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创新课

2024-07-26

初中数学创新课(精选10篇)

初中数学创新课 篇1

“创新杯”参赛总结

本次的希望杯赛课活动从2012年6月22日召开管局动员会时拉开序幕,我们组最终将课定为《圆周角》第一课时。并在第一次研课时,明确各自分工,我的职责是讲课,思想上我比较珍惜这次机会,但是我没有参赛经验,没有借班上课的经历,使得我又缺乏自信。

一、回味感动

让我真正感受到这次赛课不是我一个人在奋斗,而是整个小群体在奋斗。从组长的第一次学案设计到最后展示课之前的整个过程中,我在同组老师的建议下不断地更改原有的设计,将学案设计和课件一步一步推向精致。在活动准备过程中,除了刘老师的全程参与,其他几位老师也对课提出自己忠实的见解,至始至终都保持着一种认真负责,积极参与,无论是谁,没有人敷衍了事,大家同心同德,互相讨论,提出中肯的意见,可行的建议,这些都让我看到了亲密无间的团队精神。所有的这一切,让我感受到,这一次赛课活动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经历了一个认识他人、认识自我的过程,感受到了团队的强大力量。在整个活动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从一次次试讲到群策群力反复修改的过程,都是我人生中的一笔财富。虽然压力很大,但还是觉得自己始终被人关注着,感动着。可以想象,如果没有这样一次大家相互交流学习的实践活动,我们将失去多少学习进步的机会。

二、反思经历 这次赛课我经历了许多第一次。选课时第一次选择了教材中大家都熟悉,具有挑战性的教学内容《圆周角》。说实话,公开课讲几何我不喜欢,更不擅长。由于这节课要使用导学案,而导学案设计使用我们学校还是处于模仿学习阶段。我第一次在备课过程中出现许多盲点,如何更好的使用导学案,怎样利用课件有效突破难点等,幸亏我们的刘亚飞组长一次次的帮我修改,给予指导,才使我有信心去试课。赛课前,我们的学案共修改8次,试讲5次,思考在继续,课堂教学预设在不断调整,环节在调整,课件在增减,就是相关的导语和衔接语我还是不断在修改。每次试完一节课,听课教师就及时展开讨论,进行客观评价,提出最佳方法,改进课堂教学,然后我在从上课的各个环节进行反思和自我诊断,吸取各方意见,尽量把别人的教育经验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接着再进行下一次课堂尝试。如此“教学→探究→再教学→再探究”循环往复,层层递进,再三磨合,才使我对本课的教学本质与精髓从容把握,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高屋建瓴。

这也是我第一次参加借班赛课,教师和学生的接触时间只有短短20分钟,可见比的就是教师自身的实力,包括对所上课的预设能力,课堂驾驭能力,临场的应变能力等等。因此,这次赛课对我来说是一次真正的考验!但在真正比赛时,有几个环节我发挥的不尽人意,由于紧张,我的语言不够流畅,不够自信,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超时三分钟。我想,经历过这次赛课的磨练,从个人基本功的表现(语言、教态、板书)到教材的处理、到教学机智的运用和心理素质的锤炼都显得不再稚嫩。不管这次赛课结果怎样,我至少收获了赛课的过程,收获了成长的经历。

通过此次赛课的准备阶段和亲临现场参赛。我会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像磨课一样不断磨练自己,从中发现问题并不断改正。我相信,在不断地努力下,我一定会从一个“合格”的青年教师逐步成长为一名“专业”的优秀教师。

初中数学创新课 篇2

一、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和数学模型

新课标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强调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

者和参与者。因此, 在教学设计时, 教师要认真思考向学生提供有利于创新思维培养的学习资源, 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数学概念和建立数学模型。

案例1.正数与负数的教学设计, 为了体现负数是从实际生活中产生的, 我选择了三个学生较熟悉的例子, 用计算机显示动画效果, 供学生交流讨论。

(1) 比如零上5℃, 它比0℃高5℃, 可记作5℃, 而零下5℃比0℃低5℃, 怎样表示呢?

(2) 珠穆朗玛峰髙出海平面8848米, 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米, 怎样表示二者的海拔髙度?

(3) 表示向东走3米与向西走3米, 收入50元与支出50元, 怎样用数来表示?

通过创设以上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积极的思考参与, 从而抽象出正负数是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案例2.课题: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认识圆柱、圆锥、棱柱。

教师把实物圆柱、圆锥、长方体、正方体、棱柱展示给学生观察。

师:通过观察实物, 下面哪位同学能说一说圆柱与圆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 (讨论、交流) 圆柱与圆锥的相同点是它们的底面都是圆, 侧面都是曲面, 不同点是圆柱有两个大小相同的底面, 而圆锥只有一个底面, 圆柱没有顶点圆锥有一个顶点。

师:哪位同学能说一说棱柱和圆柱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棱柱和圆柱都有上下两个底面, 都有侧面, 棱柱的底面是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的多边形, 而圆柱的底面是圆, 棱柱的侧面是长方形, 而圆柱的侧面是曲面, 圆柱没有项点。

案例剖析:通过展示实物, 让学生观察、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 归纳抽象出几何体的特征, 既培养了学生数学的学习兴趣, 又培养了学生学会自主探索、归纳抽象知识的能力。

案例3.新课标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四节, 课题:我变胖了。

教学设计过程片段:

师:请同学们看老师的演示。这是一块圆柱形橡皮泥, 我用力向下一压, 你们看它怎么了?

