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理用药问题分析

2024-09-27

不合理用药问题分析(共12篇)

不合理用药问题分析 篇1

消化内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 由于消化内科的患者较多, 在治疗的过程中, 用药量较大, 用药种类较为多样, 稍有差池, 就会造成对患者的不合理用药[1]。消化内科对患者的不合理用药常造成严重的影响, 同时对医院的声誉和形象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由于消化内科对患者用药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医疗安全与患者的治疗效果, 所以, 在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 注意用药安全和合理性显得尤为必要[2]。本文通过临床药师对我院消化内科近些年用药合理性进行综合点评, 总结出多种较为典型的不合理用药问题, 现报道如下。

1 药理分析

1.1 活性菌制剂与抗菌药物联合应用[3]不

不合理用药处方:双歧杆菌活菌胶囊0.36g口服, 每天2次;诺氟沙星胶囊250mg口服, 每天2次。药理分析:双歧杆菌活菌是一种活性菌制剂, 对肠道菌群的平衡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此外, 双歧杆菌活菌能使肠道内的致病菌得到有效抑制。但双歧杆菌活菌胶囊与诺氟沙星胶囊等敏感抗菌类药物联合使用时, 会使药物内的活性菌遭到杀灭, 从而大大降低了双歧杆菌活菌的药效。因此, 在临床用药过程中, 应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使用抗菌药, 使用时要同使益生菌药物与抗菌类药物错开使用, 间隔2h作用。

1.2 抑酸药与铋剂联合使用

不合理的用药处方: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5mg口服, 每天2次;胶体果胶铋胶囊150mg口服, 每天4次。药理分析:铋盐是铋剂和胃酸工作用下形成的, 而要使铋盐对溃疡面具有保护作用, 就需要铋盐在胃黏膜上积聚, 而奥美拉唑则会提升胃内的p H, 奥美拉唑与铋剂联合使用则会达不到对溃疡面保护的作用。两者联合使用时, 应间隔服用。

1.3 硫糖铝与西咪替丁[4]

不合理的用药处方:硫糖铝分散片1000mg口服, 每天4次;西咪替丁片400mg口服, 每天2次。药理分析:硫糖铝在对溃疡面进行保护时是通过在上皮细胞及溃疡处形成一道黏性凝胶保护膜, 由于硫糖铝在迅速聚合的条件下会长行程黏性凝胶, 迅速聚合的环境必须为酸性环境, 只有在酸性的环境下, 硫糖铝才能通胃黏膜中的蛋白质进行结合, 进而形成保护膜, 而西咪替丁对胃酸的分泌具有抑制作用, 2者联合使用则使硫糖铝药效丧失。因此, 在这2类药物使用时, 要避免联合使用。

2 药动学方面的不合理用药

2.1 蒙脱石散与抗菌药物

不合理用药的处方:蒙脱石散剂3000mg口服, 每天3次;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200mg口服, 每天2次。药动学分析:蒙脱石散剂对消化道黏膜屏障的修复与强化具有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对病原体和毒素都有很好的固定于清除作用。从临床的角度来看, 将蒙脱石散剂与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治疗细菌腹泻较为常见。因为蒙脱石散剂的特性会使抗菌药物的作用难以发挥出来, 如果两者联合使用, 则会造成药物被吸收而被排除体外, 因此, 在将蒙脱石散剂在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时, 要将蒙脱石散剂的用药时间提前1h。

2.2 红霉素肠溶片与碳酸氢钠

不合理用药处方:红霉素肠溶片500mg, 口服, 每天3次;碳酸氢钠片500mg, 口服, 每天3次。药动学分析:红霉素是一种碱性的抗生素, 在胃酸环境下其作用就会遭到破坏, 而碳酸氢钠在消弱胃酸对红霉素药效降低作用, 但红霉素肠溶片的肠溶衣材料会在肠液中被溶解掉, 因此, 红霉素肠溶片与碳酸氢钠片联合使用则会使红霉素在胃内被破坏, 使红霉素药效降低, 两者用药要避免联合使用。

3 药物理化性质方面的不合理用药[5]

不合理用药处方: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 口服, 每天1次;碳酸氢钠片500mg口服, 每天3次。药物丽华性质方面的分析:阿司匹林呈酸性, 碳酸氢钠呈碱性, 阿司匹林和碳酸氢钠配伍则会导致酸碱中和, 虽然对环节阿司匹林对胃部黏膜的刺激, 但是会降低药效的发挥。除此之外, 碳酸氢钠对尿液具有碱化的作用, 使阿司匹林随着尿液的排除而快速排除体外, 这样药效就会大为降低。因此, 阿司匹林肠溶片与碳酸氢钠片在用药时要避免联合使用。

4 讨论

药理学、药动学以及药物理化性质联合用药问题是消化内科不合理用药的几个常见表现, 消化内科医师在对患者进行用药的过程中, 不能完全按照惯例来开出处方或采用经验处方, 应借助临床药师从专业角度提供的技术和知识支持, 针对常见问题, 加强与药师的合作, 从而使医院合理用药水平得到有效提高。相信随着医生在与药师合作的基础上, 逐渐加深对药物的药理学、药动学、药物理化性质等方面有更深刻的认识, 在对消化内科患者用药过程中也会更加合理。

关键词:消化内科,用药, 合理性,问题分析

参考文献

[1] 薛梅苓, 刘泳, 付辛芳, 等.门 (急) 诊处方不合理用药分析[J].西北药学杂志, 2010, 5:133-134.

[2] 马雪根, 易胜阳.本院2009年上半年门急诊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 4 (8) :188-189.

[3] 艾力哈木·艾山.基层门诊抗生素不合理用药现状及对策[J].医学信息, 2013, 29:173-174.

[4] 马凤茹.西咪替丁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 2013, 2:301.

[5] 张秀浪, 任沈霞.胃炎、胃溃疡治疗中的不合理用药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 2010, 17 (22) :3130-3131.

不合理用药问题分析 篇2

【病史摘要】 患者,男,78岁。患“原发性肺癌”胸部剧痛,给予吗啡控释片掰开后口服。

【处方】

吗啡控释片 1/2片 1/d 口服

【分析】近年来上市的控释、缓释片剂药物越来越多。因为它能起到长效作用,减少服药次数,给病人服药带来了方便。控释、缓释制剂是在生产时加入了特殊的材料,药片内所含的药物成分被分成速释和缓释两部分,然后通过特殊成分形成的隔膜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以达到控释、缓释和速效、长效的目的。缓控制剂是否可以掰开使用主要看其释药技术和原理。如果中间有刻痕的通常可以掰开服用,若临床要求分剂量使用,则可以按药物上的划痕给药。

骨架型盐酸吗啡缓释片,采用固体分散技术,以疏水脂质材料为缓释骨架材料,释放时以骨架溶蚀及扩散方式进行,其正确服用方式为:整片吞服,不可截开,成人每隔12h服用1次,用量应根据疼痛的严重程度、年龄及服用镇痛药史选择不同规格的药片。不能掰开使用的缓控制剂被掰开后控释膜被破坏,药物会迅速释放出,就达不到控释缓释和速效长效的目了,有时还可以引起体内药物浓度骤然上升,造成药物中毒。吗啡的控释制剂,服用后使疼痛大大减轻,如果将1片分成2份,老年人1次服用半片,其结果就有可能引起吗啡中毒。

盐酸曲马多缓释片采用的是特殊缓释技术,片剂中间有刻痕,但只能沿刻痕掰开,半粒使用。这样设计是因为曲马多为强力中枢镇痛药,在强调三阶梯镇痛疗法时,是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大剂量。半粒的用法是经常采用的,这样能方便患者及时调整用药剂量。

【建议】 吗啡控释片不可掰开服用。必须整片吞服。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高渗葡萄糖注射液

【病史摘要】 患者,男,34岁,因“口服氧化乐果20分钟”入院。诊断:急性口服有机磷(氧化乐果)重度中毒。在洗胃后给予阿托品、碘解磷定静脉注射,同时给高渗葡萄糖静脉滴注。

【处方】

阿托品注射液 3mg 静脉注射 每15分钟1次 50%葡萄糖注射液 40ml 碘解磷定注射液 1.0g 静脉注射 每2h1次 10%葡萄糖注射液 3000ml 静脉滴注

【分析】 有机磷酸酯类毒性是由于亲电子性的磷与体内胆碱酯酶结合,形成磷酰化胆碱酯酶,从而失去了水解乙酰胆碱的能力,使乙酰胆碱在体内大量蓄积,引起了以乙酰胆碱为递质的胆碱能神经过度兴奋,产生一系列毒性症状。阿托品为抗胆碱药,对抗乙酰胆碱对M胆碱受体的兴奋作用。碘解磷定为胆碱酯酶重活化剂,能与磷酰化胆碱酯酶中的磷酰基结合,恢复胆碱酯酶的活力。抢救中大量输入高渗葡萄糖液,滴速又快,这样一方面可使体内碘解磷定及阿托品的有效血药浓度被稀释;另一方面葡萄糖也影响被激活的胆碱酯酶活力。有实验比较证明,用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与10%葡萄糖液各1000ml经静脉输入后,测定胆碱酯酶活力,其结果是不同的。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使之下降2~3U,而10%葡萄糖液却下降7~9U,再者,体内合成乙酰胆碱需要有乙酰辅酶A参与。而葡萄糖在体内降解时的中间产物为丙酮酸,它能在线粒体内经氧化脱羧生成乙酰辅酶A。所以输入高渗葡萄糖就等于提

