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合适的解读方法(精选8篇)
选择合适的解读方法 篇1
作为一门关乎儿童整个生活的综合性课程,品德课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内容紧紧围绕儿童生活来组织,学习有关社会生活的常识,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面对不同的主题,不同的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品德课程的育人价值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导引讲授:让学高者为师
品德课堂的教学,教师本身就是教学资源,学生作为学习者,需要教师提供科学的道理和正确的知识储备,而我们的教材中有很多内容是既成的事实、是常识、是真理。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就需要老师的正确讲授和引导,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呈现先行组织者。
奥苏贝尔提出“先行组织者”的概念,指出先行组织者是新知识与旧知识发生联系的桥梁,可以是一个概念,或一段概念性说明文字,或一张图片等。运用“讲授法”进行教学时,先行组织者的作用是巨大的。所以,教师可以直接运用教材提供的编写线索,也可以根据相关新闻、学生身边的事例,通过画面再现、音乐渲染、猜谜漫画、实物演示、生活显示、游戏实验等不同类型的情境呈现先行组织者,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如在执教《网络改变生活》一课时,运用谈话导入:
几天来,老师和大家在QQ上聊得很愉快,从聊天中,我与几位同学成了好朋友,可还没有见过面呢!今天想认识一下这几位朋友!
(1)交流:与学生握手交谈。
过渡:是什么让从未见面的我们已经彼此了解的?(板书:网络)
(2)你知道什么是网络吗?
教师在谈话导入后,采用了直接传授的方式,开门见山,揭示主题。教师通过把网络比作巨大的蜘蛛网这一通俗形象的介绍,再配以生动的图例展示,帮助学生建立起形象直观的概念,构建起初步的知识体系。
2.分析例证,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执行力
课堂教学强调教师向学生传授系统知识和技能,因此,在导引讲授式课堂教学前,教师必须充分做好上课的准备,做到充分理解教材和学生,选择最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尽量精炼语言、突出重点,精心设计导引讲授内容,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中,主要以文字表述的教学内容为主,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从学生易学易懂的角度出发,组织好语言,让自己的讲授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尽可能用较少的时间让学生有较多的收获。讲授时,要让学生感知概念或观点,讲清“是什么”;要让学生理解概念和观点,懂得“为什么”;要使学生内化概念和观点,明确“怎么样”。
二、对话交流:在平等中互动
课堂生活是儿童生活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师生共同体验生命历程的精神之旅。课堂上,师生之间良好的对话交流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础和条件之上的。一个良性运行、协调发展的课堂,便是师生之间良好对话的基础。和谐课堂是品德课堂对话交流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它使各要素之间相处融洽、协调,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信任和帮助。
如在执教《我最爱读的书》一课时,设计了“好书推荐会”这一环节,首先请班里平时阅读量大、阅读能力强的两个学生做推荐示范。因为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是很强,没有示范,学生会不知道怎么进行活动,所以应该有一个参照。通过示范告诉学生,推荐好书可以介绍故事梗概,也可以讲讲自己喜欢的人物。然后是小组内的互相推荐,选择其中讲的最好的一位向全班推荐。
这一环节中,既充分体现出孩子为主体,又凸显了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自己的一些价值观了,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但是这些书会给自己带来什么益处,他们还不是很清楚。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做出了针对性评价,总结学生推荐的书的种类,及时推荐一些好书,为孩子阅读做出科学的引导,提升孩子的阅读品质。
三、探究学习:建构有意义的课堂
品德与生活(社会)提倡教学要基于儿童的生活,课堂教学既要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又要高于学生的生活,教师必须设计多样的情境和问题让学生在查阅资料、活动交流中学会主动建构。因此,在品德课堂中开展探究学习,就要求教师引领学生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感悟、用头脑去辨别、用语言去表达,在真实生命成长的过程中,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魄力和有自信的人。
如在《大好河山任我游》一课教学时,教师在上一节课结束前,布置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并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假期中游览祖国大好河山的照片。同时,采用各种形式分小组以名山、大川、名城、古迹等,分类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开展研究性学习,并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汇报。教师在学生课前学习中,及时介入进行点拨引导。做好以上这些铺垫,课上的开放交流就水到渠成,学生的知识是内化的,是互补的,是深刻的,教师和学生就容易产生共鸣,学生更深入地领略了祖国自然景观的壮丽多姿、文物古迹的丰富与灿烂。
“教无定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真正的学习源于学生自身对知识内在的追求,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情感的充分体验和知识上的不断更新。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把课堂教学设计成一个登山的过程,让学生不断地爬上高峰。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真正实现“高效课堂”。
摘要:本文从品德课程的特点出发,尝试阐释不同品德课适应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在不断的学习和探索中逐步走向社会,融入生活,并逐渐形成初步的公民意识。
关键词:导引讲授,对话交流,探究学习
选择合适的解读方法 篇2
