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理的合理存在

2024-11-20

不合理的合理存在(共12篇)

不合理的合理存在 篇1

有什么好办法转变班级中的“极个别”学生,让课堂氛围更有利于课堂学习?有段时间我一直纠结这个问题。就在思考还没有什么结果时,课堂一些细节深深启发了我。

一、瑞琴

7班一位坐在第二排的女同学时不时地看着我笑 , 掩口笑,或低头笑。多次出现此种状况时,我也忍不住笑了:“我的脸是不是没有洗干净? ”她笑出声来,埋头趴在桌子上,止不住。其他同学:“老师,别理她,她上什么课都这样。”她叫瑞琴。

之后第三天,晚自习铃声响后,瑞琴的座位仍空着。讲课快结束时,一声小小的“报告”从教室前门传来,随后瑞琴从门缝中挤进来,没有一丝笑容,还好像哭过。让她就座后,我布置作业让同学们练习。走到她面前问:“你怎么来这么晚? 有事应该请假说一声。是不是家里有什么事? ”她低头:“老师,你就别问了。”紧接着是沉默。

晚自习结束后, 我叫她到办公室:“今晚你恰好错漏听了新课内容,你先自学看看内容、补补笔记,看不懂的明早来找我。”“嗯,知道了,谢谢老师。”

随后,我对瑞琴更多关注,会提问她,会对她的作业个别纠错讲解……瑞琴变了,上课再没有之前莫名的笑,而是认真听课,还主动回答问题,作业更细心。高二分科,理科不太出色的她毅然选择了理科班,巧合的是她仍在我的班,还主动提出担任化学课代表,直至现在。

二、傲雪

在6班上课时,后排有位长发、大眼睛的女生很少看黑板, 总喜欢低头,还偶尔和同桌聊两句,笑一笑。显然,她的学习态度存在一定问题。几番警示之后,我了解到她叫傲雪,打算学文科,认为化学课无所谓。

大约学期结束前一个月,早上最后一节课是化学课,我看着始终低头的她,悄然走到她跟前,原来她在看手机,那么专注,直到被同桌撞了一胳膊肘才算醒过神来,慌忙把手机塞进桌屉。我目光坚定,很优雅地伸手向她,她极不情愿地将手机递给我。放学后,她两眼含泪地亲手将手机从三楼抛下,看到手机后壳与机身分离的一刹那,她转身跑向楼下……

之后一个月,傲雪上课时的表情清楚地告诉我;她对化学更不屑一顾。高二文理分科,她在我带的文科平行班,上课时始终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原本很漂亮的大眼睛都走样了。偶尔,会和同桌说两句后继续埋头桌上,似乎课堂一切都与她无关。

我不忍,某次课后叫她来办公室,想和她聊聊。可没想,她一下子爆发了:“哪条法律规定上课不能看手机? 看了手机就要把它扔掉?你这是侵害人权! ”“这是当时全体同学都认同的处置办法: 一是转交班主任保管直至学期结束, 而是自己处理,只是为了制止上课玩手机这种行为。你是第一人,就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是你选择了后者。学业水平考试肯定要通过,学习是自己的事,不能含糊,不能把对我的不满迁怒到学习上。”傲雪的情绪没有那么激动了,我让她先去上课,有空再想想我说的话。之后,我去找傲雪现在的班主任,叙述了事情的原委,让他帮忙做做思想工作。

一天后的某个课间,傲雪来找我。这次,她是笑着来的,大眼睛显得很灵动:“老师,对不起,之前是我的错,我想通了。”“没事。 心里没结了就好。”

傲雪顺利通过了化学学业水平考试。校园相遇,总是笑着向我问好,偶尔还会跟我说一下她的近况。这样,真好。

三、后记

这样的事例在教学过程中屡见不鲜,无法一一列举。但给老师带来更多反思,为教学提供动力源泉。我们的培养目标不应只是提高升学率。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总会犯错,或大或小,只因为他们还没有经历太多人和事,有时仅仅出于好奇或缺乏自控能力。老师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与成长。不要因为注重学习成绩 而忽视学生其他方面的优点, 尤其问题学生的优点更应发掘鼓励。对于他们某些价值观、人生观上的认识问题,应适时给予积极正确的引导与帮助,并讲求方法与技巧,将“存在即合理”转化为“更合理地存在”。

教育本在树人,学生首先必须是一个身心健康、心态良好的个体。非原则性的问题可以由大到小,由消极向积极转化, 关键要设法让问题学生有认同感,自信、阳光地生活在班集体中。十六七岁的同学们自有他们的可爱,何必一定要以成人眼光局限他们或忽略他们的真实想法? 我们要学会倾听,与学生平等交流,让他们真实地表达自己。

为人师, 我只想用耐心与责任心正面引导我的学生如何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个个困难,传递给他们某种信号、某种思想,让他们倾听某种声音、自己内心的声音,仅此而已。我经常告诉学生,一个聪明的人通常是懒惰的,懂得如何找到最快捷、高效的方法把活干完,不浪费精神、力气,所以能省下不少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学习也一样,需要勤奋,更需要技巧。

每位老师都应该是一只空杯子, 在学生的影响带动下学会更新和取舍,不断除旧蓄新;每位学生应该是一只空杯子, 在老师的引导与带领下学会汲取有益营养,健康成长。

时间是有趣的, 你永远不知道它会怎样改变你。换一种心情,再乏味的工作也会有滋味。春风化雨,爱是一切动力,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高效课堂的关键,关注每一位学生,我们一起努力。

不合理的合理存在 篇2

他们只是觉得这样一件事情竟然产生了就一定有他们存在的道理,就是黑格尔的那句存在即合理。

虽然在上初中,高中的时候我一直都非常兴奋这句话的来源,我一直都觉得这句话就好像真理一样,本身就是正确的,如果不合理的话,他为什么要存在呢?

