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考试

2024-08-19

初中数学考试(共12篇)

初中数学考试 篇1

校内考试, 是指穿插于学习新课和复习过程中的各类检测, 这类检测在素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既有利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 又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因此, 如何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改革校内考试就成为每个教师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通常, 校内考试都是传统的闭卷笔试形式, 试卷的形式和内容已形成了一定的模式, 这种传统的校内考试模式对教育教学曾经起了一定的作用, 但在知识经济时代, 我国面临着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历史重任, 如何对校内考试改革创新, 使之适应新的形式和任务的要求, 本人结合数学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一、明确校内考试的方向

数学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 更重要的是培养能力, 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素养.因此, 数学校内考试必须既要有利于检测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水平, 更要有利于激励学生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水平、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既要面向全体学生, 使每个学生通过考试检测出自己的数学水平, 更要使各层次的学生在考试中发扬自己的个性, 拓展自己的思维, 发展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在校内考试中, 无论是考试类型的确定、难度的确定和选择、试卷结构的调整、方法的选择和变化都应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进行.

二、确定校内考试试题的类型

每次考试试题都是由基础型试题、拓展型试题、创新型试题三种试题组成.这三种类型的试题按照一定的结构比例分布在各种题型之中.

基础型试题.主要考查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方法, 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做一般的要求, 其难度与课本上的例题、习题、复习参考题相当或略低.这类试题的特点是:重点考查基础、概念和基本技能, 起点低、入口宽, 容易上手, 使每个学生都能解答拿分.

拓展型试题.此类试题有一定深度, 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思维能力, 能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维方法去解决问题, 包括解决那些具有实际意义的生产、生活中的的数学问题.这类试题使数学水平高的学生得以展示自己的才能.

创新型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 即考查学生的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和数学迁移能力.比如, 能创造性的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新的疑难问题, 能发现和提出多种解题方法、途径, 并善于抓住最佳解法, 思维过程或结论具有新颖性和独创性.这类试题主要激励学生大胆创新, 发展个性特长.

三、确定试卷结构

全卷由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三种题型组成.前两种题型中安排一定比例的基础型试题、拓展型试题.一般的比例为:选择题中安排80%基础型试题, 20%拓展型试题.填空题中65%基础型试题, 35%拓展型试题.解答题中基础型试题占15%, 拓展性试题占20%, 创新型试题占60%.每种类型的题量都应超过应做题量, 供学生选择, 完成应做题量.

四、确定评估原则

在按题评分的前提下, 鼓励创新, 有独特见解和解法的酌情加分.在总分一定的前提下, 解题迅速正确的学生照常给分, 总分又可突破, 但及格线不变.

通过一学年的实践, 这种校内考试改革收到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迅速增强, 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较好,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 数学思维活跃, 创新意识增强, 检测成绩提高.我所教的两个班级的数学成绩在期末考试同年级中名列前茅.有45的学生都能做拓展型试题, 每次测验都能发现在解答创新型试题中, 学生对试题的解法超出老师所料, 有些见解和解法闪烁出创造性的火花.这充分反映了学生具有较强的数学学习潜能.第一次检测中只有三人不及格, 有20多人做了拓展型试题, 有6人提出了新的解法和思路.在以后的几次考试中, 消灭了不及格现象, 以前那些对数学学习毫无信心, 一度厌恶的学生逐渐对数学产生了兴趣, 拥有了成功感和自信心, 进一步提高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由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多做了一定量的拓展型试题, 或在创新型试题中提出了新见解或新解法, 其成绩可达百分以上, 这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 班级中形成了刻苦钻研、勇于探索的学习氛围, 掀起了学习数学的热潮, 从而使全班的数学整体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一学年的探索与实践, 我深深地体会到:

1. 校内考试改革必须坚持素质教育的方向, 由于我在改革

中坚持“提高全名族素质”的导向, 所以在具体做法上, 确定试题类型、试卷结构、评估原则就能遵循这一方向去思考和探索.如果方向错了, 具体做法也就不可能正确.

2. 校内考试改革必须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的心理规律.

改革既要大胆解放思想, 更要循序渐进, 遵循规律.既要鼓励学生创新, 更要从学情出发.初中学生要求上进, 求知欲强烈, 但思维不成熟、不全面, 既要鼓励, 又要引导, 所以每次考试试题编制, 难度确定, 结构变化, 评估反馈都要按规律办事.

3. 校内考试改革要具有奉献精神.

要求在现有传统模式上多花费时间和精力, 不仅试卷的编制要动脑筋, 想办法, 科学设计, 反复修改, 而且在阅卷时教师要做好统计工作, 对各类试题的选做及得分情况要记录在案, 对选做人数的试题要认真分析原因, 从而真正找到教学中的薄弱环节, 以便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补救.

4. 校内考试改革必须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

学生学情总是在不断变化的.学习内容在不断丰富, 学习要求在不断提高, 这些都要求教师应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研究.教学无止境, 校内考试改革也不能停步, 只有不畏艰苦, 坚持改革的人, 才能到达光辉的顶点.

初中数学考试 篇2

2 准备不充分。不打无准备之仗。言外之意,无准备之仗很难打赢,我却没有按照这句至理名言行事,导致这次考试吃了亏。

3 没有解决好兴趣与课程学习的矛盾。自己有很多兴趣,作为一个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明白的人,当然不应该同机器一样,让自己的兴趣被平白无故抹煞,那样不仅悲惨而且无知,但是,如果因为自己的兴趣严重耽搁了学习就不好了,不仅不好,有时候真的是得不偿失。

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三个方面上,因为每次考试占绝大部分的也是基础性的题目,而对于那些难题及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作为调剂,认真思考,尽量让自己理出头绪,做完题后要总结归纳。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在任何时候镇静,思路有条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绪。特别是对自己要有信心

初中数学考试 篇3

1. -12的倒数是

( )

A 2B -2C 12D -12

2. 在函数y=2x-1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 )

A x=1B x≠1C x>1D x<1

3. 苏通大桥是连结苏州与南通的重要通道,是世界最大跨径的双塔双索斜拉桥,总投资六十二亿元人民币,其中“六十二亿元”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

( )

A 62×108元B 6.2×108元C 6.2×109元D 6.2×107元

4. 二元一次方程组x+3y=4,

2x-3y=-1的解是

( )

A x=1

y=1B x=-1

y=-1C x=-2

y=2D x=-2

y=-1

5. 下列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中,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的方程是

( )

A x2+1=0B 9x2-6x+1=0C x2-x+2=0D x2-2x-2=0

6. 下列说法中:① 4的算术平方根是±2;② 2与-8是同类二次根式;③ 点P(2,-3)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2,-3);④ 抛物线y=-12(x-3)2+1的顶点坐标是(3,1).

其中正确的是

( )

A ①②④B ①③C ②④D ②③④

7. 给出四个多边形:① 等边三角形,② 正方形,③ 正五边形,④ 正六边形,其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

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①④

第8题

8. 正方形网格中,∠AOB如图放置,则cos∠AOB的值为( )

A 1010B 21010

C 32D 22

9. 小明用一个半径为5,面积为15π cm2的扇形纸片,制作成一个圆锥的侧面(接缝处不重叠),那么这个圆锥的底面半径为

( )

A 3B 4C 5D 15

第10题

10. 如图,已知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2,0)、(0,1),⊙C 的圆心坐标为(0,-1),半径为1.若D是⊙C上的一个动点,射线AD与y轴交于点E,则△ABE面积的最大值是

( )

A 3B 113

C 103D 4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 因式分解:a2-4= .

12. 若2a-b=2,则6+8a-4b= .

13. 已知一组数据1,3,x,11,15的平均数是9,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14. 关于x的两个方程x2-x-2=0与1x-2=2x+a有一个解相同,则a= .

15. 将抛物线y=2x2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3个单位得到的抛物线的解析式是 .

16. 若两圆的半径分别为5 cm和3 cm,圆心距为2 cm,则这两个圆的位置关系是 .

17. 如图,DE是 △ABC的中位线,DE=2 cm,AB+AC=12 cm,则四边形DBCE 的周长为 cm.

第17题

第18题

18. 正方形A1B1C1O,A2B2C2C1,A3B3C3C2,…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点A1,A2,A3,…和点C1,C2,C3,…分别在直线y=kx+b(k>0)和x轴上,已知点B1(1,1),B2(3,2), 则Bn的坐标是 .