生1:它变矮了!

生2:原来高的圆柱变成矮肥的圆柱。

师:请同学们读一下下面问题。电脑显示引例:将一个底面直径是10厘米、高为36厘米的“瘦长”形圆柱钢材锻压成底面直径为20厘米的“矮肥”形圆柱钢材, 高变成了多少?

师:刚才的演示与引例中轧钢工厂里的锻压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圆柱体的哪些量发生了变化呢?

生:它的底面半径增大, 高度减小。

师:它的哪些量没有发生变化呢?

生:它的体积没变, 重量没有变。

剖析:通过实物操作, 让学生观察、讨论、交流, 使学生从具体的实物中抽象出变量与不变量, 从而建立方程模型, 让学生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与价值。

二、教学设计的素材应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和交流

数学教学设计应适应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师应给予学生提供可操作性、让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资源, 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案例4.课题:新课标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从不同方向看》

教学目标: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 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学重点: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结果, 能画出简单物体的三视图。

教学设计过程:

师: (摆出一组物体, 让学生站在不同角度观察。) 同学们通过刚才观察这一组物体, 该看到什么样的图形?请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 (讨论、交流) , 我们可以看出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可以看到不同的图形。

师:请同学们利用现有的物体摆设不同的组合, 并讨论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

生:摆设、讨论、交流。

师:通过刚才的实际操作, 有什么体会?

生 (归纳) 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

师:老师给出课本中的五幅图片, 再观察老师摆出的一组物体组合, 请大家讨论一下, 这五幅图片分别从什么方向看到的?

生:讨论、交流。

师: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意见。

生:纷纷说出自己的看法。

师: (归纳学生的意见, 肯定学生的看法。) 这说明有了物体组合和图片就能判断出观察方向。下面老师摆出一组组合体, 请同学们尝试说明从上、左、前三个面观察分别能看到什么样的图形。

生:讨论, 说明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

师:很好, 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 从正面看到的图形称:主视图, 从左面看到的图形称:左视图, 从上面看到的图形称:俯视图。下面请同学们画出老师摆出的物体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评析:通过以上设计, 在课堂上充分提供给学生观察、思考、操作、讨论和交流合作的机会, 教师真正地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三、教学设计应体现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 是开启数学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是数学发现的源泉。所以, 数学教学必须通过数学知识的教学和适当的解题活动突出数学思想和方法, 因此,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 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案例5.《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

师: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

生: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师: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怎样求出来?

生:四边形的内为和等于360°, 因为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把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 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就等于四边形的内角和。

师:对于五边形的内角和怎样求出来?

生:像四边形一样想方法把五边形转化为三角形来求内角和。

师:请每个小组各派一名代表讲述怎样把五边形分割成三角形的方法及探索的结果;

生1:通过顶点A连接五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C、D得两条对角线AC、AD, 从而将五边形分成三个三角形, 而这三个三角形所有内角正好组成五边形的五个内角, 所以, 五边形的内角和是180°×3=540° (图1) 。

生2:在五边形内任取一点P与五个顶点相连接, 这样可将五边形分成五个三角形, 而这五个三角形的所有内角正好组成五边形的五个内角和一个周角, 所以, 五边形内角和是180°×5-360°=540° (图2) 。

生3:在五边形的一边AB上取一点P与另三个顶点相连接, 可将五边形分成四个三角形, 而这四个三角形的所有内角正好可组成五边形五个内角和一个平角, 所以, 五边形内角和是180°×4-180°=540° (图3) 。

生4:还可在五边形外取一点P与五边形的五个顶点连接得到五个三角形来求得五边形的内角和为540°。

师:很好!从图1可以看出, 从五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作二条对角线, 这二条对角线将五边形分成三个三角形, 如果这个多边形是六边形、八边形会有什么结果, 由此可以发现一般规律吗?

生1:如果是六边形可以作3条对角线, 把六边形分成4个三角形。

生2:如果是八边形可以作5条对角线, 把八边形分成6个三角形。

生3: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 可以作 (n-3) 条对角线, 将n边形分成 (n-2) 个三角形。

师:回答非常正确。那么由此我们可以得到n边形的内角和吗?

生:能。n边形的内角和为 (n-2) ·180°。

评析:以上教学设计, 经过课堂教学实践, 渗透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同时也教会学生运用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把多边形内角和转化为三角形内角和来突破教学上的难点。

摘要:教学设计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前提, 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首先要有创新的教学设计,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如何进行初中数学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讲评课创新教学探索 篇3

重视讲评课的教学和提高讲评课的效率,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起到积极的作用。那么在全国正在开展的创新性教学新形势下,如何进行讲评课的创新性教学呢?本人经5年的反复尝试与探讨,结合钻研创新教育的特征与要求:(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2)重视求异思维;(3)强调问题解决;(4)注重思维的综合性,对初中数学讲评课进行了适当了优化。下面以2001年永嘉县初一(上)数学检测题(五)《有理数》试卷讲评为例加以说明,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测试讲评课创新教学应坚持的两个原则

1.激励性原则。“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真挚的师爱对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励学生上进起着决定性作用。一次测验成绩不管是好还是坏,教师都应该本着热情而理智的态度做好质量分析,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前提下,提出问题,找出原因,指明预防的办法。避免在个别错误问题上对学生纠缠不休、埋怨指责,甚至挖苦讽刺,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尤其对差生更应以敏锐的眼光捕捉“错误”中的成功因素,细心寻找闪光点,使每次讲课都能人人比进步,个个争上游。

