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有效之我见(共13篇)
小学数学教学有效之我见 篇1
小学数学教学有效之我见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再关注学生如何学习,学的效果怎样,而是一味的追求课堂教学的形式化,使得一节课,学生学的热闹,教师教的轻松,而课的效果却在下降。这就使得我们不得不去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最近,在《小学数学教师》杂志上,读到了张奠宙教授的《当心“去数学化” 》一文中的一段话“数学教育,自然是以‘数学’内容为核心。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劣,自然应该以学生是否能学好‘数学’为依归。也就是说,教育手段必须为数学内容服务。可惜的是,这样的常识近来似乎不再正确了。君不见,评论一堂课的优劣,只问教师是否创设了现实情境?学生是否自主探究?气氛是否活跃?是否分小组活动?用了多媒体没有?至于数学内容,反倒可有可无起来。”由此联想到,对于当今数学课堂教学的形式化,是应该得到提醒。这些数学课堂上,教者对于“形式”的追求,往往多于对数学内容本身的关注,使得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又将如何使一堂课教学的有效性达到最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师生共同参与,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一堂有效的数学课,就要看它是否体现师生共同参与创造性活动,是否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为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认真学习教材,钻研教参,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教学的需要,设计需要学生共同完成的教学任务,达到备课的有效。备课前,教师要善于思考:学生已经知道些什么,学生应该知道些什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找准学生的已有知识点和未知的知识点。教师对教材的钻研,要做到读通教材,理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读准教学意图,明白教材的设计意图;读透教材的内涵。针对本课的教学,选择怎样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选择怎样的学习方式才最有效。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以主人翁的姿态,有所学、有所悟,有所提高。
二、注重数学语言的发展,提高学生素质
小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直接影响他们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从而影响他们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及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因此,一堂有效的数学课,应注重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促进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与学生进行交谈,关注学生在出示问题后的反映。教师要应用多种方式来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要通过语言的引导,启发学生思考,教师通过不同的交谈方式,鼓励学生运用数学书面语言来表达他们对题目的理解,能够完整的讲述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语言表述,得到教材上所得不到的第一手资料,为后面的教学找到较好的切入点。苏教版教材在编排上,取消了以往教材中的一些概念、法则和运算定律。学生没有了对概念、法则和定律的解读,单凭教师的说教,板书的算式,学生是不能深刻理解其意义,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留出时间,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述概念、法则和定律,阐述自己的算理,阐述出自己的看法、想法。一方面,借助学生的讲述,让学生在解读中,加深自己的理解,“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在数学上,同样适用。另一方面,学生在阐述中,自己组织语言,做到思路清晰,表达顺畅,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发展,让每个学生越来越喜欢学习数学。
三、联系生活实际,达到学以致用
数学教学活动,要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基础上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获得发展。教师要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点,以学生熟悉的数学事例为出发点,精心设计教学案例和进行课堂教学,帮助学生结合问题情境,建构数学模型,达到解释应用的目的。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例如,现行的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在每册中,都安排了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这些内容,无不体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数学离不开现实生活的思想。教师只有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才能使每个学生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四、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新课程标准在谈到学生的学习内容时说“学生的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这就是说,教师要在确保学生具有一定认知的基础上,对每个学生确定挑战性的行为目标,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让学生遨游在富有挑战的数学世界中。让学生在更复杂的水平之上理解习题,从而通过对学生的思维训练的挑战,发展其认知技能,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有着最直接的反馈。
五、重视师生间的交流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参与者。这就要求教师要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来组织好自己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当中。笔者认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不是教师单独的进行知识的讲解,一味的进行满堂灌,而是要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谈,注意倾听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著名特级教师黄爱华曾经说过,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并不能一味的责怪学生,而是教师没有养成倾听的习惯,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可以是教师的提问,学生的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所进行的表扬、鼓励;也可以是师生在对话中,生命与生命的呼唤和交融。师生间的交流,一方面帮助了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另一方面也使学生获得了数学学习的快乐。
总之,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想的更多,做的更多。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小学数学教学有效之我见 篇2
一、激发学生浓厚学习兴趣, 让学生乐于学习
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乐之, 才能从心底对学习产生认可, 产生强烈的心理期待与认同感, 才能以愉悦的心情、高涨的学习热情、振奋的智力状态主动而积极地投入到教学中来。这样才能为有效教学打下坚实的第一步。
首先, 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来赢得学生的喜爱。学生对某个学科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该学科教师的喜爱程度。如果学生喜爱该教师, 就会将这种喜爱转移到他所任教的学科。相反如果学生不喜欢该教师, 自然也会对他所任教的学科产生消极怠慢情绪。因此我们要以良好的教师形象来赢得学生的尊重与喜爱。一方面, 教师要具有良好的外在形象, 要仪表端庄、衣着大方、举止得体、用语文明。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 学生才能愿意亲近。另一方面教师要具有个人魅力。小学生喜欢新鲜事物, 千篇一律的事物是不能形成长久的吸引力的。教师只有具有独特的个人魅力, 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与喜爱。
