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数学(共12篇)
农村初中数学 篇1
目前, 农村的中学生具有基础差、知识面不广、反应能力较低等特点。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往往有许多教师有这样的同感, 讲了很多遍的问题, 学生还是不懂, 或是一知半解。在农村中学生源普遍较差的特殊条件下, 开展数学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任务更加艰巨。
一、联系生活实际,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农村初中生见识少, 所学知识大部分来源于课本。一部分学生对为什么要学习数学还不是非常清楚。他们认为, 所学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好像没有多大作用, 因而缺乏学习数学的动力。因此教师在教学当中应多联系生活实际,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给他们讲解和他们生活、生产有关的应用问题, 或者农村知识的应用问题, 让学生发现数学知识来源于社会, 来源于生活, 也服务于社会, 服务于生活。如利用圆的有关性质, 可以解释为什么车轮要制作成圆形。学会解答劳力调配应用题, 可以合理安排劳力, 减少劳力资源浪费。在教“不在同一直线上三点确定一个圆时”,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引入课题:你能帮助一个农民伯伯将残缺的车轮修复完整吗?你是怎样找到圆心的?通过设计此类问题, 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有趣、有用。
二、加强学法指导, 提高学习效率
农村初中生在学习上有较强的吃苦精神, 但有一部分学生因学习方法不科学, 学习虽然刻苦, 但成绩不佳。因此教师要重视学法指导, 只有方法正确, 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指导学生学会预习。
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可以提高课堂听讲的效率。但农村90%的学生却不会预习, 也不重视预习。预习前教师可以给学生编写预习提纲。预习过程中要求学生不仅要知道课本中“讲了什么”, 还要思考“为什么”, 要对知识进行分析和比较, 对于重要结论及关键字词作好标记, 对疑问随时记录。
2. 指导学生学会听讲。
在听讲时要做到手脑并用。要抓住重点, 把主要精力用在预习没有搞懂的地方。要做好课堂笔记。对于老师分析问题的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要特别重视, 对于预习中已了解的内容通过听老师讲解强化记忆。
3. 指导学生学会复习总结。
要求学生复习时首先要把握好时机, 复习越及时遗忘越少。其次要注意方法, 可整理学习笔记, 使老师讲课内容再现, 对学过的知识归纳、总结、提炼, 使复杂的问题简约化, 模糊的问题明朗化, 孤立的知识系统化, 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便于理解、记忆和运用。
三、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农村初中学生一般情况下学习能力差、习惯差、依赖心比较强。常言道, 习惯成自然。从某种意义上说, 习惯也是最终教育的成果。为此, 教者要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1. 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
爱动脑子, 善于思考的学生对知识理解深刻, 掌握牢固, 善于运用。教师在教学中应精心设计提问, 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学生回答无论错对都给予鼓励, 同时指导学生掌握常用的思考方法, 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
2. 不耻下问的习惯。
农村学生社会阅历少, 常表现胆怯、自尊心强, 不愿与老师、同学交往合作, 因此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不耻下问的习惯, 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多积极参与活动, 让学生用眼看, 用脑想, 用手做, 在探究过程中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3. 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农村教师素质一般较低, 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需要掌握的知识没有完全掌握, 一些教师不因材施教, 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量统一要求, 致使很多学生作业抄袭。因此教师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作业内容, 使他们通过努力轻松完成。同时给学生提出做作业的具体要求, 如仔细审题, 思路清晰, 书写规范, 格式合理, 运算正确。
5. 自觉运用数学的习惯。
要求学生要将所学的知识自觉的运用到社会生活当中, 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如学习了解三角形知识后, 可组织学生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
四、要关注学生学习上的心理障碍
当前, 农村一部分初中学生对数学产生厌学、怕学的心理。据我了解, 这些学生除个别属于智力因素外, 大部分是由于知识的负积累造成的。一些学生虽然升入初中, 但数学基础知识、学习能力还比较差。一些教师缺乏耐心, 放弃差生, 讽刺挖苦差生, 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因此, 教师应分析每个差生的成因, 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 制定转化措施, 特别是对那些知识脱节的学生, 缺什么教师就补什么, 使他们把断裂的知识链尽快连接起来, 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同时要加强学习心理辅导, 对差生要真诚帮助, 耐心指导, 从精神上多鼓励, 消除他们学习数学的恐惧心理, 让他们重新鼓起学习勇气。只有这样, 才能大面积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五、结束语
数学是初中生最基本、最重要的学科, 但目前大部分农村初中生的数学基础差, 教学质量也在不断下滑。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一直实施以上所述措施, 在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农村初中数学 篇2
关键词:农村;后进生;成因;策略
strategies on how to transform countryside juniorschool students lagging behind in mathematics study lei guoquan 【abstract】pushing education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 comprehensively is a basic task for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basic education.new maths curriculum standards require maths education should face all students, should be fundamental, widespread and developmental, and reflect the education concept of transformation from elitist education to mass education.there is an unbalanced development in
countryside junior school students` maths ability, and the majority of them is on the lower level.with the feature of maths and analysis of the causes i wrote this paper to solve the problem by using some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key words】countryside;students lagging behind;cause;strategy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成长,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从小学数学到初中数学,学习内容、研究方法都是个转折,尤其是在数学思想认识上要产生质的飞跃,有些初中学生很难迈过这个转折点,出现后进生,导致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在农村初中中,这种现象比较普遍,它严重阻碍了农村初中教育质量的提高,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初中数学后进生形成的主要原因
(一)学生在非智力因素方面的主要表现。(1)目的不明确,上进心不强,对学习没有兴趣,没有信心。
(2)注意力分散,上课不认真,思维反应迟钝,情绪消极。
(3)作业拖拉,敷衍了事,甚至出现抄袭作业或者不交作业的现象。
(4)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成绩差,考试作弊,甚至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5)对老师的批评和教育无动于衷,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导致自暴自弃。
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没有毅力是造成出现后进生的主要内在心理因素,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初中数学的学习内容增多,难度加深,教学方式的变化也比较大,教师辅导又减少,而要求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此外,在中小学衔接过程中,有的学生适应性强,有的学生适应性较差,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二)知识、技能掌握不牢、不系统,没有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
相比小学数学而言,初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抽象性更强。首先表现在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其次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再次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因此,如果学生
