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选择教学内容

2024-07-31

优化选择教学内容(精选12篇)

优化选择教学内容 篇1

摘要:在对体育教学方法进行分类和探讨其优化选择影响因素的基础上, 运用心理学研究成果, 对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体育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进行研究, 以期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体育教学方法,分类,优化,选择

体育教学方法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在一定教学原则下,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所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从某种意义上说, 体育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合理性、适用性以及科学性将直接关系到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与效果。在体育教学中, 在课程目标和教学设备作保证的前提下, 体育教学方法成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主要依据。

体育教学方法的优化指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知识获得与个性、能力发展之间的关系, 根据体育教学方法的分类体系, 对各类体育教学方法进行比较分析, 充分发挥每一类教学方法的优势, 克服其劣势, 使其互补、融合, 使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选择合理、有效的体育教学方法, 以期最大程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

1 体育教学方法的分类

教学方法的分类, 就是将教学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众多的教学方法按照某些共同特点, 把他们归属到一起;又按照某些不同的特点, 把他们区分开来, 以便更好地分析、认识它们, 掌握它们各自的特点、起作用的范围和条件以及它们发展运动的规律[2]。本文在对各种体育教学方法分类进行对比和分析后, 按照体育教学方法的外部形态和这种形态下学生认识活动的特点, 把比较常用的体育教学方法分为: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以身体练习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以比赛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以探究性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3] (见表1) 。

教师只有通过教学方法的外部表现才能控制学生的活动, 也就是说, 师生之间的相互制约活动,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选择的教学方法的外部表现形式[4]。因此, 按照教学方法的外部形态和这种形态下学生认识活动的特点进行分类, 有利于实现教与学的相互作用和统一, 也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5]。

明确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和分类是体育教学方法优化研究的基础, 但要将理论运用于实践, 并更好地指导实践, 必须运用系统的整体观点, 综合考虑诸多影响因素, 否则就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2 优化体育教学方法的影响因素

2.1 教学目标

体育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学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和标准, 是影响体育教学方法选择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对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直接起作用的是单元的、课时的教学目标, 因为不同的体育教学目标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去实现。单元的、课时的教学目标是结合学习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将课程目标具体化, 已不再是模糊的目标, 而是一个有着多种具体内容的目标群体, 包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态度和情感。

2.2 教材内容

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而选用的体育卫生保健基本知识和各种运动动作组成了体育教材, 它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根本保证。在体育教学方法与体育教学过程其他因素的关系中, 体育教学内容起着基本的、决定性作用, 因为教学方法是教学内容的运动形式[6]。所以, 体育教师应在仔细分析教材的基础上, 根据教材性质和具体内容的特点灵活而有创造性地选择适当的体育教学方法。

2.3 学生实际情况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是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变量。他们的实际情况包括年龄、性别、身心发展特点、体育知识技能等基础特征。不仅不同年龄学习者的思维水平以及兴趣、需要、情感、态度等方面有所不同, 而且即使是同一年龄阶段的学习者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 在选择体育教学方法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集体特征, 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完成课程学习目标, 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4 教师自身水平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其主导作用贯穿于体育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的教学经验、专业理论和技术水平、个性品质特征以及教学风格等直接关系到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情况。教师除在德才方面为学生做出榜样外, 还必须熟练掌握教材内容, 了解教材的结构和学生的知识结构, 协调影响学生学习的诸多因素, 并能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个体差异与集体特征设计教学活动, 使学生在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情境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形成一定的技能和态度。从某种意义上看, 体育教学方法在本质上是体育教师以自己的个性对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7]。

2.5 不同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在教学过程中, 不同的教学方法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 多种教学方法彼此联系、紧密配合、互相补充, 综合发挥整体效能。因此, 应根据系统理论和学科交叉的特点, 探究体育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整体结构中的功能定位, 使它在教学实施过程中, 与其他构成要素有机结合, 充分发挥自身的最佳功能[8]。从而使单一与整体结合、传统与创新结合, 包括讲解与示范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教与学结合等, 体现教学活动的整体性和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3 运动技能形成阶段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

认知运动心理学研究表明, 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 即运动技能形成的认知阶段、联系阶段和自动化阶段, 不同阶段的学习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9]。为了更好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效果,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从体育教学方法的角度出发, 根据其分类, 以足球教学中正脚背踢球运动技能形成的不同阶段所具有的不同心理特征为基础, 选择既有利于技术掌握、又有利于个性与能力培养的体育教学方法。

3.1 认知阶段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

在技能培养的开始阶段, 个体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认知问题上, 强调对任务的认知, 知觉和理解动作的术语、要领、原理和规则, 以及做动作时应知觉的线索 (包括来自身体内部或外部的线索) , 并学习与它有关的知识, 从而在头脑中形成这种技能最一般、最粗略的表象, 这就是技能的认知阶段。在认知阶段, 练习者的主要心理特征表现为:精神处于泛化阶段, 内抑制过程尚未精确地建立起来;注意范围比较狭窄, 知觉的准确性较低;精神和全身肌肉紧张, 动作忙乱、呆板而不协调, 多余动作较多。

因此, 该阶段的体育教学应以运动技术的学习与掌握为主, 选择以直接感知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如示范法、演示法、保护与帮助法。如学习正脚背踢球的初期, 教师首先应做一个规范的示范动作。示范法是体育教学中最常用的直观方法, 它在使学生了解所学动作的表象、顺序、技术要点和领会动作特征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其次讲述此动作的要领 (直线助跑, 支撑腿位于距球一侧一足远处;脚尖朝向踢球方向;踢球腿带动髋和膝关节转动, 直线向前摆腿;脚尖向下垂直, 脚踝固定;脚背触球, 腿向踢球方向摆出) 。最后利用演示法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演示法是指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 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此方法虽对某些示范有一定难度, 但对于体育教学来说, 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经过以上教学使学生能较好地达到技能形成初级阶段的教学要求, 有助于学生了解动作形象、结构、过程、时空关系等, 形成正确的认知, 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

3.2 联系阶段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

在经过练习建立一定的感知和表象基础后, 运动技能的学习进入动作的练习阶段。在此阶段, 认知阶段的知识得到应用, 学生已学会把某些环境线索与完成技能所需的活动联系起来。虽然掌握技能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仍需提高, 但犯错几率降低, 兴奋和抑制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更加准确, 错误觉察能力逐步形成。个体可将注意力集中于如何成功完成技能, 从认知转向运动, 并使它从上一次练习到下一次练习更具一致性。这个阶段的练习强调在正确的直觉和积极思维的基础上反复练习, 找到改进动作的方法, 合理使用力量、速度, 建立准确的空间方位, 最后把动作的各个组成部分联合成一个整体, 建立起动作连锁[10]。

