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选择与优化

2024-09-09

教学方法选择与优化(精选12篇)

教学方法选择与优化 篇1

一、英语教学方法选择的原则

由于社会需要的变化, 英语教学作为一种科学与艺术发展到今天, 教学目的和理论基础比之过去已不尽相同, 外语教学法也呈现出不同的流派。各种教学法流派在相互剧烈的争论中不断吸取别派长处, 继承自家优点, 从而得以生存和发展。人们希望找到一种能被普遍接受, 能适合任何情况的教学法体系, 这很不容易, 也是不可能的。综观国内外现有的十几种教学流派, 教师可以通过分析这些教学流派的共性与异性、优点与缺点, 本着外语教学的实用和教育目的, 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在此过程中, 教师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与理论指导, 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英语教学。

首先, 我们要树立辩证的观点, 不能够“信手拈来”和盲从。任何一种方法, 都是由少数人依据某些理论, 在一定范围内为达到某种教学目的而创设的, 它不可能满足各类学校, 特别是不同时期, 不同国家外语教学的多种要求, 也无法解决现实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例如:直接法能适应中小学生的部分特点, 可以培养学生一定的听说能力, 却不能解决掌握较高的阅读、翻译技巧的问题。自觉对比法能使学生获得较系统的语言知识, 却又有损于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因此, 我们应该用辩证的观点, 客观地研究、分析各种教学方法产生的社会背景和理论依据, 将预期目的与具体的条件相结合, 进行选择。

其次, 我们要避免在教学法的选择过程中“单枪出击”, 扬长避短, 综合出一套适合自己的能满足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及能力训练、文化意识、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发展等多种需要的方法。

再次, 我们在选择适合的教学法时, 要考虑主客观因素。一个流派形成的长或短, 不是绝对的。直接法重听说, 不重语法, 不提倡使用学生本族语, 语法翻译法重语法知识和翻译。其他方法也是如此。英国外语教学法专家威尔金斯在《外语学习和外语教学》一书中指出:“我们很难讲哪种方法最好”, 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对象决定教学内容和方法”, 除了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外, 教师水平、教学时间、教材、教学设备等也是确定教学方法的因素。

1. 教学目的对方法的选择起决定作用。

方法为目的服务, 不同的学校, 英语教学的目的不同, 所用方法也应有别。

2. 学生年龄、本族语特点制约方法的选择。

学生的一般智力发展程度和英语基础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有直接影响。小学、初中学生的特点是:年幼, 习惯机械模仿, 形象记忆力强, 抽象思维能力低, 好动, 随意注意差, 学英语从零开始, 有新奇感, 学了就想用。根据这些特点, 在开始阶段, 基于一定的视听教学手段, 选用听说法是恰当的。低于或过高于学生发展水平的方法, 都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削弱教学效果。

3. 教师水平、教学时间、教材、教学设备等也影响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方法要通过教师来贯彻。若教师没有适应某一方法所要求的起码水平, 就不应选用该法。教学时间的长短, 也是选择教学方法时应该考虑的。一定的教学法, 要求有一定的教材。如听说法除了教材的编排要以句型为主线外, 还要有成体系的句型替代、转换、扩充等练习材料, 以及与之配合的课外阅读、听力材料。只是在每一课列出几个句型, 缺乏相应的练习及其他辅助材料的教材, 不符合听说法的要求。按这种教材采用听说教学, 是形而上学的, 是无法取得听说法应取得的教学效果的。

当今出现的不少教学法流派, 都与一定的现代教学设备有关。如视听法要求有完备的电化视听手段。没有起码的电化视听手段, 即使视听教学法对中小学外语教学是最适合的, 我们也无法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英语教学方法优化的策略

在根据以上原则及理论选择好合适的教学法之后, 我们可从四个方面优化教学方法:

1. 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

这是根本的、首要的一条。为完成教学任务服务是教学方法的根本职责, 优化教学方法的目的就是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 评价教学方法是否优化, 归根到底是要看运用教学方法的效果如何。我们应选择效果相对明显的方法。

2. 节约时间和精力。

运用教学方法的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所谓教学方法的优化也是相对的。如果运用某些教学方法, 能在相对较少的时间里花费较小的气力达到较好的效果, 这样的教学方法就是优化的。反之, 如果运用另外一些教学方法, 虽然也达到了如上述同样的效果, 但是需要付出较多的时间和精力, 耗费较多的器材, 这就不能说是实现了优化。

3.

符合学生的实际, 教学方法的效果最终是要通过学生反映出来的, 而且学生的学法是构成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侧面。所以, 优化教学方法必须适应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 符合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的实际, 并有利于这些方面的发展。有些教学方法在某个年级或某个班运用可谓优化, 而在另一个年级或另一个班运用则未必优化, 其原因就在于学生诸方面的实际情况不同。

4. 教师具备的优势能够得以发挥。

达到优化水平的教学方法还必须是符合教师的实际情况的。如果有两种教学方法都可以用来完成教学任务, 而其中的一种更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 教师运用起来更得心应手, 选用这种方法则可称为优化。

上述是我对外语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优化问题的认识, 教学方法选择与优化的标准有很多, 要能够全部兼而有之往往很难做到, 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已有的理论及原则的指导, 结合具体的情况选择最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选择与优化 篇2

关键词:配电线路;优化设计;选择

0引言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电力用户对于配电线路供电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整个配网系统当中,配电线路覆盖的面积非常大,并且线路路径设计较为复杂。从实践情况来看,配电线路路径设计的质量会对配电线路的线损、供电稳定性、供电效率以及供电经济性等造成明显的影响。良好的配电线路路径优化设计及选择方案,可以有效提升配电线路的综合配电能力、配电质量。在当前电能用户越来越多、供电任务越来越繁重的情况下,有必要从理论层面入手,结合实践经验,对配电线路的路径优化及选择问题进行科学分析,以找出一套科学合理的配电线路路径优化及选择策略,对实际的配电线路布设工作起到良好的支撑。

1当前配电线路路径设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由于电能用户迅速增加、供电需求不断增加,而电力企业配电线路更新较慢,导致新的配电线路和老的配电线路混杂在一起,造成配电线路在路径设计方面稍显凌乱,并凸显出一些明显的配电线路路径设计问题。一方面,部分线路配电路径设计存在绕远的情况,未能以最短的距离供电,导致无谓的配网线路线损出现,造成了一定的电能浪费。另一方面,配电线路网络结构整体不够合理,一些地方通过简单的线路规划即可弯沉配电任务,但在配电线路新旧更替的过程中,线路规划被打乱,导致配电线路网络结构趋于复杂,管理起来难度也随之增加。此外,相关的配电线路设计工作者,在配电线路设计的过程中,对于相关条件的考查不够细致。导致配电线路的设计流程趋于简单化,仅仅考虑了部分影响因素,而未能全面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如在接受任务后,对沿途的地形进行了一定的考查,但是却未能综合分析当地气候情况、地质情况等对于线路布设的影响。以上配电线路路径设计存在的问题,对于当前配电网配电能力的提升不利,需要妥善应对。

2配电线路路径优化设计分析

无论是110kV配电网、35kV配电网还是10kV配电网,在配电线路路径设计的过程中,都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路径设计原则。在此,将配电线路路径优化设计的方法分析如下。

2.1总体路线的优化设计

一般来说,在配电线路路径优化设计过程中,总体路线的设计涉及三部分内容,分别是总体路线设计依据、总体路线布设方式以及总体路线工程概况。在总体路线设计依据中,需要工作人员根据相关的配电线路路径设计原则和标准,对配电线路沿线的地理地貌、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已有线路、矿物森林资源、水源山脉等进行充分考查,全方位搜集配电线路总体路线设计依据,然后在此基础上,设计出具有较高可行性的配电线路总体路线设计方案。在总体路线布设方式中,根据已经设计出的几种配电线路总体路线设计方案,相关部门要进行会审,通过讨论分析确定最终的配电线路总体路线执行方案,并制作正式的配电线路总体路线执行方案材料,供后期使用。在总体路线工程概况中,要依据已经选择出的配电线路总体路线执行方案,进行工程招投标,由具有施工资质的企业承担配电线路建设任务,然后签订正式的工程合同,确定所有的工作内容及注意事项后,即可开工。

