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观评课反思(精选9篇)
初中数学观评课反思 篇1
听完三节观评课,让我受益匪浅,每个老师身上都有很多闪光点,无论在课的预习,课堂导入,重难点学习与突破方面,课文朗读指导方面,都给我很大的帮助。现对以上三节课的学习反思如下:
首先听月球之谜,从课文导入方面,老师让先学生读课题,月球之谜。迷是什么意思让学生从字典中读出来,说明老师提前让学生做了预习。体现新课堂先学后教的教学观,让学生预习不是没有目的的预习,预习内容是经过老师精心设计的。老师重视学生课文阅读指导,从课题月球之谜,读出神秘感,在课文内容指导方面。老师对于重点词语以及难理解的句子给予指导,帮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课文内容。在课文讲解过程中,老师通过问题,不断引导学生思考,月球上面有哪些未解之谜,让学生用课文中内容来回答,培养孩子提炼课文中心句的能力。在讲课中让学生不断读课文,老师与学生一起读课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对于疑问句。在课文最后让学生说说自己搜集到的月球未接之谜,引导学生想办法去解决这些未接之谜,培养孩子爱思考的习惯。老师重视学生读书与写字习惯的培养,端正书写姿势。本节课是一节非常优秀的课文。
听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开始的导入老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各种各样花的图片,在不知不觉中把学生带到课文中。老师通过阅读题目与课文重点词语,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内容。在讲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等词语时,不仅让学生在讲解词语的意思而且还没有图片的展示,让学生更加直观更同意理解次的意思。老师先在学生找到课文的中心思想,再让学生用文中语言或是自己理解的语言来证明,课文的中心思想。对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老师不断通过对词语的解释语句的解释,让学生感受到课文的美,感受到花的美丽。老师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我为人人,人人就会为我。
听纸船与风筝,本课板书设计非常具有艺术性,在画好板书后让学生找到小熊的位置与松鼠的位置,利用巧妙的板书设计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深深吸引到课文当中。在课的开始部分老师借助PPT展示,让学生更加直观了解小熊与松鼠所住的位置。在课堂中老师不断引导学生小熊和松鼠怎么变成了一对好朋友?让学生利用课文的语言与自己的理解的语言来表达他们为什么成了好朋友。老师善于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利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想法。同时借助课文内容让学生联系实际,想想自己和朋友之间发生的故事,借此培养孩子如何与朋友相处。老师对于重点词语的讲解比较清楚,是一节非常优秀的课。
以上三节课老师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而且重视语文在塑造孩子的心灵与思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重视对孩子思想与价值观的培养,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做一个教师队伍中的精兵。
初中数学新课改反思 篇2
1.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如华师大版初一数学(上)的第一章P13,T•6,让学生以给定图形(两个圆、两个三角形、两条平行线段)为构件,构思独特且有意义图形,并写一两句诙谐的解说词。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先个人设计,发挥想象,然后同桌交流、小组交流,最后由教师35汇总全班同学中的优秀作品展示评奖。如“战车”、 “一个人、一座山、一个太阳”等等许多意义丰富的图形,其构思之巧妙,想象之丰富,语言之诙谐使人耳目一新。那一刻,同学们体会到了自主交流而取得成功的乐趣。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的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的向上攀登。
3.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如在教学华师大版初一数学(上)4.3立体图形时,我让学生分组动手制作多面体的展开图,在学生制作时我观察各组制作过程,并参与到他们的制作过程中,在和他们的交流中我了解了他们在制作时的所思所想。個别存在的问题给予个别解决。在讲如何判断正方体的展开图时,我先是倾听学生们的方法,然后让几个有代表性、思维方法好的学生进行讲解。这样,我在教学中也学到了许多知识,同时缩短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学生把我当成了他们学习的伙伴,愿意与我进行探讨、互相交流。
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
1.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大于教材
