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差保护动作

2024-05-19

母差保护动作(精选9篇)

母差保护动作 篇1

220 k V变电站中母线作为重要的变电设备,配有灵敏的母差保护[1]。对于区外故障,母线保护应可靠不动作。如果线路故障时母差保护动作,则母线失电,会扩大失电范围,对电网安全运行造成极大地影响。文中分析了一起220 k V变电站中110 k V出线故障引起母差保护误动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1 故障时母差保护正确判别的案例分析

母差保护由“大差”和“小差”构成。母线的大差动保护判断是否为母线故障;小差动保护判断是哪条母线故障[2,3]。

如图1所示,220 k V 4546线故障跳闸,即在母线范围以外故障发生,如图1中d1点故障。

分析各继电器流过的电流,如图2所示。在d1点故障:副母线差动继电器电流I=I1-I2+I3+I4+I5+I6=0;正母线差动继电器电流I=0;总差动继电器电流I=I1-I2+I3+I4+I5+I6=0。即母差保护不动作。

当母线发生故障时,如图1中d2点故障,所有与电源连接的元件都向故障点供给短路电流。正母线差动继电器电流I=I1+I2+I3+I4+I5+I6;副母线差动继电器电流I=0;总差动继电器电流I=I1+I2+I3+I4+I5+I6=0。即母差保护判定正母线故障,动作跳开正母线所有开关。可见,出线故障时母差保护是不应该动作的。

2 线路故障引起母差保护误动的案例分析

2.1 事故简介

220 k V甲站变电站正常运行方式如图3所示。110 k V正、副母线分列运行,母联710开关在热备用;正母线上782、785、788、775、78F、701开关在运行,720开关向110 k V旁母充电;副母线上781、786、780、702开关在运行。

110 k V出线开关788因A相故障跳闸,重合不成,后加速跳开三相。同时,该站110 k V母线保护动作,跳开正母线上782、785、701、720、775、78F开关,I段母线失电,造成多台110 k V主变失电。

2.2 事故处理及分析

对现场一次设备进行检查,110 k V所有开关外观检查无异常,110 k V母差保护范围内没有发现任何异常现象。现场对开关、流变进行了常规试验,没有发现异常。现场对保护装置进行了校验,没有发现异常。

788开关故障报告显示,788线路保护装置反应于线路近端A相接地短路故障,接地距离I段、零序I段动作出口,一次故障电流约为5150 A,测距0.12 km;重合闸出口后,距离保护永跳出口、接地距离I段出口再次跳开开关。

从母差故障录波图(如图4所示)可以看出,母差保护是电流、电压满足了启动条件而动作的。由此可知:该故障应该是典型的线路永久性故障,788开关保护装置接地距离I段保护动作并加速切除故障点,保护动作正确;该故障属于线路故障,故障点在线路出口0.12 km处;对于母线保护而言,属于母线区外故障。在788开关重合于故障线路的同时,110 k V母线保护动作,跳开I段母线。

综上所述,这起典型的线路故障引起了母差保护的误动,所以除788线路间隔停用外,正母线与其他出线间隔均可以送电。

2.3 母差保护动作原因分析

在故障时,电流流向应该是由1号主变中压侧701(间隔2)流向788线路故障点,即电流流向I段母线,788(间隔14)电流流向线路。所以701与788电流应是反向的。

在波形图中,间隔2和间隔14大体相位相反,这与线路故障时主变作为电源点为故障点提供短路电流是吻合的。不过间隔2电流波形平滑,而间隔14在故障初期存在一段时间的电流畸变。在此时间段里,同时存在母差保护大差及I段母线小差超过10 ms的差流值,差流值约为35/1.414=24.7 A,这个数值超过了5 A差动门槛值。同时I母电压A相急剧降低,使得差动保护电压开放,满足差动动作条件,差动保护I段母线保护动作,跳开I段母线所有线路开关。

最终分析可以得出,该母差保护动作原因为间隔14(788开关)电流互感器(TA)在故障时发生畸变产生的差流。这种畸变可能是故障电流较大,TA饱和,电流值无法正常传递引起的。

2.4 母差保护的改进措施

母差保护一般采用2种判据:快动判据,即通过判断ΔIr与ΔId是否同步决定快动判据是否调用;全波判据,通过一个周波数据进行差动保护判别,在保护启动期间投入[2,3]。以上母差保护在故障时采用的是快动判据,母差在线路重合于故障时由于电流的畸变而快速动作。母差保护在重合于故障线路时若改用全波判据,由于通过一个周波数据进行差动保护判别,则不会引起母差保护动作。保护人员通过使用仿真系统对该故障重现,经多次试验,母差保护在线路重合于故障时均没有动作。

3 结束语

母差保护误动发生的概率很小,一旦发生对电网影响巨大。一条母线失电,母线上的所有开关失电,影响用户的生产用电,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所以母差保护的可靠性是非常重要的。在电网的实际运行中,故障千差万别,电流的畸变时有发生,母差保护判据的不断完善,可以有效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摘要:分析了220 kV变电站中110 kV出线故障引起母差保护误动的特殊情况。通过对其保护动作行为的详细分析,找出母差保护误动作原因是电流波形畸变,并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母差保护的改进措施以及处理此类事故的方法。

关键词:母差保护,线路故障,波形畸变

参考文献

[1]电网调度运行实用技术问答[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25

[2]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与实用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18.

[3]杜浩良,黄健.对一起220 k V母线差动失灵保护动作的分析[J].江苏电机工程,2010,29(4):37-40.

母差保护动作 篇2

关键词:保护死区;母差保护

中图分类号:TM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35-0100-01

如今,大部分220 kV变电站在主接线方式方面通常采用的是双母线带旁路或者是并列运行双母线,仅仅将一组CT装设于母联断路器的一侧。因为继电保护装置自身的而一些局限性,如果有故障发生于某一特定的小范围内,由延时的后备保护切除掉被保护元件,我们用死区故障称呼这一类故障。虽然死区故障并不会经常发生,但是在飞速发展的今天,电网规模逐渐增大,人们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无法及时切除死区故障,那么就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到系统的稳定运行。

本文就母差保护死区故障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在母联断路器两侧各装设一组CT的基础上,保护加入低电压闭锁功能,分段跳开相应断路器切除死区故障的对策;以及通过保护装置的改造及保护定值的重新整定,两小差都加入低电压闭锁功能(电压取自220 kV母线PT),分时段跳开母线上的断路器,进而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劣。

1  常规保护逻辑

对现在大多数220 kV变电站而言,母联单元一般只安装一组电流互感器,当故障发生在母联断路器和电流互感器之间时,依靠母差保护的动作原理将故障母线上的所有断路器第一时限跳开,若故障点在母联断路器与母联CT之间则不能有效切除故障,如图1所示。

在图1中,如果有故障发生于G点,Ⅱ母差动保护会将其判断为外部故障,Ⅱ母差动保护,此时由Ⅰ母差动保护动作跳开母联断路器及Ⅰ母上的连接元件,但是无法切除故障。因此,如果有故障发生于母联断路器和母联CT之间,从母差保护的角度上来讲,就有死区故障出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内的一些保护厂家通常将其设置为启动母线差动继电器,如果母联断路器和母联TA侧母线小差的死区,对母联死区保护进行了设置,这样保护动作速度就可以得到大大的提升。对于母联死区保护存在着这样的情况,差动保护将母线跳令发出去之后,虽然已经断开了母联断路器,但是依然有电流存在于母联TA上,并且不返回大差比率差动元件及断路器侧小差比率差动元件,经死区动作延时跳开另一条母线。为了避免在母联跳位时,有死区故障发生,切除掉全部的母线,当两母线都有电压且母联在跳位时母联电流不计入小差,在这种情况,最好的方法是对相应的断路器分别断开,一般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通过上文的叙述我们可以看出,如果有死区故障发生于G点,理想情况是将母联和Ⅱ母上所有间隔的断路器给切除掉,不需要对Ⅰ母进行切除,但是现在却将Ⅰ母给切除掉了,之后对Ⅱ母上所有间隔的断路器进行切除,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积极创新。

2  改进保护逻辑

2.1  改进保护逻辑一

在母联断路器两侧各安装一组CT,如图2所示。其中CT1接入Ⅰ母小差,而CT2接入Ⅱ母小差,并且两小差都加入低电压闭锁功能(电压取自220 kV母线PT)。死区故障时,流过CT1和CT2的电流的矢量和较大,从而母差保护动作分段跳开相应断路器切除死区故障。非死区故障时,CT1和CT2的电流的矢量和几乎为零,母差保护的动作将故障母线上的所有断路器第一时限跳开,在此不展开讨论。

①当H点故障,先跳开母联断路器后,Ⅰ母上电压恢复正常,闭锁了Ⅰ母差动保护,由Ⅱ母差动保护第二阶段跳开Ⅱ母上所有间隔的断路器,隔离故障。

②当F点故障,先跳开母联断路器后,Ⅱ母上电压恢复正常,闭锁了Ⅱ母差动保护,由Ⅰ母差动保护第二阶段跳开Ⅰ母上所有间隔的断路器,隔离故障。

2.2  改进保护逻辑二

在常规保护逻辑的基础上,通过保护装置的改造及保护定值的重新整定,两小差都加入低电压闭锁功能(电压取自220 kV母线PT),并且分时段跳开母线上的断路器。死区故障时,第一时间跳开母联断路器后进行低电压闭锁判断,电压恢复正常的母线差动保护闭锁,电压未恢复正常的母线差动保护动作,如图3所示。

