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合理

2024-07-15

安全合理(精选12篇)

安全合理 篇1

近年来, 由于小儿不合理用药导致的各种药物不良反应 (ADR) 报告成直线上升趋势, 小儿用药的安全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每年全球约有上千万小儿死亡, 其中2/3死亡与用药不当有关。我国现有<14周岁的小儿约4亿, 而我国每年约有3万名小儿因不合理应用药物而致聋及其他ADR。由于处在生长发育期的小儿对药物具有特殊的反应, 因此要尽可能地避免药物ADR, 务必使临床用药安全、合理、有效。

1 小儿各发育阶段的生理特点与安全合理用药

1.1 胚胎发育期及胎儿期

通常指妊娠初8周为胚胎发育期, 从妊娠8周到出生为胎儿期。这一时期是细胞分化、组织器官发育特别迅速的时期, 易受外界药物、射线等诸多因素的干扰。虽然胎儿不能成为直接的用药者, 但很多药物能通过胎盘屏障, 由于大部分药物自身的性质和胎儿生理及代谢功能不健全等因素, 如果孕妇服用了这些药物, 致使胎儿中毒或致畸。若胎儿生长发育时用药不当可能影响胎儿的生长与功能的发育, 导致耳聋、失明、智力低下甚至死胎, 故应尽量减少妊娠期用药, 杜绝滥用, 必要时应在医师指导下谨慎使用[1]。

1.2 新生儿、婴幼儿期

胎儿娩出后28d内为新生儿期, 生后1个月~1周岁为婴儿期, 2~3岁为幼儿期。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 组织器官还不成熟, 易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而发生ADR。如新生儿应用氯霉素致灰婴综合征, 应用磺胺类易引起黄疸, 甚至出现核黄疸;四环素类与钙等金属离子络合使小儿牙齿黄染, 影响钙的收;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具有不可逆的耳毒性, 小儿因表述不详易延误治疗, 而导致永久性耳聋。

1.3 小儿期

小儿期包括学龄前小儿和学龄小儿, 年龄3~12岁。此时小儿随着内分泌的改变, 发育速度加快, 第二性征开始出现, 进入青春发育早期, 因此对影响神经、骨骼发育和内分泌的药物特别敏感。如长期服用中枢神经抑制剂可造成中枢神经及智力的损害;长期服用类固醇皮质激素可造成骨质疏松, 影响小儿的生长;喹诺酮类抗生素, <18岁未成年人禁用, 可引起骨关节生长抑制。阿司匹林 (APC) 可引起瑞氏综合征, 4~5岁发病较多, 损害小儿的大脑和肝脏。在这一时期, 还需注意药物是否会对小儿听力、注意力、营养吸收等造成影响。

2 小儿安全合理用药原则

2.1 基本原则

从患儿的年龄、体质量、生理特点、病情状况、既往用药史, 严格掌握用药适应证、禁忌证, 准确给药, 杜绝滥用现象, 以免ADR的发生及药源性疾病。

2.2 用药品种要少, 尽量简单

避免不必要的联合用药, 在使用药物时应遵循“可用1种药物治疗时就不用2种药物”的原则[2]。不合理的联合用药还会增加ADR的发生, 如红霉素与APC合用, 增加耳毒性, 易致耳鸣、听觉减弱等;乳酶生不能与黄连素、呋喃唑酮等抗菌药物同服, 因这些肠道抗菌药物可抑制乳酶生的活性, 使其失去药效。

2.3 合理选择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

根据不同年龄段的患儿, 合理选择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 正确的给药途径对保证药物的吸收、发挥作用至关重要: (1) 能口服或经鼻饲给药的小儿, 经胃肠道给药安全。据报道小儿服用水杨酸易引起胃穿孔[1], 皮质激素可引起肠黏膜坏死[3], 应引起注意。 (2) 皮下注射给药可损害周围组织且吸收不良, 不适用于新生儿。 (3) 由于小儿皮肤结构异于成人, 皮肤黏膜用药易被吸收, 甚至可引起中毒, 体外用药时应注意[4]。肠溶片不可掰开、压碎服用, 胶囊剂要整粒吞服, 不能用牛奶、饮料送服药物, 泡腾片应先在水中崩解后再服用。

2.4 小儿用药应严格掌握剂量

剂量太小达不到治疗效果, 太大有可能危害患儿。目前小儿剂量的计算方法, 多采用根据推荐的小儿剂量按小儿体质量来计算:每次 (日) 剂量=小儿体质量×每次 (日) 药量。但此法对于肥胖、超质量儿往往血药浓度过高, 因此还要参照年龄严格掌握用药剂量。另一种比较合理的计算方法, 即根据体表面积计算: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小儿体表面积/1.73, 体表面积=体质量×0.035+0.1。但此法不适宜>30kg的小儿。

2.5 合理使用抗菌药

首先确定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 临床上滥用抗生素会增加ADR发生率, 如长期使用庆大霉素可致失语、瘫痪[5];阿米卡星致神经肌肉阻滞[6];较安全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头孢克洛近期也有报道致惊厥[7], 头孢唑啉致乳齿变黑[8]。同时由于滥用抗生素, 易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 给治疗带来很大困难[4]。一般感染以选用1种抗生素为宜, 严重感染可考虑联合用药。如需联合用药, 应以疗效好、不良反应小为原则, 为防止累积毒性作用, 严禁联合使用对同一器官均有毒性的抗生素, 如头孢唑啉与丁胺卡那霉素都具有较严重的肾毒作用, 应尽量避免联合使用;并且应避免同类抗菌药物同时使用, 如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丁胺卡那+庆大霉素等。忌滥用新药, 因新药ADR尚不清, 有时可造成不良后果。

2.6 正确使用解热镇痛药

目前适用于小儿的解热镇痛药品种及剂型相对较多, 各种退热药成分不同, 但其药理作用基本相同, 只要一种足量即有效, 无联合用药的必要。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是目前较安全有效的解热镇痛药品, 但<3岁小儿慎用对乙酰氨基酚。氨基比林可致粒细胞减少, 慎用。APC易诱发小儿哮喘、瑞氏综合征、胃肠道黏膜损害, 剂量过大引起出汗过多而导致患儿体温不升或虚脱, 故应慎用。根据中国药物ADR监测中心的数据, 尼美舒利在中国上市的6年里已出现数千例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 甚至有数起死亡病例。

2.7 恰当使用微量元素及维生素

微量元素及维生素是小儿生长发育阶段不可缺少的, 但服用此类药物要根据身体需要, 若滥用或过量的长期使用会产生ADR, 如维生素A长期大剂量服用可引起维生素A过多症, 甚至发生急性或慢性中毒, 婴幼儿发生率最高, 表现为骨痛、骨折、食欲不振、脱发、易激动等。维生素C过量服用会产生胃肠道反应和肾、膀胱结石。维生素D过量的使用可致体内维生素D浓度过高, 出现高钙血症。锌制剂过量引起恶心、呕吐、发热、贫血等毒性反应。

3 小 结

对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小儿, 错误的用药可导致严重的后果。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报告, 小儿服药ADR发生率达到12.9%, 新生儿更高达24.4%, 而成人只有6.9%。因此, 儿科医师及医院药师应按处方的要求指导患儿用药, 让患儿承受最小的用药风险, 获得最大的治疗效果, 以期达到安全、有效、经济、适当的合理用药要求。

关键词:小儿,安全合理用药,药物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胡亚美, 张金哲, 江载芳.儿科药物治疗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0:4.

[2]周森麟.儿科药物不良反应监察和处置[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1999, 8 (1) :55.

[3]万瑞香, 隋忠国, 李自普, 等.新编儿科药物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7.

[4]徐小薇, 王跃明, 李大魁.儿科合理用药探索[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2001, 10 (2) :125-128.

[5]李丙照, 刘艳华, 王福化.庆大霉素致失语、瘫痪1例[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0, 15 (4) :215.

[6]楚和平.丁胺卡那霉素致神经肌肉阻滞1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1999, 14 (4) :196.

[7]朱光辉, 李昌崇.头孢克洛致惊厥1例[J].中国临床药学, 2000, 9 (5) :313.

[8]谢智儒, 程海风.头孢唑啉致乳齿变黑[J].中华儿科杂志, 1998, 30 (5) :313.

安全合理 篇2

备课时间 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课 型 新授 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举例说出什么是合理营养。

1、能力目标:尝试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午餐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和垃圾食品。

教学重点: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教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主动进行合理营养 教

如何让学生拥有判断食品是否安全的能力。

授课时间

教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80年代的富人比肚子,90年代的富人比房子、车子,现在的富人比什么呢?——比健康!虽然人生的财富、地位、名誉、家庭都是很重要的,但是都是零,健康才是一,有了健康就有了未来和希望,失去健康就失去了一切。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关注我们的健康,关注与我们健康密切相关的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一、关注合理营养

1、每天都吃早餐吗?

2、上午你是否会觉得头晕乏力、肚子饿?

3、你每天都吃晚餐吗?

