的,是生产的动力,是人类社会主要的经济活动。自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以来,与公款消费关联密切的行业几乎都步入了“严冬”:名贵白酒纷纷降价,豪华车销售增速放缓,奢侈品销售不再火爆,高档茶叶、保健品等乏人问津,演出场馆大量闲置,娱乐行业经营低迷,黄金珠宝价格几近“腰折”,娱乐场所门可罗雀……面对新政带来的新气象,大多数人拍手称快,但也有人议论纷纷,相关经营者、从业者更是叫苦不迭。有人说,中央不是一直说以内需拉动经济吗?这样做不是自相矛盾?有人说,我花自己的钱,提高一下生活质量,有什么关系?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认真反思。
从经济的角度看,消费与生产、流通、分配一起构成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四个环节。消费是社会生产和经济运行的最终目的,没有消费,生产就没有目的,流通就没有方向,分配就没有对象,社会经济就不可能正常运行。同时,消费也是生产的动力源,社会的经济运行,最终要靠消费来驱动。现代社会,消费比生产处于更重要的位置,消费决定了市场需求,决不但引导社会生产,而且配置社会资源。消费的规模和增长速度,决定了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不但如此,消费还决定了生产的转型升级,一个新的消费需求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或几个相关产业的繁荣发展,往往能产生新的发展方式和理念。十八大提出的“使经济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的要求,正是基于这一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特征,而提出来的科学的、正确的发展理念。只有从这一角度客观理性地理解消费,才能真正吃透中央精神,树立正确消费观念。
消费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和社会问题。当消费在经济范围内活动时,就是合理的,需要我们大力提倡。但当正常消费变质为奢侈浪费时,它的弊端就会凸显,就会蔓延至政治、社会领域,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会严重影响社会的公正和社会心理的失衡。如果不加有效制止,任其蔓延,就会酿造成严重社会危机,最终弱化甚至摧毁消费的正常经济功能。厉行节约就是对消费负面效应的一种矫正,保证消费科学有效运行的手段。从经济和社会双重角度来看,鼓励消费和厉行节约并不矛盾,它们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相辅相成,殊途同归。所以,在鼓励消费的同时,我们必须提倡艰苦奋斗、厉行节约。必须从败坏党风社风民风、侵蚀党的威信和执政基础的高度,深刻认识消费向浪费转化的可能性和必然性,狠刹浪费和奢靡之风,批判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树立“节俭消费”、“理性消费”、“健康消费”、“绿色消费”等理念。
树立正确的纳税筹划理念 篇7
一、纳税筹划对企业的好处
1. 降低纳税成本。
降低纳税成本即减轻税收负担, 或者称为“纳税成本最小化”。这一作用产生的前提是纳税人纳税本身是有成本的。通过合理的筹划降低这些成本, 可直接减少应纳税所得额进而降低应纳税额, 实际上就是为纳税人创造了效益。这种降低纳税成本的效益直接表现为企业现金流出的减少。
2. 降低涉税风险。
涉税风险是指纳税人在对纳税采取各种应对行为时可能涉及到的风险。它主要包括经济损失风险、政策法律风险、心理负担风险等。降低涉税风险对纳税人而言, 就是通过纳税筹划, 做到账目清楚, 申报正确, 缴纳足额及时, 管理有条不紊, 企业健康发展。即在税收方面做到风险最小或者没有任何风险。这也是纳税筹划的重要作用之一。
3. 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依法纳税是一把双刃剑, 它不仅要求纳税人依照税法规定, 及时、足额地缴纳税款, 而且要求税务机关依照税法规定合理合法地征收税款。由于我国法制建设还不十分完善, 人治的因素还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与工作, 现实生活中, 随意减免税、包税、摊派、贷款交税、预缴税款的现象仍时有发生。此时, 纳税人可以通过自己手中拥有的纳税筹划的权利, 理直气壮地拒绝纳税, 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可以说, 注重维持自身合法权益是纳税人进行纳税筹划必不可少的一环, 也是纳税筹划作用的重要体现。
二、企业应树立的纳税筹划理念
思想决定行动。树立正确的纳税筹划理念, 目的在于发挥纳税筹划的作用并使之达到极致。企业应树立正确的纳税筹划理念有:
1. 企业要树立纳税筹划对每一个纳税人都是必要和可行的理念。
税负是企业的一项成本, 通过合理、合法的纳税筹划少缴税款实际上就是增加了企业效益。中国加入WTO后, 中外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国内企业要想在同一起跑线上取得比外资企业更好的效益, 就要加强包括纳税筹划在内的企业财务管理, 以增加企业效益, 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每个企业无论企业性质、企业大小都可以通过对税收法规的研究, 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各项税收优惠政策, 选择使用对企业更为有利的税法条款。各地税务代理机构的成立, 也为纳税筹划提供了方便。
2. 企业要树立纳税筹划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理念。
纳税筹划体现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和各个时期。 (1) 企业日常经营及财务活动中的纳税筹划。这类筹划要求企业财务人员和相关管理人员敏感地运用各类税收政策于日常的经营和财务活动中, 以达到节税目的。例如, 充分利用技术开发的税收优惠政策。按规定, 企业技术开发费 (包括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方面发生的各项费用) 年度实际发生额可直接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 另外, 年度技术开发费若比上年增长10%以上, 年终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后, 还可按实际发生额的50%直接抵扣应纳税所得额。因此, 企业只要合理使用技术开发费, 使之呈波浪式增长, 即每隔一年技术开发费就比上年增长10%以上, 就增加了扣除额, 缩小了税基, 减轻了企业的税收负担。另外, 单台价值在10万元以内的用于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关键设备可一次性摊销进成本, 这一点也应引起企业重视。 (2) 投资决策阶段的纳税筹划。此阶段的纳税筹划是指筹划人员对原投资决策方案中的税收环节提出质疑和修改意见, 筹划前后节税的量化可以直观地体现出筹划效益, 这类筹划可以使投资决策更加科学、合理、可行、经济, 并且其产生的节税效益是持久和长远的。 (3) 经营决策阶段的纳税筹划。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 经常会遇到阶段性的经营决策, 如品种结构调整、设备更新改造等, 这类决策形成之前, 经营者应该让筹划人员对各个可选方案进行纳税上的评估价, 以实现方案优选。例如, 国产设备的购置费用可以抵免企业所得税, 并允许在不长于5年的以后年度持续抵免。当购置费用较大时, 就很能体现筹划的效益。