如果从我们的角度上来说,从人类的利益角度上来思考的话,确实很多东西都是会发生矛盾的,因为这些规则都是我们来制定的,虽然都具有主观性,但是主体又不是完整的一批人。

主体具有个体独特性,又有着相互继承和发展性,其实在每一个时间阶段都会有着不同的事情在不断地延伸和发展,只不过我们所看到的那些都只是表面现象,或者是自己能够接触到的范围吧了。

好像等到我们也经历这些过程的时候才会突然感觉原来这一切都好像如此陌生,又如此熟悉,曾经有人说过似的,但实际上想想又没有关于这一方面的完整记忆。

也许是我们自己进入了一场梦中看到了那些繁华尘世。

忘记了自己为人,也本就是其中的一员。

并非凡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篇3

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说过,凡合理的都是存在的,凡存在的都是合理的。也译为“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因为两句话是合在一起说的,仅从形式上看是辩证的,所以它有一定的迷惑性。而我们应该特别重视的,是形式包裹着的内容。关于月嫂的月薪之事,若从总体上看,我们只能说它有合理的成分,却不能说它是对的。在过去参加黑格尔哲学观点讨论的人们中,有一种看法认为,并非凡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只有适应历史的必然性,顺乎世界潮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存在,才是合理的。这通常被认为是唯物主义的观点。

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观点,是为他的政治观点服务的。他认为,人类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就不会再向前发展了,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是最合理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者当然不会同意他的观点。

不合理的合理存在 篇4

从我院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份门诊西药处方中随机抽取2585张, 处方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基本包括了我院的门诊各专科, 统计、分析其中不合理用药类型及处方张数。

2 结果

2585张处方中有178张不合理用药处方, 占随机抽查的处方总数6.89%。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3 讨论

重复用药是门诊西药处方常见的一种不合理用药的情况, 如西替利嗪+扑尔敏、骨化三醇胶丸+钙尔奇、青霉素+头孢拉定片、氯雷他定片+扑尔敏等都是临床上常见的不合理处方。 (1) 西替利嗪和扑尔敏这两种药品都属于组胺H1受体拮抗剂, 只需使用单独的一项就能够收到抗过敏的疗效[1]; (2) 骨化三醇胶丸为阿法骨化醇, 经肝脏可转化成1, 25二羟基维生素D3;钙尔奇D也含有维生素D。骨化三醇胶丸应避免与其他的维生素D及类似物同服; (3) 青霉素和头孢拉定片二者同属于β内酰胺类, 也都属于细菌的青霉素繁殖期杀菌剂, 同时使用时, 青霉素已经将繁殖期的细菌杀死, 再用头孢拉定片会增加毒性, 造成药物浪费[2]; (4) 氯雷他定片和扑尔敏二者同为抗组胺药物, 氯雷他定片1次/日, 扑尔敏3次/日, 选用其一即可达到治疗目的。

药物联用增大毒性:头孢羟氨苄甲氧苄啶胶囊含有甲氧苄啶, 对叶酸代谢的干扰可产生血液系统不良反应, 出现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或高铁血红蛋白性贫血, 二者合用可增加血液系统毒性, 须及时补充叶酸[3];并且盐酸洛美沙星和碳酸氢钠片联合应用也将会增加药物的毒性, 其中碳酸氢钠可碱化尿液, 降低洛美沙星在尿中溶解度, 从而增强肾毒性和结晶尿, 碳酸氢钠町使前者吸收速率减慢25%, 故不宜同服。

药物联用而降低疗效:一般情况下, 药物联合应用对提高治疗的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是如果在用药时不了解药物之间的作用, 则不仅会降低药物的疗效, 而且还容易引起不良反应, 影响治疗的效果, 如法莫替丁片和硫糖铝片联合应用, 法莫替丁片是H2受体拮抗剂, 能有效抑制胃酸分泌, 而硫糖铝须在酸性环境下才形成胃黏膜保护剂, 二者联用会降低硫糖铝的疗效;吗叮啉和普鲁本辛联合应用, 普鲁本辛为抗胆碱药, 能抑制胃肠蠕动, 而吗叮啉为胃动力药, 促进胃肠蠕动, 二者合用疗效均受影响[4]。

合理用药对于医疗机构来说非常重要, 同时也是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环节, 为了保证合理用药首先要从医疗人员环节做起, 提升临床医师与护理人员对于抗菌知识的掌握程度, 提升其药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认知, 医疗结构对于相关人员的知识结构及掌握程度要定期进行培训考核, 及时发现医疗人员的知识缺陷进行完善, 确保其对不同药物字体内的相互作用以及不良反应、禁忌证、适应证的了解, 同时要配合工作中的相关制度, 规范所有医疗人员的行为, 从用药根源上杜绝抗生素的滥用问题。针对患者病情治疗需要, 实施最有效最经济的抗生素应用, 减少临床中耐药性的发生, 把握好患者的最佳治疗期限与最好用药间隔。

综上所述, 不合理用药会延缓病情, 产生毒性反应, 严重者可能造成医疗事故, 并且还会浪费医药资源。目前新型医药众多, 在用药过程中应该加强使用权限、过程、结果的监管, 尽可能趋利避害。临床药学需要不断提升医师的用药水平, 尽量不免不合理用药现象。

摘要:目的 分析西药处方中不合理用药情况, 为西药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2585张门诊西药处方, 并统计学分析西药处方存在的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 2585张处方中有178张不合理用药情况, 占6.89%, 临床不合理用药类型主要有药物联合应用、选药不合理、重复用药以及用法、用量不合理等。结论 我院门诊西药处方用药基本合理, 但是还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 临床只有加强管理, 药师和医生共同努力, 才能提高药物使用的合理性。

关键词:西药处方,不合理用药,分析

参考文献

[1]袁彩华, 滕桂芳.门诊西药处方不合理用药的问题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 (上旬刊) , 2013, 23 (2) :145-146.

[2]黄妹.探讨门诊处方的不合理用药[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0, 12 (18) :79-80.

[3]周启才.急诊科西药处方不合理性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 2010, 17 (12) :127-128.

不合理的合理存在 篇5

民间金融机构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分析

前段时间我国一些省市再一次掀起了取缔民间金融机构的浪潮.在90年代初期,散布在我国城乡的`很多民间金融组织诸如储金会,农村基金会等都出现了很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于6月份制定相关法令对民间金融机构进行清理.