当CT与母联断路器之间K点发生故障时,母线差动继电器均启动,这时分两阶段分别断开相应断路器,具体如下:

①首先跳开母联断路器。

②Ⅰ母电压恢复正常,闭锁Ⅰ母差保护,由Ⅱ母差保护跳母线上所有间隔的断路器来隔离故障。

3  两种改进保护逻辑比较

改进保护逻辑一能够保证非死区故障瞬时切除,当发生死区故障时,通过有选择性地切除母联断路器,进而进行低电压保护闭锁判断以使电压未恢复正常的母线差动保护动作。该方法在新建站较易实现,可从设计入手,增加一组CT,特别是使用GIS设备的变电站,因其CT占用空间较小,可行性较高;但该方法也存在保护动作时限配合问题、增加一组CT设计问题,特别是较老的带有旁路的变电站,因其间隔设计已相对固定,若再新增一组CT,将会造成没有空余空间安装或新装的CT与旁路安全距离不足等问题。

改进保护逻辑二能够在现有一次设备的基础上通过采用分时段跳开母线上的断路器的方法,有效切除死区故障,但时限上的配合给保护装置及定值整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改变了母差保护动作立即切除本母线上的所有断路器的设置,该由先跳母联断路器再进行判断,给保护装置及定值整定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在二次问题上增加了工作量。

4  结  语

通过关于保护死区中常规保护逻辑及两种改进保护逻辑的研究发现,两种改进的保护逻辑均能够保证有一段母线正常运行。但两种改进保护逻辑各有千秋:改进保护逻辑一能够保证非死区故障瞬时切除,在新建站较易实现,特别是使用GIS设备的变电站,但设计上需增加一组CT;改进保护逻辑二由于采用分时段跳开母线上的断路器,时限上的配合给保护装置及定值整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两种改进保护逻辑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事故的影响范围。

参考文献:

[1] 王梅义.电网继电保护应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9.

[2] 杨奇逊.微机继电保护基础[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8.

摘  要: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如今往往会将一组CT装设于220 kV母联断路器中,这样就很容易出现保护死区,无法保证电网的正常稳定运行。针对这种情况,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方法来对保护死区进行消除,方法一是将一组CT各装设于断路器的两侧,并且将低电压闭锁功能增加于两侧保护;方法二通过保护装置的改造及保护定值的重新整定,两小差都加入低电压闭锁功能,分时段跳开母线上的断路器;最后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劣。

关键词:保护死区;母差保护

中图分类号:TM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35-0100-01

如今,大部分220 kV变电站在主接线方式方面通常采用的是双母线带旁路或者是并列运行双母线,仅仅将一组CT装设于母联断路器的一侧。因为继电保护装置自身的而一些局限性,如果有故障发生于某一特定的小范围内,由延时的后备保护切除掉被保护元件,我们用死区故障称呼这一类故障。虽然死区故障并不会经常发生,但是在飞速发展的今天,电网规模逐渐增大,人们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无法及时切除死区故障,那么就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到系统的稳定运行。

本文就母差保护死区故障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在母联断路器两侧各装设一组CT的基础上,保护加入低电压闭锁功能,分段跳开相应断路器切除死区故障的对策;以及通过保护装置的改造及保护定值的重新整定,两小差都加入低电压闭锁功能(电压取自220 kV母线PT),分时段跳开母线上的断路器,进而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劣。

1  常规保护逻辑

对现在大多数220 kV变电站而言,母联单元一般只安装一组电流互感器,当故障发生在母联断路器和电流互感器之间时,依靠母差保护的动作原理将故障母线上的所有断路器第一时限跳开,若故障点在母联断路器与母联CT之间则不能有效切除故障,如图1所示。

在图1中,如果有故障发生于G点,Ⅱ母差动保护会将其判断为外部故障,Ⅱ母差动保护,此时由Ⅰ母差动保护动作跳开母联断路器及Ⅰ母上的连接元件,但是无法切除故障。因此,如果有故障发生于母联断路器和母联CT之间,从母差保护的角度上来讲,就有死区故障出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内的一些保护厂家通常将其设置为启动母线差动继电器,如果母联断路器和母联TA侧母线小差的死区,对母联死区保护进行了设置,这样保护动作速度就可以得到大大的提升。对于母联死区保护存在着这样的情况,差动保护将母线跳令发出去之后,虽然已经断开了母联断路器,但是依然有电流存在于母联TA上,并且不返回大差比率差动元件及断路器侧小差比率差动元件,经死区动作延时跳开另一条母线。为了避免在母联跳位时,有死区故障发生,切除掉全部的母线,当两母线都有电压且母联在跳位时母联电流不计入小差,在这种情况,最好的方法是对相应的断路器分别断开,一般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通过上文的叙述我们可以看出,如果有死区故障发生于G点,理想情况是将母联和Ⅱ母上所有间隔的断路器给切除掉,不需要对Ⅰ母进行切除,但是现在却将Ⅰ母给切除掉了,之后对Ⅱ母上所有间隔的断路器进行切除,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积极创新。

2  改进保护逻辑

2.1  改进保护逻辑一

在母联断路器两侧各安装一组CT,如图2所示。其中CT1接入Ⅰ母小差,而CT2接入Ⅱ母小差,并且两小差都加入低电压闭锁功能(电压取自220 kV母线PT)。死区故障时,流过CT1和CT2的电流的矢量和较大,从而母差保护动作分段跳开相应断路器切除死区故障。非死区故障时,CT1和CT2的电流的矢量和几乎为零,母差保护的动作将故障母线上的所有断路器第一时限跳开,在此不展开讨论。

①当H点故障,先跳开母联断路器后,Ⅰ母上电压恢复正常,闭锁了Ⅰ母差动保护,由Ⅱ母差动保护第二阶段跳开Ⅱ母上所有间隔的断路器,隔离故障。

②当F点故障,先跳开母联断路器后,Ⅱ母上电压恢复正常,闭锁了Ⅱ母差动保护,由Ⅰ母差动保护第二阶段跳开Ⅰ母上所有间隔的断路器,隔离故障。

2.2  改进保护逻辑二

在常规保护逻辑的基础上,通过保护装置的改造及保护定值的重新整定,两小差都加入低电压闭锁功能(电压取自220 kV母线PT),并且分时段跳开母线上的断路器。死区故障时,第一时间跳开母联断路器后进行低电压闭锁判断,电压恢复正常的母线差动保护闭锁,电压未恢复正常的母线差动保护动作,如图3所示。

当CT与母联断路器之间K点发生故障时,母线差动继电器均启动,这时分两阶段分别断开相应断路器,具体如下:

①首先跳开母联断路器。

②Ⅰ母电压恢复正常,闭锁Ⅰ母差保护,由Ⅱ母差保护跳母线上所有间隔的断路器来隔离故障。

3  两种改进保护逻辑比较

改进保护逻辑一能够保证非死区故障瞬时切除,当发生死区故障时,通过有选择性地切除母联断路器,进而进行低电压保护闭锁判断以使电压未恢复正常的母线差动保护动作。该方法在新建站较易实现,可从设计入手,增加一组CT,特别是使用GIS设备的变电站,因其CT占用空间较小,可行性较高;但该方法也存在保护动作时限配合问题、增加一组CT设计问题,特别是较老的带有旁路的变电站,因其间隔设计已相对固定,若再新增一组CT,将会造成没有空余空间安装或新装的CT与旁路安全距离不足等问题。

改进保护逻辑二能够在现有一次设备的基础上通过采用分时段跳开母线上的断路器的方法,有效切除死区故障,但时限上的配合给保护装置及定值整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改变了母差保护动作立即切除本母线上的所有断路器的设置,该由先跳母联断路器再进行判断,给保护装置及定值整定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在二次问题上增加了工作量。

4  结  语

通过关于保护死区中常规保护逻辑及两种改进保护逻辑的研究发现,两种改进的保护逻辑均能够保证有一段母线正常运行。但两种改进保护逻辑各有千秋:改进保护逻辑一能够保证非死区故障瞬时切除,在新建站较易实现,特别是使用GIS设备的变电站,但设计上需增加一组CT;改进保护逻辑二由于采用分时段跳开母线上的断路器,时限上的配合给保护装置及定值整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两种改进保护逻辑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事故的影响范围。

参考文献:

[1] 王梅义.电网继电保护应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9.

[2] 杨奇逊.微机继电保护基础[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8.