三、 解答题:(本大题共10题,共76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9. (本题满分8分)

(1) 计算:-12-2-|3-8|+(-1)2 012+(π-2)0 (2) 解方程:x2-4x=2496

20. (本题满分5分) 先化简,再求值:x2-16x2+8x+16+xx-4÷1x2-16,其中x=-2.

21. (本题满分5分)解不等式组:x-2>0,

2(x+1)≥3x-1.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22. (本题满分6分)

如图,有3张不透明的卡片,除正面写有不同的数字外,其它均相同.将这三张卡片背面朝上洗匀后,第一次从中随机抽取一张,并把这张卡片标有的数字记作一次函数表达式中的k,第二次从余下的两张卡片中再随机抽取一张,上面标有的数字记作一次函数表达式中的b.

(1) 写出k为负数的概率;

(2) 求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二、三、四象限的概率.(用树状图或列表法求解)

23. (本题满分6分)阅读下列材料,并解决后面的问题.

在锐角△ABC中,∠A、∠B、∠C的对边分别是a、b、c,过A作 AD⊥BC于D(如图),则sinB=ADc,sinC=ADb,即AD=csinB,AD=bsinC,于是csinB=bsinC,即bsinB=csinC.同理有:csinC=asinA,asinA=bsinB,所以asinA=bsinB=csinC.

即: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在锐角三角形中,若已知三个元素(至少有一条边),运用上述结论和有关定理就可以求出其余三个未知元素.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 如图1,△ABC中,∠B=45°,∠C=75°,BC=60,则∠A= ,AC= ;

(2) 如图2,一货轮在C处测得灯塔A在货轮的北偏西30°的方向上,随后货轮以60海里/时的速度按北偏东30°的方向航行,半小时后到达B处,此时又测得灯塔A在货轮的北偏西75°的方向上,求此时货轮距灯塔A的距离AB.

第23题图1 第23题图2

24. (本题满分9分) 如图,一次函数y=kx+2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mx的图象交于点P,点P在第一象限,PA⊥x轴于点A,PB⊥y轴于点B.一次函数的图象分别交x轴、y轴于点C、D,且S△PBD=4,OCOA=12.

(1) 求点D的坐标及BD长;

(2) 求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3) 根据图象直接写出当x>0时,一次函数大于反比例函数值的x的取值范围;

(4) 若双曲线上存在一点Q,使以B、D、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直角梯形,请直接写出符合条件的Q点的坐标.

25. (本题满分9分)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且AB=AC,点D在弧上运动,过点D作DE∥BC,DE交AB的延长线于点E,连结AD,BD.

第25题

(1) 求证∠ADB=∠E;

(2) 当点D运动到什么位置时,DE是⊙O的切线?请说明理由;

(3) 当AB=5,BC=6时,求⊙O的半径.

26. (本题满分8分)目前,“低碳”已成为保护地球环境的热门话题.风能是一种清洁能源,近几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迅速增长.如图是我国2004年~2010年部分年份的风力发电装机容量统计图(单位:万千瓦),观察统计图解答下列问题.

(1) 2008年,我国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已达 万千瓦;从2004年到2010年,我国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平均每年增长 万千瓦;

(2) 求2008~2010这两年装机容量的年平均增长率;

(3) 按(2)的增长率,请你预测2012年我国风力发电装机容量.(结果保留到01万千瓦)

(参考数据:504≈2.24,126≈112,14≈374)

第26题

27. (本题满分12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10,0),点C(0,6),BC∥OA,OB=10,点E从点B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沿BC向点C运动,点F从点O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沿OB向点B运动,现点E、F同时出发,连接EF并延长交OA于点D,当F点到达B点时,E、F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

(1) 求OD的长(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2) 当四边形ABED是平行四边形时,求t的值;

(3) 设△BEF的面积为S,求当t为何值时,S最大,并求出最大值;

(4) 当以BE为直径的圆经过点F时,求t的值.

第27题

28. (本题满分8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Rt△ABC的直角顶点C(0,3)在y轴的正半轴上,A、B是x轴上是两点,且OA∶OB=3∶1,以OA、OB为直径的圆分别交AC于点E,交BC于点F.直线EF交OC于点Q.

(1) 求过A、B、C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2) 请猜想:直线EF与两圆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3) 在△AOC中,设点M是AC边上的一个动点,过M作MN∥AB交OC于点N.试问: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PMN是一个以MN为一直角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P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012年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数学模拟试卷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 B 2. B 3. C 4. A 5. D 6. C 7. C 8. D 9. A 10. B

二、 填空题

11. (a+2)(a-2) 12. 14 13. 11 14. -5 15. y=2(x-3)2+2 16. 内切 17.12 18.(2n-1,2n-1)

三、 解答题

19. (1) 计算:-12-2-|3-8|+(-1)2 012+(π-2)0. (4分)

解:原式=4-2+1+1. (2分)

=4. (4分)

(2) 解方程:x2-4x=2 496. (4分)

解 x2-4x+4=2 496+4

(x-2)2=2 500,

x-2=±50. (2分)

∴ x1=52,x2=-48. (4分)

20. 解:原式=x-4x+4+xx-4×(x+4)(x-4)=(x-4)2+x(x+4)=2x2-4x+16. (3分)

当x=-2时,原式=32. (5分)

21. 原不等式组的解集是2 解集在数轴上表示(略). (5分)

22. 解:(1) k为负数的概率是23. (2分)

(2) 画树状图

或用列表法:

第二次

第一次

-1 -2 3

-1 (-1,-2) (-1,3)

-2 (-2,-1) (-2,3)

3 (3,-1) (3,-2)

∴ 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二、三、四象限的概率为13. (6分)

23. 解:(1) ∠A=60°,AC=206. (2分)

(2) 如图,依题意:BC=60×05=30(海里).

∵ CD∥BE, ∴ ∠DCB+∠CBE=180°.

∵ ∠DCB=30°,∴ ∠CBE=150°. (4分)

∵ ∠ABE=75°.∴ ∠ABC=75°,∴ ∠A=45°.

在△ABC中ABsin∠ACB=BCsin∠A,即ABsin60°=30sin45°.

解之得:AB=156. (6分)

答:货轮距灯塔的距离AB=156海里. (6分)

24. 解:(1) 在y=kx+2中,令x=0得y=2,∴ 点D的坐标为(0,2). (1分)

∵ AP∥OD ∴ Rt△PAC∽ Rt△DOC. (2分)

∵ OCOA=12 ∴ ODAP=OCAC=13 ∴ AP=6 ∴ BD=6-2=4. (3分)

(2) 由S△PBD=4可得BP=2. (4分)

∴ P(2,6).把P(2,6)分别代入 y=kx+2与y=mx,可得:

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2x+2. (5分)

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 y=12x. (6分)

(3) 由图可得x>2. (8分)

(4) Q(6,2). (9分)

第25题图1

25. 解:(1) ∵ AB=AC,∴ ∠C=∠ABC.

∵ DE∥BC,∴ ∠ABC=∠E.∴ ∠C=∠E.

∵ ∠ADB=∠C,∴ ∠ADB=∠E. (3分)

(2) 当点D是BC的中点时,DE是⊙O的切线.

证明:如图1,∵ 点D是BC的中点,∴ BD=DC.

∵ AB=AC,∴ AB=AC.∴ AD经过圆心O. (4分)

∴ AD⊥BC.

∵ DE∥BC,∴ AD⊥DE.

∴ DE是⊙O的切线. (6分)

第25题图2

(3) 连接BO,作直径AH,交BC于点F,

则AF⊥BC,且BF=12BC=3. (7分)

又∵ AB=5,∴ AF=4.

设⊙O的半径为r,

在Rt△OBF中,OF=4-r,OB=r,BF=3,

∴ r2=32+(4-r)2,解得r=258,

∴ ⊙O的半径是258. (9分)

26. 解:(1) 500;4105. (2分)

(2) 设2 008~2 010这两年装机容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

根据题意,得500(1+x)2=2 520. (4分)

解这个方程,得x≈±224-1,即x1≈124=124%,x2≈-324(舍去).

答:2008~2010这两年装机容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24%. (6分)

(3) (1+124)2×2 520=12 7008(万千瓦). (8分)

27. 解:(1) ∵ BC∥OA,

∴ △EBF∽△DOF,∴ EBDO=BFOF,

即tOD=10-2t2t,得到:OD=t25-t. (3分)

(2) 当四边形ABED是平行四边形时,∴ EB=AD.

