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非选择题

2024-05-13

如何非选择题(精选9篇)

如何非选择题 篇1

卫生院如何开展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

性别和选择性终止妊娠工作

湖北省丹江口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指导站张华442700

湖北省丹江口市卫生局六里坪中心卫生院陈良安442716

为了贯彻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使出生人口性别比保持在正常的范围内,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二○○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下文《关于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规定》,乡镇卫生院在此项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作者从事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终止妊娠管理工作多年,现将经验总结工作如下:

1、积极开展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终止妊娠的有关法律、法规学习培训。切实加强对有关工作人员的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明确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的重要性和严肃性。

2、严格执行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终止妊娠的各项工作制度,各科室有关制度要上墙。明确规定医务人员的资格条件及操作要求。

3、应当在工作场所张贴或悬挂“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禁止选择性终止妊娠”的醒目标志。

4、对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的要求,应予以拒绝。医学上确有需要的应按有关规定办理。

5、对孕14W以上终止妊娠者,应出具计生部门证明。承担施行终止妊娠手术的医务人员,应在手术前查验受术者身份证,以及医学诊断结果和计生部门证明。施行终止妊娠手术的医务人员必须取得相应资格,持证上岗。留存受术者身份证和计生部门证明,认真填写《人工终止中期妊娠登记表》。

6、对孕14W以内需人流或药流终止妊娠者,应在手术前查验受术者身份证,如实登记《妊娠14W以内人流登记表》。

7、加强人口出生实名登记管理。对分娩者,要查验其身份证、生肓证、生肓服务证。在《分娩登记本》上如实填写:姓名、身份证号、户口所在地、住址及配偶有关情况。对未婚先孕者,在保密情况下实名登记。对拒不提供真实情况者,必须通知计生部门。对孕产妇提供假证件或住址,应注明。但不得以任何理由将产妇拒之门外。

8、需要取环的育龄妇女,一律凭计生部门证明,医务人员不得擅自取环。

9、严格实行出生婴儿死亡报告制度。新生儿死亡的,按要求登记《婴儿死亡登记表》,并48小时报告计生部门。

10、出具各类计生孕检证明,必须具有妇产科执业证书医师书写,同时附贴至少一项报告单(如X线报告单、化验报告单、B超报告单)。诊断书必须严谨、真实,医生对所做出的诊断负法律责任。

11、终止妊娠药物不得出售给个人,采购、储存、销售实行专人、专柜管理、帐物相符,对药品去向有详细记录。并认真填写《终止妊娠药物管理明细帐》。卫生室、诊所、外设门诊严禁销售终止妊娠药

物。药房必须凭具有妇产科执业资格医师开具处方方可发药。

12、B超检查时,必须有专业合格技术人员,持证上岗。对孕妇检查时,必须有两名以上医务人员在场,不得透露或暗示与胎儿性别有关的信息,严格实名登记《B超检查登记表》,内容齐全,双人签名。

13、防保中心在接收儿童免疫时,应检查出生证,对实行免疫儿童出生年月日、性别、父母姓名、户籍、联系电话等,要真实准确。

14、卫生院成立专项工作小组,不定期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检查、监督工作。医疗技术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非法为他人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将依据《人口和计划生育法》、《母婴保健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等法律规定予以处理,同时按《执业医师法》规定,吊销其执业执照,对于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二〇一〇年五月十三日

如何非选择题 篇2

高中政治非选择题大致可以分为简答题、辨析题、图表题、材料分析题四类, 不同类型的题目有不同的侧重点和做法, 其中简答题和辨析题这两类题一般只出现在平常的练习中, 它们重点是培养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 一般情况就是检查背诵、默写能力, 没有太大的难度, 态度稍好一点的学生在这类题目中都能很好的做下来, 而图表题和材料分析题这两类题目才是真正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题目类型, 当然他们也就成了学生做题真正的“拦路虎”, 对于这两类题目我总结了一些做题的技巧和方法现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图表题的做法

图表题现在已经成了高考中的“常客”, 综察近几年高考政治卷中几乎每年都会有一道图表题, 从构成上看它一般有三大部分组成, 即标题部分, 图表数据部分和尾部注释部分 (如图) :

这类题从内容上看图表题数据部分所占分额最大, 所以学生们第一眼看见的也就是这一部分, 于是他们在做题时就会把眼光死盯在这一部分上, 认为答案一定会从这一部分中死磕出来。其实不然, 图表题的答题要点大多不隐藏于此, 而是隐含在并不起眼的标题栏和尾部注释部分, 通过对这两部分的分析才是得分的突破口, 其中标题是告诉学生我们这道题的答题方向, 让你知道从哪个角度进行回答, 注释部分是对材料中现象的强调, 是重要内容的再现, 而学生关注的中间表格数据部分仅仅是个内容补充, 现以以下例题分析:

注:最高收入组和最底收入组各占总体的20%

材料反映什么问题?

【分析】首先我们从表格的标题上来看“2003年我国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统计表”可以看出这道题考察的方向是我国居民收入情况, 这就需要我们找出这个情况是怎样的, 这时我们就可以细看表格的具体内容, 找出居民的各种收入情况, 但在分析收入情况时一定要全面, 务必做到横看、竖看, 特别还要看表格后面的注释。

我将此类题的做法总结为:“一看标题, 二看注释, 三看材料, 把握全面”。

二、材料分析题的做法

材料分析题是我们考试中要求最高, 最能体现试题的开放性、综合性的题型, 它既能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又能考察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它的题型一般是由一段或几段文字作为背景材料, 问题设计一般有“联系材料”的字眼。

这类题目, 我认为应先从问题入手, 因为材料文字一般很多, 如若先从材料看起没有针对性, 一篇材料读下来如同读了一篇报告无任何答题收获, 浪费了时间。先从问题入手, 能迅速找出本题所要考察知识点的关键词, 以便迅速进入答题的思维;在找出关键词后, 我们就进入基本能力的展现阶段, 根据关键词的把握, 我们要能迅速地在头脑中罗列出对该知识点有关的一切小要点, 并把他们写在草稿纸上, 标上序号;接下来就是认真研读材料了, 这一过程一定要细, 要做到逐句分析, 对照草稿纸上的知识要点查看能不能与之相对应, 若对应则在该句材料下方相应的做上与草稿纸上要点相对应的序号标记, 以便在整理答案时能看明白为准 (要注意有时材料中的一句文字可能体现的不止一个要点) ;通过如此分析, 这一题已经完成90%任务, 学生最后只要将要点与材料一一对应的按理论化、序号化加材料的模式写在答题纸上就成了, 现以2011年湖北二模题为例分析:

【例】2011年春夏时节,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了历史罕见的恶劣天气, 给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先是三月到五月的持续干旱, 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干旱范围最广的一年。进入六月后, 长江中下游地区又迎来了强降雨, 部分地区出现了罕见的旱涝急转现象, 防汛形势严峻。

大旱大涝面前, 各受灾省市高度重视, 根据灾情迅速及时启动预案, 胡锦涛总书记, 温家宝总理和受灾省市领导亲临抗灾第一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关注民生, 体察民情。各受灾省市把抗旱防汛救灾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以坚决的态度, 有力的措施, 扎实的作风投入到抗灾保民生, 促生产的工作中去。

联系材料说明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

【分析】 (1) 从材料入手, 找出关键词“政府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2) 迅速咋脑海中罗列出政府这一原则的有关内容, 它有三个表现并把它们写在草稿纸上a坚持为人民负责的工作态度;b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c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3) 逐句分析材料, 将能体现整个答案要点的句子做记号并写上与草稿纸上相对应的序号;

(4) 根据分析在答题纸上按要求写出答题要点。

我将此类题的做法总结为:“ (1) 读题目, 找题眼; (2) 回顾知识, 独处草稿; (3) 逐句分析, 划出要点; (4) 信心满满, 写出答案”。

如何非选择题 篇3

笔者从本校教学环境和学生具体情况出发,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其他解题方法,化繁为简,逐步摸索出了一套符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且普遍能被学生理解和掌握的一种解题新思路,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要学会审题,抓有效信息。

好多学生不会审题,造成“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结果。例如,有的考生在答2008年全国卷I第37题第(1)问“在唐代明经、进士两科考试中,为何进士科‘其得人亦最为盛焉”时,详细介绍了科举制度、隋文帝设进士科、唐太宗发展科举制度、武则天设武举和殿试、明朝八股取士等,写了一大堆话,就是不答为什么进士科比明经科更能选拔人才。所以说审题是解题的关键,能否审好题是答好问答题的先决条件。在审题过程中最主要的是找出关键词,抓住题目所提供的任何有效信息,可在关键词下面,用笔划上一条线,如时间、人物、思想主张、原因等,并加以提炼。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依据题目要求,系统地回顾自己所学过的有关知识,从材料的组织、观点的运用等方面进行综合、立体的思考,确定好时限、内容和思考的范围,组织好相关史实,把握住观点,并将历史现象、时间、人物、思想主张等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条件中分析其原因、背景,揭示历史事件的本质,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总结历史作用、影响、意义和历史地位,从而吸取历史经验和教训。如果能正确理解题意,就能取得较高的分数,反之,审题不清或审错了题,就会词不达意,离题万里,造成严重失分的情况。

第二要列好提纲。分点设问。

提纲反映了整个答案的内在联系,基本概括了答案要点,反映了层次关系,所以列好提纲,就基本上完成了答案要求,也为提高答题效率和组织好答案奠定了基础。因此,在审好题、抓住题目中的有效信息、明确解题思路的基础上,根据题意要求列好提纲,分点设问,就可以更清晰、更快捷、更完整地写出答案来,获得更好的成绩。如果没列好提纲就凭着感觉答题,可能出现错答、漏答等混乱现象,造成不必要的失分。但提纲力求简明,不必过详,自己明白即可。如:19世纪中后期中国地主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分别开展了什么运动?他们的代表人物、主张以及结果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对于这几问,我们可以把提纲列为:

提纲列好后,答案就自然而然地浮现出来,这样就可以避免错答漏答、颠三倒四等混乱现象的出现。

第三要看清问题。逐一回答。

我经常对学生说,你要搞清楚你的卷子是给阅卷老师看的,所以要了解阅卷老师的心情:他们希望看到的是一份有条理、有层次、字迹清晰、一目了然的试卷。这就要求我们在列好提纲后针对题目的设问一一作答。有几个问题就答几个问题,一问一答,要层次清晰、逻辑严谨、条理清楚、语句连贯。不要几个问题混在一起来回答。答题必须按问题的提问顺序对应答题,问什么答什么,紧扣题目,逐一作答,这样既能省时间,又能保证答题的准确性。

第四要稳扎稳打。夯实基础。

无论用什么样的解题方法首先考生必须具备应有的基础知识,否则任何解题方法都是空中楼阁。要具备应有的历史知识,需要熟知课本的每一个角落,如精读细读教材中的大字,阅读小字、图、表以及框图中所引用的名言与材料等。

第五要坚持训练,逐步提高。

中考历史典型非选择题总结 篇4

43.读图与简答:(9分)

权的法律文件是什么?

答:英国 《权利法案》(2分)请回答:(1)图一场景发生在哪个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中?议会通过的限制王

(2)图二自由女神像左手的铭板上刻着1776年7月4日,这天发表的什么文件宣告了美国的诞生?

答:《独立宣言》(1分)

(3)图三罗伯斯庇尔是哪一国家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人?该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通过的法律文件是什么?

答: 法国、《人权宣言》(2分)

(4)上述三个国家颁布的文献是其民主法制进程的有力见证,体现了什么理念。

答:依法治国 或 保障人权、重视民主、自由平等(1分)

(5)我们应当如何全面评价材图三的这次革命?

