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要素

2024-11-03

欣赏要素(精选5篇)

欣赏要素 篇1

前几年,我所在的民办学校分批撤出公办教师,民办教师比例迅速增加, 并且多为刚毕业或毕业不久的青年教师。于是,青年教师的培养,成了学校非常迫切的重要工作。在近几年培养青年教师的工作实践中,笔者深切感受到, 尊重、信赖、欣赏是青年教师成长的三要素。

一、尊重是青年教师成长的土壤

青年教师刚来到学校,就像一粒种子飘到某地,首先需要合适的土壤供他生根发芽,而这合适的土壤,就是尊重。尊重个性,让教师感受到新集体的亲切与宽容。尊重习惯,让青年教师享受到新集体的关爱与包容。尊重个人经历,无论你来自城市还是山区,无论你出自“豪门”还是“寒门”,一经录用, 就只重能力,不问是否名校“出身”,一律同等对待,给教师一个平等自由的工作氛围。尊重所教学科,无论是主科还是所谓副科,都是学校所需要的人才,都会得到同样的重视,同样的学习机会,同样的晋升机会。学校领导常说,从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来说,本没有主科、副科之分;从学生的个性培养来说,一些人眼中的副科,恰恰就是一部分学生的主科。一个前几年刚进校的历史研究生,在充满尊重氛围的新集体中,刻苦钻研,努力工作,很快在扬州市优质课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

二、信赖是青年教师成长的空气

俗话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在青年教师的使用上,往往会出现过分谨慎,不敢重用的倾向,认为青年教师缺乏经验,会把事情办砸。其实,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经验可以让人少吃苦,少走弯路,少失败。但经验也可以束缚人的思维,禁锢人的创造力,错失成功的机会。我们应当明白:经验是人实践的结晶,不给他实践的机会,经验就无从积累。我们学校,由于教师分流量比较大,老教师把关毕业班的老规矩被迫打破,这倒成了青年教师成长的天赐良机。一批青年教师,直接从初二上初三, 毕业两三年就成了学校的顶梁柱。实践证明,学校领导的信赖,很快转化成他们的自我压力,为了不辜负学校的信任,不成为误人子弟的庸师,“信赖”成了他们心中的一团火,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工作热情。工作中他们努力扬长补短,一方面,虚心求教老教师,另一方面,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使学校的办学水平一路提升,引来社会惊讶的目光。人们从这一现象得到启示:怀疑会窒息人才,信赖能催生奇迹。

三、欣赏是青年教师成长的阳光

为了加快新教师成长的步伐,我曾集中一段时间跟踪听课。新教师的课堂教学,既有瑕疵之处,也有闪光之点,如同一片土地既有庄稼,也有野草。如果我们的目光聚焦于野草,拔除野草之后,剩下的庄稼较为稀疏,在阳光、空气充裕之处,野草还会乘虚而入,“春风吹又生”。如果我们把主要精力放在培植庄稼上,庄稼茂盛之后,野草争不到阳光,争不到水分、肥料,争不到新鲜空气,就会萎缩、枯死,最终拱手让出它的地盘,收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于是,我带着搜寻课堂教学闪光之处的心态走进新教师的课堂。从上课礼仪到导入新课,从教师讲解到课堂提问,从探索活动到练习反馈,从巩固、小结到布置作业,我一直聚精会神地捕捉课堂精彩的瞬间,不时地用满意的微笑鼓励新教师。课后评课时,以平等讨论的口吻与新教师交谈,首先充分肯定课堂教学的成功之处,闪光之处,精彩之处,再听听他们的自我反思。当然,对那些“繁殖力极强”、容易蔓延的如同“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缺点,要郑重提出,对那些容易“凝固”成不良习惯的缺点,要趁着它未“凝固”定型时,委婉地提出, 而对于那些无碍大局的、由于缺乏经验而造成的成长中的缺点,可以先忽略, 不必提及,待教学经验逐步积累便会 “不治而愈”。总之,欣赏教师课堂教学中爆出的精彩,成了我评课的基调。

