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项目开发

2024-10-19

体育项目开发(共12篇)

体育项目开发 篇1

摘要:本文通过对休闲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 发现休闲体育理念符合当下体育运动思潮, 但其对体育项目的开发不足;民族传统体育具有系统的理论实践的研究成果与丰富的可开发项目, 但其体育理念缺乏继承性的新特点。将休闲体育项目发展的不足与民族传统体育的理念的开发结合起来, 研究休闲体育理念下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发。

关键词:休闲体育,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发

休闲体育是当代体育发展的一种体育观热潮, 成为一种新的休闲娱乐、快乐健身、养生保健的新时尚。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我国具有民族的传统的体育研究领域, 具有系统的研究体系以及长期实践结果, 并且研究内容极其丰富。本文从两者之间的发展过程中的优劣进行研究与藕联, 分析两者在新时期结合发展、共同促进的可能性。

1.休闲体育引发新思潮

休闲体育, 是指在一定的休闲状态, 人们利用闲暇时间进行身体, 锻炼满足自身需求和自我实现的目的自主参与活动。

从休闲体育的形成条件来看, 休闲体育理念符合现代生活发展的要求。休闲体育理念是人们对休闲体育的理解和认识, 以体育的方式进行休闲活动, 实现物质与精神体力与智力的统一。我国经济的大发展, 人们空暇闲暇时间的增多, 与外交流过程中开阔眼界、生存和思想压力的清除休闲体育, 在我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事态。从休闲体育的发展趋势来看, 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休闲观念再次提高, 休闲体育重返教育的殿堂、休闲体育服务组织机构的大幅度增加等体育休闲理念的热潮, 促进了休闲体育的发展。

然而, 对于休闲体育项目的研究仍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一方面休闲体育项目缺乏其自身的独特性。现有的研究是将普通的体育运动项目, 如将网球、羽毛球、高尔夫球、篮球等直接应用到休闲体育项目过程中, 这就使得休闲体育项目缺乏自身的独特性。另一方面, 休闲体育项目内容有待进一步充实, 现有的对休闲体育项目的研究, 仍然停留在与休闲体育项目相关的个别体育运动项目中, 缺乏在休闲体育中发展有体系的运动项目。休闲体育的发展需要各类别的体育运动项目加入。

2.民族传统体育的优势与不足

民族传统体育, 就是在中华民族中开展的具有浓厚民族传统特色的各种体育活动的总称。主要特点是具有浓郁的民族性、历史性、传承性、地域性等。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其完整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体系, 其中最为鲜明的是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据统计, 我国55个少数民族, 有676项传统项目。根据民族传统体育的性质与作用将其分为休闲娱乐类、竞技类、健身养生类。具体如下表所示,

由表中可知,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丰富多样, 并且具有不同性质、不同类别, 可以满足人们参加体育活动进行健身娱乐休闲的需求。但是,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法治观念的转变,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新鲜刺激的新型运动项目。所以,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所面临的一个困境就是:如何在新时代的理念中生存。这需要寻找一种新的理念将民族传统体育与新时代人们体育需求相结合。

3.休闲体育理念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结合发展

休闲体育理念符合新时代人们的体育运动需求, 但是, 缺乏丰富系统的体育运动项目作为支撑。但在其发展的过程中, 开发的体育运动项目的不足制约了其发展的范围与长期性。民族传统体育具有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以及其丰富多样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但其理念继承性发展出现断层。本文拟从弥补休闲体育项目发展的不足与民族传统体育与时代潮流的衔接为目的, 将休闲体育的体育理念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相结合, 实现休闲理念下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发研究。

“休闲性”是休闲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相结合的思想基础。中国传统的休闲观是强调自然和谐的精神, 深深影响着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更符合人们对休闲体育的追求。实现吸收外来先进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契合性”是将休闲体育的理念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项目结合的过程中, 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系统的全面的筛选。使真正具有民族传统代表性的体育项目, 在休闲体育理念指导下, 发挥项目优势, 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新时期发展的转型。同时, 休闲体育发展中, 加入系统的适宜其发展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能够丰富休闲体育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体系, 能够多维度的全面的反映休闲体育的内核与发展。

在立休闲体育理念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结合发展的基础上, 将休闲体育中的理念系统深入的解析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以及进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符合休闲体育理念的筛选显得尤为重要, 这也是今后将进行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龚煦林主编.休闲体育[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2]侯海燕, 张健.民族传统体育的休闲性与休闲体育——我国休闲体育发展的新视角[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12, 04:28-29+43.

[3]陈栋, 蒋秋平.休闲体育时代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 03:151-152.

体育项目开发 篇2

2008年11月14日 18:31:46 来源:乾安县实验中学【字体:大 中 小】

为了深入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推进学校的体育工作,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发展、和谐发展,提高全员体育运动素质和体育竞技水平,我校申报参加全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评选。

现将我校体育工作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全面加强体育特色校的建设我校自2006年8月创办以来,学校领导班子十分重视体育工作,积极开展全民体育运动、提高全民体育运动能力、增强全民体育运动素质的办学理念第一时间得到定位。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确定了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并积极响应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号召,将体育工作纳入到学校发展规划之中,纳入到学校工作计划和学期工作计划之中,纳入到日常学校的议事日程之中。

一年来,经过不断地努力,学校保持了体育传统项目特色,努力创办成一所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二、舍得投入,创造条件,积极营造良好的体育环境我校现有学生1300名,教职员工111名。学校现有学生运动场地2万多平方米,有标准200米田径场地同时可用于做轮滑场地。

一年来,学校按照《吉林省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的要求,不断加强对体育设施的建设,学校建有体育运动场1个,足球运动场3个、足球门3副、有篮球架9副、排球架5个、羽毛球场地2个,室内乒乓球室2个、有10组联合健身器械。

同时,学校还节约资金,积极购进各类体育器材。目前学校拥有足球57个,排球64个,篮球70个,其它体育器材均达到省級的标准。从而为开展全民体育运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加强管理,培训队伍,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我校现有体育教师3人,兼职3人,全都具有专科以上学历。为了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学校利用政治、业务学习时间,组织体育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学习新大纲及《走进新课程》等有关新课程改革方面的资料;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向全体教师开放,并为教师订购了体育方面的相关杂志。在资金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仍然鼓励和支持教师们外出学习,组织教师参加不同级的教科研活动。为全面贯彻新课改的精神,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和竞技水平,学校引导体育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认真钻研新教材、新教法,积极探讨合作性、研究性学习及快乐体育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锻炼的主人。

为了调动体育教师从事体育工作的积极性,学校不仅将体

育教师带操、带队及课余训练计入教师工作量中,而且还纳入到学校一体化考核奖励方案之中。每学期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体育教师及班主任给予奖励,从而激发了体育教师及班主任的工作热情,促进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全面开展和不断提高。

在学习培训中,体育教师的素质不断提高,具备了一定的指导训练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我校体育教师在县级体育基本功竞赛中获得集体一等奖。杨春光老师获得国家二级蓝球裁判员证书,并在2006年全省中小学体育百节优质课活动中获得一等奖。

四、突出特色,抓住重点,切实提高全民运动水平多年来,学校体育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学生的体育竞技水平不断提高。

1.以校园体育健身节为龙头,抓好群众性的体育运动为了开展群众性的体育运动,提高教师、学生的身心素质与健康水平,我们一方面注重加大体育工作的宣传力度,以“弘扬奥运精神——更高、更快、更强”为主题,由体育教师张权威老师为全校教职员工作《体育·快乐·健康》的专题讲座,使教职员工认识到体育工作的意义和参加体育锻炼的好处。

另一方面,学校从2006年开始,坚持每年举办一次校园体育健身节活动。学生们在跳绳、踢毽、健身圈、队列、长

跑、田径运动会等比赛中,锻炼了耐力,培养了毅力,增强了体质,提高了竞技水平。从2007年9月我校全体学生表演的大型团体操“时代在召唤”,获得了圆满成功。

同时,学校还注重抓好大课间活动,组织学生做好间操、眼保健操,促进全民体育运动的蓬勃开展。

2.以特色传统项目为重点,提高全员体育竞技水平

(1)轮滑运动成为我校师生的第一运动

为了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拼搏精神,增强学生竞争意识,发现和培养高文化修养、高综合素质、高运动水平的轮滑运动人才,学校把加强轮滑重点校的建设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注重采取形式多样的方式方法,使得学校的轮滑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学生的轮滑竞技水平得到不断提高。为了营造轮滑氛围,我们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开展轮滑运动。从培养学生轮滑兴趣出发,针对七、八年级学生的特点,组织他们开展轮滑基本技术练习。如今,这已经成了我校的传统体育比赛项目。全校各班级不仅有自己的轮滑队,而且每个轮滑队还有自己设计的响亮的名字。如:“霹雳之火”、“火箭风暴”、“黑暗军团”等等。还有的班级为自己的轮滑队设计了漂亮的队徽。每学期,学校轮滑比赛的日子是学生最激动、最活跃的时候。每当到比赛的日子,各班级轮滑队员身着运动装,活跃在比赛场上;其他学生则站在体育场外,呐喊加油。当比赛结果出现时,优胜班级欢