其次, 展现数学教学的魅力引发学生的关注。数学具有抽象性与枯燥性的特点。这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 对具体事物更为感兴趣的小学生来说枯燥无味。这导致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普遍不高, 参与动机不强的问题。在小学生的眼中, 数学就是数字加符号, 既没有故事曲折动人的情节, 也没说游戏活泼多样的形式。因此在教学中, 教师要向学生展现数学的魅力, 使枯燥乏味的数字与符号动起来、活起来, 向学生展现数学的另一方面, 使学生感受数学的美, 进而改变对数学枯燥的看法, 而喜欢上数学学习。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学目标确立的是否合理, 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学目标只有科学合理, 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能够使学生经过思考与探究完成知识的构建过程, 才能够让学生享受学习过程, 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与学习的乐趣, 才能够使学生真正理解数学概念、定理, 掌握更多的数学思想与方法。相反如果教学目标的确定脱离学生的实际, 与教学内容关联不大, 就会让学生觉得目标遥不可及, 凭借自身的努力也无法解决。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获取, 相反还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畏难情绪, 进而会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而产生厌烦等消极情绪。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思考的主动性与思维的灵活性。
首先, 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对教学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观念, 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更为关注。数学新课程标准是我们进行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 是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理论依据。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我们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 只有深入领悟才能以其为指导, 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其次, 全面了解学生情况。学生是教学的对象, 教是为学服务的。制定教学目标的中心要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 而不是教师的想当然。我们要通过谈话、作业、测试等形式来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认知规律、接受水平以及兴趣、爱好等。再次, 深入研究数学教材。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载体, 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我们既要立足教材, 以教材为本, 又要超越教材, 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实现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
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学生主动参与, 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 主动完成知识的构建过程, 享受学习过程, 这是有效教学的核心。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 将学生作为被加工的对象, 采用单一的灌输式教学, 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体性与能动性, 只是将学生作为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 这样的教学与新课程改革背道而驰, 不利于有效教学的实施与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我们要变单一为多样, 变灌输式为启发式, 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全面提高。在教学中我们要学会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愉悦的教学环境,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在一节课中并不局限于运用一种教学手段, 而是要实现多种教学手段的优化与整合, 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如运用问题教学法, 以问题为契机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中来;运用小组合作学习, 让学生在小组内展开积极的交流与讨论, 使学生交流思想, 碰撞思维, 发挥集体优势, 解决个人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运用多媒体教学法, 以图文声像效果来吸引学生注意力, 集中学生精力, 激发学生兴趣, 增强教学的形象性, 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之我见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备课
目前,很多老师认为,备课就是形式,认为备课对教学起不到实质性作用,就是为了应付上级领导检查而备课。这样一来,备课的价值取向好像似乎有些改变,我们应重新认识备课,并把备好课做为研究课题来看待。有时认真地准备了一堂课,在上课时学生们却不认真听课,细心准备的教学内容无法推进,教学任务不能顺利完成,学生学到的东西很少,教学效率不高。
一、钻研教材
教材是无数专家用心血与经验编写而成,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载体,因此吃透教材是上好课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备课前,先不要看教参,静下心来,认真地读课文,反复地读课文,像教学生读书一样,划词语、划句子、作批注,整体感悟,读出自己的感受。这是个基本的道理,但有的老师却往往做不到,或者干脆不做。有的老师在备课时,先看教参,再看课文,甚至有的这样想,课文就几句话、几百字,一看就明白,有什么可读的。其实不然,在个别老师的公开课后,有好多问题他自己还没有弄懂,如一些重点词句的理解,甚至文章的主旨也不明白,更谈不上自己的感悟。这的确是实实在在的事情,我个人没有半点的夸张。语文课是人文性、思想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要教育别人,必须首先打动自己。教育学生学语文要有独特的感悟,我们自己必须先有独特的感悟,自己若没有感悟,也就不可能去打动别人。
二、确定目标
一节课中只有清楚教学的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才能吃透教材,才能准确把握教材的训练要求,教学才不出现盲目性。知道了学生要掌握那些知识;培养那些能力;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哪些要求。然后确定知识的重点、难点;哪些知识是关键,可以作为教学的突破口。抓准教材训练点,抓准情感目标的渗透点,才能根据目标对教材进行处理,加工、设计,才能把语文课教得有效,才能把课讲实、讲活。目标不清楚,一节课下来,只能花里胡销,结果远离根本;目标清楚,万变才会不离其宗。
三、拟定教法学法
认真研究教学方法,慎重地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怎样备好教学方法呢?首先要明确内容决定方法;要考虑教学目标、学生年龄特征、班级特点等因素。在了解学生的情况下,备课时还要思考如下问题:回顾上一节课教学的完成情况怎么样?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情绪是否高涨?学生的作业完成得好不好?总结上一篇文章,拟定要上的这篇文章的教法和学法。
四、设计教学步骤
我所说的教学步骤是在上课时老师与学生双边的活动过程。设计教学步骤通俗点说就是设计结构式教学方案,也称预案。预案设计宜粗不宜细,理清整体思路框架,整体把握教学进程。多设计话题性、开放性问题,设计活动板块、设计主问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提供平台。为学生提供广阔思考的空间,设想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案,使教学过程成为多向交流互动、充满活力的过程。
五、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阅读教学要从整体入手,加强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这一道理许多语文教师都明白。但是,具体采用什么方法去激起学生初读课文的欲望,去了解他们整体感知的程度呢?这便是许多语文教师颇感棘手的问题。一般说来教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总要布置一些具体的阅读任务,但究竟应该布置怎样的阅读任务呢?这就很需要教师的经验、智慧和独特的艺术匠心了。实践证明,阅读任务布置得越巧妙,学生初读课文的效率就越高,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发挥得越充分。
一般教师布置的阅读任务大多是让学生标课文段落、划分课文段落、层次,或者找什么心理描写呀,态度变化呀,低年级阶段就是画生字生词呀等等。完成这些任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但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我一般找合学生味口的问题给学生任务。
六、设计课后巩固练习
在备课时,设计一些课后练习也是非常必要的,根据课文特点,教学目的和训练重点统筹安排、精心设计一些练习,每课安排2~4题,大部分是读、背、写字方面的练习,重点突出,形式多样,生动有趣。它既为学生指明了学习目标,提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又能给学生得于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因此我们必须认真钻研“课后练习”题,充分发挥“课后练习”题在教学中的作用。
其实,要想备好一节课,想上好一节课并不是靠着这五步就能万事俱备,还要靠平时的经验和积累。如平时多读书,多学习,多听课,多评课,勤写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反思”对课前备课与课上实践进行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调整修改,充实提高,使备课——上课——再备课——再上课,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它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篇4
白泥塘小学 张 玲
