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开发体育器材功能(精选4篇)
合理开发体育器材功能 篇1
根据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概况, 在我国现有体育场地中, 分布在校园的有549654个, 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67.7%, 其中高等院校有个28741个。[1]我国是人口大国,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的精神生活也越来越丰富, 公民对健身的需求日益增长, 然而体育设施不足是制约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合理地开发和利用高校体育场馆, 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全民健身运动, 是当前体育届关注的热点。鉴于此, 对影响合理利用高校体育场馆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高校体育场馆的开发和利用现状为主要研究对象, 选择在校学生、来高校体育场馆参加锻炼的校园周边居民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以调查法、实地访谈法、文献资料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在体育场馆内访问多位在校师生和社会人士, 了解其对学校场馆对外开放的态度以及希望以何种方式对外开放等。
2 影响合理开发和利用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的主要因素
2.1 安全问题
由于场馆对外开放, 会给原本较为封闭的校园带来许多安全隐患, 主要包括财产安全与人身安全两大类。进入学校园区进行锻炼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对学校的公共财产安全以及学生和师生的人身安全带来隐患, 可能会影响正常的教学与生活。由于外来人员无证可查, 可能会混进一些捣乱分子, 发生破坏校内设施、盗窃器材以及师生财务等一系列财产安全问题。体育锻炼本来就容易发生肢体碰撞, 有可能会引发多种人身伤害事故。社会人士在学校场馆进行锻炼时还可能与在校师生或者与其他社会人士发生口角争执, 严重时可能会引起打架斗殴事件, 将严重影响校园内的教学秩序;在学校场馆进行锻炼的社会人士也可能会因为缺乏科学的健身指导, 健身方法不正确或使用器械不当而产生人身伤害事故;还可能由于学校场馆或者器械老化导致参加锻炼的公众受到身体伤害。以上这些安全问题都是影响学校场馆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的因素, 倘若不采取相应措施, 学校场馆将不能有效地被利用。
2.2 经费问题
经费的短缺也是影响场馆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一个重要因素, 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学校体育场馆, 就会大大增加成本, 比如器械的维护保养费用、更新设备的费用、管理人员的薪酬费用等等。学校的体育经费主要来源是学校的财政拨款和开放场馆获得的收益, 由于学校的财政计划一般是固定的, 因此学校的体育经费数量一般也是固定的, 而开放场馆获得的收益也仅能支付管理人员的薪酬以及场地器材的简单维修, 若经费不够维持场馆的开放, 就很难继续开放下去。因此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使学校体育场馆良性运行, 比如改变经营模式、拓宽经费来源渠道等。
2.3 组织管理问题
学校体育场馆开放过程中的组织和管理问题也是影响其能否合理开发和利用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学校场馆对外开放就要面临对社会人士的组织和管理问题, 外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如何确定开放的对象, 如何在不影响教学秩序的前提下, 使社会人士合理有序地进入学校体育场馆进行锻炼是首要问题。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管理体制、管理条例和管理模式来指导对社会人士的组织和管理。[2]其次采用哪种经营模式、管理人员的设置、开放时间的确定、运动项目的选择都将影响场馆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对于不同的体育场馆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经营模式, 在开放时间上既要考虑到适合社会人士的闲暇时间, 又要考虑到不影响教学秩序和在校师生的使用, 只有达到两全的境地, 才能是学校体育场馆合理地被开发和利用。因此需要建立一个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
2.4 规模问题
无论是在校师生, 还是社会人士都希望闲暇时间能够在一个宽松的运动环境中进行体育锻炼, 以释放压力、调节情绪, 然而现实条件不能保证满足每个人的期望, 高校的体育场馆有时甚至不能满足在校师生的锻炼需求, 就更无力对外开放。规模与容量是困扰学校体育场馆合理开发和利用的一个难题, 因此要合理地选择开放时间以及合理地分配场馆, 才能让在校师生与社会人士能够和谐地共享学校体育场馆资源。
3 学校体育场馆合理开发和利用的建议和对策
3.1 采用保险制度