4、上晚自习是否会觉得饥饿或想睡觉?

明确:不吃早餐或不按时进餐,会导致低血糖,从而头晕乏力,无心学习。

5、你喜欢吃青菜吗?

6、你刷牙会牙龈出血吗?

明确:不挑食、不偏食,才不会导致体内缺乏相应维生素,蔬菜含丰富维生素,牙龈出血和维生素C缺乏有关。

7、你平常口渴喝什么?

8、你每天的喝水量?

9、KFC(或麦当劳)和中餐你更喜欢哪个?

明确:饮料含糖丰富,洋快餐也是高脂肪和高蛋白、高能量,多吃易肥胖,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几率大

10、你更喜欢吃清淡一点还是咸一点?

明确:成年人每天摄取10克盐即可,儿童6克每天。食盐过多易患高血压。家有老人应多注意。

总结:通过这次调查,相信大家发现了自己的饮食习惯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现象,尤其是大家正处于长身体的时期,每天保持合理的营养格外重要,否则,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健康出现问题。

2、那么什么才是合理营养呢?合理营养就要做到平衡膳食,指膳食中所含的营养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膳食中所供给的营养素与机体的需要保持平衡。

为了做到合理营养,营养学家将食物分成五类:谷物类、水果蔬菜类、鱼肉蛋类、豆、奶类和油脂类,并形象地设计成“平衡膳食宝塔”,根据这个宝塔你能得出什么重要信息? 学生:塔顶少吃,塔基多吃。。。。

教师:所以合理营养就要有科学的饮食习惯,均衡地吃这五种食物,避免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还要保证每日三餐、按时进餐,大家觉得一日三餐应该如何均衡呢? 学生:按照3:4:3的比例

教师:也就是说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饱,晚上要吃少。

3、为家长设计一份午餐食谱 教师:现在大家已经知道了合理营养的知识,你能否为家长设计一份午餐呢?原则要求要合理营养又要经济实惠。并请为这份午餐设计一个名字。(给出备选材料)学生: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学生汇报。教师:(及时评价)如果父母可以尝到这份充满爱心的午餐,定会欣慰不已,大家回家后可以亲自下厨大显身手,去给父母一个惊喜。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A同学的烹饪杰作。

二、食品安全

过渡:美味的食品总是让人垂涎三尺,然而美味的背后有时也隐藏着危机。最近央视曝光了双汇火腿肠瘦肉精事件,让很多消费者心悸,我想在座很多同学都是双汇火腿肠的忠实FANS(可让吃过双汇的学生举手),食品安全问题再次引起人们重视。

1、食品安全新闻回顾

我们吃的食品安全吗?请看一组2010-2011年食品关键词:双汇瘦肉精猪肉、圣元奶粉早熟门、三聚氰胺奶粉、植物奶油、海南毒豇豆、地沟油、黑心餐盒、毒筷子。。。。

这是一个食客茫然的时代!

国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警惕食品安全,三鹿奶粉的死灰复燃,内地居民去香港抢购奶粉,都在提醒民以何食为天?去年两会期间的海南毒豇豆事件在全国持续发酵;而一直被添加在蛋糕、冰激凌、饼干等中的植物奶油,或酿人类食物史上最大灾难,加了植物奶油的食物,真的是“又香又甜,灰常灰常好吃”随之而来的健康问题也开始让人们反思。地沟油、黑心餐盒、毒筷子,深深的刺痛着消费者的眼球,这也是一些外卖食物餐具和油的来源。

你吃的不是地沟油,是砒霜!

你使用的不是一次性餐盒,是毒品!你用的不是消毒筷子,是“公共筷子”!看完后,你还会选择外卖吗?

2、如何判断食品是否安全 过渡:蛋中发现“苏丹红”;吃鱼遭遇“孔雀石绿”;猪肉惊现“瘦肉精”,我们被“食面埋伏”,那么在生活中我们如何判断食品是否安全呢?请同学们支支招!(先讨论非包装食品)学生:(没说到教师就补充并鼓励性评价)果蔬清洗削皮防农药、买肉看检疫合格证、不能吃发芽的土豆、发霉的花生、颜色鲜艳的毒蘑菇、没煮熟的豆角、河豚等等。(买鱼看鳃丝是否鲜红,闻气味是否发臭,买肉用手按压是否有水流出)(编口诀:果蔬清洗削皮防农药,买肉看看检验合格证,买鱼看鳃丝是否鲜红。发芽土豆不能吃,发霉花生不能吃,不吃不煮熟豆角,颜色鲜艳毒蘑菇,河豚有毒要慎吃。)

教师:如何选择包装食品呢?(展示各种食品包装袋)学生:(讨论归纳。)看营养成分、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和厂家地址,是否含色素、添加剂、防腐剂等。。

教师:如何判断包装食品过了保质期?(展示一张食品包装袋)学生:。。。

教师:遇到超市促销打折时务必要弄清楚是否过了保质期,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此外,生活中有些老人很节俭怕浪费,即使食物变质了,仍然要吃掉,可以吗?(学生讨论)强调变质腐败食物会导致中毒。

教师:既然不能给人吃,这些发霉、变质的残羹剩饭喂给家禽或家畜吃,可以吗? 学生:利用食物链的知识,通过食物链,有毒物质会累积,最终还是导致人类生病。教师:选择好了食品,在加工烹饪的过程也有要注意的事项,你知道哪些呢? 学生:(根据家中经验来解答)厨房和炊具要干净,生食熟食分开切。

小结:看来很多同学都很有生活经验,希望大家自己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食品安全,避免食物中毒,远离垃圾食品,拒绝路边烧烤和一些包装简陋的食品。

3、绿色食品 过渡:治理食品安全问题,除了希望国家严格执行监管,避免黑心食品、有毒食品流入市场,企业也要能真正做到双汇曾经的口号:“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更希望能够生产更多无污染、安全、优质的食品——绿色食品。海南拥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更要抓住建立国际旅游岛的这个契机发展海南绿色食品。绿色食品的标志:分为A级和AA级。(认图)大家熟知有哪些绿色食品呢? 学生:。。。。

展示图片:A级——白沙绿茶,齐云山酸枣糕,AA级——黑木耳。(根据标志判断)

教师:海南还有其他的一些绿色食品,如百香果、莲雾、火龙果、木瓜、番石榴、芒果等。希望有一天普通老百姓也可以吃到放心又实惠的绿色食品。

课堂小结:今天的课和大家一起讨论了什么是合理营养,如何做到合理营养,以及在生活中如何判断食品是否安全。希望大家用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和家人交流,一起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同时关注身边的食品安全问题。

达标测试:课后练习。

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第三节

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

一、合理营养

1、概念

2、“平衡膳食宝塔”——均衡搭配五类营养

二、食品安全

1、防止食物污染

餐具:合理使用才安全 篇3

铁制餐具

铁锅是家庭中广泛使用的餐具之一。但在使用中必须注意三点:一是生锈的铁制餐具不宜使用,因为铁锈可引起恶心、呕吐、腹泻、食欲差等消化道的症状;二是不能用铁锅熬煮海棠、山里红等酸性果品,因为果品中的果胶能溶解铁而生成低铁化合物,长期食用,舌、齿龈会呈现紫黑色,也会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三是不能将油类长期放在铁锅、铁壶内,因铁易促使油类氧化反应。

铝制餐具

铝制餐具是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它导热性强,轻巧耐用,价廉物美。但铝在人体内积累过多,有加快衰老的作用。使用时,不要用锅铲刮,焖饭时剩下的饭要及时盛起来倒入其它餐具内,不要盛水过夜,也不要用它长期存放盐、酱油、咸菜、面粉、大米等。生铝餐具含杂质较多,更不宜用来炒菜等,以免产生微量铝毒,长期使用对健康不利。

玻璃餐具

玻璃餐具有硬度高、化学性能稳定、表面光滑易洁、环保等特点。玻璃餐具的缺点是易碎,若使用不当,很容易引起爆裂。玻璃餐具清洁卫生,不含有毒物质,但玻璃餐具有时也会“发霉”,因为玻璃长期受水的侵蚀,玻璃中的硅酸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白色碳酸结晶,它对人体健康有损害,所以在使用时可用碱性洗涤剂清除。

虽然普通玻璃也可能含有很微量的铅,但正常使用情况下不会给健康带来损害。如果不放心,第一次使用前将普通玻璃餐具放在醋水里泡一下就可以让铅析出了。盛放酸性饮料或食品,最好使用普通玻璃器皿,尽量避免用含铅玻璃器皿。

镀锌餐具

不宜用它盛装加热酸性食品和饮料,也不宜放置酸性类食品、水果与饮料,因为锌与食物接触或溶于食物中会随食物进入人体,长期食用可引起呕吐、腹泻、食欲不振、口舌发麻、头晕头痛等症状。虽病情较轻,病程也短,但不可不防。

