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数学课堂教学之我见论文(精选8篇)
创新型数学课堂教学之我见论文 篇1
摘要:
创新型数学课堂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在教学中,应尽可能把数学问题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生活的缩影,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
关键词:创新型;整合资源;启迪;学做;建构体验
创新型的数学活动不是过多地强调教师应怎么教,而是应更关注学生如何学,以促进学生的创新发展为中心来引领我们的教学实践。这样,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具有魅力,必须充满活力,必须把这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主动发展的过程。笔者多年来不断追求,初见成效。
一、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1、挖掘生活素材,巧妙整合课堂资源。
在教学中,我注意首先吃透《新课标》,在理解教材意图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组合、再造、活用教材。教学时架设起生活与教材之间的桥梁,让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体的容积时,我要求学生提前测量一下本班级里的饮水机上的圆柱形水桶的容积,同时还测量家中购买的圆柱形色拉油壶,并计算它的容积,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
数学的内容不像语文、科学等学科那样充满情趣,但如果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同样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其深入探究兴趣。在教学“圆柱和圆锥体积之比”时,我将圆柱和圆锥及由圆柱木模型削成最大圆锥木模型,我用连续数字化来演示,即四个字,“等底等高”为前提条件,圆柱体积为三份,削去体积为二份,剩下最大圆锥体积为一份,简称“一、二、三、四”,教者将班级学生分成AB两组,结合此单元教材内容,各组自编生活习题,相互提问、回答(即A提问题,B解答;或B提问题,A解答),答案一致。教者还分别用不同的口头举例,学生思考后用手势阐明归纳份数关系,以此来激发兴趣。
3、以活动为主线,让学生“做数学”。
重视数学教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是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个基本趋势。在教学中,我们提倡学生“做数学”,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成为一个联系已有经验进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学生的实践、操作、探索与思考是理解数学的重要条件。在教学中,教师从多方面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为知识的实践者和发现者,在教学半圆面积与半圆周长的计算时,我让学生自己操作,自己作图,通过作图使他们手脑并用,从作图过程中理解题意,掌握半圆C与S同整圆C与S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真正以学生为主,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优化课堂学习方式。
1、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为目标。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我们的数学目标不应用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要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他们学会想象,学会思考。在课堂上,教师要置身于学生的学习中,有效地、适当地引导与调控,让他们大胆地质疑,大胆地释疑,大胆的答疑,帮助他们总结归纳发现结论,达到主动发展的目标。
2、让学生经历过程,主动建构。
点燃智慧的火花,启迪学生的心灵这一系列的活动都要让学生去做,都要让他们主动参与全过程,教者只作有效地引导或创设空间,让他们有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激起学生创新思维的迸发,让他们的认识在学习活动过程中主动构建。
3、注意多种学习方式的结合。
新课程的理念强调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提问、尝试、讨论、辨论等主体性活动,积极参与数学问题的生成,解决应用过程,这对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是有重要意义的。比如教师应该提出明确的问题引导学习思考的时候,要提出明确的问题;在该引导学习认识结论的时候,要给出准确的数学结论;在该让学生进行练习记忆的时候,要让学生认真完成目标。在教学中教师灵活安排学习方式,抓住“小鼻子”,使各种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做到有机结合,真正实现有效教学,不是放散牛。
总之,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在生动的活动中体验数学,热爱数学,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飞扬。
创新型数学课堂教学之我见论文 篇2
1.初中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要求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 对人才的培养也有了新的要求。在过去的传统教育模式下, 教师往往采用的是题海战术, 用大量的习题练习让学生巩固知识点, 鼓励学生多做题, 做难题, 背公式, 套公式。数学本来就是比较枯燥和抽象的学科, 而初中生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地集中, 在单一的教学方式下, 更容易产生厌倦心理, 对数学的兴趣很难形成。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 创新教学正席卷整个教育界。因此, 教师必须思考如何让数学贴近生活, 教学改革从哪里开始, 如何让学生在教学中学会自主探究, 自主创新。
