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育美”实践

2024-10-08

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育美”实践(精选11篇)

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育美”实践 篇1

小学数学《7的乘法口诀》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经历7的连加过程,得出和掌握7的乘法口诀,能正确计算7的乘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认识7的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归纳、推理,编制和掌握7的乘法口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能用7的乘法口诀正确计算7的乘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熟记并利用乘法口诀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环节一:复习回顾,创设情境

1、复习1-6的乘法口诀:(电脑展示三个六边形),你会看图列算式吗?并用一句乘法口诀计算两道乘法算式。(电脑画面依次显示加法算式、乘法算式及乘法口诀)

2、情境引入:

今天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到游乐场参观有趣的摆帆船比赛,比赛就要开始了,大家请看(出示课件)

摆1只小船用了7个△,摆2只这样的小船要用几个△?那摆3个呢?„„摆7个呢?让学生将个数填在表格里。

师:我们一起把这一列数读一读。学生读7、14、21、28、35、42、49。师:这些数都与几有关系呢?

(板书:7)师:从这一列数中,我们能看出:1个7是多少?2个7呢?“21”是几个7?几个7相加得28?„„

学生回答后教师组织学生看着屏幕中的数说一说:1个7是7,2个7是14„„

师:看着上面的这个表,你猜猜咱们今天要编写几的乘法口诀,你会编吗?环节二:动手操作,启发思考

1、自主探究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方式,展开自主学习:(1)觉得自己能够推导口诀的学生,开始独立探究。

(2)如果有困难,可以主动寻求他人帮助,可以向同学请教,也可以向老师请教。

(3)觉得无从下手的学生,和老师一起推导7的乘法口诀。让学生拿出学具,引导学生根据乘法的含义,分别想1个7、2个7各是多少?依次写出乘法算式和得数,推导出第一、二句口诀。

2、合作交流(1)学生小组活动。(2)学生小组汇报:

①说说你编的7的乘法口诀?(课件出示)②说说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 ③你认为7的乘法口诀哪几句最难记?你怎样记的? 视频展示其中小组所编的口诀。其余学生辨析:所编的口诀是否正确?并检查本小组编写的口诀是否正确。

3、寻找规律,理解记忆口诀

(1)大家自豪地读一读七的乘法口诀,寻找其中的规律。(2)对口令 形式:师生对口令,生生互动,小组之间对口令,内容:如:二七()()七三十五七七()()七四十二

师:三七二十一生:3×7=21

7×3=21(3)寻找口诀与生活的联系。结合学生交流如何记“三七二十一”时,教师指出:“不管三七二十一”这一句在生活中说得比较多。我们小朋友对《西游记》,一定不陌生。屏幕出示《西游记》图片和文字,请学生寻找这段文字中的乘法口诀。文字如下:“孙悟空在炼丹炉中七七四十九天,炼成火眼金晴,取经的路上遇到妖怪,不管三七二十一,举起金箍棒就打”。(电脑突出显示“七七四十九”、“三七二十一”)

(4)学生小组合作读、尝试记、背七的乘法口诀。环节三:反馈练习,巩固记忆

1、巩固记忆 电脑出示一个交互活动转盘,随机产生一个7以内的数与7相乘,由学生自己操作并口算出结果,并说出是用哪句口诀计算的。这个转盘可转可停,还可通过按钮调节转速。

2、口诀整合练习

显示一个灵活的算式翻板,既可以巩固这堂课的学习内容,并复习前面学过的1-6乘法口诀,将前后口诀联系起来。

3、挑战自我

(两人合作,在计算机上操作)电脑随机出10道题,含有7及1-6表内的乘法,要求学生输入算式正确结果,电脑最终出示练习成绩。对于错题可以选择“错题重练”,也可以选择再挑战一次。环节四:总结欣赏,交流掌握(1)欣赏

师:7在古代是一个比较有趣的数,下面我们来欣赏一首配乐朗诵的唐诗《咏柳》,请你算出这首诗共多少字,并说出想的过程,说出相关口诀。师:像这样每句七个字的诗,又称七言诗。

(2)交流掌握7的乘法口诀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师:从古至今,人们生活在数的世界中。在实际生活中,在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现象与7有关?能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哪些问题?(3)总结评价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新知识,有什么收获? 信息技术对整合点的支撑

教师如何借助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且保证课堂质量,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活动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如何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动手动脑的机会与及时反馈,这些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在本课整合点中,学生与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技术和实时作业反馈技术是整合的亮点,人机交互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生命,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才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智慧源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更深层次的整合,是表现在学生的“学”上,“实时作业反馈”主要体现了“及时学习”、“即求即应”的互动学习模式,这也是本课对未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化的未来信息化学习的一点探索和尝试。

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育美”实践 篇2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细节,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尽管进入小学课堂不久, 但是,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的推出, 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 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 越发引起信息技术教师的重视。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应注重展现课堂的魅力, 使学生能轻松学习, 快速地掌握操作技巧。浙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内容大体可以分为七块:绘画、打字、WORD、PPT、网络、操作系统及机器人。无论是哪一板块的内容, 基本都是以操作为主。对信息技术教师来说, 教授让学生学会动手操作, 比让学生了解理论知识更难教学。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 他们的认知能力还不高, 而教材的编订, 有的内容是分成几个部分展现在不同的年级层里的, 导致知识分散, 教师根据教材进行课堂教学时, 带领学生温习已学知识和操作, 成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如网络教学, 其课程分别排设在第一册的第四单元, 第二册的第四单元, 第三册的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 第四册的第9课。因此, 信息技术教师更应重视课堂教学的细节预设, 巧用细节教学, 展现信息技术课堂的魅力,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关注细节, 可一箭双雕

在教授第一册第12课《了解旅游景点》时, 教师通过让学生自主尝试利用地址栏输入网址的操作, 让学生学会通过网址浏览网页。在学生尝试完成后, 教师请一位完成较快的学生上教师机进行操作演示。在该生演示过程中, 发现在地址栏输入几个字符后出现了需要输入的整个网址。此时, 班上很多学生发现了, 迫不及待地告诉那个学生, 说:“下面有了, 不用输了!”演示的学生立即通过鼠标点击该网址, 就进入了对应的网站。

