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因素(精选7篇)
动作因素 篇1
前言
在《人类动作发展概论》一书中, Seefeldt、Reuschlein提出投掷动作能够帮助人类上肢发展, 并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协调性的观点, 郭晓艳在《幼儿园托班教养经历对3-6岁幼儿动作发展的成效研究》一文中指出, 在幼年时期进行投掷动作的训练不仅有助于儿童形成良好的协调性和平衡感, 并且能够推动左脑的开发, 进而影响儿童的性格和智力。3-6岁是儿童心智成长的关键时期, 对这一年龄段的儿童进行投掷动作的分析, 对提升儿童教育的科学性十分重要, 因此, 很多儿童教育人员都加强了对3-6岁儿童投掷动作影响性因素的分析。
1、投掷动作的定义
投掷动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动作, 一般情况下, 根据投掷物品的距离, 投掷动作和目的, 将投掷动作分为掷远和掷准, 在进行掷远的过程中, 操作人员将物品的投掷距离作为主要关注的问题, 使得人们更加注重投掷过程中的力度和力量的发送方法。因此, 掷远动作在进行的过程中, 力量是决定掷远质量的核心因素。另外, 掷远动作对力量的要求不简单的局限于力量的力度, 也对力量的使用方法具备较高的要求, 虽然掷远动作在进行的过程中将手臂动作作为一项基础性动作。但是, 手臂在挥动的过程中, 比较容易受到腕部和身体的方位影响, 因此, 投掷动作对方法性的要求较高, 必须保证对身体各个部位进行有效的力度运用。另外, 掷远动作对身体爆发力的要求较高, 需要掷远者是较短的时间内对投掷物品施加巨大的动力, 掷远动作还对投掷人员的投掷时机有较高的要求, 因此, 投掷人员必须合理的掌握物品离手的时间。另外, 掷准动作也是投掷动作的组成部分。
2、儿童投掷动作的意义
投掷动作既能够提升儿童的身体协调性, 也能促进儿童心理的更好发展。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 各式各样的动作是提升儿童智力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 因此, 投掷动作作为众多动作中较为重要的一个部分, 受到了众多儿童教育人员的关注。另外, 儿童投掷动作需要结合儿童的智力发育情况加以研究, 在儿童的众多动作当中, 投掷动作是较为常见的动作形式, 儿童往往会根据投掷动作的情况对感官状态和语言内容进行完整的展示, 因此, 对儿童的投掷动作进行科学的研究, 是提升儿童发展质量的重要方式。儿童在进行心理因素表达的过程中, 经常会使用身体动作替代语言行为。因此, 对儿童的投掷动作进行全面科学的研究, 可以使教育人员对儿童的心理成长状态具备清醒的了解, 使教师能够根据儿童的个性发展需要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
3、儿童投掷动作的发展阶段
儿童在身心不断发育的过程中, 对投掷动作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 因此, 儿童的投掷动作在进行的过程中, 拥有众多与众不同的发展阶段。首先, 儿童最初在进行投掷动作的过程中, 往往以类似于挥舞砍刀的方式进行投掷, 在这一阶段, 儿童的下半身处于静止状态, 而手臂在身体的支撑下进行简单的推动动作。在儿童的投掷动作逐渐成熟的过程中, 儿童的投掷方法更加接近于正规的投掷方法, 在这一过程中, 儿童的动作主要有手臂自下而上的挥动进行投掷动作的设计, 而这一过程中, 儿童的投掷动作已经能够初步将各类动作进行良好的整合, 使手臂动作可以结合儿童投掷的要求进行科学的运作, 避免动作跨越身体造成动作质量受损。在儿童心理素质不断提高的情况下, 儿童的投掷动作伴随了跨步动作, 使得投掷的距离得到了提高。另外, 儿童在身体不断发育的情况下, 也能够更好的进行手臂的大幅度提升, 使手臂能够结合后续的调整动作进行身体的跨越。随着儿童投掷动作的发展, 异侧跨步会成为儿童投掷动作领域的重要因素, 在这一环节中, 儿童的躯干会进行小幅度的调整, 而在儿童的投掷动作趋于熟练的状态下, 儿童不仅能够通过异侧跨步的方式进行投掷质量的提升, 还能够保证身体各个部位的协调。
4、影响儿童投掷动作发展的因素
4.1、个体约束
个体约束是造成儿童投掷的主要原因, 儿童的身体发育情况和心理因素是决定个体约束情况的主要原因。首先, 儿童在进行投掷活动实践的过程中, 缺乏思想性因素的影响, 只能简单的按照投掷活动的需要进行投掷动作的实施, 使得投掷动作在不经训练的情况下, 很可能仅仅按照身体素质的情况进行投掷, 从而在个体因素的影响下产生投掷环节的约束。另外, 性别因素也是影响儿童投掷活动质量的主要因素, 女孩子的身体发育较男孩子更早, 但女孩子的身体素质往往在耐力和爆发力方面较男孩子更差, 因此, 性别因素造成的身体发育情况也是影响3-6岁儿童投掷动作发展的主要因素。从总体上来看, 性别因素和年龄因素对投掷活动的影响较为均等, 因此, 在大多数情况下, 3-6岁的男孩子在投掷活动的实践方面较女孩子更加优异。
4.2、环境约束
环境因素也被称作外部因素, 是3-6岁儿童在进行投掷过程中受到的客观因素影响。因此, 很多教学活动中的投掷活动环节设计, 会造成儿童投掷质量产生变化。在影响儿童投掷活动质量的众多因素中, 训练环节是较为重要的因素。研究表明, 虽然3-6岁的儿童在接受理论知识教育方面的理解力和接受力较差, 但3-6岁的儿童有着较强的模仿能力, 也能摆脱一系列心理因素的不良影响, 因此, 训练活动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3-6岁儿童的环境约束能力。在进行儿童环境约束因素的研究过程中, 需要对儿童进行年龄的科学划分, 不能简单的将3-6岁儿童归于一类。另外, 要根据不同阶段的调查结果, 对儿童在接受训练之后的表现情况进行分析, 使儿童在环境约束因素的影响下表现出的各类结果能够得到完整的评估。
4.3、任务约束
任务约束是影响儿童投掷活动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儿童进行投掷活动的过程中, 虽然主观意愿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但儿童会很大程度上按照任务的要求进行投掷活动的设计。因此任务约束是影响儿童投掷的主要约束内容。虽然儿童对相关任务的理解不够深入, 但是, 儿童在进行任务实践的过程中, 会按照任务的要求对自己的投掷动作和力度进行调整, 使投掷活动能够更加接近任务要求, 因此, 儿童投掷的方向和距离, 受到任务的影响较大。