摘  要: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如今往往会将一组CT装设于220 kV母联断路器中,这样就很容易出现保护死区,无法保证电网的正常稳定运行。针对这种情况,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方法来对保护死区进行消除,方法一是将一组CT各装设于断路器的两侧,并且将低电压闭锁功能增加于两侧保护;方法二通过保护装置的改造及保护定值的重新整定,两小差都加入低电压闭锁功能,分时段跳开母线上的断路器;最后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劣。

关键词:保护死区;母差保护

中图分类号:TM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35-0100-01

如今,大部分220 kV变电站在主接线方式方面通常采用的是双母线带旁路或者是并列运行双母线,仅仅将一组CT装设于母联断路器的一侧。因为继电保护装置自身的而一些局限性,如果有故障发生于某一特定的小范围内,由延时的后备保护切除掉被保护元件,我们用死区故障称呼这一类故障。虽然死区故障并不会经常发生,但是在飞速发展的今天,电网规模逐渐增大,人们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无法及时切除死区故障,那么就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到系统的稳定运行。

本文就母差保护死区故障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在母联断路器两侧各装设一组CT的基础上,保护加入低电压闭锁功能,分段跳开相应断路器切除死区故障的对策;以及通过保护装置的改造及保护定值的重新整定,两小差都加入低电压闭锁功能(电压取自220 kV母线PT),分时段跳开母线上的断路器,进而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劣。

1  常规保护逻辑

对现在大多数220 kV变电站而言,母联单元一般只安装一组电流互感器,当故障发生在母联断路器和电流互感器之间时,依靠母差保护的动作原理将故障母线上的所有断路器第一时限跳开,若故障点在母联断路器与母联CT之间则不能有效切除故障,如图1所示。

在图1中,如果有故障发生于G点,Ⅱ母差动保护会将其判断为外部故障,Ⅱ母差动保护,此时由Ⅰ母差动保护动作跳开母联断路器及Ⅰ母上的连接元件,但是无法切除故障。因此,如果有故障发生于母联断路器和母联CT之间,从母差保护的角度上来讲,就有死区故障出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内的一些保护厂家通常将其设置为启动母线差动继电器,如果母联断路器和母联TA侧母线小差的死区,对母联死区保护进行了设置,这样保护动作速度就可以得到大大的提升。对于母联死区保护存在着这样的情况,差动保护将母线跳令发出去之后,虽然已经断开了母联断路器,但是依然有电流存在于母联TA上,并且不返回大差比率差动元件及断路器侧小差比率差动元件,经死区动作延时跳开另一条母线。为了避免在母联跳位时,有死区故障发生,切除掉全部的母线,当两母线都有电压且母联在跳位时母联电流不计入小差,在这种情况,最好的方法是对相应的断路器分别断开,一般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通过上文的叙述我们可以看出,如果有死区故障发生于G点,理想情况是将母联和Ⅱ母上所有间隔的断路器给切除掉,不需要对Ⅰ母进行切除,但是现在却将Ⅰ母给切除掉了,之后对Ⅱ母上所有间隔的断路器进行切除,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积极创新。

2  改进保护逻辑

2.1  改进保护逻辑一

在母联断路器两侧各安装一组CT,如图2所示。其中CT1接入Ⅰ母小差,而CT2接入Ⅱ母小差,并且两小差都加入低电压闭锁功能(电压取自220 kV母线PT)。死区故障时,流过CT1和CT2的电流的矢量和较大,从而母差保护动作分段跳开相应断路器切除死区故障。非死区故障时,CT1和CT2的电流的矢量和几乎为零,母差保护的动作将故障母线上的所有断路器第一时限跳开,在此不展开讨论。

①当H点故障,先跳开母联断路器后,Ⅰ母上电压恢复正常,闭锁了Ⅰ母差动保护,由Ⅱ母差动保护第二阶段跳开Ⅱ母上所有间隔的断路器,隔离故障。

②当F点故障,先跳开母联断路器后,Ⅱ母上电压恢复正常,闭锁了Ⅱ母差动保护,由Ⅰ母差动保护第二阶段跳开Ⅰ母上所有间隔的断路器,隔离故障。

2.2  改进保护逻辑二

在常规保护逻辑的基础上,通过保护装置的改造及保护定值的重新整定,两小差都加入低电压闭锁功能(电压取自220 kV母线PT),并且分时段跳开母线上的断路器。死区故障时,第一时间跳开母联断路器后进行低电压闭锁判断,电压恢复正常的母线差动保护闭锁,电压未恢复正常的母线差动保护动作,如图3所示。

当CT与母联断路器之间K点发生故障时,母线差动继电器均启动,这时分两阶段分别断开相应断路器,具体如下:

①首先跳开母联断路器。

②Ⅰ母电压恢复正常,闭锁Ⅰ母差保护,由Ⅱ母差保护跳母线上所有间隔的断路器来隔离故障。

3  两种改进保护逻辑比较

改进保护逻辑一能够保证非死区故障瞬时切除,当发生死区故障时,通过有选择性地切除母联断路器,进而进行低电压保护闭锁判断以使电压未恢复正常的母线差动保护动作。该方法在新建站较易实现,可从设计入手,增加一组CT,特别是使用GIS设备的变电站,因其CT占用空间较小,可行性较高;但该方法也存在保护动作时限配合问题、增加一组CT设计问题,特别是较老的带有旁路的变电站,因其间隔设计已相对固定,若再新增一组CT,将会造成没有空余空间安装或新装的CT与旁路安全距离不足等问题。

改进保护逻辑二能够在现有一次设备的基础上通过采用分时段跳开母线上的断路器的方法,有效切除死区故障,但时限上的配合给保护装置及定值整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改变了母差保护动作立即切除本母线上的所有断路器的设置,该由先跳母联断路器再进行判断,给保护装置及定值整定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在二次问题上增加了工作量。

4  结  语

通过关于保护死区中常规保护逻辑及两种改进保护逻辑的研究发现,两种改进的保护逻辑均能够保证有一段母线正常运行。但两种改进保护逻辑各有千秋:改进保护逻辑一能够保证非死区故障瞬时切除,在新建站较易实现,特别是使用GIS设备的变电站,但设计上需增加一组CT;改进保护逻辑二由于采用分时段跳开母线上的断路器,时限上的配合给保护装置及定值整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两种改进保护逻辑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事故的影响范围。

参考文献:

[1] 王梅义.电网继电保护应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9.

母差保护动作 篇3

在35 k V中性点不接地电力系统中,单相接地故障在雨季发生的频率较高。虽然这种单相接地不会产生较大的短路电流,允许系统坚持运行1~2 h,但由于其他两相电压的升高,可能造成系统内的电力设备绝缘破损,甚至击穿。本文就一起由母线单相接地引发的配出线末端对地绝缘击穿,从而形成异地两相接地短路,并造成母差保护异常动作的案例进行了深入研究。

1 故障及保护动作情况简介

某110 k V等级变电所,35 k V母线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方式,I、II段母线分别装设了常规电磁式母差保护装置,故障发生时35 k V I、II段母线并列运行。

2009年6月24日19时02分开始,该所频发35 k VⅠ、Ⅱ段母线C相接地信号,当时正在下雨。19时26分,35 k VⅡ段母差保护动作,35 k V母联开关跳闸,Ⅱ段母线其他开关未动;同时,35 k V配出线朝六甲线经35 k V朝六变所带35 k V肇东一变主变差动保护动作,主变两侧开关跳闸。系统运行方式如图1所示。

通过对故障现场反馈信息和保护动作情况的分析,此次事故存在以下两个疑点:

(1)系统C相接地故障点是否在35 k VⅡ段母差保护动作区内,肇东一变主变差动保护动作与110 k V变电所母差保护动作有何联系?

(2)如果35 k VⅡ段母线确实存在短路故障,为什么母差保护动作只跳开母联开关,而Ⅱ段母线上其他开关未动?

2 保护动作情况分析

2.1 C相接地故障点查找过程分析

在本次事故发生当晚,由于当时雨势较大,现场值班员没有准确汇报出故障点是否在母差保护动作区内。雨停后,进行再次检查,只发现朝五乙线线路名称标示牌掉落在地上,另外没有发现明显故障点。但我们在仔细分析故障录波数据后,发现了重要的线索:故障线路35 k V朝五乙线没有短路电流流过。此线路的电流互感器装设在开关内部,说明短路电流没有流经35 k V朝五乙线开关,故障点应在开关母线侧,属于母差保护区内故障。故障范围确定后,经再次查找,终于发现35 k V朝五乙线出口龙门架母线侧C相耐张线夹导线末端有烧痕。

2.2 35 k V系统C相间歇性接地

19时02分,35 k V朝五乙线出口龙门架B、C相之间线路标示牌一侧脱落,与母线侧C相耐张线夹导线末端放电(如图2),故障点位于35 k V朝五乙线母线侧,造成110 k V变电所35 k VⅠ、Ⅱ段母线C相间歇接地,引起系统A、B相电压升高。

2.3 A、C异地两相接地,35 k VII段母差、肇东一

变主变差动同时启动

19时26分,由于35 k V肇东一变主变高压侧A相电缆头制作工艺不良,在相电压升高的情况下,造成对地绝缘击穿(解剖发现绝缘击穿点处有明显烧痕),A相接地点在主变差动区范围内。此时,35 k V肇东一变主变高压侧A相接地点与35 k V朝五乙线母线侧C相接地点形成A、C异地两相接地短路。接地点及短路电流流向如图3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110 k V变电所35 k VⅠ段母线无差流,35 k VⅡ段母线有差流产生。35 k VⅡ段母线接地点在母差保护范围内,且录波数据显示短路电流二次有效值为11 A,超过了母差保护电流启动值6 A,35 k VⅡ段母差保护启动。此外,35 k V肇东一变主变差动保护动作区内同样流过短路电流,因此35 k V肇东一变主变差动保护同时启动。

2.4 35 k V母联开关跳开,II段母线其他开关未动

从故障时电压录波数据中提取3点瞬时值(如表1)。

换算为线电压[1]:

由上述计算结果可知:A、C异地两相接地短路期间,110 k V变电所35 k V母线线电压高于母差电压闭锁定值70 V。

根据该变电所35 k V母差保护原理图,母差继电器动作后,除35 k V母联开关外,其他出线开关均通过低压闭锁回路跳闸。因此在35 k VⅡ段母差保护动作后,只有35 k V母联开关可以作用跳闸,而35 k VⅡ段母线其他开关由于电压闭锁未能跳闸。

2.5 35 k V肇东一变主变两侧开关跳开

肇东一变A相接地故障点位于主变高压侧套管与开关之间,属于差动保护动作区。主变差动保护动作,两侧开关跳闸后,A相接地故障点被切除,系统由A、C异地两相接地转变为35 k V朝五乙线母线侧C相接地。数分钟后,朝五乙线线路名称标示牌彻底脱落,掉入35 k V开关场,35 k V C相接地故障点消除,系统接地消失。

3 结论

此次故障是由110 k V变电所35 k V母线单相接地引起,另外两相电压升高造成系统薄弱点肇东一变主变高压侧电缆A相绝缘击穿,形成A、C相异地两相接地短路。故障点均在保护动作区内,110 k V变电所35 k VⅡ段母差保护、35 k V肇东一变主变差动保护动作正确。35 k VⅡ段母差保护只跳开母联开关的异常动作行为是由于保护电压闭锁的设计造成。但通过此次事故可以看出:

1)该变电所对运行设备的管理还不到位,没有及早发现线路名称标示牌脱落的事故隐患;

2)下级变电所肇东一变主变高压侧电缆头的施工制作存在质量问题,当系统发生单相接地、其它两相电压升高时,造成对地绝缘击穿。

摘要:对一起由母线单相接地引发的母差保护异常动作进行了深入研究。在35kV中性点不接地的系统中,母线发生单相接地,母差保护动作,母联开关跳闸,母线其它开关未动。通过对故障录波器的录波数据和系统短路电流流向的分析,得出是异地两相接地短路造成了母差保护动作,由于电压闭锁的设计使母差保护发生了异常动作。

关键词:单相接地,母差保护,异常动作,异地两相接地

参考文献

母差保护动作 篇4

关键词:WMZ-41B型母差保护;失灵开入回路;动作功率

中图分类号:TM7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8-0018-01

一、引言

失灵保护是防止因断路器拒动而扩大事故的一项有效措施,当断路器拒动时,失灵回路启动母线保护将该断路器所在母线上所有断路器跳开。西宁电网330kV系统出现了一次交流电压窜入直流系统,WMZ-41B母差失灵开入重动继电器反复动作,造成母差误动出口的重大事故。经事故后检查,发现该型母差保护失灵开入回路存在一定的缺陷,专业人员通过理论分析、继电器性能试验,最终提出了可行性改造方案及建议。

二、存在的问题及改造的关键

(一)设备改造的必要性

2007年,WMZ-41B母差保护因失灵回路造成了一次误动。事故后检查发现该WMZ-41B母差保护装置,其主机失灵开入启动元件为继电器,从机失灵开入启动元件为相同特性的光隔,失灵重动继电器的返回时间大于10ms(失灵开入的确认时间为10ms)。因此,在交流电压作用下,失灵开入重动继电器反复动作,失灵保护误动出口。暴露出现运行的WMZ-41B母差保护抗干扰性能不完善,存在如下问题:

1)重动继电器动作功率较低,仅为0.4W左右,不满足反措5W的要求,抗干扰性能较差;

2)失灵开入确认延时较短,不能躲过失灵重动继电器的返回时间,失灵保护抗干扰措施不完善,抗干扰延时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无法躲过短时干扰。

(二)设备改造的关键点

针对WMZ-41B保护装置失灵回路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关键点改造:

1)加大失灵开入重动继电器的动作功率,由目前的0.4W提高到5W,满足反措规定的失灵开入继电器动作功率大于5W的要求;

2)将失灵开入确认延时由目前的10 ms延长至30-50 ms,以加强失灵保护的抗干扰能力。

具体改造方法是将原有的失灵开入启动元件(包含继电器和光隔)由外加的大功率继电器代替,并将失灵开入的防抖动时间适当延长。

三、继电器性能分析

从上述可知改造的关键是失灵开入继电器的功率大小及确认延时是否满足要求,为保证改造后回路的可靠性,对拟替代原继电器的两只大功率继电器(型号:EDP01-RD1)进行了全面的测试及仿真计算验证。

整组时间测试数据分析:当失灵出口延时T1整定为10ms时,软件中包含了10ms的防抖时间;当T1整定为20ms时,防抖时间并不是固有的10ms;当T1整定为短延时(10~20ms)情况下,有防抖时间;当T1整定为长延时(大于30ms)情况下,无防抖时间;当T1整定值大于100ms时,测得的T2值等于T1时间减去出口继电器动作时间。

(三)内部接线原理

由EDP01-RD1型重动继电器的原理图(见图一)可以看出:

1)该型号继电器内部回路串有二极管,所以继电器动作具有方向性,保证了只在正方向下的可靠导通。在加入50Hz交流电压时,可靠不动作,它对防止交流窜入直流回路后造成继电器误动是十分有效的。

2)该继电器在没动作状态下,常闭节点接通R6支路,由于其回路阻值较小,当出现直流接地时可以通过R6电阻构成的回路快速充放电,继电器对于回路绝缘下降有较好的防误动功能。

(四)仿真计算验证

测试后对继电器进行了仿真计算验证:当开入回路金属性接地时,失灵保护的开入继电器不会误动;当直流电压在242V运行时正极绝缘下降至96V即负极对地上升至146V,此时开入回路金属性接地,失灵保护的开入继电器处于动作边界。

(五)测试结论

通过测试、仿真计算验证、内部原理分析:该EDP01-RD1型重动继电器的动作功率大于5W,满足反措规定的失灵开入继电器动作功率大于5W的要求;具有较好的防止因交流窜入直流回路、回路绝缘下降造成误动的功能;这种大功率继电器与光隔或快速中间继电器相比,能够满足回路改造的要求。

四、改造方案

确定了替代原继电器的大功率继电器后,对失灵开入回路接线进行了設计:

原WMZ-41B母差保护的失灵启动是双接点开入(见图二),将两对外部失灵开入接点分别接入其支路的输入端,并将失灵开入回路串接大功率重动继电器,然后利用大功率重动继电器接点启动装置内部的失灵开入继电器,延用原有的逻辑回路实现出口跳闸。(见图三)

该方案在增加大功率继电器基础上,仍利用原有装置内部的继电器失灵开入板,装置内部回路改动较少,原失灵开入板的接入,增加了一个防误动环节,设备运行更为可靠,但也相应增加了失灵开入继电器的动作时间,增加了失灵出口拒动的几率。

五、结束语

装置改造后,在今后的运行中还应:

1)加强版本升级的管理工作

版本升级要有相关管理部门的正式文件或通知,通知中应详细说明程序升级的原因和必要性;版本升级应做好实施备案工作,记录好原有程序与升级后程序的具体区别;为了防止程序升级的随意性,厂家应对升级后的程序在版本显示上加以区别。

2)加强版本升级检测, 完善版本升级的确认

版本升级后的新程序在投入使用前一定要经过相关部门的严格测试,特别是对改动的部分要严格把关,对测试结果应有专人确认。

[作者简介]

闫秋善(1968-),男,河南新乡,工程师,从事电力客户服务工作。

母差保护动作 篇5

1 母差保护概述

1) 母差保护原理。 母线的差动保护是以基尔霍夫定律为基础进而提出并研制的。 若将母线作为一个节点, 将其内部故障时电流视为短路总电流。 若母线各引出线电流互感装置的变比一致且二次侧同极性端相互连接, 则其母线外部故障与正常运作时母线中流入电流之和为零。 相交于其他类别的差动保护, 母差保护的范围会随着母线运行方式及母线倒闸操作的进行而发生改变, 而且母差保护的对象亦会随着元件的倒换而发生变化。

2) 母差保护的分类。 现阶段我国电网系统常用的母差保护形式有五种, 其分别为母线完全差动保护、 电流比相式母差保护、 比率制动式母差保护、 固定式双母差保护和母联相位差动保护。

3) 母差保护基本要求。 在实际使用中母差保护应能实现对母线故障部位的精准、 灵敏、 快速切除。 同时对于中性点接地的电网母线进行差动保护时应当选用三相式接线法, 从而确保其能够对单相接地短路与相间短路做出反应。

2 常用220k V母差保护类型

1) 中阻抗型集成母差保护。 此类母差保护是在220k V及以上电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 其属于具备三相带比率制动特性的保护装置, 具有动作快速 ( 动作时间仅8ms) 的特点。 当电源出现穿越性短路而TA线路完全保护的状态下, 母差系统具备优良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自身灵敏度不会受到差动回路数量的干扰。 与此同时, 当母线发生内部故障时, 装置可在TA饱和前实现对故障的快速检测, 故对TA饱和性要求不高。 此外, 其还可辅助TA对母线的总变比进行调整, 进而有效适应TA的不同变比。 现阶段, 我国电网中使用的此类母差保护装置型号主要有西门子公司生产的7SS10 型和GE公司生产的BUS- 1000 型。