供合成乙酰胆碱的物质基础,结果增加了乙酰胆碱的毒性症状。

【建议】 有机磷农药中毒时,输液以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液、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为宜,不应使用10%或50%高渗葡萄糖液。在使用阿托品与碘解磷定时不宜大量补液,以免抢救药物浓度被稀释,影响疗效。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辅酶A、胞磷胆碱、碘解磷定

【病史摘要】 患者,男,2岁,因“误服敌敌畏2h”入院。诊断:急性有机磷农药(敌敌畏)重度中毒。在洗胃后给予阿托品、碘解磷定,同时给予三磷酸腺苷、辅酶A、胞磷胆碱静滴,共应用碘解磷定8d。

【处方】

阿托品注射液 3mg 静脉注射 每30分钟1次 10%葡萄糖液 100ml 碘解磷定注射液 0.25g 静脉滴注 每6h1次 10%葡萄糖液 200ml 三磷酸腺苷注射液 40mg 注射用辅酶A 100U 胞磷胆碱注射液 0.25g 静脉滴注 1/d 【分析】 有机磷农药中毒体内乙酰胆碱蓄积过量。辅酶A为体内乙酰化反应的辅酶,外源性补充辅酶A,可生成更多的乙酰辅酶A,最后生成乙酰胆碱。胞磷胆碱能促进体内卵磷脂合成,卵磷脂分解能提高血浆中游离胆碱水平和脑中胆碱浓度,进而促进胆碱能突触处乙酰胆碱的利用和释放。急性有机磷中毒时如给予辅酶A、胞磷胆碱,可使体内乙酰胆碱含量进一步增加,不利于有机磷中毒的抢救。

胆碱酯酶复能剂对形成不久的磷酰化胆碱酯酶易于再活化,不能使已老化的胆碱酯酶复活,故用药越早越好。若已老化再给过量的胆碱酯酶重活化剂反而使胆碱酯酶被抑制,并可与磷酰化中毒酶形成有毒的磷酰肟。中毒超过3d,胆碱酯酶已老化,不宜应用胆碱酯酶复能剂。首次足量给药,不但疗效好,恢复快,而且重复用药次数和药物总用量少。中重度中毒患者应采用静脉注射给药,不宜采用静脉滴注,因所给药物不易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复能剂的半衰期为1~1.5h,必须重复用药,以巩固疗效。然而,应根据病人病情重复用药,不宜机械定时地重复用药,以免引起药物过量中毒或药量不足的不良后果。重度中毒应用重活化剂应每h给药1次。本例应用重活化剂采用静脉滴注和机械定时给药,重复用药间隔时间太长(6h),用药长达8d,导致起效慢,疗效差,副作用大,花费多。

【建议】 在体内胆碱酯酶活力未恢复前、中毒症状未消除时,不宜应用辅酶A、胞磷胆碱及含有辅酶A的能量制剂。

不合理用药问题分析 篇3

【关键词】不合理用药;研究分析;消化内科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714-020

由于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往往会忽略饮食规律和健康,引起消化道疾病的日益增多,去医院消化内科问诊的患者逐年增多,而且正在趋向低龄化。因此,消化道内科也成为医院非常重要的科室。消化内科疾病看似小病,常常受到患者的忽视,但病从口入,久病不治终成大病,再加上不合理的用药,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害。特别是用药的合理性,不仅有助于及时有效地将疾病治愈,更能避免药物对身体的伤害,为患者节约看病成本,解决看病贵的问题。但是,消化道内科疾病的成因复杂,用药也需因时治宜,用药的范围较广,若能够制定合理用药规范,并推广至基层医疗单位,定能够为患者带来切身利益。本文研究内容主要是报道了从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集的1680份消化道内科患者病例,对所有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归纳总结,指出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并提出改善的建议和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一般材料

我院从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计收治1680位消化道内科患者,其中男性患者980例,所占比例为58.3%,女性患者700例,所占比例为41.7%,年龄范围为18-55岁,平均年龄39±2.3岁。

1.2研究方法

使用excel2010软件将患者的症状和用药情况制成表格,再咨询消化道内科专家意见,将不合理用药的情况进行标记,最后进行统计归纳,总结出一般性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并针对不同的情况提出改善办法和措施,特别是一些老专家的意见和经验值得借鉴。

2 结果

总计1680份消化道内科患者病例材料中有发生不合理用药情况的有246例,其中96例出现在2009年,78例出现在2011年,48例出现在2012年,24例出现在2013年。不合理的用药情况主要包括了抗生素使用偏多和时间较长、未合理避免药物拮抗发生、过多使用抑酸药物、药物重复使用、未按照药物代谢半衰期用药等。

3 讨论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消化道内科不合理用药情况主要包括了抗生素使用偏多和时间较长(96例,占比例39%),未合理避免药物拮抗发生(65例,占比例26.4%),过多使用抑酸药物(36例,占比例14.6%),药物重复使用(30例,占比例12.2%)未按照药物代谢半衰期用药(19例,占比例7.8%)。由于消化道疾病复杂,成病因素较多,因此在临床用药上常常需要联合用药,为了顾及对症下药,容易忽略了药物拮抗规律,造成联合用药后药效降低,毒副作用增加。药物拮抗作用指的是药物之间的化学反应,造成药物失效或者生成其他有毒物质,通常被称为配伍禁忌,如药物中乳酶生和西咪替丁,易蒙停和吗丁啉等等。有些药物联合使用时会产生有毒物质,如地西泮和西咪替丁同时使用,会产生一种呼吸抑制物质,势必增加患者身体器官的负担。消化道疾病中多数情况为肠胃动力不足所致,临床中使用较多的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减缓患者的消化食物的负担,但同时服用的药物停留胃肠道的时间变短,造成药物吸收量减少,降低药物发挥作用的浓度,因此在使用时也应考虑药物损耗情况。

除了在药物使用上进行规范,还可以从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责任心上着手。特别是在广大基层医疗单位的医护人员,更需要接受继续教育,对专业知识进行进一步提高,各大机构可以多举办医术、学术交流活动,为有志于通过个人医术水平为医疗事业做贡献的医护人员提供很好的平台。医生在执业时不仅仅要遵守相關法律法规,还应遵守医生职业道德,使广大医生从内心真正意识到药物不合理使用的严重性。医生职业对阅历和经验的要求较高,往往资历较老的医生在医术上更有独到的见解,如若能够将他们精湛的医术知识传授给广大的年轻医生,会有助于提高整体医生队伍的医术水平和素质。建立积极的工作心态,使其热爱本职工作,工作时不可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在发现不合理使用时,及时更正,不可逃避责任。不论由何种情况的药物不合理应用,都会导致各种不良后果的产生,都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通过此次调查研究,充分对近四年内的消化道内科用药情况进行了归纳、总结和分析,并提出了相适应的的解决方案,期望能够为兄弟医疗单位提供用药参考,降低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保障广大患者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 管廷勇,叶端炉. 消化内科临床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分析[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06:929-930.

[2]杨春林. 对消化内科不合理用药问题的探究[J]. 当代医药论丛,2014,07:153-154.

[3]赖忠惠. 浅析消化内科常出现的不合理用药问题的原因[J]. 当代医药论丛,2014,07:7-8.

不合理用药问题分析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 观察组:本组60例研究对象为儿科于2009年7月至2010年2月期间收治的患儿, 其中包括33例男性患儿与27例女性患儿, 年龄最大为12岁, 最小未足半岁, 平均为 (6.88±1.96) 岁; (2) 对照组:本组60例研究对象为儿科于2009年1月至2009年6月期间收治的患儿, 其中包括30例男性患儿与30例女性患儿, 年龄最大为12岁, 最小为半岁, 平均年龄为 (7.10±1.62) 岁;经对比, 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 (年龄、性别等) 无明显差异, (P>0.05) 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通过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 比较两组患儿的用药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现象的差异情况, 分析儿科用药中存在的问题, 并探讨观察组所采用的的用药合理性管理方法。

1.3 观察指标[2]

观察两组患儿在用药后, 观察患儿有无呕吐、恶心、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有无肝功能不全的症状;有无咳嗽、鼻塞等呼吸系统症状;有无皮疹、泌尿系统受损、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不良症状。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t或χ2检验两组数据, 以百分比表示儿科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 若 (P<0.05) 则表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研究, 两组患儿在用药治疗后, 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症状, 如皮疹、泌尿系统受损、咳嗽、急性肾功能衰竭、肝功能异常以及呕吐、恶心、腹泻等不良反应, 具体情况见表1。