2.初中数学教学方式的创新
2.1氛围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可以轻松学习。例如在教学生认识正数、负数与零的时候, 教师可以站在中间充当零这个数字, 然后让学生上来分别扮演正数与负数。一个非常小的互动活动, 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三者之间的关系与位置, 让课堂氛围变得轻松愉快。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 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加深印象。学习兴趣也会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提高, 这个对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2主体的转变。以往的课堂是以教师为主体的 , 只重视教师对知识点及相关概念的传授。在新课标的指导下, 教师必须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学生为重。教师在教授新知识的时候应该启发学生想象, 结合生活, 提出开放性的问题, 指引学生探索问题的答案, 鼓励多方面猜想, 通过各种办法与实验得到问题的答案。在这种教学方式的影响下, 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都会得到提高。学生得到老师的肯定, 积极性会更高, 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公式与概念的由来会更加清晰, 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2.3题型转变。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 就要在练习题上下工夫。教师在上课之前对教案的准备要充分, 要多设计一些灵活多变, 有多种解答方法的数学题。多元化的解题方法有利于改变传统模式中的题海战术, 从大量的习题练习到小部分的多元化解题, 不仅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而且通过这种设问式的提问中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拓宽学习思路, 紧密知识点的练习,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在这种方式的影响下可以自发地思考数学难题, 解决问题。
2.4小组讨论。教师在课前可以将学生分组 , 七八个人为一组。在学习新知识点和单元复习的时候, 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教学是很重要的。比如教师在教导新知识的时候采取旧知识导入新知识时, 让学生回忆旧的知识点, 所学的重难点是什么, 公式和概念有哪些, 然后小组回答, 补充答案, 方便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学生在交流中对知识点的理解会更深入。 尤其是在单元复习的时候, 这种小组讨论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辩论, 交流疑难问题, 构建网络状的知识点。同时教师也非常容易在这样的互动中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补充教学, 让每一个学生都真正地理解知识, 运用知识。
总之, 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教师就必须改变以往枯燥的上课方式, 坚持创新教学的理念, 在新课标的影响下, 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 加深学生对教师的情感认同与依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 教师课前要设计好教案, 让每一个知识点都来源于生活, 让学生在学习中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 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散性地思考问题, 创新解题方法。
参考文献
[1]姜芸.关于初中数学创新教学实践的探讨[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2007, 9 (2) .
[2]龚玉燕.积极参与自主探索主动发展——对数学创新课堂的思考[J].教育艺术, 2004 (9) .
[3]刘玉芬.数学创新教学方法实证研究[J].湖南中学物理·教育前沿, 2010 (2) .
小学数学创新教学之我见 篇3
一、用素质教育的观念指导教学
从教育所处的社会环境来说,这是一个急速发展的时代,对于青少年教育,现在的家长和孩子普遍的感觉就是压力太大。不管是在学业,还是心智的发展培养上,都比较混乱和盲从,缺乏一种清晰的常识来指导。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教育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孙学策表示,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当下的社会风气。当然,社会上存在的不好的问题,影响着未成年人和他们的精神世界,许多领域都存在混乱和迷茫的现象,这不只是教育界的问题,应该客观理性地应对。多年来,我们的教育专家一直努力摸索适合中国孩子的教育方式,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经验,这需要一个过程,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但至少我们能够看到,中国教育所做的一些改革,一些令人鼓舞的成绩,另外,我们也在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经验,来发展中国教育。
