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数学课堂之我见

2024-10-18

有效的数学课堂之我见(精选10篇)

有效的数学课堂之我见 篇1

可以加速城市化建设的抓住,其次是城市教育和经济发展的发展不匹配,不同步;加上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分配不均等问题;导致学校发烧,学校硬发生问题。农村学校流失人口外出;和城市学校由于缺乏校舍,教师等原因继续形成一个大班,大班的地位。

特别是,我的学校,近年来班级数量约80个班级大小。这导致了班级管理的困难,教师和学生的沟通有限,减少了班级中的学生表达机会,教师抓住每一个机会学习情况,导致学生两极分化。为提高教育质量,在老师周培的领导下,我们开展了日常培训,探索实用,有效的学习方式。

一,有效课堂基于课前有效预览。

对于大班学生在课堂上的区分是显而易见的,学生之间的区别是伟大的,所以老师想设计一个班级的学生满足不同层次的教室的味道,这种要求几乎是不可能的,教师的教学要求非常高要解决这个现象,加强课前预览是一种有效的预览方式 让学生最初可以清楚本课的基本内容,清楚自己的课前预览知识是什么很容易理解,这是不明白的点不能理解的。所以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学习更具体的目的,也有助于内化和吸收。然后课堂预览不能简单粗略地看教材,而是要求教师在学习大纲之前列出课程,设置预练习,使学生有问题,通过思考,获得有效的学习相关信息。

二,有效的教室基于大问题设置。

数学课程标准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本身的特点,而且要遵循学生数学学习的规律。大问题策略是老师从学生有生活的经验开始帮助他们在实践,自我探索,合作和交流过程中,个人经验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和解释和应用。使学生在思考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进步和发展。例如,圆柱面表面的教学,在学生做三件事之前:首先,自己做一个圆柱体;二,写生产步骤;三,记录生产过程发现。课堂交流,讨论的重点:制作气瓶的过程 故事发生了什么?如果你想教其他同学生产一个圆筒,你会给他们什么建议?

事实上,第一次做缸时,学生一般都做第一缸做底,但事实上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缸是空心的,有点力容易变形,缸是很麻烦的。但也沿曲线绘出的曲线也很麻烦!不小心把难倒出来的圆切坏了!所以经验丰富的学生将改变方式-首先做底部,然后做圆筒,这无意中触及的事实,圆柱的一边是一个矩形的矩形,矩形长等于圆柱的圆周的底部。应该说,这个事实是课堂类的眼睛,文本的文本,是圆柱表面区域的矛盾重点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抓住这个事实是抓住眼睛,眼睛,课堂教学的关键。鼓重锤,张刚张张!像这样可以对教学内容带动整个身体的问题,是大问题。

三,有效的教室基于学生,学生和学生的互动。

课堂教学必须克服老师的话,或让学生自由讨论交流去。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教室眩晕,学习生活累了,不能理解时间学习的焦点,或者是课堂混乱,秩序很难维护,学生偏离主题,或者争议,不能冷静地想到打嘴的现象,不管其中将导致低效的课堂教学甚至无效。只有设计一种合理的方式发芽思考,然后让学生继续表达有秩序的表达,然后让学生继续作出补充修正,直到教师和学生一致同意为止。使在活跃的思维,尊重,修改添加,被认可,将牢牢印在学生的心中,形成一个有效或高效的课堂教学。

第四,基于后期合理工作设计的有效教学。

定期的工作设计和评价对于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巩固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刺激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生活能力和培养学生的思维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因为机械工作单调,无聊,大多数学生都有任务视图的操作,当任务完成时,甚至个别学生不能完成冲突的工作。所以在操作设计的努力,使思考将有效的课堂推广和发展。策略是:第一,精心设计,注意难度级别;二,精心挑选练习三个重点;三,必须批准,错误改变,注意习惯和指导方法;第四,大胆放弃,简化答案,注意有趣和一个问题多解决方案。5,有效的教室基于团队成员的科学合理匹配。

常规群体的合作学习分组学生有临时座位类型组合,优秀组合等优点。这两种组合的事实,有相应的不当行为,临时坐在这样的临时斗争的组合上,没有相应的分工或分工是未知的,构成组成的不稳定性等原因可能导致大多数在合作学习中的小组只是通过现场;学习优秀的差组合的群体成员由于疏远程度太大,经常由一个人安排的情况,其他成员的知识的观众尚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优化群体合作学习中要互补,自主,灵活的平衡原则。有必要进行良好的培训和长期培训形成,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 手术是一门科学,它是一门科学,有效的教室是每一个从生命的教诲为最抢手的目标,它会继续学习,思考,实践,反思,实践,然后反映在控制的圈子的。

有效的数学课堂之我见 篇2

关键词:改革创新,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对于学生的素质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效教学是既满足了学生发展需求又达到了教学目标的成功的教学行为。

一、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学生的个性与其学习的效率息息相关。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不同方式的竞争手段, 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主动参与的热情, 让全体学生得到共同进步。教师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的前提, 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其学习成绩有着很大的关系, 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 在快乐中不断学习, 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核心思想。

二、具有良好的倾听习惯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首要条件

只有将发言热闹的课堂转变为用心互相倾听的课堂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学生学会用心倾听的过程中, 才能真正地通过发言的形式, 达到将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 不然就不会有交流的出现。学会倾听学生的发言内容, 对于发言中所涉及的问题, 同学需要参与其中, 积极探讨, 教师对于学生在发言中所出现的问题需要积极的指导。