2) 微机型母差保护。 此类母差保护装置最显著的技术特点是能够实现有效的分散安装, 各个装置能够分布安设在开关设备的机架或箱柜中, 并通过中央处理装置及光纤电缆进行相互连接从而构成一种较为理想的保护体系。 其不仅动作速度快、 可靠性强且对TA饱和不敏感; 加之采用了自动化系统, 不仅可实现对装置的有效自检, 也便于扩充与更换。

3 220k V母差保护运行维护分析

1) 日常维护分析。 母差保护作为系统性的反复工作, 整个系统会涉及数量众多的回路, 其中任何一种故障都有可能导致母差保护的正常运行。 因此, 在母差保护的日常维护中必须加强对危险节点的防控。 首先, 设备检修完备后应再有第二人对检修后的线路进行核对, 确保其同设计完全相符, 并符号相关行业规程, 从而杜绝安全隐患; 加强不同部门间的信息交流, 确保整个系统任一间隔内电流互感器出现一场都能即使反馈至相应部门, 以便对母差保护相应支路的变比系数进行修订; 其次, 对原有的母差版本实施升级改造时, 应在升级后对系统各功能开展全面细致分析调查, 确保无隐患遗留; 保护设备运行五年以上后应对其进行电源插件的动态监测, 一旦出现非正常运行, 立即对插件进行更换; 最后, 母差保护系统的管理维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必须遵循严谨的工作理念, 对任何异常状态的都应小心求证, 不可妄下断论。

2) 运行操作分析。 为有效避免母差保护检修时, 母线不会由于失去保护而出现故障, 220k V的母差保护必须选用双重化配置。 每套保护系统的差动保护分别作用一组断路器跳闸线, 这是由于采用单套保护装置时, 一旦出现故障, 保护失灵会同时影响两组跳闸线圈, 从而影响电网正常运行。 除此之外, 对于实施母差保护断路装置、 切换回路、 隔离辅助接点、 辅助变流器及其它辅助保护回路等均应进行独立的双重化配置; 对进行母差保护的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进行合理配置, 在达成系统有效运行的前提下, 对无法进行有效保护的动作死区, 通过远方跳闸、 启动失灵等后备手段予以保护; 进行倒闸操作时, 应急时、 对应的调整切花把手, 以确保其同一次设备相对应。 譬如, 对I母线上的互感装置进行日常维护时, 应及时手动将电压切换把手换至II母线, 以避免系统误判, 导致保护误动; 当因辅助接点连接不当引起间隔刀闸同实际运行不相匹配时, 系统管理人员可借助母差模拟盘将刀闸强制换至正确位置, 从而保障母差保护运行的安全有效, 同时还应及时通知有关检修部门修复存在的缺陷, 需格外注意的时, 缺陷修复完成后应及时将刀闸切换开关调回自动模式; 实施倒母线作业时, 除去断开相应电源外, 还应放置“ 互联” 与“ 投单母” 压板, 并检查装置各对应位置的正确性与有无异常信号。 操作完成后推出“ 互联” 与“ 投单母” 压板, 并将母线电压正确切回。

3) 新设备投运分析。 刚刚安装布设完成的母差保护装置在正式投运前, 应先对各支路进行向量的带负荷监测, 确保其同实际潮流相同, 且差流大小、 变比系数、 运行变换方式等相关指数符合相关行业规定。此外, 检测人员还应确保各电流绕组规格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杜绝测量绕组误接入母差的情况出现。

4) 管理维护人员培训。 在新设备正式使用前还应对设备的日常管理及维护人员进行实地现场培训, 并配有全面、 详细的书面自恋, 以便人员可对设备运行管理及日常巡视的重难点加以了解。 鉴于母差保护对电网运行影响重大, 对人员的培训也就格外关键, 为确保整个保护系统的有效运行, 所有管理维护人员都应对母差保护的相关原理进行充分掌握, 确保其对了解所有压板、 把手以及信号指示的具体含义。 只有这样, 方能真正懂得在何时何种情况下对系统进行何种操作, 从而真正为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切实有效的保障。

4 总结

伴随我国电力事业的日益壮大, 如何确保电网运行的安全有效也成为了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之一。 管理维护人员必须积极学习, 从施工、 验收、 日常管理与维护等诸多方面下手, 不断丰富和积累自己的经验, 才能更好的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为电网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张晓玲.220KV母差保护异常专题运行分析[J].科技展望, 2014.

[2]曹冕, 阮柏松, 王欣.一起母差保护误动作事故分析及改进措施[J].电力安全技术, 2015.

母差保护动作 篇6

母线差动(简称母差)保护是变电站母线的主保护,母差保护通过快速切除母线短路故障,避免事故范围的扩大,保护电气设备免受破坏,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因此,母差保护在可靠性、选择性、速动性方面均有很高的要求。以前使用的母差保护为电磁型母差保护与中阻抗型快速母差保护等,存在固有的缺点和局限,给电网的安全运行带来隐患,近年来已逐步技术改造为自适应能力强、速度快、动作可靠、具有良好自检功能的微机型母差保护,如WMZ-41、RCS-915、BP-2B微机母差保护等。本文就是在母线运行状态下将GMH-3电磁型母差保护更换为BP-2B型微机母差保护工作中积累的一些经验进行介绍。

1 两种母差保护优缺点比较

GMH-3保护在实际运行中存在较多缺点和局限:(1)当母线近端发生区外故障电流互感器严重饱和,差动保护有较大的不平衡电流,被迫采用抬高差动动作值的方法来躲过此不平衡电流,因此造成保护的灵敏度下降;(2)当母联开关断开时,GMH-3保护因缺少母联电流这一比相条件而无法正确选择故障母线,任何一条母线故障均切除两条母线,造成停电范围扩大;(3)当两条母线相继故障时,对后故障的母线,GMH-3保护将不能动作,只能靠各支路的远后备保护来切除,延长了故障切除时间,对系统稳定不利;(4)电磁型保护动作速度较慢,与各支路微机高频保护动作的快速性不协调;(5)GMH-3保护在运行中普遍反映操作性较差,运行人员较难掌握。

BP-2B保护具有如下特点:(1)具有快速、高灵敏度复式比率差动保护,整组动作时间小于15 ms;(2)自适应全波饱和检测器,差动保护在区外饱和时有极强的抗饱和能力,又能快速切除转换性故障,适用于任何按技术要求正确选型的保护电流互感器;(3)允许CT型号、变比不同,CT变比可以现场设定;(4)母线运行方式自适应,电流校验自动纠正刀闸辅助触点的错误;(5)超大的汉字液晶显示,查询、打印、校时等操作,不影响保护运行,便于运行人员掌握使用;(6)具有完善的事件和运行报文记录;(7)采用插件强弱电分开的新型结构,装置电磁兼容特性满足就地布置运行的要求。

2 母差保护技术改造方案的拟定

运行中变电站进行母差保护技术改造,涉及母线各进出线,涉及面广、施工时间长,是一项较复杂的工作,不像新建变电所时安装母差保护那样不用考虑系统运行方式等问题。由于母差保护牵涉到母线上所有的支路的连接元件,稍有疏忽,就有可能出现误跳运行支路断路器的事故。因此,施工前必须拟定详尽的现场更换方案。

为了尽可能减少母差保护的停运时间和调度运行操作的劳动强度,制定出如下现场更换方案:(1)在GMH-3保护停运之前将BP-2B保护屏就位在新间隔,所需电缆先敷设到位,并对BP-2B保护进行不带断路器的单机调试工作,以检查保护装置逻辑回路及内部接线的正确性;(2)申请停役GMH-3保护,进行各支路的带电接入工作;(3)投运新母差保护。

3 母差保护更换方案的实施

3.1 母联保护改造

停用GMH-3中的母联充电保护,拆除GMH-3保护至母联操作箱及端子箱等的相关接线,改GMH-3为破坏固定连接方式。在母联保护改造期间,做好新母差BP-2B仅带母联断路器做相关传动试验。在新母联保护投运后,新母差保护BP-2B改造之前,放置一根GMH-3跳母联的临时电缆。

3.2 母差保护改造

(1)启用新母联充电保护,GMH-3保护改信号,退出各间隔保护出口及失灵启动压板。

(2)在相关保护屏拆除GMH-3保护屏与它联系的跳闸、失灵启动回路电缆。

(3)在相应开关端子箱将母差保护用的CT短接并可靠接地。

(4)在相应开关端子箱拆除旧母差端子箱与它联系的CT回路电缆。

(5)在相应开关端子箱接新母差保护屏与它联系的CT回路电缆。

(6)取相应开关刀闸位置触点1G、2G、1GD、2GD等。

(7)在相应开关端子箱接新母差保护屏与它联系的刀闸位置信号电缆。

(8)在相应开关端子箱拆除母差保护用CT的短接线及接地线。

(9)在相关保护屏接入新母差保护屏BP-2B与它联系的跳闸、失灵启动回路电缆。

(10)在故障录波屏、间隔层通信屏及公用信号屏等接入相关信号电缆。

3.3 投运BP-2B保护

在各支路及母联接入完成后,施工阶段基本结束,可以申请投运新母差保护,步骤如下:(1)按调度定值整定通知单整定定值,向运行人员讲解新保护的运行操作及注意事项;(2)检查屏后电缆,确认与安装图纸一致,确认所有临时接线和防护措施已经恢复;(3)确认所有压板退出;(4)确认母线模拟图的显示与实际的运行方式相对应;(5)校对装置时钟;(6)由调度人员下令、运行人员执行,将母线倒回正常运行方式;(7)在核对各支路CT电流与母线电压互感器电压幅值及相位正确、差电流合格并经试运行无异常及误动作现象后,投入BP-2B保护的所有功能压板、跳闸出口压板、失灵投入压板。(8)装置正常运行后,可在线查看和打印采集的模拟量,开关量、保护定值和各类记录等信息,而不影响保护运行。