呼跳跃,互相拥抱;战败的班级则会痛哭流涕,不胜惋惜。同时,为了激发学生们爱好轮滑的热情,学校还举办轮滑知识讲座,并以“我和轮滑”为题组织学生开展了主题班会。通过主题班会,使得全校同学都能了解轮滑运动。

为了提高学生的轮滑竞技水平,我们在七、八年级学生中组成了校级轮滑队,由校级轮滑裁判员、县优秀裁判员杨春光老师担任教练。轮滑队每天坚持1个小时的常规化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杨老师以青少年训练教材——《轮滑训练》和《轮滑学练问答》为依据,将一些外国的先进轮滑理念传输给学生,从而达到训练内容系统化的要求。的确,轮滑作为一项体育健身运动,早已深深地扎根实验中学校园之中,成为师生心中的第一运动。

近一年来,学校不仅重视轮滑运动的发展,而且还注重抓好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篮球、校园舞等多项体育运动,各类训练队、特长班坚持常年开展活动。学生们在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训练中,提高了竞技水平。

学校学生田径队在县级的比赛中多次取得较好的名次;在全县音、体、美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获得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学校男、女学生乒乓球队于2007年参加全县人寿杯乒乓球比赛中,获第一名。

学校校园舞代表全校参加县级观摩表演,并获得了兄弟校的一致好评,也受到领导及音乐教师的好评。

学校田径班的学生在短短的一年多的训练中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我校八年五班学生丁自超于今年8月,代表我县田径队参加松原市田径运动会,获男子初中组单项第二名。

我们坚信,在省、市、县体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我校的体育运动将会开展得更好,学生的竞技水平将会得到更大的提高,并将带动全县体育运动的蓬勃开展。

谈小学体育课中乡土体育开发运用 篇3

1、小学课堂教学开发与运用乡土体育的必要性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体育教学课程内容的需求量大大增加,需要相应的内容来充实学校体育的教学体系,而学校体育中好大一部分是西方体育的泊来品,与国人的身体素质、心理感受、民族情感相吻合的乡土体育内容没有很好地得到普及。再加上乡土体育以往很少被编入教材,可开发的空间非常大,比如斗鸡、摔跤、骑自行车、毽球等,在尝试制作器材和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每一步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其利用空间之广阔、内容之丰富、学生热情之高,远远超出了我当初的预料。因此乡土体育可作为校本体育资源来开发与利用,使乡土体育更广泛,更深入地扎根在儿童们的心中,使其更规范化地逐步进入校园,进入课堂,使民间文化得到进一步的弘扬。

2、开发与运用乡土体育的重要意义

在进一步推动乡土传统体育的科学化、规范化进程,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努力奋斗的大好形势下,进一步继承和发展民间传统体育,研究和探索乡土传统体育与新时期改革发展相适应的基本思路和途径,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紧密围绕乡土体育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努力发挥体育科研的理论指导、实验探索和决策咨询作用。开发与利用乡土体育,让乡土体育走进课堂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2.1、传承性

课堂教学引进乡土体育能使学生更了解家乡的历史与人文,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的作用,使他们从小树立民族自豪感,进一步热爱自己的家乡思想感情。

2.2、传统性

我国乡土体育自产生以来,始终与本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习俗、信仰相联系,世代相传,具有明显的传统性。众多项目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经过锤炼、优化,而升华、继承和发展,形成特具内容、形式、时间、地点相对稳定的传统体育项目。

2.3、传播性

开发乡土体育这一活动能传播地方传统文化、开展各地方传统体育活动、并能增强各地方人民的团结进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功效。

2.4、娱乐性

纵观我国乡土传统体育,以强身健体为目的的表演性、娱乐性项目居多,有着简单易学等特征,正符合小学生年龄阶段儿童的身心特点。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玩中学,学中乐,乐中会,使学生充分享受体育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从而达到学习目标。

2.5、教学性

针对乡土体育具有竞技性观赏性和健康性的功效,与小学体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相一致,能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达到课程的目标,因此让乡土体育走进课堂对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开发与运用乡土体育的方法和途径

乡土体育大多来自与民间,我们要想把它引进课堂之前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深入民间生活进行调查考证。我们在搜集与整理乡土体育的过程中,主要通过实地访问,文献资料的查找,问卷调查等途径进行搜集。主要渠道有:(1)发动学生以及家长,对乡土体育游戏的搜集。(2)查阅文献:主要到图书馆、文化馆查找。(3)访问:对致力于民间文化研究的专家、地方上具有威望和该方面专长的长者进行访问。(4)联络朋友:对各县市的乡土体育游戏的搜集,主要通过此种方式进行收集。(5)网络:通过互联网查找相应的游戏资料。对搜集到的项目的名称、发展的历史、技术要领、运动强度等要有全面的了解记录。对资料进行分析整合筛选,对搜集的乡土体育游戏,我们可结合学校的环境条件等选择使用,在形式与内容上尽量保持原貌,如:“踢房子”、“丢手绢”、“斗鸡”、“打野战”等项目,但对于一些在内容、情节、规则、相配的儿歌、童谣等不符合时代精神、不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游戏或者安全性不强的体育游戏,我们可不采纳,或重新编写改造,使其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并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尽量取其之长,弃其之短,最的大程度地保留原有特色,使它能科学地合理地走进课堂。

体育项目开发 篇4

一维吾尔族体育项目

1. 维吾尔族传统体育项目

2005年完成了在新疆传统体育的项目统计之后, 能够确定的有278项, 而维吾尔族流传的体育项目就有201个, 其中包括跑、跳投掷类15种, 武术、角力类有9种, 棋类14种, 舞蹈类8种, 球类运动1种, 水上运动3种、4个与射击相关体育项目等。维吾尔族体育项目和其文化艺术一样, 独具特色。随着社会的发展, 有些项目逐步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活动, 包括摔跤、拔河、踢毽子、秋千、马术、摔石头、跳绳、打嘎儿、棒打线球等, 其中“达瓦孜”、“沙哈尔地”、赛马、叼羊尤具特色。

2. 维吾尔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维吾尔族传统体育项目是新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有着新疆民族传统体育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随着生活地域的变迁、文化的互融, 维吾尔族传统体育项目也展现出了它独特的一面。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至2015年已经进行了十次, 新疆每次都会组建代表队参加, 1986年在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新疆代表队荣获金牌第一的好成绩, 1991年在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新疆代表队荣获金牌总数第二的好成绩。随着新疆的大发展, 维吾尔族传统体育逐步对本地区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 丰富维吾尔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价值与地区自然旅游经济带遥相呼应将是地区经济发展和体育文化发展的共同目的。

二学校体育项目教育理念

学校体育教育的理念, 是建立在关爱学生的大前提之下的, 尊重他们身心自由的发展, 注重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情, 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重新评估学校的体育教育意义、功能。并且在此基础上重视终身体育意识的灌输, 结构要更加合理、更加科学地管理。进一步提升体育和学校之间的工作协调能力和凝聚力, 不仅需要考虑学生在校的身体素质, 还要照顾到大学生毕业后的工作领域范畴, 以期有学生能长期受益于终身锻炼, 使各种不同层次的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能长效结合。确保所有的体育教育内容和教育质量尽力地做到统一和完整, 在制度方面、管理方面、信息方面、资本方面和教师方面, 为大学生在未来的终身锻炼效果铺平道路, 并让学校的体育教育变为终身锻炼的关键环节, 为全民健身的目标和提高国民的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维吾尔族体育项目与学校体育项目的文化联系

1. 维吾尔族体育实现学校体育多元化

维吾尔族文化, 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 维吾尔族的体育文化是中华体育的精华部分。在大学体育的教学过程之中, 能有足够的维吾尔族元素, 不仅是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需要, 而且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教学的模式。维吾尔族的运动能够帮助实现大学的体育教育的多样性, 使大学体育教学资源充沛, 构建丰富多样的体育气氛。

2. 维吾尔族体育提升学校体育教学能力

维吾尔族的体育教学课程的构建和发展, 能够促进体育老师们教学质量的提高, 同时, 对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文化的互融都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按照国家学校体育教学的要求, 学校体育工作应该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这将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到了很高的层面上。而教学能力又是一个模糊性概念, 需要把它适当细化才能评价出教学能力的优劣和教学质量的好坏, 客观评价对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是十分重要而必要的。因地而异, 新疆的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好与坏, 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养成体育运动的习惯, 而且要形成终生体育的意识。结合新疆大环境, 提升体育教学能力更应当将民族团结, 文化互融的内容融入到提升教学能力的主要研究内容上。

3. 维吾尔族体育与学校体育相融合

把维吾尔族体育项目结合到大学的体育课程中是大学生的呼声, 更重要的是融合、是相互了解、共同推进民族团结的关键手段, 能够帮助其他民族了解维吾尔族学生, 也能使维吾尔族学生了解到其他民族的文化, 科学地推进教育为本的发展理念, 有效地弘扬丰富各民族的文化。在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时, 也提高了大学体育的多元化组合, 能鼓励学生对体育感兴趣, 培养大学生锻炼的意识。

