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要素

2024-05-14

动作要素(共4篇)

动作要素 篇1

摘要:体育教学动作要素主要由七大动作要素组成其中包括:身体姿势、身体动作轨迹、力量、节奏、时间、速率和速度等,在大学体育动作要素的研究中对动作要素研究分析是提升体育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加强大学体育动作要素教学的研究和分析是有效提升大学体育教学及传授体育技术动作准确性的根本方法,更加有益于大学体育教学的教学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大学体育,动作要素,体育教学

大学体育动作要素对学好体育这门学科或者是体育教学顺利进行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体育学科教学是一门形体性的教学学科,更多的是注重学生对每个动作要素的认真体会之后加以掌握的,每个动作要素的协调性和连贯性或完成质量不高都对体育教学影响较大,体育动作不协调对学生学习规范的体育动作要素很重要,另外体育动作要素的不合格、不规范也有可能会对学生的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基于此,论文对大学体育动作要素教学意义进行了几点思考。

一、大学体育动作要素教学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在改革初期的计划经济也被市场经济所取代,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商品的快速流通,随之而来的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是一个可喜的消息,说明我国人民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继而迈向了小康社会的生活,我们在看到好的一面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越来越的健康问题正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1、体育教学观念

国家提倡:“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教育方针,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教育部门在素质教育的环境下提倡“德”、“智”、“美”、“体”、“劳”全面发展,体育教学的地位也随即被提高,体育教学的提升需要培养许多高素质的体育教师,大学是培养体育教师的基地,也是发展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摇篮。如今提倡构建健康的国民体魄,大学体育是发展的基础和根基,也是培养终身体育的宏伟目标,对大学生在接受体育教育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不仅对当前的教育事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更重要的是对锻炼者而言是长远的,终身的收益。为此,为了让在校体育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准确、规范的体育教学的各套动作要素和要领已经成为当前大学体育教育研究的重点。

2、体育动作要素简述

在体育学界对体育动作要素的论断有好多,学界主要支持,体育训练过程中为了使动作更加规范,完成一套整体的动作身体的整体与身体的其他部位的不同状态和姿势所需要的行为方式的总称。动作要素有包括:身体姿势;就是在进行体育练习中人的身体运动中形成的各种不同形状的姿势。动作轨迹;是指人们在运动的过程中不同部位为了协调身体的动作而移动的形状。运动速度;运动也是讲求速度,也就是要结合快与慢,不能一味的快,也不能一味的慢,而是要掌握好快与慢的节奏,当动作需要快时则运动速度就变快,当运动速度需要变慢是则速度就得变慢,犹如练习太极拳一样,以柔克刚,刚柔并济方为掌握了运动速度真谛的人,也是学好体育动作所因掌握的技巧和基础。在体育教学中七大要素对体育动作的掌握非常有效。动作力量;体育运动是动作的力量也很有讲究的,常有人说道,四两拨千斤这就反映了在动作力量方面有很大的讲究,而不是一味的用蛮力,有时候并非有大力量就一定能够取胜,而是要运用力量得当才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体育动作节奏;体育运动是其节奏感很关键,犹如跳舞的人一样,不能没有节奏胡乱一通而是要结合运动动作的要求有节奏的配合动作,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为此体育动作的要素对体育的练习及其体育的教学都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大学体育动作要素教学创新思考

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了当下最受国民关注的热门话题,越来越多的人民开始投向体育,开始对自身健康的重视,现如今红遍大江南北的中国大妈跳广场舞的热潮就是人民开始对健康重视的一个缩影,体育动作要素的正确掌握对健康的加强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学体育教学是对健康事业发展和推广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当今大力提倡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从国家而言,国家的经济正处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改革的深水区,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发展,发展是要将就的模式提升,更新,这样就需要创新,只有创新才能更好的发展,才能适应时代、科技的发展步伐。作为大学体育教育事业而言也是需要创新驱动发展,传统的体育教育理念有些已经变得陈旧落后,只有创新才能更好的把我国的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更好,为实现构建全民健康的体魄作出突出的贡献。

针对我国大学体育教学中体育动作要素不规范的现象;动作要素是体育运动中起到基础性的要素,俗话说:“内行门道,外行看热闹”这也就形象的说明了动作要素规范的重要性,体育运动是一门行为艺术,更多的是讲究人体外形的动作要求,体现的线条的美感和人体动作整体的协调性,为了达到体育动作的协调性,和整体动作的美感就必须对体育动作的要素加以统一的规范,例如,练习太极拳时,第几招几式该出左手或该处右手时,就得严格按照动作要素来行使,而不能随便出招。同时规范动作要素才能使体育动作更到位,更能够起到锻炼身体的基本作用和目的。