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会造成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
(三)思维过程、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初中数学学习要求。
初中阶段是数学学习分化较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初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而初中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又一个关键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而学生个体之间本来就存在一定差异,有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因此表现出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数学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许多抽象的概念、公式、定理等,只靠机械的记忆和直观思维是不能完成的。如小学习题与例题基本相似,而中学的习题与例题相比就有一定的变化,即使学生上课好像听懂了,但课后不一定会做题,因此,学生感到中学数学难度太大、枯燥无味、难学而失去信心。
(四)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情况了解不够,调查不够,没有充分预测学生学习新知时有可能出现和生成的各种情况,没有很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要求以及新课程要求去组织教学活动,帮学生建
立起良好的学习兴趣和习惯,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提高学习适应性和学习力。
二、应采取的对策
(一)加强情感教育,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相联系的,任何认识过程都伴随着情感。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经常与他们交流,对自己的学生充满爱心和关怀,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尤其是对于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切实帮助他们。其次要真心付出,切实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症结。多数情况下,学生一旦跟不上班就会认为自己笨、不聪明,产生自卑心理,情绪消沉,这时必须要解决他的思想包袱,要循循善诱、耐心引导,鼓励学生的学习斗志,树立起刻苦学习的信心,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不讽刺、不挖苦,努力构建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从心底接受你,信任你,这样他们便会喜爱和乐意学好你所教的学科。
(二)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动机。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兴趣是构成学生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一个人对其所学的东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会迸发出惊人的学习热情,而热情是一种魔力,就会创造出
奇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通过启发、诱导、点拨、观察、操作、交流讨论等手段,将学生引导到探索和挖掘、寻求知识、发现知识的活动中去,变枯燥、抽象的学习内容为具有趣味、形象具体的东西,让学生感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不断体验成功的快乐。数学新课程标准特别重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以说,数学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活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①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增强课堂教学活力。②充分考虑后进生的需要,专为他们设计一些问题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愉悦。③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他们体验到学习过程的愉悦。④与生活相联系,让他们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比如在教学中,通过打桌球的技巧学习轴对称;通过春游拍照片学习黄金分割,体验数学美;通过解三角形求方位瞄准射击目标学习当好一名解放军应具备的基本知识,使他们认识到数学学习对他们今后生活、工作中的作用,帮助他们建立起对学习数学的兴趣、热情和责任。
(三)帮助他们逐步改善认知结构。
在后进生的原认知结构逐步完善之时,要注意新认知结构的构建。即防止原有后进生
在学习了新知后又造成结构不完善,同时要防止新的后进生的再度产生。
(1)适当地复习。
即在每堂课前针对所学的新知识,根据后进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相应的情境、问题、操作或练习,并且进行面对面地交流、分析、对比,归纳。这样,对后进生的学习生活来说,由于帮他们作了先前的辅垫,扫除了一部分障碍,降低了学习新知识的难度,可以提高后进生上新课时的信心和注意力,从而达到让后进生能较好地掌握新知的目的。
(2)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
后进生的计算能力、记忆、再现能力等都较弱,往往要进行分析,专门设计进行训练。以记忆能力为例,后进生一般记忆能力并不差,主要是对数学概念、性质和对象之间的本质关系的直觉性保持能力较差,对数学问题的类型和模式记忆较差。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抽象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帮助他们抓住关键点,并加强训练,使之加深印象,形成技能。如对于数学应用题,一些后进生当一看到它时便感到“头痛”。这时,教师可引导他们理清数量关系和推理脉络,把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有的还可引导他们依据题意画出相应的示意图,依据图形分析其数量关系,使之显得明白、清昕,并有利于他们疏理思路。
(3)重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引导他们理解、掌握数学知识。
在教学和学习中注重结论,而往往忽视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只是记住了概念、公式、定理,而不会灵活运用。因此,教学中要充分暴露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这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化的认知结构,同时在分析思考过程中,提升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如在二次函数极值问题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图象进行分析,理解极值的发生发展过程,使之显得一目了然。
(4)注重思想方法观念的渗透。
后进生在学习上显然存在困难,但其智力是正常的,所以,要改善后进生的认知结构,在教学中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对后进生学习不能只限于其被动接受,而是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及开放性的学习方式,将类比、转化、归纳、猜想、数形结合、数学建模、方程等思想方法进行有机渗透,有机运用,精心设计,放低起点,高屋建瓴,从而让学生达到构建体系、掌握方法、获得能力之目的。如下列问题设计:一养鸡专业户用120m长的篱笆靠一边墙围成一个长方形鸡舍,应怎样设计才能使围成的鸡舍面积最大?这里就可以引导学生用函数建模思想进行分析。
(四)加强学法指导。
有一部分后进生在数学学习上也费过不少工夫,但学习成绩却并不理想,这就是学习不得法的重要表现之一。法国教育思想家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怎样学习的人。”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在于培养学生具有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由此可见,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尤为重要。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那种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观看,老师操作的被动的学习模式,就要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不断反思、善于归纳、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把“学会”变为“会学”,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加强学法指导,促进其学习热情的提高和学习方法的改进,提高学生的学习力。
参考文献
构建农村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篇3
关键词:农村初中;高效课堂,更新观念;力求创新;合作交流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221-01
一、提高农村数学教学质量的紧迫性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数学教学也不例外,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现代数学正以技术化的方式辐射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只有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才能保证他们利用数学这一技术,为自己的生活和发展服务,才能为社会发展提供保障。所以,全面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成了我们刻不容缓的任务。
二、当前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没有更新教育观念和教法
