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策略

2024-07-12

合理策略(精选12篇)

合理策略 篇1

策划人语“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教学策略的合理运用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课堂;不同的知识点,不同的脉络 ;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结构。如何从学生视角出发,把握教与学的节点,合理运用教学策略,是教师们教学中应重点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这一期我们为大 家推出一 组名师文 章 ,它们或从整 体 , 或从一个 方面来探 讨教学策 略的合理 运用 ,希望能给 教师们一 些帮助和 启发 ,使我们的 课堂更为灵动。

合理策略 篇2

据调查,有些学校九年级的九成学生拥有手机。一些学生课堂上、课后,甚至深更半夜都沉浸在QQ、微信、游戏、聊天之欢乐中。在有免费wifi的地方,一群孩子手捧着手机围坐在一堆,正全神贯注、津津有味、两手飞快地拨弄着手机,简直达到了一种如痴如狂、如痴如醉的境界。

虽然手机进入校园来势迅猛,但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也不必惊慌失措,更不必视其为洪水猛兽,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正确引导中小学生合理使用手机。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尽可能将手机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一.提高认识,合理引导

学校、教师应该正视中小学生使用手机问题。由于当前社会比较复杂,很多家长在外打工、做生意,很担心子女的安危,有了手机,家长可以随时联系到自己的孩子,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孩子已经习惯使用手机了,如果一味禁止他们使用手机,那是与社会发展背道而驰的,否则会禁而不止,所以,我们应该思考怎样帮助中小学生合理、适量地使用手机,消除其不利影响,更好地造福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就学生使用手机问题,学校、教师要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与沟通,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形成家校合力。学校、教师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必须成为一项常态性工作,而不是当学生出了问题才去找家长告状。

二.广泛宣传,因势利导

学校、教师和家长应该利用身边的事例和所见所闻,通过正面与反面教育来孩子们明白手机的利与弊。要让孩子们知道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不正当、毫无节制地使用手机将对自己的学习、身体百害而无一利。要让孩子做手机的主人,而不是手机的奴隶。在教育过程中,对他们要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要以知引人,以行练人,以情感人,以志树人。同时,教师和家长自己也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做孩子们的榜样。学校还可以利用国旗下的讲话、班主任还可以通过召开主题班会与学生讨论手机的利与弊,使他们充分认识合理使用手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制度管人,自我控制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矩也就是规章制度,是用来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条文,人人应该遵守,它保证了良好的秩序,是各项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一句话,制度就是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所以,开学初,学校就要制定有关学生合理使用手机的规章制度,明确手机使用的细则并组织全校师生学习。向家长印发有关合理使用手机的倡议书,阐述学生带手机回校的弊端,要求家长共同配合学校做好该项工作,使其孩子健康发展、学习成绩不断提高。

同时,学校要与家长和学生共同签订手机使用协议书,层层落实。实践证明,协议书对学生自我控制、家长和学校共同监督起到良好的作用。因为自我控制是自我调节的最基本手段,它是个体对自己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操纵,自我控制的着眼点在于“克制”、约束自我,服从既定目标。既然家长、学生与学校签订了协议书,就要按照协议书的条款无条件地去执行。

各班还可以成立班级手机自管小组,由组织能力强、责任心强、威信高的学生担任组长和成员,通过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来监督手机使用情况。当然,有个别学生因为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而带手机进入校园,影响自己和他人的学习和生活时,老师一经发现,马上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执行,联系家长,并耐心、细致地做好该学生的思想工作。

四.提供方便,服务学生

由于不少家长为他们的子女配备手机主要是出于安全、沟通和联系考虑的,所以,为了满足学生与家长的需求,学校、老师可以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免费电话,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虽然老师要破费,但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也非常值得,家长、学生也会感恩的。至于学生需要上网查找一些资料,学校也可以在课余时间免费为学生提供帮助,如提供电脑、开放图书室等。如果学校、老师满足了学生这方面的需求,他们也就没有那么多理由和借口要父母亲为他们配备手机,还可以为家长节省一笔不小的开支,何乐而不为呢?

运用合理策略 树立良好心态 篇3

一、运用合理的复习策略

复习策略总的来说就是“整合”与“回归”。整合就是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回顾、反思和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的过程。高三复习阶段,通过教材复习、专题复习、综合检测等形式,同学们已经储备了大量的知识、技能和其他高考信息。但由于复习时间紧张,节奏紧凑,再加上老师的“狂轰乱炸”、学生的“贪多求全”,目前储备的很多知识尚未完全消化,很多技巧尚未转化为能力。很多东西没来得及思考、沉淀。因而,大家首先要做的就是“反刍”。其次,就是根据类别、专题或章节对复习的成果进行归类整理,比如,某一章讲了那几块东西,某一类型的题目有哪些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换而言之。从面的角度来讲,就是尽可能实现知识技能的网络化,是知识技能由点及线、由线及面联系起来。使头脑里有一个清晰的“线路图”。从点的角度来讲。就是实现知识的坐标化。要清楚一个知识点在网络中的位置及与相关知识点的联系,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就需要有充分的自由支配的时间,以及充沛的精力和清晰的思路。

再说回归。目前的复习,已经不再以获取新知识为主要目的,而是要回到复习的起始点,把复习用过的教材、教辅,做过的练习和测试题,以及自己整理的笔记本、错题本好好地看一遍。此所谓“返璞归真”、“追根溯源”。其实,这一遍绝不是第一轮复习的简单重复,而是在更高层级上的再总结和再提高,在此过程中。大家要注意前后知识的照应,相关知识的联系,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此所谓哲学上说的“否定之否定”。当然。回归过程中也要根据自身情况有所侧重,有意识弥补自己的薄弱环节。

这一段还应该做一定量的习题。整合与回归固然要求多看书,但要想保持对于题目的感觉就要多做题,通过做题也可发现薄弱环节进而有意识补救。

面对如此短的时间,面对课桌上堆积如山的复习材料。很多同学有些茫然不知所措:学些什么?怎么复习才有收获?其实,复习到现在这个份上,已经不再以获取新信息为目的,主要是查缺补漏,回归课本,指归高考。提醒同学们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复习要有针对性。要想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收获更多,平均用力肯定不行,必须学有侧重。要理清各科的薄弱环节,清楚自己的知识缺漏。达到这一目标,至少有三个渠道:其一,把几次模拟考试的卷子找出来,一一对照,找出错误的共性,老在某种题型或某个知识点的考查上出错,此处肯定是你的软肋,要加强复习。其二,可以对照各科考试大纲所罗列的知识能力点,对自己的薄弱之处进行“地毯式搜索”。在“搜索”时,可以使用回忆法。即尽可能详细地回忆每个考查点必需的相关内容,回忆不上来的或回忆不充分的当然是急需补救之出。其三。温习错题本。错题本上的错题往往反映了初学某些内容时的犹疑、迷惑和不解之处,看看这些环节是否已经解决。