4. 维吾尔族体育丰富学校体育项目

维吾尔族的体育活动, 在凸显了维吾尔族人辛勤劳动的品格之外, 也反映出维吾尔族人民无限的智慧和追求快乐的权利。维族体育是体育健身和娱乐放松的综合, 源自于生活, 十分适合大学生, 在丰富体育教学的项目之外, 能提高大学生们的体育兴趣和多元化, 不仅促使大学生们有了学习的兴趣, 也培养了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

5. 维吾尔族体育文化培养民族精神

维吾尔族体育有着耀眼的光芒, 是维吾尔族同胞生活中遗留的宝贵财富, 是本民族不可或缺的文化遗产。在新疆各高校开展民族体育项目有助于让大学生们去认同维吾尔族文化, 接收56个民族“一家亲”的爱国情怀, 创建一个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新疆, 大学体育教学应当渗透维吾尔族体育风采, 这也是今后新疆体育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 符合新疆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主观愿望的, 也可以为新疆的稳定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6. 维吾尔族体育项目提高学生积极性

维吾尔族的体育运动, 是维吾尔族日常生活和活动的精炼, 突出了强烈的维吾尔族文化风情。维吾尔族的运动最突出的特征是文化和体育之间的相互作用, 维吾尔族体育的每个细节, 都蕴含着维吾尔族的伦理、信念、情感、历史和文化积淀, 显示的就是其中的文化气息。维吾尔族的体育运动和大学体育教学相互融合, 挖掘了维吾尔族文化的内涵, 分析维吾尔族文化的特点, 帮助学生们在学习体育知识时, 也理解了维吾尔族的人文精神, 提高了文化素养。

四结束语

体育项目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灵魂之一。只有强健的体魄才能有美好的未来, 所以融合体育项目的发展、利用体育项目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刻不容缓, 不管是维吾尔族还是汉族学生, 体育项目都同样重要, 要利用地理的优势和项目的特点, 扬长和避短, 让大学生们受到更好的体育教育。

参考文献

[1]刘卫东.新疆民族传统体育“达瓦孜”的发展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 2007 (6)

[2]于杰、尹丽娜.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现状及其发展思路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07 (10)

[3]赵富学、高明信、张玉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发与民族地区体育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J].希望月报 (上半月) , 2007 (8)

六年级体育项目 篇5

(1)跑

① 发展快速跑能力的练习(包括:各种快速起动的跑;追拍跑;接力跑;“攻克堡垒”游戏;障碍赛跑;不等距离的追逐跑)

② 发展耐力跑能力的练习(包括:自然地形跑;定时跑;定距跑)

(2)跳跃

① 发展跳跃能力的练习(包括:各种方式跳绳;跳竹竿:“协同跳”游戏;摸高跳)

② 跳高(包括:跨跳练习;助跑起跳,直腿摆动坐上跳箱;急行跳高)

③ 跳远(包括:立定跳远;“青蛙跳荷叶”游戏;助跑几步,一脚跳起双脚着地;急行跳远)

(3)投掷

① 发展投掷能力的练习(包括:滚;抛;掷;投;推;撇等)

② 发展掷远能力的练习(包括:原地及自然跑几步肩上投掷;原地及自然跑几步背后过肩投掷;推掷实心球等)

③ 发展投准能力的练习(包括:固定目标投准;活动目标投准)

小学六年级体育《障碍跑》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体育课目的在于增进学生健康,增强体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能得到全面发展。障碍跑此项内容较贴近生活,具有较强的实用技能;是最能体现学生在集体性体育活动中如何与他人合作,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的体现,也是生活中自我保护的一种基本方法。六年级学生运动基础较薄弱,侧重于感性;学生对动作练习能力较强,且好奇、好学、好动;教材能发展学生的灵敏、协调等素质。因此,在课的练习安排上,必须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既面向全体学生,又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注意技巧,严防伤害事故的发生。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掌握障碍跑的方法。

2、技能目标:发展学生灵敏、协调、柔韧等身体素质。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练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合作互助、团结友爱等优秀品质。

三、教学重点:

利用各种器材“设计、摆放”多种多样的障碍方法,采用多种动作快速安全过障碍的形式,全方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能够在活动中愉快地共商、探究、协作,从而达到相互关爱、共同进步、和谐发展的目的。

四、教学难点:

难点是要在规定距离内自然快跑,途中用“跨、跳、钻、绕”等方式通过障碍,以提高综合运用运动技术的能力,发展身体素质,培养勇敢、顽强、克服困难的精神。

五、教法学法:

本节课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指导。为此,我设计了“自主准备活动——自我尝试——讨论、点拨——小组练习——相互评议——自由放松”的教学方法。我根据学生“实践——认知——再实践”的认识规律及学生的学法要求,在课的基本部分,主要采用了“尝试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2分钟)

1.整队,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巧设疑问,谈话引题。

3.安排见习生。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来诱发学生去思考,集中学生注意力,从中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并积极主动参与活动。)

(二)准备部分:(10分钟)

1.走步。

2.队列插花、转换。

3.教师示范,学生练习。

4.播放音乐,师生共同完成课前准备练习。(设计意图:通过舞蹈的形式,在音乐的伴奏下,使学生体会美感的同时又得到充分的活动准备,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营造了和谐的教学氛围。)

(三)基本部分:(25分钟)

1.自由分组,引导感悟。

A.学生自由组成4个小队(13人为一小组,并选出小组长)。

男子组:2个 女子组:2个

B.教师指导,学生演练。

C.按指定位置就位。(一为1道、二为2道------四为4道)

2.合作学习,探索实践。

教师验收自学效果:

A.教师提问: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谁能试着说一说障碍跑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B.学生积极回答,教师补充要领,最终达成共识。

C.学生分组尝试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强化练习,拓展升华。(2——5次)

A.教师指定发令员1名、裁判员2名、监督员1名。

B.各小组展开比赛(先1、3,后2、4)

C.教师对男子组第一名、女子组第一名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障碍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通过共同探究、讨论、学习,为学生提供互助、观摩、探讨、评价的机会,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及交往、合作的能力,使学生从中得到乐趣,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教师采用多鼓励、多表扬的方法,让学生主动自觉地进行探索和体验,使每个学生都体验成功,最后采用比赛的形式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作风,教育学生处理好自己与集体的关系。)

(四)结束部分:(3分钟)

1.放松活动。

2.学生自我评价。

3.课堂小结: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学生归纳、教师补充)

4.回收器材。

5.下课:师生相互再见。

(设计意图:采用自创的儿歌放松形式,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姿势,陶冶美的情操,身心真正达到放松的目的。)

七、效果测评:

1.学习效果测评:障碍跑的途中方法。

2.实践比赛中,检测学生爱集体,守纪律,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达到的程度。

3.自评:自我检测理解、掌握动作要领方法和团结协作精神。

优秀:动作完成好,协作意识强。

良好:动作完成较好,协作意识较强。

合格:动作完成一般,协作意识一般。

不合格:动作完成不合乎要求,协作意识较弱。

体育中考跳绳项目探析 篇6

一、跳绳的技术分析

1.跳绳上肢技术。上肢是带动绳的摇动,是跳绳的前提保障。绳的摇动以手腕的用力为主,手臂自然下垂靠近身体,以此为标准选择绳的长度,如果绳太长会使两臂向两侧张开,这样就影响了手腕的用力。跳绳动作的学习不可一蹴而就,而是从基本动作开始练习,刚练跳绳时要有意识地规范动作,双臂往里收且放松,身体也保持自然,两眼不可看绳,而要向前看,形成正确的身体姿态。

2.跳绳下肢技术。下肢是跳绳的核心,需要配合好上肢,为了使身体自然轻巧,要做到起跳和落地都用前脚掌,如果用后跟着地可能会造成身体僵硬,而且容易造成损伤。膝关节要微曲,这样能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如果太直,可能会因身体没有缓冲力量而对大脑造成损伤。跳起后要保持身体重心的稳定,使落地平稳,为下一次的起跳做好准备,如果失去重心就会对下一次的跳跃造成负面影响。根据手摇绳的速度自然调整跳起的高度,摇得快则跳得低一点,频率快一点,如果摇得慢,则可以跳得高一点,放慢频率。根据自己的身体能力自然地调整呼吸节奏,有利于氧气的供应充足。

二、运用科学的跳绳训练方法

对学生跳绳的训练需要科学,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其跳绳的成绩,而不是随意地让学生跳,否则即使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有一定的提高,但是这种提高也是有限制的,不容易更进一步的提升。正确的训练方法,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任务,有效控制其他项目的训练进程,而且提高其中考的考试能力。

1.把跳绳训练放在上课的平时,而不能临近考试了再进行突击训练。体育中考的分数是总分的一部分,所以学生一定要重视中考体育成绩。中考项目的训练不是初三才开始的,而是在初一或者初二时就要把中考项目贯穿到体育教学中,在体育课上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接触跳绳。

2.训练时间要科学。很多考试项目是在30秒内完成的,所以在平时的训练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时间的训练,掐准时间,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练习的时间以每天进行2-5组为宜,可以一次性训练,也可以分开时间训练,比如早上2组,下午2组等。但是当考试来临的时候要注意减少运动量,重点对薄弱项目进行专项训练,以保证不失分。

3.学校要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在体育课上有限的时间内进行训练是不够的,再加上有些学生怕苦怕累,不想训练,所以对这些学生来说,时间是得不到保证的,这就需要家长多做工作,说服学生,在体育课上多练习,在家里也要在家长的监督下完成跳绳训练任务。