力求创新,合作交流。教师平时教学只考虑进度,不考虑效益,总想借助增加考前的复习时间来提高分数,从而造成了学生之间发展越来越不平衡,许多老师反映的所谓差生也越来越多,“尾巴”也越来越大,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就对这部分学生采取了放弃态度。从而导致了整体质量的下降。
2、学生没有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农村数学教学的实际是不少课任师还是一讲到底,学生无活动时间,无法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困难,更谈不上提出新的见解。“发现法”、“启发式”教学被束之高阁,很多同学学数学就是为了应付考试,除了考试还是考试,这种无主的学习,是一种无生命的学习教学中也就难以发挥其主体作用。
3、学生的知识、能力及数学素质没有得到全面发展
在农村数学教学中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还十分严重,数学教学中,往往是重视逻辑思维能力,而忽视直觉思维能力;重视正面思维能力,而忽视逆向思维能力;重视求同思维能力,而忽视求异思维能力;特别是忽视应用能力的培养。现在往往培养学生的只是模拟能力、应试能力,往往是老师讲公式,学生套公式,教师讲例题,学生做类似题,一碰到题目变一变,学生就立即束手无策。
三、针对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把教育教学提高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到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及社会素质上来,农村的中学生具有基础差、知识面不广、反应能力较低等特点。针对农村中学生的特点及教师经常出现的同感,我对此作了一些初步探索,摸索出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1、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农村中学的学生,特别是生活在偏远山区的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见识少、所学知识大部分来源于书本内容,对于生活中数学知识很难理解,因此,大部分学生认为所学知识对自己的将来没有什么作用。在这一点上,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告诉他们知识的重要性,也可以带他们去做一些有利于学习的活动。给他们讲和他们生活有关的应用问题,或是农村中知识的应用问题。让学生发现知识存在于社会,存在于生活,和我们的生产、生活等密切相关,并不是自己和家长所想的一无是处。从而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把“要我学”改变为“我要学”的正确学习观。
2、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中学数学是较为枯燥的一门学科,多数农村中学的学生不喜欢学数学,觉得难,没有兴趣。对于这一情况,我们教师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热爱学生,增加情感投入。(2)化枯燥为有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1)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2)教会学生听课。(3)指导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这里主要以下面四种为主:①分析与综合。②归纳与演绎。③类比与联想。④抽象与概括。
4、了解学生实际,创设适合他们的实际背景
我们山区的农村中学生没有见过许多先进的交通工具和生活用品等农村不具备的物品。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背景时不要死板的套用课本,应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创设教学背景。如:一元一次方程的运用中有出租车计费的问题,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发现这一情况,及时地将此背景巧妙的进行修改,如将上述问题改为:父母外出打工,每月保底工资四百元,加上工作量的计件费,計算每月的实际工资。这样一方面易于学生理解,另一方面学生切实体会到父母的不易,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另外,教师多学科、综合知识的渊博,语言的简洁、准确、幽默,态度的和蔼可亲,思想的人文、平等,驾驶课堂的娴熟、机智,对课堂时间一分、一秒的珍惜与利用等都能提高课堂效率,也能提高课堂效益。
谈谈农村初中数学阅读教学 篇4
一、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有没有阅读的兴趣, 对阅读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学生带着兴趣去阅读, 可以激发其阅读的欲望.数学的阅读比较简单, 也比较枯燥乏味, 不像语文那样文采优美、诗情画意、佳句辈出, 更不像武侠小说那样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令人如痴如醉, 使人欲罢不能.在引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时, 如果没有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喜好创设问题情境, 就无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那么阅读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因此, 我们必须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创设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例如, 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探索新知的欲望, 我课前与学生聊起了大家既熟悉又喜欢的魔术师刘谦, 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与刘谦相关的魔术表演视频, 看着刘谦出神入化的表演, 学生一个个跃跃欲试.这时我话锋一转:你们数学老师———我, 也懂得变魔术.创设问题情境:每位同学心里想着一个你最喜欢的数字, 你把它乘2再加5, 然后把结果告诉我, 我就能很快知道你心里想的数字是多少, 同学们相信吗?表演完节目, 我让学生去挖掘其中的奥秘, 学生发现这与我们将要学习的一元一次方程内容有关.我很自豪地告诉学生, 学好了一元一次方程, 我们每个人也会变成像刘谦一样的高人.这样, 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和求知欲去学习, 对这个内容的学习也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又如, 在准备学习平方差公式时, 我先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 找出与他们生活很接近的事例, 甚至是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并以此创设问题情境.如:王剑同学去商店买了单价是9.8元/ 千克的糖果10.2千克, 售货员刚拿起计算器, 王剑就说出应付99.96元, 结果与售货员计算出的结果相吻合. 售货员惊讶地问:这位同学, 你怎么算得这么快?王剑同学说:我利用了在数学上刚学过的一个公式.你们知道王剑同学用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公式吗?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 学生明白数学知识离自己的生活是如此的近, 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加强对公式、定理的阅读教学
公式、定理等知识是学习数学的基础, 也是必备的知识点, 学生掌握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数学成绩的好坏.因此, 对数学定理、公式必须要准确理解.例如, 整式乘法中的平方差公式:① (a+b) (a-b) =a2- b2;②a2±2ab+b2= (a±b) 2.这是两个比较简单的乘法公式, 但是很多学生学习后, 在运用公式进行运算时经常犯如下的错误: (a+b) 2=a2+b2; (a-b) 2=a2-b2.究其原因是:1.在学习公式的时候没有认真去理解其中的真正含义;2.只疏于形式认识、记忆, 容易混淆.为此, 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式子 (a+b) 2与a2+b2大声读出来, 并说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如式子 (a+b) 2读作“a与b的和的平方”, 强调先求和再算平方;而式子a2+b2读作“a平方与b平方的和”, 它强调的是先算平方再求和, 展开后得到的是一个三项式.同样对于式子 (a-b) 2与a2- b2的区别, 我们也要求学生这样做.相信很多学生就会真正的理解, 运用时也不会再出现这样的错误.又如, 垂径定理推论“平分弦 (不是直径) 的直径垂直于弦……”很多学生刚开始时觉得很难理解, 再读几遍也是一头雾水, 似懂非懂.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关键词, 画出图形, 利用数形结合加以理解, 或是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定理的真正含义,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增强学生理解数学语言的精确性和思维的严谨性,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阅读习惯, 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三、加强问题中关键词语的阅读
例如, 填空题:一组数据由5个正整数组成, 中位数是3, 且唯一众数是7, 则这5个数的平均数是 () .
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小题.但是从学生做题情况来看, 很不理想.学生都能根据题意分析这一组数据的构成, 但就是无法得出结论.这时候我们不妨提醒学生再读一读题目, 抓住关键词“唯一”, 思考它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对解决问题有什么帮助.只有想起了“一组数据的众数可能有多个”后才会明白“唯一”的真正内涵, 从而才能作出“3后面必有两个7, 3前面只能是1和2”的正确判断.我相信, 如果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都能这样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那么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就不会犯错误, 不会丢掉本不该丢失的分数, 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就会倍增.
