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检测(精选7篇)
合理检测 篇1
检测压实度主要方法有灌砂法、核子密度仪测定法和环刀法等。灌砂法则因其数值的准确性、操作过程的可控性和结果的可代表性而得到建设各方的认可, 成为目前公路建设中应用最广泛的压实度检测方法。
灌砂法是利用均匀颗粒的砂, 由一定高度下落到一规定容积的筒或洞内, 按其单位重不变的原理来测量试筒 (洞) 的容积。灌砂法密度试验是目前公路工程常用的且比较准确的一种压实度检测方法, 它适用于现场测定细粒土, 砂类土和砾类土, 一般在野外应用, 其主要设备是灌砂筒和标定罐。试样的最大粒径一般不得超过15 mm, 测定密度层的厚度为150~200 mm。该试验操作不当将直接影响压实度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导致工程整体质量出现问题, 现将灌砂法密度试验中影响压实度的各种因素做具体分析。
国内工程人员和研究人员对灌砂法的检测方法提出了很多操作建议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例如室内试验最大干密度、试验点位的选取、试洞的垂直度、粗糙面标定、取样的密封和路基填料与试验填料有明显差异等方面均提出了宝贵的建议。[1,2,3,4,5,6,7,8,9]但是均未提出由于打洞时开凿力会使洞口周围的土产生的扰动隆起, 致使洞周围的体积其实在增大, 致使试验结果失真的现象, 文中通过工程实例检测结果对比探讨灌砂法在路基施工检测中的合理检测方法。
1 工程概况
江六高速公路全长7 6.1 km, 总投资51.69亿元, 全线设计速度120 km/h。江六高速起于扬州市江都区仙女镇正谊互通, 与江都至广陵高速公路顺接, 然后向西经江都区仙女镇, 扬州市邗江区、广陵区接老宁通公路扬州南绕城段汤汪互通处, 过蒋王镇八字桥枢纽互通后经仪征市, 达到六合区接雍六高速六合东互通处。
1.1 试验段的选择
为了探讨灌砂法的合理检测方法, 选择江六高速K20+480~K20+600, 分别对路基93区、94区和96区进行了检测分析。
1.2 试验方法的确定
试验方法分为不考虑洞口隆起影响 (即规范试验方法, 称为法1) 和考虑洞口隆起 (更合理方法, 称为法2) , 对于规范方法不在累述, 在此简单介绍一下考虑洞口隆起的检测方法。由于打洞时开凿力会使洞口周围的土产生的扰动隆起见图1, 本方法唯一和规范方法不同之处为:在成洞之后灌砂之前, 保证基盘不动的情况下, 用榔头沿基盘上的圆孔轻轻下压, 做到尽可能的贴近原状, 之后再灌砂。
2 检测数据分析
分别采用法1和法2对江六高速K20+480~K20+600, 分别对路基93区、94区和96区粘性土填料检测的压实度见表1~表3。压实度对比图见图2~图4。
由表1~3和图2~图4可以看出, 法2检测的压实度比法1检测的压实度要高一些, 对于93区, 两种检测方法平均差值为1.86%, 对于94区, 两种检测方法平均差值为1.51%, 对于96区, 两种检测方法平均差值为0.95%。两种检测方法的差值随着压实度的增加而减小。其差值较大, 在工程检测中不容忽视, 并且其差值确实由于规范检测方法有不妥之处造成, 有可能造成实际满足路基质量要求的路基被判定为不合格路基, 故在路基检测过程中, 施工企业需要和业主、监理做好沟通协商工作。
注1~18表示灌砂18个测点。
3 结论
为保证灌砂法密度试验的准确性, 不仅要严格按照规范的规定操作方法, 同时还要考虑检测过程可能出现的规范漏洞或缺陷, 进行理论联系实践, 例如灌砂法在凿洞时, 洞口周边的隆起造成灌砂体积比实际要的的, 结果造成测出的压实度要小于实际压实度, 故施工企业和业主、监理要做好沟通协商工作, 对灌砂法检测路基的方法进行改性, 正确的评价路基质量。
摘要:灌砂法是检测路基压实度最常用的方法, 根据规范的方法在实际检测中会出现一定的误差, 误差主要出现在灌入试洞时, 由于打洞时开凿力会使洞口周围的土产生的扰动隆起, 致使洞周围的体积其实在增大, 而规范中并不考虑这点, 因此按照规范检测出来的压实度和实际压实度存在一定的误差。以江六高速K20+480K20+600压实度检测为例, 通过实际检测本路段的93区、94区和96区, 探讨灌砂法在路基检测中的合理检测方法:打完洞应在保证基盘不动的情况下, 用榔头沿基盘上的圆孔轻轻下压, 做到尽可能的贴近原状, 之后再灌砂, 数据会更加接近实际。
关键词:灌砂法,扰动隆起,误差,合理检测
参考文献
[1]梁世伟.灌砂法检测路基压实度技术探讨[J].价值程, 2011 (10) :91-91.
