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教研

2024-09-20

农村初中教研(通用12篇)

农村初中教研 篇1

民族素质的提高靠教育,教育的振兴靠教师。教师的素质决定教育的质量,一所学校的繁盛取决于这所学校教师的学习程度、研究深度。教研是学校赖以生存的重要因素,教研开展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教师素质提高的程度以及学校整个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

一、农村初中教研存在问题

1.认识不足

首先校长对教研不够重视,认为组织教研工作是教务处的事情,没有勤于督促检查教研工作,没有经常听教师的课,也许是经费紧张,外派学习听课的教师只是象征性地派一个 人做代表。其 次教师认 识存在误 区。老教师认为自己年纪大了,与教研活动无关;中青年教师认为教研活动总是被派去,有点麻木甚至抵触;年轻教师有的认为自己不够资格,有的没有胆量,有的不求进步。另外,不少教师惰性大,不求上进,得过且过,认为参加教研活动是增加负担,毫无参加教研活动的积极性。

2.形式单一,内容陈旧

教研活动的方式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但在现实操作中变成单调乏味,甚至是为 了应付学 校检查而 完成任务。集体备课、组内分工,然后再复印几份就可以了;要求一个学期每位教师听15节课,有的临近期末抄别人的教案,应付任务;评课时一人就说上一两句,还是毫无实质的话题,甚至有个别干脆不说;组织听课时,有的说有课要上,有的去听了也是“闭目养神”。我校在每周周二、周三有一个小时的集中教研活动时间,有的教研组开展所谓“闲聊式”的教研,谈论与教学毫无相干的事,有的在批改作业。这些形式单调、枯燥乏味,更无实效的教研活动,久而久之,在教师心中就失去了地位。

二、农村初中教研策略

1.转变观念

只有改变观念,才能改变原来的言 行,才能解决 存在的问题。首先,校长要重视教 研。校长再忙,平时要督促检查教学教研工作,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平时深入课堂听课,激励教师;经费开支倾斜于教学方面,要多派教师外出学习,这是对教师的肯定与尊重,又能扩大教师的视野。校长不能口头上说,教育质量是一个学校的生命线,更要有实际行动,对教学有利的应该坚决支持。其次,教师的观念要转变。教师要认识到积极参与教研活动能提高自身的各种素质,能得到别人的肯定,同时,认识到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对学生的负责,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人人重视教研工作,相信对教师素质的提高是有很大帮助的,从而促进农村的教育发展。

2.完善教研制度

以制度管人管事是直接有效的方 法。一是建立 理论业务学习制度,不断增强全体教师的教研意识。学校每周应合理安排不少于半天的时间用于教师理论教学研讨,让教师深刻领会全新教改的时代内涵,进一步更新教师的现代教育观念,不断改进现代教学方法,切实将理论和实践反 思、集体交流 与个体研 究有机结 合起来,努力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建立学校教研活动制度,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作用。学校应充分发挥教研组、年级组的组织纽带作用,积极营造严谨、务实、民主、宽松的教研氛围,改变过去教 师在教研活动上各自为政、独学无友或只流于形式的现象。三是建立学校教研激励机制,定期对有先进教研成果和成绩突出的教师予以奖励和表彰,对外出参加教研活动或参加骨干培训的教师,鼓励回校后上汇报课、专题讲座;对于获奖的或积极参加完成教研活动的,直接与绩效工资挂钩。

3.加强对外联系,促进本 校 教 研,调 动 教 师 参 加 教研的积极性

首先,邀请名师或教研员到学校讲 学,提高教师 的认识。其次,有机会尽可能多派教师外出听课 学习,扩大教师的视野,学习别人的长处。再次,加强校与 校之间的联系。尤其是多与强校联系沟通,多派教师向他们学习或邀请对方学校的教师来上示范课,共同探讨。

4.政府加大资金投入

政府加大资金投入,使多媒体技术真正进入农村初级中学,同时尽快改变农村初中大班额现状,以减轻教师过重的课业负担,让教师有较多的时间投入到教育教学研究中去。

5.校内开展各种等级的 教 研 竞 赛 活 动,培 养、选 定学科带头人

农村初中要搞教研,首先要选拔各 学科的带 头人,要求不要太高,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和勤奋学习者就是学科带头人人选。学科 带头人就 是一面旗,就是一个 榜样。学校适时开展各种校内教研活动,培训和锻炼学科带头人,使他们在思想、教育教学、业务素质方面迅速发展,尽快成为学校能独当一面的名师。

总之,面对初级中学教研存在的困 惑,学校要采 取有效策略使教研收到实效,真正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高教学质量。

农村初中教研 篇2

作者 重庆巫山河梁中学 谭成林 联系电话*** QQ1272291630

多年来,农村教师素质偏低,影响和制约着“科教兴国,教育先行”的治国方略。国家为提高教师素质出台了众多的政策法规,各级有关部门也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尤其学校为此绞尽脑汁,然而,随着科技、教育、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教师队伍的素质却与城市教师的反差越来越大。为此,我们提炼出了“分层教研管理”的科研课题。近几年,我们通过探索、研究、实践、归纳,取得了较好效果。在此,我们拟定从农村中学分层教研管理的必要性、可行性、操作性和实验效果与大家交流。

一.分层教研管理的必要性 1.教师现状与需要不适应

(1)个人素质。随着“普九”进程的推进,农村中学的教师队伍也随之增大,而且大批优秀教师流向了城区。剩下的这些教师中,有的是从小学抽调上来的,有的是来自普通非师范院校的专科生。

(2)进步速度。随着课改的推进,短短几年里,观念、课程、教法、手段都要随之改变。大多数农村中学的教师,面对这瞬息万变,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应变能力和恰当的进步途径,茫然失从,有的教师观望、彷徨、徘徊、等待,毫无紧迫感,甚至懈怠、放弃。因而,其进步速度极不适应课改需求。

(3)职业精神。现在的学校平行班多,而且班额也很大,由此给教师带来的压力负荷和压力频率相对都增大了,加之农村教师的待遇低,缺乏法制观念,因而,农村教师的职业倦怠尤为突出。

2.惯性管理与需要不适应

农村中学由于教师队伍的扩大,教师间的各项素质的层级差别也就自然地相应凸显。但我们培训教师还是外派学习、举办讲座,开展竞赛活动等形式培养教师,对几十甚至几百名教师来讲,肯定其推动作用、激励作用是极有限的。其二是农村中学大多仍以升学为评价标准,围墙越加越高,铁门越加越厚,认为默默无闻,任劳任怨,说一不二的老黄牛才是好教师。这种管理学校虽然稳定没有风险,但缺乏变化,缺乏灵活。师生虽活心却先“死”,失去了人的本性表现。因此,这种僵化的管理不适合教师个性的张扬和教师群体的进步。

二.分层教研管理的可行性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从教师个体还是从管理者的角度,我们都需探索一条自己的发展之路。城市中学财力、物力和人力都要优于农村,他们培养教师,可以与大学联系,进行提高学历的整体培训,也可请专家亲临学校指导,或者拜访名家,或者上网学习或者上图书馆查询,途径广机会多。而农村这些都不具备,因此,只能另僻溪径。

1.满足本性欲望

我们将教师按现有基础和自己的意愿分为组,其目的就在于便于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适时准确地评价、认可教师,其目的就是满足教师求上求善的本性需求。

2.符合组织规律

同层教师基础相近、意愿相通,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场论原理,我们认为个体之间临界点近,共同话题多,这样易于交往、学习、沟通、合作、交流。第二,任何人都渴望成功,渴望进步,在同层中,每个成员的实力都很接近,因此,取得成功,得到认可的机会是均等。第三,分组活动便于比较,便于评价,更便于及时肯定和鼓励。

3.遵循权变理论

人们的需要与潜在欲望是多种多样的,而且职务、工龄、文化程度等不同,其需要也不同,因而在管理上不存在适用于所有人的方式,而只能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措施,因人而异,即应采用权变的管理策略。分层教研管理,旨在根据教师的不同基础不同欲望,采用不同的管理形式,使其推动整个教师队伍的分层发展。

4.适合公平理论

农村中学在评价考核教师时,通常是把教师放在年级组或者教研组甚至全校用一个标准考核。这种办法显然缺乏公平,因为基础差,能力弱的教师不管怎样努力也几乎没有得到好评的可能,当然其报酬也就有可能与他的付出不相对等。分层教研管理的目的就是力求让每位教师都得到公平地认可。

总之,分层教研管理的理论支持是充足的,不论是从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都能找到足够的依据。

三、分层管理的实际操作 1.分层方法

在充分尊重教师的意愿的情况下,根据现有能力和实际工作业绩进行分层。具体操作办法:首先通过解说让教师们对这种管理形式的认可,接着就由教师填写申请参加组别意向和基本情况表。最后由学校组织中心教研组以及相关行政进行分层定型。在分层定型时,教师分层意向只能通过本人同意后才能变动。分层结果为:学习组、实践组、探索组。