2.为主原则。测试讲评应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思维为主线的原则。首先讲评必须要有针对性,要选择双基考点中多错点作为讲评的内容,并适当照顾差生,讲评梯度放小些,使每个人都有收获。实践证明,从头到尾全题讲评式的板演,或全部校对答案,这种面面俱到的做法往往会事倍功半。其次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与创新性,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上多动脑子,诱发学生积极思维,使试卷讲评成为学生主动、活泼地讨论数学问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研究过程。

二、认真做好讲评课前准备工作

考试的目的不仅仅是看分数的高低,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的程度,使学生了解自己在学习中还存在的缺陷,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因此在讲评课前,我做好几项准备工作。

1.广泛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了解学生的难点和障碍,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找出错误的前因后果,如书写不规范、审题粗心大意、概念模糊、乱套公式法则等,以便对症下药。收集信息可采用问卷、谈话、改卷时即时标记等方式。对《有理数》单元测试卷我是采用考后跟学生谈话和改卷时即时标记的方法,把每个题目的出错原因和出错人数进行统计,统计结果是书写不规范出错10人,审题粗心大意8人,要领模糊、乱套公式与法则15人。

2.按照课前收集的材料科学地进行分类,深入分析学生错误的“病根”。《有理数》试卷出错的主要是在符号、去括号、运算顺序、应用运算律等方面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仔细斟酌根治的“处方”,认真编写教案,明确讲评的目标和重点、难点,为讲评课做好充分准备。

三、合理安排讲评课的教学环节

1.激励性测试式小结。教师进行简单的质量分析,充分肯定成绩,表扬进步学生,尤其对某些多次没有获得表扬的学生要善于从解题中寻找闪光点,给予适当肯定鼓励,创设积极向上的情境。

2.学生自查、修正、自由讨论、质疑。我一般在讲评课前早一点把试卷发给学生,让学生先行订正。因为考试出错并不意味着学生对知识一窍不通,出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粗心大意而错漏;有的是考试时由于心理紧张而产生怯场;有的是一时想不起学过的内容;有的是因为时间紧而忙中出错等等。而在考试后恢复了平静,学生通过自我检查,可以很快地发现错误的原因或者重新获得解题思路,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纠正,独立完成,既省时又有效果,同时我还抽空对个别学生进行重点辅导,一举多得。

3.反馈、修正、确诊病根,对症下药。待学生修正后,再次通过提问、举手表决等形式收集学生仍不能解决、普遍存在疑难问题,作为重点讲解的内容。如一些情景陌生的新题型和灵活性较大的综合题,部分学生由于思维习惯或封闭性而陷入知识的死角,对这些题目应做多角度的分析,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探求灵活的思路与技巧,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性。

4.有针对性地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讲评。发挥反例的教学功能,培养学生事后反思的思维习惯,对那些浅显而又容易出错的题目要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辨识与反思,辨别真伪,弄清依据和出错的原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当然我把讲评的重点放在思路与方法的探索上,而难点的突出往往是分析思路后做简要地板书,详细过程学生课后自己写。例如《有理数》试卷的第2题是这样的,我国的国土面积为9. 60€?06平方公里,由四舍五人得到的近似数9. 60€?06,有几个有效数字,精确到哪一位?对于后一步许多考生说精确到百分位,我先是引导学生把9. 60€?06写成960万.然后再问96.万精确到哪一位?并请学生辨析与“9.60精确到哪一位”的区别。

5.布置作业,做好专项训练。传统的讲评课通常把所谓的标准答案抛给学生,学生机械地抄答案,课后学生没事可做,这种做法很难使学生对知识做到进一步地消化和吸收,因此,我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知识点,选编适量的同步变式训练题,供学生补充练习使用,使讲评的内容得到进一步地巩固和深化,促进“基能”转化,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新的提高。

初中数学公开课评议 篇4

初中数学公开课评议篇一

9月29日,我有幸在我的母校____外语学校听课学习,观摩了几位老师数学优质课,一天的听课学习我收获很大,从几个老师的讲解中,我了解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强调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生活中的数学教学本质是培养学生的应用与创新能力。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一、教师善于创设情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标明确,能为教学服务。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觉数学是有趣的。学生的学习是认知和情感的结合。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挑战,渴望挑战带来的成功,这是学生的心理共性。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突,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 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挑战的机会,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走向成功。

二、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课件

教学课件制作精良,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从课题材料的搜集上和视听效果上,都非常富有创意,如花似锦,引人入胜,而且都非常贴近学生生活,做到学数学用数学。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到生活中使枯燥的数学教学变得形象直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得牢固掌握。

三、教师的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

教师的教学语言是至关重要的,不但要有准确的数学专业用语,让学生听懂理解知识,而且要有些诙谐幽默的话,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气氛活跃。教师要有及时的课堂评价,随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多表扬来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师生互动环节引人入胜,氛围融洽。

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把枯燥、呆板的课堂教学改变了,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尤其是在听课过程中,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这些数学教师教学方法的与众不同,我感受到老师和学生之间是如此的默契……看到每个老师都精心的设计每一堂课,从板书、内容,结构紧凑,环环相扣。既学习了新知识,又增加了练习量,还激发了学生大脑思维的深度,那种工作态度与热情都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在他们的课堂上很少有见到不学习的孩子,因为他们都深深地被老师的课所吸引着。