三、结束语

动作要素是我们平常学习和完成各种体育项目或者其他的运动项目动作所应具备的基础。大学体育动作要素教学的完善和发展对我国的体育事业的发展壮大起到了不小的贡献,也为我国民族体育事业的发展,国民健康素质的综合提高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陈凯、赵德宝.大学体育动作要素教学意义与思考[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

[2]黎国庆.当前大学体育教学存在的弊端及改革思路探索[J].才智,2011,02.

[3]刘鑫.浅谈大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6.

[4]宫新清,蔡英园.应用目标绩效模型在大学体育教学中进行的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

论表演中的核心元素——动作要素 篇2

(一)什么是舞台动作。动作是在规定情境制约下、为完成既定的任务而进行的心理、形体行动。

(二)舞台动作的特征。动作具有两大特征:一是由意志产生,一切动作都产生于意志与愿望(即心理欲求);二是有一定目的,任何动作都有它的目的,而目的是为了改变该动作的对象。

(三)舞台动作的三要素。在舞台上,演员必须知道我们要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以至于设计创造出怎么做。这就构成了舞台动作三要素:做什么——任务;为什么——目的;怎么做——适应。做什么:指动作的任务,即此时此刻要做什么?人们的动作总是在一定任务的推动下完成的。任务是动作的依据,同时又推动着动作。演员为完成任务需要精心准确地去行动,任务是激发演员积极行动的动力,不同的任务将产生各自不同的动作。善于准确而富于想象地抓住剧作提供的任务,是正确表演、正确行动的前提。

为什么:指动作要达到的目的。任何动作都包含着特定的目的。动作的目的不同,动作的具体内容与方式也相应不同。演员在处理动作是必须弄清任务与目的的关系。目的不同,动作不同,动作时的心情、心理状态以及动作的节奏、进行方式也就不一样。

怎么做:指动作完成的主要内容及方式。为了完成任务(做什么),必须采取具体的动作与方式,而这又必须根据动作的目的(为什么)。怎么做还必须依据具体的规定情境,不同的情境、不同的人物关系将导致不同动作内容和方式。怎么做还必须依据人物的性格,不同的人物完成同样的任务将出现不同的形态。实际上,展现在观众面前最直观、最细微、最具体的是“怎么做”的方案。

动作的三要素紧密相关,是构成动作的、不可分割的、必不可少的因素。

二、组织动作的外化手段——强调体现

(一)看得见的形体动作。演员在进行心理行动时所依靠两大支柱为形体动作和语言动作。形体动作包括眼神、表情、手势、体态等等。在表演中,演员应该注意运用形体的动作去反刺激,并改变自己的心理行动。要善于从生活中观察,同时在表演中努力去寻找与探索出能够十分鲜明地展现出人物心理行动的形体动作。

(二)组织动作要遵循生活逻辑。角色是性格逻辑 ; 导演是各人物之间相互动作的逻辑 ; 各艺术部门是为展现人物的艺术规律的逻辑。这一切的总和就是生活逻辑。

演员要组织人物动作,就必须学习掌握组织舞台角色动作的以逻辑为核心的技巧。演员在创造角色时,不仅要遵循人的逻辑,还必须遵循剧作、导演以及一切艺术创作所需要的逻辑,并将这一切逻辑有机地组织到角色的艺术逻辑中去。这就是组织人物动作的核心技巧。

三、组织动作是演员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技巧

(一)人物形象的创造在组织动作的过程中完成。演员的职责,就是塑造鲜活感人的形象。表演艺术是用行动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而人物形象的塑造又是以人物的动作为基础的,而动作永远是一个活动的过程。一方面,它占有一定的空间,因而具有直观性;而另一方面,它在时间上也会有一个过程,因此又具有过程性。

(二)组织动作不是个体行为的我行我素——交流与适应。交流指演员在表演过程中与对手之间的思想、情感、意志、愿望、动作等相互传递、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也包括演员的自我交流、某种特殊风格演出中与观众的交流及电影创作中的无对象交流等。

适应指演员在表演中与对手交流时彼此作出的各种不同反应并影响对手的一种技能。

交流与适应有着紧密的联系,是帮助演员在创造人物动作过程中真实、准确地体现的一种表演技巧。演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内外部创作素质,特别是要有敏锐的感受力、丰富的想象力、极强的信念感以及形体与语言上的表现力。

(三)组织动作要实现性格化。表演作为表现“人”的艺术形式,演员的最终任务就是塑造出活生生的、富有鲜明性格和艺术魅力的人物形象。因此,组织动作是手段,塑造有性格的“这一个”人物形象才是最终目的 !