2.分层目标

⑴分层教研的总目标。分层推进,全员进步。力争一年见初效,各组比较出色地完成读书笔记、心得体会、教学和研究的任务。三年见大效,教研成为教师的需要,学校总体水平:教研论文获奖进入县前二,教学竞赛、各项管理进入县前一。五年出成果,形成农村中学“人本教育,愉快课堂”理论体系和操作策略,初步形成农村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模式。不急功近利,不朝令夕改,稳步探索,逐步实施。

⑵分层教研的具体目标。①教研意识逐步加强。学校制定分层、正向评价制度,对不同类别的老师实施不同评价。以此引导让教师转变观念和释放潜力。②教学水平逐年提高。不同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如教学水平:新教师要求一年基本入格,两年入格,三年比较成熟,五年拔尖。③教研范围逐渐加大。逐步由表层的研究过渡到深层的研究,由零星研究转变为整体性研究,从实践性研究提升为实验性研究。逐年推进,力求过度到全体教师热情参与教研活动。

3.分层要求

(1)学习组: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拟定教研计划和研究问题。研究方法以吸收、借鉴为主。但应突出勤奋学习。包括教育教学理论、学科知识,组织、管理的技巧和方法。力求教案、上课入格。

(2)实践组:在教研上要突出自身特色,要进行专题研究,在教学上要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研究方向主要是以借鉴、发现、发展为主,力求突出个性,能较好地说课、评课和自我评价。

(3)探索组:应站在时代的前沿,为教育教学为学校为社会作重点、难点、热点的专题研究,其方向为完善自己,指导别人,推出成果,主要表现为研究过程内容的创造性。

4.分层活动

(1)弹性管理。如:教研沙龙。“沙龙”活动的时间定在每周的星期四晚,采用“松散”管理方式,即参与教师来去自由,组织者不点名,学校不考核。力求通过引导让教师在心理上行动上从被动参与逐步过渡到主动投入的角色上来。具体办法:第一,规定“下线”,每位教师必须完成教研基本任务。如教龄不足三年的年轻教师,每期读书笔记不得少于两万字,参加教研活动次数不得少于教研组人平均活动数,每期写一篇体会。第二,制度规定对教研成果在考核上实行加分倾斜,给教师教研“甜头”。第三,提高教师对“沙龙”的认同程度。每次活动的主题都要通过问卷调查或走访教师,从而征得大多数教师的赞同,让他们认为这个问题非研究不可。第四,每次活动的主题均要提前一周通知大家,3

以使活动时,教师们心中有数,有言可发。第五,每次“沙龙”均要记载参与人员和活动情况,以表示对参与者的认同和尊重。第六,对教研参与积极者予以表扬和奖励。从而使教师们的教研积极性得以不断地提高。

(2)形式灵活。为了适应教师的求异心理,保障组织者有充足的时间和旺盛的精力,学校将每月的四次“教研沙龙”安排为教科室(全校性活动)、教研组、年级组、工会(以组织读书活动为主)轮流开展。活动中,有时安排中心发言人发表见解,然后其余的补充或讨论,也有时组织竞赛或献文交流。总之,不管是全校性的讲座、研究,还是分层开展的备课、说课、班级管理、教育学生的研究,都力争做到形式多样灵活,让教师们既感到有收获,又感到心境愉悦。

(3)张扬个性。各校教研不仅要有共性,还更应有个性。我们学校针对自身的具体情况,“教研沙龙”始终坚持四个原则,即学术性、实践性、广泛性、科学性原则,其主题词为:承传古今中外,畅谈前途未来,共谋发展创造,展示自我风采。活页宣传刊和黑板报辟有四个固定栏目:他山之石--借之可以攻玉;前沿阵地--占之可以立旗;焦点放谈--倾之可以交心;希望之光--窥之可以受益。从而让理念规约实践,让实践体现理念,力争创属于我们自己的个性天地。

6.分层管理

由教科室主管,中心教研组组织实施,并要求建立专门档案。各层组员也应建立个人教研档案,包括个人申请教研内容,读书笔记,问卷分析,自我鉴定等文字材料,每月一小结,期末个人教研总结。教研组的月检查情况,包括听课、走访、查看、教研活动记录和考勤。同时,根据各层的具体需求,每期重点开展一项教研活动,而且要进行形成性跟踪视导和评价,做到张驰有度,井然有序。同时,视其教研的具体情况,对任务、组别进行调配。

7.分层评价

(1)根据申报、实施、效果、总结的文字档案和调查了解,由管理机构组织人员进行等级评价。

(2)评价内容:教研能力,包括读书学习,教研常规,论文撰写,听课学习,讲座交流,课题研究,辅导他人教改,包括教案、上课、效果,科学育人。

(3)分层评价,由教科室组织人力评价,具体操作根据《分层教研管理评价细则》量化评分。并将得分纳入期终考核。

四、实施效果

1.教育观念得到更新

通过几年的努力,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已经得到了彻底的更新,校园里师生和谐,同学团结。课堂上见不到了强硬和压迫。学生的学习、人格得到了尊重和理解。充分体现了以法治校和以德治校,彻底杜绝了体罚和变相体罚。从教师的读书笔记里,教案里乃至论文的题目看,教师的现代教育思想也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升位。

2.教学技术得到了提高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研的主阵地,不少教师通过近几年的学习和探索,其教学技术得到了跨越式提高,教案、说课、上课竞赛创下了近年全县优等成绩,并有一人上课获国家一等奖。2004年教具制作大赛总缆县一等奖。2005年学校被评为重庆市电教实验先进学校,2005年,物理老师谭艳教学参赛或重庆市一等奖,数学老师雷专程教学参赛获一等奖,2006年副校长谭成林被评为重庆市电教实验先进个人。2006年学校现代远程教育先进事迹在重庆市交流。

3.读书热潮已经掀起

通过分派任务,引导督促、评价等措施,现在读书热潮已经掀起,图书室日均开出率人均三本以上,而且是经常轮换书种。据统计,有的老师一年要看数十本之多。学校为了满足教师的读书欲望,每年派专人到大书店购置一部分新版专著供教师借阅。一年中,有的教师读书笔记达十二万字之多。

4.教研气候正在形成

我校教研经过几年的苦心经营,现在已基本进入了良性循环,其中教育教学论文数十篇获县及以上教育部门等级奖,并有数十篇论文在国家、省市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校主研课题中,已经结题的课题有:除本课题外,国家课题子课题《校长综合素质评价研究》,《素质教育实施与评价研究》,《教师队伍建设评价研究》。现在正在进行的课题有:重庆教育学院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子课题《农村中学学校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黑龙江教科院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子课题《农村基础教育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模式研究》。

试论如何做好农村初中英语教研员 篇3

关键词:英语教学;教研员

众所周知,在农村,家长对孩子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与城市里相差很多,就更谈不上辅导了。所以,在上初中以后,使用同样教材的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一比较,差距非常明显。那么,作为教研员,如何协调缩小农村小英语教学与城市间的差距就成了工作的重点。

1提高教师职业素质,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1提高农村英语教师的职业素质。农村英语教师综合素质的强化和提高,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根本因素,也是缩短教学差距的关键。第一,教师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应该培养自己对工作认真负责、爱岗敬业的工作精神。这样可以带动身边的教师,同时促进他们的工作热情,使英语教师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第二,提高家长对英语课程的认识,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并让英语课程也与其他课程一样被重视起来,这样一来,英语课程的教师也就自然而然地被重视,这样对于激发他们的教学热情是极其重要的。第三,加强英语教师的教学投入。加强英语教育的资金投入,可以把英语教师经常性地组织起来备课,提高他们职业素质的同时也要提高英语素质,这样的培训活动經常开展,将会有助于英语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1.2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英语教学中,要求教师从各个方面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英语对农村的中学生来说是一门新课,学生对于新鲜事物总是充满好奇,教师若能把握这一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激情,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包括:课前五分钟的值日报告,如自我介绍、天气、日期,以及介绍自己喜欢的歌星、影星和运动员等,让学生用英语自由阐述,甚至可以是对课文、小故事的复述,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讲,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予以适时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课中运用match,game,songs等手段和方法活跃课堂气氛,运用对话和角色扮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8B的Unit 4Alan’s Letter to His Grandma一文的教学中,就可以鼓励学生改编为家长与孩子的对话,当学生把成绩单拿回家时,报喜时的自豪,对成绩不佳科目的垂头丧气,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

1.3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有“要我学”变“我要学”的思想转变。农村英语教学的教师由于缺乏英语交流的途径,加之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学习往往很被动,学到的东西很快就会遗忘,如何激发教师及学生学英语的主动性,教师自觉学习的习惯就变得相当重要。这需要学校精心设计英语教师的外派学习等活动,如帮助教师成立“英语研讨小组”,开展英语教师课题讲座等,并适量予以奖励,尽可能地给英语教师制造成功的机会,让教师从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从而感受到上英语课的责任心,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2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培养教师顽强的毅力

