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圈党建工作的新探索

2024-06-03

商圈党建工作的新探索(精选6篇)

商圈党建工作的新探索 篇1

基层党建工作的新探索

来源:《求是》期号:2013/04作者:周银芳

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福建省泉州市委把分类定级、晋位升级作为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的有力抓手,对照中央提出的基层党组织“五个好”标准,把全市基层党组织分为先进、一般、后进三个等级,因类施策,加大力度,党组织的先进面比原来提高了15个百分点,后进党组织基本转化,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目标引动、机制促动、典型带动,巩固扩大先进基层党组织。巩固扩大先进基层党组织,目标是方向,机制是保证,典型是标杆。市委提出全市先进党组织巩固率100%和一批一般党组织进入先进行列的目标,将“抓书记、强班子,抓发展、明思路,抓覆盖、建组织,抓规范、建制度,抓阵地、建场所,抓保障、增投入”等具体任务,细化分解到各级、各类党组织,使先进党组织的巩固和其他类型党组织的晋位升级目标任务具体化。推行“组织目标管理、个人设岗定责”基层党建工作机制,探索切合各个领域实际、统一规范的党组织工作规程,形成了乡镇党委、社区党组织、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各具特色、务实管用的工作方法,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实施典型培育工程,采取党建联系点、领导干部挂钩联系等办法,培育表彰各个领域先进基层党组织,着力打造一批有成效、有特色的党组织建设工作示范点,带动先进党组织和其他类型党组织建设的整体提升。

建好队伍、强化考评、落实保障,提升一般基层党组织。提升一般基层党组织,队伍是重点,考评是手段,保障是基础。我们注重抓好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优化调整村级班子,分级举办基层党员干部培训班,提升党员干部素质,在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中开展“保本色、增本领、强作用”主题教育,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以党员队伍的先进性纯洁性促进基层党组织提升。落实“三级联述联评联考”制度,将考评结果与评优评先、干部考核、党员评议等挂钩,以考评工作的强化促进基层党组织提升。落实村、社区党建经费,将企业党建经费纳入企业管理费用,建立村干部报酬正常增长机制,新建一批基层党组织综合服务场所或活动场所,以保障能力的增强促进基层党组织提升。

配强书记、健全制度、结对帮扶,转化后进基层党组织。整顿转化后进基层党组织,书记是关键,制度是根本,帮扶是推手。我们大力实施“领头雁”工程,对农村、社区的后进党组织,选派优秀党员干部驻村(社区)指导或担任第一书记,选聘党员大学生“村官”协助工作;对党建工作力量不足的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同时由地方党委组织部门与企业“双选聘”优秀党务干部,建强后进党组织书记队伍。指导基层党组织健全落实好“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日常工作制度,围绕强化党建工作责任、开展党的活动、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等建章立制,逐步规范后进党组织建设。开展联建联创活动,引导机关、企业与后进基层党组织结对帮扶,实行项目运作,协调党政部门

帮难村、经济部门帮穷村,整合优势党建资源,集中做好后进党组织的整顿转化工作,激发后进党组织赶超先进的内在动力。(作者:中共福建省泉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探索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新方法 篇2

二关爱学生,走进学生心灵优秀班主任李镇西在《爱心与教育》一书中说:“好的班主任是出色的心理学家”。班主任以“爱”为核心,像导师、慈母、朋友一样,在课堂上,课外活动,日常生活小事中深入到学生中去,与家庭教育相配合,走进学生心灵,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如某个活泼的学生为何突然间沉默寡言?一向守规矩的学生为何迟到?某某为何心神不定„„班主任找出原因,耐心疏导;对后进生更是加倍关注,可以走访同学,弄清基本情况,向各科任教师了解其课堂上的表现,向家长了解家庭情况,继而综合分析整理,找出原因,制定出对策和实施方案,帮助其在各方面都有进步,稳步提高。在求知的道路上,学生把教师看得比父母更重要,所以教师要给学生倾注深切的爱:给学生导师般的厚爱,多一点教导,少一点指责;给学生慈母般的仁爱,多一点呵护,少一点批评;给学生朋友般的挚爱,多一点尊重,少一点粗暴。走进孩子心灵,用自己的爱心、精心、耐心、细心、恒心营造学生学习、生活的空间。

三以人为本,采用合理的方法新的教育观要求班主任树立“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提供主动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班主任工作繁多,只有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事半功倍。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好的学生能自己安排任务,主动采取措施,自觉进行意志转化与行为控制,自觉地把客观要求与影响转化成自己的需要。”而其他学生,需要在别人引导、教育下才能安排好自己的任务。那么,班主任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方

法。1.通过培养学生骨干对班级进行管理、引导、传递学校的管理思想和育人目标。学生在管理班级事务中思想上有所提升,能力得到了锻炼。如:班主任找一些贴近学生思想的先进人物事迹,让学生去品味、学习他们的精神、品质;指导学生骨干如何与同学交流,如何组织活动,用案例分析的形式,让学生体会干部应具备的素质;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指导学生策划、组织、参与班级活动。学生在组织活动中通过自己的思考,将理论的东西在实践中加以运用,积累经验。在活动中,学生骨干不仅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而且提高了自信心,培养了他们的组织能力、合作能力,有利地促进了班级管理工作。引导全班同学形成自律

3.提起批评,人们总认为是一种板着脸严肃的事情。这样既伤孩子自尊,又伤老师肝肾。“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学生的心灵世界是美妙灿烂的,与学生的交往中,既要用行为魅力去塑造学生,又要用语言魅力去感染学生,选择恰当的教育方式至为重要。对稚嫩的孩子们的教育,我体会到幽默中教育学生

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对于低年级的孩子的不良习惯,可以用“慢吞吞妹妹”、“眼泪公主”、“拳头帅哥”这种贬中带褒、褒中带贬的幽默,从自省中改正平时不怎么介意的毛病;有意绘声绘色地讲解和表演一些笑话故事,来提醒孩子们粗心的缺点,还通过编小品、编故事等方法,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这种寓批评于谈笑中的教育,增强了师生间的相互理解和班级的凝聚力,使学生

愉快的氛围中受到了教育。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校有校规,班有班法,那么班主任在德育的过程中如何用

班法呢?1

我总是组织学生反复学习《小学生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班级制度》等规章制度,使学生认识到没有严格的行为规范,就不可能有好的班风,学生在思想品德、文化、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培养和提高就会落空,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严