浅谈农村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篇5
[摘 要] 分层教学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发展”,而是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它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最近的发展区”,实行分层推进教学。本文针对农村中学数学教育的薄弱环节,结合具体实际,谈谈对分层教学的认识和实践。
[关 键 字]:个性差异 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
自古以来,便有提倡“因材施教”,它的终极目标和我们现在要说的“分层教学”是一样的。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能力水平、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等,将一个教学班的学生分成“好、中、差”三类或分得更细,再根据《大纲》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练习、分类指导、分层评价的一种教学模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呼声越来越高。素质教育是全面性的,普及的教育,而不是英才教育,是一种发展的教育。这样,我们更有必要使来源不同、所处环境不同、接受教育不同的学生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得到相应的发展。若教师在课堂上施行“齐步起”,“一刀切”;老师讲,学生听的话,就会造成有人“吃不饱”,有人“吃不了”;“吃不饱”的乏味,“吃不了”的生厌,不利于促进学生学习。而分层教学正是“因材施教”,有利于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开发潜能,充分发展。然而,鉴于各种主观及客观的原因,不少教师的因材施教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并没有落到实处。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初中的数学教学主要在课堂上完成,但我们的课堂只有45分钟,要在这有限的教学时间里真正做到分层教学不是简单的事情。对学生进行客观的分组是前提条件,教师和学生建立和谐关系又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两者的基础上我们才可以谈及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类指导、分层练习、分层测评的细节问题。
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平台,师生的情感也在互动,最起码应达到一种和谐的气氛,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自己的课堂上自如地表现自己,发表自己的意见,享受自己的成功和喜悦。那么,教师就不能有高高在上的姿态,更不能摆出一副“我教你学,我说你听”的架势。而是要认同学生的大胆发言,欣赏学生的聪明才智,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千万不能漠视学生的不成熟的见解,更不能随
意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这样,整个课堂教学到处有发言、有争议、有讨论、有发现,学生热情洋溢,情绪高涨,师生的思维处于一种和谐同步状态。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子乐观情绪,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激发他们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对学生进行分组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能让学生在分组时觉得自己是优越的或者是差的,而要让他们明白到我能不断地进步,我能向更高一层靠近,我能客观地认识自己的现有知识水平。具体做法是
1、学生分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各种测试手段,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大致分成三个层次:A 知识基础、水平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B 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C 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绩优秀。
我在接手一个新班的时候,便用一套难易适中的题目对所教班级进行测验,然后按照学生的测验成绩将各班的学生按照学习成绩分为A、B、C三个学习小组。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分组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使用差生这样的词语,我在分组时便是这样对学生讲的,A组为基础组,B组为提高组,C组为竞赛组,同时我还用了另一种说法,就是A组为铜牌组,B组为银牌组,C组为金牌组。这样学生即使分在了A组也不会有什么自卑。更重要的是这种分组不是固定不变的,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可以自己要求由A组调到B组,或由B组调到C组,但前提条件是他自己认为自己能胜任该组的学习任务。
2、分层备课
我们都知道,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分层教学的理念更要求教师在这个环节做好工作。所以在备课时,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的目标,哪些不属于共同的目标。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同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水平确定不同层次的不同要求。在抓住问题的本质,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情况下,设置合理的认知阶梯:形象记忆性内容设为第一梯级,保证A组学生“吃得了”;抽象理解性内容为第二个阶梯,使B组学生“吃得好”;知识扩展性内容为第三个梯级,满足C组学生“吃得饱”。例如,初二“同类二次根式定义”教学的三个梯级为:(1)实例引入同类二次根式定义,举正反例反复理解;(2)定义应用,充分理解“化简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并举几组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例子进行理解;(3)定义的拓广,从同类二次根式定义中发现一般同类根式的定义(新教材正文不做要求)。安排作业时,教师亦可分三类作业,每组学生在完成本组的任务后,可自由地做其他组的作业。以此来分别满足A、B、C三个学习小组课外作业的要求。尤其是C组的学生,可以对他们有更高的要求,可开展编题改题,妙题巧解、难题征解,数学竞赛,编写小论文等活动,不断拓展其思
维空间,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
3、分层授课
课堂上进行分层授课主要是在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般讲课规律的基础上,在知识和时间的安排上做了较大的改进。就新授课而言,分三个阶段,它们既独立成段,又前后连贯,以便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明白自己在该阶段学习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对思维的发展起定向作用。在时间的安排上,第一、二个阶段的授课时间要得到充分保证,一般25至30分钟。这样能保证B、C组学生听懂吃透。第三个阶段只需点到为止,一般5分钟左右,使A组学生学有余味,即下有界(使每个学生都掌握最基本的内容),上无穷(定向启发,课外发展)。另外,课堂练习能异于常规教学。各个学习小组的练习内容和标准应有所不同。既要明确不同梯级学生回答相应梯级的问题,又要激励低组学生回答高组问题,完成高组的任务。教师还可将重点内容设置几个有梯度的问题,交给学生讨论,以求自己获取知识。总的来说,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这样导致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后进生必须基本上完成大纲上的要求,优秀生尽可能地拔尖提高。教师在课堂后15分钟的时间里接触更多的应该是后进生。如在学习初中代数第三册第83页函数的第二节内容(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时,创设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第一层次,对简单的函数表达式,能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如课本第84页的例2(略):即当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是用解析式表示的,则函数中自变量的取范围一般是指使解析式有意义的自变量的所有取值(单纯地解决问题)。第二层次,对于有实际意义的函数,自变量的取范围要从实际出发来考虑,例如:底边为a的三角形面积是S与这边上的高h之间的对应关系S1ah中自变量h的取值范围应是大于零的2实数,即h>0.如果没有说明是三角形面积,则应认为是一般的整式,这时h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并要求学会归纳,总结规律,由自己归纳出应该注意的问题或数学思想方法等,找一个代表发言,教师予以鼓励或加以完善(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第三层次,完成在第二层次的基础上,能对复杂的函数表达式,能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如y1x2、y
2、xx1xyx21等(培养创新能力)。x
14、分层练习
分层练习是分层施教的重要环节之一。课堂教学效率要提高,教师就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运用练习对学生学习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矫正。教师在设计练习或布置作业时要遵循“两部三层”的原则。“两部”