其次,要进行限时训练。很多同学说,平时会做的题考试时就是做错,失了很多冤枉分。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限时训练。通过限时训练,逼迫自己在限定时间之内,提高做题速度,提高正确率。在限时训练时,尽可能为自己创设高考情境,从心态上增强紧迫感,这样高考时就不会过于紧张。

其三,触摸高考原题。把各科近两三年的高考试卷找出来,做一做,嗅一嗅高考试题的原味,找一找感觉。同时,高考试题是效度、信度、难度、区分度、长度等各项指标最科学最合理的,也有利于大家衡量自己的复习效果。

要科学安排复习时间有些同学认为。考前一个多月已经属于“赛场上的垃圾时间”,可以晃晃悠悠地过,以养足精神备战高考。这种想法不尽合理。首先。很多同学越是临近高考,精力越易集中,学习效率也很高,这样的话,应该趁这段时间进一步夯实基础,系统知识,尤其是识记一些偏重于记忆性的东西。

我不赞成大家过早放松和过于放松,还是因为倘如此就不容易在高考时聚敛精气神。古人也说过“一鼓作气,再而衰”之类的话,这中间的道理有些是相通的。

对于高考,时间因素和心态问题同样重要。希望大家要心情舒畅,斗志昂扬,信心饱满。高考绝不只要求你有丰富的知识能力储备,还要求你有良好的心理及身体素质,在此提醒各位同学要注意调节心态,锻炼身体。

二、心理调整

要树立信心,给自己加油。首先要改变思考问题的角度。悲观者面对半杯水说,只剩半杯水了;乐观者则说,还有半杯水呢。同样面对半杯水。由于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结论。在复习过程中,面对知识和能力点的缺漏,有的同学为找到了弥补方向而欣喜,有的同学则越来越惶恐不安,前者随着高考的临近越来越有信心越来越有状态,后者将心里的石块堆放得越来越重,压得自己喘息不过来,信心荡然无存。其实,改变思维的角度,肯定自己十二年寒窗苦读的收获,认识到所有高考前发现的缺漏都会为高考的成功增加筹码,心中的阴疆就会一扫而光。相信自己,做到这一点很容易。

心理学上有个说法,叫“预言的自我实现”。有时人们过多地担心某一问题,担心的结果就可能发生。反之,积极的暗示自己,不断想象自己将要取得的成功,就可以有助于梦想变成现实。考生还要多想自己高中三年来取得了那些引以为豪的荣誉、成绩,想自己闪光的时刻,从而将心态调节到正常积极的状态。

不要过于看重模拟考试和平时考试的挫折。模拟考试的试卷往往在难度、效度、信度等方面不如高考,这也就是很多同学模拟成绩不佳而高考称为“黑马”的原因。再者,经过最后一段的综合复习,很多同学的成绩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效果。带过毕业班的老师都知道:很多考生的高考成绩远比模拟成绩好得多。1999年辽宁省高考状元黄晓庆2001年上海高考状元王瀛都曾是模拟考试的失意者,最后他们都凭借自信和实力赢得了胜利。

实践证明,自我教育是效果最好的教育;学会给自己加油,你已掌握了自我教育的精髓!

还要学会减轻内心的焦虑感。正如前面所说,大家应保持充分的自信。俗话说,“世间自有公道。付出就有回报。”只要踏实努力了勤奋付出了,就一定会在高考中得到相应的回报。高考作为国家级考试,其权威性和科学性就在于能使那些洒下辛勤汗水的同学浇灌出艳丽的高考之花。“天道酬勤”的古训既激励了千万高考学子,也在高考中得到了最有力的验证。

大家应给自己准确定位。应根据模拟考试的成绩及排名,参考学校的升学率。正确估计自己的水平。有同学给自己制定不切实际的目标,要求自己一定要考个什么分数或上个什么学校,希望自己“一炮走红”,这是在给自己施加无谓的压力,导致过度焦虑,对高考有害无益。更有甚者。有的考生平常不好好备考复习,也期望高考超常发挥,通过高考“一雪前耻”“一鸣惊人”,更是匪夷所思。广大考生如果冷静分析自身实力,降低高考期望值,内心定会豁然开朗,焦虑感也就减轻或消失。

尽管这样说,“怯场”的情况也还是有的,如何克服“怯场”心里,这儿教大家几招。

第一招,积极的自我暗示。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树立一种信念,即“我一定能考好”。可以根据自己怯场的原因与情况,心里默念一些词句。例如“能考好,能考好,能考好”等,反复默念,可以使自己情绪稳定,提高信心,对消除紧张不安的情绪有一定的帮助。第二招,愉快的想象。当感到紧张时,可以闭上眼睛,默默地回想自己曾经愉快过的情景。自己以前某次十分顺利而轻松地通过考试的情形,回想得越逼真越好。然后不断地在心中告诫自己,这次考试我也一定会那样轻松而顺利的通过。这决不是盲目的不现实的乐观,而是一种积极的自我期待,这种积极的自我期待有助于减轻焦虑,使人心情舒畅,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第三招,闭目休息。出现怯场现象时,可暂且停止答卷。先闭目休息一小会儿。排除掉心中杂念,再继续做题。第四招,深呼吸。放下笔,双手平放在双腿上,做深呼吸3次至10次。吸气要长但不要急,呼气要慢。做几次深呼吸对缓和心理紧张会有一定帮助。

灵活运用策略 合理评价学生 篇4

一、即时性评价与延时性评价相结合

实践证明, 教育评价要抓住时机, 才能产生最佳的效果。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看到每个学生的潜力, 时时用期待、动态、发展、积极、鼓励的目光注视每一个学生。借助老师的语言渲染、情感交流和即时评价, 不仅能使学生掌握所学的有关知识, 而且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帮助学生悦纳自己, 拥有自信。同时还能及时矫正学生的认知错误, 强化其学习心理, 使思路不清晰的变得清晰、不严谨的变得严谨……即时性评价效果明显又直接, 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否定了延时性评价。事实上, 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并不是能够及时反馈的, 它也必须要有一个让学生在实践中内化的过程。因此, 教学中不可避免地要采用一定的延时评价, 使得对学生的评价更趋合理、更趋全面。例如: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就是一种延时评价、对学生全面素质的评价也是一种延时评价, 这是一种总结性的评价, 目的是评定教育教学方案的总体效益, 它对后继的教育教学活动有一定的调整指导作用。

二、横向性评价与纵向性评价相结合

横向性评价是指与他人比较后的评价, 纵向性评价是指学生的自我反思性评价。“真学课堂”对小学数学学科的基本要求中, 强调学生间的互助合作和有效分享。有必要、有组织、有机制、有效果的小组合作, 交流充分, 展示踊跃。学生不仅能悉心倾听, 而且善于分析、总结、评价和质疑, 大胆表达自己不同的想法。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一个畅所欲言、展现自我的活动空间, 学生思维的火花就会在这里自由地绽放。它给学生带来的信息量远胜于教材本身, 也远胜于学生个体头脑中的原有储备。可见横向性评价让学生间相互合作交流, 取长补短, 能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我们还必须注意到一个事实, 那就是学生发展的水平是不平衡的, 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一味地横向评价又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真学课堂”要求我们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引导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 对自己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态度、课堂上的表现、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学习的结果等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综向评价和反思, 扬长避短, 鼓励学生自由竞争。