5、儿童投掷动作的发展特征
5.1、多变性
儿童的投掷动作并不同于一些专业人士的投掷动作有较强的规范性, 3-6岁的儿童受到年龄因素的影响, 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对投掷动作的理解, 使得儿童的投掷动作具备较大的多变性特点。儿童在进行投掷的过程中, 不能按照正规的程序进行投掷动作的科学设计, 只能按照固定的顺序进行各个环节投掷动作的模仿, 因此, 儿童的投掷活动是在不断的判断和实践当中逐步推进的, 而各类因素都能对3-6岁的儿童判断而成影响, 使得儿童的投掷动作具备较大的多变性特点。虽然儿童的投掷动作在先天因素的影响下具备较大的相似性, 但是, 3-6岁的儿童已经具备了基本的理解能力, 可以按照正确的投掷活动要求进行程序的模仿。
5.2、动态性
3-6岁的儿童正处在身体和心理快速发育的阶段, 无论使用序列法还是使用掷远结果测试, 都不能对儿童的实际投掷能力做出准确的判断, 因此, 儿童的投掷活动在一系列动态因素的共同影响下, 具备较强的动态特征。
具体而言这种动态性表现在纵向和横向两个区间, 随着儿童年纪的增长投掷能力会呈现出总体上升的趋势, 而在相同或相近的时间区域内儿童在同一时间点上的多次投掷动作也存在有明显的区别。 (1) 在纵向时间区域内的变化主要是儿童也在不断的发育, 身高在增高、提供在增加、肌肉数量和强度都得到提升, 单就投掷距离这一目标来衡量, 其变化与年纪的增长明显呈正比例关系; (2) 在横向时间区域内, 儿童在同一时间的多次投掷动作存在明显的动作类型差异, 在所有的3-6岁儿童之中, 投掷动作多以下手投掷为主, 而上手投掷的数量则较少, 即使经过培训之后, 本能的投掷还是会以下手投掷为主, 这表明投掷类型与年龄并没有直接的线性关系, 而是与儿童自身的身体结构和身体素质有关系。
5.3、约束条件
在调查中笔者发现3-6岁儿童的投掷动作发展并不是绝对的, 而是在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之下形成的, 笔者大致总结出个体、环境和任务三个约束条件, 具体而言, 在投掷动作发展中儿童自身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体质因素会对训练结果产生直接的影响;环境的变化也会对儿童投掷动作发展产生影响, 例如在使用不同投掷物———沙袋和网球的时候, 并没有发生投掷类型的变化, 但是投掷动作的细节却存在改变的现象, 而且投掷的成绩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相对而言任务对儿童投掷动作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心理上, 不同的任务要求产生对儿童群体或者个体的不同心理暗示, 并影响儿童对投掷动作的理解, 最终影响到某一时间段的儿童投掷动作, 甚至是儿童投掷动作的发展方向。
6、结论
儿童投掷动作是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动作, 对儿童投掷动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并制定相关因素的科学分析方法, 并就相关约束条件实施科学的分析, 结合儿童投掷动作的发展特征, 对儿童的投掷动作实施良好的培训, 对提高儿童的智力发育程度,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要: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为这个阶段的儿童发展提供教育教学指导, 该“指南”提出了3-6岁儿童动作发展的目标, 开始关注儿童基础动作技能学习和发展。投掷动作是儿童基本动作技能之一, 是儿童探索世界、获取环境信息的重要途径, 因此针对投掷动作教育的基础研究工作陆续展开, 从儿童体智发展的角度来看, 3-6岁是各种基础动作成型的关键阶段, 在这一阶段对儿童进行投掷教育将会事半功倍, 但是受性别、身高、体重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儿童投掷动作的发展表现出不同的属性和需求, 因此, 本文深入研究了3-6岁儿童投掷动作相关理论, 并就相关影响性因素进行了总结分析, 对儿童投掷动作的发展特征进行了分析解读。
关键词:儿童,投掷动作,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全海英.体育活动发展3-6岁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2012.
[2]刘丁玉.幼儿园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 2013.
[3]周婧景.博物馆儿童教育研究[D].复旦大学, 2013.
[4]郭晓艳.幼儿园托班教养经历对3-6岁幼儿动作发展的成效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 2011.
[5]李雨薇.河北省保定市体育幼儿园体育课程实施现状的个案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2014.
[6]李月.3-6岁儿童白谎发展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4.
动作因素 篇2
“一个生命的动作 ”大家肯定好奇什么是生命的动作?让我来告诉你。
在某年的五一长假中,一对夫妻带着未满一周岁的儿子去峡谷游玩,这是悲剧的开始。当他们饱览了一路的优美风景,到达山顶时,他们休息了片刻,准备坐缆车下山,风呼呼的响 ,缆索似乎就要断了似的。缆索卡住了,缆车停了,乘客们惊慌失措地喊起来了。可是,这一切都是徒劳的,因为缆车已经离山顶100多米了。这对夫妻头脑的第一反应是保住孩子,他们互相看一眼,又看了正在睡梦中的孩子一眼,就在这时,缆车慢慢地坠落到峡谷中,他们不约而同的把孩子举了起来,微笑的看着对方,闭上了眼睛。当救护人员达到时,孩子正在哇哇大哭。
这个生命的动作拯救了一个小生命,是他父母爱的凝结。在危急的生死关头,父母唯一想到的是自己的子女,这一切难道不令你感动?