作 者:高颖 作者单位:中国农大经管系刊 名:中国统计 PKU CSSCI英文刊名:CHINA STATISTICS年,卷(期):“”(9)分类号:F8关键词:

关于刑罚存在的合理性分析 篇6

关键词:刑罚;不可替代性

刑罚即依照法律对违法者实行的强制处分,也就是对犯罪分子的惩罚。相比其他惩罚方式而言,刑罚具有严厉性且无疑对犯人而言最具痛苦性,但严厉性也是刑罚本身所固有的一种性质。从刑法学角度而言,刑罚和非刑罚处罚方法都是实现刑事责任的方法,但非刑罚处罚方法的严厉程度显然远不及刑罚。随着社会文明水平的提高,非刑罚处罚方法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且从长远角度来看,也有着很好的前景。虽然如此,但刑罚依旧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一、刑罚符合保障人权的要求

人权,又称“基本人权”或“自然权利”,是指人因其为人而应享有的权利,即每个人都应享有基于其生存、发展所必需的自由和平等权利。普适性和道义性是人权的两个基本特征。根据国际社会对人权内容达成的共识,它主要包括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尊严权、获助权、公正权以及发展权和民族自决权。其中,获助权是指在出现不可预知的天灾人祸使人的生命权受到威胁时,每个人作为个体可以得到他人和社会帮助的权利,且往往是政府以行使公共服务职能的方式对该个体给予帮助。而公正权是指使每个人都受到公平、平等和合理对待的权利,它也是人权的普适性特征的必然要求。人权具有终极价值,作为一项社会制度原则,人权通过强调人之作为人所应有的资格、利益、能力和自由,来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防止和遏制任何把人作为手段或工具的功利主义的、结果主义的考虑[1]。基于此,保障人权就是指:在维持现有权益处于享有和可行使的正常状态下的同时,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或阻止该权益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受到不法侵害。值得说明的是,笔者在这里所说的“保障人权”是指保障包括“犯罪人”在内的所有人的人权。

1.刑罚对被害人人权的保障

根据刑法学对刑罚的定义,刑罚是指刑法所规定的,由人民法院依法对犯罪人适用的,剥夺或限制其某种权益的制裁措施。很显然,刑罚是剥夺或限制犯罪人某种权益的方法,而这些权益往往包括犯罪人的生命、人身自由以及财产等。刑罚的适用对象是且只能是犯罪人,这是刑罚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正因为这一特定要求,刑罚在某种意义上把犯罪人、被害人以及其他社会成员区别开来。在犯罪活动中,被害人的权益无疑遭受了侵害,此时对犯罪人实施的刑罚显然不能保障其受到侵害的这部分权益。但毋庸置疑的是它能够维持被害人未受到侵犯的其他权益,并预防和阻止其全部权益继续受到侵犯。

2.刑罚对其他社会成员人权的保障

首先,刑罚对犯罪人人身或心理的剥夺和限制也阻止了他对被害人以外的其他社会成员实施侵害;其次,刑罚对几乎所有人都具有的威慑和教育效果能够在保证人们现有权益处于正常状态下的同时,也预防前文所述的被害人和一般社会成员对某一其他社会成员的权益进行侵犯。

3.刑罚对犯罪人人权的保障

刑罚对犯罪人人权的保障应从以下角度来理解,犯罪人因犯罪受到刑罚并进而被剥夺部分权益,但不可否认的是:根据人权要求,他的其他正当权益没有理由遭受限制或剥夺,仍应当予以保障。而刑罚在对其人权的保障上则表现为预防被害人与其他社会成员在此后对其侵害,其中的逻辑关系与刑罚对其他社会成员人权的保障是一致的。在此意义上,可以说是为了保障犯罪人本人的基本人权而剥夺或限制了犯罪人的基本人权。但刑罚存在的正当性和合理性即适用于犯罪人更关键的原因在于:犯罪人往往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侵犯被害人的权益,从而使其自身的利益不再具有正当性并被剥夺权益。显然,这也是符合人权原则与要求的。

二、刑罚的不可替代性

刑罚的不可替代性是就非刑罚处罚方法无法代替刑罚而言的。

1.非刑罚处罚方法的概念和内容

刑罚和非刑罚处罚方法都属于刑事责任的实现方式,但却是两个完全对立的范畴,且存在显著的区别。日本学者大谷实认为,“所谓非刑罚化,是指用刑罚以外的比较轻的制裁替代刑罚,或减轻、缓和刑罚以处罚犯罪。”[2]依据刑法学上的解释,非刑罚处罚方法是指对于免于刑事处罚的犯罪人,人民法院给予或建议给予刑罚以外的实体法上的处罚方法。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非刑罚处罚方法分为以下三类:教育性处罚方法、经济性处罚方法和行政性处罚方法。其中,教育性处罚方法包括训诫、具结悔过和赔礼道歉。训诫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刑的人,以口头方式对其当庭公开进行谴责的教育方法;具结悔过是指写检讨、反省自己言行和回忆检查自己思想的一种行为。而经济性处罚方法即是指赔偿损失,但这里的赔偿损失并不等同于赔偿经济损失。

2.刑罚不可替代性的表现

一方面,根据非刑罚处罚方法的定义,便可知其与刑罚的适用对象是截然不同的。刑罚的适用对象是一般犯罪人,而非刑罚处罚方法的适用对象则具有较严格的限制,须是犯罪情节轻微且不需要判处刑罚的人。所以,从这一层面而言,非刑罚处罚方法因其固有特征是无法代替刑罚以实现刑事责任的。另一方面,刑罚的显著特征之一是严厉性,而非刑罚处罚方法相对而言则具有温和的特征,这也就自然地导致了非刑罚处罚方法不可能产生和刑罚一样的威慑、教育等效果。而历史和事实也证明,严厉的制裁措施在某种程度上确实能够很有效地预防和减少犯罪。因而严重的犯罪行为还应通过刑罚来予以制裁,这也符合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要求。而基于人们的道德现状以及人性中恶的一面,我们是不能保证没有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的。换言之,犯罪现象是不可能消失的,只可能减少。

三、结语

基于以上分析和论证,笔者认为,刑罚是现代社会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之一,刑罚具有其不可替代性和存在的必要性,而这也正是其存在的正当性和合理性基础。

参考文献:

[1]夏勇.人权概念的起源——权利的历史哲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146.

[2][日]大谷实:《刑事政策学》,黎宏译[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107.