蒋老师,刚毕业于师范大学物理系,在学校任教初二物理。开学第二周, 我就去听了她的课。那节课她讲的是 “声音的特性(1)”。学生刚坐定,一股细腻动人、朴实无华、宁静安逸的乐曲声如林间清泉般在教室里流淌开来,原来蒋老师在播放轻盈柔美的贝多芬名作 《田园》。学生完全沉浸在美妙的牧歌和民间舞曲的旋律之中,随着音量调节得越来越弱,大家体验到声音大小的变化,教师便顺利引入声音的特性之一———响度的概念。面对如此新颖别致的新课导入,我心中一阵惊喜,向蒋老师投去欣赏的目光。蒋老师脸上掠过一丝得意的神情,教学语言更加流畅起来,教态更加轻松起来。课后与蒋老师交换意见时,我对她新课导入的设计赞赏有加,用播放音乐导入新课,已经很有新意;选用大师贝多芬的“田园”来播放,就更加凸显教师的个人修养与备课时的良苦用心。学生在跟随教师步入知识殿堂的同时,也得到美的享受,让灵魂得到艺术的滋润。

看来,听课者欣赏的目光聚焦到哪里,哪里就会绽放出更多的美丽。时隔几日,我再次走进蒋老师的课堂,课题是“令人厌烦的噪音”。看得出,蒋老师在被我表扬过的新课导入这个环节上, 依然狠下了工夫。她用录音设备录制好平常生活中的音乐与噪声,开始上课时放给学生听,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什么声音使人愉悦,什么声音令人厌烦,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跟随老师游走在追寻科学的道路上。于是,接下来的内容, 噪音的产生,噪音的防止,便成了学生主动探究的问题。

欣赏要素 篇2

关键词:音乐要素、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审美音乐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主要体现在: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体现了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學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学生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与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我认为小学音乐教学应以音乐审美体验为重点,也就是说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审美音乐上,如何去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审美音乐?

一、音乐欣赏中情景变化要渗透音乐要素的变化

当我们打开音像资料第一遍欣赏音乐是,首先听到的是音乐的旋律,其次是音乐的力度是强还是弱、速度是慢还是快、然后才是考虑是有什么乐器演奏的。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很多老师讲课时,会问学生这段音乐表现了怎样的场面?学生会争先恐后的回答表现了……然后教师非常高兴得说回答的太好了、你真棒。而不再去揭示出表现这个场面的音乐要素是什么?只是来个走马观花的欣赏。在河北版音乐教材第一册欣赏《 小 象 》一课中我注重了音乐表现的情景、场面是由许多音乐要素的变化发展来的,欣赏完之后,问他们能不能听出小象来啊?他们很高兴的举手回答:有的说,听见小象卷起木头,有的说听出小象笨重的脚步声,有的说看见小象的长鼻子,后来我就让他们再听音乐,听得时候,就让学生指出现在小象在干什么呢?学生们显得非常认真,能够把小象的整个音乐形象聆听并表达出来。学生回答第一段的音乐细、轻巧。第二段的音乐浑厚、笨重、低沉。虽然学生由于学的知识少不能说出是通过音色变化听出来的,但学生明白音色的不同能表现出不同得音乐画面。

在对力度、速度这一要素的欣赏教学中,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音乐组人员经过讨论、实践、验证大胆的运用了通过学生说出以音乐要素来表现人物、场景、情景。再例如:在欣赏十一册音乐欣赏歌曲《我的祖国》那段优美的旋律与合唱部分进行比较时学生说出了独唱部分的情绪是:优美抒情的,好像在展示一副优美的画卷。另一段音乐学生则说:气势磅礴,宛如排山倒海一般。我这个时候接着问他怎么听出来的?学生回答:第一段音乐婉转动听、第二段音乐重而且快、很紧张。通过学生对乐曲慢与快得比较,轻与重的比较体会出音乐的强与弱、快于慢的音乐要素的变化。充分体现了音乐欣赏的根本是音乐场面、情境的变化是音乐要素变化的真理。