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留给学生充分探索的空间。整堂课教师少讲,甚至不讲,都是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帮学生,学生带学生,学生掌握非常快。

整节课老师并没有直接在黑板上讲解、演示做题需要的方法、式子,而是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继而让学生估算,再就是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独立计算,此环节是重点,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学生迎刃而解,重点第几种方法,运用知识的转化很轻松地将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学生掌握的轻松自如。整个过程教师没有挖苦心思、声嘶力竭去讲解,而是在指导学生的钻研过程中通过比较、探索、演示自主学会了新知识。整堂课教师引导得有序、有理、有法,学生经过思考、钻研、整理,整堂课过得轻松、和谐。

六、教学中注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中要注重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提供学生合作、探究、交流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通过明确分工,协调配合,对学习内容进行充分的实践和探究,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或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探索在教学中,教师不仅将学生教会,而且还教学生会学,充分体现了探索性的教学过程。

以上是我听数学课的几点心得体。听几位教师的数学优质课,使我亲眼看到他们各自的教学艺术风采,深深地感染了我,鼓舞了我,打动了我的心。通过他们的课堂教学,让我直观的看到老教师在新课改中的模范作用,他们不守旧,与时俱进,认真贯彻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启迪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进行课堂教学。

数学是有趣的、是简单的、是鲜活的。这次听课学习活动虽然是短暂的,但是我们的课堂改革以及课程改革是长久,我将积累这次学习活动的经验,将它们应用于以后我自己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去,努力的做一位优秀的数学教师。

初中数学公开课评议篇二

我有幸参加了米易一中听课学习活动,倾听了十节示范课,历时三天,本次学习使我对数学课堂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到生活实践中,使学生能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进而感受生活数学之美。现谈谈自己听课后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是老师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按照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从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能感受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备”教材,还要“备”学生,从基础知识目标、思想教育目标到能力目标,都体现了依托教材以人为本的学生发展观。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处理也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二、教学过程精致

从每一位授课教师的教学过程来看,都是经过了精心准备的,从导入新课到布置作业课后小结,每一句话都很精炼、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恰到好处、板书也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结构体系。每位教师都能尽力做到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在知识深度、难度的把握上处理得很好,基本上都能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使教学向理论联系实际方向倾斜

数学学科本来是与实际联系紧密的学科,在这些示范课中,教师举出太阳直射地面,火箭升空,追击问题等直观的教学方法,将数学问题机智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要努力学习,找出教育教学中找到各方面与别人的差距,积极向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为我们的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初中数学公开课评议篇三

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公开课活动。几位数学老师精心准备并展示的优质课,使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老师们的课堂授课水平之高,对教材内容挖掘之深,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之精彩,让我对自己所教学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下面就这方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1、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初中数学源于生活,体现于生活。学习的方向,是关键时刻予以适当的点拔的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在课堂学习中,学习的材料来源不再是单一的教材,更多的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编材。与生活贴近的知识,学生听起来亲近,求知欲就强,要突破的愿望就强,做起题来积极性高,也体现出教学面向学生,面向生活,反映现实生活,而这些正是这群听课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使学生感到数学问题新颖亲近变得摸得着,看得见,易于接受,从而激发了学生内在的认知要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更好的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较高的培养,也实现了“生活经验数学化。”

2、在这些优质课中,体现生本教育,教师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上,每一位老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参加这次展示课的老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3、精彩的导课非常重要。老师们几乎都精心设计了课堂导入,有的以日常生活遇到的问题入手,有的以温故知新等活动导入新课。好的导课可以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的向师性更强,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4、教师评价及时到位并且多方位。教学过程中,几乎每位老师都注意了及时评价及激励评价,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不断,如“你真细心”“你真是勇敢”“你知道的可真多”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评价语言,在学生的心里却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对于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当程度的积极影响。

5、注重“板书”的设计与书写。随着多媒体走进课堂,板书已经置于被人遗忘的角落,悄然隐退了。殊不知,课件是不能完全代替板书的,课件的呈现具有瞬时性,况且课件的作用是“辅助”教学,怎么能替代一目了然、提纲挈领的板书设计呢?板书也是教师基本功的一个侧面反映。这次优质课,每一位老师都在板书的设计上下了工夫,有的老师书写工整,排列有序,一笔清秀的板书跃然而上,为课堂增色添彩。

6、这些课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教学,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每一节课都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使抽象的知识更直观,更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

初中数学评课用语 篇5

黄山中学初中数学组听评课活动记录 上课教师:张慧

上课内容:鲁教版六年级数学 《有理数的加减混和运算》 上课时间:10月9日 星期四 第一节 上课地点:初一教师

听课参加人员:赵校长、王校长(业务校长)、董主任(教导处主任)、王瑛(语文组教研组长)、李莉(英语组教研组长)、刘岩(政史地组教研组长)、郭慧(理化生组教研组长)、任凭(音体美组教研组长)、刘霞、赵燕、马元峰 评课过程:

1、上课教师讲解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目的,2、各位领导及教师点评

(1)对学生课前准备的习惯培养较好,重点把握好,学生都掌握好了,难点突破自然

(2)本节课难点在于正确进行计算,课堂环境好,使学生静下心来认真做、思考方法

(3)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到位,整节课贯穿其中

(4)学生对出错的地方能及时找到并谈一下,教师即发现了学生知识的薄弱点,也使学生总结了错误的原因,吸取教训

(5)整节课关注学生,题目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急不躁,教师具有亲和力,师生的交流融洽