格遵守各种规章的必要性。2

有一个好的学校规章,仅仅是一个好的开端,关键是要把它落到实处。班级的管理仅靠班主任个人是远远不够的,应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为了落实校规,我启动了二套管理系统。一是班干部轮流值周负责制,负责把本周学生遵守规章的情况记录下来,对有突出表现的同学提出表扬。若有违反班规的同学,则向他发《违纪通知单》,注明违纪事由、扣分情况。另一套是值日班长负责制,负责当天班级的常规管理,每天小结。这个管理办法行之有效,能很快杜绝学生违纪

现象,对规范学生的行为、建立良好的班风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家长与班主任在教育目标上其实是一致的。家长把小孩送到学校,希望将他们培养成有用之材,而班主任按照职业和道德要求义不容辞地要对学生教育负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班主任的心与家长的心自然就应紧紧联结在一起,这就需要教师和家长经常联系,交流孩子的成长、学习状况。教师家访、电话沟通、家长会仍是当前家校联系的主要渠道,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电脑技术、网络技术与家长联系,这样就为家校联系提供了新的渠道,是利用现代电子信息的技术手段,以最容易的方式把家庭和学校双方融入到了现代教育中,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间建立和谐、有序的联系,促使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完成好培养学生的教育目标。

商圈党建工作的新探索 篇3

一、项目名称:

党建引领农业产业发展的新探索----“绿能模式”

二、项目类型: 创新探索型

三、实施单位:

安义县委组织部、江西省绿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四、实施背景

安义县生态资源丰富,农业发展有基础.安义也是劳务输出大县,常年80%的农村劳动力在外务工创业,近些年来,同全国大部分地区一样,安义县确实遭遇“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的现实困境。鼎湖镇西路村在外创业能人凌继河积极响应安义县委号召,回乡创办江西绿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现代农业,通过规模经营,不仅实现了自己富裕,而且带动不少农民致富。

五、设计思路:

江西省绿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流转土地1.9万亩,托管土地3.6万亩,员工达200多人,是一家集土地流转、水稻种植、种植技术推广、大米加工生产及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企业。公司董事长凌继河在创业的同时,不忘党员责任,依托绿能农业,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成立江西绿能农民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并任党支部书记。合作社党支部以“企业+合作社+基地+党员+农户”为运作模式,采取支部领富、党员带富、社员致富的方式,推动合作社发展壮大,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有效破解了“谁来种地,不愿种地,种地不赚钱”等难题,成为了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生动实践,受到了总书记点

和党的阵地建设充分融合,发挥合作社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公司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探索出了“绿能模式”。

一是解决“地从哪里来”的问题。适度规模经营,是实现现代农业发展的保障和前提。绿能公司通过“股田制”、“大田托管”模式创新,依托合作社党组织,将一些不愿流转的农民经营户和种田大户纳入了现代化、专业化种田范畴,不断实现公司的裂变扩张,找到了一条不通过土地流转也能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进程的新办法、新路子。

二是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发展现代农业,最重要的是要培育经营主体。绿能公司在坚持农民主体地位的同时,通过设计合理的薪酬制度和绩效管理考核办法,以“基本工资+奖金”为激励,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内生动力。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通过培养专业化技术农民,未来农民将不再是一种身份,而是一种收入有保障的体面职业。

三是解决“种地不赚钱”的问题。农业基础地位不可动摇。实践证明,坚持“社企”共同发力,开展“精细化分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了科学种田,有效提高了种田收入,破解“种田不赚钱”难题。随着现代农业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农业分工将进一步细化,农业仍将会是一个有奔头的产业,农民也是一个体面的职业,农村也可以依托现代农业发展和一二三产业融合而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八、存在问题

“绿能模式”在党建引领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社会化服务做得不够。合作社党组织在破解土地流转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规模化发展过程中也开始遇到瓶颈。绿能土地流转集中在公司周

边片区,在大规模流转推广上存在一定问题,特别是在和其他乡镇、村合作上稍显不足。二是对党建工作认识不到位。上级党委认为合作社是松散型经济组织,合作社中的党员组织关系大多还在村党组织中,农村党建的主战场还是在村级党组织中,给予工作上的支持力度不够大,同时。合作社支部是在合作社和企业基础上建起来的,认为合作社支部主要精力是推进合作共赢,对党建工重视程度不够。三是人才制约瓶颈凸显。随着绿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规模从3000多亩拓展至近2万亩(外加托管耕地5万亩),地理范围从1个村拓展至全县乃至其他地市,现有的农业人才和以老带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适应发展的需要,急需加强职业农民的培训。

九、下步打算

一是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全程社会化服务。前期在万埠镇下庄村通过与村委共同成立合作社,采取“大绿能拖小绿能”的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通过合作社的综合协调、指导服务,整合相关资源,加大土地流转合作社管理机构建设力度。同时统筹推进各合作社齐头发展,发挥各自所长,形成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合力,在壮大合作社发展的同时,更好地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下一步将继续在其他乡镇努力合作达到60个村委以上,实现托管面积达到8万亩以上,带动增强农村经济,助力党建扶贫工程。

商圈党建联席会成立仪式上的讲话 篇4

2007-6-29

当前,全市上下正聚精会神地贯彻落实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力构建和谐社会,以优异的成绩欢庆党的86周年华诞、喜迎党的十七大召开。经过广陵区委组织部和有关街道、部门的精心筹备,今天,扬州文昌商圈党建工作联席会正式成立了。在此,我代表市委、市委组织部,对联席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

文昌商圈一直是扬州的城市中心、商业核心。近几年,随着扬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进一步加快,文昌商圈的运营质态、外在形象也在不断变化、不断提升,党的工作特别是党组织建设更是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变化。但相比于市委市政府打造“苏中第一商圈”的要求,相比于非公企业在文昌商圈快速发展的现状,我们感到,无论在党建工作氛围的营造,还是党建工作力量的整合上,目前的文昌商圈,还欠缺一个配合密切、运转高效的协调议事机构,还需要一个共驻共建、共赢共享的党建工作运行机制。因此,文昌商圈党建工作联席会的成立,可谓顺势而建、应运而生。

党的十七大即将于下半年召开,基层党建工作必将迎来新的创新发展高潮。落实到当前,落实到广陵,我衷心地希望广陵区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主动积极作用,把文昌商圈党建联席会塑造成一个协调各方关系、整合各方资源的有力抓手和有效平台,把文昌商圈党建工作打造成一项拿得出、叫得响的创新工作、特色工作、品牌工作。