从教师教学来说,教师要从以往应试教育的影响中走出来,打破唯分论的教育观念,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全面素质能力的发展。应试教育下的课堂教学,导致教师围绕着书本,机械地教学,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完全以自己的主观意志主宰了学生的学,从某种意义来说,学生成了知识灌输的容器,只是在模仿和复制,没有自己的建构过程,显而易见,这不适应现在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因此,我们要转变教学方式,教师要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做好学生学习的主导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具体的教学中,不再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启发和引导学生,促成学生的自主建构活动,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另外,我们要鼓励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包括学生的德育、身体、心理和审美等多个方面。就像“三好学生”的制度,目的是给孩子一个正确的导向。教师要正确理解“三好”的内涵,在抓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还要进行道德的培养,把德育心理过程与智育思维过程有机结合起来,使教书和育人融为一体。
二、融洽的师生关系推进学生的学习活动
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知识信息的传递和接受总是与师生之间的情感产生互动的。师生之间情感倾向决定了师生关系的好坏,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开启学生智力,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有积极的学习倾向,愿意接受教师的教导,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效率明显;不好的师生关系,让师生处在对立面,学生对教师的教学不屑一顾,听不进去,不重视自己的学习成绩。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倾向,积极参与学习中。
当教师给予学生一份爱心时,就让学生产生亲切感,不再望而生畏,从心理上拉近了彼此的距离。爱心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更多是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多了解学生,和学生进行交流,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再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这样才能被学生接受,对症下药。在说教时,不要用刺耳的言语,动辄惩罚的手段,这种强硬的方式会伤害学生幼小的心灵,使他们离教师越来越远,产生逆反心理。教师要用情感去感化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学生能听得进去,教师也会树立自己的威信。师生关系如和风细雨般,推动学生积极的按照教师的指导学习。
作为教师,对全班所有学生的爱应该是平等的,尤其是对后进生。我们不能力因为学生的学习成绩优秀而特别对待,过分关心,也不能因为学生的学习成绩差而没有耐心,忽略后进生。要摘掉有色眼镜,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过一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教师不能让后进生感到被冷落,多多关心他们,和他们走得更近。课堂上,让他们多参与;课下,多辅导,给学生开小灶。和学生之间建立更加密切的师生关系,学生在教师的热心关爱下,就能体会老师的一番苦心,下定决心要学好,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
三、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它是思维过程中的最高境界。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多启发、多引导,给学生以创新的机会。引导学生开展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训练,使他们在处理问题时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培养他们思维的流畅性和独创性。教师仅仅向学生灌输数学知识、训练计算方法是不够的,还必须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需要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有主动探讨数学问题的要求和习惯,体验解题过程的乐趣,通过积极的思考去发现教材内容中的数学原理和法则,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动手操作过程中进行思维训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将乏味的内容生动化、趣味化,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愉快地探索数学的认识规律。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操作过程,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建立表象,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使学生比较全面、比较深刻地理解知识。