是指练习或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三层”是指教师在处理练习时要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以B层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第二、三两层次的题目为选做题,这样可使A层学生有练习的机会,B、C两层学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5、分层辅导
学生训练时,要做好课堂巡视,及时反馈信息,加强对A、B层次学生的辅导。对A层次的学生课后尽可能进行面对面的辅导,积极组织C层次的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通过开展竞赛知识讲座,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平时的课堂训练,难度稍低的练习可由C层次的学生帮助A层次的同学,通过生生之间的互动,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进步。
6、分层评价
分层评价也是分层施教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基本做法相似于分层练习。它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实施分层考核办法,测验时试卷设计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卷。必做题属检测达标的基本要求,选做题则属较高要求,为加分题。这种设计方法可使A层次学生有更多的成功机会,进而增强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同时也可使B、C两层学生不易满足,激发其求知欲。
总而言之,“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分开层次,承认差距,拓宽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为广大同学提供了更好的机遇,更多的机会。分层教学中要鼓励成功,容忍失败,并帮助困难学生;分层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更有利于因材施教,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学习与身心的变化,教师应及时调整学生层次,让所有同学时时都处于最佳学习状态之中,要鼓励同一层次学生相互竞争,不断从低层次进入高层次。自从实施了分层教学以来,教学中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某些僵化模式,汲取了国外小班分层授课的优点与成功经验,实现了面向全体学生和减轻同学过重课业负担的目标,体现了“以人为本,主动发展”的教学理念。所以说分层教学是一种值得实践探究,并受到师生欢迎的成功教学法。
参考文献:
[1]徐专平孙玲 《优化教学环节,实施“分层教学”》 教育研究 [2]张 宇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东方闻道
[3]付裕东 《落实因材施教原则的最佳途径-分层次教学》 中国教育品牌在线 [4]段生军 《分层目标,教学策略》 [5]华国栋 《差异教学论》教育科学出版社
浅谈 农村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应 店 街 镇 中 黄
亚
如何进行农村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篇6
一、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在同一个班级的同一科中,必定成绩有差异,存在着优秀生、中等生、后进生。数学学科教学也是一样。就拿笔者现在所带的七年级一班来说吧,六年级终端检测成绩如下:数学成绩在10分以下的4人,20分以下的共22人,而分数达到60分以上的有5人,其他20多名学生的成绩在30—50分左右。如果不进行分层教学,一船拉,则是课程进度上快了不行,上慢了也不行。如果上快了,势必造成后进生听不懂、学不懂,这样他们就会失去信心,如此下去,情况就会更加恶化,可能导致最后干脆放弃该科的学习,改投学习其它科。教师只有放慢课程进度,但如果真的上慢了,中等生、尤其是优秀生又干什么呢?如果没有适当的活给他们干,他们将越来越懒,并会形成上课分心的习惯,到头来,正当你讲到他们不会的地方时,他们却正处于分心的状态,根本就没有学习。这显然要造成优秀生、中等生成绩下降。最终导致全班成绩总体下滑。
在没有上晚自习前,人们提议,多上点时间吧,比如打晚自习,现在学校打晚自习了。还是存在同样的问题,就是说该上快还是上慢的问题。结论是上快上慢都不行。唯一的办法就是分层教学啦,即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进行教学,可谓因材施教。
二、分层教学的策略
如何能够使分层教学有效进行,又能一步步减轻分层教学的负担,笔者认为应从提高最低分着手,作出可行的成绩提升计划。笔者上一届所带的一个初中班,初一第一学期数学成绩最低分上升到20分,初一下学期数学成绩最低分上升到25分,初二上学期数学成绩最低分上升到30分,初二下学期数学成绩最低分上升到40分,初三上学期数学成绩最低分上升到45分,初三下学期50分。以上都是指百分制。即150分制数学成绩最低分在75分以上。另外,本学期笔者所带班学生数学成绩已实现了最低分从3分到20分的提升。
那么,如何进行分层教学呢?我们常说,对后进生要多加辅导,然而辅导时间何在?又能给几个人辅导呢?我曾试过让优秀生辅导后进生,也还是失败了。一来优秀生教学经验不足,也不大耐烦去给差生讲解。二来后进生自觉性也不高,真是你忙他不忙,几次问人撞鼻后就不再去问了。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如何对后进生进行辅导。
1、对后进生辅导时间进行巧安排。首先挤出时间,凡是列入后进生名单的,告知他们,让他们知道自己是后进生,将要对他们进行辅导。这些人都得参加统一的辅导。如晚上晚自习之前半小时,即6:00~6:30。我校是晚上6:30~8:00上晚自习。
2、上讲授课时,先按优秀生能听懂的进度上课,上了以后,对他们进行作业安排。再对后进生进行重复讲解,或直接下到位上去辅导,对不懂的地方进行讲解。向他们找清不懂的原因是什么?可能是该记的没有记熟,就要求督促他们去记熟。也可能是某个知识点以前没有搞懂,这就要向其耐心讲解。讲了以后,该背的要背,该作业的要去作业,强调作为后进生,应当比别人花更多的精力学习,花更多时间学习。也就是说,当别人在玩的时候,作为后进生的你应当学习而不是跟着去玩。
3、上测试课时,我们可以让后进生不测试,老师对他们进行旧课辅导讲解,而测试试卷发给他们,让他们课后做,做好后,交上来一并批改。
4、教师要明确辅导目的、内容及步骤。辅导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从不懂到懂,要学一道题就学会一道题,继而懂得题中所绵含的定理、定律、公式、法则等知识。为检验效果,每章对他们进行三次测试。第一次是原题测试,检查学生是否把书本知识学懂了学会了。第二次测试,是换数据不换题型,考查学生是否真的学会了讲的那些知识点。也加强了对他们的训练。第三次测试,正式完成上、中等成绩学生完成的试卷。
(二)对优秀生辅导的辅导安排。因为优秀生人少,可安排在早读、课间、课余等不影响正常上课的时间里单独进行,有一人问了,其余的优秀生再问同一题时,交由第一个问的人给予讲解。
(三)课后学习任务安排。通过上面的方法,就等于把优秀生、后进生都安排了课后任务。优秀生课后做参考书上的作业,进行深造,而后进生课后一来要背,背以前没有完成的;二来要做作业,做还没有完成的作业;三要做试卷,做还没有完成的试卷。
谈农村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篇7
一、加强学习, 观念转变, 提高认识
俗话说:“人活到老, 学到老。”我们教师这个职业本身就要求我们的思想要有前瞻性, 要能用敏锐的眼光去洞察周围的一切, 如可利用网络等参加培训、学习, 不断充电、“洗脑”, 这样才能不落伍, 与时俱进, 便于我们开展工作。
二、创建数学高效课堂的方法
1.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是创建高效课堂的基础
学生能否快速进入学习的状态, 关键取决于教师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大家都进入角色了, 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主动学习。为此, 教师可做以下尝试:
(1) 课堂上始终面带微笑, 让微笑去感染每一位学生, 带给他们一个好心情, 教学中以微笑表情代替语言, 征服他们的心灵, 偶尔使他们“迷途知返”, 偶尔“柳暗花明”, 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
(2) 语言亲切, 其实, 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还是胆怯的, 不敢畅所欲言, 因此, 教师说话亲切些, 他们才会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态去面对紧张的学习, 使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
2. 创设适当情境, 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创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当学生对某件事感兴趣了, 收效一定是事半功倍。所以教师要多思考, 可采用故事情节创设情境, 如, 教学整式的加减时, 我这样做:有四兄弟3ab2, -7a2b, 结伴而行, 3ab2说:“我们都是三次多项式, 可以合为一体。”-7a2b立即打断它说:“你仔细看看, 虽然我们都是三次多项式, 但平方的位置不一样, 你只能和合为一体, 我可和合为一体。”他们到底谁说得对呢?学生一听, 立即来了劲, 很自然地就进入了状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离不开生活, 又为生活服务, 激发他们的兴趣。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创设情境, 不断使他们对学习数学产生乐趣, 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
3. 寻求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是创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90后”“00后”, 他们成长的时代不同, 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并且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 教师只是引路人, 是学生的合作者, 所有的教学情景都应围绕课堂效率这条主线。”我认为改进数学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培养课前阅读教材的习惯。现代的学生不喜欢读书, 当一道数学题较长时, 一看便头疼, 做题半途而废, 从题中抽象不出条件和问题, 所以对于数学教材不但要读, 而且要边读边思考, 这个条件在此题中有何用意, 对于数学概念、公式、定理还必须要记忆, 并能用自己的语言“翻译”。