2.1创造舒适的教学环境。每个农村教师都希望轻轻松松地、尽自己全力完成每一堂英语教学课程,这就要求英语教研员设法帮助英语教师创设轻松、愉快的办公环境。可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播放一首英文歌曲或以flash作为课间英语办公室的休闲,激发教师的备课情绪。笔者还利用多媒体这一集图像、声音、文字于一身的现代化教学工具,做到动静结合,图文并茂,趣味性很强,在教学上让教师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通过生动、形象、活泼的形式积极参与身临其境的学习。这样的新鲜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学生由于长时间坐着上课而带来的疲惫,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从而激发英语教师的教学热情。农村初中的学生缺少英语语言环境,他们的英语学习很容易出现遗漏现象,所以要求我们的英语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创设一个接近真实或半真实的交际场景组织课堂教学,给学生营造交际氛围,引发学生参与交际的爱好,培养他们使用英语的能力。

2.2培养教师顽强的毅力。笔者认为,作为教师就应该教育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足够好,足够远。但是英语教学教得好的教师也并非智商很高的人,往往就是那些平常肯下苦功钻研英语教学的教师。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语言教学不是一个短期、快速的教学过程,教学时间越长,越需要更多的努力和毅力。作为教师,每天要面临学生无数次的失败,比如一个单词背了几十遍都没有记住,最后花了好长时间勉强记住了,可没几天又忘了,这的确给学生带来很多的失望和绝望。这就要求教师要不厌其烦地教学生技巧和方法,用教师的毅力去帮助学生、激励学生,帮助他们找回自信,重新积极地再投身于英语学习中。

综上所述,做好农村英语教学本身具有一定难度,而作为农村英语教师在严格按照教学的环节来开展教学的同时,更应做到认真、仔细、到位。在各个环节中,要求教师相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课程的兴趣。这就需要英语教研员具备多方面的能力才能够完美地胜任这项工作。

参考文献:

[1]杨连瑞,汤成雄,胡士田.英语教育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5.

农村初中教研 篇4

一、校本教研的内涵

以校为本, 是新时期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新的教育理念。那么, 以校为本的教研与原有的教研有什么不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中心主任朱慕菊指出, 以校为本的教研, 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 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 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 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 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是保证新课程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它的特点是:

1.学校是校本教研的主阵地。

校本教研是在学校层面上展开的, 是学校行为, 致力于解决学校层面所面临的问题, 解决教师所面临的共性问题, 为学校发展服务。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教师应主动承担起教学研究的责任, 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 以研究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把教学研究、教学实践和在职学习培训融为一体, 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校本教研需要借助团体的力量, 发挥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的作用, 营造求真、务实、严谨、高效的教研氛围。

2.解决实际问题是校本教研的核心。

“发现问题—确定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是校本教研的核心链。校本教研以新课程推进过程中学校和教师所遇到的种种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 这些问题必须是随着新课程的推进而逐渐生成的, 而不是预设的。

3.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的三种基本力量。

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构成了校本教研的三位一体关系, 三足鼎立, 缺一不可。“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教研的前提和基础;“同伴互助”是校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 如果只有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而没有同伴之间的合作共进, 这样的研究还谈不上是真正的校本教研;“专业引领”是指学有专攻的校外专业人员参与校本教研, 在其中发挥理论指导作用, 确保校本教研具有较高的学术品位, 不至于在低水平上重复运作, 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向纵深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二、农村初中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 我们在农村初中开展了校本教研活动, 致力于解决学校教学层面所面临的问题, 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解决教师在备课、上课中的困惑;但是在校本教研出现了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农村初中校本教研活动缺少可行的、长期的、发展性的研修计划, 教研组长的校本教研意识不强, 教研组长真正用于思考和组织校本教研活动的时间相对较少, 近七成教研组每周校本研修活动不足两小时 (其中含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时间) , 常常是讨论一些教学的常规性事务, 缺少专题教研。

二是农村初中校本教研的实践中, 教师的主要困难并非在于知识量的多少, 而更多的在于知识结构的失衡。要改变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 就要着眼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 以“整合”为手段, 逐步构建起超学科内容的知识体系, 以适应校本教研的需要。

三是农村学校教研组虽然都有校本教研活动, 但由于农村学校学科教师数量少, 教学任务多, 教师跨年级、跨学科上课, 忙于教学中的备、讲、辅、批、考、评、补等常规性工作, 缺乏专题研究, 缺乏校本教研专业人员的引领, 导致校本研修活动质量低下。

三、解决农村初中校本教研问题的对策

校本教研是以校为本的研究, 要充分发挥教师个人、教师集体和研训教师的作用。教师要养成学习与反思的习惯, 增强研究意识, 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校本教研在重视教师个人学习和反思的同时, 特别强调教师集体的作用, 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 互相学习, 彼此支持, 共同分享经验。

1.学校是校本教研的主阵地, 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

学校要有校本教研的远景规划, 远景规划应体现学校发展的特点, 有层次性、阶段性。教师要始终围绕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校本教研要由低到高, 教研内容要由浅入深, 教研方式要灵活多样, 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学校要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 为教师参加教研和培训提供条件支持;鼓励教师们参加业务理论学习和校本教研活动;鼓励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 及时表彰在校本教研中有突出成绩的教师;主管教学的学校领导要定期检查教研组的校本教研工作, 并给予指导。

2.校本教研要针对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开展研究。

我们在农村初中学校驻校调研中, 与教师共同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具体有如下做法。

一是帮助教师树立问题意识。我们与教师共同分析课堂教学过程, 通过设置各类问题, 帮助教师发现并陈述自己在教学中的问题。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你碰到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是在什么背景下或什么情境中产生的?属于什么样的问题?问题的关键是什么?这个问题有什么重要性?你为什么对它如此关心?你准备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预期会达到什么效果?通过提出问题, 教师加深了对问题本质的认识, 理清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再通过集体研讨、相互启发, 将课堂中的各类问题归类, 形成了校本教研的主题。

二是根据学校实际制定方案。教研中, 我们与教师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策略步骤。通过设置下列问题帮助教师制定方案:为解决这个问题, 你有什么样的近期、中期和长期计划? 你准备通过什么途径、运用何种策略、采取哪些方法来研究这个问题? 你估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对克服这些困难你有准备了吗? 为校本教研开展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的方案。

三是促进同伴合作研究。为解决农村学校学科教师人数较少的问题, 我们帮助教师建立合作互助对子, 在选择合作教师时思考如下问题:你寻求的主要合作对象在你的研究中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对你的研究将有什么影响和贡献?你的合作对象是否认同你的研究方案? 他对你的研究方案还有什么补充? 通过同伴合作, 一来可以得到教师间的配合、支持;二来如果他们也在关心同样的问题, 彼此可以共同探讨, 共享成果。

四是以校本教研指导教学实践。为了帮助教师顺利落实校本教研活动方案, 我们通过各类问题帮助教师采取行动。如:你将收集什么样的研究资料?这些资料包含了什么内容?你准备采用什方法, 运用何种工具收集研究资料?这些研究资料能说明什么问题?对你的研究有什么作用?我们与教师随时随地、尽可能多地收集各种研究资料, 包括访谈记录、观察记录、学生作业、学生考卷、活动照片、课后反思、教学随笔、日记等等, 为改进教学提供尽可能多的研究资料。

通过对教学问题的提炼、研究和解决, 不但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学科素养, 更可实现教师知识结构的不断更新, 强化教师的问题意识和研究意识, 使教研能力得以提升, 最终实现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3.以专业引领和自我反思拓展校本教研的深度。

农村小学教研工作总结 篇5

“立足本校优势,推进教研课改”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校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教育部门的精神,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优化教师的课堂教学”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学生得全面发展为目的,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扎实推进教研课改进程,努力开创具有我校特色的文科教研教改新局面。

一、主要成绩

1、全面落实集体备课制度,充分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的精神,相互取长补短,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集体备课,集中了大家的智慧。在课堂上,每一位教师所承载的智慧就不再是单薄或片面的,而是充实和相对全面的。

2、主动配合学校的月工作检查,对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查缺补漏,力争做到突出自己的特色,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

3、组织文课组教师不断进行业务学习,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全面系统的学习了《课程标准》。使参加学习的教师对《课程标准》都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对当前教育教学的理念有了新的体会,切实转变了教育教学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

4、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使课堂回归本色,呈现出清新朴实的面貌,并且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教学研讨活动,举行课题专题教学观摩活动,与课题实验学校进行区域性学术交流,在学校里兴起了一股教研教改的热潮。

5、组织教师加强课外阅读,在读书中丰富知识,增长见识,拓宽视野,并且养成书写阅读心得体会的习惯,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案例,参加镇级、区级、市级以及省级和国家级组织的活动。