注:观察组n=60, 对照组n=60

由表1可看出, 观察组患儿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儿科用药方面存在的问题

(1) 未正确掌握用药剂量:儿科临床医师在选择用药剂量时, 仅依据自身临床诊断经验进行判断, 此为引起用药不良反应的一个主要原因。小儿的胃酸浓度通常较低, 加上胃部排空的时间比较长, 使肠蠕动缺乏一定的规律, 因此在药物吸收方面较为容易。若临床医师未注意到小儿的实际情况调整药物剂量, 易引起泌尿系统受损的情况。 (2) 滥用药物:相比起成人, 儿童生理上尚未完全发育, 因此对于药物的敏感性较高, 相应的对于服用药物的顺从性也较差, 常有用药不稳定的情况, 而临床治疗中, 多种药物共同使用的情况较为多见, 普遍存在滥用药物的情况。如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激素、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药物的滥用。此类情况不仅会导致药物的治疗效果降低, 还会提高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此外, 因为大多数药物均是通过肝肾进行排泄, 滥用药物常会导致患儿出现肾功能或是肝功能不全的现象。 (3) 忽视了药物剂型:贴剂、注射液、栓剂、喷雾剂、颗粒冲剂、口服液、分散片、控释片、缓释片等均是临床上较为多见的药物剂型。其中, 部分剂型若分散使用则会导致治疗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 如缓释片等。胶囊剂等剂型较难以进行分量, 容易导致药物剂量过大或是不足的现象, 影响疗效。

3.2 儿科临床用药分析

在临床用药不断进步的环境下, 具有耳毒性、发育毒性等毒性的抗生素在临床上的使用频率逐渐减少, 也降低了用药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率。近几年, 有相关医学研究表明, 抗生素可分为3类[3]: (1) 时间依赖类; (2) 浓度依赖类; (3) 时间依赖+浓度依赖类;对于儿科用药而言, 此种分类方法对改变用药的间隔时间、疗效、毒性等起到了直接影响, 成为临床上无法忽视的问题。抗生素的后效应 (Postantibiotic Effect, PAE) 属于抗生素在浓度依赖、时间依赖等方面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抗生素的后效应是指细菌接触了抗生素后, 抗生素中的血清浓度的降低值虽然低于抑菌最低浓度或是消失, 但药物对于微生物仍可维持短时间的抑制效果。对于革兰阳性细菌而言, 临床上的抗菌药物通常均具备不同程度的抗生素后效应, 但是多种抗菌药物中, 以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浓度依赖类抗生素的PAE较为可靠。浓度依赖类抗菌药物的效果由血药峰浓度值所决定, 药物持续时间对于药效的影响不明显。然而, 在儿童的临床治疗中应用浓度依赖型抗菌药物, 引起并发症的可能性较大, 因此现阶段儿科用药中采用浓度依赖型抗菌药物的情况较为少见。对于β-内酰胺类药物等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 药物峰浓度对于药效的影响不大, 儿科临床上多是通过控制用药的间隔时间以及剂量确保用药合理性。

3.3 用药管理措施

从2009年7月起, 我院从三个方面入手, 严格管制儿科的用药情况: (1) 药物选择。在选择药物时, 若仅使用一种药物即可达到治疗的目的, 则不采取联用其他药物的做法, 尤其是抗生素方面, 需准确掌握患儿的适应证, 若患儿受染情况处于可控制状态, 可通过培养细菌后, 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 在治疗时尽可能使用毒性较低与窄谱的药物; (2) 剂型选择。原则上, 可通过口服给药进行治疗则尽量避免采用注射治疗。积极研制口感较好的药物, 以降低患儿对药物的排斥性。尽量给予患儿半衰期较长的药物, 从而通过缩短用药时间以及用药频率, 增强患儿对口服药物的依从性; (3) 剂量选择。进行用药治疗前, 应指导患儿进行相关检查, 如肝功能、肾功能等方面, 从而掌握患儿的机体情况, 确保用药方面的合理性。如检查出患儿具有肝、肾方面的疾病, 则尽可能不用需要通过肝肾进行排泄的药物或是减少剂量。

摘要:目的 分析儿科用药中存在的不良问题, 并结合问题所在探讨合理用药的有效措施。方法 我院自2009年7月起, 对儿科用药方面的合理性进行严格管制。本研究从我院儿科科室2009年7月至2010年2月期间 (执行用药规范管制后) 收治的患儿中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 设为观察组, 并选取2009年1月至2009年6月期间 (未执行用药规范管制前) 收治60例患儿设为对照组。通过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 对两组患儿的用药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现象进行对比。结果 经研究, 从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以及治疗效果等方面进行比较,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且观察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儿科疾病的临床治疗中, 合理应用药物, 对保障药物治疗效果以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具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儿科用药,合理性,不良反应,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姚冰, 潘洁, 王远光, 等.儿科用药现状与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1, 11 (1) :41-44.

[2]张法.儿科用药存在的问题与合理用药[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 4 (18) :179-180.

有关中药合理用药问题的探讨 篇5

摘要:中药以其源远流长的历史以及确切的疗效,在我国医药发展史上一直被广泛应用,中药源自天然,药性平和,但不良反应、毒副作用等也时有发生。如:性能类似的药物如大黄和芒硝合用增强泻下作用;乳香和没药合用可增强活血化瘀止痛作用;荆芥和防风合用可加强散风解表作用。同是一味柴胡,在甲方中是取它的发散和解作用,在乙方中则利用它的升提作用,等等。因此,合理应用中药,才能发挥其更好的作用,才能更好的为人类服务。关键词:中药;合理用药 1 注意辨证

在临床上常会遇到各种情形,同病,服用同一种药,疗效则截然不同,这是由于病因、病机不同,个体差异等原因,因此,在用药时也应区别对待,如人们感冒后习惯于买点大青叶片等中成药回家自理,有些医生也是一听感冒拿起笔来随便开几种感冒药了事,殊不知,并不是所有的感冒都可用同一种药,一般来说对恶寒发热,鼻塞流清涕,肢节酸痛等风寒表症,用复方大青叶片较好,而感冒发热、鼻塞、咽喉肿痛等用西羚解毒丸效果较好,当风热表证出现身热口渴,气逆咳嗽时可用桑菊感冒片,而流感应用复方大青叶合剂。另外在选药时也要注意季节的变化,如春季容易出现外感风邪为主的感冒,用防风通圣丸效果较好,而夏季感冒暑湿较重,宜用藿香正气丸(水)。同时不要滥用贵重药,如同是用于温邪热毒性病症的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皆为名贵中成药,但在临床应用时又各有其特点,不能滥用,由此可见,应用中药时一定要注意辨证施治,只有对症下药,才能使其更好的发挥疗效。2 药物配伍 2.1 中药与中药配伍

第 1 页

共 7 页

中药配伍是根据临床辨证论治原则,利用药物相互作用,以达到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目的。性能类似的药物如大黄和芒硝合用增强泻下作用;乳香和没药合用可增强活血化瘀止痛作用;荆芥和防风合用可加强散风解表作用。性能不同的药物如吴茱萸和黄连合用,可增强前者止痛、止酸、止呕作用,并能抑制前者之辛热。补中益气汤,系由补气、补血、理气、升阳药组成,共呈升阳举陷、补中益气之功。性能相反的药物如热药肉桂和寒药黄连配伍可交通心肾。半夏有刺激咽喉等毒性,配伍生姜能减低半夏的催吐、失音等不良反应,并有协同止呕作用。在临床配伍中,必须注意补气防壅塞;泻火防败胃;滋阴防滞腻;补血防凝滞;活血防耗血;止血防留瘀;辛散防耗气;收敛防呆滞;温阳防伤阴。如在用补气的处方中,加用了人参、黄芪、大枣之类中药时,均分别加入川朴、木香、莱菔子等以防止壅塞,达到补而不滞。2.2 中药与西药配伍

在临床上医生常常中西药并用。生活中,不少人也都有既用中药又用西药的习惯,以为中西药同时服用可以加强疗效,殊不知中西药如配伍不当就会降低原有的药效,甚至产生毒副作用。如土霉素与牛黄解毒丸合用,与牛黄解毒丸的主要成分硫酸钙结合生成难以吸收的结合物,从而降低了清热解毒功效。中成药舒肝丸与西药胃复安合用,因舒肝丸中含芍药甙,有解痉、镇痛作用,而胃复安则能加强胃的收缩,二者合用作用相反,会互相减低药效,西药优降糖等降糖药在使用期间忌与含有人参、甘草、鹿茸的中成药合用,因能产生拮抗作用,减弱降糖药的效果。如降压片、优降宁等降压药,不宜与含麻黄的中成药如麻杏正咳糖浆、止咳定喘丸、防风通圣丸、先声咳喘宁等合用,因中药麻黄中含的麻黄碱可使血管收缩,有升高血压的作用。山楂丸、保和丸、乌梅丸、五味子丸等中成药含有酸性成分,不能与碳酸氢钠,氢氧化铝、胃舒平、氨茶碱等碱性药物同服,否则,药物疗效就会降低。强心甙类药不宜与含钙离子

第 2 页

共 7 页 的中成药合用,因为大量的钙离子对心脏的作用类似强心甙类药物,如合用毒性会增强,而导致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六神丸、麝香保心丸等中成药不能与心律平、奎尼丁同服,因为它们的合用可使心跳骤停而出现危险。骨刺消痛液等含乙醇的中成药药酒、若与西药阿司匹林同服会加大对消化道的刺激,严重时可导致消化道出血。含中药贝母的中成药不能与氨茶碱同用,以免造成中毒。中药冠心苏和丸不能与亚硝酸异戊酯同用,因为两者能生成含汞离子的有毒沉淀物使人中毒。综上所述可见,中成药切莫盲目与西药配伍应用,只有在明确中、西药药性的前提下合理配伍应用,才能使其更好地发挥药效并避免毒副作用的发生。3 中药炮制与合理用药