10-t25-t=t,∴ t=103. (6分)

(3) s=12t(10-2t)35=-35(t-25)2+154,

∴ 当t=2.5时,△EBF的面积最大为154. (9分)

(4) 当以BE为直径的圆经过点F时,则∠EFB=90°,

∵ △EFB∽△OCB,∴ t10-2t=54,∴ t=257. (12分)

28. (1) 在Rt△ABC中,OC⊥AB,

∴ △AOC∽△COB.

∴ OC2=OA·OB.

∵ OA∶OB=3∶1,C(0,3),

∴ (3)2=3OB·OB.

∴ OB=1.∴ OA=3.

∴ A(-3,0),B(1,0).

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2+bx+c.

则 9a-3b+c=0,

a+b+c=0,

c=3.解之,得a=-33,

b=-233,

c=3.

∴ 经过A、B、C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33x2-233x+3. (2分)

(2) EF与⊙O1、⊙O2都相切.

证明:连接O1E、OE、OF.

∵ ∠ECF=∠AEO=∠BFO=90°,

∴ 四边形EOFC为矩形. (4分)

∴ QE=QO.

∴ ∠1=∠2.

∵ ∠3=∠4,∠2+∠4=90°,

∴ EF与⊙O1相切.

同理,EF与⊙O2相切. (5分)

(3) 作MP⊥OA于P,设MN=a,由题意可得MP=MN=a.

∵ MN∥OA,

∴ △CMN∽△CAO.

∴ MNAO=CNCO.

∴ a3=3-a3.

解之,得a=33-32.

此时,四边形OPMN是正方形.

∴ MN=OP=33-32.

∴ P-33-32,0. (7分)

∵ 四边形PMNO为正方形,

∴ 点P在原点时仍可满足△PMN是以MN为一直角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初中数学考试 篇4

2012年云南省中考改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从形式上将过去的毕业考和升学考两试合一,加上数学是省抽测科目,因此全省只有一份试卷.认真分析2012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对2013年的备考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2012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试题以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为依据,体现了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维、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表现都进行了评价.总的来说,该试卷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题量适中,覆盖面广,立足对四基的考查

2012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试卷充分注意了对《课程标准》要求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经验的考查.如,代数部分重视对数、式、方程、不等式和函数的考查;几何部分重视对图形的基本性质及图形变换的考查;统计部分重视对数据的收集、分析和整理过程及用统计量进行推断的考查.下面笔者对试题所考查的知识点进行列表分析(如下表).

试题所考查知识点的分析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2012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试卷的题量适中,知识覆盖面广.通过对该卷进行质量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学生数学学习所达到的水平及存在的问题,从而可以进行总结和反思,调整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过程.同时,该卷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卷,能全面衡量和反映初中学生在数学学科方面是否达到了毕业要求,能为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提供依据,同时也是衡量学校办学质量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二)情境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注重模型思想的渗透

情境是数学问题的载体,有效的问题情境应是学生熟悉的、真实的和生动有趣的.教师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解决相关问题.2012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试卷情境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注重模型思想的渗透,有利于对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进行评价.

从2012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试题的情境创设中我们不难发现,一方面,情境所涉及的社会生活面广.如,云南的旅游、人口普查、抗旱捐水,学生用牙习惯、摸球游戏、实物测量等.另一方面,情境呈现的方式丰富,包括数据表格、问卷表格、统计图(扇形图和条形图)、描述文字、示意图等.

《课程标准》指出:“模型思想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分为三步:首先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其次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最后求出结果并讨论其意义.这些包含具体情境的题目要求考生能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然后再运用相关概念和公式,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组),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我们不难看出,建模思想渗透其中.

(三)梯度设置,开放探究,着重对学生四能的考查

2012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试卷紧扣对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进行思考的能力、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查,重点考查了学生的推理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数据处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它也适当设置了开放探究试题.通过这些试题,能对考生的思维能力、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有效地考查.如,题目10:“写出一个大于2小于4的无理数”,考查学生对无理数大小的估算能力及算术平方根的性质,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又如,题目14:“观察下列图形的排列规律(其中▲、■、★分别表示三角形、正方形、五角星).若第一个图形是三角形,则第18个图形是______.(填图形的名称)▲■★■▲★▲■★■▲★▲…”是一道探索规律的题目,需要考生找出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主要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二、复习建议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限时性的考试,120分钟完成分值120分的题量,提高解题速度是提高成绩的一个有效途径.影响学生解题速度的因素很多,分析表明,大致有四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对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二是阅读及分析数学问题的方法;三是书写(包括画图)的速度;四是计算能力.为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速度,笔者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重视开头,师生配合,以习惯养成树“速快即胜”理念

在复习教学的第一节课中,教师除了摆计划,提要求,更重要的是树立观念.其中,“速快即胜”的理念是复习动员课上要树立的最重要理念.

开好动员会,抓好开头,不等于理念就树立起来了,更不用说一定会产生实效,这里最重要的一环是要将理念化为行动,而习惯养成则是落实理念的一个突破口.在备考的第一个月,师生应共同努力培养以下三种好习惯.①“养成作业计时的习惯”,即要求学生在动笔前记下当时的时间,结束时再记录一个时间.②“养成课堂练习比速度的习惯”,即学生在完成课堂练习时及时举手示意,教师不报告姓名而报告他们完成该题所用的时间.③“养成应考方案加速度的习惯”,即学生在每次模拟考试前所写的应考方案中对时间的要求应有纵向改变.例如,某同学在“3月数学月考应考方案”中写“10分钟完成1-7题(选择题)”,那么他可在“4月数学月考应考方案”中改为“7分钟完成1~7题(选择题)”.

2.会读图表,读析结合,加快从题目中获取信息的速度

大量的实践表明,制约学生解题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他们审题的能力较低.解决的办法是教给学生一套正确阅读数学题目的方法,让学生能快速获取全面而有效的信息.课改后,数学试题不仅情境丰富,而且呈现方式多样,出现了大量的表格和图形.有一次,笔者问一个学生:“你如何对待试题中的统计图表?”学生答:“瞟一眼.”这个学生的回答反映了两个问题:一是他对试题中的图表不重视;二是他还没有掌握正确阅读图表的方法.

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读图表呢?笔者做了很多尝试.以下是笔者在八年级下册期末总复习时一个专题复习课的片段:

题目:(2011昆明19题)某校在八年级信息技术模拟测试后,八年级(1)班的最高分为99分,最低分为40分,课代表将全班同学的成绩(得分取整数)进行整理后分为6个小组,制成如下不完整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其中39.5~59.5的频率为0.08,结合直方图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八年级(1)班共有名学生;

(2)补全69.5~79.5的直方图;

(3)若80分及80分以上为优秀,优秀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

(4)若该校八年级共有450人参加测试,请你估计这次模拟测试中,该校成绩优秀的人数大约有多少人?

教师:当题目有图时,我们如果先读“图”后读“文”,可以提高读图效率,要注意读图先读轴.

学生1:横轴表示成绩,单位是“分”;纵轴表示频数,即学生人数.

教师:读轴能注意到单位,很好.要注意频数是落在小组中的数据的个数,如果非要加单位,只能是“个”而不是“人”.你能读一读横轴的标注吗?

学生1:横轴一开始是波浪线.

教师:这有什么作用?

学生1:节约空间,……10分为一个单位长,从39.5分到99.5分,共标注7个数,六个单位长度.

教师:为什么从39.5分标到99.5分?

学生1:因为题目说最高分为99分,最低分为40分,分为6个小组……从39.5分到99.5分,正好涵盖了最高分和最低分.

教师:这样解读,真让我们耳目一“清”.纵轴以2为一个单位长度,标了从2到18共9个数据.谁能把观察到的直方图的特点给大家说一说?

学生2:已经画好了5个直方图,空着一个,待会儿肯定要补(教师对他竖起大拇指).5个直方图最高的18是第5组,有两个一样高是2,还有两个都是8……

教师:题目指出“39.5-59.5的频率为0.08”说明……

学生3:说明一二两组的频率为0.08,频数为2……不,频数分别为2,一共是4,……频率是频数除以总数,所以4÷0.08=50,总共有50人.

教师:非常棒!如果我们能迅速地从图中捕捉信息,加上对频率概念也十分熟悉,那么就能快速地得到结论,从而使解题速度得到提升.