4 BP-2B保护更换中应注意的问题

4.1 CT的极性与接地问题(尤其是注意母联CT极性)

CT的极性对于任何一种差动保护都是至关重要的,对母差保护尤其如此。任何一个互感器的极性接错将直接影响母差保护正确动作的正确性。一般母联采用一组CT,母线上除母联外各元件的极性必须一致,BP-2B默认母联CT极性与II母上的元件一致。例如:若母线上各元件的正极性在母线侧,则母联的正极性就在II母线侧。

对于母差保护,由于有多组CT二次绕组共同接入保护装置,彼此之间有电的联系,为防止因接地电位不等而形成较大的差电流,影响保护动作的正确性,其电流回路仅在一点接地,不能多点接地,此接地点选择在保护屏上,并与反措接地铜牌相连。

4.2 保护跳闸回路及失灵启动回路

由于母差保护改造期间,要在各支路运行的情况下,带电接入母差保护至各支路的跳闸回路和失灵启动回路,所以在接入之前一定要结合现场保护配置情况认真核对图纸,制定合理的安全和技术措施,确保万无一失。同时注意220 kV单元和110 kV单元母差保护改造上的区别,220 kV单元一般都有两组跳闸线圈和相应的失灵启动回路,分别对应接入母差的两组跳闸出口回路和失灵启动回路;而110 kV母差则没有配置失灵启动回路,母差的第一组跳闸对应接入保护相应的跳闸回路(手跳),母差的第二组跳闸出口则接至保护的闭锁重合闸开入。

开关的失灵保护,是在开关拒动的情况下防止事故扩大,而将拒动开关所在母线的所有支路切断供电的保护。断路器失灵保护可以与母线保护公用跳闸出口,BP-2B有两种方式供选择。(1)是与失灵起动装置配合方式。当母线所连的某断路器失灵时,由该线路或元件的失灵起动装置提供一个失灵起动触点给本装置。BP-2B检测到某一失灵起动触点闭合后,起动该断路器所连的母线段失灵出口逻辑,经失灵复合电压闭锁,按可整定的“失灵出口延时1”跳开联络开关,“失灵出口延时2”跳开该母线连接的所有断路器。(2)自带电流检测元件方式。若没有失灵起动装置,BP-2B本身可以实现检测断路器失灵的过流元件。将元件保护的保护跳闸触点引入装置。分相跳闸触点则分相检测电流,三相跳闸接点则检测三相电流。对于220 kV系统,母差装置需引入线路保护的三跳触点和单跳触点,变压器保护的三跳触点。主变间隔,在“主变失灵解除电压闭锁触点”闭合的情况下,可开放复合电压闭锁出口。采用JCSS11-D失灵保护的线路保护(LFP-901A+WXB11C)中失灵分相启动压板属于强电压板(图1),而采用PSL631A失灵保护的线路保护(RCS901A+PSL602)中的启动压板是弱电压板(图2),这里有一点要特别注意,在JCSS11-D失灵保护启动回路中有二极管的一头必须接母差保护屏的正电,否则不能正常启动。

4.3 更换及试验时重点注意的问题

由于各支路是分别拆除和接入的,因此,工作中应当注意:(1)不能将运行支路的CT二次回路开路、PT二次回路短路;(2)拆除旧电缆前应核对图纸并做好记录,应确认无误并经监护人检查后方可开始拆线;(3)二次跳线接入端子排前应用万用表测量无电压并开路,接入端子排时应确认端子编号正确,防止直流短路或接地,严格防止误跳运行中开关;(4)小母线接线应保证正确,防止因接线错误引起小母线短路,在接至小母线前应由负责人检查,确认后方可继续;(5)由于母差保护运行后一般不能停运校验,为保证其动作的正确性,在施工验收阶段应结合现场认真核对图纸,确保接入回路的正确性。

4.4 带负荷测试检查

(1)母线充电成功带负荷运行后,进入“通道测试”菜单查看保护的采样值及相位关系,检查保护装置中电压、各单元电流的幅值、相位值,应与实际电压、潮流一致,极性、相位正确。注意正常运行时(在总负荷电流不小于0.3In,各单元的负荷电流不小于0.04 In情况下)差电流应该小于100 mA,否则要检查原因(如CT回路接线端子是否有松动、绝缘情况,CT变比是否相差太大等)。

(2)母联CT极性检查:在母联电流大于0.04In情况下检查小差电流一般应小于100 mA。母联极性和装置定义的不一致时,大差电流计算不会出错,但会出现I、II母小差,小差电流为母联电流的二次电流值经差流折算后的两倍。如小差电流是母联电流的两倍,则母联CT的极性错误。当母联电流小于0.04 In情况下,应通过调整运行方式创造条件来满足要求。

(3)对新投保护还应测量电流电压的六角图,与保护显示的幅值、相位应基本一致,否则应查明原因。

5 结束语

运行母线的母差保护更换是一项较为系统的工作,需要进行多方面考虑。本文以GMH-3电磁型母差保护更换为BP-2B型微机母差保护为例,对母差保护更换的方法进行介绍,并对其中更换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对在运行中更换为其他类型母差保护的工作可进行参考。另外由于母差保护的寿命一般不超过10年,而CT的寿命超过20年,从而决定母差保护的技术改造与CT更换不同步,今后进行CT更换或基建时应考虑采用二次绕组数量多的CT,保证至少有一个备用二次绕组,这样可以为以后的母差保护技术改造等工作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贺家李,宋从矩.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1.HE Jia-li,SONG Cong-ju.Theory of Power SystemRelay Protection[M].Beijing:China Hydro and Electric Power Press,1991.

[2]深圳南瑞BP-2B微机母线保护技术说明书v1.03[Z].Technical Instructions of BP-2B Digital Bus Protection(V1.03)[Z].Shenzhen NARI.

母差保护动作 篇7

某电网变电站的母线接线方式为单母线分段及双母线接线, 并且国内应用母差保护形式为微机型母差保护或者中阻抗性母差保护, 少数应用BCH-2电磁型母差保护。某电网变电站的母差保护配置如表1所示。

二、母差保护死区解决对策

(一) 加强母差保护原理的运用, 避免出现死区

如果在分段流变中不接入母差差动回路, 就不会出现死区。由表1可以得知, 新海战35k V分段母线保护与陈家镇站35k V分段母线保护, 均是采用RCS-915SH的微机保护形式。此种方式的母线保护原理就是大差加上电压选排出口, 不存在小差, 其主要表现为:

其一, 分段流变只会对分段充电进行保护, 不需要接入母差回路;

其二, 在出现母线故障的时候, 大差动作会跳开分段开关, 相应的跳开电压值要比整定值母线低;

其三, 当分段开关合位或者分位的时候, 此母差均会进行选择性的跳开, 保证电网的正常运行。

(二) 保护功能逻辑及二次压板的死区解决对策

1母差保护功能

从母差保护配置功能角度分析, 可以通过电压闭锁引进, 增加“死区保护”功能, 有效解决死区问题。

首先, 增设电压闭锁。通过电压闭锁的引进, 可以有效避免母差保护非故障状态下的误动作, 同时也是判断母差保护故障的主要手段。所以, 在母差保护中经常设置电压闭锁功能。

其次, 加强专用死区保护的设置。在保护装置中设置专用死区保护功能, 对死区问题进行有效解决。比如, 陈家镇站、中双港站220k V母差保护, 可以运用大差加上小差的方式进行解决, 有效保证电网的正常运行。其中, 利用大差进行区内外故障的判断, 利用小差进行故障母线选取。在母联合位运行模式下, 发生死区故障的时候, 及时启动大差, 1母线小差判断区内存在着故障, 并且开放的时候, 动作就会跳开母联与1母线开关;2母线小差判断区外存在着故障的时候, 不动作, 但是因为大差差流没有消失, 导致故障依然存在, 母联流变中依然存在电流, 此时, 就可以判断其为死区故障, 启动死区保护功能, 跳开2母线开关。这样1母线、2母线都跳开了, 故障也就随之消失, 其具体过程如图1所示。

2利用流变配置对死区问题进行解决

在分段或者母联两侧各设置一组流变, 通过相应的配置, 增加母差保护范围, 进而解决死区问题。

首先, 母联合位。以陈家镇站110k V母差保护为例, 此母线保护方式为分段母线, 1母线与2母线均配置了一套母差保护, 并且均设有流变保护, 进而形成了相应的保护区, 如图2所示, 对死区问题予以有效解决。

当图中K点出现故障的时候, 因为故障点处在1母线与2母线的保护范围, 并且分段合位的、电压闭锁开放, 所以, 1母线与2母线的母差差动均会跳闸, 保护装置会跳开两条母线, 实现解决死区问题的目的。

