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根据

2024-05-08

合理根据(精选7篇)

合理根据 篇1

若公诉机关滥用刑事强制措施,则会损害公民的基本权益,也会侵蚀刑事强制措施的正当性。美国宪法第四修正案规定:“任何人的人身、住宅、文件和财产不受无理搜查和扣押”美国宪法第四修正案中关于发出搜查和扣押令状的规定经过法官的判例解释,其所包含的范围已经不仅仅限于修正案本身所提及的搜查和扣押,逐渐扩张到逮捕、扣押、拘留等刑事强制措施的各个方面。因此,作为限制使用刑事强制措施的合理根据的证明标准和令状主义的程序要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美国司法界也经历了从最初的是否可以以传闻证据作为证明合理根据的证据的讨论,发展到后来著名的交叉法则与综合判断法则两大判断法则。特瑞案作为正式将合理根据从行政领域引入刑事领域的判例而广为法学人士所关注。同时,一元化的证明标准也逐步为多元证明体系所代替。此外,美国法学理论界与形式变迁相适应,并企图通过理论发展领导法律事务。可以说,特瑞案是美国合理根据证明标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在学术界引发了以往的固定证明标准和新的综合证明标准的大讨论。因此,研究美国宪法第四修正案关于刑事强制措施合理根据证明标准的演变,对于我国刑事强制措施证明标准的建构意义重大。

一、特瑞案:根据低于合理根据的证据实施截停与拍身搜查的第四修正案的合理性

特瑞案是有关联邦第四修正案禁止“不合理搜查和扣押”的标志性案例。在特瑞案中,法院判决第四修正案适用于被警察称为“截停”和“拍身搜查”的行动,他们需要分别符合第四修正案关于“扣押”和“搜查”的规定。但是,审理特瑞案的联邦最高法院同样认为,这样的截停和拍身搜查可以通过第四修正案的审查并具有合宪的“合理性”—即使警察缺少第四修正案所要求的、签发司法令状所应达到的“合理根据”的情况下,亦然。因此,特瑞案将第四修正案的限制扩张适用于未经司法授权的街头执法活动,而司法授权恰恰是令状程序的核心所在。在特瑞案中,联邦最高法院对这些宪法性限制的使用持一种更为宽容的态度:将第四修正案解释为,所有的扣押和搜查行为,包括街头的截停和拍身搜查,都必须具有合理根据的支持。20世纪60年代之前的几十年,警察一直在没有逮捕令状或者合理根据的情况下实施逮捕并在街头对人们进行截停、讯问以及拍身搜查。特瑞在1967年3月18日向最高法院提出了调查令申请。同时诉请法院裁决警察对他们进行的拍身搜查以及没有合理根据的逮捕,是否违反了联邦宪法第四和第十四修正案,要求排除强制和非法的证据。在包含了各类理论的现代宪法性刑事诉讼程序领域,已经过去了48年的特瑞案是最高法院判决中为我们所熟知的一个。从特瑞案中,我们了解到,法院认为警察不需要正式逮捕,其行为依然可以构成第四修正案下的“搜查”和“扣押”。法院将侵害的程度和警察行为的公共目的进行权衡,认可了当警方有客观明确的理由相信有犯罪正在进行从而进行截停的宪法合理性。

何为合理性?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最初曾拒绝做出回答。联邦最高法院将合理根据描述为要求证明“公正概率”的“非技术概念”。联邦最高法院也曾声称当一个具备合理注意的人相信犯罪发生时,合理根据就存在了。但联邦最高法院拒绝固定合理根据的证明标准。“合理根据的证明是不能够精确定义的或用百分比计量,”联邦最高法院最近宣称,“因为证明合理根据是涉及可能性并且需要依据案件的整体情形考量。”联邦最高法院认为,利益衡平作为令状主义原则与证明合理根据的目的在特瑞案中占据重要地位。法院引用了卡马拉判决中的权衡法则,在政府行为的必要性和政府行为对个人所带来的侵犯之间进行权衡。本案中,宪法赋予了公民行为自由权;而政府的行为必要性在则于两方面:第一,为了防止犯罪发生的有效侦查;第二,警察的人身安全。法院在权衡上述两种不同利益后,判定本案中警察在观察嫌疑人后,对嫌疑人涉嫌犯罪的合理根据已经达成,因而其所实施的拦阻和拍搜的刑事强制措施是妥当且合法。毫无疑问,合理根据作为评估警察的刑事强制措施合宪性的证明标准,在各个案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种单一的固定的合理根据证明标准难以应对多变的具体案件,缺乏实际可操作性。许多法学界人士仍然在对此案所反映的法律思想和第四修正案的内涵进行深层次的研究。爱玛尔将这些研究成果归纳为好特瑞和坏特瑞两派观点。他们的主要分歧点是究竟合理性还是令状要求是宪法第四修正案的基石。