(6)与小学时比较,学生的精力集中了,跟着教师思路走了,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了严密的数学思维,解题习惯好了(7)课堂驾驭能力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课时保证了学生能够参与课堂,学生主体参与是提高课堂实效性有了保证。

初中数学讲评课教学反思 篇6

试卷讲评课是在实际教学中感觉比较难把握的一种课型。但它又是课堂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重要的环节。特别是在毕业班教学中占有重大的比例。试卷讲评课实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查漏补缺的质量。下面,本人就这份综合模拟卷的讲评进行反思。

一、课前的准备、确定讲评内容

我认真翻阅了学生的试卷,分析学生答题的情况,发现同学们存在“做不完、做不全、做不规范、做不来”的现象,逐一统计了学生答题的错误情况,进行分析,找出错误的症结。确定本试卷讲评分两节课来完成,第1课时主要讲评试卷中有关方程与函数的试题(学生出错率较高的题目),第2课时主要讲评试卷中有关三角形和四边形的试题(第20题、第21题、第26题的第2个问题)。确定了讲评内容后,精选练习,开始着手制作幻灯片。

二、课堂教学的实施

本节课教师不唱独角戏,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师生互动,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认识自己的过程。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自主探究,能有所发现,有所提高,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聪明才智的大舞台。

1、教师真正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

我不把试卷讲评课变成简单的对答案或从第一题讲到最后一题,变成面面俱到的讲解。而是以在试卷中学生典型的错误和学生答题中的亮点(有新颖的思路和独到的解答)为载体,设计了“展示——学生解说——学生自我诊断——拓展变式——解后反思”的一组学生参与活动。如在评析第21题时,先用幻灯片展示两位同学的错解,请这两名同学上台解说当时的思路,同学进行共同诊断,分析错因,再用幻灯片展示一名同学的正确解答,老师引导同学进行解后反思,学生再完成针对性练习。在评析第26题第2个问题时,我设计了一题多解的活动。这样,教师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创设一个良好流程,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合作与交流,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学生的活动中去,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在本节教学中,我让学生参与到讲评过程,给学生表达自己思维的过程的机会,引导他们设问、质疑、讨论、交流、诊断。老师只是适时地进行错因分析与思想启发,使学生寻找到“病源”,然后对症下药。如在第26题第2问的一题多解活动中,请三名同学表述两种方法(截长补短法、相似法)后,点拨学生是否可以用面积法来解。在连结AD点,老师引导同学认真观察三角形ABC的面积可转化为哪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和。针对学生对三角形ABC的边AB上的高和三角形ABC边AC上的高的寻找有些困难,老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形。请学生说说他的发现。这样,在这探究活动中,我只是充当引导者、协助者的角色。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主动解决问题能力。在教学中,我还引导学生养成细心,关注细节,规范解题的良好习惯。

2、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角。在本节教学中,我重视,尊重学生,大胆地放手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评讲过程。杜绝少数人表现,多数人当观众。请他们暴露自己的错误,自主合作探究,反思纠错,做到在“误”中感悟,在“错”中切磋。在教学中,我欣喜地看到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思维的多样性,生与生之间交流切磋,课堂因学生动起来而精彩,建立了“自由、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几位同学现场暴露当时考场上答题的思路,再现错误解法的形成过程,进行“现身说法”,对其他同学起警戒作用。同学们共同诊断、纠错。纠正错误正是走向真理的开始――从错误中学习。如在评析第21题时,王华、刘壮同学上台讲解自己考试时的解答思路,同学们一起诊断出其是审题不清,对所求的三角形的形状没有进行恰当的分类,导致误解和漏题。所以在完成针对性练习时,学生比较轻松完成。在评析第26题时,由尚峰等三位同学展示正确的解法,对其他同学起示范作用。学生在解题后对解题过程,所用到的知识,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反思,学生课外建立《错题集》和“一题多解集”。这样能够扫清解题阻碍点,缩小思维的盲区,提高思维质量和解题能力。

三、课堂感悟与反思

课堂教学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它是动态生成的。课上完了,虽然得到听课课教师的好评,由于自身业务水平不高,总有些遗憾和不足。

1、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这次能较顺利地原创一组幻灯片,得益于当时2007年的英特尔教育培训的一周的辛勤付出。通过这次制作幻灯片也使自己“摸着石子过河”,提升了自己水平。同时也给自己打了一枚“预防针”:即不要老是从网络下载,完全的“拿来主义”,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还好,可以从网络下载,而试卷讲评课、练习讲评课呢?平常一定要多学习,免得“用时方恨少”,手忙脚乱,不知所措。

例子的选择非常重要,因为一个好例子胜过一千条说教。例子的选择应遵循“量不在多,典型就行;题不在难,有思想就灵。”要求“教师跳进题海,学生跳出题海。”这要求教师要有一定的数学素养。

2、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

探究精神是课堂的灵魂,唯有探究才能培养思想者和批判者,没有探究的教学只能是训练。让探究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使学生学会思考、质疑、批判、欣赏、创新。

