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工作总结(共9篇)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工作总结 篇1
2013中学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工作总结
2013年在市体育、教育部门领导的关心下,XX中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校开展排球体育传统项目多年来一直坚持普及与提高并重。现将我校开展体育传统项学校工作汇报如下:
一、夯实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基础工作我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体育传统项目工作,把体育教学与训练工作列入学校的议事日程。建立由校领导直接负责的管理机构,并有相应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学校成立了以XXX校长为组长,XXXX为副组长,XXXX为成员的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学校把体育传统项目工作业绩纳入年终考核重要内容。我校共有体育教师5名,两名外聘排球教练,在传统项目排球及田径、篮球、乒乓球等项目的训练中,都是由专职体育教师担任教练。我校有250米塑胶田径场,有2块标准的排球场地和4块篮球场地、1个乒乓球训练房。另外,市运动学校还提供了室内排球训练场地2片,保证了专项运动队的日常训练工作。
学校对于体育传统项目非常重视,对于专项器材逐年购置,每年购置体育器材经费都在万元以上,体育场地、器材完全能满足日常的体育教学与训练工作。体育传统项目经费按国家规定由学校教育事业费列支,其比例都不低于教育经费预算总量的百分之二,学校保证体育传统项目的训练、竞赛教师的经费补贴,做到了专款专用。
近年来年我校参加市区中学生排球比赛均获得前两名的好成绩,2013年参加省中学生体协排球赛还初中男子组第四名的好成绩。
二、按照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工作要求常抓不懈学校按照国家课程计划规定,开齐体育课时,每个班每周3节体育课。大课间活动、广播体操、眼保健操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反映学校体育工作的一个窗口,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通过课间广播体操、眼睛保健操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我校学生参加体育传统项目活动的人数占学校学生总人数的85%以上。学生下午的课外活动做到有计划、有组织、科学、合理、有序地安排,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质量,从而保证了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学校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按规定和要求上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学校运动场做到了有计划、有步骤地向社会开放,安排专人负责。我校遵循青少年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和生理、心理特点,进行了科学的系统训练,建立了按年级划分的3个排球训练梯队;校田径体育传统项目代表队建有完善的运动员档案,做到校代表队有训练工作计划、总结,有周训练工作计划,每周保证训练4次以上次,每次训练90分钟。学校还组织体育教师利用寒暑假指导校田径、篮球队、乒乓球等运动队,做到运动训练时间不因放假而中断。学校经常开展各种类型的单项比赛和班级对抗赛(如:
篮球比赛、班级间的拔河比赛、冬季三项比赛等)。学校定期举行传统项目校级运动会,每年一次。校田径、篮球、乒乓球、毽绳等代表队积极参加各级体育、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体育竞赛活动。
三、做好体校共建工作
根据上级领导“体校共建”的要求,学校与市运动学校结成了共建单位。有市排球队、击剑队以及摔跤、举重、游泳、射击等项目运动队的近30名运动员在我校学习。为了保证运动员运动、训练两不误,学校要求运动员所在年级组、班主任及任课教师抓好运动员的日常管理和学习。并为运动员日常的运动训练及比赛提供良好的保证。为运动员教练员解除了后顾之忧。
回顾这一年的工作,我们还有很多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但我们有信心,通过校领导和全体教师的努力,2014年将把我校的传统特色项目及常规体育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工作总结 篇2
2008年6月,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以下简称中央7号文件) 精神, 通过培训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 提高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教师的教学训练水平, 进而带动全国各级各类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工作, 推动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的深入发展, 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共同颁布《2008年~2012年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五年培训规划》, 拟在五年期间, 通过在北京 (首都中培训、讲师团赴西部12省区巡回培训和东中部19省市的各省分省培训三种形式, 完成三万多人的培训体育教师的任务。五年来, 无论国家集中培训与巡回培训还是分省培训, 均获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 在基本完成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分配的培训任务的同时, 创新完善了培训内容与形式, 初步构筑了全国体育传统校师资培训的基本框架和模式, 形成了各自的培训经验和特点。
在本次总结大会上, 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培训中心——首都体育学院, 及西部12省区、东中部19省市的部分代表进行了大会交流发言, 展示了他们在过去五年中所取得的经验和成绩。
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培训中心:制订完善课程体系, 配备一流师资队伍, 落实体育师资培训质量与效果
全国体育传统校体育师资培训中心设在首都体育学院, 由周登嵩教授领衔培训工作团队, 主要承担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国家集中培训任务, 承担组建国家讲师团赴西部省区送教上门巡回培训任务。五年来, 培训中心以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一流的师资队伍建设、专业规范的项目团队管理和重效果与实效性的态度, 总计完成12500余人的培训任务, 积累了丰硕的成果。
以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为基础:在课程内容设计上, 培训中心的设计思路体现了“三个根据”, 即以中央7号文件精神为根据, 以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学校课余训练的实际需求为根据, 以短期集中培训只有6~8天的实际为依据, 统一设计了“统一加特色”的培训模式。其中, 统一模式为国家集中培训中心统一设计的“一半理论课, 一半技术课”;特色培训为各省培训基地自行开设的有地方特色和学员要求的选修课程及交流参观实践。此外, 在培训的教学模式与环节上, 改变过去传统培训的以理论讲授为主的模式, 除了一半时间的运动技术实践课之外, 还设置了专项班研讨交流, 全国学员大班交流发言的多层互动学习模式;增加了去当地体校参观训练课学习的环节。
以一流的师资和管理为保障:培训中心聘请了校内外40余位高水平的专家教授, 他们既为北京的集中培训班学员授课, 其中多数教师又担任讲师团成员赴西部省区完成巡回教学任务。这些教师来自北京体育大学、首都体育学院, 大部分有15~30年教学经历, 在本学科专业领域已是本校和全国公认的权威和优秀教师。他们大多数人参与过不同地区的体育教师培训教学任务, 具有丰富的经验。
此外, 培训中心采用了项目负责人制的团队管理方式, 组建了专业的管理团队, 全程参与培训与日常教学管理事务。为了更好地做好管理与组织培训工作, 管理团队对自身提出了严格要求:一是要加强对相关政策、文件的学习, 做好前期调研工作;二是对课程教学计划进行精心设计、反复论证, 并组织编制教学大纲和教材;三是制定针对任课教师和学院的规范与守则, 严格明确地规定了成绩考核与获取结业证书的资格;四是加强科学管理, 及时与学员沟通并调动学员的积极性。
积极开展追踪调查确保培训实效:每期国家集中培训班教学结束后, 培训中心对全部学员发放调查问卷, 每年还对西部部分省区培训班学员进行抽样调查;另外, 还组织调研组对前期培训部分学员进行追踪调查。这些工作的开展, 确保了培训中心能够及时检验培训班的教学效果、参训学员的变化及在回校后对所学知识应用的情况, 为后期的培训提供参考。