作者简介:

薛家琪(1994.03~),女,江苏如东人,本科,江苏大学文法学院,主要研究方向:社会法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大学第13批学生科研课题立项资助项目“关于刑罚存在的合理性分析”(项目编号:13C206)研究成果。

不合理的合理存在 篇7

1 资料与方法

抽查我院2011年6-12月门诊处方386张和各临床科室病历医嘱160份进行点评, 总结我院处方书写和用药存在的问题, 进行一次综合性评估。以《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新编药物学》、2011年《抗菌药物专项整治》等资料为依据, 对不规范处方和不合理用药进行干预, 促进处方的规范性与临床合理用药。

2 结果

处方点评结果分为合理处方和不合理处方。随机抽查的2011年6-12月门诊处方386张, 抗菌药处方127张, 抗菌药物使用比例为32.90%;注射剂处方67张, 占处方比例17.36%;不合理处方92张, 占总处方数的23.83%;合理处方294张, 处方合格率为76.17%。住院部160份病历中不合理用药20份 (12.50%%, 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7.5% (124/160) , I类切口使用率为65% (104/160) , 预防用药时间≥24h, 我院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偏低, 未达到规定指标30%的要求。门诊不合理处方分类统计、用药不适宜处方分类统计、不规范处方分类统计、超常处方分类统计结果, 分别见表1、表2、表3、表4。

3 实例分析与讨论

3.1 不规范处方

不规范处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 内容缺项。处方前记、正文、后记内容缺项。常见的是患者住址、开具处方日期漏写。 (2) 临床诊断不规范。漏写或简写, 描述不清。临床诊断是药师审核用药适宜性与是否合理用药的依据, 医师应当准确书写、重视。 (3) 调剂人员未按要求签字, 划价、调配、核对、发药不签字, 单人值班不双签名。药房调剂人员签名表示对该处方负责, 包括用药合理性、经济责任、法律责任。 (4) >5种药品。《处方管理办法》第6条第7项规定:每张处方应≤5种药品。我院处方中尤其是输液处方出现>5种药品很普遍。 (5) 药品剂型、规格、数量、单位书写不规范。如:“罗红霉素×2盒”, 有不同规格、不同剂型的罗红霉素, 具体用哪种, 给药房调剂人员制造了负担。如“阿莫西林×2盒”, 剂型不写, 未看用法就很难判定是口服用药还是注射剂。医师书写处方的规范性也可体现一个医师的整体水平, 细心与耐心的表现, 是否对本院药品的了解。 (6) 未使用药品通用名称, 维生素C片, 写成Vit C片;破伤风抗毒素注射液写成TAT等均是不规范的写法。 (7) 用法用量书写不规范。如, 镇痛药“去痛片”或“氨酚曲马多片”、胃肠解痉药“阿托品片”, 在用法上写“必要时服用”。甚至无“用法”二字。有的用法写“按说明书服用”。 (8) 处方涂改不签名。药房出现药品短缺时, 医师需要更换药品时, 出现在原药品上划掉以示不要, 并不签名。《处方管理办法》第6条第3项规定:字迹清楚, 不得涂改;如需修改, 应在修改处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 (9) >7d用量的处方。

3.2 用药不适宜处方分析

处方点评是医院持续医疗质量改进和药品临床应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提高临床药物治疗学水平的重要手段, 是分析不合理用药的重要手段。本次点评用药不适宜处方占处方总数的6.99%。存在的问题如下。

3.2.1 用法、用量不适宜:

如医师开具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胶囊2粒, 每天2次。阿莫西林是时间依赖性药, 每天3次才可达到有效杀菌浓度, 每天2次用法不妥。阿莫西林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体内抗菌活性研究表明, 要达到最大抗菌作用, 应使T>最低抑菌浓度 (MIC) 为给药间隔40%~50%以上[1]。再如, 一成人患者, 医师开具注射用头孢噻肟2g静脉滴注, 每天1次。头孢噻肟每天1次无法满足抗菌要求, 反而易引起耐药菌产生。其杀菌效果主要取决于血药浓度>MIC的时间, 使其24h内血药浓度高于致病菌MIC至少60%的时间, 或一个给药间隔期内超过MIC时间必须>40%~50%, 方可达到良好的杀菌效果, 应每天给药2~3次。有些医师为了节约时间, 减少输液次数, 超剂量用药, 不顾疗效, 将抗菌药物给药频率每天2次改为上午或下午3h内一次性使用, 中间隔开2组液体。这种给药方法达不到稳态血药浓度, 前12h浓度过高, 后12h血药浓度过低的现象。不但不能很好的治疗感染性疾病, 反而诱导细菌的耐药, 增加不良反应。某些口服药的用法, 根据其特点应注明具体用药时间, 如餐前或餐后, 嚼服或吞服, 而医师常疏漏。

3.2.2 适应证不适宜:

抽查中发现, 临床诊断为肾炎, 而处方开具的有泮托拉唑肠溶片、胃肠复元膏;某患者诊断为高血压、关节酸痛, 医师开具罗红霉素软胶囊;上呼吸道感染, 医师开具头孢克肟分散片。住院医嘱处方发现, 小外伤、皮肤软组织挫伤患者, 医师开具注射用的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据相关资料报道, 目前国家对抗菌药物的专项整治, 使抗菌药物的使用得到了规划, 而某些营养剂和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提升。质子泵抑制剂注射剂在临床广泛使用, 其用药额度远高于质子泵口服制剂及其他类治疗消化性溃疡药, 这可能与其无指征用药所引起的滥用有关;质子泵抑制剂注射剂的使用绝大多数是以预防为目的, 无适应证预防用药情况非常普遍。纯属滥用抗生素。

3.2.3 选药不适宜:

临床选用抗菌药物多不针对病原菌及抗菌药物的抗菌谱, 抗菌药物在体内的作用特点选用抗菌药物。常见的是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咽炎、扁桃体炎, 不遵循《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指导原则》, 使用第3代头孢菌素, 有的为了省皮试麻烦, 直接使用氨曲南。如确诊有细菌感染, 首选药物应该是青霉素类, 第1代头孢菌素, 其次是大环内酯类。

3.2.4 重复给药:

这类现象主要表现在多种中成药联用上, 中成药成分比较复杂, 易出现不同药物, 含有成分相同的现象。一患者, 医师给予开具一处方:板蓝根冲剂与复方双花片, 2种药物的主要成分均是板蓝根。板蓝根超量会蓄积中毒, 引起消化系统和造血系统损害, 如上消化道出血, 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

3.2.5 联合用药不适宜:

临床上联合用药的目的是提高疗效, 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如联合用药不当, 出现配伍禁忌或药物相互作用, 药理作用就会减弱。如儿科处方中比较多见的是阿莫西林颗粒与枯草杆菌二联活菌同时服用, 致后者疗效降低;小儿腹泻患者, 医师开具阿莫西林颗粒与蒙脱石散同时服用, 蒙脱石散主要成分为八面体蒙脱石的多层结构微粒, 具有层纹状结构及非均匀性电荷分布, 对消化道内的病毒、病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有固定、吸附作用, 同时对药物也有吸附作用, 不宜同时服用, 应间隔2h用药。