动作因素 篇3
跨栏跑在田径众多的运动当中,属于技术难度大,对运动员要求较高的一项田径运动,项目当中不但包含短跑的因素,而且还包括跨的因素,可谓是难上加难,要想取得理想的运动成绩,如果没有辛苦的训练,更是不可能的,更不是由天赋所决定的。随着2004年刘翔在雅典一举夺魁,我国田径运动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春天,亚洲运动员在短距离项目上也实现了历史意义的突破。但在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时候,我国跨栏项目呈下坡趋势,我国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如果提高我国后备人才的培养水平?那就是在基层中学以及师范性体育院校当中,“跳栏”现象在初学者当中属于常见的易犯错误,如果纠正这一错误,使运动员从“跳”改为跨,是刚接触跨栏的运动员首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从三个方面进行解决,希望通过本文的撰写,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帮助我国跨栏后备人才快速提高。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教学中导致“跳栏”错误动作的体育专业课普修女生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前往图书馆期刊阅览室,查阅有田径运动、跨栏运动等的相关期刊文献,并做已记录;登陆中国知网、维普数据、万方资源网等国内著名期刊网站,对本文关键词进行检索和下载。筛选与本文相关的文献资料,为本文的完成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2.2.2 访谈法
通过对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田径教师、体育学院田径队教练以及体育学院学生进行相关问题的咨询,以保证本文的撰写完成。
2.2.3 逻辑分析法
结合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学等相关知识,对导致“跳栏”错误动作的因素进行科学的分析,最后为得出结论打下基础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技术教学造成女生出现“跳栏”错误动作因素分析
3.1.1 心理素质差造成女生出现“跳栏”错误动作的分析
大多数女生在跨栏的时候,由于首次接触跨栏运动,对栏架会产生恐惧心理,担心自己在跑的过程当中被栏架阻挡而受伤,所以发生“跳栏”这一错误动作。
3.1.2身体素质较差造成女生出现“跳栏”错误动作的分析
跨栏跑对运动来说,需要的是五大身体素质,而不是其中的一个素质。首先来说速度素质:在短跑跨栏当中,总共距离100m,需要的是运动员的冲刺能力,也就是速度,从生理学角度来说,就是其无氧工作能力。起跑之后全速攻第一个栏,然后在途中,通过完美的技术不断的加速,最后进行冲刺。力量素质:力量素质首先表现在起跑上,快速的蹬伸,之后在攻栏当中,需要的是攻栏腿以及摆动腿的凶猛攻栏和起跨提拉,强劲的力量,可以减少在栏上的时间,把体力留在地面上的快速奔跑。柔韧素质:显而易见主要体现在攻栏腿以及摆动腿上,良好的柔韧素质,是保障运动员安全跨过栏架的基础,在栏上的时候,需要髋关节的灵活性,灵活性得以运用的前提就是髋关节的柔韧。耐力素质:跨栏运动无论是短跨还是400m跨栏,到最后都是考验运动员耐力素质的时候,谁拼到最后,谁就是赢家。身体素质较差的女生往往在力量素质,柔韧素质,耐力素质上达不到这些要求,产生“跳栏”这一错误动作。
3.1.3 身体形态造成女生出现“跳栏”错误动作因素的分析
跨栏运动对身体形态的要求也较高,例如下肢长与身高比大,大腿长与小腿比小等。身高在1.8m左右为宜,有利于跨越固定高度的栏架和用三步跑过固定的栏间距离。而人体下肢的长度和跨栏时的重心高度紧密相关,下肢长的运动员过栏时身体重心波动比下肢短的运动员小,使过栏和栏间跑衔接紧密。在下肢长度一定的情况下大腿长度较短的运动员有利于抬腿和加快步频,大小腿折叠也较好。所以身体形态与“跳栏”错误动作也息息相关。
3.1.4 跨栏技术动作概念不明确造成女生出现“跳栏”错误动作因素的分析
起跨距离与栏间节奏是关键。合理的起跨距离是成功跨越栏架的基本条件。当运动员进行跨栏的时候,由于下栏之后着地点较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就是缩短了栏间的距离;缩短了栏间距离之后,运动员要想正常的在正确的起跨点上跨上下一个栏,栏间的跑动步频和步长就会被限制。但是如果还保持原来的步频和步长的话,此时的栏间距肯定会觉得“不够跑”,起跨点距离栏架较近,在起跨腿刚要折叠攻栏的时候,距离不够了,运动员不得不往“高”跳,来避免起跨腿打栏的现象,这就是由于起跨点较近,而出现的“跳栏”错误动作的原因。
在栏间过渡当中,如何分配栏间三步是获得水平加速的关键,运动员要根据自己的特点以及场上的形势,合理科学的分配这三步,如果分配出现差错,势必会影响速度的发挥。出现“跳栏”错误动作,栏间三步、下栏后的落点以及速度的变化,科学的栏间三步,每一步与每一步的差距不应过大。第一步是基础,它是下栏之后保持重心,调整下栏奔跑动作的衔接。第二步可以说是步子相对三步较大的一步,也可以说是速度最快的一步,因为它是在下栏着地蹬地以及第一步的基础上,所以速度要快。所以说栏间三步最重要的是在最佳下栏与起跨的基础上,控制适宜的支撑时间和腾空时间。
3.2 纠正跨栏教学中出现“跳栏”错误动作的应对措施分析
3.2.1 教师激励学生,帮助其在跨栏时克服恐惧心理
田径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学生完全的解放思想负担,树立跨栏的自信心,然后进行因材施教。对于勇敢胆大的学生可适当增加负荷量以及强度,帮助其巩固;对于胆小的学生,要降低难度,采用灵活的栏架,将栏架上的木板换成皮筋或者其他软的物质,帮助其消除心理顾虑。教师在进行示范之后,在一旁指导时,要进行言语的鼓励,激发学生的潜质。
3.2.2 在教学当中,着重重视学生的跨栏步技术动作
跨栏步包括从支撑腿踏上起跨点开始,一直到摆动腿着地这一过程,在栏上所做出的动作,称作跨栏步。起跨的时候往往有蹬伸角度等影响因素。所以要根据学生自己的实际情况,将角度以及力量控制好。防止起跨腿碰栏或者摆动腿起跨的时候,膝关节碰到栏架。
3.2.3 强化学生的攻栏意识
在跨栏当中,难免会有突发情况,实际情况会与平时训练产生差异,这样就会使得学生暂时的不知所措。比如起跨点靠近,直接导致学生出现“跳栏”。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发生,要使得学生知道起跨距离为2m左右为适宜起跨距离,并且起跨攻栏时候要凶狠。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心理素质对跨栏运动起到关键性因素。对于学生来说,心理因素与其在跨栏当中出现“跳栏”错误动作有着密切的关系。