二、音乐欣赏的情绪、情感变化中要渗透音乐要素变化

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情绪与情感是密切相关又相互区别的二种心理形式。但从关联范围来说,情绪比情感要更广泛。虽然当我们体验到某中情感时,总会感到具有一定的情绪色彩,但这种情绪色彩远不如情感那样稳定和持久。情感有强度和深度之分,有高、低层次之分。情绪与情感是审美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对音乐教学来说,不仅尤为突出,而且,还有特殊的表现内容。从音乐美的本质来说,音乐进行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情感的展示与变化过程。同时也是音乐要素发展变化的过程,音乐作为情感的载体,虽无语义,但却是最生动的心灵语言,常言说;“语言的尽头是音乐的开始”。 语言远远胜过其他艺术门类,其特质就是情感抒发、情感的撞击、情感渲泄、情感交流、和情感审美。

三、音乐欣赏的体裁形式中要渗透音乐要素的变化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一、二年级对音乐体裁的了解是聆听儿歌、童谣、进行曲和舞曲,能够区别独唱、独奏、齐唱、齐奏。《爱劳动》是进行曲体裁的歌曲,老师在进行歌曲教学中,首先通过歌曲中的衬词:嗨哟里格嗨哟嗨嗨?..与劳动的步伐相结合来了解体验“进行曲”这一体裁,音乐与行进的步伐是统一的。聆听《跳圆舞曲的小猫》体会三拍子咚、嚓、嚓,咚、嚓、嚓的舞蹈场面,把音乐场面融合与渗透了音乐情绪、情感,音乐的力度、速度等表现要素体验乐曲的各种节奏形式与音乐体裁的关系。突出了节奏在音乐要素中重要地位。

欣赏者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首先对音乐表现为感性上的直接体验,其次欣赏者要从各个方面去研究和了解乐曲感情的内在含义。换句话说,欣赏者要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这是欣赏者在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

四、音乐欣赏要把音乐要素贯穿到整个教学

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我的观点是在音乐教学中,不能单纯的走马观花的欣赏,而是要充分揭示音乐的要素(节拍、节奏、旋律、音色、力度、速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音乐中最激动人心和极具表现力的部分,而不是进行枯燥的、单纯死记硬背的知识;应以整体的方式来体验音乐,将音乐要素贯穿在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而不是将音乐的各种构成元素支离破碎的讲授。要注重艺术的完整性,这正是音乐教育区别其他学科的一项重要原则。与音乐隔离开来的单纯的记忆音乐概念,讲解音乐知识是毫无意义的。

音乐欣赏中要渗透音乐要素 篇3

感受与鉴赏是最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 是整个音乐的学习活动的基础, 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的形成, 对于学生丰富情感, 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音乐的兴趣, 养成学生听音乐的良好习惯, 逐步出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应要采用多种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 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要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 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 为终身的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我的观点是在音乐教学中, 不能单纯走马观花的欣赏, 而是要充分揭示音乐的要素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音乐中最激动人心和极具表现力的部分, 而不是进行着枯燥的、单纯技巧和灌输死记硬背的知识;应以整体的方式来体验音乐, 要将音乐要素贯穿在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 而不是将音乐各种构成元素支离破碎的讲授。要注重艺术完整性, 这正是音乐教育区别其他学科的原则。与音乐隔离开来的单纯记忆音乐概念, 讲解音乐知识是毫无意义。所以音乐的欣赏要把音乐要素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当人们打开音像资料欣赏音乐时, 先听到的是音乐的旋律, 其次是音乐演奏的力度是强还是弱、速度是慢是快、然后才是考虑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 很多老师在讲课时, 就会问学生这段音乐表现了怎样的场面?学生都会争先恐后的回答表现了, 然后教师会非常高兴得说回答的太好了、你真棒。而不再去揭示出表现这个场面的音乐要素真正的是什么。只是来个走马观花一样的欣赏。在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册《爱劳动》一课中我注重了音乐表现的情景、场面是由许多音乐要素的变化发展来的。虽然学生学的知识少不能说出是通过音色变化才听出来的, 但学生明白音色之间的不同能表现出不同得音乐画面。在对力度、速度这一要素的欣赏教学之中, 我听到、看到过得一些音乐优质课、公开课教学大都是和以上的所说的做法相同, 只是注重了音乐所表现的场面含义, 而不去挖掘音乐的其他的要素。在欣赏教学中只是注重表面的现象等, 从而不注重深层次地实际的教学。在这些年的教学中我们音乐组人员经过实际的讨论、实践、验证大胆的运用了通过学生说出以音乐要素来所表现人物、场景、情景。通过学生对乐曲慢与快得之间的比较, 轻与重的比较的体会出音乐的强与弱、快于慢的音乐的要素变化。充分体现了音乐欣赏的根本是音乐的场面、情境的变化是音乐要素变化的这一真理。