6、学会正确利用学校信息技术资源,提供信息交互平台,优化了教育教学资源,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认真落实我校的教学教研课题“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二、经验及做法

1、教研课的开展遵循了“以老带新”的原则,用“一对一”的指导方式,助老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充分地激发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热情,使他们得以尽快地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

2、在利用集体智慧的基础上,允许每位老师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完成任务,可对集体备课内容做一些微调,做到查缺补漏,使之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3、组织课题组实验教师开展课堂实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有机渗透“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的理论,及时总结教学经验。

三、存在问题

1、有些教研活动开展的不够扎实,走过场,在许多具体工作环节上缺乏创意,活动效率不高,没有发挥出教研活动应有的作用。评课时有个别教师有敷衍塞责的现象,评课太过随意和简单,有些对不起那些准备了很久又认真讲了课的教师。另外,评课时有个别教师空着手来,空着手去,没有认真地做好评课记录。

2、部分教师教研听课以完成任务为目的,只要完成了任务,决不肯再多听一节课,听课记录和评课记录也都相应较少。有了听课的形式,缺少听课时的真实体验和感悟,个别教师有心不在焉的感觉。因此,教学能力提高不快,影响了教学成绩的提高。一部分教师对教研活动的

3、有些教师工作态度不够认真,经常迟到、早退等。还有极个别老师在工作中的不负责任,教育学生的方法不妥当等问题都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改正,做到爱岗敬业,努力拼搏,勇创佳绩。

4、部分教师主动参与听、评课的意识不强,即便有空闲时间也不愿意积极参与不是同类学科的听课或评课,尤其是评课时,除了两位新教师以外,很少有教师愿意主动参与不是同类学科的评课,即便他听了这一节课。

5、学生活动开展少,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够。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还不够,在学生活动的组织上依然没有跳出应试的窠臼,对其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关注不够。

四、改进措施

1、进一步健全机制,完善制度,落实责任,努力探索高效的教研方式方法,认真全面落实“三生课堂”理念,促进教学教研课改。

2、提高教师的共同认识,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进一步加强对教研理论知识的培训和学习。

3、还要求老师们注意在平时的各项检测中作好分析总结,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正。教师是教育的关键,我们要从自身找原因,不怨天尤人,不抱怨环境,努力加强学习,提高工作的责任心和工作的艺术性,开展教研组之间更进一步地交流沟通,努力提高我们组老师的专业技术水平。

4、严格抓好平日的教学常规工作,从上课、批改作业、能力训练入手,严格要求学生,牢记古语“教不严,师之惰”,以此相互勉励。

5、从学生的角度来讲,我们将以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树立竞争的学习风气为主,注重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扩大阅读量和作文量,进行有序地专门训练,提高他们的综合水平。

6、尽力做好后进生的工作,想各种办法,常抓不懈,努力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总之,在本学期里,我们语文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我们一定要戒骄戒躁,不断努力,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但我们也看到了困难和不足,我们相信,只要全校上下切实更新教育观念,真正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在总结本学期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各位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组下学期各方面的工作会做得更好。对此,我们充满信心。

浅析农村小学教研的工作 篇6

一、要善于从教学中去发现问题,使教研有内容可研

综观以前的教育教学,教材教法相对陈旧,而课改后新教材的出现,已往的教学理念已经不能适应新教材,这就只有从教学中去发现问题。有了问题,让问题显露出来,教研内容得到了落实。

比如,我们以往教学设计中,设问频频,一问到底,而今天新教材教学中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去提出问题、自主发现问题,给他们充分的想象空间,给他们充足的发现时间。这样,我们的教学设计该怎样设计?怎样让学生自己去挖掘、发现问题?如何做好被问与提问的转换?这些内容都是可研的。

二、要有勇于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

问题出来了,要求我们教师不要绕道走屈服于它无所作为,而应该正视存在的问题,想办法千方百计地去解决它。这就更需要广大教师有勇于探索、发扬不怕吃苦的精神,就如前面提到的教学设计,如果是逃避或执行老教法,不仅不能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且会与课改精神背道而驰。所谓万事开头难,只要在教学设计中遵循教育新观念,试着去做,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逐步放开教学,让学生体会发现问题的乐趣,学会发现问题坚持下去持之以恒,这样便可以逐步找到适应新教材的教学方法并会让教育新观念融于其中,这样才能真正的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三、掌握研讨时机,因地制宜、不拘一格地展开研讨,可开展联合研讨

广大农村小学普遍规模较小,人员也较少,经费相对薄弱,因此,必须找准时机,因地制宜的对教学中所发现的问题展开研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众多的问题中,普遍小问题居多,因此,必须找准时机解决小问题,面对诸多的小问题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课间十分钟或其他课余时间来研讨解决,对于那些有共性的问题就有必要通过集体教研来解决。这里要求我们每个教师都了解这个问题各方面的情况,在活动前把这一问题的有关现象弄清楚,也就是教研前做好准备,做好调查,而很多具有共性的问题存在于这所学校,联合研讨的办法来开展教研工作了,这里前面谈到的准备工作更应做好,协调一致,以提高教研效果,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而不是局限于上两堂课的教研。

四、应将教研所得的结论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

通过教学研讨,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得出了结果,必须不断的让教研结论与教学相结合,这样便可检验教研结论的实用效果是否能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因为,目前农村小学教研应立足于教学方法与教育观念的转变,以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达到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的要求。

五、农村小学教研选题易小不易大,力求实效,快速解决问题

广大农村小学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负担重,在教研选题中必须注重选题的适用性,应该紧扣、密切联系我们的教学活动,而不应该去选择那些大而空,不符合实际的题目,例如:一个乡中心校小学确定一个教研课题《如何提高民族地区教师的教学艺术》是不是显得太空太大呢?另外,农村小学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耗于一个时间长、内容广的课题,选题必须力求实效,争取利用仅有的人力、物力快速的解决能服务于学校实际问题的教研课题,也就是我们常谈到的量体裁衣,速战速决。

六、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

目前,国家的远程教育工程已经遍布广大农村小学,其中的教学资源丰富,只要我们加以充分运用,不让其成为摆设,那么,新课程改革中新理念、新思想、教学新方法自然会融入我们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最后,農村小学的教研是促进农村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与提高的最直接的手段,我们必须落实、加强和抓好农村小学的教研工作,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全面配合课改,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

农村初中教研 篇7

当下, 不少农村初中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无法很好地开展校本教研: (1) 骨干教师的短缺。 一位好校长成就一所好学校, 同样一位好老师也会带动学校一个教研组的发展, 近年来, 教师流动加速,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不少骨干优秀老师通过招考离开农村学校, 使一些学校缺少教学研究活动的“领头羊”。 所以, 不要说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活动, 就是要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也出现危机, 导致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步履更艰难。 (2) 生源急剧减少。 这导致同一年级班额减少, 有的年级只剩下一个班, 一个巴掌拍不响, 一个人的教研缺少应有的研讨氛围, 导致学校校本教研无法正常开展。 (3) 对校本教研的认识程度不足。 某些老师缺少研究意识, 校本教研内容不是发自教师的内心需求, 没有教师的主动参与, 没有教师间思维的相互碰撞与交锋, 那就必然会缺乏实效, 甚至会演变成教师的一种新负担, 导致校本教研流于形式, 不求实效。 (4) 缺乏资源共享与交流机会。 农村学校教师与城市教师相比, 在教育资源共享与合作交流各方面的机会明显要少, 缺少相互交流的机会, 参加重大研修活动的机会和次数也少, 研修活动有时仅仅局限于在校内听课、评课活动, 进行大同小异的经验总结等, 也就是“萝卜炒萝卜, 炒出来的还是萝卜”。

因此, 建立有效的校本教研策略对缩小校际差距, 促进区域间的均衡发展显得尤为迫切。 笔者觉得建立立足校本教研, 推进校际联合, 引领全县 (区) 联动的合作交流式校本教研策略值得探讨。

一、立足校本教研, 营造浓烈的校内合作研究氛围

首先, 氛围在行动中形成和浓厚, 教师在环境中觉醒和追求。 领导身体力行是形成校本教研浓厚氛围的不可或缺的因素, 校长有新课程体验, 有自己的办学思想是推进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一所学校的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水平和推进的力度一定程度地取决于一把手的认识水平。 所以校长要主动带头开展校本研究, 制定相关制度, 把握研究方向, 引领学校校本教研的发展。 并且校本教研制度在于解放教师, 开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靠管、卡、压的传统管理方式不是校本教研制的度本质内涵。 要建立人性的、柔性的管理机制, 做到有形制度与无形要求的统一;规范与自由的有效结合。 规范必不可少, 自由也不可缺, 但规范要有弹性, 自由要有约束。