二、证明标准:从一元的合理根据走向多元的证明门槛

有美国学者和实务界人士认为,第四修正案的核心合理根据标准是固定标准。无论警察实施何种刑事强制措施,合理根据均应被视为单一固定的证明标准。他们认为即使在紧急情况下,有可能对公众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情况下,警察实施逮捕或者搜查汽车等刑事强制措施,也仅仅只能免于令状而必须达到合理根据的证明标准。甚至有判例和学者的论文基于宪法第四修正案的历史渊源而否定特瑞案中的应用合理权衡原则的做法,试图维护合理根据证明标准的一元性。虽然合理根据被他们奉为单一固定标准,但是,它实质上是不断变动。从美国宪法第四修正案的历史渊源可以看出此点。在早期的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判例中,马绍尔大法官曾经将合理根据作为初步的证据,认为其可以作为证据使用;而斯多里大法官则将合理根据作为一种怀疑。甚至,在早期的判例中对于合理根据的使用术语也不相一致。此外,固定一元的合理根据的证明标准将阻碍司法人员的直觉判断,反而导致对犯罪嫌疑的认定偏差。通过将合理根据固定为单一标准,固化将允许代表性启发式和锚定效应在判断合理根据时发挥主要作用。一些不能被物所载的关键性的根据将最终导致刑事强制措施的失效。简而言之,单一固化的标准将践踏那些对证明合理根据具有关键作用的司法人员的直觉作用。因此,多元化的证明标准更具实际意义。

三、对于我国刑事诉讼法证据制度改革的借鉴意义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60条规定,逮捕必须为有证据证明的犯罪事实,而拘留应当满足的证据要求是重大嫌疑。但究竟何谓“有证据证明的犯罪事实”和“重大嫌疑”,却缺乏相关的细化证明标准。但根据本文前述可见,证明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国作为成文法国家,仅仅引入“合理根据”的字眼易产生僵化效果,阻碍司法人员的直觉判断。未来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应当从美国法的实践中吸取教训。在规定合理根据等作为强制措施发动的证明标准的同时,应当注意建立相关的配套保障措施,使之更好地得以落实。

参考文献

[1]陈光中.自由心证[A].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C].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

[2]裴苍龄.从实质证据观到实质真实标准[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4(6).

[3]张保生.证据过则的价值基础和理论体系[J].法学研究,2008(2).

[4]易延友.证据法的体系与精神-以英美法为特别参照[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5]张保生.证据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

[6]卫跃宁.诉讼现代化:以事实为根据的原则转向证据裁判原则[J].湘潭大学学报,2008(4).

合理根据 篇2

论文关键词:认知心理物理教学教学内容

论文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有效性教学已经成为所有学科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高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的特点以及合理安排物理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性教学,从而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高中生从十四、五岁到十七八岁,称为学龄晚期或青年初期。其自觉性、独立性有了显著的增长。由于他们正步入成熟期,心理发展没有完全成熟,在高中物理的教学中,我们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可使学生更加理性地、客观地看待事物,促进他们和谐、健康地发展。

(1)高中生在知觉和观察事物时比以前更全面、更深刻。

他们能发现事物的一些主要细节和本质方面,其目的性、持久性、精确性、概括性都比初中有很大提高,研究表明,高一学生视听觉的感受性已达到成人水平,有的甚至超过成人。

在教学中,需要做大量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在实验设计时,要做到实验目的性强、操控尽可能精确、效果明显、趣味性强;实验过程中,应明确实验目的是什么、观察什么现象;做完实验后还要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如何改进实验。

(2)高中阶段是记忆力发展的最佳时期:

他们能够按照一定的学习目的支配记忆活动,乐意采用意义识记的方法来识记材料。尽管如此,无意识记仍是不可缺少的。随着语言和抽象思维的发展,学习内容的加深,学生要掌握大量科学概念,抽象记忆也随之发展起来,并居于优势地位。

高中物理知识多而繁杂,前后知识点联系紧密,逻辑性强。绝大部分内容是有实际意义的,所以高中物理知识的积累更多地采用意义识记。在学生进行新知识学习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如何对知识点进行复习、归纳和分类。让学生通过回忆,理解知识点之间的横、纵向联系。学会根据具体实例通过抽象形成理论知识,并用实践检验之。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总结出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适当组织和指导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复习是增强记忆的有效方法。复习方式多样化,分量要适当,避免过度疲劳,又要适度“过度学习”,经验证明过度学习50%效果最佳。

(3)高中学生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有了很好的发展。

有意注意已占主要地位,能够有意地调控自己的注意,使之指向和集中于需要学习的事物中。注意的稳定性增长速度逐渐缓慢,并趋于成熟。广度已达到成人的水平了,能看到4~6个客体。在学习过程中根据不同活动的性质和任务,能较好地分配自己的注意。