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者的风险意识还尚未普及, 这严重阻碍了学校体育场馆责任保险制度的实施。场馆使用者缺乏自身权益的维护意识。[3]因此政府需要发挥其主导地位, 大力支持学校体育场馆责任险的发展, 可通过颁布一些地方性法律法规的形式, 督促场馆经营管理者对锻炼者进行投保。地方政府还应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用于指导和规范场馆责任险的具体实施, 使得场馆责任险的发展有法可依, 这样才能加快场馆责任险的发展步伐。政府和保险公司要不断地对场馆的经营管理者宣传场馆责任险的重要性, 提高其风险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场馆的经营管理者也要把目光放长远一些, 对场馆进行投保, 就可以让场馆消费者解除后顾之忧, 消费者才能放心消费, 这样可以使学校场馆的开发和利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3.2 拓宽经费来源渠道
经费短缺一直是阻碍学校体育场馆合理开发和利用的因素, 如果经费问题得以解决, 那么学校体育场馆可以提供更优良的服务和质量, 更好地为全民健身服务, 也能使学校体育场馆良性发展。
3.2.1 政府支持
政府应该鼓励学校合理地开发和利用体育场馆, 不仅可以服务于全民健身运动, 如果经营地好还可以实现盈利, 一箭双雕。因此相关政府部门要大力支持学校体育场馆的开发和利用, 给予财政上的支持与政策上的优惠。每年给予一定的专项财政拨款, 对于场馆经营的收入可适当减少部分税收, 以减轻学校场馆经营管理者的财政负担。对于场馆经营优秀的学校给予鼓励和表扬, 树立一些榜样, 带动其他学校的场馆开发和利用。
3.2.2 学校支持
高校应该加强体育设施的完善与更新, 为在校师生参加体育锻炼提供有利的条件。将学校体育场馆的建设性投资纳入每年的财政预算中, 为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提供资金保障。在建设新场馆时, 在容量和设施上要结合实际考虑将来场馆对外开放的需要。学校应该认识到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建设的必要性, 还要鼓励场馆管理者对场馆进行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在不影响体育教学任务完成的前提下, 鼓励场馆的合理经营, 实现场馆的创收, 解决部分财政困难。
3.2.3 社会支持
依靠政府和学校的财政拨款, 学校体育场馆也仅仅能够满足在校师生的需求, 很难实现对外开放。因此学校还要吸引外来资金, 比如民间赞助、校友赞助、体育彩票的赞助等等。可以通过广告等形式吸引社会捐赠或投资。学校场馆对外开放也是服务于社会的表现, 社会也会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支持。合理地利用社会资源, 能够有效地缓解学校场馆的资金短缺问题。
3.3 建立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
高校体育场馆要有条不紊地可持续地开发和利用, 就需要建立一套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高校体育部门可以借鉴其他省市一些高校的经验, 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制度, 用来保障学校与社会人士的双方利益。做好关于高校场馆对外开放的一些权利与义务的规定, 明确收费内容与收费标准以及安全事故的责任认定, 使得场馆的管理和运行有章可循。还应明确各个场馆的主要负责人, 将责任分摊到个人, 这样会使场馆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增强, 便于更好地对场馆进行管理。
4 结语
高校体育场馆的开发和利用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一种表现, 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也是缓解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匮乏的一种有效解决办法。大力发展高校体育场馆的合理经营, 不仅可以丰富在校师生的课余生活, 同时为社会人士提供了参与体育锻炼的场馆设施, 实现场馆的创收, 使得场馆得以良性发展。高校体育场馆的开发需要引进保险制度, 为师生和社会人士参加锻炼解决后顾之忧。相关的组织管理制度也需要尽快制定, 使得场馆的开发和利用有章可循。总之, 高校体育场馆设施的开发和利用机制还有待于完善, 只有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与创新, 才能寻找出适合各个场馆发展的策略。
参考文献
[1]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概况[J].中国体育教练员, 2005 (1) :59.
[2]桂琦.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对社会开放之研究[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0 (6) :120.
[3]梁慧超, 金浩, 沈红丽, 等.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影响因素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9 (10) :98.
[4]储亚娟.对高校体育场馆责任保险的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0 (11) :26-27.