由此片段我们不难看出,读图与分析是密不可分的,正确的读图是分析的前奏,是能否找到解题途径的关键.当试题中有表格时,我们也可以采用类似的办法教会学生正确阅读表格,在从题目中获取有效信息的同时进行快速分析,就能提高解题速度.如果我们忽略了对学生读图方法的指导和训练,提高解题速度的契机就会丧失.

3.爱画图象,联想分析,提高学生对函数问题思考迁移的速度

函数问题是初中学业水平数学测试中的热点问题,“数形结合”的思想是这类问题的重要考查点,同时也是解决此类问题的突破口.“函数无图,一塌糊涂”是笔者在函数教学时的口头禅.教师要在引导学生“会画”和“爱画”的同时让他们养成“见函数,必画图”的习惯,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做.

(1)要点齐备——会画函数图象

教师可在备考时明确提出画函数图象的要求.例如,画一次函数的图象时要求标出直线与横轴和纵轴的交点坐标;画二次函数的图象时要标出顶点坐标和对称轴方程;图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函数图象时,还要标注函数的解析式.

要点齐备的要求看上去似乎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开始时也会使学生不习惯,会迟滞解题的速度,但磨刀不误砍柴工,形成良好的画图习惯后,对分析解决函数类试题速度的提升就会很有帮助.

(2)化为利器——爱画函数图象

案例:画函数图象就能解题

题目:(2011昭通20题)把抛物线y=x2+bx+8的图象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所得图象的解析式为y=x2-2x+3,则b的值为______

首先,教师可引导学生“按要求画出y=x2-2x+3的图象”,让学生“采用电影回放的方式,将y=x2-2x+3的抛物线向上平移2个单位,是什么样子?再向左平移3个单位呢?”学生尝试画出图象(如图2).教师追问:“它对解决本题有何帮助?”学生答道:“第三个抛物线的对称轴方程为x=-2,∴,∴由(在抛物线y=x2+bx+8中)a=1可得到b=4.”

本案例中学生有了“按要求画图象,直观快速解决函数问题”的体验,才能体会到教师平时要求按条件画图象的良苦用心.在函数复习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将“按要求画函数图象”进行到底,学生就会逐步发现画图象是解决函数问题的利器,就能真正爱上画函数图象,从而在掌握正确方法的基础上提高解题速度.

初中数学半期考试总结 篇5

综上所述,我的目标减为六个字:“更快,更高,更强”!我要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

虽然失分后我总是为自己找理由,但是这毕竟是错了,而最后一大题――应用题没有2题我不应失分,在计算过程我把负号写反了,便带来了很大的失误。

在 考试中,考到了一次函数图像与性质、一次函数的应用,列方程解应用题……列方程解应用题中我失分最多,我考后明白:我上课时没有认真听讲,而是借助讲台的 掩饰而做小动作;回到家后,我也并没有认真完成作业,而只是草草了事,就像给老师做一样;老师让复习的时候,我也并没有认真复习,心中只想为了应付考 试……

于是我对于这次考试列出了以下几条需改进的地方:

1.上课我要认真听讲,不会再借助讲台做小动作,上课听不懂得我会问同桌或旁边的同学;

2.在下课和业余时间我会多做练习,不为对而作,只为懂;

3.我会认真完成每一道题,不再草草了事,不会订正的问同桌,并认真订正好;

4.我会按时完成作业,不拖拉作业,在制定时间之前交作业,也不抄袭;

5.我会少玩游戏,大多经历会放在学习上。

初中数学考试 篇6

2002年黑龙江省中考数学试题贯彻了省教育厅《关于200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工作的通知》的精神,在“减轻负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改进数学的测试与评估”等方面都有较充分诠释,较好地发挥了命题的选拔功能及对课改、教学、教研、科研的导向功能,充分体现了“立足基础、重视应用、渗透开放、强调综合”的特点。整套试题与2001年试题相比,更具有新颖性、灵活性、开放性和应用性。

更体现“立足基础”

1.整套试题在注意考查学生“双基”的同时,更注重创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背景,不同程度地考查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2.这套试题较明显地体现了学科的“主干知识”及考查知识的适度性和科学性,现行大纲修订过程中删掉的18个知识点试卷中均没出现,削减了与学生今后学习联系不大的平面几何内容的考查;平面几何证明题的难度降低了;对二次函数的内容没作重点考查;计算题的计算量控制得较为适度,后几道综合题的设置较全面地考查了初中阶段学生应该掌握的数学技能,而且每道题都是由浅入深,层次感较好。

3.对部分主观试题采取了部分问答用填空题的方式来呈现,如:第24(1)题、25(1)题;对书写量较大的题目用只写结果的方式来呈现,如:第28题(3);减少了学生答卷的书写量,使考生们有更多的思考时间和自由发挥的空间。

更重视“应用”

1.与2001年黑龙江省中考试题相比,应用题的题量有较大幅度的增加,由2001年的6道增加为11道(第2、3、4、10、12、16、19、23、24、25、27题)。

2.试题形式更加新颖。增加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贴近时代气息和人文内涵等内容为背景的试题,有:日常生活中的购物问题(第10小题),学生体能测试成绩的统计问题(第24题),节约用水问题(第12题),还有沙尘暴(第25题),污水处理问题(第3题),“世界杯”足球赛(第27题),2010年冬奥会(第16题),还有以学生动手操作为背景的问题(第15、19题)。让学生在答卷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也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更突出“渗透开放”

开放性问题有助于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开放性问题的研究,也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2002年的试题与2001年试题相比,题型新颖,灵活多样。其中有条件开放、结论开放、方法策略开放等形式,在结论开放题中有两个答案的、三个答案的、无数个答案的。特别是试卷中设置了一道信息给予题(第26题),打破了以往这类题目的“方法迁移”的模式,而是“结论迁移”,既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考查了学生化归思想、变式思想和开放思想的运用能力,及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此题的设置给广大教师的启示:加强对教学开放问题的研究,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更强调“综合”

综合性试题能较全面考查学生各方面的数学能力,这套试题中的综合题主要是学科内知识间的综合,较好地注意了以问题为载体,考查学生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注意考查了如化归思想、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方程思想、类比思想、模型思想以及待定系数法、分类讨论法等中学数学教材内容中所蕴涵的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特别是在综合试题中没出压轴题,避免了因一道题的失误而影响学生的总成绩,大题的最高分值只给了9分,而且由浅入深,分设三个问按步骤给分。教师阅卷时如果发现了学生某一步计算有误而以下的过程中不涉及这个数据的步骤或解题过程都正确的话都给分(阅卷说明的要求),这一点也是这套试题改革的一个亮点。

总之,这套题突出体现了“三少三多”:即少书写,多思考;少烦琐,多应用;少封闭,多开放。

二、学生答卷情况分析

1.抽样分析

以牡丹江市区考生中的300名考生的试卷为样本,抽样情况见调查表(附后)。

2.部分试题分析

第19、25题属实际应用问题,是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问题,旨在考查学生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识图和阅读能力,并渗透环保意识。第19题学生答错的多数是选择B,其主要原因是审题不细和缺乏生活经验;第25题答错的主要原因是不能正确将文字信息和图像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造成不理解题意,从而无法解答(2)(3)问;另外,由于学生忽略函数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时应考虑自变量的实际意义而造成丢分。

第8、9、23题属答案不惟一的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类思想,由于部分学生考虑问题不全面,缺少分类意识,造成答案不全而失分。

第26题属于信息给予的开放性试题,它打破了以往信息给予题只是方法迁移的模式,考查学生利用所给信息,通过结论迁移探索结论在新条件下是否成立的创造性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渗透变式的思想、开放的思想及运动变化的思想。从试卷中可以看出:有一部分学生已经具备这种知识迁移的能力,能充分利用所给信息解决问题;还有一部分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很有创新性,在评卷中发现了5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说明这些学生已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也有一部分学生对此类问题感到无从下手。

第27题是反映社会热点的题目,本题以“世界杯”足球赛为切入点,把学生的兴趣与数学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较全面地考查了学生运用方程的思想、函数的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试卷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能较好解决问题,但有部分学生没能注意到通过计算来求解的要求而丢掉步骤分。

三、思考与建议

通过对部分考生答卷情况的抽样分析,给广大教师今后的教学以深刻的启示,建议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1. 加强“双基”训练,为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奠定扎实的基础;

2.加强对学生的变式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3.加强对开放性试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注意中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5.在教学设计中注意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会用数学模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初中数学考试 篇7