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在于教师对学生兴趣点的充分挖掘,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调动。教师必须与文本有机地结合,用真情实感去演绎文本的内涵,努力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让教学具有实效性。那么,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如何提高呢?下面浅谈我个人的几点体会:
一、探究语文教材,明确教学目标
作为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课本,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重难点把握不住,就很难做到以文本为载体,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具体一点说,如果连课文也很少朗读,上课时糊里糊涂地上,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工具’也就无法成为工具,‘人文’也就无所依托,只能是夸夸其谈,漫无边际。
在执教八年中,我每上一篇新课文时,总是先通读一遍,再细读一遍,画出学生难于理解的词语,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方法作出预先研判,或查字(词)典解释,或对照近义词、反义词理解,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我总是认真地把课文朗读或默读几遍,发现一些难于把握停顿或比较拗口的语句,及时做上记号,便于课堂上予以指导。有时,还打开电脑,查看专家朗
读视频。对于重点词句的含义,总是写在一旁,方便课堂上参考表述。只有在对文本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等了然于胸的基础上,上课才能做到一气呵成。
二、问题质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上课的过程是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尽量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在探究中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一篇课文究竟应该怎么去讲,用什么方讲最好,什么形式行之有效,很难有一个标准去加以衡量。不同的教师个性,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没有最好的。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适合就是最好的。要做到适合,教师也许要比循规蹈矩花费许多时间与精力,甚至包括一些‚无用功‛,但它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一环。对此,我是这样做的:
1.信任学生,相信学生能提出问题,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不轻易否定,要激励学生,哪怕是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也是一种给予,一种沟通与理解。
2.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提出问题。(1)注意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2)组织汇报讨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3)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
3.重视对问题进行筛选,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尝试解决问题。当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后,鼓励并放手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多种途径尝试解决问题。这对启发、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三、把握学生特点,发展学生想象力
小学生对形式新异,生动活泼的东西十分感兴趣,一旦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发挥极大的主动性,对一些问题主动地多思多想,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智力。
四、教给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有了学习的主动权,才能独立地探索新的领域,获取新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去组合、去创新。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因此,让学生掌握学法,学会学习,应成为语文学习创新的主旋律。学习的方法是多层次的,多角度,多种类的,具体下面两个方面:
1、教给学生课前预习的方法,即课前必须多读课文,给生字注音、组词,画出新词,尽量去理解新词,尽可能用新词说话。
2、教给学生读懂课文的方法,提高阅读理解力。我主要通过以下四条途径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创新能力。A、示范引导,举一反三;B、借机渗透,适时点拨;C、反复朗读,细细品味;D、总结积累,鼓励运用。
五、求真务实、狠抓错误
教学中,我认真批改学生的每一次作业,错误的地方给学生圈出来,要求学生认真查看教师的批改过程,并根据教师批改要求订正或重做。凡错题均要求学生订正,教师对订正的作业要进行认真检查或批改。对独特的见解和代表性的错误作好记录,作为讲评和辅导的依据。
有效教学之我见 篇5
有效教学之我见
作者:吴贵忠
来源:《读写算》2013年第03期
作为教师,谁都希望自己的教学是有效教学。那么怎样才算是有效教学呢?我认为教学目标在教师实施教学中达到了预想的教学目的,通过教学,学生得到了实质性的进步和发展,即是有效教学。怎样才能做到有效教学呢啊?我认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必须做到教学目标明确。力求一课一得。一堂课只有40分钟。教师不应奢望在一堂课里头去灌输很多知识,解决许多问题,要知道十个指头是按不住十个跳蚤的。
二、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题,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在实施教学时应采取启发式,废止满堂灌,充分鼓励学生努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养成自学的好习惯,让“教是为了不教”逐渐变成现实。
三、必须认真备课和制作课件,恰当地运用情景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仅凭熟悉教材是不够的。课前必须花时间去查阅与教材相匹配的翔实资料。让学生尽可能在40分钟里头,了解更多的知识,从而达到在课堂上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有趣,课堂活跃之目的。
四、必须精心设计和认真进行板书。板书的内容是一堂课的精髓,便于学生复述和复习。必须精心设计,切忌草率行从事。板书时教师必须很工整地进行书写。把教师最好的书法水平充分展示出来,切忌龙飞凤舞,以达到见课如见人,为人师表的目的。
五、必须十分重视和具体安排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预习好了,课堂上教师实施教学才能收放自如,学生回答问题才能对答如流,整个教学过程才会渐入佳境。
中学作文有效教学之我见 篇6
写作教学是中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学生思想水平的高低,语文学习程度如何,其作文可以作为衡量的重要尺度。然而目前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令人担忧,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编造作文,丢失自我。
许多学生在作文中,感情贫乏、经历单调,胡编乱造,丢失了自我。各类“作文选”“写作大全”之类的参考书,成为他们创作的主要“源泉”。抄袭拼凑、剪辑组合、生搬硬套便成为他们创作的主要方法。这样拼凑起来的文章,没有了学生的思想、学生的情感、学生的个性,成为没有灵魂的作文。学生思维与创作激情往往在这样的写作中被压抑了、被扼杀了,便丧失了写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能力欠缺,知难而退。
一提要写作文,不少学生头疼的是写什么。整天在学校、家庭之间,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没有生活积累,见闻贫乏,经历单调。结果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习作自然言之无物。再加上学生的摄材能力、思维能力、结构能力、言语能力、修改能力等方面的欠缺,常常令一些学生产生“作文恐惧症”,知难而退,丧失了写作的热情和兴趣。
3、恐惧作文,厌恶写作。
笔者曾对九年级两个班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98个学生中,喜欢作文的仅有15人,占15.3%;无所谓喜欢的23人,占23.5%;害怕作文的竟有60人,占61.2%。这一数据足以表明中学生中恐惧作文的严重性。问其原因,有人说:没话写;有人说:怕写不好。由恐惧作文而厌恶作文,导致应付,不负责任的人比比皆是。提起作文,不仅学生说难、家长说难,就连老师都不自觉地表现出怕。这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语文教学的健康发展与人才的培养。
4、指导不力,高耗低效。
作文教学的课时量占到语文课时总量的40%,但花费了大量时间进行的作文教学,效果却不理想。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现在的作文教学模式还是几十年一贯制的“命题、审题、立意、选材、起草”模式。在作文教学中,重视概念和形式,忽视了渐进与积累;重视方法训练,忽视了情感熏陶。这种模式与文章产生的自然过程是不一致的。老师的命题提不起学生写作的精神,但又不能不写,而且还要限时完成,所以只好硬着头皮
胡编乱造。以上问题的存在,大大压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甚至扼杀了学生的创作激情。能有良好的效果吗?
要解决目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必须从以下方面做起,开展有效教学,切实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