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任务型教学或问题型教学来安排教学内容。在不同任务或问题之间要有一定的逻辑性,即使没有这种关系,我们也要采用适当的内容穿插在两个任务或问题之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在完成一个任务的学习后,注意力会有所下降,在此期间教师可用较风趣的语言或故事让学生轻松片刻,调整紧张的学习心态,让学生有适当的时间回味已经解决的任务或问题,同时为下一个任务或问题作铺垫。不同学习任务之间的逻辑性联系可以让学生在处理任务的同时复习上一任务。根据本人的经验,一节课中安排三至四个学习任务或问题比较适合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量。每个任务用时8~10分钟,既考虑到学生的休息和注意转移时间,又能让学生在一节课中有35分钟左右的时间能高强度集中注意力。

(4)高中学生的思维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性、反省性和监控性。

他们一般能摆脱具体事物的限制,运用概念、提出假设、检验假设来进行抽象逻辑思维;能够用理论作指导分析综合各种材料,不断加深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抽象逻辑思维趋向理论型。思维的完整结构基本形成并趋于稳定,辩证逻辑思维发展比较迅速,趋于优势地位。他们一般不盲从,喜欢探究事物的本质,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喜欢怀疑、争论,有时会有好走极端,产生片面性、主观性,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倾向。

物理问题来源于生活,对于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如何简化成物理模型,如何找出所遵循的规律等等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巨大障碍。在解决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科学地忽略运动的次要性因素,抓住主要因素,简化运动过程,根据分析物体运动的一般性思路思考得出运动规律。让学生大胆猜测、相互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不断质疑教师和同学的结论,在挫折和成功的不断交错之中进行反思,找到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强化,以期达到熟能生巧、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总之,在评价教学效果时,教师应避免凭自己的臆想推断一个学生的成败,也不能仅凭考试成绩来评判。我们要依靠多年的教学经验,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细则,尽可能客观地对学生进行评价,适时地进行表扬或批评,以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刘孝华;引发认知冲突,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j].天津教育2004年z1期

[2]朱红军;提高物理实验教学实效性探析[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根据学生学习需要合理板书 篇3

一、在质疑点上板书

英语是一门人文语言学科, 也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 更强调在实际中的使用。但是英语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 不少小学教师为教而教, 无论是单词教学还是句型和阅读教学, 反复地带领学生读, 然后让学生单个或分组读, 似乎学生会读了或是读得熟练了, 教学任务就完成了。这样的教学方式机械、枯燥, 时间长了, 学生们就会一味地依赖教师的讲授和领读, 学习再也没有了主动性, 更谈不上质疑和探究学习了。若想改变这一现象, 我们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自主质疑是以学生为本的课堂的重要内容, 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如:学习了表示方位的词in, on之后, 某个教师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There is a bird in the tree and there are lots of apples on the tree.师:Can you find the difference?学生纷纷举手回答, 找出了不同, 但这样还不够。教师进一步追问:Can you have any questions?有学生就开始质疑了:为什么用了不同的词in和on呢?为了解惑, 这位教师采用了图文结合式板书:他画了一棵苹果树, 树上画了些苹果和一只鸟, 在图下方配上了上面提到的句子。同学们一看, 对于in和on的表示方位的用法就一目了然了。

二、在情境点上板书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英语教师经常会创设一些有效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在比较真实的情境中操练单词与句型对话。教师常常利用体态语、实物、多媒体、图片等辅助来创设情境。然而, 体态语创设情境的时空和动作有限, 实物创设情境有时候不好操作, 多媒体创设情境会分散一部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图片创设情境学生会难理解或内容上太任意, 等等。由于这些方法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缺陷, 使用时, 要根据情况选择。而教师要是能根据教学内容, 采用板书情境方式来授课, 既方便又高效。如操练句型:Where wereon (Sunday afternoon) ?was/were at.某个教师这样板书:首先, 这个教师板书以上英语文字, 然后在后面分别画上一些地点 (图书馆、游泳池、电影院、动物园等图) , 每幅图下画了一些人物简笔画, 分别代表I, he, she, we, they, 图片旁边写上一些日期。教师通过板书, 把重要句型要点练习情境化, 句型的时态、单复数以及地点选择都一目了然, 练习的难度降低, 学生练习起来也简单、方便。