2.讲算理时,不忘思维训练。新课程标准强调获取知识技能的过程。教学时,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要时刻注意给学生创造的机会,让学生讲操作方法和过程,让学生讲概念、讲法则,让学生讲算理、讲思路,讲发现规律的过程。解应用题时,学生列出了算式,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列?不可以那样列?还可以怎样列?”通过“说”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创新是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创新才能让国家利于世界民族之林,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教育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只有站在一线的教师在教学上的创新才能让学生成为以后国家建设的人才。
音乐创新教学之我见 篇4
摘要音乐新课标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说明了音乐创新教育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教育观念和建立全新的师生关系对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作用,并且从创新教学环境、坚持因材施教、创新评价体系等方面,较全面地探讨了实现音乐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3.7文献标识码:A
新的时代,需要创造性的人才,创造性的人才源自创新型的教育,因此,21世纪被认为是创造教育的世纪。作为基础教育中不可或缺一部分,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新时代同样呼唤音乐教育的创新。对音乐创新教育的两点认识
1.1 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是实施音乐创新教育的基本前提
音乐是一种动态的充满创造性的艺术,音乐教学应该充满创造性。然而,长久以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被夸大,而学生往往被当做单一的知识承载体。教学方法常以讲授法、练习法为主,一切按老师的要求行事,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极大的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潜能。尤其是,为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尽可能多的向学生传输知识信息,课堂容量被不断增大,导致以教师为主导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更是成为一种普遍的教学方式。实际上,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创造潜能,就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打破以教师为主导的音乐教学模式,要积极倡导以学生为教育主体,不断营造自由的,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环境。
1.2 建立全新的师生关系是实施音乐创新教育的重要保障
建立全新的师生关系,就是要求音乐教师成为激发、培育学生创造力的支持者、引导者,而不再是传统教育模式下的“权威代表”。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支持者,就是要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要竭力给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把课堂变成学生乐于展现自我的“小舞台”,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这个“小舞台”上获得老师的赞许,获得同学们的欣赏,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就是要求教师要注重指导、引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要依据学生的情况,尊重学生的选择,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培育学生对音乐的积极情感和态度。如探索新音响、自制乐器、即兴创作等,这些创造性的教育方法,都是培育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手段,而这些教育方法得以实施的重要保障就是建立全新的师生关系。
只有正确认识以上两点,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全新的师生关系,实施音乐创新教育才有获得成功的可能。音乐创新教育的实现途径
2.1 创新教学环境,营造创新教学的良好氛围
音乐是情感艺术,只有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自己主动去体验、探寻,与音乐融为一体,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由于音乐包含很多不确定性因素,教师的观点与学生的想法难免出现分歧,此时,教师应允许学生“非正常”思维,鼓励他们的“异想天开”,激发他们的“多向思维”,而不是给学生“泼冷水”。教师不但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且还要积极地同学生一起讨论、分析,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做。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在课堂上,没有老师的指责、没有同学的嘲笑,有的只是宽容与鼓励。不断创新教学环境,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思维,就会在良好的创新环境中不断孕育出来。
相反,如果对那些有所谓“非正常”想法的学生,不屑一顾、大声训斥、甚至粗暴嘲讽,就会无情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下面的两个教学案例就说明这一点。