下面,我就进一步做好文昌商圈党建工作简单谈三点意见。

一、文昌商圈的党建工作要围绕并服务于商圈的总体发展规划,引导文昌商圈健康发展、快速发展、持续发展

经过10多年的稳步发展,文昌商圈已成为扬州乃至苏中地区最大的商贸中心。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市委提出了“主导向南、西进东联”,打造“一体两翼”带状组团式城市格局的发展战略,并陆续出台了配套政策和措施,东、西区商业副中心建设逐步推进,扬州市区呈现出商业集聚地竞相发展的态势,特别是西区以京华城为首的商业副中心正呈现后来居上之势。放眼全省,同样以商贸业为主,文昌商圈年营业总额,与南京新街口、苏州观前街等商贸中心还有不小的差距;同为商业街区,文昌商圈的知名度、美誉度远不如新街口、观前街。在新一轮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中,文昌商圈如何继续在全市保持优势、率先领跑?如何进一步缩小与全国同类商圈的差距?如何进一步规范市场、提升业态、塑造品牌、延长产业链?这些问题是实现打造“苏中第一商圈”奋斗目标的首要难题。文昌商圈面临的难点,应该成为商圈党组织关心的重点。针对这些难题,联席会各单位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发挥各自优势,落实应对措施。各级各部门要做好对有关企业的政策扶持和技术支持,特别是对那些成长性、可塑性较强,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可探索建立投融资平台,为企业发展筹措资金。注意把较符合街区

特点、产业特色的企业吸引到文昌商圈;同时要指导有关企业,做好知名商标品牌的培育、认定和保护工作,逐步形成一批文昌商圈特有的企业品牌。

二、文昌商圈的党建工作要围绕并服务于企业的运营发展实际,引导广大企业文明经营、合法经营、诚信经营

关于非公党建工作,长期以来一直存在四大难题:业主不认同、组织难设置、经费没保障、活动缺特色。仔细分析,一些业主之所以心存顾虑,不愿全力支持配合党建工作,与他们思想认识水平不高有关,与我们宣传教育不够有关,但从深层次上探究,党的活动跟企业生产经营联系不紧、党组织不能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企业主不能直接感受到开展党建工作的价值才是根本原因。省委书记李源潮同志多次强调,“组织工作要出生产力”。非公党建工作惟有紧扣企业实际,在促进企业发展上出生产力、见真成效,才会具有坚实基础和长久活力。就文昌商圈来看,现有的3000多家非公企业中,小企业占到了80%以上,生存周期普遍较短,这是文昌商圈企业最大的特点。开展商圈党建工作,务必立足这一基本实情,努力提升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具体地讲,就是要坚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对企业做到多一些事前提醒、少一些事后处罚;坚持把促进企业壮大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设计载体和策划活动时,充分考虑针对性和有效性;沿线的社区和城市管理等单位,要做好招商引资、护税协税、环境治理和治安维护等综合服务工作。同时,在全心全意为非公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不遗余力为非公企业谋取效益的过程中,也要善于发挥党建联席会和党建工作对非公企业的规范促进作用,不断宣传科学发展观、大力倡导诚信合法经营,引导企业把握正确方向,保持健康发展。

三、文昌商圈的党建工作要围绕并服务于党员的个人发展需求,引导广大党员学习先进性、实践先进性、展示先进性

文昌商圈的企业主要是服务性企业,各企业内的党员大多是服务型人才,平常的工作主要是为别人服务。由于种种原因,不少党员一直不愿意亮出自己的党员身份,成为了“口袋党员”、“隐身党员”。我想,缺少党组织的关心和服务,肯定是产生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进一步做好关心党员、服务党员的工作。要把党员的需求作为党组织关怀的方向,把党员的困难作为党组织服务的重点,从关注他们的政治需求、关心他们的事业进步入手,激励并帮助他们实现个人的价值追求。当前,要重点解决好教育提高、学习深造、技能培训等广大党员普遍关心的问题,积极探索符合时代特征和党员需求的活动方式,认真研究贴近基层实际、贴近党员要求的活动内容,发展他们的才能和专长,满足他们的愿望和需要。同时,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员工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服务创优活动,主动承担重要工作、紧迫任务,把先锋模范作用和带头示范作用发挥在岗位上、体现到工作中。要紧紧围绕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开展技能竞赛、服务比赛等活动,鼓励广大党员员工提高劳动技能、增强服务本领,引导广大党员立足本职岗位学习先进性、实践先进性、展示先进性。要大力推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工作,在企业内部、商圈内部积极营造争先创优、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把经济效益与党建效应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文昌商圈的健康快速发展。

美国写作教学的新探索 篇5

美国写作教学的新探索

曹勇军

2016年2月至8月,我应邀赴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教育学院做访问学者,与该院写作教学专家傅丹灵教授合作,开展“中美写作教学”研究。在傅老师的帮助下,我在佛罗里达大学附属中学Pkyonge的八年级、九年级和十年级先后听了40多节课,并结合课堂观察收集、阅读了美国写作教学的书籍资料,对美国的写作教学有了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读写素养(Literacy)是美国教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这个概念可大可小,可虚可实,各人理解也不尽相同,有人把它译成“读写素养”,也有人把它译成“读写能力”“读写技能”。大家也都喜欢用它,认为这个概念体现了语文课程最基本的内容和最终的培养目标。这个概念也是我观察判断美国语文教学的标准和尺度:一节课乃至整个语文教学是否合理、是否有效,就看它能否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和写作的能力,也就是说,看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是否真正有效且清晰地指向语文课程的培养目标。在写作教学中,“读写素养”这个核心概念具体体现在读写一体的探索性写作、真实写作、写作工作坊、过程指导、微型课与一对一辅导、写作目的与读者意识、多文体写作与项目学习、多元评估等诸多实践探索之中。下面我试着围绕这几个方面,概括对美国写作教学的观察和思考,介绍美国写作教学探索有哪些经验和成果。要说明的是,这里说的“新探索”更多是从我们的角度说的,也许在美国并不新,已有多年探索的历史,是他们人所共知的常识。

第一,读写一体的探索性写作。

读必须依靠写,不写就读不深也读不透;写必须依靠读,不读就写不成也写不好。美国阅读教学中有写作,写作教学中有阅读,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读写互动——这是他们单元教学设计安排的基本思路和模式。与我们教学中单篇课文的读写结合不同,他们更多是结合整本书阅读的读写结合。美国课堂上许多教师不用教科书,而是选择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文学作品开展教学。教学一般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作品的文本细读(Close Reading),通过批注、表格等方式深耕文本,研读细节,理清思路,挖掘内涵;第二阶段是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针对细读中发现的问题,组织对话讨论,展开“头脑风暴”,问题驱动,让文本生发出丰富的观点;第三阶段是探索性写作(Exploratory Writing),用写作展示自己的思考和创作,促进自我的成长。