合理开发体育器材功能 篇2
对于大学体育教学的功能定位不能沉醉在主观想象之中,而是需要植根于所在学校的教育大背景之下。随着职业教育理念在高校教育环境下逐渐得到重视,也使得通过体育教学而形成的“健康的体魄——正确的社会认知——良好的工作状态”成为了体育教学衍生功能的内在逻辑。从而,这也就构成了该文立论的出发点。
1 大学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从现阶段的教学体会和调研中,大学体育教学现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1 教学目的方面
教学目的决定着大学体育教学的理念和价值取向,从现阶段所反馈的信息来看,诸多同行并没有主动的去探寻体育教学的衍生功能,而仍拘泥于程式化的教学模式。之所以在教学目的方面存在着问题,可归因于高校体育教学环境使然,以及在管理层、体育教研组中所形成的惯性认识。不难理解,在实践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实践的辩证关系下,传统的教学模式便固化了当前值得反省的教学目的,这种路径依赖将使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处于十分尴尬的局面。
1.2 教学手段方面
众所周知,高校体育教学一般采取男生和女生分组教学形式,并在教学内容上更加注重项目驱动教学。这本身应是一件好事,上述教学形式将能适应大学生所处阶段的体育训练需要。然而在实践中也暴露出这样几个问题:(1)程式化的教学模式和监管缺位,导致体育教学的传统功能都无法得到实现,更何况衍生功能了;(2)现行的教学手段较为突出体育技能和团队之间的对抗,从而难以与高校专业教学体系相融合。而这些,都构成了建构合理化模式时需要关注的问题。
1.3 教学结果方面
这里的教学结果可以界定为对体育教学效果的评价模式,对此也应成为合理化模式构建中需要重视的环节。目前以结业为目标的大学体育测评,一般以若干单个项目作为考核内容,这就致使大学生在学习中只重视那几项内容。不难发现,这种评价模式实则强化了传统教学模式,从而也就弱化了对大学体育教学功能的开发力度。
2 分析基础上新时期的功能定位
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新时期大学体育教学的功能可定位于以下两个方面。
2.1 传统功能定位
(1)增强体质的功能定位。该文针对大学体育所展开的教学模式优化,实则也体现出了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模式。但无论教改模式如何创新,大学体育教学的传统功能不能削弱,即增强大学生体质的功能。该项功能的价值在于,首先体现出了开设该课程的初衷,也适应了新时期对大学生健康状况的内在要求。
(2)健全心理的功能定位。当前有关大学生心理疾病方面的案例和文献大量涌现,包括去年发生的饮用水投毒案件,这些都表明了大学体育教学应在健全学生的心理上有所作为。实践表明,体育运动所带来的愉悦身心的效果,以及分散学生的关注度等方面的功能,将有助于使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以上基于传统视角下的功能定位,不能因当前的教改而给予弱化。反之,这些传统功能将支撑起衍生功能的形成。
2.2 衍生功能定位
(1)提升社会认知能力的功能定位。之所以提出这一功能定位归因于两点考虑:1针对90后大学生的行为特点;2大学体育教学的作用使然。对于前者而言,90后大学生比较于80后、70后的师兄、师姐,更具有特立独行的特质。辩证的来考察这一特质的优劣可以发现,部分大学生缺少社会角色转换的能力,即习惯于把家庭生活的行为偏好植入到在校的集体生活之中。为此,应重视这一功能定位。
(2)提高情绪控制能力的功能定位。从目前所流行的EQ概念中可以知晓,情绪控制能力是反映一个人情商大小的重要参数。然而,一个人情绪的控制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便拥有的,它依赖于个体的社会实践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逐渐养成。不难发现,情绪控制能力也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职场生涯。为此,大学体育教学的内在特点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绪自我控制能力。
3 定位驱动下的合理化模式构建
根据上文所述并在定位驱动下,新时期大学生体育教学的合理化模式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构建。
3 . 1深入挖掘大学体育的教学功能
在开展大学体育教改工作时需要建立在问题导向基础之上,从而通过现状调研来发现问题,以及结合高校提升职业教育理念所展开的融合度分析,都是构建该项课程合理化教学模式的前提。因此,高校管理层、体育教研组、教务部门等机构,应形成协同机制来深入挖掘大学体育的教学功能。对于挖掘的重点来说,应聚焦在学生的职业教育需要、就业岗位需要等领域中来。
3 . 2调整关于大学体育教学的目的
从现阶段一线教师的教学意识来看,大部分同行仍拘泥于完成既定的教学项目,且不存在教学事故之中。对此,应增强教师在职业教育理念上的培训,以及建立体育教研组与各专业院系的人员交流平台。简单来说,大学体育教学目的应从过去的单一体育技能训练,转变到兼容技能训练、人格塑造、认知社会(明确自己在集体中的角色)等方面上来。
3 . 3创新大学体育教学的内容项目
关于创新大学体育教学的内容项目,可以借鉴诸多同行的建议,即将社会体育活动纳入到教学项目中来。具体而言,便是对当前比较流行的定向体育项目进行本土化开发,并结合学校的场地资源合理的进行项目内容减排。在此基础上,注重将团队精神、分工协作、忍耐力等元素植入到项目教学之中。另外,应弱化该项目的竞技性。
3 . 4优化大学体育教学的评价体系