看似巧合的操作, 其实是教师课前精心安排设计的。教师想利用学生进行操作演示的方式, 告诉其他还没找到“地址栏”的学生“地址栏”的具体位置, 同时, 也解决了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学生在浏览网页过程中不小心关闭了整个网页。那么, 此时关闭网页的学生定会第一时间想到, 我要再次从地址栏中输入这一长串的网址。而教师的精心设计告诉学生:我们输入过一个网址后, 在地址栏里是会对该网址进行自动保存的, 我们可以直接从地址栏中选择该网址, 单击进入网站, 浏览网页。

同样是学生操作演示, 如教师没有设计这一小细节, 那么那位学生将在教师机上花更多的时间进行网址的输入。小学三年级的学生, 对于键盘的输入还不熟练, 而本课的教学内容是要让学生学会利用浏览器浏览网页, 通过网址的输入进入相关网站。因此, 教师的细节教学, 不仅完成了对应的教学内容的教授, 还巧妙利用这一细节, 教给孩子一个非常实用的知识。只因教师关注细节, 课堂教学得到了一箭双雕之效果, 何乐而不为呢!

二、巧用细节, 可逆转乾坤

一位教师在教授第二册第12课《对空气污染的研究》时, 因网络出现拥堵现象, 使得学生打开网站的速度极慢, 甚至出现打不开的现象。而该教师因没有做好对本教学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预设, 设计相对应的教学策略, 导致教学任务没有完成。面对网络课程教学, 出现网络问题, 势必影响课堂教学的进度。不仅如此, 教授的对象是好动的小学生, 课堂的教学秩序也因此受到了较大的影响。一堂精心设计的课, 因教师未妥善处理教学细节而夭折。

本课的教学目标:学会从网上有选择地下载文字;学会用“写字板”对网上的文字信息进行简单的修改处理。那么, 打开网站这一过程, 是否一定要让学生通过输入网址来实现呢?再者,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 应该预设到网络故障发生的可能性。该教师如果重视细节, 提前为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设, 并未雨绸缪, 那么, 课堂教学中出现的这一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试想, 该教师在课前, 已将需要使用的网页进行保存, 并利用极域电子教室软件发送至学生端。当网络故障问题发生时, 教师告诉学生:“老师对这一网页的知识很感兴趣, 而且已经把整个网页保存下来了。即使没有网络, 我们也能阅读到该网页的内容。不信, 你瞧!”教师通过语言的表达,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让学生对教师的操作引起兴趣。此时, 教师的操作步骤必然会引起学生的高度关注。那么, 学生打开需要浏览的网页, 自然就不成问题了。而且还能快速完成对网页内容的阅读。与此同时, 在操作过程中, 教师还巧妙地教授给孩子“保存网页”这一方法, 能让我们在脱网情况下对网页进行浏览。

巧用细节教学, 可能就只需一步操作, 却能让陷入困境的课堂教学逆转乾坤。

三、细节不妥, 将南辕北辙

在教授第二册第12课《对空气污染的研究》时, 有两位教师对同一环节的设计, 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现了不同的教学效果。

教学环节:让学生访问中国科普博览网www.kepu.com.cn。

教学设计1: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中国科普博览网的网址, 同时, 利用多媒体提示学生地址栏的位置。

教学设计2:教师利用极域电子教室软件, 将网页放置到学生的收藏夹中。

以上两种是两位教师的教学方法, 可见, 这两位教师都是关注到了本教学环节的要求。目的很显然, 就是打开网址。

教学设计1中, 教师的细节处理就是通过多媒体出示“地址栏”的位置。尽管通过地址栏输入网址浏览网页的知识, 我们在第一册中已经学过, 但经过大半年时间, 学生是否还能对“地址栏”的概念牢记于心呢?实践教学告诉我们, 当教师说出“地址栏”时, 近半的学生对这一名词仍是茫然的。那么“地址栏”的位置通过多媒体展示无疑解决了学生的疑问:什么是地址栏?地址栏在哪?教师的这一细节设计, 使本课的教学环节之一———阅读典型故事顺利完成了。

教学设计2中, 该教师事先将网址放到学生机的收藏夹内, 并告诉学生要浏览的网址在收藏夹中有, 然后请学生根据教师的操作演示, 点击收藏夹找到对应的网站收藏名, 单击打开网页。教师的“细节”教学, 直接免去了学生对网址输入的过程, 让学生通过利用收藏夹来浏览网页。

那么, 收藏夹的概念是什么?在百度百科里, 收藏夹的名片是这样的:收藏夹是在指上网的时候方便你记录自己喜欢、常用的网站。把它放到一个文件夹, 想用的时候可以打开找到。而在我们的教材里, 收藏夹是通过两个对话框引出的:“这个网站太好了, 就是每次进去太麻烦了!”, “你可以收藏它啊, 以后访问就方便啦!”换句话说, 收藏夹里的网站, 是我们认为好的网站, 或是我们需要常用的网站, 为方便下次浏览而进行的收藏操作。那么, 该教师的细节处理尽管花了心思, 但是如何让学生去理解收藏夹呢?这网页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 该网站也是第一次浏览。那么, 这一细节无疑让学生对收藏夹的概念有了偏失。

通过上述案例, 说明信息技术教师对细节教学的关注的重要性。作为信息技术教师, 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因此, 信息技术教师更不能只为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 而设定细节教学, 却有悖学生的认知观。所以说, 细节教学若设计不妥, 其课堂教学效果将南辕北辙。我们必须学会合理使用教学方法, 重视细节, 并巧妙应用细节。

汪中求说过:细节不是“细枝末节”, 而是用心, 是一种认真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作为信息技术教师, 我们要认识到本学科的学科特点, 预料到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关注到教学过程中的每一细节。只有关注到细节预设与教学实施, 才能展现信息技术课堂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章建英.小环节大机智[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2, (12) :49-50.

[2]张俊.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问题意识培养研究[J].教育信息技术, 2012, (220) :41-42.