在此阶段, 练习者的注意力主要指向动作技术的细节, 越来越全面地意识到动作的整体, 并开始通过思维对动作的本质特征进行分析与概括。根据上述特点, 该阶段在促进学生掌握运动技术的同时, 尤其要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 以身体练习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如分解练习法、完整练习法和循环练习法应成为该阶段最主要的教学方法, 并合理穿插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如以讲解法和问答法为辅进行教学。此阶段先利用分解教学法对正脚背踢球技术细节进行分解 (助跑、支撑脚的摆动、踢球和随前动作等) , 使学生了解某一关键技术的动作要领;再运用完整教学法加深学生对正脚背踢球完整动作的印象;最后, 应用辅助手段加深学生正确掌握动作的某一环节。由于有了认知阶段的学习, 学生对所学的运动技术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 他们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寻找动作之间的联系, 分析运动技术的细节, 完成对运动技术的整合。

3.3 自动化阶段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

在这一阶段, 技能几乎变成习惯性动作, 练习者不再有意识地思考自己正在做什么, 意识对动作的控制作用降到最低限度。动作的执行完全由程序来控制, 受本体感受器调节, 无需特殊的注意与纠正, 心理与机体的耗能出现节省化。练习者的动作已在大脑中建立起稳固的动力定型, 神经过程的兴奋与抑制更加集中与精确, 同时, 练习者已经形成较高的错误觉察能力, 能够自己发现错误、纠正错误[10]。

由于该阶段的教学任务是巩固与发展已掌握的动作技能, 扩大动作技术变化的范围, 以便在多种情况下灵活运用;根据个人特点, 提高技术水平, 促进学生在发展身体素质的基础上, 进一步改进、完善动作技术。为此, 该阶段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应采用以探究性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如发现法、问题探究法等。同时, 运用重复练习法与变换练习法对正脚背踢球技术加以巩固, 从而启发学生思维, 促进学生自我认识动作完成情况, 如怎样踢球才能最大程度的发力, 怎样可以用正脚背踢远、踢准等。再进一步加大运动负荷, 使学生在承受较大负荷的条件下, 甚至有一定疲劳的情况下仍能准确、熟练地完成动作, 提高其动作技能的稳定性。发现法最本质的特征是强调探究过程而不是现成的知识, 其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 独立实现认识过程, 即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自觉、主动地探索, 科学认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4 结论

体育教学方法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体育教学内容以达到体育教学目的且由一整套体育教学模式组成的操作策略。体育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要有利于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 有利于其个性、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并且要以运动技能形成的阶段性特征为基础。

(1) 在运动技能形成的认知阶段选择以直接感知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如示范法、演示法、保护与帮助法, 不仅可以高效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提高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效率, 而且能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和自信心, 激发其学习兴趣, 以及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关心、相互支持的合作精神。

(2) 在运动技能形成的联系阶段选择以身体练习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如完整练习法和分解练习法应成为该阶段最主要的教学方法, 并合理穿插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如以讲解法和问答法为辅进行教学。选择以身体练习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作为主要教学方法, 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而且能激发其求知欲。

(3) 在运动技能形成的自动化阶段选择以探究性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如发现法、问题探究法等, 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运用这种方法可以促使学生在自动化阶段的学习情境中培养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同时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随着体育教学方法的不断发展, 其方法组合会逐步完善, 发展到一定阶段, 必然会出现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方法组合。这就要求我们对已有的体育教学方法体系不断进行研究与探索, 从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曲红军.论体育教学方法的分类与选择[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03.

[2]王策三.教学论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5.

[3]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4]休金娜.中小学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4.

[5]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6]陈建绩.体育教学新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2.

[7]杨贵仁.中国学校体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8]高菲, 李士澎.体育教学方法分类体系的分析与思考[J].榆林学院学报, 2006, 6:2~3.

[9]张力为, 任未多.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10]季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优化选择教学内容 篇2

Oracle的优化器共有3种:

a. RULE (基于规则) b. COST (基于成本) c. CHOOSE (选择性),

设置缺省的优化器,可以通过对init.ora文件中OPTIMIZER_MODE参数的各种声明,如RULE,COST,CHOOSE,ALL_ROWS,FIRST_ROWS 。你当然也在SQL句级或是会话(session)级对其进行覆盖。

为了使用基于成本的优化器(CBO, Cost-Based Optimizer) , 你必须经常运行analyze 命令,以增加数据库中的对象统计信息(object statistics)的准确性。

如果数据库的优化器模式设置为选择性(CHOOSE),那么实际的优化器模式将和是否运行过analyze命令有关。如果table已经被analyze过, 优化器模式将自动成为CBO , 反之,数据库将采用RULE形式的优化器。

在缺省情况下,Oracle采用CHOOSE优化器, 为了避免那些不必要的全表扫描(full table scan), 你必须尽量避免使用CHOOSE优化器,而直接采用基于规则或者基于成本的优化器。

2. 访问Table的方式

Oracle 采用两种访问表中记录的方式:

a. 全表扫描:

全表扫描就是顺序地访问表中每条记录。Oracle采用一次读入多个数据块(database block)的方式优化全表扫描。

b. 通过ROWID访问表:

你可以采用基于ROWID的访问方式情况,提高访问表的效率, ROWID包含了表中记录的物理位置信息。Oracle采用索引(INDEX)实现了数据和存放数据的物理位置(ROWID)之间的联系。通常索引提供了快速访问ROWID的方法,因此那些基于索引列的查询就可以得到性能上的提高。

3. 共享SQL语句

为了不重复解析相同的SQL语句,在第一次解析之后, Oracle将SQL语句存放在内存中.这块位于系统全局区域SGA(system global area)的共享池(shared buffer pool)中的内存可以被所有的数据库用户共享。因此,当你执行一个SQL语句(有时被称为一个游标)时,如果它和之前的执行过的语句完全相同, Oracle就能很快获得已经被解析的语句以及最好的执行路径。Oracle的这个功能大大地提高了SQL的执行性能并节省了内存的使用。

可惜的是Oracle只对简单的表提供高速缓冲(cache buffering) ,这个功能并不适用于多表连接查询,

数据库管理员必须在init.ora中为这个区域设置合适的参数,当这个内存区域越大,就可以保留更多的语句,当然被共享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了。

当你向Oracle 提交一个SQL语句,Oracle会首先在这块内存中查找相同的语句。

这里需要注明的是,Oracle对两者采取的是一种严格匹配,要达成共享,SQL语句必须完全相同(包括空格,换行等)。

共享的语句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A. 字符级的比较:

当前被执行的语句和共享池中的语句必须完全相同。

例如:

SELECT * FROM EMP;

和下列每一个都不同:

SELECT * from EMP;

Select * From Emp;

SELECT * FROM EMP;

B. 两个语句所指的对象必须完全相同:

例如:

用户 对象名 如何访问

Jack sal_limit private synonym

Work_city public synonym

Plant_detail public synonym

Jill sal_limit private synonym

Work_city public synonym

Plant_detail table owner

考虑一下下列SQL语句能否在这两个用户之间共享。

C. 两个SQL语句中必须使用相同的名字的绑定变量(bind variables):

例如:

第一组的两个SQL语句是相同的(可以共享),而第二组中的两个语句是不同的(即使在运行时,赋于不同的绑定变量相同的值)。

a.

select pin , name from people where pin = :blk1.pin;

select pin , name from people where pin = :blk1.pin;

b.

select pin , name from people where pin = :blk1.ot_ind;

教学方法选择与优化的思考 篇3

【关键词】教学方法;选择;优化Teaching Thinking and Optimization Methods

【Abstract】Education is not fixed, the key in the selection and optimization. Either teaching methods,Should pay attention to students thinking mov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fit”,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most simple wayPath to teach students the knowledge of the most complex,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students of ecstasy and lectures, students should followCognitive rules.