教育科研对于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及专业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许多一线教师都意识到了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而,大多数教师对教育科研的规范性和科学性重视不够。教育科研有一套自身的规范和方法论体系,是体现科研精神、遵守科研原则并根据研究对象的性质和目的选择适当方法的研究过程,是精神、规则和方法的有机结合。我们强调让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却忽视了对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方法的引导,这不利于推动教师积极自主开展教育科研。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是教育科研的核心和关键,很多一线教师在教育科研活动中,确定了自己研究的问题和方向,却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上存在困惑、误区或偏差,他们不知道选择或利用哪些研究方法来开展这项课题研究,或是他们选择的研究方法不适用于这项课题研究,又或是在他们选择了合适的研究方法后,却不知道研究方法使用的规则和限度,导致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大打折扣。一线教师如何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进行教育科研,既反映了一线教师作为研究者的研究素养,体现其尊重教育科学规律的理性精神,同时也决定着教育科研开展的进程、结论的可信性和科学性。本文的目的不是苛求所有一线教师要像科研机构教育研究者一样选择和掌握研究方法,而是为了说明科研方法有其必然的规范体系和适用边界,以此提高教师选择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一、明晰不同研究方法的特征和使用规则
教育科研方法是指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所采用的方法,教育研究方法具有多样性,常用的研究方法就有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研究法、文本分析法、教育观察法、教育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教育实验法、行动研究法、教育叙事等。在研究方法的一般方法层面又可分为定量研究方法和定性研究方法,如问卷调查法、教育实验法等属于定量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法和教育叙事等属于定性研究方法。教师在选择研究方法之前,一定要详细了解每种研究方法的概念、适用范围、类型、方法使用的步骤或规则、注意事项、特点(包括优点和缺点)、局限等。我们知道,每位教师的时间精力有限,科研能力水平存在个体性差异,对每种研究方法的熟悉和掌握程度也有所不同,所以在选择研究方法之前获取研究方法的详细信息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能节约教师日后使用研究方法的时间和精力成本,提高研究效率,而且能让教师在全面了解研究方法信息和把握研究方法规则的基础上,更科学合理地使用研究方法。
当前大部分一线教师倾向于选择问卷调查法展开研究,但他们对问卷调查法的了解不够,导致问卷的编制及发放效果不太理想。对于问卷调查法,一线教师应该了解问卷的一般结构(卷首语、问题和回答方式、编码选项、其他资料、结束语),问卷设计所依据的维度指标框架、问卷的题型设计、问卷的问题表述、问卷的回答类型及注意事项、问卷的发放(抽样和分发问卷)等,只有明晰问卷调查法的关键要素、操作步骤和使用规则后,才能用好、用对这种方法。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一线教师在选择研究方法时要注意该方法是否契合自己的能力水平、结合自身的教学工作。例如,教育实验法对于处在一线教学工作岗位的教师来说是一种操作性较强的研究方法,教师可以直接使用该方法研究课堂中的学生群体,但实验法对研究者操作自变量、观测因变量、控制无关变量、抽取实验样本等方面的能力要求较高,需要专家进行指导;教育叙事研究方法则紧密结合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华东师范大学丁钢教授指出:“学校中结合实践的教育科研只有着力关注这种日常教育生活中的活动、感受、体验与诉求,才能彰显其活力而呈现丰富多彩的教育意义。教育叙事正是这样来切入学校中个体和集体的教育生活经验,使教育科研回归教育生活本身,在理解和分享中领悟我们自身教育实践活动的意义,并成为学校科研的一种重要方式,学校或课堂本身就是教师进行教育叙事研究的场所或现场。”
一线教师作为教育科研的研究者,必?加强培养自身的研究方法素养和储备研究方法相关的基本知识。一方面,教师应自主阅读和学习国内外教育科研方法相关的著作或成果;另一方面,教师应通过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方法主题方面的专业培训,提升自身对研究方法的认知,避免选择研究方法时的盲目性。
二、根据研究问题选择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是扎根于研究问题之中的,研究问题的目的及性质决定研究方法的选择和使用;只有选择了合适的研究方法,才能科学地解决研究问题。所以一线教师在选择研究方法时,既要考虑到研究方法本身的概念和适用范围,更要紧紧围绕研究问题的目的和性质。如果教师想要调查班上所有同学的课外补习情况,那么最合适的研究方法是问卷调查法;如果教师想要了解不同的评价方式(表扬、训斥、静听)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怎样的影响,那么最合适的研究方法是教育实验法,教师可通过对班上学生进行同质分组,对三组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分别施以表扬、训斥、静听的评价方式,最后通过检测三组学生的学习成绩来研究不同的评价方式究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何种影响;如果教师想要了解班上的某位学困生的学习情况,那么最合适的研究方法是个案研究法;如果教师想要了解学校某学科特级教师的专业发展情况,那么最合适的研究方法是教育叙事;如果教师想要了解我国语文课改近十年的发展状况,那么最合适的研究方法是文献研究法;如果教师想了解班上学生数学课的发言情况,那么最合适的研究方法是教育观察法。
当然,在实际的教育科研活动中,我们需要选择多种研究方法解决一个研究问题,或者一个研究问题可以选择不同的研究方法加以解决,那么我们如何选择最合适的研究方法?根本还是在于研究问题,研究问题的目的及性质决定了选择哪一种方法才是合适的,所以研究者必须明晰、细化、确定研究问题的要求和研究对象的规模。如一位教师研究“小学生学业负担情况调查”,当研究问题是了解全校所有小学生的学业负担情况时,教师应该选择问卷调查法,原因在于这是一个大规模研究对象的描述性调查,问卷调查法能完成对大样本群体的学生学业负担信息调查;当研究问题是深入了解某班级学优生的学业负担情况时,教师应该选择访谈法,由于研究对象较少(集中在班上的学优生),但要深入了解研究对象的学业负担信息,仅凭结构化的问卷信息难以达到该要求,需要教师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的访谈,获取丰富的关于研究对象学业负担的信息。这也启示教师在研究问题时,一定要细化和聚焦问题的要求和性质,这样才能选择合适的针对该研究问题的解决方法。
最后需要澄清的是,教育研究方法没有“好”与“坏”,谁更科学之分,研究方法的“好”与“科学”体现在它是基于研究问题的,抛开研究问题本身而去论证哪种研究方法更加科学是没有意义的。一线教师常常存在这样的“误区”: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定量研究法比文本分析法、教育叙事等定性研究法更加科学。从根本上说,研究方法是为了获取研究所需的数据、证据和资料,所有研究方法都是为了达到同一个目的,定量研究法和定性研究法都有其自身的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没有哪种研究方法是万能和完美的,所以在教育科研中,教师应结合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三角佐证,使研究的结论更加具有说服力。这让我想起了一位一线教师的研究课题“小学生数学反思能力培养研究”,她不仅选择文献研究法搜集反思能力、小学生反思能力、数学反思能力等相关的研究成果资料,而且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本班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情况,值得借鉴的是,她利用学生的数学课反思本去分析学生的数学反思情况,从学生的反思日记中提取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关键信息。由于反思能力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我们难以通过问卷中各种结构化的问题和测量项目去获取全面的关于学生反思能力的数据信息,而学生的反思本是蕴藏着大量数据信息的质性材料,教师通过选择文本分析法,从学生反思本中挖掘和提取潜在的数学反思能力数据资料,如小学生数学反思行为会有哪些外在表现和心理特征等信息,弥补了问卷调查法在获取数学反思能力信息上的片面性和浅层化,丰富和深化了研究数据资料。