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情绪与情感是密切相关但是又相互区别的二种心理形式。但从其中关联范围来说, 情绪比情感相比要更广泛。虽然当我们体验到某种的情感时侯, 总会感到具有一定的自身情绪色的彩, 但这种情绪色彩远不如情感那样的稳定和持久。情感有强度和深度之分的, 有高、低层次之分的。情绪与情感是审美教育的十分基本特征之一, 对音乐教学上来说, 不仅是尤为突出, 而且, 还有特殊的表现的内容。从音乐美的本质上来说, 音乐进行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情感的展示与变化的过程。同时也是音乐要素发展变化的一个过程, 音乐是作为情感的载体, 虽无语于义, 但却是最生动的心灵的语言, 常言说;“语言的尽头是音乐的开始。”就艺术形式上来说, 音乐的表现力要远远胜过其他艺术门类, 其特质就是所有情感抒发、和情感的撞击、和情感渲泄、和情感交流、和情感审美。

一、二年级对音乐体裁的了解是聆听儿歌、童谣、进行曲和舞曲, 能够区别独唱、独奏、齐唱、齐奏等。把音乐的场面融合与渗透了音乐情绪、情感, 音乐的力度、速度等表现要素体验乐曲的各种节奏形式与音乐体裁之间的关系。突出了节奏在音乐要素中的重要地位。

欣赏要素 篇4

音乐欣赏通常来说由浅入深大概可分为三个阶段, 即从感性认识 (官能感受) 到理性认识 (探究音乐知识) 又回到感性认识 (更深层次的欣赏) 这样三个阶段, 这是欣赏音乐的必经之路。

但是, 面对浩若星海的众多音乐经典, 大多数学生不得其门而入, 而且音乐欣赏课的上课时间、学生的欣赏时间和内容有限, 到底如何欣赏呢?笔者认为引导学生进入音乐内部, 理解音乐的组成要素, 使学生保持欣赏兴趣, 就能使学生在课外的欣赏得到无限延展, 这时, 欣赏的切入点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下面是笔者的一点个人浅见, 从音的要素来谈谈欣赏音乐如何切入, 着重强调在第一阶段的官能体验。

那么, 音的要素有哪些呢?音的要素通常是指音高 (音的高低) 、音量 (音的大小) 、音值 (音的长短) 和音色四个方面的特点。在这里我们要注意, 音的要素和音乐的要素是有一些概念上的不同的, 音乐的要素是包含节拍、节奏、旋律、音色、和弦、调式、力度、速度等多方面、多层次的要素, 狭义上来讲前者是涵盖后者的。

一、音高方面

在实际的音乐欣赏教学中, 最常见的引起学生兴趣的就是从音高方面了。通常较高的音会给人以激动、昂扬的感觉, 较低的音给人的感觉暗淡、哀伤, 由音高变化而形成起伏线条。旋律线与情感的起伏和语言声调的抑扬顿挫密切关连, 直接给人以美的享受。旋律是音乐的灵魂, 旋律作为音乐表现手法中最重要的一种要素, 在音乐欣赏中占主导地位。旋律线是曲调在运动过程中, 在教学中, 可以让学生在听完之后或者欣赏过程中轻声哼唱作品主旋律, 获得最直接的音乐锻炼和情感体验。

通常音高的变化有三种方式:1、同音进行, 其线条较平, 如果与多变的节奏相结合, 会造成紧张、强烈、推进的效果。比如《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同音进行出现的那一部分, 表现了解放军勇往直前、锐不可挡的英雄气概。2、上行的旋律富有朝气、善于表达积极向上、坚定有力的情绪。比如《毕业歌》中上行旋律线, 是以强烈的语气向自身提出充满责任感的质问、疾呼, 反映了青年的爱国热情。3、下行的旋律线一般与力度减弱、紧张度缓和、情绪低落相联系, 善于表达平稳、深沉、思念和悲痛的情绪。例如, 《松花江上》下行凄惨的音调, 令人肝胆欲裂。