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是广泛的,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材料都可作为学习内容。教师“教教科书”是传统的“教书匠”的表现,“用教科书教”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姿态。例如华师大版初一数学(下)6.3实践与探索P14 ,T•2这是一个有关形状体积变化的问题。教材中只是作为一个练习题出现并没有类似例题,我针对这类问题设计了一节课。课上我没有急于让学生马上去做,而是找来两只一大一小的两只圆柱形的杯子,一只杯子中盛满水,开始做实验。通过实验引发了学生探索欲望,学生根据实验情况找到了解决此题的几种方法。再比如讲解P15 ,问题2储蓄中的利息和利息税问题。我在教材的基础上设计了几个实际生活中碰到的问题让学生课前到银行去询问和调查,课上同学们展示了自己的调查成果,用实例引发了学生学习欲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充分利用教材开创自由空间
过去的教和学都以掌握知识为主,教师很难创造性地理解、开发教材,现在则可以自己“改”教材了。教材中编入了一些让学生猜测和想像的内容,以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各种不同的思维取向。教材中提供了大量供学生自由阅读的栏目以及课题学习。如华师大版初一数学(上)P14 关于幻方的阅读材料以及P122身份证号码与学籍号的课题学习。对于这些知识我把它们改成学生课外学习研究材料,让学生通过询问、调查、阅读有关书籍和上网查阅等多种渠道搜集有关这些知识资料并通过书面形式打印出来供全班同学阅读。这样做既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知识。
三、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其基础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惟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就此进行教学。这段话道出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掌握了这个标准以后,我在教学中始终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了解他们已知的,分析他们未知的,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科学的评价每一个学生
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
1.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发展。淡化考试的功能,淡化分数的概念,使“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流行了多少年的话成为历史。
2.评价学生应该多几把尺子。尺子是什么呢?就是评价的标准,评价的工具。如果用一把尺子来量,肯定会把一部分有个性发展的学生评下去。
3.评价中应遵循“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生在这种只有更好的评价激励下,会不断的追求,不断的探索和攀登。这才是评价的真正目的。
观评课记录(范文) 篇3
在这次上课中,我得到了不少同行老师的帮助,收获颇丰。尤其是课堂细节的处理上,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每一次课件播放前的导入,教师既要有语言的准确描述,又要能自然地切入到下一个环节,这一点,难度较大,是优秀教师功力的展现,这也体现了一个教师的灵活处理课堂教材的实际操控能力。
试课中,在许老师的提议下,我看到了自己上课的许多不足之处。在名家作品点评环节上,我没有做到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观察。让学生结合画面进行联想分析,通过老师们的观课指导,我认识到了自己的疏忽,并及时的进行了改进。
与此同时,我也看到了,在指导学生们自由作画阶段时,我仍留在讲台上想问题,没有及时走到学生中去,对学生进行关注。在学生练习过程中,学生的绘画水平是不一样的,老师应该第一时间,走到学生身边。给与指导与关注。我发现许多学生在老师地一句鼓励下,信心百倍,干劲十足。因此,教师巡回指导,作用至关重要。在作品点评时,有观课的老师提出,让学生进行互评,比老师一一点评,印象更深刻。我觉得提议很好,今后一定要实践一下。在范画演示阶段,画纸挂的太矮,其实对于学生们来说,这样可能不太理想,特别是对于后面的学生,老师的头或身子会把范画遮住,学生们不能集中注意力看老师现场作画,也不能很好的看到老师作画的细节。观评课后,我采纳了老师的建议,把画纸适当挂高一些,作画时,身子稍斜或侧身演示,让学生看清作画的内容。
在试课的过程中,我看到了,学生在构图、用笔用墨、提款铃印时,知识欠缺,不够规范。在后来的演示中,我又进行了讲解。注意到了学生作画中的不足。亡羊补牢,给作品尽力少留遗憾。
在引导学生看投影屏幕时,我语言功底稍显不足。环节关联上,总是不自然不协调。尽管不断地改进自己,但是还是自身觉得欠缺了不少。这些问题,我希望以后会慢慢克服掉。我平时还喜欢在讲台上来回地走动。这一点是不好的教学习惯。以后一定改掉。我应该站在讲台中央,尽可能使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老师身上,集中到所提的问题中来。当学生注意力比较集中时,我想,我会精简站位的转移次数。因为移动次数过多,可能会导致学生的精力分散,造成只见老师不见知识的失败现象。