(2)身体素质也是影响学生在跨栏当中“跳栏”的主要因素之一。身体素质是一切体育运动的基础,更是跨栏运动的基础。没有好的身体素质,跨栏运动的成绩则难以提高。
(3)合理的跨栏技术是避免出现“跳栏”错误动作的核心。特别是对于起跨腿的技术动作以及栏间节奏的控制。
4.2 建议
(1)克服恐惧心理,将固定的栏架换成皮筋等软器械,缩短栏间距离,降低难度,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培养其勇敢,大胆的作风。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进行语言的激励,激发其内心的潜力。教师亲自示范,树立榜样。在教学上,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得学生更好的认识跨栏这项运动。
(2)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特别是柔韧素质以及力量素质。根据跨栏跑运动的特点,进行专项力量练习,使得训练贴近实战。
(3)采用多种多样的辅助练习方法,使用一切可以使用的器械,帮助学生掌握跨栏跑技术动作。在训练方法上,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先易后难,强度由小变大。学生在练习训练时候,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做到有问题及时解决。
摘要:文章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针对跨栏跑技术教学导致女生“跳栏”错误动作出现的因素进行分析,产生“跳栏”错误动作的原因有许多,文章主要在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学生身体素质方面以及学生在完成跨栏时的技术动作质量,最后根据以上三方面,提出我个人的对策,旨在帮助基层的跨栏运动员以及学习跨栏运动的学生纠正这一错误,使得我国的跨栏运动水平稳步提高。
规定动作不走样 自选动作创特色 篇4
【来源: | 发布日期:2014-04-18 】 【选择字号:大 中 小】
——县编办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县编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在县委第五督导组的具体指导和督导下,按照县委统一部署和《县编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进计划》,结合工作实际,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载体,扎实有序推进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
一是学习规定篇目。在集中学习中,学习了《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干部作风建设案例读本》、《党章》、《廉政准则》和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通过学习使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义、目的、要求,并做到“六有四落实”,“六有”即有机构、有方案、有计划、有记录、有笔记、有心得;“四落实”即学习人员落实、学习时间落实、学习材料落实、学习效果落实。目前,共集中学习15次,党员干部每人平均读书笔记100页,撰写心得体会5篇。
二是创新活动载体。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观看《四风之害》、《坚决反对四风》、《苏联亡党亡国20周年祭》等警示教育片;参观康县陇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接受红色文化教育;深入联系的铜钱乡王湾村,与王湾村“两委”班子及全体党员进行座谈,宣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精神;制作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宣传栏,坚持做到“六个结合”,即把教育实践活动与深化机构编制规范化管理相结合,与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相结合,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相结合,与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相结合,与机关建章立制相结合,与转变工作作风和提高工作人员素质相结合。同时,大力倡导党员干部职工自学,通过看电视、看报纸、看杂志期刊等多种方法丰富学习形式,使学习不枯燥、不应付,真正达到以学促用的目的。
三是开展学习交流。全体干部职工结合学习内容和工作实际,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深入思考,召开专题学习交流会,畅谈自己学习体会。交流发言围绕“四个如何”展开:如何认识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大意义;如何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开展机构编制日常工作;如何按照党章要求,践行党的宗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如何改进自身存在的问题,提高服务群众的工作能力。通过学习交流,全体干部职工进一步夯实了思想理论基础,切实改进了工作作风,提高了工作效率,达到了学习工作“两不误”、“两促进”。
动作因素 篇5
在武术中, 速度是作为一个关键变量为基础的铺垫, 以此来表现鲜明的动作, 空灵自如的身法表现, 闪展腾挪, 凹显出刚脆的美与神及刚柔相济的节奏韵律, 速度带给人的美感。同时通过速度的训练, 还可以大大提高武术演练中的爆发力, 把眼神与精神面貌表现出来, 使动作更好的表现出高飘迅猛, 这样才能彰显出武术技击本质中的杀气, 才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武术的技击艺术, 所以, 速度在武术技术动作中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由此可见, 我们要从理论上梳理出提高武术中动作速度以及各方面的运动训练机制, 为更好地指导武术训练, 提高武术训练和比赛的竞技水平, 达到一定的教学训练的效果来进行阐述。
二、首先要明确动作速度在武术中的内涵和运动特征
1. 动作速度在武术中的内涵