[2]马春珊.灌砂法检测评定路基压实度时常见问题与注意事项[J].青海交通科技, 2011 (5) :41-42.
[3]孟宪宏, 赵瑞林.灌砂法密度试验中影响压实度的各种因素分析[J].科技信息, 2011 (3) :317-317.
[4]何旭, 梁迎君.灌砂法试验检测工作要点[J].黑龙江交通科技, 2008 (2) :9-10.
[5]董伟, 李永利.灌砂法在公路路基压实度检测中的应用[J].道路工程, 2011 (8) :65-68.
[6]吕水龙.灌砂法在路基压实度检测中的应用[J].北方交通, 2009 (1) :37-38.
[7]周恩飞, 薛本俊.灌砂法在路基压实度检测中的运用及探讨[J].交通标准化, 2010 (9) :137-138.
[8]杨彦晨.浅谈灌砂法检测路基压实度[J].四川建材, 2010 (5) :72-73.
[9]郭希娟.浅谈灌砂法试验[J].山西建筑, 2007 (7) :180-181.
合理检测 篇2
一、针对不同的目的和需要,设计不同的课堂检测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课堂检测也一样要根据具体情况,依据不同的目的进行设计。对此我设计了以下五种检测:
(一)课堂前5-10分钟检测
针对前面一两节课所讲授的内容进行的检测,主要目的是检测学生对以前所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为这堂课的教学作好铺垫。
(二)课堂后5—10分钟检测
针对本堂课所学内容的检测,主要目的是检测学生对本堂课所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根据检测的结果,对布置作业的量、内容、难易程度有所调节,为学生的课后辅导提供依据。
(三)课堂40分钟检测
针对一周或一小单元所学内容的检测,主要目的是检测学生对近期所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如果检测的效果较差,就要调慢教学进度,及时复习矫正,加强对学生的辅导。
(四)课堂60分钟检测
针对一章所学内容的检测,主要目的是检测对最近本章所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若效果不理想,就要对本章的知识进行系统性地复习,还要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反思、调整,同时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
(五)课外20分钟检测
要针对优、中、差生进行分类检测,主要目的是检测优、中、差生对近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便于对学生进行分类辅导。
由于学月检测、期中检测、期末检测由学校组织,且试卷统一命制,这里就不必论述。
二、组织课堂检测应注意的事项
(一)题量要控制好,要使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能够完成
为使题量合理,教师要仔细做一次,写出详细过程,学生做题的时间应是教师做题时间的3倍为宜。
(二)题的难易程度设计要有分寸
课堂前5—10分钟检测、课堂后5-10分钟检测要重点体现基础性,难度系数为10:0:0;课堂40分钟检测、课堂60分钟检测要使题的结构完整,与期末检测的难度相当,难度系数为7:2:1;课外20分钟检测对优生的题要体现出应用性和灵活性,难度系数为5:4:1,对中等生的题要要达到掌握的程度,难度系数为8:1:1,对差生的题只需要达到了解与初步掌握的程度就够了,难度系数为10:0:0。
(三)要及时批改并做好典型错例记录
1.课堂前5—10分钟检测、课堂后5—10分钟检测的批改,当堂由学习小组长完成(一个班可成立10—12个小组,每组人数4—5人为宜),典型错例可由做题错误的学生直接写在黑板上。
2.其他检测最好由教师亲自批改,并做好典型错例的书面记载。
(四)评讲要及时、准确、有针对性
下一节课必须评讲,没有评讲完绝不能上新课,同时要根据典型错例的书面记载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对于典型错例中易犯错误的重点例子要着重讲解。
(五)根据检测的结果,加强对学生的辅导