五年培训工作积累的成果与获得的效果:全国体育传统校体育教师国家培训中心, 在五年的培训工作中, 开发积累了多项成果, 包括在调查听取学员意见的基础上, 组织近10门任课教师, 在2009年6月完成了以理论课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培训教材, 并于2011年对前三年使用的教材重新做了修订, 保证了教材的前沿性、新颖性和实用性等特点;组织任课教师开发研制了“校园集体舞蹈”、“体育游戏”、“健美操”3门公共技术课的教学录像光盘, 为广大学员既能提供培训期间的课程学习指导, 在学员回到工作岗位后的实践中可提供专业帮助与参考;针对课程教学大纲, 每年会在教学前进行及时修订与完善;此外, 还制作了学院优秀论文集和培训照片集。
江苏省:以传统项目学校培训为契机, 推进实施“江苏省万名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工程”
为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培训五年计划》的要求, 结合江苏省体育教师培训工作实际, 江苏省体育局、教育厅联合组织实施了“江苏省万名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工程” (以下简称“培训工程”) 。“培训工程”的基本任务是, 为全省各级各类中小学及中等职业学校各培训1名体育教师, 其中, 省级以上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各培训2名体育教师, 全省共计划培训约1万名体育教师。所有培训经费由省体育局和省教育厅承担, 学员培训合格后颁发由两个部门印制的证书, 并计入学员继续教育学时。
自2008年开始, 培训工程先后组织实施了两轮, 第一轮培训共完成了8322名体育教师的培训任务, 其中, 省级以上体育传统校教师344名。第二轮培训于2012年3月份启动, 目前已顺利完成全省4328名小学体育教师、126名体育教研员和283名省级以上体育传统校教师的培训任务, 其他培训工作计划于2013年完成。“培训工程”主要呈现了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周密的组织实施:为尽量贴近体育教师的教学实际, 保证培训质量, 切实提升体育教师特别是体育传统校教师的执教能力, 每轮培训前, 省体育局和教育厅都组织相关学科的专家和教育部门资深教研员对教学大纲内容、培训的重点、培训方法手段等进行多次细致的研讨, 编写了统一的培训教学大纲, 并制作了教学光盘供各培训基地参考。各培训基地根据全年的培训任务, 直接与有关市教育、体育部门进行沟通协调, 确定培训学员名册, 编制具体的培训工作方案, 并上报省有关部门, 由省教育评估院对培训过程进行全程跟踪调查, 对培训效果进行客观评估。
创新的培训形式:此次培训在讲师团备课形式上大胆改革, 设计了一个“大平台、多模块、小专题”的立体模型。其中, “大平台”是培训内容的资源库, 每位授课讲师按照教学计划选取授课具体的内容;“多模块”是指建立在大平台基础上, 以各专项为模块结构形式出现的一个个小组合;“小专题”是课程模块的具体呈现形式, 即每个专项模块分若干专题进行教学。
优化的师资结构:本次培训组织了涵盖全国培训课程的省级专家讲师团。各培训基地除经审核同意的本单位授课教师外, 必须聘请一定数量的省讲师团专家授课, 以保证整个培训工作的质量。
严格的培训考核:为了保证培训效果, 本次培训对考核提出了高要求, 除日常的考勤要求外, 还对学员进行了理论综合考核和实践组织技能考核, 考核合格方能发放培训证书, 计入教学教育学时。此外, 还制订了优秀学员的评选细则, 对每期培训的优秀学员都按照一定比例给予奖励。
此外, 在总结两轮的培训工作时, 省教育厅和体育局还表示, 短期的集中培训只能从理论层面上为学员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而真正的“培训”还要靠教师们自己在岗位上锻炼成长。作为培训机构, 应加强对学员进行跟踪, 使培训者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得到解决, 真正建立培训的长效机制。
体育师资培训甘肃基地兰州城市学院:明确培训指向, 按需组织培训;创新培训模式, 提高培训质量
为了做好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培训工作, 甘肃省体育局、教育厅给予了高度重视, 成立了专门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 全面负责培训工作, 并将培训基地设在兰州城市学院, 由兰州城市学院负责培训项目的具体实施。在过去的五年中, 共培训全省14个市、州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教师、主管校长、业余训练骨干共800名。其中,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主管校长56名, 体育教师704名, 市县青少年体育管理干部和少儿体校校长、教练40名。
在培训实施中, 相关机构认真组织开展调研活动, 掌握全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现状, 分析教学实施中存在的困惑、疑难与问题, 掌握对有关项目的意见与要求;及时制订了符合甘肃省实际的体育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结合甘肃省实际、制订了培训教学计划及任课教师、学员管理办法, 印制了《甘肃省体育师资培训班培训指南》和《培训日志》。此外, 为了做到按需施教, 培训之前还设计了培训需求调查表, 调查了解了传统体育项目学校基层体育教师的培训需求, 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
一个好的培训方案, 是培训活动有效开展和顺利实施的行动指南, 也是保证培训达到预期效果的有力保障。兰州城市学院针对调研结果, 最终确立了“三、三、四”培训实施方案。即三个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与反思相结合、把握规律与促进发展相结合;三个模块:理论与技能、实践与考察、对话与交流;四种方式:专题讲座、经验交流与成果分享、观摩与研讨、问题研讨与网络服务 (学校为每个学员提供了一个专用博客, 鼓励学员积极参与网络学习和交流活动, 以博文的形式发表培训感言、培训总结、实践经验交流、分享课程资源和提交建议) 。
此外, 为了提高培训质量, 更好地做好培训工作, 除了由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培训中心选派并组织的西部讲师团之外, 兰州城市学院还精心遴选了甘肃省在体育训练和学校体育教学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在省内体育教育和训练方面有一定影响力本省教学一线的教授、优秀教练和优秀中小学体育教师作为讲师团的部分成员。
安徽省:以“四个一”为工作思路, 扎实开展体育师资培训工作
2008年以来, 安徽省共有690名体育教师先后参加并完成了国家级和省级体育师资培训, 覆盖全省12所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36所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34所省特色学校的体育教师, 有效提高了基层体育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执教水平。
《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培训五年计划》出台后, 安徽省体育局、省教育厅高度重视体育师资培训工作, 确立了“成立一个领导小组, 制定一份培训计划, 划拨一笔专项经费, 确立一个培训基地”的工作思路。即, 2009年, 省体育局、教育厅共同成立了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专项特色学校体育教师培训工作领导小组, 并共同制订了《安徽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专项特色学校体育教师培训五年计划》, 计划从2008~2012年每年选派20名左右的体育教师参加国家集中培训, 并从2009年开始由省体育局和教育厅联合举办省级体育教师培训班;该计划还对培训的形式和内容、培训组织与管理等作了明确规定, 并给予参加培训人员计入继续教育学时 (学分) 的政策, 有效调动了体育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此外, 从2009年起, 省体育局将体育教师培训列入年度经费预算, 每年从体育彩票公益金中拿出30万元左右的专项经费用于举办体育教师培训班;并与省教育厅共同确定了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培训基地, 负责全省集中培训日常工作。
体育师资培训四川省基地成都体育学院:立足实际, 突破难点, 关注未来发展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培训五年规划》和2012年3月“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国家集中培训准备工作会议”的精神和要求, 成都体育学院在承办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培训西部项目暨四川省四期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培训的基础上, 调研了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教育发展现实和需求, 结合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的特点和要求, 立足体育教师的现实状况与未来发展需求, 为保证高质量完成好国家体育总局下达的“2012年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国家集中培训850人”培训任务, 特制订了2012年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国家集中培训实施方案, 并按此方案比较圆满地完成了三期国家集中培训。