4.进行适当的心理训练。跳绳考试时间很短,在短时间内取得好成绩不但需要有好的技术,而且还需要有好的心理素质,如果学生心理素质不好,可能会在考试时造成紧张,使本来很好的技术不能得到发挥。所以,在平时的训练中,要严格控制学生的时间,在一定的时间内对所发挥的成绩进行比较,不能跳到一半因为跳得不好就中止了,这样,只能给自己找借口,而没有严格考试的那种心理。所以,平时的训练也要与正规考试结合起来。第一要树立信心,因为信心是运动潜力得以充分发挥的重要心理因素,特别是在考试前,教师就要鼓励学生树立必胜的信心。第二,集中注意力,平时的训练要严格认真,全心全意地去练习,而不是三心二意或者不在乎自己的训练。第三是自我暗示调节,有些学生对自己没有信心,也没有兴趣去跳绳,但是还要去面对考试,所以要假设自己对跳绳感兴趣,特别是在考试时如果紧张,则可以运用心理暗示法。

总之,跳绳是学生中考最常选择的项目,在跳绳训练时要掌握跳绳的技术特点,运用正确的训练方法,在考试前要做好心理辅导,这样能在有效的时间内提高中考成绩。教师多用心对学生进行辅导,学生也要在训练中多动脑、多思考、多训练、不怕吃苦,做好准备,这样在中考时才会取得可喜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杨志鹏. 体育中考后体育教学中出现的现象与看法[J]. 考试周刊,2010(47).

[2] 胡传庆,夏建斌,许国芳. 对体育中考的认识误区及对策研究[J]. 中国学校体育, 2009(S2).

[3] 雷文静. 中考加试体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0(6).

体育项目开发 篇7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新一轮体育课程标准的实施, 需要地方、学校和广大体育教师充分挖掘和利用课程资源, 开发出有地方和学校特色的体育课程。因此, 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就成为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 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新课题。

一、体育课程资源阐释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概念。按照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 可以把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按照课程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同, 大致可以把课程资源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 要达到新一轮课改的目标, 当然也需要有一定的课程资源作为前提。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即是指形成体育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体育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

1. 体育课程的内容资源

教学内容是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内容如果不能满足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要, 就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和锻炼效果。当前体育课程资源对教学内容的开发重点集中在竞技体育上, 这对于大多数普通学生来说, 高竞技、复杂规则限制的项目很难使之积极参与其中。而那些非竞技的、新兴的娱乐项目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健身理念、科学健身方法等, 又由于体育课程资源的匮乏, 难以在学生中间展开, 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教材是体育课程基本的而又特殊的课程资源, 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国家意志, 反映了国家对学校体育课程的基本要求, 是学校落实《纲要》的参照性标杆和尺度, 是政策性很强的课程资源。新《纲要》中明确指出:“本着‘一纲多本’的原则, 博采众长编写高质量教材。”而传统的教材多以竞技项目为主, 以基本技术、基本战术、规则为主要内容, 缺少具体帮助学生参与锻炼、指导练习的手段与方法, 学生参考和利用的价值较低, 教师在选用教材内容时也自觉不自觉地走入“教教材”的误区。因此, 全面、科学、优质、利用率高并具有特色的教材是体育课程急需开发的教材。

2. 体育课程的时空资源

通过参与体育活动, 使学生感受到体育特有的教育功能和锻炼价值, 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能力, 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适应”作为体育课程的目标之一, 是体育课程改革的又一重要举措。以往学校体育只重视运动技术、技能的传授, 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随着课程改革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推进, 学生适应社会、适应自然活动显得十分重要。拓展体育课程空间, 将校外体育活动场所 (如家庭、社区、校外俱乐部等) 、自然环境等纳入体育课程空间, 通过学生参与社会体育活动、社会体育竞赛等培养学生的体育参与能力和终身体育意识, 同时对加快学生的社会化进程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 加快课外、校外体育课程资源的拓展, 对体育课程的改革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3. 体育课程的物力资源

长期以来, 由于受竞技体育观念的影响, 学校体育设施严格按照竞技体育的规格来配置, 致使学校体育设施基本上是为有一定运动基础的学生而服务。而许多身体条件较为普通的学生特别是女生, 难以体验到体育设施给他们带来的快乐。这也是学校体育课程在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上难以突破, 以及一些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 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学习和锻炼中来的重要原因之一。体育设施作为体育课程实施中的条件性资源, 既要服务于运动基础好的学生, 更要服务于大多数运动基础较弱的学生, 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体育设施应有的功能。因此, 开发和利用适合大众型的体育设施资源将有效地促进体育课程改革。

4. 体育课程的实施资源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忽视了学生的感受, 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传授, 被动地被评价, 缺少参与意识, 造成学生对体育课失去了兴趣和积极性, 感到体育学习和锻炼枯燥无味。因此, 在培养体育兴趣的体育课程资源上还要进一步深入挖掘, 兴趣是学生学习体育的动力, 只有那些符合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才能被学生所接受, 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5. 体育课程的人力资源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和促进者, 也是课程的开发和研究者。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通过教学活动传递到学生中。体育教师师资水平、师资力量决定着体育课程改革的进程, 作为课程资源本身的体育教师, 如何开发与利用, 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 凝结教师集体的教育智慧, 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与创造力, 深度挖掘自身的潜能, 已经成为体育教学改革中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二、开发课程资源促进体育课程改革的策略

新《纲要》对体育课程的性质、结构及内容取向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明确指出了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身体健康为主线, 寓教于动的综合性课程, 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途径。因此, 要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在开发与利用体育课程资源中始终以此为基点, 教学内容根据地域特征、学生年龄、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科学合理地加以选择, 保证这些素材能真正起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作用。

1. 拓展体育课程教学内容

丰富和拓展体育课程教学内容, 可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利用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体育的乐趣。在拓展过程中, 一切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资源都可以成为体育课程资源。但事实上不可能将所有的资源都加以开发和利用, 而应当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 选择那些符合学生兴趣、爱好、需要和认知特点的资源进行开发。在开发课程资源时应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 照顾到不同学生的不同水平, 多种形式开发课程资源, 切忌选择那些技术要求过高, 学生很难完成的内容, 应将那些娱乐、休闲、新兴的体育锻炼内容纳入进来。

2.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无论体育课程如何改革, 体育教师仍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体育教师既是课程的主要实施者, 又是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素材资源的载体。因此, 充分挖掘体育教师的潜力, 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是人力资源开发中最重要的环节。在课改的进程中, 体育教师应当尽快完成角色的转换, 即从原来的课程执行者转变为决策者, 从一个“教书匠”转变为一个课程的研究者。角色的转换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我们应当为体育教师创造条件, 让他们有机会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与技术, 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体育教师自身也应当加强学习, 积极思考, 参与教学研究, 在改革的实践中提高自己, 以适应课程改革形势的发展。

3. 挖掘潜在课程资源

潜在课程资源隐含在历史与现实的维度上, 以及有形和无形的教育资源、社会资源中, 它不具备直接的显性的课程价值, 需要主体在开发利用中进行合理有效的赋予, 方能进入显形课程资源领域, 再经过开发利用转化为实现课程的组成部分和实施条件。要营造良好的体育活动和体育文化氛围, 开展学校体育知识竞赛、体育讲座等, 建立学校体育传统节日、体育传统项目, 提高体育教师的素养, 培养一批极具人格魅力的教师。完善学校体育规章制度, 改善体育场地设施布局, 通过体育设施的便捷使用吸引学生, 这将大大提高体育课程改革的步伐。

4. 建立开发评价体系

通过建立体育课程资源评价体系, 使评价指标具体化, 能够给开发过程提供及时的反馈信息, 为学校行政主管部门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根据评价结果找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从而加以改正。同时, 利用评价体系增加各学校之间的交流, 互相学习和借鉴, 取长补短, 为更好地开发体育课程资源提供捷径, 更好地为体育课程改革服务。

5. 共享校内外资源

体育课程资源除了应加强校内的开发和利用之外, 还应向校外 (社会、自然环境) 拓展。课程资源开发具有原创性的特点, 建立学校体育课程资源交流平台, 以拓展校内外课程资源及其成果的分享渠道, 提高使用效率, 加强学校与学校、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交流, 互相借鉴, 互相学习, 建立良好的共享机制, 促进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

总之, 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 体育课程的地位要进一步得到提高, 要实施新的体育课程标准与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地方、学校和体育教师必须积极有效地开发本课程的资源, 在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 本着科学有序、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对体育课程资源进行科学筛选, 从而促进体育课程改革深入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贺.对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探讨.浙江体育科学, 2004 (3) .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当前体育服务项目供求及开发流通 篇8

关键词:体育服务项目,市场供求,开发流通

当前, 我国经济社会得到了全面发展, 人民生活需求发生了重要变化, 注重锻炼, 追求健康, 崇尚运动成为人们重要的生活方式。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成功举办, 更加激起了全国人民的体育热情, 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异常活跃, 体育消费发生了量与质的变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认真分析当前体育服务项目的现状和市场需求, 加强体育服务项目的开发, 制定和实施在商业化运作模式中的体育服务项目的流通策略, 促进体育服务项目的推介, 提升其经济社会价值和社会功能, 对于发展体育经济, 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体育服务项目的市场需求

