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初中数学(共11篇)
支架式初中数学 篇1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想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必须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 支架式教学模式主要是指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建立合理的数学支架,开展和学生最近发展区相近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通过问题、互动、探究等方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性,可以通过学生个人独立思考,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使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行整合,进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能够灵活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完成教学目标. 由此可见,实施支架式教学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打开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下面是笔者对支架式教学的几点应用探究.
一、以教学中心为主体,建立合理的支架
支架模式可分为问题支架、范例支架、工具支架、图表支架等多种多样的模式,但是在建立支架过程中切不可随意,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确定正确的切入点. 因此教师课前应该明确教学内容,了解每一个学生学习基础情况,哪一种途径最适宜为学生所掌握,将这些都作为支架设置的重要依据. 比如在讲解《相似三角形》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选择建立“工具支架”,也即是让学生们利用放大镜仔细观察三角形是否和原三角形有差异变化,然后让学生们对比原三角形和放大镜下的三角形在形状上存在哪些相同点和差异. 然后教师再组织学生们相互讨论、探究两个三角形是否发生边、角的变化,并且说出他们之间的关系. 学生们通过观察、分析后,很快就可以总结得出两三角形角相同,但是边成比例的结论,此时教师再提出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学生们自然就非常理解. 通过知识迁移也可以引入“相似多边形”的概念、定理. 这样的话,相信学生们很快就可理解、掌握相似的关键点,也即是各边成比例. 这种教学方式比较灵活多变,而且是通过学生们自己观察、分析、探究所得,理解、记忆更加深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建立支架课堂,合理安排课堂结构
课堂是数学教学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密切相关,教师应该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支架式教学的实效性.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学生主要是根据自己平时的生活经验来认知一切事物,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教学活动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接轨,应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进现实世界.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将抽象的知识想象具体化,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比如在讲解“方差”的基本概念时,教师应该了解到很多中学生会对于射击有强烈的兴趣,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射击场景,总共有甲、乙、丙三人,每人打5次,其中甲分别中了4环、6环、5环、3环、7环,乙分别中了2环、8环、9环、5环、1环,丙射了九次,其分别中了9环、5环、6环、2环、3环、1环、4环、7环、8环,问题是试求甲、乙、丙三人成绩谁的最好?
面对这一问题,学生们刚开始都很兴奋,认为只要计算出三人的平均成绩即可得出答案. 这时教师再继续提问,“请问甲、乙、丙三人谁最稳定?”这个问题很多学生都持有不同的意见,教师让学生们自由分组讨论,同学们之间可以相互讨论,相互学习,相互反驳,大家都热情高涨,讨论得非常激烈. 最后教师再引入出“方差”这个新概念. 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们更加愿意投入到新课学习中,也能够让学生们带来疑问学习,注意力也会更加集中.
2.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留出充足的思考时间
思考是调动学生探究欲望,开发学生思维的主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知识灵活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方式. 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发挥和自主思考的空间和机会,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更好的联合新旧知识,充分利用自己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构建小组协作交流模式
如果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后,无法解决问题,就需要借助其他人的力量共同解决问题. 如果教师直接讲解,学生听,这样的话学生理解并不透彻,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自由分组,相互协作,通过整合多人的力量共同探究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教师只需要在其中适时“点拨”即可. 比如在讲解“不等式”的相关性质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几个小组练习、研究几个比较难的不等式,总结解答不等式的方法,并且探究不等式的特征.
支架式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可能做到“量身定做”,能够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感觉到自己的进步,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支架式初中数学 篇2
皋兰县文山小学 王成英
摘要:传统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拥有很多弊端,比如它有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掌握知识不够牢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不强的特点。“支架式”的教学方法能改变传统教学的弊端。本文以小学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为例,说明该种教学的实施方法,并说明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
关键字:小学数学;支架式;应用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支架式”教学的意义
所谓“支架式”的教学,是指首先给学生一个学习的范围,确定学生在这个范围中可以自由的探索,以免学生的学习方向漫无边际;将学生引入这个范围中,让学生乐于在范围中探索;给每个学生探索的空间,让他们学习自己想要学习的知识;让学生相互交流学习的心得,彼此取长补短;教师给予学生学习的评价,让学生了解这次学习的成果。“支架式”教学方式是一种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一种模式,它具有目的性强、自由度高、交互性强的特点。小学数学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时候,可以使用该种方式。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支架式”教学的方法
1.教学目标
该次教学的内容为《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内容是要让学生理解表面积和体积两个概念,根据以前学过的面积知识了解体积的计算方法。能建立初步的空间空间意识,能将三维空间联想与数学计算联系起来。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能找出计算物体体积的方法,使学能能把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
2.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教师拿出积木给学生玩,积木中有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教师引导学生去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学生在分析两块积木的特点中了解长、宽、高的知识,并识别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对比建立初步的空间立体几何知识的概念。
(2)引导计算
教师引导学生量长方体的长、宽、高,引导学生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思索,怎么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积?学生经过思索,提出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六个面加起来即为总面积。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思考表示鼓励。教师粥引导学生玩积木,让学生思索把四块正方体积木叠起来形成一个大正方形,引导学生思索表面积怎么计算?如果把四块积木叠成品字形,怎么计算?学生在思索的过程中寻找到计算表面积的规律。
(3)相互交流
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让学生一起思索,如果现在给学生十块正方形积木,要怎么叠,能叠出表面积最大的图形?要求学生可以在纸上画图形讨论,并写出计算的公式。学生们通过讨论,分别给出自己的计算方案。在共同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们能集思广义,共同动脑动手。在共同讨论的过程中,他们建立初步的立体空间想像能力、具有初步的抽象和形象思维转换的能力、初步的几何计算能力。通过共同思考,所有的学生学习能力都得到增强。(4)课后作业
要求学生计算该层楼到上一层楼的楼梯面积。要求学生给出测量的数值和计算的公式。要求学生自己测量手中的数学书,体积的大小,并思索现在有一百本数学书,如果你为它设计包装,要怎么设计怎么捆,可以最省包装纸?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支架式”教学的优点
传统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拥有很多弊端,比如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掌握知识不够牢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不强。使用“支架式”教学方法,可以看到它的优点:
1.学生的学习兴趣高
教师为了引导学生能自主的学习,需要给学生创造学习情境。教师创造学习情境的方法有很多,比如举学生在生活中见到的例子让学生想象、观看多媒体、讲故事、和学生做游戏等。学生在情境中学习,会感觉到学习并不是枯燥的东西,他们觉得学习数学原来也是非常有趣的。原来数学知识与生活有关、与文学有关、与历史有关、学生进入情境以后,会更加乐于自主的学习。
2.学生的实践能力强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仅只教育学生理论知识,学生虽然学会计算的概念,然而往往只要计算的条件发生变化、计算的过程变得复杂学生就会无所适从。然而在“支架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仅只是把需要学习的目的告诉学生,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方法找到答案。学生在用眼、动手、思考的过程中自己摸索答案、自己验证答案,他们掌握到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实践能力得到加强。
3.学生具有合作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以教师为中心,单线式的发散形式,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不多,学生和学生之间没有互动,因此学生除了单一的增加自己的理论知识以外,其它的能力都得不到培养。而使用“支架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和学生之间需要展开交流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学生们之间能一起思考、一起克服难题,他们彼此之间产生同伴的意识,由此,他们的情感变得更丰富。在学习过程中,为了克服困难,他们会自发的取长补短,形成初步的合作关系。学生从小如果能形成合作意识,以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也会以合作的方式使自己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4.学生得到自我肯定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给学生补置作业,学生可能觉得做作业很麻烦,他们不想做作业;或者觉得数学作业太难,他们觉得自己太笨;或者学生用抄作业的方式,敷衍教师的评估。学生如果不想做作业,他们会被其它的人称为不爱学习的学生;如果他们抄别人的作业,他们自己也知道自己没有认真学习;如果学生觉得作业太难,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无论是哪种结果,学生都容易否定自己的价值,这种心理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它容易让学生成为一个喜欢逃避的、懦弱的人。而“支架式”的教学方式,由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已经对学生展开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做作业时,愿意通过自己的能力去克服学习困难,这种积极的心态会让他们自主的学习到更多知识,他们对自己的肯定,会让自己变成一个勇于接受挑战的人,他们也就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总结: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支架式”的教学方法革新以往的教学弊端,要求教师以全新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具有很多优点。教师在引导小学生学习时,可以根据教学的范围和内容,引导学生用“支架式”的方式学习数学。