选择合适的解读方法 篇3
关键词:阅读方法;提高 ;阅读教学;效果
无数的语文教学实践证明,倘若师资、学生、教材及学习环境基本相同,那么教学质量的高低优劣便取决于教学方法是否运用恰当。面对的学生不同,效果也就因人而异不同了。再者,阅读习惯的培养也需要一个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运用的方法科学合理,教学就会事半功倍,运用的方法落后陈旧,教学就会事倍功半。以下,根据自己对新课标的教学实践探索谈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激发学生兴趣,以读为本
朱熹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些见解,对现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诵读于口,娴熟于心,一些精彩的句、段、篇,要能够准确地背诵以至默写。只有如此,才能提高学生以后写的能力。“悟”就是要求学生在朗读时品评体味,思辩吸收,只读不悟,仅是死读书;既读又悟,才是真学习。
小学语文教材,大多课文文情并茂,并配有美丽的插图,可读性甚强,但有些学生朗读水平不高,往往读不出文章的味儿,因而也就没有多大的閱读兴趣,对蕴含在文章中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掌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读带读,或播放录音、或自己范读、或让朗读水平高的学生朗读。这样可以把学生领入“圣境”得到美的享受。如果学生自然而然地喜爱上这篇课文,何愁文章读不好?我们还可以针对小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根据课文实际,采用齐声诵读、分角色诵读、点名诵读、男女生对读、演读、接力诵读、打擂式诵读等,同时经常开展一些朗读比赛,营造一个“人人爱朗读,人人能朗读”的良好氛围。
特别是农村的孩子,由于条件限制,阅读量不是太大,除了优秀作文和优秀日记外,课外阅读几乎是个空白,这就影响了他们的思维空间和视野。我在每周的阅读课上,向图书室借书让学生看,鼓励有书学生将自己的书带到学校和同学看,并建议其他学生多买书,多看书,想办法借书看。这样一来,学生看书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每周一到阅读课,就迫不及待地拿出书来看,就连课外时间,只要写完作业,就开始看书,养成了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教师导读,互相交流
阅读后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读后交流。每周周末,我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对学生一周的阅读情况进行总结、反馈,先让学生汇报阅读的书目,然后说说书的大概内容,左后说说自己的感受,最后我再加以总结、评价,并让学生把感受写在日记中,就是一篇很好的读后感。
然后,在上课之前,布置学生自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汇报预习情况,多说,提问,并讨论,这样不仅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而且拓展了思维,使学生能主动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接着,教师要参与到阅读中。在阅读教学中,我不是只要求学生阅读,我也要阅读,选一本书,和学生一起阅读,看完了,向学生介绍我的阅读书目和阅读感受,这样,无形之中,就耳濡目染地影响了学生的阅读习惯。
三、以疑促读,学贵有疑
“学而不思则罔”泛泛而读犹如走马观花,感受必然飘浮而肤浅。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必要设疑质询和商榷探讨,设计出能体现课文重点难点的问题,在这些问题的指导下,课文成了练习的素材。如果设计新颖巧妙、有趣,就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寻根刨底的热情。
“以议查读”是“以议促读”的下一個环节,教师设下疑问,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但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每个同学对问题的解决程度又是不尽一致的,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教师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以小组或全班的组织形式,各抒已见,互相研讨。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活跃自己的思维,而且可以锻炼自己的口才,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在议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对文中的词、句、段、篇进行议论评析,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四、授人以渔,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在教学中,我们不要一味的、盲目的让学生读书,而是边读边引导他们如何去读,应该读哪些书,书中哪些是精彩段落,哪些段落含义比较深刻,哪些段落时作者的感悟,需要注意哪些重点词句等。这样,学生的读书就不是为读而读,而是有目的的读。然后,为学生营造发自己言论的自由氛围,让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让学生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各自的理解,甚至可以展开讨论,应该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想法,使他们的个性插在上理想的翅膀,飞向光辉的彼岸。当然,交流的方式也有很多,学生可以和同桌交流,可以和自己的好朋友交流,可以和老师交流,还可以回家和自己的爸爸妈妈或是周围的小伙伴交流,学生有了自己所喜欢的交流对象,在体验与交流中,在观点和知识的相互碰撞中,学生把握自己的理解程度,判断出了与目标的差距,并且可以为反思自己并采取各种帮助自己思考和增进理解的策略提供帮助,到最后就会实现对课文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真正会喜欢上喜欢阅读,热爱阅读,并且能够从阅读中获得乐趣。
我们连续10多年组织学生成立“图书角”,让学生把自己的阅读范围由课内扩展到课外,由教材拓展到图书角、学校阅览室以及图书馆、书店乃至网上阅读等等。我特别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多读、多看、多想。例如,在学习了《七颗钻石》这篇童话故事之后,同学们主动找来许多童话故事进行阅读。《大灰狼》、《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许多童话故事和故事集纷纷在同学们中传阅。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扩大了学生们的阅读量,还大大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更可喜的是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一个大幅度的提高.