动作速度可以通过单一身体运动、多个身体运动或在有氧运动条件下通过大量的重复运动测得, 也可以通过运动中任一瞬间、任一部分或一次运动的平均值测得。它是通过人体或人体某一部分快速完成一个动作或整套动作所需要的时间长短。同时又表现在神经兴奋状态和肌纤维内部之间、以及肌纤维与肌纤维之间在运动中枢的控制下协调共同作用的结果。人们在实践中所观察到的动作或动作的某一组成部分的速度是由力量、协调、耐力和技术等因素加上速度素质而决定的, 所以动作速度训练与其它运动素质及技术训练有密切的联系。
2. 在武术训练中动作速度的运动特征
武术项目的种类繁多, 几乎所有许多动作都需要快速爆发性的练习。运动速度的快慢是武术运动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间题, 传统的武术理论就提出了“拳如流星”“拳打人不知、出手不见手”的快速要求。在武术运动中身体运动所需要的力量也不是绝对力量的大小, 而是表现出快速完成的爆发力, 诸如:跳跃动作中的腾空飞脚、旋风腿、侧空翻、腾空箭弹、腾空双飞脚等, 训练者须在短瞬跳起腾空时间里完成复杂动作, 没有动作速度是不可能完成如此高难度的动作的;器械中舞花刀、缠头裹脑、舞花棍、枪术的拦、拿等动作, 在没有一定的速度保障下就没有很好的质量, 观赏性就会逊色。成功高质量演练一整武术套路, 就更需要有很好速度和耐力才可能达到的。武术演练是包括全身肌肉和内脏活动在内动作多复杂多变的。这就对速度素质提出较高要求, 散打也是同样, 没有速度就连防守都不得势, 更不用说是靠近对手并发以重击。武术运动中速度特征主要表现为动作速度, 技击对抗中的速度特征, 表现为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两个方面。一个成功的武术者必须具备两种素质才能成功, 那就是速度和力量。由此可见, 动作速度武术运动中是占有非常重要位置的。
三、在武术训练或比赛中对动作速度的影响因素的分析
1. 在武术训练中对人体肌肉的力量因素的分析
力量是决定人体动作速度好与坏的基础, 拳假功夫真、力量强十分, 在武术训练中, 项目繁多, 有拳术、器械、对练等, 要求步稳固、力要顺达。因此, 必须要提高腿力、背肌、腹肌和手臂的力量。武术运动中的肌肉力量主要是动力性力量中速度性力量, 由于武术运动中速度不是以表现整个人体位移为主, 而是以表现在完成动作的快慢上。所以下肢动作的速度水平也不主要表现在支撑腿上, 而是表现在非支撑腿的屈伸、蹬瑞、里合、扫转上。下肢进行快速运动时, 基本上是在无附加阻力条件下进行。而径赛中速度优劣却主要表现在支撑腿各关节屈伸快慢上, 支撑腿所受对抗阻力是相当大的, 所以武术运动中下肢完成快速动作所受阻力远远小于快速奔跑中支撑后蹬腿所受阻力。固武术运动中决定下肢动作速度优劣力量素质, 主要是速度性而不是重量性的力量素质。所以武术运动中的肌肉力量训练, 应以速度性力量训练为主。
2. 在武术训练中对运动能量供应因素的分析
人体的一切运动都需要能量基础作保障。人体运动需要消耗能量, 能量供应水平高低决定运动效果优劣与成绩好坏。人体供能形式有三种非乳酸供能、乳酸供能和氧化功能, 运动项目不同, 供能形式表现就有不同。长拳类的武术运动追求的是动作速度, 呼吸机能变化的就快, 需氧量大, 氧债百分率较高。能量主要依靠无氧代谢中的非乳酸供能。实践证明非乳酸能储备的能源能满足持续不断的高强度运动, 在如武术套路运动中相关技术组合及节奏特征决定武术套路运动不是一种持续不断的高强度运动, 而是有节奏高强度运动, 是以非乳酸能作为动作速度的主要能量来源, 随着运动时间延长, 体内磷酸肌酸已大量消耗, 主要依赖于乳酸能供给能量。因此, 要提高动作速度水平, 必须提高机体耐受乳酸的能力和乳酸供能的能力。
3. 在武术训练中对运动技术水平因素的分析
运动技术水平的展示, 是人体对技术的发挥与理解。战术和技巧是武术中的关键因素, 也是具有观赏性的基础。运动技术水平高与低主要表现为动作熟练程度, 达到“自动化”程度。从而使人的机体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使动作具有高度的实效性, 在追求动作速度武术运动中, 则可表现为获得较高动作速度。相反, 动作不合理, 缺乏科学性, 则将阻碍机能能力的最大发挥, 表现为运动水平低下。从能量供应的观点来看, 能量利用越节省, 运动效果也越好, 这在整个武术练习中保持较高动作速度创造了有利条, 技术水平高也可提高动作速度。
4. 在运动训练中对关节灵活性因素的分析
关节的运动幅度和灵活动作速度的好与坏是决定动作质量、观赏性和艺术性的关键因素。首先武术是肢体活动中幅度较大的运动项目, 要求各个关节必须灵活。这就要了解关节构造及生物特征。关节由关节囊、关节头和关节窝及周围韧带和肌肉组成, 在决定关节灵活性大小的诸因素中, 只有增大韧带的伸展性、关节囊的松紧度, 及关节周围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 才能使关节灵活性大, 增大动作速度。因此, 要尽可能发展人体各个关节肌肉及附着于关节周围韧带的伸展及关节囊的松弛度, 是提高动作质量的和运动幅度的基础。
5. 在武术训练中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协调性因素的分析
中枢神经系统是支配人体一切活动的源动力。人体任何活动都是在神经系统支配下进行的, 肌肉张弛与收缩快慢, 主要受控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各中枢之间的协调性高, 各协调肌群之间与对抗肌群之间的协调关系就得到了改善, 完成动作中各肌群将按照各自特定工作方式进行准确而及时收缩或放松, 降低因对抗肌群不合适的紧张而产生的阻力, 因而有利于动作速度的发挥, 如果不同部位缺乏协调配合, 导致动作僵硬, 就降低了动作速度, 如果协调性好, 可提高动作速度。在武术动作技术中, 对人体要求是非常严格的, 它要求协同肌与对抗肌各肌群的大脑皮层相应的运动中枢之间具有高度的精确性和协调性。而且还要求运动中枢与植物性中枢之间也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共济协调性。提高神经过程的强度、均衡性和灵活性及各中枢之间协调性, 才能提高武术运动中反应时和动作速度。所以只有提高神经系统的精确、迅速、协调、控制肌肉的能力, 才能提高武术运动的动作速度。
摘要:动作速度的快慢是衡量动作质量的关键因素, 固文章从相关定义及运动特征等方面对武术训练中的运动速度进行阐述, 为武术中动作速度的训练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并对相关在武术训练中的肌肉力量、能量供应、技术水平、关节灵活性等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并对以后的训练提供一点合理建议与参考。
关键词:动作速度,运动特征,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刘玉珍.《武术运动中动作速度的初探》.《山东体育科学》, 2007.4.