3. 企业要树立每个税种都有筹划的空间和可能的理念。
目前, 在我国的税法体制中, 几乎每一个税种都有优惠政策可供纳税人采用, 包括税基筹划、税额筹划和税率筹划, 同时, 也有避税筹划技巧可供选择。只要企业经营者、财务人员和相关管理人员根据企业经营范围、产品开发方向、重组改制情况、税收政策变化情况潜心研读, 必定受益匪浅。
三、纳税筹划中的注意事项
1. 纳税筹划中应坚持的原则。
(1) 谨慎性原则。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确立, 国家各项税收法律、法规日益完善, 税收工作的性质已经由“协调为主、管理为辅”转化为“管理为主、协调为辅”, 企业的纳税筹划工作压力日益加大, 但由于纳税筹划必须是在合法利用税法的前提下进行, 往往纳税筹划与“偷税漏税”仅一线之隔, 这就要求企业在纳税筹划时必须坚持谨慎性原则, 本着合理、合法、充分利用税收法律、法规的原则进行筹划, 不能心存侥幸, 滥用税收法规筹划从而偷税漏税。 (2) 综合整体性原则。由于税种和征税环节的多样性, 造成一项业务中往往涉及到多个税种, 同时由于业务操作的多样性, 在实际业务发生中可以采取多种操作方法, 这就要求我们实际纳税筹划中必须坚持综合整体性原则, 综合考虑该项业务的操作过程和方法, 不能仅限于一个税种的得失或者仅限于眼前利益的得失而忽略了企业整个税负和整个集团的利益。 (3) 沟通性原则。由于纳税筹划工作尤其是企业所得税的筹划往往涉及到企业各个部门的利益, 这就要求在纳税筹划的过程中必须加强沟通交流, 使企业的每一个部门成员服从企业整体利益。同时, 也必须加强与税务部门的沟通交流, 由于税收政策法规的多样性, 企业在利用税收法规政策时往往不能及时、充分, 也未必能掌握筹划的尺度, 这就要求企业要加强与税务部门沟通交流。
2. 纳税筹划中应预知的风险。
(1) 政策变更的风险。税收政策是纳税筹划的关键。税收政策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总是处于调整变化之中, 有的纳税筹划符合原来的税收政策, 但却不符合变化后的政策, 这个筹划方案终将失败。因此, 筹划人员要不断研究经济发展的特点, 时刻关注税收政策及其变动, 从而达到效益最大化。 (2) 经营过程的风险。由于纳税筹划具有超前性的特点, 因此, 每一个纳税筹划方案最终能否实现是带有不确定性的。还有, 纳税筹划的收益也常常不能准确计量。因此, 若将其纳入财务预算体系, 极可能导致偷税漏税而招致经营风险, 从而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3. 纳税筹划中需引入“机会成本”分析。
一般而言, 纳税筹划方案有时是一组互斥方案。决策的过程就是在每个入选方案已具有财务可行性的前提下, 比较各自的优劣, 然后利用评价指标从各个被选方案中选出一个最优方案的过程。因此, 从纳税筹划的最终目的来判定, 互斥方案的选择标准有时会存在一些先天缺陷, 此时, 引入“机会成本”的概念尤为必要, 也就是说, 如果选择了一个筹划方案, 则必须放弃实施其它方案的机会, 其它方案取得的收益是实行本方案的一种代价成本。只有综合考虑机会成本后的税后净利润指标才是符合纳税人初衷和纳税筹划规律的筹划方案。
树立正确发展观 篇8
刚才,会议表彰了全省教育宣传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云南师范大学、祥云县教育局等5家单位作了交流发言,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借鉴。木红春秘书长代表教育行政管理分会作了工作报告,详细介绍了过去一年分会开展的主要工作以及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具体内容我就不再复述。自从去年8月新一届理事会班子成立以来,作为理事长,我深切感受到各位会员代表对于分会成长壮大、服务教育的迫切愿望。希望大家充分利用今天这一契机,进一步从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决策研究、提升服务实效、强化机构建设等不同角度,多出主意、提建议,继续支持云南教育学会教育行政管理分会履行好分会职责,让更多的研究成果适时转化为全省教育系统和委厅机关各职能部门的工作参考。下面我分两方面讲几点意见。
第一方面,关于教育宣传工作
一、真抓实干,全省教育宣传工作成绩显著
2014年,全省教育宣传工作始终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牢牢把握“高举旗帜、促进发展、建设价值、维护和谐”的主题,更加注重对教育宣传工作的领导,更加注重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更加注重提高教育新闻宣传的实效,更加注重对教育舆论方向的引导,教育宣传的针对性、时效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增强,为全面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一是着力夯实教育宣传工作基础。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历来高度重视教育宣传工作,2008年就设立了云南省教育厅新闻中心并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或不定期举行新闻发布会和新闻媒体座谈会,主动回应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问题。为完成好“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这项重大任务,以“把教育系统广大师生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上来”为目标,专门将教育宣传工作列入州市教育目标年度考核,并成立了教育新闻宣传领导小组,由我任领导小组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通力合作下,全省教育宣传工作形成了领导重视、专人负责、上下联动、左右配合的协作机制,在部门设置、人员安排、设备配备等方面做到了统筹规划、落实到位,为加强和改进教育新闻宣传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是不断提高教育宣传助推力。随着云南教育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化和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协调推进,大量真实、鲜活的素材为教育宣传工作创新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在由云南广播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承办的“金色热线”上线活动中,委厅主要领导多次走进直播间进行交流互动,倾听群众呼声、解答群众疑难,以直面民生的宣传沟通方式,赢得了社会各界对于云南教育的理解和认可。与此同时,围绕全省教育工作重点,教育宣传部门积极协调组织各级各类媒体,大力宣传报道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重要部署以及教育战线的先进人物、典型经验,使云南教育改革发展成就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极大提升了云南教育的知名度。