其次, 学校应开展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 如:集体备课、案例分析、问题会诊、专题研讨、校本论坛、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教学指导、教学观摩、说课、听课、评课、骨干教师专家与教师对话、专业人员与优秀教师合作论坛等, 督促教师全员参与, 促使他们在观念的碰撞与交流中达成共识, 在实践探索与总结反思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从而提高自身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

最后, 鼓励和引导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的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 形成自我反思、自我激励机制, 提高校本教研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改变教师评价体系, 鼓励教师大胆创新, 加强合作, 促使教学研究活动由被动变为主动, 由自发走向自觉, 由无序走向有序。

二、推进校际合作, 开展联片教研, 促进校际互动及资源共享

校本教研是开放与合作的教研, 只有这样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教师间需要同伴互助, 学校间也要同伴互学。 建立校际合作互助关系, 实施校际联动, 要求做到: (1) 学校自找对象。 结合自身特点, 可以选择名校进行结对, 全面参与校本教研活动, 也可以选择某个学校的强势学科进行学科结对, 在小范围内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互相学习, 互相帮助, 集中开展备课, 集中磨课, 集中开研讨课, 真正做到师资结对, 互派教师进行交流, 资源做到共享, 练习统一, 通过名校名师引领校本教研,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 教育行政和业务主管部门应主动做好牵线搭桥工作。 由于大环境的影响, 校际交流有时仅仅局限于友好, 表面搞学术或课堂教学交流, 往往是表面的浅层的交流, 并且交流时间很短, 无法达到真正的研修效果。 这就需要教育行政和业务主管部门的主动干预, 明确交流目标, 确定一段时间的交流学习, 建立制度保障, 通过交流要进行考核评估, 实施一定的奖惩措施, 确保交流的实际效果。 (3) 不搞一刀切, 不搞形式主义, 重在讲究实惠和实效。 要相互融合, 通过实实在在的活动, 引领校际联合的校本研修活动, 认真组织, 虚心学习, 相互交流, 真正达到共同提升的效果。

三、引领县 (区) 域联动, 促教育均衡发展

其实像南通如皋的导学单教学就是这样的例子。 举全如皋的力量, 开展导学单教学研究, 从中考数据看, 全如皋市所有学校间差距很小, 很好地诠释教育的均衡发展。 海安教研室一周两校活动虽在一定程度上能推动校本研修的发展, 但由于时间问题及视导的角度和目标不同, 无法从根本上推动校本教研的发展, 达到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要求。 我们应该继续开展《江海天骄》微课堂教学研究, 与高校联合打造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慕课、微视频、微课堂学生自主学习视频。 重新启动海安县《江海天骄》课程资源研究, 建立海安县课堂教学导学案研究, 举全县之力开展经精典题、易错题研究。 分学科建立研修群, 方便各学科教师进行交流, 开展大型教学交流活动, 例如定期举行“江海潮”大型教学教研活动, 建立教师校本教研的平台, 等等。

农村初中教研 篇8

在课程改革的漫长过程中, 教师的素质对提高未来公民的素质起着相当关键的作用, 没有教师的积极参与, 没有教师的协助就不可能赢得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我们常说:“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教师的在职培训和教师的自我发展就越发显出其重要价值。然而对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素质修养培训的机会是少之又少, 即便有机会也只能是少数骨干教师参与。在教师自身的发展中不是很清楚应该学习哪些知识, 提高哪些方面的修养。

因此, 充分发挥英语教研组的作用, 让英语教师在这个校本研修的最小单位中实现英语教师的专业成长成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对于在农村初中英语教研组开展校本研修的可行性, 笔者在实际操作中发现有以下优势:

1 研修全员化

农村初中的英语教师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有学历仍较低的老师, 有其他学科转岗的教师, 还曾有代课教师。因此, 以英语教研组为单位开展英语学科的教学法、语言习得、跨文化交际意识以及英语新课程标准等等的理论研修显得尤为重要。有较强专业基础、教学能力强的英语教师在英语教研组中是骨干教师。骨干教师对一般教师做好校本研修准备的同时, 也让自己充足了电, 这样既起了引领作用, 又自身得到了提高。

开展师徒结对, 经验丰富的教师对新教师进行指导, 课前指导新教师对教材的分析, 对学情的分析, 新教师便能有针对性地作出教学设计。这样的指导让新教师缩短了自己摸索的时间。派出培训的代表回来后, 再一次给全组教师进行培训, 真正体现校本研修人人参与的特点。

2 研修常态化

以教研组为单位, 由教研组长具体操作, 培训理念、教学法、教学技术以及教学过程中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逐步提高自己的英语学科专业修养。

教研组开学初就安排好本学期的公开课, 按时上好公开课, 及时做好说课、评课活动。每周定时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同一组的老师同备一单元, 分备一课时, 也可各位老师同备一单元, 分工合作, 有的查资料, 有的设计, 有的制作课件, 或各位老师各备一单元, 精心准备, 集体备课能发挥集体的智慧, 取长补短, 相互学习, 共同进步。同时要求各位教师要根据各班学生实际开展个性化修改。这样的集体备课才能体现同中有异, 异中有通。

有计划、有安排、有组织、有时间保证的教研活动体现了针对性、实效性和教学工作的常态化。

3 研修高效化

立足于本校教学实际, 英语教师在校本研修中讨论如何组织、指导学生开展有意义学习活动, 如何使用教学智慧, 如何提高指导水平。开展这些问题的讨论, 对于提高教师研修的效率都是很必要的。

一些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上不去, 可能不是“不会教”的问题, 而是自身的知识积累很欠缺, 是“没啥可教”的问题。大的问题比如课程、教材、小班化, 小的问题比如词汇、语法、阅读理解、完形填空、课堂互动、评价学生、试卷评析、如何抓重点破难点、如何对知识进行再加工, 细加工, 深加工、精加工等等, 无一不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探讨的。

在英语教研组开展校本研修, 就是从教师熟知的常规教学行为出发, 借助教学案例, 启发教师发现案例中在教学行为方面教师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引导教师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教师用一些理论依据来回答教学案例中的问题。例如在听课中教师说了这样一句“How much time do you need to finish this exercise?”这句话体现了新课程教学的理念, 蕴含着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一种转变, 及教师把对学生学习的控制权交还给了学生, 这句话教师充分认识到了学生是自己学习的主人, 学习是学生的自主行为, 学生在面对各种信息刺激时需要树立自己原有的经验, 他们所需要的学习时间由他们自己来定。

结合教师的教学案例能够有效地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校本研修体现了其高效的一面。

4 研修合作化

作为英语教师, 必须有过硬的专业本领, 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 良好的英语文化背景, 视野广阔。同时, 教师必须有新的教学理念, 以创新为宗旨, 探索出行之有效的英语教学新路。教师必须有新的教学技能, 要熟练掌握现代教学技术, 而且要在教学技能上不断革新和提高。

开展组内研修是教师和教师合作的桥梁。以理论为指导, 确定教学内容、目标, 教学步骤, 灵活的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不是死的, 固定不变的, 而是具有灵活性和多变性, 根据授课对象和授课内容的不同, 有针对性地运用各种教科方法, 制定出真正为学生接受, 并且通过师生的互动能达到理想效果的教学方法。

教师的教法实质上是一种艺术, 一种教学艺术。解释开来, 就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 恰当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教师要精通本专业的知识, 不断提高自己多方面的知识和素质修养, 从而使课堂教学灵活、丰富、保质保量。大胆尝试各种教学方法, 主动与教研组的老师探讨教学中的变化, 主动与学生交流, 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使教学更加受到欢迎。

教师尽可能地创造环境, 制造氛围, 结合教学内容开展各种各样的表演活动, 同时, 充分利用实物和直观道具, 并借助动作、表情等, 合理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积极为学生创造语言运用场景, 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 尽量使英语课堂练习“交际化”。

现代教学技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使用已经是屡见不鲜, 特别是当前不少公开课已经将网络技术引入英语课堂教学。但是并不是每一个教师都能熟练使用多媒体, 并不是每个教师都能结合多媒体来备好自己的英语课堂教学。年轻的教师接触新事物快, 这时候就要对年长的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了, 互相帮助, 共同研修的氛围就显现出来了。另外, 由于农村初中的资源配置有限, 更多的时候教研组要安排好使用多媒体教室的教师。

开展组内研修也是联系英语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在教研组内共同探讨培养学生兴趣, 因材施教, 培优补差等问题, 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形成一些有效的教学技巧。

教研组推选教师参加赛课比赛, 全体教研组的老师走进课堂, 全体试上, 共同切磋, 凝聚集体的智慧。平时观看优秀课录像, 通过学习和观摩, 吸取他人教学的相关知识, 积极自我反思, 促使教学能力进一步提高。

在教研组中教师之间能够难题共研、优势互补, 真正体现研修的可行性。

5 研修提升化

钟启泉教授:“教育, 教学原本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长期的经验和自觉地研究, 是教师形成优秀教学实践的两翼。”校本研修的理论提升就是校本教研。校本教研必须从教师实际需要出发, 教研的内容要来自于教师教学的困惑、教学中的问题;教研要突出教师集体的智慧, 使英语教研组教师共同参与;要依托教育科研, 专业引领, 提升教师的理论修养, 充分发挥校本教研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