搪瓷餐具

一般认为搪瓷餐具是无毒的,但搪瓷是用坯烧熟后涂镀珐琅质制成的。珐琅质里面含有一种硅酸铅类的铅化合物,如果加工不良也难免有毒,因此要选购质量好的产品。搪瓷餐具在使用时,不宜烧煮、存放酸性食物和饮料,也不能碰落珐琅质,以免铅、锑有毒物质溶于食物、饮料中,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陶瓷餐具

陶瓷餐具不生锈、不腐朽、不吸水,表面坚硬光滑,易于洗涤,具有其他餐具难以相比的优点。但是,陶瓷餐具中的贴花饰物中含有铅,而铅是有毒物质。由于铅的折光指数高,因此贴花饰物中的铅可以使陶瓷餐具更加流光溢彩。但是一些小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使用铅、氟含量高,性能不稳定的廉价装饰材料,或是抢工图快,随意缩短烤花时间或降低烤花温度,导致铅溶出量超标。所以,在购买陶瓷餐具时,最好别买色彩很浓艳、内壁带有彩绘的劣质餐具。在使用新购买的陶瓷餐具前,可用食醋浸泡以溶出大部分的铅,但在使用时则不要用彩色陶瓷餐具盛放酸性食品。

不锈钢餐具

不锈钢是由铁铬合金再掺入其他一些微量元素制成的。由于其金属性能良好,并且比其他金属耐锈蚀,制成的器皿美观耐用。因此,越来越多的被用来制造餐具,并逐渐进入广大家庭。

但是,在使用不锈钢餐具时方法需得当。不可长时间盛放盐、酱油、醋、菜汤等,因为这些食品中含有很多电解质,如果长时间盛放,则不锈钢同样会像其他金属一样,与这些电解质起电化学反应,使有害的金属元素被溶解出来。不能用不锈钢锅煲中药,因为中药含有多种生物碱、有机酸等成分,特别是在加热条件下,容易与之发生化学反应而使药物失效,甚至生成某些毒性更大的化合物。切勿用强碱性或强氧化性的化学药剂如小苏打、漂白粉、次氯酸钠等洗涤不锈钢餐具,因为这些物质都是强电解质,同样会与不锈钢起电化学反应。不锈钢炊具较铁制品、铝制品导热系数低,传热时间慢,空烧会造成炊具表面镀铬层的老化、脱落,所以不宜空烧。存放过醋、酱油等调味品的不锈钢餐具要及时洗净,保持炊具干燥。

竹和木制餐具

从原料来看,竹制餐具和木制餐具都是无毒的。但是,竹制餐具和木制餐具被反复使用时极易被病原微生物所侵害,因此建议经常用水煮一煮,水煮10分钟即可,平时还应保持干燥以利防霉。

另外,目前市场上十分流行一种仿象牙筷子,其实它是用一种叫做尿醛的物质制成的,外表美观,但这种物质中含有大量的游离甲醛,经常使用容易使人体组织蛋白凝固,肠胃受到腐蚀,食道蠕动受损,建议最好不用。

不同材质的餐具各有其优缺点,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合理使用,即充分利用其优点,最大程度的避免其缺点。同时,同一材质餐具的质量良莠不齐,在购买时,应尽量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

小链接

彩色餐具:好看不好用

商场的儿童餐具货架上,小汤匙、小盘子、小漆筷等儿童餐具基本上都绘有栩栩如生的小动物、卡通形象等,材料以仿瓷、陶瓷、塑料居多。仿瓷儿童餐具因造型美观、色彩亮丽、不易摔坏的特点,很容易吸引儿童的眼球,且因方便家长培养儿童自觉吃饭的习惯,往往成为家长为孩子挑选餐具的首选。但是,彩色餐具虽然好看,但儿童长期使用不利于健康。

安全合理使用取暖电器 篇4

1 选购“3C”认证的产品

选购取暖电器时, 最重要的是要有安全保障。因此, 要选购合格产品, 不要贪图便宜购买不合格的三无产品, 所购买的取暖电热器具上应有厂名、厂址、商标、等级、生产日期、“3C”安全认证标志、质量检验合格证书等标志。应尽量选购没有明火、并带有过热保护装置的产品。用空调取暖的用户, 一定要选择带有辅助电加热功能的空调。

2 取暖电器及配套设施的选择

2.1 取暖电器性能参数的选择

使用取暖电器可使室内暖和, 但温度也不能过高, 一般客厅以16~18℃, 小孩房间18~20℃, 卧室14~16℃为佳。现今取暖电器大多有定时定温控制, 当达到适当温度, 即停止升温, 可减少不必要的电能浪费。取暖电器功率的大小要适合房间面积的要求, 最合理的搭配是10~15m2的房间选择1500W的取暖电器;20~25m2房间选择2000W的取暖电器。

2.2 配套设施性能参数的选择

(1) 为取暖电器提供电能的插座应选用额定电流在10A以上, 符合国家标准的单相三孔插座, 其中接地孔应根据当地电网的统一要求, 与满足要求的接地体连接或与公用零线连接。取暖电器的电源引线截面积根据取暖电器的额定电流选择。一般额定电流在10A及以下的选1.5mm2的铜芯线;额定电流在10~16A的选2.5mm2的铜芯线;额定电流在16A以上的选4mm2的铜芯线。

(2) 取暖电器保护装置要完善可靠, 使用前要检查总开关、熔断器、漏电保护器的选用是否适当, 动作是否灵敏可靠;接地或接零线是否完好无损, 接地电阻是否符合要求;对功率较大取暖电器的电源, 最好加装自动空气断路器。

(3) 定期检查线路连接部位有无接触不良。使用前应检查家庭线路的薄弱环节。主要是导线的连接部位、各类电源接口、导线与电器连接点, 检查这些部位是否松动, 有无接触不良。如果发现接触不良, 应重新处理, 保证接触良好。

3 取暖电器使用注意事项

3.1 空调定时通气, 长期运行温度不宜过高

冬季使用空调, 除特殊需要外, 空调的温度设置不宜过高, 以防其长期运行出现过热, 缩短空调的使用寿命。使用前注意核对电源保险丝、电度表、电线是否有足够的余量;使用前要取下进风罩, 使进风口及毛细管畅通。

3.2 电热水器要安装保护器

在一些接地不好或根本没有接地的建筑中, 有的家庭会将电热水器接地线与水管相连, 让水管充当建筑的接地。这种情况下, 如果一户人家中的电器发生漏电, 那么整栋楼的水管都会带电, 其中正在使用热水器洗浴的用户, 尽管拔下了热水器的插头, 还是会触电。冬季浴室内水蒸气较多, 要定期检查浴室内开关、插座的安全防护, 避免在潮湿环境中发生漏电。使用电热沐浴器时要格外小心, 最好安装漏电保护器, 防止水流带电。

3.3 电暖器要防漏电, 远离易燃物

电暖器在使用过程中, 容易发生漏电事故, 为防止触电, 使用时必须有接地保护和漏电保护器双重防漏电措施;避免与电熨斗、电磁炉等合用一个电源插座, 否则电源线会因过载发热而损坏, 严重时还可能引起火灾。电暖器使用时会产生高温, 要与窗帘等易燃物保持一定距离, 除取暖与照明外, 不要利用这些电器来烘干潮湿的衣物。

3.4 电热毯要避免直接接触

电热毯的电热芯与布、棉等物连在一起, 稍有不慎, 就会引起火灾。电热毯要避免长时间通电使用, 外出、睡前或突然停电后, 要及时关闭电源;婴儿及生活不能自理者不能单独使用电热毯;不要使用6年以上的“超龄”电热毯。此外, 电热毯不要与人体直接接触, 最好在上面铺一层毛毯或床单, 千万不要折叠使用, 否则易损坏电热线的绝缘面, 造成漏电。

4 结束语

家庭安全合理用药小常识 篇5

一、家庭安全用药

市民在保证用药的安全有效方面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防止滥用药物,什么叫滥用药?滥用药就是不管病情、用药对象(老人、儿童、成年人)、药物性能而任意使用药物。这种做法轻者无效,延长治疗时间;重者延误治疗时机使病情加重,给病人带来痛苦,甚至导致死亡。

(2)尽量少联合用药。有些药物联合使用起相加作用,使疗效提高;有些药物联合使用起相减作用,使疗效减低,或毒性增加。因此,家庭用药最好使用单一品种,即便有需要两种药联合使用也就足够了。

(3)按药品说明书使用。不要忽视药品包装上的注意事项。衡量使用某个药物时,不能仅看它的使用方法和用途,对非专业的家庭成员来说,其注意事项则更显得重要,它是安全有效用药的保证。

(4)防止药物过敏。凡是过敏体质者,或过去曾有药物过敏史者,服用药物都应格外小心,尤其是磺胺类如复方新诺明、解热镇痛类去痛片等。同时还应该注意,以往对某种药有明确过敏史者应禁止再次使用。

哪类药品需要防热

(1)胶囊或胶丸。如维生素E胶丸、鱼肝油等,这类药品受热会出现软化、破裂、漏油,甚至整瓶粘在一起,有时还会发出异味。

(2)糖浆剂、眼药水。要注意对光看一下是否依然澄清,如果有絮状物、沉淀物、变色、霉变、结晶以及出现大量气泡等,就不能再使用了。

(3)冲剂类药品。在制作过程中添加了大量糖分,受热易发黏、结块,密封不严的还容易生虫。

(4)中药制剂“膏、丹、丸、散”。此是中药制剂的特点,蜂蜜、红糖等是其中常见的添加剂,在夏季容易发霉生虫,而且那些用白蜡封住的药丸也可能在高温下裂开,导致变质。

(5)栓剂。由于其特殊的用药方式,在人体37℃的体温下会被逐渐融化吸收,当然在酷暑里也容易发生质变,如出现酸败、颗粒干涸、稀薄、色变、水油分离,甚至出现臭味。另外,眼药膏在受热后也容易出现类似于栓剂的变质特征。

二、家庭合理用药

药物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可以治疗疾病,另一方面也可产生不良反应。那么,怎样做到安全用药呢?