参考文献:
支架式初中数学 篇3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初中数学;学习效果;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214-02
在学生的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是需要学生能够掌握数学概念以及数学相关原理来作为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并且以这些原理来作为载体,充分传递数学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但是,很多初中数学老师在进行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关于教学方法的问题。以下是笔者针对支架式教学具体概念的概述,详细如下所述。
一、支架式教学概述
支架式教学属于一种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实现的教学方法,在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1]。支架式教学的理论主要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发展而来,如果学习理论中的行为主义能够进一步发展成为认知主义,那么之后就会逐渐形成建构主义理论体系。在数学教学中,支架式教学中的支架有各种各样的形式,能够随着学习任务的改变进而发生一定的变化,其中的本质以及复杂性的问题主要建立在当时的情景之上。
二、支架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1、问题支架
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支架式教学中的问题支架进行教学。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数学教师能够轻易的在脑中构思出一些问题支架,并且设法将学生的思维逐渐集中到教师自己预设的思考的轨道上面。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在正式的课堂教学之前粉刺学生在学习新课程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的问题,并且做出相应的问题构架,预先设定出具体程度的问题。在一般的情况下,教师设置问题支架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顺利地将思维的分析转移到自己所预先设计的支架之上,这样之后为学生的学习来指明方面,为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取数学解题思路提供极大的帮助。
例如,在学习有关单项式或者是整式的概念的过程中,需要借助一定的例题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该学习概念。例如这个问题为:有一辆列车正行驶在冻土地上面,其速度是每小时行进100千米,在2小时或者是3小时之后,列车一共行驶的总路程是多少?在行驶了x小时之后一共行驶了多少路程?在解答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本身在接受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限制,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需要适应问题支架的方法来进行教学。教师首先需要对这个问题进行铺垫,构建一定的问题支架。对于没有学习过整数的学生来说,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设计问题的时候教师应该让学生先体会整数形式。首先让学生选择一个比10要大的整数,然后再使用这个数来分别减去个位数和十位数上面所示的数字,在得到了一个新的数字之后再使用这个数字的十位数和个位数进行想家,之后再使用这个数来乘以15之后再减88,这样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其中的奥秘,试图自己解决问题。很多学生可能在解答这个问题的时候还会使用将这个两位数设置为(10a+b),教师可以在这种解题思路中指出这个设置的形式就是整式,进而引出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2、建议支架
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问题设置虽然很重要,但是在上课的过程中还需要构建一个建议支架,在这两个支架之间需要使用一个问号来进行连接,两种支架方式体现出来的相关效果截然不同。建议支架主要是能够将老师的灵感顺利传送给到学生的思维中,对于学生存在疑问的地方一般都需要准确地指认出来,并且能够给予学生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老师在课堂上面面对的是一群学生,每个学生自身的学习程度都不一样,且各自的接受能力有限。因此,教师在构建建议支架的时候需要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够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问题并且进行正确的解答。
例如,在学习有关三角形的内角知识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使用建议支架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概念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在小学学习过的有关剪拼三角形纸片的方法来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的问题。另外,教师还能够使用一些附加的問题来验证有关三角形内和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是让学生添加辅助线,让学生自己通过亲身的实践来验证问题的答案。
3、概念图支架
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使用概念图支架来进行具体相关数学知识的教学。概念图主要属于一种新型的学习理论所演变过来的一种教学方法。数学教师可以根据上课之前自身对于知识本身的一种掌握程度来画出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构建出一个概念图,这样的图形关系需要能够让学生对于需要学习的知识点一目了然。在正式上课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根据已经建立出来的概念图来进行讲解,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在听讲的过程中更加容易理解图示。另外,教师还可以在概念图上面适当添加一些较为详细的知识细节,这样能够有效保证知识的相对全面性,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
例如,在学习有关实数的概念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使用概念图支架的方法,在上课之前教师需要构建一个相关的概念图,在上课的过程中向学生进行展示,并且搭配一些语言的描述。以下图1是有关初中数学中实数的概念教学概念图。教师在使用概念图支架作为教学工具的时候,教师需要首先将每个需要理清的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且突出核心知识点的部分,之后再逐个进行扩散,最后构建出一个相对比较完整地概念图。学生在听取相关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能够使用概念图示来进行讲解,呈现出一个相对更加有层次感的结构图,利于学生对于新知识点的理解。
数学学习在初中的学习阶段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这对于学生在培养认知方面的能力和逻辑性方面有重要的作用[2]。笔者主要分析了支架式教学的概念以及支架式教学在初中教学中的实践方面的运用,希望能够为促进相关教学发展提供建议。
参考文献:
[1] 陈 刚.归纳法在初中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与评价.2013(11).
支架式初中数学 篇4
1. “支架式”教学方式的重要作用
1.1 数学教学的实施更加有针对性
数学教师在利用“支架式”教学前首先要对学生的数学基础进行充分了解, 根据不同学生的基础有针对性的进行数学课程的教学活动.
1.2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支架式” 的教学方式要求数学课程的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教师的角色是数学课程的组织者以及引导者, 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支架式”的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区别, 也提供给学生更加多的学习空间, 能有效的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1.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
“支架式” 教学中最重要的两个过程就是独立探索以及合作学习, 这也要求教师在初中数学的授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 为学生设定合理的教学情境, 帮助学生能够自主的探索学习, 同时, 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索, 扩散学生的学习思维, 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2. “支架式”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2.1 教师对 “支架式”的教学方式认识不足
“支架式”教学方式的应用基础还不是很好, 并且受传统数学教学方式的影响, 很多初中数学教师并没有认识到“支架式”数学教学的重要作用, 并且对这种教学方式理解也不深, 导致了初中数学教师的认识不足. “支架式”的教学学生占有主导地位, 教师在教学活动实施前, 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 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 让学生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但是, 很多教师在初中数学的课堂中还是采用传统应试教育的方式进行授课, 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权, 导致数学课堂的枯燥无味, 也造成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
2.2 教师没有充分了解学生个体的差异性
每名学生的思维方式都是不同的, 他们都有自己独立的思维, 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要充分的了解每名学生, 根据每名学生的特点构建初中数学的教学框架. 但是, 大多数的数学教师并不能很好地完成这点, 并没有充分的了解每名学生个体的特点, 使得教学的框架不是很合理, 造成部分学生不能充分了解课堂上讲解的知识, 由于学生思维跟不上教师课堂授课的进度, 也导致学生的学习进度渐渐地落下很多, 久而久之, 学生会丧失初中数学的学习兴趣.
3. “支架式”初中数学教学应用研究
3.1 构建合理的认知支架
首先, 构建背景支架;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就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潜在知识以及新知识有效的结合在一起, 建立起具有潜在联系的认知结构, 然后渐渐的拓宽新的认知结构.这也表明, 所有的新知识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之上的, 也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才能进行新知识的学习.所以, 初中数学的教学首先要构建背景支架, 有效的帮助初中生将新旧知识进行有机的结合, 帮助学生在掌握一定数学基础知识后, 学习新的数学知识, 帮助学生将两者联系起来, 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 刺激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比如, 初中生在学习三角形的课程中, 首先组成三角形的每个线段, 学生在小学就有所接触的, 教师在教课时, 可以将这些知识结合起来为学生讲解三角形, 进而讲解角度等三角形相关的知识, 这样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三角形的理解.其次, 构建直观支架;初中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 它具有形式化及抽象的特点, 特别是数学的概念以及法则等内容中, 它通过各种数字符号将本来具体客观的事物进行了替换, 学生在理解这些概念时是存在一定困难的.这也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必须能够采用一些具体的事物将这些数字公式能够进行还原, 为学生构建一个直观的支架, 帮助学生理解那些枯燥的数学概念.比如, 圆形、梯形等课程的讲解中, 教师可以将现实中存在的脸盆、凳子等圆形、梯形形状的物体呈现给学生, 并且对其具有的特点现场为学生进行讲解, 利用直观的物体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形状所具有的特点.