在实施过程中, 组建教学团队时充分考虑了传统校体育教师们的现状和需求, 尽量做到选派熟悉传统校教学情况、有一定培训经验、认真负责且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专业教师进行讲授。教学中, 又根据所开设的课程将授课教师分为若干小组, 推选小组长, 并由小组长负责组织该小组授课教师集体备课, 集中学习培训大纲、研制教学计划和编写教案等, 并在每一期的课后进行总结, 及时改进完善和提高。期间, 面对“培训人数较多, 技术课授课时要考虑体育教学的特殊性, 分小班教学, 无形中给课程安排和教师选派增加了难度”的问题, 采取了分大班轮换授课结合小班教学的形式, 从而既解决了暑期请教师难的问题, 又妥善解决了场地、器材和人数的协调问题, 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体育师资培训重庆市基地西南大学:以100%为目标, 创新模式推进培训工作
自2008年为期五年的“西部地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教师培训”启动以来, 重庆市体育局和西南大学培训基地积极与西部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培训北京中心配合、协作, 全面实施培训计划, 提高了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教师业余水平, 为增强青少年体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西南大学作为培训基地, 主要负责了“专项术课实践模块”的教学, 在培训中, 探索出了“突出两个中心、坚持三个开放、做到六个结合”的培训模式。其中, “两个中心”, 即以提升学员的理论素养和体育训练技能为中心;“三个开放”, 即开放的课程内容、开放教师资源、开放的教学主体;“六个结合”, 即集中研修与小班教学相结合、专题学习与案例研讨相结合、个人学习与团队合作相结合、交流研讨与反思评价相结合、观摩与经验分享相结合、理论诠释与课例教学相结合。具体做法是:一是国家讲师团专题讲座;二是课例分析;三是参与式培训;四是反思交流。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工作总结 篇3
[关键词]武术 体育教学 民间体育
武术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渊远流长,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它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搏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深受青少年学生喜爱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它往往与民族习俗、文化艺术结合在一起,既富有很浓的民族风格,又具有独特的地方色彩,在体育教学中,应该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间体育资源,并使之发扬光大。由于民间体育项目内容繁多,特点也不同,我们分别对几项具有代表性的项目,做如下分析:
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1.拔河:拔河是民间常用的健身方法,可以进行单人对拔或集体对拔。进行拔河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力量素质和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的团队精神,对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协作精神具有重要作用。从运动方法来看,教师可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力量均衡的两队,在规定的场地范围内,发挥本队最大力量,遵守规则,战胜对手。拔河项目的典型性在于同伴间的相互配合,动作的协调一致和团队力量的展示。
2.踢毽子:这是我国民间流传很广的项目,可以单人踢、多人踢,可以表演,也可以进行比赛。经常踢毽子,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反应速度、灵敏性和柔韧性等身体素质,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协作与竞争精神有重要作用。从运动方法来看,踢毽子不需要特殊的场地,器材简便易制,活动形式活泼多样,踢法也变换无穷。踢毽子项目的典型性表现在:通过踢毽子的准确度、表演的样和一次重复的次数,来展示个人或团队的高超技能和满足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
3.跳绳:跳绳是以跳跃为主的运动,经常从事这项运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弹跳力、协调力、灵活性和耐久力等身体素质,对增强人体内脏器官的功能,特别是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机能可以产生良好作用。从分类的角度看,按绳的长度可以分为长跳绳和短跳绳;按绳的数量可以分为跳单绳、双绳、三绳等;按参加人数可以分为单人跳绳、双人跳绳和多人跳绳。其运动方法花样繁多,有跳短绳(如向前单摇单、双、两脚交换跳;向后单摇单、双、两脚交换跳;正、反编花跳;正、反双摇跳等)、跳长绳(如单脚跳、双脚轮流交换跳、改变方向跳、抱膝跳、蹲跳等)以及跳花绳等。跳绳运动的典型性表现在动作的连续次数以及完成动作的花样。
二、武术教学
武术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武術动作方法及其动作攻防的含义,其难点在于动作的力度、套路的节奏和内外兼修的结合。武术教学的三个环节为:
(1)基本动作的教学。手型和手法、步型和步法等基本动作是学习套路的基础。学习基本动作,要注意动作规格,准确掌握,建立良好的肌肉感觉。
(2)组合动作和基本拳术的教学。注意逐步增加组合动作的难度,可以通过变化练习的条件进一步掌握基本动作。学习基本拳术时,要注意使学生理解掌握套路的特点和动作的要求,并逐步提高动作的准确性,体会套路的节奏,发展身体素质。
(3)攻防动作和器械的教学。随着学生对武术运动感受的加深,应该使学生在巩固和提高的基础上,进行攻防动作的学习,理解攻防动作的含义,掌握攻防动作的方法,建立攻防意识。
三、民间体育项目教学
1.民间体育项目内容繁多,特点也各异。因此,选择民间体育内容要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从实际出发。选择民间体育内容要结合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可行性,把那些便于练习的项目内容选来。(2)突出学校特色。选择民间体育内容要把具有本校传统的强项结合边地区人们喜欢的项目地方特色。(3)突出思想品德教育。对于一些表达爱情等情感的民间体育项目,要结合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进行筛选或改编,使其达到既锻炼身体,又受到良好教育的要求。
2.民间体育项目的教学既要考虑满足学生的兴趣,又要做到对学生有专门的教学要求。如拔河、踢毽、跳绳等项目教学,不要单纯迎合学生的兴趣进行比赛,而一定要坚持有练有赛,重视基本技术的掌握,这样才能有效地达到增加比赛激烈程度和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
3.注意教学安全卫生,尽量避免出现伤害事故。如对练、器件、跳跃等项目教学,要注意踝、膝、髓、腰等身体部位的准备活动,练习中要注意擦伤、摔伤,不可麻痹大意。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第四期培训总结 篇4
灵台县东关小学 郭永林
很荣幸参加了这次教师培训。培训的感觉是每天幸福而又充实,因为每一天都是面对不同风格的名师,每一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耳濡目染的东西很多。但要采他山之玉为我所用,纳百家之长解我所困却需要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尽管在此之前,我也曾出去培训过几次,但每次都是以听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为主,所看到的都是经过了层层包装的课堂实况。而这次我真正目睹了专家、名师的风采,听了他们各具特色的前沿讲座及智慧的课堂教学。当老师当了十几年,教学上还说得过去,每天回家认认真真准备明天我要教给学生什么,应该怎么教,可从没有静下心来用心思考过:作为教师,我到底还需要什么?什么是教师专业化发展?那就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聆听了十几位专家的讲座,我的情绪也经历了由倦怠、触动、困惑、警醒到反思这样一个历程。虽然我不能做到照单全收,但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独到的教学思想及教学睿智,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无不起着引领和导向作用。培训使我开始静心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作为一名新课程背景下的老师,怎样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怎样做一名智慧型的教师?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教育观念要更新。目前,随着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这对于我们教师是一次新的机遇和挑战,也是新的压力,我们教师要如何适应新形势变化的要求,这次培训能从思想观念上得到更新:
1.新的教学观。我现在认识到教学的本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学是交流的过程,是探究的过程,是师生合作、互动的过程,通过教学达到师生共进、共识、共享,不再是单向的授课过程。2.新的学生观。认识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教师要尊重自己的学生,相信学生,热爱学生,相信每位学生都有发展潜力,都有进步的希望,都有获得成功的可能。3.新的教师观。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是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者,新课程的实践者。教师应放下架子,注意和学生建立‚平等、友好、民主‛的师生关系。成为一个好教师应具有:慧眼、慧心、慧情,才能教好你的学生。
二、教育科学理论要学习。
这次学习培训,专家都能以自己教育实践,在教育科学理论方面作了简要精辟的阐述,为我们的教学实践起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为我们的教育科学理论注入了源头活水。
三、教学方法要改进。
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艺术的综合表现。通过这次学习培训,我从各位老师身上学到了不少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艺术。让我亲历了智慧课堂教学设计要有效,问题设计要有效,教学语言要有效,教师良好基本功激情激趣,使课堂生成一次又一次的走向思维的碰撞,对自己心灵颇有触动。
四、由“平面教师”转向“立体教师”。
要求学生按同样的方法或强加的方式让他们采用教师的方法,缺少思维的碰撞、情感的沟通,忽视了学生丰富的心理经验,忽视了学生性格的迥异。在课堂的巡视中,哪个调皮鬼耍了什么花招都逃不脱我锐利的眼睛。我没有走近孩子的心间,没有从孩子的性格入手,没有读懂孩子。只要学生学会了解题,教学目的达到了,就行了。至于学生的喜怒哀乐、为什么会出现好动、走神、沉默等现象,我没有去思考过。这两天正好又在看‚吴正宪与小学数学‛。借用她说的‚我只是一个只管传道、授业、解惑的‘平面教师’‛。我们应该做‚一个有血有肉,充满情和爱,能给予他们智慧和力量的‘立体教师’‛。
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培训心得 篇5
青宁培训心得体会
有幸参加了第七期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甘青宁培训,由衷感谢甘肃省体育局,兰州城市学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提高的机会,期间我们倾听了好多专家学者的指导,他们运用鲜活的实例、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打动了我的心,让我们开阔了视野,虽然不能说通过这短短的几天的培训就会立竿见影,但却也有许多顿悟,我感触最深的是“责任”。现将我的学习心得小结如下:
一、转变观念,进一步武装自己的头脑并逐步提高认识 此次培训的主要内容有:青少年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国外学校体育概况;加强心理训练 挖潜能促发展;运动竞赛理论与方法;国内外青少年体育政策解读;青少年运动员生理机能评定。通过5天的学习,我也深深感到自己的理论水平、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和优秀体育教师还有很大差距,但通过这次洗脑我有决心、也有信心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更加努力,不断完善自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想我要做的是:
第一,自我反思。整理好自己以前的相关资料,从以往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得和失。
第二,加强学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提高自我素养的良好基奠,知识是财富,人生旅程是财富,教学经验、过程与感悟更是财富。我要好好阅读老师们推荐的业务书,并运用到实践中。第三,学会交流。他人直言不讳的意见与建议可能是发现不足、认识“庐山真面目”的有效途径。要听真言,要想听真言,更要会听真言,久而久之对我大有裨益。特别是和学生和家长的沟通,是我今后一定要加强改进的。
二、活学活用,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手段应用于教育教学 我作为一名省级游泳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教练员,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指导青少年业余运动训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虽然讲座不能使我成为运动训练的专家但是通过教授的讲座为我以后的学习与训练指明了方向。通过学习,我收获了很多平时很难了解到的经验和教学方法、训练手段,在今后的教学之路上我将以此为契机,把握新理念,全身心地投入到学校体育的教学中去。培养学生朝着终身体育方向发展,使他们一生受益。
三、学无止境,确定自己今后工作中的努力方向
学习是为了更好的工作,所以我要把这些天学习的理念带到今后的工作当中去,从而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还要在开展学校体育工作中争取得到领导的重视,得到班主任的支持,经常和体育组的其他教师进行交流、探讨。在教育教学方面,课前做到熟悉大纲、钻研教材、针对所教学生特点写好教案、备教学目标、备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所需求的愿望、备符合学生特点教法、备本学校场地器材以及所处地区天气的特点。在训练课堂上做到优质施教,牢固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观念,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观点,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观念。课堂保持师生和谐的气氛,应注意体育基础知识的传授,让学生能用体育的专业知识去理解体育的内涵,掌握体育锻炼方法,提高运动能力,最后达到精英的培养和输送,并为他们在终身体育锻炼中起到积极的主导作用。
徐州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申报材料 篇6
学校简介
铜山区郑集镇中心中学是徐州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银奖学校。目前共有30个教学班,其中专职体育教师10人,体育教学、训练器材齐全,学校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独特的田径教育教学风格,积淀了丰富的底蕴。近年来,学校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深入开展“学生阳光体育”活动,为铜山区获得全国阳光体育先进县称号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我校多次夺得徐州市中小学田径比赛冠军,传统校田径比赛团体冠军。
一、基本条件
我校是新课程改革体育学科示范学校,因此加强体育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认识,并率先进行实践和探索,成为全体体育教师的共同追求。我校主要沿着“以健康第一为宗旨,以田径项目为龙头”的总体思路,以两个《条例》为规范,逐步形成了自上而下人人重视体育,人人参与体育的优良传统。几年来我校在体育工作上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了努力:
1领导重视健全制度
为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领导,我校成立体育卫生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学校体育工作的副校长任副组长,组员包括各处室负责人、体育教研组长和医务室负责人。学校专门制定《郑集中心中学体育传统项目发展规划》、《郑集中心中学体育传统项目实施与管理方案》、《郑集中心中学体育传统项目活动细则》等一系列方案,并制定体育传统项目特长生招生政策,确保优质生源的不断输入。学校还把体
