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创新教学模式论文(精选12篇)
初中数学创新教学模式论文 篇1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 因为传统教学模式的根深蒂固, 高分成为各大中学追求的重点, 同时各种研究的基础设备配备不全面, 导致了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单一, 大部分教师仍热衷于粉笔加黑板的讲授教学, 并辅之以大量的重复练习. 从小型的细节上看, 教学模式得不到新的更新, 主要就是对学生各个方面的关心程度不够, 进而导致了学生数学成绩的下滑. 现在很多中学在发展过程中, 受到了分数限制, 只是针对学生分数进行各种教学模式的变更. 这种情况就导致数学教学模式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脱离了原有的教学实际.
一、初中数学创新教学模式现状
数学教学模式的应用, 是各种学科的综合体, 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数学本身就具有严密的符号体系, 独特的公式结构, 形象的图像语言. 初中教学本身就是一个中转站, 其教学模式和小学、高中之间有显著的差异性, 无论任何阶段的教学过程中, 一定要注意创新教学的发展, 深刻认识数学的这些特点, 改进学习方法, 逐渐提高教学质量, 改善整体的教学水平.
现在,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 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创新. 随着课堂主体的不断转化, 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求度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教师由过去课堂只注重训练, 转变为现在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从而使得各种教学制度正在发生转变, 多媒体应用教学逐渐显得重要. 以我所在中学为例, 各个教室中均配备了多媒体投影仪、电脑及网络. 同时初中数学教师还要定期接受信息技术培训, 并用到教学中, 逐渐改变教学方法和改善教学质量.
二、初中数学创新教学模式面临的问题
(一) 多媒体应用教学盲目无章
从这几年的技术发展程度上看, 各种信息多媒体应用教学模式逐渐呈现, 并且模式更加广泛化, 甚至很多地方直接将有没有使用多媒体作为一项评分指标. 因而很多初中数学教学中并没有对多媒体的应用进行衡量, 就简单地进行应用, 造成了很多的盲目性.
(二) 重视多媒体应用, 课堂缺乏生动性
多媒体应用在初中数学课堂已经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但是很多教师在课件中过多地应用多媒体, 很多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严重下降, 严重失去了课堂学习的兴趣, 课堂氛围缺乏一定的灵活性.
(三) 教师注重学习成绩, 完全没有积极地进行创新教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规程中, 往往只是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 为了进一步缓和课堂氛围, 采取了各种积极对策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并没有改变教学模式, 学生探究能力受限的同时, 创新教学也被限制.
三、初中数学创新教学模式创新策略
浙教版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已经被很多省市借用, 主要是其内容的设置上更加符合初中学生的学习范围. 与其他版本的初中数学教材相比, 浙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在内容的设置上吻合了教育部对于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要求. 但是, 在内容结构的设计上, 浙江版与其他版本的初中数学教材有所不同.
(一) 形象教学, 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中的美
平面几何教学模式的设计注重平面化, 这能够打开学生的各种遐想空间, 进而逐渐认识到数学课堂中的美. 浙教版的平面几何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中, 能够进一步将生活中的各种场景积极地应用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将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 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 驱使他们创新, 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例如, 在导入“三角形三边关系”一课时, 可拖动三条长短不同的线段使之部分能组成三角形, 部分不能组成三角形, 从而引发疑问: 满足什么条件的三条线段才能组成三角形呢? 又如在证明“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时, 也可设计动画“找寻最佳路径”, 从而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逐渐认识到数学中的美. 教师在课件的设置中也相对简单, 有利于创新意识的提高.
(二) 小组分配, 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形象教学是浙教版的一种创新教学模式, 探究性学习也是创新模式的一种延续. 在数学课堂的设计中, 进行小组分配, 进而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提高数学课堂中的教学质量. 所谓探究性学习, 就是指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实破点, 通过各种积极的对策来解决问题. 例如, 将班中每6人分为一个学习互助小组, 平时可常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学习, 互相帮助, 相互监督, 上课也常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相互讨论. 这样既融洽了学生之间的关系, 增进了友谊, 又提高了他们的合作交流及自学能力, 便于纠错.
(三) 转变观念, 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学习
初中数学阶段的教学模式处于一个转型期, 尤其是在基础性的问题分析中, 更要进行创新教学模式的设计. 培养学生用数学思想学习数学的习惯是一种较为良好的教学模式, 从而进一步改善教学质量.
四、结论
浙教版教材中还有很多旧版教材的影子, 因而还需要不断地进行改进和完善. 数学教学方式的研究, 一直没有停止过. 教师要积极探索和创新, 不断摸索出新的教学方法, 提高课堂效率, 改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高文君.中学数学课堂探究水平的构建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11.
[2]曲海秋.谈新课程理念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 2010 (11) .
[3]胡龙胜.浅析初中数学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J].新课程学习 (学术教育) , 2010 (09) .