首先,应当确诊患者得的是什么病,然后对症下药,不能只凭患者自我感觉就随便用药。比如发烧、头痛,是许多疾病共有的症状,不能简单地服一些止痛退烧药就完事;又如腹痛,也是一些疾病的共有症状,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地使用止痛药,就会掩盖一些急腹症的症状,贻误治疗而造成严重后果。

其次,了解药物的性质、特点、适应症、不良反应等,要选用疗效好、毒性低的药物,医师常常讲的“首选药”和“二线药”就是这个道理。比如,止痛药有许多种类,对于一般感冒、头痛、关节痛、神经性疼痛以及妇女的经期腹痛,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芬必得、散利痛、阿司匹林等其中的任何一种;对于胃肠痉挛引起的腹痛可选用颠茄、阿托品等其中的.任何一种,

但如果将前一类止痛药用于治疗后一种腹痛,不但无效,反而有害。反之,用后一类药治疗头痛、关节痛、月经期腹痛同样无效。

常见病的错误服药

(1)头痛使用止痛药。研究表明:几乎所有头痛都源于血管和肌肉,尤其是血管的牵拉。在情绪紧张、药物、酒精等因素引起偏头痛时,由于脑动脉血管收缩,随着每次心跳,动脉血管受到牵拉便会产生跳痛。因此治疗头痛时,首选药物和最有效药物并不是止痛药而是作用于血管的药物。

(2)流行性感冒使用抗生素。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上呼吸道感染,流感病毒有甲、乙、丙三型,常因变异而产生新的亚型引起流行。目前,对流感患者使用抗生素现象很普遍,不仅多见于个人自用,就是一些医生治疗流感也常用抗生素。显然抗生素对流感治疗是无用的。只有当并发细菌感染时,方可考虑使用抗生素。

(3)消化功能紊乱导致腹泻时使用抗生素。治疗腹泻一般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前者当然应选用抗生素,而后者用抗生素则无效。消化功能紊乱可由饮食不当、食物过敏(对牛奶、鱼虾过敏等)、生活规律改变、外界气候突变等原因引起,此类腹泻使用抗生素均无效,应当采用饮食疗法,或用一些助消化药物。

(4)丙种球蛋白预防传染病。丙种球蛋白对部分传染病有预防作用,如:麻疹、甲型肝炎、脊髓灰质炎、风疹等。和上述病人有接触者使用丙种球蛋白亦有效。但对乙型肝炎、流行感冒、水痘、普通感冒、流行性腮腺炎使用则无效。

(5)皮炎、瘙痒症用激素。由于肾上腺皮激素具有抗过敏、抗炎作用,因而对某些皮肤疾病、瘙痒症有一定疗效,但大多数情况下使用是无益的。而且长期使用或经常使用,可能诱发感染,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导致溃疡不愈。只有湿疹、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牛皮癣等才选用激素。患皮肤病、瘙痒的患者不要首选激素或激素制成的外涂药,应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此类药。

三、增强健康意识

人类的健康长寿除了先天的遗传因素,还与社会、休息、运动、医疗条件等诸多因素有关,但重要的应该是自我保健。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人类健康长寿气候条件占7%,医疗条件占8%,社会因素占10%,遗传因素占15%,而60%取决于自己”。可见自我保健何等重要。

合理使用微波炉:安全第一 篇6

家用微波炉的炉外有无微波泄漏?对人体是否有害?

总的来说,微波炉的炉外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微波泄漏,但目前国内外市场上合格的微波炉大多其炉外微波泄漏是控制在允许范围内的。但从健康安全的角度,即使是完全“合格”的微波炉,仍要注意在加热时离炉门一定距离操作,以确保安全,这对老年人、儿童、孕妇等易感人群尤为重要。

关于微波辐射对人体的危害问题,经各国科学家们几十年研究,目前普遍认为这种危害有两类:一是致热效应,二是非致热效应。所谓致热效应就是微波能量对人体局部组织加热而造成伤害,人的眼睛和男性睾丸是两个最易受微波致热效应伤害的器官。而所谓非致热效应,是指人体局部组织并不升温而出现一些临床症状,如神经衰弱、内分泌失调、血象指标变化等,其机理还不很清楚,不过近年来国内外大量报道过因受微波辐射非致热效应而伤害的病例或症状,说明这种效应确实存在。至于多大的微波辐射量对人无害,世界各国所订数值差别甚大。如俄罗斯、波兰等国考虑了上述两种效应,所订标准较严;而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主要从致热效应来考虑问题,所订标准就很宽松。我国则采取折中和比较稳妥的标准,为国内大多数专家所认可。需要指出的是,有些西方国家所定标准虽较我国宽松,但在管理和执法上却是非常严格和认真的;而我们往往有法不依或执法不严。另外,他们人民的自我保护意识也是比较强的。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

但要指出,上述这些国家对微波炉微波泄漏所订标准是强制性的。就是说产品必需通过检测,获得合格证书后方得允许进入市场。而我国所订标准是非强制性的;国家质检部门也未公布过我国市场上的微波炉微波泄漏检测结果。只是自1997年以来,国内有些学者公布过他们个人的检测结果。从这些数据来看,大多数国内外名牌新微波炉还都能达到国标的要求。但这些检测毕竟不具有权威性。做这种检测需要专门仪器,一般家庭和个人难以做到。因此,从广大用户安全考虑,应借鉴国外的做法。

如按现行国标作粗略估算,由于微波辐射能量是与距离平方成反比的,因此符合国标的微波炉对家庭烹调来说还是安全的。要避免长时间停留在工作着的微波炉旁边,避免用眼睛长时间、近距离盯看玻璃炉门,因为人的眼睛是最容易受微波辐射伤害的器官之一。至于炉门松动、漏缝、破裂损坏的微波炉应及时维修或弃之不用。

经微波炉加热烹调出的微波食品安全吗?

2004年初,有媒体报道说国外曾发表过一篇论文称:“经常吃微波食品更容易患胃肠癌,……长期食用微波食品会导致永久性脑损坏……”。理由是加热过程中可能产生不良物质。国内有些学者对此作了反驳,也有些学者认为应作具体分析。从微波技术角度来讲,微波加热与常规烹调加热虽然都是基于热效应,但它是利用物质受微波辐射时产生的介质损耗而导致发热、升温的。因此,与常规烹调不同,微波加热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加热选择性,微波介质损耗大的物质(如水、油、盐、酸、碱以及含金属杂质的容器等)热耗大,升温快;而微波介质损耗小的物质(如塑料、陶瓷、干冰、绝缘体等)热耗小,升温慢。二是由于微波穿透性,食品是里外一起被加热的,外面散热快,里面散热慢,有时易发生食品里热外冷等加热不均匀现象。从以上特点看,微波食品如加热操作控制不当,不排除会局部过热,甚至产生不良物质。但是,常规的烹调方法(如煎、炸、烤)也会产生致癌物。所以在微波加热食品时,注意控制时间温度,不使局部过热,微波食品还是安全的。

另外,微波炉还是一种有效的消毒热源,特别是杀灭真菌、霉菌、肠道菌和不形成孢子的菌类。由于微波能透过细胞膜而加热其内部,导致细菌脱水、脱盐而死亡,它可在较常规加热消毒低得多的温度(低于100 ℃)下起杀菌作用,因而可较常规烹调加热保留更多营养成分。

从安全角度,掌握合理的微波烹调方法

因为微波加热有“选择性加热”的特点。用户在家庭微波烹调中很可能遇到两种相反现象:一是外热内冷,例如用微波炉解冻,如加热太快(用高火档),外面受热解冻很快融化出水,甚至外表已煮熟,而内部还是冰块,因此对解冻食品,微波炉厂商,建议用户采用“小火档”间歇加热;二是内热外冷,如用微波炉加热冷馒头,外面刚热而内部已很坚硬,无法嚼咽,尤其是加热有馅食品,如包子,其外皮较干不易吸热而内馅富含水、油、盐,很可能内馅已过热、甚至烟糊而外皮还不太热。这里要特别强调,如遇到油脂食品烧糊等情况需特别警惕。营养专家和医生提示,不吃或少吃油炸、烧烤类食品,因为油脂和碳水化合物在高温下烹调,易产生丙烯酰胺、苯并芘之类的致癌物质。像肉包之类食品在微波炉中加热,稍不谨慎就会局部焦糊,同样会产生上述不利因素。因此有的文章提出不主张用微波炉烹调油脂淀粉类食品。笔者则认为,最起码应做到谨慎烹调、密切监控,如有烧糊,至少应将该处扔弃。