2.2线路机电的路线设计

在配电线路当中,需要安装线路机电,线路机电的路线设计包含了气象分析、导线架设、绝缘子串、金具组装、导线防震等内容。线路机电的路线设计也是配电线路路径设计的重要内容,在配电线路总体路线的设计完成之后进行。配电线路机电的路线设计,需要考虑的内容包括:其一,架设线路的导线应当使用最大应力足够、材料结构牢固的导线类型,并通过良好的导线选择,在保证配电线路导线输电能力达标的情况下,有效提升配电线路架设的性价比,提升工程综合效益。其二,所有架设线路的决策,都应当以应付最恶劣的气象环境为基本出发点,应当尽可能通过科学的设计方式,使得所架设的线路在发生暴雨、暴雪、大风甚至地震等恶劣的气象条件乃至自然灾害的时候,仍然可以正常完成供电任务,保证供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其三,对重要的线路机电,必须做好相应的防护工作,该密封的密封,该高空安装的高空安装,该绝缘的绝缘,全方位确保所有的线路机电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可靠性。2.3塔杆和基础优化设计在配电线路路径设计当中,塔杆设计的数量越少,越能够节省建设资金,但这并不是最核心的目的。塔杆设计应当在尽可能减少数量的情况下,严格确保满足实际的线路架设需要,将悬挂于地面之上的配电线路稳定地支撑起来。在配电线路设计中常见的塔杆有直线塔杆、耐张塔杆、转角塔杆、终端塔杆等,最常用的是直线塔杆,建设费用最低,耐张塔杆可以承受较大距离的线路架设张力,转角塔杆适合在线路转角较大的地方架设,而终端塔杆适合在线路终端需要进行电压转化的地方架设。一般来说,塔杆和基础的优化设计,以实现线路稳固、达到架设要求为基本前提,以降低建设费用、提升经济效益为次一级追求。相关的塔杆和基础优化设计工作,应当在科学设计塔杆布置位点和塔杆高度、塔杆种类的前提下,保持塔杆悬挂点高度适宜,保持塔杆在线路中的受力均匀、平衡,保证塔杆的基础稳固、建设质量达标。

3配电线路路径科学选择分析

配电线路路径的科学选择,一方面决定着配电线路的架设质量、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决定了配电线路在建成之后的维护、抢修工作是否快捷、易操作。配电线路路径在选择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其一,配电线路路径选择应当结合全面、严谨的实地考察,由专业的线路设计人员,配合当地的政府、工程测量人员、技经人员等,一同到达实地进行细致的考查、勘察,全方位确定配电线路选择的相关因素。其二,配电线路的选择应当遵循施工简便、交通便利、路径较短的原则,尽量避开农田、高山、河流等处,使配电线路建设过程中以及之后的维护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轻松、便捷地到达线路现场。其三,注意光缆的科学布设,一般情况下光缆随10kV架空线路进行布设,一般配备1到2km的长度为宜,在保证施工较为方便的前提下,适当降低光缆的接头数量,提升光缆所传输的信号质量。其四,在线路不得不经过较高的地形时,要尽量降低地形的高差给配电线路带来的影响,将档距控制在50到60m的范围之内,尽量使得杆塔地线弧垂均匀平滑。其五,出线段的设计应当重点考虑,一般采用十二、十六、二十四的电缆沟,并在施工过程中应当通过科学的设计方案,减少重复施工操作的出现,增加工程效益。

4结束语

配电线路路径优化设计及选择的科学性、合理性,对于配电线路的供电质量、供电成本、供电效益等影响很大,相关部门必须对其产生重视。配电线路路径优化设计及选择,应当以保证配电线路供电质量和供电稳定性为基本前提,通过科学的实地考察、严谨的方案选择、合理的现场施工,得到最终的具有足够科学性的、后期维护和抢修方便的配电线路架设结果。为进一步提升配电线路路径优化设计及选择的科学性,相关的电力企业也应当积极进行研发、积极进行创新,不断从技术角度提升配电线路架设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与优化 篇3

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两个半足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8000个。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共有6000个左右。一号坑上面,现在已盖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厅。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宏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俑、马俑相间,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看上去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小学五年级下册《秦兵马俑》第二段

教学当开始于研读教材、确定教学目标。一篇课文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依据“课程标准”,还要依据这篇课文在一册教材中所处的位置(即单元),还要依据教材编者的意图。只有准确把握了这三个依据,教学才不至于偏离方向,才不会降低或拔高要求。教学目标明确了,第二段教学内容的选择便明晰了。请看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第二段的教学目标是依据“课程标准”“单元特点”和“编者意图”确定的。教什么——即教学内容选择,是根据教学目标来决定的,教学目标统摄着教学内容。不过,这四点教学内容是“可以教”的内容,课堂教学“实际教了什么”,或者“实际用什么来教”不一定就是这四点,还要根据它们与教学目标的亲疏关系、与单元要求的关系进行优化,让“可以教”的内容进入“实际用什么来教”和“怎么教”的视野,成为课堂上“实际教了什么”或“实际用什么来教”的内容。我最终选择了三项教学内容,还作出了重点、次重点、非重点的安排。这样操作,突出重点,寓丰富于简约之中,寓理解、感悟于语言文字的揣摩、玩味之中。

怎样实施教学?根据以上分析,第二段的课堂教学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步:

师:通过上一课时的学习,我们知道秦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那么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把“规模宏大”的特点写具体的呢?请自读第二自然段,画画有关句子,圈圈重点词语,写写读书发现。

学生自读、揣摩,教师巡视指导,然后组织学生读书交流,学生再读句子,说发现,说出自己的体会。

(预设理解的内容——列数字:紧扣中心,用具体数字说话,表现兵马俑占地面积大、兵马俑多,突出规模宏大。作比较:用熟悉的足球场与秦兵马俑坑作比较,让读者对规模宏大有真切的感受。直接描写:突出一号坑给人的“巨大”印象,结合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兵马俑规模宏大得到了生动具体的再现。)

第二步: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折服”,体会作者的“折服”之情。设问:“折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指内心深深地信服、佩服。)人们“折服”了没有?作者“折服”了没有?

学生交流发言,教师指导学生再读课文,体会具体描写的方法和作者折服的情感。

第三步:

师:(略讲)第二自然段构段也很有特点。作者先用一句话,直接揭示兵马俑的规模宏大这个特点。接着写三个俑坑,用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具体描写了宏大的规模。最后用特写镜头,直接写最大的一号坑,突出其巨大。这样构段,中心突出,层次清楚,叙述具体而生动,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折服之情。

教师指导学生用心朗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和折服之情。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优化 篇4

一、如何选择教学方法

在如何选择教学方法问题上,我们有过两方面的教训:一是上世纪50年代机械照搬前苏联教学方法的教训;二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和70年代初期不讲究教学方法,不遵循教育规律,只凭主观愿望,陷入实用主义泥潭的教训。通过长期的探索和研究,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各种教法,各有利弊。

对待一种教学方法,既不能轻易否定,又不能到处照搬。对每种教学方法,不管是基本的,还是综合的,也不管是外国的,还是中国的,都应该认真学习,悉心领会,大胆试用,从中掌握每一种教学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取长补短,结合运用。

作为一名教师,掌握的教法越多越好。一种教法好比一种工具,木匠师傅手头的工具越多,做出的产品越精致。教师掌握的教法越多,提高教学质量就越有保证。如果一个教师不能逐步掌握新的教学方法,搞来搞去老一套,教学水平就难以提高。

(二)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教学有法,是指教学是有规律可循的;教无定法,是指没有任何一种固定的教学方法适用于任何情况,不能机械搬用,必须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教学方法。

这条原则很重要。承认“教学有法”,才能促进教师去学习和研究新的教学方法,才能坚持教学改革。承认“但无定法”,只是提醒和告诫大家教学方法不能生搬硬套,必须从实际出发灵活应用。

(三)一法为主,多法配合。

一堂课必须完成多种教育教学任务,由此课堂数学必定是多层次的综合体。所以,一堂完整的数学课,应该是“一法为主,多法配合”,不可能只是一种教法唱独角戏。把各种教学方法优化组合起来,各种方法,为我所用,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怎样选用教学方法,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这里首先必须了解教学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位置,以及教学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有五个紧密联系着的要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形式。其中最主要的是教学目标,它对选择教学方法起决定性作用,它的改变将对其他要素产生重大的影响。同时,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也会对教学方法产生影响。由此可见,确定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是:

(一)根据教学目标要求选择教法。

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必须从具体的教学目标出发。

从宏观来看,小学数学教学已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意志,按照这个总的教学目的,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要求了,必须选择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从微观来看,必须按照每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灵活选用教学方法。比如新授课与练习课所选用的教学方法就应有所不同;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就要选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二)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教法。

具体选用哪一种方法,要随教材内容而定。比如,几何初步知识内容实践性较强,可以采用实验法或演示法;理论性较强的概念教学内容,可以选用讲解法或自学辅导法;属于后继性教学内容,可以选用发现教学法。

(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教法。

不同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不同,心理、生理的发展水平也不同,这是选择教法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通用的,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教法,适用于低年级的教学方法,不一定适用于高年级。例如,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兴趣多变,选用的教法应具有趣味性;又如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优势,选用的教法应能体现直观性,注意操作演示。

(四)根据教学组织形式选择教法。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课堂教学结构,为了实现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必须有计划地安排教学步骤,分阶段进行。这样,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课堂结构不同,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不同。另外,必须考虑“一法为主,多法配合”,把各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组合起来。

(五)根据教学效率选择教法。

选择教法的优化问题,就是教师对各种教法进行比较评价,加以选择。优化的标准有两个:一是效果标准,二是时间标准。效果标准是重要的,选择教法的优劣主要看教学效果,但教学效果不是唯一的选择标准。还要考虑时间标准,就是说要节约时间。其实效果标准和时间标准是统一的,互相联系的。

选择教法应该把教学效率放在第一位,讲究实效,不图形式。有些教师为了追求教法新颖,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创设情境、小组讨论上,而到学生练习已没有时间了,造成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模糊,一知半解。这种课表面上看热热闹闹、生动有趣,实质上教学效率不高,所选用的教法是不合适的。

以上是选择教法的五个主要依据,除此之外还有其他要素,如教师的素质和教学风格,学校的教学设备条件等。所有这些方面是互相联系的,选择教法时必须全面考虑,如果只是片面地注意某一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那么所选的教法也不一定恰当。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要遵循“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情况、教学手段等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学成效,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选择与优化 篇5

1除渣系统选择

1.1风冷式除渣系统。渣仓顶部设置除尘器,底部可选择安装连接干式卸料器或双轴搅拌机。经干式卸料器后,炉渣转运到汽车上送至综合利用场;双轴搅拌机将灰渣、水泥、石灰、水等按一定比例混合搅拌,灰渣经稳定化固化后直接填埋或综合利用。风冷式除渣系统典型工艺流程风冷式除渣系统输出的炉渣可浸出重金属和溶解盐的浓度极低,物理化学和工程性质亦与轻质的天然骨料相似,因此,综合利用价值高,可以作为混凝土和沥青路面的骨料、部分路基砾石的替代品、填充材料和填埋场的覆盖材料等。在荷兰、丹麦、德国、法国等,炉渣的资源化利用率很高。

1.2湿式除渣系统。炉渣经带膨胀伸缩节的除渣溜管进入湿式除渣机,在除渣机中遇水冷却后,从除渣机中输送至中转炉渣坑,抓斗起重机将渣坑中的炉渣抓取后投入缓冲料斗,料斗下方设置振动输送机,振动输送机将炉渣进行振动、筛分,使其末端顶部的除铁器更有效的将炉渣中的铁收集起来,除铁后的炉渣经带式输送机送入装车台前的渣收集池中,以便汽车将炉渣转运后进行综合利用或填埋。湿式除渣系统输出的炉渣含水率在10%左右,活性较低,一般作为铺路的材料或填埋场的覆盖材料。灰渣中的铁物质可以通过除铁器收集后回收利用。

1.3风冷式除渣系统与湿式除渣系统的比较。以3000t/d垃圾焚烧厂除渣系统为例,比较风冷式和湿式2种形式除渣系统的适用性。可见,风冷式除渣系统环节少,节水性能好,综合利用效果佳,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当炉渣量大时,冷却效果比较差;当大块渣直接掉落时,容易损坏钢带;当炉渣中含有未完全焚烧垃圾时,碎渣机容易卡阻;当进风量发生变化时,对锅炉效率会发生影响。湿式除渣系统对炉渣量和大块炉渣的适应性更好,炉渣冷却效果好,且不影响锅炉效率。但需要水冷却炉渣,耗水量相对大。可见,风冷式除渣系统建设期投资相对大,处置量相同的设备投资额较湿式除渣系统136.3万元;运行期费用相对较少,处置量相同的设备年费用较湿式除渣系统低6.3万元。在技术方面,生活垃圾焚烧产生的炉渣大,且炉渣中大块的石头、砖块等占总质量的28.61%[8],根据生活垃圾炉渣特点,从技术可靠性出发,建议在不缺水的`地区,优先选择湿式除渣系统。在经济方面,运行期设备年费用相差不大,而建设期风冷式除渣系统一次投资额相对高,从经济合理性出发,建议在干渣综合利用渠道不广的地区,优先选择湿式除渣系统。

2湿式除渣系统的优化

生活垃圾焚烧项目中应用较多的湿式除渣系统,设计优化包括:除渣机形式优化选择;水系统优化设计;渣处理工艺优化选择。

2.1湿式除渣机形式优化。选择湿式除渣机按结构形式主要分为螺旋除渣机、圆盘除渣机、重型框链除渣机、推式除渣机、刮板式除渣机。可见,垃圾成分简单,焚烧工况稳定,炉渣量小的项目可选择螺旋除渣机和圆盘除渣机;焚烧工况稳定,炉渣量大的项目可选择重型框链式除渣机;垃圾成分复杂,焚烧工况一般,炉渣量大的项目可选择推式除渣机和刮板式除渣机。推式除渣机和刮板式除渣机在生活垃圾焚烧项目中应用最广。

2.2水系统优化设计。传统水系统设计中,一般设置连续进水口,水流向分为:

①溢流水-收集水池-过滤-热交换器-回水泵-除渣机;

②水与炉渣交换热-蒸汽-排空;

③随炉渣排出-渣坑废液-输送泵-水处理系统。蒸汽回收利用,可通过二次风机吸入,提高二次风温度;或做尿素溶解罐伴热用热媒;也可引入生活换热装置等。渣坑中的废液泵送回除渣机;水箱液位低信号连锁泵启动,水箱液位高或渣坑液位低信号连锁泵停止;水箱液位信号连锁渗沥液泵和水进水阀的开启,并对渗沥液泵优先。

2.3渣处理工艺优化。选择湿式除渣系统典型工艺流程,根据虚框内所示的可选择工艺步骤,比较渣处理工艺流程进行优化选择,各工艺流程的优缺点。可见,土建面积和投资受限的情况下优先选择流程1;焚烧量大且土建面积和资金不受限的情况下优先选择流程2;土建面积受限,工程中垃圾未经分选预处理,不可燃烧垃圾多的情况下优先选择流程3;焚烧工况稳定,炉渣综合利用渠道不广的情况下优先选择流程4;焚烧工况不稳定,炉渣内存在未燃烧的塑料、木材等的情况下优先选择流程5。

3结语

教学方法选择与优化 篇6

摘要:教育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境外合作办学是一种国内国外教育资源优势互补的有效途径。在境外学校授课的过程中,课堂教学的实施效果与学生的汉语水平有着直接联系。针对课程的特点,要选择和优化教学方法,使之与境外合作办学的目的与要求相一致。选择政治经济学这门课程,作为探讨境外合作办学课堂教学方法的切入点,希图对学校以后的境外教学提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境外合作办学;课堂教学;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优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07.088

1 境外合作办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准备

教育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境外合作办学是一种国内国外教育资源优势互补的有效途径。境外合作办学的主要教学形式,是在境外使用本国语言进行课堂讲授。在境外学校授课的过程中,课堂教学的实施效果与学生的汉语水平有着直接联系。学生的汉语水平高,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好一些;反之,课堂效果就会很差。由于学生的汉语水平参差不齐,课堂教学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状况。