而引导教师认识自我, 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和反思意识, 为校本教研提供教师个体的内在需要。

自我反思, 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分析, 增加自己对英语学习本质和英语教学本质的理解, 在教学中尝试运用各种途径解决自己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并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进行不断地监控和评价, 以提高自己的教学和研究水平。具有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掌握自主学习、自主研究和自我发展的方法和技能。

同伴互助, 是一种人与人的平等的合作和精神的交流, 通过“对话文化”获得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善和专业水平的提高。教师专业知识如何在实践中应用与发展, 对教育实践中的不确定性作出正确的评判与决策能力。主要通过加强对教师之间的研修, 提高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教研组成员之间的实践性知识, 依存于情境之中的经验性知识以及案例知识的积累, 运用理论提升来进一步解决实际问题。

专家引领, 开展手拉手工程, 聘请市骨干教师上示范课, 同时教研组也派出教师上课。请教研员、专家来校听课、评课, 剖析课堂, 进一步培养和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特别是专家讲座, 专家的听课评课以及教师与专家的对话交流能够丰富教师理论素养, 从理论上指导与提升, 提高的教师反思能力。

6 结束语

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观念, 利用各种机会参加培训, 不仅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而且要接触和了解其他领域的知识, 扩大知识面;教师要参加专业团体的学习, 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协作来提高他们的影响力。

以教研组为立足点, 以课堂教学为生长点, 以提升理论为突破点,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内在动力被充分激活, 教师能更多思考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也提高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力, 苗青.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基本素养[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07 (5) .

[2]殷成勇.高中英语新教材教法初探[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07 (11) .

[3]邢孟达.再论素质教育与课堂教学[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7 (11) .

[4]于晖.有效运用教师影响力, 发挥教师权威[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7 (11) .

[5]吕良环.对外语教师忽视自我分析之现象的探讨[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9 (7) .

农村学校校本教研策略 篇9

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建立健全教研活动机构, 是有效开展校本教研的基础。针对乡中心校村完小多, 可由中心校校长亲自挂帅, 教导主任组织落实, 成立中心教研组和课题组, 建立健全“乡———片———校”三级教研网络。

二、制定制度为了保障

农村校本教研最大的困难在于没有制度保障, 所以要向校本教研要质量, 就必须建立健全教科研制度。例如, 我乡制定了《教研活动制度》和《科研活动制度》。《教研活动制度》规定教研的次数、内容和方式;《科研活动制度》明确教师必须撰写论文, 并积极参加课题研究, 为各级课题研究献计献策。另外, 规定了校本教研的“三个落实”:领导落实、组织落实、人员落实;“三个保证”:时间保证、内容保证、收效保证;“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课题、定中心发言人。确保校本教研活动能有计划、有组织、有实效地进行。

三、落实“十个一”活动

在开展学习、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根据农村集中办学和校本教研的实际需要, 以课改为载体, 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为核心, 稳步实施校本教研的“十个一”活动。即:

1. 读一本好书。让教师研读各科课程标准、新义务教育法、名家教育著作及相关教学法, 撰写心得感悟, 从中寻求理念指导和理论支撑, 进而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学。

2. 讲一节优质课。开展“我最满意的一节课”备课行动, 用汇报课、研究课、观摩课等形式历炼教师, 通过“小学高级教师能上示范课、小学一级教师能上研究课、小学二级教师特别是新教师能上汇报课”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强化青年教师、物化中年教师、巩固老年教师”, 探索课堂教学规律, 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3. 举办一次课赛。课赛是展示教师风采、研讨教学的平台, 它集观摩学习、听课研讨、评课改进为一体, 既让选手汇报校本教研成果, 又能让与会教师透过课堂教学的精彩之处和不足之处引发理性思考,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

4. 自制一个课件。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 尝试自制课件, 并逐步提高课件质量, 积极学习现代教育技术, 用其来辅助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5. 写一篇论文。撰写论文是促使教师总结教学经验、提升教学理论的有效渠道, 通过撰写论文, 既让教师享受成功, 又在总结中增加理性实践的思考, 可谓一举多得。

6. 做一次讲座。讲座具有较高的学术成分, 听有关教学的讲座是吸取、借鉴间接经验较为直接的途径。尝试做一次讲座更是总结、物化教学成果的渠道。

7. 访一次兄弟学校。通过纵、横向的“对口交流”, 学习先进学校在教学管理特别是教科研方面的先进做法, 在传承传统优势的基础上, 嫁接先进经验, 进而资源共享, 提升办学水平。

8. 开办一次论坛。针对备课、上课、活动、实验、作业批改、学生辅导、测试等“课堂七要素”分别召开专题论坛, 就各自在操作中的得失进行交流, 在畅所欲言、群策群力中寻求最佳解决方法, 最终更好地向教学常规要质量。

9. 带一位徒弟或拜一位师父。农村学校的教师参差不齐, 教学能力差异很大, 单打独斗是行不通的。只有结合实际, 用“拜师学艺”的方式才能达成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之目的。结队教师按照“结队协议”认真开展互帮互学活动, 双方共同发展, 共同提高。

1 0. 出一本教研专集。教研专集是再现校本教研历程、检验活动实效的成果, 既是校本教研的预期目标, 又是校本教研的核心回归。学校可不定期整理教师的研究论文, 印发给每位教师, 互相学习。

四、课题研究作为平台

课题研究既是校本教研的较高层次, 又从层面上提升校本教研活动成效。例如, 我乡积极鼓励学校、教师申报课题研究, 目前已完成《贫困山区小学课改中存在的困难、成因及对策研究》、《山区小学课改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和《贫困山区与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对接的策略》这3项课题, 省级规划课题《山区学校校点收缩前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对比实验研究》正在稳步进行中, 另外, 让教师亲历《集中办学学校课改中学生所需要的几种能力和习惯培养》、《集中办学学校因地制宜的校园文化建设》、《集中办学学校课改中学生的辅导策略》等校级课题研究, 让教师在课题研究这个平台上积极探讨。每年通过组织教师参加不同级别的课题研究, 让教师在学习中醒悟、在教学中领悟、在反思中感悟、在研究中的神悟。

五、校间互动开展交流

一方面积极争取与“名校”互动, 在学习“洗礼”中用先进的校本教研经验武装学校和谐发展, 另一方面结合区域特点, 就地取材, 实行乡内互动。如我乡的10所完小就根据其校本教研差距结为五对“对口交流”学校, 每年定期开展系列主题校本教研。

六、教学竞赛促进提升

积极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课赛, 乡内通过乡、片、校分别组织“新教师课赛”、“校长/教导主任课赛”、“中年教师课赛”、“老年教师课赛”、“运用现代教育资源课赛”、“新教师综合素质校本研训汇报课赛”等, 多侧面、多方位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七、主题活动为了深化

开展“我最满意的一篇教学设计”、“我的教科研论文”、“我的课改课堂”、“我最拿手的一份课件”、“我会说课”、“我能评课”、“感悟课改”、“课改回眸”、“课题研究论坛”、“集体备课”、“教研组课赛”等系列主题活动, 使“课课写教学后记”、“周周写教学随笔”、“月月写教学论文”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让“绿色课改”成为亮丽的风景线。

八、常规检查作为监控

常规检查是每年的例行检查, 其涉及学校教育的各个层面。结合区教育局和乡自查中的校本教研问题, 在分析原因中有针对性地寻找对策, 以“回头看”的方式重新审视校本教研, 辩证地对其作出评价, 达到“监控反馈”之目的。

九、评价机制发挥作用

学校制定《教研组考试评价办法》, 每学期定期对教研组进行考核, 结合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评价, 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改进, 用评价来促进校本教研更好更快地发展。

十、监测体系衡量成效

通过每学年的教学质量分析, 学校发展年度报告, 学校工作总结, 学生、家长问卷等, 衡量校本教研活动成效、教研活动成绩。

农村初中教研 篇10

一、着重教材的研读

首先,明确教材。研读教材是备好课的基础和核心环节,同时也是教师上好课的必要前提。教师首先必须对数学教材是什么的问题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有了这个认识后,研读教材才能达到一定的深度和效度。教材既是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和过程”,也是要达到的“目标”。如果用一句简短的句子进行概括,即: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主要基础。它是师生完成教与学双边活动必不可少的媒体。新教材体现了“过程”与“结果”,“过程”不是详细的,“结果”不是事先给出的。而教材是静态的,是不能开口说话的,作为教师就是要把教材中简约的“过程”变化为使学生参与的数学活动这样一个丰富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结果”,这就需要我们去“研读教材”。