市场上有许多“微波炉菜谱”之类书籍,介绍如何用微波炉烹调美味菜肴,很吸引人。但经常也可听到有家庭主妇诉说稍不留意极易发生局部焦糊。因此消费者了解一些微波加热的基本常识,合理掌握烹调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一般来说微波加热不宜长时间连续用高火,可用间隙加热法让食品均匀受热、散热。另外,加热过程中也可搅拌(或翻个)食品一、二次。当然最重要的是勿使油脂淀粉类食品烧糊。

从安全角度,合理选择微波炉内的食品盛器

目前,广泛用于微波炉加热的食品盛器有陶瓷和塑料两大类,现在国内市场上销售的此类盛器,无论陶瓷或塑料几乎都标有“微波炉适用”字样。而实际上这些产品的微波性能和质量差别极大。以陶瓷为例,对用于微波加热的陶瓷食品盛器应有比国标更高的要求。因为陶瓷的主要原料是化学成分为硅铝酸盐的黏土(高岭土)。优质高岭土经高温烧结后性能稳定,无毒,微波介质损耗小,是理想的微波炉用盛器。而劣质高岭土则混有各种金属杂质。有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和加工方便,无视国家法规,掺以铁、铅、镉等化合物,这样盛器的微波损耗就会增大,易于升温。在微波炉中加温时,这些金属会少量析出,危害健康或造成慢性中毒。而瓷器上的彩釉,含有铅、汞、镉、锡等的氧化物,劣质彩釉更是健康杀手。选用微波炉的食品盛器应谨慎,尽量选购大企业正规名牌的产品,拒绝马路陶瓷;尽量用没有(至少内面没有)彩釉的白胎瓷碗;一定要选用带彩釉陶瓷时也应选用“釉下彩”,并避免彩釉与酸类接触,避免高温;在使用中如发现高温时彩釉稍有黏态,就应弃之不用。

对于塑料类盛器来讲,由聚乙烯(PE)热塑成的盛器在-20 ℃~120 ℃范围内化学性能稳定,微波损耗很小,无毒,是理想的首选微波炉盛器。用聚丙烯(PP)制作的盛器(包括薄膜),微波损耗要稍大于聚乙烯,也是较好的微波炉盛器。至于聚氯乙烯(PVC)、聚酯及聚碳酸酯、泡沫塑料盒、劣质保鲜膜、一次性餐盒以及形形色色的再生塑料甚至用废弃物资加工成的劣质盛器则应坚决杜绝用于微波炉。这里推荐国外文献上介绍的一种简易检验食品盛器(无论瓷器或塑料)微波质量方法:用普通玻璃杯装300毫升水,将它和被测盛器一起放进微波炉,加热一分钟后如水已热而盛器不热,则此盛器是安全的;否则就有问题。

老年人合理用药与安全 篇7

1 老年人的生理变化的特点及对药物动力学的影响

1.1 药物的吸收

老年人消化器官的萎缩和血流量的下降, 可能导致药物吸收减少。胃排空延缓, 胃粘膜萎缩, 胃酸泌减少, 胃液的p H值升高;服药后药物在胃肠内滞留时间延长, 又可导致药物吸收增加, 故老年患者对药物的吸收差异较大。

1.2 药物的分布

老年人机体的组成分布发生明显变化, 体内含水量减少, 仅占体重的53%左右, 肌肉组织减少, 脂肪逐渐增加, 因而水溶性药物分布降低, 脂溶性药物则增高。老年人血浆蛋白含量降低, 直接影响药物与蛋白结合, 使游离药物浓度增加, 作用增强。由机体总含水量减少, 脂肪增多。水溶性药物的分布容积减少, 药物易蓄积于中央室, 如哌替啶、地高辛等, 当老年人使用这些药物时, 其血浆峰浓度上升, 可产生药物中毒。而脂溶性药物易分布于周围脂肪中, 其分布容积增大, 如地西泮、苯巴比妥类药物暂时蓄积于脂肪组织, 其作用持久而强, 可引起药物不良反应。血浆容量、细胞外液及血浆蛋白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少, 脂肪与体重的比例也逐渐增大, 总体液与脂肪外体重下降, 使一些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量减少, 血中游离型药物与结合型药物的比例增大, 而只有游离型的药物才具有药理活性, 从而增强了药物的效应, 容易引起不良反应。

1.3 药物的代谢

肝脏是药物代谢的重要器官。人步入老年后, 肝脏体积变小, 肝细胞数目减少, 老年人的肝脏比年轻人减轻15%, 而且老年人肝血流量减少, 仅为年轻人的40%左右, 代谢和解毒功能降低, 影响药物的清除。这也可能是老年人对药物敏感性增强和易发生毒性反应的重要原因。老年人肝血流量减少, 肠道的血流量也减少, 这使某些药物的首过代谢 (first-pass metabolism) 降低。如果老年人使用有首过代谢作用的药物如莫雷西嗪、非洛地平、普萘洛尔时, 应调整用量及给药间隔, 否则可致药物不良反应, 如各种心律失常[1]。

1.4 药物的排泄

多数药物以原型及代谢物的形式由肾脏排出体外。老年人肾血流量减少, 仅为年轻人的50%, 功能性肾小球数目减少, 肾小管功能减退, 使肾脏的滤过、分泌及重吸收能力降低。研究认为, 随着年龄的增长, 肾脏的重量减轻、肾单位减少, 这些因素使得药物排泄明显少于年轻人, 因此药物的血浆浓度较年轻人高, 半减期也较之延长, 易引起药物不良反应。老年人使用主要经肾脏排泄的药物时, 要特别注意调整给药剂量, 以免产生药物不良反应, 尤其是那些本身具有肾毒性的药物如地高辛、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头孢菌素类、苯巴比妥、普萘洛尔等使用时药慎重, 容易蓄积中毒。

2 老年人易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

2.1 老年人药物代谢动力学改变

由于老年人独特的生理机能的改变, 平时在年轻人使用时相对安全的药物, 在老年人身上有可能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2.2 联合用药

对于老年人来说, 疾病较多, 不同疾病的合并用药问题更为突出。40%~50%的老年人每日用药可达3~5种, 常用的有镇痛药、利尿剂、降血压药、安眠药、抗抑郁药、强心苷药等。药物相互作用发生的可能性随用药种类的增加而上升。有报告说, 运用综合分析方法从理论上推断, 同时服用5种药物时, 药物相互作用发生的可能性大于50%, 同时服用7种药物时, 该可能性接近100%。2.3重复用药重复用药所表现出的主要问题一是患者有多种疾病, 临床症状多, 病因复杂, 加之求治心切, 常先后在多家医院或不同科室就诊, 出现处方药物相同或相似, 而患者又不懂, 结果就会重复用药;二是目前治疗常见病的合成药物不少, 其中治同一种或同一类疾病的合成药中的主要成分大同小异, 但药名不同, 患者自行购药, 几种同买, 买回后又不仔细读药品说明书, 结果将几种药名不同但成分相近的药物同服, 也是重复用药的突出现象。重复用药最大的危害是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严重时可致生命危险。因此, 当人们患病后, 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并坚持少而精的原则, 尽量避免重复用药所带来的危害。

2.4 老年人用药的不依从性

表现为自作主张, 背着医生拒服某药, 或私下自购药品服用, 其后果不仅会贻误病情, 还能引起药物相互作用等不良反应。还有一些老年人记忆衰退, 忘记按时服药, 或这次漏服, 下次加倍服, 或药物突然中断等都会影响疗效[1]。

3 老年人合理用药

本着治病第一, 安全至上, 药物精简, 剂量灵活, 定期随访, 及时调整的原则, 保证老年人合理、安全的用药。

3.1 严把用药指征, 合理选择药物

老年人用药除明确诊断, 排除禁忌用的药物外, 使用其他一般药也要选针对性强、作用较缓和的药物;对患有多种疾病的老年人, 不宜盲目应用多种药物, 可单用药物时绝不联用多种药物, 当病情确实需要联用时, 应了解各药间的相互作用对疗效或毒性的影响。老年人由于生理衰老、病理变化, 病情往往复杂多变, 若药物使用不当可使病情恶化, 甚至无法挽救, 因此老年人应尽量少用药物, 切忌不明病因就随意滥用药物, 以免发生不良反应或延误疾病治疗。老年人因衰老产生的改变和疾病之苦, 有些可以通过饮食 (低脂、少盐、少糖、必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和生活方式 (起居有序、心情愉快、适当体力和脑力活动) 的调整, 以及不良习惯或危险因素 (吸烟、酗酒、偏食、肥胖等) 的纠正, 达到身体健康、减少病痛、延缓衰老的目的。坚持适当的户外活动, 保持乐观心态, 防病于未然往往胜过吃药。