我在Pkyonge中学听课,发现他们的基本教学模式也是这样。比如八年级的Jen老师,就是通过读写一体的探索性写作开展教学的。她教学的基本模式是:阅读小说+给文本做注释批注+小组讨论+制作海报(把小组讨论内容放进去)+学生写初稿+教师写评语+学生修改。之后,学生提交第二稿。一般以一个“学习季(quarter)”九周为一个读写单元:读一本书+写两篇文章。两篇文章互补,一篇是记叙类的“Creative Writing”,一篇是论说类的“Academic Writing”。一年有四个“学习季”。要说明的是,在美国,“Creative Writing”与“Academic Writing”是一对写作训练的术语。前者是指创作性写作,后者是指研究性写作;前者侧重想象和虚构,后者侧重概括和议论。这对术语大致概括了写作训练的两大基本能力指向。

第二,真实写作。

真实写作(Real Writing)是与虚假写作(False Writing)对立的。叶圣陶曾经说:“我谓实际作文(即真实写作),皆有所为而发,如作书信,草报告,写总结,乃至因事陈其所见,对敌斥其谬妄,言各有的,辞不徒发。而学生作文系属练习,势不能不由教师命题。学生见题而知的,审题而立意,此其程序与实际作文违异。(”《叶圣陶答教师的100封信•答宋育瞳》)由于范围、程序、功能和评价等方面的不同,课堂写作很容易变成与真实写作对立的虚假写作。因此,美国写作教学非常重视真实写作,以此帮助学生从虚假写作中解放出来,培养学生真正的读写素养。什么是真实写作?美国写作教学从两方面展开。一是生活的真实。就是要有真实的生活需要,有自己想写的真实的写作内容,有自己实际的写作目的,还有具体的对象和读者,而不是为老师而写作,为分数而写作。二是写作过程的真实。就像生活中真实的写作过程一样。比如,学生常以为作家一提笔就能写出完美的文章。这就不真实,因为完美之作是作家经过反复推敲修改甚至推倒重来才写出来的。又如,学生以为作家动笔之前就把文章写作内容和形式想得清清楚楚,写作不过是把心里的想法写到纸上而已。这也不真实,因为作家写作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修改、不断发现、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这些真实的写作过程我们从来没有告诉过学生。写作中应该让学生体会到如何把原来粗糙的变得完善,把原来模糊的变得清晰,把原来肤浅的变得深刻,这也是一种写作的真实,而且是对真实写作更深刻的理解。

对于第一层意义的真实写作,美国教师做了很多探索。比如美国写作教学名师凯利•盖勒格(Kelly Gallagher)在其名著 《培养青少年写作者》(Teaching Adolescent Writers)中介绍了自己的探索:他曾用专业餐厅网站评介美食的文章作范文,教学生如何写餐厅美食推荐类的应用文章;用报纸上专业影评人的文章为样板,教学生学习文章多样化的开头;用美国《新闻周刊》上的专栏评论文章,教学生学习论辩文说理展开的逻辑组织结构;还把学生的优秀习作作为范文,让大家在班级小组分享中观摩学习,不断进步。总之,充分利用各种具有特定目的、对象和情境的写作资源,推动学生的写作进步。在第二层意义上,美国优秀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强调自己的写作示范,把粗糙的写作初稿给学生看,告诉他们自己在写作中的挣扎、纠结、痛苦和对策,亦或是独特的思考过程,以此让学生了解写作的真实过程,从而生成自己的写作策略和技能。

当然,克服虚假性、增强真实性的关键是遵循选择性原则,即让学生有多样的选择,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材料和表达方式,写出有自己声音的文章。因为“选择带来一系列好处,学生从心底接受了写作任务,就形成了动力,促使他们写得更好„„如果我们希望学生做好动笔的准备,就需要设计好课堂教学,使学生对要写的作文有话说。”(凯利•盖勒格的《培养青少年写作者》)

第三,写作工作坊。

美国的写作教学比较推崇写作工作坊(Writing Workshop)这种教学形式。不是说有一个专门的、单独的教室叫“写作工作坊”,而是在原来教室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具有新的写作理念、师生互助、开展写作教学的空间。美国中学采取走班制,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室,学生到点进来上课。除在教室铺上地毯、摆上课桌椅、配备电脑、投影仪和电子白板之外,教师会对教室进行个性化的、具有学科特色的布置,如墙边摆上书架、配上要求学生阅读的图书、墙上贴满写作的提示和学生作品的挂纸。比如我去听课的Pkyonge中学九年级教师Cody的教室就是这样。他的教室有七八张教学挂纸,营造了浓郁的写作氛围。其中一幅挂纸上写着:如何避免陈词滥调。内容是提醒学生写作时应注意纠正造句行文的不良习惯,比如“不要用太多形容词”“避免例如‘基本上’‘像’之类的无意义的填充词”“转折词、连接词要多样化,不要只用‘并且’‘但是’”“不要写‘我认为’‘我觉得’”“不要总用一个形容词或者动词”等等。

“Writing Workshop”中“Workshop”不是像传统教室里的写作学习那样教师讲学生听,或者一味地让学生埋头苦练,而是提供一个自由安全有效、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写作激情和愿望的学习环境,安排独立的写作时间,教师示范指导,帮助学生学习写作,师生分享合作。这是一个真实的写作环境和写作方式,可以让学生置身其间,学习范文、讨论分享、打腹稿、修改、重读、编辑,甚至站起来伸个懒腰四处走走放松一下,请教同学,或是感到沮丧时把写作先放一放„„就如同生活中的写作者一样进行真实的思考和写作。由此可见,支撑写作工作坊的是过程写作的基本理念和方法。写作工作坊强调教师的写作示范。教师自己一定要是一个写作者,而且必须要像师傅一样,在写作过程中不断示范,把自己的写作过程展示给学生看,与学生并肩战斗,帮助学生进步。莫瑞说:如果你从来没有经历从痛苦到喜悦的写作过程,你就永远不懂得怎么去帮助学生学习写作。因为你不会用一种“作者的眼光”去看待学生作文,无法看出其中的技巧,于是就只能教套路。写作是挣扎,会写作的教师才能帮助挣扎中的学生。

第四,过程指导。

访学期间,我和傅丹灵教授合作,在中美两国各选择15位语文教师,做了一个有关中美写作教学的微型问卷调查。调查结果与我们的观察基本一致。调查发现:我国的中学写作教学“五部曲”一般是:(1)作前命题;(2)作前指导;(3)学生写作;(4)教师批改;(5)讲评升格。而美国的写作教学“四部曲”则是:(1)作前选题;(2)过程指导;(3)写出草稿;(4)修改评价。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美国的写作教学注重过程指导(Process guidance)。