3.2 构建情感支架
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舒适的初中数学学习环境, 为学生提供最佳的学习状态, 这对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措施来打造课堂的学习氛围, 积极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比如, 等差数列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将数学家高斯计算1 + 2 + 3 + 4 + … + 100 的小故事来活跃课堂气氛,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习的兴趣.
3.3 构建能力迁移的支架
“支架式”教学的实施要求教师必须要明白数学教学的程序, 对知识的讲解书序必须要有合理的顺序安排, 能够将教材充分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构建起数字的能力迁移, 鼓励学生参与到数学课程的教学活动当中.比如, 二次函数的讲解过程中, 必须要帮助学生理解二次函数概念以及函数y=ax2图像、性质, 二次函数y=a (x-h) 2+k的图像以及性质等.
总结
我们通过对“支架式”数学教学的分析, 对其发挥的作用进行简单地阐述, 同时, 提出“支架式”教学的实施措施. 采用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充分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而提高了初中数学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郭晓旋, 付东青, 严涛.支架式教学模式在数学应用中的探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3.
[2]邓建伟.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几点思考[J].学校体育学, 2012.
支架式初中数学 篇5
关键词:初中数学;支架式教学;创设情境
支架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有效地打破单一的教学形式,并借助创新思维、优化教学环境等手段对旧的教学内容进行了一定的补充和发展,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方式。
一、创设问题情境是基础
问题情境在支架式教学中的创设不仅可以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同时还能使学生有“境”可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问题情境的教学价值,教师就要努力遵循以下几个设计问题的原则:第一,可及性原则。问题的设计要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实现和解决。第二,直观性原则。对于心理和生理都尚未发展成熟的初中生而言,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加强问题的可理解性以及直观性,使学生能够借助对这一问题的学习来对新的数学知识进行再思考。第三,开放性原则。这一原则简单地说就是问题的提出要能够给学生提供较大的发展空间及思维场所。第四,挑战性原则。为了不让学生对教师布置的问题产生乏味感,教师就要适当地提高数学问题的难度,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除了常规的数学问题可以构建问题情境外,教师还可以借助生活情境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和构建。例如,进行应用题的练习时,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就可以将日常生活情境融入应用题中,即在暑假期间,有两家商店进行了打折回馈顾客的活动,第一家商店对所有的商品进行二次打折,先打折扣为x,后又打y折,而第二家则采用两次均打(x+y)/2折进行相关的销售活动,那么请问,这两家商店哪一家打折更为优惠?
二、遵循基本程序是关键
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支架式教学的基本应用程序主要为:第一,构建支架,即以教学的实际内容和目标为主要依据,根据学生的认识结构和发展规律,构建相应的教学框架。就数学教师而言,他们就应当积极地挖掘教学大纲中的要求、教学知识结构等。第二,构建情境,即以情感为主要的基础进行情感支架的构建,这一教学环节需要教师具备较高水平的教学理论基础,因为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将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层次的处理,并将数学课程中的核心问题提取出来,进而促使学生爱上数学、实现学习兴趣的最大化激发。第三,自我探究,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切记禁止将问题的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要转换教学思维,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进而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结论、增长知识。这样做不仅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及探究的兴趣,还能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真正实现综合素养的提升。第四,学习评估,这是支架式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在评估中实现自我发展、自我提升,教师就要打破传统单一的以考试为主的教学评价方式,实现评估的开放性。第五,反馈教学,即通过对实际教学的反思等,将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问题進行整合和反思,进而得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对支架式教学基本程序的遵循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价值,同时更能让学生在明确教学环节的过程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而促进自身数学素养的提升。
三、选择正确支架是保障
支架式教学中的支架形式是极其丰富的,因此,为了更好地在数学教学中应用支架式教学,教师就要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为依据,合理地选择支架形式。首先,认知支架的构建。研究表明,学习的实质就是将新的认知和原本就有的认知进行实质性联系,进而实现新认知的扩大和延伸。因此,教师就要构建合理的认知支架,帮助学生找到新认知和旧认知之间的切合点,同时,因为数学具有较强的抽象性,教师就要深入研究,避免用抽象的数学符号进行表达,为学生创设认知支架。例如,在学习“生活中的轴对称”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展现出来,如剪纸、镜子成影灯等,让学生在观察中进行认知和理解,进而对轴对称形成正确的定义。其次,情感支架的构建。数学教学的最高要求并不是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是在给予学生鼓励的同时,帮助学生增长学习技巧。最好的方式就是创设教学情境,即营造良好的支架式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情境中融入课堂,实现提升。
总之,为了更好地构建支架式教学模式,教师就要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依据,在对初中数学教学进行分析探究的基础上,进行“脚手架”的搭建,进而真正让学生在自主性的驱使下获取知识、提高技能。
参考文献:
[1]聂芬.初中数学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
[2]唐志春.支架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5.
支架式初中数学 篇6
阅读教学虽然要以学生为主体, 但是不同学生在知识水平、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为了满足不同学习者的要求,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搭建学习“支架”是非常有必要的, 它不仅可以促进阅读理解, 更可以积累阅读策略, 发展阅读能力。支架式教学 (Scaffolding Instruction) 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 利用情境、协作、探索、评价等学习环境要素,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 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目的的教学方法。
一、支架式教学理论
支架式教学是以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新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 学生的学习状态有两种水平, 一种是目前已达到的水平, 一种是潜在的可能达到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根据欧共体“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的有关文件, 支架式教学被定义为:“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 (conceptual work) 。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 为此, 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 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何克抗, 1997) 。”支架原本指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 在这里用来形象地描述一种教学方式:学生被看作是一座建筑, 学生的“学”就是在不断地、积极地建构自身的过程;而教师的“教”则是为学生搭建一个必要的脚手架, 支持学生不断地建构自己, 通过支架作用不停地将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更高的水平, 不断建造新的能力 (Graves M F, Braaten S, 1996) 。
支架式教学的“支点”一般以问题的形式出现, 通过学生独立探索的过程“释疑”, 最后导向“成趣”的目标, 点燃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让学生在问题中完善思维体系, 将知识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 促成知识和智慧的升华。支架式教学由搭脚手架、进入情境、协作学习、独立探索、效果评价五个基本环节组成 (见图1) (杨燕娟, 2011) 。
二、支架式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 实例
支架式教学相比于传统课堂教学, 更强调自主学习。如何保证学习者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自主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教学设计中所说的“支架”不再是简单的或是 教师的暗示、指导, 而是指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中所需要的基础性的东西, 可以是文本的、音频的、视频的, 同样可以是触觉或动觉类活动, 也可以是教师的指导、同学之间的帮助 (王笃勤, 2009) 。笔者以牛津初中英语8B Unit6 A charity walk的Reading教学为例, 具体说明操作程序。
(一) 搭建支架, 明确学习目的
乐施会毅行者 (Oxfam Trailwalker) 是为募捐而进行的一种慈善步行, 每年举办一次, 由香港乐施会组织。路线是100公里的麦里浩径, 从东到西穿越8个乡村公园。全程必须在48小时内跑完。每队有四人, 挑战开始之前以及进行过程当中, 要求每个人做好计划, 相互支持, 相互帮助。团队精神至关重要, 因为整个团队必须一起跑完全部路程。每个参加的队伍可以从后勤人员那里得到食物、饮料以及又干又保暖的衣物。每队必 须募集到至少6500港币的赞助。这些赞助款用来帮助穷人、实施发展项目和救济计划。
学情分析:
事实上, 对于国内初二的学生来说, 乐施会毅行者这个话题相当陌生, 因此这话题一方面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另一方面学生也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 比如理解障碍等。这也是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搭建“脚手架”就是要求教师首先要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以学生实际的发展水平为起点, 以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为目标。
教学目标:
1.掌握并能熟练运用本课出现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
2.能理解文章细节信息并掌握略读、精读等阅读技巧。
3.学生能学会用正确的语言介绍具体的慈善活动。
4.通过学习了解乐施会毅行者这项慈善步行活动, 学生能从中学习毅行者们坚强的意志和帮助弱势群体的奉献精神, 并学习团队合作精神。
让学生了解学习目标, 增强了学生在本课学习的针对性, 课堂教学活动也因此有了方向和依据, 并且这些目标均属于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在学情分析中, 教师关注到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注意到了学生原有的认知与新认知之间的距离, 并以此为依据进行“脚手架”的搭建。
(二) 创设情境, 加深知识理解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活动中, 支架的搭建通常以活动设计作为支撑, 比如讨论活动、问答活动、评价活动等等。对于本课Reading而言, 由于8B这本书后三个单元是围绕着慈善活动这一共同主题而展开的。因此, 学生通过复习这些慈善机构及其工作性质, 可以让学生体会学习的意义。另外,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增加直观性和趣味性, 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学生也能积极参与, 集中注意力。
1.首先在屏幕上展示慈善机构的图标, 并询问这些机构所从事慈善活动的范围。
Questions:
a) Who does ORBIS help? (Blindpeople)
b) What does UNICEF do? (To helpthe poor children)
c) What does World Wide Fund forNature do? (To help and protect wideanimals)
2.告诉学生我国的传统美德之一便是帮助他人, 哪些人最需要我们的帮助呢?我们又能提供哪些帮助呢?向学生展示一些图片, 并和他们一起谈论这些图片。
T: How can we help blind people?