答:(1)摧毁了法国的封建专制统治,(2)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3)推动力十九世纪上半叶的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和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运动,(4)有力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3分)

44.阅读下列材料:(9分)

材料一北方人看不惯南方人,南方人不服北方人。美国北方和南方的人都对这场战争跃跃欲试,充满期待,就像一场赌博,都把赌注压在自己这一方。材料二过去的西洋文明史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东西方人民风俗不同,思想自相悬殊,各国相沿的习惯历数千百年之久,纵使利害十分明白,也不该骤然强搬硬套。

材料三这次改革为俄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就像列夫?托尔斯泰在长篇小说《复活》的开篇所写的那样:“一切都翻了个个儿,一切却又刚刚开始。”

请回答:(1)写出与材料一、二、三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主要领导者。答:美国内战──林肯;

明治维新──明治天皇;

俄国1861改革──亚历山大二世(3分)

(2)材料一、三中,两国通过战争或改革分别废除了什么制度?(2分)答: 美国——黑人奴隶制

俄国——农奴制

(3)材料一的“这场战争”中颁布的哪一文件成为这场战争的转折点?(1分)

答:《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4)请写出材料二中“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的具体措施。结合材料二,请你谈谈在改革开放,借鉴外来文明方面我们应该怎样做?(3分)

答:措施: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非选择题有哪些答题技巧 篇5

做情境类试题时,不仅要考虑答案是否符合化学原理,还要考虑是否符合生活、生产实际。例如在铁制品表面涂油可起到防止铁生锈的目的,但铁质的衣架不能用涂油的方法防锈。再如铁衣柜、汽车涂油漆不只为了防锈,还为了美观。

2. 围绕核心问题

审题时要明确试题的设计意图,找出答题的方向,围绕问题的核心组织答案。如实验设计题、实验探究题,甚至是综合计算题都涉及到实验目的或探究目的,你所做的一切都要为实验目的或探究目的服务,别偏离核心。

3. 以最常见的方式作答

开放性试题的答案是不唯一的,答题时应尽可能选择最贴切的回答,以最常见的方式作答不易失分。能用具体物质作答的要用具体物质,这样表达更准确。应尽可能写出自己最有把握,没有争议,能得到大家认可的答案,不给别人扣分的机会。

4. 按逻辑顺序分析

政治非选择题命制中的三个关键词 篇6

一、情景创设重四“度”

对一个试题而言, 情景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不仅因为考生或者其他读者第一眼看到的往往就是情景材料, 更是因为情景材料直接关乎着设问的质量和答案的生成。可以说, 成功的情景创设, 是编制高质量试题的必要前提, 甚至说良好的情景是试题成功的一半也不为过。但试题情景应如何创设呢?

例题抄录:

材料一:

图1:江苏省GDP和财政收入情况 (单位:亿元)

材料二:2010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要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加大民生领域投入, 使发展成效真正落实到人们福祉的提高上。

(1) 你从材料一中获得了哪些经济信息?

(2) 结合上述材料, 运用《经济生活》中的有关知识, 阐述江苏省政府加大民生领域投入, 促进社会建设的重要性。

这是2010年高考江苏政治卷中的一个试题, 其情景材料的创设颇能给人以启示。笔者试结合此题, 从内容的信度、形式的格度、信息的密度、情感的厚度等角度对试题情景的创设谈些想法。

1. 内容的信度

内容的信度, 指所创设的试题情景要真实、可信。这是创设试题情景的最基本要求。如果一个试题情景学生一看就是假的, 是老师“造”出来的, 那这个题目无疑是失败的。为此, 在试题情景的创设中, 要注意两点:一是所创设的情景必须合乎实际, 经得起现实的检验。当然, 这也并非说材料不能虚构, 只是在虚构材料的时候, 要源于现实、反映现实, 而不能天马行空、粗制滥造。二是所创设的情景, 特别是虚拟的情景材料必须合乎逻辑, 经得起逻辑的推敲。江苏卷中的这个试题, 情景材料选用了江苏省GDP和财政收支情况及《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相关内容, 保证了情景材料的可信度, 让学生通过考试加深对省情的了解。

2. 形式的格度

形式的格度, 是指试题情景的创设要注重形式, 追求试题的品格气度。情景的内容固然重要, 但毕竟需要通过一定的形式呈现出来。所以, 形式的格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维度。在具体的命题过程中, 首先必须做到语言表述的流畅、简洁, 对情景中可用可不用的字、词、句, 坚决删去;二是要在流畅、简洁的基础上, 力求语言优美、灵动, 尽量避免干巴巴的、枯燥呆板的陈述, 让考生在阅读过程中体验一种美的享受;三是要追求情景材料形式的丰富多样, 用多样的形式来传达信息, 做到图文并茂, 既增加卷面的美观度和灵活性, 又能有效加大试卷的信息量。江苏卷中的这个试题, 就很好地做到了图文并茂、简洁流畅, 试题情景由图、表和文字材料三种不同的形式构成, 文字简洁。

3. 信息的密度

信息的密度, 即指蕴含在情景材料中的信息量。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是高考考查的重要能力之一, 信息密度越大, 对考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要求越高。随着高考对学生能力要求的提升, 以及对试卷长度的控制, 在非选择题的命题中势必十分重视情景信息的密度。江苏卷中的这个试题, 情景材料虽然不长, 但蕴含的信息量却是非常大的, 确实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4. 情感的厚度

情感的厚度, 意指所创设的情景材料, 应跳出知识、能力考查的范围, 力求在考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上有所作为。江苏卷中的这个试题, 情景材料选用了江苏省GDP和财政收支情况及《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相关内容, 就能通过考试增进考生对省情从而对国情的了解, 这也正是本题在情景创设上的成功之处。但是, 本题情景创设在情感的厚度上却存在致命的硬伤:表1中2007~2009年三年的各项支出虽然均呈增长状态, 但增长率是不一样的, 其中, 2009年的财政总支出比2007年增长了约57.9%, 而同期教育支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分别只增长了38.0%、31.6%、39.5%, 其增长速度远远低于财政总支出的增长速度, 与“加大民生领域投入”明显是不相称的。这种问题我们在命题中是必须避免的。

二、问题设计重四“化”

问题是试题最核心的部分。从试题的构成上看, 它不仅决定着试题答案的拟定, 同时也是试题情景选取的内在依据所在。从命题的意图上看, 它也是实现命题者考查意图的关键性因素。问题设计的成功与否, 是评价试题质量优劣的最直接、最显性的一个指标。但问题设计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呢?现以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卷第41题为例做一说明。

例题摘录:

该题以东部地区民营企业出现“用工荒”、一些企业难以找到所需的农民工为背景, 创设了三个材料。为行文简洁起见, 把材料的具体内容略去, 只摘录三个设问如下:

(1) 分别指出表4、图14中的经济信息。

(2) 运用劳动和就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分别评析三位同学的观点。

(3) 面对“用工荒”, 政府应如何履行其应有的职能?