三、课前准备充分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必要条件

由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具有不同的身心特点。考虑到因材施教的原则, 在进行教学目标制订的过程中, 需要因人而异, 制订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目标, 不能一概而论。在教学的过程中, 将题型和作业量也要进行一定的划分。例如, 教学“认识小数”这一单元后, 我安排了一节复习课。当复习到小数的读法时, 一位学生问: “为什么小数点后面要分开读? 如16.48, 为什么不读成十六点四十八?”学生的问题出乎我的意料, 我决定把问题抛给学生: “你们说为什么呢?”学生们低头沉思, 过了一会儿, 有学生举手了。“小数分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 为了区别整数和小数部分, 所以小数部分和整数部分必须分开读。”一位学生解释道, “因为小数部分的末尾加上0, 大小都一样, 如果按照整数读法就读不清楚了。”

四、在课堂中优化教学过程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1. 注重课前导入, 目标明确

在导入环节过程中, 需要引人入胜, 这样可以有效地唤醒学生的求知欲,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在上课之前, 讲一些与课题相关的小故事, 或者可以让学生听一些与课题相关的音乐和录音,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 明确教学的目的。

2. 采取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

合作能力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逐渐成为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素养。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对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师生之间的交流都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同时对于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以及学生的思维的求异性和发散性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3. 分层设计练习, 提高教学效率

练习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 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 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练习, 不仅能使学生掌握新知识, 同时也能大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练习, 还要分层次进行。第一层次是基础练习, 用于例题讲解完以后, 这类练习题和例题的形式基本相同, 目的是巩固基础知识的应用; 第二层次是变式练习, 这类练习在基础题的基础上略有改变, 这样的练习, 防止了学生的定势思维, 培养了他们发散思维、认真观察的习惯和思维的敏捷性; 第三层次是综合型练习, 就是把新旧知识综合在一起, 进行综合应用题目的练习。

课堂教学对于老师来说, 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表现出很强的艺术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需要坚持以学生为本, 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 将教学理念与实践相结合, 在实践中总结经验, 不断完善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措施, 真正达到有效课堂教学的宗旨。

参考文献

[1]常洪曾.巧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小学数学有效课堂[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2012 (03) :256—257.

有效的数学课堂之我见 篇3

一、“学以致用”与“为用而学”

一节新课导入的好坏在某种程度上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关系到学生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深度和广度,教师设计的学习内容和过程是否触及学生的内心需求,是有效学习的重要表征。需求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也是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掌握的学生认知心理特征。数学教学应该提供给学生充分观察、思考、探索的空间和时间,既要学生独立,又要生生之间的合作,甚至可以让他们自由发挥。

例如,数学活动“制作测角仪,测量树的高度”完全可以由学生自主完成,测角仪的原理简单。

步骤一:一根细线绳固定在量角器的圆心处,另一端系一个小重物;

步骤二:读出仰角的度数;

步骤三:测出测量点到树根的距离;

步骤四:计算该树的高度。

学生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和文字叙述的处理,进行制作,从而体会测量原理与计算过程,从实际动手操作中理解直角三角形边与角存在的三角函数关系,所以,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坚决摒弃“注入式”的教学模式,大胆放手,让学生感受到实际问题可以用数学模型解决,暗示学习的目的是生活的需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安排小组合作,为整节课按时顺利完成做好铺垫。

二、寻找“闪光点”,多一些欣赏

对学生课堂行为的评价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是调动学生主体的有效机制。通过教学的激励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需要和动机,可以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提高自身素质。学生的主体参与,使得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而获得进取的力量,分享到快乐。

例如:“应用切线长定理与圆周角定理”的习题。

人教版九年级第24章第102页习题5,如右图,PA、PB是圆O的切线,A、B为切点,AC是圆O直径,∠BAC=25°,求∠P的度数。

学生甲:因为∠BAC=25°,所以∠PAB=65°,因为PA是切线,所以∠PAO=90°,因为PA=PB,所以∠PAB=∠PBA,所以∠P=50°。

学生乙:因为OA=OB,所以∠OAB=∠OBA,所以∠AOB=130°,所以∠P=50°。

学生丙:因为∠BAC=25°,所以∠COB=50°,所以∠AOB=130°,所以∠P=50°。

戴尔卡耐基说:“人性最本质的愿望,就是希望得到赞赏。”在本案例中,对于简单图形的几何证明,每个学生都能够叙述一些自己的理解,此时教师要抓住机会,多叫一些中下等学生来回答问题,当他们的思路正确时及时给予鼓励、表扬,找出他们的闪光点,即使学生答错,教师也要给予肯定,帮助学生克服怕羞、畏惧的心理,这样,学生就可以从教师的评价中得到了自尊和自信,从而唤起学生的积极情感,行动上也就更加努力。同时,每个学生学会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达到共同进步,就会使得教学更加有效。

三、“教”与“学”的信任

霍姆林斯基在谈到师生关系时指出:师生应该是共同探求真理的志同道合者,师生之间必须进行平等的交流。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跟随教师,首先要基于对教师的信任。当学生认定教师是关心和爱护自己的,就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指导,那么教师在实施教学时会更有效。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学的有效性还需要教师过硬的师德师能和专业素质。

在诸多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关键。因而,教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掌握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由此可知,教师个人的修养对教学的有效性有着深刻的影响。

语文课堂中的有效提问之我见 篇4

黑龙江省北安管理局长水河农场小学 韩金玉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有效的提问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效果,而且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放飞思绪,提高语文综合运用的能力。

