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的选择

2024-05-17

教学方法的选择(共12篇)

教学方法的选择 篇1

如何选择月饼?选择月饼的方法

选择月饼的方法

适量吃:少量多样,以品为主。月饼一次不宜多吃,最好不超过一个。可以和亲朋好友分享不同口味的月饼,既庆祝节日、增进友情,又不至于食用过量。不能用月饼代替正餐。月饼的营养成分远比不上正餐所提供的营养全面、均衡。

看标签:看名称、配料表、生产日期、保质期、厂址、产品执行标准号、QS标志及生产许可证编号等。根据口味、喜好及健康情况选择。

选品牌:不选三无产品,选择正规厂家的产品。

合理存放:软馅月饼中含水分较多,只能保存7到10天左右,硬馅月饼可保存1个月左右。不同品种的月饼保质期不同,鲜肉月饼的保质期只有1天,散装的月饼不低于10天,盒装月饼不低于25天。

因月饼中含脂肪较多,存放时还应注意避光,以防油脂氧化。存放时,不宜与其他食品、杂物放在一起,以免串味,失去应有的口味和特色。

★ 中秋节月饼新标准

★ 中秋节月饼的来源

★ 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

★ 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呢

★ 中秋节月饼销售短信

★ 中秋节月饼推销方案

★ 中秋节月饼活动总结

★ 中秋节月饼祝福语贺卡

★ 中秋节月饼的故事

★ 中秋节月饼海报文案

教学方法的选择 篇2

一、编制方法的比较

二、编制方法的选择

1. 企业规模与预算方法选择。

对于规模较大的企业,预算工作在财务中以及在整个企业管理中的地位都较高,预算的准确性和全局性较强,企业应选择全面预算、弹性预算、作业预算等。对于一些中小企业,管理要求相对较松,这时候企业可能基于成本考虑及管理水平的限制而无法达到很高的要求,企业可以针对具体情况只对某些事项进行局部预算,如利润预算、现金预算等。另外,可以进行操作简单的固定预算、常规预算、增量预算、柔性预算等。

2. 管理要求与预算方法选择。

对于管理要求严格的企业,对预算的准确性和全面性要求都比较高。因此,企业应选择全面预算、弹性预算、作业预算、零基预算、滚动预算、刚性预算等。对于管理要求相对较松的企业,可以针对具体情况只对某些事项进行局部预算,如利润预算、现金预算等。另外,可以进行操作简单的固定预算、常规预算、增量预算、柔性预算等。

3. 企业文化与预算方法选择。

对于包容性强、企业文化氛围宽松的企业,预算编制也相对灵活。因此,可选择目标预算、增量预算、常规预算等。包容性弱、企业文化氛围严谨的企业,预算编制要求相对严格,可选择标准预算、零基预算、作业预算等。

4. 内部控制情况与预算方法选择。

如果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管理基础良好,则预算的准确性就会相对较高,可以选择全面预算、零基预算、弹性预算、刚性预算等。若企业内部控制情况差,管理基础不好,则可选择局部预算和增量预算以积累预算的经验,同时要加强管理。

5. 管理方式与预算方法选择。

如果企业为集权性管理的企业,可选择刚性预算、增量预算、固定预算、定期预算和常规预算。如果企业为实行分权性管理的企业,则可选择柔性预算、零基预算、弹性预算、滚动预算和作业预算。

6. 产品生命周期与预算方法选择。

企业在发展的不同阶段,预算方法选择的主导方向大不相同。在市场开发阶段(导入期),企业业务量和利润都很小,资金缺乏,因而最紧迫的是资本筹集,因此其预算方法的选择应以资本预算为主导,围绕着这一主要矛盾进行预算;随着企业进一步发展,企业进入市场成长阶段(成长期),企业开始增加销量和利润,销售问题变得更为突出,因此这时应改为以销售预算为主导;在企业发展到市场成熟阶段(成熟期),利润和销量增长减慢,利润趋于稳定,利润规划问题成为企业首要的问题,这时预算方法应以利润预算为主导进行选择;到了衰退阶段(衰退期),产品销量和利润减少,企业需要采取措施延长产品销售寿命,争取减少衰退带来的损失,同时寻找新的产品替代,现金问题决定着企业能否继续生存,因此预算方法应以现金预算为主导。

7. 技术手段与预算方法选择。

如果技术手段强,如采用了MRP、IRP、CIMS等先进的财务管理系统,预算的准确性提高,则企业可选择标准预算、弹性预算、滚动预算、作业预算等方法。如果企业技术手段不够强大,则可选择传统的常规预算、较易操作的目标预算等。

8. 环境类型和预算方法选择。

企业的环境类型可分为简单稳定、简单变动、复杂稳定和复杂变动四种。如果企业处在简单稳定的环境中,则预算编制会更确定、更易操作,可以选择固定预算、增量预算和确定预算;若处在简单变动的环境中,则要选择弹性预算;若是在复杂稳定的环境中,可选择固定预算、常规预算等;若在复杂变动的环境中,则可选择局部预算、目标预算、滚动预算、弹性预算等。

摘要:本文主要总结了目前存在的几种典型的全面预算编制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不同全面预算方法之间存在的差异:着重对各个全面预算方法的使用范围及优缺点进行分析比较,从而明确各个全面预算管理方法的适用范围。借此希望能对企业确定自己的管理目标、选择全面预算管理模式时能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高中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 篇3

关键词:教育;学生;信息;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6

体育课的形式是由国外的军事课程演变而来的,因此它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也传承着这种时代特征。

1、旧模式下的体育教学目标与方法

教育是为一定的经济社会服务的,不同的历史时代社会对人的培养要求不同,课程目标和教学方法也不同。我国体育教育课程目标经历了由“技能”到“体质”到“健康”的演变过程。工业时代初期,体育教学以提高学生竞技水平的手段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因此在教学方法上以讲解、示范、练习为主。工业时代中期,主要是提高学生体质水平,达到学生身体健康的目标,因而教学方法以娱乐、游戏、传统体育教学等手段为主。