Ss: We can help them cross the road.
T: What do you think of it?
Ss: It’s meaningful/important.
T: Yes, it’s meaningful to helpblind people cross the road.
3.与学生一起回忆并探讨我校不久前组织的一次慈善活动, 通过问题的形式帮助他们回忆活动的内容、目的及进行方式。
Last month, we donated somemoney to our schoolmate Xu. What’sthe matter with him? How did we collectthe money? How did we organize theactivity?
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 又让学生预先了解本单元重要的语法项目it的使用。在所设置的情境中, 通过问答法,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学习目的明确, 并为文中慈善活动的引出作了良好的铺垫。学生可以迅速进入阅读情境, 为下一步精读做好准备。
(三) 协作学习, 构建语篇框架
创设情境后, 教师通过概括段落大意的方式帮助学生构建语篇的框架, 使他们对文章的语篇在脑海中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概念。紧接着提出“探究问题”:
1. What do you know about OxfamTrailwalker?
2. Is Oxfam Trailwalker an easyhike?
3. Team spirit is very important init, isn’t it?
学生在合作、竞争的氛围中习得语言能够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通过此部分的学习, 学生对Trailwalker的流程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 问题的设置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中的内容。
学生了解了文章的脉络和语篇的框架后, 教师进一步引导他们阅读思考并提问:
1.Where is Oxfam Trailwalker heldevery year?
2.Who can join Oxfam Trailwalker?
3. What is the aim of OxfamTrailwalker?
4. Is Oxfam Trailwalker a difficult walk? Why?
5. Is it necessary for team membersto support and help each other beforeand during the event? Why?
6. What is the job of a supportteam?
7. What will the money be used for?
8. What should people do beforethe walk?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分组合作, 鼓励他们讨论:What would youlike/dislike about being in an OxfamTrailwalker Team?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同时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支架。从设置情境的问题开始, 教师设置了一个个有层次的问题, 这些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能起到传授与巩固知识的作用。在这样一个不断“设疑——释疑——再设疑——再释疑”的教学过程中, 可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开阔, 从而为他们搭建了科学的“支架”。
(四) 独立探索, 训练阅读技能
教师对学生的具体指导是学习者发展必要的支架。教师启发引导, 能帮助学生沿知识框架逐步攀升, 特别是隐性知识的体悟与理解 (王笃勤, 2009) 。起初的引导、教师的帮助可以多一些。但是, 随着学生对语篇的全面理解能力的逐步提升, 教师应愈来愈多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 最后争取做到无需教师的直接帮助, 学生自己能建构更多有意义的知识结构。如在该语篇理解结束后, 教师可指导学生讨论:
1. Would you like to join thischarity walk, why or why not?
2. If we try our best to help peoplein need around us and make the worldfull of love, we will live more happily inthe world! We should help each otherand let our world be full of love, whatcan we do?
最后两个任务的设置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 在使用的过程中更能深刻理解所学习的知识, 而且让学生在内心深处能够感受到哪些是他们最需要帮助的人。通过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反馈, 可以让教师更加了解学生在本堂课的学习情况, 也让学生巩固了这堂课学习的内容, 提高了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五) 效果评价, 增强学习自信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 无论对活动的过程还是对活动的成果评价, 都应使用多元化的方式, 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师生共同评价和学生互相评价等, 做到总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体验进步与成功, 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 调整学习策略, 促使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 (教育部, 2003) 。例如, 在教授完8BUnit6 A charity walk中的Reading部分后, 笔者开展了小组互助式读写活动“Try to share ideas about charities withyour classmates using the expressions inthe text”, 学生们分小组写好后并上台朗读。在朗读过程中, 首先由学生们互评互改, 再由笔者统一点评, 表扬了完成认真、出色的小组, 并找出了一些小组存在的问题。
学生之间的互评互改和教师的点评, 使学生体验到使用英语的乐趣, 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增强了学习英语的信心, 从而保证了英语阅读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三、反思与体会
建构主义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支架式教学”是一种开放的教学模式, 它是一种以学习者当前发展水平为基础的、系统有序的、可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技能并向更高发展水平迈进的教 学策略 (高艳, 2012) 。有助于学习者较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识。但是,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一方面部分教师误认为这种教学策略就是简单的师生之间的问答, 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很难被激发。另一方面在小组讨论和协商过程中, 存在一些教师缺乏有效的指导, 导致部分学习能力弱的学生, 不能独立完成课堂任务, 造成课堂时间浪费。
恰当地使用支架式教学模式能优化阅读教学过程, 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帮助学生逐步掌握阅读策略, 增强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有效地实现英语阅读教学目标 (李东勤, 2011) 。但在实际教学中, 还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检验。教师首先要对复杂的学习任务进行分解, 然后通过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唤醒, 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寻找到一个教师“教”和学生的“学”的有效“支点”, 从而实现“教”与“学”的互动, 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在协作学习中, 教师要给学习者的疑问给予提示, 给学生的讨论提供思路, 以便全班学生集思广益, 让问题的解决达到更深层次的掌握和理解。另外, 在阅读问题的设计中,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水平和学习规律, 对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事先做出预想, 以便调整课堂教学计划, 驾驭好课堂。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97 (5) :74-81.
[2]Graves M F, Braaten S.Scaffolded Reading Experiences:Bridges to Success[J].Preventing School Failure, 1996 40 (4) :169.
[3]杨燕娟.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 2011 (55) :96-98.
[4]王笃勤.教学设计中如何搭建支架[J].英语教师, 2009 (2) :9-12.
[5]高艳.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支架式教学模式探讨[J].当代教育科学, 2012 (19) :62-63.