3.2 用药种类要简化

药物用量越大, 疗程越长, 每天服药次数越多, 服药品种越多, 毒副反应就越大有统计, 同时服用5种药物, 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8.6%, 而服用6种以上的药物时, 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增至81.4%[2]。每天用药次数越多, 方法越复杂, 疗程越长, 服药依从性越低[3]。服用2种以上药物时, 有6%发生相互影响;服用5种以上时, 这种危险性增加至50%;服用8种以上药物时, 则增至100%。所以, 患有多种疾病的老人, 应根据病情轻重缓急, 慎选主要药物, 应用最少药物的最低有效量为上策。千万不可多药齐下, 梦想一日之内百病皆除。须知有时一种药可治多种疾病, 如钙拮抗剂可同时治疗高血压和心绞痛。新近研制的控释剂, 多数每天只服1次即可。如需同时合用药物时, 以不超过3~4种为宜。

3.3 掌握最佳用药剂量

老年人对药物的反应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 一般主张从小剂量开始, 应酌情选择剂量, 由于老年人对药物耐受能力差, 个体差异增大, 半衰期延长, 因此, 对老年人用药剂量必须十分慎重, 做到剂量个体化, 万不可千篇以律。有人主张, 从50岁开始, 每增加一岁应减少成年人用量的10%。也有人主张60岁以上用成年用量的1/3, 70岁用1/4, 80岁用1/5。故对老年人的用药剂量, 应根据年龄, 体重和体质情况而定。对年龄较大, 体重较轻, 一般情况较差的老年病人应从"最小剂量"开始。对治疗指数较小的药物最好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则可更准确地根据个体差异调整用药剂量。

3.4 掌握用药的最佳时间

掌握好用药的最佳时间可以提高疗效, 减少不良反应。如洋地黄、胰岛素, 凌晨4时的敏感度比其他时间大几倍甚至几十倍。皮质激素的应用, 目前多主张长期用药者在病情控制后, 采取隔日一次给药法, 即把2日的总量于隔日上午6-8时1次给药。这是根据皮质激素昼夜分泌的节律性, 每日晨分泌达高峰, 这时给予较大量皮质激素,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对外源性激素的负反馈最不敏感, 因而对肾上腺皮质功能抑制较小, 疗效较好, 产生库兴综合症等不良反应较小。一般多数口服药物可在饭后服, 尤其对消化道有不良反应的药物如铁剂, 某些抗生素等。有些药物要求在空腹或半空腹时服用, 如驱虫药、盐类泻药等。有些药要求在饭前服, 如健胃药、收敛药、抗酸药、胃肠解痉药, 利胆药等。

3.5 加强用药指导, 实现人为关怀

向病人及家属详细介绍药物名称、主要作用、不良反应、处理措施及特别注意事项, 服药期间不能随意突然停服或漏服。出院病人院外除严格遵医嘱服药外, 还应定时去门诊复查, 以便及时指导调整用药。服药期间, 医务人员应多做回访, 多留心观察、收集老年人用药的资料和药品的不良反应等。

3.6 医务人员提高认识, 增强意识

医务人员不但要有高度的责任心, 还要掌握有关知识, 包括老年人的生理特点、药物常见不良反应、相互作用, 及时减量停用。医务人员重视合理用药, 是避免不良反应、提高疗效和提高工作水平的重要环节。

总之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及病理特点, 决定了用药的特殊性。医师在给老年患者用药前要详细询问病史、药物不良反应史, 仔细查看病情, 了解其肝肾功能状况, 慎重选用药物。同一病种用药的种类、剂量要个体化, 以最简单的用药方案, 保证用药的合理、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陆远强, 黄卫东.老年人用药的注意事项[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07, 5 (1) :10-11.[1]陆远强, 黄卫东.老年人用药的注意事项[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07, 5 (1) :10-11.

[2]毛丽娟, 戴宝珍.实用老年护理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9:90.[2]毛丽娟, 戴宝珍.实用老年护理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9:90.

安全、合理施用农药的具体措施 篇8

1 掌握好用药时机, 及时用药

各种病虫害的生活习性和为害时期各不相同, 因而其防治的适期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我们要注意和观察病虫害的发生规律, 找出它的薄弱环节, “稳”、“准”、“狠”地消除病虫的危害。例如, 防治介壳虫应抓住若虫孵化活动阶段施药;对由种苗和土壤带菌的病害, 在播种或移栽前, 进行药剂拌种或浸种以及土壤消毒, 可以集中消灭侵染源;防治刺蛾一般在3龄前, 此时虫体较小, 常密集在一起, 为害较轻, 抗药力弱, 用较少的农药就可发挥较好的效果。坚决杜绝不问病虫情况, 就“定期喷药”, 有虫无虫就普治一遍的做法, 这样不仅会浪费人力物力财力, 还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重要的是病虫害防治也不会有好的效果。

2 对症下药

根据防治对象、药剂性能和使用方法, 选择防治效良好果、毒副作用小的农药, 做到有的放矢, 才能事半功倍。例如:螨卵酯只对红蜘蛛类有效, 而对其它昆虫则无效;抗蚜威对桃蚜有特效, 对瓜蚜效果差;扑虱灵对白粉虱若虫有特效, 但对蚜虫则无效;体壁蜡层厚的害虫, 药剂不容易粘着和穿透的, 宜选用酯溶性较大的农药和乳油剂型等。因此, 必须对症选药, 避免造成无效劳动。

3 安全用药

用药时, 应严格掌握各种药剂的使用浓度和有效药量, 药量太少, 没有效果;药量过多, 植物容易发生药害甚至枯死。如敌百虫过多使用, 对食虫螨等有抑制作用。需要注意的是, 在公园游览区严禁施用高毒、高残留的药剂, 以免游人中毒或污染环境。

4 掌握配药技术

药剂的浓度要准确无误。配制乳油剂时, 应用量筒或注射器抽取药液, 先配成10倍液, 然后再加足全量, 使药剂在水中分散均匀、溶解得好。气温低时配制乳剂, 先使用温水, 将药瓶加温, 或用少量温水稀释后, 再用冷水稀释。稀释可湿性粉剂 (或配制毒土) 时, 应先调制成糊状, 然后再进行全量稀释。

5 施药时要细致、周到仔细

在施药时, 叶片的正反面都要着药, 力求均匀周到。如蚜虫、红蜘蛛等常在叶片的背面危害, 施药不周, 就很难保证防治效果。

6 注意气候条件

施用药剂时, 应选无风或微风天气。在气温低时, 多数有机磷制剂效果不佳。但在气温高时, 如中午时间喷药, 药效虽好, 但容易引起药害。

7 交替用药

采用药剂防治病虫害时, 如长期只使用某单一品种, 往往容易引起某些病原和害虫对它产生抗药性, 从而降低防治效果。因此, 提倡不同类型和种类的药剂合理交替使用, 以防止病原物和害虫产生抗药性。

8 合理混用农药

农用水泵的合理选购及安全运行 篇9

1.流量。

水泵的流量是指水泵单位时间内输送液体的数量, 它是泵的重要工作参数之一, 泵的铭牌上标的流量为该泵的额定流量。一般泵在这个流量下运行, 效率提高。所需水泵流量应根据灌溉农田面积、需水量与水泵工作情况来确定, 一般以水泵每天工作20h左右来计算。

2.扬程。

扬程是指将水输送出去的高度, 即水面到出水口的垂直高度, 用米作单位。水通过输水管路和管路附件时会受到摩擦阻力, 损失一部分扬程 (称为损失扬程) , 因此, 总扬程等于实际扬程与损失扬程之和;而水泵铭牌上所注明的扬程是指水泵的总扬程。为此, 农户在测出实际扬程后去购买水泵时, 要在总扬程 (即铭牌上的扬程) 中考虑到损失扬程。损失扬程一般应根据管路长短、底阀等附件的情况, 其值为实际扬程的10%~20%。

3.水泵型号。

在确定了扬程和流量之后, 就可以根据水泵性能去选择水泵, 选择时参照说明书应该多选几种, 在同样满足扬程和流量的条件下, 再以功率、效率、综合利用率和售价等方面予以比较, 以便选择最合适的水泵。

4.配套动力机。

一般选用配套功率是水泵功率的1.1~1.3倍。动力机的功率与水泵的所需功率一定要配套, 避免过大或过小。水泵的动力机很多, 一般常用的是电动机和柴油机等。对于有电源的地方要尽可能地采用电动机作为动力机, 这样既经济, 又使用方便。柴油机具有机动性能高和便于调速的特点, 适用于小型、流动和无电源地区的排灌作业。