中药炮制也是根据辨证论治的需要采取不同炮制方法,可使药物产生不同的疗效。如生姜发散风寒、和中止呕;干姜则暖脾胃、回阳救逆;炮姜则可温经止血,祛肚脐小腹部寒邪;煨姜则主要用于和中止呕,比生姜而不散,比干姜而不燥。再如当归用酒洗后适用于行血活血;炒炭后则适用于止血。还有地黄生用甘寒凉血、养阴清热;熟用则甘温补肾、滋阴填精。大黄生用泻力最大,适用于急下存阴;蒸熟则泻力较缓,适用于年老、体弱者;大黄炭则泻力很小,但却能止大便下血。

2001年国家出台了《中药提取生产质量管理规范》(cGEP),衔接了《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促进中药炮制生产标准化,促进中药提取物技术水平的提高[1]。4 中药剂量与合理用药

中药的用量不同,其功效和适用范围也不相同。如桂枝汤中,桂枝和白芍的用量相等,有和营卫解肌的作用;桂枝加芍药汤中,白芍的用量比桂枝多1倍,就成为治太阳病误下,转属太阴,因而腹满时痛的方子;小建中汤中,白芍比桂枝的用量多

1第 3 页

共 7 页

倍,又配用饴糖,就成为温建中焦、止腹中痛的方剂了。厚朴三物汤、小承气汤、厚朴大黄汤,三个药方都是厚朴、枳实、大黄三味药组成,因三味药的用量不同,因此方名不同,治证就不同。又如甘草4g以内,在药方中起调和作用;用5~10g有温胃养心功能;用30g以上就有类似激素样反应。活血化瘀药川芎,小剂量可以收缩子宫、兴奋心脏,但大剂量反使子宫收缩抑制,并抑制心脏、扩张血管、降低血压。苦寒药黄连及龙胆草,小剂量可清火健胃、增强食欲,量大则引起胃肠道反应。临床药物的用量还与年龄、体重、性别、病邪的盛衰、体质强弱、气候等都有密切的联系。因此临床用药如果不注意药量大小的变化,即使辨证、立方、处方基本正确,往往治疗效果也不甚理想。中药目前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5.1 严把药品质量关近几年,随着医药市场的全面开放,中药这一特殊商品随着市场竞争,假冒伪劣药品在一些不法商贩的推动下,不仅在农村乡镇流通,造成基层药品市场失控,在一定程度上对城市的医药市场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医院的药品采购、管理和炮制、使用等各个环节都要以高度责任心和高超的技术经验,严格把好药品质量关,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5.2 不要滥用滋补中药 长期以来,在人们的头脑里已经形成了一种概念,认为中药的药性平和且没有毒副作用,而且滋补中药还有延年益寿强身健体的功效。中药的保健药品和保健食品销售很旺,人们对补很迷信,而忽视了对立统一的另一个方面,即不同程度的副反应,对青少年特别是小儿的正常发育产生了很大影响,有的甚至导致小儿早熟,损害了人们的脾胃功能,造成营养过剩等。

5.3 中药汤剂的服用方法要正确 中药汤剂的服用方法当否,对于临床疗效有一定影响,元代名医王好古在《汤液本草》中指出:“药气与食气不欲相逢,食气消则服药,第 4 页

共 7 页

药气消则进食,所谓食前食后盖有义在其中也”。因此,一般汤剂宜在饭前服用,对肠胃有刺激的药剂应在饭后服用。驱虫、攻下药宜在空腹服为好,安神药则宜睡前服用,滋补药宜在饭后服用。汤剂在服用时对其药液的温度也应适当掌握,一般汤剂宜温服,热证用寒药可冷服,真寒假热者宜热药冷服,滋补药亦冷服为好。解表药、急证药、寒证用药宜热服。真热假寒药宜热服。6 中药不合理应用的危害

人们以为使用中药比西药安全。这种想法不完全正确。中药相对而言比西药的不良反应要小,但中药中也有剧毒药,如服用不当,一样会引起不良反应。根据不完全统计,1974~1984年国内期刊关于因使用中药而中毒致死的报道共有27篇,这些中药包括:巴豆、苍耳子、雷公藤、甜瓜蒂、木通、牵牛、苦楝子等。曾有报道因长期轮换服用朱砂安神丸、活络丹、补心丹等而引起汞中毒的病例,乃由于这些中成药内部含有朱砂(汞化合物),长期服用可引起蓄积中毒。

云南白药是一种名贵中草药,治疗内外出血和血瘀肿痛有良效,成人1次剂量为0.2~0.3g。如果1次服量超过0.5g,就可能引起头晕、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甚至发生肾功能衰竭。六神丸、六应丸、梅花点舌丹等中成药用于治疗咽喉肿痛、扁桃体炎等,有较好的疗效,但因内含蟾酥,具有一定毒性。若服用过多,可出现头晕、胸闷、心悸、气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口周及四肢麻木、大汗淋漓等中毒症状。有的中成药(如牛黄解毒丸)还可引起过敏,应加警惕[2]。

“药带三分毒”,完全无毒性的药物是很少的,中药亦不例外。即使如著名中药滋补药人参这样药性平和的中药,如不合理使用,也会造成不良后果。据报道,连续服用人参超过1个月的133例患者,大多数出现兴奋状态、失眠、欣快感、神经衰弱、咽喉刺痒、高血压等症状,有的还出现皮疹、水肿、清晨腹泻等。其中14例每日服人

第 5 页

共 7 页

参3g,最多时服用15g,经24个月后检查,发现10例表现欣快、烦躁、激动、失眠;4例因用量较大,导致混乱感。中医认为,一切实证、热证,均忌用人参;阴虚火旺者使用后常出现便秘、鼻出血;初感外邪而无虚证者服用后,则会使表邪久滞不去,加重病情。故人参长于补虚,只宜用于虚证,一般健康状况尚好并无虚证表现的人,就没有必要使用。7 小结

合理用药是在充分考虑患者用药后获得的效益与承担的风险后所做的最佳选择,即使药效得到充分发挥,不良反应降至最低水平,也使药品费用更为合理。合理用药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医务工作者,即医师正确选用药品,护士正确给药,药师正确调剂并向患者解释药品的用法;二是患者是否依从指导,正确合理[3]。

总之,中药合理用药的四要素为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其中的“适当”包含了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剂量、适当的用药时间和适当的用药方法[4。中药服用的方法与疗效有着颇为重要的关系,准确的服用方法有助于疾病的康复,甚至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古人依据“天人合一”的理论在这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在中医学中,中药有各种制剂,而每种制剂服用方法不同,对疗效有明显影响[5]。同时中药也有很多饮食禁忌,遵从这些原则,有助于疾病尽快痊愈。 参考文献

[1]

张来起,沙启营,李光胜,等.建立、推广与实施cGEP完善现代中药管理规范.中国执业药师,2008,6:12-14.[2]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主编.新编药物学.第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36-38.[3] 王学军.中药的合理用药之我见.首都医药,2002,9(8):44-45.

第 6 页

共 7 页

[4] 傅菊初.论中药的合理用药.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7(11):721-722.

[5] 韩华,张丹丹,刘佩莉,等.中药的临床合理用药与药学监护.时珍国医国药,2008,19(6):1530-1531.第 7 页

临床不合理用药分析 篇6

【关键词】临床;不合理用药;预防对策

1临床不合理用药原因

1.1医院管理方面目前,医院管理者合理用药的意识淡薄,药品收入所占比例过高,造成医药资源的过度消耗和浪费。不合理用药与药害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由于不合理用药,导致大量药源性疾病产生。如因输液过多、过快,引起急性肺水肿、静脉炎;激素使用过多,导致胃肠出血、高血糖、股骨头坏死、感染失控等;使用解热镇痛药不当,引起肠胃出血;脑梗死病人使用降压药使血压降低过快导致病情加重,有的造成终身残疾,甚至死亡。

1.2医师方面

1.2.1部分临床医生知识结构的不完善从技术的层面上也影响到合理用药关于药物方面的知识占到很小的比重,不了解制剂的成分,如对于酒精过敏者给予氢化考的松引起哮喘加重。新、特药层出不穷,因而对其合并用药的不良作用观察、了解不够,导致用药错误。

1.2.2药物剂量和疗程不规范每种药物都有其达到最佳疗效和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的推荐使用剂量和疗程,以及特殊情况下剂量、疗程调整等注意事项。

1.2.3药物使用途径和间隔时间不规范这也直接影响用药效果和安全性问题。因每种药物的吸收、代谢、分布、清除等方式不同,及制作工艺的不同,决定了药物的用药途径和间隔时间。临床上常因为医生的习惯或病人要求方便等,而将其更改。如将每12h使用的药物在白天一次性使用或间隔数小时即使用(如一些抗生素等)。

1.2.4药物联合使用配伍不规范,药物的有限性及疾病、严重程度的无限性,从而导致治疗方案的不确定性没有一种药能包治百病,也没有一种药能解决某种疾病的所用症状。所以临床上经常采用多种药物联合应用。但联合用药要视其配伍的合理与否而出现不同的几种效果:协同、累加、无关、拮抗或不良作用增强。