对学生在课前纠错和考后的反思指导得不够,导致部分同学课前准备不足。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较弱。如请三位同学上台用不同统计图表展示解说九年(2)班的一个月来的数学学习变化,由于有很多老师听课,学生很紧张,不能很好地展示自己的作品,解说声音小且不到位。这主要是和平常较少训练有关。今后应加以注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教学中,由于学生思维活跃,学生展示表述思维时间占的多,导致学生对最后的针对性练习的思考时间不足。另外,学生也暴露出动手操作能力、探究学习能力不强,不能很好利用常用数学工具(三角板、直尺)来进行探究、解题。如果能针对第26题设计一节动手实验操作的数学探究题专题练习课,可能效果会更好。

初中数学公开课评课方法探究 篇7

关键词:初中数学公开课,评课方法,评课程序,评课内容,科学评价标准

内容科学评价标准

初中数学的公开课,并非一般的课堂教学,它蕴含着众多的教学规律,基本能够体现出授课教师的数学思想、方法、情境创设,表达交流、问题的提出及解决,以及运用辅助工具的能力及水平。因此,如何评课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和指导其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水平,促使教师生动活泼地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是每一位数学老师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评课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技术。是科学就有规律可循,是技术就有操作要领。评课的原则、要领、形式和技巧反映了评课的规律和技术。那么,我们如何来评价一堂公开课呢?

一、评课程序要合理

教研组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评课活动,评课活动一般先由执教者自评,然后由富有经验的教师、教研组(备课组)长、教研员或专家主评,再由听课者(教师、学生、家长等)评议。执教者自评时应先从教学思想这一角度出发,说明教学活动的设计流程,以及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过程,再从教学内容处理的角度,在课后说明授课过程中内容及知识体系把握的准确程度、教学重点是否突出、教学难点是否突破、内容定量是否妥当等。

二、评课内容须明确

评课教师要把被评的课与新的教育观念下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特点联系起来,从听好课,记好听课时的第一手资料入手,思考评课时应点评的内容,从教的角度去看待主导者的优势、特色、风格,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和需要商讨的问题;更应从学的角度去看待主体作用发挥程度、学习的效果和学生的可持续学习情况、学生思维的活跃性、活动的创造性等。因此,听课时做的记录就要讲究了,一般有两种形式:实录型和选择型。前者如实地记录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听者记得多、想得就少,所以不可取;后者是根据听课者的需要,选择某个侧面或某些问题,如授课人的特色、方法的运用、存在的问题等。这样有利于评课时,依据上课教师探讨的目的和课型,根据听课的目的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抓住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评论。评课者评教学流程,一是要看教学流程设计符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不符合学生实际;二是要看教学流程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能否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三是看教学流程的脉络是不是清晰;四是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流程实际运作的效果。重点要对教学思想、教材处理、教法运用、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主要看教与学的方法是否统一,教学方法是否多样化。评价时我们不仅要看常规教学,更要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是否落到了实处。

三、采用以生为本的科学评价标准

一评老师是否有学生意识。在一节公开课上,我看到这样一个细节。老师让学生登台参与活动,学生一不小心把投影屏幕碰落下来,学生吓得手足无措,怯生生地等候老师“发落”。老师也呆住了,继而很不耐烦地挥挥手:“下去!下去!”学生灰溜溜地下去了。也许凭一个细节就否定一个老师有失公允,但一个心中装着学生的老师,必定会呵护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兴趣培养、情感体验、人格养成,这些会通过课堂上的诸多细节展现出来,只要是有心人就一定会体会得到。

二评学生权利的行使。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有学习、思考、表达、质疑、提高的权利。学生是否能独立思考,不在于形式上是动还是静。学生能否平等地参与课堂学习并受到平等对待,不至于让课堂成为某几个学生唱主角的舞台,这是衡量老师学生本位意识的重要一环。学生的个性化理解能否有机会表达,老师是否千方百计把学生往唯一的答案上引,老师能否从一些闪现的火花中捕捉到教学灵感,能体现一个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机智。

三评学生的收获。一堂成功的课,最终要看学生的所思、所感、所得。我们不妨尝试让学生说说,相信他们的评价更有说服力。总之,评课应该是过滤网,过滤掉作秀、表演的成分,留下供人思考、借鉴的东西。

科学评课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和指导其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水平,促使教师生动活泼地进行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从这个意义上讲,课堂评价会直接影响新课程改革的进程。只有客观、公正、全面地评课,才能保护教师的课改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才能正确地引导新课改走向深入。

总之,评课是一种说服的艺术。说服是一种技巧,是一种智慧。有效评课就是善于说服别人,而善于说服别人的关键在于知道“为什么要评课”,熟悉“怎样评好课”,吃透“评议的内容是什么”,做到心中有数,目中有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理服人,令人心悦诚服。一句话,评课得就课论课,实事求是;评课得恰如其分,一针见血;评课得字字珠玑,点到为止,真正成为广大执教者进步的“阶梯”,听课者学习、切磋的“平台”,学生有效学习的“催化剂”,学校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实验田”。

参考文献

[1]唐永妹.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的重新建构[J].数理化学习,2010(12).

[2]刘玲芬.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08(01).