动作要素 篇3

在体育课的实践教学过程之中,必然会涉及大量相关的运动技能的学习。不言而喻,对于运动技能学习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对于初学者而言,学习运动技能仍然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其中有很多的问题值得我们来进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笔者通过多年的公共体育课教学实践,尝试着从动作要素的构成来导引学生进行运动技能方面的学习,发现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2011级乒乓球专选教学班学生200名,均为初学者。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访谈调查法、观察对比法、数理统计法

通过以上4种方法,从动作要素的构成导引学生进行运动技能的学习。

2.2.2 教学设计与实施方法

(1)教学设计

选取6个乒乓球专选教学班的200名学生,均为一年级和初学者,然后随机抽取3个班为教学实验班,另外3个班为教学对照班。6个班均为同一名教师进行教学,同时严格控制主试效应的产生。

(2)教学内容与实施方法

教学实验班与对照班每次体育课乒乓球技术教学的内容完全相同。为了充分比较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习效果,本研究选取一个学年为教学时间,然后仔细观察3个实验班是否在学习效果上呈现出优势。

教学内容是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乒乓球专选班教学中规定的必修内容,由乒乓球攻球、推挡、搓球、教学比赛4个基本部分组成。在实验班的教学之中,除运用和对照组相同的教法外,教师在教学中会结合具体动作有针对性地讲解各种动作要素的构成,导引学生在充分了解和理解动作要素的构成后,从而启迪、诱导学生在学习、练习新的动作前首先对其要素的构成进行分析。

例如:在乒乓球教学中,搓转与不转球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那么,教师可以导引学生从搓球动作要素的构成进行运动技能的学习,鼓励学生在学习、练习、巩固动作的过程中,有意识地从上述动作要素入手去理解、分析直至完全掌握动作,能够灵活运用。而对另外3个对照班的学生,在教学时不对学生提出从动作要素的构成入手,导引他们进行运动技能的学习。最后通过教学实验来检验此学习方法的有效性。

3 结果与分析

3.1 动作要素的构成

在体育运动中,将一个完整的动作加以“解剖”,可以发现它是由若干要素所组成的。构成动作的要素一般有7个:即身体姿势、动作的轨迹、动作的时间、动作的速率、动作的速度、动作的力量、动作的节奏(见表1)。

动作的要素是构成动作的一些“部件”或“因素”,它是比较客观的,任何人去完成动作时都应注意按这些要素的要求去做。动作的各个要素是相互影响交织在一起的,普遍存在于各种动作之中。例如,动作的速度和幅度就直接与动作的力量成正相关;动作的速率与动作的幅度相互制约,共同决定着动作速度的快慢[1]。

3.2 从动作要素的构成分析运动技能

运动技能是指有特定操作目标,涉及自主身体或肢体运动的技能[2]。如前文所述,构成动作的要素一般有7个,那么,我们可以对学习相关的运动技能时,运用动作的各个要素进行逐一分析。

下面以教师教授乒乓球正手快攻为例进行分析。见表2。

3.3 学习中的师生互动

从动作要素的构成入手,要求学习者充分体会和领悟到不同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内在特点,不能将其割裂来分析和学习。通过教师对所要学习的运动技能进行逐一的动作要素剖析和讲解,从而使学生能够确定如何学习动作、怎样分析动作要需、理解动作要素直至最终较好地掌握运动技能,达到教与学的目的。

教学过程是一个包括认识和交往实践两个方面的活动过程,是一个认识与交往实践统一的过程[3]。大量的体育教学实践已经证明,掌握运动技能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它受着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它不仅需要学习者各个运动器官的协调配合,而且需要大量的练习加以巩固。运用动作要素的构成,将所要学习的运动技能从动作要素上进行逐一细致的分解和讲授,有助于学生首先就能建立起清晰正确的动作定型,从而在充分领悟和理解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学习,这样不仅会对学生加快学习的进程起到非常有益的作用,而且更能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诚然,使用这种教学方法时,首先是要让学生学会能够正确主动地对动作诸要素进行分析,所以教师最初的讲解、分析、诱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初学者而言,教师更应注重他们对所学具体运动技能的动作要素的分析、演练,从而不断的提高学生自主发现动作要素构成的能力,并最终使之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3.4 教学实验结果分析