(2) 教师尽量“放手”, 注重学法的培养与训练。长期以来, “教师教, 学生学”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把学生惯懒了, 针对现代教育理论, 教师急需转变教法, 那就是教师“放手”, 解放学生, 尊重学生, 依靠学生。
(3) 提出问题, 合作学习, 分组讨论。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 先看书预习, 据内容的难易程度合理分配时间, 之后小组探究交流。
(4) 讲解展示。选派1~2个代表在黑板前为全班同学展示, 实行“兵”教“兵”, 精诚合作, 师生互动, 以优带差, 既给学生搭建了表现的平台, 又完成了教学任务。
(5) 及时巩固练习。学生先自己独立完成, 小组互查, 对出现意见不统一, 小组校正, 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共性的问题全班交流。
(6) 当堂过关检测。教师据本节内容精选两道习题, 独立完成, 小组长检查打分, 教学效果可做到心中有数, 以便及时做出应对。
(7) 建立错题集, 反思总结。学生将每堂课没掌握的知识点、典型错例记录在案, 对知识进行梳理。这样对促进数学教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小议农村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篇8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 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呼声越来越高。素质教育是全面性的, 普及的教育, 而不是英才教育, 是一种发展的教育。这样, 我们更有必要使来源不同, 所处环境不同, 接受教育不同的学生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得到相应的发展, 若教师在课堂上施行“齐步走, ”“一刀切”;老师讲, 学生听的话, 就会造成有人“吃不饱”, 有人“吃不了”;“吃不饱”的乏味, “吃不了”的生厌, 不利于促进学生学习。而分层教学正是“因材施教育”, 有利于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开发潜能, 充分发展。然而, 鉴于各种主观及客观的原因, 不少教师的因材施教只是停留在口头上, 并没有落到实处。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 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初中的数学教学主要在课堂上完成, 但我们的课堂只有45分钟, 要在这有限的教学时间里真正做到分层教学不是简单的事情。对学生进行客观的分组是前提条件, 教师和学生建立和谐关系又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两者的基础上我们才可以谈及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类指导、分层练习、分层测评的细节问题。
下面我们细说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类指导、分层练习、分层测评的具体做法。
一、分层备课
我们都知道,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分层教学的理念更要求教师在这个环节做好工作。所以在备课时, 教师认真钻研教材, 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 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的目标, 哪些不属于共同的目标。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同时,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水平确定不同层次的不同要求。在抓住问题的本质, 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情况下, 设置合理的认知阶梯:形象记忆性内容设为第一梯级, 保证A组学生“吃得了”;抽象理解性内容为第二个阶梯, 使B组学生“吃得好”;知识扩展性内容为第三个梯级, 满足C组学生“吃得饱”。例如, 初二“同类二次根式定义”教学的三个梯级为: (1) 实例引入同类二次根式定义, 举正反例反复理解; (2) 定义应用, 充分理解“化简后, 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 并举几组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例子进行理解; (3) 定义的拓广, 从同类二次根式定义中发现一般同类根式的定义 (新教材正文不做要求) 。安排作业时, 教师亦可分三类作业, 每组学生在完成本组的任务后, 可自由地做其他组的作业。以此来分别满足A、B、C三个学习小组课外作业的要求。尤其是C组的学生, 可以对他们有更高的要求, 可开展编题改题, 妙题巧解、难题征解, 数学竞赛, 编写小论文等活动, 不断拓展其思维空间, 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
二、分层授课、分类指导和分层练习是融会贯通于课堂上的
课堂上进行分层授课主要是在遵循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的一般讲课规律的基础上, 在知识和时间的安排上做了较大的改进。就新授课而言, 分三个阶段, 它们既独立成段, 又前后连贯, 以便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明白自己在该阶段学习中所扮演的角色, 并对思维的发展起定向作用。在时间的安排上, 第一、二个阶段的授课时间要得到充分保证, 一般25至30分钟。这样能保证B、C组学生听懂吃透。第三个阶段只需点到为止, 一般5分钟左右, 使A组学生学有余味, 即下有界 (使每个学生都掌握最基本的内容) , 上无穷 (定向启发, 课外发展) 。教师还可将重点内容设置几个有梯度的问题, 交给学生讨论, 以求自己获取知识。总的来说, 对优生以“放”为主, “放”中有“扶”, 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 “扶”中有“放”, 重在带领学生学习, 这样导致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 后进生必须基本上完成大纲上的要求, 优秀生尽可能地拔尖提高。教师在课堂后15分钟的时间里接触更多的应该是后进生。
三、分层测评
成功感是人们顺利完成一项工作的重要因素。学习也是如此。在以上分级授课的基础上, 学生顺利完成了本梯级的学习任务, 而且经常超级答问和超级完成作业, 这时, 教师应进一步培养其信心, 改革考查方法, 让学生得到满意的分数。于是, 我采取如下考查方法:同一套试卷分两部分命题。双基题占80分, 拓深题占40分, 其计分方法是:A组学生实得分=100分一扣分, B组学生实得分= (120分-扣分) ×100/120。C组学生实得分=120分-扣分。 (此种方法常用于综合考查) 。考查成绩90分以上者为该组优秀学生。连同平时的听课、作业以及智力因素等, 作为学生升级的量化依据。
农村初中数学 篇9
一、数学交流环境的创设
在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设置合作交流小组,创设动态的多向交流模式,最大限度地扩展学生的交流层面,提高学生的交流频率.设置合作交流小组,实际上是为学生提供了合适的交流环境,形成宽松的交流氛围,为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提供了交流的可能.教师在学生小组交流活动中,要有意识地参与学生的交流活动,调节关注学生的交流心态,并适当调节不同层次学生的交流心理,特别是要鼓励学困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交流活动.
同时还应创设问题情境,营造多向交流的动态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多向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符号进行表达,通过反馈和评价进一步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和策略的交流能力.
二、数学交流时机的把握
第一,让学生面对问题情境进行交流.没有问题作为基础的交流是空洞的交流,学生也无法谈自己的看法与见解.这里的问题可以是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也可以是学生面对情境或在活动过程中经过观察、经历、体验后提出质疑而自发生成的问题.
第二,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以后组织交流.有的教师在问题提出以后,根本不让学生独立思考就急于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或者是教师先讲解问题的解决思路以后让学生依葫芦画瓢地进行讲述.这种缺乏学生独立思考与体验的讨论和交流是一种形式上的走过场,学生根本体验不到参与讨论交流的价值,更谈不上交流出自己的真实思想,反而会养成依赖的坏习惯.
第三,让学生在某个课堂主题得到解决后进行交流.数学课堂上的某一主题解决以后,学生一定会产生自己的见解、思路和某些情感体验等.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反思,交流自己的体会,提出自己的建议,形成资源共享.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能改善学生学习方式,进而提高课堂效益.
三、数学交流形式的安排
一是师生对话式.这是一种师生平等参与双向交流的形式,教师将学习内容设计成若干个有内在联系的问题系列,在课堂上逐个引导,启发学生回答,或纠正学生回答中的错误,使知识活动逐步深入,这种交流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使师生之间都可以获得反馈信息,也有助于教师根据这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和改善教学活动.
二是分组讨论式.这是以学生间交流为主的形式,是集体成员之间的多向信息交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指出讨论的问题,将班级按区域或座位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选一位组长来负责讨论,小组间的意见在全班讨论,并对他组意见进行评价,在小组讨论中,教师注意观察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必要时也介入组中讨论,并对学生的交流成果给予鼓励.这种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语言交流能力.