坐井观天观评课 篇4
一、“读”与“说”的完美结合语文课不是单一的读与说,而是读说结合,在读中感悟,并有意识培养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并与他们交流,正确表达自己的体会,让读与说有机结合,使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得以发展与提高。课堂上老师时时处处为学生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说的愿望。比如:读课文把不懂的词语、句子、问题做上记号。无论是在读中发现问题,还是在读中解决了问题,孩子们都经历了由“读”到“说”的过程。在理解词语的教学片段中,老师总是先带领着孩子们沉浸在词语的语境中去体会词语的意思,再引导学生回归到自己的生活语境中,进行得体的语言表达。
二、个性化的语言让课堂荡起涟漪当学生通过朗读理解了青蛙说错的原因之后,老师抛出了问题,激发了孩子们说的愿望,有一天,青蛙跳出井口,它说,“哇,原来天真的像小鸟说的那样无边无际啊,好大的天啊。”如此丰富的语言既是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又是对文本的在创造,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启迪了学生的智慧,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当老师问到青蛙想到以前自己在井底看到的天会说原来的我真是太渺小了。这些真实而幼稚的语言既是对文本的喜爱又是解读文本后真情流露。品味着这些个性十足的语言,我们不难感受到学生读的顺畅,说的真实、品得到位,悟得深刻。当然,语文课教学永远是一门充满缺憾的艺术。总之,走近冯老师的课堂教学,让我们真正领略到读与说的魅力。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把读与说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经过长期训练。才能真正实现读与说的完美结合,为阅读教学的课堂撑起一片蓝天。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观议课记录安临站镇下庄小学陈衍华
一、指导学生多种形式的练读冯老师采用范读、自由读、串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在边读边思考中,在合作学习中,动口动脑动手,让学生主动地理解“井沿”“无边无际”等词语和关键语句。例如:“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读这句话时,老师反复强调“用青蛙说话的语气”去读。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青蛙“自以为是”“不相信别人话”“不听别人的劝告”等语气在读中都体现了,读之前老师没有告诉青蛙说话的语气到底是什么,而“自以为是”等语气都是学生通“读”自主感悟到的。“读”成了这堂课中学生快乐的体验过程,也使他们自然地明白了坐井观天的道理。
二、冯老师的课《坐井观天》巧妙又合理的运用了资源的优势。首先是恰到好处的利用了网络资源。这里没有多余的添枝加叶花哨的东西,对于运用的图片是恰到好处。如对“无边无际”的理解,就播放了蓝蓝的天,广阔的沙漠,这个抽象的概念利用这几个图片的展示让学生理解就简单明了。其次,借助画画来理解课文。冯老师寥寥几笔就栩栩如生地勾勒出了井的轮廓。这样有助于理解“井沿”等词
初中数学评课指导的反思 篇5
实习生:王咏杰
一、参加研讨会
每个双周的周三上午第一节课,初一年级都会有一个数学老师开展公开课,每一节公开课后初一年级数学组都会开研讨会,讨论公开课中教师的优缺点。从实习开始到现在,我听了6节公开课,参与了6次调研会,从这里面我切身经历了老师们的集体评课。开学第二周我第一次听公开课,初一(10)班的马老师看起来并不紧张,课堂气氛应该是由于在场有老师听课,显得不是很活跃,马老师的教学风格和我的指导老师不同,这应该是由于每个老师有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以及针对不同班级的不同学生造成的。马老师的讲解比较细腻,和谢老师紧凑的课堂比起来马老师的课堂显得比较轻松。谢老师的教学方式很好,我觉得马老师的教学风格也很不错,我想我也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拥有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
每次都有不同的老师讲课,老师们有不同的风格,讲解不同的内容,不变的是听课结束后到研修室集体评课。每次老师们都会逐个发表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看来讲课老师的优缺点。对于讲课老师的优点,老师们从来不吝惜自己的赞美之词,而针对缺点老师们也都不避讳。除了对教学内容是否丰富、讲解是否能做到让学生理解,评课时老师们还会对老师的教姿教态等进行评价。
评课中首先听到的总是针对老师的教态、教师语言和学生的课堂表现的看法,我明白了老师的教态、老师课上的数学用语、老师的一些肢体语言等都对于学生的课堂表现都有一定的影响。老师如果处在一个紧张的状态,那么学生也会感到紧张;老师如果表现的很松懈,学生们对于课堂也会懈怠。这些方面我需要多学习,多练习,争取在我的课堂上也表现得体、落落大方。
