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评课意见(精选10篇)
初中数学评课意见 篇1
初二数学教研组评课意见
赵佳音老师上的《立方根》这一节课,总的来说是非常成功的。
老师在整堂课中把握住了知识的重点,突破了知识的难点。整节课目标明确、流程清晰、讲解到位。特别是赵老师能很好地找准自己的角色,在课堂上引领,启发学生,使他们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宗旨。同时赵老师还能及时纠正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知识性的错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进行了正确的引导。整节课 学生学得非常轻松,教学效果也好。
当然,老师在教学中还应注意对后进生学习方法的跟踪指导,以及板书书写方面也有待加强。
总之,这一节课采用了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设计合理、讲解到位、诱导及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而且也真正做到了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学生思维积极,气氛活跃,动手、动脑、动口,主动获取知识。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初中数学评课稿精选:一次函数复习课
一提到数学这个词,大家都觉得只是“题”是“数字”,学生学数学只要做题就行了。而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逐步体会到了,数学它本身不只是“数字符号”,它有更丰富的内涵,它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她的教学特点如下:
1、教学设计好,教学流程清楚,环节紧凑、流畅,由易到难,层次分明,知识梳理清晰,既有对集体备课形成的教学案的使用吸收,又有个人的创新、独到之处,注重了基本数学方法的培养与基本数学思想的渗透,从待定系数法到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从一般到特殊的思考方法,让学生从整体、系统的角度领悟复习要求,从整体上处理教材复习内容,从系统上把握复习要求,整个设计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对知识的回顾过程,变成了学生自己探索提升的过程,让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2、教学定位非常准。一是从教学设计上看,仅课前热身环节的7个小题,就涉及到本节内容九个考点的五个考点、七个不同的考查形式,复习了待定系数法,运用了数形结合思想,有效的唤醒了学生的记忆;二是通过例题的教学,进一步夯实了双基,明确了各知识点的能力要求,熟练了通性通法,再加上各例解决后的总结,让学生的思维品质有了提升;三是每个例题后的拓展补充题,不仅加强了学生对所复习的知识运用、对常用解题方法的深刻理解,而且更让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提高,大家都知道上好复习课,选题是关键。一节课下来我们可以感受到,徐老师这节课的题选的非常的好,特别是从例2的的第三小问的补充,由学生交流讨论后给出的三种解决方法都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设计都落在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最近发展区。
3、徐老师虽是年青教师,但上课不慌不忙,教态自然,表现非常老成;上课语言语调好,板书清楚有条理,个人基本功非常扎实;上课能与学生的有效沟通,虽说上这节复习课时间紧,复习内容和知识点多,但她上课舍得把时间给学生去板演作图过敏、去交流思考思路、去讲解解决问题过程;她不仅自己板书示范,还让学生板书解题过程,徐老师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口,老师只引导点拨,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在潜移默化中领悟知识,使学生完全成为课堂主人,达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的统一,说明她善于启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
这节课也让我们感受到徐老师鲜明的教学风格,每一道题呈现出来之后都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交流、探讨的过程,最后教师点评,她及时简单中肯定的评价,给予了学生莫大的鼓励,较好的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也是复习课应该达到的目标。我的两点思考:
1、本节课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回顾、归纳、运用、构建知识网络的过程。理解一次函数的代数与几何意义,体会b,k对一次函数图像的影响,体会数形之间的相互转化,了解一次方程、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内在联系,并能在具体的问题中运用解决问题。同时,渗透多种数学思想方法,通过这节课的复习,起到了把旧的知识、遗忘的知识重新建立起来,把没有掌握的知识补上来,使新的意义确立和巩固,从而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开始学习,更加深化新学的知识内容,达到经过多次反复,逐步提高认识的层次。特别是让学生议、说、画、写,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改变了复习课变成习题课、复习课成了题目评讲课的现状,值得借鉴。
2、本节课是一次函数的第一节复习课,应以教材知识梳理、考点知识回顾为主,以基本题开型和基本方法熟练为抓手,徐老师这节课已对一次函数常见9个考点的六个考点进行了复习,内容丰富,稍感不足的是一次函数与方程(组)、一次函数与不等式这一重要考点用力不够,是否可以把横向综合性比较强、能力要求比较高的例2放在下节课,再在本节复习重点“三个一次”上纵向再深入点、多花点时间呢?
初中数学评课意见 篇2
一、主要存在问题
1. 说“好”不说“坏”, 缺乏信度
在校际或校本公开教学评课活动中, 由于受文化传统的影响, 为了顾及主办学校的面子, 在校际公开教学活动中评课活动往往都是一片赞美之声, 只评教学中“好”的方面, 而“坏”的方面只是象征性的提及甚至根本不会提到.而校本公开教学活动中, 由于是本校老师上课, 碍于情面, 在评课中不足之处也是鲜有提及, 所以评课活动中说“好”不说“坏”的现象已经阻碍了评课功能的发挥.
2. 只“评”不“议”, 缺乏民主
在笔者参加的多种场合的评课活动中, 多数情况下是只“评”, 而授课的老师和其他听课的老师只是“听”, 不能参与到整个评课活动中一起“议”, 在这些大型活动中, 主要评课的对象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或者是本地区的教研员, 其他的老师则很少有发言的机会, 所以笔者觉得评课活动缺乏民主的现象也是比较普遍的, 校内公开课的评课也常常是几个骨干教师发言, 也往往是“一言堂”而不是“群英会”, 只“评”无“议”会导致评课的不全面或不深入.
3. 就“课”论“课”, 缺乏深度
在时下的评课活动中, 相当一部分评课活动, 都是从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法和学法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通过这节课教师所展示的基本功, 教师的知识素质和综合素质等进行分析, 就“课”论“课”的现象是相当普遍的.较少能听到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的某些方面进行理论上的阐述, 只评“这样做”而不评为什么“这样做”, 这样的评课缺乏深度、缺少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评课的效果也会因此而打折扣.