语文教育源远流长,我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多样性,是语文教学方法的特点之一。因此,我们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的时候,要根据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材实际,根据所带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有主有次,科学合理的组织,综合的运用,才能收到卓越的功效。世上没有只用一个音符的好歌,也没有仅用一种教法的好课。教师只有具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和渊博的专业知识,又要善于恰当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奏出最美的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的“交响乐”。
如何结合梦想,选择合适的专业 篇4
有教育专家对此忧心忡忡:20多年来, 因为整个社会技术及观念的变迁, 理工科在吸引青年人学习上, 已经遭遇了挑战。
理工科优势仍在
人事部发布的《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接收及2006年需求情况调查分析》指出, 2005年, 参与调查的24万余名高校毕业生中, 文科类专业的就业率为85.3%, 理科类专业的就业率为85.6%, 工科类专业的就业率最高, 达到89.2%。
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发布的“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则显示, 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 农学和工学的就业率分别为78.4%和55.4%, 高于法学 (37.9%) 和教育学 (33.3%) 。
有人这样分析:近年来, 虽然第三产业发展速度超过了第二产业, 但对高层次服务业人才需求并没有同比增长, 因此理工科学生在就业上仍会占优势。
要明确大学一毕业是工作还是继续深造
对于将来的方向, 很多人可能无法提早确定下来。不过, 也许可以先明确的是:我打算念书念到什么程度, 是准备大学一念完就参加工作, 还是希望能够继续深造考硕士、念博士。这一点比较容易确定, 也非常之关键。
如果希望获得较高学历后再工作, 那么本科期间不妨选择一些较为基础性和通识教育的专业, 譬如说, 对经济学感兴趣的话, 可以先念一个数学学位——现代经济学已经成为一门涉及方程、演算的科学, 有好的数学基础将在经济学的学习中占据优势。
而如果希望大学本科一念完就工作的话, 在选择专业时, 更需要慎重。
想好自己希望在什么地方就业
在明确自己所追求的学历层次后, 如果想更进一步的话, 也可以在报考时较为粗略地确定未来就业的地方。这是因为, 不同的地域产业结构不同, 对人才的需求也不同。考生可以结合国家整体的和目标地区的产业调整, 科学合理地填报志愿。
人事部发布的《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接收及2006年需求情况调查分析》通过对15个副省级城市的调查, 分析了不同地域的不同人才需求:东北地区对土木工程、机电一体化、道路与桥梁、汽车制造与维修、生物工程等专业需求量较大;中西部地区对临床医学、文秘、财会等专业需求数量较大;而东部沿海需求的特色专业则是经济学、英语、医药卫生等。
不要对专业名称望文生义
众多专家表示, 选择专业时容易犯的错误是望文生义, 看到名称就“想当然”。
譬如生物医学工程, 不少人以为是医学专业, 其实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电器信息类的工科专业, 毕业后可以在现代医疗仪器、电子技术、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从事研究、设计、制造与应用工作, 也可以在各类医院从事临床工程技术服务方面的工作, 或从事通用医疗器械设备的操作使用、维护维修和采购管理等工作。
还需要注意的是, 有些大学为了在招生时能吸引考生, 将一些不易吸引考生的传统专业的名称改成了很“前卫”、“动听”的名称, 如在专业名称中加上了“国际”、“工程”、“技术”等诱人的字眼, 吸引了大批考生报考。高招报考专家张艺执举例说, 某省曾有一位获物理竞赛一等奖的考生, 看到某以工科为主的著名综合大学中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就想象这个专业应当是研究航天火箭推进器和燃料的, 于是抱着从事航天事业的幻想, 毫不犹豫地填报了这个专业, 入学后才发现该专业就是过去的锅炉专业。
不一定要报热门专业
热门专业也有可能就业率比较低。山东大学招生办副主任朱德建在接受新浪网访问时以该校的经济学为例进行了分析, “经济学是大部分考生非常向往的一个专业。但是由于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就业想法不太一样, 从目前我们的统计, 它在学校的就业率又不是最高的。这种现象非常普遍”。
选择合适的解读方法 篇5
一、在选用电动机前, 应首先熟悉生产机械对动力的要求
(1) 使用环境和条件。例如室内还是室外, 温度高低, 湿度大小, 灰尘或粉尘多少, 有无腐蚀性气体、爆炸性气体和液体等。 (2) 驱动负荷所需要的功率。 (3) 负荷的工作类型, 分清负荷是连续工作、短时工作、变负荷工作还是断续工作等。 (4) 负荷要求的工作转速以及是否需要调整, 是有级调速还是无级调速等。 (5) 起动方式频度。 (6) 制动方式, 是否需要反转。
二、根据负荷的要求选择电动机
1.选择电动机的类型
三相异步电动机有鼠笼式和绕线式两种类型, 可按农用机械的具体要求选择。
(1) 鼠笼式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优点是价格低廉、结构简单、维护方便。其缺点是调速困难、功率因数较低、起动性能较差, 因此适用于空载或轻载起动、无调速要求的场合, 如, 在农副产品加工、通风机、运输机、传送带、水泵等生产机械上应用。近几年, 随着变频技术的发展, 鼠笼式三相异步电动机调速困难的问题得到解决, 已大量应用在要求无级变速的农用机械上。