2、新课程下的体育教学目标与方法

信息时代,体育教育的目标应以体现体育教育的多功能为出发点,运用信息手段,促进身体发展,最终达到促进学生主体身体健康发展的目标。目前,体育教育正处于转型期,工业时代的标准化培养目标已逐步让位于目前转型期的以培养学生成为健康的有个性的人作为教育的重点目标。因此,当前课程目标定位应把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有机联系起来,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情景导入、合作探究、小组评价等方法,达到增进健康和完善人格的目标。

体育教学方法的适应性

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是达成课程目标的重要手段,因此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需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尤其是学生的心理特点,以便更好的把握课堂,更好的实施教学,更好的发展学生能力。

1、体育教学方法与学生的认知特点

由于高中生的思维具有高度的抽象概括性,思维逐渐从经验型过度到理论型,中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明显的发展,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通过学生的自我思考、小组探讨等方式进行部分的技能教学,但此时由于学生思维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因此在教学方式的运用过程中仍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虽然高中阶段的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较大提高,但运动知觉必须经过一定运动动作的练习,才能逐渐发化为精细的、准确的运动感知,因此在教学方式的安排中仍需重视动作练习,避免体育课堂上出现“讲而不练”的现象。

2、体育教学方法与学生的情感意志特点

单词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篇4

单词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英语教学中单词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让单词教学更具情景性和意义性,文章在教授gloves,socks,hat,scarf四个新授词汇时,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上的`一些探索和实践.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在原有经验基础上的意义生成.

作 者:谢晴 作者单位:宁波市惠贞书院,浙江,宁波,315010刊 名: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HUI VOCATIONAL COLLEGE OF ELECTRONICS & INFORMATION TECHNOLOGY年,卷(期):7(3)分类号:H314.1关键词:单词教学 方法 运用

《蚯蚓的选择》教学反思 篇5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对蚯蚓的身体特征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植物如何适应生存环境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新课程标准》“生命科学”中“生物与环境”这部分的一个重要内容。为以后学习“生物的多样性”提供知识的铺垫。

在本课中,教材作出了这样的安排,首先提出问题:植物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动物也是这样吗?接着引导学生猜想蚯蚓喜欢生存的环境。然后引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并指导学生做探究实验,记录观察结果,根据记录数据进行合理解释,形成自己的观点。最后引导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及生存环境的图片,讨论动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并列举其它事例。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上册《蚯蚓》一课中,已经学习了蚯蚓的身体结构及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节课是学生对蚯蚓认识的进一步延伸,是认识动物选择环境的一个知识突破点。同时学生对于科学实验有着异乎寻常的热情,因此,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的设计和课堂组织就至关重要。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通过实验,了解蚯蚓需要潮湿、黑暗的生活环境。并了解所有动物生活都

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认识环境对动物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1、认识并掌握对比实验的方法。能够利用对比实验来研究蚯蚓对环境的选

择,并把这一实验方法用于以后的科学学习和研究中去。

2、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和“实验――收集数据――合理解释”的实验过程,并培养科学探究的`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培养学生爱护生命、善待生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运用对比实验研究、认识蚯蚓需要的生活环境。

蚯蚓的选择教学设计 篇6

五年级 杨 瑛

【教材分析】

蚯蚓的选择,学生先要谈谈自己对蚯蚓生活环境的了解,做出自己的猜测,然后用对比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测。把蚯蚓放入半边明、半边暗的纸盒里,观察蚯蚓往哪边爬。在这个实验中,盒子里的温度、湿度条件都一样,只有光的条件不一样。然后请学生猜测实验结果,并观察、记录实验。在这个实验中,蚯蚓会爬向纸盒阴暗的一边。另一个实验是把蚯蚓放在干土和湿土之间。在这个实验中,只有土的干湿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请学生猜测实验结果,观察、记录实验。在这个实验中,蚯蚓会爬向湿土的一边。

认识动物对环境的需要和适应。是让学生具体分析一些动物的生活需要,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动物生活也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体会到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对科学学习的积极性较高,特别喜欢到大自然去玩,对动物好奇,男生好动手,女生爱思考。学生不会观察,不知道怎样去观察,观察能力较差,学生认知只是停留在感性基础上。学生实验过程思路不够清楚,是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

【教学目标】

1、弄懂科学概念: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2、体会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

3、实践与观察

【教学重点】 如何设计对比实验。【教学难点】

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见过蚯蚓吗?一般在什么地方见到它们?你们觉得蚯蚓喜欢怎样的环境?

2.学生自由发表。

【设计意图】谈话交流你所见过的蚯蚓,让学生交流下自己平时观察到的蚯蚓有什么特征。

二、实验一: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

1.我们先来研究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该怎样设计实验呢?

2.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引导他们进行对比实验,并注意控制条件。

3.出示实验器材,讨论实验步骤:

(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护蚯蚓,方便它爬行。(3)把5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4)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做好观察和记录。(5)再做2次。

4.分发记录单和相关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5.收回材料,组织交流,概括: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

三、实验二: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

1.过渡:那么,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呢,让我们也来设计一个对比实验。

2.学生设计实验,自由发表。

3.教师随机出示材料,在交流中概括出比较合理的实验步骤:(1)在另外的盒子两端分别铺上同样土质的泥土,不同的是一边干燥,一边湿润。

(2)把10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3)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记录。(4)再做2次。

4.分发记录单和相关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5.收回材料,组织交流,概括:蚯蚓喜欢湿润的环境。【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让学生自己小结出结论.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在做中学,学中做。

四、动物对环境的需要和适应:

1.让学生归纳:蚯蚓适合怎样的生活环境?

2.过渡:跟蚯蚓一样,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3.学生看书11页的图片,说说这些动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4.拓展:当环境不适应动物生存的时候,它们会重新选择合适的环境生活,否则它们将难以生存。谁能说说相关的例子吗?

【板书设计】

蚯蚓的选择

像蚯蚓一样,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教学反思】

做一个生态瓶

五年级 杨 瑛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六课“做一个生态瓶”。本节课是前一课的继续,进一步探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认识生物与生物,生物与非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在这一课中学生将通过简单的方案设计来探究生态群落。

【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对的是五年级的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学生的科学常识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部分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学生没有太多的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的指导,从而学生没能很好地从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科学情感。但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正好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上节课已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学生对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有了初步的了解。

【教学目标】

1.生物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生态群落。

2.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3.培养与同学讨论学习,认识到相互听取意见、共同协作交流思想 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生态群落,能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难点: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教学准备】

视频资料、大的饮料瓶6个、自然水、水生生物、泥沙小石子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视频——池塘里的生物。

二、认识真正的池塘里的生物环境:(1)通过观看视频,讨论池塘里的生物关系。①池塘里你看到了哪些东西? ②水生植物需要哪些生存条件? ③池塘里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哪些帮助? ④动物为植物的生长做了哪些贡献? ⑤池塘里的非生物对生物有什么作用?