二、评课的原则及方法
1. 评课的原则
(1) 体现导向性.很多大型的公开教学活动, 都是地区性课改的展示课, 来听课的老师众多, 所以这样的活动有一定的影响力, 对今后地方教学的影响是比较大的, 所以对这些课的评价应把评价的重点放在是否严格执行新课程标准、符合课标的发展方向, 是否有利于学生提高数学素养和可持续发展, 防止出现新的“题海战”及以讲深、讲难代替数学思想方法.要发挥这些课的导向作用, 在数学的评课活动中要有充分的体现, 要引领广大一线的数学教师少走弯路, 防止“穿新鞋, 走老路”的现象出现.
(2) 加强针对性.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课虽说是有共性的, 但评课时要有针对性, 不能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对观摩示范课进行评议时重在示范作用, 主要看教学目标定位的准确性、教材处理的创造性、教学艺术的灵活性、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对于评优课进行评议时, 应注重比较, 统一评价的标准, 全面权衡, 比出差异, 评出结果.对于汇报课, 绝大多数课都是由青年教师执教, 评议时主要着眼于青年教师的基本功和数学基本素质, 多鼓励, 发现教师的闪光点, 委婉指出不足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3) 突出情感性.无论是公开教学的学校还是执教的老师, 都希望把本校和个人的教改成果和教学成就展示出来, 以期有一定的社会效应.评课的目的是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技艺, 给同行提供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要从关心和激励的角度出发评课.所以在评课时教研员应态度和蔼、语气委婉, 应做到与被评课者情感融洽、观点融合, 而实际上许多公开教学活动中教研员往往以指导者的身份进行评课, 缺少对上课教师的感情关注, 笔者认为需要改进.
(4) 坚持实效性.从数学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 提倡学生学习方式为: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所以许多课堂的教法也有了新的变化, 合作探究课和开放型的课堂模式也备受推崇, 绝大多数的观摩教学都采用这种合作讨论的教学模式, 课堂上“热热闹闹”, 学生积极广泛参与到教学中来.但笔者认为评课应从实效出发, 不能只看课堂上的表象, 更应关注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是否有讨论的必要, 学生合作探究是否真正合作, 合作是否有效.从实效的角度来看, 评课时还应看教学目标是否落实到位, 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否及时准确等.实效性原则是评课中最重要的原则之一, 切不可追求“时髦”、舍本逐末, 使数学课堂失去应有的“数学味”.
2. 评课的方法
(1) 评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笔者认为,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出发点和最终的归宿点, 一节课的设计和教法都是围绕教学目标的定位而形成的.所以在评课时为一节课的整体定位, 就要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要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是如何实现的.例如, 笔者最近参与了苏科版“合并同类项”第一课时的评课活动, 该课的知识目标应为掌握同类项的概念, 知道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过程和方法目标:经历探索同类项概念和合并同类项法则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等能力, 了解分类和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情境创设及合作探究,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探究意识, 体会数学的简洁之美, 体验成功的喜悦.本课的两个知识目标, 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法则用两个情境引入:第一个情境是将香蕉、苹果、饮料进行分类, 从而引入同类项的概念, 第二个情境即为课本上的学校规划图求面积, 导入合并同类项的概念.两个教学的重点概念都由学生探究、讨论得出结论, 两个知识点中分别含有分类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的过程以实现教学的过程和方法目标, 两个概念后都安排辨析, 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最后讲例题以实现学生会合并同类项的目的, 课堂总结让学生谈合作探究的体会, 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整堂课都围绕教学目标展开, 教学目标在行云流水般的设计中一一得以实现.
(2) 评设计和教学过程的合理与创新.众所周知, 教学设计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 合理的教学设计就像生产流水线一样顺畅自然, 同时体现了教者对教材的把握和处理能力, 反映了教师的创新手段和创新能力.鉴于此, 评课时应看教学设计的情境是否引人入胜, 能否打破学生已有的认知平衡, 使学生达到“愤”、“悱”的状态, 从而产生认知冲突, 激发学习兴趣;新授部分应评学生是否主动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学生的参与是否有深度和广度, 学生通过学习是否真正有所收获, 思维是否获得积极可持续发展;巩固部分是否扎实有效, 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是否及时纠正、方法是否得当、作风是否民主;小结部分是否能把问题链接到课外, 是否能让学生带着收获和新的问题走出课堂.笔者认为评课时应把这部分作为评课的重点, 要把主要的笔墨归结于此.
(3) 评课堂教学的亮点.课堂教学中的亮点也是评课中不得不说的内容之一, 一节课中的出彩之处往往就在某一细小的环节, 正是听者值得学习的地方.例如:教者风趣语言的导入、简洁的板书、巧妙的设问、瞬间的灵感、设计之精巧等.评课者要善于抓住课堂教学中的亮点, 以点带面, 形成一节课的整体印象.
(4) 评教学中的不足.大家常说,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一节课上下来或多或少会有一些缺陷或不足, 在评价时应委婉指出, 不要简单肯定或否定, 要鼓励教师创新、潜心教改, 提高教学的艺术, 提高课堂的效率.