1、激发兴趣,形成习惯。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特级教师袁浩的儿童作文心理研究指出:兴趣是直接推动儿童作文的一种强大的内在动力,只有具有习作兴趣的学生才会把它看成是内心的满足,而不是负担。学生只有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乐于写作、敢于写作、勤于写作、善于写作。所以要把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放在写作教学的重要位置上。此外,还要注重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如对书写、行款、标点、修改等提出一些常规性的要求,并指导学生按照要求进行练习,直至形成牢固的形为习惯。
2、注重阅读,打好基础。
前苏联心理学家捷普洛夫说:“阅读文艺作品——这是想象最好的学校,这是培养想象最有力的手段。古人说:“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讲的就是读书与写作的关系。鲁迅早就说过,不要相信文章做法之类,已有定评的大作家的作品就告诉读者怎么写。学生在读书中自会悟出怎么写。美国教育家克拉森在《作文:研究、理论与应用》一书中写道:发展写作能力的中心任务是使学生对读书达到入迷的程度,从而自发地去读大量的课外读物。现在有一些教师不是在引导学生读书上下功夫,而是大讲特讲写作方法与技巧,让学生读作文选一类的读物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结果收效甚微,且耽误了学生阅读名家名作、吸收高营养的时间。
3、发展个性,倡导创新。
作文是学生的精神家园,是自己人生的“史记”。在作文中说真话、抒真情,是学习做真人的一种历练。用叶圣陶先生的话就是“立诚最为贵”,主张“作文”与“做人”的统一。不造假,是对作文最起码的要求;写出个性,有创意,才是作文的关键所在。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教育的任务是毫无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创造潜能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一目标比其他所有的目标都重要”。然而,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作文大都已变成了与个性心灵毫不相干的东西,至于创意更是谈不上。作文中充塞着伪圣化的情感、功利化的思想、成人化的语言,惟独丧失了学生自己。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自主拟题,自由立意,自由选材。
4、联系生活,注重积累。
生活与写作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离开生活,写作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写作又是一种释放,是思想、情感、智慧的输出。没有吸收和积累,输出什么?古人讲的“厚积薄发”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帮助他们积累有情有趣的素材,通过广泛地、大量地阅读和不断深入地思考,加深思想认识和情感的积累、语言的积累,才能有“米”下锅。而写日记、写随笔、摘抄等都是存“米”的好办法。
5、发展思维,开阔空间。
美国教育家西奥多·W·海伯说:“要想写清楚就必须想清楚;要想写得充分就必须想得充分;要想写得实在并有丰富的想象力,那就必须在思想上想得实在并展开丰富的想象。一个学生要想较好地学习写作,那他就一定要更好地学习思考。这是一条规律,其他没有第二条路可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和思维是互为表里、密不可分的关系。写作实践表明,思路清晰,是作文有条理的先决条件;而思路狭窄、僵化、混乱,大都是思维方面存在问题。因此,作文教学应以发展思维能力为重点,加强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体验人生,开阔写作空间,放开手脚,自由表达。让学生在开放的写作空间里,“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放飞他们想象的翅膀,驰骋他们思维的快车。
参考文献:《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语文新课程教学设计》王格奇、王德俊编著
小学体育有效性教学之我见 篇7
课堂上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还要讲究一定的语言艺术。语言生动有趣、形象具体、深入浅出、感染力强, 会使学生“如见其人”, “如闻其声”, 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样才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精心设计好导语, 能起到引领作用。导语的设计是教学中的引入环节, 要求言简意明, 内容生动, 形象亲切, 容易让学生理解与接受。例如:队列练习教师的语言就应该是干净有力的, 就像部队的叔叔在进行军训一样, 干脆有力的口令让学生感受到军营的氛围, 动作的要求也会随之而完成。在玩一个游戏的时候, 讲解的语言应该是生动的, 把学生引入想象的情节, 把学生们的兴趣都调动起来, 这样的游戏才会让学生在快乐中获取知识。
情景教学中的语言就像幼儿园的阿姨在讲故事, 慢慢地引导孩子们进入角色, 声音时缓时急, 时轻时重, 有感情的投入, 也有动态的模仿。在进行难度较大的教学时, 更应该用用语言鼓励学生克服困难, 不要向困难低头。学生受到挫折时, 要轻言细语地鼓励他们, 肯定他们的优点, 让他们对自己有信心。笔者在去年优质课比赛中, 把自己当作是一个导演, 让小演员们在舞台上尽情地表演, 怎样表演得出色可要看导演的本领了。首先用亲切的话语把故事讲开了, 把小演员们引入到情境, 让孩子们知道他们个个都是能干的驯兽师, 要把他们手里的跳跳球当做小海豚来训练, 然后轻轻地告诉孩子们:“想想蓝色的海洋, 小海豚在海水里自由自在地游着, 咱们再来看看海豚是怎样翩翩起舞, 又是怎样钻圆圈的。”听到这些, 孩子们的兴趣马上就来了, 顿时, 场面上的气氛就活跃起来, 在这样的氛围里, 小演员们尽情地表演、表现。别开生面的开场已经把学生引入到了学习的氛围里, 孩子们既学到了该有的知识, 也提高了能力, 锻炼了身心。
美感及趣味的语言在体育课堂教学中, 可以诱导学生投入极大兴趣, 以一种蓬勃向上、蔑视困难的勇气完成技术动作。快乐气氛不仅浮现于表面, 而且是发自学生内心。言之有乐、有物、有趣才能对学生产生极大的感染力, 学生对有感染力的语言是乐于接受的, 特别是语言的生动形象性, 它可发展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力。快乐的境界对提高学生的兴奋性及动力定型的形成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 教师的语言就是指挥棒。
二、匠心独运的课前准备是有效性教学的序曲
教师匠心独运的课前准备, 为学生高效率的学习创造了可行性。向有限的教学时间要质量,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就需要我们不能满足于对教材一般意义上的理解和把握, 更需要我们开动脑筋, 把课前准备做足。
如小学低年级学生天性纯真, 对一切新事物都会产生积极的好奇心, 而他们的情感较为丰富, 表露也极其坦然、真诚。如从场地、器材的设计到上课开始排队的那一刻起, 学生就已经忍不住内心的喜悦, 开始想象课的内容, 迫切想尝试练习。吸引学生们兴趣的不仅仅是要有学习内容, 场地、器材的准备更是不可少的。场地、器材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前奏, 是上好一节体育课的前提, 易受干扰是小学生心理特征中影响课堂教学秩序和效果的主要因素, 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紧紧抓住学生心理特征, 充分利用场地、器材, 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产生参与练习的需要和兴趣。快乐是愉快情绪的体验, 而愉快情绪的建立是以学生产生需要和兴趣为前提的。场地、器材安排与否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建立快乐氛围的前提, 是学生完成技术动作、掌握技能的序曲。
三、精彩纷呈的教学内容是有效性教学的主音符
要实施有效性教学一定要精选上课内容, 一定要“突出以身体练习为主的手段”, 对技能型的内容要进行合理化的改造与创编, 使其成为富有新意的教学内容。创设浓郁、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 从而使课堂教学精彩纷呈。
上课中看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与, 不仅要看教师的引导, 更关键的是教师要创编新颖、实用、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好的教材能让学生有主动学习的兴趣, 没有意义、枯燥无味的教材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主因。每节课周而复始的重复练习, 学生产生了厌倦, 喜爱上体育课的快乐一点一点地消失。没有了快乐, 如何谈得上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他们不愿意每天进行跑步练习, 更不愿意重复着单一的队列练习, 每节课的篮球运球, 使他们失去了上体育课的兴趣。他们需要新颖、实用、有挑战性的教材。老教材可以开发出新的特点, 关键看教师们愿不愿意动脑筋去创造。如, 可将枯燥的沙包投远教学内容改成小海豚钻圈、还可开发出海狮表演越过火圈这样的游戏形式, 孩子也更愿意采用这种形式进行学习。
在自创游戏的体验中, 教师应多给学生以不同创造的体验。同样是投掷的动作, 换一种方法, 把主动权交给孩子们自己, 让他们去争取胜利, 获得提高。还可以把教材与现实生活进行搭配, 让孩子们开动脑筋, 发挥想象力。那么, 如何选用和搭配教材呢, 笔者认为, 可以与动物动作相联系, 例:青蛙跳远、刺猬滚翻、武术鹰爪、篮板球的猿猴动作;与故事、童话结合, 低年级课堂教学中将技术动作穿插在故事、童话中, 用边做边说边唱的形式完成。充分利用器械、彩绳的图形、呼啦圈的造型, 以及纱巾与跳跳球的运用、体操棒与实心球的搭配等, 都能把课堂教学做活。再就是充分创设情景, 比如森林里的聚会, 风儿起、树儿摇, 池塘里的小蝌蚪, 还有阅兵仪式练习队列队形等。将枯燥、单调的练习融入知识性、趣味性, 这样便显出教材的新颖。体育尖子生一般在教材学习初期显得兴趣浓、投入大, 但他们很快掌握技术动作后, 便厌倦了, 区别对待选用适合他们的有挑战性的教材尤为重要, 如在篮球基本技术练习中安排“三人”篮球赛, 使他们得到满足。因此, 精彩纷呈的教学内容就是有效性教学的主音符。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年.