三、情感性评价与形象激励性评价相结合

在教学中, 我们更要关注他们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用积极、及时的评价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信心。老师亲切的鼓励、由衷的赞叹, 甚至于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能激励他们克服困难、继续探索, 都能给予他们无穷的力量。但小孩子毕竟是小孩子, 小孩子是生活在形象中的, 针对儿童的这一特点, 我们可以在口头上表扬的同时, 选择恰当的时机, 巧妙地运用一些形象激励手段, 给与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形象化评价, 这样会使他们印象更深刻, 效果更持久。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时, 巩固练习中我设计了一个“摘苹果”的游戏:把口算题目, 写在非常逼真的苹果形状的卡片上, 谁算对了哪个“苹果”上的哪道题, 老师当场就把那个“苹果”送给他。现在教室里都有了白板, 课堂上我们可适时设计一些动画, 让学生自己到白板上来动动手, 然后看动画里的人物会给他什么评价。小孩子对这个往往特别感兴趣。

四、肯定性评价与否定性评价相结合

在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获得快乐, 而且要学会赏识学生, 肯定学生的成功。“你回答得真完整!”“你的答案离结果很近了。”“你能行!”“别泄气!再想想看!”这些对学生真诚的赞扬和鼓励最能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效应, 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当学生有了创设性的见解时, “你真行!”“将你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吧!”这样既肯定了学生的见解, 又培养了学生间相互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 有时候我们为了评价的准确性, 又不得不从反面对学生的情况作出否定性的评价。人都有自尊心, 对自己的缺点都有一种潜意识的掩护性。当难免要用“不”来评价时, 如果处理不当, 就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影响学生的后续学习, 有的甚至于会影响学生的一生。但如果我们在操作时能有意识地利用这一属性, 巧妙处理, 其效果将会不亚于肯定性评价。如可以运用幽默、诙谐和激励的话语来指出学生的缺点, 如当学生回答错了, 我们老师可以说“某某同学虽然没答好, 但他是第一个站起来回答问题的, 多勇敢呀!”这种方式不但保留了学生的自尊心, 甚至于还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我们要让后进生微笑着站起来, 然后也能很体面地坐下去。

合理策略 篇5

按模块复习,在引导学生建构知识网络,形成合理知识体系和较为稳定的记忆以及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有较强的优势,虽然在唤起学生对旧知识回忆时不如按章节复习的,但可以通过教师问题启发,学生翻书回忆等方式进行弥补

只有60多天的时间,要想通过短暂的时间复习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除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复习过程,还要针对《考试说明》中的考点,对复习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取舍,突出主干知识,避免浪费宝贵的复习时间,提高复习效率。

合理策略 篇6

一、 合理合适的教学设计是高效课堂教学的前提

教学设计理念上要以学生为中心,适应学生认知需求,教学目标设计应发挥其导向功能、测评功能,全面细致地进行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设计、课终评价设计、课后反思预设,适时适量地运用讨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实践法、搜集资料分析法,注重教学过程而非只注重结果。运用新课改理念,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都有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差异教学设计观,实施梯度式设计策略。教学目标设计要遵循广泛性原则(利于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层次性原则(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和可操作性原则,体现三维教学目标。都要站在学生立场上想问题,用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利用多种媒体优化组合,突破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精选表现手法独特新颖、艺术性和感染力强、声情并茂、能引起学生强烈情感共鸣的表现形式。

二、注意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迁移能力

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能力,表现在对地理知识间的灵活转换和应用上。学生如果具有地理知识的迁移能力,就能对于地理问题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避免重复的说教。教师应注重知识间内在联系、归纳、概括,形成知识系统,注重逻辑思维培养,构建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如在“大气热力环流”教学中,基本知识点是:⑴地面的冷热不均是形成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⑵冷热不均引起垂直气流,产生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从而产生水平气流,它与垂直气流组成环流。而城郊热力环流、山谷风、海陆风正是运用了这两个知识点,是热力环流的具体化,在这些现象之间可以运用知识迁移。学生不能有效实现知识迁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没有认识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没能把所学知识构建成系统的知识网络。教师在教学中应经常让学生“温故而知新”,帮助学生在新旧知识间建立实质性的联系。如新知识“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原理”,应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气压带的和风带的形成及分布”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状况的联系”“地中海和非洲热带草原区的区域分布建立联系,形成知识网络,这样理解起来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三、 课堂教学要敢于留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面面俱到,天衣无缝,而要适当留白,把课堂这个舞台让给学生,让他们充分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一些教师常常害怕自己不讲学生就不懂不会,生怕拉下一个知识点没传授给学生而“失职”,这是因为我们把学生看成了一个需要“保姆”照顾的“婴儿”,把学生当成了知识的容器。其实,学生是鲜活的能思考的人,让他们多做做“思维体操”,使课堂中预设性的程序少一些,生成性的成分多一些,活动中渗透教学主体,参与中实施教学内容,教师少说一点,学生多做一点,才能节省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把每个知识点都“讲深”“讲透”,不留有一点余地,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能看懂的教师不讲,学生能理解的不说,学生能讨论解决的不要包办。如在初中地理学生就已掌握的区域地理知识,在高中再次出现时,就要让学生从复习旧知识入手,通过读地图自己去发现。地球上有十几种气候类型和相应的自然带,众多的洋流,这些在实际教学中都可以通过学习几种典型的相关地理事物,其他的类型由学生自己通过多种学习方式理解掌握。而且,教师全部讲解也不现实,太费时间,学生也失去了很好的锻炼自己学习能力的机会。

四、向读图要效率

地图是地理学科独特的“语言”,它承载的信息量极大,表达地理事物的空间属性也很直观,是地理学习有力的辅助工具。可以说,不从地图上得来的知识不是活知识,不能灵活运用,记忆也很困难。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是地理高考中必备能力,通过读图训练就可以提高这项能力。所以只要我上课,我就要求学生课桌上同时打开课本和地图册,要把两者看得同等重要。

景观图、示意图、地理事物关联图、照片图、地理原理图、地理现象形成图同样对地理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对它们给予足够的重视,充分发掘和利用其教学价值。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比较重要的图有世界气候图、世界自然带图、六大板块图、世界区域图、中国区域图、世界洋流图、中国和世界地形图等,它们是地理教学的很好的助手。

五、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

自主是培养能力的第一步,教师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感悟,让他们用心去体验、融入和感悟,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对于问题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不能人云亦云,应在课堂上树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氛围,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恒定的意志力、广泛的兴趣、坚韧的性格、自信力和抗挫力,发展他们的探索能力。例如,在学习“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与环境变迁”这一节时,可给学生提供素材,让学生在这些素材中发现环境变迁的历程和规律,然后师生共同系统总结。

教学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教学方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教师应该有一种探索精神、一种敬业精神,一种责任心和一颗爱心,把我们的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油田企业物资储备合理化策略 篇7