育传统项目工作业绩纳入体育教师绩效考核。从而使各项活动都能科学合理的实施并得到制度上的保障。
2全方位培养体育师资队伍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他们既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又要组织学生的体健活动,还要负责学校运动队的课余训练,任务重、压力大。培养打造一支业务精干,思想素质过硬的体育师资队伍是学校体育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为此,学校为他们订阅了大量的体育教研与训练方面的报刊杂志,鼓励他们开展体育科研活动。现有专职体育教师10人,本科学历10人,中学高级教师4人,省、市级体育先进工作者3人,国家田径二级裁判员3人,专职田径教练员2人。多人多次参加省市级培训,成绩优秀。3设施器材齐全
学校体育工作软件环境提升的同时,硬件设施也不断改善。现拥有标准400米塑胶运动场一个,田径训练设施设备齐全。均符合国家标准,配备专门人员进行维修保养,保证场地器材的充分利用。
4经费保障有力
体育训练的开展离不开充足的资金保障。学校体育经费比例远超过年度教育经费支出总量的5%,体育传统项目训练、竞赛的补贴经费及带训教师的补贴经费保证及时足额,专款专用。
二、工作要求
1普及性体育活动
学校每学期举行田径运动会,经常组织各式各样的体育类竞赛,如广播操比赛,拔河比赛、冬季三项赛(长跑、跳绳、踢毽子)、十分钟耐力跑等,学校坚持课间操、眼保健操和
大课间活动。校工会每年组织“教职工趣味性田径比赛”,确保80%以上的教师参加。通过开展内容丰富的课外体育活动,增强了全校师生的体质,推动了校园文化建设,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多年的坚持收到了显著的成效,我校学生的身体素质逐年提高,《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合格率已达95%以上,优秀率10%以上。我校先后承办省阳光体育运动推进会、区体育课改现场会、体育田径训练研讨会等活动。
2让阳光体育照到师生的心田
体育与健康课是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主渠道,是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和终身体育意识的主阵地。通过上好体育课,培养了全体同学强身健体的好习惯,帮助学生较好的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体育与健康课已真正成为学生获取知识、锻炼意志、张扬个性的天地,也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
3课余训练
我校历来重视运动队的梯队建设,坚持小学、初中 “一条龙”的训练模式,保证不同年龄段的队伍紧密衔接、梯队稳固。目前13—16岁年龄段均有队员训练。教练员敬业负责,认真撰写计划、科学指导训练,保证队员每周训练不少于三次,每次不少于90分钟。并充分利用双休日、寒暑假组织集中训练、比赛。
4竞赛活动
我校有计划的开展田径运动会、冬季三项赛;团委、年级部、体育组联合组织班级、年级间的田径(50米)、篮球、足球等体育竞赛活动。上述活动每年按计划有组织定期开
展,形成制度。选拔优秀队员参加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各项体育竞赛活动,取得优异成绩。
5学生运动员管理
我校全心全意为运动员服务,为运动员提供独立宿舍、独立餐厅,科学搭配营养膳食;重视运动员文体均衡发展,通过文化课一对一辅导、针对性补课等方式确保运动员文化学习成绩;关注运动员身心健康,通过心理辅导、励志讲座、制度规范等多种方式对运动员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训练。三工作成绩
1培养与输送
我校运动员培养成果显著,自2008年以来向徐州体校等输送大批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输送运动员名单:
杨丹 赵曼 孙稳 张亮 杜明阳 黄聪 周梓秋 乔天宇 王莹 张腾高坤
2比赛成绩 :
近四年来我校田径队获得的比赛成绩:
2008年徐州市第十九届运动会田径比赛 第二名 2011年徐州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中学组第四名
2011年徐州市中小学生传统校田径比赛中学组第三名 2011年 徐州市中小学生传统校田径比赛体育道德风尚奖 2012年 徐州市第二十届运动会田径比赛第一名
2012年徐州市中小学生传统校田径运动会第一名 2012年徐州市体育传统校篮球比赛第一名
3表彰奖励
我校教练员郭凤祥老师获得“徐州市优秀教练员”称号。我校教练员陈技老师获得“徐州市优秀教练员”称号 我校教练员姬程老师获得“徐州市优秀教练员”称号
4科研成果
我校体育教育教学科研成果突出。有十余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获奖;市级课题一个,区级课题一个。5积极研发校本教材
体育组在校长室的领导下,充分调动、整合现有资源,大胆调整教学内容,积极开发校本教材,自编特色操、武术操,使全校学生每人至少掌握1-2套健身操,做到不同的年级做不同的操,实现一校多操,一曲多操。
6运动技能与体育文化
我校积极实施体艺“2+1”项目计划,努力普及田径运动。按照省体育与健康课程基地建设要求,我校高标准建成了塑胶场地,强化运动场地周边环境的阳光体育文化建设,极大地丰富了我校的校园文化。学生大多掌握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的体育技能,并普遍掌握我校田径特色项目的运动技能。回顾与展望
回顾学校这几年体育工作所走过的历程,我们深刻感受到体育在我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位置。我们把田径作为体育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学校的体育氛围也在蒸蒸日上,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在稳步提高。在今后的学校体育工作中,我校仍然坚持以田径为龙头,带动学校体育稳步发展,为向国家输送更多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为体育事业的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郑集镇中心中学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工作总结 篇7
1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珠三角地区(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珠海、中山、顺德)体育传统校运动队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1中文文献——在中国期刊网(CNKI)、国家体育总局信息中心(SPORTS)数据库、万维网数据库等键入关键词:“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传统校”等,检索与本研究相关论文。
2网络检索——通过国际互联网,以“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传统校”等为关键词检索,查阅到相关信息。
1.2.2问卷调查法
以体育传统校教练员、运动员为调查对象,按社会学原理设计问卷,对他们进行问卷调查。抽取部分体育传统学校对教练员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8份,有效95份, 回收率98.0%,有效率96.9%。对体育传统学校运动员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978份,有效950份,回收率97.8%, 有效率97.1%。
1.2.3数理统计法
将调查问卷所获得的数据,通过计算机进行分类统计分析,运用SPSS17.0电子表格进行处理,并对部分统计结果进行重复运算,验证计算结果的可靠性。
2结果与分析
2.1珠三角地区体育传统校总体概述
2.1.1体育传统校及项目布局
截至2013年,珠三角7个市(区)共有体育传统校160所,其中国家级16所(广州7所,深圳、中山2所, 佛山、东莞、珠海各1所),省级146所。体育项目共涉及12项,项目分布较为平均(如表1)。游泳和田径作为 “金牌大户”,开展训练的学校相对较多。篮球、足球、 乒乓球、羽毛球和武术等开展普及、群众基础较好的项目也在很多学校开展训练,跆拳道、排球、毽球、健美操和定向越野等项目的开展相对较少。
2.1.2体育传统校运行模式
珠三角体育传统校主要以独立运行模式为主,占61.1%。这种模式理模式可以有效的集中学校人力、物力、财力和科研教学等方面的资源,有利于学校统一组织管理。 但风险承受能力弱,学校管理层的决策一旦出现失误,将影响整个体育传统校的发展。与体育局和体校联办模式分别占25.3%和8.4%,这两种模式实现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双赢局面,有利于学生的培养、发展和输送。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学校仅有2所,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2.2体育传统校学生运动员情况