3.4.1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主要技术评定结果的对比分析

6个教学班均以一个学年结束时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状况与成绩来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依据。

通过教师对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乒乓球主要技术(正手攻球、反手攻球、推挡球、搓球)进行技术评定,200名学生的技术总体评价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在对实验班学生的技术评定中,有55%的学生达到了良好及以上水平,且没有出现不及格的现象;而对照班学生中只有38%达到了良好及以上水平,且对照班学生的不及格率是2%。可见,实验班学生对于乒乓球技术的掌握情况要明显好于对照班的学生。

3.4.2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教学比赛成绩的对比分析

为了进一步验证和检验教学效果,教师又按照教学比赛的成绩进行了对比分析。教学比赛分为两个阶段:第1阶段为班级内的选拔赛,从6个教学班中通过单循环比赛各选出前6名优秀学生;第2阶段为班级间的对抗赛,采用单淘汰制决出最后的名次(第1轮比赛的胜者进入下一轮,负者再进行单淘汰循环),并根据最后的排名给出相应的得分。经过统计,学生的比赛得分情况如表4所示。

从表4可以看出:实验班学生比赛得分为82分,而对照班学生比赛积分仅为54分,实验班学生的得分比对照班学生得分要高出很多,可见实验班学生乒乓球运动技术水平和对比赛的综合运用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班学生。

3.4.3 对实验班学生的访谈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教师对部分实验班学生的访谈结果来看,大多数学生都非常认同这种教学方法,使他们对较难掌握的运动技能不再感到恐惧,有效地缓解和消除了他们的心理障碍,促进和激发了对于体育课学习的热情,有助于他们形成终身体育的观念,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4 结论与建议

1.从动作要素的构成导引运动技能的学习是指初学者在特定的学习阶段,能够通过主动分析、领悟、理解该运动技能的动作要素特点,并以此来确定如何学习动作、如何进行练习,从而最终掌握该项技能的一种学习方法。

2.运用动作要素的构成来分析运动技能,能够明显增强学生对动作的正确领悟和理解,使之能够保证在有效的学习时间内学会并完全掌握该项运动技能,这对于提高教师的体育教学质量有着积极意义。

3.教师的教法对该种学习方法具有较强的先导性和制约性。要使初学者较快理解并且学会某项运动技能,建议教师必须要充分理解构成动作要素的诸关键环节及其特点、难点,还必须要具备较深厚的体育理论知识与教育教学知识,要导引学生逐渐领悟、理解并且掌握此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体育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180-185.

[2]Richard A.Magill著,张忠秋等译.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第七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4-6.

动作要素 篇4

1. 健美操动作中的“姿”

“姿”即“姿态”,是动作的空间概念中身体或身体各部位运动过程中所处的状态。它的重要因素是人体各部位的实体形态,如上肢的形态是两掌五指分开、并拢、握拳等;手臂的直臂与曲臂;下肢的形态常表现为勾、绷脚尖,直膝、曲膝等形态。上、下肢,头与躯干的配合,其动作所占空间幅度大小和身体各部位组合造型中相互关系所形成的表现其特定美感特征的姿态即称姿态造型。

姿态造型中应表现为挺拔、高立的形态美与雄健、矫美的艺术美特征。如上肢的两臂上举,五指分开动作,它是健美操中常出现的造型姿态之一,练习时两臂应充分伸直、拉开肩角,并配合头略抬,胸稍挺,这样才能体现出造型的挺拔、高立的美感特征。下肢动作,如弓步的造型,两腿应前后开立的距离大,后腿撑直,脚跟不离地,以表现出开阔、矫健的美感。四肢、头劲、躯干向某方向运动,从一种姿势到另一种姿势,必须形成直线或是曲线的动作路线。每一瞬间的动作也为一个造型,无数美的造型连在一起,将给观者视中枢留下“感觉记忆”到“一度记忆”,使观者获得动态美感,产生愉悦的审美感情。有些学生认为,动作幅度越大,其锻炼效果越好。但如果双手上举过头、侧伸过后,则会给人以松懈的感觉,破坏健美操的美感特征。