三、在重、难点上板书

小学英语重、难点主要体现在句型和语法教学层面。然而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特别是涉及重点句型教学时, 仅仅是让学生互相分角色朗读一下就匆匆了事;在涉及语法教学层面时, 有的教师只是大讲特讲语法的定义和使用的规则, 却忘记了应有的实践操作。换句话说, 教师不是通过语言的实践活动来引导学生逐渐加深对其结构、观念的理解。如何突破难点, 突出重点, 许多教师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 就不再一一赘述。下面笔者只探讨如何利用板书来突破句型和语法教学的重、难点。在涉及句型教学时, 教师可以通过图解式板书让重点句型得到呈现, 让学生能根据图解的内容明白句型的使用语境。如句型:A:Can I use?B:Yes, go ahead.某教师这样板书:画两个人物图, 第一个人物图用手指着一些物品, 口型部位写下提问的句型;第二个人物手势画出代表“行”的姿势, 口型部位出现答应语的英语。这样的板书设计, 能让学生在反复操练中熟练地掌握句型的用法。又如语法教学:现在进行时的用法。某教师通过表格式板书, 第一列出现人称的单、复数, 第二列出现be动词的变换, 第三列出现实义动词的变化形式。无疑, 通过表格式板书, 使得现在进行时这一用法清楚地体现出来, 让难点不再难。学生只要根据表格式上的规则稍加训练, 就能熟练地使用这一语法。

四、在文化点上板书

人教版教材编写的特点之一就是:注重中外文化的双向式交流, 使学生通过学习, 培养未来跨文化交际所需要的能力。但现实是:当今的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比较多, 而对于英语国家的文化了解得甚少, 甚至许多学生一点都不知道。这就需要英语教师在课堂内外不失时机地渗透英语文化教学, 让学生知道、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异同, 以便更好地理解英语语言的本质, 为英语交流扫除文化上的障碍。英语教师在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异同时, 可以通过对比式板书形式, 向学生进行介绍。如:Mr., Miss, Mrs.三个词汇教学, 教师可以通过中英文对比板书, 让学生了解这三个英语单词的文化内涵。

合理根据 篇4

药效动力学反映的是在相应药代动力学条件下, 抗菌药物抑制或杀灭细菌的生物学效应, 与临床疗效关系密切。根据药效动力学特征, 抗菌药可分为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和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

1 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

杀菌作用主要取决于血药浓度高于MIC (最小抑菌浓度) 的时间。而峰的浓度并不重要。当血药浓度超过对致病菌的MIC以后, 其抑菌作用并不随浓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强, 而是与抗菌药物血药浓度超过MIC的时间密切相关。这类抗菌药PAE (抗菌后效应) 很短或没有PAE。属这类的抗菌药主要包括: (1) 青霉素及半合成青霉素:常用如青霉素钾、青霉素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苯唑西林和氯唑西林等; (2) 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噻呋、头孢喹肟等; (3) 单胺类:如氨曲南; (4) 碳青霉烯类:如亚胺培南; (5) 万古霉素类; (6) 部分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类; (7) 林可霉素类。根据这类药物的药效动力学特征, 该类抗菌药最佳的给药方案是小剂量均匀分次给药, 甚至持续给药。一般2h内血药浓度高于MIC的时间维持在50%以上抑菌效果较好。

2 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

合理根据 篇5

一、社会现状引发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困难

2010年, 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30万人, 比2009年增加20万人。而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660万人, 比2010年增加约30万人, “2012年-2013年是‘史上最难就业季’。2013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699万, 比2012年多19万, 创历史新高。同年3月, 本科毕业生签约率为38%, 低于上届同期8个百分点。”[1]2014年有毕业生727万大学生, 被称为史上更难就业季。未来一两年内毕业的大学生们该如何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

社会的经济发展对大学生的就业有直接影响, 亚洲开发银行 (ADB) 2013年10月2日公布2013和2014年最新经济展望报告, 中国这两年经济增速分别为7.6%和7.4%。“新一届政府上任没多久, 便下调了中国经济增长的目标。李克强总理在中国工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做经济形势报告时指出:“我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有关方面反复测算, 都认为要保证新增就业10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在4%左右, 需要7.2%的经济增长。政府的7.2%的GDP增长, 727万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恐怕更大了。据相关数据统计, 因为中国GDP每下降一个百分点, 将会减少就业岗位100-200万人。”[2]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 城乡、地区差距甚大, 西部和一些欠发达地区很难吸引大学毕业生, 高校毕业生更倾向于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生活和就业。据搜狐教育的就业地域调查显示:“在工作单位方面, 49%的网友最愿意在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在地区方面, 北上广和沿海省会各占29%。同时值得注意的是, 22%的女生和18%的男生会考虑环境污染问题, 这些现象加剧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3]

大学生就业难, 不仅难在外部就业环境, 还难在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很多大学毕业生宁可成为“蚁族”、“北漂”, 也不愿意到二三线城市和基层就业。当代60%的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感兴趣, 是导致大学生学而不精的原因之一, 使得专门人才素质未达标, 造成岗位难得其人。