政治经济学是高等学校经济类各专业的基础课程,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非常明确。希望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掌握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理解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对当今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两大阵营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现象和新问题,会应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视角进行分析,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学生对现实问题能提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这些是对国内大学生的教学要求,在境外合作办学教学中,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要做出相应的改变。我们要对这门课程的课堂教学有一个前期准备。

首先,政治经济学课程理论性较强,内容比较枯燥,即使是中国学生在学习中也觉得枯燥乏味,提不起精神。如何利用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来调动境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任课教师要有一个充分的思想准备。教师该用什么教学方法和教学辅助手段,要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政治经济学这门课程主要包含三个板块的内容:第一板块是政治经济学一般理论的介绍,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商品和价值、货币与资本等内容;第二板块是资本主义经济的介绍,包括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主义分配等内容;第三板块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相关介绍,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等。其中最后一个板块更多地结合了中国的案例,这些对境外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他们对中国的情况不甚了解,即使知道一些,也是一知半解,没有办法把这些案例与理论进行有效结合。所以,要尽可能的把中国的特殊情况与境外这个国家的情况做一个比较。通过比较分析法,让境外学生能够清晰地认识到与中国的差别在哪里。

第三,在正式授课前,任课教师要对这个境外国家大学阶段开设的课程有一个初步了解。通过掌握境外这个国家的大学开设课程,了解哪些课程与我们在境外开设的课程有相关性和相似性。如在越南的大学课程中要开设胡志明思想,每位学生都要至少学习45课时。政治经济学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部分与胡志明思想有相同的理论渊源,在授课过程中要有所区别或侧重,尽可能不要与胡志明思想重复。如果教师能够熟练掌握胡志明思想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在授课中有意识地把胡志明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效果会不错。

2 境外课堂教学方法的影响因素

所谓课堂教学方法就是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作为主导方,利用课堂有效时间把规定范围内的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最终完成教学目标中所使用的各种方法。所以说,授课教师在课堂上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非常重要,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效果的实施和课堂效率的高低。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采用哪种教学方法,受诸多因素影响,授课教师要学会选择和变化。

首先,教学方法受该门课程的学科性质影响。如语言类学科中的专业汉语、大学英语等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那就应该偏重词汇和语法的讲解,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说多练;如理工类学科中的物理、化学等课程,实验和数据占据的比重最大,那我们就应该采用实验和演示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与动手能力。政治经济学课程,是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经济学类各专业的基础和核心课程,理论性很强,且与现实结合紧密,使用的教学方法要符合政治经济学的学科性质。

其次,教学方法受教学内容的影响。课堂教学方法应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如讲授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这一章节,属于认知领域的教学内容范畴,比较适合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清楚了解整个社会生产过程中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的相互关系;而货币与货币流通这一章节,与现实经济活动紧密相关,则适合采用课堂模拟法和课外实践法较好。让学生模拟市场交易情景,进行货币结算;把学生分为卖方和买方两部分,在模拟交易中掌握货币流通规律。

第三,教学方法还受到学生课堂接受能力的影响。课堂接受能力与该生的智力水平、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紧密相连。授课教师应该掌握每个学生的个体情况,选择的教学方法必须是建立在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水平、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树立学生的正确学习态度上的。对于境外合作办学的这些国际学生,授课教师必须有一个整体了解,其中最主要的是要了解学生的汉语水平能力,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对于汉语水平不是很好的国际学生来说,政治经济学这种专业性较强的课程,是不容易理解和掌握的。所以,授课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要因人而异,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适时调整。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清楚,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不是适用于任何课堂教学的。在这门课程中,这种教学方法非常适合;如果我们换一门课程,仍然还使用这种教学方法也许会适得其反。所以,在境外课堂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要从学校对国际学生的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把多种教学方法糅合起来,寻求一种适合境外教学课堂而且能够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境外教学达到较好效果。

3 境外教学过程中选择合适的课堂教学方法主要考虑的内容

3.1 以境外学生的汉语水平为基础进而培养学生的课堂接受能力

境外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利用汉语教学促进国际学生的汉语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那最好、最合理的教学方法必须要求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才能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讲求因材施教,要求教师对每个学生有一个大致了解:如汉语水平怎么样、有什么兴趣爱好、平时的课堂反应如何等等。教师了解了这些情况之后,就可以根据学生的整体汉语水平,安排合适的教学内容,设计与此相配套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学内容太难,境外学生的现有汉语水平还无法达到对该知识的理解;再加上不合适的教学方法,无疑于雪上加霜。

3.2 充分考虑境外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境外学生的学习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双重影响,其中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尤为重要。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学习的动机、学习的态度、学习的兴趣、个人的价值观等。在智力因素没有明显区别的情况下,非智力因素则成为影响境外学生学习能力能否提高的重要因素。学习的动机、态度和兴趣是因人而异的,注重个体因素,且没有一个固定标准来要求和衡量。因此,授课教师在选择使用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方法时,除了智力因素外,更要充分考虑非智力因素带来的影响。这些课堂教学方法,必须是建立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个人价值观体现的基础上。

3.3 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与境外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自学能力结合起来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注重课程内容的讲授,更要重视知识的辐射,把这种教学方法贯通到课堂内外。境外办学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学能力要从听、说、读、写等方面加强与培养。学生的汉语水平参差不齐,要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培养。授课过程中,语速要适中,要让学生能够跟上教学进度,学到的内容学生能听懂、学讨论、学质疑。要让学生大胆地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观点,有针对性地要求学生在课下写读后感或听课感受。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仍然以授课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要形式,这样势必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在课堂上,一贯的程序是教师讲授完主要内容,针对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点提出问题,要求学生思考讨论;学生这时候不是说闲话,就是玩手机,对老师的问题不去动脑筋思考,反正觉得老师一会儿会公布答案,何必浪费时间去讨论去思考呢!这种课堂教学方式如果不改变,学生的思考能力会退化,更不用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了。所以,授课教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就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的能力,要让学生积极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能解决问题。

3.4 要学会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整合优点,摒弃缺点

教学方法有很多,每种教学方法有其优势所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在讲授“竞争与垄断”这一章节内容时,就要用到传统讲授法(教师讲解一些基本的知识、概念),也要用到案例分析法(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垄断案例,最好选择国际上比较出名的企业进行举例分析)。只有把多种教学方法科学地结合起来使用,课堂教学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学生的知识能力才能获得最大的提高。

另外还要自觉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展和组织教学活动,通过情境创设、问题研究、互动学习、意义建构等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

4 政治经济学课堂教学的优化

基于政治经济学的课程特点,应立足于课堂教学。如何使政治经济学的课堂教学更为丰富,教学效果更为突出,我们还必须注意课堂教学的优化。

第一,在课堂教学中应加强案例教学,提高课堂教学吸引力。

案例教学是在政治经济学课程课堂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之一,是整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不但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政治经济学理论课程中有关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记忆,更重要的是它是连接书本理论知识和实际分析能力的纽带。作为政治经济学案例教学就是在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一定经济学理论知识用于实践活动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倡导学生积极将自己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拿到课堂上或学习小组中讨论,让学生以案例情节为线索,自觉进入实践现场,充当其中角色,独立思考,独立决策。

第二,在课堂教学中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突出教学的核心与精髓。

我们使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所以注定了这门课程的理论联系实际空间的广阔性。政治经济学不能一味地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只管自己讲课,而不与学生进行互动,在课堂上学生只是一个观众,一个陪衬。如果这样,学生会觉得整个课堂枯燥乏味,不愿意上这门课,逃课现象严重。但是,使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则可以把政治经济学理论与当前国内外经济问题的热点、焦点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最终获得教学相长的效果。

第三,在课堂教学中加入多媒体教学和视频教学。

教学方法选择与优化 篇7

一、整合教学内容,适应学生发展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已历经多次改编,在编排顺序、内容选择方面比较科学合理。但是,由于地区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能力之间存在差异性,教师要认真钻研新课标和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使之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是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选择和优化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根据学生原有的基础水平、教学实际和教学重难点等因素,打破教材原来的教学体系,对学生所要学习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优化和有效整合。使教学内容更好地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从而让信息教学过程实现最优化,不断增强信息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动画补间”动画》这节课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效的整合。由于学生电脑绘图的基础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在教学中,可以把本节课中混色器的教学内容后置,把其作为单独一节内容进行讲授。学生可以从Flash制作的技巧、Flash绘图到Flash动画制作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这样能够符合认知规律,便于接受。另外,在本节课教学中教师可以把“飞翔的小天使”的动画制作与图层的基本操作这两部分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由于学生对位移动画的内容已经熟练掌握,而图层操作是本课的难点,教师将这两部分教学内容有机融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图层操作的难度,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二、更换教学素材,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占有主体地位,其对信息技术教学是否感兴趣是衡量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但是传统的信息教学主要侧重于对学生进行一些简单技能的训练,教学内容比较枯燥乏味,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另外,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中的一些材料和情境已经比较陈旧,缺乏时代气息,根本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及时更换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相关内容,运用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贴近生活实际、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教学素材,使之更好地符合信息技术教学的需要。这样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综合素养,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感觉信息技术就在身边,使之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进而全面提升课堂效率。