支架式初中数学 篇7
一、创设情境,引出主题
支架式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 在具体的情境中构建起概念框架,而在这个建构的过程中,学生的兴趣是基础。结合英语学习的特点来看,以情境引出主题,围绕主题引导学生在对话、活动中初步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点,形成直观感知,从而为学生系统地构建英语知识奠定基础。
创设情境目的就是为学生搭建脚手架,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有初步的了解。在这个过程中,情境要围绕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展开,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出学习的主题。在创设情境阶段,教师可采用的方式较多,如辩论、对话、游戏等,关键是要结合 教学内容而选择,尤其要注重通过情境而引出新的知识。
二、提出目标,自主学习
建立起“脚手架”后,此时就应该让学生了解整个支架体系,即要学习些什么,然后才让学生对支架的各个部分一一进行探究。落实到英语教学实践中,实际上就是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然后引导学生个体结合目标而先自主学习。应用支架式教学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分解整个知识体系而引导学生逐渐构建,提出目标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质就是让学生个体先对知识系统进行尝试性学习。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一是要注重引导学生对词汇进行识记,二是要对材料初步阅读。
三、提出问题,合作探究
应用支架式教学,在学生自主学习 的基础上,需要组织学生展开探究活动,以探究活动来引导学生更好地对知识系统(即支架)进行构建。应该说,合作探究是应用支架式教学的关键所在。因为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需要结合教学目标而以问题、任务活动、游戏等引导学生展开交流活动,让学生在交流活动中对知识点形成系统构建。因学生在学习中具有主观能动性,交流中学生能全面地了解知识,从而促进其构建。同时,借助交流 活动,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可得到较好的培养。
以8AUnit 4Wild animals第三课时的教学为例,进入探究环节,教师播放录音并以问题“What will happen if they don’t eat food?Is Eddie willing to share the food with Hobo?”引导学生听后 回答,围绕教学 内容组织 学生在组内展开对话活动,以“Which is your favourite wild animal?”引导学生用I like...best./My favourite wild animal is....句式回答,然后再以“你说我猜”(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两个小组之间一个小组围绕某个动物特点而描述,另一个小组猜,交互进行)的游戏巩 固。如此, 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能更好地掌握关于动物保护的词汇并应用“if”的句式表达。
四、及时反馈,评价激励
应用支架式教学,在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分解探究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依然较为重要。一方面教师要根据目标引导学生进行各类活动(即听、说、读、写活动), 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对学生的活动进行指导,如涉及语法知识点时进行 精讲。如涉及What...?与Which...?的用法,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的句子引导学生先合作归纳, 然后教师再补充讲解。如为强调两个词所指的范围,可用具体例 子而作为 辅助讲解。 如What...? 是泛指, Which...?是特指,举例如What color do you like best? Which color do you like best,blue,green or yellow?
学生探究后教师要对小组学生的探究情况进行 反馈,然后做出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要以鼓励为 主,要注重帮助学生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尤其是对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要多找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当然,在评价过程中也要注重根据学生的探究情况指出不足,做出具体的指导。在实践中,教师可根据班级学生的情况制定具体的评价标准,将评价量化。如课堂中小组成员主动提问加分、问题讨论中能准确、及时解决问题也可加分等。
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以情境来搭建“脚手架”, 以情境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探究主题,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结合教学目标以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针对学生的探究做出指导,在反馈中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得知识构建,在探究活动中得到应用能力的提升。
摘要:应用支架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本文主要从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及时反馈等方面对支架式英语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探讨。
支架式初中数学 篇8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 会发现在针对初中低年级的英语写作教学中, 存在着一定的复杂性、过程性和综合性。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 学生会不断地有新的思想火花的迸发, 通过教师对其流程的数理, 将其运用系统的语言加以表达, 最终实现对其情感的描述。英语写作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这个过程就是将写作由原本的学转变为用的一个过程, 写作是一个用笔思考的过程, 通过学生的思考, 继而落笔直到实践的一个连贯过程, 因此写作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英语教学实践中会发现, 学生在用英语的环节中, 对于审题缺乏一定的能力, 对于句型的运用也欠缺一定的能力, 甚至对背景知识的匹配度也缺乏一定的灵活性。所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就是:教师怎样帮助初中低年级的学生加强写作思维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进而更好地为其在高年级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面临这样的问题, 有效引入支架式教学的方式, 对于解决上述问题具有一定的作用。
当前我国义务教育中课程改革不断深化, 以往陈旧的填鸭式和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 一些一线教师也开始革新自身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对于新课程改革提倡的教学理念开始认真的贯彻执行。这些一线教师逐渐开始寻求一种对于学生知识构建有利的教学模式, 而在这一过程中, 支架式教学因为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因此受到了学生很大的青睐。支架式教学模式在课堂创建一整年教学框架, 然后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 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探索, 最终实现相互协作, 共享思维成果, 实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知和构建。在教师搭建脚手架的过程中, 不但需要结合任务特点和学生的需要去适当分解教学任务, 确保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能力水平能达到适当平衡的节奏。另外, 教师在课程教学中, 运用表演、模拟以及鼓励的方式, 积极鼓励学生间的相互互动和写作, 实现学生对新旧知识的连接, 为其英语学习兴趣的激发创设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二、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方法探究
1. 教学“支架”的搭建。
在教学中, 需要教师重点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上深入钻研, 当前英语教学中, 中学七八年级的学生对于基础的句型如:“would like to do, It would be...”, 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 所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 需要七年级的学生在仿句的基础上, 运用这一课程中学到的句型作为支架, 然后老师在课前对学生布置任务, 任务主要是要求学生收集在学校活动中或者学校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改进措施, 然后需要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 在写作部分都需要用到此句型。结合这些活动, 对于不同形式的句型进行训练, 为学生的英语写作学习搭建一个支架。在支架的搭建过程中, 筹备计划阶段主要是需要学生收集学校设施及活动的改进意见;在转化推进阶段, 则要求学生结合基本的几个句型和阅读材料来完成填空。此过程是从说到写的转换, 在这一过程中, 加强对此句型的运用, 还可以适当增叫一个句型:“It’s because…”。
2. 强化的环境创设。
运用创建支架法的教学方式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将学生引入到一个具体的情境中, 继而更好地学以致用。因此在布置课堂作业时, 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共同收集校园改进计划, 同时学生可提出学校改变的具体程度和部分, 运用真实的布置任务的情景, 帮助学生走入到同龄人中间去, 在这一实践活动中熟练运用课堂中所学到的句型, 继而再实际中获取其所需信息。再者,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一些校园图片可以很好地活跃课堂的氛围, 学生也会更容易产生一种亲近感, 更好地感受到文化体验, 继而实现对知识的掌握。运用体验式教学的方式, 学生可以实现有话说、有内容可写的意义。运用这样的方式, 创设的情境不仅源于生活, 而且还高于生活, 最终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有很大的帮助。
3. 小组合作的方式。
教师在写作准备阶段应当将支架的作用发挥到做大化, 这样可以有效强化学生之间的合作, 以此为基础实现对学生的引导。所以, 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完成任务的环节中, 需要营造一种独立探索的氛围, 这是实现英语写作支架式教学中非常关键的一步。学生对活动意见进行收集, 是其小组间团结写作的结果。写作却是一个独立完成的任务, 是从说到写的一个过程。用半开放式作文题目帮助学生展开对作业的探讨, 然后用更多的学校图片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学校生活。以此为基础实现深入的探讨, 最终使学生完成一篇单独的作文, 运用独立探索的方式达到思考的结果, 展现其独立的间接最终独立成文。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 运用支架式的教学方法, 来指导学生的写作, 需要教师精心搭建一个优质的支架, 在情境的设计过程中, 应当运用问题情境的方式展开小组的合作和讨论, 最终每个人进行独立的思考并发表其自身的观点,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带着问题进行学习。
参考文献
[1]魏鸣.过程性写作评估与写作指导[J].甘肃科技纵横, 2015 (24) :168-169.
[2]刘文勤.支架式教学模式对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J].云南电大学报, 2014 (28) :133-135.
[3]赵宜夏.基于“支架”理论的英语互动教学模式探讨[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 (23) :167-169.
支架式初中数学 篇9
一、分析课程, 搭建支架
如何找到最佳切入点是教师进行支架式教学的必修课.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前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 不仅要准备好教材, 对支架进行挑选, 更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与生活经验相关的知识储备.对于教师来说, 要多问自己几个是否了解.即是否了解什么是探究学习的知识基础, 是否了解学生目前的知识储备的掌握情况, 是否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途径以及是否了解不同基础的学生所存在的差异.同时, 支架的搭建还要统筹整个课程, 进行各种新型教学模式的渗透.
比如, 在《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这节课.首先, 分析这节课的课程, 这四种特殊的四边形之间存在着各种互相联系, 矩形、菱形各自属于平行四边形, 而正方形则同时属于以上三种特殊四边形.所以, 首先我们可以搭建起一个支架.第一步, 通过教师的引导, 让学生初步认识四种四边形;第二步, 详细讲解平行四边形性质;第三步, 对矩形与菱形做讲解;第四步, 对正方形进行讲解.而在这四步中, 第一步需要情境式教学的方式, 第三步需要对比性的讲解, 并逐步开展支架式教学中的独立探索与协作学习方面的融入, 第四步则是支架式教学的重点所在, 引导与讨论多在第四步里用到.建好了基本的支架, 才是进一步的深入教学, 它直接影响着支架式教学最终的实施与效果.