检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通过检测,寻求恰当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这就需要教师要针对每次检测的结果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辅导,这个检测要“因人而异”,要讲究方式方法,如有必要,可面对面地对学生进行讲解与辅导,这样的效果最佳。
总之,只要能够合理组织和利用课堂检测,并长期按照上面所述的方法做下去,就一定能提高教师的数学教学质量;就一定能使教师的教学之路越走越宽敞,从而硕果累累。
摘要:课堂检测是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检验的有效手段,如何进行合理有效的检测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笔者将就个人的教学经验来谈一下如何合理组织课堂检测,使之有利于教学。
合理检测 篇3
基桩钻芯法是在工程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方法, 因其代表性好、数据可靠直观并且测试精确, 得到了施工人员的普遍认可。基桩钻芯法是抽样检测中的一种, 它要求所取的样本必须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而所取样本的代表性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取样点的位置和样本容量。
笔者根据抽样统计的原理, 结合一些工程实践, 通过分析论证, 提出了一些选取芯样数量和选取方法的合理化建议, 希望能为进一步完善基桩取芯检测法和工程科学性提供帮助。
1. 芯样数量的确定
在工程实践中, 虽然抽样数量越大, 越能反映出母体的实际水平, 测量结果也越精确。但是, 这样大规模的抽样所要花费的资金也高。因而, 在保证一定检测质量和精确性的基础上, 减少取样数量就显得意义重大。以下, 笔者经过仔细论证、调研, 引进了统计学和误差理论中的一些概念 (包括监测显著水平、置信区间和置信度) , 来进一步科学合理地确定芯样数量。
(1) 规范规程的规定
一些文献中对于规范规程有所规定, 认为如果桩的长度不大于10 m时, 应取2组芯样;如果桩的长度介于10~30 m时, 每孔取3组芯样;如果桩长度大于30 m时, 取样应大于4组或更多。并且规定, 每组芯样以3块最为合适。
当然上述规定只是经过长期工程实践所得出来的比较合理科学的经验总结, 我们在具体工程中, 还应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灵活应变, 可适当增加或减少实验芯样。若对检测结果精确度要求较高, 则可以适当增加检测组数;若对检测结果精确度要求不高且为了节约成本, 可适当减少检测组数。
(2) 置信度与标准差
合适选取置信度与置信区间是钻芯法取样检测的一个关键环节。大量实验和工程实践认为, 混凝土强度均值的置信区间最佳为94%, 即显著水平保持在0.06左右。这是在设定芯样数量时, 根据统计学规律和建筑结构得出的经验和理论结果。
一些相关文献根据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和试件强度不低于要求强度等级的百分率, 将混凝土生产质量水平划分为优良、一般和差三个等级。
(3) 估计精度
为了防止在施工中出现因混凝土强度过低而引发工程事故的现象, 相关部门还对混凝土强度的最低极限做出规定。认为只有当混凝土强度高于C20等级, 才算是合格混凝土。
(4) 芯样数量的估计
根据相关计算和实际工作经验可得, 检测所取的芯样数量应根据标准差而定。标准差越大, 芯样数量需越多, 混凝土生产质量才越能达到要求的水平, 越能满足要求。但是, 如果对混凝土质量水平要求一般时, 为了节约成本, 取芯数量可以保持在16组左右。
2. 芯样抽取方式
根据统计学中的相关知识, 抽样就是从样本总体中抽取部分样本来代表样本的总体水平。因此, 它要求所抽取的样本必须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 能真实反映出整体水平, 这就对芯样的抽取方式有比较高的要求。根据统计学原理和工作实践, 笔者在大量资料调研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 将目前所普遍采用的芯样抽取方式归纳如下。