一个好的评价体系将使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向正确的方向迈进,为此需要优化当前的评价体系,而优化的重点应放在考核形式和考核内容上。对此,不少高校仍在不断探索中,从而这里只是强调:应将过去重视对学生个体的体育技能评价,转变到兼容个体和团队合作能力的评价上来。
4 问题的拓展
以下针对教学评价问题进行拓展。具体而言,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4.1 对教师的管理
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创新课程教学模式,以及建立具有学习型特征的教学团队等都应成为对教师管理的工作内容。然而,由于受到体育教学形式和场地的影响,难以向其它专业课程那样建立跟踪式的教学监管机制。并且,体育教学所涉及的专项训练因其专业性,也使得教学管理部门和体育教学部门的人员难以识别其合理性程度。这些缺口,就导致了对教师的管理往往集中在教学态度上,而难以深入到教学艺术领域。
4.2 对学生的管理
作为大学公共体育教学而言,学生大都将能考试结业为课程学习的最终目标。关于这一点,似乎与学生在中学体育课学习中所养成的惯性思维有关。在此思想意识下并伴以单调课程内容设计,学生在程式化的课程学习中难免存在厌倦的情绪。实践表明,在自由活动期间难以形成全员参与的形式。不难看出,学生的需要是体育教育管理目标定位的最终指向,从而如何创新课程内容设置和场地管理,便应纳入到实践模式之中。
5 结语
合理开发体育器材功能 篇3
(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特性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以其鲜明的民族特点以及高度的艺术与技巧性,给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带来了不可替代的欢乐与作用,它经常出现在重要的民族节日当中,给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的节日增添了光彩,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象征。其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民族特性是一个民族在发展、演变、传承的过程大众,所形成的共有的、独特的民族的特性。作为体育文化的载体,其民族特性是其包含其本身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的一种独特反映。表现在其内涵方面就是其民族的风土人情、文化涵养、道德观念等的综合反映,是各个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当中所共同具有的文化情趣,如傣族的孔雀舞、蒙古族的摔跤等等,这些项目都是具有其地域性所独有的,是其他民族所没有的项目,因而其具有独特的民族特点与鲜明的民族性。
其次,其具有历史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这个民族在这个地域长期生产、生活,从而传承与发展出来的一种体育项目,因而其具有历史性的特征。民族文化不单单是一种体育文化,更是各个民族在其文化的发展进化过程当中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形式,其风格以及模式都随着其历史的沿革发生了一些变化,目前所保留下来的传统体育项目都是因其强大的生命力与民族性得以保留传承下来的。
最后,其具有传统性与传承性。传统体育文化是伴随着民族的发展而来的,它带着其民族本身的许多特性,这些特性伴随着传统体育文化而来,继承着民族的特征,因而其具有传统性。另外,其本身也在传承着其民族的特性,体育文化都是各民族的长期发展当中而来的,都是在其原始的生产、生活当中发展而来的,其自觉不自觉的都继承和发扬了其民族本身所具有的精髓,并为其民族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强调的民族凝聚力。
(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功能
首先,其具有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功能。民族传统体育主要是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当中而来,它与体育活动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它是各个民族在参加劳动生产的过程当中产生的,因而,其也就在各个民族的发展当中被广泛的应用,它能够愉悦人们的身心生活,从而提高国民体质。因此,作为体育健身,其已成为体育的主要功能之一,它不仅可以促进机体的生长和活力,而且还可以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和心理健康水平,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
其次,其具有沟通民族感情,娱乐的功能。作为一种体育运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诞生于生产生活当中,因而作为一种盛大的活动,它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们加入进来,成为他们主要的娱乐方式之一,而当前,随着我们的民族沟通日益紧密,其他民族的人们也都愿意参与进来,因而,它也成为了沟通民族感情的一个重要的桥梁与纽带。
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开发价值