(2) 绕线式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性能与鼠笼式相同。其特点是起动性能较好, 并可在不大的范围内平滑调速。但它的价格大约是鼠笼式电动机的一倍 (功率相同的情况下) , 维护也不方便。因此, 只使用在某些必须采用绕线式电动机的场合, 如起重机、锻压机、卷扬机等机械上。
(3) 从经济角度考虑, 应尽量选用Y系列 (或YX等) 节能型电动机, Y系列电动机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设计并定型生产的产品。它主要有以下优点:效率高;起动转矩大;噪声低;最高允许工作温度高 (Y系列电动机采用B级绝缘, 最高允许工作温度为130℃, 使用寿命长) ;重量轻, 体积小, 功率等级多 (有19级, 便于选用, 避免大马拉小车) ;符合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 便于电动机出口及与进口设备上的电动机进行互换。
(4) 电动机的结构和防护类型的选择。异步电动机具有不同的结构型式和防护等级。电动机的结构型式按其安装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卧式和立式两种, 二者轴承不同, 因此不能随便混用。立式电动机的价格较贵, 所以一般情况下应选用卧式, 只有为了简化传动装置, 又必须垂直安装时才选用立式的, 例如在农村用的潜水泵电动机要选用立式的;电动机的防护类型应根据其工作环境来选用。不同的工作环境, 应采用不同结构型式的电动机。电动机常见的结构型式有开放式、防护式、封闭式和防爆式。 (1) 开放式。只能在干燥及清洁的环境中使用。 (2) 防护式。使用于干燥和灰尘不多且没有腐蚀和爆炸性气体的环境。 (3) 封闭式。这类电动机有三种, 即自扇冷式、它扇冷式和密封式。前两种可用在潮湿、多腐蚀性、灰尘、易受风雨侵蚀等环境中;第三种一般用于潜水泵, 但价格较贵, 一般情况下尽量不用。 (4) 防爆式。用在有爆炸可能的环境中, 例如用在油池附近或有瓦斯矿的井下。
在农村, 由于电动机一般是一机多用, 所以通常选用Y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 这种电动机可以防止大于1mm的固形物进入电机内。
2.选择电动机的额定功率 (容量)
电动机功率大小是根据生产机械的需要所确定的。额定功率选的过大, 会使投资增大, 运行费用增加。额定功率选小了, 会使电动机寿命降低甚至损坏。农村电工一般不需计算, 可按以下要求选择电动机的功率。若农业生产机械与电动机之间是直接传动, 则所选电动机的功率应是被拖动机械功率的1~1.1倍;若是经过皮带传动, 则所选电动机的功率应是被拖动机械功率的1.05~1.15倍。
3.选择电动机的额定转速
电动机的额定转速应根据农业生产机械的要求而定。但是, 通常异步电动机的同步转速不低于500r/min, 因此, 要求转速低的农业生产机械还需配装减速装置。异步电动机在功率相同的条件下, 其同步转速越低, 体积就越大, 价格也越贵。因此, 选用高速电动机较为经济。但是转速高的电动机也存在启动转矩小、启动电流大等问题, 有时会给使用带来不便, 且转速高时机械磨损大, 轴承容易损坏。所以农村一般以选用4级转速接近1500r/min的电动机较为合适。
4.选择电动机的额定电压
给三相异步电动机所加的电压, 在其额定电压的+10%至-5%的范围内都能正常工作。农村低压电网电压为220/380V, 因此农用的中小型异步电动机都是低压的, 额定电压为220/380V。这种电动机还有一个优点, 可以采用V/△降压起动。当电动机的额定功率达到变压器容量的1/3时, 此电动机必须采用降压起动。
选择合适的解读方法 篇6
一、选材时充分把握故事的可感知性和体验性
小班幼儿对文字还是比较陌生的,但他们的感官却是很敏感的,所以小班阅读是一种以图像、色彩为主,文字为辅,进行直观的、感悟的语言学习行为。因此,教师在选择教材时要充分理解阅读教材中图像的可感知性,贴近幼儿生活的可体验性,通过图书画面提供一些直观的形象,把画面中的人、事、景、物与生活中的真实事物进行联系,为小班幼儿阅读提供条件。如《电视迷》讲述的是两只特别爱看电视的小熊的故事,刚开始的画面细节是两只小熊整天都在看电视,不愿意吃饭,不愿意跟妈妈说话,妈妈很伤心。在这过程中我不断进行说明和情感的调动,从而把幼儿的情绪调动起来,不断和画面互动,使幼儿和小熊的情感融为一体,认识到老是看电视是不好的,妈妈会伤心,眼睛也会看坏的,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又如《幼儿园的第一天》讲述了小兔子第一天上幼儿园,老是哭,吃饭哭,睡觉哭,想妈妈了也要哭的故事。这是一个非常贴近小班幼儿生活的故事,因为幼儿刚进入幼儿园,对于这个情景是很有体会的,所以很能引起幼儿的共鸣,激发幼儿阅读讲述的兴趣,并通过这则故事帮助幼儿缓解与父母分离的焦虑情绪,知道上幼儿园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有好玩的玩具,能学到很多本领,可以交到很多的朋友,等等。只有教师敏锐地解读阅读材料,很好地设计与把握阅读指导的过程,幼儿阅读活动才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选材时充分挖掘故事中的内涵
小班幼儿的情感体验是具体的,总是和具体的人、物或情景联系在一起。因此,教师在解读阅读材料时,要充分把握故事的内涵。如《我们是好朋友》是一则简单易懂,充满爱心和分享的故事,很适合小班幼儿进行阅读。这个故事是说一个小朋友上幼儿园的时候带了一个好玩的玩具,从一开始不愿意给同伴玩到后来愿意拿出来分享的一个转变的过程。因为现在很多幼儿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习惯了好东西自己玩自己吃,很少懂得分享。而通过故事中浓浓的友谊,幼儿们体验了分享的快乐,从而通过模仿来学习如何与朋友相处,如何进行分享,等等。在阅读活动结束后,幼儿们学会了与朋友分享,知道了大家都是好朋友,真正体验到了这种分享的快乐,有朋友的快乐。又如故事《我生病了》是皮皮狗生活故事中的其中一本。故事中的皮皮狗生病了。好朋友们本来是叫皮皮狗一起去上幼儿园的,可是到了以后发现皮皮狗生病了,好朋友们很关心皮皮狗,都根据自己的特点、特长等为皮皮狗准备了不同的吃的东西,希望皮皮狗的身体早些康复。故事体现了同伴之间的友好、互相关心,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不失是一个好的教育内容。通过对故事的欣赏和阅读,小班幼儿们能够学着关心周围的同伴,每当有人缺席的时候,都会向老师询问原因。可见,一则有趣的故事,一个温馨的结局,能让幼儿感受文学作品中所传达的情感,起到教育幼儿的作用,对幼儿以后的生活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三、选材时充分把握故事中的情感线索