1.2.5对于合并症患者只注重对症治疗,而未注意该药物可能会对另一种疾病带来不良影响。

1.3药师方面

1.3.1知识结构不合理,临床知识匮乏只见物而不见人的工作局面,脱离临床实际的工作模式,且临床药师的知识面广而不精,知识结构残缺不全,针对某一种疾病的用药方案研究不透,对临床治疗方案选择得正确与否难以分辨。

1.3.2执行处方时发生错误片面追求速度,照方发药,不能严格把好处方质量关,未审查出处方中特殊病人用药、特殊管理药品、药物相互作用、与病情相符与否等方面的问题。

1.3.3用药指导不力在发药时未能向每位患者详细解释药品的性能,用药时间、使用方法和用药禁忌,用药后可能出现的反应,使患者出现不必要的疑虑。

1.3.4专业培训不够,信息闭塞临床药师很少给出时间到临床监测患者用药全过程,临床对药物不良反应、药源性疾病监测力度不够,治疗过程发生的异常现象是病情发展还是药物引起的无从知晓。

2我院控制不合理用药所采取的措施

2.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规章制度,提升规范意识制定《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规定》,建立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考评制度,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纳入医疗质量管理目标。及时反馈病原学监测和耐药菌谱情况,并根据医院病原菌变化、耐药情况、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抗菌药物应用品种的干预。同时,结合医院实际,制定了医院抗菌药物分线、分级使用办法,严格抗菌药物使用,限制医生使用权限。

2.2提高合理用药意识,促使药师参与临床用药一是开展抗菌药物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正确理解合理用药的重要性,防止把抗菌药物当作“保险药”、“安慰剂”。二是不准以任何形式将处方与经济利益挂钩。三是要求科室利用业务学习时间认真学习《药品管理法》等法规,并掌握相关规定和要求。同时,经常聘请医学院校药学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不断提高临床医生的用药水平。四是严格抗菌药物应用指征,及时发现和纠正医务人员不合理用药现象,减少无适应症或适应症不明确、过度使用、不适当联用等问题的发生。五是定期组织抗菌药物知识讲座,。六是促进药师参与临床用药,开展处方和病例用药监督,对药物治疗进行监控。

2.3建立和完善临床用药监控体系加大临床不合理用药的控制和管理力度,加强对临床用药的监控。一是每周进行药事督察,对病历、处方进行督察。二是每月召开临床用药分析讨论会,对本月的临床用药情况进行分析,检讨并改进在临床用药方面存在的问题。三是每月将医院主要细菌种类、药敏情况、细菌耐药情况等进行公布,以指导临床医生用药。四是每季度进行院长质量讲评,根据抗菌药物使用原则、分线管理原则、预防使用原则和经验使用原则对专科抗菌药物使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

不合理用药问题分析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门诊中的西药处方10000张, 处方的样本覆盖到全院的各个科室中, 从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2 方法

根据我院的《药物治疗学》、《处方管理办法》、药品说明书等, 分析评价处方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2]。

2 结果

在抽查的10000张西方处方中, 其中合理处方为530张, 占5.3%, 不合理的处方为470张, 占4.7%。其中诊断项存在的问题有126张, 占1.3%;药物应用不合理的有360张, 占3.6%。

3 讨论

3.1 诊断项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处方管理办法》中的相关规定, 药师调剂处方时, 应做到四查十对, 其中的内容之一为查用药合理性, 对临床进行诊断[3]。从中可以看出, 药师对合理用药的根据是规范的临床诊断。因此, 如果在诊断项中出现了问题, 例如诊断和用药不符、诊断不明确等问题, 这就导致出现不合理用药的现象。

3.2 诊断不明确

从调查中发现, 有62张处方诊断不明确, 其中眼科占35张。20例患者诊断为屈光不正或双眼近视的患者, 采用的都是左氧氟沙星眼水、洛美沙星眼水等抗菌滴眼液, 而实际上, 由于这些患者都是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后预防感染。15例处方诊断为白内障, 此病应采用吡诺克辛钠滴眼液或者莎普爱思, 但是本处方中采用的却是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喹诺酮类滴眼液等药物。再如, 在诊断阴道炎中, 并未写明是细菌性还是霉菌性。霉菌性阴道炎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而引起的, 采用肥皂水或碱性溶液冲洗外阴和阴道, 就能够改变阴道的酸度, 而抑制细菌的生长。

3.3 无意义诊断和无意义诊断处方

在调查中, 常见的为术后、外伤、炎症等, 无意义诊断和无意义诊断处方有32张。在一个完整的疾病诊断中, 应包括病因诊断、病理生理诊断、病理解剖诊断、分期等[4]。如果诊断不完整, 药师就无法根据此审核处方。例如, 如果诊断为炎症, 而不注明解剖的部位, 但是在药物的应用上不同, 这就造成了用药问题。许多炎症导致的病菌用药是不同的, 例如胃炎、阴道炎、中耳炎等。

3.4 诊断与用药不符

28张处方出现了诊断与用药不符的现象, 其诊断为复合外伤, 但是在用药上却为开塞露;对于诊断为原患疾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 开具是的普通的胰岛素。1例患者诊断为甲亢, 采用的是益血生胶囊, 这是由于甲亢患者在服用治疗药物炳硫酸嘧啶后, 出现了粒细胞缺乏症和白细胞减少症, 因此, 采用口服益血生胶囊就会产生不良反应。从我院的处方中可以看出, 许多情况下, 诊断与用药的不符是有原因的, 因此, 在开药的同时应考虑到药品相关不良反应的诊断。

3.5 药物使用存在的问题

3.5.1 用法用量错误

在用法和用量上的错误, 主要体现在青霉素类和头孢类注射剂, 每日1次根本达不到治疗的效果。例如, 在诊断膀胱炎中, 采用的是头孢西丁钠+5%葡萄糖溶液150mL, 每日进行1次滴注。头孢西丁钠属于头霉素类抗生素, 在结构上与头孢菌素比较相似, 与第2带头孢菌素的作用比较相似, 但是却比第2代头孢菌素的抗厌氧菌效果好。

3.5.2 药理性拮抗药联合应用

采用这种用药方式, 虽然会增强药效, 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减弱药效, 甚至还会产生毒副作用。例如, 在消化不良中, 如果使用阿奇霉素分散片 (0.25g/片) , 每日1次, 每次2片和多潘立酮片 (10mg片) , 每日3次, 每次2片。这两种药物合用就会导致增加多潘立酮的血药浓度。在本处方中, 已经过量使用多潘立酮, 在阿奇霉素的酶抑制作用下, 就会在患者体内积蓄多潘立酮, 从而产生药品不良反应。

在我院门诊西药处方中, 还存在许多不合理用药的现象, 在用药的过程中, 应充分考虑到药物的药理作用、相互作用、临床用途和不良反应, 减少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加强对处方的审核, 对于有问题的地方应及时反馈, 提高医务人员的用药安全意识, 从而为患者提供一个用药合理、安全的条件。

参考文献

[1]马海燕, 徐颖.医院门诊处方抽查结果的合格性分析[J].实用医药杂志, 2009, 21 (9) :136-137.

[2]覃开羽, 黄新, 吴敏.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分析[J].西南国防医药.2009, 6 (8) :53-54.

[3]韦斯军.我院门诊不合理用药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半月刊) , 2009, 15 (14) :204-205.

不合理用药问题分析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确定的研究对象为我院消化内科2010年1月~2013年6月的2200患者。2200名消化内科患者中,男1247例,女953例,年龄12~86(36±4.2)岁。

1.2 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消化内科科2010年1月~2013年6月的2200患者资料和临床用药情况,分析不同不合理用药案例的原因,并进行分类、总结,研究提出建议和相关改进措施。

2 结果

2.1 用药不合理情况

本院消化内科2010年1月~2013年6月本院2200例患者中,不合理用药情况共出现300例,2010年101(33.67%)例,2011年87例(29%),2012年45例(15%),2013年至6月份11例(3.67%),呈逐年递减趋势,不合理用药情况有所好转。

2.2 不合理用药情况类型

通过对以往实际案例的搜集、整理,对不合理用药的类型与原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不合理用药情况有所改善,不合理情况主要包括抑酸药物使用剂量过大(31.07%)、抗生素使用过久(20.25%)、重复用药(14.55%)、药物拮抗(13.87%)、不合理联合用药(12.21%)及药物联用造成毒副作用(7.42%)等。