初中数学创新教学模式论文 篇2
1.培养高素质的数学教研队伍
初中数学教研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教研队伍的建设,高素质的教研队伍能从根本上促进教研工作的有效开展。为了培养高素质的数学教研队伍,首先需要培养教研队伍成员的自主学习能力,明确教学大纲的内容和教研目的,并做好充足的教研前期准备工作,使教研活动能够顺利开展。教研队伍要结合新课改的内容和思想,把握课改的内容和方向,积极接受再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为培养数学人才奠定基础。
2.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培养教研队伍成员的团队合作意识,定期开举行教研会议,交流教学的心得。由于每个教师的教学风格都会有所差异,因此交流的过程中能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结合新课改的内容,积极探讨合理安排教研工作的计划,促进教研工作的顺利展开。
3.将教研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教师课堂的教学时间远超过教研工作的实践,课堂中的经验总结对于开展教研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都需要教研活动进行研究。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适当地设置教学情境,借助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将教研活动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应用到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还能提高教学的效率。
二、创新初中数学教研路径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教师的教研目的不明确
教研活动所选择的讨论主题过于盲目空泛,没有针对性,很难落实到实处,导致教研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参与的热情不高,对于研讨内容只是泛泛而谈,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和方法,甚至绝大部分的教师根本无话可谈,严重影响了教研活动开展的效率。教师的成长源自于“经验”和“反思”的结合,因此教研活动的顺利展开离不开教师之间的经验总结和问题反馈。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不仅能够促进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增进教师之间的感情,还能帮助教师吸取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2.教师的教研积极性不高
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目的性不强,仅仅将教研活动当作“选修课”,态度不够端正,一提起要开展教研活动就会抱怨“又搞教研活动啊,我批改作业的时间都不够用了”。从这些抱怨声中能够看出来,教师对于教研活动的认识和理解存在误区。其实教师对教研活动缺乏兴趣的实质性原因,在于传统教研活动的内容没有实用性。因此想要提高教师对教研活动的积极性,首先需要明确教研活动的目的性,让教师在教研活动中能够有所收获,并且能够解决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实质性问题。教师不会拒绝有助于自身成长的活动,这才是从根本上促进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积极性的方法。
3.对教研的主题研究不够深入
开展教研活动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当讨论某一个问题时,个别教师为了体现自身的存在感,插入一句题外话或者用诙谐幽默的话语使讨论的主题有所偏离,或者上一个主题还没讨论完毕就跳转到下一主题,严重影响了教研活动主题的深入性研究。而且没有严格按照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开展教研活动,导致学术讨论不具备专业性、科学性和严谨性。开展教研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握好讨论的主题,并且围绕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4“.研”与“教”严重脱节
初中数学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篇3
在数学教育逐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摆在我们教师面前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是: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一、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习兴趣
当前,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离教现象”较为严重。所谓“离教现象”,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形成教与学两方面的不协调,这种现象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离教现象”主要表现在课内不专心听讲,课外不做作业,不复习功课,不复习巩固。这种现象的直接后果是不少学生因为“不听、不做”到“听不懂、不会做”,从而形成积重难返的局面。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怎样消除沉重的“偏离现象”呢·我的体会是:必须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采用多种教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几何第二册四边形章,各四边形的性质判定很难掌握、区分,于是给同学们布置了这样一个复习题目,由一个特殊四边形怎样逐步过渡到另一个特殊四边形,看谁想得既全面又符合逻辑。于是大家都积极参与,认真看书总结。教师把一个一个的题目写成小纸条,以抽签的形式搞一次竞赛,教师列出题目分别是“已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怎样一步过渡到菱形·”“已知四边形是菱形,怎样过渡到正方形·”“已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怎样过渡到矩形·”于是同学们勇于抽签抢答。教师一条一条小结在黑板上,作为结论性的东西让同学记住:“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于是教师给同学们总结出了一个结论:在判定四边形性质时,应在已知图形的基础上,看是否符合“加边”这个已知条件。比如平行四边形开拓转化成矩形,就不符合。此时就应看其是否符合“加角”这个已知条件,例如“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这样学生学习特殊的四边形的性质就不难了。再如,在讲解“有理数”一章的小结时,同学们以为是复习课,心理上产生了一种轻视的意识。鉴于此,教师把这一章的内容分成三类,即:“概念类”、“法则类”、“运算类”,在限定时间内通过讲座的方式,找出了每个“关口”知识点及每个“关口应注意的地方”。如“概念关”里的正、负数、相反数、数轴、绝对值意义,“法则关”里的结合律、分配律,以及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在“运算关”中强调一步算错全题皆错等。讨论完毕,选出学生代表,在全班进行讲解,最后教师总结。通过这一活动,不仅使旧知识得以巩固,而且能使学生听得懂、做得来。
二、引导学生培养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应从阅读开始,初一学生阅读能力较差,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必须从示范做起,对课文内容逐词逐句地范读,对重要的数学名词、术语、关键的语句,重要的字眼要反复读,并指出记忆的方法,同时还要标上自己约定的符号。对于例题,让学生读题,引导学生审题,确定最佳解题方法。在初步形成扑克书习惯之后,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再从难点、易错处阅读提纲,设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纵向深入和横向拓展地阅读数学课外材料,还可利用课外活动小组,组织交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促进学生再次阅读寻找答案。平时,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时,采取提前布置作业的形式,然后在学生交来的作业中寻找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和普遍有疑难的地方,然后再讲新课,这样授课就有针对性,并且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多边形的内角和》一课中,在自学自测阶段,我们老师并不是站在讲台处不动,而是在行间巡视,对学生自学阶段遇到的问题进行释疑,同时也是对这一环节中一些不自觉的学生进行督促,在互学互助这一环节里,老师先让每一组找出学生中的共性错误,然后进行导学,在导学阶段,老师向学生渗透了转换的数学思想,体现了老师的导向作用。
三、引导学生培养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能力的培养,其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主要方面。思维能力的内在实质是分析、综合推理、应用能力,外在表现是思维的速度和质量。
1.思维速度的训练。就初中而言,思维速度的训练主要依靠课堂,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训练学生的思维速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如讲解新课后,教师可以出部分选择题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也可以出综合性较强的题,让学生积极思考,在规定时间内看有多少同学能够做出来,或让每一个同学在规定时间出一份试卷,看谁的试卷质量高。
用数学创新思维引领初中数学教学 篇4
一、要善于调动学生内在的思维能力
培养兴趣, 促进思维。教师要精心设计每节课, 要使每节课形象、生动, 有意创造动人的情境, 设置诱人的悬念, 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 并使同学们认识到数学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经常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自己所熟悉的实际问题。
适当分段, 分散难点, 创造条件让学生乐于思维。如: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内容之一, 主要困难在于掌握不好用代数方法分析问题的思路, 习惯用小学的算术解法, 找不出等量关系, 列不出方程。因此, 我在教《列代数式》时有意识地为列方程的教学作一些准备工作, 启发同学从错综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去寻找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画草图列表, 配以一定数量的例题和习题, 使同学们能逐步寻找出等量关系, 列出方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提高, 指出同一题目由于思路不一样, 可列出不同的方程。这样大部分同学都能较顺利地列出方程, 碰到难题也会进行积极地分析。