随着幼儿阅读经验的积累,阅读的题材可以逐步拓宽。所以教师在制定阅读计划时不要急于一时,而是要根据幼儿的变化不断进行拓宽。故事中具有喜剧性、转折性、争议性的情节往往会引导幼儿积极思考,所以在解读阅读材料时,教师要把握故事发生的情节线索。如《小熊的帽子》是一则充满童趣、讲述小动物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关爱的故事。故事以一顶帽子为线索串联起来,对帽子的深刻挖掘便是理解整个故事的关键。故事中有两条情节线索:一条是两个小动物先后帮助小熊找帽子,情节简单,幼儿理解难度不大;另一条是小熊掉了帽子很伤心,后来小熊找到了帽子又很高兴,最后却把帽子送给了小鸡。这条线索则相对复杂,更偏重情感,可能会给幼儿带来更多的疑问:为什么小熊掉了帽子会那么伤心?帽子找到后,小熊为什么又不要了呢?这就需要教师在活动设计时,从幼儿的生活出发,发现和回顾幼儿的原有经验,把幼儿原有的情感激发出来。
小班幼儿年龄小,喜欢生动直观的感官刺激,色彩鲜艳明亮的画面、生动形象的语言、舒缓优美的背景音乐都会使幼儿进入生动、美妙的故事情境,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体验故事情节。如阅读活动“香喷喷的嘴巴”,以夸张、形象的嘴巴画面引出故事主要人物,帮助幼儿知道嘴巴的妙处,使孩子更好地理解故事主要内容。
选择合适内容 渗透几何直观 篇7
在小学数学中渗透几何直观的教学,要先从直观教学开始,引导学生先学会用画图的策略分析题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逐步上升到能将直观图与数学语言、符号语言进行合情转换,并逐步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感悟数与形、形与数之间的转化,初步进行几何直观的教学。
一、重视直观感知,突出画图策略的教学
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十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教学用画直观示意图的方法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在教学面积计算问题时,关键要使学生想到画图、正确画图、用图分析和体验画图解决问题的好处。首先可以向学生呈现纯文字的例题,面对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想到用画图的方法整理条件和问题。接着鼓励学生尝试画草图,让学生的思维集中于用画图来表达题意,并通过师生交流,进一步完善画出的示意图,使学生感受到能通过画图清楚地理解题意。然后借助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明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列式解答后,再结合算式和图说说解题思路。最后反思整个解题的过程,突出示意图对解决这个数学问题的重要作用,感受画图策略的价值。“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的题目与例题相比有一定变化,在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后,教师要引导他们思考:“不画图能准确解决这些问题吗?画图时要注意什么?”加深学生对应用画图策略价值的直观体验。再如,教学“稍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实际问题”时,要抓准关键句,画好线段图,在直观感知单位“1”、数量与分率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基础上,突出数量关系的分析,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重视直观化的教学手段,通过画图帮助学生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
二、重视直观图形与数学符号的合情转换
教学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正比例的意义”时,在学生认识正比例的意义后,教材安排了正比例图像的初步认识,借助直观的图像,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为以后的学习作适当铺垫。教学时,教师可根据例1表中的数据,先引导学生用“描点法”画出一幅表示正比例关系的图像。在描点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把所描出的点与表中的数据相对照,让学生初步理解图像上点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即每个点都表示路程和时间的一组相对应的数值。再通过观察,使学生发现所描出的这些点正好在一条直线上,清楚地认识正比例图像的特点,并借助直观的图像进一步理解两种量同时扩大或缩小的变化规律,理解正比例的意义。画出图像后,让学生根据图像来判断行驶路程和时间,进一步认识图像上任意一点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初步体会正比例图像的实际应用。通过正比例直观图像与正比例关系式的转换,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函数和函数图像等知识打下初步的基础。再如,教学“假设问题”时,可以提示学生根据自己的假设画出草图,并根据画出的图分析假设后乘船人数的变化及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引导学生根据数量发生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推算出每种船的只数,最后进行检验。直观图与算式相结合,抽象出解题思路:假设一比较一调整一检验。在渗透几何直观的教学中,可以通过直观图像与数学符号的互相转换,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数学问题。
三、重视数形结合,渗透几何直观的教学