油田传统物资储备管理模式

近几年来, 油田不断深化物资管理体制改革, 大力推进现代企业物流的发展, “大库存”保供的观念已有所改变, 库存储备量进一步降低, 结构逐步改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如为保证生产的连续性, 加大储备量, 造成库存物资周转慢, 形成过剩库存;体制改革或新技术的应用, 造成库存物资的积压和闲置;为降低库存, 盲目减少物资采购量和储备量, 有时造成缺货损失等, 都体现出了传统储备管理模式的局限性。分析其根本原因在于:一是储备管理思想落后。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企业的发展与企业间的分工协作紧密相联, 供应链上的每个单位都不是孤立的, 但在现实工作中, 管理者总以自己本单位利益为出发点, 强调本单位储备管理, 没有供应链的整体观念。比如多级储备形成高库存、需求量逐级放大产生牛鞭效应、信息不共享造成重复采购、资源调剂程序繁琐致使一方库存积压、一方缺货停产, 这些问题都是储备管理思想落后所造成的。二是信息系统传递不畅。油田内部供应部门的库存缺乏信息沟通, ERP上线后, 企业各单位的库存在理论上统一管理, 资源共享, 但企业内缺乏信息共享平台, 生产、采购部门、计划部门无法了解整个库存实时动态, 制定需求计划时没有充分利用库存资源, 容易造成重复采购、并形成积压。三是库存控制策略简单。管理中, 仍然以下达储备定额的形式控制库存, 并没有根据生产实际, 用科学方法去分析实际消耗情况, 采用现代库存管理的先进方法 (如供应商管理库存、联合库存管理、ABC管理法) 去管理, 库存控制全凭管理者工作经验, 无法有效提高储备管理水平。四是缺乏合作与协调性。储备是为了生产需求, 但在编制物资需求计划时, 生产设计部门并没有考虑整个供应链上的库存情况, 而物资供应部门在采购物资时也总是按单采购, 造成供应链上库存升高或替代品积压, 这说明生产部门、设计部门、供应部门缺乏合作与协调。

油田物资储备管理的优化策略

科学确定物资储备结构。对于油田企业来说, 由于不同生产单位担负的生产任务和发生突发事件的类型不同。因此, 在进行物资储备时, 科学确定物资储备结构是建立和完善物资储备体系的第一步。可以按照物资重要程度和使用频率分为重点储备、常规储备和特殊储备。对于事关安全生产、对企业成本影响重大的战略性物资列入重点储备, 着力做好煤炭、石油地质专用管、泥浆材料和大宗化工原料等物资的储备。对于批量较大、计划性强、有一定消耗规律的物资列入常规储备。结合不同单位生产的特殊性, 对专业性强的生产所需物资以及防凌防汛物资进行特殊储备。

合理规划物资储备布局。由于油田企业具有生产地域广、单位分散等特殊性, 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将分散在各个管理层次的物资集中起来, 重点建设若干个战略储备基地, 统一调度使用, 以满足不同单位、不同任务的需要, 以适度集中降低库存成本。首先, 建立物资综合储备基地。立足生产需要, 综合考虑地理环境、交通运输、资源状况、联合保障等因素, 依托现有仓库资源, 建设若干个规模适度、布局合理, 具有全方位保障能力的大型综合性保障基地。真正解决好储什么、如何储、储多少、在哪里储、急需时如何调用等问题, 以适应“快捷、高效”的保障需要。其次, 改进物资储备管理方式。要依托二级单位建立一、二级相结合的物资储备机制, 减少库存, 加快周转, 降低损耗, 精简管理层次, 压减行政性开支, 努力提高物资储备效益。

引入先进的库存管理模式。首先可以利用ABC分类法, 对物资库存进行分类管理, 抓住重点, 提高库存管理的水平。大力推行供应商管理库存 (VMI) , 将供应商库存 (动态) 纳入油田企业信息系统进行查询、调拨, 通过与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由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 并根据生产经营情况, 经常性的监督和修正库存, 调整库存结构和数量, 突破传统的“库存是由库存拥有者管理”的模式, 不仅可以降低供应链的库存水平和成本, 还能为用户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务, 加速资金和物资周转, 使供需双方能共享利益, 实现双赢, 这对于A类物资是一种很好的管理策略。同时, 联合库存管理 (JMI) 是解决供应系统中由于各个单位的相互独立库存运作模式导致的需求放大现象, 提高供应链的同步化程度的一种有效方法。JMI方法强调的是供应链的管理, 它是从系统的角度看待库存管理, 在管理中打破了单位之间、企业之间的壁垒, 它有利于各单位之间互通有无, 降低存货成本, 还有利于与供应商建立战略联盟, 稳定资源, 避免缺货损失。目前, 中石化实施ERP系统后, 已经在理念上将各单位的库存统一管理, 各单位库存只是分库库存, 理论上可以统一调度, 但在实际操作中难度较大, 涉及点较多, 不妨可以在小范围内针对B类物资 (工矿配件、钻采配件等) 试点联合库存管理, 总结经验, 再逐步推广。

建立一体化物资储备管理信息系统。企业网络的建设及ERP的实施, 为信息共享创造了有利条件。“牛鞭效应”是各级供应部门的需要量逐级放大引起的, 主要原因在于各单位为避免发生缺货损失, 增加了安全库存, 逐级上报时增大了实际需求量。因此, 让用户实时了解库存情况, 及时制定真实需求计划, 同时让采购者实时掌握库存动态和用户的实际需求量, 减少预测需求的变动性, 能够有效减少“牛鞭效应”。在企业内各级供应部门之间、相关生产、设计与供应部门之间应建立库存储备信息平台, 运用智能技术对物资信息进行监控, 逐步实现物资采购、储备、管理、保障过程的自动化、可视化和标准化。实现企业储备信息的全面共享, 从而促进供应链上各成员的协调, 实行共同预测和共同计划, 促进物资储备的合理化, 以提高保障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完善库存储备考核体系。推行库存储备分析制度和动态预警机制, 根据生产需求状况, 把储备定额分解到各单位、各大类, 部分重点物资定额下达到品种, 每个季度对库存量、积压物资、周转等库存指标进行检查、分析、考核, 及时调整物资储备结构和规模, 确保库存储备日趋合理。

合理策略 篇8

一、合理合适的教学设计是高效课堂教学的前提

教学设计理念上要以学生为中心, 适应学生认知需求, 教学目标设计应发挥其导向功能、测评功能, 全面细致地进行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设计、课终评价设计、课后反思预设, 适时适量地运用讨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实践法、搜集资料分析法, 注重教学过程而非只注重结果。运用新课改理念,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 都有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差异教学设计观, 实施梯度式设计策略。教学目标设计要遵循广泛性原则 (利于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层次性原则 (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 和可操作性原则, 体现三维教学目标。都要站在学生立场上想问题, 用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充分利用多种媒体优化组合, 突破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率, 精选表现手法独特新颖、艺术性和感染力强、声情并茂、能引起学生强烈情感共鸣的表现形式。