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育美”实践 篇3

摘 要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构建自主课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够缓解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并且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能力,让课堂上的学习不再是教师枯燥无味的讲解,而是学生丰富多彩的探究学习。

关键词 自主课堂;信息技术;自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5-0100-02

1 引言

信息技术的出现改变了原有的课堂格局,使得课堂不再是简单的教师教学的场所,而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阵地。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课堂中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让课堂带给学生乐趣与吸引力,进而让学生能够主动地探究学习。自主课堂模式应用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师不仅能够更加便于教学,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而且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课感受到现代化课程的变化。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是活泼好动、发散思维强,这也造成在小学课堂中,诸多小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如何吸引小学生的目光,而不是让他们在一种强压的环境下学习,成为现今各位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通过分析自主课堂的定义和优势,利用自主课堂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事件设计,展现自主课堂在实际教学中的好处。

2 自主课堂的定义与优势

自主课堂是将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是教师一味地讲解知识,而是需要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中,教师设置自主学习的教材,学生根据教师的设计进程自主设计学习计划,既没有脱离教师教学范围,又在课堂中发挥主体作用。自主课堂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空间,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1],但是这并不说明完全不需要教师和教师适时的指导。在自主课堂中,学生要比在传统课堂中更加活跃,动手能力、思维发散能力更加强化,并且其团队合作的意识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

在自主课堂中,教师需要注意将教学知识点设置成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信息技术知识相对枯燥,教师可以将知识点与游戏相结合,在游戏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又学习了知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自主课堂开始之前,教师要考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问题,因为小学生的自学能力本身不强,如果直接放任其自主学习,可能造成课堂效果直接变成零,使得教学效果还不如之前的传统课堂。

3 小学信息技术自主课堂的设计与实践探索

布置自学教材,养成自学习惯 在自主课堂中,教师要给学生布置自学教材,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让学生能够在脱离教师的权威下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的教材可以采用选取课本内容的方式,也可以是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知识点转换成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形式[2],如将知识点制作成小动画,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知识,还能在动画中感受到学习的魅力。教师在开始自主课堂教学之前,需要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否则自主课堂的学习使学生很可能不能够完全适应,会降低自主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子,或者在传统课堂中言传身教的方式,为学生解释什么是自主学习,不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适应自主课堂,而且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

以“学习输入法”为例,学生会拼音,对输入法的使用就不会太难。教师在布置自学教材时,可以以拼音训练,让学生熟悉拼音的相关知识,将输入法的转换键做成一个小动画,在动画中表现出如何去转换输入法,并且在动画中将电脑的键盘展现出来,让学生知道英文字母和拼音之间的联系,并且设置作业让学生学会用输入法,可以在电脑中打出自己想说的话,那么这一节课的任务就完成了。在自主课堂中,教师提出教学任务,由学生自主完成,但是自学的教材是教师提供的。

突出主体地位,引导主动探究 在自主课堂中,学生的地位不再受教师教学的制约,而是通过小组合作或者独自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当然教师并不是退出课堂,是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指导,帮助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内容[3]。在自主课堂中,学生利用相关的自学教材,设计自主学习计划,但是教师并不在课程开始之前就指出其计划的对错,而是在课堂结束的时候进行评价;不过在课堂中可以适当引导,也可以为学生提出简单的暗示性信息。

在自主学习输入法的课堂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组,根据实际教学情况中有多少台电脑为例,将已经做好的动画以及教学任务给学生,让学生在看动画的同时能够了解运用电脑键盘中的“Shift”和“Ctrl”键可以切换输入法,并且在电脑屏幕的右下角会出现其图标。在自学之后,教师让学生自主在电脑中写一封给老师的信。学生在看过动画之后,会主动在键盘中寻找“Shift”和“Ctrl”键,然后在实际操作中完成输入法的切换,之后自主完成“写信”的任务。他们会根据键盘发现26个英文字母,联系之前学习的拼音完成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如何输入这封信的情况,这时教师可以给出提示,允许学生建立不同的文档,文档的格式不限制。在拼音的基础之上学生能够完成此学习任务,只是在时间上可能会有所不同。

实施自主评价,实现有效反馈 学习都需要评价,但是在传统的课堂中往往评价学生学习的主体是教师,尤其在小学生阶段,教师往往通过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学习成绩成为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评价标准。但是在自主课堂中,学习评价的主体不再只是教师,而是学生和教师两者,让学生自主评价,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自主评价中完善自主课堂中的学习方案,通过自我评价完善自己,并且这样的评价更具民主性。小学生好强好胜,所以更需要自主评价来培养谦虚的性格[4]。实施自主评价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而且自主评价往往就是在刚刚完成课堂任务之后,更加有效地反馈出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其得以最好的解决,从而增强学生的记忆,在以后的学习中不至于犯相同的错误。

以学习输入法这一堂课为例,教师在设置学习任务的同时,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计划写出来,再对自己完成任务过程做记录。在课堂任务完成之后,让完成“写信”任务最好的两组和最差的两组进行演讲,说说为什么这样计划,完成任务这么快或者这么慢的原因。通过组与组之间的对比,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的缺点并进行改正。教师可以在自主课堂几近结束的时候提出更好的建议,对这一节课堂自主学习进行合理性评价。

4 结语

自主课堂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模式,打破了原有的教学模式,更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将课堂还给学生,减轻教师教学压力,同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学习思维范围,锻炼自学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更加适用于小学课堂,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丛春琦.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协作学习的良好习惯[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6(5):62.

[2]何克抗.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李克东.新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育美”实践 篇4

[摘 要]

现代信息技术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习内容变枯燥为形象,图文、音视、动画,大大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丰富教学内容,拓宽教学视野,激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强化音乐教学过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因此,我们广大音乐教师合理运用好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的音乐教学资源,以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的整合,促进音乐课堂教学的优化。

[关键词] 提高 优化

多媒体技术

音乐课堂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现代化电教多媒体进入了我们的音乐课堂,它以形象性、直观性、灵活性和交互性,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的电教特点,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习内容变枯燥为形象,图文、音视、动画,大大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音乐教育作为培养学生歌唱、表演和艺术欣赏能力的综合素质教育,它与艺术、技术发展的潮流息息相关。多媒体的进入,丰富了我们的音乐课堂教育教学手段,使抽象的音乐形象化具体化、枯燥的音乐理论趣味化、零乱的知识条理化。在音乐教育中,教师如果注意合理选择、灵活运用各种媒体,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育结构,提高学生艺体素质。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音乐课程资源

1、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极大的丰富了教学资源,有助于教学内容的拓展,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