三、拓展教学内容,增强实践能力

初中信息技术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目的是借助信息技术,有效地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因此,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够直接决定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成为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任务。但在实际的信息教学过程中,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和制约,常常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缺少探究的过程,长期处于被动地位,丧失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不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需要深入研究教材,不断拓展教学内容,积极为学生创设一些探索、创新的空间和机会,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探究,从而不断增强学生探究、创新、实践和思维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表格规划与修饰》这节内容时,学生在充分掌握了行列高度的调整、花边和边框的加入以及底纹背景颜色的添加等基本技能之后,教师可以布置设计报名表、制作课程表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虽然在实践活动中学生遇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但都能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方式解决,最终圆满完成任务,在实践活动中提升了操作能力。在信息教学中教师通过不断拓展教学内容,积极为学生设计一些实践性活动,既能够有效地巩固所学的基本技能,又能全面地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总之,科学合理地选择和优化教学内容是提升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重要措施,新课改形势下,信息技术教师要不断学习和创新,积极转变教学方式,科学整合教学内容,合理更换教学素材,从而打造出高效化的信息技术课堂。

摘要:信息技术是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产物,也是当前初中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如何提高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效率是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对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形势下,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与优化已成为信息技术教学的客观要求,也是有效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教学方法选择与优化 篇8

1 械优化设计的基本理论

优化设计是20世纪60年代随计算机技术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 是构成和推进现代设计方法产生与发展的重要内容。机械优化设计是综合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理论和技术, 为机械设计提供了一种可靠、高效的科学设计方法, 使设计者由被动地分析、校核进入主动设计, 能节约原材料, 降低成本, 缩短设计周期, 提高设计效率和水平, 提升企业竞争力、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国内外相关学者和科研人员对优化设计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研究十分重视, 并开展了大量工作, 其基本理论和求解手段已逐渐成熟。国内优化设计起步较晚, 但在众多学者和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下, 机械优化设计发展迅猛, 在理论上和工程应用中都取得了很大进步和丰硕成果, 但与国外先进优化技术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在实际工程中发挥效益的优化设计方案或设计结果所占比例不大[2]。计算机等辅助设备性能的提高、科技与市场的双重驱动, 使得优化技术在机械设计和制造中的应用得到了长足发展, 遗传算法、神经网络、粒子群法等智能优化方法也在优化设计中得到了成功应用。

2 优化设计方法的选择

优化设计方法是机械优化设计的灵魂, 随着数学科学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 优化方法的发展经历了解析法、数值分析法和非数值分析法3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前, 古典的微分法和变分法是解决最优化问题的最主要的两种数学方法。这两种方法具有概念清晰和计算精确的特点, 但只限于解决小型或特殊的问题, 在处理大多数实际问题时, 由于计算量很大, 计算难度也增加很多。20世纪50年代末, 数学规划方法成为了优化设计中求优方法的理论基础。这种方法建立在数值分析的基础之上, 利用已知的信息和条, 通过一系列迭代过程求得问题的最优解。它的相关理论并不复杂, 计算过程也很简单, 但计算量非常大, 而这正是计算机所擅长的工作, 因此计算机成了解决数值优化方法的重要工具。在这个时期涌现出了很多其他的优化算法, 其中比较常用、效果较好的优化算法有简约梯度法、复合形法、约束变尺度法、罚函数法、随机方向法、可行方向法等。20世纪80年代后, 一些新颖的优化方法逐渐出现, 如模拟退火、混沌、进化规划、遗传算法、人工神经网络、禁忌搜索等[3], 这些算法通过模拟自然现象或者自然规律得出一些结论, 逐渐形成了其具有鲜明特色的优化方法, 其内容涉及生物学、神经学、物理学、数学、人工智能、统计力学等。

在优化设计中, 对于同一优化问题往往可以有不同的优化方法。有的优化方法效果较好, 有的则较差, 甚至会导致错误的结果。因此, 根据优化设计问题的特点 (如约束条件) , 选取适当的优化方法是非常关键的。以下列举了4个选择优化方法的基本原则:1) 效率要高。所谓效率要高就是所采用的优化算法所用的计算时间或计算函数的次数要尽可能地少。2) 可靠性要高。可靠性要高是指在一定的精度要求下, 在一定迭代次数内或一定计算时间内, 求解优化问题的成功率要尽可能地高[4]。3) 采用成熟的计算程序。解题过程中要尽可能采用现有的成熟的计算程序, 以使解题简便并且不容易出错。4) 稳定性要好。稳定性好是指对于高度非线性偏心率大的函数不会因计算机字长截断误差迭代过程正常运行而中断计算过程。除了上述4个基本原则外, 选择恰当的优化方法还需要个人的经验, 这样可以运用一些技巧, 简便解题程序和步骤。这些经验包括对各种常用优化算法的特点要非常清楚, 比如它们的计算精度、收敛性、稳定性等等, 这样才能互相比较, 从中找到一个最合适的算法出来。此外, 还需深入分析优化模型的约束条件、约束函数、设计变量以及目标函数, 根据复杂性、准确性等条件对它们进行正确地选取和建立。

3 结束语

机械优化设计作为传统机械设计理论基础上结合现代设计方法而出现的一种更科学的优化设计方法, 可使机械产品的质量达到更高的水平。近年来, 随着数学规划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工作站计算能力的不断挖掘, 机械优化设计方法和手段都有非常大的突破。且优化设计思路不断的开阔, 仿生学理论、基因遗传学理论和人工智能优化等现代设计理论的引入, 都大大促进优化设计方法的更新和完善。机械优化设计给机械工程界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 随着技术更新和产品竞争的加剧, 优化设计的发展前景非常的广阔。当今的优化正逐步的发展到多学科优化设计, 充分利用了先进计算机技术和科学的最新成果。所以机械优化设计的研究必须与工程实践、数学、力学理论、计算机紧密联系起来, 才能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摘要:一个国家的机械制造水平体现着这个国家的发展程度, 而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是支撑机械制造的顶梁柱。在机械设计中, 优化设计是解决复杂设计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在介绍机械优化设计的基本理论的同时, 并重点分析了设计中优化方法的选择。

关键词:机械设计,优化设计,理论与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国强.机械优化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2]张运节.机械优化设计综述与展望[J].科技信息, 2009, 26 (6) :703-704.

[3]陈立周.机械优化设计方法[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5.