其次, 母联分位。双流变母差保护最大优势就是:在分段开关为分位的时候, 可以进行有选择性的故障排除, 如图3所示, 当K点出现故障的时候, 尽管处在两母线母差保护的范围, 但是由于开关处在断开位置, 只有故障母线电压闭锁开放, 进行动作跳闸, 而电压闭锁没有开放, 进而1母线也就不会动作, 进而确保了跳开的选择性, 排除故障。

3利用二次回路与压板对死区保护问题进行解决

双母线接线母差保护、母联分位时, 出现死区故障, 就会启动大差, 1母线小差判断区内存在着一定的故障, 但是没有开放, 也就不会动作;2母线小差判断区外存在着一定的故障, 如果不动作, 那么也就无法排除死区故障, 如图4所示。

三、母差保护死区解决对策的实践应用

(一) 大差加低压选排延时

此种方法在陈家镇站220k V、新海战110k V、中双港站220k V电网中得到了相应的运用, 并且在35k V电网中也得到了一定的运用, 比较适合运用在一些电压等级较低、不重要的母线保护电网中。其优势就是可以有效避免死区故障;劣势就是取消了小差, 直接利用低压延时出口进行跳闸, 导致对电压二次回路与PT可靠性产生影响, 并且出现非瞬时的跳闸现象。

(二) 死区保护功能的增设

此种方法主要适合运用在一些比较重要的母线保护电网中, 如陈家镇站220k V、中双港站220k V、110k V母线母差保护电网当中。其优势就是可以快速消除死区故障, 确保电网的正常运行, 可以快速跳开两条母线;劣势就是两条母线会出现失电情况, 在一定程度上, 增加了停电范围。

(三) 二次压板的增设

此种方法非常简单、实用, 应用范围也比较广, 在陈家镇站220k V、中双港站220k V母线保护电网中均有着一定的运用。其优势就是可以进行选择性的故障排除, 比如, 通过设置分列运行压板, 能够消除母联分位死区问题, 具有很好的选择性;劣势就是需要工作人员进行二次操作, 也就是对母联运行方式进行改变, 并且对二次压板进行调整, 在一定程度上, 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结语

总而言之, 在电网实际运行的过程中, 解决母差保护死区问题的方式有很多, 因为母差保护配置、流变配置的差异, 均会导致死区保护效果不一致。在电网实际运行中, 一定要结合电网运行的方式、母线作用、母差保护功能等现状, 采取适合的死区保护解决对策, 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母线保护作用的正常发挥, 还可以促进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 实现电网建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电网运行安全性、可靠性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尤其是母差保护死区问题。本文主要结合实例分析其各类母差保护死区问题, 并且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 阐述母差保护死区解决对策在实际电网中的应用, 促进电网的可靠、安全运行, 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用电保障。

关键词:母差保护,死区解决对策,实践应用

参考文献

[1]曾次玲, 曾勤, 谢培元, 李丽莎.母线保护及其整定计算若干问题探讨[J].湖南电力, 2008 (02) .

[2]周捷锦.母差保护死区解决方法及其在崇明电网的应用[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 2009 (03) .

[3]任立辉, 樊文东, 程天保, 等.母线保护中母联死区故障保护逻辑的研究[J].继电器, 2006 (10) .

母差保护动作 篇8

1 220k V母差保护运行现状

在2009年之前公司配置的母线保护均是单套配置, 出现母差保护停运时, 要求对上一级线路保护加大动作范围, 以保护到母线设备, 这种方式灵活度不够, 加大操作难度, 也不利于母线故障的快速切除。单套配置的母差保护跳闸和失灵回路均采用母差与间隔保护“一对二”的对应关系。

2010年后, 虽然配备了部分双重化的母差保护, 但设计方案未能完全统一, 存在母差保护与间隔保护间“一对二”的关系, 这部分母差保护也应进行进一步改造。部分老变电站内因CT绕组配置不够, 也给改造带来了困难, 针对这种情况, 公司要求在母差保护改造工程中, 双重化配置的母差保护应取自不同的CT次级绕组, 如绕组不够时, 可以采取两套母差保护均取自CT同一次级绕组的过渡方案, 同时要求相关一次设备尽快进行改造, 以满足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需要。

2 220k V母差保护双重化改造情况

按照公司对双重化设备第一套、第二套保护的定义, 应首先明确新增与原母差保护的相应定义, 定义明确后才能进行相应回路改造, 按照与失灵保护配合的优先级, 具体原则是:若线路或变压器保护装置配置失灵启动装置, 则接入失灵启动装置的母线保护定义为第二套;未接入失灵启动装置的母线保护定义为第一套。改造时一般定义新增保护为第一套保护, 原保护为第二套保护。

220k V母差保护的二次回路由以下四部分组成:电流回路、刀闸二次回路、跳闸回路、失灵回路。同时每个支路的排列顺序与其相对应的电流回路、跳闸回路、刀闸回路以及失灵回路的排列顺序都是分别一一对应的, 下面结合这四部分的特点对现场改造情况进行探讨。

2.1 220k V母差保护双重化电流回路改造

220k V母差保护电流回路需注意各间隔的CT变比和极性情况。对于基准变比的选择, 各设备厂家有不同的要求, 有按照最多变比要求的, 也有按最大变比要求的, 但都规定, 为保证精度, 各间隔CT的变比不宜大于4倍, 装置定值中没有用到的间隔变比设为0。因此改造之前应对各间隔的CT变比进行核准, 对于变比大于4倍的CT应同时进行改造。

新增母差保护的电流回路接入CT应按照反措要求, 避免出现保护死区, 采用交差配置。例如, 间隔CT的绕组布置自母线至间隔为1S、2S、3S、4S, 现场改造应按要求对电路互感器端子箱内绕组进行调整:1S, 线路主变第一套保护;2S, 线路主变第二套保护;3S, 第二套母差保护;4S, 第一套母差保护。

2.2 220k V母差保护双重化刀闸二次回路改造

在母差保护中, 各间隔的刀闸位置参与到装置的差流计算。各刀闸位置通过刀闸辅助开关的接点状态反应, 目前运行的刀闸基本上能再提供一付常开接点供新增母差保护使用。

现场实际改造中, 由刀闸机构箱至间隔端子箱电缆的备用芯线引致相应端子排, 再经间隔端子箱至母差保护柜的电缆引致相应端子。刀闸机构箱内若无备用芯线, 应重新施放电缆。

2.3 220k V母差保护双重化跳闸回路改造

在母差保护中, 母差保护提供相应间隔保护跳闸空接点驱动相应间隔操作箱实现断路器的跳闸, 对于单母差保护, 母差保护的两个跳闸接点应与线路或主变保护操作箱中两组跳闸线圈分别一一对应, 并分别接于“三相跳闸 (启动失灵, 闭锁重合闸) ”回路处。

在改造过程中应取消原母差保护 (第二套) 跳第一组跳闸线圈的接线, 将新母差保护 (第一套) 接入该跳闸回路。改造完成后, 实现第一套母差保护的跳闸接点应与线路或主变保护第一组跳闸线圈相对应, 第二套母差保护的跳闸接点应与线路或主变保护第二组跳闸线圈相对应, 并分别应接于“三相跳闸 (启动失灵, 闭锁重合闸) ”回路处。实现母差保护与线路保护对应的“一对一”跳闸。

2.4 220k V母差保护双重化失灵回路改造

失灵回路是母差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对于单套配置的失灵回路, 双重化回路的改动比较大。失灵回路由保护动作和失灵电流判别串接组成, 对应间隔保护的动作接点由各自保护提供, 并与对应母差保护一一对应;对于失灵电流判别部分, 新增母差保护采用自身的电流判别功能, 原母差保护由对应间隔的失灵保护装置实现。

现场改造中, 将原并接组在一起的失灵回路进行拆分, 重新组织分别接入两套母差保护装置, 下面分别介绍主变间隔和线路间隔的改动情况。

2.4.1 线路间隔失灵回路改造

由第一套线路保护提供的三付分相跳闸接点+操作箱三跳接点, 去启动第一套母差保护失灵, 电流判别功能由母差保护实现。第二套保护提供三付分相跳闸接点+操作箱三跳接点, 再和本柜上失灵装置电流判别元件配合去启动第二套母差保护失灵。若操作箱采用的是继电器仅有一付三跳接点, 现场可由四只重动继电器串入相应跳闸回路, 用以提供三跳接点。

2.4.2 主变间隔失灵回路改造

由保护A柜提供两付保护接点, 一付用于解除第一套母差保护复压闭锁, 一付用于启动第一套母差保护失灵, 电流判别功能由母差保护实现;由保护B柜提供两付保护动作接点去启动失灵装置, 失灵装置动作后, 由该装置提供两付接点, 一付用于解除第二套母差保护复压闭锁, 一付用于启动第二套母差保护失灵, 电流判别功能由A柜上失灵装置实现。

3 220k V母差保护双重化改造其它需注意的问题

3.1 母联开关位置的引入

对于母差保护来讲, 引入母联开关位置用于死区保护的判断。在母线并列和分列运行死区故障时采用不同的动作逻辑。同时引入母联开关位置还用于母差保护高值、低值的判断以及充电保护时的逻辑判断。因此, 在改造过程中对母联开关位置节点的引入也应做到双重化, 不应有电气联系。但考虑到母联开关检修时, 母联开关的分合会造成另一套运行母差的误判断, 建议此时通过保护本身将母联位置强制为“分位”。

3.2 220k V母差双重化改造后验证问题

双重化保护改造完成后, 应对改造回路进行验证, 以防止出现寄生回路造成保护的误动作。对跳闸回路进行一一对应验证, 对失灵回路进行逐一分相验证, 以确保出口正确。

4 小结

母差保护对电网的安全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变电站规模的扩大, 相关运行方式的复杂性增加, 对母差保护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母差保护双重化改造工作是一个涉及范围广、技术程度高、危险点多的工作, 这就要求把握改造中的每一个细节工作, 吃透装置的原理。在改造过程中, 对相关二次回路的熟知及经验的积累也为以后的检修维护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母差保护双重化改造工作的顺利实施提高了母差保护的整体运行水平, 为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做出贡献。

摘要:220kV母线保护是电气元件设备的重要保护, 对电网的安全运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反措等相关文件要求, 对母差保护进行双重化改造, 该工作涉及范围广, 危险程度高, 本文结合现场改造实际情况, 对母差保护改造相关回路进行详细探讨并总结经验, 为以后同类改造起到指导作用。

关键词:母线保护双重化二次回路

参考文献

[1]王世祥、左婧, 母差保护双重化改造中注意事项探讨[J], 继电器, 2008, 3 (36) :79-83.