二、注意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迁移能力

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能力, 表现在对地理知识间的灵活转换和应用上。学生如果具有地理知识的迁移能力, 就能对于地理问题举一反三, 灵活运用地理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 这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避免重复的说教。教师应注重知识间内在联系、归纳、概括, 形成知识系统, 注重逻辑思维培养, 构建认知结构, 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如在“大气热力环流”教学中, 基本知识点是:⑴地面的冷热不均是形成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⑵冷热不均引起垂直气流, 产生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 从而产生水平气流, 它与垂直气流组成环流。而城郊热力环流、山谷风、海陆风正是运用了这两个知识点, 是热力环流的具体化, 在这些现象之间可以运用知识迁移。学生不能有效实现知识迁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没有认识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没能把所学知识构建成系统的知识网络。教师在教学中应经常让学生“温故而知新”, 帮助学生在新旧知识间建立实质性的联系。如新知识“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原理”, 应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气压带的和风带的形成及分布”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状况的联系”“地中海和非洲热带草原区的区域分布建立联系, 形成知识网络, 这样理解起来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三、课堂教学要敢于留白,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面面俱到, 天衣无缝, 而要适当留白, 把课堂这个舞台让给学生, 让他们充分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一些教师常常害怕自己不讲学生就不懂不会, 生怕拉下一个知识点没传授给学生而“失职”, 这是因为我们把学生看成了一个需要“保姆”照顾的“婴儿”, 把学生当成了知识的容器。其实, 学生是鲜活的能思考的人, 让他们多做做“思维体操”, 使课堂中预设性的程序少一些, 生成性的成分多一些, 活动中渗透教学主体, 参与中实施教学内容, 教师少说一点, 学生多做一点, 才能节省课堂时间, 提高教学效率。因此, 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把每个知识点都“讲深”“讲透”, 不留有一点余地,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能看懂的教师不讲, 学生能理解的不说, 学生能讨论解决的不要包办。如在初中地理学生就已掌握的区域地理知识, 在高中再次出现时, 就要让学生从复习旧知识入手, 通过读地图自己去发现。地球上有十几种气候类型和相应的自然带, 众多的洋流, 这些在实际教学中都可以通过学习几种典型的相关地理事物, 其他的类型由学生自己通过多种学习方式理解掌握。而且, 教师全部讲解也不现实, 太费时间, 学生也失去了很好的锻炼自己学习能力的机会。

四、向读图要效率

地图是地理学科独特的“语言”, 它承载的信息量极大, 表达地理事物的空间属性也很直观, 是地理学习有力的辅助工具。可以说, 不从地图上得来的知识不是活知识, 不能灵活运用, 记忆也很困难。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是地理高考中必备能力, 通过读图训练就可以提高这项能力。所以只要我上课, 我就要求学生课桌上同时打开课本和地图册, 要把两者看得同等重要。

景观图、示意图、地理事物关联图、照片图、地理原理图、地理现象形成图同样对地理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对它们给予足够的重视, 充分发掘和利用其教学价值。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比较重要的图有世界气候图、世界自然带图、六大板块图、世界区域图、中国区域图、世界洋流图、中国和世界地形图等, 它们是地理教学的很好的助手。

五、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

自主是培养能力的第一步, 教师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感悟, 让他们用心去体验、融入和感悟, 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对于问题有自己独立的见解, 不能人云亦云, 应在课堂上树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氛围, 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恒定的意志力、广泛的兴趣、坚韧的性格、自信力和抗挫力, 发展他们的探索能力。例如, 在学习“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与环境变迁”这一节时, 可给学生提供素材, 让学生在这些素材中发现环境变迁的历程和规律, 然后师生共同系统总结。

合理策略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8月~2014年11月在我院用药以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一共有138例, 当中男65例, 女73例。年龄4~77岁, 平均年龄为 (32.3±7.6) 岁。

1.2 一般方法

选取2010年8月~2014年11月在我院用药以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一共有138例, 对138例患者所出现的不良反应给予归纳总结, 对不良反应形成的原因给予系统分析, 同时对临床中如何安全使用药物给予分析总结。

2 结果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在使用药物以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一共有138例, 其中不良反应类型包括有特异性反应、过敏反应、二重感染以及毒性反应。

2.1 不良反应类型

1) 过敏类型。出现药物过敏反应的病人包括以下几种:Ⅰ型变态反应, 例如, 过敏性休克;Ⅱ型变态反应, 例如, 溶血性贫血;Ⅲ型变态反应, 例如, 血清病以及药物热;Ⅳ型变态反应, 例如, 狭义过敏反应;没有分型的药物过敏反应, 例如, 日光性皮炎、固定性红斑以及红皮病。

2) 毒性反应。在服用药物以后出现的毒性反应主要包括有以下几点, 药物对神经系统的毒性, 对血液系统的毒性反应、对胃肠道的毒性反应、对肾脏和肝脏系统的毒性反应、对免疫系统的毒性反应以及对心脏的毒性反应。

3) 特异性反应。这种反应是指病人在使用药物以后出现的和这种药物的作用效果不同或者相反的反应, 这与病人机体缺乏遗传性酶系统有关。

4) 二重感染。通常情况下, 人体以及腔道黏膜表面均会有大量的细菌以及真菌寄生, 其存在会使人类机体的微生物系统保持一个相对的平衡状态。当大剂量或者长期采取某一种药物的时候, 正常敏感菌数量就会明显减少, 不敏感菌以及耐药菌的数量就会明显增多, 引发外来细菌以及真菌大量滋生, 当这种类型的细菌成为致病菌的时候, 就会造成二重感染[2]。

3 讨论

3.1 药品不良反应因素

1) 药品因素。

(1) 药物本身作用:例如, 一旦一种药物出现2种以上作用的时候, 当中的一种作用也许会成为毒副作用, 例如, 麻黄碱具有兴奋以及平喘的作用, 因此, 在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时候就会造成患者失眠。 (2) 药物的副作用:部分药物在治疗疾病的时候会形成和治疗无关的毒副作用。例如, 长期采取糖皮质类激素会造成毛细血管出血以及骨质疏松, 或者进一步加重DM, 也许一旦停止服用药物就会出现反跳现象, 进而造成肾上腺皮质危象的出现。 (3) 药物治疗;在药物生产过程当中混入杂质或者没有给予妥善保管, 都会使药品出现不良反应, 例如, 青霉素过敏反应的过敏原是青霉噻唑蛋白与其的聚合物。青霉素在整个发酵期间所产生的青霉噻唑酸能够结合蛋白质形成青霉噻唑蛋白, 其在储存或者在水溶液当中形成青霉素聚合物。 (4) 药物剂量:一旦药物剂量过大会导致中毒, 严重的甚至导致病人死亡。例如, 强心苷类药物的使用剂量与中毒剂量之间相差非常小, 造成安全范围明显缩小, 因此, 在临床应用当中要特别注意剂量情况。 (5) 剂型因素:同一种药物的剂型不同, 在机体当中的吸收、代谢、分布以及排泄也存在差异, 然而药效也存在一定差异, 例如, 硝苯地平控释片在人体当中可以维持长时间的血药浓度, 进而使病人服用药物次数明显减少, 硫酸镁采取口服方式可以起到导泻的作用, 然而采取肌注可以产生抗惊厥以及抗癫痫等相关作用[3]。