一、有效提问的目的何在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开发其潜能,培养他们创新精神,优化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活起来,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奠定基础。

大教育家孔子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宋代着名学者陆九渊也认为“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课堂提问与教学的关系,其价值并不在于形式上的热闹。它是一门艺术,运用得好,能帮助学生走进教学内容的灵魂,即获得基本的语文知识,又受到较好的文学熏陶和人文素要教育。优美的文辞 篇章还可以引领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达欲望。反之,学生会手忙脚乱不得入门之钥,或者随心所欲地草草了事,课上听完,课下连这节课里到底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都不知道。

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引导、参与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双边活动,其中,教师的“引”起着关键作用。而“引”在很大程度上又靠设疑提问来实现,提问则是教师最重要的语言活动,是教师教学技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一种体现。

二、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所教的教学年段的教学目的要求及相关的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从而以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效果。也可以据班级实情由学生自己设疑,例如,我在教学《军神》一课时,就是通过引导学生提问完成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反馈,使教学活动变得快乐、轻松、有效,既完成了本课目标,又提升了学生合作交流、自学领悟的能力。同时又促进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诱发学生多问、敢问的求学精神,由此可见,富有启发性,可思性,连贯性的有效提问能促进教与学之间可持续性与良性发展。又培养了学生大方、清楚、完整的`表达口语能力。

三、提问中应注意的误区

1.忌过多、频繁的提问

一堂课仅仅40分钟的,过多的问题侵占了学生的思考时间,使他们往往是“不假思索”地忙着回答和应付。甚至来不及听明白所问就答。出现令人啼笑皆非的现象也就无可厚非了。

2.忌重复问题和重复学生的回答。

课堂教学中我,们常习惯性地重复问题和问题的回答。这种习惯的出发点是希望学生能够记住问题或知道问题的结果。但我们却忽略了,这种习惯会使学生养成依赖的心理,他们会认为第一次没听清还会有第二次,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习惯形成了,学生只抓 “重复”的问题,对问题的初次出现不会太注意。这对学生集中精力认真学习、主动思考有不利之处。有时,不断地重复,学生会厌烦,也会导致大量有意义时间的流失,降低了课堂学习效率。但这并不是不能重复问题和问题的回答。这种重复得由当时的课堂实际情况、教学内容、问题深度、学生个体的反应等诸多因素来决定,体现的是教师较好的艺术的把握教育教学机智的能力。

3.忌总是选择相同的学生回答问题。

课堂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我们有时在课堂提问上,会经常提问一个或几个同学,例如有时我们会听到学生说:“老师,这节课,你怎么只提问他们几个,不问我们呢?”教师的出发点可能是抓两头促中间。但要注意这个度的把握,既要让跑得快的学生有冲劲,又要让中间的学生有奔头,还要让后面的学生有希望,要调动班集体中的每个成员都积极行动起来,全身心投入学习,这是每个教师持久性的目标之一,从学生的问话中不难看出学生的疑惑和委屈,教师要因势利导,打开心扉,并在以后的实践中及时调整,若只是轻描淡写简单行事,这些学生很可能对学习越来越没兴趣,在课堂上开小差,从而导致凝聚力和向心力及战斗力的丧失。要因材施教,面向全体,使每个人的语文素质与人文素养得到不同的进步与发展。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教学之我见 篇5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发展上获得有效帮助和正确指导。因此,要全面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方式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只有完成一次有效的课堂教学,才能保证课堂教学信息的顺利传递,才能保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顺利搭建起来。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认知因素,更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兴趣、学习方式、情感体验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知识通过情感、能力这个媒介更好地为学生所接纳和内化为知识。

一、激发兴趣,引发动力,积极参与。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有兴趣去读、去学,这样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氛围营造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可以说,人们在心理上往往趋向于轻松愉快而躲避紧张压力。只有在和谐融洽、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才会有安全感和愉悦感,才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地展示自己的个性,自由深入地思考问题,创造性地发挥潜能。因此,老师要改变思想观念,转换角色,从神圣不可侵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一切为了学生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援助者,学会热爱、尊

重学生,学会蹲下来欣赏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以营造宽松的、愉快的教育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热情。

2.图片展示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头是让课堂活跃起来的前奏,它影响着一堂课的成效。因此,在每堂课之前都要针对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善于利用情景教学法,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渲染气氛,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想听下去,急于听下去,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进入最佳求知欲的亢奋状态。比如说,可以进行图片展示。

二、注重教师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

思想品德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道德。情感由政治和思想品德组成,不仅仅依赖于显性课程设计的渗透,更有赖于思想品德课堂教育方法的良好运用。思想品德课程强调的是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和政治素养的培养,在教育过程当中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分析和认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利于陶冶学生健康的情操。情感的形成需要适当的情景烘托,人类情感总是在特定的情境当中迸发的,这种感情或激动或悲伤或愉快或沮丧,是不受大脑支配的,全部有赖于当时所处的环境。所以,对于教育者来说,自身的情操和自身的道德品质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学生会在不自觉中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当教师表现出的是高尚的思想品德时,学生自然受到感染,这种非课堂式教学起的作用往往比课堂讲课的作用更大,学生从中受到的思想品德教育也更加透彻和切合实际。