案例一,在上《小雨沙沙》一课时,老师问:“同学们,你们想一想,小种子躺在土壤里都在想些什么呀?”“老师,他们在想:‘这儿太令人害怕了’”一位小同学说。“不对,请坐!”老师说,“他们应该是想:‘小雨滋润着我,好舒服!’”这样一个温柔的否定,便熄灭了一个闪烁欲燃的火种。试想一下,从一个小学生的角度,不难想到小种子被埋在土里那憋闷、潮湿、黑暗的感觉。那怎能不让孩子感到害怕呢?
案例二,音乐课上,老师领着同学们欣赏琵琶曲《大浪淘沙》, “那起伏的旋律描绘了什么样的自然景色呢?”老师似乎是在提问,又仿佛是自言自语。一学生回答“像空中乱云翻滚。“老师听罢,脸色一沉,讽刺道:“就数你神气!也不想想这首曲子的曲名是什么。是大浪淘沙!难道乱云是可以淘沙的吗?”我们不禁要问,难道这首曲子就只能被理解成这位老师说的这样么?
从以上两个案例可见,如果我们教师一定要以个人的观点统一学生对某些音乐的认识,无疑是将学生的思维限制在一个大牢笼里,对那些与众不同的学生的不适当的言语评价,甚至冷嘲热讽更是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学生的创新性就这样被抹杀了。
2.2 坚持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创新思想的源泉,是创新活动的动力,良好的学习兴趣会极大地唤起学生的创新热情,而音乐课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在于“因材施教”。一方面,要充分挖掘现有的教学内容,寻找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需要的契合点,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里特征,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把那些时代气息浓、更符合学生“胃口”的内容充实到教学中。
教学中,我们可以进行这样的尝试:在学习音的高低、长短、强弱时,根据生活中每天都能听到的各种声音,如“换――煤气哟”、“雪糕――棒冰”、“汽车喇叭声”、“小鸡叫声”等,利用最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习。可以将大小不等的鼓,甚至盛有不同水位的玻璃杯,搬进课堂,让学生敲一敲、听一听,体验音的高低。然后,让学生自由分组,共同完成一段自己创编的音乐,并演奏给大家听,学生的兴趣会被迅速调动起来。
总之,现代音乐教育应当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音乐教学的内容应向真实生活情景转化。同时,还要大胆创新,更多地根据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环境设计教学,让学生所学的知识是真正有用的知识,培养学生参与音乐生活,创造音乐生活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音乐,在音乐中体验生活,从而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2.3 创新评价体系,激励学生不断发展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鼓励音乐创造指出“:教师不要用‘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对音乐创造活动的评价应主要着眼于创造性活动的过程”,这是对传统音乐教学评价方法的一个突破,是与音乐创造性活动的行为特点和实质是相统一的。
建立正确的评价体系,通过正确的评价促进学生参与音乐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充满自信,并体现自身的价值。除了评价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表现能力外,还要重视评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评价内容不能过于单一,要有一定的差异性,给学生主动选择的空间。例如,有些学生乐理学得好、而有些学生琴弹得好;有些学生歌唱得好,而有些学生舞跳得好等等。在进行考试评价时,除了规定项目外,应该允许增加自选项目。一些学生可以用自选项目上的优秀成绩,弥补规定项目上的不足。学生选择好强项后,可以自行选择确定表现的内容和形式,并自主组织排练,此时,教师适当加以辅导。准备成熟后,以班级特长展示会等形式,人人上台展示自己的音乐强项。这样,通过自选强项,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发展了学生的优势智能,也带到了其他不擅长此项目的同学在这方面的发展,更好的发挥了评价的激励作用。另外,建立“音乐档案袋”也是一种很有效的评价方法。“音乐档案袋”改变了传统评价方法的“一歌”定成绩的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做法,可以全面记录学生学习音乐、探索音乐的过程。通过“音乐档案袋”,还能帮助老师从不同阶段的回顾及对比中把握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更能帮助学生认识和思考自己的音乐学习历程,激励他们不断成长。
综上所述,创新教学环境,坚持因材施教,创新评价体系,都是实现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新时代的音乐教师,要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努力建立全新的师生关系,不断营造创新教学的良好氛围,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之我见 篇5
大柏中学 范云