【Keywords】Teaching methods; choice; Optimization古人云: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又曰“教必有

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是一种个性化的艺术,教无定法,千课千法,丰富多彩,因人而异。有效的教学方法难以固定化,更不能单一,它永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所以,它需要我们不断地“因地制宜”, “量体裁衣”,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前苏联教育家、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认为,“选择对某节课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核心问题之一。”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怎样选择好呢?

1 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都要重视让学生思维动起来

教学是一种启发人思维的艺术。美国国家委员会在《人人关心:数学教育的未来》的报告中指出:“实在说来,没有一个人能教数学,好的教师不是在教数学,而是激发学生自己去学数学。” “只有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建立起自己的数学理解力时,才能真正学好数学,”学生要想牢固地掌握数学,就必须用内心的创造与体验的方法来学习数学,“可见,没有学生思维参与的教学方法绝对不是好的教学方法,只有让学生思维动起来,教学才能真正活起来。

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思维“动起来”的关键就是首先激发他们探究学习的兴趣,给学生提供展示、锻炼和表现的平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发挥的应是主导作用,为提高学生认识活动的积极性创造条件。要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感受探究的兴趣和快乐。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真正“动起来”,创造性潜能才能真正得到充分发挥,个性得以充分张扬和展现。总之,让学生思维动起来的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思维动起来的教学,更是轻松愉快。让学生思维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应成为优选教学方法的重要条件。

2 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都要重视教学的“适合”

“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没有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最适合的教学方法才是最好的。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它的适用时机和范围。在某一具体情境下是最优最好的方法,在另一情境下未必也最优最好:反之,在一种情况下是低效失败的方法,在另一情况下却可能很有成效,运用很成功。选择的基本原则就是“适合”。

一是“适合”学生。适合学生的,才是最重要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习好。如果别人认为最好的教学方法,不适合目前的学生,就是不可取的教学方法。二是“适合”教师。再好教学方法,不“适合”教师的性格和教学风格,应用不来,也可能成为最糟糕的教学方法。三要“适合”教学需要。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教学方法。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需要展示则展示,需要指导则指导,需要讨论则讨论。选择教学方法的出发点应该是“适合”,而不是教学方法本身。

3 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都要重视以最简捷的途径教会学生最复杂的知识

“两点直线距离最短”。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也存在一条最短的直线距离,优选教学方法就是要尽量找到这条直线距离,以最简捷的途径教会学生最复杂的知识,以最高效的方法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避免陷入教学方法复杂化的误区。

课堂教学方法不是越多越好,越现代越好,越复杂越好,而是越有效、越简捷越好。简捷不是粗糙平庸,也不是抱残守缺,墨守成规;简捷是建立在对教学本质正确认识之上的返璞归真,删繁就简,简单实用。提倡简简单单教知识,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简捷的教学拒绝过多过滥的教学环节,简约教学内容,简便的教学方法……然而简捷并不代表简单,我们要抛弃的是烦琐哲学,反对的教学上的形式主义。达到简捷教学,这是教学的很高境界,也是我们所应遵循的以简驭繁,实现省时高效的教学思路。

4 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都要重视能够让学生忘我听课

让学生忘我听课,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是最好的教学方法。当课堂教学形成一种情境,在这种情境之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共同融入其中思考、活动,达到忘我状态时,教学便进入了一种人境融合的最高境界。在这种情境下教学,不仅是一种投入,也是一种享受。

让学生忘我听课,起码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教学富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全身心投入其中。这不仅需要教学的艺术性,更需要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口味,并富有新颖性和吸引力。二是形成课堂情境,人境互动。当人融入一定情境之中时,往往会产生一种忘我的状态。如同现在的环幕电影一样,在观看时,观众被36 0度的画面和多路立体声所包围,从而产生一种不寻常的强烈感受,使观众融入影片的情境之中,产生一种忘我状态,在不自觉中感到自己就是电影所表现的环境中一员,并随着电影镜头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情绪反映。教学要达到这种效果,就必须在教室中形成一种立体的全方位的情境场并实现入境互动。三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是实现学生忘我听课学习的重要条件。如果学生的学习动机不端正,再好的教学方法也难于让其全身心地投入。

5 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都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好的教学方法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规律之上的。选择教学方法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找准教学的切入点,梳理知识点,激发兴奋点,培植创新点,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优化选择教学内容 篇4

一、整合教学内容,适应学生发展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已历经多次改编,在编排顺序、内容选择方面比较科学合理。但是,由于地区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能力之间存在差异性,教师要认真钻研新课标和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使之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是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选择和优化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根据学生原有的基础水平、教学实际和教学重难点等因素,打破教材原来的教学体系,对学生所要学习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优化和有效整合。使教学内容更好地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从而让信息教学过程实现最优化,不断增强信息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动画补间”动画》这节课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效的整合。由于学生电脑绘图的基础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在教学中,可以把本节课中混色器的教学内容后置,把其作为单独一节内容进行讲授。学生可以从Flash制作的技巧、Flash绘图到Flash动画制作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这样能够符合认知规律,便于接受。另外,在本节课教学中教师可以把“飞翔的小天使”的动画制作与图层的基本操作这两部分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由于学生对位移动画的内容已经熟练掌握,而图层操作是本课的难点,教师将这两部分教学内容有机融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图层操作的难度,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二、更换教学素材,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占有主体地位,其对信息技术教学是否感兴趣是衡量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但是传统的信息教学主要侧重于对学生进行一些简单技能的训练,教学内容比较枯燥乏味,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另外,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中的一些材料和情境已经比较陈旧,缺乏时代气息,根本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及时更换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相关内容,运用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贴近生活实际、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教学素材,使之更好地符合信息技术教学的需要。这样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综合素养,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感觉信息技术就在身边,使之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进而全面提升课堂效率。

三、拓展教学内容,增强实践能力

初中信息技术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目的是借助信息技术,有效地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因此,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够直接决定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成为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任务。但在实际的信息教学过程中,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和制约,常常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缺少探究的过程,长期处于被动地位,丧失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不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需要深入研究教材,不断拓展教学内容,积极为学生创设一些探索、创新的空间和机会,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探究,从而不断增强学生探究、创新、实践和思维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表格规划与修饰》这节内容时,学生在充分掌握了行列高度的调整、花边和边框的加入以及底纹背景颜色的添加等基本技能之后,教师可以布置设计报名表、制作课程表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虽然在实践活动中学生遇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但都能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方式解决,最终圆满完成任务,在实践活动中提升了操作能力。在信息教学中教师通过不断拓展教学内容,积极为学生设计一些实践性活动,既能够有效地巩固所学的基本技能,又能全面地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总之,科学合理地选择和优化教学内容是提升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重要措施,新课改形势下,信息技术教师要不断学习和创新,积极转变教学方式,科学整合教学内容,合理更换教学素材,从而打造出高效化的信息技术课堂。