二、音量方面

音量一般指声音的强弱变化, 而通常学生也最能从强弱的变化中体会到音乐情绪或者故事情节的转变, 这种体验非常直接、有效, 可以说感同身受。音量的变化常常与旋律变化结合, 通常音调向上 (上行) 会产生激昂、高涨的情绪, 随之带来力度的渐强变化;音调向下 (下行) 会产生低沉、消极的情绪, 随之带来力度的渐弱的变化。另外, 还有一些常用的力度变化的形式, 比如先渐强—然后渐弱, 形成橄榄形。但也有先强后弱的、先弱后强的、先渐弱-然后渐强的……这种变化一般都和乐句的节奏、节拍结构相一致, 体现出情绪的细微变化。了解这些音量变化与音乐表达的关系, 就能很好进入或者说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情境和情绪了。

三、音值方面

音值是指声音的长短, 由振动持续时间的长短决定, 它与与声音的强弱有规律地组合, 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涵盖了节拍、节奏、速度等音乐要素。通常我们说节奏是音乐的骨骼, 速度和节奏的变化也非常能传递音乐的情绪和情节变化。当我们听到时值较短、速度较快的音乐时, 得到的感觉是欢快、灵巧、激烈。速度较慢, 给人的感觉会停滞、哀伤, 适中的速度给人以自然、亲切的感觉, 所以人们才会把不同的速度冠以庄板、广板、急板等不同的带有感情色彩的名称。不同的音值和速度塑造和传递着音乐的不同形象和情绪, 比如, 法国作曲家圣-桑所作的管弦乐组合《动物狂欢节》中流传最广的一首曲子《天鹅》, 舒缓的速度、舒展的节奏描绘出洁白高雅的天鹅在碧波涟涟的湖面上悠然漫游的优美形象。

四、音色方面

音色是指声音的感觉特性, 一般乐器或嗓音的音质, 但广义上也涵盖了包括和弦、复调、交响乐队等重合色彩。每一种音色都有着特殊的意味:以人声来说, 女高音嘹亮柔美, 男高音挺拔高亢, 女中音比较暗一些, 浑厚而温暖, 男中、男低音则是庄重厚实, 给人一种坚定的感觉。乐器的音色种类就更丰富了, 小提琴的纤柔灵巧, 大提琴的深沉醇厚, 双簧管的优雅甘美, 小号的英雄气概等等……同时, 不同的音色就像画家手中的颜料一样, 既可以有着鲜明的个性, 又可以组合创造出五彩缤纷的绚丽感觉。欣赏音乐作品, 不同的音色给人的感觉和形象塑造是鲜明的、迥然各异的。木管五重奏、弦乐四重奏、合唱团、交响乐团, 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给人们展现出或恢弘、或静谧、或温暖、或冷峻、或明、或暗的不同色彩感觉, 给人以绝佳的审美体验。人们天生具有感受、分辨不同音色的能力, 在欣赏教学中, 较多地从音色角度入手, 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提高审美体验, 丰富音乐知识, 引起再欣赏的兴趣。

欣赏要素 篇5

一、相关概念概述

音乐是一种艺术符号,千百年以来被各国人民用来进行情感的表达和深刻的交流,音乐同时又是一种强大的声音符号。音乐要素是音乐中的重要作用,包括音乐的节奏、旋律、速度、力度、节拍、曲调等内容,这些内容共同组成了音乐语言,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交流方式。音乐作品中多表达着各种复杂的情感,有爱情、亲情和友情等重要的内容。音乐欣赏是基于音乐课的一项基本内容,音乐欣赏课是对音乐课的补充,有效的弥补了音乐教学中的一些音乐要素中的缺陷。