“过程指导”缘于美国的“过程教学法(Process Theory and Approach)”,这是20世纪60年末 70年代初兴起的一种写作教学改革理论和实践,代表人物是新罕布什尔大学的教授唐纳得•莫瑞(Donald Murray)和唐纳得•格雷夫斯(Donald Graves)等人。过程教学重在“过程”,重在对学生写作过程的指导。一般我们的写作往往关注的是写作前和写作后,如写作前指导怎么写,写作后怎么评,而中间的过程学生却得不到帮助。过程教学法则重在对过程的帮助,开始可以讲讲怎么选题、怎么构思、怎么打草稿,还可以讲遇到障碍写不下去时怎么办等等。它采用工作坊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在一边写,教师在一边指导,而且一帮到底。这样“少写多改”——写的篇数并不多,但学生天天有进步,篇篇有提升。还有一点,强调学生要多练。过程教学法认为,学生练得太少,因此天天要练习,时间要有保证。这样对教师要求更高,教师不能像流水线上的操作工了,因为每个学生的程度不一样,每个学生的困难不一样,好的怎么帮,差的怎么帮,中间的怎么帮,有的是共性问题,有的是个别问题。传统写作是布置作文、改作文,过程指导才是真正地教学生作文。

据纽约大学教授艾坡毕和他的妻子兰格在全美五个州20所顶级初高中的调查,“过程指导”在美国写作教学中被广泛应用,“91%的语文教师经常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在写作前拓展思路、组织观点,90%的教师经常在课堂上教学生如何构思、写草稿、修改和组织文章等具体的写作策略”(艾坡毕和兰格的《成功写作教学研究——中学课堂写作的有效方法》)。可见,这么多年下来,过程指导已在美国中学写作课堂沉淀下来,成为写作教学的基本常识和共识。

一次过程指导包括选题、素材、结构、初稿、合作、修改,还包括微型课、教师与学生的“一对一辅导”等基本要素。大致分为四个阶段:(1)热身或者预写来帮助确定写作的主题和内容;(2)写多份草稿来组织拓展思路;(3)编辑文字,解决写作规范层面的问题;(4)修饰润色,完成作品。这不是一个直线发展的过程,而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写作者往往在几个阶段之间自由地来回穿梭,因此要写多份草稿。这是整个写作过程的核心,是学生最需要帮助和引导的地方,也是传统写作教学最容易忽视的地方。

第五,微型课与一对一辅导。

微型课(mini-lesson)是一种针对学生写作中遇到的困难而设计的简短且集中的授课方式,一般只有几分钟。教师就像教练,观察学生写作,提供改进建议,引导学生克服困难。微型课可以安排在写作课开始,也可以在中间。每次微型课,教师仅关注一个问题,给学生提醒或建议,帮助他们处理当前写作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密切观察学生,而不是依赖于规定的教材和教案。当教师在教学中发现需要向全班讲解的问题时,可以提前准备一个微型课,以便在随后的教学中指导。一对一辅导(one on one tutoring)是为了解决不同学生的个体需要,通常是在课堂写作时教师与其交谈。教师会走向那个举手寻求帮助的学生,或那个通过肢体语言看得出正在写作中挣扎的学生,花几分钟的时间,根据对学生以及他们写作进程的了解,提出具体建议。一对一辅导是个性化的,教师的建议也因人而异。

以下是美国写作教学名家潘妮•齐特(Penny Kittle)的一个课例(潘妮•齐特的《与学生一起写作》)——

学生凯拉决定写一篇祖母过世的作文,潘妮•齐特分七步对她进行了一对一辅导。第一步:思考话题和结构。凯拉告诉齐特,想借鉴亚历克西在《我的印第安教育》中的写作手法,每学年选一个场景进行描写。从她祖母去世到举行葬礼前后一共三天时间,凯拉想按照“早上—中午—晚上”的顺序把每一天记录下来。齐特鼓励她不顾一切地先写出第一稿再说。第二步:写第一稿的评语。读过凯拉的初稿后,齐特在笔记本页边处留下了评语,第二天把笔记本还给了她。评语中教师赞扬了学生写得很好的几个地方,也建议她把一些地方删掉,并且提出了应该思考的问题。第三步:快速查看。看学生是否理解教师的评语,是否需要帮助。第四步:写第二稿的评语。教师发现学生交上来的第二稿未作任何修改,决定下次课上找学生谈谈。第五步:简短并坦诚的课上辅导。教师指出学生被原来预设的“早上—中午—晚上”的故事框架束缚住了,没有写出什么重要的事情。齐特对凯拉说:“你讲的故事很重要。你告诉过我,失去祖母对你来讲打击很大,但你的读者并没有感受到这点。他们试着跟随你的引领,但是很快变得迷茫。就像这个地方——你这篇作文里的第一个场景是你和妹妹早上起床,吃过早餐后开车去医院,这样的场景看不出重要性在哪里。”接着说:“这个地方,你走进房间,听到祖母肚子咕噜咕噜的声音,看到她脸色苍白„„此处描写很紧张,可以看得出来这个场景很重要。如果你想让读者感同身受,得好好想想怎样组织语言。你要尊重读者的时间,把所有无关的部分都删掉。”最后说:“没人关心你去医院前刷了牙,包括你自己。但是在第一稿里你要把这些细节都写下来,这样才能把自己带到那段回忆里然后记起对自己来讲重要的东西。这些细节描写很关键,并不是在浪费时间,但现在你不能手软,要大段删掉无关的细节来突出重点。我知道你一定能做到这一点。”辅导不过5分钟,5分钟乘以10个旁听的学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第六步:凯拉作出了相应的修改。第二稿由四页变成了两页,而且读起来顺畅了许多。第七步:齐特把凯拉的写作过程作为教学范例让其他学生学习,让凯拉在全班同学面前讲述她的写作过程。凯拉写作进步的过程也成为齐特的一次微型课内容。

第六,写作目的与读者意识。

美国写作教学的理念是:写作教学的本质是修辞,即培养学生根据场合、目的、读者选择写作的文体、结构以及语言的过程。(艾坡毕•兰格的《成功写作教学研究——中学课堂写作的有效方法》)