在群众性的体育意识增强, 体育健身、体育锻炼、体育休闲成为人们重要的生活方式的今天, 体育服务项目的市场需求呈现出一定的发展趋势。

(1) 体育服务需求量呈上升趋势。主要源于以下因素的作用与影响:物质生活的改善, 引起了人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 重视在体育活动中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保持健康, 因此, 体育保健成为人们的内在需求。物质生活的提高, 带动了群众对精神生活的更高追求, 人们参加体育活动、观赏体育比赛、搜寻体育信息、进行体育学习、从事体育研讨, 甚至参加体育旅游, 成为人们愉悦身心、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放松自我的精神追求方式。我国体育事业的长足发展, 激发了群众的体育热情, 特别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 激起了群众的民族自豪感, 人们尊重体育、参与体育的热情高涨, 群众性的体育需求增强。

当前, 对于体育活动的宣传, 既有影视播放, 还有广播新闻、网络消息、报刊板块, 另外还有来自官方发布、民间流传的体育赛事信息、体育新闻, 渠道广泛, 信息频繁高, 社会已经营造了浓厚的体育氛围, 参与体育、体验运动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理念。

(2) 大众对体育服务项目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当前体育服务项目有以下几种常见形式:普通健身型:主要表现为普通体育需求者的需求形式, 一般此种消费的群体是中老年人, 他们以体育健身、保健为服务需求。比如乒乓球、篮球、太极、踢毽、跑步类等场地收费服务和有偿技术指导服务。娱乐健身型:是需求者以娱乐形式进行的健身活动, 比如保龄球馆、高尔夫球场、台球馆、网球场等带有娱乐性的体育需求项目。一般此种消费的群体以年轻人和高收入阶层居多, 他们将这些项目作为娱乐性活动, 但兼具健身意愿。学习普及型:主要是少年儿童以提高体育基本素养为目标的需求类型, 比如社会上面对少年儿童开办的游泳班、舞蹈班、武术班、围棋班、滑雪 (滑冰、旱冰) 班等培训班次, 还有业余体校、业余舞蹈艺术学校等开办的服务班次。技能提高型:对某个体育项目具有特殊兴趣和爱好者, 以及在职专业技术人员, 通过短期培训形式提高技能。团体需求型:当前很多机关事业单位, 将组织体育竞技比赛作为单位集体活动和提高单位干部职工凝聚力的重要形式, 有的民间团体也要组织开展体育活动, 但他们都苦于没有训练场地, 没有专业技术人员指导, 所以临时租赁体育活动场地, 聘请体育专业人员, 或聘请专业裁判成为他们的需求。观赏体验型:很多人通过在旅游景点观看体育活动表演 (比如观看龙船比赛) , 或参加体验诸如漂流、蹦极、滑翔等体育活动, 达到放松心情、休闲娱乐的目的。兴趣爱好型:很多体育爱好者热衷于自己购买赛事门票体育赛事的观看, 尤其是很多国内外重大赛事活动都会对体育爱好者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另外很多体育爱好者则将乐于参加社会上、民间组织的有偿体育活动。情报咨询型:很多体育爱好者或体育专业技术人员, 到图书馆或其他有关体育专业机构, 查询体育科技信息, 对体育信息情报资料的检索成为他们的需求。

2 体育服务项目的供应

针对当前群众性体育服务项目需求量的增多, 需求质上的层次化和多元化的情况, 积极对体育服务项目进行市场化开发, 以满足群众性的体育消费服务, 促进体育服务项目的市场流通, 推进体育经济的发展。当前, 体育服务项目的市场供应状况, 总体表现为市场供应不足、体育服务项目供应单一。

从总的趋势来看, 我国体育服务市场的发展要滞后于我国体育消费的需求, 由于群众性体育消费需求尚处于初级发展时期, 人民群众对体育消费的需求表现的并不强烈, 没有引起民间投资企业的重视, 使得体育需求对市场供应的刺激作用并不明显, 导致体育服务市场的发展缓慢, 产品供应量小, 产品服务项目少, 从体育服务项目数量和项目的多元化方面都不能满足消费者的内在需求。尤其在体育服务项目供给类型方面存在的问题:

(1) 供给项目单一, 供需比例不协调。比如针对少年儿童的体育服务项目相对较多, 而提供给成人的服务项目相对较少;面向高消费群体的服务场所较多, 可以满足高收入阶层的需要, 但面向普通大众的体育服务项目较少, 不能满足群众的基本需求;消费者对体育赛事关注的多, 但亲临现场观赛的机会少等。

(2) 市场供应缺乏规范管理。比如对体育训练类, 国家尚未制定统一的技术训练标准, 尤其是针对少年儿童的训练班次, 由于缺乏科学、规范的训练标准, 往往在训练技术方面缺乏对少年儿童的针对性, 可能起不到提高体育基本素养的效果, 却有可能引起对少年儿童身心发育的不利影响。

3 体育服务项目的开发流通策略

体育服务服务项目的开发与流通, 是为了满足群众对体育活动的消费需求, 应当从发展体育经济出发, 立足于市场需求和当前体育服务项目的市场供给状况, 有的放矢, 科学制定体育服务项目的开发与流通策略, 提高体育服务项目的供给能力, 促进体育服务项目的供应量的增多, 扩大体育服务项目的多样化, 而且要通过市场营销的手段, 加强体育服务项目的包装、项目宣传推介, 提高消费者对开发后的体育服务项目的认知, 扩大体育服务项目的市场推广效率, 推进体育服务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的提升。

(1) 加强体育服务项目的规划。国家要根据群众体育服务项目的当前需求和潜在需求, 针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将体育服务市场的建设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 科学安排, 从市场供应量到市场供应多样化、层次性上精心布局, 实现市场资源配置的统一调控。地方各级政府也要因地制宜, 科学谋划, 将体育服务项目的建设作为当前地方经济新的生长点, 给予重视, 加大对体育服务项目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

(2) 从优化体育投资市场的政策环境、法律保障。应鼓励民间资本的投资, 鼓励社会资金用于公共体育设施建设, 吸引各种投资主体参与体育项目的投资、建设, 为投资方从事体育服务项目研发提供政策支持, 同时要从法制建设的角度, 加强民间投资体育服务设施和项目的法制保护力度, 保障投资方的投资权益。

(3) 要加强市场调研, 找准体育服务项目的开发建设方向。要深入进行体育消费的需求调研, 深入分析目前的市场供给状况, 立足于当前显现需求和潜在需求, 着眼于未来群众性体育消费的需求形势, 制定投资的方向和目标, 在确定开发建设目标的前提下狠抓投资落实。

(4) 要实现体育服务项目的品牌建设, 增强体育服务项目的影响力。要在体育服务项目的内在质量上下功夫, 保证体育服务项目的健身功能, 提高其娱乐性、趣味性、品味性和教育性, 通过市场包装, 不断提高体育服务项目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扩大其服务影响, 打造精品体育服务项目。

(5) 加强体育服务项目的推介力度, 促进体育项目的服务推广。要通过市场营销手段, 加强体育服务项目的推广、推介, 尤其是对新开发项目, 要从培养消费群体入手, 不断以新消费群体带动更多的后来者消费。

(6) 应采取适度的营销策略, 加强体育服务项目的市场流通。应通过定价策略、体育服务项目派送策略、优惠销售策略等, 增强对需求潜在人群转向显现消费群体, 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群接纳体育服务项目, 增强体育消费理念和消费购买能力。

参考文献

[1]樊炳有.体育公共服务的理论框架及系统结构.体育学刊[J].2009, 06.

体育项目开发 篇9

1 当前福州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形势分析

福州一个七百多万人口的地级市,市人口也将近三百万,有学前教育学校达上百所,其中不少是省市的附属幼儿园,办学条件和生源质量相当优秀。因此,福州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有广阔的就业前景,学校里几年所学知识在日后的工作岗位上必然大有所用。

然而较高的办学条件和优秀生源的幼儿园对老师的要求较高,就学前教育自身特点来看,对老师的身体机能和五项身体素质有重点的要求,因为这是老师从事体育教育的必备条件。

那么中职学校学前教育的学生是怎么样的一种情况呢?福州市地属江南,也算得上是成绩较为发达的城市,加上自古以来福州就是教育重镇,因此,福州中职学校的学生相对来说基础水平较高。但是从当前教育的大形势来看,中职学校就读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虽然有该年龄段所特有的爱游戏、好奇心重的特点。但是由于教育体制的应试,导致教师们的教学内容枯燥,没有趣味性,且体育活动相对较少,因此,身体素质就显得相对薄弱一些,需要加强孩子的体育锻炼与体育活动的趣味性、游戏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从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体育教学方面来看又存在着一些不容乐观的现象。[1]主要是项目的单一、落后与当前幼师工作的应用不接轨。另外体育教学不能和幼师工作的特点相结合以及体育教学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因此,扭转学前教育体育教学的局面和提高中职学校学生的身体机能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 民族民间体育活动项目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