教学方法选择与优化 篇9

关键词:节能,措施,选择配套

一、常规节能管理措施概述

在抽油机井的节能措施中, 采取换小泵径, 调小地面参数、调换小机型以及调整地面参数等措施, 来达到减少每吨采液的电能损耗、使供采协调运行、泵效和系统效率指标得到提高, 以上日常动态管理措施, 投入少、见效快, 是采油基层单位最常采用的节能措施。

二、常规管理措施的应用

一些常见参数偏大的油井, 我们采取以下采取措施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见表:

在此, 通过以上顺序, 我们对各项措施的选择方法进行详细阐述。

各项措施的适用范围:

1. 调换小机型抽油机

调换小机型的措施主要存在两种情况:

(1) 已经参数设置到最小, 但是从示功图上来看, 仍然显示供液不足。这时我们可以通过调换小机型抽油机, 同时将地面参数下调, 来保证油井的供采协调。

(2) 示功图上并未显示供液不足, 但扭矩、载荷利用率较低的油井。我们通常采取更换小机型的抽油机, 将设备在系统功耗中的比例降低, 从而达到降低耗电和提高系统的效率的目的。

另外, 更换小机型时, 通常要将油井一段时间功图载荷进行统计, 来确保更换小机型以后, 在生产中无负荷及扭矩超过额定值的现象发生。同时, 也要根据油井的连通情况, 保证以后生产中能够正常调大地面参数。

2. 换小泵径

在机型已经调整为最小, 而且正使用机型已达到较高载荷利用率, 同时地面参数在现有设备条件下已经设置到最小, 而泵效利用率不到30%, 或者是油井出现供液不足现象, 此时需要更换小泵径。从而达到提高个泵效率、系统效率以及降低耗电量。换小泵径的时机, 尽量在检泵维修时, 这样可以减少成本的投入, 节约资金。

3. 调小地面参数

调整地面参数, 通常是在油井出现供液不足的情况小, 适当的降低地面设备参数, 其主要目的有两点:

(1) 通过将理论排量降低, 提高系统效率及提高泵效等措施, 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

(2) 通过降低地面参数, 调小地面参数, 提高深井泵的沉没度, 减轻低沉没度对管杆偏磨的影响程度。

根据不同的目的, 以及长冲程、慢冲次的参数调整基本原则, 对预调参数的选择分别采取以下方法:

对于以提高指标、降低能耗为目的的调小, 应对该井的正常生产功图的总长度和供液不足部分进行测量, 通过测量, 计算出供液不足部分的比例, 保证预调参数降低的比例小于供液不足部分占功图总长度的比例, 以保证调小参数后, 流压、动液面不会有大的变化, 不会因为调小地面参数而影响该井的产量。以下为举例说明:

某油井示功图为供液不足, 总长度4.5cm、供液不足部分1.4cm, 供液不足部分占总长度比例为36%;预调参数为4次/分, 与原冲次相比, 降低33%。调参后, 功图充满程度增加、流压没有明显上升。该井在调小参数过程中也应用了相同的方法。

4.实行间抽制度

(1) 间抽井号的确定原则

确定间抽井号, 应全面考虑油井的地下、地面条件, 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砂岩厚度、有效厚度较薄, 无水井连通或连通状况较差, 地层能量得不到有效补充的。

二是在现有设备条件下, 参数无法进一步调小或调小后仍然属于“三低井”的。

(2) 停机及启抽时间的确定方法

一是利用液面恢复曲线确定间抽井的停抽时间。

三是考虑到液面上升, 生产压差变小, 影响了近井地带的渗流能力, 应在恢复到原液面附近后, 再抽汲一段时间。

三、常规管理措施配套

在采取上述措施后, 要根据产液、机型、参数的变化, 同时采取配套措施。

1. 换小泵径的配套措施

换小泵径后, 根据载荷、电流的变化情况, 决定是否换小电机功率。如果换小泵径后, 如果功耗下降, 导致现用电机功率利用率偏低,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就需要换小一级电机。如果换小泵径后, 仍然参数偏大的, 可以在换小电机的同时进一步调小地面参数。当然, 这里同样存在过平衡及时调整的问题。

2. 调小地面参数的配套措施

调小地面参数, 通常会造成运转电流过平衡, 同时, 根据电机功率利用率情况, 也应考虑是否换小一级电机功率, 如果电机利用率低于20%, 通常需要换小一级电机功率。

3. 间抽的配套措施

间抽井启抽时段的电流呈动态变化, 因此需要对运转电流平衡根据不同的间抽制度进行个性化调整。调整的原则是使平衡比在整个抽汲阶段大部分时间内处于85-100%之间, 尽量减少过平衡的抽汲时间。具体操作时, 平衡调整的基础电流选择为停机前电流, 平衡比按≤85%进行调整。根据大量实验数据, 间抽后电流波动幅度不会超过额定电流, 不需要更换电机功率。

参考文献

[1] .胡博仲主编.大庆油田机械采油配套技术.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1.

浅析企业战略管理的选择与优化 篇10

1、战略管理的定义

战略管理(Strategic management)是指一个企业或组织在一定时期内全局的、长远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政策,以及资源调配做出的决策和管理艺术。包括公司在完成具体目标时对不确定因素做出的一系列判断、公司在环境检测活动的基础上制定战略。

2、战略管理的意义

(1)战略管理利于企业正确评价外部环境的危机与机遇。外部环境分析对企业非常重要,其重点是识别和评价超出某一企业控制能力的外部发展趋势和事件,从而揭示了企业所面临的主要机会和威胁,企业能够对这些因素做出进攻性或防御性的反应。只有正确识别和评价外部机会与威胁才能制定明确的任务,设计实现长期战略目标所需的战略及相应的政策,并随着企业外部竞争环境的变化做适度的调整。

(2)战略管理利于明确企业核心能力。通过战略管理中对企业的内部分析,使企业认清自己的优势与弱势,明确企业的核心能力,并以企业核心能力为主题,明确企业发展的领域,保证企业的专业性;制定企业发展战略,从而使企业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和稳定的超额利润。企业采取基于核心能力的发展战略,不仅能够保证企业专业化的发展,还可以在多样性的业务上具备很强的竞争力。通过战略管理对企业的内部分析,可以使企业依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对企业战略进行适度的调整。

(3)战略管理利于增强企业的执行力,营造企业文化。一个企业执行力的高低取决于其人力资源水平。保持企业战略和人力资源战略的一致性是战略优化的核心内容。由于很多企业忽视人力资源问题,导致在战略匹配中出现严重问题,最终企业战略实施失败。战略管理是一个企业内部各方面高度相互作用的过程,要求对企业内部各种职能领域进行有效的协调。各个部门的管理者和职员共同工作并提供想法和信息,参与制定企业的战略,加强组织内的协调与沟通,有助于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并形成企业特有的软实力———与企业战略目标一致的企业文化。成功的企业文化能为企业战略的制定提供成功的动力,是企业战略顺利实施的关键,也是维持企业战略优势的重要条件。保持(企业文化一战略管理)路径的通畅可以使企业战略管理能力得到持续提高,最终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水平。(4)战略管理利于企业建立起基于消费者价值的战略评价与控制系统。在战略管理中,对战略的实施情况进行系统化的检查、评价、和控制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企业的战略评价与控制系统必须具有灵活性、创新性和主动性。由于战略评价与控制并不是企业的主要任务,要求控制系统在经济性,可行性的基础上,能够真实的反应企业的经营情况,并且促进其他各职能部门的沟通与理解。很多大企业,由于规模较大,组织协调难度加大,很难把握战略控制的分寸。

3、战略管理的过程

战略管理过程(Strategic Management Process)包括三个阶段:战略制定、战术运用(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

战略制定——包括确定企业任务,分析企业的外部机会与威胁和企业内部优势与弱点,建立长期目标,制定可供选择的战略,以及选择特定的实施战略。战略制定过程所要决定的主要问题有:企业进入何种新产业?放弃何种产业?如何配置资源?是否进入新的地域?是否扩大市场范围?是否扩大经营或进行多元经营?是否进行合并或建立合资公司?如何防止被敌方接管?由于没有任何企业拥有无限的资源,战略制定者必须确定在可选择的战略中,哪一种能够使公司获得最大收益。战略决策将使公司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与特定的产品、市场、资源和技术相联系。

战术运用(战略实施)———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公司树立年度目标、制定政策、激励雇员和配置资源,各个职能部门制定具体的战术,以便使制定的战略得以贯彻执行,也就是战略实施阶段。战术运用活动包括培育支持战略实施的企业文化,建立有效的组织结构,制定预算,建立和使用信息系统,制定各种行动、方案和具体计划措施。战术运用往往被称做是战略管理的行动阶段,这意味着动员雇员和管理者将已制定的战略付诸行动。已经制定的战略无论多么好,但如未能实施,便不会有任何实际作用。战术运用活动受企业中的所有雇员及管理者的素质和行为的直接影响,往往被看作是战略管理过程中难度最大的阶段,因此,在该阶段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关键环节。为激励整个公司的管理者和雇员以自豪感和热情为实现已明确的目标而努力工作,要求每个分公司或部门在战术运用阶段都必须回答诸如这样的问题:“为实施企业战略中属于我们责任的部分,我们必须做什么?”以及“我们能将工作做得多好?”