当前的大学, 老师、辅导员喜欢让学生做职业规划, 仅仅依据一个人当时的个性、兴趣、爱好、家庭情况等过早地给学生制定一个职业点, 大学生在潜意识里会在这个框框里寻找工作。“可是一个人的个性、能力、兴趣、兼职取向是会随着年龄、阅历不断变化的, 这势必会与大学生梦想中的工作发生冲突, 造成就业难的现状”[4]。

二、大学生应改变自身就业价值观来适应社会现状

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大学生说:“当代大学生要志存高远, 脚踏实地, 转变择业观, 坚持从实际出发, 勇于到基层一线和艰苦的地方去, 把人生的路一步步走稳走实, 善于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5]

但是, 当代大学生是在象牙塔中无忧无虑地度过了四年, 对毕业后的工作生活有无限憧憬, 期待以后光鲜亮丽的自己, 直接导致无数大学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挑剔工作, 甚至找不到工作, 最终成为所谓的“啃老族”。无法真正独立, 只能在家中荒废生命。现代社会早已不是当初大学生工作包分配的时代了, 那个年代, 大学生很稀有, 不论哪个单位能有一个大学生很幸运, 肯定会给予其丰厚的待遇。但是现在, 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 大学生必须改变自己的择业观。

我国近二十年大力发展义务教育, 各大高校因此扩招, 大学生的数量随之增长迅猛。现在, 社会上大学生队伍庞大, 硕士生及博士生的数量也不少, 更何况还有许多学成归来的海外学生, 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 大学生已不再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但此时还有不少大学生认为自己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有着专业素养的人才, 而不愿接受一些普通的工作及工资较低的工作。一些读了十几年的书, 经历了完善的素质教育, 多少有些恃才傲物, 看不上一些平凡的岗位。而那些如清洁工、普通文员之类的岗位, 他们以无法展现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梦想为理由而拒绝。

“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状元”, 意指任何一个行业都会有成功者, 无论我们做什么工作, 只要努力上进, 都可以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即职业不分贵贱。大学生必须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 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职业。当然, 并不是说大学生就应该做清洁工之类的工作, 如国家培养大学生为了做一个清洁工, 的确是浪费人才。目前, 部分城市招收城管, 对应聘的人学历要求为硕士研究生。而出现这种情况只能说现在人才济济, 在挑选人才方面, 学历已成了一项重要标准。

另外, 工资也是大学生择业的一项重要考虑的因素。工作的主要目的是赚钱, 不说要大富大贵, 起码要保证基本的温饱。而很多大学生既想要有一份稳定又不累的工作, 又想要极高的工资。大学生不愿意舍下自己受过高等教育的金字招牌, 不愿意吃那些脏活累活的苦, 也不愿在普通的岗位上碌碌无为地拿着低薪干着枯燥的工作。我们都期望在窗明几净的写字楼里做一个朝九晚五的白领, 领着不低的工资, 干一些既轻松又能体现自我价值的工作。我们都认为我们的不屈就是对当前现状的一种不妥协, 然而在别人眼中就成了当代大学生眼高手低, 结果就是社会上很多大学生无法成功就业。大学生不能抱着刚开始工作就有很好的待遇这样的期望, 必须从基层开始, 踏踏实实地干好自己的工作, 然后不断上进, 获得自己应得的丰厚工资。

为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很多大学生会选择去发展较好的城市, 如北京、上海、珠三角。而那些城市经济发展很快, 因而教育的发展同样惊人, 北京有八十多所高校, 其中不乏“985”、“211”重点大学。北京本地就有相当多的大学生, 何况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相对来说这些城市的竞争更大, 生活成本更高, 很多情况下, 每个月赚的钱勉勉强强付个房租, 因而这些城市有很多“蚁族”。对就业难的大学生而言, 与其在这些城市中做个蚁族, 不如去一些二线、三线城市发展, 在那些城市大学生会具有一定优势, 从而有更好的前途。

目前, 国家大力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 到中西部地区就业, 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到中小型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李克强说:“下基层, 到基层工作, 才能使人更快成长起来。基层的经验, 无论以后走到什么岗位都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6]高校毕业生不应该局限于在一线城市找一份工资待遇都不错的工作, 可以将目光放长远, 在家庭、社会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选择自主创业, 干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 创造出自己的不平凡人生。