3 讨论

3.1 常见消化科不合理用药分析

(1)药物使用量大:药物使用量大包括抑酸性物质使用剂量过大和抗生素的过长使用。常用抑酸药物有以下两大类:(1)H2受体阻滞药:结合胃壁细胞H2受体,抑制组胺刺激细胞的铋酸作用,减少胃酸分泌。通常H2受体拮抗剂药效能维持12h左右,每天只需服用2次,不需增加剂量,过量反而会引起不良反应。常用药物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易产生头痛、胀气、腹泻、恶心等不良反应。(2)质子泵抑制剂:阻断胃壁细胞上的质子泵,抑制酶的活性,提高胃环境p H值,提高对幽门杆菌的消除度,治疗消化性溃疡较H2受体拮抗剂更可靠,起效更快。此类常用药物有奥美拉哇、兰索拉哇、潘妥拉唑及雷贝拉唑等。质铋剂如枸橼酸铋钾在胃酸作用下,以铋盐的形式保护溃疡面。两者不宜同时口服,避免质铋剂失去酸性环境而无效[5]。(2)重复用药:常出现于消费者的自我医疗时,由于对药品名称的认识不足造成。一般药物有通用名和商品名两类,一是国家药典委员会规定的通用名,另一个是它的化学名。一药多名的现象在复方制剂中尤为常见。如阿司匹林(Aspirin)为通用名,乙酰水杨酸为化学名;扑热息痛,通用名为对乙酰氨基酚(paracetamol),化学名为N乙酰基 ̄P ̄氨基酚。医生应详细询问患者所服药物,避免重复[6,7]。(3)不合理联合用药:两种以上药物同时使用导致药物作用未能充分发挥、药效降低,即药物的对抗作用。如有十二指肠溃疡病史的消化不良患者,用药为多潘立酮片20mg/次,tid,盐酸雷尼替丁片,150mg/次,早晚各1次。两种消化类药物存在相互作用,盐酸雷尼替丁属H2受体拮抗剂,可改变胃pH值,减少多潘立酮在胃肠道的吸收,导致药效降低,两者不宜联合使用;又如临床中吗丁啉和易蒙停的联合使用,不会因配伍增加临床药效的发挥[8]。胃肠动力药不宜与抗胆碱药、制酸剂联用,医师要从药用最大化出发,给予药物治疗。(4)药物联用造成毒副作用多:潘立酮(吗丁啉)是临床上常见的胃肠动力药,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反流性食管炎、恶心、呕吐等具有较好疗效,但多潘立酮与许多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多潘立酮不宜与助消化类药物联合使用,其本身即可增强胃蠕动,促进胃排空。严重的可产生毒副作用。如多潘立酮与酮康唑联用,增加患者肝脏负担,胃肠道感染机率。又如西咪替丁与硫糖铝的连用,在pH值<4的酸性环境中与硫糖铝相互反应,产生粘性生物凝胶,粘贴在胃上皮细胞以及溃疡口之上,但西咪替丁令令胃内PH值升高,抑制胃酸的分泌,所以临床西咪替丁不能与硫糖铝联合使用。更不能与地西泮如联合使用,这样可能会加重患者的呼吸抑制。

3.2 个案分析

(1)患者基本情况:女,45岁,腹痛3w,全身乏力住院,经胃镜检查患有十二指肠溃疡。用药:法莫替丁20mg bid,胶体果胶铋150mg tid,bid+硫糖铝混悬液。分析:临床使用抑酸剂和质子泵抑制剂,提高胃内pH值,改善胃环境。铋剂,如胶体果胶铋和硫糖铝,以铋盐形式沉积于胃黏膜,保护溃疡发挥抗幽门螺旋菌作用;另一个形成复合阴离子保护黏膜,但都需在酸性环境下才能离子化。且两者同是使用的过程中,必须配合使用抑酸剂,可在服用黏膜保护剂之前先行服用。改善胃酸环境,发挥药效。(2)患者基本情况:男,32岁,因胃酸、胸闷、心悸入院检查,经胃镜提示为反流性食管炎。用药:奥美拉唑20mg,bid+多潘立酮10mg,tid。分析:两者用药可增加治疗疗效,促进胃肠蠕动,减少抑酸剂吸收。但是服用时应间隔2h。避免发生反应。(3)患者基本情况:男,68岁,腹泻严重,原因待查。用药:地衣芽孢杆菌颗粒0.5g tid,左氧氟沙星片0.5g,qd,双歧三联活菌胶囊420mg tid。分析:地衣芽孢杆菌颗粒可消耗肠道内氧气,营造厌氧环境,滋生大量厌氧菌的生长,双歧三联活菌补充正常菌。左氧氟沙星片作为抗生素与地衣芽孢杆菌颗、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这一微生态制剂联合,原则上不宜共同使用,实在不可避免,应错开给药时间,减少耐药因子的传递以及减少药用的发挥作用。一般情况以抗生素先治疗再经过微生物环境调节菌群。

消化内科作为医院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科室,用药安全问题关系到管着切身安全和医院的声誉。消化内科患者群体较为庞大,用药总量多、剂量大,涉药面广,因此必须整治不合理用药行为,在新医改下,更注重以患者为中心,确保药品的安全、合理、有效、经济。就药动学方面和药物理化性质方面着手,结合消化内科临床的案例加以分析。临床医师由于知识水平和结构的限制,往往难以跟进先进治疗方法,掌握最近医疗动态,采用陈旧的方法,忽视药物的潜在副作用,淡化药物联合使用的相互发作用,对治疗药物的选择大多按照先前的经验处方。医院部门应该配合现代化专业的临床药师配合门诊医师提供专业的药学帮助,共同商讨患者的最佳药物治疗方案。临床或门诊医生亦应该加强自身医学修养,研读专注和最新医学杂志,参加各类研讨会,提高药物配给的科学、安全性。此外,国家安全卫生部门应联合各大医院、高校医学院和药品监督部门,加强对从事医疗的人群的安全教育和医德教育,不乱用药,不开高价药,并对药品生产的质量和安全严格监督。肃清医生与药商之间的相互勾结,避免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药物不合理使用的安全问题和经济负担。

摘要:目的&nbsp;分析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方法&nbsp;选取2010年1月2013年6月我院消化内科接收的2200例消化道疾病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和用药情况,重点关注医生给予的药物治疗手段,探究其可能存在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可从临床医师对药品的药理学、药动学、药物理化性质等方面着手,并对问题进行汇总分析。结果不合理用药情况共出现300例,2010年101例,2011年87例,2011年56例,2012年45例,2013年至6月份11例,呈逐年递减趋势,通过对以往实际案例的搜集、整理,对不合理用药的类型与原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不合理情况主要包括抑酸药物使用剂量过大(31.07%)、抗生素使用过久(20.25%)、重复用药(14.55)、药物拮抗(13.87%)、不合理联合用药(12.21%)及药物联用造成毒副作用(7.42%)等。结论&nbsp;研究表明医师用药与患者临床实际情况存在相当程度的不相符,其中在消化内科普遍存在,门诊医师和临床药师应全力配合,减小不合理用药的发生,保证患者的切身利益,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关键词:消化内科,临床用药,药物合理性

参考文献

[1]崔年芳,郭杰.冠心病心绞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临床观察[J].安徽医药,2011,15(1):82-84.

[2]丁雅霜.护患用药信息沟通影响因素调查[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1,18(11):1059-1060.

[3]李兰斌.论不合理用药于消化内科的问题研究[J].中外医疗,2011,30(36):191.

[4]李力佳.我院合理用药及医生行为干预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1(2):62-64.

[5]李雄.消化内科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27):26.

[6]梁玉华,余天,刘劲,等.我院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用药分析[J].内科,2012,7(4):403-406.

[7]王卫东,张振霞.全胃肠外静脉营养液的配制与质量探讨[J].西北药学杂志,2009,24(6):476-477.

不合理用药问题分析 篇9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2月-2011年4月心血管内科1 352例患者的住院病历进行用药情况的回顾性分析。其中男827例, 女525例, 患者年龄26~82岁, 平均年龄 (59±5.2) 岁。

2 结果与讨论

出现用药问题的病历有243例 (18.0%) , 因用药问题而出现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的有87例 (35.8%) , 未出现死亡病例。综合所有病例, 将出现的用药问题及合理用药经验总结分析如下。

2.1 难治性心衰患者应控制地高辛、西地兰等用药剂量 由于心衰患者心肌对强心甙类药物敏感性增强, 如果用药剂量过大会造成药物中毒, 可表现为原先的心衰症状得以缓解后再度出现更严重的心衰体征。因此, 对于难治性心衰患者, 西地兰适宜用量为0.2~0.4 mg/d, 地高辛适宜量为0.062 5~0.125mg/d。对于缺血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和严重肾功能衰竭者用量应更小[1]。

2.2 心绞痛患者应控制硝酸异山梨酿的用药剂量 硝酸异山梨酿能够扩张血管, 降低血压, 当血压降得过低出现休克时, 应立即减量或停用此类药物。对于心绞痛高血压患者, 用此类药物过多时会适得其反, 舒张压下降过度, 造成心肌供氧不足, 反而加重心绞痛。

2.3 重度心衰患者应正确选用β阻滞剂进行治疗 重度心衰患者是β阻滞剂的禁忌证。对于此类患者应优先选择强心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进行治疗, 待周围水肿症状缓解, 肺淤血清除后, 应从β阻滞剂的最小剂量开始并根据心衰体征逐渐调整剂量用于治疗。如果患者心衰体征恶化, 应立即停用;如可耐受者长期使用可以改善心功能。

2.4 根据治疗目的、药物剂型、半衰期长短, 正确选择给药时间, 有利于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如心律平, 由于其半衰期短、治疗范围窄, 正确的服药时间不能按常规的早中晚各1次, 应该是1次/8h。如短效降压药卡托普利, 早晨中午服药不能满足晚上和次日清晨的有效血药浓度, 因此夜间血压升高时, 宜采用等间隔服药法, 以维持稳定的血压。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培哚普利等口服吸收容易受食物影响, 如空腹服用吸收率可达60%~70%, 餐后服用吸收率是空腹的一半, 故建议餐前 1h服用。