在美国写作教学中,写作目的(Writing purpose)和读者意识(Reader Consciousness)是确保写作真实性的两个关键点。平时,写作教学中教师很注意这方面意识的培养,因为目的不同、读者不同,决定了写作内容的取舍和行文的策略,也就塑造了写作者的表达方式。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真实生活中读者的重要性,他们不仅在过程指导中让学生互为读者,互批互改,通过读者的反馈,增强效果体验,强化读者意识,有的教师还设计了相关写作练习,提升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比如“9•11”之后,布什政府在美国国内加强了通信监听的范围和力度,舆论纷纷。有教师从《纽约时报》节选了相关社论文字:“让我们对这件事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吧:无论是否处于非常时期,对美国人民的非法监听活动都是对公民自由的侵犯。真正尊重宪法与相关法律的人都会明白这一点。法律管辖国家安全局是在越战以后写成文的,因为政府把公民列入可能威胁国家安全的黑名单来监听„„这种对公民自由权益打擦边球的做法是毫无益处的。”教师要求学生从“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和“目标读者是谁”两方面展开分析,“头脑风暴”后学生做出回答。关于第一问,学生认为,本文的写作目的是:批评总统的行为、为反对总统行为获取公众支持、用批评声阻止这项举措等。关于第二问,学生讨论后认为,文章的目标读者大致包括:纽约民众、其他地区阅读这份报纸的读者、法律制定者及投票者、批评这项举措的民主党人士、对要不要支持这项举措摇摆不定的共和党人士等。还有的教师引入生活中的真实事件开展写作,让写作成为充满目的意识和读者意识的自觉的社会交际行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当得知加州政府准备取消盖勒格老师的班级与加州联邦大学合作的“桥梁工程”升学预备项目时,盖勒格老师和学生一致决定给州长写信,陈情劝说。由于“坚信自己的写作目的(表明他们要拯救这个项目的立场),知道自己试图影响目标读者(在这个例子中是州长)的看法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动力”,学生从网上收集材料,用T型表格记录辨析正反双方的观点,打草稿,反复修改,寄出请愿信。学生不仅完成了写作任务,更在实践中培养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第七,多文体写作与项目学习。

美国写作教学提倡多文体写作(multigenre writing),就是把几种文体揉在一起,依据生活情境和能力发生的先后,确定几种文体训练的顺序。每一种文体,教师先示范,学生再尝试写作,反复修改,然后分享学习,进入下一种文体的写作。一个专题写作过后,各种文体都巧妙地揉在里面。这是美国写作教学的“新产品”。

有个七年级学生的多文体写作内容很经典。这个学生对恐龙很感兴趣,写的就是恐龙中的一种——异龙。他从高速公路工地炸山发现怪物异龙写起,先写了一段异龙素描,然后写了一首“无人生还”的自由体诗歌,接着是对幸存者的采访对话,以及异龙袭击凤凰城的新闻,又写了有关异龙的百科全书词条,还配上了自己的漫画,展示异龙被抓捕的过程;接下来,想象恐龙生活在动物园里,生活习性怎样,怎么饲养、照料它,吃东西要花多少钱,喂食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写了说明文;随后,还写了一个通知,告诉游客什么时间可以来看异龙;最后,还以动物园饲养员的身份写了一组日记。(汤姆•罗曼诺的《文体混合与风格变更》)这个学生运用了记叙、抒情、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其中涉及神话传说、诗歌、对话体故事、素描、意识流片段、新闻报道、百科全书词条、图表说明文、日记等,还配有漫画,十分丰富,充满大胆的想象和创造,把知识、想象和多样的文体揉在一起,相互衔接照应,形成了一个整体,表达了自己学习探索的收获和成果。

我在佛罗里达附中听课期间,正巧赶上Jen老师围绕“殖民主义”话题开展多文体写作。她指导学生阅读了美籍尼日利亚裔作家钦努阿•阿契贝的作品《崩溃》(Things Fall Apart),然后依次指导学生学习诗歌写作、寓言写作、作文结尾想象改写和议论文。Jen先教学生怎么写诗歌,怎么选择意象,怎么处理分行节奏韵律,怎么运用细节;再教他们学写寓言,指导如何运用具体的事物来象征比喻;还教他们怎样富有创意地改写结尾;最后,则是指导概括论点,寻找论证材料,写一篇有关殖民主义的议论文,表达对殖民主义的认识„„写作结束后,每个人将作文装订成册,汇编了一本配有照片的多文体作品集。最后一堂课,每个人拿出自己的作品,交流分享。教师前后花了7~8周,每周拿一个多小时来指导,帮助学生修改。这样,过程就出来了,互助合作也有了,既提升了学生的认识,也构建了丰富完整的写作经验。

多文体写作体现了美国教育中常见的项目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的特色。不夸张地说,美国大中小学生是伴随着项目学习长大的。我在美国课堂听课时,经常看教师在白板上写“Review Project”。这里,“Review”,是指做一个东西看一遍再看一遍、审查一遍再审查一遍的意思,要反复来完善,通过一段时间磨出来。“Project”可以翻译成“项目”或“任务”,但不同于我们通常讲的“作业”,不是简单的教师布置学生完成的作业,而是指一个项目课题,有一个真实完整的探索、发现、解决的过程。多文体写作的过程就是这样,它是一种生活的需要,学生自主选择课题,探索研究,挑战自我,同伴互助,解决问题,有自己的独特设计、方案和成果,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第八,多元评估。

我们在中美写作教学调查中发现:中国教师常用的写作评价手段主要是以“分数+评语+讲评”为主,也开始出现个人自评、学生互评、小组讨论和班级分享等多样形式。美国教师常用的方法是:以学生自评、学生讨论为主,辅以教师写评语、打分、讲评等形式。中美写作教学都以鼓励学生发展为原则,但中国教师更在意对作文审题的正确、立意的新颖、文采的出众的评判;美国教师除关注作文质量外,更注重学生自主完成写作的过程以及学生写作的收获和发展。相比较而言,美国的写作教学更加多元。这种多元体现在评价手段和方式的多样化上。

美国写作教学注重过程指导,经过了学生打草稿、一对一辅导、多次修改的过程,教师已经对学生的作文作出了反馈和评估,因此教师虽然也打分,但并不太把分数当回事。他们重视设计学生自评表,引导学生反思写作过程,内化写作知识和技能,提高写作能力。下面是潘妮•齐特老师写作单元结束时给学生的自评表的内容——

请完整仔细地回答下列问题:

●告诉我,你的写作过程——从开始到结尾,你是怎样写作的? ●哪篇范文对你的思考和写作影响最大?

●你在这篇作文里运用了哪些叙事手法?解释一下你作文中的注释。这篇作文里有哪些生动的细节?哪里是你真正的声音?哪些句子结构的巧妙运用增加了语言的韵律?

●你写这篇作文时从别人那里学来了什么?可以是一个同学的评语、一个读者的评语或草稿上的评语等等。

●这篇作文还有哪些不足?如果你还有时间可以完善这篇作文,你首先要修改哪部分?