初中数学创新课 篇8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 教学质量 教学策略

新的课程标准除了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储备做了严格的要求外,还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逻辑思考能力等做了详细的规定。因此,在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过程中,一线教师应当多做研究,以寻找能够促进学生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同步发展的创新策略。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教学观念指导下,初中数学课程往往采用教师讲授知识,学生被动听课的形式,这种教学方法虽然能够适应数学课程的严谨性,帮助学生稳定学习的成绩,但是却无法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数学的教学效果往往比较的单一。而新课程标准除了对学生数学基础做了严格规定外,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同样做了细致的规定。因此,传统教学观念指导下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将教师主体转化为学生主体,带动学生参与到课程中来,激发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进而以学生的主体性带动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提升。

在新教学思维的指导下,教师要重新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以探究的形式和小组互动的模式来开展新知识的学习,例如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是简单地讲授下相关的概念,然后通过例题讲解将知识硬塞给学生。而是应当通过情景引入的模式,以生活中相关的事例转化为二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然后让学生在事例的探讨过程中逐步的发现二元一次方程的存在,进而引入课程的知识,再通过概念的交流、解题方法的探讨、小组合作解决例题以及课堂交流等形式,来指导学生通过主动的学习获得新知识的理解,进而加深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印象,提升整个数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改变传统的作业模式,让作业成为学生探索知识的指南针

传统作业往往是在课程教学完成后为了巩固已经学习的知识而布置给学生在课后完成,这些作业的确对于数学知识的记忆和应用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数学作业的效用却并没有全部的发挥出来。如果教师能够在课程知识开设之前,先在学生预习之时布置好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预习时能够发现自己对于课程知识的不理解之处,并能做好记录带着问题进入课程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这样,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具备了明确的目的性,课程教学的效率能够得到显著提升,整个教学效果也能同步提高。学生在知识学习后再回顾先前的作业,对于知识的学习也能再次的获得巩固,这样数学知识的效果才能全部被发挥出来。

以勾股定理的课程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课程教学前先为学生布置探究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三边关系以及三边的平方关系,并列举出特殊的形式。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如果能够认真地完成作业,则一定能够在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中发现勾股定理这一特殊形式,进而在第二天的课程中,学生会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并主动的捕获教师对于这一特殊例子讲解的内容,整个学习的效率较以前大大的提升,数学的教学效果也会因为学生的认真听讲而被凸现出来。

三、多媒体工具的使用,将数学知识立体化

由于国家相关部门对初中教学的重视与支持,很多初中完成了课堂多媒体工具的配备,因此初中数学课程的开展过程中也能获得多媒工具的支持。虽然,并不是每一节数学课程的教学都需要在多媒体教学工具的支持下才能获得教学效果的提升,但是很多数学课程知识通过多媒体的演示,能够变得更加立体化,进而学生对于知识地了解更加直观,对知识地掌握程度也更加牢固。

我国学生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想象力往往比较缺失,因此在几何的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不能在语言的描述下直接形成相关的想象。例如,圆形的旋转这一课程,如果教师只是通过平淡的语言进行描述或者是手势加上平面图形的支持,学生虽然能够对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脑海中形成相关动态的知识往往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在多媒体教学工具的支持下,教师可以通过电子课件或者是Flash动画的形式,将旋转的路径演示出来,进而使得圆形旋转的知识变得立体化,学生对于知识的直观了解大大缩短了课程吸收的时间,进而将数学效果的发挥时间变得更长。

四、个性化考核试卷的订制,为学生提供最适宜的提升模式

个性化的考核试卷并不是说每一位学生的试卷完全不一样,而是针对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按照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弱点或者不足点进行分类,弱点相同的学生分为一组。而在试卷的制定过程中,教师划定70%相同的基础题,同时再根据学生的弱点,选择不同的考核题目划入数学考核的30%份额中,进而使得班级学生在数学的测验过程中既能获得传统基础知识的考核,又能有针对性地获得自己不足点方面的提升,以使得每一位同学在数学基础的学习之上获得个性化的帮助,最终促进班级学生的共同进步。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获得了新的改进,学生的培养从基础的数学知识积累一直提升至综合的发展。为了能够在新课标指导下强化数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当积极的进行教学模式的探索,以学生主体地位的设立、教学模式的尝试、教学工具的使用、以及个性化考核方式的制定来不断的促进数学教学方式的创新与提升,进而带动整个数学教学效果的提升,并不断地超越新课标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宋顺如.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6).

[2]朱平.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的新建议[J].赤子:中旬,2013(11).

[3]成益林.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3).

如何上好一堂初中数学复习课 篇9

初中数学复习时间短、内容多、任务重,如何才能提高复习效率?下面从五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基本概念习题化

数学概念的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要建立概念之间的有机联系,不能死记硬背,要会解决问题。例如,初中数学中涉及到有关“式”的概念比较多,有“代数式”、“整式”、“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分式”、“有理式”、“最简分式”、“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同类二次根式”等概念,教师要针对这些概念编1至2个习题引导学生弄清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二、知识结构系统化

复习的目的在于巩固知识和把知识系统化,把知识系统化可通过将知识列表或画出知识结构图来进行。例如,初中所学方程的知识庞杂,分布较广,可引导学生把所学主要知识进行归纳,形成“方程知识结构图”。

三、例题习题模型化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这是数学教育理念。为此应该为学生提供了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学习内容,这些内容的呈现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展开。之所以采用这种模式,就是要使学生经历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模型、探索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理解数学,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为我所用。”“数学学习的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学会建立数学模型,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了促使数学教师尽快实现数学教育理念的转变。因此,初中数学复习教学中例题习题的设计特别要加强数学模型方法的教学,以补平时教学之不足。数学模型方法的教学就是根据实际问题构造数学模型,也就是根据实际问题的特定关系(限于初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这里的“实际问题”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实际问题,而是已经“初步数学化”了的实际问题)和具体要求,考察主要因素和有关量之间的关系,在进行抽象概括的基础上,利用有关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语言刻画这种关系。