二、引导教学, 独立探索
需要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的能力.独立探索主要是确定与给予学生与概念有关的各种元素, 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能力将各种元素进行重要性的排序.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引导和推动作用.首先在于课堂气氛的营造, 形成和谐民主的自主探索舞台;其次, 对教学情境进行精心创造, 让学生产生自主探索的兴趣, 在问题产生时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 从而有效解决问题.最后, 对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行动, 教师不能随意做判断, 即使这些思维模式并不合理, 也应当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认识, 而不能一味地将自己的观点灌输给学生, 从而保护好学生参与独立探索的积极性.
比如, 教师在讲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的时候, 我们可以抛出几个问题, 引导学生自主解决, 独立探索.在课前可以先画一个正方形, 给出它的相关数据, 然后问大家:我画的这个图形, 它是平行四边形、矩形, 还是菱形?而在讲解的过程中, 我们还可以抛出问题.比如在讲到正方形与菱形和矩形的关系之后, 让大家思考:正方形的对角线会具有什么特点?而在课堂知识点讲完之后, 更是可以抛出更多的问题.比如一个图形, 对角线垂直, 四条边相等, 它是正方形吗?一个四边形, 有两个直角, 对角线垂直, 它会是特殊四边形吗?正方形四条边的中点依次连线构成的四边形会是什么图形?得知一个图形是矩形, 还需要证明什么才能确定它是正方形……在抛出这些问题之后, 教师对于学生的思考不要过于干涉, 让他们尽可能地去独立探索, 只有在学生的思维出现困难的时候, 可以加以引导.这个引导要注意点到为止, 让学生打开思路即可.过多的引导同样不利于独立探索的效果与意义.独立探索是支架式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也是最能体现支架式教学核心内容的一个环节, 教师也要将它当成重点来实施.
三、小组协商, 总结讨论
协作学习就是通过小组的协商和讨论, 以共享集体智慧结晶为依托, 最终让小组成员对所学概念得到全面、正确的理解.对于教学的难点, 协作学习是一项不错的方式, 通过学习小组对教师的提问进行讨论, 集思广益, 通过思维的碰撞产生火花, 从而让学生知识掌握得更加充分.
支架式初中数学 篇10
【关键词】初中英语写作 支架式体系 构建
传统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多注重按部就班地教学,没有对教学核心进行把握,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缺乏针对性的教学互动,导致初中英语写作效益大打折扣。支架式理论主要从构建主义出发,对教学体系进行分析,以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为基础,形成针对性教学内容,对教学效益的改善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已经成为新时期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初中英语写作支架式教学模式
1.支架式教学理论
支架式教学理论要求以学生为核心,在情景体系中构建相应的教学内容,在合作学习中不断提升,不断优化,形成良好的“支撑”体系,不断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学习质量。该理论对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进行全面研究,从两者关系出发形成了系统化、层次化教学结构,解决了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师生矛盾和生生矛盾,构建和谐的教学体系,为学生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初中英语写作支架式模式的作用
初中英语写作支架式教学模式,是通过师生良好的互动构建相互“支撑”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改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形成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好教学的“度”,在学生学习中成为引导者、辅导者,并使学生逐渐独立,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实现教学关系的全面转化。
初中英语写作支架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改善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使学生主动投入到英语写作学习和写作训练过程中,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这对学生初中英语写作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具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是学生不断突破、不断进取的动力。与此同时,在支架式模式中,学生还可以全面了解初中英语写作框架,了解初中英语写作本质,充分把握初中英语写作中的相关内容,对其写作的框架式结构进行构建,这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改善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初中英语写作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支架式教学模式构建的过程中,要把握好框架结构,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学生需求,充分把握各项教学内容,设置写作层次,从而真正完善支架式教学内容,拓展支架式教学范围。
1.把握内容,做好基层支架建设
词汇作为初中英语写作的重要内容,对初中英语写作水平的提升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写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写作需求充分把握词汇、语法等内容,在教学词汇、语法等基础上合理选取写作方向,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运用词汇、语法等,将写作与教学充分结合起来,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笔者在Do you Want to go to movie? 教学的过程中,就从文章教学内容出发,让学生写一封简单的邀请信,邀请好友去看一场电影。在上述写作的过程中,学生将课堂知识与写作结合在一起,既深入掌握了课本教学内容,又全面训练了知识技能,取得了双管齐下的效果。
2.合理设置,构建良好交互支架
初中英语支架式教学模式构建的过程中,教师要对交互教学体系进行把握,要在交互教学基础上合理设置各项支架体系,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适当选取交互式电子白板、课堂小互动等,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写作存在的问题,给予针对性指导,从而全面激发学生初中英语写作的热情,实现学生写作效益的全面改善。笔者在The Four season of my Hometown写作训练的过程中,就设置课堂写作讨论交流会,鼓励学生用英语进行描述,相互交流自己家乡的美丽风光,对自己家乡四季风景的特色进行描述。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相互纠正描述中的语法、词汇等问题,在相互纠正的过程中不断改正写作中的常见错误,整体写作水平大大提升。这种交互式讨论交流模式,为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已经成为新时期初中英语写作支架式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内容。
3.全面了解,构建合理心理支架
学生心理状况直接影响着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效益,是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关键。因此,初中英语写作支架式教学模式构建的过程中,要对学生心理进行全面把握,在学生发展和需求上形成针对性心理支架,全面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提升学生的写作信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初中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笔者在英语写作中,经常以鼓励性话语评价学生,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步、不断成长,给予了学生非常大的支持和帮助,这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改善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与此同时,笔者还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善于发现学生写作中的闪光点,让学生相互欣赏、相互交流,这对学生写作兴趣的提高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除此之外,笔者还实事求是指出学生写作中的不足,让学生优化和完善自身的不足上,给学生相应的优秀写作案例,让学生模仿和训练,弥补自己写作中的不足,不断超越。
三、结语
初中英语写作支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合理设置支架结构,才能够全面激发学生英语写作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写作教学中。要科学把握初中英语写作内容支架、交互支架及心理支架,在三方面内容基础上形成系统化、层次化的写作教学体系,全面提升初中英语写作支架式教学效益,从根本上加速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发展进程。
支架式初中数学 篇11
一、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涵义
支架式教学模式是基于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建构主义教学理念下的一种教学模式。维果斯基认为, 儿童智力发展的两个水平即现有的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区域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应该基于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 创造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潜在发展区。支架, 本意是指建筑行业中的脚手架。伍德 (Wood, Bruner&Ross, 1976) 用这个术语来比喻更有经验或更有能力的人在另外一个人的学习过程中所施予的暂时的有效支持。“支架式教学”是教师在现有发展水平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 使他们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 从而提高其认知能力, 达到潜在发展水平 (庞国维, 2003) 。这种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原则,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阅读策略培训的模式