●给自己打一个分数并解释为什么打这个分数。对比自己作文中的写作要素和课上我们共同想出来的叙事要素来解释。

评估方式不仅有这类总结性的自评,还有许多其他具有创意的评估样式。下面是《科里奇维中学写作指南》中七年级开学的写作作业,要求学生回顾小学写作学习的过程和收获,具体如下(其中的图片省略):

给老师的信

反思:即仔细回想、认真思考过去发生过的事情。“即便这个世界看到的我只是表面,我也永远会用笔和纸表现‘真我’,让我的灵魂比我的眼睛更加耀眼。”(引自一位校友的信)写作背景:写作可以让读者对我们了解得更深。为了让我更好地了解你是怎样的读者和作者,我希望你回顾一下自己在六年级或整个小学时的阅读与写作经历。可以从以下话题考虑(当然你还可以增加自己喜欢的话题):

●写写你在六年级时的写作与阅读经历。

●可能在四年级时你已经完成很多作品了,那就写写你那时的写作经历以及从一年级到五年级的写作经历。

●把你小学的写作经历和六年级的写作经历做个比较。●写写你作为读者和作者的优势与劣势。

●回顾一下你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如何培养起来的。●阅读对你写作有帮助吗?说明一下是如何帮助你的。●今年你在阅读和写作上有什么目标?

●你是如何写作的?用了什么方法? 在哪里创造作品呢?有哪些灵感、受到过哪些启发?受到过哪些特别的影响?等等。

写作题目:给老师写一封信,讲讲你作为读者和作者的成长反思。写作注意事项:

●开篇有力(如列表/单、引用他人的话、逸闻趣事、事实或数据)。●组织自己的思想(如段落、过渡句等)。●展开并支撑你的观点(如感官、形象的动词、“快拍”等)。●句子的多样化。●结尾有力。●修改与编辑。

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探索 篇6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08-06-03 15:01:00 ]作者:孙嘉丰 冉小毅编辑:studa0714

摘要:高技能人才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作为国务院综合配套改革试区的浦东新区,着力于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能级,构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高地。产业高地的建立需要人才资源予以支撑,特别是高技能人才。本文深入分析了浦东新区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上存在的问题,对整合浦东新区现有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资源,进一步推进浦东新区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政府制定推进高技能人才的有关政策措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综合配套改革;高技能人才;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作为国务院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第一个地区,浦东新区着力于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能级,大力发展以金融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和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快生产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拓展,构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高地。因此,只有建立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大职业教育体系,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才能造就符合现代产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从而提升浦东新区的城市综合竞争力。

一、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是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客观要求

高技能人才是一种融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与较强的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于一身的新型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化自动化技术发展条件下人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5年6月21日,国务院第96次常务会议批准上海浦东新区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浦东要实现国务院提出的“一个指导思想、三个着力、四个结合、十项任务”的总体要求,必须把改革和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把解决本地实际问题与攻克面上共性难题结合起来,把实现重点突破与整体创新结合起来,把经济体制改革与其他方面改革结合起来,率先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推动全国改革起示范作用。

高技能人才的成才需要一个相对完善的开发“链条”:这个链条涉及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选拔、评价、使用、交流、激励和保障等诸环节。其中,最基础、最关键,同时也是最薄弱和急迫的的环节是培养。政府、企业、培训机构与技能人才个人作为高技能人才开发体系的重要主体,其作用贯穿于人才开发的诸环节。因此,以功能区、产业基地为依托,抓紧培养专业化、高技能人才,使浦东新区人才密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浦东新区新一轮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良好的环境,这是抓住有利机遇和条件,乘势而上,全面推进建设创新浦东、和谐浦东、国际化浦东,基本建设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新城区进程中的一项迫切而紧要的事情。

二、浦东新区高技能人才培养现状

浦东新区现有各级各类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机构88个,包括学历教育机构3叶,其中高职高专院校 10所(由市教委管理),中等职业学校20所(6所中职由新区社发局直接管理,8所技校由新区社发局与行业、企业共同管理,6所中专由市教委与行业、企业共同管理),职业技能培训机构56所(新区劳动保障局间接管理)。

随着浦东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新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规模也不断扩大,培训层次也逐步提高。据统计,2002年-2006年,新区“三校”(职校、中专、技校以下绕称为“三校”)的在校生规模一直稳定在3万人左右,同时持有双证书(学历证书+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人数大幅度提高。新区的职业技能培训努力适应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变

化,实现以下岗失业人员为主向青年人转变,以上岗初级证书向中高级转变,以传统产业为主向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转变。自2002-2006年,浦东新区参加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培训从3.1万人增加到3.6万人,其中参加中高层次培训的比例从33.8%提高到61%。新区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的办学培训能力和质量也不断提高。浦东新区现有东辉职校、振华职校等5所职业学校申报参加由市教委组织的“上海市百所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工程”,同时,东辉职校、振华职校、上海市医药学校、上海市环境学校、沪东技校、上船技校等9所学校被批准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浦东新区有3家A级职业培训机构(与徐汇区并列上海市第一),占全市A级机构数的16.7%B级机构26家,A级、B级机构数占浦东新区培训机构总数6胛o。但与新区构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高地,现有新区职业教育、职业培训的发展还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职业教育、培训与产业结构、市场需求匹配度不高。据新区劳动保障部门统计,新区高技能人才(高级工以上的技能劳动者)占技能劳动者为18%,与经济发达国家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30%相比,尚有较大差距。而据新区劳动力市场提供的资料显示,到新区公共职介所求职的人员中,按职业资格证书分,无证书的占到82.2%,初级证书的为 6.6%,上岗证书为7.0%,中级证书的为3.6%,高级以上证书的仅占0.6%。求职人员职业技能水平和文化程度不高,使劳动力市场供需失衡明显,尤其是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行业,以及电子工程技术、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包装设计制作、现代工艺美术设计等灰领岗位都是需大于求。

与之相对应的,浦东新区6所职业学校所设的专业中,与先进制造业相关的专业仅有数控技术应用、微电子技术等,而与现代服务业相关的专业中,也仅设有会展服务、国际商务专业、现代物流等,现代金融服务、创新创意设计、现代制造业等专业设置还相对过少。新IX56家职业培训机构则由于规模普遍偏小,总体上比较薄弱,具有高级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三级)及以上的培训机构仅占1/3,同时,在现有的培训专业中,属专门服务于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如微电子、软件开发、生物医药、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会展旅游等专业严重短缺。据统计,新区共有高级工以上的专业29个,其中第三产业类专业的为13个,属于现代服务业的专业仅为6个。

2.各类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之间以及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信息、资源未能形成整合机制。由于体制的关系,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分别由不同的部门主管,尚无相应的机制实施统筹,专业设置雷同化,缺乏合理的体系结构,影响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效益发挥,例如,所中专和8所技校分属市教委、行业各大企业,6所中职校由社发局主管,56家职业培训机构由劳动保障局主管。在专业设置上,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往往根据上级要求和自己的判断,未能对劳动力市场需求进行充分调研,听取职介机构、企业的意见,缺乏前瞻性。当学生毕业或学员结业时,却不能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同时,职介机构和用人单位也往往不了解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机构的专业和培训情况,千方是招不到合适劳动者,一方是毕业学生和结业学员却苦无就业方向。信息渠道的不畅通,使劳动力资源和岗位资源无法充分利用,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和企业之间形成不了“双赢”的局面。