(2)概况: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群落。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导入视频——美丽的池塘,找出池塘里的生物和非生物,进而引出生态系统的概念,然后设计建造生态瓶的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三、设计生态瓶:

(1)说明:我们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模拟池塘群落建造一个

生态瓶,研究其中的关系。

(2)学生讨论:做一个生态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问题提示: ①生态瓶用的水应该是什么水?

②瓶子的大小与放入的生物的数量有关系吗? ③如果要有动物,那它们的食物来源是什么? ④生物放入的顺序需要考虑吗? ⑤是否可以贴上标签?

(3)给每个小组发设计纸,用图文结合法记录下设计方案,注意标出生物和非生物的种类、数量等。

(4)分享设计成果:学生介绍自己的设计方案,同学们提意见并修改。

【设计意图】在教师创设性的三次学生探究学习汇报中,学生进一步清

晰地知道生物之间互相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四、制作生态瓶:(1)说明制作步骤:

①先在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如要加几块小石子也就在这时候放)。

②装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③往瓶里种上自己准备的水草。④再放入小动物。

⑤把本组组别做成标签贴在生态瓶的外面。

(2)根据讨论的设计方案,选择材料完成制作生态瓶。(3)小组商量决定生态瓶放置的地方并分工进行管理和观察记录。提醒注意每天观察生态瓶里发生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设计意图】在对学生自己“设计制作方案”与“做一个生态瓶”的作品展示及小组互评过程中,学生不仅对影响制作生态

瓶的因素有着深刻的了解,而且对所探究的知识进一步得到完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语言表述能力的提高。【板书设计】

做一个生态瓶

生态瓶观察记录表

浅谈思品教学方法的选择 篇7

思想品德课新课程改革推出全新的教学理念, 新的教学理念下产生诸多的教学方法。如发现探究教学法、研究性教学法、自主学习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越来越在教学中被教师采用。传统的启发式教学法、讲解接受式教学法日渐冷落, 不时受到一些所谓权威的质疑, 评课时被强制性定为不合格, 没创意。面对诸多教学方法, 我们思想品德教师该如何选择呢?我认为应确立三种理念:

一、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的理念

在思想品德课中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适用的时间和范围, 在某一具体情境下是最优的, 但在另一具体情境下未必最好。相反, 在某一情境下是低效的, 而在另一情境下可能是卓有成效的。再好的教学方法不可能通用全科全程, 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以发现探究教学法和讲解接受教学法为例:

发现探究教学法具有促进智力发展、激发学习兴趣、利于探究发现、助于保持记忆等优点。像思想品德课中的调查探究、主题班会, 结合所学知识, 带着问题, 通过对周围的一些现象进行调查探究、即兴发表己见, 对问题进行争辨, 使他们对学习探究知识、思辨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从而保持极深刻的记忆;或在教学探究中源于学生的错误, 将错就错, 让学生发现因错误而产生的矛盾, 从而巩固了对正确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但发现探究教学法也有其局限性:效率低、范围小、并受各种条件制约和因素影响。如果在教学中只通过发现探究来掌握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学生也不可能只凭调查探究、争辨去学习, 发现探究教学法比较适用于实践教学, 范围有限。

讲解接受教学法优点在于可以使学生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较为系统的思想品德知识体系, 有助于培养学生从书本中获取知识的习惯和能力, 它对教学环境、条件的要求相对较低, 适用范围广。但在培养学生的探究、创造能力等方面不足。一般像新授课或总复习教学, 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主要以讲解接受性为主。

如果我们不顾场合, 不顾条件地在教学中一味运用新的教学方法, 甚至奉为唯一, 而机械地否定一切传统教学方法, 那么, 我们可能要尝到另一种苦果。

二、教法兼容理念

任何一节好的思品课, 不可能只用一种教学方法来完成, 必须合理有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展示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思想。但我们往往在评价一节课时, 更多地大谈特谈新的教学方法所迸发的火花, 而没有看到传统教学方法所起的基础性作用。提倡“自主探究式”学习, 反对“注入填鸭式”学习, 提倡“合作研究性”学习, 反对“死记硬背”学习往往有时会使教学走向另一个极端。“注入填鸭式”满堂灌固然遏制了学生的思维, 只能一厢情愿的接受, “死记硬背”只能让学生死读书、读死书。但熟记巩固是我国传统教学的成功经验。如果我们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 那么像“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情绪的多样性”及诸多法律条文规定这样的陈述性知识就无需去发现探究了。因为我们现在课堂“注入填鸭式”太多, “发现探究式”太少, 学生接受学习太多, 自主学习太少, 所以我们才为新叫好。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不能简单地乐此而贬彼, 只有充分发挥好每一种教学方法的优势, 综合运用好每一种教学方法, 才能达到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效果。

三、稳中有变, 变中求稳的理念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果长时间运用一种教学方法, 会因教学方法单调而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抑制, 给学生发展造成负面影响。但如果教师过于频繁地变换教学方法, 学生也会感到无所适从。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变”的频度, 在变中求相对稳定, 在稳定中求方法的创新。每一次的教学研究活动在教法上都有新的收获, 借鉴和吸收他人的好的教学方法, 充实自己的教学方法固然好, 但教学中要有自己相对稳定的教学方法, 在形成自己教学特色的基础上求创新、求丰富、求发展。因此,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 作为教师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 学生因素:

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 教学的过程需要学生的配合, 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培养探求创新的能力, 无视学生特点和现状而选择不切实际的教学方法, 不但毫无成效, 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困惑、厌学心理。要量体裁衣。

2. 教师因素:

教师自身要选择最能发挥自己特长的教学方法, 扬长避短就能事半功倍, 行之有效, 不能盲目模仿他人, 有的教学方法虽好, 但自己驾驭不了也就成了东施效颦。

3. 资源因素:

选择教学方法要结合本校的环境因素和教学资源, 教学方法的选择受学校文化底蕴、资源设备的影响。要因地制宜。

4. 教材因素:

选择教学方法时, 必须从教材内容出发, 把握教学目的和任务, 方法要服从教学任务的需要, 不同课型不同方法, 同一课型不同内容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要因材施教。

总之,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是教无定法, 但又教而有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既要继承传统, 又要借鉴他人, 更重要的是自身的创新。我们既不能夸大某一教学方法的功能, 也不能贬低某一教学方法的成效, 一切服从效果, 刻意求新立异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参考文献

选择合适的解读方法 篇8

一、“常态阅读”与“特殊阅读”兼顾

文本类型是多种多样的,阅读文本的人更是千差万别的,不同的人按照各自不同的需求,阅读不同的文本,会选择不同的路径和方法。然而,各类文本,又都有与其相应、行之有效的“常态”阅读途径和加工策略,这是人们通过长期的阅读实践总结出来的共同经验或基本规律。比如:一般说来,记叙文注重缘由、过程和结果;议论文注重论点、论据和论证的严密统一;说明文比较讲究条理明晰,事物时空顺序、事理逻辑关系等;实用文的开头、正文、结尾等有一定的格式。文体的结构形式特征,势必决定人们采用与之相应的解读思路和策略。当卞许多语文教师过于关注自己的“预设”,为了使自己的“预设”美妙新颖、具有轰动效应,费尽心机,想出种种“引入情境”“切入课文”的高招或绝招:或提出一个匪夷所思的疑问;或吟诵两句寓意深远的名言;或映出一幅节录课文精彩片段的幻灯投影;或播放一段不同凡响、美轮美奂的音乐、录像,再配以一段教师精心撰写的“导语”……然而对教师的“巧妙预设”,学生往往并不“领情”,更不能“配合默契”。相反,常常会满脸木然,呈现出一副莫名其妙的神态。奇招、绝招虽好,不要忘了,学生需要掌握的,是一般“常人”的“常态阅读”方法,我们应向他们提供“常态阅读”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任何时候都不能不顾常态,违背基本规律。比如许多老师教《二泉映月》时,都要播放这首二胡名曲,这本无可厚非。然而有的老师,撇开文本,花费大量时间,让学生通过“听乐曲展开想象”,来“深刻理解课文”,这就值得商榷了。“音乐”和“语言”同是表达心声的,当然有联系,但培养“乐感”与培养“语感”,毕竟是两项不同的教学任务,需凭借不同的外部形式,遵循不同的心理规律,我们不能喧宾夺主、丢失本位。

二、“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结合

传统的阅读教学,习惯于按照课文表述顺序,逐句逐段依次读讲。先解释词语,再归纳段意,最后总结中心思想。这是“自下而上”的加工模式,即“材料驱动”的方式,是按照“语素——词——句子——意义”的轨迹。由小到大、由部分到整体,进行的语义整合的方式。受文本层级结构制约,阅读过程逐层累积推进,自然呈组织化、层次化倾向,操作起来倒也有条有理,省心省力。然而,长期使用这种刻板枯燥的分割加工模式,把活的、有血有肉的完整课文,肢解成死的散乱碎块,向学生分批“零售”,切断了字、词、句、篇的内在联系,把学生系统连贯的阅读活动,分割成在老师的指令下牵动的一个个孤立的“动作”,打破了听、说、读、写的内在联系,其低效无趣已成共识。

其实,从接触文题到浏览全文,读者可以直接在任何水平上提取并平行加工各类信息。聪明的读者,完全可以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文本材料进行大胆的预测,然后按照既定的心理指向,进入阅读,加以验证。这是一种突出阅读主体能动性的“自上而下”的加工方式,即“概念驱动”的方式。它是遵循“语用——语境——选择定向——意义”的线路,从整体到部分、以大观小进行整体把握的方式。进行“自上而下”的阅读理解,首先要明白文本提供的是怎样的言语事实,所涉及的时空范围、环境背景,然后再据此确定阅读指向和策略。语境及话题因素对意义的理解具有很强的导向性、预测性和选择性。运用这种阅读理解方式的心理基础是相似联想:根据话语出现的外部语境条件,启动大脑中相应的背景知识,对话语进行有选择性的定向处理,从而达到理解的目的。它类似于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学习策略,即利用相关的包摄性较广、比较稳定的引导性材料,形成“上位观念”,作为“组织者”,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的“心向”,在“已经知道的”与“需要知道的”知识之间架起桥梁,以利开展“下位学习”。

“自上而下”的阅读加工,需要读者具有敏锐的预测能力。比如《第一次抱母亲》一文,一看课题便知道这是一篇描写母子亲情的文章,所涉及的中心事件是“抱母亲”。再稍一浏览,便可进而发现,作者正是借助一抱之间的轻、重感受,来抒发对母亲的歉疚和崇敬之情的:

“我……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

“护士也动情地说:‘大妈,你真了不起。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母亲的体重是那样“轻”,承受的生活担子却是那样“重”;母亲的为人被别人看得那样“重”,可母亲对自己却看得那样“轻”:正是这两“轻”两“重”,道出了一位勤劳、平凡母亲的伟大。如果我们能以“抱”为经,以两“重”两“轻”为纬,组成本文的解读框架,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肯定要比那种满堂问答的方式效果好。当然,说“自上而下”加工好,也并不是完全排除“自下而上”的加工方式,只有因文而异,上下结合、灵活运用,才会收到更好的成效。

三、“宏加工”与“微加工”并重

《语文课程标准》建议,汉语文学习应注重整体把握。所谓“整体把握”,就是要鸟瞰全景,对文本作宏观观照,大视觉、全方位、统摄性地把握课文,即对文本信息采用“宏加工”策略。其要则有两个:一是善于过滤、筛选,能够快速敏锐地从文本材料中发现和捕捉重要信息和“全息元”;二是善于梳理、整合、概括,能够快速地将零散的材料信息归并、浓缩,从而提取要点,理清脉络。