有效教学就是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学习进步与发展的教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是师生遵循数学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 “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组织实施的数学教学活动。有效课堂教学能使教师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完成指定的教学目标,有效教学追求社会化、人性化教育,强调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尝试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教师善意的批评、提醒能被学生接受和理解,甚至感激,如果师生关系不和谐,那么善意的批评、提醒则不被学生接受和理解,有时甚至导致师生冲突,影响课堂教学。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靠教师“牺牲”大量的休息时间,主要利用课间或课余等学生休息时间以朋友或大姐姐的身份和学生“亲密”接触,或聊天、或活动(打球、游戏、讲故事、讲笑话等等),同时在活动中不忘适当的建议和引导,使学生“亲其师”,从而能“信其道”。
二、备课要以本为本,以人为本。有些教师认为备课就是抄抄教案,以应付上级领导检查,而且还振振有词地认为所抄的这些“教案”都是由一些教育名师、甚至是教育名家编写的,有什么不行?其实我认为这些“教案”的编写大都是以本为本,是以教科书为本而编写的,不能以人为本,因为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以及基础知识水平等都存在着差异。因此我们备课就不仅要以本为本,而且还要以人为本,重点是要备学生,(教到什么程度,教学难点是什么,用什么方法教),要让每个学生上了这节课后,至少知道这节课是学数学,学了数学的哪些知识。如果教师一味地追求难度、深度、广度,而一部分学生却跟不上来,势必他们就会把精力转移到与上课无关的事中去,就好比是营养成分最高、最好的食品,可学生却不原意吃,怎么还谈得上消化呢?所以备学生是提高有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教师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就要转变传统观念,打破正统的教学方式,有老师认为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所以教师的语言表达就得非常的精炼,不能说一个与教学无关的字,我却不认同,试想本来就单调枯燥的数学,再加上正统的教师,呆板一平如镜的语言,我们那活泼好动的学生能坚持45分钟吗?所以教师口头语言的抑扬顿挫、肢体语言的形象生动、甚至搞笑,都能及时唤起学生注意力集中,一些重要的话语往往在语言的波峰或低谷时说出会更有效果。所以课堂里只要有一两句风趣的话或者一两个幽默的动作,就足以引起学生们的兴奋,然后再将他们的兴奋点迁移到学习上来。
四、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中绝对的、万能的、最好的教学方法是没有的,但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应落脚于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否则任何方法都是失败的。计算、概念、几何、应用题等不同的教学内容具有不同的特点,教师选用的教学方法必须适宜于内容的不同特点,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1、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
如教学《打折销售》,就可以用创设问题情境法,首先用多媒体展示收集的商场打折销售情景,让学生谈参加市场调查所了解的打折销售活动,接着提问:打折销售后,商家一定会培本吗?每件商品所赚的钱怎样计算?引导学生得到:利润=卖价-成本价。
2、利用实物教学,可以将抽象的东西直观化,深奥的东西浅显化,从而克服学生的思维障碍,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创新作文教学之我见论文 篇6
本人从事语文教学已有十个年头了,深感作文教学是老师和学生最头疼的问题。原因是学生阅读量少,视野狭窄,写作兴趣不浓厚。近几年来,本人在作文教学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尤其是对创新作文教学进行了不少的尝试,现与大家探讨如下:
一、引导学生对创新作文的理解。
创新作文是一种从多方面立意,多角度构思,以不落俗套为宗旨,让学生写出新的文章,但一定要写出真实情感,有新的表达,这就是创新作文。
首先,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更新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能力,要打破常规思维模式,让学生思维向多方面推进,向相反方向推进,通过比喻、类比、想象和联想等方式写出与众不同的文章。其次,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给学生“新”的概念,别的同学没有说过,没有写过可视为创新,而且对其他同学的习作欣赏要调动个人的生活经验,从不同角度对习作中的.内容、人物、语言、提出全新的见解。
二、引导学生掌握创新作文的方法。
在学生教学中要遵重学生思想和感悟,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使学生的感情自然流露。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可让学生坚持写日记、读书笔记,而且在班上成立编辑小组,每月出一期班刊,优秀作文,还可推荐在校刊或其它刊物上发表。除此以外,还从以下几方面去引导:
1、构思要新
(1)题要巧,语言要新: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一个新颖的题目首先就能吸引读者的兴趣,例如:写“亲情”班上有同学写《都是母爱惹的祸》、《残酷的爱》,有的同学还采用了相反相承的写法,《冬天未必冷》、《谎言未必不美》等。在语言上可适当地引用古代诗文或格言警句,增强文章的文化内涵和文学底蕴。
(2)“旧瓶换新酒法”就是把旧的人和事赋予与现实相联系的新的人和事。例如:本班学生张颖一篇《南郭先生的自白》荣获全国“做诚信小公民”征文活动二等奖,王云一篇《孙悟空回到了水帘洞》荣获全国“环保”主题征文活动二等奖。
(3)“物物交换法”如写“母爱”这一主题可以从其它动物着手,通过动物的某一感悟而写出人性的心灵贯通。
另外还可以鼓励学生用书信体、日记体、童话、寓言等多种轻松文体来写。
2、选择材料要新:
选材最忌讳的是踩着别人的脚印走,俗话说: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选材贵在创新,在协作中要选取那些别人没有写的材料,获得写作的灵感呢?