大家知道在学前教育中很多孩子的家长在期望孩子得到锻炼的同时能够培养一些特长与兴趣,因此,不少的幼儿园在进行教师招聘时都有很高的特长要求。希望给学前儿童更加专业的指导。其中学前儿童的体育课占有很重要的比重,意在学龄前儿童的身体锻炼,促进其五项身体素质的提升。由于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特殊性以及实践应用的特殊性,特别需要注重该课程的趣味性以及可实践性。众所周知,国内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着历史悠久的民间体育活动传统项目,它是人们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一些集身体锻炼与艺术为一体的一种运动,集趣味性与实践性一体。可以将民族民间体育活动项目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进行融合,对学前教育教学进行改善,促进学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如何对民族民间体育活动项目进行开发与利用?首先,需要明确进行这一项工作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和五项身体素质。那么,需要结合这一目的和具体的民族民间体育活动项目以及现实的条件进行开发与利用。

一个较好身体机能和五项身体素质的学生基本上在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柔韧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2]而不少的民族民间体育项目恰恰涵盖了对这些素质进行练习提高,况且民间民族体育运动种类繁多,所以民族民间体育运动为学生身体机能和五项身体素质的提高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要抓住学前教育孩子爱游戏的特点,以合作游戏的形式将民族民间体育活动项目应用到体育教学中去。幼儿对跳皮筋游戏很感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大部分幼儿都能学会跳皮筋的基本方法,达到了目标要求。跳皮筋是一种民间体育活动,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教师在准备活动中,注意让幼儿熟悉简单儿歌《跳皮筋真有趣》,观看跳皮筋的短片,使幼儿对跳皮筋活动有初步的了解。在活动过程中,把动作分解成由易到难的顺序,由个人到集体,层层递进,解决了跳皮筋的难点。活动中加入了竞赛游戏“看谁跳得高”,使幼儿感受到了勇于挑战的成功感,同时锻炼了幼儿协同游戏的能力,体验到大家一起合作跳皮筋的乐趣。对活动的建议是日常户外体育活动中,可以让幼儿尝试运用学过的儿歌,变换不同的节奏,自创玩法。

踢毽子这项运动在体育教学中具有非常丰富的应用形式,只要教师充分吃透这项运动,将这项运动特质有效融合到课堂教学中,再充分换位思考,利用幼儿的思维组织好课堂教学,那么踢毽子教学就能有效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创新能力。教师可以组织“踢毽子”的热身游戏,将孩子分为几组,划定范围、编好序号后,教师一声令下,每一组的小朋友可以开始玩踢毽子,规定时间内哪一组的小朋友先轮完并且没将毽子踢出规定范围的小组优先胜出。这样的体育游戏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问题,踢毽子时适合每组的小朋友单个来踢,以时间为节点,让小朋友有充足时间做好准备,哪个组的小朋友踢得好,能完成踢毽子动作又不出错;最终轮番过后,统计整组用时少出错率低的胜出,这样组与组对比也有效地增添了游戏的趣味性,使简单的踢毽子内容不至于太乏味。通过这样的热身游戏的创设,在确保简便易行的前提下,有效地提升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学的开展。

纵观这些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其中不少的项目仅仅是对五项身体素质中一种或者几种的锻炼。因此,在开展教学时应该充分分析这些运动项目的特点,应该将不同的项目或者不同民族的运动项目加以整合,促进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领悟教学精髓的同时,还能够自主的组织实践,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对幼儿进行良好的学前教育辅导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对这些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利用时,应该注意到体育教学和民族特色的有效结合,进行结合的关键目的在于,促进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够充分理解以及牢固地掌握对学龄前儿童进行教学时,以提升儿童的身体机能以及五项身体素质为其进行体育教学的核心,同时还能在此基础上促进儿童运动兴趣的培养。利用民族民间体育活动的目的在于,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对于儿童体育教学的情趣以及身体素质,需要科学的理念作为指导,并建立一定的考核指标,而不能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断对一些民族民间体育活动进行随意的拆解和组合。应该说每一项运动项目都有其发展形成的根据,这些运动项目很多来源于生活,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分析每一项活动的特点,在注重项目完整性、民族性的基础上对一些项目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在确定可行性的基础上再对中职学校中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教学。

其实民族民间体育活动更注重的是民族的原生态,就是说要真正使运动的原始民族特色在教学中体现出来。对于这一工作,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民族民间体育活动的现实基础,聘请一些少数民族的人来学校担任兼职的学前教育专业的体育教学老师,让他们指导运动中动作的规范性,同时还可以加强该校体育老师和他们之间的交流,以便以后很好地进行教学。

3 对民族民间体育运动项目开发与利用的思考

对民族民间体育运动项目进行开发利用进而展开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学前教学专业的学生能够在对学前儿童进行教学时,提高学前儿童身体机能以及五项身体素质的提高。[3]民族民间体育运动项目种类繁多,可以供学生充分自由的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兴趣与学习的结合。要知道任何的一种学习是离不开兴趣的,因此种类的繁多,是成功展开教学的重要保障。中职学校在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体育授课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促进该专业学生身体机能和五项身体素质的提升,同时这也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未来走向工作岗位之后针对学龄前儿童进行良好教学的基础。

当前加强民族间的交流是我国社会的一个重要趋势,也是党的民族政策一个重要体现。对民族民间体育运动项目的开发与利用从一定方面来看,是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推广,使得社会上更多的人能够对民族文化得以了解。另外,建议中职学校聘请福州少数民族中擅长这些项目的人进入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很大程度上加强了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就业问题。自然后者所起的作用并不是太大,但是所具有的意义是不可估量的。

4 结语

在当前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形势和教学的实际情况下,对民族民间体育活动项目进行开发与利用是非常必要的。这是为了使学生能够适应当前的就业形势,这一举措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中职学校学生的身体机能和身体五项素质。

福州中职学校展开这一工作有丰富的资源支持,也具有很大的意义。因此,福州中职学校需要对这一工作有足够的重视,充分认识这一工作的必要性和实施所具有的意义,明确展开教学活动具体工作,在资金和设施方面学校、机关的相关部门要给与一定的支持。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使得民族民间体育活动项目的开发利用能够对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和五项身体素质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利敏.福建省农村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理性思考[J].教育评论,2011(5):111-113.

[2]沈财利.民间体育游戏在学前体育教育中的选用[J].体育文化导刊,2015(12):154-158.

体育项目开发 篇10

一、校本课程开发与体育意识培养的概述

1. 校本课程与开发校本课程

著名教授董翠香认为:校本课程是体育老师教学的主体, 在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中, 通过正确评估学生需求与体质状况, 进一步应用学校与社区开发的课程方案。开发体育校本课程是指运用已有的办学理念, 结合学校与社区资源, 为实现健康与体育目标, 在满足学生需求的同时, 制定出适合学生条件与学校特点的课程开发方案。

2. 终身体育含义

终身体育包含两个层面:其一是从生命萌生到结束, 参与到学习与锻炼活动中, 从而达到改善健康与体质的要求, 在终身教育更加明确的基础上, 让其成为生活的重要成份;其二是基于终身体育意识, 利用中学体育的整体化、体系化与科学化为条件, 在人生的不同的阶层、领域, 为其提供更好的实践机会。社会与人之所以能得到发展, 终身教育是其有力的基础, 它也是终身体育的根本要求。

二、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与生成终身体育意识之间的关系

1. 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兴趣作为体育教学的关键, 它是快乐与成功的重要成份。开发校本课程可以看成以校为本, 也就是以人为本的最终目标。在这期间, 以人为本更注重学生的整体发展, 在尊重学生个体差距的同时, 让其成为特殊的个体。体育类校本课程开发, 需要认识到学生差距, 在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条件下, 最大程度的帮助学生发展。因此, 开发体育校本课程, 必须从学生需求、爱好与要求出发, 整合已有的教学资源与课程行为。在实施校本课程时, 要求结合学生的主动性与主体性, 通过比较常规课程与校本课程, 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同时, 这也是养成终身体育意识的关键部分。

2. 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提供了条件。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 里面提到的目标与标准都是基础性要求, 即:最低标准。为了帮助学生打造终身体育意识, 运动兴趣是关键。从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过程来看:它很好的弥补了常规体育课的不足之处。体育校本课程要求各项运动技能学习更具有目的性, 在需求的引领下, 主动加入项目技能与技术学习中, 这样不仅学生有了快乐与成功的乐趣, 同时对焕发学习兴趣也有很大作用。

3. 深化终身体育意识。

在普通体育教学中, 运动技术的传授是教学的主要目标, 同时也为学生加入项目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但是, 从实践反馈的信息来看:大多数学生都学无所获, 即使学过运动技术, 却不能达到终身受用的要求。开发校本课程, 则是从某个运动技术着手, 慢慢掌握运动技能。因此, 强化与开发校本课程, 对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 塑造终身体育具有关键作用。

三、增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建议

体育校本课程能有效帮助中学生改善学习水平, 提高体育体验能力。但是事实上, 中学生的体育技能改善过程并不理想, 和高中生还存在很大差距。校本课程能有效帮助中学生提高健康意识与行为, 在活动坚持与毅力得到改善的条件下, 帮助其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因此, 在现实工作中, 必须整合体育校本课程与中学生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间的微妙关系, 帮助学生弥补学习差异, 改善体育学习效率。