摘要:信息技术是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产物,也是当前初中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如何提高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效率是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对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形势下,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与优化已成为信息技术教学的客观要求,也是有效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企业该如何选择网站优化公司 篇5

我们平时所说的网站优化按一般的意思来讲就是搜索引擎优化,即seo.在严格意义来讲,网站优化是包含搜索引擎优化和网站用户体验优化两层意思,一个好的网站不但要在搜索引擎上有一个好的网站排名,同时网站内容有可读性,网站能给浏览者留下一个好的用户感受,这点也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一个没有自己的优化人员的团队,在选择seo服务公司的时候就要特别注意。提高关键词排名是一个seo公司的主要职责,一个不合格的seo公司完全可以不考虑对用户使用者的感受而取得关键词的排名,如在文章中大量的运用优化的关键词,是网站内容的可读性变差,对客户产生了大量的负面影响。所以说这种seo公司只会关心网站的关键词排名,对于网站用户是否下次再访问就不是他们所考虑的问题,

这是一个企业在选择seo外包公司时必须要考虑的一个因素。

一个好的网站优化公司,对于网站的可读性和外观会考虑的更多。

所以在选择一个seo公司的时候,首先要看这是不是一个专业的seo公司在操作。现在市场上有好多提供seo服务的在网上打着某某公司的旗号,其实背后只是一个人在操作,我不相信一个一个人去服务许多公司对客户来说能有什么保障可言。

还有一些优化公司更加缺德。他们只会用大量的链接保证客户在短时间内得到较好的排名,而过后你的网站会不会被搜索引擎列为“黑名单”或被惩罚,他完全不去考虑。但这有时也是与目前市场上信息的不对等性分不开的,客户不懂什么是seo网站优化,更不知道seo里的“黑帽”“白帽”,他们只希望花最少的钱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好的排名,而优化公司的永恒追求是利润最大化,也许这种靠作弊来获得排名才是他们的“最好选择”,优化公司不需要太大的投入,客户也会尝到貌似的优惠,而客户网站背后隐藏的危险却完全不知。

优化选择教学内容 篇6

【关键词】 新课改 高中 历史课堂 教学内容 优化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67X(2014)11-004-01

众所周知,“教学内容”对于我们教师而言是一个不需定义的概念,尤其对于我们文科历史教师而言,可能还有某些教师仍然把我们教学的内容仅仅理解为教学大纲、课本知识以及教参上的内容视为教学内容。其实在社会上甚至是教师同行中对我们历史老师存在某些偏见,例如有些人认为历史教师只要能够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就能把课上好,文科学生只要把该记忆的内容记住就能考出理想的成绩。这种看法很普遍,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尤其是从历年高考试题可看出,历史课程的教与学对历史教师和文科学生不再是简单的教材内容的重现和对学生记忆熟练程度的考查。所以我们历史教师要有对新课改下历史课程教学有清醒的认识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占据一席之地,才能让同行以及社会上改变对历史这门基础学科的看法。

新课改后,高中历史由原先的通史体系改编成版块史体系,原先学生还可以通过时间的顺序来了解古今中外的历史。自从新课改后,在日常教学中,尤其是在高一阶段面对刚从初中升入高中的学生普遍反映历史内容繁杂,头绪不繁多,体系明显,重难点难以把握,并且认为与其在初中学习的历史内容相脱节。但是新课改的目标是让学生把各大块的历史知识联系起来, 了解古代、近代、现代的世界与中国的经济、文化与政治历程。

著名的教育家巴班斯基在《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方法论原理)》讲到:“所谓教学过程最优化,是指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以及该系统的特征及其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组织对教学过程的控制,以保证过程(在最优化的范围内)发挥在一定标准看来最有效的作用。也可把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解为:教师有目的地选定一种建立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保证在规定时间内解决教养和教育学生的任务,并取得尽可能最大的效果。”根据以上原则,教学内容的优化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

一、主题化基础之上的结构化

新课改过后的版块史的每一个单元都围绕其版块所主要介绍的主题下叙述一个分支主题,而每一课则有这一单元主题之下的分支主题,所以每一堂课都有一个涵盖面较广以及聚合力强的教学主题。要用这个主题把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串联起来,使之转化为能够迁移的知识群,这样才能发挥所学内容的群体效应和系统效应。如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3课《辛亥革命》这一课,用“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发生,怎样进行的以及产生什么样的结果”这样的主题,就可以整课内容串联起来。

此外,在抓住历史基本主题的基础之上,按照历史知识固有的内在联系,对历史知识优化组合,使之能够序列化、系统化以及整体化,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学到的不是零散的历史史实,而是历史的过程、发展方向、本质与规律,从而形成历史学科的知识体系。所以对于具体的历史事件,要把它当作一个整体来考察,不能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还是《辛亥革命》这一课,在把握其主题过后,还要把这一课放在整个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以及政治文明发展进程中去进一步了解掌握。历史过程可以从点、线、面三个角度去进一步优化。从点上看,单一的历史现象产生、发展以及结果如何要体现出来,如辛亥干嘛是如何出现、发展以及最终结局;从线上说,任何历史现象的出现不是孤立的,它必然在整个历史发展进程中担负起必要的责任,如辛亥革命是在中国处于什么样的环境出现的,有何必然性,出现后又对中国以后历史进程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从面上来说,历史发展的整体趋势、未来走向要体现出来,如辛亥革命代表了近代中国政治发展进程怎样的前进方向。

二、集约化基础之上的层次化

历史教师要把历史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在学科知识体系中起普遍作用的核心知识作为教学内容的主体,使之成为学生识记、理解、运用的重点,并使之释放出最大的力量。

在掌握核心知识的基础之上,学生需对知识分层次的理解和接受。从最初的历史表象基础之上再形成历史概念体系,体系之上进而是历史规律,有低级向高级、简单到复杂、感性到理性的升华。教学内容的优化是要把握与分清教学内容的层次。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逻辑关系重组教材内容,按照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能力层次要求提出学习要求。

三、方法化基础之上的理性化

传授历史思维方法是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优化教学内容离不开分析、比较、综合、归纳、概括、比较等思维方法,而掌握这些方法的途径是要以具体的历史内容为载体,一个优秀的教学设计里无不包含着历史唯物主义的的立场、观点以及方法。所以教学设计中一要体现一般思维方法,如如何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二要体现历史学科独特的思维方法,如“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优化教学内容的同时还需考虑到内容的表达形式,可以通过列提纲(把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纲目的形式表达出来)、论证式(通过积聚历史事实论证历史观点)、问题式(通过设计问题,突出重点知识,展示历史知识的逻辑联系和知识层次)等形式使学内容主题鲜明,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在此基础之上尽可能把感性的历史表象上升到理性的认识高度,提炼观点,概括结论。