音乐教学中,运用其信息技术平台可以设计一系列丰富多彩、声情并茂、生动新颖的音乐教学课件,取代了传统教学中的黑板、粉笔、挂图等;利用音乐软件模拟真实乐器音色,结合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讲解乐器结构;利用会声会影编辑视频片段,让学生真切感受音乐会的实况演奏、演唱;利用PremierePro剪辑一些学生的录像片段,也让学生的“真容”再现,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扩大了音乐教学的容量。由于信息技术能为多种感官的刺激提供若干个兴奋点,使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对学生产生了强有力的吸引力,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强有力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欣赏《长江之歌》时,我将大量的讲解内容直接运用文字的形式出现在大屏幕上,选用有关长江的图片作为背景画面,再加上音乐,让学生看、听、理解、体验,这样既节省了传统教学中的讲解、书写、挂图等时间的浪费,又音画一体,学生在理解“教师讲解”的同时,使音乐与环境融为一体,既加深了理解,又提高了兴趣,丰富了情感体验,陶冶了高尚情操。

2、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加了教学内容理解的直观性、可视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巨大动力,是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和研究的精神力量。以往的音乐教学中,只用乐谱、乐器、书本、黑板、挂图等教学媒体,教师讲,学生听,教学过程比较单调枯燥,如今多媒体、MIDI制作等现代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音乐的基本思想内涵,选取能够体现其音乐段落主题的画面和适当的文字介绍,经过多媒体视听技术处理的音像资料,声像俱佳,形象逼真,为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寓意拓宽了思路,开阔了视野,有助于学生对音乐基本内涵的理解,倍受学生欢迎。如:在给学生欣赏《春江花月夜》时,选用了江楼钟鼓、月夜赏景、风吹影动、渔民撒网打渔、夜幕回归等一些适合不同段落的视频画面,既有动感,又情景交融,同时,在音乐中出现不同乐器演奏的音乐时,我用动画的形式,让所演奏的乐器或演奏实况出现在大屏幕上,也将有些创作背景文字或意境说明插入到视频的下边移动,加深学生的理解,使学生陶醉在优美的环境中如醉如痴,充分调动了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体现出了音乐艺术的形象美。

3、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助于挖掘学生的审美潜力,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而课堂音乐欣赏是学生音乐鉴赏的重要途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音乐欣赏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如在介绍作品《伏尔加船夫曲》的背景时,播放一些纤夫们拉纤的视频片段,以增进学生的理解;在赏听时,学生便会随着“拉纤”的动作理解音乐的节奏和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景和思想感情。在介绍欣赏《彼得与狼》时结合故事情节播放相关图片,再配合文字介绍,音乐的结构和表达意义也自然而然的展现在了学生的眼前,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体验和作者“相同”的心境,学生个个兴味盎然,还在故事的基础上拓展创编,既达到了课堂音乐欣赏高效课堂的目的,又提高了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学生的创造性也得到了发展。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音乐教学效率

1、引导学生在多媒体创设的教学情境中体验美。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恰当的运用多煤体教学,创设教学情景、营造良好氛围,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而且能以趣激思、提高教学的效果。新《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体验为核心。这一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而现代信息技术的交互作用,可以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多维信息空间,学生在此过程中感受到知识的真实、形象、有趣、实用,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活跃了学生思维,有助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

例如湘版小学音乐教材歌曲《小猫钓鱼》是一首活泼、诙谐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有表情的演唱这首歌曲,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的能力。根据这首歌曲的特点,我精心设计了一个教学方案,以新奇为主,通过请学生讲述《小猫钓鱼》的故事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播放动画片,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精美的动画片一开始就深深地吸引了在场的学生,画面优美于是我便抓住了这一积极的情趣,开始了新课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通过这一实践证明:教师因势利导,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尤其是用多媒体去创设丰富多彩的音乐情境,能激发学生兴趣,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 “乐学”,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感受到了信息技术与音乐整合所带来的美的感受。

2、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让学发展想象美的能力。

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审美思维过程最基本的品质,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艺术的想象美,对发展学生个性和智慧,促进创造思维是十分可贵的。

多媒体信息技术有声有形的情境优势所创设的音乐意境,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艺术思维和欣赏能力,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想象美。例如湘版小学音乐教材一年级《两只小象》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的歌曲。这首歌曲讲述了两只小象互相友好的故事。教学目标是通过乐曲的学唱,让学生了解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以培养他们想象乐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从而发展想象美的能力。我用《两只小象》的碟片通过编辑组合,配以乐曲,编制成动画,创设演示情境。上课时让学生模仿小动物的形象,随着悠扬的乐曲以律动的形式进入课堂,然后在电视上呈现象的迷面,请学生猜一猜,并模仿大象走路,接着播放大象和小象的动画。请学生说一说大象和小象的走路姿势(大象走路沉重,用四分音符表示;小象脚步轻盈,用八分音符表示;小象急跑去找朋友时,用十六分音符表示),接着请学生分别模仿三种脚步,并打出节奏。于是我抓住这一时机,谈话进入新课教学,充分讲述歌曲、了解歌词之后,让学生看另一段动画,那就是小象找朋友。这时乐曲和画面变得轻松活泼,学生一边跟唱,一边模仿两只小象友好的动作。在十六分音符的地方让学生发挥想象,有的拍手,有的跺脚,还有的小跑……精彩纷呈,促进他们的想象力,从而做到在玩中学、动中学和乐中学。

3、运用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创造美。

中小学美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使学生具有高尚的情操。并且强调要“引导学生从真正美好的东西中得到美的享受,从劳动中、日常生活和艺术中去理解和创造更美好的东西。因此,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也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如在上《小雨沙沙》一课时,先播放一段雨声沙沙的录音,学生听声音画画面,接着播放这首歌的旋律,在欢乐的音乐声中,教师再用动画展示出一颗颗种子发芽,生根,长出绿油油的叶子,这样,新歌的意境全部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通过听音乐——看画面,再看画面——听音乐,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了词意,同时也培养了视觉和听觉的感受力。学会了唱这首歌曲,再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肢体动作表现种子的发芽、生根、长叶。这一教学设计,不仅培养了学生对音乐主题、旋律、节奏的感受力、鉴赏力和表现力,实现了音乐与其他学科综合,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艺术创新的能力。