鼓励学生独立思维。初中生受经验思维的影响, 思维容易雷同, 缺乏探索精神, 因而要多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
二、改变教学模式, 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
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 才能获得最大的表现和发展。当学生可能遇到知识“雷区”时, 教师不是急于揭秘, 也不是以裁判自居, 而是做一名可靠的同行者。如授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后, 我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两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相等, 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吗?我大胆地让学生去主动探索和发现, 在学生分析、研究的过程中, 我始终参与他们的分析与讨论, 认真听取他们发表的意见,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中, 大部分学生经过作图分析思考, 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两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相等, 这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三、加强逆向应用公式和思考的训练, 提高逆向思维能力
逆向思维是发散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 它是从已有习惯思路的反方向去思考和分析问题, 表现为逆用定理、公式、法则、逆向进行推理, 反向进行证明, 从反方向形成新的结论。逆向思维是摆脱思维定式、突破旧有思想框架、产生新思想、发现新知识的重要思维方式。
四、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
在数学学习中要使学生思维活跃, 就要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方式。要学生善于思维, 必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没有扎实的双基, 思维能力是得不到提高的。数学概念、定理是推理论证和运算的基础, 准确地理解概念、定理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认识能力。在例题课中要把解 (证) 题思路的发现过程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不仅要学生知道该怎样做, 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是什么促使你这样做, 这样想的。学会从条件到结论或从结论到条件的正逆两种分析方法。对一个数学题, 首先要能判断它是属于哪个范围的题目, 涉及哪些概念、定理或计算公式。在解 (证) 题过程中尽量要学会数学语言、数学符号的运用。
五、加强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数学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 发挥思维导图在预习、复习、笔记及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作用, 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完整有效的知识网络, 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在预习中的应用。用思维导图来进行预习的主要作用, 是帮助学生明确目标, 在阅读时能够集中精神, 在短时间内把握住阅读内容的要点, 理顺思路。同时, 标记的使用能让学生在听课时有的放矢, 提高听课效果。另外, 通过检查学生的思维导图, 教师能够迅速找到学生对该内容的思维障碍点, 确定重点与难点, 使讲课更加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思维导图在复习中的应用。首先, 学生独立对整章知识进行总结, 根据自己的理解, 理清数学概念、规律及其区别、联系, 区分重点难点, 画出思维导图。其次, 教师批阅学生交上来的作品, 把握学生对整个章节知识的掌握情况, 同时对其在思维导图中体现的思维错误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改。第三, 在复习课堂上抽取部分典型的作品, 先由大家讨论该思维导图的优劣, 再进行补充与深化, 最后教师进行总结与提升。由于初中生的思维水平有限, 教师要有能力完成点晴之笔, 将本章知识与已有知识进行联系, 将新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 形成知识网络, 便于提取。各章、各单元间不是孤立的, 而是互相联系的, 让学生自己找出联系, 把所有的思维导图编织成自己的知识网, 整个过程也是其乐无穷的。
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记笔记。采用思维导图做笔记, 用简单的短语和单词记下重点, 顺应大脑的思维方式把它们连接起来, 在记的同时就加上了自己的创意, 这样学生不仅能轻松跟上教师的节奏, 充分地理解, 而且解放的大脑还可以顺着教师的思路展开联想, 课后学生再根据自己的喜好涂上颜色, 加上图画, 重新画一遍。这么有创意的图画, 学生怎么会忘呢?
思维导图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应用。教师要选择一个可以分解、具有探究价值的内容。活动开始前明确目标, 并对任务进行详尽的描述。在小组学习中, 成员首先自由发挥, 按照任务要求独立完成思维导图, 画出主干和基本框架, 然后在组长的组织下进行讨论, 比较优劣, 在已有的分支上添加新的内容或者从已有的分支想到新的分支, 选代表将讨论结果绘制成一幅联合思维导图, 最终完成任务。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传统合作学习表面上热热闹闹、实质上糊里糊涂, 难以取得实质进展的状况。独立完成思维导图, 让每个成员依据自己的水平与能力, 踏实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运用思维导图记录观点;在组长组织下有序讨论, 让每个成员看到了别人的思维过程;教师也可以对讨论进行有效的监控和引导, 通过交流、对比与决策, 最终寻求到更为有效的解决办法, 使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 重要的一点是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逐渐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达到提高数学能力、学会学习的目标。
摘要:在数学学习中, 创新思维能够迅速根据实际问题提供的信息, 克服思维定式, 灵活地开拓思维新途径, 在由已知探索未知的过程中发掘出新的方法。教师要通过调动学生内在的思维能力、改善教学模式、加强逆向应用公式和思考的训练、教授思维方法、引入思维导图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
初中数学创新教学策略研究 篇5
庞宝军
(辽宁省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西江初级中学)
摘 要: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改革,教学形式的不断完善,都旨在由原有的封闭固守式教学模式,改变为创新形式的教学。数学学科作为一门着重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应用能力的学科,其教学模式改变为创新式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主要讨论了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开展创新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教学;初中数学;创新教学
经过课堂教学多年的发展,传统陈旧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和学生的素质发展,为力求将“人本性”的教学理念体现在当今的教学中,初中数学课堂必须进行改革,提升课堂的创新性。笔者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切实可行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从教学内容上进行创新
新课改后的教材内容已经进行了很大的变革,深入浅出,基本做到了用最平实的语言体现最基本全面的数学知识,但教材只是一个指导性工具用书,教师善于将教材中的知识与实际的教学情境进行整合应用,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内容,这是教学的关键。尤其是要善于变通,将传统的直白知识进行创新扩展,让学生真正掌握“举一反三”的技能。例如,在学习基本的理论知识时,举例不要单一使用书上的范例,而要进行与时俱进的创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地更新教学模式。这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是十分有利的,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开拓精神。
二、从教学目标上进行创新
数学学科的开设,最重要的一项应用价值就是“生活化”。简单地说,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教师在确立教学目标的时候,一定要切记,单纯的知识讲解和传授很难让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真正意义上的“求知欲”。传统教学的教学目标很单调,也很直接,就是让学生学会解决书面问题。而现在的素质教育最核心的要求就是“全面发展”,学生的学习不能完全根据课本的要求和迎合应试教育的需要,而更应该注重经验理论的总结,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也就是“乐知者”。因此,教学目标不能局限于“能够教会这一道题”,而是应该以一道题为范例,让学生在这一道题中学会分析方法、运算方法、解题思路,并能够自主综合反思,对题目进行深化,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功效。教学目标的确立不仅要适合学生,提高学生的成绩,更要对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行总结,以大大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三、从教学过程上进行创新
传统教学与创新教学最根本的.差别就在于教学过程的不同。传统教学过于重视教师的作用,认为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教学的核心部分,只有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教学课堂才能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就导致实际的初中数学课堂上死气沉沉,且毫无生机,时间一长,学生就会产生厌烦的心理,教学效率和质量难以得到提高。而创新式课堂则要求学生自主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发挥其应有的主观能动性,能够正确地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达成一致,跟随教师的教学步调,从而高效地完成学习内容。例如,在习题讲解时,教师可以走下讲台,鼓励学生以“小老师”的身份上台讲解,将课堂交给学生,这样既掌握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这样的平级讲解,还能够有效地消除课堂的紧张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鼓励方式,能有效刺激学生的求知欲。