(1) 随机取样法是基桩钻芯法最常用的芯样抽取方法。工程实践中一般常用的随机取样法包括以下四类。
1) 单纯随机抽样法
单纯随机抽样法是利用随机数表或随机数生成软件等来得出所要抽取的样本编号, 进一步取样。对于数量较少的, 常用随机数骰子法;对于数量庞大的样本总体, 常用随机软件生成随机数法。
2) 机械随机抽样法
随机抽样法的具体操作方法是, 事先设定抽取第一个样本的编号、空间或时间;之后每隔一个特定距离、时间或空间依次抽取第二个样本、第三个样本……以此类推。
3) 二次随机抽取法
在实践中有时会遇到样本总体相当庞大的情况, 这时就需要采取二次随机抽取法, 比较能简单地完成取样。二次随机抽取法的具体操作是:第一步, 先将庞大的样本总体分成若干等份, 然后采用上述两种随机取样的方法, 从中抽取n等份;第二步, 采用上述两种取样方法, 对第一步抽取n份样本中的每一份样本随机抽取所要求数量的芯样进行检测。
4) 分层随机抽样法
有时候为了抽取的样本能更好地反映样本总体各个层次的水平, 就需要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分层随机抽样法的具体操作是:先将样本总体分成若干个不同的层次;然后根据要求按一定比例和方法对每个层次抽取芯样。这种方法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所抽取的样本能真实合理地反映总体中各个层次的水平, 使样本更具代表性。
(2) 规范规程方法
关于芯样的截取, 一些文献强调截取要连续。规定为下部取芯的位置到桩底部距离要小于1 m或者桩的直径;上部取芯位置到桩底部的距离则要大于1 m或者桩的直径;而中间取芯的位置应当等间隔分布。
一些文献中提到, 虽然抽取芯样时截取1组 (即3个芯样) 是科学合适的。但是当所取芯样超过3组 (即9个芯样) 时, 如果按照分层次随机取样的规则, 将基桩分为上、中、下三段, 这样就必然导致每一段截取的芯样个数不一样。也就是说, 每一段混凝土被截取的概率是不同的, 违背了随机抽样的精神和原则, 使得每个芯样不具代表性。
在人工挖孔灌注桩时, 通常不用或很少采用地下水, 这就保证了桩底的清查质量。而桩顶的混泥土由于受到其上混泥土的重力作用, 更加严实且密度增大。在施工中, 施工单位会为了保证基桩的稳定性和质量, 会主观上有意识地加强桩端混凝土的质量和桩顶混凝土的振捣条件, 其施工质量当然也是最好的。
二、工程实例
1. 工程概况
笔者经过仔细筛选, 选取了南平市武夷花园一栋10层楼房作为基桩钻芯法检测取样的实例。在该工程中, 主要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的方法。桩的直径为900 mm, 桩长20 m左右。桩的数量总共为62根, 其中选取了3根在03年9月进行了钻芯法检测。
2. 钻芯法检测过程
选取3根中的1根 (长度为16 m) , 采用机械随机抽样法进行检测, 共取了芯样15个。取样方法是:在设定第一个样品的位置后, 每间隔一定距离抽取一个样本。对取样结果经过仔细严谨地分析, 并结合实际经验, 笔者认为这种取样方法所得的结果效果明显。
三、结论与建议
(1) 对于施工中那些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的工程, 桩顶端和底端混凝土施工质量一般会比较优越。建议取芯时, 到桩顶部距离应不小于1 m或桩的直径;下部取芯位置距离桩底部应当小于1 m或桩的直径。
(2) 当基桩混凝土强度一定时, 对检测结果要求的标准差越高, 需要截取的芯样越多。
(3) 当混凝土质量水平较差、截取芯样数量还介于20~30 (或以上) 时, 不仅浪费检测费用, 而且给实际操作带来不少麻烦 (如桩长较短, 取样困难) 。建议现浇混凝土时, 尽可能提高其质量水平, 使芯样截取数量控制在15以内。
(4) 对于一些情况, 如果芯样截取数量大于9块时, 建议采用机械取样法取芯。
参考文献
[1]孙道胜, 詹炳根.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材料检测的取样问题[J].施工技术, 1999 (10) .
[2]张治太, 李乃平.关于钻芯法检验结构混凝土强度问题[J].工程质量, 2003 (01) .