初中数学评课稿 篇3
1、使学生理解、掌握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的最基础的知识。
2、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要求:
1、使学生获得有关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例的基础知识;常见的一些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的方法;用字母表示数和简易方程、量与计量、简单几何图形、珠算、统计的一些初步知识。
2、使学生逐步形成简单几何形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的表象,能够识别所学的几何形体,并能根据几何形体的名称再现它们的表象,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和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社会需要,为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小学数学要选择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学生能够接受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作为教学内容。通过直观学习一些几何初步知识,认识常见的简单几何形体的特征,学会计算它们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进一步学习几何都是有益的。在安排内容时,要注意加强测量、拼摆、画图等实际操作方面的训练,求积计算的数据不应过繁。组合图形作为选学内容,只限于两个图形的组合。几何形体要从低年级起逐步认识,合理安排。
本堂课的教学任务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让学生对几何图形——“圆”建立最基础的认识(当然是在一年级的圆的认识的基础上);
2、认识事物间——圆的特征、直径和半径的数量关系和基本特征;
3、学会用字母表示圆的有关知识,主要是指:2r=d;
4、会画圆;
5、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和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
6、增强民族自豪感:祖冲之和圆周率。关于教学任务,老师们一般都很容易把握,更重要的是,大纲提出的教学方式为我们的“有效教学”的提供了思考:
1、学数学要选择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学生能够接受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作为教学内容。
2、在安排内容时,要注意加强测量、拼摆、画图等实际操作方面的训练。
3、通过直观学习一些几何初步知识,认识常见的简单几何形体的特征。
日常生活、实际操作、直观学习虽然简简单单的12个字,却值得我们数学老师时时为之警惕,因为在我听过的数学课中,很多老师如能做到其中一点都已经是很不错的了!
今天的课堂中,老师的三大理念使《圆的认识》更加有效:
1、数学生活化使教学更加有效
课堂教学中,时时注意启用生活中的素材开展数学教学,如导入:早几天的秋游中,大家都把座位让给了小弟弟小妹妹,今天老师让大家座一次车!又如:生活中你看到过哪些圆形的物体呢?再比如:假如要在草坪中间建立一个圆形大水池,你该怎样画圆呢?
2、利用学生动觉智能来促进数理——逻辑智能的发展,使教学更加有效
这个理念在教师的本堂课中体现得更是淋漓尽致,如:圆的对折;测量直径的长度和半径的长度;画圆等等,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来学习和了解圆的相关知识,学习兴趣浓厚,感性认识增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积极主动的建构。
3、直观教学相得益彰
这主要是借助于课件,如:老师在教学“同一圆内每一条直径的长度都相等”时,结合学生动手测量,屏幕上的多条直径依次旋转至同一条直径完全重合,非常直观地凸现出这一知识点。类似之处还有很多。由此看来,这堂数学课在教法上是很具有代表性的,如何实施有效教学,看来真是值得我们多加揣摩!
初中数学评课用语 篇4
黄山中学初中数学组听评课活动记录 上课教师:张慧
上课内容:鲁教版六年级数学 《有理数的加减混和运算》 上课时间:10月9日 星期四 第一节 上课地点:初一教师
听课参加人员:赵校长、王校长(业务校长)、董主任(教导处主任)、王瑛(语文组教研组长)、李莉(英语组教研组长)、刘岩(政史地组教研组长)、郭慧(理化生组教研组长)、任凭(音体美组教研组长)、刘霞、赵燕、马元峰 评课过程:
1、上课教师讲解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目的,2、各位领导及教师点评
(1)对学生课前准备的习惯培养较好,重点把握好,学生都掌握好了,难点突破自然
(2)本节课难点在于正确进行计算,课堂环境好,使学生静下心来认真做、思考方法
(3)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到位,整节课贯穿其中
(4)学生对出错的地方能及时找到并谈一下,教师即发现了学生知识的薄弱点,也使学生总结了错误的原因,吸取教训
(5)整节课关注学生,题目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急不躁,教师具有亲和力,师生的交流融洽
(6)与小学时比较,学生的精力集中了,跟着教师思路走了,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了严密的数学思维,解题习惯好了(7)课堂驾驭能力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课时保证了学生能够参与课堂,学生主体参与是提高课堂实效性有了保证。
初中数学评课稿精选 篇5
一提到数学这个词,大家都觉得只是“题”是“数字”,学生学数学只要做题就行了。而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逐步体会到了,数学它本身不只是“数字符号”,它有更丰富的内涵,它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田老师的教学特点如下:
1、教学设计好,教学流程清楚,环节紧凑、流畅,由易到难,层次分明,知识梳理清晰,既有对集体备课形成的教学案的使用吸收,又有个人的创新、独到之处,注重了基本数学方法的培养与基本数学思想的渗透,从待定系数法到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从一般到特殊的思考方法,让学生从整体、系统的角度领悟复习要求,从整体上处理教材复习内容,从系统上把握复习要求,整个设计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对知识的回顾过程,变成了学生自己探索提升的过程,让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2、教学定位非常准。一是从教学设计上看,仅课前热身环节的7个小题,就涉及到本节内容九个考点的五个考点、七个不同的考查形式,复习了待定系数法,运用了数形结合思想,有效的唤醒了学生的记忆;二是通过例题的教学,进一步夯实了双基,明确了各知识点的能力要求,熟练了通性通法,再加上各例解决后的总结,让学生的思维品质有了提升;三是每个例题后的拓展补充题,不仅加强了学生对所复习的知识运用、对常用解题方法的深刻理解,而且更让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提高,大家都知道上好复习课,选题是关键。一节课下来我们可以感受到,徐老师这节课的题选的非常的好,特别是从例2的的第三小问的补充,由学生交流讨论后给出的三种解决方法都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设计都落在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最近发展区。
3、田老师虽是年青教师,但上课不慌不忙,教态自然,表现非常老成;上课语言语调好,板书清楚有条理,个人基本功非常扎实;上课能与学生的有效沟通,虽说上这节复习课时间紧,复习内容和知识点多,但她上课舍得把时间给学生去板演作图过敏、去交流思考思路、去讲解解决问题过程;她不仅自己板书示范,还让学生板书解题过程,徐老师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口,老师只引导点拨,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在潜移默化中领悟知识,使学生完全成为课堂主人,达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的统一,说明她善于启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
这节课也让我们感受到田老师鲜明的教学风格,每一道题呈现出来之后都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交流、探讨的过程,最后教师点评,她及时简单中肯定的评价,给予了学生莫大的鼓励,较好的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也是复习课应该达到的目标。
我的二点思考:
1、本节课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回顾、归纳、运用、构建知识网络的过程。理解一次函数的代数与几何意义,体会b,k对一次函数图像的影响,体会数形之间的相互转化,了解一次方程、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内在联系,并能在具体的问题中运用解决问题。同时,渗透多种数学思想方法,通过这节课的复习,起到了把旧的知识、遗忘的知识重新建立起来,把没有掌握的知识补上来,使新的意义确立和巩固,从而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开始学习,更加深化新学的知识内容,达到经过多次反复,逐步提高认识的层次。特别是让学生议、说、画、写,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改变了复习课变成习题课、复习课成了题目评讲课的现状,值得借鉴。