刚开始,我参加评课时只是听老师们说,记录我认为需要学习改进的地方,然后对整个评课做出总结。但是,有一次几个老师轮流发表了评课意见之后,老师们突然让我也谈谈我自己的看法,我发现,我根本不会评课,老师们说的都很好,我觉得很在理,但是当轮到我谈看法时我就词穷了,不知道要说些什么,从哪里说起。
二、新的授课方式与回归教材 有一点老师们评课时总提到:要注意改变传统的授课式教学方式。现代的课堂不应该还是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听、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新时代、新课标的要求下,老师除了要作为一名教授者,更应该作为一名引导者,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让学生们主动的去思考、去探究。这一点很难做到,但是对于学生的学习非常有意义。这一点我需要多向老师们学习,改变认为老师就是传授者的思维定势的转化,想要做到这一点,我需要去摸索去探究。
另外,我们要注意运用新的授课方式、新的教学方法,但是,这是以一点为前提的:教学要注意回归教材。有一次赵校长也参与了评课,有一个观点我印象深刻,校长说,我们的教学应该要“回归教材”。校长原来是教物理的,他研究过物理、化学、数学等课本,他发现编写的最好的是数学课本,编写的最差的是物理。校长也和其他优秀的教学工作者交流过,大家一致认为数学课本中编写的题目囊括大量常见的题型,练习、习题都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老师们在教学中不应该把全部注意力放在扩展很多其他练习册上的题,尤其不要总追求一些偏题、难题,应该注意回归课本,要知道课本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工具。这一点在我后来的研究课本、备课中,我发现的确非常有道理,这一观点对于我来说受益很大。
三、心得体会
多次参加研讨会评课之后,我体会到评课并不只是评“课”,要评价的内容有很多。我学会了一些评课的方法:1.从教学目标上分析: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方式。2.从处理教材上做出分析:评析老师一节课教的好还是不好,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程度,还要看老师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要注意分析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教法的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3.从教学过程上分析:评课既要看教学思路设计,又要看课堂结构安排。4.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我们要看授课教师对教学方法是否能做到优选活用、是否多样化。5.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评析课我们要注意看教师的板书、教态、语言和操作等等。6.从教学效果上分析:在学生做课堂练习是,要看学生做练习的情况,看学生是否掌握了应该掌握的知识。
另外,我还越来越体会到,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作为数学老师,课堂上的语言一定要严谨、规范,老师们对于这一点都做的很好,我很是敬佩,我要努力向老师们那样严谨治学。在这里,我觉得要想有严谨的教学,不能只想着去模仿、学习其他老师,更多的是需要我自己在课堂中去实践。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篇6
[关键词]初中 数学 实际 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20034
经过小学六年的数学学习,初中生又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数学学习阶段。笔者带完一届初中生毕业后,从教学中总结出一些有益的经验,现谈一下对初中数学教学的认识。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我们大多依靠记忆来掌握一些公式、题型、模版,在没有完全理解一个公式或定理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做对题,取得一个很不错的卷面成绩,学生和家长也极有可能因此而忽略了这种学习方法的先天缺陷。然而中学数学课本里渗透了函数的思想、方程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逻辑划分的思想、等价转化的思想、类比归纳的思想,介绍了配方法、消元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反证法、数学归纳法等。要学好这些东西,光靠记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理解这些思想和方法的原理及依据,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掌握运用这些思想和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步骤及技巧,才能将初中的数学学好,同时也能保证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游刃有余。那么,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如何去实现这一目标呢?