运动队训练是体育传统校的基本任务之一。据调查结果显示,传统项目运动队在训人数最少的仅10人,在训人数最多的一支队达100余人,平均63.5人,远低于2006年全国调查结果的81.8人[3]。对运动员参训动机的调查结果显示,有6成的学生参训的动机是因为自身喜爱,说明绝大部分的学生并非功利性的目的而参加训练,都是主观上喜爱并对该项目感兴趣故参加训练。分别有10.1%的运动员是为了锻炼身体和借此上好的学校,只有5.3%的运动员是想成为专业运动员,还有13.7%的运动员是因为学习不理想以此为出路、满足家长喜爱或者其他原因参加训练。 调查中发现,由于家长的反对,很多有潜质的运动员不能参加训练,造成了严重的人才流失。
2.3体育传统校运动队训练与竞赛状况
从表2中可以看出,体育传统校代表队在周训练次数上集中在3-5次,达到了61.1%,每周训练6-10次的也不在少数,达到了26.3%,2次及以下和11次以上的相对较少,分别占6.3%。在每次训练的时间安排来看,每次训练1-1.5小时的比例最高,占到了88.4%,主要是因为运动队的训练是在课余时间进行,每次时间不能过长。每次训练在2小时和2.5小时的相对较少,分别占8.4%和3.2%。综合分析体育传统校代表队训练时间安排较充裕,相对合理, 能确保体育传统项目的顺利开展。
比赛可以检验训练成果,并在比赛过程中,教练员可以发现自己训练方法的不足、运动员也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升[4]。调查结果显示,体育传统校运动队每年对外竞赛在2次及以下的占64.2%,28.4%的运动队每年参加对外竞赛3-5次,仅有7.4%的运动队每年参加5次以上的对外竞赛。学生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到达一定程度以后需要更高水平的竞赛模式,使其得以提升。参赛机会过少导致优秀的体育苗子没有机会展示和提升而被埋没。这一现象严重影响了优秀运动员的选拔,影响了体育竞技后备人才培养。
2.4体育传统校学生运动员文化课学习状况
良好的文化教育与科学的运动训练一样,是运动员成材的重要保障[5]。调查结果显示(如表3),近一半的运动员认为自己学习成绩一般,有22.2%的运动员认为自己学习成绩差,仅有5.4%和7.3%认为优秀和良好。相对应,有近一半的运动员认为自己文化课学习态度一般,更有21.3%的运动员认为自己学习态度不认真,非常认真和认真的仅有15.0%。对于影响文化课学习的主要原因,35.8%的运动员认为是没有兴趣学习,33.7%的运动员认为是文化课基础差,还有12.6%和7.4%的运动员认为是学校不够重视和训练任务太重。调查中发现,学生运动员随年龄的增长文化成绩呈现出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随年龄的增长,训练任务逐渐繁重,训练的影响和学习时间不足成为他们文化学习的主要问题。由于多年训练,落下部分课程,学习基础差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进而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2.5体育传统校教练员队伍状况
对教练员的调查结果显示,91.6%为男性,女性教练员仅占8.4%。教练员在年龄方面主要集中在35岁以下,占62.5%,36-45岁的教练员占27.7,46岁以上的教练员仅占8.9%。数据表明,体育传统校的教练主要是由中青年教师来担任。他们大部分是近年来体育院校和师范大学的毕业生,他们工作积极认真、精力充沛、进取心强,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坚力量。但是,他们的工作时间短,工作经验不足,需要老教师的提携和实践的磨练。
对教练员的学历调查结果如图1。教练员绝大部分是本科学历,占85.7%,大专和研究生共占14.3%,整体来说教练员的学历层次较高。在职称方面(如图2),过半数的教练员是中级,占62.5%,还有26.8%的为初级职称,而高级职称仅有10.7%。体育传统队教练员的职称结构较为合理,不仅有经验丰富的学科带头人,而且还活跃着占62.5%的中级职称的中青年骨干教师,还有26.8%的青年教练员后备人员队伍。从总体上看,中青年教师所占比重大, 低职称比例偏高,高职称的比例偏低。而对执教体育传统队年限的调查结果显示,既有初出茅庐的新人刚接手运动队半年,更有在这一岗位工作30年的资深教练员。总体平均,体育传统校教练员执教运动队的年限为8.4年,说明教练员执教运动队已经有了一定的年限,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具备一定的水平。
选材科学与否,不仅关乎训练效果,更关乎资源的浪费。 调查结果显示(如表4),48.4%的教练员选材较为科学, 他们以各项指标为主,并结合经验进行选材。33.7%的教练员是以经验为主各项测试指标为辅助进行选材,更有10.5% 的教练员全凭经验进行选材。这说明体育传统校教练员的选材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改善,否则将会造成人才和资源的浪费,降低运动队训练的效益,进而影响到体育传统校的发展。
教练员对训练工作的态度比较积极,调查结果显示, 80.4%的教练员认为自己对待运动队训练工作的态度非常积极,17.9%的教练员认为比较积极,仅有3.6%的教练员认为自己对待这项工作的态度一般。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珠三角7个市(区)共有体育传统校160所,开展了12个项目的训练,项目布局较为合理。体育传统校主要以独立运行模式为主,部分学校是与区体育局和区体校联办模式。
3.1.2传统项目运动队在训人数平均为63.5人,相对较少, 需进一步扩充受训人数。6成以上运动员都是由于自身喜爱参加训练,说明学生运动员参训动机良好。
3.1.3传统项目运动队训练时间安排较充裕,相对合理,能确保传统项目的顺利开展,但是每年参加对外竞赛的机会较少,阻碍了学生运动员专项技能上的提高,影响了优秀运动员的选拔与输送。
3.1.4传统项目运动队员学习成绩不甚理想,学生对文化课学习的态度不够认真,影响文化科学系的主要因素是运动员学习兴趣低、文化基础差、学校不够重视等。
3.1.5体育传统校教练员以男性为主,在年龄方面主要集中在35岁以下,绝大部分是本科学历,过半数的教练员是中级,总体平均,体育传统校教练员执教运动队的年限为8.4年。教练员对训练工作的态度比较积极,但是选材方法还不够科学。
3.2对策与建议
3.2.1进一步扩充受训学生运动员队伍
一方面,对外加大体育传统校的宣传力度。继续加大对体育传统校作用、优势和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在广播和电视上宣传体育传统校的政策和发布信息,吸引更多学生家长的关注和支持。借新生入学和体育比赛等契机,加大对体育传统校及运动队的宣传力度,吸纳更多的优秀人才参加训练。另一方面,对内加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建设,依托体育传统校优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校内组建适合适龄人群的各种体育俱乐部、社团、协会[6]。青少年俱乐部的创建可以吸纳更多热爱体育的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 扩大基础训练面,为体育传统校的训练选材提供更大空间, 创造有利条件。
3.2.2加强学生运动员的文化教育
一方面要强化管理。体育传统校课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运动员单独编班,便于集中管理。组建一支责任心强、 热爱体育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队伍对他们进行管理和授课。教学中常穿插引用体育方面的案例进行教学,更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要鼓励教学研究与改革。学校应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结合运动员的特点研究相应的教育和教学规律,探索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手段,将研究的成果应用于实际工作,提高运动员文化课教学质量[5]。
3.2.3强化教练员队伍建设
加强对体育传统校教练员队伍的建设,努力提高教练员的业务水平,特别是选材、训练和管理等方面能力。学校应鼓励教练员并为之创造外出培训和进修的机会,使教练员能及时掌握所训练项目的前沿知识,特别是选材方法、 训练方法等,从而提高选材的科学性,优化训练效果。另外,提升教练员的待遇,减少其他常规教学的工作量,吸引高职称体育教师加入教练员队伍。
3.2.4多渠道搭建竞赛平台
农村小学如何开展传统体育项目 篇8
关键词:农村小学传统体育独特魅力
一、适时引入,彰显传统体育项目独特魅力