3.2.6 药品剂型、给药途径不适宜:

妇科门诊常见不适宜的用药处方, 如甲硝唑片或制霉菌素片阴道用药, 均是不科学的, 甲硝唑片或制霉菌素片在阴道里药物崩解条件达不到, 易引起阴道黏膜损伤, 应选用适宜的剂型, 如栓剂。如庆大霉素注射液口服治疗胃肠道感染引起的腹泻, 易引起药物不良反应。

3.2.7 溶媒选用不当:

根据药物理化性质选择适宜的溶媒是合理、安全用药的一项重要措施, 溶媒选择不当, 药物会出现浑浊、沉淀、变色或效价降低等配伍禁忌[2]。如发现注射用培氟沙星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 培氟沙星说明书中详细说明不宜使用氯化钠注射液作为溶媒, 以免产生沉淀。中药制剂一般主张严格按说明书选择溶媒, 但有些处方还存在一些选用溶媒不当的现象。

3.3 超常处方分析

(1) 无适应证用药;无适应证用药主要是抗菌药物使用方面出现较多, 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 病原体以病毒感染多见, 占90%以上。医师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不严格遵循《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导原则》, 观念不端正, 认为不用抗菌药物就会延误病情, 引起医疗纠纷, 习惯性用抗菌药物, 依赖性太强, 成为目前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无适应证使用抗菌药物的主要原因[3]。 (2) 同一患者同时开具>2种药理作用相同的药物。无正当理由为患者开具>2种药理作用相同的药物, 医师对药物的相加作用理解错误, 认为2种作用相同的药物同时使用, 作用会增加, 未考虑到药物的不良反应一面。如一患者智齿冠周炎, 医师开具罗红霉素软胶囊和红霉素肠溶片;又如皮炎患者同时开具地塞米松软膏和氟轻松软膏、地塞米松片;某患者同时使用2种第3代头孢菌素类药物, 这样>2种药理作用相同的药物同时使用会出现药物的毒性反应, 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4 结论

处方点评制度的实施, 规范了医师的处方行为, 提高处方质量, 促进合理用药。审核处方的适宜性, 进行用药交代, 指导患者用药安全, 既是药师的职责, 又是医院药学服务水平的重要体现。应强化处方的规范性和合理用药的管理, 临床医师和药师应加强合理用药知识的学习, 消除处方审核双签名中存在的流于形式的现象, 切实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摘要:目的 加强医院处方的管理, 规范处方书写的质量,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保障医疗安全。方法 抽查我院2011年6-12月门诊处方389张和临床科室病历医嘱160份进行点评, 从处方书写规范性、用药合理性方面综合性评估, 进行处方分析。结果 门诊处方中抗菌药物使用比例为32.90%, 注射剂占处方比例17.36%, 处方合格率为76.17%;临床科室160份病历医嘱处方不合理处方占12.50%, 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7.5%, 使用率偏高。结论应强化处方的规范性和合理用药的管理, 临床医生和药师应加强合理用药知识的学习, 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关键词:处方点评,综合性评估,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 王爱霞.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02.

[2] 张湛.处方中不合理用药的典型实例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 (3) :183-184.

存在即合理社会 篇8

首先, 高校扩招就业人数的增长与就业岗位的增长并不同步时, 僧多粥少的就业压力肯定会将一些高学历群体向低层次岗位挤压。这种选择有其市场选择的必然性。而教育本身也存在着职业教育发展缓慢, 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不匹配等问题。高等教育存在着较严重的课程设置、专业供给与就业岗位需求等不相匹配的情况, 难以有效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当前劳动力市场发育尚不完善的背景下, 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是必然之势。此外由于教育水平与人力资本水平并不能划等号, 接受了一定年限的教育并不意味着就有相应的人力资本水平与就业技能, 接受高等教育并不必然保证一定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在这种背景下高校毕业生高学历低就业也是理性的选择, 虽然不必特别鼓励, 选择一个教育水平需求较低的就业岗位总比失业要好。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些高学历低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是可敬的, 毕竟他们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就业岗位并为社会做出相应的贡献。

其次, 这种高学历低就业也是我国总量就业供大于求的突出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 但是快速的经济增长并没有带来相应的就业岗位的增加。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确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后, 投资与出口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相对不足。过分依赖投资虽然将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带动经济快速增长, 但是过分依赖投资的经济增长难以创造相应的就业岗位。而且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对廉价劳动力成本优势的不当强调使得有意无意忽视了对人力资本的投入。虽然高校每年招生数与毕业生数有了较大的增长, 但一方面教育总量基础仍较薄弱, 另一方面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难以有效促进经济发展。在总量就业存在较大供求矛盾背景下, 高校毕业生面临的结构性劳动力供求矛盾更加突出, 在高校毕业生原本面临的劳动力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时, 向不需要较高人力资本水平的劳动力市场寻求要求较低的就业岗位, 自然也是高校毕业生的一种理性选择。

总的来讲, 高学历低就业是教育状况与宏观就业状况所决定的, 有其一定的必然性, 但是从教育资源配置以及从接受教育者个人而言, 投资产出效益失衡, 是一定程度上的教育资源与人力资源浪费, 对高学历低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而言既非最好也不是较好的选择。在关注高学历者低就业时也不宜忽视一个事实, 即部分低就业有较为诱人的条件, 有些低就业具有正式编制是正式员工。像那些从事掏粪工的工作就有正式编制, 而这种正式编制的存在使得相关就业岗位似乎有了足够的诱惑力。这也说明在当前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 过分强调编制那种就业观念仍有必要予以适当纠正。

社会可能对高学历低就业有点反应过度。毕竟在就业竞争极为剧烈的背景下, 高学历低就业也是社会发展必然要出现的状况, 只是相对于通常存在的那种学历与就业相匹配的状况并非常态, 因此受到了较多的关注。随着人们观念的变更以及社会的发展, 类似高学历低就业的现象会进一步普遍。当然也有必要进一步进行高效率的人力资源开发, 更努力扩大就业岗位, 有效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使高校毕业生这种高素质人力资源配置到更需要的地方去。这需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过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促进教育优先发展, 使教育培养出更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劳动力;同时通过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更加充分发挥经济发展创造就业岗位的重大作用, 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充足的就业岗位, 使高校毕业生能真正学习到足以就业的技能, 尽量减少这种高学历低就业的现象。