三、通过提升自我综合能力来改善自身就业困境

就业形势严峻, 大学生应通过提升自身素质, 发展和完善自己, 提高自身的就业率, 为自己创造更高、更好的就业机会。

1. 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

首先, 提高学术水平。学术水平的高低是评判一个大学生最根本的指标。提高学术水平, 一方面专业知识, 另一方面是专业外的知识。每个人的专业不是独立的岛屿, 在整个社会中, 与其他行业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不仅如此, 社会职位的供求不定, 导致在择业时, 不一定会找到符合自己专业的岗位, 这时, 若有了其他专业知识的储备, 不仅是多了一份技能, 更是多了一条出路。大学生应具备自我学习的能力, 大学课程内容丰富, 时间宽裕, 为大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与资源。其次, 锻炼工作能力。进了大学校园就是一只脚踏进了社会,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工作效率高的人才。提高工作能力并不是工作以后才会面对的事情, 活动组织、参加实习等都是对工作能力的锻炼。一个从大一就开始参加实习的人, 必定会积累更多工作经验, 积累了人脉, 为毕业后找工作起到很好的铺垫。大学生在校期间若是只埋身于书海、题海之中, 一味注重学习成绩, 那么大学就成了生产书呆子的机器, 而不是创造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基地。这样的大学生缺少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不仅不利于开放、乐观性格的培养以及广阔世界观的塑造, 对于其日后走上工作岗位, 与上司、同事的相处也会产生非常消极的影响。再次, 加强身体素质锻炼。身体是万事的本源。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网络已经逐渐成为大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大学生沉迷网络的人数已呈逐年上升趋势。沉迷网络一方面会影响学习成绩, 另一方面对身体健康也是极大的摧残。当前, 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素质已成了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超过一半大学生选择在凌晨之后入睡, 更有一些大学生出现熬夜强迫症的问题。大学生应该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 多参加课外活动加强锻炼, 提高身体素质, 有助于乐观心态的养成。一个身体健康、心态良好的大学生才是社会真正需要的。最后, 加强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培养人才的目的是服务于社会, 应用于社会。我国正在建设和谐社会, 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的人才, 高素质不仅要求学术水平高, 实践能力强, 更要求思想道德好。大学校园已经开设了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课程, 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了一个良好环境。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应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才能成为合格的接班人。

2. 加强自我管理

首先, 大学生必须提高加强自我管理的认识。世界各国教育界的专家认为, 高校培养人才不仅应该具备专业的科学技术知识, 而且应具有观察能力、思维和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大学生应清楚地认识到步入社会除了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之外, 还应注重综合素质和个人能力的培养, 只有素质高、能力强, 才能立足于社会, 受社会的欢迎。培养和注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 而注重大学生自我管理是一条十分重要的途径”[7]。其次, 拓展大学生加强自我管理的途径。与中学注重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实行军事化统一管理相比, 大学的生活方式与学习方式都有很大差别。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使大学生习惯了在学习上依赖老师、生活上依赖家长, 缺乏应有的自我管理能力, 存在时间管理失控、自我认识不足、心理问题难以调试、生活方式不健康、消费缺乏理性等问题。大学除了必修科目外, 还有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等。此外, 大学的第二专业和多样的社团机构为大学生提供了激发自己兴趣的, 展现自己才能的平台。如何合理安排学习与课外活动的时间, 做到管理适度而不散漫, 活动丰富而不繁乱, 都是当代大学生要面对的问题。最后, 必须提升大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在新形势下, 深化改革必然要求大学生具有更高的素质, 给大学生带来个人内心世界的深刻变化和心理状态的调整, 加强自我管理能力要求大学生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了解自我能力的优势与不足, 在社会发展大潮中, 确保自己能力的掌控, 加强时间管理, 宜合理安排各项工作, 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对他人尊重。另外, 应锲而不舍地激励自己, 向着既定的合理目标不断努力。同时,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确保自己的事业不受不当利益的干扰。

结语

不管就业是怎样的形式, 社会是怎样变化, 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 提高自身的能力才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根本, 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能选择好适合自己的工作。不一定在北上广, 不一定是铁饭碗, 从事的工作也许很苦很累, 但是, 只要能在这份工作中体现自身的价值, 实现自身的价值, 这样的工作虽然不是最好的, 但一定最适合我们。

参考文献

[1][3]搜狐教育第13期[EB/OL].http://learning.sohu.com/s2013/job.

[2]2014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报告[EB/OL].http://maps.google.com/maps?q=31.91698, 118.871083&iwloc=A&hl=zhCN.

[4]胡修池, 刘子婷.当代大学生就业指导[M].河南: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3.

[5]习近平天津人力资源促进发展中心讲话[EB/OL].http:/edu.people.com.cn/n/.

[6]李克强.河北师范大学讲话[EB/OL].http://www.jyb.cn?.