三、巧设疑,妙导思。

问题是探究学习的先导,它可以引起积极的思维,使课堂“神动”。然而,问题的设置和思考时间直接影响课堂的有效性。问题过多,学生疲于回答,不愿思考,思考问题的时间过短,不能激发学生深度思考,问题的提出没有实际意义,教师自问自答的课堂是低效甚至无效的。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具体内容提出解决本课重难点的“好的问题”,提出“好的问题”之后,让学生思考问题,根据问题本身的难易度确定学生思考时间的长短。“问题提出”和“时间控制”是教学效能测评的两大要素,问题提出的好,问题的量适度,则教学效率高,课堂教学的提问以学生思考3—5分钟为宜。

四、师生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积极主动,是否充满快乐与成功的体验,这是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新课程环境下的教学,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诚地与学生交流与沟通,激励学生积极探索和实践。为达到这个目的,我的做法是:先指导学生预习,即针对本节课的目标、重点、难点,向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包括教材与课外材料的整理),使学生有的放矢地预习。搞好预习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前提。然后,由学生汇报预习情况,师生合作归纳提炼出问题。最后,合作学习,即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充分发挥群体互补优势,在合作讨论中感受成功与快乐,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联系生活实际,体现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并强调:“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初中学生年龄较小,缺乏生活经验和相关生活常识,但是对于生活他们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所以思想品德课程应该为中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关系,使思想品德获得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所以,在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照本宣科、空洞说教的方式,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关心亲近社会,提高社会生活能力,为今后打下基础。

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可以通过新闻调查、模拟法庭、辩论会等活动,开展情境教学。在活动中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人的意识、情绪和思维是受他所处的环境影响的,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学生也不例外。教师可以运用恰如其分的语言、实物、画面、音乐等渲染课堂气氛,创设出与教学要求相吻合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去参与、去感悟、去理解、去体验,从而进一步增强趣味性,提高实效性。

以上是我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践中的部分心得体会。总之,课堂既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又是学生生活的方式之一。课堂教学应贯彻生活化原则,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的学习中进行探究式学习和活动,以体验生活的方式最终达到指导学生生活的目的。在思想道德课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材特点,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篇6

摘要:高中政治作为一门理论性强也较为抽象的学科,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广大政治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教学有效性的内涵,然后分析了目前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给出了一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课堂有效性

0、引言

高中政治是较抽象的、理论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对于大部分高中生来说,怎样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汲取更多的知识,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成为较为关注的问题。新课程改革犹如一缕春风吹遍祖国大地,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新课程改革。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广大政治教师都在思索的问题,本文简单谈谈笔者个人的一些粗浅看法。

1、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内涵

对于思想政治课而言,要做到真正有效的教学不仅需要教师注重对课本知识的教学,而且需要注意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进行培养。根据以上分析,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效性的内涵可以理解为: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思想政治教师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尽可能多的获取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同时,能够把这些知识内化成学生的一种品质,升华为学生的一种精神,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在课堂上学习政治思想、政治意识,并且将这些知识手段运用于实际生活,去解决其他问题。

2、目前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层面

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习惯不是很好。可能受到社会上的评论或者是家长教育的影响,心里面存在着对于政治学的误解,认为政治学是假大空的东西。这样的认识让他们对于政治学的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主动性不强。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心里把政治学科做为副科看待,平时对于政治学科不愿花费太大的精力,仅仅在考试前一段时间突击背诵一下政治理论。这样的想法对于学习政治都是很不利的。

政治学对于学生三观的形成至关重要,通过对政治学科的学习,可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这些观念的形成对于一个人的未来人生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政治学科的学习重在积累,在于平时点点滴滴的思考,仅靠考试前夕突击背诵来学习政治是远远不够的。

2.2 教师层面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建议提出了如下的要求:“注意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努力把基本观点、原理融入生活题材之中,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必须重视在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强化实践环节,丰富教学内容,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并与课堂教学建立互补关系,全面提高学生社会参与能力;倡导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创新

精神”。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情境创设、案例分析、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

然而就目前思想品德课的现状来看: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有些教师照本宣科,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以看出“满堂灌”这种传统的、说教式的教学方式仍是思想政治课的主要教学方式,这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完全相悖。这就致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不高,思想政治课变得枯燥、乏味、死板,出现了教师在讲台上口惹悬河地讲着,学生却无精打采目光呆滞的听着。

3、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3.1 分清主次,以学生为核心展开教学活动

在整个政治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整个教学环节的主体,教师起着辅助作用,政治教学的好坏最终取决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进行政治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紧紧围绕学生展开,分清主次,才不至于偏离主要方向。

在以学生为主展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视角来思考,设计能够赢得他们认可的教学内容及讲课方式。否则,一堂课老师讲得再好,学生不接受,也是做无用功。这就要求老师要转换思维,不以自己的喜好来安排教学活动,而是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由此展开课堂教学。这样,政治教师可以采用学生乐见的讲课形式,来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

由于年龄、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学生和老师之间存在着很大的鸿沟,这就要求老师要不断完善自我,并且拥有广博的胸怀,不以自己的个人喜恶来对待学生。笔者认为作为人师,最基本的是能够放下自己的情感偏见,公正公平的对待每一位学生,认清自己作为教师的最基本职责——传道、授业、解惑。曾听过一个刚迈入教师行业的人讲,学生如果惹到他,让他不顺心,他会不管那位学生,潜在意思是毁了那个学生的将来。对于这种思想,笔者完全不能苟同,如果对学生没有一个包容之心,锱铢必较,这样的人可以说并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以学生为主进行课堂教学,这就不仅仅要求教师要把握教学大纲,还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学生作为个体,他们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然而,他们也存在共性,有个共同的特点以及价值观念。这样,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仅要注意每个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同时还要注意研究当前学生的主流价值观念。从他们共同认可、感兴趣的事物入手,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2 互相应和,互相尊重,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传统教学活动中,比较常见的现象就是教师高高在上,学生低低在下。虽说这能够保持教师的权威,让学生产生敬畏之情,但是往往也让学生“敬而远之”。这也是为什么很少有学生喜欢和老师呆在一起的主要原因,其实,塑造这种高高在上的形象,不仅学生畏惧,教师本身也感到累。既然如此,教师为何不拿出自己的“真面目”来面对学生呢?向学生坦诚自己,或许更能赢得学生的理解支持和发自内心的喜爱跟敬重。