[2]方国清.《武术套路中动作速度训练机制研究》.《搏击·武术科学》, 2006.6.
动作因素 篇6
关键词:控制棒驱动机构,钩爪组件,动作时间,间隙
0 引言
国内压水堆核电站普遍采用控制棒驱动机构为磁力提升型结构, 主要工作原理是通过三组电磁线圈按照给定的时序通电和断电带动钩爪组件对应的磁极和衔铁机械运动, 从而带动驱动杆组件上、下运动或静止不动, 实现反应堆的调节功率或安全停堆。因此, 钩爪组件作为控制棒驱动机构部件中唯一的运动部件, 其动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直接影响到了控制棒驱动机构运行的可靠性。本文主要以钩爪组件缓冲轴的动作响应时间为例, 进行控制棒驱动机构动作时间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通过钩爪组件动作原理及受力分析, 建立了缓冲轴工作状态下的数值计算模型;分析影响缓冲轴动作的关键结构参数, 绘制相关参数与缓冲轴动作时间的曲线;确定了影响控制棒驱动机构钩爪组件动作时间的的主要因素。
1 基本运动原理
驱动机构的提升或下插是通过线圈组件接收指定指令, 三组线圈按照一定时序通电断电, 带动钩爪组件内对应的磁极和衔铁动作, 通过钩爪带动驱动杆进行步进运动实现的。钩爪组件主要结构见图1。
驱动机构在钩爪组件进行提升和下插动作中, 均会重力和弹簧力的作用下引起缓冲轴的下降运动, 因此存在缓冲轴动作的响应时间。其主要动作过程如下:
(1) 在提升运动过程中, 保持钩爪与驱动杆啮合后, 提升线圈断电, 提升衔铁及缓冲轴在弹簧力和重力作用下做一个空载向下的挤水运动。
(2) 在下插运动过程中, 移动钩爪与驱动杆啮合后, 提升线圈断电, 提升衔铁、缓冲轴及驱动杆在弹簧力和重力作用下做一个负载向下的挤水运动。
通过对驱动机构运动的动作 (提升或下插) 状态分析, 可以确定影响缓冲轴动作状态的主要因素应包括:弹簧力、负载状态以及运动过程中温度和挤水间隙影响。
2 数学模型
缓冲轴下落挤水运动过程中, 主要受到重力、弹簧力、浮力、机械阻力与流体阻力的影响, 其运动简化模型见图2。
建立起缓冲轴下落的动力学方程[1]如下:
3 受力分析及数值求解
3.1受力分析
1) 重力F重力
缓冲轴受到的重力主要包括空载时本身重力或负载时本身重力与负载重力之和两种状态。
2) 浮力F浮力
整个钩爪组件都浸没在冷却剂中, 受到浮力作用, 可取常数。
3) 机械阻力F机械阻力
根据工程试验经验, 驱动机构步进运动中, 缓冲轴空载向下时驱动机构机械阻力趋近于0, 缓冲轴带载下插运动时整个驱动线机械阻力最大约10N, 在此忽略机械阻力的影响。
4) 弹簧力F弹簧力
弹簧力采用如下理想弹簧力公式进行分析:
其中, k为弹簧刚度, l弹簧为弹簧作用长度。
5) 流体阻力F流体阻力
流体阻力是一个随速度连续变化的函数。主要计算方法是将整个下插挤水过程分成若干步, 固定步长为0.001ms, 在每一步中假设缓冲轴做匀加速运动, 且缓冲轴的速度V与缓冲轴在保持磁极内的长度l为已知量, 缓冲轴挤水运动模型见图4。
可建立流体连续性方程为:
式中, S为缓冲轴的横截面积, Sl为流道横截面积, Vl为流道流速。
缓冲轴横截面上的流体阻力:
(1) F摩擦的求解
F摩擦=τm·l·p=Cm·ρ·2 (V+Vl) 2·l·Pm (5)
式中, Cm为缓冲轴的摩擦系数;ρ 为流体密度, 是流体温度、压力的函数, 可以通过外部计算得到;Pm为缓冲轴的湿周, 为结构参数。
Cm=λ/4, λ 为流体阻力系数, 可采用柯列勃洛克公式求得, 求解方程如下:
式中, 雷诺数, 其中VFrel为相对速度;DH为水力直径;R′ug为相对粗糙度。
(2) F压差的求解
缓冲轴底部与流道出口处的压降可表示为:
式中, △P3为缓冲轴摩擦压降;△P4为保持磁极摩擦压降;△P5为惯性压降;△P6为速度压降;△P7为出口压降。其中 △P6速度压降和 △P7出口压降是由于流道横截面积变化引起的压降。
式中, Cf为保持磁极的摩擦系数, Cf=λ/4, λ 为流体阻力系数, 可通过式6 求得:
式中, VK为出口外液体流速。
式中, B为形阻系数。
3.2 关键参数取值方法
缓冲轴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计算参数存在一定差异性, 包括空载和负载状态下负荷的不同, 冷态和热态状态下弹簧刚度的不同、流体密度和粘度的不同, 缓冲轴与保持磁极名义间隙的不同。因此, 在进行计算前, 确定了关键参数的取值方法:
1) 空载或负载下的重力依据实测取值;
2) 弹簧刚度可通过计算获得;
3) 流体的密度和粘度可查表取值;
4) 冷态下的间隙采用名义设计尺寸计算;
5) 热态下的间隙采用材料热膨胀系数进行计算。
3.3 数值求解
将数值计算模型通过MATLAB编程计算, 可以得到缓冲轴运动状态下间隙、弹簧刚度与运动时间的关系曲线以及冷热态环境条件下不同负载与运动时间的关系曲线。
3.3.1 间隙-时间关系曲线
缓冲轴不同运动状态下的间隙-时间关系曲线见图3。通过图3可以看出:
(1) 在冷态或热态状态下, 缓冲轴空载运动时间均大于负载运动时间;
(2) 在冷态或热态状态下, 缓冲运动时间都随间隙增加而较为平缓地减小;
(3) 在间隙大于0.19mm时, 运动时间随间隙增加而较为平缓地减小, 空载状态下间隙每增加0.01mm将导致运动时间减小约10ms;在间隙小于0.19mm时, 缓冲轴在各种状态下的挤水运动时间均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冷态空载状态下间隙每减小0.01mm将导致运动时间增加约90ms, 热态空载状态下间隙每减小0.01mm将导致运动时间增加约35ms。
3.3.2 弹簧刚度-时间关系曲线
弹簧刚度-时间关系曲线见图4。通过图4 可以看出:
(1) 在负载状态下, 负载重力起主要作用, 缓冲轴运动时间受弹簧刚度影响可以忽略;
(2) 在空载状态下, 由于不受负载影响, 缓冲轴运动时间随弹簧刚度的增加而减小, 弹簧刚度每增加1N/mm将导致运动时间减小约3ms。
3.3.3 负载-时间关系曲线