首先,其具有很高的文化教育价值。在现代教育当中其主要发展学生的德智体三个方面,而民族体育文化具有这三个方面的价值。首先,它能够通过其体育活动的形式对人们的肢体、技术动作给予活动,满足了现代教育当中的“体”的教育;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传统体育文化当中还具有一定的规则,礼仪与规范,通过它可以教育学生的德行的发展,更能够满足其对于民族情感、价值观念方面的教育,满足了现代教育当中的“德”的教育;在进行前两者的教育的同时,想要赢得比赛,还需要发挥人们的聪明才智,通过斗智斗勇的方式赢得胜利,满足了现代教育当中“智”的教育。
其次,其本身具有很高的体育教育价值。它能够在体育教学的过程当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其本身具有很高的趣味性与娱乐性,能够使学生更有兴趣参与到活动当中来,使教师改变他们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从而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参与积极性。
最后,能够加快少数民族文化的创新脚步。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丰富,它强调修身养性,能够净化人们的心灵,因而受到了人们的广泛欢迎。因而,我国的少数民族传同体育应该能够在创新与保持其民族特性之间找到一个合理的契合点,同时,要规范自己的规则,努力充分更新其内在的内容,尽可能提高自己的吸引力,使传统的体育活动得到了改进和提高,使得它更符合现代人的口味和需求的。同时在未来的实践中继续思考和探索,使得它能够跟的上我们国家体育健康发展的脚步。此外,它还应该加强与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沟通,并向其他国家学习,如学习日本、韩国等国家民族传统体育保护的经验,然后总结起来,以提高和发现适用于民族传统体育的创新之路,使我国的传统体育在世界上舞台再次闪耀。
参考文献
[1]陈蕾,李鹏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文化价值及其开发[J].贵州民族研究,2014,06:178-181.
[2]孙德朝.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圈的结构层次及功能价值[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06:58-60+297.
合理开发体育器材功能 篇4
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形势总的来说是好的,但随着经济、社会形势的变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挑战来自何方?就是人才质量的挑战。职业学校的办学目标,是为社会(本地区)经济发展培养素质合格、一专多能的初中级实用人才,要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遵纪守法,有时代开拓精神,良好职业道德,具有专业技能和较高的文化素养,就必须要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的办学方向。
目前,中职校在进行学生德育教育时基本上都是通过德育课程教学,对武术课程的德育教育功能的挖掘很少。实际上武术课程既是学习武术专业知识,也是可以培养学生德育的重要载体。本文试通过以武术课程教学为突破口,如何在武术课程教学中,把“立德树人”与“终身体育”教育融入其中,让学生在武术课程中学会做人和做事,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进而促进学校整体素质提高。
2武术中“立德树人”和“终身体育”教育功能的意义
武术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体育形式和健身方法,武术教学是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教学认知系统,它具有独特的技击性和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磨练意志等特点,对强身健体、防身祛病、发展速度、力量、灵敏等素质,培养勇猛、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它不仅是身体的形式活动,还讲究内存的精神。
武术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她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纵观武术的发展史,无论是在军旅,还是在民间,都涌现出不少武林豪杰,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与兴旺,不惜牺牲自己的高尚品质,教育和激励着后代习武者,在武术教学中注意武术人文精神的宣传,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的楷模,建立崇拜的偶像,为他们不断输送精神养料,激发其学习热情和动力,同时,武德教育富有深刻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无疑是激励广大学生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巨大动力。
3武术中“立德树人”和“终身体育”教育功能开发内容
3.1 武术中“立德树人”教育功能开发内容
学校在德育教育过程中不是简单流于形式,也不是满足于常规的灌输和简单的说教。笔者认为,在中职校武术课程中“教武育人”,应该是始终贯穿在整个武术教学全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未曾习武先学礼,未曾习武先学德”,武德教育为习武、教武的先决条件。重视中职校选修武术学生的德育教育应该是中职校武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3.1.1 对人文精神的召唤