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安排的是“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例1之后的“试一试”是一个有关计算的问题,给出的算式是有规律的:几个分数的分子都是1,分母分别是2、4、8、16,要计算出这几个分数连加的和。为了启发学生运用转化的策略,培养学生初步的几何直观思想,教材呈现了直观图,用大正方形表示1,用正方形中的相关部分分别表示每个分数,整个图形中的涂色部分表示这些加数的和。同时,教材还提示学生“看图想一想,可以把这个算式转化成怎样的算式计算”。实际教学时,可以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几何直观的教学。第一层次,指导看图、学会转化。呈现算式后,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学生一般会应用通分的方法,转化成同分母分数进行计算。这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思考其他的方法,当学生思维受阻时,出示直观图,先结合各个分数理解直观图上各部分的意义,再启发学生将其转化为()进行计算。第二层次,适当拓展、突出直观。教师将算式拓展到,要求学生选择上面的方法进行计算,学生一般会选择画直观图的方法,将算式转化为()进行计算。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喜欢用画直观图的方法?使学生体会到,数与形的完美结合可以将复杂的算式转化成简单的算式进行计算。第三层次,深度思考、强化直观。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观察分母的特点:分母分别是2、2个2相乘、3个2相乘、4个2相乘……在直观图上先把正方形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再把剩下的图形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最后分出的图形与剩下图形相等,借助直观图,要求涂色部分的大小,只要用单位“1”减去剩下图形的大小。在应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同时,巧妙借助几何直观,把复杂的计算问题转化成简单的计算问题,可以培养学生初步的几何直观观念。
四、适当安排内容,突出几何直观的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安排几何直观的教学。例如,三年级教学“平均数”时,可以利用条形统计图,直观理解移多补少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高年级可以补充一些关于“平均数”的问题,如小明前三次数学考试的平均成绩是93分,第四次数学考试的成绩比四次数学考试的平均成绩高3分,小明第四次数学考试的成绩是多少分?组织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平均数的意义,通过画面积图帮助学生学会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解决一些复杂的平均问题,突出直观图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作用。
避免招聘错误选择合适人才 篇8
关键词:招聘,选才,面试
松下幸之助说,企业即人。是的,一个组织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聘用和保有的人员素质的高低。在当今激烈竞争的时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管理者的事业成功,说到底还是用人问题,而使用人才的第一步便是找到合适的人才,这一步,往往是通过招聘来完成的。
在工作中,公司往往会通过专门机构推荐、利用招聘广告募集、校园招聘、工作招聘会、网络招聘、员工引荐等的方法,通过初步甄选、就业测试、面试、试用等过程来完成对人员的招聘,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的招聘渠道越来越广,招聘技术越发完善,但是,在实际招聘中,确认存在着许多问题制约着我们对人才的选择。
一、招聘员工时应注意的问题
1. 简历并不代表本人。
虽然我们不能说应聘者的简历一定有虚假的成分,但每个人都有装扮自己的愿望,谁都希望将自己全部优点(甚至夸大)写到简历中,同时将自己的缺点深深隐藏。因此,不应该因为简历对面试产生过多的影响。
2. 学历并非最重要的。
如何看待学历,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而我们更需要的,是员工在实际中的表现。
3. 不要忽视求职者的个性特征。
求职者的个性特征是否适合该岗位?在该岗位是否有发展潜力?是否有自学能力、钻研精神、团队精神?这些都关系到员工将来在组织的发展。
4. 让应聘者更多的了解公司。
应聘者对公司不切实际的期望越高,进入公司后,失望也越大。这种状况可能会导致员工对公司的不满,甚至离职。因此,让应聘者在应聘时更多的了解公司是非常重要的。
5. 给应聘者更多的表现机会。
比如,在应聘者递交应聘材料时,可让应聘者提供更详尽的能证明自己工作能力的材料。另外,在面试时,招聘人员可以提一些能够让应聘者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问题。如:“如果让你做这件事,你将怎么办?”等等。
6. 面试安排周到。
如时间安排、面试内容设计,以及做好接待工作、备好宣传资料等。面试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面试安排的是否周到体现了一个公司的管理素质和企业形象。
7. 注意自身面试时的形象。
招聘人员代表着公司的形象,所以面试不应该过于随便,更不能谈论一些有损公司形象的内容。招聘人员应该注意自己的仪表和举止谈吐,在向应聘者提问时,应该显示出自己的能力和素养。
8. 在招聘广告中,一定要依据岗位分析给出:
(1) 岗位职责。 (2) 工作环境及条件。 (3) 入职要求。缺乏上述内容,可能会让应聘者无法判断其是否适合该岗位,并且由于要筛选大量不合适的简历,又影响了招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高素质的人才通常还会想:一个公司如果连招聘广告都做不好,会有前途吗?