负载-时间关系曲线见图5。通过图5 可以看出, 无论在冷态还是热态状态下, 运动时间随负载的增加而减小, 当负荷增加到100kg后, 负载每增加10kg将导致缓冲轴的运动时间减小约2.5~3ms。
3.4 结果分析
通过以上计算分析, 弹簧刚度和负载影响对缓冲轴动作时间影响较小, 而挤水间隙对缓冲轴动作过程中的响应时间的影响最大。同时, 由于冷、热态状态下缓冲轴挤水间隙的不同, 也决定了缓冲轴在冷、热态试验条件下的动作时间存在差异性。
4 影响分析
通过对钩爪组件缓冲轴动作时间影响因素的分析, 根据钩爪组件各活动部件动作状态相似的结构特点可以得到以下推论:
(1) 钩爪组件的弹簧刚度和负载影响对动作响应时间相对较小, 而钩爪组件的关键间隙尺寸对动作响应时间影响较大。
(2) 由于冷、热态试验条件下金属材料的热膨胀效应导致钩爪组件关键间隙尺寸变化, 以致冷、热态试验条件下钩爪组件的动作时间存在差异性。
参考文献
[1]于建华.控制棒组件在流体环境中下落时所受阻力的计算[J].成都:核动力工程, 2001:237-240.
动作因素 篇7
1 动作示范的定义
有学者认为所谓动作示范是指为了使学习者多所学动作有一个充分的了解而进行标准的动作模式的展示过程, 其中动作方式、结构的展示尤为重要。其是动作技能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环节, 也是学习者形成动作印象的必要条件。事实上示范是我们教学过程中最为常用的一种直观教学法, 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动作示范是体育教师通过具体的动作为范例, 令学生了解所要学习的动作形象、结构、要领的一种方法。动作示范可以分为整体示范和分解示范两种, 整体示范就是对整个动作进行连续性的示范, 而分解示范是将动作技术按一定的依据进行分解、采用逐一示范的形式。以上两种示范都具有共同的特点, 那就是示范的准确性。换言之就是要求示范者的示范动作要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正确性。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 教师的正确动作示范不仅有利于学生正确动作表象的建立, 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参与积极性、学习兴趣的提高。总之, 此法对于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有效动作示范的基本要求
教学实践证明, 对于有效的动作示范要力争满足以下的基本要求: (1) 要明确动作示范目的性。教师要知道自己所做示范的目的是什么, 为什么要示范, 也就是示范的重点和难点攻克。 (2) 要控制动作示范的速度。在动作示范过程中其速度不宜过快, 由于示范动作对学习者还是一种不熟悉的客体, 如果展示的速度过快, 就难以使学习者觉察到示范动作的结构和特点, 不易形成准确的动作印象。 (3) 要做到整体性与分解性相结合。整体示范的作用在于使学习者了解整个动作系统的全貌。分解示范的作用在于使学习者了解各个局部动作的形式、顺序、力量等方面的特点。 (4) 要做到动作示范过程中展示示范动作与讲解有机结合。为了使学习者了解动作方式的结构时, 讲解应配合示范进行。通过讲解突出动作结构的特点、各动作间的联结状况。为了使学习者了解动作的原理、原则, 示范应配合讲解进行, 示范的目的是印证讲解的内容。 (5) 要做到动作示范时机、方向和角度等上要立足服务学生全面。选择恰当的示范时机对于提高我们教师示范的成功率是大有帮助, 也是关键性的一个环节。同时, 在示范的角度、方向上也同样是非常重要。除满足以上的要求之外, 教师在示范时还应力争做到轻松自如、节奏清楚、动作正确、表情丰富。
3 影响动作示范有效性的因素
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影响体育教师教学过程中动作示范有效性的因素主要包括教师态度、示范时机把握、示范方向、示范的角度和示范方法选择等。其中态度和示范时机、示范的方法相对较更为重要。首先, 态度决定一切。教师对自己要进行的动作示范必须给以高度的重视, 对其充分准备。例如, 在篮球单手肩上投篮的动作示范上, 教师必须对其给以足够的重视和充分的准备。初中时学生正确动作养成的关键期, 教师的示范非常重要。不仅如此, 示范的时机也同样影响着我们示范的效果。例如,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中, 最佳的动作示范不是一开始上课就给予动作示范, 而应选择学生自我尝试后遇到问题后时间上给予示范。最后就是示范的方法上, 体育运动的特点就是有时可以整体学习有时又可以分解学习。例如, 武术中的青年拳 (十二式) , 教师既可以整套示范也可以分式示范, 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
4 提高动作示范有效性的策略
4.1 通过苦练基本功, 提高动作示范的有效性
对于提高教师动作示范的有效性来说, 笔者认为第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教师的基本功。换句话讲就是教师动作示范的能力, 如果对所要示范的动作, 教师自身都无法完成 (规范性、优美性) , 那么何谈示范呢。例如, 在技巧——远撑前滚翻的教学中, 教师就必须能较好的对这个动作给以示范。只有这样, 学生才会动作有个比较清晰、直观的了解。如果, 教师的动作勉强能完成, 那么就没有示范的必要性了。不仅如此, 在示范的动作美上也有力求完美。因为, 示范的动作准确且轻松优美, 这样会使学生看到语言所不能表达的动作节奏, 加深动作理解, 抓住技术要点, 并通过及时模仿而较快地掌握动作技术。例如:田径途中跑教学中, 教师要求学生跑动中动作轻松, 用语言表达难以形象描述什么样的动作才算是轻松, 而经过教师的正确示范, 以优美轻松的途中跑动作呈现在学生眼前, 就实现了直观上表象, 产生印象。因此, 教师的基本功对于提高教师示范的有效性以至于示范的自信心都非常重要。
4.2 通过不同时期的动作示范分析, 提高动作示范的有效性