小学数学教学有效策略之我见 篇8
现今教育热门话题之一就是有效教学,怎样的课堂教学才有效呢?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一节四十分钟的课,如果学生学得很费劲,毫无什么收获,那就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就达不到教学的有效性了。作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也一直在探究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一位教育专家认为:教师的职责不是教给学生各种知识和灌输种种观念,而是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环境中进行学习,同时必须十分谨慎地对学生接触的事物加以选择,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与合理的教益。
在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时,首先要选取现实的生活情境。教师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素材作为课堂情境。另外还要创设开放的生活情境。例如:在教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折扣》这节课时,考虑到这节课内容与生活密切联系,我是这样创设情景的,把学生熟悉的广百购物商场图片做成课件,模拟带学生购物的情景,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便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最后本节课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的研究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效的课堂教学前提必须有好的提问,这需要我们教师要善于把问题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以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有效性提问,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善于利用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心理学指出:当教学内容引起学生兴趣时,学生学习就能集中注意力,就能对所学知识更好地感知、记忆、思维和想像,从而获得较多、较牢固的知识与技能。例如:在教学《利息》一课时,先创设李奶奶到银行整存整取一万元一年的情景,然后提出问题:到期时,李奶奶的利息有多少钱?李奶奶一共能取回多少钱呢?李奶奶计算不好,你能帮帮李奶奶算算吗?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让学生体会到助人为乐的情感。
2.要善于利用提问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巧妙的提问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和动力,诱发学生进一步的积极思维活动。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让学生分小组动手操作探讨圆的周长公式,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让学生讨论思考: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圆的直径总是它的直径的几倍多一些?什么叫做圆周率?它的值大约是多少?圆的周长公式怎样计算?这样通过这些问题,指明了学生学习思考的方向,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知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操作
根据现代教学论的观点,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结论,还要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发生过程,课堂教学中知识的发生过程,与人类认识过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具的特点及其操作活动的特点,决定了使用学具的教学过程既不是重复人类的认识过程,又不同于直接向学生传授概念、公式和法则的传统教法。动手操作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中应从这几方面去关注:
1.课前要精心准备好学具。成功的一半离不开好的开始,充分的准备是成功的前提,学生的课前准备是使每位学生调整自我的状态,达到发展的需要,是关系到每一个学生每一节课学习质量的关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所以,要特别注意让学生精心准备学具,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设计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教学情境,给每位同学提供了用学具展示自我的机会。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课前我先分好四人小组,每个小组都准备好一盘沙子和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圆锥形杯子,充分准备这些学具后,然后做圆锥的体积公式推导实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了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之间的体积关系,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2.操作要给予学生适时指导。教师教具的使用,不仅只是为了直观地演示给学生看,更重要的是可为学生的学具操作起到引路示范作用。所以,教学中我非常注意创设情境,让教师手中的教具和学生手中的学具一起动起来。例如:教学《圆的面积》一课,实验前我先通过课件演示如何操作实验,通过直观的演示,让学生就更好地明确掌握了实验的方法。
3.选取方法要灵活。学具操作最重要的是过程,它能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化解难点,在这一过程中,能体现出数量间的变化,帮助学生理解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课堂教学中,可以选择适合本班学生实际的方法。
四、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
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课堂练习,它是学生巩固新授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因此,精心设计练习,提高课堂实效,是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重要问题。练习设计要注重以下几点:
1.注重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学以致用。
数学源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生活。学生在课堂学的知识大都是以系统化、标准化的纯数学的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可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旁,从自己身边的情景中可以看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使他们对学习数学更感兴趣。例如:学完《折扣》一课后,设计的练习和作业要以学生熟悉的生活题材进行设计,这样不仅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2.练习设计时要注重趣味性、层次性和多样性,以提高练习的有效性。
练习设计时,首先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数学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其次,要注重练习设计的层次性,让优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还要注重练习设计的多样性,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从新的练习形式、新的题型、新的要求出发,避免陈旧、呆板、单调重复的练习模式,保持练习的形式新颖。
以上几种策略的最终目的是引发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学要讲求效率,教学方面要讲求效果。面对新课改,我们要尽最大可能采用效果最好,效率最高的教学方法,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体现出价值。
【参考文献】
[1] 吴常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 基础教育参考 2015年15期
[2] 郑斌琳.讲求策略 追求高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例谈[J]. 小学数学教育 2015年19期
作者简介:
小学数学教学有效之我见 篇9
朝天一小
凡小容
根据2012年新修订的《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努力要学会正确使用普通话,学会听故事并简要复述自己感兴趣的情节;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能清楚明白的讲诉自己的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
口语交际教学不仅仅要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人处事,临场应变等,那么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做好口语交际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以及引导者。那么如何才能使口语交际课堂的教学策略做到有效呢?我认为:
一、借助媒体,创设情景,让学生有表达的愿望
对于小学低段的学生处于直观形象阶段。在教学中,有效借助媒体(如图片、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创设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看、听等过程中,产生表达自己愿望的想法,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例如我校老师吴丽蓉在教学二年级绘本读物说写课《母鸡萝丝去散步》时,首先借助多媒体让学生观察图片,并伴随声音让学生说:“一只()的母鸡()地散步”,学生的语言表达呈现异常的精彩。有的说 “一只懒惰的母鸡慢吞吞地散步”,有的说“一直有斑点的母鸡悠闲地散步”,有的说“一只五彩斑斓的母鸡开开心心地散步”……孩子们争先恐后,各自都想把自己看到的说出来,课堂气氛活跃,达到让孩子想说的目的。
二、创设平等的有效课堂,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首先要消除学生“怕说’的心理障碍。那么,作为教师就要创设平等的课堂,让师生关系平等、和谐。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而安全的交际氛围。
古语道: “亲其师,传其道。”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之间情感表达的途径。师生关系直接这学生的认知活动。低年级学生情感丰富,最乐于扮演角色,又最易于沉浸在角色中把自己的情感表现出来。因此,教师需要就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地创设生动有趣的、符合学生心理、年龄特点的情境,营造平等和谐口语交际的氛围,以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双向互动,适时引导,让学生能够把自己的见解说得具体生动。
生生互动,师生互动,适时引导,让学生能够把自己的见解说得具体生动。因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互动的互动过程,是一种双向互动方式的语言实践活动。《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因此,在互动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让学生能够把自己的见解说具体生动。在一节作文辅导课《在冬天寻找生命的踪迹》中,老师先用图片让学生感受冬天,然后让学生说一说看到的图片上的冬天,还有自己亲身体验的冬天,从图片到生活实际,冬天的景象:人们穿上厚衣服、树叶变黄、孩子们玩雪、松柏挺立……在这时老师适时引导:松柏怎样的挺立?孩子们说:“松柏依然苍翠,像保卫祖国的卫兵一样挺立。”通过这样的表达,老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孩子们把冬天说得也如春天一样五彩斑斓,生机勃勃。
四、感受成功,让学生乐于表达
人教版《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作为教师,对于学生的成绩要给于肯定,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功,让学生能够感受成功就要有积极主动的表达,同时也要对及时发言的学生表示肯定与祝贺,切身体验成功的快乐。对沮丧的学生要有鼓励的眼光,保住他们的尊严,在口语交际中,难免会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出现这类问题,要加以鼓励,并鼓动其他同学为之鼓掌或投去激励的目光,这样,就避免了因回答失误而受到打击,有损自尊的现象。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篇10
上学期校本培训体会
芦萍
岳庄小学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进一步向纵深推进,新课程理念越发深入人心,课堂教学状况已悄然发生了变化:学生在课堂上变得敢于举手、敢于质疑、敢于发表不同见解;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资源多元化也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诸多的便捷。但目前仍有很多教师受“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刻影响,课堂始终笼罩在传统讲授式、灌输式的阴影下,可谓是“穿新鞋,走老路”。为使学生学得“扎实”,教师拼命地“细细讲评”,学生被动地、无奈地“听练”,真是“学生学得苦,老师教得累”。总的来说,在课堂上,师生做了很多的“无效劳动”。
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呢?