三是书面交流式.每周布置一篇数学周记或是数学小论文,要求学生写出有关教材某章节的总结,或是某道题的解题分析、解题体会,还可能是学习数学的一些感受,对某些解题方法的总结等等,具体内容由学生自行决定.在学生写作过程中可与同小组成员进行探讨,完成后先在小组中进行交流,然后再作修改,再进行全班的交流.通过这些做法,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高涨,数学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同时对课堂教学也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数学交流方法的指导
一是学会表达.如何把自己对数学问题的看法、想法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同时要条理清楚,语句完整,语言精练且重点突出,让别人听懂、看懂,这是数学课堂交流能否有效、顺利进行的关键,也是学生个人能力的标志.
二是学会倾听.学生要善于倾听老师的发言,也应善于倾听同伴的发言.作为教师,应有意识地提醒学生要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能归纳出别人发言的要点,有不同意见的要等到别人说完后再发表,使我们的学生在学会倾听的同时,学会理解和宽容,让学生明白学会倾听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
三是学会反思与完善.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认知结构,因而不同的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也会不完全相同,从而导致了学生在学习中所获得的信息具有差异.交流就是要利用这种差异,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讨论或辩论,使每个个体认识到自己原来想法的局限性和对方想法的合理性,在与其他同学的成果和观点进行对比分析的同时,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有关农村初中数学差生转化策略 篇10
在农村初中, 差生现象更为严重。正视差生现象的存在, 积极努力帮助差生, 乃是教育者正的良心所在。闪烁其词, 避而不谈, 绕道而走, 涂脂抹粉, 都是自欺欺人罢了。下面就初中数学差生的转化工作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激发学习兴趣
(一) 联系生活, 激发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服务于生活”。数学课堂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 从而对“问题”产生极大的探究兴趣。
例如:在“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应用”教学中, 可以设计如下问题:总务主任想要检测学校旗台底座的正面AD边和BC边是否分别垂直于底边AB, 但随身只带了卷尺。 (1) 你能替他想办法完成任务吗? (2) 如果量得AD的长是60厘米, AB的长是80厘米, BD长是100厘米, 问:AD边垂直于AB边吗? (3) 他随身只有一个长度为50厘米的刻度尺, 能有办法检验AD边是否垂直于AB边吗?BC边与AB边呢?
波利亚认为:数学学习的最佳动机是对数学知识的内在兴趣。本例通过对教材的灵活处理, 创设了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素材, 贴近学生的数学现实, 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意义, 极大地调动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学习热情, 这符合“数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的课改精神;通过学生主动观察、探索、解决问题等数学活动, 感受勾股定理逆定理的本质和应用价值, 激发了用数学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意识。
(二) 设置悬念, 激发兴趣
教师应分析教材, 从问题入手, 设置悬念, 引起惊讶, 诱导学生从疑到思, 由思到知。如在讲“乘方运算”时, 教师由一张厚度仅0、01毫米的薄纸把它进行对折, 教师提问:“如果对折三十二次后, 将有多厚?”学生兴趣油然而生, 纷纷估计, 有的说:“有讲台那么高”, 有的说:“有教学楼那么高”, ……当教师指出, 比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顶8844.43米还要多时, 学生无不惊讶, 并不相信, 此时, 教师顺势导入, 指出在学了乘方运算之后, 就可以很快算出结果。如此独特、优美的引入, 大大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 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惊讶感情是寻求知识的强大源泉”。
(三) 运用趣味问题, 激发兴趣
如在讲方程组时, 可先引入民间流传的趣味问题:比如鸡兔同笼问题, 引导学生列出方程组, 很自然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用方程组解决问题的欲望。
二、降低要求, 加强指导
(一) 降低要求
差生不是一天形成的, 而是一天一天形成的。差生不是一天就可以转化的, 而是一天一天地转化的。对待差生我们要耐心, 要降低要求。我们要研究差生, 找准其最近发展区, 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 让他们逐步提高。要尽量换位思考, 差生在课堂里的日子也不好过。我们不要期望他们都认真听讲, 也不要期望他们整堂课都遵守纪律。
(二) 加强指导
差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们很多老师往往认为差生之所以差主要是他们的学习态度有问题, 认为差生只要端正了学习态度, 差生就能转化了, 其实问题并不是那么简单。有很多差生并不是学习态度问题, 而是学习方法问题。差生没有形成自己的良好学习方法。学习被动, 依赖性强。往往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死记硬背, 不愿动脑筋, 一遇到问题就问老师, 甚至扔在一边不管;教师在解答问题时, 也要注意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应用, 逐步让他们自己动脑, 引导他们分析问题, 解答问题。不要给他们现成答案, 要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中出现的错误, 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三、呵护自尊心, 培养自信心
(一) 呵护自尊心
李镇西老师说:“看起来无论多么不可救药的孩子, 其内心都燃烧着做一个好人的愿望”。每个人都有自尊心, 差生的自尊心更强。呵护差生的自尊心应要注重尊重教育。教育中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尊重的方式实施, 学校中的所有人员都必须以尊重的方式行事。任何有损学生自尊的行为, 诸如嘲笑奚落、独断专行、性别歧视、贬低性比较、体罚等等, 都不允许在学校中存在。
(二) 培养自信心
培养差生的自信心尤其重要, 要让差生看到希望。自信源于正确的自我评价。教师应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认识到自我的优点和长处, 不要拿差生的短处同其它学生的长处比较。其次, 要让差生取得成功。失败不一定是成功之母, 因为差生所经历的往往都是失败。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要让差生经历成功, 让她们也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师要善于创造条件让差生取得成功。要用其它方面的优势来转化学习方面的劣势。
浅议农村初中数学教学 篇11
[关键词]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兴趣教学;高效课堂;后进生
一、农村初中数学教与学的现状
由于农村初中受硬件设备的制约,信息量不足,导致大部分教师只是一味地将知识硬塞给学生,教法落后,观念落后,知识体系陈旧。很少关注学生的实际,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与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对于学生来说农村初中学生的数学基础偏差,缺乏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农村学校条件较差,社会环境又不好,学习氛围不浓,家长缺乏重视孩子学习的观念和意识;孩子仅停留在记忆和模仿的低层次学习方式上,通常课前预习只是把课堂学习内容简单机械翻读一遍,有的甚至不看,课后复习仅仅看看笔记,背背公式、定理,在练习中一遇到老师上课未曾讲过的题型就束手无策,对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不足。课后的任务就是完成任务,作业一完成,就不知干什么了,不会发现问题,提问题,数学学习能力普遍偏低,他们对自己学好数学缺乏信心,而且也缺少兴趣。
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策略
1.教师根据实际状况设计教案 。教案是教学进行的方向标,好的教案设计能对教学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而农村教学的状况又不同于城市,基础设施落后,无法得到多媒体技术的支持;学生对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同,部分学生学习不够积极,以致成绩参差不齐,因此,教师在教案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有层次、目标明确地开展教学。在设计教案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得对教学的内容进行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梳理,筛选教学的重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案设计;其次,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如基础状况、学习能力等,对于农村初中来说,大部分学生的底子薄,因而教师要更加注重新旧知识的串合,如函数与二次函数,在教授二次函数时,教师在教案设计中要合理引入一次函数,让学生首先对新知识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有所了解,再循序渐进地采用其他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2.正确激发孩子兴趣。无可厚非的是,孩子有兴趣,才愿意学,而农村孩子的最大兴趣就玩,教师也明白只有激发孩子兴趣,就能提高学习成绩,但是怎样激发孩子兴趣,教师应仔细研究。(1)利用中学生心理特点“好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中学生正处在对任何事物都倍感好奇的年龄阶段,教师可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大胆创设能让他们好奇的实际问题。如:在讲解乘方的时候,可让学生讨论“一张足够大的纸,对折五十次后有多高?”学生讨论后,教师再告诉他们结果,这时学生会觉得非常好奇(因为他们想不到会有教师说的那么高),这样学生对学习乘方就产生了很大的兴趣。(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的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