2.5 老年人用药注意事项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 各种器官功能都逐渐衰退, 药物代谢动力学都发生各种变化[2]。因此在用药时要注意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 如在使用利尿剂的时候要注意低血压、低血钾的发生;利尿过快不仅血容量减少, 血液浓缩, 加重脑缺氧和冠脉血流不足, 还会促进血清尿酸增高, 引发痛风, 更严重的会引起精神障碍。老年人药物耐受性较差, 应适当延长用药间隔时间或将药物剂量减少到正常的1/3~1/2。

2.6 在同时应用两种或多种药物治疗时, 应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搭配禁忌 如卡托普利和阿司匹林配伍使用时, 阿司匹林会影响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 减弱卡托普利扩张血管、降压的效果[3]。如高血压合并精神抑郁者不宜用利舍平和a-甲基多巴。如阿替洛尔与利多卡因配伍使用, 利多卡因清除率降低会增加阿替洛尔的毒性。如硝酸异山梨酯和单硝酸异山梨醇酯合用可加重不良反应。

2.7 药品说明书是指导临床医生及患者自身合理用药的最根本的依据 有的医护人员不重视药品说明书的阅读, 而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繁多, 新药品也在不断增加, 如若不按照说明书的要求合理进行服药, 必然造成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 医护人员应注重阅读和学习药品说明书, 特别是进口或合资药品说明书中关于药品名称、剂型、适应证、规格和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禁忌证、药代学特点等[4]。

2.8 注重与患者及其家人的沟通 为了增加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和疗效, 应对其做好健康宣教和沟通。同时也要注重对其家属的用药知识教育。特别是老年人, 听力、视力、理解力、行动力都不同程度下降, 易出现漏服药、错服药、乱服药, 家人的配合与督促就更为重要。心血管疾病几乎都需要长期用药, 因此加强医护人员对患者的随访, 更有利于提高用药依从性, 提高疾病治愈率, 促进卫生资源的合理应用。

2.9 了解目前心血管门诊药物的应用模式有利于心血管疾病的药物管理和合理用药[5] 可采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 (defineddailydose, DDD) 值分析法和药物利用指数 (dmgutilizationidcx, DUI) 等指标来分别分析门诊药物的使用频度和医师使用某剂量的合理性。

综上所述, 心血管疾病发病情况复杂, 用药量逐年上升, 新药也是层出不穷, 如果用药不当不仅会降低疗效, 反而会加重疾病, 甚至发生更严重的不良反应。而基层医院对这类药物的更新及治疗经验上存在一定局限, 因此, 这就需要基层医生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 学习他人成功的治疗方法, 丰富自身的临床用药知识, 做好与患者之间的沟通、随访, 这才是提高心血管临床合理用药最根本的保障。

摘要:目的:为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降低不良反应。方法:对我院2009年2月-2011年4月心血管内科1 352例患者的住院病历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现用药问题的病历有243例 (18.0%) , 因用药问题而出现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的有87例 (35.8%) , 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我院心血管科临床医生应及时总结经验, 丰富心血管疾病临床用药知识, 提高临床合理用药的水平。

关键词:心血管,临床用药,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于爱荣.老年人心血管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合理用药 (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18 (15) :1783.

[2]范利.关注老年心血管病的合理用药 (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杂志, 2007, 9 (9) :578-580.

[3]刘士趁.2004-2006年我院心血管病用药分析 (J) .江西医药, 2007, 42 (3) :254-256.

[4]吴雅琴, 齐宏亮.心血管疾病相关药物说明书分析与合理用药 (J) .现代医药卫生, 2009, 25 (10) :1585-1586.

不合理用药问题分析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1月期间在消化内科治疗的1013例患者, 采用回顾性的方法对所有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对不合理用药情况加以总结和分析。对于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原因进行探讨, 集思广益提出合理有效的预防措施。

2 结果

整理结果显示在1023例患者中, 共有206例出现不合理用药情况, 其中2010年有64例, 占31.07%;2011年有72例, 占34.95%;2012年有70例, 所占比例为33.98%。主要的不合理用药情况为:重复用药有64例, 所占比例为31.07%, 药物拮抗有56例, 所占比例为27.18%, 联合用药不当有27例, 所占比例为13.11%, 抑酸类药物使用剂量过大有59例, 所占比例为28.64%。

3 讨论

3.1 重复用药

目前, 研发出来的药物多种多样, 虽然药物的名称各不相同, 但是在化学成分上却是大同小异的, 也存在部分药物, 虽然药物的制作成分不一样, 但是作用却非常类似。如果临床医师只是单纯的以药物名称为依据来治疗病患, 就很有可能导致相同作用的药物叠加使用而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2]。

3.2 药物拮抗

(1) 抑酸类药物以及铋剂[3]。具体处方为:胶体果胶铋胶囊以及奥美拉唑胶囊。其主要是由于铋剂的作用是与胃酸发生反应, 产生铋盐, 在胃黏膜上迅速沉淀下来, 从而起到保护溃疡创面的作用, 同时还能够抵抗幽门螺杆菌, 但是服用奥美拉唑之后, 胃里的p H值就会升高, 从而破坏胃内的铋盐, 因此这两种药物不可同时服用, 即使一定要联合用药, 也应分开服用。 (2) 抗菌类药物与活菌制剂的联合应用。例如双歧杆菌活菌胶囊以及诺氟沙星胶囊。这是由于双歧杆菌的主要作用是调节肠胃内的菌群, 使各种菌种保持平衡, 并且对患者肠道内的相关致病菌能够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而诺氟沙星会杀灭或者抑制双歧杆菌的活性, 很大程度的降低了双歧杆菌的药效。如果临床上一定要联合两种药物使用, 那么在服用这两种药物的同时必须间隔一段时间, 该时间段不能低于2 h。

3.3 联合用药不当

作为消化内科治疗中常用的方法—联合用药, 其存在的不合理之处多为药物联用后降低药效, 致使药效之间存在拮抗作用[4]。例如:在使用多巴胺受体拮抗剂时, 会增加胃肠的蠕动能力, 从而使药物更快的通过胃肠道, 进而增加抑酸药物的吸收, 因此在使用时务必要注意药量。

3.4 用药过量。

消化内科用药中常见的不合理用药中也包含使用剂量过大或抗生素使用时间过长, 最常见的还是剂量过大[5]。通常情况下H2受体抗拮剂, 其药效在12 h之内都是有效的, 因此每天只需要服用2次即可, 对于该类药物就不应该再增加剂量。然而, 奥美拉唑胶囊却不同, 其每日的最大剂量就是一次, 不可多次使用。此外, 抗生素类药物使用时间过长也是一种常见的不合理情况, 患者一般只需要服药2周左右就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如果长时间服用, 则非常容易产生耐药性以及毒副作用。

3.5 提高合理用药的方法分析

必须是医师拥有专业的技术知识以及高度的责任心, 院方应对医师进行积极的继续教育, 鼓励医师多参加学术交流会, 这样能够使医师更熟悉的掌握药物的使用方法及药理知识;在增加医师技术水平的同时还要加强医师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的教育, 确保医师认识到药物不合理应用的不良后果;每个一段时间组织一次讲座与培训, 由那些资历较深的医师进行讲解, 从而提高整体医疗的专业水平。

确立以患者为主, 为患者服务的精神, 使医师的服务意识得到提升, 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应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 教导患者了解药物的相关注意事项和使用方法;确保医师拥有一个积极的工作态度, 尽职尽责的做好医师的本职角色, 切勿将情绪带入工作中。对于工作中出现的偏差要及时的纠正, 对自己的错误要正视起来, 不可忽视[6]。

综合以上叙述克制, 无论是由于哪种情况导致的不合理用药, 都会致使不良后果的产生, 都应该引起院方的关注。临床药师需从专业的角度为医师提供必要的专业技术支持, 从而提高用药的合理性, 实现全面提高消化内科用药安全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钱晓宏, 刘琳娜, 张琰.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分析[J].医药导报, 2011, 30 (2) :262-263.

[2]易胜阳.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的分析[J].求医问药 (下半月) , 2011, 9 (8) :232.

[3]毛成燕.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的研究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学术版) , 2013, 12 (7) :83-85.

[4]姚增奇.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 2013, 9 (1) :202-203.

[5]周兴武.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的研究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 (11) :118-119.