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很多问题的认识并没有统一的答案,这样老师应该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如果他们的观点新颖并且不乏道理,老师也可以转而为学生喝彩,为他们鼓掌。学生看到老师真心听取自己的意见,相应地他们也就会悉心听从老师的话语,这就有利于学生和教师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应和、互相听取对方言论的良性循环。

在中国这个社会环境下,老师这个职业可谓是非常神圣的职业,很多人都愿意相信老师的意见。学生作为与教师接触最密切的人员,教师对他们的影响非常

深刻,而学生最想赢得的也是老师的认可和尊重。因此,在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该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鼓励他们思考以及讲出自己的观点,这样才能促成和谐课堂环境的形成,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提高政治课堂的有效性。

3.3 设置新鲜有趣的课堂内容,展望政治发展新未来

中学时代的学生,思想处于一个比较开放的阶段,他们还没有形成稳固的价值观,对新鲜事物有极强的接受能力和浓厚的兴趣。因此,如果在政治教学活动中穿插新近发生的事情或者有趣的故事,一定能吸引他们的目光。很多政治老师在教学活动中都会发现,只要一讲故事,学生都是全神贯注。那么,为何不让政治课成为一门生动的故事课呢?其实,与其他科目相比,政治与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非常容易将课堂内容与日常趣闻以及小说故事相联系,让学生在听故事中学到知识,何乐而不为?当然,这就需要政治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不过相信在这付出的过程中,老师们也能收获自己的人生。

4、结语

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几乎都有赖于无数莘莘学子,教育者作为培养下一代的主要工作者,可谓责任重大。如何提高政治课堂的有效性,使政治成为一门受欢迎的学科,这是所有政治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马克思唯物辩证法里讲到,在解决矛盾时,需要分清主次。而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只要把握他们的所思所想,才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在政治教学活动中,使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模式,无疑也有助于学生喜爱上政治这门学科。同时,老师注意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谐相处能够从根本上消除学生的抵触心理,让他们在接受政治老师的基础上接受政治。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试行)[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5-56 [2]刘良华.什么是有效教学[J].广东教育.2004,(07):11-13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之我见 篇7

一、科学提问是有效课堂的敲门砖

不管传统的课堂教学, 还是新课堂教学, 提问一直是有效课堂的敲门砖。尤其在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中的提问, 必须把握好四大环节:①提问有的放矢。实践证明:只有问在重点和关键处, 才能以问促思, 引领学生展开有效的内部思维活动。可见, 教师的提问针对性要强, 使课堂提问更好的为达成课堂教学目标服务, 为师生互动穿针引线, 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②提问循循善诱。教师的提问一定要有启发性, 所设置的问题要由易到难, 由简到繁, 层层推进,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不仅让他们了解是“什么”, 而且能发现“为什么?”③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教师提问时一定要把握好“度”, 即:问题应面向大多数学生, 既要提问“优秀生”, 也要提问“中等生”和暂时处在落后的学生, 坚持“好中差”多方面结合的原则, 对尖子生可适当“提高”难度, 对部分中间状态的学生可逐步“升级”, 对“学困生”可适当降低难度, 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让每一个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④提问趣味无穷。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当学生对问题产生浓厚兴趣时, 就会兴致勃勃的投入到自主探究之中。总之,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设计必须新颖有趣, 富有情趣和吸引力, 努力让学生肯学、会学、学好。

二、结合实际是有效课堂的遮雨伞

数学是抽象的, 不少小学生往往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 尤其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 而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很难开发自己的潜能。因此, 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动机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我们只有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因素, 才能从学生自身生活需要出发, 逐步使他们知晓知识的价值, 从而产生积极思维的动机。譬如, 我在执教“按比例分配”这课时, 为了让学生明白学习在平均分不合理的条件下就会产生按比例分配这种新的分配方法的目的, 就提出了如下问题:一个车间把生产1000个零件的任务交给了黄师傅和陆师傅, 完成任务后要把500元的加工费分给他们。结果黄师傅加工了600个零件, 陆师傅加工了400个零件。试问:如何把500元的加工费平均分给他们合理呢?学生面对生活化的问题, 学习兴趣倍增, 从而使他们萌发探求合理的分配方法的学习动机。这样的教学过程既有机渗透了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思想, 又让学生感悟到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的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从而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三、活用教材是有效课堂的导航仪

目前使用的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丰富多彩, 脉络分明, 条理清晰。但是, 我们不能安于现状, 务必发挥主观能动性, 根据课堂三维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具体学情对教材进行加工, 活用教材, 创造性地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活动。

首先, 加工教材。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改进和加工, 让教材更适合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更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方式, 更符步提高教学效率的需求。