关键词:初中生,数学试卷,讲评

在大力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 初中学生在校内有不少类型的学业考试, 诸如小测验、月考、半期考试等。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校内学业考试讲评有积极的作用, 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课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见习、实习中发现, 现在初中数学试卷讲评中存在了许多问题, 例如, 备课情况不佳, 一味地批评学生, 讲评重点不突出, 讲解不及时, 一拖再拖, 课后无反馈等。这些问题反映出教师的观念、教学方式、学校考核制度的不合理。教师不重视讲评课, 无法专心备课。教学方式的古板和单一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学校只关注新课, 听课、评课全是新授课, 对于讲评课不问不闻, 任凭教师处置。这些问题只有依靠教师、学校的联手才能得以解决。只有充分备课, 上课才能胸有成竹。上课时采用的模式合理, 学生易于接受。而对于学生, 存在课堂参与性不高、归因错位、过于关注分数、课后反馈不强等问题。学生要注意更正试卷, 分析失分原因。同时师生应加强互动, 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应该在校内学业考试讲评中注意以下问题。

一、认真备课避免随意讲评

教师们普遍在数学试卷讲评课课前, 未进行备课。许多教师的备课本上只对新授课进行记录, 而数学试卷讲评课却是踪影全无。教师认为拿着一张试卷直接进教室就可以了, 无需事先把试卷做一遍, 无需统计学生的做题情况, 更无需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学生的解题思维。部分教师忽略了学生在解题时的新思路、新方法, 看不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学校的考核制度导致教师们觉得只有新授课才能体现其教学水平, 至于试卷讲评课没有什么特色。“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 这是古代行军打仗之道。所以更要先准备充分, 才可打一场漂亮的“仗”。在备课时, 就应该想好讲评课中的重点、难点, 该如何引导学生解题, 是点到为止还是设置习题让学生进行思维拓展。教师在批阅试卷时, 能直观地看到学生的做题情况。学生哪些题做得好, 哪些题目上容易犯粗心的毛病, 哪些题目上有新解法……如果教师在备课前进行过统计、分析, 那么上课的重心就不会偏移, 也避免了一堂课下来主次不分的情况。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考虑的是如何为学生解惑释疑, 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 所以备课的环节不容忽视。

二、讲评应关注学生参与

学生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主体, 如何看待学生, 如何遵循学生发展的规律, 新课程提倡“以人为本的学生观。”[1]尽管初中阶段属于义务教育阶段, 学校间的竞争不像以前那样激烈, 但学生的成绩与升学率和教师的绩效工资挂钩, 班与班之间的竞争, 教师与教师之间的竞争大部分体现在考试成绩上。一堂数学讲评课教师把试卷发下后, 就开始总结考试情况。从优秀率到合格率, 教师语气平淡。一谈到不及格人数, 怒发冲冠。一味地批评和指责, 让学生没有了信心, 这种只重分数的情况屡见不鲜。初中低年级的课堂气氛比中、高年级稍稍要活跃些。这些低年级的学生还未意识到分数对教师的影响, 初三学生开始有了竞争意识, 明白考得不好对教师的影响。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真正的教育能手, 对学生也是有督促、有强制、有逼迫的, 但是他在做这一切的时候, 永远不会去扑灭学生心中那一点宝贵的火花———要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教育者的真正的人道精神, 就在于他有高度的技巧和艺术, 能够激发儿童这样的思想, 即他还没有成为他应当而且能够成为的那样的人。应该让美好的事物成为儿童的理想, 吸引他, 鼓舞他前进。”[2]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变好的愿望”这句话, 想取得好成绩的想法在每一位学生的心中都存在。教师要学会鼓励学生, 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学生的解题思路正确, 即使结果错了, 教师仍应对其表现给予肯定。对进步的学生进行表扬, 鼓励其再接再厉, 对考得差的学生不要进行一味指责和嘲笑, 与他们一起分析考不好的原因, 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 下一步是怎样的, 下一步该怎样讲解, 学生才能听懂。对于考得好的学生, 除了表扬, 更多的是让他们思考进步的空间, 学会戒骄戒躁。激励是一剂良药,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的研究表明:一个没有受激励的人, 仅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 而一旦受到激励, 他的能力可以发挥到80%~90%[3], 激励后的效果相当于激励前的三四倍, 可见激励的效应是非常显著的。初中生具有高度的向师性, 教师的激励对他们来说就是金科玉律。一旦学生接受教师的激励, 他们会精神焕发, 自信满满, 学习的动力提升。数学试卷讲评课看似容易, 实际上大有学问。只有多方面结合, 因材施教, 学生才能在讲评课上有好的表现。

三、注意讲评后学生反馈

教师讲评完试卷后, 学生将试卷收入课桌。初中的学生在课后几乎不会再去复习试卷上做错的题目, 即使不会做, 也很少问教师, 很少会再去找类似的题目做。在讲评课结束后有一部分会向教师或会做的同学请求帮助。在午休时间, 甚至会有学生到办公室来问题目。但更多的学生不敢问、不想问, 不懂也不管, 就这样不了了之。所以, 教师应注意讲评后学生反馈, 发挥试卷讲评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林永惠.教育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13:128-129.

[2]苏霍姆林斯基.赵玮等译.和青年校长的谈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9.

浅议初中数学学习方法及考试技巧 篇8

1.培养学生课前主动预习的习惯。预习前,要准备好笔和纸,随手记下课本中的关键词语、产生的疑问和需要思考的问题,在纸上进行简单的复述定义、公理、公式、法则等。知识点要在教材中批、划、圈、点。这样做,有助于理解课文,使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专注于听讲。让学生看一看书上的例子,不明白的要标明做好记号;预览后,试着带着问题去实践,把会做与不会做的做好标记,为以后的考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新的知识,在教室没有讲解前应仔细阅读,积极准备是获取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因此,培养自学能力,学习如何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一本书,在老师精心设计提问预览。如学习的例题时,弄清楚例子的内容,告诉了什么条件,书本上是如何解答的,为什么这样,有没有新的解决方案,解决问题的步骤是怎样的。对这些重要问题时,大脑的思考,逐步深入,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去探索新的知识。

2.总结解题规律。数学问题的解决是有规律可循的。在解决一个问题,要注意总结解决规则,在每个练习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本课最重要的知识点是什么?2)本题用到了哪些知识点和公式?3)你是怎么观察,联想,实现转型的?4)用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解决本题?5)最关键的一步是什么?6)在你身边做了类似的题?在方法和思路的相似性和差异是什么?这一系列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各个方面,并逐渐提高,持之以恒,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不断提高,锻炼和发展思维能力。

3.考试前复习。要将平时的考试卷订成册,将错过的题型重新做一遍.对考得都不理想的卷子重新复印重做一遍,另外还可以将平时作业上的错题、难题、易错题重做一遍。另外,再做几份期末模拟卷。多练习,找出你的漏洞,再把相关的知识点整理起来复习一遍,如果有一类题型经常出错,那就记到纠错本上,多翻翻。老师上课讲的格式一定要记住,格式代表了解题思路,预习也是必要的,要再预习中知道你的听课重点。反应的灵敏度的数学考察的目的,也就是平常说的数学意识,看到一道数学题时要用最快的速度把所有的知识点联系起来,这样才能解出数学题来。这是数学难学的原因所在,但又是它的闪光点。学习数学要多做题,遇到新的题型,要拓展思维:那就是这个问题是怎么提出的,出题者的意图是什么?也可以再做一个类似的问题,或改变它的标题,或提高问题的难度,下次遇到这样的问题或与它类似的就可以很方便的做出。

4.数学考试技巧。错题及时的弄懂记清,做题不在于数量,关键是做一条就会这一个类型这就要求你认真订正,找出你没想到的点在哪里,但不是光简短的看看,要尝试分析你不会的这个点包含的是什么知识点。有时间稍微看看拓展题,大题目不是重点,但是适当拓展是有必要的,有空闲就对这答案看看人家的解题思路,是在有自己一点头绪都没有的就做一遍,以后常拿出来看看如果自己不会总结,可以先找老师一起分析,在老师分析师学会自己总结当你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时候,你就会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心态不好,一方面要自己注意调整,但同时也需要经历大型考试来锻炼。其次,应试需要技巧,试卷发下来后,应先大致看一下题量,大概分配一下时间,做题时若一道题用时太多还未找到思路,可暂时放过去,将会做的做完,回头再仔细考虑,一道题目做完之后不要急于做下一道,要再看一遍,因为这时脑中思路还比较清晰,检查起来比较容易,对于有若干问的解答题,在解答后面的问题时可以利用前面问题的结论,即使前面的问题没有解答出来,只要说清这个条件的出处,也是可以运用的。

总之,任何一种方法最重要的是要适合自己,学生在学习中必须避免形式的学习,追求有效的方法。任何考试都是考验人的头脑,而不是靠学生的笔记是否清楚,学习计划是否完善。

摘要:数学学习是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而初中时期又是整个数学的重要节点,对于每次考试,大家都要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调整方法,久而久之,逐步适应考试节奏。做题速度慢的问题,需要同学们在平时的做题中解决。自己平时做作业可以给自己限定时间,逐步提高效率。

关键词:学习方法,考试技巧,规律

参考文献

[1]崔玲玲.初中数学后进生学习习惯改进[D].上海师范大学,2013.