三是努力为云南教育改革发展营造良好氛围。2014年,全省教育宣传工作把深入宣传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解决随迁子女读书问题、农村困难儿童平等受教育机会、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初中教育评价制度改革、改善特殊教育办学条件、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等作为年度教育宣传中心任务,通过组织主题报道、开展对话访谈、加强基层采风等形式,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省内主要媒体及云南教育网、《云南教育》《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和《學生新报》等,主动发挥教育宣传主阵地、主渠道的功能,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辟专栏专版,推出系列报道,宣传效果显著。例如,《云南教育》编辑出版了红河州教育振兴“金秋计划”专题,全面报道了地方教育改革发展中取得的丰硕成果和成功经验,对各地起到了典型引领、经验借鉴的作用;2014年教师节前夕,云南教育报刊社精心策划,编辑了“庆祝2014年教师节专刊”,集中宣传了一批长期扎根山区、边疆民族地区,为云南教育事业默默奉献的优秀教师,用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感人事迹来说故事、讲道理,极大地振奋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精神,起到了正面宣传、鼓舞干劲、传播正能量的作用。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全力支持、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全省广大教育宣传工作者开拓进取、勤奋工作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向辛勤耕耘在教育宣传战线上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谢意!但是,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面对瞬息万变的国内外局势,全省教育宣传工作距离新常态下的新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具体工作推进还存在着不少困难、问题和薄弱环节。比如,目前仍有少数领导干部不重视教育宣传,主动放弃舆论话语权,造成了工作的被动局面;有的领导干部不善于运用媒体力量,帮助化解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沟通不畅导致了问题的复杂化;有的教育行政部门的宣传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妥善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有待提高。服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服务云南教育改革发展,要求教育宣传工作主动担当起时代赋予的政治责任、育人责任和引导责任,把握住教育舆论话语权,进一步担负好为教育事业营造良好氛围的重要使命。
二、增强认识,切实将教育宣传工作放在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位置
宣传工作是党的喉舌,教育宣传是党声民意在教育领域的集中反映,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师生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工作作出了系列重要指示,发表了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些重要指示和论述,是我们做好教育宣传工作的思想先导和行动指南。教育宣传思想战线的同志要持续深入地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领会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入脑入心上下功夫,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学而信,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筑牢精神支柱;学而用,就是要坚持问题导向,用讲话精神指导解决实际问题;学而行,就是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推动事业发展、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一是要牢牢掌握教育领域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历史反复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政党,思想防线一旦被攻破,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掌握教育领域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关键是切实把意识形态工作贯穿于教育改革发展实践之中。因此,加强教育宣传工作,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传播先进文化、塑造崇高理想,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学校建设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示范区和辐射源;要按照政治立场坚定、理论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善于驾驭意识形态领域复杂局面的高标准选人用人,把政治上坚定,理论上、笔头上、口才上有专长的优秀人才吸引到教育宣传部门,持续打造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能打硬仗的人才队伍;要构建教育宣传思想工作大格局,加强对重大问题的分析研判和重大任务的攻坚克难,统筹协调舆论引导、抵御渗透、队伍建设等各个环节,统筹协调校内校外、网上网下等各个方面,逐步形成齐抓共管、共同参与的教育宣传思想工作大合力。