其次, 丰富教材。由于教材中隐含的许多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因素, 因此, 教师一定要予以挖掘, 不断丰富、拓展和引申教学内容, 激励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和思考, 逐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 开发教材。教师在对教材加工和丰富的基础上, 还应对教材进行进一步的开发, 一定要勇于突破教材的束缚, 把教学内容与教学实际有机结合起来, 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学习兴趣。

四、构建“冲突”是有效课堂的催化剂 "

平铺直叙的教学内容一般不能吊起学生的“胃口”, 因此, 有意构建知识“冲突”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般而言,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先找出一两名学生解答有关问题, 当用已有的知识又无法解答的问题, 从而自然创设认识上的“冲突”, 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譬如, 我在执教“商不变的性质”一课时, 先让学生通过口算得到如下等式:8÷4=2; 80÷40=2;800÷400=2;8000÷4000=2。接着提问学生:上述4道题的被除数和除数都不同, 为何除得的商都是2呢?此时, 学生面面相觑, 口欲言而不能, 心求通而未得, 思维处于亢奋状态。再如, 我在执教“小数除以小数”的内容时, 先引导学生复习小数除以整数的小数除法, 并请学生在相应的比较中找出不同的地方:除数是小数;接着, 再启发学生思考:“怎样使除数转化为整数?假如去掉除数的小数点后, 并使商不变, 那到底如何处理?在大部分学生初步掌握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法则的前提下, 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整数除以整数, 被除数小于除数的除法怎么办?被除数的小数位数又比除数的小数位数少时怎么算?学生在认知的“冲突”中不断地发现问题, 始终保持积极主动地学习状态, 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教无定法, 贵在有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枚不胜举, 但愿大家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 为打造更高效的小学课堂教学模式不懈努力, 让学生在数学的迷宫中找到解决问题的良方。

摘要:打造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是每个教师的心声, 本文作者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新理念, 在继承传统教学精华的基础上, 合理摒弃其不利于提高课堂效率的弊端, 从科学提问、活用教材、结合实际和构建“冲突”四个方面论述了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良策。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之我见 篇8

关键词:数学课堂;提问;指向性;多向性

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再也不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取而代之的是要求教师作为课堂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的学习活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为了能够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通常会采用“提问”的教学方式,而一整节课的教学过程,往往也是在教师持续不断地提问中,从开始一直走到结束的。可见,课堂提问对于教师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启发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引导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同时,有效的课堂也是检验学生学习状态与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有效的提问,它不仅仅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的完美体现。

一、提问并不是为了完成预定的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中的提问,一般都是预设性的提问。教师通过自己对课程标准的把握,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包括对自己教学对象——学生的实际情况的体察,设计出能够体现教学切入点、能够抓住重难点,最主要的是,能够引发积极思考的提问内容。而这样的提问设计往往还具备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能够按照课堂教学的逻辑顺利连接起整堂课的教学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效果。

但是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课堂是活的课堂,教无定法。正如叶澜教师所说:一堂好课,应该是一堂生成性的课。课堂的教学并不是一个完全预设好的过程,其中会有很多出人意料的情况。而对这些突发情况的处理,才能真正体现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智慧与教学艺术。

在一次《有余数的除法》听课过程中,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了这么一个算式:17÷5=3……2。然后教师把除数5和余数2单独放在一起,并在两个数字的中间画了一个圆圈,请学生观察,并说说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观察后,有个男孩子积极地举手了,并显得胸有成竹。教师看到这个男孩子眼神中透露着自信,就让他发言。男孩子声音响亮地回答道:“我发现,余数小于除数!”教师先是停顿了一下,没有反应过来,然后转向其他学生,继续问道:其他同学再仔细观察一下,你们有什么其他的发现吗?一个女孩子,应该是这个班级的班长,站起来回答道:“我通过观察,发现除数大于余数。”教师无语。原来这个教师设计的是先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2小于5,然后再通过总结和归纳得出余数小于除数的规律。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似乎不按照事先准备好的顺序上课就不会上课了。当预设的提问没有得到相应的(预设的)回答时,教师总会想要千方百计地“套出”教师自己想要的回答内容,殊不知,这样的提问与回答,既不符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又打破了课堂的连贯性与节奏性。给听课的老师们留下了死板的不良印象。

二、提问要有明确的指向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提问是教师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之一。然而,一些课堂教学中,提问并没有发挥出其本应具备的效果和作用,甚至是在一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存在着低效、无效的现象。为了能够避免教师的提问“无人问津”,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应当设计好提问的指向,而这个指向是符合教学过程和实际需求的,符合绝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而不是只属于少数优秀学生的。

比如,在讲解关于《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的一个应用题时,教师进行了一系列的连续提问,起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题目是:服装厂计划每天生产服装150件,生产25天就能完成全部的生产量。实际服装厂每天生产服装200件,实际比计划提前几天完成全部的成产量?教师让学生通读了题目之后,师生之间就产生了下面的提问与回答。

“150是什么量?”

“是工作效率。”

“为什么这么觉得?”

“因为是每天。”

“很好,那25呢?”

“是工作时间。”

“通过这两个数据,我能得出什么结果?”

“能算出工作量。”

“为什么?”

“因为工作量等于工作时间乘以工作效率。”

“很好,在计算工作量的问题时,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什么样的规律?如果我已经知道了其中的两个量,可以求出?”

“就可以求出另外一个量。”

“我们接着往下看,下面的这个200是什么量?”

“是工作时间。”

“和之前的工作时间这个量有什么不一样吗?”