四、从教学形式上进行创新
要想有效地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并且能够发散学生的认知思维,真正地将“创新”这两个字融入课堂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利用已有的教学经验,进行课堂教学形式的创新。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电教多媒体设备的辅助教学得到了广泛应用,其能够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完善,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尤其是针对一些比较难以理解的重难点,教师更是可以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情境模式”的创设,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知识的魅力,更好地将知识和生活实际进行联合,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可以说,这也是教学的关键所在。
当然,教学创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种形式,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不同形式的变革,灵活应用。比如,对于一些比较活跃的班集体,不妨就采取“小组合作式”的教学形式进行新知识的教授,既能激发学生的自我求知意识,又能化学生的缺点为可以利用的优点,一举多得。
初中数学创新式教学主要是为了让课堂焕发新的活力,让学生能够真正地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创新式教学固然是让课堂效率大大提高的好办法,然其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比方说实行创新式教学之后,会不会让课堂失去组织纪律性,或只注意形式的创新而忽略了学生的差异性等,这些问题也是需要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探索的。通过本文的撰写,愿每一位教师都能为学生架设一座坚固的桥梁,让学生顺利地走向成功之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欢乐。
参考文献:
[1]刘伟清。初中数学课堂创新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下旬,(02)。
初中数学教学创新策略 篇6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创新;创新能力
一、初中数学教学创新的重要性
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带领学生认识客观世界,进行全方面能力的培养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基本意义。特别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可以从实践出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开拓学生的思维,并且学会用数学的语言去观察世界、归纳经验、总结事实,学会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去分析未知的问题。
2.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和经验。在学生对课本上的数学问题理解、分析透彻后,教师可以采用一定的创新方式,使学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经验对一些未知的、较难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这种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和发挥他们的知识和经验,以此来锻炼他们的思维空间,发展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数学智力等。
3.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创新方式的教授数学知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并且在此过程中能够帮助塑造学生的身心健康,帮助他们发展和完善自我意识。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抓住机会,在一个适合发展的阶段,全面的指导和提高学生的思维方式、创新能力发展,同时还可以创造性的培养、塑造他们的身体和心理,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转变教师教育观念
初中教育阶段,“应试教育”现象十分普遍,初中数学教学也没能避免,某些教师似乎也已经习惯于这种填鸭式的方法。因此,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完成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仍然需要一个过程。在该过程中,首先便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接受创新型的初中数学教学思想,从而有方向、有计划地培养初中学生创新型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尽可能发掘学生的潜能,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除了要加快初中数学老师创新理念的转变,也要在师生之间建立起新型的、平等的关系,培养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意识和思维发散的能力。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推动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知识探索,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教的不仅仅是书本知识,更需要教学生如何“学”、如何更好地“学”。教师不能够替代学生进行思考,而应该设计更贴近学生的课程,通过正确有效的方式来创新教学手段。当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分组进行交流和反思,从而有效地调整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能力。因此,教师需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发展空间,使所有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创造出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
四、注重教学过程创新
1.创新问题情境设置。教师要积极创设一个恰当的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好奇和探讨问题的兴趣,从而加强灵活利用课堂上学到的数学方法、数学思维的能力,充分发散思维,采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解决问题。教和学、师与生是辩证的统一,应相互促进共同进步。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教师对数学思维过程应认真对待,因为教师在教学这个辩证统一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问题设置是教学过程的开始,这一过程务必需要引起初中数学教师的重视。
2.创新教学实际过程。创新教学过程,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可采取的方式有创新课堂问题的提出方式,如趣味数学题提出、歌曲提出等,设置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使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此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分层教学法,改革以往应试教育经常采取的“一刀切”方式,设计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提出更有针对性的问题,从而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训练,得到学习能力的提升。
3.创新课堂教学组织。第一,创新课堂教学的组织方法,如向小组合作转变等。像从前教师“填鸭式”的机械教育方法,形式太过单调,学生兴趣不足,没办法有效地激发学生學习的积极性。基于该种原因,教师可根据对学生自身情况的了解进行合理的分组,选出组长,使得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得到相应的锻炼,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第二,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数学学习实践活动,将创新教学扩展至更广阔的空间。新课程中,综合实践活动被定位为必修课程。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使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来增强创新意识,加强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综合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五、创新教学成果评价
数学的思想方法寓于数学的各个知识点当中,但又超出与数学知识的本身。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很有可能会出现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问题,此时恰当的教学成果检验方法,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教学成果的检验,初中数学教师应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即仅凭借考试分数来进行学生学习能力等的评价。首先,要针对学生的数学创造性和数学思维来进行积极的引导,设置出更利于考察学生思考问题方式和思维创造能力的题目,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数学思维以及创新力。其次,评价标准的制定,要以促进学生评价能力的养成为目标。这一能力是指学生积极主动地对人或事物做出判断的意识,实际上就还是利用已有的能力综合性分析问题和进行自我思考、自我发现、自我展示、自我创造的实践过程。
六、结语
学生的思维基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是数学教学大纲里的规定。初中学生的数学两极分化现象不仅来源于思维水平的差异,也来自于数学学习过程把握的差异。但初中数学教学的创新能力培养是一个日积月累、长期坚持的过程,教师一定要采取适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照本宣科、不生搬硬套,以此来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冯燕;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书育人(学术理论);2004年12期.