二、农用水泵的安全运行

1.检查泵组的地脚和基础是否稳固, 发现地脚松动、振动过大, 应设法加固基础, 紧固地脚螺栓。

2.要使水泵填料函松紧适度, 应保证水泵填料函处有水滴滴下, 使泵轴得到润滑和冷却。滴水量以多少为宜呢?应视泵轴粗细而定, 在一般情况下, 滴水既不要水流成线, 也不要每分钟少于10滴, 以每分钟60滴左右为宜。填料函的填料太松或太紧时, 应调整压盖解决, 以保证不要滴水过多浪费水资源, 或者因过紧加速泵轴磨损, 增加功率消耗, 对磨损过度或变硬老化的填料函应及时更换。对具有水封管结构的泵组, 还要经常检查水路是否畅通, 以保证泵组安全运行。

3.检查和控制轴承温升, 一般不宜超过30~40℃, 最高不超过60℃, 否则应停泵检查润滑和冷却情况, 排除故障后方可继续运行。

4.经常检查轴承的润滑情况。低速滑动轴承运转300~500h换油一次 (每半年至少换油一次) ;滚动轴承运转1200~1500h补黄油一次 (每年至少一次) 。

5.泵组运行时, 每小时应检查并记录一次真空表和压力表数值。一般情况下, 真空表读数上升, 是水泵进水口堵塞或水源水面降低过大所致。压力表读数上升, 是出水管路堵塞, 应及时排除。

6.注意进水池的水源情况:进水池水位低于某一限度时, 即进水管口浸水深度小于0.5m, 水泵应停止工作, 以免吸入空气产生汽蚀损坏叶轮、泵盖等零件。

7.注意观察泵组内部的声响, 经常倾听水泵内是否有特殊杂音, 如有, 应停机检查排除。

8.离心泵和混流泵, 应防进水管有漏气现象, 并经常打开泵壳上的排气阀, 排出泵体内的空气。

9.较高扬程的离心泵, 停机前应先关闭闸阀和轴承冷却水管的水门, 然后才停机, 以免水管中的水突然倒流冲坏底阀和逆止阀, 压破水管等。

10.需要灌水的离心泵、混流泵等, 在开机前要注满清水。出水管路上有闸阀的离心泵、混流泵在开机前要关闭闸阀, 并把放气孔密封。轴流泵在开机前要往泵里倒清水或肥皂水, 用以润滑橡胶轴承。

11.轴流泵、潜水泵不需加引水, 这些泵停机后不得立即再启动, 必须待水管内的存水回流完了以后才可以再次起动, 否则会造成电泵过载而损坏。

合理使用农药保障蔬菜安全生产 篇10

1. 对症下药

蔬菜病虫害种类多, 危害程度不同, 对农药的敏感性也各异。因此, 必须熟悉防治的对象, 掌握不同农药的药效、剂型及其使用方法, 做到对症下药, 才能达到应有的防治效果。首先, 应正确识别病虫害种类, 选用不同农药。如黄瓜霜霉病及细菌性角斑病, 叶部表现的症状十分相似, 但前者为真菌侵染所致, 后者为细菌侵染所致, 用药的种类截然不同。其次要了解农药的性能及防治对象。例如, 扑虱灵对白粉虱若虫有特效, 而对同类害虫则无效。辟蚜雾只对桃蚜有效, 而对瓜蚜效果差。甲霜灵对黄瓜霜霉病有效, 但不能防治白粉病。如果对自己菜田发生的病虫害种类和农药品种不够熟悉, 应查阅蔬菜病虫害图书, 或向当地的农业技术人员咨询, 确定病虫害的种类, 再对症下药。

2. 选择最佳防治时期

任何病虫害在田间发生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性, 根据病虫害的消长规律, 讲究防治策略, 准确把握防治适期, 准确选用适宜农药, 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蔬菜播种或移栽前, 进行苗床、棚室消毒, 土壤处理、药液浸种、药剂拌种等, 有利于培育壮苗, 减轻苗期病害。又如菜青虫、小菜蛾春季防治应掌握“治一压二”的原则, 即防治一代压低二代的害虫基数。夜蛾类害虫白天躲在地下, 傍晚出来为害, 所以白天施药几乎没有效果, 应在傍晚时间防治, 防效显著。豆类、瓜类病毒病与苗期蚜虫有关, 只要防治好苗期蚜虫, 病毒病的发生率就能明显降低。

3. 正确选择农药剂型

晴天可选用粉剂、可湿性粉剂、胶悬剂等喷雾。阴天要选用烟熏剂、粉尘剂喷施或熏烟, 不增加棚内湿度, 减少叶露及叶缘吐水, 对控制霜霉病及低温高湿病害有显著作用。

4. 严格控制施药次数、浓度、范围和用量

病虫害能局部处理的, 绝不普遍用药而扩大用药面积, 无公害蔬菜的生产要尽量减少用药, 施最少的药, 达到最理想的防效。如黄瓜霜霉病常从发病中心向四周扩散, 应采用局部施药, 封锁发病中心, 可有效控制病害蔓延。通常菊酯类杀虫剂使用浓度为2000~3000倍 (每年每块地只使用1次, 以防止害虫产生抗药性) , 有机磷为1500~2000倍, 激素类为3000倍左右, 杀菌剂为600~800倍。在有效的浓度范围内, 每亩喷施药液40~60公斤。如果杀虫效果85%以上、防病效果70%以上, 即称为高效, 切不可盲目追求防效而随意增加施药次数、浓度和剂量, 以防药害产生和蔬菜产品上农药残留超标。

5. 提倡交混用药

交混用药是指交替、混合使用作用方式等不同的药剂。同一地区连续、大量地长期使用同一种或同一类型药剂, 会使害虫、病菌等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 降低防效。另外, 对某一种作物来说, 为了不同目的, 有时在同一时期内需要使用几种药剂, 合理混用可以起到兼治多种病虫和节省用工、降低成本的作用。

6.

引入先进的农药施用技术运用先进的农药施用技术不但可以大幅度减少农药用量 (可节省农药用量50%~95%) , 同时还可大幅度减少或基本消除农药喷到非靶标植物上的可能性, 从而显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1) 低量喷雾技术。通过改进喷头技术, 提高喷雾器的喷雾能力, 使雾滴变细, 增加覆盖面积, 降低喷药液量。传统喷雾方法每亩用药量在40~60公斤, 而低量喷雾技术用药量仅为3~13公斤, 不但省水省力, 还提高工效近10倍, 节省农药用量20%~30%。 (2) 静电喷雾技术。通过高压静电发生装置, 使雾滴带电喷施的方法, 使药液滴在叶片表面的沉积量显著增加, 可将农药有效利用率提高到90%。 (3) 药辊涂抹技术。主要用于内吸收除草剂的使用, 药液通过药辊 (一种利用能吸收药液的泡沫材料做成的抹药滚筒) 从药辊表面渗出, 只需接触到杂草上部的叶片即可奏效。此方法几乎可使药剂全部施在靶标植物表面, 不会发生药液抛洒和滴落。 (4) 循环喷雾技术。对常规喷雾机具进行重新设计改造, 在喷洒部件的相对一侧加装药物回收装置, 将没有沉积在靶标植株上的药液收集后, 抽回药液箱, 循环利用, 可大幅度提高农药的有效利用率。

7. 安全用药

论中药的安全性及合理应用 篇11

【关键词】中药;“毒”或“无毒”;安全性;合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0-044-2

1客观、公正地了解中药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有相当一部分患者认为中药是天然的,是绝对安全的,有病治病,无病防病,其实并非如此,中药安全是相对的,比起西药毒副作用小些,但不是绝对的,客观公正认识中药,辩证施治,合理运用,就能充分发挥中药独特的治疗作用,反之,会引发种种药物不良反应,甚至中毒。

在中药学中,有关“毒”或“有毒”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所谓狭义的“毒”或“有毒”,即单指药物对人体的伤害,属“毒”字“恶而厚”的范畴。广义的“毒”或“有毒”,具体有二:①药物的总称。即指凡药均可谓之为“毒药”。药即“毒”,“毒”即药。明代《类经》卷十二云:“毒药者,总括药饵而言,凡能除病者,皆可称之为毒药。”②药物的偏性。中医药学认为,药物之所以疗疾,就在于它具有某种或某些特定的、有别于其他药物的偏性,临床医生正是取其偏性,以祛除病邪,调节脏腑功能,从而纠正阴阳之盛衰,调整气血之紊乱,最终达到治疗目的。正确认识、合理利用药物的双重性对指导临床用药非常重要。

2如何保障安全、合理用药

内罗毕国际合理用药专家研讨会曾指出:“合理用药要求:对症开药,供药适时,价格低廉,配药准确,以及剂量、用药间隔和时间均正确无误,药品必须有效、质量合格、安全无害。”[2]

2.1安全性

安全性是合理用药的首要条件,它不是药物的毒副作用最小或者无不良反应这类绝对的概念,而是强调让用药者承受最小的治疗风险获得最大的治疗效果,只追求治疗效果而忽视中药的安全性,背离“以人为本”、“健康大众”的理念,那是不负责的表现。