传统体育项目运动项目众多,抖空竹、跳竹竿、老鹰抓小鸡、丢手绢、抽陀螺、滚铁环、跳房子、投沙包、开火车、红绿灯、贴膏药、踩高跷等,都曾经是农村小学体育课上的重要运动项目。现在农村小学办学条件已经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传统体育项目还有广泛应用。这是因为,农村有特定的文化背景,学生受到当地文化熏染在所难免,对这些传统体育项目情有独钟。农村小学办学条件还有一些差距,很多体育运动开展还有一定条件限制,这些传统体育项目运动对场地、器械的要求较低,易于开展,便于操作。因此,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保留一些传统体育项目,这也是多方面原因形成的,而且很多传统体育项目非常适合学生身心发展,具有很强的趣味性,这些传统体育项目也能够给现代体育教学形成有效弥补。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历经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传承,深深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心里,开展传统体育项目,容易获得老百姓的认同感,取得他们的支持与配合。一些地区的老人对传统体育项目掌握很好,可以作为学生们的启蒙老师和教授者,配合老师完成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工作,这样做,一方面发挥了这些老人的余热,让他们有一定的成就感,另一方面可以使这些中华传统体育项目更好的传承下去,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二、合理改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兴趣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体育课程开发有明确要求,对传统体育项目运动进行继承和发展,符合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实际。传统体育项目有特定时代性,有些体育项目早已被淘汰了,如踩高跷、打梭儿,这样的体育项目活动带有一定危险性,而且技术要求比较高,很多地方都不再将其列为体育运动项目了;还有些项目需要在引入的同时进行改进,如滚铁环、踢毽子、跳大绳、老鹰抓小鸡等,需要结合其他体育项目内容改进,使其成为运动性、趣味性更强体育项目,经过改良的传统体育项目,精巧性、灵活性、可操作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深受学生的喜爱。对传统体育项目运动进行合理改造,极大丰富了体育项目内容,也为这些传统体育项目注入新鲜活力。这势必能够拓展传统体育项目的适应空间,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运动感知。学校在选择传统体育项目时,必须要与学校、教师、学生相结合,开发适合学校开展,适合教师教学、适合学生学习的项目。让老师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学生做到好学乐学。如在小学四年级体育课,教师为学生准备了几项传统体育项目运动项目:投沙包、跳房子、踢毽子和跳绳。由于学生对这些体育项目都非常熟悉,教师让学生分组进行。当体育项目开始时,教师轮流到各个小组,对相关体育项目操作方式进行了改进。跳房子,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画出一个长度五十米的“大房子”,每一个学生“跳房子”都要一气呵成,这无疑是提升了挑战性和趣味性。踢毽子,教师让学生使劲踢毽子,看谁踢得最高最远,这样改良之后,学生兴趣更高了。
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内容需要遵循新课程标准,还需要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应用。将传统体育项目运动引入课堂教学之中,极大丰富了体育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组织上要有所用心,要巧妙将传统体育项目与现代体育项目进行融合,让体育项目运动富有多元色彩,趣味性、运动性、灵活性都获得巨大提升,学生参与热情自然是更高涨,运动效果也会更显著。首先,教师要亲自做好示范,或者是利用多种媒体手段,给学生以到位展示,学生兴趣点被激活,为体育项目顺利进行创造条件。其次,教师要对体育项目技术要领做好提示,要让学生知道每一个操作步骤,不然就可能导致混乱,降低体育项目运动效果。再就是做好执行辅导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防止出现任何安全事故。最后是积极鼓励,实施课堂评价措施,对学生的优良表现给予评价,这对提升学生运动热情有重要助推作用。
例如,小学三年级体育课,教师组织学生玩跳绳体育项目,教师先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让第一组学生手持跳绳,对面站成一排,第二、第三小组学生依次通过“跳绳阵”,失误率高的小组被淘汰,承担持跳绳任务,依次进行循环。教师将普通的跳绳体育项目组织成过“跳绳阵”,对抗性大大增强,学生需要认真对待才能赢得胜利。由于教师的成功操作,一个简单的跳绳体育项目成功转型,无论从运动量上,还是运动技巧上,都达到很高的程度。
三、坚持开展,激励学生取得丰硕成果
通过笔者近几年的课堂实践,在小学体育课堂上引入中华传统体育项目教学实践活动,学生身体的灵活性、柔韧性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培养了学生对中华传统体育项目的热爱之情,在三年级体育课堂我尝试引入了抖空竹,自费购买了30副空竹,并邀请一位掌握空竹技巧的老人义务来学校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师也跟学生一起学习,每天积极练习,师生共同进步,增进了师生间的情感。学生从一开始的不会到后来慢慢掌握抖空竹的技巧,都深深喜爱上抖空竹这一中华传统体育项目,每天利用大课间活动、课余时间进行抖空竹,同学与同学之间还进行比赛,看看谁抖的时间长、花样多,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成为校园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在四年级的体育课堂教学中,笔者尝试进行了跳竹竿的项目,跳竹竿原本是少数民族一种传统体育项目,对练习者的身体协调性、动作灵活性都有很大的要求,我先跟着教学视频慢慢学习步伐,在自制教具,准备了二十几根长短粗细一致的竹竿,在新学期的第一节体育课上,就为学生展示了跳竹竿,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住了,学生纷纷跃跃欲试,课堂气氛一下子就变得活跃起来,一个学期下来,学生在竹竿间左右腾挪,大展身手,使跳竹竿这样一个南方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在一个西北的农村小学大放异彩。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工作总结 篇9
王鹏
(崆峒区草峰中学 甘肃平凉 744028)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本土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相结合的分析,阐述了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对教学的实施是个新的途径。
关键词:西北,民族传统体育,学生,农村,教学
The northwest to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local traditional national sports of teaching in rural schools
Wangpeng(Kongtong caofeng school Pingliang City Gansu 744028)Abstracts: In this paper, the Northwest Minority Traditional Sports and the local rural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ombined analysis of, Described in the northwest of traditional ethnic sports teaching resourc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new way.Keywords: Northwest, Northwest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Students, Rural, Teaching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之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而西北是少数民族最为集中的地区,在这里各少数民族在生息繁衍过程中创造了自己灿烂的文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西北民族传统体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各具特色。但是西北广大地区由于地理环境、文化传统等因素制约着经济的发展,使西北广大地区的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相对滞后,使很多地区的农村学校体育课都无法开展。在当今学校体育改革的时期,进行新的本土教学内容的开拓性研究,结合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学校体育教学内容注入新的血液,使学校体育教学迈入一个新的起点。
1.把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教学资源
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具有众多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据统计,西北地区少 1