(1)调动感官、亲密接触社会和自然,坚持写日记用最流畅的语言表达最真实的想法。
(2)写作如照相,要换位思考,变角度、多向思维、组织材料逆向化,表达方式陌生化,艺术地表现生活。
3、表现角度要新:
在写作教学中,知道学生要多方面想,取最小角度,即就是切入点要小,着眼点要深。写整体不如写局部,例如写《老师》就不如写《老师的眼睛》。写反映社会生活的文章最好选取一个画面或者一件了不起的小事。
创新型数学课堂教学之我见论文 篇7
一、兴趣是维系创新过程的重要条件之一
在兴趣饱满的前提下, 学生的思维才会保持在一种积极的探索状态之中。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系中, 应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入手。
(一) 下意识地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譬如, 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 以各种形式开展比赛、晚会、故事演讲等, 合理地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 以此激发他们的创新的兴趣与乐趣。
(二)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 逐渐点燃创新的热情
数学离不开生活, 教师要善于创造出教学中的各种美, 激起学生智能的涟漪。
甲:3.7 3.8 3.6 3.8 3.6 3.5 3.9 4.0 3.7 3.4
乙:3.9 3.5 3.7 3.8 3.7 3.6 3.8 3.6 3.7 3.7
这个成绩列举的目的是为了从甲乙运动员中选取一人参加比赛, 那么选谁参加比赛?两人在相同条件下各跳10次。学生问老师:“你选谁了?”学生此时思维活跃起来, 对探求新知识兴趣盎然, 然后我告诉了学生的算法, 师生很顺利地完成此节内容, 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认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 我就是这样做的: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成功的体验, 让每一个孩子从小说:“我能行”, 从而满怀信心走向明天, 投入到知识的海洋中, 去探索, 去创新。
二、培养创新精神, 激发学生的潜能
(一) 勤于思考、善于思考, 创新的火花才能在思考中迸发闪烁
要使学生会思考, 必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机会。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在设定学生思考的对象及目标时, 应有“度”的把握, 如教“圆柱体侧面积计算”时, 启发学生课本上把圆柱体侧面积是用长方形形状展开的, 请大家积极思考, 尝试按其他形状展开, 并求出侧面积。这样使学生的思路摆脱了课本的束缚, 在学生认知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内, 使学生形成勤思、善思的习惯, 如果只满足于做一些熟练程度的练习题, 遇到稍有思考性的问题就却步不前, 那么思维的火花, 创新的灵感不会出现。这样, 就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 要鼓励和倡导“不耻下问, 不耻多问”
在现实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启发学生敢于质疑, 敢于多问几个“为什么?”“只学不问”的实质是学生的积极思维丧失, 也是学生深入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匮乏的体现。学而不思, 思而不疑, 疑而不问, 这是创新意识形成和创新能力发展的严重障碍。事实上, 能提出一个关键问题的本身就其意义来讲不亚于解决一个问题, 因为它是创新性学习的一种表现。能够引起大家争论探讨的问题, 其本身具有一定的思考价值, 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极佳素材。如在教学“年月日”一节时, 要求学生知道一年有12个月, 大月是31天, 并能以歌谣形式记忆:“一三五七八十腊, 三十一天永不差”, 然后告诉学生剩下的那几个月除二月外, 都是30天, 只有二月特殊, 平年是28天, 闰年是29天, 那么怎样判断这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呢?我告诉学生: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 就是闰年, 二月份就是29天, 而且每隔4年一闰, 我的话音刚落, 就有一个学生举手, 我就把他叫了起来, 问有什么问题吗?那个学生就问:“老师, 为什么是每隔四年一闰呢?这跟什么有关呢?我说:你问的真好, 这也正是我下面要讲的问题。我就接着讲:因为地球绕太阳公转, 每年用365天5小时48分46秒, 大约是365天6小时, 所以闰年的二月是29天。类似这样的问题很多, 要鼓励同学们多问, 培养创新意识, 形成创新能力。
(三) 要以训练为主线, 坚持手脑并用
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教学之我见 篇8
关键词:创新;课堂教学;引导自主
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和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在实际教学中,只要是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归纳所得到的,都可以理解为知识的创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是进行创新教学的重要途径。
一、教师备课要创新
实施创新教学,作为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建立真正的创新教学的理念,所备的课要与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学生的生活实际相适应,要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着想。备课时一般做到:
1.教学目的要创新。要根据教材内容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内容制定具体的目的和要求。
2.教学过程要创新。设计时可不循旧规,对如何导入新课、如何讲授新课、主要环节如何处理进行创新设计。
3.教学方法要创新。可以采用提问法、发现法、联想法、操作法等等,方法不固定单一,思维不封闭僵死。
4.教学程序要突出创新。