一、充分认识初中数学特点,从整体上把握数学教学
初中三年的数学学习是怎样的?学生刚步入初中,首先要认识什么是有理数、什么是无理数、什么是自然数、什么是整数、什么是有限小数、什么是无限小数、什么是正数、什么是负数等等。
除了正负数的加减运算,教材还介绍了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对于解决实际运用题起了一个很好的作用。我们会接触到线、角等几何问题,在下一阶段还接触了坐标系等等。初一阶段的概率、整式运算、对角线、平行线、幂的方程、正负数的加减法以及一元一次方程都是比较简单的,这些知识点在中考中所占的比例为30%左右。
到了初二阶段学习的难度就会加强些,就会接触到一次函数、反函数、图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以及梯形的概念。还会学习分式的加减乘除、幂等一些比较深入的数学知识。
初三阶段的学习是难度最大的,初三阶段接触的知识点也是初中三年最难的。初三阶段学习的主要知识点有11个。他们分别为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图形的旋转、圆(点、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正多边形、弧长、扇形面积、概率、二次函数、相似三角形、锐角三角函数。其中一元二次方程、圆、弧长、扇形面积和二次函数与相似三角形是中考重点,这几个考点约占卷面总分值的50%。初三阶段我们不仅要学习这些知识点,而且还需要复习初一以及初二学习过的内容,所以初三阶段的学习是比较紧张的。
二、课堂教学注重效率,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课堂上教师该怎么跟学生互动呢?课堂上,教师讲例题,可以找出一些相似的题型,让学生想解题的方法。可以多鼓励他们利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从而让学生更充分地认识知识点。在师生互动中,学生可以慢慢跟上教师的讲课思维,紧跟教师的教学步伐。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适时引进学生同桌合作、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等合作学习模式。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中,学生可以互相启迪、互相学习、互相弥补、互相质疑、互相竞争,这是一种高效的互动环节。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方法时,可以找出一些探究性强的题目,让学生小组积极探讨,然后让小组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小组之间互相竞争,互相质疑,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为课堂教学的成功奠定基础。
三、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把握重点教学
如果学生对数学没有一点兴趣就不会用心去钻研它,学习数学的效果就会大大降低。数学学习的真谛在于学会思考、学会钻研,只有对数学有了兴趣,学生才会费苦心去钻研它,才会有更多不同的解题方法。因此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握好重点知识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分析例题时教师应该要一题三解,一道例题教师要教会学生运用三种解法去解,并且保证学生能学会运用。每个初中的数学教师都会有一本教案,应该多讲解教案本上的题目以及自己历年所碰到的常考题。学生手上必须要有一本统一的练习册,教师要多关注练习册上的例题,因为例题是经过专家研究出来的,与考试的考点非常接近。
总之,要做好一个合格的数学教师就要有耐心,对学生循循善诱,如果有学生解题的能力比教师高一级,教师就该虚心请教。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并把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起来,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
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反思 篇7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1.1 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先个人设计,发挥想象,然后同桌交流、小组交流,最后由教师汇总全班同学中的优秀作品展示评奖。如“战车、”“风筝、”“夕阳夹山、倒影入溪、”“一个人、一座山、一个太阳等等许多意义丰富的图形,其构思之巧妙,想象之丰富,语言之诙谐使人耳目一新。那一刻,同学们体会到了自主交流而取得成功的乐趣。
1.2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的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的向上攀登。如在教学华师大版初一数学(上)线段的长短比较时,我一开始设计询问学生平时如何比较身高,并请两个同学演示。再让学生仿照比身高方法来比较两支笔的长短,由此引导学生找到比较两条线段长短的方法。这样学生很容易理解了这个问题。在学习角的大小比较时,不再需要我的引导,学生从线段的比较中又找到了角的比较方法。
1.3 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如在教学华师大版初一数学(上)4.3立体图形时,我让学生分组动手制作多面体的展开图,在学生制作时我观察各组制作过程,并参与到他们的制作过程中,在和他们的交流中我了解了他们在制作时的所思所想。个别存在的问题给予个别解决。在讲如何判断正方体的展开图时,我先是倾听学生们的方法,然后让几个有代表性、思维方法好的学生进行讲解。这样,我在教学中也学到了许多知识,同时缩短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学生把我当成了他们学习的伙伴,愿意与我进行探讨、互相交流。
2 教学中要“用活”教材