在欣赏教学中也可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把聆听、观察与实践密切联系起来,再加上简洁精辟的语言引导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展开想象。例如在欣赏《新疆之春》时,多媒体展示新疆的风貌,学生如身临其境,有的学生会不自觉的随着音乐轻轻哼唱,在表现时好多学生都投入到音乐之中,而且表现方法很多,又都各不相同,一节课后,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实践证明现代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对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它让教师教得轻松,让学生学得容易,而且乐意学、勇于思维、敢于创造。因此,音乐教学中必须营造一种学生易与接受、学生感兴趣的环境气氛。而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是由美的声音和美而有趣的画面对大脑的直接印象所造成的,所以,图文声像有机结合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主观性,同时也很大程度的提高了教学效果并且优化了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的有效性 篇5

漯河市第二实验小学 姬贺奎

【 摘 要】众所周知,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信息技术学科在学生的整个学习成长过程中也必将发挥其特有的功能。陈至立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的一个创造过程。”因此信息技术的评价体系应适应信息技术教育的总要求,同时要将评价作为一个过程贯穿于整个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

【关键词】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随着课程改革的开展,人们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也在逐步加深。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作过很通俗的解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学业上有收获,懂了、会了,产生兴趣了,问题就是这么简单明了。那么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信息技术课堂焕发出强大的生命活力呢?下面是我们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些探索和思考。

一、要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钻研教材、了解学情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器和知识灌输的对象;教师则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课堂的主宰。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努力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在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创建新型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要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键是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着组织、引导的作用,因此教师的道德素养、知识水平、业务能力,一言一行都将对教学产生巨大影响。我们知道,一个具备现代教育观念、教学能力强、负责任的老师,会吸引学生积极、有效地学习,且学得轻松愉快;而思想保守、观念落后,或教学能力差、责任心不强的老师,会直接导致学生产生畏学、厌学心理。因此具备现代教育观念、具有驾御课堂的教学能力和强烈的责任心,是教师能够有效进行课堂教学的关键。

三、要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效性就要有效地选择各种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当。”恰当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改变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而且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主动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只要我们能设计适合教材内容的“任务”,又能选择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就能使学生在课堂上学的有趣、学的有效。因此,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听课效果,随时调整教学方法,注意过程的灵活性,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合理安排时间,精讲多练,重在实践,增大学生学习、实践的自由度,不放任自流,变教师的教为学生主动的学,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并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要提高小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学习积极性的调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教育家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信息技术学科以其强大的互动性强烈的吸引着学生,但在学习的的过程中,知识存在着一定的抽象性,要想让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乐之者”,还需要我们的努力。我们在教学情境的创设时,要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基点,合理选择情境素材;要以激活知识、技能为支点,精心设计情境过程;要以积淀学生信息素养为重点作为创设情境的目标。例如:在教学“指法”这一内容时,我以游戏导入,我演示了一个叫做“狗拿耗子”的指法练习游戏,同学们在感受“紧张”气氛的同时,兴趣大增,这个小游戏激起了学生们主动参与指法学习的意识,使学生懂得指法学习的重要性,他们怀着期待和迫切的心情,渴望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探索过程中去,这就为新课的学习创造了良好条件。老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信息技术知识的综合运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能力,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最终教师的教学目标完成的好,教学有效性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五、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它制约着学生接受教育的程度,影响着教育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在和谐的、良好的心理情境中获得共同的积极发展。课堂上教师应该善于将深厚的情感传递给每一个学生,善于设身处地地体会学生的需要,善于让学生谈自己的苦恼、忧虑和渴望,并逐步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这样,学生就会对老师拥有高度的认同,并且会因 “亲其师而信其道”,从而真正用心投入信息技术学科学习。

六、要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时、合理的评价不可少 给予学生所完成任务及时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多个层面和不同对象的评价有助于在相互的交流与弥补不足,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我认为,评价的首要原则应该是客观公正,在这个基础上,再坚持鼓励为主,才是富有魅力有价值的评价。我们一定要正确处理学生出现的错误,要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然后才能作出相应的评价。对那些有错误,但又蕴涵创新思维的想法,在指出不足的同时,再给予鼓励,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火花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当然要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还要做许多的工作。因为教育是一个整体,是一个系统,所以我们考虑问题的时候,更应该从系统中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怎么样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

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还需要在制度上作一些保证,比如评价机制还应该更合理和灵活,应该建立更多的评价细则,使学生在各个方面都有努力的方向,应该积极发挥评价的促进作用,而不是筛选作用。时间可以衡量一切,除了真理和谬误,还包括你的课堂教学是不是具有有效性。用时间来衡量教学是不是具有有效性,不仅体现在是不是用最少的时间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还体现在我们短暂的生命中是不是有了更多的思考时间。

总之,课堂40分钟的成败与否,关键在于教师全身心地投入以及调动学生热情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的有效方法途径。参考文献:

[1] 成尚荣《课程•教材•教法》2004年第7期

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育美”实践 篇6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体可以表示图像、动画、声音、视频,可以模拟仿真,可以实现虚拟的世界。正是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这些教学优势,使得小学英语教学更为形象、生动、逼真、易于学生接受,易于唤起师生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小学英语的特点是:题材广、生活意识浓,交际性强;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兴趣高,好奇心强,学习持久性差。根据两者的特点,信息技术对于小学英语在拓宽教学渠道上有重要意义。因此,我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广泛运用信息技术,现将做法归纳如下:

1、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调动英语学习的积极因素,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有了兴趣,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调动起来,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生性活泼好动,好奇心强;而英语对他们来说既是陌生的,又是神秘的,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一些需要学习的单词、对话用生动形象的画面音响表现出来,从而使学生置身于以英语为主要对话语言的环境中,体验英语的实际运用,激发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这样寓教于乐,能够充分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在教学中,单词的学习是相对枯燥的,传统方法是 教师领读或用录音机范读,学生跟读,这些都不能有效全面地刺激学生的感观,应用多媒体课件声像并茂,会给学生全新的感受,他们的兴奋点被调动起来,对于单词的学习也就轻而易举了。举个简单的例子,我在教学动物类单词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先出示一只可爱的小猫,还伴有“喵喵”的猫叫声,学生看到这么可爱的一只小狗出现在他们的面前,简直兴奋极了,注意力非常集中,然后又适时的教学单词的读音、拼写,效果相当好。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真实情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情趣。环境对语言能力的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小学生只有在一定的环境中才能学会语言并进行交流。而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英语训练的环境和机会。我国学生学习英语往往缺乏一定的语言环境,缺乏语言实践的机会,而实际教学中又往往只注重句型的学习,忽视它的具体应用,因而,不少学生能从原型例子和教材练习中获得固定的、孤立的知识点,但将这些知识迁移到实际生活情境的能力比较差,当他们遇到与之不同场合下的现实问题时就束手无策。这就要求我们运用各种手段营造。儿童都喜欢动画片,甚至希望自己成为其中的一员。如果我们利用电影视频影象功能在教学课件中插入一段生动有趣的且与教材紧密结合的动画片,可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通过计算机,我们能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变成具体的视听形象,使学习过程有动、有静、图文并茂,从而在课堂上模拟出现实生活的情景,这样不仅缩短了教学和现实的距离,给学生提供使用英语交际的机会,而且满足了他们好奇、好动的心理,学生能触景生情,激发起表达的欲望。这种情境性学习无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习迁移,使学生在英语交际活动中提高了交际能力。

譬如,我在教学“Shopping”这一课时,先让学生观看一段顾客到商店买东西的情景的实况录象,向学生展示了一个真实的情景,使学生感到真实、亲切,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热情,达到未学先知的效果。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学习新内容对学生来说已经不是什么难事。这样的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的机会,学习课文时学生都能积极踊跃发言。此时此刻,对学生来说,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强烈的内心需要,一种有意义的创造活动,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创造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创造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和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的鼓励学生增加想象和应变能力,激发其创造欲望,培养创新精神。而多媒体技术引进英语课堂,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化、多样化,从而使教师能更好的创设语言情景,让学生带着好奇心走进教师所设计的情景画面中去,有效学习和使用各种场合所需要的恰当语言。如在教学句型“I like„”时,我利用电脑先让学生看一段录象,画面上一只饿猫看到树上的鸟顿生恶念,为了能吃到小鸟,猫通过寒暄、拉家常方式,接近小鸟。演到这时暂停,下面的故事可由学生当小鸟,通过人机对话形式,边看边说,一步步揭开猫的本来面目。孩子们看着动画片课件,思维活跃,对话由此开始了: S1:I like green.What do you like? Cat:I like red.What do you like? S2:I like music.What do you like?

4、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突破重难点,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

众所周知,音标一直是令小学生头疼的一个学习内容,而音标对于今后的英语学习又是非常重要的,如何解决这一矛盾,使学生在学习音标时能走出枯燥的阴影呢?无庸置疑,多媒体课件将会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例如,在授完音标后,教师可以设计几个趣味性很强的听力练习题。如“采蘑菇”:在一片美丽的草地上长着许多美丽的大蘑菇,蘑菇上分别打上不同的音标,一只小白兔蹦蹦跳跳地来到了草地上。学生听到一个音标后,用鼠标点一下他认为对的答案。当选择正确时,小白兔就会把蘑菇采下来放到篮子里,同时,计算机发出一段优美的音乐或掌声给予表扬,计算机接着出下一道题。如果选择错误,蘑菇就采不下来。我想,这样一个有趣的游戏大概不会有学生不愿意玩吧!

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法创新 篇7

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着教材内容滞后、教师“过分”主导和学生学习方式陈旧等诸多弊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创新势在必行,要让信息技术教学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就必须对教学过程进行改革、创新,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进行创造性的设计。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大胆创新,尤其要重视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社会、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

信息技术课堂教法创新策略

1.精心设计活动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更应精心设计活动,让学生在有所收获的同时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以此获得更大的成功。

例如,我在教学用Power Point制作报纸报头时,允许每位学生设计自己喜欢的报名,如悠悠茶话、开心菜园等。 报纸定位于学校特色课程“茶艺”和 “种植”,学生都很积极,愿意主动撰写心得和搜集图片,有的学生还自己绘制了菜园中蔬果的图片,最终做出的电子版报纸,很精美,也很有特色。为了便于呈现,有的学生还彩打了出来在班上进行展示。我根据学生愿与同伴分享劳动成果这一心理特点,因势利导,合理分组,允许他们讨论,允许互动。在一堂简单的信息技术课中,学生学会了生活中的一些种植术技术并愿意自己动手绘制。这样的学习,轻松,愉悦,有成效,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2.激发创造潜能

引导学生将相关的学科知识联系起来学习、思考,发现新问题,将学习与创造、探索与创新结合起来,能有效地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例如,我在给三年级学生讲绘图工具时,恰逢国庆将至,于是便向学生提议画五星红旗为祖国献礼。很快便得到了学生们的响应,但用什么软件画却引起了不小的争论,我先打开一个Word文档,利用“自选图形”中的“直线”工具和“波形”工具绘制出了一面迎风飘扬的旗帜。这样绘制出的旗帜富有线条感,而且绘制简单,比用画图工具中的曲线工具要方便很多,学生的注意力马上就被吸引住了,他们全神贯注生怕错过重要的细节。画好了五星红旗之后,我又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它的由来和设计原理,在学生不易懂的地方给予了详细的讲解,随后我把操作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画,此时学生热情高涨,都积极地投入到了绘画中。最后在学生们的合作中,一面面五星红旗画好了。但课堂并没有结束,在随后的环节中为了让五星红旗动起来,我顺势打开了Power Point,把画好的五星红旗复制粘贴到了幻灯片中,设置了自定义动画。 最后,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学生们都伸出了自己的小手,掌声如雷。那一瞬间,我也被这种气氛感动了,这堂课,我至今都印象深刻。

这也许算不上一堂特别成功的课, 但重要的是能让学生们明白,并不是只有画图工具才能画画,很多事物之间都有联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自己要善于寻找创新之举,创新能力要有一定的知识和智慧做基础,但是不可低估情感对知识、智慧的作用。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有了新发现和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时,我会及时表扬,给予肯定,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并让他们把自己的新发现、好方法说出来,让其体会创造的喜悦。