[2] 曹君娥;;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教师版);2006年11期.
[3] 王书贵;;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16期.
[4] 吴建新;;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策略刍议[J];数理化学习;2011年02期.
初中数学教学思维创新模式探究 篇7
近年来国家一直积极推行素质教育, 号召学习新课改理念, 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正在逐渐改变, 素质教育数学教学创新思维模式正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积极构建和贯彻落实。该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为教学中心的主导地位, 以思维的创新性、开放性、层次性作为开发的潜力, 能够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数学模型认知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1.1 教师教学思想和方式
目前, 由于我国初中教学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 教师通常采用教师讲, 学生听的教学方式, “满堂灌式”的将知识倒给学生, 学生成了接受知识的“器皿”, 课堂教学单调且没有灵活性, 而且教师讲的不轻松, 学生课堂上吸收不了所有知识, 听得也是稀里糊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忽略了学生如何能够更好接受和运用知识的问题。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担任着重要角色, 既是组织者、引导者还是启发者, 而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现阶段的教学方式往往是本末倒置的。此外, 目前仍有很多学校以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好坏和评定教师职称的标准, 这种规定往往导致教师可能会越来越重视成绩好的学生, 放弃成绩差的学生, 这对于学生学习的公平性和日后身心的发展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1.2 学生学习环节的不足
上述“满堂灌式”教学方式极大地削弱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体验自我学习、主动学习、创新学习的乐趣, 往往导致学生仅仅为了追求好的成绩习惯性的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 限制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一部分学生在单调的课堂学习中往往会开小差, 注意力不集中, 与老师、其他同学的交流甚少, 课下也不主动思考问题, 到了考试的时候就只能机械地死记硬背, 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 要是长期这样发展下去,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大大降低, 潜能也得不到有效的发掘出来。
2. 构建创新性数学思维教学模式
2.1 构建初中数学课堂互动教学模式
2.1.1 教师与学生群体间的互动
这种互动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面向全班或者某一部分群体学生展开的教学行为。两者之间通过更多的交流与合作, 有利于学生表现其奔放的思想, 更主动地展现自我, 这样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在互相碰撞中较为容易被激发出来, 此外, 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 透过其行为表现, 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期望和整体情形, 有利于教师更加灵活的展开教学内容, 转变教学方式。此外, 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群体的互动课堂活动, 引导学生从具体案例中归纳出一般数学规律。例如:探究“计算10* (-30) , (-30) *10两次所得乘积结果是否相同?换几个数相乘再试试。从一系列计算中同学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2.1.2 学生个体间的互动
课堂教学中,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更加平等, 带有合作和商量的色彩。学生之间的互动, 由于没有压力和紧张情绪, 认知上启发性更强, 取长补短、监督制约, 能够更加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对于整个班级自由、平等、真诚的学习氛围的创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例如当授课过程中提出一个问题后, 教师可以让班级分组互相讨论, 积极思考, 看学生们得出的结论如何, 最后老师再对结论加以更正和总结, 这样教学效果会更自然, 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2.1.3 学生小组间的互动
学生小组间的互动与个体间的互动有所不同, 前者更加注重团队协作的能力, 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参与意识和团队精神。小组的结合使得不同智慧水平、思维方式的学生聚集到一起思考问题, 相互启发、扬长避短, 问题再讨论协商之后, 小组达成共识。这样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 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激励起学生热爱学习的兴趣, 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
2.2 构建学生的创新性数学思维模式
2.2.1 强化创新思维的训练
思维创新是一种新观念和新创造的思维模式, 其运用我们所学习的科学文化和理论为支撑点, 在各类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向社会提供经济、思想价值。创新性思维模式不是几天就能够培养出来的,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以数学思维思考问题, 通过日常的案例结合数学理论加以阐释, 往往更容易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性思维的形成。数学老师在学生的教学中要留意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模式, 应该设置更多的案例培养学生多动脑的能力, 挖掘和训练学生的创新性思维。长期训练之后, 学生的做题思路就会更加宽广, 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会加强。
2.2.2 疑问教学
疑问教学通常是给学生一个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问题, 增加数学问题的现实意义。如果学生能够用自己所学知识顺利解答, 教学目的便达到了, 倘若学生在认真思考和讨论之后不能回答, 教师在讲解之后能够加深问题的印象,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会带着疑问去听课, 教学效果就会更加好。当然好的疑问教学需要教师用心备课, 课堂上精心设置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例如在讲解三角形一章时, 可以先提出一个通俗易懂的问题:要在三个村子中建立一个小学, 建立在哪里, 三个村子的孩子上学路程是相等的呢?这样学生就会积极思考, 之后教师可以提出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们思考, 在这个问题情境的思考过程中, 就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结语
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方面的创新思维能力, 能够为学生以后各科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从日常生活现象中寻找案例开发学生的思维更具有意义和挑战, 这是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教师要主动引导学生创新学习, 互相交流总结经验, 合理高效发挥自己在数学课堂中的作用, 以学生为核心, 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保证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林雪梅.《初中数学互动式教学法浅析》[J].考试周刊, 数学教学研究, 2012年第33期:62-63,
[2]肖庆虎.《初中课堂中的互动与灵动关系初探》[J].基础教育理论研究, 科教导刊, 2011年4月 (下) :106-107.
[3]黄家超.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30) :58.