优化选择教学内容 篇7

首先,教师激情导入。如: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到人间天堂去领略迷人秀丽的风光。那里不但风景秀丽,而且名胜古迹众多。古往今来,许多名人都为它写下了赞美之词,留下两千多件石刻题记,并成为珍贵的文物宝库。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桂林山水”。它位于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北部。桂林一带,奇峰突起、怪石峥嵘、岩洞幽深,其岩溶奇观为世所罕见,故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

《桂林山水》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写景佳作。文章开头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点明桂林是闻名遐迩、令人神往的游览胜地,于是使读者很自然地产生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欲望。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课文内容,教师先出示挂图,让学生从总体上通过视觉、感觉等方面对桂林山水有个大致的了解,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美景之中。

其次,进入生字的学习。需要认的生字有:澜、瑕、翡、峦、骆、驼、兀、绵等8个生字。教师出示卡片指名学生拼读、直读、开火车读、当小老师读、个别读,然后说词语、说句子。教学模式上采取了参与研究型模式,从学生多种形式的读、说词语、说句子都是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学习的,内容进行顺畅,效果也很好。对于要写的字:澜、瑕、攀、峦、泰、骆、驼、罗、障、兀、绵11个生字,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说词语、说句子、说识记方法: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猜字谜等,整个识字过程积极参与,效果相当好。当然在此过程中也有教师的指导、启发、点拨。教学模式上主要是参与探讨模式与启发接受型模式相互作用,课堂气氛极其活跃,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很高。此外,也可以采取被动接受型模式,每个生字都由老师领读、说词、说句、说识记方法,学生被动地接受。但这种模式只能对极少数学生产生效果,且老师要讲得风趣幽默、有吸引力才能达到这种效果。被动接受型教学模式往往忽视了学生内在潜力的开发,没有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位置,教师采用灌输、机械重复的训练方式进行教学,从而割裂了教与学的互动、反馈过程,阻碍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动机与能力,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忽视了学生的参与创新意识。学生不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获取新知识,影响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交流合作能力的提高,导致学生灵活运用和发展创新能力差,智力和情感世界的全面发展受到限制和损害。因此,这种被动接受型教学模式在一般情况下是不会采用的。

最后是对课文的朗读与理解。先让学生提前预习,再展示学习成果。大多数学生都能举手汇报,教师随机给予鼓励。在理清文章叙述顺序这一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先弄清楚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通过读,学生汇报了第一自然段总体告诉人们“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读者对桂林山水的向往;第二自然段写了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第三自然段写了桂林山奇、险、秀的特点;第四自然段将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写,读者读后头脑中形成了连绵不断的画面。教师随机设疑:作者采用什么样的结构方式写桂林山水的?学生思考后说是先总后分;教师又进一步设疑,作者把桂林山水写得如此惟妙惟肖,又采用了哪些写作方法呢?学生说采用了对比和比喻的方法,写漓江水时与大海、西湖进行了比较,写桂林山时与泰山、香山进行了对比,但对于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采用了什么方法?学生都不知道,教师只能采用被动接受型模式给学生灌输“排比”的方法。教师随机又设疑,作者采用了对比、比喻、排比等方法,把课文写得活灵活现,读后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字里行间渗透着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学生有的说:“表达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爱之情”有的说:“表达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教师又随机设疑:桂林山水是祖国大好河山的组成部分,因此,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这样不仅使学生体会到了作者表达的情感,而且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文章的思想性和教育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课文内容也让学生回味无穷、终生难忘。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优化 篇8

一、如何选择教学方法

在如何选择教学方法问题上,我们有过两方面的教训:一是上世纪50年代机械照搬前苏联教学方法的教训;二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和70年代初期不讲究教学方法,不遵循教育规律,只凭主观愿望,陷入实用主义泥潭的教训。通过长期的探索和研究,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各种教法,各有利弊。

对待一种教学方法,既不能轻易否定,又不能到处照搬。对每种教学方法,不管是基本的,还是综合的,也不管是外国的,还是中国的,都应该认真学习,悉心领会,大胆试用,从中掌握每一种教学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取长补短,结合运用。

作为一名教师,掌握的教法越多越好。一种教法好比一种工具,木匠师傅手头的工具越多,做出的产品越精致。教师掌握的教法越多,提高教学质量就越有保证。如果一个教师不能逐步掌握新的教学方法,搞来搞去老一套,教学水平就难以提高。

(二)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教学有法,是指教学是有规律可循的;教无定法,是指没有任何一种固定的教学方法适用于任何情况,不能机械搬用,必须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教学方法。

这条原则很重要。承认“教学有法”,才能促进教师去学习和研究新的教学方法,才能坚持教学改革。承认“但无定法”,只是提醒和告诫大家教学方法不能生搬硬套,必须从实际出发灵活应用。

(三)一法为主,多法配合。

一堂课必须完成多种教育教学任务,由此课堂数学必定是多层次的综合体。所以,一堂完整的数学课,应该是“一法为主,多法配合”,不可能只是一种教法唱独角戏。把各种教学方法优化组合起来,各种方法,为我所用,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怎样选用教学方法,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这里首先必须了解教学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位置,以及教学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有五个紧密联系着的要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形式。其中最主要的是教学目标,它对选择教学方法起决定性作用,它的改变将对其他要素产生重大的影响。同时,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也会对教学方法产生影响。由此可见,确定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是:

(一)根据教学目标要求选择教法。

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必须从具体的教学目标出发。

从宏观来看,小学数学教学已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意志,按照这个总的教学目的,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要求了,必须选择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从微观来看,必须按照每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灵活选用教学方法。比如新授课与练习课所选用的教学方法就应有所不同;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就要选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二)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教法。

具体选用哪一种方法,要随教材内容而定。比如,几何初步知识内容实践性较强,可以采用实验法或演示法;理论性较强的概念教学内容,可以选用讲解法或自学辅导法;属于后继性教学内容,可以选用发现教学法。

(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教法。

不同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不同,心理、生理的发展水平也不同,这是选择教法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通用的,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教法,适用于低年级的教学方法,不一定适用于高年级。例如,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兴趣多变,选用的教法应具有趣味性;又如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优势,选用的教法应能体现直观性,注意操作演示。

(四)根据教学组织形式选择教法。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课堂教学结构,为了实现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必须有计划地安排教学步骤,分阶段进行。这样,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课堂结构不同,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不同。另外,必须考虑“一法为主,多法配合”,把各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组合起来。

(五)根据教学效率选择教法。

选择教法的优化问题,就是教师对各种教法进行比较评价,加以选择。优化的标准有两个:一是效果标准,二是时间标准。效果标准是重要的,选择教法的优劣主要看教学效果,但教学效果不是唯一的选择标准。还要考虑时间标准,就是说要节约时间。其实效果标准和时间标准是统一的,互相联系的。