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育美”实践 篇8

关键词:信息技术 翻转课堂 实践

翻转课堂起源于国外,近年来,翻转课堂教育模式在国内越来越流行,从小学到大学,很多学校都借用这一模式,来实现课堂教学的创新和发展。在现代这个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孩子们的生活也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利用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目前这一模式逐渐在小学教学中普及开来。

一、翻转课堂教学的优势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置换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和地位,在传统教学中老师是主动方,学生是被动方,在课堂上老师是主体,学生是接受者,采用翻转课堂这一模式后,学生变成课堂教学中的主动参与者,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1.兼顾不同学生学习能力

因为翻转课堂模式,老师会提前准备好很多视频和素材知识,学生利用这些资源可以在课后完成自主学习,学生们在进行学习时,对于自己不懂或者不理解的内容,可以反复学习、训练直到掌握这些知识,避免了在传统课堂上,因为课时有限,学生接受能力不同,而造成学生掌握知识不均衡的局面。

2.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翻转课堂把学生放在主动位置,通过学生课下主动学习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分析、探索、创造等方式,来达到学习的效果。因为知识接受过程都是通过学生自己课下学习获得的,这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增加学生的互动交流

翻转课堂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传统课堂上大部分时间老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而通过翻转课堂,学生在课下通过视频等资料已经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对于在学习中难免会遇到的各种问题,或者是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学生们可以先进行小组课下的互动交流,在交流中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和探索能力,也在加强互动交流中,提升了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

4.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在传统课堂教学上,老师的主要教学设计集中于课堂上,包括语言组织、教学思路、问题构思、素材收集、作业安排等。而翻转课堂的实行,老师们的任务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因为采用翻转课堂模式后,知识学习在课后完成,所以老师们想要达到教学的效果,在课前教学设计上,就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完善教学内容,在课外收集大量素材,制作视频教学资料等,同时还要把原本课堂45分钟的内容浓缩成10多分钟的内容。此外,老师在进行翻转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加强互动交流等,这些对教师教学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翻转课堂教学的局限

1.学生不适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生还处于接受信息和知识的初级阶段,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还不强,翻转课堂模式,需要学生课下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对于刚接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生来讲,很容易出现抵触和害怕心理,这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多从学生角度考虑,尽量设计出适合他们的课程内容,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

2.课程内容不适合翻转课堂

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增加学生的自主学习、操作能力,可以更好帮助学生掌握课程技能。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并不是所有课程内容都适合这一模式,除了技能操作知识,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还有很多理论知识,对于这些理论知识,在传统课堂上,由老师进行课堂讲解的方式,有时教学效果更好。比如,信息与信息技术、计算机维护、计算机病毒等知识,鉴于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由老师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分析会更适合。

3.不适合大班制教学

翻转课堂来源于国外,它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也是针对于本国教育而定,这一模式引入到中国,也必然面临着水土不服的问题。比如因为翻转课堂强调的是课前学习和课堂指导,教学方式上采用小组教学,这种方式可能更适合小班制教学。在我国,小学教育普遍实行的是大班制教学,教学资源和教师精力有限,很难兼顾到每一位学生,推行翻转课堂模式,能否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还有待于实践证明。

三、翻转课堂在小学信息技术上的应用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翻转课堂应用的越来越普遍,下面将以《初识PowerPoint》课程实践为例,来探讨、研究翻转课堂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1.课前实验准备

利用翻转课堂教学,在教学实验前老师就要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课程的内容,老师在准备实验之前,进行素材收集、制作视频教程时,要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贴合学生的需求。比如,在学习《初识WPS演示》时,老师要先明确课程学习的目标,包括认识“WPS演示”窗口及学习制作演示文稿。在明确学习目标之后,还要着手对如何进行课前教学进行分析。比如,先通过教材分析,学习WPS演示的基础是学生已经掌握了WPS文字软件的使用方法,在此背景下,学生已经明白了金山WPS系列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所以在学习WPS演示这一新知识时,已经有了基础,可以利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WPS演示知识。另外,还要从学生的角度分析,学习这节课程的学生是四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WPS文字软件的相关知识,而且自我学习和操作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此外他们经常看到老师制作的PPT教学课件,对WPS演示知识肯定感兴趣。

2.课堂实验教学

在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时,课前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WPS演示的相关知识,并根据实验内容制作出自己的演示文稿内容,所以课堂实验大部分时间可以教给学生展示和提问,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成果反馈,来进行指导和评价。关于课堂实验,大致可以分为三方面内容,一是集中答疑解惑,学生们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时,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老师在课堂上要注意收集这些问题,然后统一集中答疑解惑;二是进行一些拓展训练,学生们在课后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相关知识,但课堂上有必要再进行拓展训练,以保证学生更好掌握这些课程知识;三是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有必要进行一些评价和总结,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学习的评价和总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课后总结思考

在完成WPS演示课程学习后,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工作。比如,针对不同学生的自主学生能力,提出一些相关对策,如优化小组结构,增加小组成员的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效率提出相关措施。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情况,选择更适合学生的视频教材,以便今后更好地实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四、总结

翻转课堂应用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顺应了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方面,有很大的帮助。未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翻转课堂也要与时俱进、创新内容,更好地为我国教育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用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行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4.

[2]张妍,李云文.小学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J].教学与管理,2014,(11):45-47.

[3]刘祎.小学信息技术翻转课堂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08):51-52.

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育美”实践 篇9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就是为了能解决在教学中遇到的难点、重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老师们大多以制作多媒体演示课件来辅助教学。这样显得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单一化,而在有的课例中又显得不太恰当。利用课件辅助教学是教育信息化的一种体现方式。

教师应认真备课,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利用这些信息化手段解决教学问题。忌“滥用”,无论什么课都采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如果这样,不但不会提高教学效率,反而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对学生而言,只会耽误他们的学习时间,学习能力又不能得到提高。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活动,不是什么高级产物,忌“穿新鞋,走旧路”,应走入教师的实际教学。不要认为信息技术是公开课、优质课中才能使用。这样纯粹浪费教学资源,更不能促进教学发展。

综上所述,要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必须先解决问题:更新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的信息能力,才能利用好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

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育美”实践 篇10

沈培明

(安徽合肥长丰县实验高级中学)

信息技术的运用在现代社会已经涉及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它的存在和使用已经大大提高了地域联系的便捷度和各类活动的效率度。那么它在我们地理教学中又会扮演怎样的角色呢?