[2]熊琴.初中数学“学困生”学习障碍及教学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3]刘浩.农村初中生数学学业不良的成因分析与转化策略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初中数学考试 篇9

一、对试题的总体印象

这套数学试题比较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 体现了学业水平的特征, 整套试卷的选择题和填空题以及解答题的前七道题, 都是围绕“四基”来命题.选择题和填空题部分都没有出现太多的障碍, 没有出现压轴小题, 一马平川, 重点内容经常考, 核心内容年年考, 常考常新, 合乎情理, 规范统一, 符合样卷, 汇聚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核心知识.解答题的最后两题则上手容易, 深入难, 既考查了初中数学的核心价值体系和难点, 又考查了考生对数学的领悟能力, 犹如向深潭投下一粒石子, 溅起了水花和涟漪, 激起了考生对数学问题的深层次思考和探究.这两道题刚劲有力, 如豹尾一般.

整套数学试题的题型设置与《2015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标准与考试说明 (数学) 》中的样卷 (云南省2012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试题) 基本保持一致, 分值的分配大同小异, 只有两个地方的分值作了微调.易中难的比例约为7:2:1, 控制得比较好, 符合云南省考生的实际水平, 特别适合边疆地区的考生, 考水平, 促能力.

二、选择题和填空题的特点

今年的选择题和填空题求解思维比较直接, 思维链较短.试题比较稳定, 回归基础, 贴近教材, 体现了“水平”考试的过关要求和义务教育的特征, 使绝大多数考生能够拿到“及格分”.跟往年比较, 今年没有出现压轴小题, 着力考查基本考点, 考查考生的细心与认真、记忆与观察、快速与准确.

三、解答题的特点

1.重视“四基”, 考查基本的数学素养

我省从2012年开始实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评价.通过近四年的实践, 试题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固定的模式.题型、题量和分值基本不变, 很多内容成了核心考点, 如分式的化简求值,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一元一次方程 (或二元一次方程组, 或分式方程) 的应用, 锐角三角函数与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特殊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 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概率和统计等.

这是解答题的第一题, 重点考查了通分与约分, 是一道非常基础的试题, 体现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的要求.

概率与统计的题型比较成熟, 考点相对固定.概率题型侧重考查用列表法或树状图法列举所有可能的基本事件, 列举时重点要求做到不重不漏,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计算满足条件的概率, 比较概率的大小, 属于古典概型的范畴.一般而言, 试题要求列举的等可能事件数量不多, 关系简单, 主要考查学生对古典概型的理解和简单应用.统计的命题贴近实际生活, 侧重于考查统计图表 (包括条形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的概念及它们之间对应的数量关系, 要求学生在正确识图读图的基础上, 能够根据已知信息推知未知信息.今年的概率题和统计题分别是第20题和21题.命题思路和考点与往年一样, 但对统计知识的考查加大了力度, 同时考查了条形图, 扇形图和统计表 (往年一般只涉及其中两个) , 同时也增加了一些统计数据的计算.这些细微的变化, 折射出了数学课程标准对未来公民基本素养的要求.

2.发展促创新, 变式出新颖

第16题:如图, ∠B=∠D, 请添加一个条件 (不得添加辅助线) , 使得△ABC≌△ADC, 并说明理由.

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 题目新颖别致, 小巧玲珑.既考查了初中数学的内核———全等, 又考查了思维的灵动, 局部与整体的和谐统一.与以往直接证明三角形全等相比, 此题更有利于拓展考生的思维空间, 满足考生的个性发展.

第21题:2015年某省为加快建设综合交通体系, 对铁路、公路、机场三个重大项目加大了建设资金的投入.

(1) 机场建设项目中所有6个机场投入的建设资金金额统计图如下图, 已知机场E投入的建设资金金额是机场C、D所投入建设资金金额之和的三分之二, 求机场E投入的建设资金金额是多少亿元?并补全条形统计图.

(2) 将铁路、公路、机场三项建设所投入的资金金额绘制成如下扇形统计图以及统计表, 根据扇形统计图及统计表中的信息, 求得a=____;b=____;c=____;d=____;m=____. (请直接填写计算结果)

本题的第二问以填空的形式要求考生直接填写一些统计数据, 增加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在我省, 解答题中首次出现了填空题, 不拘泥于形式, 注重实质, 能够有效检测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为试题增添了活力.

第18题:已知A、B两地相距200千米, 一辆汽车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从A地匀速驶往B地, 到达B地后不再行驶.设汽车行驶的时间为x小时, 汽车与B地的距离为y千米.

(1) 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 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2) 当汽车行驶了2小时时, 求汽车距B地有多少千米?

本题是行程问题与一次函数的交汇, 意在考查考生对行程问题的理解, 最终却又让结果穿上漂亮的外衣———一次函数, 体现了函数的重要性.两个知识点的综合应用, 平和清新, 值得回味.

3.矩形掀起小浪花, 感悟连线透本质

第22题:如图, 在矩形ABCD中, AB=4, AD=6, M、N分别是AB、CD边的中点, P是AD上的点, 且∠PNB=3∠CBN.

(1) 求证:∠PNM=2∠CBN;

(2) 求线段AP的长.

本题是以矩形为背景的几何综合题, 按照“一证二算”的总体思路设计问题, 集推理与计算于一体, 既考查考生的思维品质, 又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第二问辅助线的作法是一个难点,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掌握一定的思想方法和技巧, 具备一定的解题经验.

解决第一问时, 若能想到内错角∠CBN与∠BNM相等, 问题便能迎刃而解.

解决第二问时, 关键要以第一问的结论作为切入点, 领悟影响点P位置的因素.第一问暗示, 点P的位置受到角度的制约, 因此突破难点的关键是角度间的关系, 即∠PNM=2∠CBN.显然, 这是一个倍数关系, 处理角度间和差倍分关系的思想是“割”与“补”, 然后使其相等, 再寻求等量关系, 使问题彻底解决.基于这样的思想就有下面的解题方法.

解法一, 如图1, 连接AN, 根据第一问的结论和内错角关系得∠PAN=∠PNA, 所以PA=PN.于是在Rt△PDN中, 三边关系只涉及一个未知数, 运用勾股定理即可解决问题.

这种方法是运用“割”的思想, 把二倍角分割成单角的形式, 使问题明朗.常言道, 几何的辅助线难想、难作.而作辅助线看起来是一个表面问题, 实际上是一个深层次的数学思想方法问题.

解法二, 如图2, 在线段BC上取一点P1, 使得P1B=P1N, 则∠NP1C=2∠CBN.∴∠NP1C=∠PNM=∠NPD.∴△PDN≌△P1CN.∴PD=P1C.在Rt△P1NC中运用勾股定理求出P1C, 即求出PD, 从而求出PA.

这种方法是运用“补”的思想, 把单角补成二倍角的形式来解决问题.

解法三, 如图3, 在线段MN上取一点P2, 使得P2B=P2N.可证△PDN≌P2MB, 其余与解法二类似.

此外, 还可以延长BN与AD相交, 或者延长PN与BC相交等, 本质是一样的, 万变不离其宗.

4.思想方法伴压轴, 攻克堡垒方法多

第23题:如图,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抛物线y=ax2+bx+c (a≠0) 与x轴相交于A、B两点, 与y轴相交于点C, 直线y=kx+n (k≠0) 经过B、C两点.已知A (1, 0) , C (0, 3) , 且BC=5.