合理检测 篇4
1 工程概况
错草沟隧道位于丹东市宽甸县牛毛坞乡与大川头乡之间, 为上下行分离式隧道, 隧道左线长3250m, 右线长3333.5m, 左线范围内存在Ⅲ级围岩1940m、Ⅳ级围岩370m、Ⅴ级围岩880m、明洞60m, 洞身纵坡为2%;右线有Ⅲ级围岩2010m、Ⅳ级围岩360m、Ⅴ级围岩918.5m、明洞45m, 洞身纵坡为1.9867%;隧道区为中生代火山岩覆盖区。该工程隧道开挖前支护采用隧道超前支护施工工艺, 检测针对支护施工不同位置采用了不同的检测方法。
2 国内外现状分析
目前, 隧道设计施工中多采用复合式衬砌。复合式衬砌是由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 (模筑混凝土) 组成。初期支护是保证围岩在施工期间的初步稳定, 二次衬砌则是提供安全储备或承受后期围岩压力。国内外对隧道支护结构一般采用地下连续墙、SMW工法、超前支护以及盾构工法等结构。地下连续墙。其起源于欧洲, 是根据凿井和石油钻井所采用的膨润土泥浆护壁和浇灌水下混凝土原理应用于工程, 施工时采用在地面上用特殊设备在泥浆护壁的保证下沿工程周边开挖成深槽, 之后在槽内放置钢筋笼并浇筑混凝土墙体, 该墙体可供截水防渗或挡土承重所用。该种工艺存在对临近建筑物和地下管线影响较小;施工震动小, 利于环境保护;适于不同地区多种土质;可在建构筑物密集的地区施工;强度高、防渗性能好以及施工工期短、工效高等优点, 但其也存在造价相对较高;若墙段不能对齐则易出现漏水问题以及遇到淤泥质土等土质时施工难度大等缺点。
SMW工法。该工艺是由日本于1971年发明的水泥搅拌桩作为基坑维护的施工方法, 其是通过特殊的多轴深层搅拌机在施工现场按设计深度将土体切散, 并同时在钻头前端将水泥浆强化剂注入土体并反复混合搅拌, 之后在水泥硬化前插入H型钢或钢板作为加强材料直至水泥硬结。在平面上采取桩间相互重叠搭接的方法并利用H型钢的强度在地下形成承压性较强的地下壁体。其据有抗渗性好;整体刚度大、强度高;造价低;适用范围广、施工速度快以及对环境影响小等优点。
隧道超前支护。其是沿隧洞开挖轮廓周线, 用进行非开挖施工的水平定向钻机和夯管锤等特定机器把系列钢管沿隧道轴线方向按一定次序打入开挖前方的地层内, 之后向馆内注浆来将管周围围岩固结最终形成一个棚架支护体系来支撑来自外侧压力以及保证隧洞开挖、衬砌施工安全。盾构工法。其是利用盾构机在地下掘进在地面下暗挖隧洞, 同时利用盾构机对挖掘出的尚未进行衬砌的隧洞起临时支撑作用来承受上层及周围压力以及承受地下水压并将地下水挡在外边, 该种施工工艺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不受气候影响以及施工可靠性高等优点。
3 支护结构研究
锚杆。该工程施工锚杆采用Φ22砂浆锚杆和Φ25中空注浆锚杆两种, 锚杆施工在出碴后进行, 按设计间距采用锚杆钻机钻孔, 并经吹孔检查合格后按设计要求施工砂浆锚杆或中空注浆锚杆, 并保证锚杆插入后2h内不得敲击锚杆、悬挂重物;
钢拱架。衬砌采用I20工字钢拱架、I18工字钢拱架与I16工字钢拱架几种。钢拱架与架立钢板、联接钢板均采用焊接, 联接钢板间采用螺栓联接。型钢采用开挖面初喷40mm砼后架设, 架设完成后续喷至设计厚度。钢架间设纵向联接钢筋, 钢架与初喷砼紧密接触, 空隙处用垫块楔条;部分衬砌采用Φ22格栅钢架。由钢筋焊接组成, 两榀之间采用螺栓连接, 纵向采用Φ22连接钢筋, 在钢架内缘和外缘交错布置, 要求纵向连接筋与钢架主筋焊接牢固;
钢筋网。在锚杆安装好后按设计间距进行钢筋网铺设, 钢筋网随受喷面的起伏铺设, 钢筋网与锚杆或其他固定装置连接牢固, 在喷射砼时钢筋不晃动;砼喷射。采用湿喷机进行喷射砼作业。喷射作业分段、分片由下而上进行。喷射砼前, 埋设标志或利用锚杆外露长度以控制喷射砼的厚度。隧道开挖后立即对岩面喷射砼, 以防岩体发生松弛;后一层喷射应在前一层砼终凝后进行, 若终凝后间隔1h以上再次喷射时, 受喷面应用风、水清冼;喷嘴应与受喷面保持垂直, 同时与受喷面保持一定的距离。
4 检测技术研究
地质雷达。该种检测适用于对初期支护厚度、钢拱架数量、间距、支护与围岩的结合状况进行无损检测。首先沿隧道纵向布设6条雷达测线, 检测前先在某部位试验来确认打孔厚度以及律定介电常数, 过程中每隔10m做一标记, 必要时结合钻芯取样方法进行支管检测。
质量检测仪检测锚杆长度及注浆效果。质量检测仪由采集仪、发射震源、检波器和分析处理软件等组成, 过程中发射震源产生的弹性波沿着锚杆传播并向锚杆周围辐射能量, 当检波器检测到反射回波后由检测仪对信号进行分析存储, 反射信号的能量强度以及到达时间取决于锚杆周围或端部灌浆状况。通过对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来确定锚杆长度以及灌浆质量。激光断面检测仪检测隧道初期支护结构断面。该工程由于工期紧而导致了重掘进轻支护的现象, 造成拱顶沉降量普遍较大, 因此采用激光断面仪对初支质量进行检测, 该种方法检测速度快、误差小, 检测一个断面仅需2~3min, 为工程工期的回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回弹法侧支护混凝土强度。该种方法简便灵活、准确可靠, 为施工方提供了准确的混凝土强度值。