中华武德在现代社会中的社会价值主要集中在弘扬民族的道德规范,以其独特的社会控制功能弥补法制社会硬控制的空缺和不足。建立适应时代发展变化需要的伦理道德,为武术走向世界和世界化发展提供必然性和合理性的论证与价值支撑,从而促进传统武术伦理道德新的飞跃。简言之,传统武德中一些思想内容在当代仍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取其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精髓部分,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所用。
3.1.2 对社会生活的需求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需要道德,需要武德,需要把自己融于小团体,溶于熟人社会中,这样武德变成了人们沟通与交流的一种潜在的社会契约,没有一个公共的、共同的武德认识,人们的生活将会失去诸多乐趣。所以,武德自此便成为我们的生活的需要,它将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和谐,所以说武德已经成为了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3.1.3 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中华武德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上位文化的优秀成分,是精华的积淀。当今武德又具有理顺心态———传统“武德”价值现代展示的前提;重视群体精神,强调为民族、为社会而奋斗的爱国主义思想;提倡见义勇为、舍己助人,主张以“匡扶正义”为己任;推崇仁爱原则,强调“以武会友”的和谐人际关系及重视人伦价值。
3.1.4 对学校德育的补充
在学校德育工作不是某一学科、某一部门、某个教师个体的任务,学校中的所有一切都具有德育功能,武术教学也要兼顾德育的工作。每个教师都应该把这一问题视为自己的工作,不能以为的只讲技能。由此可见,武德教育与学校德育教育的总体要求是相一致的。因此,通过加强武德教育,不但可以提高学生道德品质修养,树立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加强学生对善恶判断力,而且能促进教学效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效途径。此外,武德教育与学校德育教育接轨,必将对提高学生的综合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有高尚情操和道德境界的有用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3.2 武术中“终身体育”教育功能开发内容
学校作为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衔接点,它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具有特别的意义,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之一,我们中职校武术开展将从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武术运动的继承和发展,如何推进武术在中职校的普及,让中国武术被广大青少年所接受,认识到武术的作用,通过武术教学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是一个值得共同探讨的问题。
3.2.1 对社会进步有着重要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人民已实现温饱,正走向小康社会、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暇闲时间增多,以前逢年过节大家送烟送酒,现在都改为送健身卡,都把健康放在第一位了,终身体育作为现代人高生活质量的一种追求,标志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这种现象的产生本身就证明终身体育对社会发展有着促进作用,同时也说明社会的发展同样也需要新的体育形式来取代传统的形式。只有提高全民民族健康水平,改善民族体质才能培养更完美、更加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
3.2.2 对家庭体育教育的意义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它构成了整个社会。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更要求合作的社会。孩子将来在社会中如何找到自己的支点,充分发挥其能力,不仅取决于他们应有的科学文化知识,更应具备作为一个现代人而具备的健康的体质,而家庭体育是这一落脚点,对其进行驻足和关注是必要和有意义的。
在一定意义上讲家庭体育是国民体育的细胞,是终身体育的保证和基础,因为家庭体育的成员基本上由不同年龄、性别、与辈份组成,它以身体锻炼为基本途径,家庭体育形成传统习惯,继以形成家风,会对家庭的世代成员以及社会、国家、民族产生积极的影响。大力宣传家庭体育及其意义,提高人们的认识,转变思想观念,使人们认识到开展家庭体育于己、于孩子、于家庭、于社会都是意义深远的。
3.2.3 对学生优秀品质的形成
根据武术的特点可知,武术追求精神传意、内外合一,讲究动静结合,虚实合一,刚柔并济,快慢有序,开和有度等法则,因此练习武术对于学生在独立性、果断性、坚定性和自制性的培养上有着重大的作用。