(1) 分别求直线BC和抛物线的解析式 (关系式) ;

(2) 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以B、C、P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若存在, 请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

本题是一道综合题, 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和直角三角形于一体, 既考查静态的函数知识, 也考查动态的直角三角形问题, 动静结合, 探求三角形的存在性, 还考查了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解题从常见的函数模型入手, 通过解方程确定系数, 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所在的位置分情况讨论探究, 并运用用勾股定理求解, 难度比往年下降了不少.

5.贴近时政热点, 渗透数学文化

今年的数学试题比往年更贴近生活、贴近热点, 成为一大亮点.第4题以我省义务教育的营养改善试点校数据为背景考查科学记数法;第7题以我省六个州 (市) 新农村建设中的“美丽乡村”的候选数据为背景考查平均数和中位数;第12题考查电视机的八折销售价;第17题以阳光体育活动中云洱中学的篮球赛为背景考查方程的应用;第18题以汽车的行程为背景考查一次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第19题以乡政府解决江北学校的学生过河难为背景考查河宽的近似计算;第20题以骰子和卡片上的数字构建古典概率模型考查满足条件的概率的计算;第21题以某省的铁路、公路和机场建设中的资金投入为背景, 考查条形图、扇形图和统计表的应用.可见浓郁的数学文化已经渗透到数学试卷中, 使考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 源于实践, 与社会、生产、科技等密切相关.在考题中渗透数学文化, 与当今社会时政强调的加大中小学中华文化课建设的主旋律相一致、相统一, 共同发展, 和谐共存.

四、学生答题中的一些“突出表现”

考生在解答第16题时, 有的考生补充的条件是“四边形ABCD是菱形”或者“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这种解法引起了改卷教师的争议, 有人认为这是一个条件, 也有人认为“菱形”或者“正方形”的概念包括多个条件.

第17题:为有效开展阳光体育活动, 云洱中学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班级篮球比赛, 每场比赛都要决出胜负, 每队胜一场得2分, 负一场得1分.已知九年级一班在8场比赛中得到13分, 问九年级一班胜、负场数分别是多少?

本题考生不仅可以运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 还可用列举法解答.在不限制方法时, 条条大路通罗马.

考生在解答第23题时, 除了运用勾股定理探究直角三角形的存在之外, 因为涉及垂直, 有些考生运用了高中的方法.当∠PCB或者∠PBC为直角时, 由两直线垂直得其斜率互为负倒数, 然后写出与BC垂直的直线的方程, 再代入点P的横坐标, 求出点P的纵坐标.当∠BPC为直角时, 有些考生写出了圆的标准方程, 再代入点P的横坐标, 然后求出了点P的纵坐标.

针对以二次函数为背景的压轴题, 有些教师超前引入一些高中数学知识, 讲授一些行之有效的解题方法, 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题目的思维量, 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值得我们思考、讨论和探究, 也有改卷教师提议, 命题时应该回避一些能用高中知识求解的问题.

若引入高中知识, 求解第23题第二问, 运用向量将更快、更准确.对于第22题, 考生久攻不下的第二问, 若运用高中的二倍角正切公式可以迅速解答.第8题涉及扇形的面积公式, 也可以运用高中的弧度制公式求解.

初高中数学知识的衔接, 是目前备受关注的教育.因为初中的尖子生面临“初中吃不饱, 高中吃不了”的现状, 为了缓解高中学习的压力, 有些尖子生提前学习高中的基础知识或者高中必备而初中淡化的内容.如何把握命题的度呢?这需要我们中学数学教师进行研究, 掌握命题方向和命题规律, 给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一个积极的引导, 使其充满活力.

五、一点瑕疵

在今年的数学试题中, 缺少考点———反比例函数, 这与反比例函数的教学课时不匹配, 会给来年的复习教学带来什么影响呢?命题者的意图又是什么呢?

初中数学考试 篇10

一、原题再现

(1) 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关系式) ;

(2) 过点A作AC⊥AB交x轴于点C, 求点C的坐标;

(3) 除点C外, 在坐标轴上是否存在点M, 使得△MAB是直角三角形?若存在, 请求出点M的坐标, 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

二、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A点的坐标为 (0, 2) , P点的坐标为 (6, 0) .

⑶假设除点C外还存在点M, 使△MAB为直角三角形.

过点B作BM1⊥AB交x轴于点M1, 设M1 (m, 0) , 作BD⊥x轴于点D, 则△BDM1∽△PDB, ∴BD2=M1D·DP.

Ⅱ.若∠AMB=90°, 则M点是以AB为直径的圆与坐标轴的交点.图2中M2、M3、M4为满足条件的点.

(1) 当M2在y轴上时, 连接BM2.

∵∠AM2B=90°, ∴四边形ODBM2为矩形.

(说明:此参考答案只求出了四个点, 漏了一个解, 详细的答案见下面的解法一和解法二.)

三、其他解法荟萃

解法一: (1) 略.

解法二: (1) (2) 略.

(3) 设除点C外, 在坐标轴上还存在点M, 使得△MAB是直角三角形, 即∠AMB=90°或∠ABM=90°.

Ⅰ.在Rt△AMB中, 若∠AMB=90°, 那么M是以AB为直径的圆与坐标轴的交点, 这时M会在x轴的正半轴上和y轴的正半轴上.

(1) 若交点在y轴的正半轴上 (如图3) , 设M (0, m) , 则有m=yB (B点的纵坐标) ,

Ⅱ.在Rt△MAB中, 若∠ABM=90°, 即过B作BM⊥AP, 这时M会在x轴的正半轴上和y轴的负半轴上.

(1) M在x轴的正半轴上, 如图4, 设M (t, 0) , 同样过B作BD⊥x轴于点D, 则在Rt△PBM中, 有BD2=MD·DP,

此外, 由于题目中有直角三角形, 需要求线段的长, 所以我们还可以从三角函数考虑, 得到相关的比例式, 避免证明三角形相似, 从而解决问题.

四、试题评析

本题设置三个小问, 三个问题有层次性, 在最后一问增加思维的难度和计算量, 体现了中考压轴题的选拔功能.试题的第 (1) 问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比较常规, 学生比较容易上手, 增加了学生解决综合题和战胜困难的信心;第 (2) 问求特殊点的坐标, 学生应该是比较熟悉的, 这样可以让学生能够心平气和地思考问题, 但在思维的层次上作了一个适当的提升, 对中等偏下的学生设置了障碍, 同时这一问的解决为第 (3) 问的解答提供了思考方向;第 (3) 问是为一些优秀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智力的平台, 让这些学生能够脱颖而出.这样, 逐步增加试题思维的难度, 达到通过压轴题增加试卷区分度的目的.

从所考查的四基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来看, 考点全面, 涉及初中数学中核心内容.本题以抛物线为载体, 综合了函数、方程、点的坐标、二元二次方程组、三角形相似的性质和判定、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直角三角形等初中数学的主要知识点.在数学思想方法方面, 渗透了数形结合、转化、分类讨论、方程等数学思想, 考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和创新意识, 是一道具有一定思维深度的试题.

从能力要求上看, 对学生的解题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首先, 要求考生对三角形相似的性质和判定能够灵活运用.其次, 要求考生对问题的条件进行适当的转化, 能够将一个陌生的问题转化为自己熟悉的问题.会进行方法迁移, 如第 (3) 问的解答, 可以转化为第 (2) 问解决方法来解.再次是分类讨论要全面, 做到不重不漏.