为此, 首先是要在国家发布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的背景下, 更深入地推进教育体制改革。重点通过在中小学教育阶段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切实防止高分低能。努力发展通识教育, 使学生具有更宽的知识面。有效加强德育教育, 使学生具备应具备的德育素质。进一步加强师资建设, 努力提高教育质量。适度延缓扩招步伐, 重在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高校在专业设置上更好地与实践相结合, 加强实际动手能力与创业能力教学的比重。推进社会实践教育, 加强职业见习与实习, 使高校学生了解社会并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努力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有效促进职业教育发展, 加强职业教育师资建设, 构建促进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 有效平衡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关系, 畅通中职与高职、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间的通道, 使职业教育更好地得到社会认同, 发挥职业教育的就业与收入效应, 使更多的学生投身于职业教育学习, 并使这些学生获得应有的尊重与支持。清理不合适专业, 更有效使高校毕业生专业与就业岗位相匹配, 更好地发挥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与就业技能培训的应有作用。努力消除高校毕业生求职中的不公平与歧视, 努力消除存在的户籍、性别等歧视。加大高校毕业生人力资源开发力度, 帮助高校毕业生到二三线城市与中西部更需要的地方去就业, 更充分地发挥高校毕业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

其次, 在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中更有效地创造就业岗位, 努力构建较宽松的宏观就业供求环境。政府有必要为扩大就业岗位奠定坚实的经济发展基础,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充分发挥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创造岗位的作用, 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 加大经济发展中高质量劳动力投入的比重。更加有效制定促进就业的产业政策, 协调产业结构升级与促进就业互动, 进一步促进服务业与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发展, 充分发挥传统服务业吸纳就业的重要作用。不断健全完善积极的就业政策, 在调控就业总量的基础上重点解决就业结构问题, 注重促进就业策略的短、中、长期相结合与层次性相结合。进一步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健全完善, 更加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努力改善就业环境, 不断完善职业培训体制, 健全岗前培训与在岗培训制度。出台更加健全完善的促进创业政策, 加大对创业政策的扶持, 有效加强高校毕业生创业教育, 构建促进创业的良好环境, 努力提高高校毕业生创业成功率, 更加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重大作用。通过更加有效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有效创造就业岗位, 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奠定良好的宏观经济基础。

此外, 高校学生也有必要通过努力学习, 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与竞争力, 努力使自己在竞争激烈的劳动力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不宜对高校毕业生高学历低就业过多炒作, 社会有必要对高学历低就业现象予以更多的宽容。

不合理的合理存在 篇9

资料与方法

随机选取近3年在我院消化内科就诊的患者300例, 男150例, 年龄15~73岁, 平均45.3岁;女150例, 年龄16~77岁, 平均46.2岁;本次参与试验的300例患者在治疗中的服药情况都必须遵照医嘱, 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对出现的用药不合理情况进行针对性研究, 并对这种现象提出有效解决措施。

研究方法:对此次随机选取的300例患者在消化内科疾病的治疗过程中的用药情况, 观察患者是否有不合理用药情况出现, 并针对患者治疗中出现的不合理用药现象研究其原因。

统计学方法:使用EXCEL软件对所选的300例处方中用药不合理的现象进行统计。

结果

在本次选取的300例患者的处方中, 共有46张不合理处方, 不合理用药率15.3%;其中有11张不合理药物理化性质 (23.9%) , 16张药理拮抗 (34.8%) , 9张不合理药动学 (19.6%) , 10张不合理临床指征 (21.7%) , 见表1。

讨论

本研究分析发现, 用药不合理情况主要有重复用药、药物联用不良反应增强、联合用药不合理、药物拮抗以及用药剂量过大等。由于用药的不合理, 患者可能产生不良反应, 甚至临床疗效不满意。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关于药物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如何合理科学用药, 最大程度地让药物的疗效得到发挥, 获得最佳的效果, 无论医患都需要加强用药知识。在治疗过程中, 需要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用药管理制度, 以使用药不合理情况的发生率得到最大程度地降低。

每一家医疗机构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用药不合理情况, 究其原因, 从医院方面来讲, 主要有不正当竞争、基层医务人员用药水平不高等;从患者的角度来讲, 主要是患者在配合医疗行为、合理用药、科学用药等方面的问题。用药不合理无论从经济和健康方面都会对患者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轻则对患者造成过敏和不良反应等, 重则对其生命造成危害。

如今, 用药合理是基于当代疾病和药物的系统理论以及相关知识, 并对药物进行适当、经济、有效、安全的使用, 这一点在给药过程的各个环节中都有所表现, 其中包括患者依从良好, 合理合并用药, 给药途径适宜, 保证药品在使用过程中剂量得当、价格合理、安全有效等。适当、经济、有效、安全这四方面是用药合理必须的基本要素。

临床上出现用药不合理的情况时, 可以通过对用药不合理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并进行针对性研讨, 使消化内科中的用药不合理情况的发生几率能够降低。不合理用药是由各个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每种不良后果的产生都需要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在本次研究过程中, 通过对患者治疗结果的总结和分析, 为做到对用药不合理情况的有效防治, 提出了初步的解决方式, 尽可能地降低此种现象。主治医生需要加强提高自我能力, 积极学习各方面临床知识, 全面客观地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 以求对用药不合理情况得到更有效的预防。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治疗消化内科疾病的用药不合理情况, 找到使治疗过程中的用药安全得到提高的措施。方法:选取近3年就诊的300例患者的处方进行分析, 并对其中的用药不合理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在本次选取的300例患者的处方中, 共有46张不合理处方;其中有11张不合理药物理化性质, 16张药理拮抗, 9张不合理药动学, 10张不合理临床指征。结论:不合理用药情况在消化内科的临床治疗中仍有诸多存在, 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对这一情况进行解决, 以达到提高用药合理的水平。

关键词:消化内科,用药不合理,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梁蓉梅, 雍小兰, 胡婷婷, 等.住院病历中存在的不合理用药问题分析田[J].药学服务与研究, 2012, 12 (5) :339-342.

[2]张红梅, 唐永刚.药物不良反应267例报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 2010, 11 (13) :16-18.

[3]高惠, 袁勇, 吴凯, 等.我院I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分析[J].医学信息 (上旬刊) , 20lO, 24 (12) :668-669.

[4]四川美康医药软件研究开发有限公司.药物临床信息参考[M].重庆:重庆出版社, 2008:776.