[2]胡文进等, 220kV微机母线保护双重化应用[J], 上海电力, 2007, 3:271-273.

一起母差保护误动原因分析与改进 篇9

1 事故经过

1.1 故障现象

某日,330 k V乌兰变电站110 k V乌斗线A相故障, 330 k V母差保护由于接入1号主变支路A相电流采样异常,造成母差保护不正确动作,切除330 k VⅠ母、龙乌线和柴乌Ⅰ线。故障未导致负荷损失。

1.2 故障前运行方式

330 k V乌兰变电站110 k V乌斗线系统运行见图1。

330k VⅠ、Ⅱ段母线双母线固定联结方式运行, #1主变 #3301开关、龙乌线 #3351开关、柴乌Ⅰ线 #3352开关在330 k VⅠ段母线上运行 ;巴乌线 #3311开关、#2主变高压侧 #3302开关在330 k VⅡ段母线上运行。#1、#2主变高、中压侧并列运行。

1.3 保护动作分析

1)110 k V乌斗线发生A相接地故障,WXH-813A保护距离Ⅰ段、零序I段18 ms动作,A相故障相电流7.624 A,零序电流8.311 A ;WXH-811A保护距离Ⅰ段、零序Ⅰ段12 ms动作,A相故障电流8.651 A,74 ms故障切除。

2) 乌斗线故障,乌兰变330 k V母差保护感受故障相电流1.15 A、零序电流0.61 A,零序、突变量均启动 ;龙羊电厂龙乌线保护感受故障相电流0.44 A、零序电流0.185 A,LFP-901A、LFP-902A及远跳RCS-925A、LFP-925均启动 ;柴达木变柴乌Ⅰ线感受故障相电流0.168 A、零序电流0.21 A, 线路保护RCS-931BMV、WXH-803A及远跳RCS-925A、WGQ-871A均启动。

3) 故障35 ms后,330 k V母线SGB750保护复合电压启动,WMH-800保护Ⅰ母差动保护动作,显示差流23.89 A(#1主变支路 ),86 ms跳开330 k VⅠ段母线所带 #1主变 #3301开关、龙乌线 #3351开关、柴乌Ⅰ线 #3352开关及母联 #3300开关。

经上述分析可知,保护动作情况判断如下 :

(1)110 k V乌斗线线路保护WXH-811A、WXH813A动作正确 ;

(2)330 k V母线保护WMH-800动作不正确,显示电流与实际电流不符,且母差范围无故障,差动不应该动作。

1.4 保护误动分析

检查WMH-800母差保护采样清单,如表1所示, CPU1(A相 )I2(#1主变支路 ) 电流始终为23.89 A, 其他支路电流及CPU2(B相 )、CPU3(C相 ) 呈现有规律的正弦变化,故障采样电流正常。

由此,通过Ⅰ段母线所属的各气室气体进行检测和二次采样分析,判定为110 k V乌斗线故障时, 330 k VⅠ段母线上产生穿越电流,由于WMH-800母差保护装置在110 k V乌斗线故障期间A相采样出现异常,#1主变支路畸变为23.89 A,导致差动电流达到动作值保护出口,330 k VⅠ段母线无故障跳闸。

由于第二路电流I2异常,接近于直流,相当于电流断线,导致大差和Ⅰ母小差计算错误。计算的大差和Ⅰ母小差有效值应为I2电流。

正常时I2负荷较小,不大于50 m A,则系统无故障时大差和Ⅰ母小差不大于50 m A,小于电流互感器 (CT) 断线定值 (0.1 A),保护不能判断出CT断线。

当系统发生A相接地故障,各元件电流增大, 大差和Ⅰ母小差有效值增大,满足WMH-800母线保护差动动作条件,同时因系统故障,满足电压动作条件,差动动作。表2为保护动作时大差和Ⅰ母小差值。

A

差动保护动作原理 :大差、小差均采用具有比率制动特性的瞬时值电流差动算法,大差不计入母联电流,其动作方程为 :

式中,Id为差动电流,If为制动电流,K为比例制动系数,Idd为差动电流整定门槛,Ii为各回路电流。如果大差和某段小差都连续满足式 (1), 同时其有效值大于定值则保护动作,跳开相应母线上所有元件。

此次故障中,因I2采样异常,大差和Ⅰ母小差瞬时值动作条件满足,出口时大差和Ⅰ母小差有效值为0.57 A左右,大于定值 ( 大差电流定值0.5 A,小差电流定值0.4 A)。

2 故障原因分析

由于故障由异常直流采集造成,因此对母差保护装置的相关的模拟量采集回路进行检测。

2.1 采集回路硬件原理

采集回路原理图如图2所示。

采集回路原理如下 :模拟量经CT的交流转换回路,将一次互感器输出转换为小电压信号,各路电压信号经过独立的采样保持回路后,经多路开关切换,到A/D转换器进行模数转换后供CPU进行相关计算。

2.2 硬件故障检测

故障检测及信号测试 :

(1) 将现场CPU插件插入母差保护机箱,打印采样值,各模拟量回路均无直流分量,对现场故障相回路 (I2) 施加电流,显示采样值正确。

(2) 对插件各模拟回路逐一施加模拟量,用示波器测量各路采样保持芯片输出,输出波形与输入波形一致,未见异常。

(3) 单独故障回路施加模拟量,测量多路开关输出,波形正确,未见异常。

用放大镜观测故障回路滤波电阻、电容、采样保持芯片管脚无虚焊和粘连现象,测量各电阻值均正确。

2.3 硬件故障重现

因信号测量未发现故障,考虑是否由于插件与机箱背板端子存在接线故障,导致异常出现,故通过转接板转接插件后,对故障相回路 (I2) 模拟下述两种异常情况。

1) 输入完全断开

上电后,示波器测量采样保持芯片输出是一个从零开始降低的直流量,此时打印采样值为一个逐步上升的正向直流量,几分钟后降低至 -13 V左右保持稳定,打印I2采样值为-60.85 A的直流稳定值。再取任一路输入回路,模拟断线故障,现象与上述情况一致。

2) 模拟存在接触电阻情况

通过I2通道串入不同电阻值电阻模拟存在接触电阻情况,打印采样值如表3所示。

可见随着电阻值变大时,插件感应的直流量也随之增大。当串入378 MΩ电阻时,打印采样值为24.5 A直流量,与现场故障时采样值相似。初步可判断I2直流电流应为回路接触不良存在较大输入电阻所致。

现场检查交流插件,发现A相1# 交流插件底座插针AC2虚焊,AC2端子为CPU插件I2输入。晃动交流插件,I2采样在正常和异常间变化,补焊插针后采样正常。因此,可以确定故障是由于连接器虚焊导致存在接触电阻,导致采样存在直流电流, 最终保护误动。

3 故障处理及改进

3.1 硬件生产改进措施

改进保护装置在生产过程的检验工艺管理,增加PCB自动光学检测系统[1],增加对焊点进行虚焊、漏焊、假焊等故障的检测手段,提高设备制造质量, 并逐步改进连接器焊接工艺为压接工艺,从而消除这种虚焊及漏焊故障,从源头上杜绝设备和回路的连接器焊接缺陷。

3.2 软件闭锁措施

交流模拟量通道出现直流量值是异常现象,保护应该具有相应的判别方法。增加采样异常判别 :差动电流 ( 大差或各段母线小差 ) 瞬时值持续10s大于门槛值 ( 过载能力为20In时门槛值为0.2In,过载能力为40In时门槛值为0.4In),则装置延时报采样系统异常并闭锁保护,软件闭锁逻辑图如图3所示。

模拟电流回路接触不良,某元件电流采样值为直流,且电流值满足10 s内所有点大于门槛值, 装置报采样系统异常,并闭锁所有保护。测试时, 分别对过载能力为20In、40In,In为5 A和1 A下采样系统异常门槛值进行了考核,均能正确告警并闭锁保护。

4 结语

上一篇:肝炎核心抗原下一篇:ESA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