二是要切实维护好教育系统的安全与稳定。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热点难点问题层出不穷,破解这些问题离不开教育宣传工作。目前,一些群众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亟待解决,潜在的矛盾和影响稳定的隐患依然存在,历史遗留问题与现实发展问题重叠复加,合理诉求与不合法表达方式相互交织,教育综合改革所面临的复杂局面前所未有。解决好这些矛盾和问题,需要强而有力的宣传工作去释疑解惑、理顺情绪、化解冲突。因此,加强教育宣传工作,一定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及时让社会各界客观、全面地了解掌握教育改革发展的最新政策和具体措施,理解教育发展中可能出现问题和困难,才能在全社会形成支持教育改革、维护教育稳定的良好局面。
三是要主动服务于云南教育现代化进程。教育联系着千家万户,寄托着无数家庭的期盼,是全社会最重要的民生事业。做好教育宣传工作是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加快云南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需要;是全面落实教育均衡发展,保证教育公平的需要;也是转变职能,创新教育管理的需要。因此,加强教育宣传工作,舆论要先行。要明确宣传重点,抓住典型案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于教育改革发展的满意度;要树立“大宣传”意识和“开门搞宣传”的理念,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宣传资源为教育改革发展服务;要及时反映教育改革动态,展示教育先进形象,主动为云南教育事业科学发展鼓与呼。
三、坚定不移,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
当前,云南教育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跨越的重要机遇期。全省教育宣传工作要紧扣云南教育改革发展大局,围绕中心工作,准确把握形势,深入分析舆情,突出宣传重点,创新宣传方式,利用现代传媒,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
一是要切实提高对教育宣传工作的領导。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从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高度,高度重视教育宣传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对教育宣传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教育宣传工作由“一把手”作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专门负责,把教育宣传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教育宣传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加强对舆情的分析研判,充分发挥宣传舆论在问题解决中的影响作用。也就是说,领导干部不仅要做教育工作的指挥者,还要做教育宣传的策划者和教育舆论的引导者。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要进一步加强宣传部门建设,为宣传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条件。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关心媒体、支持媒体、理解媒体、用好媒体,运用媒体力量促进我省教育改革发展。同时,也希望教育新闻媒体进一步增强主动性、掌握话语权,注重抓基层、打基础,着力转作风、正学风、改文风,不断创新报道方法和形式,积极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全方位的宣传服务。
二是要不断提高教育宣传队伍素质。做好教育宣传工作,归根到底靠队伍、靠人才。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教育宣传队伍建设,要高标准严要求地建设一支政治觉悟高、业务精、作风好的宣传队伍。广大教育宣传工作者,要热爱本职工作,加强学习和锻炼,发扬优良传统,改进工作作风,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切实增强教育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教育宣传工作要维护广大师生和教育工作者的切身利益,要多宣传教育工作者中的先进典型,要探索教育工作与新闻报道结合的新路子。要注重利用现代传播技巧,采用受众听得懂、易接受的方式,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做到言之有物,把思想性、指导性、知识性、可读性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教育舆论引导能力,不断增强教育宣传凝聚力、穿透力。
三是要大力加强主阵地、主渠道建设。全省教育宣传战线的同志要进一步树立阵地意识,不断整合传媒资源,大力加强教育舆论阵地建设,充分发挥教育主流媒体在教育宣传中的主力军、主阵地作用。要千方百计让那些准确及时宣传国家教育方针及我省教育政策,正确完整传达教育部门精神的教育主流媒体的声音,占据教育系统舆论引导的制高点;要千方百计让那些弘扬主旋律、传播优秀文化的教育媒体成为每所学校、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良师益友;要继续办好云南教育网,《云南教育》《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学生新报》等委厅主管的宣传媒体,通过进一步加大行政指导力度,不断提高所办网站和报刊质量,使之成为社会各界了解教育政策和教育动态的重要窗口和载体。《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要充分考虑未成年人成长进步的需求,精心策划选题,创作、编辑、出版并积极推荐一批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强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等未成年人读物和视听产品。”《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是教育部的权威教育报刊;云南省教育厅主管,云南教育报刊社主办的《云南教育》《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学生新报》是我省教育宣传的主流媒体和权威媒体。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广大师生订好、读好、用好这些教育报刊,充分发挥它们在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要认真组织、指导师生开展“学报刊、用报刊”活动,用健康的精神食粮去丰富广大师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二方面,关于教育行政管理能力建设工作