四、训练方法科学化

只有采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训练,才能使复习取到抓纲务本、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指导学生利用教材和考标,正确处理记忆、练习、测验的关系。同时进行训练时还应渗入乡土气息,贴近生活,引导学生关心本地的经济生活,关注地方经济的发展,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用价值。

五、在复习中给学生创新的时间和空间

任何知识均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也不例外。数学复习中如何将人类认识知识的过程简约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亲自感悟到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是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的前提条件。同时,学生在感悟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着积极的探索、思考,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是21世纪的未来的建设者,在需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更需要一种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能力。

1、精心设计问题,给学生创新的机遇

问题是思维的核心。只有提出了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才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教师备复习课的重点就是设计好有效的问题,起到纲举目张的效果。学生在积极探索的过程中,不仅学到的基础知识得到了应用,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更主要的是摆脱了长期依赖教师传授的学习模式,自主学习,积极探究,不断创新的精神得到充分的培养,从而渐渐形成了创新的能力。

2、提供充分的时间,给学生创新的机会

人类社会的创新发明,大凡不是某一个科学家凭空想象得到的,而是要进行不断的实践。所以,在复习的过程中给学生创新的时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3、给予空间,让学生自由地活动

创新需要时间,创新更需要空间。无论是新课还是复习课,学生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才能感悟出数学的真谛,才能逐渐养成创新的习惯,才能培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离开了空间、离开了学生的活动,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成了无根之本、无源之水。

初中数学优质课评课稿 篇10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概念的基础上,从标有刻度的温度计表示温度高低这一事例出发,引出数轴的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方法,初步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以使学生借助直观的图形来理解有理数的有关问题。数轴不仅是学生学习相反数、绝对值等有理数知识的重要工具,还是以后学好不等式的解法、函数图象及其性质等内容的必要基础知识。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特制定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 使学生理解数轴的三要素,会画数轴。

2. 能将已知的有理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的已知点所表示的有理数,理解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3. 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实践,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确定

正确理解数轴的概念和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建立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数与形的结合)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学情分析

⑴知识掌握上,七年级学生刚刚学习有理数中的正负数,对正负数的概念理解不一定很深刻,许多学生容易造成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

⑵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学生对数轴概念和数轴的三要素,学生不易理解,容易造成画图中掉三落四的现象,所以教学中教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⑶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和生理特征,学生好动性,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⑷心理上,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老师应抓住这有利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课的科学性,学好数学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学科知识的渗透性。

五、教学策略

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他们往往需要依赖直观具体形象的图形的年龄特点,以及七年级学生刚刚学习有理数中的正负数,对正负数的概念理解不一定很深刻,许多学生容易造成知识遗忘,也为使课堂生动、有趣、高效,特将整节课以观察、思考、讨论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注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并教给学生“多观察、动脑想、大胆猜、勤钻研”的研讨式学习方法。教学中积极利用板书和练习中的图形,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和空间,使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获得充足的体验和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思想。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辅助作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

(一)、温故知新,激发情趣

(二)、得出定义,揭示内涵

(三)、手脑并用,深入理解

(四)、启发诱导,初步运用

(五)、反馈矫正,注重参与

(六)、归纳小结,强化思想

(七)、布置作业,引导预习

六、教学程序设计:

(一)、温故知新,激发情趣:

首先复习提问:有理数包括那些数?学生回答后让大家讨论:你能找出用刻度表示这些数的实例吗?学生会举出很多例子,但是由于温度计与数轴最为接近,它又是学生熟悉的带刻度的度量工具,所以在教学中我将用它来抽象概括为数轴这一数学模型,于是让学生观察一组温度计,并提问:

(1)零上5°C用5 表示。

(2)零下15°C 用-15 表示。

(3)0°C 用0 表示。

然后让大家想一想:能否与温度计类似,在一条直线上画上刻度,标出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0呢?答案是肯定的,从而引出课题:数轴。结合实例使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进入了本节课的学习,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同时对新知识的学习有了期待,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二)、得出定义,揭示内涵:

教师设问:到底什么是数轴?如何画数轴呢?

(1)画直线,取原点(这里说明在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这点表示0,数轴画成水平位置是为了读、画方便,同时也为了有美的感觉。)

(2)标正方向(这里说明我们在水平位置的数轴上规定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是习惯与方便所作,由于我们只能画出直线的一部分,因此标上箭头指明正方向,并表示无限延伸。)

(3)选取单位长度,标数(这里说明任选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标数时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点,依次表示1、2、3…负数反之。单位长度的长短,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但同一单位长度所表示的量要相同。) 由于画数轴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师板书这三个步骤,给学生以示范。

画完数轴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怎样用数学语言来描述数轴?”(通过教师的亲切的语言启发学生,以培养师生间的默契)

通过讨论由师生共同得到数轴的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至此,我们将一个具体的事物“温度计”经过抽象而概括为一个数学概念“数轴”,使学生初步体验到一个从实践到理论的认识过程。

七:板书设计:(略)

上一篇:国内外早教机构介绍下一篇:值周教师本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