5.师生合作要体现创新性。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而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引路人,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知识。
6.课堂提问要有实践创新性等。
二、课堂教学要创新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构建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的过程,他们带着原有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学习活动,并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包括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和反思等,去构建对数学的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一种再创造过程,学生从事对数学知识的提炼和组织通过对低层次活动本身的分析,把低层次的知识变为高层次的常识,再经过提炼和组织而形成更高层次的知识,如此循环往复,再把数学放到现实中加以使用,这种运用学生数学学习特点的方式去教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课堂很活跃,效果很好。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通过学生主动的活动,包括观察,描述,操作,猜想,实验,收集整理,思考,推理,交流和应用等等,让学生亲眼目睹数学的“一再创造”,并从中感受到数学的力量,促进数学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应当给他们留有充分的思维空间,使得学生能够真正地从事思维活动并表达自己的理解,而不只是模仿与记忆。
三、作业设计要创新
作业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本途径。为此,练习设计首先要注意层次性,主要有三个层次:基本练习、综合练习和发展练习。三个层次的练习目的各有侧重:基本练习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综合练习的目的是深入理解知识,加强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结构;发展练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练习设计还要注意形式多样,可以设计如下形式:
1.口头作业,加强说解题思路,说算理、看图编题等。
2.操作实践作业,如量一量、画一画、称一称或者进行社会调查等。
3.综合作业,将学科知识汇总、联网,锻炼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等。
4.开放性作业,设计一些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的开放性题、多题一解总结规律等等,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思考从各种设想出发,不拘一种形式,不局限于一种途径,尽可能地做出合乎条件的多种解答,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评价体制要创新
评价是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评价的功能不仅仅是甄别与选拔,而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评价内容也更全面了,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还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进步与变化。
1.鼓励性评价。学生的差异不仅指考试成绩的差异,还包括生理特点、心理特征、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不同特点。这使得每一个学生发展的速度和轨迹不同,发展的目标也具有一定的个体性。发展性评价要依据学生的不同背景和特点,正确地判断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及其发展潜力,为每一个学生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建议。
2.委婉性评价。内向的学生很少讲话,胆小怕事,所以他受了委屈也不会讲,并且在心里要想好长一段时间,这样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甚至会影响到师生关系,产生抵触情绪。对于这类学生一定要细心,找出他们的闪光点,慢慢引导。对于一些题目可以让他们讲出道理来,多加关心交流,充分发挥其动力。这些学生往往有很大的爆发力,只要正确引导,将会得到好的成果。记得有个学生叫姚秀琴,平时再怎么轻松的课堂都看不见她的笑容。在一次数学课上,一个不太简单的问题我叫起了她。听了她的回答,我让全班同学给了她热烈的掌声,并适时的在课后找她谈话,肯定她的优点,并试着让她多参与课堂,让她和其他学生一样做课堂的主人。发展性评价基于一定的培养目标,这些目标显示了学生发展的方向,也构成了评价的依据,这些目标主要来自于课程标准,也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
3.公正性评价。我曾经接的一个班里有这样一个女孩子,学习特别优秀,长得也非常漂亮。不仅同学们敬慕她,连老师们也喜欢得不得了。由于她自我感觉良好,往往认为老师不会怎么批评他,如果稍微一放松,骄傲情绪就在她的心中滋生,如此这样发展下去,成绩势必会下降,并且在思想品德方面变得越来越差,受不了委屈,并且在公共场合也不会顾及别人的面子往往弄得老师很难堪。在对这个学生做工作时,学习方面点到为止。思想方面一定要努力加强,并且要非常严格。因此在以后我和她相处时,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才能使她正常发展,使她能够有所成就。
【创新型数学课堂教学之我见论文】推荐阅读:
创新型教师之我见08-20
设计创新之我见10-06
创新开展人武工作之我见07-09
人才政策创新之我见09-25
高中数学课堂的创新论文11-12
初中数学创新教学模式论文07-09
大学数学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论文08-26
高等数学教学创新思维培养途径论文09-06
数学创新能力培养论文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