去年11月和今年1月,省委、省政府分别召开了全省党委、政府系统秘书长和办公厅(室)主任会议。会议强调,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们要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切实把抓落实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抓落实中推动发展,在抓落实中改进作风,在抓落实中提升服务水平。教育行政管理分会的会员单位和会员代表都是全省教育系统的办公室和办公室主任,我们要自觉地把分会的各项工作与行政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科学统筹主职和兼职的关系,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关口意识、精品意识,不断提升教育行政管理能力和水平,真正做到政务服务见水平、会务服务见精神、事务服务见作风。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视察时提出的“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的要求,扮演好兵头将尾的角色,甘当苦力,甘当主力。
一、勇于担当,把抓落实作为推动教育发展的首要任务
抓落实是一个老问题,也是一个新话题。根据《云南省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方案》,今年以后将出台一系列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只有落到实处,才能切实推动教育发展。办公室是领导决策的参谋助手,是机关办公的关键枢纽,是业务开展的重要窗口,办公室工作承上启下、协调左右、联系内外,直接关系着整个教育系统工作的有序运转和高效推进。办公室在抓落实这个链条中,居于上下左右协调运转的中枢,担负着牵头抓总的首责。因此,办公室要紧扣全省教育工作重点任务,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强化抓落实的职能,完善抓落实的制度,充分发挥好出谋划策、主动对接、督促落实的作用,充分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让抓落实成为大家的一种自觉行动和工作常态,让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結果。
二、开拓创新,全面提升“三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坚持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坚持极端负责的工作作风、坚持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坚持廉洁自律的道德操守”的“五个坚持”要求,李克强总理关于“要始终出于公心、秉持改革精神、弘扬法治理念、坚持勤政廉政、善学善谋善用”的“五项要求”,是我们做好办公室工作的根本遵循。全省教育系统办公室是一个系统、一个整体,要保证系统运转不掉链子,就必须在综合服务能力建设上做足文章。因此,针对办公室工作职责和运行规律,要进一步强化“要通不要阻、要紧不要松、要实不要空、要对不要错、要快不要慢”的纪律约束,不断规范工作流程,不断完善规章制度,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要抓住思想作风建设这个核心,打牢业务能力建设的基础,不断提高决策服务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运转保障能力、科学管理能力;要抓好办公室干部队伍的学习培训、教育管理、选拔任用和关心培养工作,以科学的理念、过硬的本领、优良的作风,确保“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大局”有认识、有责任、有担当,确保“服务发展、服务决策、服务落实”有内涵、有举措、有成效。
三、正风肃纪,当好教育系统勤政廉政排头兵
办公室的同志,长期在领导身边工作,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单位形象,其他部门的同志往往把办公室的同志当作学习的对象和参照的标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驰而不息,带头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实施办法,坚持不懈抓好厉行勤俭节约,在办公用房、住房、配车、调研、公务接待等方面,为领导把好政治关、政策关和程序关;必须锲而不舍,带头践行“三严三实”,自觉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台上台下一个样、上班下班一个样,始终表里如一、严守本分;必须持之以恒,带头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持续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时刻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清清白白做事,老老实实做人,努力成为教育系统勤政廉政排头兵。
树立好正确的入党动机 篇9
正确的入党动机应该是:对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充满热爱,信仰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特别是***理论,愿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祖国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积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共产主义的理论,不断从思想上丰富提高自己,坚定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信念,由此而提出入党的要求。
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我们应该,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主动投身于社会实践,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用正确的入党动机克服不正确的入党动机;培养自律意识,提高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自觉性来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
入党积极分子还应该懂得:端正入党动机,不是入党前一时的问题,而是一辈子的事情。有的人虽然组织上入了党,但端正入党动机的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有的入党时动机是端正的,但后来放松了政治学习和思想改造,革命意志衰退了,甚至蜕化变质了。这些同志由于没有树立好或者未能经常保持正确的入党动机,即使组织上入了党,遇到适当的气候,还会犯错误。每个要求入党的同志都应引以为鉴,不论组织上是否入了党,都应做到首先在思想上真正入党;而且要长期地注意检查自己做党员的动机,克服那些不正确的思想,决不能入党前拼命干,入党后松一半。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备卓越的领导能力,防腐拒变的能力。