笔者以为, 高质量的问题设计, 必须符合指向明确化、角度新颖化、信息综合化、类型多样化等要求。下面就以上述试题为例简单阐述。

1. 指向明确化

所谓指向明确, 意指非选择题的问题设计必须是明确的而非模棱两可甚至模糊不清的, 简单地说, 就是要“问得明白”。只有设问指向明确, 问得明白, 学生才能答得明白, 从而保证试题的信度和效度。在命题实践中, 具体须考虑如下因素:一是知识指向, 即要在设问中对所要求的知识 (大到模块, 小到知识点) 有所限定;二是思维指向, 最主要的是必须明确设问是“是什么”型、“为什么”型还是“怎么办”型;三是材料指向, 在设问中要明确该设问要不要结合材料、结合哪个材料、结合到哪种程度;四是主体指向, 即在设问中要交代清楚有没有特定的主体限制, 等等。像浙江卷中这个题目的第一问, 强调“分别”两字, 使这个设问就比较明确了, 只要指出表4、图14各自的经济信息即可, 而不需要考虑两者之间的联系。再如第三问, 明确了材料指向:“面对‘用工荒’”;明确了主体指向:“政府”;明确了思维知识:“应如何履行其职能”, 而非“应履行哪些职能”。美中不足的是此题的第二问:“运用劳动和就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分别评析三位同学的观点”中用了“、”和“分别”, 使得本设问出现了一定的歧异, 显得指向性不够明确。

2. 角度新颖化

角度新颖化, 是指在设计问题时选择切入点要巧妙, 角度要新颖, 追求一种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的命题效果。问题设计中只有角度新颖, 才能使试题免落俗套, 不给猜题押宝者以可乘之机, 从而较好地实现考查的意图。对此, 在命题过程中, 可从两个方面着手操作:一是寻找新的切入角度设计问题, 如浙江卷中此题的第三问, 好就好在是从“如何履行职能”的角度切入设问, 不同于常用的“应履行哪些职能”这个角度, 再加上“面对用工荒”这个隐性的限制条件, 使得本设问显得颇为新颖了。二是尽量使设问与材料紧密结合, 本题的三个设问实际上都是与材料紧密结合的。这样的问题设计, 学生如果光会死背课本, 肯定是得不到高分的。

3. 信息综合化

信息综合化, 是指我们在问题设计过程中, 要尽量做到问题与情景材料、课本知识等其他因素的有机结合。如果问题本身的信息综合程度不强, 那么极有可能出现考生只要简单地照搬背熟的课本知识即能回答的现象, 也即试题只能考查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这会给日常的教学带来很坏的导向作用。浙江卷中的这个试题, 虽然看似常规, 但实际上没有一个设问是学生能够凭借对课本知识的识记就能顺利作答的, 关键就在于三个设问都有较强的综合性。

4. 类型多样化

类型多样化, 是针对有多个设问的试题而言的。若一个试题有多个设问, 那么在问题设计过程中就要考虑设问类型的多样化了。笔者根据设问方式, 把政治非选择题分为描述类、意义类、认识类、体现类、措施类、启示类、原因类等七种基本类型。一般而言, 一个题目的不同设问不要出现类型上的重复, 否则会给人试题呆板、单一的感觉, 也不利于考查的全面性。像浙江卷中的这个题目, 第一个设问属于描述类试题, 第二个设问属于认识类试题, 而第三个设问则可归入措施类。

三、答案制作重四“性”

答案是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答案制作的重要性却往往为很多老师所忽视。不少老师能在情景创设和问题设计上下功夫, 但在制作答案时显得草率, 以致在命题时总会留下这样那样的遗憾。其实, 答案的制作, 是创设情景和设计问题的思维延伸, 往往具有画龙点睛、提升试题层次的作用。但在命题过程中应如何制作答案呢?现以2011年高考江苏政治卷第35题为例阐述。

例题抄录:

2011年博鳌会亚洲论坛年会的主题是“包容性发展:共同议程与全新挑战。”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推动共同发展, 共建和谐亚洲》的演出。他指出, 亚洲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 但是经济结构性矛盾、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还存在, 如何处理好发展问题依然摆在亚洲人民面前。

会议还探讨了“包容性发展”的内涵和具体策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呼吁亚太地区的国家要加入到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 巴西总统罗塞芙主张各国应创造条件实现经济增长和包容性发展, 南非总统祖马提出发展中国家应加强合作、共赢机遇和挑战等。

(1) 结合材料, 从《文化生活》的视角阐释“包容性发展”的内涵。

(2) “包容性发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个道理?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1)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包容文化发展的差异性;即继承传统, 推陈出新, 又博采众长, 交融发展。

(2) 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原理。世界各国的发展既是不平衡的, 有其自身特色和历史传统, 又相互依赖、相互贯通。世界各国在差异和包容的对立统一中向前发展。

此题的答案非常简洁, 总共才120余字, 但仔细体会, 却回味无穷, 令人拍案叫绝, 给人启示良多。笔者就以此题为例, 从力求知识考查的科学性、语言表述的精炼性、思维过程的生成性、答题情况的预估性等角度, 对非选择题答案的制作做一些探讨。

1. 知识考查的科学性

科学性是答案制作的最基本要求, 也是对试题命制具有“一票否决”权的决定性因素。这里的科学性, 不仅包括所考查的知识本身的科学性问题, 还包括所考查的知识是否具有教材依据、是否符合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所规定的要求, 也即试题所考查的知识有否超出考试“范围”。而后者是非选择题答案制作过程中极易出现的一个问题。因此, 我们在命题过程中除了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之外, 还要对教材、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有深入的研究和准确的把握。像江苏卷中这个题目的答案, 在科学性上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2. 语言表述的精炼性

有些老师会误以为情景创设和问题设计比较难, 而答案的制作相对比较简单。其实, 非选择题答案的制作, 有时可能比创设情景和设计问题更难。因为答案制作对语言表述的精炼性要求很高, 既要体现教材的依据, 又要考虑情景的信息, 所以往往只能点到为止。所以高考试卷提供的只是“参考答案”, 其实它只是给阅卷教师和其他师生提供一条答案的“思路”而已。我们在命题中绝不能把“答案制作”与平时给学生分析试卷时的“答案讲解”混为一谈。其实, 这是两个不同的过程, 答案制作是“压缩”——把具体内容压缩为思路;而答案讲解恰恰是“还原”——把压缩后的思路还原成具体的答案。

3. 思维过程的生成性

在高考越来越重视能力立意的今天, 我们制作的答案应该要学生在考场中凭自己的能力, 经过自己的分析, 提取出材料中的有效信息, 并运用自己所掌握的学科知识才能“分析”出来, 而非是学生通过考前的死记硬背就能“背”出来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制作答案的过程中, 十分重视思维过程的生成性, 要使答案能在设问、知识、材料信息的有机统一中动态生成。如江苏卷此题的答案, 如果离开对设问和材料的分析, 无论如何是“背”不出来的。

4. 答题情况的预估性

如何非选择题 篇7

①往边长约为40cm的浅盘里倒入约2cm深的水,待水面稳定后将适量的痱子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

②用注射器将事先配好的油酸酒精溶液滴一滴在水面上,待薄膜形状稳定.