(1)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大于教材。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是广泛的,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材料都可作为学习内容。教师“教教科书”是传统的“教书匠”的表现,“用教科书教”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姿态。例如华师大版初一数学(下)6.3实践与探索P14,T?2这是一个有关形状体积变化的问题。教材中只是作为一个练习题出现并没有类似例题,我针对这类问题设计了一节课。课上我没有急于让学生马上去做,而是找来两只一大一小的两只圆柱形的杯子,一只杯子中盛满水,开始做实验。通过实验引发了学生探索欲望,学生根据实验情况找到了解决此题的几种方法。再比如讲解P15,问题2储蓄中的利息和利息税问题。我在教材的基础上设计了几个实际生活中碰到的问题让学生课前到银行去询问和调查,课上同学们展示了自己的调查成果,用实例引发了学生学习欲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充分利用教材开创自由空间。过去的教和学都以掌握知识为主,教师很难创造性地理解、开发教材,现在则可以自己“改”教材了。教材中编入了一些让学生猜测和想像的内容,以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各种不同的思维取向。教材中提供了大量供学生自由阅读的栏目以及课题学习。如华师大版初一数学(上)P14关于幻方的阅读材料以及P122身份证号码与学籍号的课题学习。对于这些知识我把它们改成学生课外学习研究材料,让学生通过询问、调查、阅读有关书籍和上网查阅等多种渠道搜集有关这些知识资料并通过书面形式打印出来供全班同学阅读。这样做既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知识。
3 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其基础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惟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就此进行教学。”这段话道出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掌握了这个标准以后,我在教学中始终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了解他们已知的,分析他们未知的,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的、教学方法。
简析初中数学的教学反思 篇8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反思 教学实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6.018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是重要的,思考同样必不可少。对于教学而言同样如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不断的学习,还要注重深入的反思,可以说完整有效的教学活动,离不开教学反思。教学活动有没有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学生的参与度如何?学生的掌握情况如何?只有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教师才能不断调整教学设计,不断积累经验,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那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学反思对教学活动的重大意义呢?我认为,以下几点是非常重要的。
一、加强对教学反思重要性的认识
要加强对教学反思重要性的认识,就要从教学活动的整体出发来全面认识教学反思。教学活动开展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师生能够得到共同的提高和长远的发展,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和学生之间要能够有效的交流,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学生要不断提高学习水平,要追求过程和结果的统一,要共同提高,形成合力,从而促进教学相长,形成发展的态势。这是一个交流的过程、一个发展的过程,那就要有衡量、有比较、有改进,既要有定性的提高,又要有定量的一些标准。这些工作都是我们教师在教学反思过程中需要做的,也是完整的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
同时,在交流、发现、改进、提高的过程中更是需要教师深入的高质量的反思,并在反思后采取一些有意义的措施,比如,优化教学设计、完善教学过程、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等等。这不仅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内在要求,在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深化,新的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更是十分必要的。这些不是仅凭借一些以往的教学经验,仅靠研究课本和教材就能达到的,这需要教师不断的适应新形势和新变化,多反思、多采用一些有效的办法,才能不至于落后。所以说,教学反思并非可有可无的,而是非常必需的,需要教师们的重视和探索。
需要重点强调的是,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不重视教学反思的想法和做法是错误的,同样,把教学反思和整个教学过程割裂开的做法更是错误的。比如,有些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反思,只为应付检查和考评走形式化的反思,这种教学反思脱离了教学实际,不仅对教学活动毫无意义,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这是需要重点整改的。
二、教师的教学反思活动要贯穿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教师既要重视教学反思活动,同时还要务求实效,要把教学反思落到实处,那就需要更加全面的认识教学反思,把教学反思活动贯穿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以往,我们对教学反思的认识,往往只停留在教学活动开展后的反思上,而缺少教学活动开展前的预测,缺少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的及时调整,这是不完整的,也会让教学反思的成效大打折扣。所以,教师要将教学反思活动贯穿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教学活动更加科学有效,我们将教师的教学反思,按教学的进程,分为教学前、教学过程、教学后三个阶段。