呼吸也能影响动作的表现力,它一定程度地上会影响姿势的造型,因为吸气或呼气、平稳或急促、憋气或喘息的呼吸形式都不同程度地造成胸部的起伏。为了能更好地提高动作的表现力,应根据各节运动的特点,对做动作时身体各部位所处的位置,呼吸的方式、节奏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如动作节奏较慢、幅度较大的伸展运动、头部运动等采用平衡自然的呼吸节奏;身体或某部位向上运动,如两臂上举、侧上举、上体抬起等,一般采用呼气,这样胸部上提,更能显示出挺拔;身体或身体某部位向下运动,或者动作从一种姿势到另一种姿势的转换时,则要用呼气来调节;做跑跳运动时,由于30″的跑跳是整套操的运动量的最高峰,一般人的心跳可达到170次/分左右,此时一般采用以鼻吸气,以口呼气,配合面部表情的变化,嘴稍张,力求做到呼吸松快,给人以精神饱满、青春焕发的渲染;在整理运动部分,由于动作慢而轻松,一般采用深而慢的呼吸方式,使心跳逐渐恢复平静,呼吸与动作配合,力求达到完成动作的形式与精神美感的内容和谐统一。

2. 健美操动作中的“速”

“速”即速度,是在时间的概念上理解动作从一种姿势到另一种姿势时,在一定的时间内,以快慢的形式呈现出来。健美操运动负荷的安排应当符合人体运动合理的生理曲线要求,因此一套健美操的速度由慢渐快,跑跳部分使全套操达到了高潮,速度最快,再由快向上、向远伸展,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感觉,其速度较慢。腿运动,要求发力,使腿迅速达到规定高度,并伴瞬间制动,这就要求速度较快。即使在某节运动中,由于四肢做动作时的屈、直形式,所指方向,运动幅度的变化,速度的快慢也有差别。一般而言,屈臂形式的动作速度较快,直臂做时则较慢。总之,拍与拍之间的速度变化,应与音乐的节奏变化相符合,节奏是韵律的变化,而韵律则是节奏的深化。动作从节奏进而达到韵律,可以在视觉上引起愉悦的美感效果,表现出鲜明的动态的韵律美。

3. 健美操动作中的“力”

“力”即力度,是练习者在完成动作时,肌肉用力及动作变化的速度和动作熟练程度的外在表现。健美操动作刚劲有力、积极快速、力度感强,有相应的“加速”和“制动”。动作从一种姿势到另一种姿势,其速度不是平均分配,将要到达姿势的相对造型时,要求肌肉加速与制动,表现出动作的力度。如双臂上举握拳收至肩侧屈握拳,要求两臂由上至下时相对较慢的速度,将至肩侧屈时,速度加快并制动,形成一个慢快、缓急的交换,制动时能前展二头肌,给人一种既流畅又强健敏捷的美感。所以,动作表现出的力量也是较高层次的美感形式。

力度概念包括动向、动量、着力点等因素。 (1) 动向。即动作向哪个方向用力。动向变化最容易被视觉器官所明显感知。从视感外态看,它和姿态的路线变化有相似之处,不同的是姿势路线是从空间概念来研究,而动向是身体各部位运动时,将有一定方向的“矢量”释放出来的能量的力度概念上来研究的,其内涵不同。 (2) 动量。即动作用力的大小。动作练习时应要求肌肉的紧张和放松的切、调配合。有相对造型姿势时要有力量意识,表现出不同结构动作肌肉的用力速度有快慢、用力有轻重,做到紧而不僵、松而不懈,使动作做得既协调、平稳又刚韧、有力度。 (2) 着力点,即一个动作的能量释放在哪一个位置(点)上。一方面要表现出当身体的各部位到达着力点时要把“能量”释放在着力点上,另一方面则要培养学生对动作力度的延伸感的理解。在教学中,我们可用语言引导学生,如“力达脚尖”、“力达头顶”、“力达指尖,刺破天空”等,将抽象的力度以实体的形态表现出来,给人一种力度感和延伸感。

【动作要素】推荐阅读:

动作模式07-21

动作保护05-18

误动作06-04

动作性06-12

动作分解06-15

动作设计06-28

武术动作07-13

动作发展08-02

基本动作08-21

动作电流09-07

上一篇:我国研究生招生制度下一篇:高校武术文化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