3.政府、企业、社会对职业教育、培训工作投入有限。目前,社会上对基础教育都有普遍的认同,呼吁要加大资金投入,但对于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却重视不够,投入有限,尤其是职业技能培训,主要依靠职业培训机构自身的投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发展。一些企业只追求眼前利益,不

注重对内部职工的技能培训,同时对职工参加技能培训缺乏激励机制,职工技能水平的提高与薪酬待遇不同步,抑制了在职职工参加职业培训的热情。在社会上,历史遗留的鄙薄职

业技术教育的陈腐观念仍根深蒂固,重学历、轻能力,重白领、轻蓝领的风气仍比较突出,家长大都不愿意让孩子当工人、服务员,许多青年人也未能树立“我要培训”的观念,把技能培训看做是提高就业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

4.国际合作通道还不畅通。由于政策因素,过去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与国外的合作办学程序复杂,审批难度大。随着浦东新区成为国务院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地区,政策的瓶颈在逐步放开。但由于新区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自身办学、管理能力的有限,新区仅有个别职校与国外开始合作办学的实质性谈判。而新区各培训机构由于是以企业、自然人投人为主,自有培训资源不够充分,普遍缺乏先进的培训设备。据调查,有26.9%的关键性培训设备落后于国内生产水平,基本达到的为53.8%,领先的只有19.3%。因此,很难吸引国外知名培训机构和认证机构与之合作,更谈不上主动参与高级培训市场竞争。至今,新区还未引进一家知名的国际职业培训机构或认证机构,也未开展有效的国际合作。当职业培训进入市场并对外开放后,就不是传统的学校教学活动,而是一种产业,更是现代服务业的一部分。这种状况的存在将会阻碍新区进一步打造高技能人才高地。

三、对策与建议

1.形成职业统一管理平台,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责任体系

针对目前新区职业教育管理的现状,新区应逐步建立分级管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削:I管理体制,形成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化办学格局。具体来讲:

一是强化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联席会议制度作用。目前,由浦东新区社发局与浦东劳动保障局分别承担职业学校及社会培训机构的日常管理,但对于统筹全区范围内各类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资源,推进校企合作就显得力不从心。2004年,新区建立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联席会议制度,由有关职能部门、群众团体参加。根据国家关于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要求,新区应该要进一步强化联席会议制度的功能,在成员单位上可以增加行业协会、企业代表,在职能上要突出统筹浦东新区领域内各级各类职业教育与培训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协调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劳动保障局及其它相关政府部门,促进职业教育职业培训的校企合作,推动职业教育职业培训的国际合作等。同时,应设立相应的工作机构,由新区社发局、新区劳动保障局共同派人参加,具体落实联席会议的成果,听取各方面意见,开展调查研究,为联席会议召开准备各类情况分析和调研报告,切实使联席会议发挥统筹协调作用。

二是建立职业教育共享平台。目前,新区职校的办学经费已经纳入政府财政的预算,而中专、技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办学经费以自筹为主,新区应在职业教育经费的投人上,考虑对中专、技校、职业培训机构的扶持,在形式上可以采取政府购买成果机制,同时,将现有职校的各项优惠政策逐步惠及至中专、技校和职业培训机构。为使新区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的教学资源得到共享,新区应建立统一的职业教育师资库,弥补职校缺乏技能型师资,培训机构缺乏理论型师资的问题。对于实训基地的建设,新区不仅要对职校、技校、职业培训机构的实训场所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做到优势互补,同时,政府要购买实训基地的服务成果,保证这些实训基地能向社会免费开放,全面提升劳动者的动手能力,尤其是弥补应届生在学历与能力之间的断层。

2.形成校企合作互动平台,建立新成长劳动力技能成才的培养体系

培养企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是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出发点与归宿。只有紧紧依托行业、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的作用,才能培养出企业所需人才。当前职业教育与培训脱离企业需求的现象还十分严重,必须努力改变这种现象。

一是在职业教育培训课程开发上,必须充分依靠行业、企业,要建立由行业、企业专家、学校(培训机构)学科带头人及课程开发专家组成的课程开发委员会,定期对职业教育培训课程提出改进意见,尽快缩小课程与企业实际需要的差距。同时,要认真抓好职业教育与培训

师资队伍的建设,包括定期组织开展教研活动,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专业水平与实务操作能力。推荐荐有代表性的学校与企业,作为教师培养的实训基地;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方法与培训模式的改革试验。

二是在职业教育与培训模式上,坚持走校企结合之路,加大行业、企业的发言权,充分发挥企业在职业教育与培训中的主导作用。鼓励与促进校企合作培训人才,总结与推广校企合作培训人才的经验;在现有职业院校中,增挂技师学院(校)牌子,根据企业培训职业人才的实际需要,实行弹性学制,试行多样学习方式,包括学分制、选修制、半工半读制、工学交替制等,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

借鉴国内外校企合作培训职业人才的成功经验,推进浦东新区职业教育与培训制度创新。借鉴德国的双元制培养模式,着重研究如何发挥企业在职业教育与培训中的主导作用;借鉴加拿大的学徒培训制度,着重探讨如何发挥行业协会在职业培训中的作用;借鉴新加坡校企项目合作培养制度和上海化学工业区与上海石化工业学校订单合作培养制度,着重探讨校企合作的本土化。在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浦东实际,切实推进校企合作。

3.形成全社会尊重技术人才氛围,建立高技能人才奖励激励机制

由于原因,技术工人在企业中的工资待遇偏低,导致社会上重学历、轻能力、重白领、轻蓝领的风气比较突出。建议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高技能人才奖励体系。定期开展“浦东新区技术能手”、“浦东新区突出贡献高级技师、技师”评比与奖励活动;在有条件的企业推行技师津贴制度。对热心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并做出杰出贡献的各类集体(学校、企业、其他社会组织)与个人(教职员工、各级管理人员、企业职工)给予精神与物质奖励。并率先探索在新区区属企业引导建立职工凭职业技能资格、业绩贡献大小得到使用提升的激励机制,在企业工作的技师、高级技师应分别享受中级、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有关待遇,使高技能人才与其相应专业技术人员在工资福利方面享受同等待遇。

上一篇:树立正确发展观下一篇:《计算机地图制图(数字地图制图原理)》课间实习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