战略评价———这是战略管理的最后阶段。由于外部及内部因素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所有战略都将面临不断地调整与修改,所以管理者需要及时地了解哪一特定的战略管理阶段出了问题,而战略评价便是获得这一信息的主要方法。战略评价活动包括:重新审视外部与内部因素;度量业绩;采取纠正措施。战略评价是必要的,因为今天的成功并不保证明天的成功,成功总是和新的、不同的问题并存,自满的公司必然失败。

4、战略管理分析的方法

目前国际上运用的企业战略综合分析法主要是矩阵分析法、价值链分析法和SWOT分析法,其中运用的最普遍的是SWOT分析法。

所谓SWOT分析,就是将企业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s),通过调查罗列出来,并依照一定的顺序按矩阵形式排列起来,然后运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组合起来加以分析,从而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运用这个方法,有利于人们对组织所处情景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有助于人们制定发展战略和计划,以及与之相应的发展计划或对策。SWOT分析实际上是对企业内外部条件等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组织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其中,优劣势分析主要是着眼于企业自身的实力及其与竞争对手的比较,而机会和威胁分析将注意力放在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其对企业的可能影响上,但外部环境的同一变化给具有不同资源和能力的企业带来的机会和威胁却可能完全不同,因此,两者之间又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二、案例分析———无锡尚德陨落之谜

1、背景介绍

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STP)专业从事生产业界领先的太阳能产品,广泛应用于住宅,商业,工业和公用电力事业等领域。总部位于中国的尚德电力分别在瑞士及美国设立了区域总部,并在全球拥有吉瓦级的生产能力。几年前非洲、中东、东南亚等新兴市场中,光伏户用系统市场几乎都被日本和欧美公司把持。尚德则自己设计系统,并以低于日本和欧美企业20%至30%的价格快速占领市场。成立至今,尚德电力已向全球80 多个国家的数以千计的用户交付了超过一千万片太阳能电池组件。尚德电力的研发团队致力于以客户为中心的创新研究,并努力推动太阳能发电平价上网,从而取代人类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尚德的宗旨是:“为全人类提供可持续的、可靠的、自然界最丰富及最清洁的新能源。”

但就在这个春天,中国最大的光伏企业无锡尚德宣布破产重组,无疑给我们敲响了一记警钟。客观地分析,无锡尚德陷入困境的原因很多,包括决策失误,如该公司曾试图开发非晶硅薄膜电池,并在2007 年投入3 亿美元建生产线,但因该项目毫无竞争力而不得不停产;光伏市场急转直下,海外市场萎缩,国内市场竞争加剧,导致价格暴跌,全行业呈现亏损局面;也有发展速度过快导致负债过重,到2012 年年底公司债务高达37 亿美元的原因。与此同时,尚德国内的竞争对手亦开始快速成长,而且成本低于尚德。“同样的产能,尚德的运营成本是国内另外一家一线光伏企业的2 至3倍。”如此高的运营成本在于尚德管理人员冗杂———副总裁超过20 个,高级副总裁就设有8个,其中还包括一批高薪聘请来的外籍高管。令人扼腕的是尚德国内事业部曾在其副总裁雷霆治下占据中国3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金纬对销售价格的管控,使得一年以内,尚德的国内市场份额缩减至10%以下。

2、用SWOT法分析尚德

在完成环境因素分析和SWOT矩阵的构造后,尚德公司应该制定出相应的行动计划。制定计划的基本思路是:发挥优势因素,克服劣势因素,利用机会因素,化解威胁因素;考虑过去,立足当前,着眼未来。运用系统分析的综合分析法,将排列与考虑的各种环境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组合,得出一系列公司未来发展的可选择战略。

3、总结与建议

长期以来,缺少战略意识,不重视战略管理,也不善于战略管理,是我国企业的“顽疾”。特别是企业领导人在“发展的冲动”刺激下,盲目追求规模扩张,导致企业“一大就死”的例子不胜枚举。要知道,能源企业投资巨大、投资回报周期长,因此,能源企业更应该重视战略管理,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企业领导人一定要有战略意识,尽可能减少战略决策失误。一个企业战略水平的高低,首先取决于企业领导人有没有战略意识。无锡尚德的破产与该企业领导人施正荣的决策失误有很大关系。例如,如今光伏业界分为晶硅与薄膜两大阵营,晶硅电池转化率基本都在薄膜电池的两倍以上;但由于施正荣当初所学专业为薄膜电池,他始终对其情有独钟,2007 年投入3 亿美元建生产线,后来因为缺乏竞争力不得不停产。

第二,重视环境分析,尤其是要准确把握环境发展趋势。企业是环境的产物,只有适应环境,并顺应环境发展趋势,才能更好地生存与发展。无锡尚德在快速扩张过程中,由于对环境分析重视不够,无法跟上快速变化的环境,最终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一方面,近年来光伏产业出现全球性产能过剩,光伏组件价格从2010 年的1.4 美元/ 瓦下降至0.7 美元/ 瓦,光伏平均利润率从2009 年下半年的30%一路下跌到全面亏损。另一方面,无锡尚德对原料市场走势判断失误。2006 年,该公司与美国MEMC签订了固定价格的多晶硅十年期长单,可以80 美元/公斤采购多晶硅,而当时市场的多晶硅零售价超过150 美元/公斤。然而,2008 年10 月以后,国际市场多晶硅价格暴跌,到2011 年年底仅为35 美元/ 公斤。无锡尚德不得不终止长单合同,并为此向MEMC公司赔付2.12 亿美元。错误仍在继续,2011 年年初,无锡尚德与韩国多晶硅巨头OCI签署了新的长期供应合同,合约规定尚德将以高于35 美元/ 公斤进行采购,可多晶硅的市场价如今已跌到了20 美元/ 公斤。目前在无锡尚德的采购结构中,OCI的量占1/3 以上。无锡尚德要么继续以高出近1 倍的价格采购,要么就只能再次支付巨额赔偿金。

灵活选择方法 优化概念教学 篇11

一、运用直观,进行概念教学

数学概念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儿童的思维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发展水平,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需根据某些概念的特点运用直观演示、操作的方法进行概念教学。例如:教学“平均分”的概念,可以让学生先拿出6根小棒,分成两堆。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得出三种分法:一种是一堆5根,另一堆1根;一种是一堆2根,另一堆4根,再一种是每堆3根,比较三种分法,使学生体会到前两种分法不一样多,后一种分法每堆是一样多。从而得出:每份分得的数一样多——“平均分”这一概念。这样教学使“平均分”这一抽象概念在学生的头脑中变成生动、直观的概念。又如在教学“圆周率”这一概念时,课前先布置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圆形物体,然后在课上老师演示后,让他们测量自己准备的圆形物体的周长和直径,通过计算得出圆的周长大概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的结论。这样通过直观演示、操作,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理解了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就是圆周率这一概念。

二、从旧知入手,进行概念教学

在教学中,常遇到一些所学概念与学生已经掌握的概念之间联系十分紧密时,我常引导学生在旧概念的基础上学习新概念。

例如:我在教学素数和合数这两个概念时,利用学生已学的约数这个概念认识理解素数和合数。

28的全部因数:(1,2,4,7,14,28)

19的全部因数:(1,19)

121的全部因数:(1,11,121)

29的全部因数:(1,29)

1的全部因数:(1)

先让学生根据以上自然数因数个数的多少将它们分成几类,然后让学生自己列举出几个自然数,再找出它们的因数,看看它们因数的个数属于那一类,通过分析,归纳出:19、29等自然数是一类,它们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没有其他因数,28、121等自然数是一类,它们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其他因数,1是单独一类自然数,它只有因数“1”。从而得出“素数”、“合数”的概念。并且根据一个自然数因数个数的多少引导学生将自然数分成三类,即:合数、素数和1。可以用图示说明自然数的分类。(如图)

此外,我们可以利用公因数的概念来学习互质数的概念,在教学此课时,我让学生先复习公因数的概念,再找两个数的公因数,例如:2的因数有(1,2),5的因数有(1,5),那么2和5的公因数只有1,最大公因数也是1。8的因数有(1,2,4,8)12的因数有(1,2,3,4,6,12),那么8和12的公因数有1、2、4,最大公因数是4。以上两组数的公因数相比:第一组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最大公因数也是1;第二组两个数的公因数除了1还有其它的因数,最大公因数当然就不是1了。比较后让学生再列举出几组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从而得出: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自然数,我们把他们称之为互质数。这样在旧知中得出互质数的概念,学生学的省力,老师教的轻松。