二、正确看待音乐要素与情感表达在音乐欣赏课中地位,有效突出音乐要素的作用

就目前来看,大多数音乐教师包括音乐人都把情感放在了音乐的第一位,社会的导向致使人们普遍认为情感是音乐作品最为核心的内容,没有情感的音乐是没有生命力的。的确,没有情感的音乐就没有灵魂也缺乏生气,但情感并不是音乐作品最为核心的内容。在音乐的欣赏课上,在教学的目标中就要强调音乐要素在音乐欣赏中的重要作用。例如在小学的音乐欣赏课中,音乐教师领导学生欣赏歌曲《捉泥鳅》时,应确立这样的教学目标:1.欣赏音乐的同时要能叙述出《捉泥鳅》中所讲的故事和表达的情感。2.欣赏音乐的同时要能听出音乐中使用了那些音乐要素,以及这些音乐要素在音乐中所起的作用。通过这样的教学目标可以在音乐欣赏课中使同学学会使用一些基本的音乐要素,如跳音常用于一些表现心情愉悦的歌曲中。由此可以看出,音乐要素与情感的表现是相辅相成的作用,并不存在孰轻孰重的地位关系,只有正确的认识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有效的突出音乐要素的作用。

三、通过音乐教材来突出音乐要素的作用

音乐教师作为学生人生中的音乐导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都有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案,无论这套教学方案具有怎样的独到之处,其基本的内涵都是源于音乐教材。音乐教师也只有对教材有充分的了解,领悟到教材之中最精髓的内容,才能有足够的能力去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在欣赏的过程中重点突出音乐要素的作用。譬如在初一的音乐教材中有辽阔的草原一章,在本章节的内容中,多选取具有草原名族风格的音乐素材和内容,通过多种音乐要素的运用和糅合,生动形象的表现出了草原人民的生活和音乐文化。教师在音乐欣赏课重领导学生进行名族音乐的欣赏,首先要对名族音乐有充分了解,了解草原人民的生活方式和音乐风格,了解草原音乐中常用的一些音乐要素,譬如一些独特的乐器(马头琴),节奏形式等。在音乐欣赏课中,教师又要对教材进行重新组合认真加工,并寻找较为典型的音乐作品。综上,教师只有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才能在音乐欣赏课中突出音乐要素的作用。

四、充分应用教师的音乐素养,凸显音乐要素的作用

音乐教师首先要具备专业的音乐素养,对音乐乐理有足够的掌握能熟练的应用常见的音乐要素。音乐欣赏课是展现音乐教师专业的音乐素养的重要场所,在音乐欣赏课堂中,教师要抓住音乐作品的本质,凭借个人的艺术能力,需要学生感受音乐并喜爱音乐。譬如在《神州大地4—茂密的森林》中,教师凭借自己的音乐素养和对各种乐器的理解,引导学生在音乐欣赏中对节拍进行把握,对乐器进行区分,根据音乐的旋律选用恰当的乐器了解音乐创作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音乐教师的音乐素养深刻的影响着学生对音乐的感悟,甚至可以说音乐教师在音乐课堂中是最为核心的一部分,对中学生欣赏音乐和理解音乐起着重要的向导作用。

五、音乐实践教学,音乐要素的载体

如果进行单纯的音乐欣赏和纯理论教学,很难达到音乐教学实质性目的。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音乐实践,只有通过广泛的音乐实践才能实现学生音乐素质的全方位发展。譬如《踏雪寻梅》歌曲中欣赏中,通过让学生进行主题的分析和节奏的把握,来深刻的把握歌曲,并应用节奏速度改变的方法,让学生进行歌曲演唱,体会节奏在情感表达中的作用。

六、结语

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的首要途径,将为学生日后的音乐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音乐教室在进行乐音教学的同时更要重视音乐要素的重要作用,在音乐欣赏课中,牢牢抓住音乐要素的作用,利用一些音乐要素传达出更多情感内容和精神内容。节奏力度,速度,音色,乐器等一些音乐要素将有利于学生对音乐作曲的理解。必须了解音乐要素对音乐的深刻影响才能实现音乐作品的广泛传播和进步。

参考文献

[1]赵宇.如何在音乐欣赏课中突出音乐要素的作用[J].才智,2012,33:183.

[2]贾丽娜.论小学音乐欣赏课中渗透音乐要素的作用[J].新课程学习,2012,06:113-114.

[3]刘硕.关于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欣赏中的音乐要素渗透问题[J].音乐时空,2014,19.

【欣赏要素】推荐阅读:

动力要素07-14

质量要素10-14

道路要素10-18

工程要素10-21

要素禀赋05-10

要素扭曲05-11

农业要素05-13

动作要素05-14

内涵要素05-20

职业要素05-30

上一篇:电路特性下一篇:树立正确的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