其次,怎样研读。我们认为,研读教材应做到“四要”。即:要对研读的教材内容进行相应的分类;要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相应的分析和审视;要结合《标准》在该学段的总体目标来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要学会用儿童的眼光去加工和处理教材。注意把握教材内容的实质,提炼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仔细揣摩教材中提出的问题等,要善于思考,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如教材都呈现了哪些内容?为什么要这样呈现呢?要学会走出自我,学会换位思考,如要从编者的角度,从自我解读的角度,从学生学习的角度,从他人评价的角度等方面进行思考,审视教材,合理开发与利用教材。

二、重视教师的集备

以集体备课为突破口,加强备课管理,切实提高备课效益。有效解决平时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困惑与问题,让教师有充裕的时间思考研究教学中的问题,促进备课与上课的一体化,实现集体备课与教科研活动的有机结合,使集体备课成为教师合作、实践、创新的研究过程,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集体备课,加强教师间的交流合作,取长补短,共同发展,也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与业务水平。

集体备课的做法是:以同年段同学科设立备课组,选定备课组长,每周开展一次研讨活动,安排有主备人,有准备具体内容。即主备人要填写好《备课记录》,与同组教师共同分析教材,预先要将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吃透编辑意图,梳理出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和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的重难点,精心预设教学方案,并形成交流稿(包括学案、教案、教学思路及困惑、课件)。而参备人在参加集体备课之前,也应该认真研读教材内容,理清教材知识体系,梳理知识点,在课本上做好批注,并预设教学方案,确保集体备课时交流、讨论有实效。无论是主备人还是参备人都要在自己进行初步预设的基础上,都要列出自己的一些困惑,提出一两个探究的问题,以便集体备课时进行探讨与研究,这是确保集体备课成效的一个关键环节。

三、注重母案的修改

教案是课堂教学的实施方案,没有一个切实可行的教学预案,就像打仗没有作战计划、表演没有剧本、建筑没有图纸一样,最终必然会影响教学的效果。通过集体备课之后,由主备人综合集体的意见和智慧,在个人初备的基础上形成教案及课件,规范教学设计,形成教学母案。此环节力求达到四个统一,即:统一划分课时、统一确定每课时的教学目标、统一导学提纲(包括自学思考问题)、统一教学流程。最后由主备人将修改好的母案发至中心校QQ群上,与同年级同科教师进行共享。同年级同科的教师要将母案先下载下来,再进行修改、补充,编写成适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案,提高教案的使用性。同时,要求教师认真撰写教学反思。

四、开展多样化研究

把教研与教学融为一体的校本教研活动,应采取多种不同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做法。

1.“小队式”备课。

传统的教师备课方式基本上是以“单兵作战”式备课为主,而小队式备课,就是将同年级同学科的几位教师组合在一起,他们共同构思教学计划,共同分析教学内容,共同预设课前教学方案。小队式备课贯穿于教师日常教学中的每一节课,由各小队成员随时随地结合教学进程自主进行,增强了备课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提高了教师合作的积极性。小队式备课采用了共享式教案,因此,极大地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教学预案的讨论与完善当中,为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了保障。

2. 案例式教研。

案例教研指的是围绕所研究课题,以一两节课例展示的形式开展的一种教研活动。研讨内容包括:听课、执教教师谈教学设想与意图以及教后反思。听课教师对所听的课进行评议,肯定好的、可借鉴的地方,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等。通过评议,使执教教师认清自我,受到启发和教益,又为听课老师提供学习研讨机会,引以为戒。

3. 跟进式上课。

跟进式上课是把 “研” 与“教”紧密结合起来,是教师群体带着新理念在新策略上进行攻关,是在“真实的常态中,验证预设方案”。跟进式上课常见的有两种类型:主流是好的、成效较大的课;主流是好的、问题较多的课。问题的产生,有的是预设方案失误,考虑不周;有的是上课时经验不足,出现失误,或随机应变能力不强等。说主流是好的,是因为通过议课,最大的收获是激起了教师的思维碰撞,总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感悟与发现。同时,议课的根本目标是把新理念转化为日常的教学行为。因此,议课之后,还要重新预设教学方案,进行“跟进式”上课,朝着目标与方向继续推进。总的要求是:对已取得的经验要进行重新审视和探索,从而获得更深入、更正确的认识,并转化为平时的教学行为。

4. 沙龙式教研。

沙龙教研是一种由教师自愿参加的可以自由发言的针对教学实际问题的讨论会。沙龙式教研营造出宽松自由的教学研究氛围,让教师在“聊一聊”“议一议”中探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或课改中的“难点、热点”问题。针对问题,大家谈感悟、讲困惑、议策略、找办法,从而你一言我一语地进行互动式的探讨,这样“聊”起来感觉到“言之有物”,针对性强,气氛浓,所以教师乐于参与,愿意深入探讨。

5. 专题式教研。

专题教研是将教研与科研有机融合的教研活动形式,就是以研究的课题进行探讨,目的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它以教学改革过程遇到的复杂问题或内容为研究对象,制定分步骤研究计划,在计划的时间内围绕同一专题多次反复研究,探寻教学对策,逐步解决。

6. 会诊式教研。

农村校本教研:拒绝低水平重复 篇11

农村学校的校本教研,作为学校的一项工作,就目前而言,学校领导不可谓不重视。但是,目前农村学校的校本教研,现状却不容乐观,存在着“ 四缺”现象:

缺乏动力。在很多农村学校,教师参与教研活动,要么是被逼无奈,要么是应付了事,总之,很少有积极主动参与的教师。基本上是时间一到,大家都懒洋洋地来到指定的地点,听听课,发表一些不痛不痒的评课意见。现在,一些学校的领导也想把教学研究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也想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为此也开展了不少活动。但是,这些活动表面看起来有声有色,实际上是在走过场,只满足于拍拍照、写写总结材料。

缺乏引领。按道理说,学校的业务主管领导,学校教学研究部门的领导,应该起引领作用,起模范带头作用,引领教师用新理念改造自我,改造自己的课堂。但是,有些领导却担当不了此任。进行教研活动时,他们提不出什么新的理念,更没有什么新点子。他们“计划”靠下载,“总结”靠抄袭。例如“同课异构”,本是已经十分流行的名词,但有些业务领导,至今还说不出一个所以然。

缺乏骨干。没有骨干教师的积极参与,将使学校的教研工作只能在低水平上重复。近年来,农村学校骨干教师大量流失。尽管人们献计献策,探讨如何留住骨干教师,让他们在农村学校安心工作,但目前仍然缺乏让教师安心留在农村的有效措施。尽管一些地方也对农村教师发放了津贴,但农村学校所缺乏的,不仅仅是经济待遇,还有其他具体问题。例如找对象难、业余生活单调等,都是骨干教师流失的重要原因。问题是,骨干教师的流失,让本来就低水平重复的农村校本教研工作雪上加霜,致使专题研究难以深入开掘。骨干教师之所以是骨干,主要就是因为他们在专业水平上的高人一筹。本来,他们可以在教研工作上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而没有他们参与的教研活动,低水平重复就成了常态。

缺乏主题。一般而言,一次教研活动最好确立一个主题,以集中精力解决教学中的一个具体问题。可是,农村学校的一些教研活动,常常在缺乏主题的情况下匆忙进行。往往是听一两节课,课后进行一番看似认真的评课。评课活动没有围绕某一个课题或主题,只是一番漫无边际的议论。时间差不多,就结束了。

农村学校的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还不止这些,但这“四缺”足以影响其实际的教研效果。

农村学校校本教研,是农村学校提高办学水平的孵化器,是改变当前农村学校落后办学水平的重要措施,更是提升教师素养的根本性措施,也是关系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大事。农村校本教研,再也不能低水平重复,必须走出这一困境,取得突破性进展。

当前,农村学校的校本教研,为了避免穿新鞋走老路,亟需高水平的专业引领,并为此多疾呼多努力。

呼唤适应教学新常态。课改就是教学的新常态。只有继续进行课程改革,低水平重复的状态才能有所改变。但是,目前的农村课程改革,存在着恶性循环现象:观念与实践,到底哪个优先?换句话说,是先转变观念还是先进行实践?从理论上讲,有怎样的观念就会有怎样的实践。但目前的状况是: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10多年,新理念已基本得到了普及,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取得实践上的突破。所以,先干起来才是当务之急。杜郎口中学是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一所边远的乡镇中学,改革前,学校面临着撤并,教学质量差,留不住学生,留不住老师。改革,使这所面临倒闭的乡镇中学,焕发出了新的活力,成为全国农村教育的一个成功典范。教改成为了该校的新常态。

呼唤身边教研新榜样。现实中并不缺榜样,关键在于以什么人为榜样。实际上,一所学校,哪怕是农村学校,总能找到那么一两个对教学工作真正感兴趣的教师,如果再加以培养,他们就有可能成为本校教师的榜样。可是,有些领导没把身边的榜样当一回事。“外来的和尚好念经”,是一些校长的基本心态。在他们的心目中,本地的教师,尤其是本校的教师,不过如此,也就那么几下子;外校的教师,尤其是外地的教师,那才是真正的好“和尚”,他们的念经水平才叫高。正是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下,身边的榜样就被忽视了。