小学数学课评课刍议 篇6
一、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目标是人做事的内在动因, 目标越具体明确, 做事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越高, 反之亦然。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它的正确制定和达成, 是衡量数学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评课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
首先, 我们从所授课的教学目标制定来看, 是不是全面、具体、适宜。是不是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来确定; 注重知识目标量化要求, 能力、思想情感目标的明确要求, 体现学科特点。
其次, 从目标达成来看, 教学目标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 教学手段都紧密地围绕目标, 为实现目标服务。课堂上尽快地接触重点内容, 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得到保证, 重点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强化。
二、从处理教材上分析
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 还要看教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我们在评老师一节课时, 既要看教师知识教授的准确科学, 更要注意分析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 突破了难点, 抓住了关键。
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 解决数学问题, 发现数学规律, 获得数学经验; 教师要善于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在全面参与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 关注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水平和情感态度, 促使学生向着预定的目标发展的作用。
在整个课的探讨活动中, 老师的设计要有独立活动、小组活动。在具体活动中, 老师要让学生大胆猜想, 自主探索数学知识。这样, 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又体现了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 一) 看教学思路设计。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 它是根据 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 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 怎样衔接过渡, 怎样安排详略, 怎样安排讲课等。
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思路设计是多种多样的。为此, 评课者评教学思路, 一是要看教学思路设计符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 符不符合学生实际; 二要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立性, 超凡脱俗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 三是看教学思路的层次, 脉络是不是清晰; 四是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的效果。我们平时看到有些老师课上不好, 效率低, 很大一个程度就是教学思路不清, 或教学思路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和学生实际等造成的。所以评课, 必须注重对教学思路的评析。
( 二) 看情境创设是否具有真实性、学科性和问题性。创设合理、有效, 具有真实性和问题性的教学情景, 是一堂好的数学课成功的标志, 那么作为评课者要抓住这一点。课的开始用激趣设疑导入, 可以让学生观察、发现问题。这样, 在很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愿望和兴趣, 而且也很自然地揭示了课题。
( 三) 看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是否到位。 我们教学中, 一定要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学生有 了探索的愿望和兴趣后, 让学生大胆猜想, 形成统一的认识, 使后边的探索和验证活动有了明确的目标。学生形成统一的猜想后, 老师就要大胆把课堂大量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 让他们开展有针对性的数学探究活动, 在活动中, 把放和引有机结合起来, 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 从不同的途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但让每个学生自主参与验证活动, 而且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分析、推理和想象活动中解决问题, 发展空间观念和论证推理能力。
四、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评析教师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是又一重要内容。什么是教学方法? 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的、任务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总称。但它不是教师孤立的单一的活动方式, 它包括教师“教学活动方式, 还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的方式, 是“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的统一。评析教学方法与手段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
( 一) 看是不是量体裁衣, 优选活用。我们知道, 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教学是一种复杂多变的系统工程, 不可能有一种固定不变的万能方法。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总是相对而言的, 它总是因课程, 因学生, 因教师自身特点而相应变化的。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量体裁衣, 灵活运用。
( 二) 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方法最忌单调死板, 再好的方法天天照搬, 也会令人生厌。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所以评课既看教师是否能够面向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 同时还要看教师能否在教学方法多样化上下一番功夫, 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 常教常新, 富有艺术性。
( 三) 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现代化教学呼唤现代化教育手段。“一支粉笔一本书, 一块黑板, 一张嘴”的陈旧单一教学手段应该成为历史。看教师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还要看教师适时、适当用了投影仪、录音机、计算机、电视、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因此在评课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五、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 所以评析课还要看教师的教学基本功。通常, 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 一) 看板书。好的板书, 首先, 设计科学合理, 依标扣本。其次, 言简 意赅, 有艺术性。再次, 条理性强, 字迹工整美观, 板面娴熟。
( 二) 看教态。据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的表达靠百分之五十五的面部表情加百分之三十八的声音加百分之七的言词。教师课堂上的教态应该是明朗、快活、庄重, 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 举止从容, 态度热情, 热爱学生, 师生情感交融。
( 三) 看语言。教学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教师的语言有时关系到一 节课的成败。教师的语言要说普通话, 准确清楚, 简练生动, 富有启发性。 教师的语言要高低适宜, 快慢适度, 抑扬顿挫, 富有变化。
( 四) 看操作。看教师操作投影仪、录音机、微机等熟练程度。
六、从教学效果上分析
初中数学课活动评课稿 篇7
7.5一次函数的应用(2)