5 效果分析
通过对该工程隧道初期支护及检测结果分析可知采用隧道超前支护施工工艺以及多种检测方法混合应用的检测结果可知, 采用隧道超前支护施工工艺对隧道进行支护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围岩的稳定性, 为后期开挖及二衬施工提供了保障;采用多种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对工程施工提供了准确的数据能正确指导施工;在整个工程中实施施工、检测一体的信息化施工技术, 通过检测及时对施工信息进行反馈有利于各项技术方案的落实, 对保证隧道的施工质量、积累施工经验等方面均起着指导作用。
6 结论
文章结合具体工程介绍了多种隧道支护工艺及检测方法, 通过工程实施结果得出在施工准备阶段做好详细地质勘察, 并实际采用多种施工及检测方法联合进行, 才能选择出高效率、低造价、高环保的施工及检测方法, 最终确保隧道安全快速施工, 进一步提高隧道质量水平。
摘要:综述了当前国内外隧道支护的施工工艺, 结合工程实例对隧道的初期支护及检测工艺进行了研究, 并针对支护施工及检测工艺的施工效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隧道,支护结构,检测
参考文献
[1]曾俊杰.地基处理技术[M].武汉:华中科技人学出版社, 2003.
合理检测 篇5
1.1 对象 186例消化系症状就诊的患者。年龄15~66岁, 平均45.6岁。经胃镜和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 (CSG) 6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 40例、十二指肠溃疡 (DU) 29例、胃溃疡 (GU) 31例、复合性溃疡 (MU) 5例及胃癌 (GC) 13例。当天抽静脉血3 ml, 分出血清, -20℃保存。
1.2 快速尿素酶试验 (RUT) 1 min尿素酶试剂 (深圳) 。
1.3 细菌形态学检查 粘膜切片做改良姬姆萨染色、胃液离心沉渣做革兰染色、镜检Hp。
1.4 血清学试验 ELISA (海南) 。金标条 (上海) 测Hp抗体, 严格按说明书操作。
1.5 PCR 测胃液、粘膜中Hp的尿素酶 (UReA) 基因和毒素相关蛋白A (CagA) 基因。
1.6 以尿素酶、细菌形态学、血清抗体和PCR4项中2项阳性者认为Hp感染。
2 结果
2.1 Hp的感染率
186例中诊断为Hp感染者142例, 感染率76.3%。各种疾病的Hp感染率分别为CSG69.1%、CAG 77.5%、DU 93.1%、GU 80.6%、MU 100%和GC 53.8%, 溃疡病组显著高于胃炎组和胃癌组 (χ2 =4.80, P<0.05) 。
2.2 Hp感染者UReA和CagA基因阳性率
142例HP感染者UReA基因阳性率98.6%, CagA基因阳性率55.6%。在CSG、CAG、DU、GU、MU、和GC的Hp感染者中, CagA基因阳性率分别为31.9%、45.2%、81.5%、76.0%、80.0%和71.4%。
2.3 7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诊断效率、阴阳性预测值见表1 。
3 讨论
合理检测 篇6
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的基本作用
检测产品的生产质量水平
现代企业在产品生产制造过程中, 本身要遵循一系列的规范性限制条件, 涉及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行业性生产技术规范等影响要素。企业内部检验检测机构通过适当形式的质量管理活动, 可基于产品生产的具体过程, 动态监督和控制产品实际的质量状态, 并在产品生产加工环节结束后, 给出评价结果, 在对照相应的产品生产技术领域的一系列规范性限制条件基础上, 明确判断产品是否满足相关的生产技术规范和上市销售要求。检验检测机构结合产品质量管理活动中发现的相关问题, 有针对性地修正指导企业现阶段产品生产加工中应用的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技术条件, 督导企业切实改善可能影响产品生产加工质量水平的各类因素, 促进企业产品生产质量水平的不断优化提升。
避免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给企业的经营效益和社会声誉造成影响