教学前的反思,重在预测。要体现教学前反思的成果,就要有充分的调查研究做后盾。比如,设定科学合理的目标,完善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这些工作的背后,都是需要教师对教材、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充分调研,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结合与其他教师的交流沟通,结合与学生的交流沟通,进行科学预测、充分反思、多次论证的基础上形成的,并在脑海里形成预演,不断的改进、提高,经过课前的反思与调整,达到使教学内容及方法更适合学生,让课堂教学能更顺利开展的目的。
教学过程中的反思,重在及时调整。在教学活动开展前,教师可能作了充分的调研和足够的预测,但在具体的教学开展过程中,学生是动态的主体,其参与和掌握程度可能会与预测的有所不同,同时,可能也会有其他的情况出现,也就是说有很多不可知的情况,需要教师有及时有效的反应,而要做到这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不断反思和积累。比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提出了一些新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就要及时的进行研判,哪些是通过引导学生可以自己解决的,那就要对如何引导进行快速的反应,怎么切入,用哪些已有的知识,哪个细节需要注意,哪些学生可以解答涉及到的具体问题,哪些点学生可能没有想到等等,都需要教师加以提示和引导。新课改后,我们的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这不是对我们的要求放松了,相反却是对我们能力的巨大考验。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与学生的互动,这就使得我们的教学更具有不确定性和挑战性。而整个教学是否有效,这个环节也很关键。
教学后的反思,重在总结提高。有了教学前和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反思,为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要实现更好的效果,教学后的教学反思更是必不可少的。以前的教学反思,一般集中在教学后,这从侧面说明了教学后反思的重要性,因为经历了完整的教学过程,教师能够从更真实、更全面的角度去思考教学中的成败得失,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单调重复教学前和教学过程中的反思,而是要站在一个整体的角度,结合新课改的要求,结合最初制定的目标任务,结合学生的反馈,结合自身的思考等等,将教学后的反思,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才能对我们的教学产生更为积极的意义。
三、教师的教学反思要和学生的学习反思相结合、相呼应
在这里还要强调教学反思活动的全面性,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的活动,教学反思环节同样也不应该例外。以往教学反思活动,一个很大的败笔就在于缺少学生的学习反思,这直接影响了教学的实效,所以,我们不仅要注重教师的教学反思,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在教师教学的过程和自己学习的过程中加以反思,最为关键的是,要将教师的反思和学生的反思有机的结合起来,发挥出1+1>2的效果。
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反思 篇9
关键词:初中数学;现状;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022
在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应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通过引入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同时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让学生形成善于从数学的角度,用数学的语言、知识、思想方法去描述、理解、思考和解决各种现实问题的心理倾向性,使人人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一、目前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
学生受智力、学习方法和努力程度以及对教师教法的适应程度等种种客观及主观原因的制约,在数学学习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后进生。但是教师既不能因后进生而放慢教学进度,置中上程度的学生发展于不顾,又不能违背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忽视后进生。因此,如何做好后进生的预防和转化工作,使全体学生学好数学这门基础课就成了当前提高数学教育质量急需解决的课题。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教师必须了解他们的特征、成因,才能有的放矢地找出对策、措施。
现状的原因分析
1. 被动学习。许多学生进入初中后,依然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教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其表现有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教师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等。
2. 不重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经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不认真演算书写。但是,他们对难题很感兴趣,好高鹜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往往在正规作业或考试中出现演算出错或中途“卡壳”的现象。这都是由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不扎实,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薄弱和概括能力较差所造成的。尤其是后进生很少能够按顺序完整地叙述所要解决的问题的过程,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上,对解题方法的掌握表现为机械的模仿。