今天我所要评的课是上午第四节水头一中教育共同体王老师上的《7.5一次函数的应用(2)》,整节课教学思路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始终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与图象”及其应用为主线,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李老师语言精炼,富有亲和力与感染力;师生关系融洽,气氛和谐;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教学目标基本达成。李老师做到了“从一个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从课堂时间与空间支配者的权威地位,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换”。
下面围绕本次活动的主题“挖掘教材内涵,凸现数学本质”谈谈我的想法: “数学本质”的内涵之一是“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在本节课一开始李老师就抓住了“直角坐标系中两条直线(不平行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与由两条直线的函数解析式组成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内在联系”,大胆打破了教材知识呈现的顺序,通过引例与例1的教学得到“直角坐标系中两条直线(不平行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与由两条直线的函数解析式组成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关系”,并及时的练习巩固。可见李老师对教材研究透彻,挖掘到位。这样的教材处理,真正实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也凸现了本节的数学本质。“数学本质”的内涵之二是“数学规律的形成过程”。也就是要让学生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去体悟与理解知识,经历数学知识、数学规律的形成过程。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实际学情出发,建立数学模型。比如对于本节例2的教学,应尽量挖掘范例所蕴含的数学内涵,让学生经历“算术——方程——一次函数”等数学模型的建立过程。但在讲授例2时,学生刚讲到要用“方程”来解决时,可能与课前预设不一致,李老师就硬把学生的思路拉到用“一次函数”来解决,这样做不仅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也违背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这一新课程理念。
“数学本质”的内涵之三是“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是我们解决数学问题的一把金钥匙,是学好数学的关键。而李老师讲授例2时所采用的解法是先“图象法”,后“解析法”,完全把“数”与“形”割裂开了,自然就不利于“数形结合思想”的提炼,学生也就体验不到“数形结合思想”的精华所在。事实上,本节教材内容的一大特点就是无处不在的“数形结合”,我们要善于挖掘这一数学内涵,利用“数”与“形”在解题中的互帮互助,实现“数形结合思想”对学生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数学素质。“数学本质”的内涵之四是“数学理性精神的体验”。数学问题的解决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顺理成章,循理而上,若能深层次地挖掘问题,则有利于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感悟。在通过两个范例让学生认识了“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与图象”的简单应用,并提炼出“数形结合思想”后,李老师就顺理成章给出本节课的“探究活动”题,我认为是非常及时地,非常到位地。同时李老
师能鼓励学生建构不同的数学模型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到体验“一次函数的图象”在解决类似问题的优越性,并且进一步感悟“数形结合思想”。
我们知道一节好的数学课要“新在理念,巧在设计,成在实践,胜在思想”。李老师通过对教材内涵的深度挖掘,让数学本质回归课堂,这节课虽有些许遗憾,但瑕不掩瑜,它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数学味。
初中数学课评课要点及建议 篇8
观课、评课是教师提升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样本研修的主要形式之一。观课、评课的目的,是通过集体、个体的评课活动,找寻数学课堂教学中值得发扬的亮点,自我反思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进而改进和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使教师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不同程度、可持续的提高和发展。为有效地开展评课,特提出以下几方面评课的要点和建议:
一、评教学目标 关注要点:
1.教学目标是否体现三维目标的整体联系?目标的陈述是否具体描述学生通过数学课堂教学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数学能力,以及数学思维等方面应获得的发展要求?是否呈现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以及在过程中实现方法掌握、思想提高、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养成等方面的要求?
2.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心理特征?是否具有数学的特点和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二、评教学内容 关注的要点:
1.本节课是否反映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本质、地位?与相关知识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是否清晰? 2.对学生必须掌握的数学概念原理、法则、公式等结构性分析是否置于核心地位?对选择、运用与数学知识紧密相关的典型材料是否恰当?对教学的重点是否突出?对难点是否考虑如何突破和实现了突破?
3.是否采取重新组织教材内容,使之更符合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实际?
4.是否围绕数学知识的本质及逻辑关系,有计划地设置问题系列,使学生得到解决数学思维的训练?
三、评教学实施 关注的要点:
1.是否正确反映教学目标的要求,重点突出,把主要精力放在关键性问题的解决上?是否注重层次、结构,张弛有度,循序渐进?
2.是否注重建立数学新知识与已有的相关知识的实质性联系,保持数学知识的连贯性、思想方法的一致性?
3.易错、易混淆的数学概念或问题是否有计划地复现和纠正,使知识得到螺旋式的巩固和提高? 4.是否在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内提出问题系列,使学生能面对适度的学习困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全体学生,开展独立思考,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参与度,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数学本质,建立相关数学知识的联系?
5.是否有计划、有层次地设计练习,使练习具有合适的梯度,并且有意义和实效?
6.运用反馈调节机制是否恰当,能否根据课堂教学实际适时调整教学进程,提供学生反思学习过程的机会?
7.能否引导学生对照学习目标检查学习效果,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遇到的学习困难?
四、评教学资源 关注的要点:
1.能否根据教学的特点以及学生的需要恰当选择和运用教学媒体,有效整合教学资源,提示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本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
2.信息技术的使用是否遵循必要性、有效性、平衡性、合理性等?
3.对数学课堂教学中即时发生的“意外”情况,能否及时关注并生成新的数学课堂教学资源?
五、评教学效果 关注的要点:
1.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是否充分地体现? 2.是否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已有的基础上,在落实“双基”,以及发展数学能力和思维品质等方面得到一定的体现,并在学习的准确性、速度和质量三方面完成教学目标所设定的要求?
六、评专业素养 关注的要点:
1.数学素养。是否能准确把握数学的概念、原理,正确理解数学内容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的本质,是否能把握数学知识内在的联系。教学过程中是否有科学性错误、知识性纰漏和常识性差错?
2.教学素养。是否能准确把握学生数学学习心理,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能否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进行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贯彻启发式教学思想;对学生数学学习活动指导的“度”是否能恰当把握,是否具有良好的教学组织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3.教学基本功。
①语言是否科学正确、言简意赅、丰富流畅、富有感染力?