1. 坚定不移的执行《课程标准》, 深化“三级课程管理”。

虽然80%的老师都能正确的理解《课程标准》, 但是课程改革还处在起始阶段, 对《课程标准》的质疑此起彼伏。在教育部门与学校领导的配合中, 《课程标准》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也取得了可观的成绩, 同时这也让新课程理念逐渐被大众接受。从中学反馈的信息来看:超过90%的老师认为将“三级课程管理”渗透到体育教学具有很大作用, 随着下放课程权利与政策, 学校拥有了课程开发的责任与权利, 老师自然成了开发校本课程的主体, 同时, 学校也能结合实际情况, 深化体育课程。

2. 深化校本课程开发理念。

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 虽然中学校本课程已经深入人心, 但是在实际运行与开发中, 距离终身体育意识还有很大距离。对此, 在现实工作中, 除了要做好中学体育校本课程的理论指导外, 还必须将理论与课程结合, 生成学科理论, 这样才能增强校本课程开发作用, 深化终身体育意识。

针对部分中学缺乏成功范例的情况, 为体育老师提供更多的培训与学习机会, 在对外交流中, 学习其他学习学校优秀的教学经验, 并且应用到本校教学中。体育课程作为一项艰巨、庞大的工作任务, 由于工作面广, 所以必须正视校本课程开发。在基层老师访谈中发现:很多老师讲特色体育和校本课程混为一谈, 根本没有将校本课程视为体育校本课程的内容。对此, 必须加大宣传, 让体育老师正视校本课程与特色教育之间的关系。

3. 提高体育老师的认识。

从影响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来看:排在前列的是场地设备、老师能动性、领导支持, 这也说明老师在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中的作用。中学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作为学校的工作内容, 如果缺乏领导支持, 相关工作将很难开展, 甚至可以认为:校本课程开发成败与领导有着直接关系。针对上述问题, 为了促进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与发展, 当地教育和行政单位必须结合实际情况, 让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科学的过渡, 通过为其给予对应的支持与意见, 做好管理工作。通过加大投入资金, 尽量满足学校体育课程开发的设施与资金要求;通过增强学校体育老师、领导、科系老师、学生、家长与社会人士的支持, 集结各方力量为终身体育意识和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提供更好的服务。

体育项目开发 篇11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民族体育项目;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025-01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初中体育课往往流于形式,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体育教学也无法在增强学生体质、丰富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发挥应有作用。而民族体育项目的应用却能有效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帮助学生强健体魄。因此,民族体育项目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用民族体育项目的必要性

作为义务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初中体育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民族体育项目在培养初中学生思想道德、身心健康等方面有深远意义,它不仅内容广泛,且规则简单、操作简便、对场地器材的要求较低,能满足不同体质、不同性格的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需求。同时,学校体育始终是终身体育的基础所在,只有将民族体育项目应用于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才能促使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运动项目,在增强体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此外,民族体育项目趣味性较强,能为初中体育教学带来勃勃生机,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体验到各种运动方式的乐趣。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可通过对民族体育项目的应用来继承独具民族风俗的体育文化,选择积极健康、适宜学生身心发展的运动项目来丰富课堂内容,打破传统以竞技运动为主的体育教学局面,让体育课不再枯燥乏味,从而实现初中体育与民族体育的融合发展。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应用民族体育项目的措施

1、提高体育重视程度,创新民间体育项目

对民族体育项目的应用能否顺利进行,学校领导给予的重视、支持是必要前提,这是激发初中体育教师积极应用民族体育项目的重要因素[1]。民间体育项目的应用与创新都离不开学校领导在时间、经费、场地器材等方面提供的支持,且在创新民族体育项目时,教师应注重选择符合初中学生心理、生理等特点的内容,同时结合学校实际,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合理编排,才能激发出学生主动参与体育学习的兴趣。虽然民族题目项目种类繁多、内容丰富,但并不是每一个民族体育项目都能应用于体育课堂教学,只有那些对学生锻炼身体有帮助、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和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民族体育项目才是可用的课程资源。

为此,学校及教师应转变观念、解放思想,真正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开发出对学生成长有益的、丰富多彩的民族体育课程资源,促进体育教学对民族体育项目的应用。在实践中,初中体育教师要紧扣运动脉搏,准确把握青少年的崇尚心理,在教学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不断创新民族体育项目,使其与初中体育教学需求更适应;在开发和创新民族体育项目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做到破旧立新,充分体现改革精神,确保民族体育项目被应用于初中体育教学之后能受到学生的欢迎,真正为体育教学服务。

2、加强主题资源建设,凸显民族体育特色

丰富的民族体育项目为初中体育教学选择课堂教学内容提供大量素材,体育教师在应用民族体育项目时应注重体现区域特色,通过挖掘乡土教材、开发民族体育资源,尤其是注重开发、应用传统的民族民间体育资源,对所选民族体育项目进行教材化处理,加强体育主题资源建设,同时科学安排应用民族体育项目的时数、比重。同时,教师还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民族体育项目的编排,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摆脱以往被动接受体育教材的局限,重点建设初中体育教学目标、场地、活动器材、安全防范等主题资源。

对民族体育项目的开发及应用需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地理条件及初中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完善体育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创新应用民族体育项目的程序[2]。如瑶族的陀螺,这是深受青少年喜爱的民族体育项目,作用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运动的灵活性,教师可尝试将其应用于初中体育课堂。教师可将运动场地分为无障碍区、比赛区,陀螺、鞭就是活动器材,进攻、停转、胜负等就是评定活动的规则,教师可将参与人数设计为个人、双人、团体等,学生不仅要开展陀螺比赛,还可自主改造陀螺的颜色、重心、鞭绳等,成功将学生的参与兴趣激发出来,学生在体育课堂上不仅锻炼了身体,还体验到动手、动脑的乐趣,体育课堂充满趣味和民族特色。

3、丰富体育课堂教学,发展民族体育项目

首先,室内课是学生获取民族体育知识的主要途径,虽然教师也会在室外课中为学生讲解一些体育基础理论及知识,但很多知识是离不开教室的,教师不能盲目地认为体育教学就是室外活动课,而忽视了室内理论教学的重要性。学生从事某一项运动总是带有目的的,如果缺少目的,运动就会沦为学生的短期行为,无法长久坚持,民族体育项目的应用也失去现实意义。

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在应用民族体育项目时应重视室内理论课的开展,为学生讲解更多关于民族体育的知识,激发出学生了解民族体育的好奇心,系统了解民族体育项目,为其实践应用奠定基础。其次,教师要对第二课堂进行充分利用,定期针对民族体育项目举办体育比赛,成立民族体育项目协会,开展各种各样小型的民族体育竞赛活动。通过有序开展民族体育项目竞赛氛围的营造,教师及学生都能加深对民族体育项目的认识,并获得更多参与民族体育项目的机会,其应用自然越来越广泛,民族体育项目也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

三、结语

民族体育项目是组成中华文明的一个部分,是民族特色文化,初中体育应有机结合实际情况,坚持改进和创新,深入挖掘民族体育项目资源,让其在初中体育课堂上绽放光芒,促进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水平,并让学生在掌握传统民族体育项目的同时将其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 黄泉伟.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路径探析[J].青少年体育,2014(10):57-58+89.

体育项目开发 篇12

随着中国在世界上地位日益提高, 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来到中国, 同时也将其祖国的优秀文化带入了中国, 他国的体育文化也慢慢在中国的土壤里埋下了种子从而孕育发展;改革开放三十年, 中国经济、文化、政治、体制等各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中国的腾飞也给国外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和空间;进入21世纪, 科技信息技术引领着整个世界和时代前进的步伐, 电视传媒的强大效力得到凸显, 大型赛事的直转播成为体育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 无论是城市还是高校, 都将与体育文化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体育新兴体育项目发展作为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题对新兴体育项目的发展进行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2 新兴体育项目等概念的阐述及其共性特征

2.1 关于几种不同概念的阐述

从目前查阅的文献资料来看, 论题“新体育项目”、“新兴时尚类项目”、“新兴体育项目”、“时尚体育”等等类似的提法较多, 各自也有看似不同的定义。比如, 新体育项目定义[1]:主要是相对在十九世纪末和本世纪初兴起的以田径、足球、篮球、排球等所谓近代体育 (也是以奥林匹克运动为主体的) 运动项目而言, 一大类具有某些相似特征的新体育运动项目群体。其次, 新兴时尚类项目定义[2]:把近些年在高校中出现的、适合青年人的、属于时尚体育、时尚运动、新兴体育运动、新体育运动项目这几个相关概念范畴的项目统称为新兴时尚类项目。再次, 新兴体育项目定义[2]:在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高中版) 中其定义为在国际上比较流行的, 但在我国开展不久的或国内新创的深受青少年喜爱并适合在学校开展的运动项目。新兴体育运动主要相对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兴起的, 如攀岩、独轮车、定向运动与野外生存、网球、现代舞蹈等等。