在企业质量管理中, 企业检验检测机构工作人员通过检验企业产品离厂出库环节的质量状态, 巡视产品生产加工中的质量控制技术水平和随机性抽样检验等工作形式, 及时发现企业产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问题, 确保绝大多数进入市场流通环节的产品均具有较好的质量状态, 最大限度地避免因质量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流通领域, 而给企业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收益造成不良影响。
建构产品质量水平全程化可追溯机制
在检验检测机构的产品质量管理活动中, 通过开展从产品生产原材料入厂到产成品交付出厂全过程的动态化质量检验和试验工作, 可确保检验过程中获取的各类产品质量描述性数据信息都有据可查, 显著提升企业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水平, 确保企业产品在生产和流通中发生质量问题时, 能及时实现针对性追溯活动目标。
提升产品质量证明的及时性和高效性
企业产品检验检测机构开展产品质量管理活动, 为企业生产加工并投放于市场中的产品提供及时、高效的产品质量证明文件。其中涉及产品生产质量状态检测标识、产品质量水平检测报告等项目, 为市场消费者判断企业产品是否满足购买消费动机条件提供参考依据, 为我国企业产品不断满足市场消费者主体的消费需求创造支持条件。
质量管理活动在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的具体应用
在企业日常生产中, 产品质量控制工作的水平对企业实际获取的经营收益和社会声誉具有重要的影响。在企业产品检验检测机构的日常业务中, 要基于企业产品质量管理的背景, 切实提升企业产品质量检验检测过程中, 对相关技术规范流程的遵循力度, 不断提升企业产品质量水平检验检测工作对企业产品生产活动全过程的关注力度, 确保实际出厂销售的企业产品都能具有较好的质量。
在企业产品质量管理工作的过程中, 相关工作人员要严格遵从国家质检总局制定和发布实施的相关技术规范, 同时, 还要结合特定企业、行业, 地区实际具备的发展条件特征, 实际面对的政策环境、企业产品市场需求状态及企业经营发展目标, 针对已经制定成型的企业产品质量管理活动优化修正方案实施, 促进企业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工作的不断发展提升。要在企业内部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业务流程发展提升过程中, 动态关注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工作基础设备、实务环境、从业人员, 业务流程层次的监督控制工作力度, 要重点关注上述要素对企业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工作开展水平的影响效应。促进企业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工作水平不断优化提升。
在企业产品质量水平的检验检测工作中, 要严格做好检验样本在抽样获取环节的状态控制力度和检验样品在流转过程中的状态性能控制。在获取检验样品时, 要严格遵照检验样品的抽样获取标准, 合理规划检验样品的获取时点和选取范围, 充分确保实际获取的检验样品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并在取样过程中, 注意保护好检验样品的完整性, 重点关注取样实现过程中, 对检验样品原始技术属性的保护力度, 避免因检验技术操作、样品流转处置环节中的操作失误, 影响最终的产品质量检验数据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鉴于企业产品质量的检验检测工作本身具备着较为鲜明的专业性特征, 因而要求实际建构运行的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 在人员要素和技术设备要素的配备层次, 具有稳定且充分的权威性、科学性和专业性, 确保检验过程中应用的各类仪器设备, 能长期维持良好的技术性能。
结语
合理检测 篇7
1 GB15063-2009标准测定氯离子含量的原理及方法
在复混肥料中进行标准取样, 加热煮沸复混肥料中可溶性氯化物溶解, 加入氢氧化钠中和磷酸氢根、磷酸二氢根离子为磷酸根离子, 再加入硝酸钡去除复混肥料中含有的硫酸根、硝酸银、硅酸银偏硅酸银等阴离子过滤后加入碳酸钠除掉干扰性阳离子, 加入硝酸去掉碳酸根离子, 是溶液呈强酸性, 加入过量硝酸银, 使氯离子转化为氯化银沉淀, 再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包裹沉淀, 以硫酸铁为指示剂, 用硫氰酸铵标准滴定剩余的硝酸银, 计算氯离子含量。方法如下:先将样品加水、微沸、冷却、稀释至刻度, 混匀干过滤, 同时做空白试验。
2 提高氯离子含量检测试验精确性的有效措施
2.1 按标准要求配置和贮存试剂
严格按照标准规定的方法和配置和贮存使用的试剂与标准溶液。在规定的有效期内要注意:第一, 硝酸银溶液应在棕色瓶中避光保存;第二, 基准氯化钠烘干恒重后, 应置于在500摄氏度焙烧过的5A分子筛的干燥器中。