③将画有油膜形状的玻璃板平放在坐标纸上,计算出油膜的面积,根据油酸的体积和面积计算出油酸分子直径的大小.

④用注射器将事先配好的油酸酒精溶液一滴一滴地滴入量筒中,记下量筒内每增加一定体积时的滴数,由此计算出一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

⑤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然后将油膜的形状用彩笔描绘在玻璃板上.

完成下列填空:

(1)上述步骤中,正确的顺序是 . (填写步骤前面的数字)

(2)将1cm3的油酸溶于酒精,制成300cm3的油酸酒精溶液;测得lcm3的油酸酒精溶液有50滴. 现取一滴该油酸酒精溶液滴在水面上,测得所形成的油膜的面积是0.13m2. 由此估算出油酸分子的直径为 m. (结果保留l位有效数字)

答案 (1)④①②⑤③;(如果④放在③之前的其他位置也同样正确)

(2)5×10-10

分析 本题考查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直径大小.

(1)依据实验顺序,首先配置混合溶液(④),然后在浅盘中放水和痱子粉(①),将一滴溶液滴入浅盘中(②),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获取油膜形状(⑤),最后用已知边长的坐标纸上的油膜形状来计算油墨的总面积(③),故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④①②⑤③.

(2)一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为:[V=1cm3300cm3×50=SD],其中[S=]0.13cm2,故油酸分子直径[D=VS=1cm3300cm3×50×0.13cm2=]5×10-10m.

23. (12分)

使用多用电表测量电阻时,多用电表内部的电路可以等效为一个直流电源(一般为电池)、一个电阻和一表头相串联,两个表笔分别位于此串联电路的两端. 现需要测量多用电表内电池的电动势,给定的器材有:待测多用电表,量程为60mA的电流表,电阻箱,导线若干. 实验时,将多用电表调至×1Ω挡,调好零点;电阻箱置于适当数值. 完成下列填空:

(1)仪器连线如图l所示([a]和[b]是多用电表的两个表笔). 若两电表均正常工作,则表笔[a]为 (填“红”或“黑”)色;

(2)若适当调节电阻箱后,图1中多用电表、电流表与电阻箱的示数分别如图2(a),(b),(c)所示,则多用电表的读数为 Ω,电流表的读数为 mA,电阻箱的读数为 Ω;

[1][7][6][5][4][3][2][8][9][0][×100][1][7][6][4][3][2][8][9][0][×10][1][7][6][5][4][3][2][8][9][0][×1][1][7][6][4][3][2][8][9][0][×0.1][5][5][图2][a][b][c][mA]

(3)将图l中多用电表的两表笔短接,此时流过多用电表的电流为 mA;(保留3位有效数字)

(4)计算得到多用电表内电池的电动势为 V. (保留3位有效数字)

答案 (1)黑;(2)14.0,53.0,4.6;(3)102;(4)1.54

分析 本题考查测电阻的电学实验,并要求能对欧姆表、电流表及电阻箱进行正确读数.

(1)根据所有电器“红进黑出”的原则,对多用电表来说,电流从红表笔进入多用电表,电流从黑表笔流出多用电表,由于设计电路图中[a]表笔接在电流表的正极,故电流经过多用电表从[a]表笔流出,故[a]表笔为多用电表的黑表笔.

(2)欧姆表读数为[R=]14.0Ω;电流表读数为[I=50mA+10mA10]×3.0=53.0mA;电阻箱读数为:4×1Ω+6×0.1Ω=4.6Ω.

(3)多用电表接外电路时,考虑到多用电表表头的电流刻度是均匀的,其表头偏转的格数与表盘总格数之比为26∶50,而多用电表接外电路时,外电路电流表示数为[I=]53.0mA,设表笔短接时通过多用电表的电流为[I0],则[2550=II0],解得[I0=]102mA.

(4)设多用电表内阻为[r],已知外电路电阻为[R=]14Ω,多用电表接外电路时:[E=I(r+R)],多用电表两表笔短接时:[E=I0r],联立解得多用电表内的电池电动势[E=]1.54V.

24. (15分)如图,两根足够长的金属导轨[ab、cd]竖直放置,导轨间距离为[L],电阻不计. 在导轨上端并接两个额定功率均为[P]、电阻均为[R]的小灯泡. 整个系统置于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方向与导轨所在平面垂直. 现将一质量为[m]、电阻可以忽略的金属棒[MN]从图示位置由静止开始释放. 金属棒下落过程中保持水平,且与导轨接触良好. 已知某时刻后两灯泡保持正常发光. 重力加速度为[g]. 求:

(1)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2)灯泡正常发光时导体棒的运动速率.

答案 (1)设小灯泡的额定电流[I0],有

[P=I02R] ①

由题意,在金属棒沿着导轨竖直下落的某时刻后,小灯泡保持正常发光,流经[MN]的电流为

[I=2I0] ②

此时刻金属棒[MN]所受的重力和安培力相等,下落的速度达到最大值,有 [mg=BLI]③

联立①②③式得 B=[mg2LRP]④

(2)设灯泡正常发光时,导体棒的速率为[v],由电磁感应定律与欧姆定律得

[E=BLv]⑤

[E=RI0]⑥

联立①②④⑤⑥式得 [v=2Pmg]⑦

分析 本题考查电磁感应中的电路问题和功率问题. 要求理解能量转化关系和等效电路图.

1. 由标准答案知,只有电阻运算[R总=12R]不能得分;只有[P=UI]的也不能得分. 只有[P=UI]和[U=IR]两式同时出现时,才能相当于标准答案①⑥式,可以得相应分.

2. 本题仅由[E=BLv]、[P=E2R]、[mgv=2P]三式即可解出全部结果,但如果没有解出最后结果,则这三式只能相当于标准答案的①③⑤⑥式,故只能得这四个式子相应的分.