9. 做好人事测量。
人事测量在企业的招聘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同时,也是整个招聘活动中的焦点和难点。我们建议:在招聘中,要依据岗位分析对应聘者的要求,综合运用各种人事测量手段(包括心理测试),充分考虑面试官的经验的价值,最后再得出结论。
二、避免招聘中常犯的错误
错误1:依赖面试来评价应聘者。常用的面试对于提高招聘的准确率贡献很小,仅仅能增加2%的准确性,而且面试存在着主观性强、过分依赖主考的水平,而且成本高,不能批量做等的缺点。
错误2:用成功员工作为榜样。以一个成功员工的特点作为选择的标准,听上去似乎挺有意思,但是问题在于区别成功与不成功员工特点常常是不清晰的。在对一个大样本中业绩优秀者与业绩不佳者的特点进行区分过程中,必须验证这种区分方法与技术的有效性。否则,管理者们可能会挑选出貌似优秀的应聘者,但上岗后却有可能马上失败。
错误3:建立太多的预测指标。选择过程中的预测指标数量尽量在6个~8个之间,不要运用那些没有得到验证但听上去很有理的指标。
错误4:评价个性而不是职业技能。许多咨询者和量表销售商常用一些心理学理论来证明他们的一种观点:传统的个性因素对于管理上的成功、销售业绩或其他职业的成就是十分重要的。但是许多的统计研究发现个性因素与特定职业绩效间的相关程度很低。个性测验对于我们认识或培训可能是有用的, 但对于雇佣员工来说却可能并不适合。技能测验或职业知识测验已愈来愈多被证明对于工作绩效有较高的预测力。
错误5:以自我为例子。有时管理人员会下意识地把他们自己作为判断的样板。这种偏见将会干扰评价的客观性,带上主观主义的色彩,在招聘活动中,这常会犯致命的错误。
错误6:不去研究导致员工工作失败的真正原因。研究并指出导致员工们在工作中失败的因素,对于招聘同一岗位的新员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奇怪的是,选择新员工的程序中却从来没有这项内容。有研究证明,确认这些失败因素,然后将它融入到选择程序中,将使选择错误率降低25%。
错误7:依赖于传统的“好人”标准。所谓的“好人”标准(好的外貌,热情,勤奋,主动等等)并不是工作绩效的有效预测指标。
错误8:对应聘者的工作经历没有认真的调查。研究表明,大概有15%到20%的求职者都试图掩盖有关对应聘不利的信息,而有些特殊岗位的应聘这种这个比例可能高达33%。如果不对应聘者的情况进行更多的调查,在聘用后可能产生诸多问题。因此,稳妥的做法是采取有效的办法将要录用的人员的工作经历及过去经历中的一些具体情况进行调查。稳妥带来的保险总比大意引起的遗憾要好得多。
三、注意选才的要领
”美国经济管理大师彼德·F·德鲁克指出:管理者面临的第一关即在于择人。有效的管理者择人任事和升迁,都以一个人能做些什么为基础。可见,如何选择优秀的人才为企业工作,已经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决定因素。
一是要有“识才之眼”。韩愈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那么,领导者在人才千里马面前,如何才能成为独具慧眼的伯乐呢?窃以为,历史上最值得借鉴的,是《诸葛武侯文集》中记载的诸葛亮的“知人之道”,即“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穷之以辞弁而视其变,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醉之以酒而观其性,临之以利而观其廉,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二是要有“爱才之心”。在中国历史上,周文王寻得垂钓于江边的姜太公并拜为国师,刘备“三顾茅芦”拜诸葛亮为相,唐太宗使魏征由阶下囚一变而为座上宾,无一不是贤明领导者求贤若渴、爱才心切的脍炙人口的实例。在西方也有类似的例子。1923年,美国福特公司一台大型电机发生故障,停止运转。公司召集所有工程师会诊都不能排除故障。经人推荐,从一家小公司请来了移居美国的德国人斯特曼斯排除了故障,使电机正常运转。公司总裁福特当即付给他酬金1万美元,并执意挽留他在福特公司工作。斯特曼斯说他的小公司待他很好,不忍离开。福特立即说:“我把你整个公司都买下来。”为选到一个人才而愿买下一家公司,其爱才之心是何等感人!
三是要有“求才之道”。常见的“求才之道”有政策引导、组织考核、选举评议、连锁举荐、招标招聘、考试录用、情景模拟、试用考察等,各有优劣,运用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四是要有“择才之明”。要正确对待“首因效应”,“亲情效应”“月光效应”“逆反效应”“晕轮效应”“标尺效应”等人才选拔是常见的问题,避免选才的误差。
俗话说:“病从口入”, 这是就一个人的健康而言;就一个企业的健康而言, 企业的毛病, 往往是从招聘了不恰当的员工开始。本文正是在当今知识经济社会的大背景下,侧重于招聘工作中的小细节而并非大流程,试图充分体现“招聘”的重要性,以引起人力资源工作者的重视。一流伯乐相一流马,二流伯乐相二流马。希望我们做一流的伯乐,为我们的企业寻找最适合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刚编著:《把握好用人的技巧与管人的学问》.地震出版社, 2003年2月
[2]斯蒂芬·P·罗宾斯著:《管人的真理》.中信出版社, 2002年9月
[3]李诚主编:《人力资源管理的12堂课》.中信出版社, 2002年11月
[4]吴志明著:《员工招聘与选拔实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年1月
[5]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年
[6]詹姆斯.W.沃克:《人力资源战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年1月
[7]罗布.戈菲:《人员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年01月
【选择合适的解读方法】推荐阅读:
选择合适的案例论文07-21
如何选择合适的银行理财产品11-30
选择合适内固定06-16
韩国留学怎么选择合适的学校08-30
选择合适的路初中满分作文09-04
做毕业设计如何选择合适的PPT05-13
赴新加坡留学怎样选择合适的学校05-21
马赛克经销商要怎样选择合适厂家合作11-13
不合适的问题08-18
简历写作:做合适的简历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