3. 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意志薄弱。初中大量优质生源流失,剩余的大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数学基础比较差,学习目的不明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数学学科相对枯燥乏味,使学生对数学失去了兴趣。具体表现在:
(1)由于受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不少初中生娇生惯养、贪图享受,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缺乏毅力和耐心,在学习数学时遇到困难就丧失信心,学习动力不足。
(2)听课情绪不高,回答问题不积极,平时很少有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课后几乎没有学生找教师解决疑难问题。上课精力不集中,有的随便讲话,有的干脆打瞌睡,甚至看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书籍。
(3)许多学生形成了厌学情绪,而数学教师只关心升学有望的学生,对其他学生放任自流。
二、完善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
1. 激励学生学习,增强他们的自信
有效教师不应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还应该担任传播人生信念的角色。有效教师是受学生喜欢的教师,而且因学生喜欢而信任。那么,教师能否成为这样的人,取决于教师是否具备三个品质:热情、期望、可信任感。有效教师是热情的教师、是对学生满怀期望的教师、是值得信任的教师。
(1)热情的教师。首先是对学生热心,教师通过与学生建立积极的、支持性的关系,并在这种安全的、轻松的、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环境中促进学生的学习。其次是对自己所教专业有求知兴趣和求知信仰。具有求知热情的教师相信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并在教学过程中将这种求知信仰传达给学生。
(2)对学生满怀期望,学生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他们的期望值。学生会将教师的期望内化为对自己的期望,进而影响自我评价和努力的程度。教师只有把期望学生成功和帮助学生成功结合起来,才能使教师的期望在学生身上实现。
(3)可信任感,有效教师是学生感到值得信赖的教师。可信任感有助于创造轻松的、安全的心理环境,使学生相信教师能够帮助他们获得成功。
2. 写数学日记
数学日记也是生活日记,是架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在教学新课时,教师常常会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将学生引入课堂教学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生写数学日记首先应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和体验生活,激发其用“数学眼光”看社会的兴趣。
3. 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创新性思维
数学是思维的体现。因此,教师若能对数学教材巧安排,对问题妙引导,创设一个良好的思维情境,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是非常有益的。在教学中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教师要设法让学生看到数学的思维过程,数学教学不是直接的灌输,也不是强化应试的训练,而是以知识的形成过程为核心,是展示思维的过程,是变“直接传授”为“学生参与探究”的过程,是充分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从而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创新思维状态中,以探索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一般规律。在解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方位观察、多角度思考,广泛联想,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灵活的解题思路。在解题后,教师应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反思、引申和举一反三,鼓励学生进行积极求异和富有创造性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4. 使用多媒体教学
数学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初中每个数学教师都在积极探讨的问题,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快乐,是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追求的目标。然而兴趣和动机并不是天生就有的,是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来满足学生的探究心理的需要而引起的。因此,教师可借助多媒体的动态感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
总之,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科学。它是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基础,而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学好数学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初中数学观评课反思】推荐阅读:
初中数学反思08-27
初中数学新课改反思05-13
初中数学反思意识培养10-27
初中数学教师师德反思06-19
初中数学公开课反思07-06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案例08-10
初中数学教学中反思08-25
加强初中数学教学反思06-28
初中数学教案反思免费08-14
初中数学教学课后反思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