一、有利于提高地理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的信息传递功能非常强大。采用超级链接的形式,集音、文、图乃至触觉和嗅觉信号于一体,以动静结合和可触可感的方式,把教学内容立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例如,讲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工业化与城市化――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时,放一曲《春天的故事》和一段邓小平南行的影视,很快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又如,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运动》是高中地理的教学难点,内容抽象,很难理解,为此,我用信息技术的幻灯和影视功能进行教学,在讲地球运动时,先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动画”,让学生直观感受地球是怎么自转和公转的,然后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运动轨迹以及产生的地理意义等知识,使地理教学课时缩减、负担减轻而仍能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利用信息技术网络组织地理教学,可以更好地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我在指导学生学习“产业转移”这一过程中,运用Powrpoint制作幻灯片进行教学。首先,制作了比较复杂的动画,演示了某地区产业转移到另一地区的过程。其次,展示活动要求幻灯片,学生能很清晰地知道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利于探究活动的开展。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地理教学的鲜明特点是要求学生能读懂图,会运用图,并能在地图中挖掘信息。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主要教具是挂图和课本插图,由于不能看到地理事物的运动变化,学生难于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利用信息技术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使静态图成为动态图,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讲到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时,首先显示一幅中国地图,然后点击珠三角的位置,图上出现珠三角在中国的位置,再点击放大,显示珠三角的范围,使学生一目了然。

总之,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它们对教学的作用愈加显现出来。我们应当迎接挑战,注重信息技术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不断探索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育美”实践 篇11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语文,本身是一门具有文化艺术、文化内涵的学科,在传统语文教学中,主要依靠单一式、灌输式教学。在教学中,不利于学生思维扩散,不能有效提升教学效果。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不断应用于教学领域。通过多媒体教学,确保学生能够多途径、多方式接收信息,提升学习效率。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经验,主要分析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创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实践。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出现的问题

1.教师传统观念陈旧。在传统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注重传统教学观念,手动制作教案,教案的内容、素材更新频率极低,一份教案使用时间可长达十几年。旧教案显然无法适应现代化教育需求。某些语文教师即使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信息技术教学,也只是书本照搬。部分学校由于硬件设施较为落后,导致语文教学的传统教学观念较为沉重,不能及时更新现代化教学理念。例如,有一些教师在讲述运算题时,也是讲“语文式子”列在多媒体课件上,减少黑板书写时间,并未实现真正的现代信息技术运用。

2.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未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大部分语文教师进行课件设计时,大多按照主观意识设计,以流水线方式对书本知识进行排列。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按照课件内容,单一的灌输式讲述,使得学生主体地位不能体现,教师始终处于一种主体地位,而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地位。现代信息多媒体教学,未结合学生意念,未考虑学生真正所需。

3.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不合理,课件设计内容大多无关教学。许多教师运用多媒体辅助技术设计课件时,一味强调课件美观性,为了装饰课件,过度插入和教学无关的视频、图片,使得课件纷乱,课件表现也比较繁琐。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图片、装饰等吸引学生眼球,而不重视课件内容,分散了学生学习注意力,使得多媒体的“辅助”功能与书本知识的“主体”内容发生本末倒置。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建初中语文的高效课堂策略

1.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为适应时代性、现代化教育,教师需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功能,而不是传统满堂灌与粉笔教学。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必须充分结合多媒体的优势特点,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另外,学校应该加大多媒体等硬件设施投入,强化教师现代化教学法培训。在课件制作时,教师必须清楚多媒体课件制作,是为了学生而制作,是为更好传播语文知识,进而提升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2.使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得以充分激发。现代化课堂教学,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广泛性、新奇性较为显著,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可引入学习者感兴趣的新鲜生物,使学习者逐渐感受到初中语文课堂的新鲜性,进而提升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信息技术作为现代化技术,在初中生中容易接受,也愿意接受,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3.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运用多媒体辅助技术,基本上是运用PPT、WORD等软件。近些年来,我国加大教师招聘力度,许多80后、90后走上了教师岗位,然而,在现代教师体系中,教师呈中老年年龄特点,对于现代教学技术的掌握能力较低,大部分教师只会一些简单的操作,图片、声音等插入无从入手。所以,学校必须加强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使教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基本操作,能够更好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进而提升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

4.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目前,我国初中语文教学,基本实现了多媒体教学。根据我国新课程理念教学要求,初中语文教学必须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提倡合作式学习方法。在新理念驱动下,要求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创新能力。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例如,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与学生共同协作,一起制作语文教学课件,让学生能够自己理解语文知识,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共同参与语文教学过程,提高语文学习效果。

5.健全教师评价体系。在传统教学评价体系中,主要以班级成绩为主,学生评价老师为辅,但该类评价方法存在诸多缺陷。许多初中学校的“重点班”、“实验班”集中了学校的尖子生,班级与班级的整体成绩明显不平衡,因此班级成绩评价也十分不合理。而学生对于教师的评价,形式化注意较为严重。因此,在现代化教学体系中,可纳入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指标,多媒体教学效果优劣,可作为教师评价的指标之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考核方式,评价初中教学效果。

6.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和新课程理念相符合。现阶段,我们身处信息时代,现代信息技术日益更新,在初中教学中,提倡教学改革,新理念教学不断推进。在初中教学时,为适应时代背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新理念教学理念相符合,确保初中教学更具现代特色。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更为生动、简单,为初中教学创造了时代气息,教学手段、教学方式呈多样化特点。因现代信息技术取材比较新颖,且时代联系紧密,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可搜集最近咨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方便取材,与生活实际和学习结合,利用视频、解题技巧等方式,阐述语文重点、难点。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彰显时代特点。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教学模式下,要想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与效率,必须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功能,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加强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提升学生的教学参与度,健全教师评价体系等,通过各种科学、合理措施,使初中语文教学效果得以明显提升,不断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优化作用,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

参考文献:

[1]张建新,张高华. 利用信息技术创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实践[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04:68-70.

[2]李帆. 利用信息技术创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实践[J]. 中国校外教育,2016,03:74.

[3]包月林. 利用信息技术创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实践[J]. 中国校外教育,2012,08:113.

上一篇:英语四级每日阅读文章下一篇:《现代中学英语教师素养》读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