从解析文题人手,围绕文题大胆预测,提出问题,是“宏加工”的优秀选择。就文章自身来说,文题是对题材内容的高度浓缩,是思想内涵的集中提炼,也是思维加工的蓝图和窥一斑而可识全豹的“全息元”。试想写文章的人,或在动笔之前,或在写好文章之后,无不为斟酌、定夺文题花费巨大的精力。文题对于文章整体而言,具有统领全军的作用,其自身就潜藏着巨大的导读功能。文题中有无比广阔的想象空间,包含许多可供发现与提取的有效信息,隐藏着许多足以激起探索好奇心的谜,它是由已知走向未知的一道闸门,有心的读者一看到它,就看到了自己与文本之间的“信息差”,正是这“信息差”才是激起我们去阅读、探究的真正动力。这样,读者在进入阅读时,胸中已经自有蓝图和纲领,阅读中能够按图索骥、纲举目张,从而

少走弯路,提高效率。

比如:教《“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课,就可以首先引导学生审视文题,展开“预测”,从中找出可以折射或聚合全文主要信息的“全息元”,这个“全息元”就是“放”:既然要“放”,说明已经“得到”,既“得”为什么又要“放”?“必须要放”,说明有人不愿意放,不愿意放而又一定要放,说明这条鱼不寻常,究竟有什么不寻常?最后放掉没有?这件事究竟有什么特别的意义?读书贵在生疑,一个“放”字,可以引发一连串的疑问,文题预测能力,确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阅读能力。

接下来,就要善于捕捉文中那些能够总揽文章各段、各层大意的中心词句,明察语境的转移变换与思路的发展脉络,把握文章基本内容和结构层次。又比如《庐山的云雾》一课,抓住“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流连忘返”等关键词语,整篇课文的结构框架,动静、物我之间的转换思路便可一览无余。

要想深入理解课文,光靠“宏加工”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采用“微加工”策略。微观者,深入也。“微加工”即精细加工,就是要求读者能够钻进文本,近观细察、认真咀嚼,触摸语言的体温,品评语言的滋味。比如《小鹰学飞》一课中,记述了小鹰在学飞过程中的三次说话:“它高兴地喊起来:‘我已经会飞啦!”“‘它又高兴地喊起来:‘我真的会飞啦!”“‘小鹰急促地喘着气,对老鹰说:‘现在……我总算……会飞了吧?’”运用“微加工”策略,不难发现,每次说话的用词和语气的微妙变化,充分反映小鹰的学飞成绩和自我认识在快速地同步提高。

进行“微加工”特别要善于抓住重要细节和关键词语,包括在结构上喻示时间推移、场景更替、情节发展、话题转换等标志层次序列的词语;在叙事状物、传情达意上具有特别的表现力或表达效果的词语;能发人深思、给人启迪、具有巨大想象空间和丰富文化内涵的词语。有些看似不经意的“提示语”,实际上正是作者“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集中揭示。由概括到具体,由具体到概括,是人认知事物的两条逻辑思维方式;“宏加工”“微加工”并用,定能促进阅读能力更好、更快地发展。

四、注重学习过程的反思,培养“元加工”能力

真正有用的阅读必须“知人知出”:既能人书,“见得亲切”;又能出书,“用得透脱”。所以,只能走进文本,理解课文内容、获取文本信息,不是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如何跳出文本,返回自我,掌握开发利用文本信息的途径和策略,培养“元认知”“元加工”能力,更是不可忽略的教学内容。为此,必须让学生真正了解和掌控自己的全部学习过程。既要经历完整的文本阅读过程,在文本中走“两个来回”——先“顺序而进”。透过语言文字形式,领会信息内容,把握思想意图;再“逆序而返”,了解作者怎样感知事物,形成思想观念,又怎样组织言语材料,把思想观念外化为言语作品。同时,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横向说,包括自己的“自主学习”,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教师的“引导学习”;纵向说,包括如何设计,如何切入,如何展开,如何碰撞、比较,如何评价总结,如何拓展、迁移等。

比如:学习《给家乡孩子的信》一课,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并不难。信中巴金老人关于生命价值的言谈,也确是需要突破的重点。然而,作为一篇让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的语文课文,亟需让学生学到的究竟是些什么呢?既是巴金先生为孩子写的信,那孩子们应该能够读懂,最好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老师不应给予过多的“成人式”的干预。既然课文是一封书信,不妨就让学生采用书信的“常,态”阅读方式来读。书信有两种,一种是主动给人写的信,一种是被动给人的回信。课文是一封回信。读“回信”需要注意些什么?该怎样读?读了以后该做些什么?如果让你读后再给巴金爷爷写封回信,又该写些什么、怎样写,才能让巴金爷爷放心满意?如果遵照这样的思路展开教学过程,也许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

总之,课文是完成语文课程任务的范型和“例子”,语文教师必须用语文课程论的视角去观照和解读课文。课文解读的着眼点是言语,必须承认话语的本体地位。把言语事实当作理解的目的,坚持由言语形式推论内容意义。课文解读的立足点是学生,必须顺应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以满足他们的身心发展需要,保证他们顺利抵达“最近发展区”为准绳。为此,建议教师在精心备课、解读课文时,要坚持“三问”:

1课文提供的是怎样的语文事实,蕴含哪些语文教育要素?

2课文可在哪些方面兑现《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如何保证如实兑现?

《农业的区位选择》案例教学 篇9

知识目标

1.了解区位的概念

2.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能对不同的农业部门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和评价

智能目标

通过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思想目标

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努力实现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教学难点

如何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农业区位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图表导读式教学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农业生产活动有多种类型,并具有地域性的特点(展示:三江平原的种植业和青藏高原的游牧业)。

而且同学们知道世界上有多种农作物和驯化了的动物,那为什么这个地区要选择这种类型呢?一块土地放在面前,到底怎样去安排农业生产才是合理的呢?有哪些要素是需要考虑的呢?怎样考虑呢?这就是这一节课要研究的农业的区位选择问题。(板书:5.2农业的区位选择)

(转)注意,这里出现了一个新的概念区位,什么是区位呢?同学们在课本上找出它的定义,看看是否等同于位置。

新课教学

讨论归纳:不同,包含两层意思: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空间联系。(板书斜体字)

(转)位置往往是固定的,因此,我们考虑更多的是后者,也就是事物之间的空间联系,这里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农业的区位选择,怎么影响的呢?接下来我们就先来学习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这部分内容,我们可以从两则案例谈起。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下面两个材料,注意其中黑体字的内容。(板书:

一、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案例一:

据北京电视台“第七日”报道,望京地区某街道两旁种的竹子几乎全都枯死了。记者进行了相关采访后了解到:竹子是常绿浅根植物,要求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温带竹区的年平均气温为12~17℃,1月平均温度-2℃~4℃,年降水量700~1000mm;亚热带竹区的年平均气温为15~20℃,1月平均温度4℃~8℃,年降水量1000~1500mm。竹的根系集中稠密,竹秆生长快,生长量大,蒸腾作用强,对土壤、水肥条件要求较高。土层深厚、肥沃湿润、富含有机质、呈酸性反应的土壤最适宜生长。由此看来,该地区的竹子死亡不是管理不善造成的。该地区街道两旁选择种竹子是由本地区主管部门领导决定,从我国南方地区(亚热带竹区)引种的。

表一:北京与南方地区气候资料比较表

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南)

北京地区

一月平均气温

0℃以上

-4℃

年平均降水量

800mm以上

609mm

土壤

酸性

碱性

案例二:

据《北京晚报》报道,通州区今年从美国、欧洲引种树莓获得成功。树莓,亦称红葡,主要分布在寒带和温带地区,中国南北各地有野生。人工栽培最早始于欧洲,中国仅东北地区栽培。树莓根系较浅,要求疏松的土壤和较好的肥水管理。另据报道,2003年春,在北京八达岭长城东北部的永宁镇,有一片40公顷的玉米田被改建成国际标准化的树莓种植园。根据地方政府的规划,今后五年左右,位于长城北侧的北京延庆县境内的40万亩玉米田将有50%分批改建成树莓种植园。届时,树莓将达到20万亩。这是北京市为优化生态环境,防御蒙古高原风沙侵袭首都、建立环北京森林生态屏障而积极推行“退耕还林”政策的一项重大举措。届时,采摘、品尝红莓成为一项普及的休闲旅游活动。在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红莓果被誉为“黄金浆果”,广泛用于饮料、食品、糖果、冷饮和鲜食。树莓在我国刚刚起步,国际市场需求量大。因此,树莓将成为我国新兴果业的先锋树种,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附:延庆永宁镇部分自然资料

案例应用:

思考一:北京从我国南方地区引种的竹子失败了,而延庆县永宁镇从欧美地区引进的树莓却获得了成功,为什么?

结论:气候、土壤(板书)

分析:

1.光照、热量、水分等气候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极大,不同的动植物生长发育要求不同的气候条件,而气候条件的分布往往具有地域性。

2.土壤是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种类的土壤,适宜生长的作物不同。

思考二:“北京从我国南方地区引种竹子”,“延庆县永宁镇从欧美地区引进树莓”这两个举动撇开自然条件不考虑,有没有什么非自然的因素在影响这种行为呢?

结论:政策、市场

分析: 1.世界各国的农业,都受到国家政策以及政府干预手段的影响。北京竹子的引进就是政府决策的结果,永宁镇树莓的引进也是北京城市规划的一部分。

2.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小结: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到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很多,大体上可以分为自然和和社会两大部分──投影图“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补充其他重要的农业区位因素。

跟踪训练:农业在三江平原与青藏高原进行不同区位选择的原因

思考三:北京地区是否就无法种植竹子了?有哪些办法呢?

结论: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板书)

分析:

1.一方面可以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扩大南方竹子的区位范围。

2.另一方面我们注意到,北京地区种植竹子,目前来说气候、土壤、水分等都存在较大障碍;但这些障碍并非都是决定性的,例如可以通过建立温室等方式改照当地的光、热、水等条件,从而让竹子度过不适宜的冬春季节。另外对于所需酸性土壤我们也可以通过人为方式改造。

跟踪训练:1.双季稻生产、小麦种植的例子

2.玻璃温室、梯田、茶园喷灌

追问:当前阶段,你要是北京的城市规划部门的主管领导,你真会不惜一切代价,去改造当地的自然条件吗?

结论:不会

分析:对自然因素的改造,要根据当时当地的经济技术条件,并充分考虑到投入和产出比,另外还要注意保护环境。

思考五:北京市的远郊区县在自然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能否都种植树莓?

结论:社会经济因素是发展变化的(板书)

分析:北京引种树莓可以说一方面是自然条件适合,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树莓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量,但是市场等社会经济条件不像自然条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它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跟踪训练:

1.城市周围将生产的重点转为蔬菜、肉、蛋、奶以及园艺业。

2.果树的种植面积随市场价格的变化而变化。

3.北京冬季可以吃到南方的蔬菜。

4.荷兰的鲜花装点着世界;美、加、澳、法等国成为世界主要的商品粮食生产国;荷兰、丹麦、新西兰等成为世界主要的乳畜产品供应国;拉美、非洲以及东南亚、南亚成为世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

5.我国的棉花价格与棉花种植面积之间的关系。

边练,边总结并板书。

飘窗窗帘的选择方法 篇10

目前市场上较受欢迎的款式有罗马帘、吊带帘、手提帘、升降帘等,还有适合卫生间、厨房的金属百叶窗、木制、竹制百叶窗等,适合卧室用的黑白天两用的无纺布百叶帘更是方便之极。

一般来讲,装有大面积玻璃的观景窗,可以使用装有拉绳机械的窗轨,采用落地垂帘效果不错,也可采用几组罗马帘拼接而成,装饰效果更强。

对于凸窗来讲,大的窗户要选用由几幅单独的帘布组合而成的窗帘,各帘布可单独系好,选用连续的软帘轨道把各帘布之间连为一个整体。

窗户较小,选用罗马帘或升降帘较好。

厨房、卫生间等由于潮湿、油烟,用百叶窗较合适。另外休闲事、茶室也较适合选用木制或竹制百叶窗,阳台要选用耐晒、不易褪色材质的窗帘。

自然花色棉质地受欢迎

布艺窗帘的价格受织物的质地左右,棉花、亚麻、丝绸、羊毛质地的价格较高,但也最受消费者喜爱。目前价格不是左右消费的主要因素,相反花色设计的新颖成为吸引消费者的首要因素。而一些新式带有团花、碎花图案设计最受欢迎。不过这些质地的织物有一定的缩水率,购买时“手要松一些”,打出缩水的尺寸,目前国家没有关于缩水率的标准,欧洲执行的标准在3%至5%,购买时最好问清楚。