论灌输教育原则存在的合理性 篇10

一、笼罩在灌输原则周围的模糊认识

对于思想政治灌输教育原则的模糊认识主要有两种典型观点。第一种是将教育意义上的灌输等同于生产或生活意义上的灌输。此类观点认为,灌输的意思是“灌入或倒入”,而思想无法灌入或倒入,因此教育灌输做法不可取。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灌输第一含义指“把流水引导到需水分的地方”,如农业上的灌溉;并可引申为“灌入”或“倒入”,如将某种液体灌入某个容器中等。因此一旦将这一意旨用于解释思想政治教育,无疑人们不愿也不能接受;而教育者一旦将这一意旨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则必然引起受教育者的抗拒和同行们的抨击批判,这也是人们避用“灌输”一词的重要原因。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行为若以灌输的第一含义为原则而实施,显然是错误的,因为灌输的第一含义指的是灌输者对“物”的行为,体现的是人与物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体现的是人与人的关系,若将受教育者视为物来对待,这种教育思想和行为必然错误。这是对灌输教育原则持批评者的论据之一,应该说这种批评是恰当的,所批评的“灌输”应被抛弃。然而当前大多数批评者并未由此将灌输引向正确的意义,只是全盘否定灌输原则,这也是错误的。这是因为灌输还有第二个含义。据《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灌输的第二个含义是指“输送(思想、知识等)”,这才是教育灌输原则的意涵。从这个理解角度出发,难道还能说灌输或输送思想、知识等是错误的吗?我们反对将受教育者当做物的容器来灌输,并非反对灌输是输送思想、知识这一教育的本质。

二、学校教育和教育者必须坚持合理的灌输原则

教育灌输指思想和知识的输送,这是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必须;经由灌输使这一必须得以保障,这是灌输的意义所在;灌输反映了人类知识传承的基本要求,是教育的基本准则和原则。学校是思想和知识输送的主要平台,教育是输送的主要途径,教育者则是输送的主要承担者,因此学校教育和教育者必须坚持合理的灌输原则。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学校教育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负有特殊的使命。那么,如何实现这一历史使命呢?马克思主义者的回答是:“应当且只能”坚持教育灌输的原则[1]。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提出了这一思想,后来列宁在实践中发展并完善了这一教育灌输理论。为了使无产阶级及其劳苦大众获得解放,只能将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从外部灌输进去,使工人阶级由自发上升为自觉才能实现自身的使命[2]。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灌输理论。实践表明,马克思主义虽随着时代的变迁而经历了不同发展阶段,其内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灌输原则及其产生的巨大作用始终未变。

三、辩证地看待灌输教育原则

总之,当我们持辩证的眼光来看待“灌输”时,就会发现它是一个很复杂的现象:强制型的“硬灌输”教育扼制和禁锢了受教育者的思想,对受教育者造成的危害极大。可持续发展型的“软灌输”教育却是帮助受教育者走上和谐发展之路,不断地自我提高和完善。所以应提倡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灌输”。

当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由于西方社会思潮的大量涌入、旧社会的沉渣泛起以及民众自发产生了多样性的思想意志体系,中国实际存在着多元思想意志并存的局面,我们的教育对象已经多样化和复杂化,这无疑给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实践表明,在思想政治意志领域,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非社会主义思想必然去占领。应当说,近年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难尽管原因是多样的复杂的,但与质疑甚至否认“灌输”这一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思潮不无关系,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灌输原则的合理性和正当性。因此,坚持和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灌输原则,是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基本前提之一。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

不合理的合理存在 篇11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这句话虽然也可以像寻常民谚熟语那样被人们当做口头禅轻易随口道来,但是,不论说者是否意识到,它并不是一句普普通通的话语,而是一个赋有极重大的意涵的哲学命题,而且在我们看来也是一个极谬误的哲学命题。如果将其奉为人生哲学的信条、社会政治的准则、行为处事的指南,那是很危险的,可以说,害莫大焉。

俗话说,“事出有因”,无缘无故的事是没有的。任何事物都有其发生的原因、出现的条件、存在的理由或根据,但是这不等于说凡是存在的东西就是合理的、应该的、正当的。否则,我们对一切现存的事物、一切既成的事实、一切已然实施的行为,乃至一切已然萌动的思想情欲,就可以不论是非,不分善恶,莫辨美丑,罔计荣辱,完全无条件地予以肯定、认同、许可和接受了。照此逻辑,例如,当年日寇法西斯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既然发生和存在了,岂不就是“合理的”,而无须否定,无须被刻在永无可赎的历史罪行录上吗?又如,给中国人民造成十年浩劫的“文化大革命”既然发生和存在了,岂不就是“合理的”,而无须否定,无须“拨乱反正”了吗?

人们常常把“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这句话当做某个哲学家的名言加以引用或转述,而且总是指名道姓地归之于十九世纪德国大哲黑格尔。然而,这是一个历史的误会。其源盖出于对黑格尔哲学的误解或曲解。黑格尔曾提出一个非常有名的哲学命题:“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Was wirklich ist, das ist vernünftig, und was vernünftig ist, das ist wirklich”,《法哲学原理·序言》)在当时的德国,在保守派和激进派两个方面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前者赞赏,后者反对,但是他们对这个命题的理解却是一致的。他们都认为此所谓“现实”意即“存在”、“现存”,所以如恩格斯指出的,他们认定这个命题“显然是把现存的一切神圣化,是在哲学上替专制制度,替警察国家,替王室司法,替书报检查制度祝福”(《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黑格尔自己也知道,他的这个命题“曾引起许多人的诧异和反对”,因此他曾一再提醒人们“注意”他“用(现实)这个词的意义”,注意他对“现实”和“存在”所做的“确切的区别”。诚然,现实的东西都是存在的,但是并非一切存在者都是现实的。黑格尔说:“在日常生活中,任何幻想、错误、罪恶以及一切坏东西,一切腐败幻灭的存在,虽常有人随便叫做现实,但是,即在平常的感觉里,也会觉得一个偶然的存在,不配享受现实的美名(《小逻辑》,贺麟译中文本,第6节)。现实不是“偶然的存在”,而是具有必然性的东西,“发展了的现实性就是必然性”(同上,第147节)。恩格斯对黑格尔的这个观点特别加以阐释说:“在黑格尔看来,凡是现存的决非无条件的也是现实的。在他看来,现实的属性仅仅属于那同时是必然的东西,‘现实性在其展开过程中表明为必然性’,所以他绝不承认政府的任何一个措施都已经无条件的是现实的。但是必然的东西归根到底会表明自己也是合理的。”(《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也就是说,并非任何存在的、现存的东西,而是只有适应历史必然性、顺乎世界进步潮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用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的说法,是“绝对理念”自身的辩证发展)的东西才具有现实性,因而才是合理的。