3. 计算题解答切忌连等. 如果用连等式表示,正确的,能得相应得分点的分数;但如果连等式有错,相应的分都不能得分.

4. 第2问还可根据功能关系,由[mgv=2P]

解得[v=2Pmg]

25. (19分)如图,与水平面成45°角的平面[MN]将空间分成I和II两个区域. 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q>0)]的粒子以速度[v0]从平面[MN]上的[P0]点水平右射入I区. 粒子在I区运动时,只受到大小不变、方向竖直向下的电场作用,电场强度大小为[E];在II区运动时,只受到匀强磁场的作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 求粒子首次从II区离开时到出发点[P0]的距离. 粒子的重力可以忽略.

[Ⅱ][Ⅰ]

答案 带电粒子进入电场后,在电场力的作用下沿抛物线运动,其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设大小为[a],由牛顿运动定律,得[qE=ma]①

设经过时间[t0],粒子从平面[MN]上的点[P1]进入磁场,由运动学公式和几何关系,得

[v0t0=12at02] ②

粒子速度大小[v1]为,有[v1=v02+(at02)]③

设速度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则

tanα=[v0at0] ④

此时粒子到出发点[P0]的距离为[s0=2v0t0] ⑤

此后,粒子进入磁场,在洛仑兹力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圆周半径为 [r1=mv1qB]⑥

设粒子首次离开磁场的点为[P2],弧[P1P2]所张的圆心角为2β,则[P1]到点[P2]的距离为

[s1=2r1sinβ] ⑦

由几何关系,得 [α+β=45°] ⑧

联立①②③④⑤⑥⑦⑧式,得[s1=2mv0qB] ⑨

点[P2]与点[P0]相距 [l=s0+s1] ⑩

联立①②⑤⑨⑩解得[l=2mv0q(2v0E+1B)]11

分析 本题考查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类平抛运动和磁场中的匀速圆周运动. 两个轨迹的衔接点的速度大小和方向是本题的难点.

1. ②式写成[x=s0cos450=v0t0y=s0sin450=12at20]两个式子,[s0]计算错了,不能得分;计算出正确结果的一样能得分.

2. ⑧式的作用是求[β],这一步的计算是个难点. 有两种办法解决:一是用[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二是数形结合,构造如图几何图形即可很快解出[sinβ=1010].

3. ⑨式没有写出,如果11式正确,同样得分;但如果11式错误,则⑨11式的分全扣.

4. 最后结果写的是减号的,其他都正确的扣⑩11式的分;最后结果用反三角函数表示正确的,扣11式的分,前面不扣分.

5. 只写[qvB=mv2r]这个公式没有计算出[r],但后面的运算结果都正确的不扣分,后面没做,或做错的,此式不能得分.

26. (20分)装甲车和战舰采用多层钢板比采用同样质量的单层钢板更能抵御穿甲弹的射击. 通过对一下简化模型的计算可以粗略说明其原因.

质量为[2m]、厚度为[2d]的钢板静止在水平光滑桌面上. 质量为[m]的子弹以某一速度垂直射向该钢板,刚好能将钢板射穿. 现把钢板分成厚度均为[d]、质量均为[m]的相同两块,间隔一段距离水平放置,如图所示. 若子弹以相同的速度垂直射向第一块钢板,穿出后再射向第二块钢板,求子弹射入第二块钢板的深度. 设子弹在钢板中受到的阻力为恒力,且两块钢板不会发生碰撞. 不计重力影响.

答案 设子弹初速度为[v0],射入厚度为[2d]的钢板后,最终钢板和子弹的共同速度为[V]

由动量守恒,得[(2m+m)V=mv0]①

解得[V=13v0]

此过程中动能损失为[△E=12mv02-12×3mV2]②

解得[△E=13mv02]

分成两块钢板后,设子弹穿过第一块钢板时两者的速度分别为[v1]和[V1]

由动量守恒,得[mv1+mV1=mv0]③

因为子弹在钢板中受到的阻力为恒力,射穿第一块钢板的动能损失为[△E2],由能量守恒,得

[12mv12]+[12mV12]=[12mv02]-[△E2]④

联立①②③④式,且考虑到[v1]必须大于[V1],得

[v1=(12]+[36)v0]⑤

设子弹射入第二块钢板并留在其中后两者的共同速度为[V2],由动量守恒,得

[2mV2=mv1] ⑥

损失的动能为[△E′=12mv12]-[12×mV22] ⑦

联立①②⑤⑥⑦式,得[△E′=12][(1+32])×[△E2]⑧

因为子弹在钢板中受到的阻力为恒力,由⑧式可得,射入第二块钢板的深度[x]为

[x=12(1+32)d]⑨

⑨式的结果用小数表示正确同样给分.

分析 本题考查子弹打击木块模型,要求学生对功能关系和动量守恒或动力学相关知识熟练掌握.

1. 标准答案中[△E]可写成[F⋅2d],[△E2]可写成[F⋅d],但不能是[△E]写成[F⋅d],[△E2]写成[F⋅d2];②式可写为[F⋅2d=12mv20-12⋅3mV2],但加了[F=μmg]后②式不能得分,且后面的能量式中出现[μmg]该式均不能得分.

2. 标准答案中①②③④⑥⑦⑨式正确,缺⑤⑧式,可以得全分;但⑨式错误,缺⑤⑧式,不能得⑤⑧的分.

3. 表述过程中物理量没有定义,但在表达式中能表达相应的意思即可,如已知字母写成其他形式,有定义可得分;没有定义,相应步骤均不给分.

4. 标准答案中将本题分成3个阶段解题,①②为第1阶段,5分;③④为第2阶段,5分;⑤⑥⑦⑧⑨为第3阶段,10分;2、3阶段过程表达式③④⑥⑦可写成合并式:

[mv0=mv1+2mv2]

[F(d+x)=12mv20-12mv21-12⋅2mv22],

但只有此两式无法得到最终结果,故此两式只能得第2阶段③④式的步骤分.