2) 病人因素。

(1) 性别:通常认为, 女性对药物不良反应相对比较敏感。 (2) 年龄:婴幼儿脏器功能没有发育完善, 对药物敏感性较高, 药物代谢速度较慢, 肝脏排泄功能较差, 使药物可以轻易通过血脑屏障, 因此, 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就相对比较高, 同时其相关不良反应和成年人也存在差异。对中枢抑制的药物、影响酸碱平衡的药物等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另外, 老年患者的机体功能逐渐退化, 药物代谢速度相对较慢, 血液当中的血浆白蛋白含量明显降低, 进而也会引发药物不良反应。 (3) 血型:血型对药品不良反应的相关报道相对比较少, 可是有相关实践研究表明, 部分女性在口服避孕药以后发生血栓, A型血的女性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明显要比O型血的女性高。 (4) 病人病理情况;病人的病理状况对药物不良反应的症状以及发生率有非常大的影响, 例如, 长期便秘的病人, 口服药物在消化道当中停留的时间较长, 那么其吸收量也相对较多。另外, 患者自身患有脑血管疾病或者脑膜炎, 都极易造成药品不良反应。除此之外, 对有既往心绞痛病史的患者, 在采取肾上腺素以后极易导致心绞痛。与此同时, 伴有肝脏疾病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往往非常大, 部分药物进入到人体以后, 大部分通过肝脏进行代谢, 患有肝脏疾病或者肝功能不良的时候, 使用药物以后非常容易造成不良反应。还有就是因为遗传、酶系统以及个人习惯等相关方面也存在差异, 患者与患者之间的药品不良反应也存在不同差异[4]。

3) 其他因素。

(1) 不合理使用药物、滥用和误用抗生素、药物处方配伍不当等, 都会导致药品不良反应。 (2) 患有慢性疾病的病人, 长期服用一种药物, 非常容易出现药品不良反应, 严重的还会因为药物蓄积作用而中毒。 (3) 联合使用药物:联合2种以上药物, 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在3.4%左右, 6种药物联合应用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为9%, 15种以上药物联合应用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为85%。各种药品均存在不良反应, 只是严重程度存在差异, 当出现不良反应的时候也不用过于惊慌, 在病人使用药物的时候必须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一旦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应该立即报告主治医师。

3.2 临床合理用药策略

1) 不可轻信广告。部分广告对药品的有效性给予过分夸大, 然而对药品的毒副作用没有提及, 极易给缺乏相关用药常识的病人带来误导。

2) 不可盲目相信。患者不可以盲目相信新型药品、价格昂贵药品以及进口药, 部分病人认为, 只要是新型药品、价格昂贵的药品等就肯定是好药, 来到医院以后就让医生使用好药或者在不清楚自身疾病的情况之下到药店自行买药, 这些都是错误的做法。

3) 尽量不使用药物。在可以不采取药物治疗的时候, 尽量不采取药物, 要靠自身机体免疫和调节, 无论何种药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

4) 谨遵医嘱。患者在使用药物的时候, 尤其是处方类药物, 应该积极向临床医师或者药师给予使用药物咨询, 由于每位患者的个体差异、个人习惯以及血型等相关因素的影响, 对药物的应用剂量、类型以及途径也存在差异, 一定不可凭自己主观意见随便乱用药物。

5)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患者应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在使用药物以后发生机体异常的不良反应, 应立即停止用药, 同时由医师进行诊治, 部分患者在用药以后发生疑似不良反应的时候, 不可轻易给予结论, 而是要由相关经验丰富的药师对其之间的关系给予全面分析以后进行结论。本文结果显示, 在使用药物以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一共有138例, 其中不良反应类型包括有特异性反应、过敏反应、二重感染以及毒性反应, 造成病人在使用药物以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包括有药物因素、病人因素以及其他相关方面的因素, 和上述相关报告基本相同[5]。

总之, 一定要对药物在服用以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原因有一个明确的了解, 对引发使用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给予有效控制, 进而可以使病人在使用药物以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明显减少, 使患者用药安全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徐年, 林国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的经验探讨药物不良反应和临床合理用药策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3 (2) :46-47.

[2]高晓萍, 冯晓钰, 韩丽梅.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促进合理用药[A]//第十二届山东省药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 55 (09) :57-62.

[3]李江华, 李静蔚.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综合性分析[A]//第8届全国抗菌药物临床药理学术会议暨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成三十周年论文集[C].2010, 21 (09) :56-61.

[4]王智勇, 刘高峰, 刘娟, 等.我院2008年23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09, 05 (10) :73-74.

合理策略 篇10

一、学思结合,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随着数学学科难度的增加, 用填鸭式”, “注入式”的传授方法去灌输知识已经无法适应课堂教学。用这些方法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心态。初中数学教师要真正做到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使学生“会学”, 教师必须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下足功夫, 要教会学生会预习, 会上课, 会温习, 会总结, 会反思。

1. 课前要预习。

指导学生学会提前预习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前提。学会预习功课之后, 学生在课堂上听课就会有针对性有重点性, 听课效率自然就提高了。在预习时应该把握两点:一是根据课堂的内容把这节课要上的所有内容先熟读一下, 反复阅读, 掌握大意;二是给学生设计提纲, 学生根据提纲划分重难点并做好记录, 在课堂上针对问题一一解决。

2. 把握黄金课堂时间。

指导学生学会听课, 把握短短四十分钟的课堂时间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环节。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看多观察多听多讨论多练习多思考。比如一道应用题里面往往隐藏着很多隐蔽条件, 不是一眼就能直观看出来。需要教室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耐心推敲才能揭示。

3. 学会温故知新。

温习功课是学习知识不可缺少的环节, 它不是简单地重复所学过的知识, 而是要把新旧知识进行纵向串连, 横向联想, 通过练习, 巩固知识。

4. 学会复习总结。

复习总结是学习的重要环节, 它是一种思维形式的螺旋式的上升过程。学生学完每节、每章以后, 要启发学生学会按因果, 逆转等关系进行纵向串连, 把知识点连结起来, 变成线, 形成知识链。再横向联系, 把各章节学过的知识进行分类、综合归纳, 建立知识的网络结构, 使之成为知识系统。最后再对节、章、单元、学期进行总结。经过反复训练, 使学生逐步形成思维的秩序性与层次性, 将学过的知识不断升华, 螺旋式向上发展。