②板书是否正确、工整、美观,突出重点是否有整体的设计,格式是否规范?
③技术运用是否熟练,能否借助多媒体等技术进行数学课堂辅助教学,使用的辅助教学工具有效甚至具有不可替代性,确能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否能规范运用传统工具作出有关图形?
④教态是否自然大方,和蔼可亲,富有激情,具有亲和力?
教学评课意见 篇9
时间:
2013 地点:
二楼会议室 主持人:
黄绍远 与会人员:全体文科教师
学生对资料的准备很丰富;知识涵盖量大;氛围轻松、快乐;教师点拨适时。
夏庆红:除了 老师上面讲到的以外,我觉得这堂课最大的亮点还在于它很好地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
胡秀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同学讲得不够完成能够互相补充,很好地体现了合作与探究。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能够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把课文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情感点拨结合起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生不仅得到了“知识和能力”的训练,而且还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启迪。所以,我觉得第二个亮点就是这堂课很好地体现“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
刘晓静老师:在教学课文时,提出了‘诵课’、‘品味’、‘探究’三步学法指导,每一步引导又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这样的教学很扎实!” 张云英老师的课贯彻了新课程理念,发掘了许多可取之处 田中良老师谈话具有吸引力、亲和力,表白具有管理和引领学生走进课题内容的效果
林四喜老师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解疑点处的处理方式灵活和应对策略
杨增光课堂里的师生互动与多边交往所发出的无声与有声呈现出课堂教学的良好风貌。
学生的回答、发言对路、准确,表达完整,条理清楚,质疑问难大胆、高亢。
杨志老师的媒体选择与运用恰当与熟练,出示的时机和时长合理
韩小琴老师的练习设计具有基础性、针对性和发展性 刘进老师面对课堂的生成所作出的决策和处理灵活与巧妙 郭丽梅老师体现面向全体、关注差异,教师的指导学生学习得法。胡玉珠老师对教材的结构编排、智力因素、情感价值和未来意义等挖掘的程度较深
文玉琼老师的新理念、新方法、新要求是很好地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 杨柳从课堂方面来讲,目标清楚,思路清晰;教态自然,语音语调标准流利,语速适中;环节齐全,板书公正并且有一定的创意,直观效果明显;时间安排合理,学生配合较为密切,课堂互动网络构建科学、合理、协调。又如,师生对话、生生讨论、组代表发言等课堂活动有理有节,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原则。
赵金荣从课后评课来看,课堂教学效果明显。例如,我们这次除了所有听课的教师参评外,还特邀了该班的两名学生代表参加。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语文课,成功地再现了我校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易海华老师的教学思路清晰,教学很有特点,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游戏的运用恰到好处,极大的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为我们教学提供了借鉴。
张萍课堂上师生之间营造了平等的教学环境,体现了自主学习,使学生学习能力得以体现,学习效果倍增。
一、优点
1、多数教师能把握住核心知识点,目标明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课堂结构合理,教学过程流畅。
2、教学针对性较强:①针对学生基础薄弱、悟性不高的实际,做到低起点、小步子、快反馈;②针对新课程改革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把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调动学生参与热情,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③针对中考要求,有的放矢,作业编写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加强课堂练习的密度与效度。
3、教学基本功有所提高,课堂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教态自然大方,表情和蔼可亲,具有亲和力,声音洪亮,语速适中,板书认真、布局合理。
二、不足
1、在教学过程中,学法指导做的还不够,核心知识点如何掌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凸现不够,当堂记忆、当堂巩固还要进一步加强。
2、还存在教学重点和难点把握不到位现象。时间分配不够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受到一定影响。
3、个别教师教学过程中未按照我校相关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准备不够充分。
三、建议
1、加强集体备课力度,要充分讨论,合理选择。
2、加强对教材研究与理解,理顺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
3、加强对学生学习心理和学习能力的思考与研究。
4、加强考试研究,精选习题,精炼精讲。
大悟县城关镇中学 “课内比教学”听课活动记录
时间:2012 4 12 地点:二楼会议室 主持人:胡江南
与会人员:全体文科教师
主题:评叶桂芳老师示范课《斑羚飞度》 主持人:
关于叶老师执教的这一课《斑羚飞度》,我觉得成功之处在:
一、教学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本节课有三个教学目的:一是掌握flash动画背景颜色的设置,二是掌握文字工具的使用,三是学会导出flash影片。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分成三个部分进行教学,每一部分完成一个教学目的。从时间的安排上来看,第二部分内容老师安排了较多的时间,这也是本课的重点及难点。
二、从教学方法来看:叶老师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前面已经讲过本课要实现三个教学目的,叶老师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将本课分成三个任务进行教学,每个任务完成一个教学目的。老师给将本课的内容分成每一个任务学生让进行探索、演示汇报,教师进行大面积的巡视指导,在操作中,掌握本课知识。
三、从教学效果看:叶老师非常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课堂,也非常注重学生的探究式学习,都能关注到全体学生,保证了课堂的教学效果。本课结束,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出文字变形动画。而且本课与前一课联系很大,学生只有在掌握了上节课的知识要点的“形状动画”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本节课的教学。从本课来看,学生上节课的知识点掌握得非常牢。才使得本节课能够顺利进行。
这节课我认为也存在些许不足,以下是我这堂课的一点看法:
一、课堂分组,小组合作学习不够明显,小组长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在以往的信息技术课上尤其是上机操作中,学生们只知道自己独立操作,同伴之间缺少一种合作交流,使合作学习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整节课单独辅导比较多,显得比较累,也没有能充分发挥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学习的作用,小组长的积极性与作用也没有能充分调动起来。
二、教师课堂上对学生作品评价以及课文总结性评价不够。信息技术课堂评价也是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评价的好坏将直接提高学生的兴趣及参与课堂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听了叶老师这节课,我认为教师对学生作品的评价都过于简单,或者说是很少评价。
三、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看书。叶老师在教学文字变形动画之前,让学生自己看书,按照书上的步骤尝试着做。我看了好几个学生,没有一个学生能够动手做,主要是学生不会看书。我将操作步骤给理顺了一下,让坐我隔壁那一组学生进行操作,他们很快就做出来。如果在学生看完书后,老师能够及时进行指导,讲解,并将步骤理一下,大多数学生应该能做一些。
我认为这节课尽管存在着某些不足,但无论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上以及环节的把握和学生兴趣的调动上来讲都不失为一节精彩的课。但信息技术课起步较晚,没有一个特定的上课模式,具有与其他课程不同的特点,怎样去设计、实施、评价以及怎样真正从走向信息技术课到走进信息技术课。都是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大悟县城关镇中学 “课内比教学”听课活动记录
时间:2011 12
地点:二楼会议室 主持人:帅新民
与会人员:全体理科教师
从几次的教研的活动来看,我校微机室的硬件设施还不是很完善,在我看来,存在两种情况,其一缺少了一套多媒体控制系统。微机室里机器较多,人员较多,噪音也多,教师在课堂上讲话学生不易听清,课堂就更加混乱,如果配备了音响设备,课堂纪律相对来说要容易掌控一些。其次,教师演示如果通过多媒体控制软件,控制学生机器,让学生从学生机上进行观看,效果会差很多。首先,颜色会失真,再有,传输速度不快,导致学生机屏幕要慢一些,动画不流畅。如果将教师机屏幕投到大屏幕上,就不会出现这些问题。第二种情况,人多机少。一个教学班有40多人,而机子只有30台,给组织教学带来了难度。
第二、信息技术课起步较晚,参考的资料较少,上课经验不足,课堂模式单一。教学竞赛搞了好几年,我们微机组都是我听叶老师的课,叶老师听我的课。对彼此上课模式已经很熟悉。我想以后搞教研活动,是不是能够走出学校,多去听一听其它学校老师是如何把握教材,如何组织课堂教学的。仅在小范围内搞这种教研活动,无异于闭门造车,对我们帮助不大。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信息技术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陈建华老师通过观看《南极风光》的视频导入新课,田中良老师通过《春晚》视频导入新课,蒋连生老师通过校团支部决定招聘播音员导入新课。在导入这一环节上,三位老师处理得都相当不处,上课伊始,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使让我学变为我要学。
二、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真正为学生营造一个建构知识、寓学于实践的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里,充满兴趣愉快地进行学习,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通过教师“展示任务”、“讲解演示”,激发和保持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从而实现操作技能的学习。
三、变知识导向型教学为技能训练型教学
采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课堂教学方式。为了更好地培养能力。在处理教材时,教师即发挥了课本的示范作用,但又不盲从课本,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精心设计了一一个教学范例,激活学生的思维,达到了培养创新意识的目标。从今天的研讨活动三节课中,产生了许多的问题,我让为这是我们希望看到的,也是本次活动的目的,更是三节课的效果之所在。特别是原先一贯使用的教学模式在不同的年段得不到很好的实施,教师对学生的能力估计不足。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教师的应变能力和语言的感染力方面还有待提高。二.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反馈不到位,没有进行更好的评价,如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等。
三.教师以讲解为主,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是听讲、回答老师的问题,非常被动,致使学生无精打采,造成课堂气氛沉闷。
四.学生在完成任务中,个个埋头苦干,缺少小组合作,学生的合作精神得不到更好的培养。
五.我相信信息技术不单单是一门纯技能的学科,我让为应该更多渗透德育教育,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科变得有血有肉。
一、以作品为主线,贯穿整个单元课堂教学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常常遇到这样的困惑:在每一节课讲解下来,大多数学生都能领会、掌握课堂教学内容,但一个单元学完之后,让他们做点儿什么,学生却往往不知所措。比如学习了PowerPoint软件之后,如果给学生一个具体的指令,如要求学生设置某个动画,或者是设置一个超级链接,学生都能完成,但如果要求他做一个介绍家乡的PowerPoint演示文稿,他可能就不知道如何下手了。也就是说,学生根本不能把零碎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在这节课上谢老师为我们解决了这方面的困惑。我们在听课的时候不难发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作品。那这些作品是从哪来的呢?这些作品都是学生前三节课自己完成的。谢老师的这种以作品为主线,贯穿信息技术整个单元课堂教学既可以让学生明白制作演示文稿的基本流程又可以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点串联起来。真是个好方法。
二、朴实中更显风采
作为一堂观摩课,开课的老师总是想尽办法让自己的课堂更加的热闹,更加的吸引学生,给学生发奖品、给学生戴上动物的帽、等等。而谢老师的课却脱去华丽的外衣,走一条寻求真实的道路。每个环节的设计都很衔接,并且层层递进,让学生扎扎实实的学会每个知识点。首先,导入部分谢老师单刀直入让同学们欣赏一组幻灯片作品,大家在欣赏和点评作品时很自然地引出了今天的任务——让幻灯片变的更美。更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这个情景学生了解了今天学习的真正目的,既不单是要学会如何让幻灯片变的更美,还明白了整理的重要性。
三、扮演了一名成功的组织者
陈老师在任务出示之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自己的角色有着相当准确的定位,不是在做个说教者,没有刻意的去进行任何知识的讲授,而是通过学生分小组讨论,独立大胆尝试,运用知识的迁移,自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生初步探讨过程中,陈老师又精选一系列的问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全面了解“自选图形”的设置,如:调整指向?改变颜色?一次又一次调动起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体会到了成就感。可以说,谢老师在本节课中不再是一名导演,而是剧中的一个组织者,带着学生一起来学习,很好的发挥了教师引导的作用,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学生初步掌握了“自选图形”后,教师又激励学生将所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幻灯片中并进行展示,使本课的知识点进一步巩固,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使用自选图形的好处。谢老师通过一次次的组织使整个课堂有条不紊。