另外,端正入党动机是个长期的话题,我们要一直坚持。可以说,端正入党动机不仅是入党积极分子要回答的问题,而且是每个党员都要终身实践的课题。许多要求入党的同志从提出入党申请的第一天起,就矢志不移、孜孜不倦地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工作,以实际行动端正入党动机,达到了党员标准,成为光荣的**党员。但也有少数人,忽冷忽热,起伏较大,最终没有实现自己的入党愿望。许多曾经为党为国家为人民作过大贡献的党员,后来却走上了腐败犯罪的不归路,其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持之以恒地加强党性锻炼,还在入党动机方面暴露出了大问题。
因此,对于我们要在端正入党动机的全过程中,严格严格再严格,实践实践再实践,坚持坚持再坚持,在继承正确入党动机基本内容的同时,不断地给它注入时代的新内容,使它蕴涵着时代的新精神,焕发出时代的新气息,使自己向着成为一名符合时代要求的合格党员的目标不断前进.这里最重要的是实践。要求入党的同志仅有入党的迫切愿望还不够,还必须见诸于行动,在实践中不断用切身体验来深化对党的认识,从而进一步端正自己的入党动机。例如,通过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作出积极的贡献,来体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实际行动,来体会为共产主义不惜牺牲一切的高尚情操;通过学习优秀党员的模范事迹,来增强自己对党的感情,激励自己的行动,等等。一句话,就是通过身边活生生的、实实在在的、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活动,来加深对党和共产主义事业的认识,强化正确的入党动机。
面对改革开放30年的辉煌成就,我们情不自禁回想起党的发展历程。从南昌起义到万里长征,从八年抗战到九州解放,从贫穷落后到国富民强......这部波澜壮阔的党史,为我们展开了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壮丽篇章。神州大地一个个优秀的共产党员,在我们身边竖起了一面面光辉的旗帜。他们或是父兄、或是师长,或是战友、或是同窗,形成了强大的红色磁场。他们以真诚的启迪,建造起我们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他们以模范的行动,激发起我们积极向上的欲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与他们同行,将会使人生的道路充满阳光。
通过这次学习,我明白入党动机就是一个人要求入党的内在原因和真实目的。有些同志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要求入党的;有的则认为当党员光荣,入了党个人和家庭都光彩,在亲戚朋友面前也好看;有的是看到周围一些同志都提出了申请,随大流而要求入党;有的认为现在政策好,自己富起来了,为报答党的恩情要求入党;有的认为“党票”是一种政治资本,通过入党在政治上找个靠山;也有的认为入了党,容易受重用,提拔快,或者大学毕业后可以找个好工作;等等。还有极少数人,要求入党是妄图到党内来改造我们党。要求入党的同志,剖析一下自己的思想,思考一下自己究竟是抱着什么样的动机申请入党。
鲜红的人物形象便浮现眼前:从黄继光、董存瑞到雷锋、焦裕禄,耳濡目染他们的光辉事迹,仿佛看到雷锋同志在火车站接送客人,寒风中隆隆的汽笛声切入耳骨;仿佛看到孔繁森为藏族老人治病,皑皑白雪此时更加晶莹。
入党是一种心灵的净化,要树立“入党本身就是净化‘的理念。共产党是一个纯洁的队伍,净化心灵应是我们入党的基本动机。入党的过程就是认识党、热爱党、发展党和捍卫党的过程,不能存在任何私心杂念,不能带有功利欲和虚伪心入党。
入党是一种觉悟的提高,要树立“入党本身就标志着思想进入一个新境界”的理念。共产党是加快实现共产主义的先锋组织,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党的伟大理想,是我们入党的根本动机。共产党先进就先进在觉悟上,这是本质,所以要强调“先从思想上入党”的重要性。“共产党员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如果说党员有什么超越常人的地方,那就是信念和忠诚。
入党是一种特殊的奉献,要树立“入党本身就意味着付出和奉献”的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的宗旨就在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奉献中体现人生价值,维护和发展群众利益,是我们入党的现实动机。事实证明,在每个重要时期、特殊时刻,党员总是冲锋在前。因此,“先群众之忧而忧,后群众之乐而乐”应该成为每个共产党员的起码品格,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不计个人得失则应是对一个合格党员的基本要求。要入党,就要敢于奉献、勇于奉献、甘于奉献、乐于奉献,而入党行动的本身就是在向党组织表白自己的奉献之心。
我认为:入党就意味着责任与使命,意味着拼搏与奋斗。入党决不是为了捞取个人的某种政治资本,也不是为了达到升官发财、贪图金钱与名利的目的。入党为的是能比别人多吃苦、吃得亏、吃大苦、耐大劳;为的是不图名不图利,不计个人的得与失;为的是任劳任怨,踏踏实实,抛弃个人私利。作为一个党员来说,就是无论何时何地,在任何条件下都要以党的事业为重,事事当先锋、处处作表率,充分发挥好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自己的先锋模范作用,来体现党的先进性。
然而,有了端正的入党动机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全面发展个人素质,选择正确的路标和方向,是每个青年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身边也有一些加入了共产党的优秀同学,因为有理想的指引,他们比一般同学更勤奋学习,积极钻研;他们更主动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关心同学,帮助同学,他们大多数都体现了党员应有的素质,成为同学心中的楷模.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应该积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锻炼和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通过这样一个过程,提高个人能力素质,实现人生的价值,从而推动自身的全面发展.我们这一代青年被喻为迷失的一代,在浮躁的物质世界里,我们怀念五四时期前辈们轰轰烈烈为理想而奋斗的执著和无悔,可是我们自身却很难做到,因为大多数人的理想已迷失去杂乱浮躁时物质世界里,我们追求自我个性的发展,却看不到发展的积极在哪里.人生短促,历史悠悠,谁不想在短促的生命中做一些有意义的事。