人造纤维、合成纤维质地的窗帘,由于耐缩水、耐褪色、抗皱等方面优于棉麻织物,适于阳光日照较强的房间。不过,现代的许多织物都是把天然纤维与人造纤维或合成纤维进行混纺,因而兼具两者之长。

由于现代飘窗窗帘的款式越来越简洁,悬挂也方便简单,因此许多家庭都同时做几套,在不同季节悬挂。目前在布艺消费领域中,也越来越讲究品牌,这些品牌布艺也成为款式、花色的先锋者,他们与国际接轨,把一些世界一流的布艺引进国内,实行上门测量、设计,服务较规范。

在一套房间中,窗户的大孝形状不同,要选用不同的款式,有时可以起到弥补有些窗型缺陷的作用。

目前市场上较受欢迎的款式有罗马帘、吊带帘、手提帘、升降帘等,还有适合卫生间、厨房的金属百叶窗、木制、竹制百叶窗等,适合卧室用的黑白天两用的无纺布百叶帘更是方便之极。

一般来讲,装有大面积玻璃的观景窗,可以使用装有拉绳机械的窗轨,采用落地垂帘效果不错,也可采用几组罗马帘拼接而成,装饰效果更强。

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探讨 篇11

【关键词】体育;教学方法;选择;运用

现代体育教学已经在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新时代的教育理念要求学生不仅要对知识和技能进行掌握,还要使能力和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但是,由于自身所具备的特性,体育教学方法并不是万能的。无论哪一种体育教学方法都只能针对某一方面的问题有效,却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对体育教学方法进行选择与有效运用。

1目前我国体育教学的现状

受我国目前整体国情的影响,现行的教学制度相对较偏,几乎大部分的学校都是只重视智育而对体育相对较忽视,并没有真正重视增强学生的体质。部分学校的器材、场地落后,相对文化教学而言,体育一直作为副课仅仅被安排了很少的教学课时。而体育教学全部都是由体育教师承担,存在着很多教学管理的漏洞。另一方面,我国现有的体育教学模式仍然是以竞技类运动项目为主,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许多项目和学习目标都没有太大的变化。部分内容的技术难度较大,如标枪、跨栏、铅球等,学生在短时间内不容易完全掌握,练习时也提不起興趣。现有的教学大纲也不能完全适合学生的现状,做不到因人施教。

2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探讨

针对目前我国体育教学的现状,体育教学相关部门和专家已经着手开始研究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现阶段,只有对体育教学方法进行针对性的选择和运用才能使我国体育教学得到提升。

2.1知识互补

体育从来就不仅仅只是单纯操作的一门课程,也不是目前所谓教科书中的理论知识所能完全阐述清楚的,它跟整个教育体系是相融合的。所以,根据不同学校不同体育对象的实际情况,依据不同的时空条件配套相应的知识是相当重要的。灵活运用与当下相关的体育知识,不仅能使参与者体会到体育本身的乐趣,更能传递深层次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彻底掌握。将知识的运用转变成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以此来获得全面的发展,这不正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教育精髓所在。当然,利用知识的互补或者说将知识融入体育的过程还需要我们广大的体育教师从自身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体育的趣味性。

2.2卫生互补

由于经费不足、不够重视等等原因所带来的体育卫生现状较差,如医药卫生器具的残缺、低劣,配套体育卫生管理人员不足或者工作不到位,从业者卫生观念与态度淡漠,体育场地器材简陋存在潜在危险,现有教学工作局限(只有准备活动、整理活动、自我保护和监督等简易措施)等,导致现有体育卫生的教育与服务不到位,根本不能满足目前的教学需求。所以,体育与卫生工作要相互补充,不仅仅是在硬件上增加投入改善条件,还要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意识,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传统卫生观念和习惯,真正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3体育教学与运动竞技、社会体育互补

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强身健体、学以致用”,因此,我们的体育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的教学范畴,还应该与运动竞技、社会体育相结合。当然,由于学生的自身素质和学习能力限制,我们不能过分追求太过完善高超的运动项目,而应该更多地采用大众化的规则和生动有趣的形式,以此来保证体育教学的适应性、教育性、群众性和主动性。

另外,要让体育教学与运动竞技和社会体育真正衔接起来。目前我国的体育教学相对较弱,但运动竞技和社会体育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其训练机制和训练方法都已经逐渐成型。针对目前的体育教学状况,我们要切实加强体育教学,努力提高广大学生的体育素质和运动水平,为运动竞技和社会体育培育后备力量和运动员苗子,与此同时,运动竞技和社会体育要将良好的训练机制和训练方法返回到体育教学中,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这样,形成一个良好的教学生态系统,真正意义上事先体育教学和运动竞技以及社会体育的互补,相得益彰。

2.4注重“全体性”

素质教育,从实际意义上来讲,不是某些或者部分群体特有的,它必须具备“全体性”,当然,体育教学也必须属于全体学生,不能以偏概全。就目前而言,大部分院校里,我们的体育课程都还能坚持正常教学,除了少部分身体条件不允许的学生之外,基本上所有学生都得到了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上的体育教育。也就是说,我们已经具备体育教学“全体性”的“形”,但是,这还只是徒有虚表,并没有在“全体性”的“神”方面下功夫。这里所说的“神”,是指让具备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同样得到学习与锻炼,而不是部分或者某些“特殊”学生学习得多、练习得多,让其他学生学习得少、练习得少。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我们不得不正视的一个问题,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承认并且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机会均等的体育教育,让他们都能够拥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在学习和过程中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同时我们的体育教师要帮助他们实现目标。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够通过体育教学获得乐趣,不能由于某些原因只让部分学生获得乐趣,而使其他学生只能作为乐趣的旁观者。另外,我们的体育教师要针对每个学生给出切合实际的评价,并提出相应的辅导建议,让所有学生都能从体育教学中获得真正意义上的乐趣。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和运用适合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使体育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邱云海.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对策[J].文体艺术,2011(6):160.