选择教法应该把教学效率放在第一位,讲究实效,不图形式。有些教师为了追求教法新颖,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创设情境、小组讨论上,而到学生练习已没有时间了,造成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模糊,一知半解。这种课表面上看热热闹闹、生动有趣,实质上教学效率不高,所选用的教法是不合适的。

以上是选择教法的五个主要依据,除此之外还有其他要素,如教师的素质和教学风格,学校的教学设备条件等。所有这些方面是互相联系的,选择教法时必须全面考虑,如果只是片面地注意某一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那么所选的教法也不一定恰当。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要遵循“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情况、教学手段等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学成效,实现教学目标。

谈物理教学中习题选择的优化原则 篇9

俄罗斯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在《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一书中指出, 在物理习题教学中, 实施最优化有两条基本准则: (1) 在巩固概念、规律及发展学生独立解题能力方面, 达到现有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最高水平, 这就是教学最优化的时间标准。 (2) 要合乎规定条件下的课堂教学和家庭作业的时间定额, 学生与教师在教学中所耗费的精力应该合理, 这就是教学最优化的时间标准。物理习题教学的最优化关键在于教师选择的习题是否典型优化。因此应该确定选择习题的最优化原则:通过讲解和演算最少量有典型意义的习题, 花费学生最少的必要学习时间, 来实现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的巩固理解, 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智力, 使学生尽可能早的完成认识上的第二次飞跃。这一原则中, 必须把节省学生的时间作为一个及其重要的因素来考虑, 并且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因此, 选择最优的教学结构, 最优的教学内容、形式和方法、对消除学生家庭作业负担过重也有直接的关系。最优化本身正是为了节省学生的时间, 并把它作为最重要的准则之一。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 为了贯彻选择习题的典型优化这一原则, 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注意:

一、选题要少而精

为了充分利用有限时间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教师必须精选物理习题, 把题量降低到最低限度。这个最低限度应是为使学生形成最佳认识结构, 所需接触的最低数量的具体物理情境。要达到以少胜多的目的, 选择的每一道习题都要有较高的质量, 都要有一定新意。教师不仅要适时把合适的新问题教给学生, 而且要鼓励学生勇于创新, 避免“照葫芦画飘”的简单模仿。解答物理习题和解答数学习题相比, 强调更多的是灵活而不是熟练。为了提高解题的灵活性, 物理习题教学不应进行某种题型的反复练习, 而应不断拓新, 接触更广泛的物理情境。在有限的时间内, 对知识进行多种组合, 生成新的知识组块并提高生成新知识组块的能力。例如:编写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 应明确共有五个物理量:初速度、末速度、加速度、时间、位移。如果已知其中的任意三个就可以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 而且可以求出另外两个量。在这五个物理量中任取三个已知量, 共有10种情况。所以可以编出10种不同类型的习题, 培养学生的思维。

二、选题要有典型性

典型的习题对一类问题或一种方法具有代表作用。选择好典型习题, 透彻分析它的典型意义, 就能以点代面, 使学生触类旁通, 从而减轻学生负担。对典型题一定要讲透, 使它在较大范围内延伸、展开。延伸一般有平等型的横向延伸和递进型的纵向延伸。平行型横向延伸主要指一题多解, 用多种知识处理同一问题;递进型纵向延伸主要指改变题目条件和结论, 逐步地纵深递进, 从而得到更多、更深入的结论和方法。

三、选题要有针对性

教师在选题前就对班级特点和学生情况作深入地了解, 选题的难易要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出发。要有针对性地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地引入习题, 使习题的难易程度在不同阶段能达到最佳。在课堂提问和课堂练习、家庭作业和习题课、综合练习和复习课这三个层次中, 习题的难度应逐渐增大。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至于因一开始就遇到做不出的难题而丧失学物理的信心。教师在选题中也要注意因材施教, 既要照顾成绩好的学生, 也要照顾成绩差的学生。成绩好的学生应能完成一些基础的习题, 而成绩优异的学生可以额外多做一些难的习题。选题还要针对学生的认识缺陷, 使学生通过解题纠正错误认识。

四、选题时要注意联系实际

优化选择教学内容 篇10

一、课标导航, 呈现备考要点

确立本课的学习目标是学案的首要环节。通常我们以表格的形式呈现“考试说明”, 明确考点, 并用特殊符号醒目地标出变化的和新增的考点, 以提醒学生注意。学案的这一“导航”功能可为学生依纲扣本、回归教材、夯实基础提供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为下一步具体的知识梳理作了重要铺垫。

二、自主学习, 完成基础梳理

第一轮复习以紧扣课本、夯实知识基础、练就学科能力为主, 决定了基础和主干知识的梳理是学案的主体和核心。那么, 具体如何操作?仍以新授课的形式教学肯定是不可行的。为了便于学生自主复习, 在设计学案时我们通常将知识点化为问题视角, 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 并培养其“问题意识”;或者以填空形式让学生通过关键词来掌握要点, 培养其自学的方法和能力。基础梳理的过程, 是教师指导学生依据学案回归教材, 全面、细致地进行自主复习的过程, 因此教师通常会提前下发学案, 要求学生在课前自己完成, 对于个别薄弱点, 教师上课时给予适当点拨。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这一环节的设计应尽量做到起点低又切实可行, 以便学生能享受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成就感, 使学生充满自信, 以积极的情感投入到更高层次的学习中去。

三、合作探究, 实现思维提升

近两年江苏历史新高考的命题日益突出能力与探究, 体现新课改的理念。为了顺应这一趋势, 我们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深入探究, 使不同智慧水平、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成员互相启发、互相补充, 实现思维和智慧的碰撞, 产生新思维火化。于是, 针对一些学生不能突破的关键点, 我们在学案中应设计一些深层次的、难度较高的问题供学生合作探讨, 以激发思维、提升能力。

如在《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的学案中, 我抛出这样一个问题“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其问题,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应该怎样面对?请你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经过教师的思路点拨与诱导, 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思维和探究, 最终师生共同提出了以下建议: (1) 坚持对外开放; (2) 既要快速发展本国经济, 又要关注和防止环境污染等问题, 和谐发展; (3) 加大科技投入,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4)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5)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6) 加强区域合作等。这一环节, 将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紧密结合, 在教师点拨和学案引导下讨论、探究, 形成有序有控的师生、生生互动过程, 有利于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养成。

四、线索建构, 形成整体感知

构建知识结构和线索是历史学案的骨架。历史知识纷繁复杂, 特别是新课程中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模块的划分, 易使学生产生时空错位、史实混淆、因果混乱等问题。因此, 一轮复习时教师有必要结合教学内容重新组合子目或者打通时空、整合教材, 以便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阶段特征和内在联系, 构建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考虑到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现状不能完整概括知识体系, 因此在设计学案时一般都由教师拟定系统框架, 适当留白, 尝试让学生总结归纳。学案通过图示或者表格, 以纲带目、化难为易、言简意赅, 即可将大量的历史知识互相关联和系统化、整体化。知识体系和线索的构建, 能使学生对主干内容一目了然, 对历史知识形成一个整体的宏观认识, 既有益于提高记忆效率, 又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五、限时演练, 检验复习成效