初中数学创新教学模式论文 篇8
关键词:情境,问题,练习,效率
教学模式实质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根据一定的教学理念而形成的具有稳定性的、可操作性的流程.结合数学教学情况, 以往的教学中大多教师采用的是讲练为主的教学模式, 课堂中教师讲, 课后学生训练.这种模式可让学生快速掌握备考知识, 但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对知识获取更多是建立在机械地背诵和大量的练习中.因此, 对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作出改革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以情境导入新课, 以问题组织学生展开合作, 再以练习作为辅助, 这样能更好地提升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新课开始阶段, 学生还处于休息状态, 如直接以知识点让其进入探究, 学生的思维难以转变过来, 兴趣也就受到影响.同时, 若课堂中直接进入新的主题探究, 学生对所要学的知识没有直观感知, 很难形成理解.为此, 在教学中需要以情境为铺垫,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去感悟新知, 进入到探究活动中.
以《图形的全等》为例, 对于图形的全等学生并不陌生, 生活中同模同样的东西很多,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这些物体的观察而感知 “全等图形”的概念.在教学中, 教师可先以游戏“找相同”来切入 (教师幻灯提供两幅图, 引导学生找出相同的部分) , 然后引导学生用两张纸叠在一起, 任意剪出一个图形、比较并说感受, 教师再引出“全等图形”的概念, 学生就能很好地掌握了.
再以《一次函数》教学为例, 教师可先让学生根据y和x之间的关系去判断函数的特点, 教学中以多个案例引导学生列出解析式, 如y=x+1, y= -3x+500, y=160x-1/2, y=3x等.然后以问题作为引导:“解析式中等号左边含有什么, 右边含有什么, 有什么共同特点?”等问题启发学生进入到探究学习的过程中.
二、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合作
创新教学模式主要是让学生参与到其中, 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数学学习中更多的是要在学习基本概念、公式、定理等基础上去应用, 教学中要让学生不断去分析并解决问题, 这样才能让其更好地获得知识的构建.同时, 要发挥学生的群体作用, 相互合作, 才利于学生学习与提高.
以《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为例, 学生对一次函数已有所了解, 要研究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可先复习一次函数y=kx+b (k≠0) 的图像, 然后组织学生通过描点的方法作出y=6/x的图像, 观察y=6/x图像所在的象限并猜想y=-6/x所在象限, 作y=-6/x的图像.y=6/x和y=-6/x所在象限和k值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根据图像分析, y和x的关系是否和k值存在关系?学生结合图像讨论后教师再明确给出答案.
再如《11.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中“边角边”判断方法的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先组织学生画图或根据三角形实物测量其中的一个数据, 看能否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 然后测量两个数据 (边边、边角或角角) 展开讨论, 假如两个条件都不能判断全等, 就还需要增加一个条件, 但是否随意增加一个条件就可以让两个三角形全等呢?根据判断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如三个角都相等, 但不能确定边是否相等, 故而不能判断.如两边相等, 但如果不是其夹角相等, 也不能判断.最后得到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的结论.这样学生在讨论中就弄清了“边角边”的判定方法.
三、课堂练习, 及时巩固提升
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中, 合作探究成为主流.课堂中学生都在讨论、交流, 没有练习的时间, 这样的教学其实不利于学生应用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应以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对新知识有了构建后, 及时以练习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巩固, 这样才能让学生从学过渡到用.
如在《反比例函数图像与性质》中对y=6/x和y=-6/x和k值的关系探究后, 及时用y=8/x, y=-21/x, y=77/x, y=-99/x引导学生对其所在的象限进行判断并说明理由.整个探究活动完成后, 结合所学的内容进行练习.如已知:如上图, AB、CD相交于点E, 且E是AB、CD的中点, 求证:△AEC≌△BED.可变为求证:AC=BD、AC∥BD.同样, 如果AE=BE, 要求添加一个条件后证明△AEC≌△BED.这样多变的练习更利于学生掌握全等的条件.
如小组相互出题练习, 同样是全等三角形的判断, 可由一个小组画出图并给出相应的条件, 然后由另一个小组的学生证明并说明理由.如问答性练习, 可结合目标内容引导学生回答并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如小组竞赛式练习, 探究后教师以抢答的方式由小组回答, 这种方式对概念巩固效果较好.在练习中, 要注重引导学生纠错.
初中数学创新教学之我见 篇9
1.初中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要求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 对人才的培养也有了新的要求。在过去的传统教育模式下, 教师往往采用的是题海战术, 用大量的习题练习让学生巩固知识点, 鼓励学生多做题, 做难题, 背公式, 套公式。数学本来就是比较枯燥和抽象的学科, 而初中生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地集中, 在单一的教学方式下, 更容易产生厌倦心理, 对数学的兴趣很难形成。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 创新教学正席卷整个教育界。因此, 教师必须思考如何让数学贴近生活, 教学改革从哪里开始, 如何让学生在教学中学会自主探究, 自主创新。
2.初中数学教学方式的创新
2.1氛围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可以轻松学习。例如在教学生认识正数、负数与零的时候, 教师可以站在中间充当零这个数字, 然后让学生上来分别扮演正数与负数。一个非常小的互动活动, 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三者之间的关系与位置, 让课堂氛围变得轻松愉快。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 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加深印象。学习兴趣也会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提高, 这个对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2主体的转变。以往的课堂是以教师为主体的 , 只重视教师对知识点及相关概念的传授。在新课标的指导下, 教师必须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学生为重。教师在教授新知识的时候应该启发学生想象, 结合生活, 提出开放性的问题, 指引学生探索问题的答案, 鼓励多方面猜想, 通过各种办法与实验得到问题的答案。在这种教学方式的影响下, 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都会得到提高。学生得到老师的肯定, 积极性会更高, 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公式与概念的由来会更加清晰, 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2.3题型转变。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 就要在练习题上下工夫。教师在上课之前对教案的准备要充分, 要多设计一些灵活多变, 有多种解答方法的数学题。多元化的解题方法有利于改变传统模式中的题海战术, 从大量的习题练习到小部分的多元化解题, 不仅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而且通过这种设问式的提问中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拓宽学习思路, 紧密知识点的练习,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在这种方式的影响下可以自发地思考数学难题, 解决问题。
2.4小组讨论。教师在课前可以将学生分组 , 七八个人为一组。在学习新知识点和单元复习的时候, 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教学是很重要的。比如教师在教导新知识的时候采取旧知识导入新知识时, 让学生回忆旧的知识点, 所学的重难点是什么, 公式和概念有哪些, 然后小组回答, 补充答案, 方便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学生在交流中对知识点的理解会更深入。 尤其是在单元复习的时候, 这种小组讨论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辩论, 交流疑难问题, 构建网络状的知识点。同时教师也非常容易在这样的互动中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补充教学, 让每一个学生都真正地理解知识, 运用知识。
总之, 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教师就必须改变以往枯燥的上课方式, 坚持创新教学的理念, 在新课标的影响下, 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 加深学生对教师的情感认同与依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 教师课前要设计好教案, 让每一个知识点都来源于生活, 让学生在学习中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 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散性地思考问题, 创新解题方法。
参考文献
[1]姜芸.关于初中数学创新教学实践的探讨[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2007, 9 (2) .