……

教师通过层层解析和引导式的提问,将题目所给的数据让学生自己分析了一遍,提高了学生对题意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今后解答类似应用题的解题技巧和习惯。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艺术,它以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方式展开师生的双边活动,是了解学情最为直接的信息反馈手段,也是攻破重难点、解决疑点的关键。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有效的提问,必然会给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带来更多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杜洪.关于中学数学课堂提问类型的探讨[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8(37).

[2]龚美萍.课堂提问:师生交流的最佳纽带[J].教师,2009,11(22).

数学+蔡林华+高效课堂之我见 篇9

新沂市小湖中学 蔡林华

摘要: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一位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它是教学最优化,教学效果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在实际教学中,为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应该从备课、组织教学、精讲巧练、布置课外作业四个方面下功夫。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我坚信高效课堂的明天会更好。

关键词:高效课堂 精心设计 主动性

作为一位普通的一线教师,我深刻地体会到如今学生在校的时间明显缩短,可考试的内容却五花八门,层出不穷。怎样才能在这种严峻的情形下,让我们的学生还能游刃有余,从容面对呢?这个问题曾一直困扰着我们。“高效课堂”的提出,让我们从高山重水复疑无路立刻变为柳暗花明又一村。

所谓高效课堂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通过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从而获得较大容量的真正有效的知识,同时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态度与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一位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它是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学效果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打造高效课堂呢?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认真备课,做到胸有成竹。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教师在备课时,不但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采用不同教法处理重难点,而且还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潜心研究课本和教法,充分备学生。只有准确充分,我们才能做到游刃有余,才能让学习目标准确无误,才能让整个教学过程如行云流水般顺畅,才能高效率完成教学任务。另外,要想真正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备课时还应精心设计教与学的每一个环节,巧妙灵活地预设问题,匠心选择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练习。在新课程条件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的要求,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的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的展示,它的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上下功夫,在落实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上下功夫,在落实学生合作学习上下功夫,在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在防止学生的学习活动流于形式、切实提高课堂效益上下功夫。

第二,成功组织教学,做到有的放矢。

根据教学规律,学生能集中注意力仅有20分钟。因此,教师在时间安排上要尽量把重难点安排在前15分钟。因为这时学生的注意力最集中,理解和记忆效果最好。另外,教师要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轻松、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动脑,动手又动口。教学中概念的建立,结论、公式、定理的总结过程,都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进行这些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就显得至关重要。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当改变那种害怕浪费课堂时间,片面追求提高学生方法运用能力的做法。我们应当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认知的教学环节,把概念的形成过程、方法的探索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公式定理的归纳过程等充分暴露在学生的面前。这样就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增强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提供合作、探究、交流的时间与空间,要善于用激励的语言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探索。另外,对于一些表现出色是学生,我们应及时给予表扬,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们要特别予以关心,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指导他们改进教学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帮助他们找回自信。课堂上,我们不再是关注的亮点,应该把更多的精彩留给学生。第三,精讲巧练,做到亡羊补牢。

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对知识由理解到掌握,进而能灵活应用变为能力,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思维才智,以求得最佳教学效果。精讲巧练,就是画龙点睛,可以将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讲透。在掌握概念的基础上,我们再组织学生围绕重点进行多样化练习。练习并不完全在于多,而在于有针对性,有计划,有目的,目标应是经过努力能达到的。在组织学生进行训练时,我们可采用抢答式、对比式、竞赛式等方法,激励全体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由浅入深的解决问题。对于较简单的问题我们让中、差生来回答,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具有一定思维深度的综合题,我们要求学生讨论,合作完成,最后派代表讲述出自己的思维过程。此外,我们还在课堂上广泛 使用激励原则,在学生自学、议论、练习的过程中,鼓励优生做小老师,辅导帮助中、差生,使他们更快地提高。以上方法对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我在练习讲评时,事先会了解一下答对的人数。然后我会针对错得多,有共性的问题,在班里精讲,而其它题就让学生自己解决.而巧练就要求教师紧紧围绕课堂的重点内容,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我们所选的题目一定能够要具有基础性、代表性,做到不重不漏,注意筛掉那些怪题、偏题、多编一些创新题,力求让学生做一题,通一类,不重复。我们还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训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训练并提高自身技能,不搞题海战术。精讲和巧练必须密切配合,缺一不可。精讲是巧练的基础,而巧练是巩固加深精讲效果的有效措施,两者互相促进。只有精讲巧练,才能落实双基,为发展学生智力奠定基础。

第四、布置课外作业,做到温故知新

数学作业是数学课堂的延续和补充。一方面,它能使学生跟深刻地理解和掌握课堂所学知识,训练学生应用数学的技能、技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数学意识;另一方面,它能帮助教师了解学情,了解教学效果,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便为今后教学中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提供依据。因此,每节课我们都应布置作业。量不需太多,但每题都是经过深思熟虑选才出来的。新课程标准还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传统的作业布置是“大锅饭”。它令学习困难的学生“吃不下”,学习优秀的学生“吃不饱”。这种做法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泯灭了学生的创造性。“因材施教”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原则。所以,我会分层次布置学生作业,把课外作业分为必答题和选做题两大类,选做题不做特殊要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习题进行练习。

总之,在新课标下教师要把追求课堂艺术的完美与课堂教学的高效作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我坚信只要我们面对问题和困难,冷静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就一定会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坚信高效课堂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之我见 篇10

三义庙小学

李建峰

评价一堂数学课是否落实了素质教育,我认为主要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否体现“发展为本,主动参与,注重思维,探索创新”这十六个字。