2.2合理用药

2.2.1正确“辩证”合理用药

中医治病的特点是“辩论施治”。即运用“阴阳”、“五行”学说,辩别疾病的不同属性及其变化规律,通过“四诊”、“八纲”、“脏腑”等中医纲领结合病因,分析归纳总结,作出科学诊断。辩证失准,寒热错投,功补倒置,导致不良反应的案例时有发生,如明为脾胃泄泻,反而用大剂量黄连,致使溏泄加重。

2.2.2正确配伍,合理组方

在“理法方药”指导下,中药方剂应遵循“君臣佐使”的原则组方遣药,避免“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病症用药禁忌”、“服药饮食禁忌”等配伍出现;注意中药汤剂的配伍,中成药的组方,以及中西药联合应用等问题。用之得法,邪祛而病瘥,如:大黄与芒硝配伍能明显地增强泻下通便作用;香连丸与广谱抗菌增效剂甲氧苄啶连用后其抗菌活性增强16倍[6]。用之违法,非但无功,而反为害,如朱砂与昆布等含碘药物合用,会产生碘化汞,容易导致汞中毒;含铁、镁、铝、钙的中药或中成药与异烟肼联用,生成螯合物而失效。

2.2.3剂量过大或疗程过长

尤其是使用有毒中药或含有毒性成分的中成药时,剂量过大或疗程过长,极易引起药物积蓄中毒、诱发种种不良反应,造成对人体新的伤害。如雷公藤及多苷片,长期服用可引起肝硬化腹水死亡;牛黄清心丸,朱砂安神丸等含砷化物而具有致突变和致癌作用,久服会引起汞中毒症状,严重时可因全身极度衰竭而死亡[5]。所以,临床上应结合药物特性,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适当选用中药及制剂,确定适宜的剂量及疗程,防止因药物蓄积中毒造成对人体的伤害。

2.2.4中药品种混乱

中药品种繁多,至今已达12000余种,由于本草记载沿袭有误、地区用语、使用习惯不同,类同品、代用品和民间用药不断出现,使得中药的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普遍存在,如“白头翁”有16种以上不同的植物来源,“王不留行”有12种同名异物[4],这其中有的同科属,有的同科不同属,有的不同科,结果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疗效也不尽相同,有的甚至没有疗效,有的有毒副作用。因此,临床用药时要使用药品通用名称、辨清药物产地,规范炮制品质量,使用道地药材疗效会更好。

2.2.5用药不当

中医用药讲究辩证施治,切勿盲目选用单方、验方、偏方或自拟方等治病,因大多数方药组方不合理、药物炮制失度、剂型失宜、用法不科学、疗程过长等易造成药物不良反应。另外,误服、乱用、滥用等现象时常发生,如有人过量服用人参,可引发“人参滥用综合症”,轻则火热上炎,口鼻出血,重则兴奋狂躁,乃至死亡[3];另有人误把香加皮当做王加皮使用,发生洋地黄样蓄积中毒反应;还有人误信马钱子能避孕,取七粒捣碎服,遂致中毒死亡。《儒门事亲》中即称:“凡药有毒也,非止大毒小毒谓之毒,甘草、苦参不可不谓之毒,久服必有偏胜”。[1]

2.2.6慎重使用中药注射剂

随着中药注射剂的出现,质疑声也不断响起。传统中医学者认为,中药注射液已经背离了君臣佐使、辩证施治等传统中医治病原则;而现代医学者认为,中药注射剂的有效成分相当繁杂,一味药含有几种、十几种,而用多味中药做出的注射液其成分就更复杂了,很难分辨哪个是安全的、有效的,哪个是有毒的、过敏的,其很多成分尚未经过严格的药理学、毒理学评价,将其直接注射到静脉,很容易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

3结语

中药的“毒“与”无毒”理论告诉我们,两者是相对的,又是密切相关的,不能认为其一概无毒,也不能认为其个个有毒,只要我们客观认识药物这一偏性,正确辩证,合理施治,用法得当,临床灵活变通,就能避害趋利,保障用药安全合理,减少或避免各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参考文献

[1] 中国执业药师协会组织编写.全国执业药师继续教育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4.

[2] 陆丽珠主编.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6.

[3] 张廷主编.中药学[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

[4] 徐国钧主编.生药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6.

[5] 侯家玉主编.中药药理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8.

中药制剂的安全及合理使用 篇12

关键词:中草药,质量监控,不良反应

现今, 我国存在许多因药物质量安全性问题, 导致患者疾病恶化的案例, 其中中药制剂安全性问题所带来的危害性最大, 这是医学界急需解决的一项难题。随着我国药学服务在稳步开展中, 使得各医院的中药房工作不仅仅是药品调配, 已经发展成为全方位的中医药学服务[1]。在实际过程中, 中医只有通过加强对中药制剂的质量监控和合理的用药指导, 才能够减少制药环节过程中的失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中药房的基本制剂作为研究的对象, 将该药房的5名工作人员作为考察对象。

1.2 方法

详细的依据中医药理论, 从中医药物得功能、疾病的诊断及药物疗效等方面分析中药制剂具体作用和使用方法, 具体找出中药制剂在使用过程中所存在安全问题。

2 结果

发现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远高于普通制剂, 中药材的炮制对中药制剂也有一定的影响, 质量监控也存在安全性问题;在合理使用过程中, 只有加强用药指导、不良反应的检测和质量控制, 就可以减少中药制剂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3 讨论

3.1 正确认识中药制剂安全性的问题

一般常存的安全性问题有: (1) 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一般要高于普通的试剂。据我国卫生部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 在不良反应的检测报告中, 中医制剂的不良反应大约占到总数的25%, 并且许多新的不良反应最主要的来源为中药制剂。在临床实践中, 中药的注射剂一般是中药制剂中比较新的剂型, 此改革创新有助于中医药的发展, 提升治疗的效果, 但是存在的不良反应是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2]。 (2) 中药材的炮制一般会影响中药制剂的安全性。中药材的炮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它一般设计多步程序, 同时使用的药材不同, 也会影响中药制剂的安全性。在实际过程中, 应用不一样的炮制方法是会影响他的药性以及自身的毒性大小, 我国的中药典也曾详细地记录了药材的一些炮制的方法, 同时对于毒性药材来说, 它的炮制在减毒过程中, 其方式是比较重要的。在实践过程中, 中药材的炮制质量会直接的对中药制剂产生影响[3]。 (3) 制备工艺会影响中药制剂的安全。我国中药典记录的中药制剂高达360多种, 但是每一种制剂的形式, 制造方式不一样, 这就对制造工艺产生了巨大的质量要求。在实践过程中, 每一种中药只记得制备都要经过多道工艺程序。 (4) 质量监控存在漏洞。现在我国的中药制剂还没有一个完善的质量监控系统、标准, 由于中药制剂成分复杂, 难以用仪器一一测定, 这就给质量监控中带来问题。在实际中, 一般都是医生凭借经验制备, 这就是我国中医的短缺。

3.2 中药制剂的合理应用

中药制剂的合理应用比较重要, 一般采取的措施为: (1) 加强用药指导。用药指导是中医辩证的重要一面, 它是按照现代中医理论, 对疾病实施针对性的诊断和治疗, 对此, 中药制剂在应用过程中也要以辩证作为依据, 来保证中药制剂用药的安全性。由于中药制剂存在毒性成分, 加上患者个体性上的差异, 长期服用, 会积累过多的毒性, 这对患者来言是非常不利的。因此, 要加强中药制剂的指导, 减少毒性的积累[4]。 (2) 强化不良反应的检测力度。在中药制剂的复方注射剂中, 由于成分复杂, 一些注射剂中还含有蛋白质、多糖成分, 在应用过程中, 会产生过敏性反应。因此, 用药过程中, 一定要注意过敏性反应。 (3) 强化质量检测。这需要先从中药材市场做起, 加强市场质量管理、监控, 将中药材的生产变得标准化、可控化;对每一操作程序进行监控, 提高制剂的质量;配上说明书, 详细说明该制剂的药性、应用量、不良反应等问题[5]。

综上所述, 通过对我院中药病房中中药制剂所存在的问题仔细分析后, 可以发现, 绝大多问题是中药制剂自身质量的问题, 只有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合理使用, 才能够减少使用过程中的过失, 这是一个医院应当谨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晓梅, 倪文.加强合理用药, 减少不良反应[A].全国药品不良反应与临床安全用药学术会议暨首届上海药物流行病学与临床合理用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9:163-164.

[2]何建华.蛋黄油加云南白药治疗肛肠病术后难愈性伤口15例报告[J].甘肃中医, 2005, 18 (2) :163-164.

[3]陈康, 林文津, 林励, 等.麻黄中药饮片质量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四届中药炮制分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167-169.

[4]王海燕, 李惊子, 潘缉圣, 等.中药黄芪当归合剂对肾病综合征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代谢紊乱的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 11 (5) :173-175.

上一篇:本土体育下一篇:超声自动检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