练习武术,要求“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常年不懈,坚持有恒。没有一定的意志力和坚韧的品格是坚持不下来的。在校学生课外时间比较充裕,练习太极拳不仅可以充分利用课外时间,也在无形之中锻炼了学生们的意志,砥砺了他们的品格,从而培养学生持之以恒、坚忍不拔、勇敢无畏的优秀品格。
4武术作为教育载体来培养学生德育与终身体育
4.1 培养学生德育
在武术教学中培养正确的武德,未曾习武先修德,开始学习武术的人,首先要端正学习目的,要明确学习武术是为了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否则就没有理想和奋斗目标,学而无动力、无毅力,显然是学不到真本领的。
武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武术的内容丰富多彩,有单练、对练、集体练、有套路演练、对抗实战。练功练武,一辈子受苦。武术练功讲究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习武者不但要练出一个能适应各种恶劣环境的强健体魄,还要练出坚强的意志品质,不经严冬冰霜苦,焉得梅花放春香。
抓住时机潜移默化适时性地渗透德育在体育课上抓住某些突发事件对学生进行教育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如在进行正踢腿练习时,有个学生由于上踢过高摔了一跤,但他爬起来又继续正踢,这时可能有的学生会发笑,甚至还会嘲笑他。这时教师应停练习,对摔倒的学生进行表扬,并教育其他学生向他学习这种遇到困难不退缩的精神这样通过一件小事对学生进行教育,会收到很好的效果。这比单纯进行说教和理论上的教育要实用得多,而且学生也乐于接受,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了思想教育。
通过武术课件进行德育渗透,教师要充分利用高科技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在武术教学理论课中,利用多媒体课件显示武术的服装、器械、人物等,可以刺激学生的视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武术教学中,可以适当插入声音效果,如武术操,学员边唱边做动作会更加有力,也更加整齐,激发兴奋性,促进想象力和表现力的发挥,烘托表演气氛和艺术感染力,使音乐的美感与动作美感得到完美统一,而且要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因此,我们应结合学生实际,深入浅出,言传身教,切实做好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
4.2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念
终身体育是社会和人们的需要。现今,随着经济和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首先,是人们在工作时的紧张程度增加,劳动强度增大。而这些对人们的体质及应付各种变化能力的要求也就因此越来越高。所以,要想不落伍于当今这个快节奏、大强度的现代化的社会,人们就要依靠经常地参加武术锻炼,如太极拳、木兰扇等适宜的武术项目来解除身体和精神的疲劳,同样也可以通过这些适合的武术运动来增强人们的体质。
其次,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逐步得到提高,人们在工作时消耗的体力也越来越少,余暇时间越来越多,相应人们自身也需要通过更多更好的体育运动来愉悦身心,这时候武术就能够作为大家喜爱的体育项目以满足自身精神和身体的享受,使武术能与他们的生活、工作相伴终生。故终身体育不仅是当今社会的斋要,而且还是人们自身的需要。
5总结和建议
5.1 结论
通过武德教育的思想认同,大到遵守党纪国法、法律法规,小到校规校纪、道德习俗、为人处世,武德教育能够使学生“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恶者而攻之”,能够规范学生的言行。笔者建议武术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应该深入把握武德的时代内涵,应该充分重视武德教育,提高武德教育在武术教学中的地位。
在实施中尤其按照武德教育的要求,将思想认识转化成实际行动转化成遵守法律法规、校规校纪的道德规范的践行者。制订中职生的武德标准,约束学生的行为。将传统道德和专业道德在武德实践中逐步实施,双管齐下,培养德才兼备的当代中职生。
5.2 建议
(1) 立德树人教育应该着重体现在武德教育作用和对学生在武德方面的要求以及教育。
(2) 中职校武术教学中的武德教育应该主要体现在教学和社会实践当中,重点去培养学生扶正惩恶、团结协作、见义勇为、舍己助人、尊师重道、竞争礼让和热爱祖国等优良品质。
(3)要坚持在武术教学中贯彻终身体育教育理念,一切从学生出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实践和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
摘要:中华武术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中职武术课程中,如能善于挖掘中华武术文化底蕴,特别是利用好武术文化中蕴含的武德文化,将她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载体,认真把握其中蕴含的指导思想,并大力开发具体教育功能,将对中职学生的德育教育及终身体育教育产生重大并积极的影响。
【合理开发体育器材功能】推荐阅读:
合理开发利用08-14
合理开发与利用06-14
合理利用微信“附近的人”功能,快速赚钱?05-31
体育游戏的合理组织07-06
体育教学中如何合理使用哨子05-26
功能开发08-16
自开发功能06-02
功能开发侧重点09-01
体育开发09-04
体育项目开发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