笔者认为, 初中体育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在动作示范上可以为三个时期, 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关键作用。 (1) 初学时期。动作示范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初步建立背越技术概念, 以直观的动作形象刺激, 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视觉表象, 从而达到启蒙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正确、得当的直观示范可以起到启蒙、消除畏惧心理、建立动作概念、纠正错误动作以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独特效能。在动作的初学期, 学生由于对动作的方向、路线、结构等不熟悉, 用语言无法进行传授, 故而采用示范加以完成。这个时期的重点是动作整体性示范, 帮助学生建立动作表象。 (2) 掌握时期。技术动作示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揭示动作技术的内在规律, 掌握技术动作的难点和关键。在学生对动作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后, 教师的动作示范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巩固和强化已有的动作表象。例如, 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篮球的高低运球的动作后, 若再进行动作示范, 其作用仅仅是实现动作的更加规范性上。因此, 这个阶段的示范要整体示范和分解示范相结合。 (3) 提高时期。当学生对动作已经掌握并已经做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完美, 我们教师的动作示范目的是就仅仅是帮助学生加强对动作的内在联系的理解上了, 帮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以及技术掌握的程度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因此, 这一阶段的主要采用分解示范, 重点是解决动作中的某一个细节性问题。
4.3 通过合理选择示范的位置和距离, 提高动作示范的有效性
我们知道, 示范属于直观教学法中的一种, 因此其必须借助于视觉才能加以实现。因此, 相对于学生角度来讲一个好的的观察角度非常重要, 反过来就要求教师如何选择示范的角度才能满足每个学生的观察角度需求。通常情歌先, 教师示范的位置和距离会因学生的队形、运动项目或动作结构、安全因素、天气情况、阳光、风向等诸多因素加以设计选择。一般根据示范动作时位置移动时间、距离将其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 距离不长, 活动范围不大, 速率不快。这种示范的类型多集中在球类、体操等项目中, 但类似于田径中的跳高项目也适用。通常这些项目的教师示范队位置多为横排队形的中间, 其示范者距离刚好能与横排首尾构成近似相等的距离, 三者间成等腰三角形, 最近距离应不少于一倍身高,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有利于学生看清动作的完整路线、结构。 (2) 距离较长, 范围较大, 速率较快。这类动作示范多集中类似田径中的途中跑、掷标枪的助跑等上。在这些项目的动作示范时要让学生站在教师示范位置移动路线的中部, 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最好为8~10米, 由于教师距学生相对较远, 学生看图象范围相对就较大, 从而保证了图象在视觉范围内停留的时间相对较长, 在示范速度的视觉上就相对显得慢些, 示范动作也就更容易看得清楚。 (3) 距离不长, 范围不大, 速率较快。这类动作示范多集中类似掷铅球、排球的发球等项目上。以掷铅球为例, 教师在选择示范位置和距离时, 不仅要考虑学生能看清动作图象, 还要考略其安全要素, 因此, 教师的示范位置应在学生的左斜前方, 学生的横排队形最好成斜向站立 (以右手持器械为例) 相距应以两米远为好。这样学生既能看清滑步、旋转, 最后用力和器械出手, 同时也比较安全。
4.4 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动作示范
实践证明, 在动作示范上要依据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进行设计。如果动作示范超出学生的实际承受能力, 会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负担, 使学生产生恐惧感;动作示范如果目标把握不准, 会使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发生转移, 不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动作示范的指向性不清, 会使学生在练习时把握不注重点, 反而事倍功半。因此, 在动作示范时应注意:把握好教学对象、内容以及项目的特点, 动作示范也应因材施教, 因人施教;动作示范应循序渐进, 切勿“拔苗助长”;动作示范必须目的、重点突出示范给学生美的视觉享受, 激发学生热爱体育运动、积极锻炼的兴趣。
参考文献
[1]于占海.动作示范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China's Foreign Trade, 2012.
[2]黄金丽.浅谈体育教学中动作示范的重要作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