试题的编拟和设计注重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每一问的解题入口都很宽, 尊重了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水平, 给不同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有利于增强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体现了人文关怀, 凸现了以人为本的新理念.从高中数学的视角来看, 本题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怎样应对数学考试 篇11

学会全面、客观、多角度地看问题和分析问题,养成豁达开朗的性格。时时提醒自己,考试没什么可怕的,把考试当作展现自己的机会,就算考得不太理想,也不要把它想得太严重,因为考试既是检验学习的方法,又是学习的机会,只要自己进步了,目的就达到了。具体做法有:抖擞精神、挺胸抬头、让眼睛睁得比平时大些,觉得自己最帅、最漂亮,有个愉快的心情,才能正常发挥或超常发挥。

二、总揽全卷,区别难易

拿到数学试卷后,总揽全卷,看有几页题、几道题,有一整体印象。分出难易和类别,按先易后难(一般按序号从易到难)的原则,确定解题顺序,逐题解答,遇到一时解不出的题先放一放(做个记号),不要在一道题上耽误太多的时间,以免影响后面会的题目的解答。把解答顺利的题目都做完,再回来把留下的疑难逐个解决。

三、沉着应战,果断选择

为了更全面地覆盖知识面,几年来数学试题较多采用选择和填空题。学生们平时应掌握好解答选择题和填空题的一些方法和技巧,明确数学概念、定理的使用条件,考试时逐个鉴别,去伪存真,正确迅速地完成试题,为后面的解题争取时间。在解题过程中遇到平时没见过的题目时,不要慌、不要急,稳中求胜。要冷静回想它与平时见过的题目、书本中的知识有哪些关联。切忌对题发呆不敢下手,有时动笔做一做、画一画也就做出来了。

如果不会的题目较多,更不要急躁。也许是试题偏难,需知其他考生也和你一样。这时尽可能解答一步是一步,那怕是有关的一个式子一个公式等,不放过多得一分的任何机会。对待几个难题,先击破哪个需果断选择:一要看题目的顺序号判断它的难易;二要看该题的分数比例;三要发挥自己平时学习的优势,看对哪部分知识掌握得牢,解答的能力强。

千万不能手足无措,这题写几笔,那题做几笔,铃声一响,所获甚少。

四、科学审题,灵活计算

审题首先要注意力集中,思维直接指向试题,周围的一切似乎都不存在了,力争做到眼到、心到、手到,审题时,应弄清已知条件、所求结论,同时在短时间内汇集有关概念、公式、定理,用综合法,或分析法,或两头凑的方法,探求解题途径。由于审题失误造成的失分是很常见的,要接受教训。

五、过程清晰,稳中求快

1.书写清晰:数学解题,无论是列式、运算,还是推理、作图都要有足够的理由,步步要有依据。因此,解题过程要清晰,表达合理,运用数学符号恰当,格式规范。

2.要一次成功:要提高第一次解题的成功率,不要以为还得检查而粗枝大叶,即便答完题后查出错误再去纠正,在时间上也是不合算的。

3.要提高解题速度:一些学生参加数学考试常常感到时间不够,这和解题速度有关。数学考试要求在解题正确的前提下,提高解题速度(包括书写速度、画图速度、表达简明、解法简捷等)。

4.要科学地使用草稿纸:使用的方法应为:(1)卷面上不写解答过程的题,把过程在草稿纸上演算,标上题号,以便检查时用,不必工整书写,只要自己认得就可。(2)卷面要求写过程的,如果思路很清晰就直接写在卷面上不必在草稿纸上写了。(3)难题和未解答完整的问题,写在草稿纸上的思考过程要画上记号,以便引起注意,进行再次考虑时看到题目的符号,就能继续想下去,或否定原来的思考,另辟蹊径。这样既避免思维中断,也避免重复考虑。

5.要重视两类题型:一类是大题中的各个小问题一个串着一个,前面的问题往往为后面的提出或解答起铺垫或暗示作用的“串联题型”。解答时,应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否则前面错了,后面即使方法对了,得分也很少。在考试时还要机智,有时确实前面的问题不会,但可利用前题结论解后面的题,得到后面问题的分数。另一类是基本相同的题设条件,去探求问题的各个方面的“并联题型”。解答时,可各个击破,一般按小题的序号解答,但不受题序限制。

六、注意检查,减少失误

检查是一种补救措施,在数学考试中尤为重要。应注意检查是否有笔误、概念错误、运算错误、论证错误和解题思路的选择是否恰当等,检查的方法有:还原检查、代入检查、对比检查、图形检查、条件检查等。

初中物理考试研究 篇12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程,素质教育理念,考试研究

如今新课程理念下物理学科的考试应该以怎样的结构和形式来呈现,这是当前新课程基础改革中教育工作者最密切关注的问题。根据现代教育下物理课程标准的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初中物理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提出了面向全体初中学生的基本学习要求。《新课标》倡导探究式的学习,注重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探究科学规律,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科学探究既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又是学生的学习目标,所以我觉得初中物理探究实验的设计和实施显得尤为重要。如何使实验教学达到课程标准确定的目标,需要我们探讨研究。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对教学评价体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使初中物理考试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因此我认为笔试考卷应以考查学生在“知识与技能”目标维度的表现为基础,考试内容规划应以“标准”为根据,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首先,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改变了学科本位观念。新课程下的教学超越了学科本位理念,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获得学习的兴趣、习惯,以及一定的学习能力。其次,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新标准贴近生活,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物理现象揭示规律,使学生体会到知识来源于实际,并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新课标强调以物理知识与技能为载体,让学生在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现代的教育实行的是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目的,而且是因材施教,绝不能把学生当成学习的机器。所以,现在的初中物理考试不单单像以往那样单一地只考查书本知识,而是多元化的。它的进行要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理念和发展。

素质教育理念下,初中物理考试已慢慢发生了变化,考试的内容要充分体现新物理课程理念,即:关注科技与社会发展,注重联系自然与生活,注重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与学科渗透,引入物理科学的新成就,能够促进新课程的实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新的课程标准对物理考试有了新的要求。考试要体现“三维目标”的具体要求,同时把组织考试和组织复习结合起来进行,初中物理考试的目的是督促和帮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考前复习和考试等过程,加深理解和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把知识系统化并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培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做好物理考试工作,必须着重抓好课堂的教学工作和复习工作。忽视课堂的教学工作和复习工作而单抓考试,是达不到物理考试的目的的。教师要充分利用物理考试的结果,做好教学反馈工作。反馈工作有两个方面,一是教师通过试卷分析、评价教学工作的得失,采用有效的教学措施和方法,找到教学中的不足并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教学工作的意见。二是帮助学生正确利用考试的结果,找出错误的原因,明确努力的方向,改进学习方法,正确使用考试所提供的反馈信息。

再谈谈初中物理考试试题的设计方向,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有了新的特点和新的要求。所以现代教育中的物理考试要充分体现出新的物理课程理念,考试试题的设计方向也产生了一定的变化。首先必须按照“三维目标”进行,随素质教育而提出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物理教学要严格按照“三维目标”的具体要求进行,所以物理考试试题的设计同样也要体现出新课标的要求,落实每一维度的考查要求。初中物理考试中“知识与技能”的体现,新《标准》要求对“知识与技能”的考查应注重理解和应用,不宜过多考查记忆性的内容;避免烦琐的数学计算;考试试题中的物理情景应该有实际意义,避免故意编造。同时体现科学探究中的过程与方法,对“过程与方法”的考查可以考虑以下方面:(1)提供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的物理现象,让学生简单描述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考查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2)通过信息题考查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以及能否制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3)考查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书面表达能力。

例如:呈球面形状的反射镜叫做球面镜,用外表面做反射面的球面镜叫凸面镜。用平行光对着平面镜照射,反射光线也是平行光,也就是说,平面镜对光线既不起会聚作用又不起发散作用。那么凸镜对光线的作用是否与平面镜对光线的作用相同呢?

甲同学想:这可能不会相同,为了寻找正确答案,他考虑了一番,进行了探究实验。该同学将好几只激光手电筒捆绑在一起,形成相互平行的光线对凸镜照射,发现平行光线经凸面镜反射后如图所示。该同学最后把实验结果写成了书面报告。

平行光线经凸面镜反射后的图像

请你根据该同学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凸面镜对光线的作用是怎样的?

(2)请举一个例子,说明凸面镜的这种作用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有何应用?它所成的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

(3)你能否由凸面镜对光的作用,推测出凹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分析:题目开始先定义凸面镜,即使教材没有重点的内容,也可以采用这种形式考查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做这道题,学生感受到探究实验的一般程序和基本方法。第二问像的大小问题,可以反映出学生平常的注意能力、观察能力。第三问通过对凹面镜的推测,反映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表现情况。

一直以来初中物理都是采用笔试,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本中涉及的原理、规律及公式的推导和论证,还考查学生的创造能力。如:根据学过的电学知识,选择适当的器材,你能设计出几种测定导体电阻的方法,并画出电路图。不管设计出几种方案,只要是切实可行的,就说明学生动脑了。我认为实验操作考试也是非常必要的。实验操作主要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否会正确使用实验仪器,能否按正确步骤进行实验,能否自己做一些小实验。我们可以把实验中所涉及的多种不同仪器放在一起,让学生挑选出合适的仪器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操作不仅要求学生弄通实验原理,还要知道所选器材的型号及性能,如对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等仪器的使用。

上一篇: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防制下一篇:国际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