合理根据 篇6

关键词:处方管理办法,书写质量,改进措施

不合理处方包括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 我院依据卫生部《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 (试行) 》 (卫医管发[2010]28号) [1], 对2010年第1季度门诊处方进行调查分析, 以查找不合格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抽取我院第1季度门诊处方1118张。

1.2 方法

依据《处方点评管理规范》对所抽取处方进行调查。

2 结 果

1118张处方中不合理处方152张占13.7%, 其中不规范处方114张占10.2%;不适宜处方34张占3.0%;超常处方6张占0.5%。

2.1 不规范处方

其中名称不规范处方25张占2.2%;诊断不全或未写诊断处方84张占7.5%;超5种药品3张占0.3%。

2.1.1 诊断不全:

(1) 用“咳嗽、头痛、腰痛”症状及“体检、购药”操作行为代替诊断; (2) 未注明诊断开药 (电子处方多见) ; (3) 以“字母、拼音”缩写, 如DM、CI、CRF等诊断; (4) 诊断不全, 过于简单。药师无法按照《处方管理办法》查对用药合理性。

2.1.2 名称不规范:

用商品名、药品注册商标书写药品名称, 如:压氏达、艾畅、希刻劳、哈乐等。

2.1.3 超5种药品:

根据《处方管理办法》不得开大处方, 每张处方不得>5种药品。

2.2 用药不适宜处方

其中剂型给药途径不合理2张占0.2%, 用法不合理25张占2.2%, 联合用药不合理4张占0.4%, 重复用药不合理3张占0.3%。

2.2.1 剂型给药途径不合适:

不写剂型规格, 只写多少瓶、多少片, 如同领药单。

2.2.2 用法不合适:

口服给药习惯2片, 每天3次不考虑剂型的特点, 静脉给药习惯每天1次。抗菌药物分时间依赖性和浓度依赖性, 对时间依赖性药物必须多次给药, 方能达到疗效。

2.2.3 联合用药不合适:

有2种情况: (1) 无联合用药指征, 抗生素的联合使用, 应有明确的指征; (2) 有联合用药指征, 但选药不合理, 常将抗菌谱重叠或抗菌机制相同的药联合。

2.2.4 重复给药:

常出现在感冒药中, 对药品的组方不了解, 常出现重复给药。

2.3 超常处方

2.3.1 高价药:

多在抗菌药物的选择上, 3代头孢成为门诊常规用药。根据我院《抗菌药物分线使用及分级管理办法 (试行) 》办法要求“一般感染患者应首选一线抗菌药物治疗, 原则上禁止门诊用3线抗菌药物治疗;对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或已确定病原菌只对2线或3线抗菌药物敏感的患者, 可用2线或2线以上药物治疗。使用3线药物治疗时, 要有致病菌只对3线抗菌药物敏感的药敏报告, 如无报告, 应有全院疑难病例讨论意见, 由上级医师或科室主任开处方或医嘱, 并在病历记载。

2.3.2 超说明书用药:

对中药制剂的选择常会超说明书, 超适应证用药。如: 诊断为带状疱疹, 处方为肤痔消软膏;诊断为耳鸣, 处方为呋嘛滴鼻液。 抗菌药物使用也时有发生。诊断与用药不符。如:诊断为肝损伤, 处方为头孢克洛缓释胶囊;诊断为糖尿病, 处方为非洛地平;诊断为脂肪肝, 处方为苯磺酸氨氯地平等。

2.3.3 药理作用相同2种药联合应用:

2种相同作用机制的药联合应用, 会出现竞争同一靶点, 药效不但不相加, 而且会增加不良反应。如:2种钙拮抗剂联合降压, 2种头孢类联合静脉滴注等均不合适。

3 原因分析

3.1 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

对处方书写质量认识不够;部分医师缺乏药理知识的掌握, 不熟悉药品通用名、规格及包装量;还有部分医师对《处方管理办法》不了解, 缺乏处方正规书写的基本知识。

3.2 药师的专业知识不足

在调配处方时未能严格执行“四查十对”[2]制度, 审方不严, 发生漏审现象, 审方工作流于形式。

3.3 信息工作滞后

未能将新购药品、变更药品的相关信息及时更改, 药品信息录入不全, 医师对药品名称、规格、包装不熟, 致使处方书写中品名、规格、用法不具体。

3.4 超范围开药

个别医师为完成收入指标, 超范围诊治、开药。使用促销药品现象也时有发生。

4 改进措施

4.1 采取多种形式强化法律法规学习

举办各种培训班, 知识竞赛, 活跃学习气氛, 提高学习兴趣。如:处方管理办法培训班, 合理用药知识竞赛、处方质量书写评比等。

4.2 进行测试, 强化知识

举行基本技能、基础知识及法律法规考试。

4.3 实行处方点评

依据《处方点评管理规范》, 每月抽查一定数量处方进行点评, 填写处方评价表。把处方点评内容反馈给本人, 并在一定范围内公示, 督促其改正, 并实行奖惩制度。

4.4 强化药品通用名

打印《商品名、通用名对应一览表》, 临床科室医务人员人手一册, 强化通用名的使用。

4.5 定期编写医院药讯

通过最新药讯介绍最新药品信息和有关药品知识。

4.6 严把处方质量关

药师调配处方时坚持做到“四查十对”, 发现问题一定要积极与医师联系、沟通, 并及时纠正, 严格把好医疗流程的最后一关。

4.7 面向临床, 做好服务

参加临床查房, 寻找合适病例建立药历。与临床医师进行用药讨论, 参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提高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处方点评管理规范 (试行) [R].卫医管发〔2010〕28号.