再者,利用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基本性质来学习比的基本性质,也是一个利用旧知概念学习新知概念的过程。在教学这节课时,我先让学生回家复习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基本性质,让学生理解“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为什么0除外”,让学生知道,因为除数和分母不能为0,所以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如果这个数是0,那么所得的除数和分母就是0了,违背了除数和分母不能为0的规定。同时,我让学生回家再复习分数、除法以及比三者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理解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母;比号相当于除法中的除号,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线。通过这样的旧知复习,为学生发现、归纳比的基本性质打下基础。此时,再来学习比的基本性质,学生根据比值相等的等式很自然的就会联想到分数的基本性质,从而让学生猜想:比是否也有这样的性质呢?再通过验证得出比的基本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相同之处:比的前项和后项(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是“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分数值)不变。这样从旧知引导学生学习新的概念的过程,使课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率。

所以,在学生原有概念的基础上教学新概念,即可以巩固旧知,又可以使学生通过比较的方法揭示新旧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明确概念。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三、在计算中,认识理解概念

当通过计算能揭示数与形的内部矛盾或本质属性时,可以在计算中教学新概念。

例如:教学循环小数时,可以让学生计算10÷3,50.4÷11,发现除不尽,并且当余数重复出现时,商也重复出现,然后,让学生把这个重复出现的现象称作“循环”从而使循环小数这一概念在计算中得到认识和理解。

门禁系统的功能优化与设备选择 篇12

经过多年发展, 门禁系统技术的发展相对完善和完整。尽管变化不是太大, 但一直处于稳步向前发展的趋势。它在作为出入口管理控制使用的同时还对人民财产不受非法入侵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它已成为安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并广泛应用在智能小区、智能大厦、银行、机要部门等诸多领域。

二、门禁系统的功能

门禁系统主要完成对所控区域的人员出入控制的功能, 该系统具有多种管理功能, 高度智能化、灵活性强、易于操作, 使用者持卡可以方便地出入到被授权的区域。

(一) 门禁系统的基本功能要求。

1. 控制出入设施。

系统可对不同区域的各种出入口设施进行操作和逻辑控制, 包括旋转栅门、人员气闸门、电控门等。

2. 设置功能。

操作人员应能通过出入口管理工作站对指定区域设置相关参数, 如区域、门、门组、时间代码、监视点、报警条件等信息。

3. 出入级别控制功能。

出入级别控制对不同的卡设置不同的出入区域和时间。如普通工作人员级别只能在工作时间出入其工作的办公区域, 而主管级别可出入其管辖的所有区域。

4. 出入时间控制功能。

时间程序控制可按时间表对持卡人设置出入的区域。如下班后或节假日禁止出入某些高保安区;或下班只能某些相关持卡人及一定级别的持卡人可出入该区域。

5. 实时数据库的管理。

系统应能获取出入口设施的各种实时信息、状态及报警信号。系统能发出自动声光报警信号;接受并显示每个就地读卡器的每次读卡信息、各出入口设施的动态信息、系统设备及通信报警、各种非法侵入或操作报警信号。每次读卡或门状态改变均能报警并记录在事件记录中, 每次报警事件存储在报警事件中。数据库中还应存有所有持卡人的资料, 可随时调用, 允许对出入控制点的控制方式作更改, 并可扩充制作新卡。

6. 出入记录查询功能。

系统可根据事件类型、时间、持卡人及读卡器等分类检索, 能根据用户输入的区域、时间段、部门、权限等条件进行单独或组合信息查询, 并可生成独立的报表文件 (Excel、Word等文件格式) , 并可打印输出。

7. 报警功能。

短路、断路报警, 系统的控制器对所有输入/输出均作短路、断路报警检测, 并在集成保安系统中报警显示。

8. 联动功能。

当发生非法侵入进行报警时, 出入口控制系统可联动视频监控系统的现场摄像机及照明灯光, 显示现场报警处的相关图像。在各种紧急情况下 (包括核应急、火灾等) 可根据应急预案进行联动控制, 打开所有门禁系统供人随时逃生。

(二) 门禁系统特殊功能。

1. 防重入功能。

在一个持卡人读卡成功 (系统放行) 后, 系统应禁止同一卡号在其他同级门的相同请求。

2. 防返传功能。

系统应在持卡人成功进行一次进出操作 (用户可按自定义选择系统接收读卡信号算进出或推门后的反馈信号后算进出) 后, 禁止在同级门处再次进行相同方向的进出请求。

3. 陪访通行功能。

对要求的有“陪访人员”或“外来参观人员”必须按要求进行陪访, 否则不可通行。这类人员无法独立自由出入, 必须在有陪同权限人员的陪同下方可通行。由有陪同权限人员读自己的卡, 才可使外来人员的卡同时使用进出。

4. 双人原则。

对设定为双人原则的重要部位必须保证两人同时出入。此时某人若想通过此部位, 在同一时段内必须有另外一个人也通过, 两人同时读卡才有效。同样道理, 两人必须同时离开。

5. 最少区域人数控制。

对重要区域按工作要求设定此区域最少人数, 当该区域人数到最少时控制出入。

6. 应急清点功能。

在突发事故时, 启动该功能, 系统应能自动清点在集合点集合的人员总数和名单, 根据进入人员名单确认未能集合的失踪人员名单。

三、门禁系统分类与选型

随着社会的发展, 门禁系统识别方式的重要性正日益显现。其中密码识别和卡片识别方式是当前最为广泛的身份识别方式。根据识别方式的不同, 门禁系统可划分为:密码式门禁控制管理系统, 智能卡门禁控制管理系统, 生物识别门禁控制管理系统等。下面就产品的优缺点、使用方式作简要的分析比较:

(一) 密码式门禁控制管理系统。

为了获准进入某区域, 用户要在小键盘上输入他的PIN, 将输入的PIN和存储在参照文档中的数据作比较, 如果两个数字相同就准许进入。这种识别方式最大的缺点就是个人有可能将这个密码告诉未经批准的人, 或者有可能通过强制的办法获取这个密码。但操作方便、无须携带卡片。

(二) 智能卡门禁控制管理系统。

通过读卡或读卡加密码方式来识别进出权限。智能卡基本上是一张其尺寸同标准的银行卡大小差不多的卡片, 卡片上嵌入一个微处理器兼存储器, 微处理器给该卡以“智慧”。智能卡的主要优点是它的存储量大和高度的方位造或防泄密性能, 其缺点就是价格偏高。

(三) 生物识别门禁控制管理系统。

根据人身体的某些独特的生物统计学特征核实其身份, 来判断是否允许通过。可利用收到的外形、笔迹、视网膜图案、指纹、语音和身体的其它各种特征等。其优点就是安全性极好, 无须携带卡片。虽然这些特征安全性高不易仿制, 但具有很高的特殊性, 且成本很高, 各自有各自的不足之处。 (如:指纹由于季节和干湿度不同而不同, 另外不能划伤有伤疤, 皮肤不能长茧等, 否则采集指纹图像就会受到影响) 。

另外根据门禁系统的设计原理还可分为控制器自带读卡器和控制器/读卡器单独设置两种。第一种设计由于控制器和读卡器在一起, 故控制器需要和读卡器一起安装在门口外, 由于控制器不受保护这样控制部分很容易被人破坏。第二种由于控制器和读卡器分别设置在不同的位置, 控制器可以安装在被保护区域内, 只有读卡器安装在室外, 这样控制部分不会轻易被破坏, 安全性更高。因此, 在设备选型时应根据以下几方面来进行选择:一是根据防护对象的风险等级、防护级别、现场的实际情况等要求。二是不同的管理要求、不同的安全要求以及设备的安全防护能力要求。三是对管理控制部分的控制能力、保密性的要求。四是信号传输方式的要求。五是出入目标的种类、数量、通过率指标对系统容量的要求等。

四、结语

在门禁系统广泛应用的今天, 人们成功地将触觉感官、人体识别等领域的研究应用到门禁系统中去, 使用方对其要求也相对提高, 选择性也越来越广, 在进行多元化产品选择时应结合工程需求、投资等方面因素, 同时兼顾系统的功能, 避免盲目追求过多的功能、过高的指标。

参考文献

[1]《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

上一篇:真诚交流下一篇:实践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