一、教师良好的自身素质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必备前提。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对于教师自身素质要求的最好诠释。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教师的自身素质主要是由两个方面组成的,即师德和学识。我们应从这两个方面不断进取,不断超越,实现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陶行知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作为一名教师,不管学校福利待遇如何,工资的高低,生活环境如何,顺不顺心,都应该对所教的学生负责。不要因为个人原因,影响了学生的发展。要么不教,要教就要教好。只要有了这种强烈的责任感,教师才会关爱学生,才会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尽全力备好每一节课,上好备每节课,课堂效率才会提高。
二、有效备课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点。
《中国教育报》曾刊登一篇文章,其中有这么一段描述:“一位历史老师讲公开课,极其成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上得这么好,请问您备课用了多长时间”?他回答道:“可以说这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但是要问直接备课的时间,那我告诉您,只有十几分钟”。这位老师的回答,让我们感到:有效备课——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有效!
什么是备课,顾名思义,备课就是为上课做准备,而在教学实践中,备课往往被曲解成了备教案,写教案成了备课的全部。绝大多数教师将20%的精力放在钻研教材上,将80%的精力用在写教案上,殊不知没有有效的课前准备,就没有有效的课堂实施,也就没有有效的课堂教学。我觉得钻研教材是备课的重中之重,每个教师要善于创造性地理解教材和使用教材,要学会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不仅要用好现有的课本,更要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只有这样才能备出有效、高效的课,只有这样老师上课时心里才有底,也便于老师讲课中遇到问题,该肯定的敢于肯定,该否定的敢于否定,也才会有精彩纷呈的有效课堂教学。如果在钻研教材时,缺少了广度,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没有拓展,没有延伸,那就会导致学生在课堂中吸收的信息量少。鉴于此,有效备课,不仅需要教师不断充电,丰富自己的专业素养,也需要有效的备课方式。法国启蒙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教育家卢梭这样说过:“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这又提醒我们不能简单的把老师对教材的理解全盘托给学生,还要注意对自己的教学设想进行艺术化的处理。
当然,有效的备课方式很多,关键是教师要投入热情,善于总结和开创。开辟出一条“备而能用,有利于教,有利于学”的有效备课之路,让教师得以成长,让学生得以受益。
三、学生的学习状态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注点。
“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什么。(泰勒语)”有专家指出:“考察教学效率的标准之一,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程度。在一节课上,如果70%以上的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这就可以说是一堂高效率的课。”新课程提出“以学论教”的观点。“以学论教”使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呈现的交往状态、思维状态,达成状态等。从活动到状态,意味着要反对教学中的形式主义,提倡和追求有效教学;从过程到情境,意味着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学预设,更要关注课堂教学中的种种生成,关注教师实践性智慧。以此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改变教师“只见教材,教案,不见学生”的倾向。
“差生一开始的状态差可能是假性的,就像近视一样,时间长了也就变成真性的了,无法再矫正过来了。所以我想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学生的状态,学习状态,成长状态。学生是不是对学习充满热情,对自己充满自信,他的人生态度是不是乐观,精神面貌是不是积极向上,这才是学校教育要着重关心和塑造的”。我觉得这是非常经典的论述,我想只要学生的学习状态是良好的,对他们的学习结果就不需要苛求。
四、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催化剂。
评价是课堂教学中一个必需环节,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教育手段。教师的评价语言不仅能影响课堂教学气氛和活动,有时甚至能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如何提高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运用水平,关注课堂评价细节,是每位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中央电视台每年的青歌赛我一直都很关注,对歌手我倒是没有太多的印象,把中心放在了评委身上。一个不经意的镜头推向了赵易山老师,他担任大赛视唱练耳的评委,赵易山老师绝对外表并不是有多么出重,他的样子并不是属于于帅气型的,但他的和蔼可亲的笑容与温柔、舒服的语言,让每一位选手都感到心灵的慰藉。为什么那么多选手与观众,还有他的学生,特别迷恋他的话语,因为他的话语充满了爱的灵光与智慧的温暖。每位选手听了他的点评之后,都不会感到被忽略与自卑。比如:“你已经唱得很完整了,这是一个歌唱人的基本修养,你已经做到了,非常好。如果放松一下,不那么紧张,你一定会把这个曲调的感觉唱得很完美,我相信你会做的更好”。这是多么鼓舞人心的话语。而一句嘲讽与攻击的恶语,往往就毁灭了一个艺术家的诞生。激励性的教学评价语言是学生学习信心的催化剂。课堂上,不管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与赞扬。因此,教师评价语言中要尽可能多一些常识和鼓励,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好,勇敢地站起来读吧”!“老师相信你一定是我们班声音最响亮的同学”!“请你把你的想法写在黑板上好吗”?这些激励学生的话语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使用,学生们也正是在这些语言中体会自信的快乐,他们大声地读,快乐地读,向老师展示着“我能行”,老师的一句句激励的话语,唤起了学生心中的憧憬,点燃了学生自信的火花。
当然,教师评价语言的激励性也要适而有度。评价语言使用不能公式化。例如:不论学生回答的好坏,总是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激励评价语言表扬:“你真棒”、“你回答的真好”、“老师很喜欢你”!“你真了不起”!弄得听课老师和学生心里都不是滋味。奖赏要与学生实际付出的努力相一致,使他们无愧于接受这个奖赏。如果对他们解决了一些过分容易的任务而大大赞扬,尤其在中高年级,则不仅难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反而会增加他们的自卑,因为这会被同学认为是无能的标志。所以赞扬要适而有度,只有客观的恰到好外的表扬鼓励才显得可贵,才能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成为学生学习内在的,长久不竭的动力。
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之我见 篇11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效率
在日常教学中,经常看到 “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或“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往往是教师在课堂中讲得口干舌燥、筋疲力尽,而学生却听得头昏脑胀,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何才能在有限时间和空间内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益呢?