一、发展为本。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体现这一点,要把发展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目标,小学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传授数学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的素质:思想品质、知识、能力、兴趣爱好、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等,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看一堂数学课,其教学是否具有发展性,对这一条的评价,一看其课堂教学中是否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处理好三大目标的关系。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小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是发展能力和智力的基础,而能力和智力的发展又能促进学生加快理解、掌握系统的知识。其中,培养能力和思想教育是通过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来完成的。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传授数学知识,而且必须把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和思想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充分体现思想教育和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统一,三者不可偏废。改革知识积累为取向转为构建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目标。再看是否重视学法的指导,是否做到以内容定学法,以学法定教法,以教法导学法。只有学生学会了学习,才能适应今后的社会生活。

二、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素质教育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其自主发展。这要求教师真正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是知识的探索者。有这么一句话,对我们很有启发“数学老师不要太相信自己的嘴巴,学生的知识不是讲出来的,是他自己学会的”。对此,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要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要树立新的教学观,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创造发展的结果,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在如何使学生主体发展上。做到给学生一杯水,并不是教师有一桶水的问题和常流水的问题,要教育学生怎样要一杯水怎样取水。

评价数学课堂教学是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看主体地位的三大特征即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否得到体现。即做到全体学生参与,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每个环节都让学生参与。让教师外在的动力转化为学生内在的动力,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要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例题的教学一定让学生参与,可用尝试解答,在练习中一定要有层次性。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还要看教师是否体现主体参与的策略:

1、多向沟通。

2、重视分层指导。

3、加强操作(内部语言悄悄展开)。

4、加强巩固练习。做到层次性(练习的生命)、针对性。

5、及时评价,激励评价。

6、教学方法的研究转化到学法的研究。

7、重视“扶”。要在四个环节中给予“扶”:在学生思维受到阻碍时;转化为能力时;在新旧知识衔接的地方;知识容易混淆的地方。因此,要体现素质教育落实于课堂,要做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让其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三、注重思维。“思维是智力的核心,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通过操作、观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在感性材料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是掌握和运用这些形式和方法的程度,这对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也是学生最基本的数学素质。

在课堂教学中,要体现是否注重思维,就要看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否注意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按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设计教学。由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向以逻辑思维为主逐渐过渡的阶段,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只能向他们提出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为中,要做到两点,一是要掌握初步的思维方法;二是初步学会运用基本的思维形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但小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并不是随着数学知识的增长而自然提高的,而要在学习和运用知识的教程中,经过有意识的培养和长期训练方能形成。所以,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以知识为载体,有目的有计划地长期培养,而且要贯穿在各年级的教学过程的始终,使学生做到概念清晰、判断正确、推理合乎逻辑。

注重思维不仅仅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同样还要重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及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要重视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探索创新。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

如何评价一堂课的如何体现探索创新呢?我们认为要从数学的课堂结构上来看,一堂新授课,必须把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并在课堂教学中实实在在的贯彻,探索创新要体现在准备练习、例题教学及巩固练习中。要做到:准备练习中,营造引发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环境。一堂数学课,没有适当的准备,就凭空让学生去创新,这是浪费时间和一句空话。要上一堂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课,必须要有一定的知识和情感准备的,“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就是要把握好这个度,要在鼓励青少年主动发展的同时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在引导和指导上下功夫。因此,数学新授课中的准备练习,既要作知识上的准备,还要做情感上的准备,融洽师生关系,营造民主氛围,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下学习,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才会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机会。这也就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起点,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做好起点工作。在例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题教学是一堂新授课的主要部分。这部分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能否牢固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和能力,养成良好的思想情感。因此,对例题教学的创新评价,要体现在看任课教师是满足于让学生“听懂、学会”呢?还是让学生由“学会”到“会学”,有创新意识,这其实也就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区别。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充分体现数学教学的发展性功能。“发展、创新”应放在数学教学的首位。“想象力、创造力”是可发展的标志。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出发,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不能沦为教材和教参的工具,要灵活运用教材,一般要先由学生自己尝试(有指导下的尝试),自己探索,自己得出初步结论,并与同桌、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再加以适当的补充讲解,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要鼓励学生求异,打破思维定势,多方启迪思维,提倡标新立异,鼓励点滴进步,塑造成功意识,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这就是能不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最为关键的地方。在巩固练习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巩固练习中,教师要充分体现练习的针对性,层次性,通过一题多练、变式练、深化练、开放性练习等,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灵活性及创造性,要抓住契机,启发学生想象,要发展他们的想象。因此说,巩固练习更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的重要时机。

在对探索创新的这一条的评价,作为评价者也必须把握好一个“度”。因为我们所说的创新能力只是初步的,关键是培养一种意识,我们并不是让小学生像数学家一样创新和发明。因为小学所学的数学知识是前人或数学家、科学家所发现、证明的一种客观规律。我们只是在教育中,不能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数学知识自己去发现或探索创造,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为其今后走上社会有一种“创新意识”作准备。当然,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再创造而获得的知识才能被掌握和灵活运用。

要全面评价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是否体现了素质教育落实于课堂,这是很难的,但在课堂教学中,作为授课者必须努力去体现以上的十六个字,这也正是符合全教会所提出的:智育工作一定要转变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入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我们认为,要把素质教育落实于课堂,就是把以上精神落实于课堂。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之我见

三义庙小学

上一篇:以快乐的春游为话题的作文下一篇:放飞理想励志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