但是,遗憾的是,从十九世纪以来,对黑格尔这个命题的误解或曲解一直持续下来了,有的哲学家,例如罗素,虽然承认黑格尔所谓“现实”并非指“经验主义者”通常所说的东西(存在的事实),但是认为:“无论如何,(黑格尔)将现实的与合理的相等同,必不可免地会导致某种与‘凡是存在的都是正当的’(what is, is right)这种信念分不开的欣然自足的心境。”(罗素:《西方哲学史》)有些哲学家在谈论这个命题时则索性径直改为“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以假乱真,广为流传,我们可以把它称为“伪黑格尔命题”。例如,日本哲学家安位能成著《西洋近世哲学史》(岩波书店)在讲述黑格尔哲学时就明白地把他的那个“有名的”命题称之为“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而且附以被他擅自改过的德文句子“Alles was ist, ist vernünftig”(意即“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如上所引,黑格尔的原文则是Was wirklich ist, das ist vernünftig)。中国哲学家中最早论及黑格尔(译名海格尔)这个命题者是章太炎,他的表述是:“事事皆合理,物物尽善美。”(《四惑论》,一九○八)其后另一位中国哲学家冯友兰在《新理学》(一九三九)一书中也谈道:“海格尔说,凡存在者都是合理的。”章太炎对“海格尔所谓‘事事皆合理,物物尽善美’”还做了一个精辟的解释和尖锐的批判,认为它与中国庄子所说“无物不然,无物不可”(《齐物论》)的“词义相同”,可以用来为一切荒谬反动的社会秩序和政治制度进行辩护。例如,章太炎说,布鲁东(今译蒲鲁东)的“一切强权无不合理”的谬论,“原其立论,实本于海格尔氏”(《四惑论》)。

不合理的合理存在 篇12

1基本药物在医疗机构合理使用的障碍因素分析

1.1 医师的处方行为

医疗机构的药品基本是通过医师处方销售的, 在医师与患者之间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中, 医师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 医师受利益驱动很可能不处方基本药物, 而处方高价药以获取高“回扣”或开单提成的现象普遍存在, 这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基本药物的可获得性。究其原因主要由于我国现有的“以药养医”补偿体制造成医疗机构过度依赖药品收入, 药品能否被合理使用,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是否能够满足医疗机构的回扣期望, 而不是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价格的合理性。

1.2 合理用药的规范

基本药物的合理使用属于技术性较强的工作。由于个体差异, 对不同患者的相同病症使用不同的药品治疗也是合理的。促进基本药物合理使用不宜采取简单的行政命令方法, 如规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全部使用基本药物, 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要将基本药物作为首选药物并确定使用比例”等。这是因为基本药物只是治疗常见疾病的首选药, 并不能保证其能够治疗所有的疾病, 而且不同医疗机构的患者不同, 治疗所用的基本药物的比例也不尽相同[4]。另外由于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功能不一样, 在基层医疗机构应该全部或大部分使用基本药物目录。但是在如何规定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中基本药物使用量和使用比例问题上还缺乏明确具体的规定。

1.3 合理用药的监控

基本药物在医疗机构合理使用的另一个障碍就是缺乏对医疗行为有效的监管。由于医患双方的信息不对称, 医师的用药行为决定了患者的购买行为, 在缺乏有效监管和约束机制的情况下, 医师的处方未选用基本药物, 处方行为也未得到完善指导和有效监督, 这种行为不仅造成了有效的基本药物资源浪费, 也是不合理用药的根源之一。然而在我国现行的医疗体制下, 卫生部门既是医院经营情况的管理者, 又是医疗行为的监督者, 因而难以对包括合理用药在内的医疗行为进行有效监督。所以, 完善基本药物制度, 促进基本药物合理使用, 有赖于医疗卫生体制的深化改革。

2基本药物在医疗机构合理使用的建议

2.1 医师的处方行为是关键

要完善医疗机构补偿机制, 削弱医院、医师对药物过度利用、不合理利用的经济激励, 同时要以患者治疗情况的总体效果综合考核医师业绩, 使医师的利益关注点从药物转向患者。自从基本药物制度启动以来, 地方政府确实给予了很大的资金投入来补偿基层医疗机构, 但如果不能形成一个稳定的补偿机制, 几个月后会出现反弹。所以有必要建立长效财政补偿机制, 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改革以奖代补专项资金的落实, 同时, 地方也要建立相应补偿机制, 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补助政策, 从而推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2.2 规范的用药制度是保障

制定“标准治疗指南”以有效推动基本药物的合理使用。制定统一的临床基本药物应用指南, 将基本药物列入到常见病的诊疗常规中去, 培训临床医师合理使用基本药物。还要将基本药物列入到各个医院的药物处方集中, 不仅医院要配备, 更要保证使用。为积极稳妥地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指导基层医务人员合理使用基本药物,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于2009年12月印发了《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 但上述指南仅具有指导性, 还缺乏强制力、约束力。应该将基本药物、标准化的诊疗规范以及合理用药三者紧密结合, 要求各级医疗机构必须按照标准化的治疗规范来执行。这样才能有利于推动基本药物的合理使用。

2.3 有效的监控体系是依据

鉴于我国现行医疗体制造成的医疗行为监管漏洞, 必须加强对医师处方行为的评价监督和约束机制来确保处方合理。建议借鉴发达国家经验, 设立地区药品和治疗委员会, 以确保其管辖范围内基本药物的合理使用和医师处方评价, 开发利用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 设置专门用于统计国家基本药物合理使用的模块, 定期统计有关医师的用药情况并进行分析, 反馈给临床医师, 作为考核依据, 甚至可用于指导制定临床诊疗规范。

国家基本药物的合理使用是基本药物制度顺利推行的关键环节, 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因此, 要充分估计其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随着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相关政策的出台以及各级政府部门的积极努力, 将会把我国基本药物的合理使用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从而真正达到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预期效果。

关键词:基本药物,合理使用,问题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R].北京:卫生部, 2009.

[2]卫生部新闻办公室.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工作进展顺利[R].北京:卫生部, 2010.

[3]胡善联.基本药物政策的难点分析[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09, 2 (4) :3.

上一篇:NURBS曲面下一篇:偏重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