高中历史非选择题主观题答题技巧 篇8

3.国际化分析:主要从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中外之间的相互影响等方面分析。

4.时空变换分析:主要从现实影响、深远影响两方而进行分析。现实影响是指对当时社会产生的直接影响;深远影响是指对之后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5.转化分析: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将特殊性影响转化为普遍性影响,如将工业革命对印度的影响转变为工业革命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影响等;二是将普遍性影响转化为特殊性影响,如将二战对被侵略国的影响转化为抗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等。

二、意义类设问的答题思路与影响类设问大体相同,但意义类设问侧重的是正面的、积极的内容,大体等同于积极影响。意义类设问常见的答题句式有:“有利.....”"促进了....推动了....“增强了....“改变了....等。

启示、认识类

解答此类题目一般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一般分三步解答。

首先,对材料进行系统归纳,找出“题眼”。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材料涉及的历史问题的相关因素分为“益”“害”两方面。

其次,抓关键,切要害。结合设问,对材料涉及的内容进行提炼,并上升到理论高度。

最后,注意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组织答案,要有历史借鉴和现实指导意义。

(1)启示类:一般从经验、教训两方面思考,侧重从要怎么样,不要怎么样两方面回答。

(2)认识类:侧重从是什么、反映了什么、怎么样的角度回答。解答这类题目,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把历史现象放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中去思考,紧扣题目,归纳总结出一些规律性认识,不能脱离题目泛泛而谈。

(3)借鉴、建议、主张、态度、见解类:侧重从怎么样的角度回答。

根据设问提示角度的不同,还可以采取专项分析。

内容、措施类

内容、措施类设问非选择题,实质是史实型能力要求题目。考查的基本方式是要求考生从材料或者联系教材进行知识迁移来归纳、概括、总结历史信息。按照信息内容的不同,又分为历史人物活动、历史人物观点、历史政策措施、历史事件过程、历史制度内容几个类别。

1.内容类设问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反映了什么内容、主要内容是什么、基本内容是什么、核心内容是什么,等等。

2.措施类设问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具体措施有哪些、核心措施是什么、采取了怎样的措施、采取了哪些重要举措、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等等。

答题方法

1.回答人物活动类设问可以从不同时期或阶段,或者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角度归纳。

2.回答人物观点类设问要注意观点概括的准确性,不宜全部摘抄材料信息,但是应该抓住材料关键信息,对其进行再加工;对于可以联系主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的人物观点类设问,可以联系教材进行归纳整合。

3.政策措施一般是国家或政党或组织为完成某一目标而制定的行动纲领,回答此类设问要注意联系政策的目的、要解决的问题或矛盾等,一般可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或者从工业、农业、商业、社会等方面概括。

4.回答历史事件类设问要注意涵盖历史事件的关键节点。

5.回答历史制度类设问要抓住制度的特征或本质,同时对其历史范畴进行限定,把历史制度限定在一个明确的历史时间段。

比较类

比较类设问非选择题,是将具有特定历史主题、有某种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现象、人物)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单项比较与综合比较、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求同比较与求异比较、定性比较与定量比较四大类。这种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多层次、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考生的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索养要求较高。

题型特点

1.试题情景材料,简洁直观地彰显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过程中的某一突出主题。

2.试题设问方式,通常是“指出”“说明”或“概括”相关主题的“共同之处”“不同之处”或“变化”等。

3.试题能力要求,凸显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对归纳概括能力要求高。

答题方法

1.阅读材料主题,明确比较对象。首先明确要比较的主题(历史事物、历史人物),然后明确要比较的是相同点还是不同点(变化),或者是异同点。

2.依据设问方式,确立比较角度,即找准比较点。事物(历史事件)类的比较可以从背景、性质、特点、积极作用、历史局限性等方面考虑,人物类的比较可以从其历史活动的目的、内容、影响等角度去考虑。

如何非选择题 篇9

近几年中考思想品德课试卷非选择题侧重于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如何解答非选择题呢?下面,我着重谈谈中考思想品德试题非选择题的解题策略。

一、解题思路和技巧

第一步,认真审题,抓住设问中的关键词、中心词。

第二步,准确把握设问中所要求回答的是属于“是什么”、“为什么”还是“怎么做”。第三步,寻找相对应的热点专题、书本知识。

第四步,看分值控制答题点数。要点不能少,宁多勿少,力求全面。最后,表述答案书写要规范,注意分点及表达的完整性,要求答案言简意赅。

二、题型及解题方法

1、“说明”、“反映”、“体现”类

设问有“说明了什么”、“反映了某一问题发生了哪些变化”、“反映了什么现象、事实或问题”、“得出什么结论或道理”、“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字眼。

解题方法:解答这种类型题目的关键是对材料所给的信息要全面把握,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材料的表层意思,逐层分析归纳,回归教材,方能做出比较全面的答案。

[例1]2011年的春天即将来临,每年“两会”的民生春风总会吹绿大地,《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项项举措总是直接惠及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①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依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②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③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为人民办事的机构;④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2、认识、感悟(想)类

设问有“如何认识”、“如何看待”、“谈谈对„„的认识、感悟(想)、看法、理解”等等。解题方法:“认识、感悟(想)型”的题目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来作答。[例2]郭明义同志先进事迹首场报告会10月11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胡锦涛指出,郭明义同志是助人为乐的道德模范,是新时期学习实践雷锋精神的优秀代表。

运用共建美好和谐社会的相关知识,至少从两个角度谈谈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参考答案:①郭明义的身上体现了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是我们学习的榜样。②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它体现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社会的方向盘,是一个国家的稳定器。④我们要向郭明义学习,树立崇高远大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立报效祖国之志,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贡献。

3、辨析、评析类

设问一般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一观点或某一行为作辨析或评析。

解题方法:大体上分“三步走”:第一步,明确指出观点(行为)是否正确,不能似是而非;第二步,写出依据(法律规定,或教材的某些理论观点),并联系材料分析;第三步,针对错误的观点或行为写出 正确的观点或行为,表明自己的态度。

[例3]不知何时,“今天你晒了吗”成了流行语,晒客成了网络上流行的身份。八年级学生刘欣上网查阅资料之余,被网络上流行的晒客深深吸引,于是决定将班上同学的绰号、成绩、隐私也拿到网上去晒,甚至还编造一些无中生有的故事对某些同学进行奚落和侮辱。请你简要评析刘欣的行为。

参考答案:①刘欣晒同学的绰号、成绩、隐私及捏造事实侮辱他人的行为既是不道德的,也是违法的行为。②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和人格尊严权利,侵犯公民的隐私权和人格尊严权利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③“社会流行”是复杂的社会现象,它可能包含消极颓废的内容,我们需要独立思考,避免盲目效仿。④我们应铸就良知标尺,分清是非善恶,理性思考,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权利和隐私权,文明交往。

4、理由、意义类

理由、意义类的设问有“为什么说?”、“为什么要?”、“谈谈„„的重要性(必要性)”、“说说„„的重要意义”、“请你说说„„的理由(依据)”、“„„的原因(或主要原因)”等。

[例4]10年来,西部大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主要原因有哪些?