我院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分析 篇11

【关键词】处方;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2-0154-02

随着医药科技事业的迅速发展,新品种、新剂型不断推出,药物的应用越来越复杂,安全合理使用药物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指出,全球患者有三分之一是死于不合理用药,而非疾病本身[1]。处方分析可避免药物的浪费,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增加药物疗效,减少药物副作用。为此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1~6月门诊处方7165例,并对不合理用药进行了归纳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取本院2014年1~6月门诊处方7165张,评价正确用药指标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药物名称、规格、剂量、剂型、适应证、给药途径、用法用量、联合用药、重复给药、配伍禁忌或不良相互作用及其它用药不适宜情况等。依据参考药品说明书、《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临床用药须知》( 2010 年版) 、《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相关资料等,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分类统计分析。

2 结果

抽取的7165张处方中,不合理用药的处方236张,占审核处方的3.29%。

3 不合理用药分析

3.1 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不符:如外伤预防用抗菌药物选择了注射用阿洛西林钠,我院将注射用阿洛西林钠列为限制性使用二线抗菌药物,仅限用于铜绿假单包菌感染,如左氧氟沙星和加替沙星用于胃肠道感染,注射用头孢匹胺钠为新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抗菌谱广,作用强,主要用于难以控制的严重感染,一般感染不建议使用,以避免抗菌药物滥用引起耐药菌的蔓延。

3.2 同类药物联用或重复用药 阿奇霉素与罗红霉素同是大环内酯类药物,在高浓度时对高度敏感的细菌具有杀菌作用,具有耳毒性或肾毒性、肝毒性等毒副作用,如使用不当可使药物的毒性累积增加。如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治疗泌尿系感染时,在确定敏感的前提下应按照说明书规定的最小剂量用药,因为这些药物通过肾脏代谢,在泌尿系统的浓度较高,用规定剂量的下限既可达到有效的杀菌浓度又可减少不良反应。如牙龈肿痛患者,注射用克林霉素+替硝唑注射液,静脉点滴。克林霉素有很好的抗厌氧菌的作用,替硝唑注射液建议不用。

3.3 用法用量不当 ①《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规定,克拉霉素胶囊门诊处方使用疗程一般为3~5天,不宜过长。②如口服阿奇霉素颗粒查阅阿奇霉素使用说明书,用药应按照首日0.4g,第2~5日0.2g顿服的方法,未按照说明方法服用。③头孢唑啉钠使用方法,肌内、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成人每6~12小时0.5~1g。若每日一次体内血药浓度不稳定,抗菌效果差且容易引起细菌耐药现象。④盐酸雷尼替丁+多潘立酮。多潘立酮为胃肠动力药,影响合并使用的口服药物的吸收,从而影响药物的血药浓度。这两种药联合应用降低盐酸雷尼替丁的生物利用度,从而使疗效降低。⑤阿奇霉素与茶碱合用时能提高后者在血浆中的浓度,安全的做法是应监测茶碱的血药浓度,及时调整药物剂量。药物的联合应用可有效控制病情,缩短病程,但药物种类繁多,不当的药物联用往往会引起不良反应,严重时甚至导致死亡[2]。

3.4 溶媒不当 ①处方中将青霉素类用葡萄糖溶液做溶媒,青霉素类在近中性(pH 6.0~7.5)溶液中较为稳定,在葡萄糖注射液内不稳定( pH 3.2~ 5.5),酸性或碱性增强,均可使之加速分解。故青霉素类应与0.9% 氯化钠注射液( pH 4.5~7.0) 配伍,快速静脉点滴。一则可以使青霉素类以较高浓度冲击细菌,二则在适宜的pH 值内短时间可防止青霉素钠分解降效。②香丹注射液用0.9% 氯化钠注射液配制,香丹注射液偏酸性(pH 4.0 ~ 6.5),与氯化钠溶液配伍后发生盐析使不溶性微粒增加[3]。

3.5儿童用药不合理 儿童用诺氟沙星等氟喹诺酮类药物,该类药物不但潜在致畸和抑制骨骼生长,而且导致中枢神经的严重不良反应,因此婴幼儿及18岁以下儿童禁用。

3.6滥用抗生素 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90%是由病毒引起,少数是细菌,医生除对症治疗外,还联合应用1~2种抗生素,而抗生素对病毒的感染治疗不仅无明显疗效,而且易导致菌群失调,促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免疫力进一步下降,延误病情。有报道称骨科无菌手术术后长时间使用可造成感染率增高,细菌耐药增加的危险[4]。

4 总结

综上所述,不合理的用药不仅浪费国家资源,给患者增加负担而且会导致疗效下降,不良反应加重,严重的会产生药源性疾病或造成医疗事故。针对门诊出现的不合理用药现象建议采取以下措施:①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医德医风教育 ,提升相关人员的思想素质,制定不合格处方的“奖惩”办法。②组织全院医药护理人员学习《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指导原则》、 “抗菌药分级管理目录”等;定期组织临床药学专家为医师作有关合理用药新知识,提高管理人员及医药护理人员对合理用药的认识水平。③药师则应转变服务模式,将工作重点从传统的划价、发放药转移到以合理用药为中心的临床药学、药学科研上来。真正做到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药物还需要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陈广树.基层医院不合理用药及干预[J].当代临床医刊,2015,28(6):1822-1823.

[2]张惠.多种西药联合应用导致不良反应的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8):1111-1112.

[3]任贵香,刘学逊.香丹注射液与输液配伍的稳定性[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8(19):22.

不合理用药问题探讨 篇12

1 药物溶媒选择不当

1.1 复方丹参注射液使用生理盐水做溶媒

丹参注射液用灭菌粉末与5%或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颜色呈浅黄, 而与生理盐水配伍则呈深黄色, 且与生理盐水配伍液的微粒计数和紫外吸收光谱都变化显著[2], 后者说明有新物质生成;在室温下与生理盐水配伍1h, 丹参中主要成分的含量即开始降低[3]。丹参酮属于非醌类衍生物, 醌类衍生物中酮基易还原成酚羟基而显色;输液中微粒增加的危害性更是人所共知。因此如无特殊需要, 丹参类注射液最好避免与生理盐水配伍使用, 应该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

1.2 呋塞米注射液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

呋塞米 (速尿) 注射液系呋塞米与碳酸氢钠、氯化钠等制成的灭菌水溶液, pH值为8.5~10.0, 与葡萄糖注射液 (pH 3.2~5.5) 配伍后, 由于葡萄糖注射液的酸性作用而析出不溶于水的呋塞米沉淀。配伍时, pH值越低, 则浑浊出现越快, 且浑浊度越大。当pH≥4.1时, 溶液澄明, 无浑浊现象。故呋塞米注射液不宜与酸性药物 (pH<3.7) 的注射液配伍 (包括5%葡萄糖注射液) [4], 应使用生理盐水做稀释用溶媒。

2 注射液配伍禁忌

20%甘露醇注射液250ml加呋塞米注射液20mg静脉滴注: 256种注射液配伍变化检索表提示2药存在配伍禁忌。20%甘露醇溶液为过饱和溶液, 当气温较低时, 该药常会自行析出结晶, 需用热水浴加温并振摇, 溶解后才能使用。当甘露醇浓度>15%时, 需使用有过滤器的输液器, 防止微小结晶进入静脉。对过饱和溶液, 应避免与其他注射液配伍, 以免引起甘露醇结晶析出。

3 药物剂量不当

3.1 头孢氨苄胶囊0.25g口服, 每天3次

剂量偏小。此药应给0.5~1.0g, 每天3次或6h 1次, 口服最少也应每天1.0g。该药对常见的革兰阳性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 <8μg/ml;足以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血药浓度为12μg/ml, 如要治疗敏感的革兰阴性杆菌感染, 血药浓度应达30μg/ml。 0.25g口服的血药峰浓度经计算仅为2~4μg/ml。

3.2 琥乙红霉素片0.125g口服, 每天3次

剂量过小。该药为红霉素的琥珀酸乙酯, 在体内水解释放出红霉素而起作用, 其制剂的剂量都以红霉素计算。用报道的药动学参数计算, 0.125g口服, 每天3次最高稳态血药浓度只能达到0.35mg/L, 还未到其MIC 0.5~2.5mg/L。剂量太小会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若0.5g口服, 6h 1次, 则最高稳态血药浓度可达1.45mg/L。抗生素血药峰浓度 (Cmax) 与MIC比值5~10为疗效成功的标志, Cmax应是MIC的2~10倍。如果给0.5g口服, 6h 1次, Cmax/MIC=1.45/0.5 (MIC以0.5mg/L计算) =2.9, 基本可达到Cmax与MIC比值为2~10的要求。

3.3 阿莫西林片0.25g口服, 每天3次

剂量偏小。这种给药法用报道的药动学参数计算, 其稳态最高血药浓度为5.46μg/ml。该药MIC为2~8μg/ml。若用0.5g口服, Cmax可达10.8μg/ml, 若服1.0g, Cmax可达20.6μg /ml。因此许多药物手册规定, 阿莫西林片剂量为0.5~1.0g口服, 每天3次或每天4次。

3.4 早产儿给予维生素K1

10mg肌内注射, 每天1次 剂量过大。该药每天1~3mg肌内注射, 即可安全地防止新生儿, 特别是早产儿的维生素K缺乏症。预防或治疗新生儿出血用此剂量亦可, 最大剂量为每天4mg。用法应为首剂0.5~1.0mg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 视情况可每6~8小时重复给药。新生儿或早产儿由于酶系统不成熟且排泄功能不良, 使用剂量过大 (每天>5mg) 容易引起高胆红素血症或氧化损伤性溶血[5,6]。

关键词: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探讨

参考文献

[1]赖琪, 包旭, 牛D.药学信息服务的基本概念与发展[J].中国执业药师, 2008, 5 (7) :26-30.

[2]朱春梅, 吴民, 陈爱荣, 等.4种中草药注射液在生理盐水中的稳定性[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2, 22 (3) :187.

[3]张春泉, 项迎春, 王立清.丹参注射用灭菌粉末与常用输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J].医药导报, 2003, 22 (8) :581-582.

[4]冯国旗.中西药注射剂配伍变化[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5:307-310.

[5]贾博琦, 鲁云兰.现代临床实用药物手册[M].2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1:522.

上一篇:电视广告研究下一篇:工程清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