3.理念在边学边用中不断改进提高,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打造适用的高效课堂。 教师应提高教学理念。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给他们自研自探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经历、去实践、去发挥。由于数学的特殊性、抽象性和复杂性,很多教师认为:“我讲学生都不会呢,不讲就更不会了。”农村人常说的一句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可我们老师为什么不能在课堂上放手呢?不放手就会棘手,不放心就会不省心。学习是由内向外自我生成的过程,而不是由外向内灌输的过程。老师再费劲地教,学生不想学又有什么用?对学生放手就是解放学生,就是爱学生,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主体意识受到刺激觉醒,学习内驱力得到释放,就会形成巨大的学习效率,从而实现高效课堂。
4.加强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要加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必须在上课时注意培养他们的各种数学思维能力。具体的说,主要培养归纳能力和演绎能力。归纳和演绎是一切科学研究常用的两种思维方法,学生在小学就不自觉地运用过这两种思维方法。进入初中后,这两种思维方法到处可见,关键是我们在上课时要努力发掘这些因素,在能力上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培养,而不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例如同底幂的指数法则、奇次方根与偶次方根的性质、乘法公式等一些基本概念公式、方法中,都有一个不完全归纳的过程,教学中就要抓住这种机会,引导学生自已去发现这些规律,得出结论,学生归纳能力提高了是终生受益的。
5.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农村数学教育采用电化教学不可忽视。应用电化教学手段改善和提高教学效果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一方面它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另一方面人机对话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影响数学学习的心理素质主要有:求知欲望、意志力、动机和兴趣、自信心等,因此,在课堂数学教学中运用电化教学的渗透,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索,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基石。其优点主要有:(1)电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有利于体现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2)电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3)电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有利于动态地显示给定的数学图形关系(4)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安排课堂教学结构,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5)运用电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可创设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喜欢数学,爱学数学。
6.注重数学后进生的培养。“后进生”问题,一直是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問题,同样也是实施新课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数学后进生”是各科“后进生”中的最大群体;是数学教学中教师经常遇到却又比较难解决的一个问题。调查数据显示,农村中小学学生流失的原因,“学习差、跟不上班”是第一位的原因,而其中学习差的大多数是数学差。(1)教师应培养后进生的学习习惯。教师在解答问题时,应当注意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应用,逐步让学生动脑,引导后进生自主分析问题,解答问题。布置作业时,教师应注意难易程度,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督促他们完成作业。在他们作业做得较好的时候,要及时表扬,增强其学习积极性。对待后进生,除了细心辅导,还要严格要求。不少后进生是由于学习意识不强,上课爱逃学、迟到,自习课不认真,搞小动作,抄袭作业,不愿预习、复习造成的。教师要特别关注后进生的学习状况,提出严格要求,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结语
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篇12
一、学校行政必须加强对数学“有效课堂”的引导、管理和监控, 避免流于形式或“虎头蛇尾”
农村初中数学“有效课堂”的教学、探讨与研究, 必须上下一心, 同心合力, 如果仅仅依靠教师的自觉与自发, 是不会长久的。到头来只会变成流于形式, 变成开始时轰轰烈烈, 久而久之, 便会倦怠, 漫不经心, 最后是虎头蛇尾, 草草收场。因此, 开展“有效课堂”教学, 除了教师的积极参与之外, 还要依靠学校行政的柔性引导、强力推进和常抓不懈。学校行政必须把“有效课堂”的教学与研究放在学校整体工作中的重要一环考虑, 要深入教师和教学第一线, 把准教师的思想脉搏, 理解教师的多元需求, 实事就是, 采取人性化的激励措施, 充分激发教师的热情和内在动力。只有这样, “有效课堂”的教学与研究, 才会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才能把它扎扎实实做好。
二、数学教师必须加强对先进的教学理论及教学方法的探究与学习, 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和业务素质, 努力提高教学能力
要扎实地搞好“有效课堂”教学,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 必须加强对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的学习, 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及业务素质。必须顺应当前教育的发展潮流, 转变旧的传统教育模式与观念, 要从单纯的以传授知识为主, 转向以知识为条件, 如何去发展学生的智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方面。同时, 要使“有效课堂”教学真正达到“有效”, 就必须真正有效提高教师本人的教学能力。这就要求每位数学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 要认真研究教材, 吃透教材, 准确把握教材, 并能娴熟地使用和掌握教材。只有教师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 才能更好地驾驽课堂, 才能把握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 才能使“有效课堂”真正有效。
三、必须加强数学教研组的建设, 努力开展好各种形式的“研课”活动
要搞好数学“有效课堂”教学, 除了数学教师本人要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外, 数学教研组也应发挥其特殊的功能和积极的作用, 做“有效课堂”的有力推进者和实践者, 组织本组教师大力开展“研课”活动。要针对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遇到的各种“硬骨头”, 有的放矢地进行探究, 总结出新的套路, 探索出新的方法, 不断解决新的问题。要有计划、有层次地推出如优质课、示范课、公开课等以研讨和示范为目的的课程, 让全组教师有所感悟, 有所启发, 有所收获, 从而使教师提升认识, 增长才干, 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四、必须加强教师的自我反思意识
在“有效课堂”的教学活动中, 这一堂课效果较好, 令人比较满意, 那一堂课可能存在一些问题, 效果不够理想, 这些情况是存在的, 比较普遍, 也很正常。人们常说, “吃一堑长一智”, 这“长智”的过程, 就是反思的过程, 因为只有反思, 才有进步与发展。教师的自我反思意识是其对教学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它体现了教师既是引导者, 又是评价者;既是教育者, 又是受教育者。通过反思, 才能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改善教学行为和教学方法, 也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五、必须积极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与能力, 提高学习成绩
【农村初中数学】推荐阅读:
农村初中数学和谐课堂06-02
农村初中数学阅读教学08-04
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策略05-26
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09-23
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论文10-30
初中数学新课程在农村教学中的活用论文09-10
农村初中英语07-02
农村初中课堂07-06
农村初中美术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