参考答案:①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③实施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④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等。

5、启示类

设问一般是“给我们什么启示?”

解题方法:①找出材料所述问题或现象发生的原因或从材料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道理。②回答“怎么做”。回答启示务必要多角度。如果针对某一点,则题目会把相关的知识都说出来,如“从责任的角度谈谈你的启示”。

[例5]已经16周岁的小强,平时花钱大手大脚,经常旷课出入游戏厅等,后来迷上了赌博。父母给的钱满足不了他,他就开始小偷小摸。一天,他潜入一户人家行窃,被发现后,他将主人捅死,后被警方捉拿归案。

小强由平从“花钱大手大脚”、“旷课出入游戏厅”开始,发展到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给你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①小强从“花钱大手大脚”、“旷课出入游戏厅”发展到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历程说明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②我们青少年应认真学法,不断增强法律意识,自觉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6、建议、倡议类

“建议、倡议类”一般以“如何”、“怎样”、“提建议”、“提倡议”、“献计献策”形式出现。解题方法:此类题目一般设定行为主体并指明要回答的内容。其行为主体的设定一般有三种情况: 一是“你(我们青少年)”、“我们中学生”——作答时可以从两个角度去思考和创造条件,即思想上和具体行动上。

二是“我们”,有时也不明确指明行为主体(这实际上包含国家和青少年两个方面)——分“A、国家”、“B、青少年”两个方面作答。

三是“国家(或当地政府)”的——要注意:⑴建议必须针对背景材料;⑵要注意选择好角度(如从政治、经济、文化、法制等方面),找出与之相关联的知识点;⑶建议要具体,切实可行。

[例6]建设生态文明,人人有责。请你以“为建设生态文明做贡献”为题,向同学们写一份倡议书。(只要写出倡议要点即可。要点不少于四点。)参考答案:①我们中学生要不断提高人口意识、资源意识和环境忧患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增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自觉性;②积极参加环保公益活动,努力践行“绿色消费”,勇于并善于同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作斗争;③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帮起,养成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④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科技小发明、小制作促进能源资源的节约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等等。

7、列举类

“列举类”一般以“列举„„现象”、“列举„„事例”,主要考查的内容一般有两种:一是现实生活中的某一种现象;二是某项内容的国内外重大时事。

解题方法:首先,审清题意,看清楚题目要求我们列举哪方面的事例。其次,按照题目限定的范围作答。如果是要求列举时事的,要写清楚时间与事件。

[例7]列举“十一〃五”期间我国绽放的前所未有的精彩。(至少两例)

参考答案:①2008.8.8北京奥运会闪亮登场;②2008.9.25神舟七号成功发射,中国人首次实现太空迈步;③2009.10.1国庆60周年庆典惊艳世界;④2010.10.1“嫦娥二号”成功发射。

三、探究与实践题解题策略

(一)设计活动形式

举行以“„„”为主题的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游园活动、专题讲座、社会调查等。

(二)宣传标语(或口号、公益广告语)

设计时应注意:①主题明确,内容切题;②形式时尚,语言简练;③善于联想,注重创新;④富有鼓动性,具有号召力;⑤一般情况下,可与活动主题通用。

(三)收集资料的途径

①查阅报刊杂志资料;②网上搜索资料;③向有关部门或个人咨询;等等。

(四)主题班会活动

包括:主题拟定、班会活动目的、班会活动准备、班会活动步骤、发言(演讲)提纲这五项。1.班会主题:结合材料而定,和宣传标语、宣传口号相类似,用一句话来表达。

2.活动目的:通过活动,了解„„情况,增强„„意识(或提高„„认识),培养„„精神或能力。3.活动准备:搜集相关图文资料;邀请有关专家领导;确定主持人;布置班会现场;准备发言材料。4.班会(活动)步骤:第一步:主持人开场发言,点明班会主题。第二步:展示或观看与班会主题相关的资料或专题片。第三步:请有关专家或学生代表发言。第四步:同学们分组讨论交流。第第五步:请学生代表谈感想和打算,或班干部宣读倡议书。第六步:教师总结,对学生提出希望和要求,班会结束。

5.发言(演讲)提纲(要点):按发言题目——“是什么(一般就是发言主题、涵义)——为什么(重要意义)——怎么办(国家和青少年)”的方式层层递进去概括。一定要分点分行来写,至少写出5点,第一点写发言题目,最后一点一定是青少年怎样做。

[例8]班主任让小敏在主题班会上谈参观上海世博的感想,小敏想从“中国的机遇,我们的责任”方面激励同学们怎样为将来承担社会责任作准备,请你帮他拟定发言要点。

参考答案:①题目:中国的机遇,我们的责任。②我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们要重视机遇,善抓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③我们中学生要关心世界发展,树立全球观念,培养开放、平等、参与的国际意识,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各国共同发展而努力。④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孝敬父母,遵纪守法,逐步养成负责任的习惯,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⑤自觉履行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义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增强责任意识,为将来全面负起我们的社会责任做好准备。

(五)调查活动

一般要懂得调查题目(标题)、调查目的、调查方法途径、调查问题的设计、调查(活动)步骤、提出建议的方式渠道、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中学生怎么做等几项。其中:

1.调查题目:关于„„情况(状况)的调查

2.调查目的:通过调查活动,了解„„情况,增强„„意识(或提高对„„的认识),培养„„ 3.调查方式方法途径:问卷调查、实地考察、个别访谈、观察记录、开座谈会、网上调查等方式。4.调查问题的设计:可根据主题,把涉及到典型设问转换成疑问句,格式一般为:“你知道„„吗?”“你觉得„„”“你如何看待(认识)„„”

5.调查步骤:①拟定调查提纲,确定任务;②分组进行调查,收集相关数据与资料;③就调查的结果进行交流讨论、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④写成调查报告,向有关部门反映,并献计献策。

6.如何提合理化建议和中学生怎么做:包括思想认识上和具体行动上。内容一定得具体、可行、能解决“问题”,尽量做到“多角度”。

[例9]为实施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发展战略,请向有关方面提建议。

上一篇:下乡调查报告下一篇:技术优秀员工评选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