2.2 不同概念的共性特征

综上来看, “新体育项目”的定义更广义一些, 范畴也更宽泛一些。“新兴时尚类项目”定义看起来包罗万象, 实际非常具体化。“新兴体育项目”的定义相对来说将宏观和微观较好的结合到了一起。以上几种提法虽然貌似定义不同, 但究其特征实则有相似之处。第一, 国际特征。这种国际性指的是普及程度不一定是最高, 但是很惹人瞩目;参与人数不一定最多, 但是电视媒体经常直播。第二, 时代特征。竞技体育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一个国家群众体育的发展。一个时代的奥运冠军或者世界冠军可以培养出属于他们时代的体育迷, 上世纪排球五连冠时代多少中国人参与到排球运动项目中去。21世纪, 随着我国女子网球在国际顶尖赛事中不断取得新突破, 越来越多的网球体育爱好者开始拿起球拍走向球场。第三, 人文教育特征。新兴体育项目在普及程度不高, 但却让人感到新奇而有趣味, 给人带来身体上的健康和精神上的愉悦。不仅如此, 有些项目还能给人以教育意义, 培养人们的竞争理念和协作意识。

3 新兴体育项目——网球的开发现状与前景规划

3.1 新兴体育项目网球与江门侨乡的渊源

(1) 客观上得益于自然环境的优势。江门侨乡位于美丽富饶的珠江三角洲, 濒临南海, 毗邻港澳, 水陆交通方便, 陆路距广州、珠海100公里, 水路至香港95海里, 到澳门53海里;其次, 海洋资源极为富饶, 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 气候温和, 少霜无雪, 阳光充足, 四季常青。再次, 江门市位居粤西地区和西南各省通往珠三角和粤港澳的交通要道, 扼西江以及粤西沿海交通之门户, 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之一。

(2) 主观上得益于政府的重视和网协的努力。2003年8月市网协有关人士了解到国家网球队正在南方寻找训练基地, 在与之进行沟通后将国家网球队青少年队伍2003年的冬训安排在江门, 从这一刻起, 国家网球队与江门的结缘正式开始。为充分满足国家队一、二队冬训场地的要求, 市华苑宾馆在原有基础上再新建8片球场, 目前, 华苑宾馆网球中心已经拥有了16片室外场地和4片可开合式上盖的全天候网球场地。由于江门软、硬件良好, 能够提供训练、吃、住一体的相对封闭的环境, 已经完全符合了国家队一、二、三线队伍的冬训要求, 中国网球协会 (江门) 网球训练基地的挂牌成立也就水到渠成。自2005年7月23挂牌以来, 每年国家队的冬训都安排在江门训练基地进行。

3.2 江门侨乡新兴体育项目的开发现状及前景规划

(1) 群众基础。近些年,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爱好者加入到网球这项运动中来, 江门作为国家网球训练基地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来培养群众基础。首先, 在学校推广和普及网球运动。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广泛开展网球教学与训练活动。其次, 在社区宣传和推广网球运动。现在新建的小区除基本的健身设施外都新建了网球场, 社区百姓认知网球从这里起步。《江门网球推广计划》中提出:到2012年江门市参与网球人数将由2万人增长到10万人, 年平均增长率达5 0%, 该计划主要包括江门网球协会团队会员发展计划、大学网球推广计划、青少年网球推广计划。针对计划实施, 江门市将大力开展寒暑假的短式网球培训和夏令营, 同时, 还将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积极组织开展群众性网球活动和竞赛。

(2) 场地设施。据不完全统计, 江门网球场与市区人口的比例接近0.5‰, 即2000名城市人口拥有一片网球场, 作为二线城市, 这个比值在我国也是首屈一指的。到2012年, 江门计划在全市范围内增加300片力争达到500片网球场。如何达成这一目标?首先, 依靠政府投入。目前由政府投入新建好的网球场共有两处:一是市体育馆新建的3片网球场;另外一处则是斥资1000多万元面积达50000平方米位于市体育公园内的12片网球场, 是市区网球场较多、较集中的地方之一。其次, 依靠民间资本的参与。江门拥有民间投资的天力、华苑、圭峰、十里方圆、凤飞云等多个网球中心。再者, 将采取企业投入为主、政府投入为辅等多种合作形式来建设网球场。另外, 市直各单位将创造条件建一批网球场, 镇街争取具有一片以上网球场, 全市中小学各校也将建有1片以上网球场地。

(3) 人才培养。走“网球活动育英才、素质教育结硕果”的育才之路, 切实抓好网球后备人才的培养, 增强人才培养每一道“工序”, 形成一条科学、合理、高效的“人才生产线”, 使网球学校成为竞技尖子的摇篮。要达成人才培养目标:第一, 要引进优秀苗子。江门市网球协会于2005年1月成立了江门美格顿网球俱乐部, 从全国招收网球苗子进行培训。从2005年的10名运动员、教练员, 到现在发展到30多人, 涌现出了张岳、陈瀚翔等优秀的运动员和安大鹏等优秀的教练员, 在参加国内青少年网球赛事中先后获得过4次单、双打的冠军, 其中张岳还连续4次参加国家青少年网球队的集训, 并于2 0 0 7年前往美国训练、比赛, 获得一项单打比赛的亚军。第二, 要加大本地人才的培养力度。国家网球队的冬训已经连续5年落户江门, 应该充分把握有效资源, 积极努力带动全市青少年网球运动的发展, 目前, 网球已经逐步进入大、中、小学的校园, 这些学校已经将网球作为学校的特色项目来开展, 通过阶梯式的人才培养方式最终向省市输送优秀的网球人才。

4 新兴体育项目发展与高校体育的互动

4.1 高校体育课程的建设

高校体育课程建设是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中的重要部分。高校体育课程的设置需要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规划作出相应的调整, 同时, 高校体育课程的设置也受高校所在城市体育项目发展规划的影响。江门高校体育课程设置在保持原来的篮、排、足三大球等项目之外, 最为突出的就是增开了网球选项课和网球公选课, 并将网球作为学校的特色体育项目。这一举措既充实了高校体育课程的内容, 提高了学生参与体育课的积极性, 同时也为江门普及和推广网球运动作出贡献。

4.2 高校体育师资的培养

高校体育师资力量是高校体育课程建设中的首要条件。只有具备一流的师资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带出高水平的训练队伍。江门高校开设网球选项课和公选课, 这一举动是与城市新兴体育项目发展紧密相连的, 在学校缺乏网球师资力量的情况下, 培养网球师资力量成为学校开设网球课程和特色体育项目的首要目标。这个目标可以通过引进省队退役运动员的方式实现, 也可将原有的体育师资放在国家网球基地进行培训, 两者紧密结合最终培养出能够胜任网球课程的教学以及网球特色项目训练任务的优秀师资力量。

4.3 高校体育场地设施

新兴体育项目发展对高校体育的影响不仅仅在于高校体育课程建设以及体育师资培养方面, 由于网球项目的开展对场地有一定要求, 学校必须有足够的场地能够满足正常教学的需要。但值得一提的是, 校领导非常重视网球特色项目在我校的开展, 在原有基础上又新建了多片场地至此已有室外和室内共19片网球场地。目前, 除满足正常的教学和训练之外, 网球场地既能够给校外的网球爱好者提供锻炼的机会, 也能为场地自身的保养与维护提供一定的资金保障。

5 结论

5.1 网球对城市发展具有积极效应

自从2004年中国国家网球队前来江门冬训, 以及2005年7月23日中国网球协会 (江门) 网球训练基地正式挂牌以来, 从雅典奥运会的女双金牌, 到澳网女双冠军、温网女双冠军, 再到北京奥运会的女单前四、女双铜牌, 中国网球特别是女子网球不断取得新突破, 作为国家网球队冬训基地的江门训练基地也不断创新, 从2 0 0 6年“中国网球风云榜”的最佳场馆奖, 到中国网球队赠送“中国网球, 江门福地”的锦旗, 再到北京奥运会后的“突出贡献奖”, 江门训练基地的成绩斐然。一个小小的网球让江门一步步演绎出“双赢”佳境, 在为中国网球创造一个稳定的高水平训练基地的同时, 江门自身获得了一个通过网球运动扩大影响力和加速发展的平台, 江门的知名度和城市形象随之提升。

5.2 网球与高校体育互动模式值得借鉴

新兴体育项目网球在发展过程中对地方高校体育的影响是相互的, 国家网球训练基地之所以选址江门, 是因为江门城市的优秀资源能够为国家网球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同样, 江门高校网球特色项目的发展也可以借助国家网球训练基地, 通过观摩高水平网球队训练, 以及整合江门珠三角和港澳地区的高校资源组织校际比赛进行交流, 让江门高校网球水平迈上新的台阶。高校网球水平的提升既是对江门创建“中国网球城市”的最好回馈, 也是对城市推广和普及网球运动的积极响应, 最终网球与高校体育的互动发展呈现双赢的局面, 相信这种模式的互动对其它体育项目在城市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摘要:通过调研广东江门侨乡新兴体育项目发展现状及前景, 意识到城市新兴体育项目的发展能够使城市知名度得到扩大, 城市形象得到提升。与此同时, 城市新兴体育项目的发展也使得高校体育在前进的过程中受到影响, 这种影响是相互的, 结果也是共赢的。

关键词:新兴体育项目,高校体育,互动研究

参考文献

[1]马铮.论新体育项目及其对我国学校体育教改的意义[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2 (2) :22.

上一篇:计量支付下一篇:欠发达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