一、确定教学目标方向
就像跋涉中的人们,准确的目标是他们能轻松到达目的地的向导一样,教学中的目标同样也是我们教学中的指挥棒。制定准确有效的目标,首先要求教师读透教材。真正有效的课堂,需要教者对教材有一个深度、全面、系统的解读。
其一,整体把握。教者要善于将某一知识点放置于这一单元、这一学段甚至整个知识体系中来审视,这样,才能进一步明确该知识点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即这一知识点是在怎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怎样为后面知识的学习作准备。其二,深研细节。教者应深入教材,在把握其精髓实质的基础上,发掘其潜在的教学因素,包括教材上的每一幅插图、每一句提示。这样,才能做到“深入”而 “浅出”,真正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从而实现对教材的必要超越,使有效教学不至于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二、摆正学生主体地位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要,把学生当成教学的主体。如果课堂是一个舞台,那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真正的参与者、学习者并展示才华的人,应该是也只能是学生。只有让学生自己感受到学习的需要并主动地参与学习,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教学《我们爱你啊,中国》这一课时,我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组学习: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祖国的美景——波澜壮阔的大海、浓妆淡抹的西湖、云雾飘渺的黄山等等;可以交流收集的图片、资料;喜欢画画的可以画出心中美丽的祖国;喜欢朗读的可以尽情地读……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展示着令人钦佩的活力,以各种方式表达出了自己对祖国无比的热爱。看着学生那一张张满足的笑脸,我明白,正是给了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才使得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三、合理布置有效作业
一位教育学者曾经说过,家庭作业应该是教师精心准备送给孩子的一个礼物。作业布置是课堂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布置合理的作业,有利于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首先,作业应该是难易适度的,难度过大势必影响学生的参与度和成功率,达不到预期效果。其次,作业的呈现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可以是言语的、图片的、模型的,也可以是实物的、观察的、操作的和体验的,这样学生才能兴致勃勃地从事作业,提高作业的成效。其三,作业的内容应该是富有趣味性的。大量的机械、枯燥、重复的作业,只会让学生草草从事、敷衍搪塞;新颖有趣,活动多变富有刺激性的作业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乐于完成也完成得更好。以《我们爱你啊,中国》为例,我向学生提供了极富拓展性的作业超市:1、以《我们爱你啊,___________》为题,赞一赞家乡或学校。2、把诗歌改为一篇优美的散文。3、办一期题为《我们爱你,中国》的手抄报或图片展。在反馈时,有的学生朗诵作品,有的学生展示图片,对课文的理解得到了升华。
四、学生兴趣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率,以往有些语文课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在于有些教师的教学模式过于呆板,或过于夸大语文课的作用,教师求全、急燥的心理过于严重,给学生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使学生产生了厌烦的情绪。有效的课堂,学习的兴趣不只是一两个人的兴趣,也不是一些尖子生的兴趣,而是全体学生的兴趣。不管学生的语文基础怎么样,教师心中都要有一种“全人”发展的观念,努力促使自己的课堂能使每一个人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五、创设科学评价标准
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向预期目标的发展,都需要依赖反馈调节。教师科学地对教学活动和学生反馈进行评价,可以大大改善教学行为,高效地实现目标。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差别,一方面是先天的;另一方面是后天因素的作用。作为教师应承认这种差别,尽可能缩小这种差别,才是唯物、务实的。因而,教师在备课、讲课、讨论、提问及平时练习中就应有意识地设计不同层级要求。即使是后进生,只要达到相应的要求,教师就应给予肯定和鼓励,使每个层级的学生均有“成就感”。如背诵课文基本篇目,优等生和中等生要求背诵并加理解运用,而后进生则需熟读即可。
小学数学教学有效之我见 篇12
一、大胆放手, 相信学生, 肯定学生
我们教师要做到对学生大胆地放手, 要充分相信学生, 相信学生的能力, 充分肯定学生哪怕是一丁点的进步。只要我们能有效地引导、组织, 学生一定能给我们一个惊奇的世界。我们不能是自始至终絮絮叨叨地讲课、传授知识的人, 而是把学生组织好, 由他们自主、合作学习。例如在人教版数学教材第一册《10的组成》一课时, 教材中只是出现了几组填空, 其他的什么都没有, 学生能不能完成这样的内容呢?我心里没底。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已有一定的认识, 教学时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让他们进行讨论。然后, 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 教师对学生理解有困难的地方进行指导, 结果没一会儿, 学生们都把结果写出来了, 负责展示的学生们说得头头是道, 还有的学生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可以说教学效果非常好。这一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会有学生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失误, 但只要我们教师能正确地引导, 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感受到自己创造知识的乐趣, 相信他们一定能给我们惊喜的。
二、激发兴趣, 让学生主动参与, 体验学习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习的最高境界就是乐学。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也曾用实验证明, 通过激发兴趣, 人的积极性甚至可以增加3~4倍。有兴趣的课堂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 积极思考, 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所以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 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去。要时刻牢记, 我们教师只是学习的引路者, 学生——才是学习过程的主人。只有让他们有了兴趣, 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 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 这样才能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在教学实际中, 我经常会根据教材内容有选择性地组织一些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 我把课堂装饰成一个小小的超市, 让学生分组装扮成店主和顾客, 拿出课前已准备的人民币的模型, 当场进行购买交易, 商品就是学生的书、玩具、水果等课前准备好的物品。课堂上充满大声叫卖的氛围, 学生兴趣盎然, 积极性很高。在这样的交易过程中, 他们很快地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通过这样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 将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 学生把自己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 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 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 获取了学习数学的经验, 教学效果自然就好得多。
三、选择恰当方法, 让学生感受学习过程
提高学生积极性后, 选择一个适当的教学方法是必不可少的。教学中当然存在着一些好的教学方法, 但不管采用何种方法, 落脚点都应该是: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促进了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否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否则任何方法都是无效的。只有灵活机动地选择最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 才能最好、最优地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学《长方体体积》时, 因为学生对“体积”这一概念就是抽象的、陌生的、模糊的, 所以为了加强学生的切身感受, 我让学生观察教室里随处可见的物品:桌斗、纸箱、粉笔盒、柜子。先让他们摸一摸, 放进物品后再摸摸看, 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到物体是占有一定空间的, 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白“物体不同占的空间大小就不同”的道理。通过实践, 就把一个抽象的数学概念变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数学事实, 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
四、师生和谐关系, 教师要有平等的学生观
中国传统教育的败笔之一就在于用师道尊严禁锢了儿童的思维, 用知识封杀了儿童的想象。只有在平等的气氛下, 学生才能进行主动的、积极的学习;只有在尊重的环境中, 学生才有信心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 激活潜力, 进行探究性学习。现代教学实践证明, 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师生之间和谐的关系。对教学而言, 它不仅是一种教与学的活动方式, 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学情境和精神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变“苦学”为“乐学”,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也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古人有云:“亲其师、信其道”。所以, 教师能否与学生很好地沟通, 能否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 对他们的成长能产生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作为一名教师, 一定要注重自身形象, 注重自己的品格修养, 让你的学生爱其师而乐于学, 师生友好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有效之我见 篇13