近年来, 阅读策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Anderson阐释了阅读策略作为一种学习策略, 属于程序性知识, 其习得要经过三个阶段:认知阶段、社会化阶段和自动化阶段。阅读策略的习得需要具备两个条件:学习者在有人提示的情况下不断练习并反思以及对相似的技能处理方式或行为迁移到另一类似的新任务中。大量的研究认为, 显性的或直接的综合性阅读指导是有效的。这种指导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策略使用意识, 通过提供系统的训练, 达到强化和监测策略使用的目的。O'Malley&Chamot认为策略训练包含两大步骤:第一步是进行单个阅读策略的训练以培养策略意识, 第二步是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示范特定的策略在特定的语篇中如何应用, 从而激发学生将阅读策略迁移到以后的阅读活动中。这种观点也得到了Weistein和Cohen的支持, 由此他们提出了基于策略指导的阅读教学模式, 这些模式中被研究者们引用较多的模式有以下两种:一是O'Malley&Chamot模式, 分为准备阶段 (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 、呈现阶段 (发展学生的策略知识) 、练习阶段 (训练学生使用策略的技能) 、评价阶段 (发展自我评价策略使用情况的能力) 、拓展阶段 (实现策略运用向新任务的迁移五个阶段) ;二是Oxford et al.模式, 此模式有如下操作步骤:在策略培训前让学习者进行某语言活动;让他们回顾是如何做的, 对任何学生提到的有用的策略和自我发现予以表扬, 并且让他们反思他们选择的策略是否改进了他们的学习过程;提出并示范其他的有用策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在语言学习任务中练习新的策略;策略如何迁移到其他的任务中;提供新的学习任务来练习使用策略, 允许学生自主选择策略;帮助学生明白如何评估策略使用是否成功。
三、阅读策略的支架式教学模式
策略知识是程序性知识, 必须经过不断练习并反思以及对相似的技能处理方式或行为迁移到另一类似的新任务中, 才能最终内化为学生的策略运用能力。笔者结合初中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 以O'Malley&Chamot的阅读策略培训模式为原型, 结合了PARLINCSAR的合作阅读策略训练方法, 运用螺旋上升原理, 设计了如下的三阶段阅读策略培训教学模式。
1.单个阅读策略培训阶段
首先通过访谈、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学生对阅读策略的了解和掌握情况, 然后根据新课标对初中学生阅读技能的要求, 教师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即所要教学的阅读策略和阅读策略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 继而制订教学计划。在制订了教学计划后, 教师搭建教学支架, 帮学生建立阅读策略意识。所谓支架, 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给予的一切帮助, 如对学习任务的动机和兴趣的激励, 或是为了使任务简单易行而给予的提示, 或为了使学生能集中精力完成任务, 达到目标而给予的引导, 或为了清楚地表明学生的程度与标准要求的差距的暗示, 或示范活动要达到的预期效果的演示, 等等。阅读策略培养的教学支架包括:教师介绍该阅读策略的概念及使用的情境;用出声思维法介绍教师遇到该情境会有什么感觉以及如何应对;用具体的例子演示该阅读策略如何使用, 包括运用导语、提示线索、激励动机等微策略。
接下来进行控制性练习。为了凸显该策略的运用优越性, 教师精选必须使用该策略解决问题的语篇或文段, 并给出必须使用该策略才能完成的任务, 学生尝试完成该任务, 体会该策略使用的情境与方法, 并且有意识地写下所运用的策略名称, 进行小组讨论分享, 评估策略使用的效度, 最后填写阅读策略使用评价表, 使策略的使用变成有意识的行为, 从而强化策略意识。
接下来是开放性练习, 学生自己选用需要运用该策略的文本, 例如练习“使用图表、标题进行预测”这一策略时, 所选材料的要求是有插图、有标题;练习“猜测生词”这一策略时, 要选择有一定量生词的文本来阅读。
最后是评价, 学生自主阅读后, 填写阅读策略使用评价表。
当然, 即使是在单个阅读策略的培训阶段, 也应该指导学生在日常的阅读中尽量使用已学阅读策略, 正确选择适用的阅读策略, 使策略积累呈现出滚雪球般的增长。
2.多种阅读策略综合运用训练阶段
阅读过程是读者采用多种阅读策略参与语言解码的过程。当单个阅读策略逐一培训阶段结束后, 就必须进行多种阅读策略综合训练。只有习得多种阅读策略, 真正形成了策略意识, 才能自主提取、自由运用这些策略, 真正提高阅读能力, 从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这一阶段的教学中教师的支架作用体现在寻找适合练习策略的阅读材料, 在活动进行之前提示所要练习的阅读策略、引导学生根据阅读的目的选择合适的策略、甚至示范活动的步骤直到组员能各知其责, 避免因不知该怎么做而导致下一步活动的障碍, 激励小组成员各尽其职达到各有所获等, 使各小组的活动能顺利开展。
这一阶段的教学形式是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的成员分为 (1) Leader (组长) :决定各阶段的任务, 保证活动纪律。 (2) Clunk expert (问题专家) :在猜测词义时负责用问题卡片提示操作步骤, 在理解难句时负责解答问题及向教师求助。 (3) Announcer (监控员) :负责各个组员的参与, 保证每次只有一个组员说话。 (4) Encourager (激励者) :负责对每个组员参与活动的评估, 鼓励每个人参与, 对小组下一步活动提供建议。 (5) Reporter (代言人) :在全班的巩固阶段负责宣读自己小组讨论的结果。 (6) Time keeper (计时员) :负责各阶段的时间跨度, 提醒小组成员及时转入下一阶段。
Klingner & Vaughn ( 1998) 将活动分为四步, 笔者将其增加了一个环节, 即评价环节来强化阅读中的监控与读后的反思, 五个步骤如下:
(1) 读前准备 (preview) 。此阶段的目的是用头脑风暴 (Brainstorm) 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了解要读的材料的相关信息、激活背景知识、预测文中要涉及的内容。
(2) 细节阅读 (click and clunk) 。此阶段的目的是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监控能力。这阶段达到理解细节和做出推断, 从而理解字面意思, 然后继续进行下一步阅读理解。
(3) 大意理解 (get the gist) 。这一阶段要求学生理解事实和基本观点。学生通过讨论来总结文章的主旨大意, 由汇报员来负责呈现小组集体讨论的成果, 其他小组加以点评最终达成统一的理解。
(4) 巩固 (Wrap up) 。这一阶段鼓励学生对文章内容提出深层次的理解问题, 旨在达到对内容信息和语言知识的深层理解与记忆。
(5) 评价 (Evaluation) 。采用如自评、互评和师评等方法从不同角度评价阅读策略的实际应用效果。其中自评的方法即自己评价自己在任务中的行为及表现, 可以采用这样一些问题来进行:用到了什么阅读策略?这些阅读策略效果如何?你什么时候使用它们的?和组员合作得如何?在合作中遇到什么问题?你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等等。互评是组员互相评价其他成员的表现, 主要评价在小组分工上各人是否很好地完成了任务, 与其他人的配合是否默契, 有没有因为个人的失职影响了小组的整体进度。教师评价是通过观察和检查学生的成果, 评价其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 合作中的贡献大小, 自主学习能力是否提高等方面, 对学习动机的推动效果如何等。
3.检测弥补阶段
学习策略是一种复杂的认知技能原则, 某一学习策略的习得必须经过多次练习并得到暗示性的反馈, 直至能将这种技能自动迁移到相似的任务中, 才可能习得这项学习策略。因此策略的训练必须采取螺旋上升的方法, 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后, 检测学生对哪些阅读策略还没有清晰地认知, 继而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轮培训——单个阅读策略的培训, 以及将这一策略内化到其策略系统中的综合培训, 达到习得这些策略的程度。因此, 教学的第三阶段也是另一个循环的开始。
四、阅读策略的支架式教学模式实践及运用
下面以《Go for it》九年级Unit 9的阅读课文Do you know when basketball was invented?为例来说明如何在实际阅读教学中使用阅读策略的支架式教学模式。
本课例为三阶段阅读策略培训教学模式中的第三阶段 (检测弥补阶段) 的一则教学案例, 此案例设计基于运用支架式教学模式, 有五个步骤:确定最近发展区;搭建运作支架, 创造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贯穿于整节课。
1.确定最近发展区
在对学生学情的了解下, 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制订教学方法。
本课例针对的是《Go for it》九年级Unit 9的阅读课文Do you know when basketball was invented? 本文是一篇介绍篮球运动起源的文章。文章由篮球运动的受欢迎现状, 谈到篮球运动的起源以及兴盛。这些内容分布在五个自然段中, 线索分明, 理解起来并无很大难度。但文章生词较多, 句子较长难理解, 而且文中关于篮球的信息点也很多, 为了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真实的阅读, 我将教学的重点定在吸收有关篮球运动的各方面信息。于是我将教学的切入点定在运用合作阅读教学策略 (Collaborative Strategic Reading) , 小组讨论, 目的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回顾学习过的阅读策略 (激活背景知识、预测文中要涉及的内容、猜测生词、理解难句、找主题句等) 并介绍本单元重点推介的学习策略——mind-mapping。
【教学目标】
(1) 巩固课文生词, 把握课文大意, 了解有关篮球运动的起源的知识。
(2) 指导学生运用mind-mapping的阅读策略, 利用相关信息的有效联想来记忆课文内容。
(3) 通过指导合作阅读策略, 让学生在参与合作的活动中, 巩固阅读策略的使用并强化策略意识。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mind-mapping这一学习策略的意义并学会在必要的时候使用它来帮助记忆信息。
【教学方法】
合作阅读法 (Collaborative Strategic Reading)
2.搭建运作支架, 创造情境
(1) Brainstorming
教师播放有关姚明的视频, 说“Today we'll read about basketball.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basketball?”对关于篮球的信息进行头脑风暴, 各小组写下来, 在全班分享。
(2) Predicting
鼓励学生根据标题“Do you know when basketball was invented?”和左下角的插图猜测本文要涉及什么内容。
3.独立探索
Activity 1: Click and clunk
学生浏览全文, 注意不懂的地方, 分别找出较难但能猜测出来的生词难句以及仍然猜测不出的生词难句。
4.协作学习
在浏览全篇, 监控了自己的理解程度以后, 学生可以小组合作学习, 从他人那里得到帮助, 从而练习猜词策略、处理长难句策略, 以及下一活动练习的抓住中心句的策略。
Activity 2: get the gist
学生跳读, 找每段的中心句。提示他们中心句往往在段首或段末, 偶尔在段落中间, 跳读有助于抓住段落大意和文章大意, 更容易跟上作者的思路。小组组长指导小组成员完成各自的任务, 由汇报员整理并汇报给全班。各组的积极性极高, 在scanning这一步骤完成后, 基本已了解了各段的大意, 继而概括了文章的主旨。
要在短暂的2分钟时间内完成任务, 除了要注意把握重点句子, 有目的有意识地寻找一些特定信息, 跳过一些不必要的细节这些阅读技巧以外, 小组成员的合理分工、有效合作也十分重要。学生确实没有让我失望, 每个组的组长分工每个组员看一段, 完成一段的中心句。一个本来很有难度的任务在大家齐心协力下, 终于完成了。学生们都很兴奋, 有了一种成就感。
Activity 3: Read the text carefully and retell the text according to the main idea.