然而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只有同党站在一起,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共同努力,才能推动历史前进。我们的党是一个光荣,伟大,正确的党,是党把一个遭受了耻辱与悲哀的国家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使我们又一次屹立于世界东方,虽然我们的党在建国前后,总有问题出现,但任何人不能否认,我们的党的作用是其他任何一个组织不能替代的,她是中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为了祖国的独立,民主,繁荣统一富强做着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她有使命感,责任感,优良的传统,坚强的品质和成熟的理论,她汇聚了一批最优秀的中华儿女.当前,改革开放,经济腾飞任重道远,有些人贪图享乐,弃国而去,我们这些矢志报国的青年应当积极加入到党组织中来,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肩负起历史和人民赋予的重任,为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不息我决心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注意克服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争取在思想、工作、学习等方面有更大的进步。正确地看待自己的长与短、得与失、名与利,做一个无论在组织上还是思想上都入党的人。
难度:容易
来源:无忧考网
划词:已启用
收藏
好玩的单词游戏助你攻克英语单词,不注册是玩不了的哟!
敬爱的党组织: 如何树立好正确的入党动机,这对于每一个想要加入中国***,为人民谋福利做贡献,为祖国事业添砖加瓦,的同志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而且要做到一个好党员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入党动机就仿佛河流没有澄澈的源泉,树木没有健康的根系,雏鸟没有温暖的巢穴,是根本不可能在让自己的身心与党纪党规相切合,做到全心全意贯彻党的精神。而如何树立好正确的入党动机呢?这必然要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首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我们必须要做到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努力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一个人入党的动机是不是正确,往往同他对****事业和无产阶级政党的认识正确不正确、深刻不深刻有直接关系。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党建理论,科学地阐述了上述问题,只有认真学习这些理论,才能对上述问题有更加明确和深刻的认识。事实也证明,一个人对****事业和***有了明确、深刻的认识,他的入党动机才会端正。近几年来,许多申请入党的积极分子加强了以党章为主要内容的学习,包括党的理想、宗旨的学习,党的纲领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学习,党员义务和权利的学习。党的十五大后,全党又兴起了一个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理论的新高潮。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政治觉悟,对他们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起了积极的作用。例如,有些农民入党积极分子,在贯彻党的富民政策之后开始富裕起来。最初他们怀着向党报恩的思想要求入党,通过学习,逐步懂得了不仅要自己富裕,还要帮助周围的群众共同致富,懂得了现在的努力就是为着将来实现****,要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而努力奋斗。这种变化,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朴素的、感性的认识上升到自觉的、理性的高度。这是树立正确入党动机的思想基础。
再者,一切的正确认识都必须来源于实践,而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验认识的正确性,故而正确的入党动机也离不开不懈的实践检验。通过实践锻炼,不断端正入党动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人们的正确认识,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并不断循环往复,才能获得。这里最重要的是实践。要求入党的同志仅有入党的迫切愿望还不够,还必须见诸于行动,在实践中不断用切身体验来深化对党的认识,从而进一步端正自己的入党动机。例如,通过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作出积极的贡献,来体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实际行动,来体会为****不惜牺牲一切的高尚情操;通过学习优秀党员的模范事迹,来增强自己对党的感情,激励自己的行动,等等。一句话,就是通过身边活生生的、实实在在的、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活动,来加深对党和****事业的认识,强化正确的入党动机。
第三,人的意识的能动性是不能被忽视的,我们要充分的相信自己的信念,用正确的入党动机克服不正确的入党动机。人的思想活动是比较复杂的。在争取入党的过程中,一个人的入党动机往往既有正确的成分,也会掺杂一些不正确的东西。只不过有些同志入党动机正确的成分是主要的,不正确的成分是次要的;而有些同志则是相反。这就要求申请入党的同志主动靠拢党的组织,争取党组织对自己的帮助,通过接受党的教育、实际锻炼和自我思想改造,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把不正确的动机改正过来。前面讲过,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的入党动机,表现是多种多样的,这里着重剖析其中的三种:第一种是觉得当党员光荣而要求入党。当一名***员的确是光荣的,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员称号之所以光荣,就在于他们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能够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也就是说,***员的光荣是与责任、奉献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一个人要求入党,只是为了荣耀,为了脸面好看,而不准备为****事业做艰苦的工作,那是同***员的光荣称号不相称的。第二种是看见别人提出入党申请,自己也跟着申请,并没有认真思考到底为什么要入党。