这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不可或缺的环节, 教师通常精选近几年高考题, 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等方面来检验学生的复习成效, 以单选题和材料题为主要题型。演练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 一方面可以起到自我检测、查漏补缺的作用,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典型例题给予学生解题思路和技巧方面的指导。

六、拓展延伸, 发展开放思维

针对江苏历史高考试题日益“史料化”的趋势, 我们教师有必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延伸、拓展, 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适应当前的高考。学案的最后环节, 我们适当补充一些史料和常用的史学研究方法, 或者介绍一些相关的史学新动态, 让学生了解教材之外的某些史学观点, 开阔学生视野, 同时使学生逐步形成开拓性的思维能力。如在学案中补充说明了历史新课程突出的三种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史观、全球史观, 并要求学生尝试以这三种史观整合相关历史知识, 其意图是希望学生提高综合能力, 发展历史思维。

以上六条我已在实践中应用, 实践证明, 学案教学在高三一轮复习教学中成效显著,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有利于实现主体地位, 提高学生能力。

学案教学, 把复习课还给学生, 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落实;教师不再唱“独角戏”, 而是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 指引学生一轮复习的航向。学案教学, 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态度,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概括、分析与综合等学科能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2. 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课堂实效。

学案教学, 变教为诱, 变学为思, 以诱达思, 改变了传统复习课中教师灌、学生装的弊端;它以导促学, 促使学生从“苦学、难学、学会”变为“乐学、易学、会学”。学案教学适应了新课改的要求, 优化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学生借助学案, 减少了学习的盲目性, 同时在课堂上时而写, 时而记, 时而思, 时而答, 多种感官齐参与可减少分神的机会, 促使学生专心投入课堂, 提高复习的效率。

3. 有利于提升教研能力, 增强合作意识。

为保证学案的质量, 组内教师们凝心聚力、加强合作、相互学习, 努力钻研教材、课标和考纲, 改善教学方法, 久而久之, 教研能力逐步得以提升。同时, 通过学案的共同研讨彼此间的感情也得到了升华, 合作意识也得到了提高。

优化选择教学内容 篇11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发展,教育体制改革逐渐深入,小学语文作为学生学习生涯中的第一道阶梯,也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思想的启蒙以及价值观的塑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种外来信息和思想的相互碰撞,学生的思维模式在不断创新,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如何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与积极性,让学生全身心的参与到课堂上,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成为当下教师们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在小学语文学习的课堂上,教师应针对小学生的心理和性格特征,积极与小学生沟通交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与学生的互动,通过与小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及时了解并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通过课堂上的教学创新,让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乐趣,让小学生养成爱学习,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观念相对落后

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都存在着同一个问题,他们认为对于学生来说,小学语文课只是学生学习读音识字、背诵课文的地方,而忘记了小学语文课堂还是学生素质培养和思想价值观塑造的地方。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的不仅是语文的基础知识,还有透过课文中传递出的各种价值观,若是教师一味地只知道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反而会落入应试教育的怪圈。

(二)忽视了与小学生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

忽视了小学语文与小学生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作为一门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密切联系的学科,语文的应用范围十分广阔,在现实生活中,语文的应用更是随处可见。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育上,很多教师都忽略了这种联系,单一的依赖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注重书本教材,没能将小学生的生活与小学语文紧密结合,影响了小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三)没有正确处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

虽然现阶段我国正在进行教育改革,但大部分教师仍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与学生之间处于一“教”一“学”、一主动一被动的地位,在课堂上,教师是通过传统的、单方面的、标准的方式向学生灌输书本知识,学生方面更多的只能是被动接受,这种“教”与“学”的地位限制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阻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还有一部分的教师虽然已经意识到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但却碍于自身能力的局限性,不能很好地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与创新

(一)创新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

我们都知道,小学生的年纪注定了他们拥有好动、贪玩、好奇心重的特质,这些特征导致他们在课堂上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而传统化的教育方式往往忽略了小学生的这些特质,导致小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低下。对此,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针对小学生的学龄特征,有方法、有目的地去引导小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转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促进小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其次,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上要创新教学模式,通过课堂上对小学生的互动、鼓励,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自我检测、自我激励的好习惯,同时,在课堂下也要培养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的好习惯,通过各种小比赛、小活动的方式鼓励学生在课外多阅读,增强学生的知识视野,通过大量的阅读训练不断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增加学生对语文学习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二)优化教师的语文授课方式

小学语文教学教师要重视小学生的学龄特征,通过语文教学课堂上的不断优化与创新,充分调动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课堂上的积极主动性,提升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对此,教师在课前的备课阶段,要针对小学生的兴趣特征对教材内容进行编制,在教学方式上选择小学生易于接受的“低龄化教学方式”,通过游戏教学、儿歌教学等方式,寓教于乐,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同时,给小学生一定的自我展示的空间和机会,将小学生在学习中的被动地位逐渐转换为主动,塑造小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将语文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教师的教育方式还是传统的标准化的教育,学生扮演的角色是“倾听者”,是被动的,而教师扮演的是“给予者”,是主动的,这种被动的局面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由于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对所有同学采取“一视同仁”的方式,没有做到“因材施教”,而每个小学生在学习习惯,知识偏好方面又各有不同,导致小学生们在课堂上没有真正地学到所需求的东西。因此,教师在小学教育的课堂上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做到“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小学生都能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找到学习的乐趣。

(四)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小学语文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到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小学语文的学习提升自身的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做好经验指导。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上,教师要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将小学语文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在课堂下,增加实践教学等活动,让小学生通过教学实践,真正理解语文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提升小学生语文应用能力,同时,增加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增强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现有的语文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和创新势在必行。结合小学生现阶段的学龄特征和性格特点,在小学语文教育课堂上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建立小学生在课堂上是学习的主体地位,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和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英语教学法的优化选择与综合运用 篇12

我国高职生英语自主学习有它的特点, 这种学习不是完全的自主, 应该是在老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 更不是指学生在课堂上我行我素, 不听老师讲课, 而应是指学习目标明确, 认真听课, 主动识别老师的教学目的和内容, 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 积极配合老师, 参加各种活动, 求得最大程度的输入和内化, 同时能自觉调控自己的学习活动, 正确评估自己的学习效果, 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 使用一切有用的学习策略来促进自己的英语学习。有效地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 是符合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是进行一切有意义学习的基础, 是学生继续学习和高效学习的保证。

基于以上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 作为一名在高职院校讲授公共英语的教师, 通过教学实践, 浅谈对英语教学法的几点认识。