如何有效整合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之我见【摘要】:随着新课程的实施,现代教育多媒体的介入,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作文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正悄然引发作文教学的深刻变革。而将信息技术这种全新的教学媒介应用于作文教学中,必将开辟作文教学的新天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选择了“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的有效整合”作为研究方向。本文从“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帮助收集写作素材,蓄积写作灵感;提高作文评改效率”等方面阐述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的有效整合。
【关键词】:信息技术 作文教学 整合
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使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方式的实施更具人性化的特点,呈现出信息教学特有的魅力。信息技术同样给作文教学注入了新内涵,使作文教学具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把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通过信息技术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外化文本的意蕴与内涵,是现代教育技术对传统语文教学提出的新的挑战,也是语文教学活力得以生成的必要条件。下面就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的有效整合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没有兴趣就没有写作的欲望。小学生由于受阅历、年龄的限制,总感觉没有东西可写,没内容可写,如果再没有写作的兴趣,就会对作文感觉头痛,甚至厌恶。因此,让学生始终要对学习活动保持着一种兴奋的状态,并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之中去,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情景,可以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变怕写为乐写,以写作为乐事。多媒体软件有生动的图、文、声、像拨动孩子们的心弦,令学生入情入景,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调动起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并扩大训练容量,达到教师善教乐教,学生善学乐学,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活跃思维,发展智力,巩固写作能力的效果。教学时,教师根据作文要求运用信息技术,可把平时不能看到的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也可将某一特定的情景缓慢播放、定格、放大、重复,以生动的图、文、声、像拨动孩子们的心弦,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例如在写有关动物的作文时,可选形态、动作、睡眠等等不同的画面,通过反复播放,特点定格等方法,通过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学生通过互动交流,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就会按作文的要求,边体会老师的指导,边组织自己的文章,他们在观察中轻松地完成作文,也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此外,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指导学生,结合信息技术,以电脑媒介为手段,输入文稿,掌握文章的排版技能,学习网络技术,登陆相关网站论坛,注册用户,发送文章,从而使更多的人能够浏览到自己的文章,充分体味到作文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快乐作文,激发学生作文兴趣,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作文教学,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作文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学生由于受到知识窄、视野范围小的限制,出现无话可说的局面,不能很好地展示自己语文学习的水平。传统的封闭式作文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取而代之的是“创新情景”、“探索新知”、“应用拓展”这一开放式的教学思路。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延伸功能,它可以使作文课堂教学不受时间、空间、宏观、微观的限制,大大增强教学的功能和人体器官的功能,大大提高人们认识、理解客观世界的能力,实现具体与抽象、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拓展思维、畅所欲言”,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而设置的。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提供情景、画面、材料,指导学生进行立体观察、多向思维帮助他们弄清任务与人物、事件与事件、人物与事件之间的关系,弄清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之间关系。多媒体化对视觉的冲击,它的震憾力,更能触动学生的心灵深处,使学生触景生情,从而使对学生思维的训练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与此同时,引导学生进行符合情理的想象和联想,使他们由静想动,由内向外,由人物的外貌、神情、动作想到人物的内心世界;由眼前想过去,想将来,由此事物想到彼事物。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在大量的资料面前及逼真的情境面前,学生必然有话可说。教师在课堂设计中应注意由浅入深,在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式的选择、驾驭课堂的能力上,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通过画面展示、切换、组合等步骤,进一步启迪学生思维创新,达到思维活跃,观察、思维、联想互为作用,相互激发,产生共鸣,使学生发表出自己的建议和想象内容。
三、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收集写作素材,蓄积写作灵感。
创作来源于生活,作文需要积累大量的素材。身边的人、做过的事、接触的物,对学生来说,虽然都很熟悉,但是真正落到纸上却往往无话可写。对素材的收集,教师讲授的并不少,但学生平时真正注重的却不多,即便课堂上刚刚分析过的写作内容,学生也常常是讲起来头头是道,写起来空洞乏味。究其原因,还是平时积累太少。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后,可以说作文的授课方式有了新的转变。计算机互联网的强大信息量为学生展现了大量的信息素材,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更广泛的天地,学生学得更多、更快。学生每天面对“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写作素材的匮乏是学生写作水平难以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除了加强生活实践,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图文、声像资料,引发了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我充分利用学校信息技术课,引导学生把网上阅读到的优美词句、精彩段落“粘贴”到自己的“写作素材库”;另一方面,引导他们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见闻感受也记入“写作素材库”,并定期将“粘贴”的素材和生活素材进行分类、选择、整理,同学间再进行交流,相互补充。学生鼠标轻点,大千世界尽在眼前。写景可点击“自然风光”,叙事可点击“时事新闻”,写动物可搜索“动物世界”……还可根据课文内容延伸,尝试写作,真所谓“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通过多媒体展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一篇篇引人入胜的范文、一段段生动有趣的文字,都呈现在了学生面前。平时的收集,课堂的展现,镜头一转,学生的脑海中尽可回荡放映的情景。即看即写,即写即评,既剖析了作文的教学要求,又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更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信息技术的应用,形象而又直观地延伸了课堂阅读教学,丰富了学生对写作素材的积累,增强了学生的.观察积累能力。
四、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作文评改效率。
评改是学生作文训练不可缺少的环节,它起着指导、分析、激励的作用,是提高学生习作质量的有效途径。作文评改一直都是一个高耗低效的工作。多媒体可以帮助教师从琐碎的评改中解脱出来。由于多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作文的评改简捷、高效了许多。利用多媒体进行习作评改的优势还在于让学生直接参与到从批改到讲评的整个过程。以往的作文批改都是在课后,即使是面批,也只是一对一进行交流,不能使全班学生受益。而运用多媒体手段,当场组织全班学生集体评议,既节省了时间,还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在作文评改课上,将有代表性的作文投影到大屏幕上,师生共同讨论修改。将批改的过程完整地展示给学生看,不仅能纠正有代表性的错误,而且能教给学生修改文章的方法:让学生明白“批、改、增、删、调、换”等是修改文章的一般方法,以及它们的规范符号。修改完后,用投影仪将修改前后的作文展示在大屏幕上进行对比,让学生明白修改的重要性,懂得“文章不厌百遍改”,“好作文是改出来的”.促使学生养成写完作文后自觉修改的好习惯。通过教师讲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在交流评议中,每个学生的作文都有机会接受别人的评议,并从中取长补短。写得较好的作文师生共赏,能从中得到启发;写得差一点的文章,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控、纠正,师生共同完成修改任务。这样的作文讲评,既可营造愉快热烈的氛围,又有利于学生作文思路的开拓,有利于差生借鉴、参考,使全体学生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小学数学教学有效之我见】推荐阅读: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节之我见11-15
有效的数学课堂之我见10-18
远程教育资源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我见11-07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时效性之我见07-15
马店小学薄弱课程有效实施之我见05-15
小学音乐教学之我见08-03
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之我见07-10
小学生识字教学之我见09-05
小学作文教学方法之我见10-01
小学语文古诗阅读教学之我见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