合理根据 篇7

文康地发展。

/ (1) 高中生在知觉和观察事

物时比以前更全面、更深刻。他们能发现事物的一些主要细节和本质方面, 其目的性、持久性、精确性、概括性都比初中有很大提高, 研究表明, 高一学生视听觉的感受性已达到成人水平, 有的甚至超过成人。

在教学中, 需要做大量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在实验设计时, 要做到实验目的性强、操控尽可能精确、效果明显、趣味性强;实验过程中, 应明确实验目的是什么、观察什么现象;做完实验后还要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 如何改进实验。

(2) 高中阶段是记忆力发展的最佳时期:他们能够按照一定的学习目的支配记忆活动, 乐意采用意义识记的方法来识记材料。尽管如此, 无意识记仍是不可缺少的。随着语言和抽象思维的发展, 学习内容的加深, 学生要掌握大量科学概念, 抽象记忆也随之发展起来, 并居于优势地位。

高中物理知识多而繁杂, 前后知识点联系紧密, 逻辑性强。绝大部分内容是有实际意义的, 所以高中物理知识的积累更多地采用意义识记。在学生进行新知识学习的同时, 也要引导学生如何对知识点进行复习、归纳和分类。让学生通过回忆, 理解知识点之间的横、纵向联系。学会根据具体实例通过抽象形成理论知识, 并用实践检验之。在此基础上, 让学生总结出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适当组织和指导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复习是增强记忆的有效方法。复习方式多样化, 分量要适当, 避免过度疲劳, 又要适度“过度学习”, 经验证明过度学习50%效果最佳。

(3) 高中学生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有了很好的发展。有意注意已占主要地位, 能够有意地调控自己的注意, 使之指向和集中于需要学习的事物中。注意的稳定性增长速度逐渐缓慢, 并趋于成熟。广度已达到成人的水平了, 能看到4~6个客体。在学习过程中根据不同活动的性质和任务, 能较好地分配自己的注意。

教学过程中, 我们可以根据任务型教学或问题型教学来安排教学内容。在不同任务或问题之间要有一定的逻辑性, 即使没有这种关系, 我们也要采用适当的内容穿插在两个任务或问题之间, 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在完成一个任务的学习后, 注意力会有所下降, 在此期间教师可用较风趣的语言或故事让学生轻松片刻, 调整紧张的学习心态, 让学生有适当的时间回味已经解决的任务或问题, 同时为下一个任务或问题作铺垫。不同学习任务之间的逻辑性联系可以让学生在处理任务的同时复习上一任务。根据本人的经验, 一节课中安排三至四个学习任务或问题比较适合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量。每个任务用时8~10分钟, 既考虑到学生的休息和注意转移时间, 又能让学生在一节课中有35分钟左右的时间能高强度集中注意力。

(4) 高中学生的思维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性、反省性和监控性。他们一般能摆脱具体事物的限制, 运用概念、提出假设、检验假设来进行抽象逻辑思维;能够用理论作指导分析综合各种材料, 不断加深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 抽象逻辑思维趋向理论型。思维的完整结构基本形成并趋于稳定, 辩证逻辑思维发展比较迅速, 趋于优势地位。他们一般不盲从, 喜欢探究事物的本质, 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喜欢怀疑、争论, 有时会有好走极端, 产生片面性、主观性, 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倾向。

物理问题来源于生活, 对于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如何简化成物理模型, 如何找出所遵循的规律等等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巨大障碍。在解决过程中, 要引导学生科学地忽略运动的次要性因素, 抓住主要因素, 简化运动过程, 根据分析物体运动的一般性思路思考得出运动规律。让学生大胆猜测、相互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不断质疑教师和同学的结论, 在挫折和成功的不断交错之中进行反思, 找到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强化, 以期达到熟能生巧、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总之, 在评价教学效果时, 教师应避免凭自己的臆想推断一个学生的成败, 也不能仅凭考试成绩来评判。我们要依靠多年的教学经验,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细则, 尽可能客观地对学生进行评价, 适时地进行表扬或批评, 以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有效性教学已经成为所有学科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高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的特点以及合理安排物理教学内容, 进行有效性教学, 从而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认知心理,物理教学,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刘孝华;引发认知冲突, 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J].天津教育2004年Z1期

[2]朱红军;提高物理实验教学实效性探析[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上一篇:视觉选择下一篇:扩建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