由于学生在之前完成任务时已有目的地阅读了课文, 在main idea完成后, 对文章更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根据篮球运动的受欢迎程度, 追问这项运动是怎么发明的, 同时, 引出篮球的发展历史中的重大事件——成为奥运会的比赛项目之一, 以及以NBA为代表的现代篮球运动的发展, 所以学生此阶段的活动显得信心十足, 连平时基础较薄弱的同学都跃跃欲试, 复述完成得较理想。另外, 学生通过这个练习, 感到只要抓住了主要句子, 就可以顺利完成对课文的复述, 这样增强了学生自我效能感。
5.效果评价
通过填写阅读策略使用评价表进行自评和小组组员之间的互评、交流, 教师得知他们能熟练运用已经学过的阅读策略, 容易以主题句为线索去理解记住关于篮球的大致情况, 但对很多细节没有印象。由此教师制定新的最近发展区, 教学Mind-mapping 阅读策略。
教学从而进入新的策略教学小循环的第一步——确定最近发展区。
Activity 4: Finish the activity on Page 75 to complete the mind-map.
搭建支架:教师介绍Mind-mapping. A mind-map means to change the information you read into a colorful “picture of words”. This technique is called mind-mapping. Mind-mapping is a very important technique for anybody who wishes to retain and reproduce information they have learned.
独立探索:出示为本文设计的mind-map, 学生试着完成, 要求学生不看原文, 回忆图片。学生发现记住图形很容易, 比文字容易得多 。小组协作:最后要求学生小组活动尽量详细地复述课文, 一人复述, 其他人补充, 汇报员负责给全班汇报。从只有文字到有文字又有图, 看似难度提高了, 其实图片比单纯的文字更容易记住, 而且图片蕴藏的信息也很丰富。学生根据脑海中的图片进行描述, 不仅是对自己记忆力的一种检测, 更是一种综合表述能力的培养, 同时对mind-mapping 这一学习策略也有了切身体会。
Activity 5 Draw a mind-map according to the following passage to help you remember the information:Music of the Americans.
布置作业:根据策略训练的原则, 学习策略是一种复杂的认知技能。因此某一学习策略的习得必须经过多次练习并得到暗示性的反馈, 直至能将这种技能自动迁移到相似的任务中, 才可能习得这项学习策略, 所以我布置了如下家庭作业: Read a passage of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difficult for you to remember from your own reading materials. Draw a mind-map.
五、阅读策略的支架式教学模式实践反思
通过运用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教学, 学生的自信心有所增强。在阅读方面畏难情绪有所减轻, 并且在所有英语学习活动中乐于做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显得更积极、自主, 整体学习态度朝向正面发展。支架式教学模式对学困生的帮助更大, 因为学习策略的提高增加了其自主学习能力, 在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方面的成就也让学困生领略到学习成就感, 语言学习的不利因素如过度焦虑、抑制、不敢冒险等会有所改善。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有很大帮助, 体现在以下方面:
1.积极方面
(1) 使策略意识的培养有效化。
策略意识需要反复练习才能自动提取, 此模式的循环上升训练保证了练习的量的积累和质的变化。
(2) 使生涩的阅读变得不再难以进行。
第一阶段的教师的讲解、示范、提示、激励;第二阶段的初尝甜头、体会到策略运用给解决问题带来的的希望;第三阶段小组组员合作阅读中阅读动机的激发、思维的不断碰撞、信息知识的分享, 这些活动和体验扫除了阅读中的心理障碍和认知障碍。
(3) 遵循了学生认知规律。
培训从简单的单个阅读策略培养到所有策略的综合使用、自动提取, 教师提供的教学支架起到了循序渐进的帮助作用。
2.不足之处
此模式的教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主要体现在合作阅读中:
(1) 个人任务不能很好地贯彻。在某些小组, 个别学生仍保持观望, 并未真正参与活动, 其任务是由其他参与热情高的同学或组长代为完成。
(2) 教师评价学生时主要以小组为单位, 对个人表现评估较少。个人表现没有得到充分的肯定, 一些课堂表现良好的同学的积极性会遭到挫伤, 而那些惰性大的同学却有可能因为小组的良好表现而受益。这些问题的出现, 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改进的方向, 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六、结语
在阅读策略教学方式上, 支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模式。不过任何单一的教学模式都会有薄弱之处, 故应该与其他的教学策略同时采用, 本模式中采用了合作阅读教学策略就是一种尝试。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以教材为基础, 有意识地在适当的时候介绍某个学习策略, 而且教师应择机把策略显性地教给学生。阅读策略专题的教学, 应该在固定的时间段, 利用课堂时间进行策略教学, 实现策略意识的培养, 同时要给予足量的阅读实践, 保证阅读策略的自动化提取, 形成自主阅读能力。初中学生知识水平有限, 只有反复接触并运用阅读策略, 才能意识到并形成某种阅读策略的概念, 才可能做到主动运用。
参考文献
[1]Chamot, A.&O’Malley, M.Learning Strategy Applicationswith Students of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J].TESOLQuarterly, 1985 (19) :557-584.
[2]Oxford R.L.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M].Heinle&Heinle Publishers, 1990.
[3]Klingner, J.K.and Sharon Vaughn, Using CollaborativeStrategic Reading[J].In Teaching Exceptional Children.Copyright CEG, 1998.
[4]Mckenzie J.Scaffolding for success[J].The EducationalTechnology Journal, 1999.
[5]Lawson L.2005Scaffolding as a teaching Strategy[J/OL].http//www.google.com∕Scaffolding Theory.
[6]程晓堂, 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7]庞国维.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与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支架式初中数学】推荐阅读:
分层式教学初中数学11-17
初中数学的体验式学习07-09
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变式教学10-12
巧用支架模式,提升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实效08-27
自主合作式初中政治07-16
初中政治体验式教学05-18
初中化学自主式课堂06-18
初中语文体验式教学09-22
初中音乐合作式教学10-04
体验式教学在初中政治课堂的运用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