教学方法的选择 篇12

1 体育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

1.1 体育课程的教学任务

不同的体育课程有不同的教学任务, 不同的教学任务就要选择与之相配合的不同的教学方法, 不论多好的教学方法都不能完全适用于所有的课程, 因此教师要根据课程的教学任务来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教学。

1.2 依据教材内容的特点

尽管“新课标”提出在体育教学课堂上要使用现代体育教学方法, 但绝不是盲目地使用, 也不是让其完全取代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不同体育教材的内容来安排教学, 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来选择与其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这样才能更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而不是反其道而行。

1.3 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大部分的体育教学方法是适用于所有学生的, 但是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也是十分必要的。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 也有其学习的不同阶段,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些问题,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教学方法, 否则不但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反而会适得其反, 影响教学成绩。

1.4 依据教师本身的素养

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的教学中是处于主导地位的, 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也是要根据教师本身素养的高低来决定的。第一, 教师必须具备责任心和事业心, 不断扩充自己在体育专业知识方面的储备,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逐渐提升自身修养和教学水平, 这样才能运用多种方式去安排教学内容, 做到新颖、创新。第二, 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自觉形成学习体育知识和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积极引导学生参加体育实践活动, 同时改变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 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第三,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运用多种创新方式和新颖的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避免学生出现情绪低落或者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 这样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满足其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的渴望, 学生便能够将全部精神集中到课堂上, 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5 依据教学方法本身

体育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及其使用的范围。因此, 体育教师要充分掌握这些方法, 并做到根据不同的教材、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对象等情况也能熟练地运用。想要优化体育教学方法就要让学生不但“要学”而且“会学”, 把教学重点放在学与练的有机结合上, 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会了基础知识的同时也掌握了基本技能, 真正达到利用教学方法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2 简介几种常见的体育教学方法

很多专家、教师都在学术著作或论文中对体育教学方法有详细的介绍和研究, 本文主要介绍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及应用, 因此这里只对几种常见的体育教学方法进行简单的介绍。

提示型教学法、发现式教学法、信息化教学法、合作性教学法、探究性教学法、自主性教学法都是体育教学中常见的体育教学方法。提示型教学法是指采取示范、展示、口述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更好掌握所学内容的方法;发现式教学法是指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且能主动思考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信息化教学法是指利用多媒体这种辅助手段启发学生思维和提高学生想象力的方法;合作性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的方法;探究性教学法是指主要应用在具有科学价值的难题教学中, 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对问题进行探究从而理解和消化难题的方法;自主性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学知识并能熟练掌握将其应用到实际的方法。

体育教学方法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帮助教师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但是无论哪种教学方法都有其各自的特点, 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并能够熟练地应用到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的不同, 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也都不同, 因此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也十分重要。

3 体育教学方法的应用

在体育教学的课堂上, 不只是选择了恰当的体育教学方法就能够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是否熟悉教学方法的内容及特点并将其熟练地应用到课堂上才是教学的关键, 才能够真正地帮助教师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1 要考虑的因素

第一, 要充分考虑教师方面的因素。无论是什么教学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 都是教师与学生二者共同进行的活动, 然而在课堂上教师的主导地位是不容忽视的, 对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 教师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才能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上做到得心应手。有着丰富教学经验、高超的教学技巧以及优雅的教学艺术的老师, 其课堂内容的创新和自身的人格魅力都是吸引学生的重要方面, 这样的老师才能更好地选择和应用体育教学方法, 使课堂的教学氛围更愉悦,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高, 教学的效果也就更好。所以说, 提升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修养是应用体育教学方法首先要考虑的因素。

第二, 要考虑学生方面的因素。尽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 但是在选择和应用体育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学生的因素也不容忽视。因为教学效果好坏与否是直接体现在学生身上的, 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好坏也直接影响教学方法是否能产生好的效果, 从而决定着教学质量的好坏。学生和教师二者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取得更好地效果。

第三, 体育教学的物质技术条件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良好和完善的体育教学设施可以辅助教师在选择和应用体育教学方法上得到更好的发挥, 从而成为辅助教学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3.2 理论基础问题

想要应用好体育教学方法, 就要充分了解其理论基础问题。理论知识的不足也会影响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一直是在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的理论基础, 但是该理论也是不全面的, 会影响和束缚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从而影响教师的教学。因此,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并且优秀的体育教师, 不但要了解生理学这一体育教学方法应用的重要理论, 而且要了解和掌握更多的相关理论, 最常用到的就是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理论, 这样才能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3.3 应用的有效配合

3.3.1 教与学的配合

无论是什么教学都是教师与学生两者互相配合的教学活动双方都要积极地参与其中, 不存在只教不学和只学不教的现象。在应用教学方法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不但要思考怎样配合教师的教, 也要思考怎样配合学生的学, 这样教与学的配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3.2 外与内的配合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注重学生外部和内部的表现与变化。外部活动的表现主要是指学生在注意力、情绪、脸色、眼神等方面的表现。内部活动的变化主要是指学生内在的心理及生理方面的变化。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生理及心理情况等等, 这也是教师获得反馈的最直接方式。因此, 在选择和应用体育教学方法上要注意外与内的配合, 这样才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更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

3.3.3 前与后的配合

无论是什么教学都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由易到难, 由简到繁, 前后配合, 体育教学也是如此。在选择和应用体育教学方法时也要注意这个问题, 考虑不同阶段的学生掌握知识水平及技能的不同, 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学生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逐渐由量变转向质变。

4 结语

总而言之, 体育教师要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 不断将理论付诸于实践, 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 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体系, 这样在选择和应用体育教学方法上更加游刃有余。同时, 还要不断地更新思想观念, 改革创新, 努力创造全新的教学方法, 利用新成果来指导教学, 这样才能在原有方法的基础上取得更好的效果, 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磊.选择体育教学方法的实用路径[J].湖北体育科技, 2008 (6) :633-634.

[2]张乃正.高校体育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科教信息:科技教育创新, 2007 (7) :216.

[3]游国标.现代体育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J].体育世界:学术, 2008 (4) :41-42.

[4]杨青.论如何科学地选择和运用体育教学方法[J].体育世界:学术, 2007 (4) :16-17.

上一篇:有关大学生网购产品类型偏好的详细论述下一篇:性格测试1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