[2]龚玉燕.积极参与自主探索主动发展——对数学创新课堂的思考[J].教育艺术, 2004 (9) .
[3]刘玉芬.数学创新教学方法实证研究[J].湖南中学物理·教育前沿, 2010 (2) .
初中数学创新教学方法探究 篇10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 通过现代教学理念, 认识到创新教学的重要性, 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 应该积极培养初中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帮助学生打下稳固的基础, 而如何实施创新教学, 如何提高实践性, 则是教师应该重视的问题.
创新性教学将启发式、发现式等有助于开发创造力的方法应用到各种学科的教学中, 将教学内容重新进行改编, 改编后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根据初中学科的特点和初中生的年龄特征, 初中数学创新教学应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 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科学的态度, 逐渐提高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今后提高层次的创新能力做基础.
二、初中数学创新教学方法
1. 以学生为主体, 鼓励学生多加参与
为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应该适当发挥其引导作用, 让学生在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学习数学, 提高成绩, 那么教师该如何实现该教学方法呢?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在课堂上,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所学的知识,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采用开放性提问的方式, 逐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 教师应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解答, 提出各种猜测, 并使用制作模型或者实践研究来验证自己的猜测正确与否.通过同学之间的观察和交流, 学生能够探究课堂上的问题, 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同时, 教师也应该注意自己的提问方式, 其是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是否能够提高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现在的数学题目与以前不同, 更加灵活多变, 通过一道题有许多不同的解法, 这就需要教师在不断提问的过程中逐渐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使学生能够一题多解, 遇到同一个问题时能够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 并且遇到同类型的问题时也能够快速地解答, 这种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 拓宽了学生的思路, 拓展了能力, 有特有的创新性.
2. 师生多加交流, 加强互动
这种教学方法适合综合复习和单元总结的环节.首先, 教师应该提出基于之前所学数学知识的问题, 然后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回忆, 弄明白所学的重点、难点、基本公式和定理, 这些知识点能够解决哪些类型的问题, 在生活和生产中有何实际应用.然后在进行课堂辩论.学生通过和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 交流自己的心得、疑难点、未理解的知识, 并反馈给教师.教师一边提问一边解答, 在边提问边解答的过程中逐渐解开学生心中的疑虑, 时刻保持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最后, 教师要将所授的主要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 再一次指出重点和难点, 并要求学生重点记忆.同时, 教师通过让学生指出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逐渐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师生之间也有了更进一步的交流.
3. 注重生活应用, 运用多媒体
现在, 所有科目教学的过程中都突出强调所学科目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广泛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数学教学同样如此.比如, 当学生学到商店搞促销活动时,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到的计算和统计知识, 算算商家这样做是否盈利, 又能够赚多少.又如, 某幢楼正在建设, 学生应该能够根据自己所学的几何知识, 在脑中模拟出大楼的模型, 估算出边角的角度, 然后自己给自己提问, 自己解答, 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才是学习的关键之处.
为了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 将图片、视频和模型等运用到教学中, 以提高学生的生活实际应用能力.多媒体教学有许多优点, 大多数学校都已引进了多媒体技术,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可以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立体化, 多媒体教学在几何学习中的作用尤为明显.以书本知识为基础, 各种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资料为辅助, 给单调的课堂增添了许多趣味.学习学得更扎实, 教师教得也更轻松, 学生在多媒体课件的引导下进行不断的探索和思考, 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大大地提高.运用多媒体技术, 将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紧密结合, 减少了数学学习中的枯燥, 增加了数学学习的趣味.
三、结束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 初中数学教学也改变以前枯燥的教学方式, 变为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 使学生积极地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把实际生活中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增加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 真正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为国家培育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薛森.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工作改进方式.初中教学技术, 2009 (5) .
[2]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教育与教学专业编委会.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育.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7 (5) .