一、对传统教学法的认识

教学方法, 是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传统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演讲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读书指导法、布置作业法、课外辅导法、角色扮演法等等。其中讲授法是传统教学方法中受到批评最多的一种, 有人认为它是注入式 (灌输式) 的教学方法。事实上, 传统教学方法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中流传下来的, 经过实践的不断筛选、淘汰、被人们逐渐地认识和利用, 因而需要辩证地对待它。

(一) 讲授是学校教学最重要的传授方法

郭华教授认为学生学习主要是快速接受已有的文化知识, 因此, 讲授法最重要。然而, 学习是一种被能动性的精神活动, 不能忽视其心理学基础, 并要催生出学习的快乐心境, 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否则, 讲授必然导致学生的死记硬背, 学习变得枯燥乏味。“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制度化教育同样无法回避和超越的;学习是“被动催生能动, 磨砺衍生快乐”、“并在磨砺中走向解放”的实践, 它依赖教学方法的教育性。“教育性教学的方法的基本问题不是教会学习者他还不会的东西, 而是如何要求学习者对学习对象进行探讨, 以使这种要求的作用不是直接从这种要求中产生, 而是通过这种要求所激起的对学习对象的探讨而形成的。”换言之,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将知识探索与生成转化为学生本人的欲望意志, 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郭华教授在文中提到, 一些教师因为“讲授”受到批评就不敢说“讲授”, 这说明教师对讲授法的实质与教育性教学方法的条件并不清楚。“讲授”受到批评主要是指讲授已经沦为“灌输”。这种批评的确是值得质疑的, 讲授法和灌输论并不是一回事。讲授法与灌输论的本质区别在于讲授法尊重学生的自身经验, 并帮助学生超越自身经验的历史局限, 追求学生“自否定”精神成长与学习自律;而灌输论则不然, 将他者知识凌驾于学生自身经验之上, 追求学生“他否定”精神成长与学习他律。

(二) 角色扮演法

在教学过程中, 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在课堂活动中, 以学生为中心, 是指讲解由大家一起讲, 改错时大家一起改, 而教师则是这一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帮助者、协调者和评判者。语言不是“教会”的, 而是“练会”的, 因此, 必须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既要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鼓励学生参与教学, 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也要给予正确的指导和帮助。在课堂上, 教师进行必要的讲解之后, 可以请学生们自由组合朗读对话, 并根据所学对话的典型句型, 让学生自己围绕本单元话题编写内容相似的小对话上台表演, 再由学生选出本节课的优秀拍档, 予以表扬和鼓励, 这种做法能使他们受到鼓舞, 会有一种成就感, 这样他们很快就会克服畏难、羞怯等心理障碍, 大胆地用英语表达, 促进英语学习兴趣, 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 它是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向学生传授知识, 还可以帮助学生优化学习策略和掌握学习方法。作为教师, 应该在传授课堂知识的同时, 教授学生运用学习策略进行学习, 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有目标, 有时间的同时, 学会自主学习, 成为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科恩 (Cohen 2000) 曾指出, 教师应该由“原来的管理者、控制者和倡导者转变为变化的施动者———即学习的促进者, 他的作用是帮助学生越来越独立学习, 越来越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二、多媒体教学法

现代教育技术的核心内容是多媒体技术, 所谓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中心, 把各个不同的电子媒体集成并控制起来, 将各种信息有机联系起来, 以构成能够进行人机交互的综合信息系统的一种技术。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综合起来, 编制成CAI教学课件, 进行教学活动, 我们一般称之为多媒体辅助教学。从英语教学的角度来分析, 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 有其优势, 也有其劣势。

(一)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

1.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认知活动的效率。2.多媒体教学手段可多样式地呈现信息, 为教和学增加新的维度和方向, 形成整体化、多通道、全方位的教育信息加工模式。丰富翔实的信息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 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文化差异的认识, 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3.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正在从教师的教学工具逐渐转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 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4.多媒体教学使个别化教学成为可能, 体现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指导思想,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兴趣决定学习进度, 选择学习内容, 因而可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5.多媒体技术使学习者较少受到时间和空间限制, 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6.有利于全面、均衡地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

(二) 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穿新鞋走老路。一些教师认为只要教育手段先进了, 教育思想便自然跟着先进, 于是在计算机辅助教学这一现代教育的外衣内, 进行着传统教学模式的翻版, 教师依然是进行传统的讲解, 学生依然是被动的接受者。2.过分依赖课件授课。现代多媒体赋予了课堂教学形式的丰富多彩, 亦使课堂教学变得多姿多彩。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多样性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变抽象为直观, 化空洞为充实。一般来说, 新生事物容易成为人们注意的对象, 尤其在课堂上, 当学生们厌倦了枯燥乏味的讲解时, 多媒体辅助教学给课堂增添了无穷的魅力。然而, 一些教师在一些课上从头到尾都用多媒体。甚至看到一些教师纯粹将多媒体视作“电子黑板”, 忽视了教学课件的选择, 从而冲淡了教学主题导致教学重点、难点不突出。学生上课就像走马观花, 看似课堂信息量很大, 实则学生收获有限。3.教师与学生缺乏情感交流。多媒体技术作为辅助教学手段, 如果长时间地、过多地利用, 会影响师生之间进行真实而丰富的情感交流。由于教师埋头操纵多媒体设备和演示课件, 常常无暇顾及学生的反应和接受能力, 从而会形成新的“填鸭式”教学。4.限制教师的临场发挥。多媒体虽然具有一定的交互性, 但它仍然是一种固化的程序。在演示课件时, 教师无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编排, 加之有些教师对多媒体教学设备操作技术掌握得不够娴熟, 致使他们不敢贸然改变课堂教学内容的讲授顺序和临时增加的一些新内容。5.多媒体教学信息量过大。多媒体教学中易出现一味强调教学信息量的现象。如果教师在单位时间里讲解节奏过快或演示信息量过大、则会导致学生思维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无暇独立思考、理解和消化所学内容。另外, 多媒体计算机是教师授课过程中使用最多的设备, 如果它的速度很慢或经常出现“死机”那么教师的教学就很难顺利完成。

三、正确处理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的关系

传统的教学方法, 有着它不可取代的长处, 它们都经过时代的磨练, 极具生命力, 并已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人才。而现代教学手段也有其生动、直观、灵活、容量大的优势。两者彼此之间有很强的兼容互补性。所以既不能矫枉过正、全盘否定、一刀切, 也不能固步自封、滴水不进。

两者的关系, 应以传统为主, 现代为辅, 取长补短, 决还能喧宾夺主;传统教学方法效果好的, 就不用现代教学媒体;两种教学方法效果相差不大的, 优先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 尽可能让各种传统教学方法发挥更大的作用。

摘要:自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以来, 中国公共外语教学经历了不平静的发展历程。传统教学方法也受到了质疑。此时, 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及设备极大地丰富了英语教学, 但其本身的局限性和部分教师不能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给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问题。教师如何综合考虑教学中的各种因素, 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 将现代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 实现它们的互助互补, 探究其教学规律, 是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英语教学,传统教学法,多媒体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上一篇:地理景观下一篇:对地理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