四、评价适时有效
陈老师在学生的回答、展示学生作品,学生操作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即时评价。这个过程谢老师不仅仅是用些“对”“是”“错“你真棒”机械的词语。而是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具体的分析,作出必要的解释,提升发言的品质,从更开阔的视野中看问题.让学生明白他们为什么会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赏识,而不是机械地重复学生的发言,或者进行简单模糊应对。
以上是本节课中的精彩之处,但课堂教学是缺憾的艺术,所以也有一些环节有待商榷。如:学生演示操作方法的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边演示边讲解,大胆的讲出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这时不必过多的帮助学生去讲解。另外,还有一个字出现频率非常高,这个字是“想”,在谢老师的提问中,会出现“你们想看看吗?”、“你们想知道吗?”、“你们想试试吗?”等。然后学生就会异口同声的回答“想”。我认为这样的提问过于形式了,对学生来说是无效的。
再来说说田老师的课。田老师整个教学过程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以任务驱动法贯穿教学。很好的体现了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实现了教学的目标。整堂课有以下的闪光点:
一、导入部分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一首搞笑的《歌曲》导入,将师生自然地引入教学情境,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二、教学环节环环相扣,重点突出
本节课有三个教学目的:一是掌握在幻灯片中插入自选图形;二是学会调整幻灯片在演示文稿中的顺序;三是互相评价作品。金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分成三个环节进行教学,每一环节完成一个教学目的。从时间的安排上来看,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内容老师安排了较多的时间,这也是本课的重点及难点。
三、从教学方法来看
田老师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前面已经讲过本课要实现三个教学目的,金老师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将本课分成三个任务进行教学,每个任务完成一个教学目的。金老师将本课的内容分成每一个任务让学生进行探索、演示汇报,教师进行大面积的巡视指导,在操作中,掌握本课知识。在每个任务的后面都会出示一个“想一想”给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一个提升的机会。我认为很有想法。
四、评价的多元性
以往学生作品评价主要以“教师点评”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体现师生、生生互动的多主体参与,今天金老师为我们展示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学科教育平台上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解三合一的有效的做法。
1、学生在上传作品的时候进行了自评,金老师重视评价对象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我反思,找出自己在学习上的优点和不足。
2、同学互评,学会互相欣赏。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在他人的评价中,才能不断调整自我的评价。这一过程中,金老师积极有效的引导学生以一种客观公正态度参与相互评价,使他们认识到评价重在促进相互的发展。这点我认为金老师做的非常好。
在细节处有一点点小的遗憾:
学生在评价别人作品的时候,老师不要再重复学生的话,学生说“非常棒”“太好了”“动画效果不错” 等,老师可以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进行提升,还可以引导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这样才能更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还有一点就是在请学生上台演示调整幻灯片顺序的时候是否应该给学生自主的时间,可以让学生通过看课本,看帮助菜单等方式让学生先自己摸索一下。我们的信息技术学科是一个日新月异的学科,送学生鱼还不如教学生捕鱼的方法,毕竟我们不可能天天跟在学生的身边,学生有问题的时候,最后还是要靠自己的智慧去解决的。
本堂课最遗憾的还是教学硬件上的一些问题,导致没能让学生通过网上邻居亲自体验共享的快乐,如果加上这些内容我相信课堂一定会更加出彩。
《灰椋鸟》评课意见 篇10
《灰椋鸟》评课意见
《灰椋鸟》这篇散文描绘来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和对林场工人辛勤劳动的敬仰之情。这节课,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自读自悟,领会并欣赏灰椋鸟归林以及他们落下起飞、起舞争鸣的景象,体会作者观鸟时的兴奋,欢呼时的情感,增强学生爱鸟意识。
当时就“先阅读文本,还是先入情境?”这个问题上我们听课的老师产生了一定的分歧。不过最终我们还是觉得应该先指导孩子去阅读课文,通过对文本的阅读来理解文章内容,抓住关键语段来指导,“大部队” “排空而至”“数百米长的长队”“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等等。在指导完学生阅读之后,教师再播放了课件,此时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教师播放课件既是给学生以放松,同时也是通过更加形象的内容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知识的理解。
课堂上,学生通过“读、划、悟”与文本真切对话,教师则在一旁提醒,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习。例如:不动笔墨不读书、你不但会思,你很会读等等。学生通过自学,收获不少。“学生、教师、教材”三者之间的多元对话过程中,教师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毕竟学生是阅读的主任。对于学生自己感知到的,自己所发现的,教者都给予鼓励和赞赏。在整个“对话”过程中,起着激活、指引、协调、保证的作用。如:引导学生通过词语来感悟,通过句式来感悟,通过情境来感悟,力争使第一范文成为个性张扬、灵性飞扬、生命律动的精神殿堂。正因为如此,学生都能畅谈自己的发现及感受,读得也比较投入、到位。
最后画面的欣赏,不仅对全文起到了辐射的作用,而且让学生整体感知场面的热闹和喧哗,而且升腾了学生的内心体验与情感。
结尾,教师声情并茂的叙述,画面的生动感人,音乐的凄婉、深邃,再现了女大学生徐秀娟为了救一只受伤的丹顶鹤陷入沼泽地的悲壮场面,本文最后一段的再现,学生深情的朗读,实现了学生情、教师情、文本情“三情共振”的效果,学生爱鸟,护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