2.2 合理选择试样和滤液的量
为了保证加入的25m L硝酸银溶液是过量的, 正确吸取滤液时, 滤液中的氯离子不要超过25mg。滤液中的氯离子小于25mg不会影响测定结果, 所以需要合理准确地称取试样和移取滤液。通常是先称取5g~6g样品, 选用25m L的移液管移取滤液, 最后根据初测结果与沉淀量选择合适的试样克数和滤液的量。
2.3 注重实验中摇动的环节
试验中, 在加入硝酸银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后摇晃要稍微剧烈些, 时间稍长些, 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使氯化银沉淀更完全, 另一方面则是使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能充分包裹氯化银沉淀, 以防未包装的氯化银沉淀在滴定中转化为硫氰酸银沉淀, 影响实验结果。
此外, 在滴定过程中, 摇动锥形瓶的时候要注意, 滴定开始的时候可以进行剧烈摇动, 但在接近时, 不能剧烈摇动, 因为这个时候剧烈摇动会使包裹的氯化银沉淀从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中分散出来, 最终造成实验结果的误差。
2.4 有关“硫氰酸铵标准滴定的溶液浓度”的措施
硫氰酸铵标准滴定溶液浓度会影响到试验的检测结果, 所以我们要严格控制硫氰酸铵标准滴定的溶液浓度, 采用标准方法标定。
硫氰酸铵标准滴定溶液浓度公式为:c (NH4SCN) =c1V1/V2=25c1/V2, 其中:c (NH4SCN) 是硫氰酸铵标准滴定溶液之物质的量量浓度, mol/L;是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浓度, mol/L;是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体积, m L;滴定用法去硫氰酸铵溶液的实际体积, m L。严格按照公式进行配制同时还要做五次平行测定, 取平行测定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五次平行测定的极差, 应小于0.00040mol/L, 保证精密度。此外为了确保硫氰酸铵标准滴定溶液的稳定性需要每个月重新标定一次。
2.5 除掉影响判断滴定的干扰因素
实践发现, 在有些复混肥料中含有浅红色或红色颗粒, 将肥料溶解后, 溶液会呈现红色或者砖红色, 这和滴定实验终点的颜色相近, 会影响实验人员对滴定终点的判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可以采用活性炭脱色的方法去除干扰色, 保证实验结果的客观准确。
3 结语
总而言之, 含氯过高的复混肥料会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为了合理有效检测复混肥料中的氯离子含量, 根据国标GB15063-2009的要求, 在进行硫氰酸铵滴定测量氯离子含量时, 需要注意试剂配置与储存的标准化, 要严格把控试样与滤液的用量, 还要注重实验中摇晃的细节, 保证实验的充分进行, 降低实验误差, 还要对硫氰酸铵标准滴定的溶液浓度进行精确标定, 此外, 对于一些特殊的复混肥料中氯离子的检测需要重视影响滴定的成分, 消除干扰的因素, 保证实验的有效进行。只有不断提高对氯离子检测方法的精确性, 才能够合理有效的检测复混肥料中氯离子的含量, 保证复混肥料的安全与绿色, 促进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从根本上, 推动农业经济的蓬勃发展, 为国民经济的稳步向前提供了重要保障。
摘要:复混肥料中氯离子的含量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为了合理有效检测复混肥料中氯离子的含量, 本文主要探讨了国标GB15063-2009沉淀滴定的方法, 针对实验中每一个环节提出注意的事项, 保证检测结果的精确性。
关键词:复混肥料,氯离子,精确性
参考文献
[1]王建英.浅谈复混肥料的发展及检测[J].现代经济信息, 2014 (16) :398.
[2]李冉.复混肥料氮磷钾在检测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J].化工管理, 2014 (23) :124.
[3]杨虹.复混肥料检测中氯离子含量测定的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 (25) :281.
[4]陈正, 杨绿峰, 曾建聪.混凝土氯离子提取液中氯离子含量测定方法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 2010 (10) :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