其实,对一线教师而言,身边的榜样有一种亲切感,更具有可学性。

身边的榜样,应该是勤于读书、勤于思考的榜样。读书与思考,正是很多一线教师成长的重要法宝。阅读,是扩大见闻、增长知识、强健自我的重要途径。一线教师,一定要勤于读书,借鉴他人的好经验,学习他人的好做法,否则,你的实践,你的改革,就可能是盲人骑瞎马,没有方向感。勤于思考,则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步骤。思考,可以酝酿新的教学思想、教学主张,是教师强大自我的不二法门;思考,可以让思想融入实践,继而改造实践,引领实践。

身边的榜样,还应该是勇于实践的人。学习与思考,强健了自我,强大了自我,改革的实践则可以使教师焕发新的生命。乡村教师的身边,如果有那么一两位敢于改革的教师,他们的实践,对其他教师而言,就是最生动形象的榜样。需要指出的是,农村学校的教学改革实践,可能不像一些城市里的学校那样轰轰烈烈,像模像样,更多的是小打小闹,显现出来的是“小”,是“微”,是“实”。即点滴的改革与创新。

呼唤研究小微新课题。小微课题是与大课题相对而言的,是教师以教学中发现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的解决为研究目标的课题。小微课题研究,目的自在于解决教师个人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产生的困惑。顾名思义,小微课题的“小”与“微”,就是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小课题虽然小,但小课题的研究,可以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可以提升教学的水准。

一线教师,深入在教学一线,常常会遇到一些具体问题。例如“如何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更多支持”“如何利用农村的特有资源,有效开展综合性学习”等,都是非常有意义的课题。

小微课题研究,是农村校本教研走出低水平重复困境的突破口,切实可行。

呼唤乡土本色新奇特。我们的农村教育,普遍存在一个严重问题——以城市教育为本,向城市教育看齐。让所有农村学校盲目跟在城市学校之后,把城市学校的今天当成农村学校的明天。结果,不但没有学到城市的精髓,反而丢失了自己的特点。

农村学校的校本教研,就应该立足于农村的现实,从农村学校的实际出发,通过扎实的工作,走农村学校自己的路,同样可以焕发出新的光彩。这是一篇大文章,需要进行专门的研究与探讨。

工作要有新思路、新点子。小微课题研究,就属于新点子。

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这是新课程实施以来,校本教研最主要的方式。在农村学校,这一方式仍然有效,必须进一步落实。

要使农村学校校本教研走出低水平重复的状态,需要以学校为主阵地,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直接面对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开展扎实有效的活动。

而要抓好这项工作,无疑,校长是第一责任人,责无旁贷。具体而言,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才能见效:

领导带头。这是目前学校各项工作的第一推动力。如果学校领导缺乏积极性,工作的推动就会成问题。

学校领导必须真正静下心来,真正研究探讨教育教学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形成自己的独特看法,起示范和引领作用。具体说来,学校领导应该这样带头。一是带头学习。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以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也为自己的心灵垫底。在面对实际问题时,他们就可以随时拿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对教师们进行引领,进行示范。二是带头实施教学改革。在农村,学校规模小,领导们既是领导,又是一线教师,他们一般都担任了课程教学工作。他们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就可以直接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入手,深入探讨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改革课堂教学,积累经验,提升自我,提升教学质量。这是最好的示范与引领。目前的现实是,一些学校的领导,自己水平本来就欠佳,只好找其他老师进行教学改革,自己当观众。而且,他还可能是不那么称职的观众,提不出有价值的看法。这样一来,就会让教师们失望,甚至成为教改的阻力。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三是带头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从一些名校长的成功经验来看,校长个人的成功,直接带动了学校一大批教师的成长。领导直接投入到教研之中,直接拿出自己的教研成果,对自己,对老师,都是鼓舞。上公开课,这是最见教师功底的实践。如果学校领导能够把自己在教学探索中得到的新经验,设计的新课型,以公开课、观摩课的形式进行展示,对教师们的引领作用不言而喻。

可是,在农村学校,目前最缺的就是这一点。

制度建设。制度是带有刚性的规定,是必须遵守的规则。农村学校,要提升校本教研的整体水平,必须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进行推动与引领。

学习制度。学期初,学校要针对本校的具体情况,制订学习计划,公布必读书目,要求教师撰写读书感言;举办读书沙龙,定期让教师交流读书心得。

集体备课制度。集中备课与独立备课相结合,以独立备课为主。在集体备课时,教师必须在独立备课的基础上,根据自己教学的需要对集体备课的成果进行再加工,体现自身个性化的教学特点。

随堂听课制度。随堂听课,可以及时发现教师教学中的闪光点,及时学习,及时推广。也可以帮助上课教师改进教学,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定期举办教学沙龙。举办教学沙龙,可以让教师在交流中发现他人的新鲜经验,对照自己的不足,进行深刻反思,触及自己教学中的软肋,从而不断改进,不断提高。

队伍建设。这里指的队伍,专指学校干部。学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导处主任以及教研组长,他们都是推动校本教研的骨干力量。因此,他们本应该是“懂教学,会教学;懂教研,会教研”的带头人。他们本应是发挥主导作用的中坚力量。可是,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情况并不乐观。不懂教学或不那么懂教学,不懂教研或不那么懂教研的人,大有人在。

请进来与走出去。一位民办学校的校长说,他们学校,经常会邀请一些名师到学校来讲课或举办讲座。他认为,老师们平时都很忙,没有时间进行读书、反思等业务活动,而请名师进校,就可以让教师在短时间内学习到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听到一流的好课,从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这是一条走出教研低水平重复的捷径。农村学校,可以多校联合,聘请外地名师进行交流,让他们开课,开讲座,与教师们交流互动,为教师们提供学习的机会,使其开阔眼界。

走出去,这在农村学校比较难推行,但这几年国培计划的实施,让一部分农村教师有了走出去的机会,让他们明白了什么是新的理念,什么样的课是好课,什么样的老师是好老师。眼下需要进一步做的是如何更好地发挥那一批参加了培训的教师的引领作用,使他们成为新理念的种子,形成星火燎原之势。

农村学校校本教研之思路 篇12

一、健全管理机制是校本教研活动有序开展的前提。

1. 成立机构、加强组织领导

为了开展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 学校成立了“校本教研工作领导小组”, 负责组织开展全校的校本教研工作。校本教研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理论学习组”与“实践指导组”, 由校长担任组长。成员结构充分考虑到职务、年龄、学科之间的优化, 保证领导力量和教科研水平。

2. 健全校本教研制度

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大马小学教科研管理制度》《大马小学现代教育理论学习制度》《教研组成员学期工作要求》等相关的制度。校本教研活动校长负总责, 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具体抓, 建立层层管理、逐级落实、全员参与的教学研究管理与活动机制, 确保教学研究工作落到实处, 使教研活动有章可循, 逐步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二、教师间互助与个人反思相结合是校本教研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1. 反思———将文本理论和专家理念内化为个体的理论素养

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 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反思是一种教师改进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己教学水平的好方法, 是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素养的过程。写教学反思既可以防止教育机智、教学感语的流失, 教学中的“缺陷”与“遗憾”的忘记, 也可以为我们今后的经验总结、进行行动研究提供鲜活的素材, 还可以促使教师有效地进行自评、自查、自省、自改, 达到自主提高的目的。为此, 我们强调教师勤写教后反思或随笔, 及时记录教学过程成功、失败之处, 记录课堂意外收获, 做好课后“备课”。教后反思书写形式上灵活多样, 篇幅上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但一定要有实效性。就这样, 教师们在学习着、思考着, 总结着, 隐性的教育思想得以充分激活、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李莉娟、杜月霞两位教师的教学随笔曾获市一、二等奖。

2. 加强教师间互助, 实行教师间优势互补

教师间互助的实质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交往、互动与合作, 其基本形式有:信息交换、经验共享、深度会谈等。

(1) 信息交换:我校把每个单周的周二放学后定为教研组同伴互助交流时间。教师把个体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困惑带到集体来解决、讨论。教师们在讨论中分析教学现象, 交流教育教学方法, 并把自己的或和他人的观点对比、提炼、内化。

(2) 经验分享:为了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学校切实把握好新教师的“入门”关、青年教师的提高关、骨干教师的发展关。为了扎实开展这一活动, 学校为青年教师找“师傅”, 并签定师徒结对协议, 规定学艺内容和要求。听课要求:每学期徒弟听师傅的课不得少于4节, 师傅听课不得少于8节, 听后共同探讨教学得失, 总结成功经验, 提出改进措施。

上一篇:腹部外科下一篇:生活因你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