5. 学会学思结合。

反思对提高学习效果非常有价值, 在反思中进一步研究问题是怎样引导出来的?解题思路是怎样展开的?有无其它解题方法等通过反思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这样可以加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目的性与完整性, 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二、给予学生充分探索的空间, 促进自主能力的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促进学生投入到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在数学学习中, 教师应向学生提供积极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因为中学生的独立意识加强了, 在各方面他们都要求大人们多留给一些自由空间, 不想大人们时时刻刻管住自己。因此, 教师抓住这一特点在教学上也应给学生创造充分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比如开展“读一读”、“比一比”、“试一试”、“连一连”、“画一画”、“做一做”、“量一量”、“折一折”……从不同角度多提几个为什么?谁还有不同意见?谁还补充?还可以怎样做等等。这样才使学生的创新素质得以培养和发展。例如, 在教学“探索菱形的性质”时, 我不是一手包办, 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简单的“告诉”, 而是让学生利用手中自制的菱形模型独立思考, 同座交流, 小组合作, 共同探讨出菱形所具有的性质,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分析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就能够用简练和完整的语言概括出菱形的几条性质, 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在新课学习的环节中, 让每一位同学能动口, 动脑地参与学习、讨论、总结性质的全过程, 给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学生的自主能力也相继得到了发展。自主能力的提高也充分反映出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心理学家指出:人在情绪低落的时候, 想象力只有平时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少。所以, 宽松的学习环境更有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因此, 教师应在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上大下工夫, 在心理上与学生拉近距离, 不能严守“师道尊严”的陈旧观念, 用宽容大度之心对待每一位学生, 千万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表扬和正面的肯定, 让他们认识自我、重拾信心。摆脱“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主体, 让课堂成为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平台;让课堂形式多元化, 老师要学会在不同的情况下扮演不同的角色——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示范者、评论者、欣赏者、顾问、严师和益友。教师与学生距离缩小, 课堂氛围和谐友爱, 学生接受教室传授的知识也会容易很多, 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浅谈合理引导学生上网行为的策略 篇11

【关键词】学生 上网行为 原因 引导 策略

近几年来,网络在经济建设以及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文化交流方面起着积极而不可忽视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网络也充斥着大量淫秽、暴力、迷信、赌博等糟粕,对未成年人思想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少数网吧管理不规范,违规接纳未成年人进网吧浏览不健康信息或长时间玩游戏。有的学生长时间泡在网吧,致使视力急剧下降;有的学生为了省钱上网,不吃不喝,导致严重营养不良;有的学生沉迷上网,不愿上学,荒废学业;还有的学生因上网走上偷窃、抢劫的犯罪道路,网络因此被称为“电子海洛因”,让一些自制力不强的学生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一、中学生沉溺网络的原因分析

青少年学生为什么会深陷“网”中难以自拔?仔细分析,不外乎以下几种原因:

第一,青少年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探究新鲜事物。网络是一个浩瀚的信息海洋,其中天文、地理、科技、文化、娱乐等无所不包,对于他们来说有无穷的未知数,因而也就有了无穷的吸引力。

第二,网络提供了一个虚拟环境,让青少年实现一种“心理补偿”。在网络中他们自己说了算,不受任何限制,能让青少年尽情地展示、自由地宣泄,即使说错了也不必担心别人的批评,可以摆脱现实生活中“学生”、“子女”等既定“弱势角色”的束缚限制,满足其内心潜在的“逆反心理”。

第三,网络还满足了青少年的交际需求。现在的中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平时缺少与人交往的机会,而学校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青少年的交际需求,在现实中满足不了的需求,他们要转而寻求其他途径,网络的出现便给了这样一个机会。通过上网聊天、交友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他们摆脱了心中的孤独感,故而对网络产生了一定的归属感和依赖感。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一项调查显示:青少年网民中,约50%的人有保持电子邮件联系的朋友,约25.2%的人进入聊天室聊天或在BBS上经常发言。

正是因为网络能够满足诸多难以从现实生活中得到满足的需求,才对青少年学生具有了极强的吸引力。

二、中学生上网行为的引导策略

作为教师,该如何对待青少年学生的上网行为呢?放任自流的态度自然不可取,但要“一棍子打死”,不让孩子接触网络也是不现实的。

网络作为信息交流场所和大众娱乐的便利工具,其优点是其他工具难以替代的。若因为网络存在负面影响而禁止青少年接触网络,只能是因噎废食。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强化教育的引导功能,即教育者要充分利用中学生领悟能力强、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引导中学生的网上行为朝着理性化的方向发展。

(一)教师应提高自身的网络能力素质。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应通晓计算机及网络知识,成为学生网络生活的导航者、心灵的守护者和时尚的引导者。但目前教师往往由于工作较为紧张,而忽视了自身网络素质的提高。由于对网络的了解不够全面,教师基本上不知道学生在网上的行为,当然也就无法对症下药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了。因而,教师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网络水平,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动态,才能进一步的对学生的网络行为进行指导,以免学生误入歧途。

(二)加强网络知识、网络道德的教育,使全体学生都能正确认识网络。一是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在青少年中普及网络知识,大力灌输网络的正面功能,并传授有关信息采集、处理的基本的技能,更好地利用网络为自身的学习和生活服务。再是加强网络法制教育、网络道德教育、网络安全教育及网上信息辨别能力的培养。要大力宣传团中央、教育部等八部门于2001年11月发布的《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使学生了解上网的规范,培养网上的文明行为习惯。这方面,教师要必须首先做好相关的知识准备。教师如果没有相应的网络素养教育,他们就没有能力教育自己的学生。

(三)指导学生提高网上识别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给学生带来种种好处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想不到的伤害。因此,学校要加强网络的两面性宣传,让学生通过了解社会上一个个青少年因轻信网友而受到伤害的案例,使学生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学会如何自我保护。

(四)对于已经上网的学生,宜“疏”不宜“堵”,应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研究表明,在青少年接触媒介时,如果得到成人及时、正确的指导,就能从媒介中获得许多有益的帮助。教师也应当做网络时代学生的“网上导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的网上活动加以控制和引导。比如,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从网络中下载的图片、文章等资料辅助教学,定期向学生推荐内容健康的优秀教育、科技、新闻网站等;并可在组织“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到网上查找资料、积累知识。同时要加强同学生家长的联系,共同做好对学生上网行为的监督和引导。这样,就可以变消极地抑制网络不良影响为积极地发挥网络积极作用,变“堵”为“疏”,引导青少年正确、健康地使用网络,使互联网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种有效的求知工具。

(五)作为教育者,需要反思日常的教育活动的利弊得失.从而改进现实教育工作。在沉迷网络的青少年中,相当一部分是因为一些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满足,转而到网上寻找精神寄托的。要通过改进教育方法、内容,满足青少年求知、交际、宣泄、自我实现、追求自尊等需求。要积极推进教学民主,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创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争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及时发现、排解学生心头的“疙瘩”。从而用丰富多彩的活动把过度沉溺于网上聊天、交友、游戏的学生“拉”回到现实生活中来。

信息时代已经来临,网络与人们学习、生活的联系将越来越紧密。学生的上网行为并不是如洪水猛兽一般难以控制,要想让他们更好地利用网络来进行学习,关键还在于社会、学校、家庭应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引导,只有引导得法得当,网络就会发挥出它的巨大作用,

就会成为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又一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杨健 《网络道德教育热点中的冷思考》