数民族共有46个,人口1230万,占该地区总人口的18%,明显高于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数占全国总人口数8%的比例。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比较广泛的传统体育项目将近80种。①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有着浓厚的中国文化背景,每一个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无不渗透着中华文化。西北地区少数民族体育具有竞技性、娱乐性、民族性、地域性等民族体育的共同特点,但也有自己独特的民族特点。每个民族都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些是民族共有的,有些是民族特有的。如:保安族、回族等的武术,它是人们喜欢的一种锻炼方式,但由于其民族习俗不同,武术的内容和方式亦各不相同。哈萨克族的赛马、叼羊、姑娘追(赛马)、马上摔跤、穿麻袋摔跤、滑雪等。藏族的赛马射箭、抱石头、赛耗牛、藏棋、古朵(石制链球)、登山、格吞(双人拔河)。土族的轮子秋、拉棍(拔河)等。西北地区拥有众多的民族传统体育,这都是少数民族灿烂文化的结晶。
2.把西北民族传统体育引入教学的作用
2.1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
积极开展学校体育教学,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本来就具有强身健体的功能,把民族传统体育引入教学内容,使教学的内容丰富多彩,而具有民族性,使学生乐意参与其中,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使课堂变得活跃起来,让学生在欢快愉悦的情境中,去享受体育,享受快乐,从而使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发展。
2.2 对教学中所需的场地器材,因地制宜
我国西北地区的体育经费据统计仍然是严重不足,甚至有些学校根本开展不了正常的体育教学。但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场地器材的要求不高。如民族舞蹈、跳绳、板鞋、陀螺等,有简单的一块场地和一些器材就可以了,这些都是可以自制的,既有趣味,而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也可以去挖掘本土特有的传统体育项目,就地取材,让它再现活力。学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既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增进学生的健康,也可以解决经费的不足。
2.3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有利于终身体育意识
①李行勇,权德庆,柳若松等.对21世纪初叶西北地区体育发展战略的多元思考与对策研究.体育软科学研究成果汇编.见:http://www.sportweb.biz/show_info.php?n_id=76.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很强的娱乐性、群众性,其娱乐性越来越强,项目的表演性、趣味性、艺术观赏性更加突显,如民族舞蹈,随时随地都可以表演练习,都会吸引很多的人参与进来,而且经久不衰。应将课内、课外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他们学会一种集体的运动方式,又学会独立锻炼的身体的方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也可以在课余时间参与到这些项目中来,组织各种各样的节目、比赛,也可以自娱自乐。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来自于民间,有很好的群众基础,简单易学,有趣,既适合青少年在校内外练习,也适合不同层次的人群进行健身活动,如毽球、武术、民族舞蹈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学校的开展,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使体育锻炼无处不在,而又培养了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3.积极开展体育教学工作
为了使体育教学工作能够很好的去开展,学校、政府等执政执行部门应积极的去制定合理有效地制度,认真研究,积极的去推动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实施。挖掘整理民族传统体育教材、请民间的师傅来学校授课、利用本土的有效资源等,使体育教育工作能够顺利的开展,使体育教学落到实处,确保西北地区的农村中小学校的学生人人都享有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的权利。
4.提高教师素质队伍,进行学习创新
在课程实施改革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注意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使教师成为一个学习型、研究型、创造型的队伍。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要求,以及胡锦涛总书记:“要高度重视教师培养和培训,加大对师范教育的支持力度,积极推进教师教育创新,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指示精神,促进基础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2008年7月教育部启动了西部国家级中学骨干体育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在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和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对西部中学骨干体育教师集中进行了培训,其中培训内容就有关于民族传统体育的。可见,国家对农村教师队伍素质提高的重视,教育部对贯彻执行这项工作的决心。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学习了解民族传统体育,并进行创新研究,使其成为可以实施的教学内容,充分利用本土资源,积极思考和研制出自己的“校本课程”,使西北地区的农村学校体育教育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实施方案和教材。
总之,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丰富,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要充分利用本土的资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去研究,去开拓,去创新,去为学生服务,使西北民族传统体育得到广泛的传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使西北农村学校的孩子也享受体育教育最基本的权利,拥有健康,拥有快乐。
参考文献:
[1]罗玲.西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与学校体育课程内容的开发利用[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6(3):49—51。
[2]余文军.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素质教育的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6,12:98—101.[3]李行勇,权德庆,柳若松等.对21世纪初叶西北地区体育发展战略的多元思考与对策研究.体育软科学研究成果汇编[C].见:http://www.sportweb.biz/show_info.php?n_id=76.[4]刘少英,徐建波,陆晨,田祖国.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10:85—87.[5]赵静冬.作为教育资源的民族传统体育[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5:112—114.[6]房嘉怡.我国西部地区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提高体育人口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4:188—189.[7]陈青主编.西北民族体育文化[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3.联系方式: 邮编744028
王鹏(1980,01,20)男 汉族
研究方向:
手机:*** 电话: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传统体育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培训总结11-25
初级中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申请报告09-28
体育传统项目工作计划11-21
老僧堂镇中学体育传统项目总结07-03
藏族传统体育项目06-29
优秀传统体育项目09-11
满族传统体育项目研究08-14
传统体育项目有哪些10-09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07-05
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