初中数学创新教学模式论文 篇11
【内容摘要】在初中教学中,数学是教学的难点与重点,教师不仅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做数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理念,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文章对“做数学”理念的初中数学教学的创新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 做数学 教学理念
随着初中课程的不断改革,对数学教学也有着越来越多的要求,为了适应初中数学教学的发展,就需要对数学教学进行不断的创新。在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进行重点培养,帮学生提高数学水平。“做数学”理念主要是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进行实际动手操作,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做数学”理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一、“做数学”在数学教学中遵循的原则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做数学”教学时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从而实现数学教学的创新,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首先应该遵循发展性原则,对“做数学”教学的目标进行明确。其次就是遵循综合性原则,对“做数学”教学的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数学教师应该结合数学教材与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并完成内容的整合,让学生能够熟练的运用数学知识与解题方法。再次就是遵循层次性原则,开展“做数学”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教学方案进行层次的划分,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选择合理的层次,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然后就是遵循自主实践原则,合理的选择教学的方法。教师应该给学生留出自主学习的时间,并让学生能够进行实践操作,从而提高数学水平。最后就是遵循多样创新原则,设计丰富的活动模式。在“做数学”理念下的数学教学中,主要开展的教学活动形式包括实验、调查、观察、操作以及交流分析等。数学教师只有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才能够实现“做数学”理念的巧用,从而对初中数学教学进行创新。
二、“做数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1.运用“做数学”开展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做数学”理念进行教学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学生只有对数学感兴趣之后才能够主动的进行学习。在教学中运用“做数学”理念进行教学时,主要是借助问题的提出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对问题进行主动的探索,从而有效的解决问题,掌握数学知识。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做数学”理念进行巧妙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堂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例如,在进行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时,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x-1)(x+2)=70,求x的取值。传统的解题方式进行解题时主要是先对括号进行去除,之后采用常规方法进行问题的解答,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只是将解题方法传授给学生,学生被动的接受,不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而采用“做数学”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谈论思考,并对得出的解题方法进行对比,得出最简便的解题方法。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能够在思考过程中升华思维,从而提高数学能力。“做数学”教学方法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学生能够在教学活动的参与中培养各项能力。
2.借助“做数学”,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与教学的质量,为了提高教学知识,就需要教师借助“做数学”来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在运用“做数学”教学模式进行数学教学时,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与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运用。例如,在进行拆项消元法方法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列出一个复杂的分式,让学生进行仔细观察,通过观察得到的规律对式子进行化简、拆分,从而快速准确的解决问题。借助“做数学”方法进行教学能够使得数学课堂更加的具有活力,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生能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意见,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除此之外,实践活动是“做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师需要借助“做数学”理念进行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够促进思维发展,同时还能够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在设计实践活动时应该结合数学的知识内容,并保证实践活动能够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学生有能力完成活动的任务。因此,为了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对数学教学进行创新,就需要巧妙的运用“做数学”教学理念进行教学。
浅析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创新 篇12
一、精心设计数学教学策略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泊尔提出一种现代认识学习理论——有意义的学习。他认为, 学习过程是在原有认识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 新的概念、规则、命题以及问题等总是通过与学生原有的有关知识和经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下转化为主题的知识结构。因此, 教师在课前要精心设计教学, 详细了解学生, 引导学生依靠自身对旧知识和原有经验的积累主动地建构新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 体现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不但打开了他们思维的线索, 同时把他们的智力开发、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重要目标, 以及在新的教学环境下促成其完成更新的知识构建和能力的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的同时,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让他们在数学活动中体验到既有探索的艰辛, 又有成功的喜悦。因此, 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 应注意使新内容能在学生原有基础上进行设计并使其经过努力才能达到。
二、深化课堂教学过程, 注重问题解决
长期以来, 由于受“应试教学”的影响, 初中数学教学过于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 而忽略了对知识的形成过程, 学生的解题能力始终基于对教师的模仿而不能超越, 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更是不足, 实际应用能力远远低于解决常规数学问题的能力, 创新教学的课堂教学, 应从数学问题的提出与数学问题的解决入手, 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唤起创新意识与能力, 而要实现这个目标, 关键在于, 没有问题就没有学生的思维活动。一节好的课是在提出问题中开始, 又在提出问题中结束的, 通过课堂上对学生解决问题的培养, 引导他们解决问题, 在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出新的问题。教师所提问题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 应根据他们的认识特点、心理发展特点来设计问题。一个好的问题, 不应是一个单纯的数学问题, 它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能引起共鸣, 并让他们有解决问题的欲望。因此, 问题的特征能被学生理解、接受并且通过思考能够独立完成或在教师指导或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 生生之间合作的基本上独立完成。一般来说, 创设问题情景, 应注意几方面的原则:坚持问题情景与知识内涵的相关性;坚持情景设计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坚持问题情景的直观启发性;坚持问题情景的趣味性和教育性。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实践中的实例来设景;通过数学故事、趣题来说景;通过设疑, 引起认知冲突, 揭示矛盾本质来设景;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 寻找新旧知识的“最佳组合点”来设景。体验是一种唤醒, 是一种激发。只有当学生真正沉浸在问题当中, 才能培养和提高其观察能力与分析能力。
三、激发学生创新的热情
第一, 改变上课方式, 使课堂动起来。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前提, 只有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下, 学生才可能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思想, 才能使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判断正确或不足。首先, 教师要尊重、理解、爱护每一名学生, 努力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形成和谐、宽松、求真的教学氛围, 在课堂上真正建立师生平等的民主风气。其次, 教师对于学生回答错误或不足的地方不要进行批评或责备, 可以让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对不足之处在进一步补充。一方面使学生更加深刻理解问题的本质, 一方面也在学生中形成敢于回答问题的风气。课堂开放的目的在于真正调动学生学习问题的愿望, 激发学生创新的热情, 把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发现创造的过程。
第二, 尊重学生个性, 倡导标新立异。教学观念的创新, 意味着教师要善于从多角度审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创新能力是创新的基础, 表现为认知奇特、策略方法新颖、思维品质深刻。但是, 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 创新意识与能力有强弱之分, 并存在个体差异。因此, 教师在创新教学过程中, 既要考虑具有共性的一般过程, 又要不断挖掘游离于学生思维过程中的“火花”, 设法引导他们敢于突破常规去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三, 改进激励机制, 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学生学习的动机既有内在的需要, 又有外界不断的促进及强化, 如此才能凸现出清晰的动力, 才有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造性学习。以往的教学评价, 过分注重学生的分数与解题的结果, 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过程、方式行为及能力的评价等。因此, 教师必须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 努力实现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创新能力为主的评价方式。考虑到学生的实际, 教师对其评价应以激励为主, 突出对标新立异的表扬。但对于错误的思维方式也不要一味追捧, 而应通过对思维过程进行分析, 指出其错误的原因, 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 恰如其分地进行评价。同时, 对发散性的思维方式应大力表扬及肯定, 明确教学导向, 引导学生勇于发散思维。
摘要:创新思维是数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教师在重视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开放思维, 就会更好地抓住教学内容的本质, 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 增进学生数学学习的独创性、灵活性和敏捷性, 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就在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初中数学创新教学模式论文】推荐阅读:
初中数学的创新教学10-15
初中数学课堂创新教学11-28
初中数学中的创新教学09-27
试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创新10-23
初中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11-29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创新教育论文07-20
初中数学开放教学论文09-02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谈论文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