筑路机械合理配置优化策略之我见 篇12

一、目前筑路机械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筑路机械操作和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低

当前我国道路建设的施工人员对机械管理仍是仅凭主观的经验去判断和操作, 而且相关人员只有基础的机械管理能力, 加之管理人员本身文化水平不高, 所以对新型的筑路机械不能有效的管理, 不能将筑路机械化的效用最大化, 同时没有筑路机械的保养意识和安全意识。

(二) 筑路机械管理意识的缺乏

在我国大多数道路施工企业认为筑路机械管理是施工现场的工作, 与其他部门无关, 更没有设置专门进行筑路机械保养的部门。正因为对筑路机械管理意识的缺乏, 施工企业才不断压缩人员编制, 盲目精简机构, 造成施工单位架构混乱、零散, 对筑路机械管理就不能有效管理。

(三) 设备利用率不高

由于社会分工精细化的产生, 道路建设的不同项目是不同的部门来进行管理, 但这种管理造成不同部门各自为政, 部门与部门之间互不相干, 而且机械管理的统一调配流程十分繁琐, 进而造成筑路机械工程设备不能够按照工程需要及时调配, 不能够充分投入设备进行施工。

(四) 筑路机械缺乏保养, 机械维护成本升高

目前我国的筑路机械管理实行“定人定岗”管理, 即每台机械都配备固定的人进行操作和管理, 但是没有配备固定人员对机械进行维护, 故在施工时机械经常出现故障, 从而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在筑路机械出现故障时经常出现责任推诿现象, 造成机械维护成本升高。

(五) 筑路机械设备完整, 但不配套

为了使用我国目前道路建设发展的需要, 应该适当引进国外先进的筑路机械设备, 从而提高道路建设施工企业的机械装备水平, 也尊在部分施工企业还没了解到自身存在的需求, 对筑路机械市场前景的未进行前瞻性预测, 一味花巨资引进先进机械设备却仍未满足工程的实际需要。

还有一些施工企业只顾追求机械的生产率, 盲目购置大功率筑路机械, 没有从资源、市场、运输、环保、操作等方面考影响因素和限制, 增加了筑路机械的运营费用和维修成本, 造成施工企业巨大的经济损失。

(六) 筑路机械的档案管理杂乱无章

在道路建设施工中一般企业实行项目分管的机制, 不同的项目由不同的部门进行管理, 从而造成筑路机械设备管理权混乱, 增加了管理难度, 从而导致筑路机械档案管理杂乱无章, 无法统一管理。

二、筑路管理存在的问题应对措施

(一) 提高筑路机械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和专业技能

在筑路机械管理中, 机械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素养非常重要。所以, 企业必须通过办培训班等形式, 加强机械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业务能力, 培养人员的职业素养, 学习新的机械操作技能。

(二) 增强筑路机械管理意识

筑路机械设备的管理意识在企业内应该“自上而下”, 管理者必须加强自身的管理意识, 只有当管理者具备机械设备的管理意识, 然后通过规章制向想员工传递管理意识信息。通过制度约束和鼓励员工量方面入手, 以达到筑路机械设备管理的有效落实。

(三) 筑路机械设备的优化和保养

随着道路建设机械设备的发展, 同时为了适应中国新经济的发展, 施工企业必须科学化的实行机械设备维护与保养的制度, 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率。

(四) 健全机械管理制度

筑路机械管理的使用率跟人员的操作熟练和制度完善程度密不可分, 只有健全筑路机械管理制度, 才能确保施工项目顺利进行。首先, 建立标准化的筑路机械管理体系, 明确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职责、权利范围, 实行“专人专岗”的制度;其次, 要求企业人员将专业化思想彻底落实, 提高人员责任意识。

(五) 加强筑路机械的综合管理

筑路机械的综合管理就是指就是讲筑路机械的规划、安装调试、维修保养等过程进行统一管理。坚持对筑路机械的综合管理有利于延长机械的使用周期, 同时成立维修保养部门, 对机械实行精细化管理, 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 确保每一个阶段的安全运行。

三、未来筑路机械管理的趋势

(一) 设备的经济化管理

设备的经济化管理是指企业开展机械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制度, 明确设备管理中各项业务的关键价值因素, 将价值管理理念植入到管理过程中, 以达到改变企业制度、流程和标准的目的, 形成创造价值的设备管理模式。

(二) 新科学技术的应用

新科学技术的应用推动了筑路机械设备管理的发展, 同时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优化了原有的管理制度、管理流程和管理模式。还要降低故障发生率, 逐步加强设备点检制度, 以及自我检测的能力, 最终实现设备安全运行的目的。

四、筑路机械合理配置的优化决策

(一) 筑路机械优化决策的方法

1、理解任务的要求;

2、根据任务要求进行筑路机械设备的选用;

3、建立机械用量优化模型, 进行决策分配;

4、制定最终优化方案;

(二) 筑路机械的一般选用原则

1、根据工程量的大小选择机械设备, 不仅需要满足工程作业的需要, 还要避免使用的盲目性;根据不同作业内容和工作量, 使用不同的作业操作机械, 来满足作业需要。

2、在确定了机械设备之后, 接着确定机械配比, 根据作业的具体内容考虑机械设备配置的数量和种类。

3、根据施工机械数量的限制, 针对不同作业内容使用不同的机械配置设备。

(三) 筑路机械的管理内容及管理措施

筑路机械的管理内容包括机械设备生命周期的全过程管理。一是包括选用、安装、调试、维护、更新、改造, 二是投资、这就、维修等。

1、安装调试管理

筑路机械安装调试管理需要经过四个步骤:暗转费用预算、安装人员培训、安装调试、分析评价和验收。

2、维修保养管理

随着经济和科学的发展, 筑路机械设备更新换代很快, 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筑路机械设备, 我国的道路建设机械设备水平迅速提高, 同时筑路机械设备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因筑路机械设备出现故障导致停工造成的影响越来越严重, 所以只有合理配置和使用机械设备, 才能保证机械设备在施工中减少故障发生率, 确保工程项目的正常进行。

3、设备智能化管理

目前施工主要是靠人工进行管理和操作, 存在资源配置和信息不对称现象, 通过多智能主体技术对筑路机械群体分层进行管理可以有效解决该问题, 不仅可以降低实现的成本, 还能达到节能降耗, 降低作业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4、租赁机械管理

通常筑路机械设备种类多、规格多, 部分施工企业难以满足自身需求, 只有通过社会租赁筑路机械设备。为了合理配置租赁机械设备的效用最大化, 企业应该创新机械租赁机制, 规范筑路机械管理, 培养合格的租赁管理人员。

结束语:

筑路机械管理的合理配置必须紧跟时代需要, 坚持“以人为本”宗旨, 不断改善机械设备水平和使用效率, 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管理, 学习新的管理思想, 增强市场核心竞争力, 最大限度的发挥筑路机械设备的效用。

参考文献

[1]郭红丽.樊慧萍.浅议筑路机械之创新管理[J].中国科技信息.2008第34期.

上一篇:导数的概念下一篇:城市雨水资源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