这是一种带有盲目性的入党动机。应当肯定,这些同志提出入党申请,也是一种要求进步的表现。但是,一个人要求入党,应该有坚实的思想基础,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懂得工人阶级彻底解放的道理,决心为实现****事业贡献自己的一切。如果没有这样的思想基础,只是为了入党而入党,即使入了党,一遇风浪就会动摇。这样的人是不具备入党条件的。第三种是为了到党内捞取某种好处而要求入党,这样的动机与党的根本宗旨是背道而驰的。在党执政的条件下,有些同志入党后担任了领导职务,受到党和人民的重用和提拔。但是,这种提拔和重用,只意味着党员要担负起更重大的责任,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而决不意味着党员担任了某种职务,或者有了某种权力,就可以谋取私利。任何以权谋私的行为,都是党和人民所不允许的。我们党历来主张“立党为公”、“执政为为民”,这是我们党不能动摇的根本原则。因此,怀有到党内捞好处念头的同志,应当自觉克服私心杂念,真正树立起****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全心全意地为党和人民勤奋工作,以实际行动来端正入党动机。最后,我想说的是,和我一样期盼着早一点加入党组织贡献一份力量的同志们还应该懂得:端正入党动机,不是入党前一时的问题,而是一辈子的事情。有的人虽然组织上入了党,但端正入党动机的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有的入党时动机是端正的,但后来放松了政治学习和思想改造,革命意志衰退了,甚至蜕化变质了。这些同志由于没有树立好或者未能经常保持正确的入党动机,即使组织上入了党,遇到适当的气候,还会犯错误。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有许多党员,在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有完全入党,甚至完全没有入党。这种思想上没有入党的人,头脑里还装着许多剥削阶级的胜东西,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无产阶级思想,什么是****,什么是党。”这段论述极为深刻。每个要求入党的同志都应引以为鉴,不论组织上是否入了党,都应做到首先在思想上真正入党;而且要长期地注意检查自己做党员的动机,克服那些不正确的思想,决不能入党前拼命干,入党后松一半。
敬爱的党组织: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其入党动机应是为了现身共产主义事业,为了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有些大学生认为入党可以为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特别是近几年来,包括一些外企,私企招聘员工,大多都青睐于中国共产党员。于是,有人认为成为一名党员就可以联系到好单位,好工作,能为今后的工作提拔和升迁捞到“政治资本”。这种有明显功利色彩主义的入党动机,与党的入党主旨是背道而驰的。在党的执政条件下,有些同志入党后确实担任了一些领导职务,受到了重用和提拔,但是,这种重用和提拔,只是意味着党员负起更大的责任和义务,绝不意味着党员担任了这种职务,或者有了某种动力,就可以玩弄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捞到好处。我们党历来主张“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任何一入党的方式获取利益的途径和动机都是极端错误的,其中包括了我们当代的大学生。
正因为存在这种种不正确不纯洁的入党动机,我们共产党员才要时时刻刻来端正自己的入党动机,克服各种不不正确的入党动机,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
正确的入党动机,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不断努力学习中学得的,在不断的实践、锻炼中获得的。
我认为,端正入党动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勤奋刻苦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基本理论知识。一个人的知识不会与生俱来,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不会自然生成,正确的入党动机,需要党组织的教育培养,更需要每个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刻苦学习,政治上的坚定来自理论上的清醒,理论清醒,才能形成正确的的目标和理想。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因此,只有学习现今的理论知识,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并且将理论贯穿到实际行动中去,才能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二,持之以恒的投身于社会,接收实践的锻炼和考验。实践出真知,实践的体验可以使要求入党的同志不断地调整和升华自己的入党动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人的认识正确与否唯一的标准,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每一个党员都要向先进的党员学习,都应以孔繁森这样的党员为楷模,以榜样的力量来激励自己,对照检查自己的一言一行,端正自己的入党动机,做一名合格的党员。
三、积极主动的接受党组织的的严格教育和培训,不断端正自己的入党动机。所以,入党必须有端正的动机,作为一名党员入党动机更应该端正。有明确的目的,这样才能在理论学习中步步深入,了解党方针政策的精髓,才能在生活中严于律己,处处以为人民服务作为行动指南。但入党动机并非一成不变的,要时时刻刻端正,时时刻刻改进,要紧跟时代的脉搏,紧跟党的方针政策的步伐。合格的党员不是自己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是要真正的抓紧时间学习理论知识弥补自身的不足,是时时刻刻,事事物物都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从社会的和谐稳定入手,从今天做起,从现在做起,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
【树立正确发展观】推荐阅读:
树立正确的发展观论文10-21
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07-24
树立正确的祷告观06-30
树立正确的挫折观06-30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12-25
树立正确经营指导思想06-12
树立正确的语文复习观06-30
树立正确的新闻观论文07-01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07-11
树立正确的财富观论文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