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因你而精彩

2024-09-20

生活因你而精彩(共12篇)

生活因你而精彩 篇1

我曾读过著名诗人高洪波的《与儿童换位思考》一文,为其露珠般透明的童心由衷感动。文中说到他女儿刚三岁时,看到妈妈在厨房里洗韭菜和萝卜,便说道:“妈妈在给韭菜洗头发,给萝卜洗脸。”另外台湾有个孩子打破了鸡蛋,他写了一首小诗“鸡蛋破了,一个太阳流出来”。多么鲜活的语言,一如清风拂过心田。

细细想来,其实课堂就是个童心如花的世界。记得有个二年级的小朋友,他说校园里的桂花开了,就像许许多多小蚂蚁在开会。忍不住又想起学校有位智障孩子,老师问他属什么,他的回答让我至今难忘:我属蝴蝶,因为蝴蝶最漂亮。就像听到花开的声音,所有听课老师的脸上都随之灿烂起来。童心,课堂因你而精彩。

一、因为有了你———思维如此自由

这是一堂一年级的艺术课———《太阳》,教师亲切地启发学生:“在小朋友的心里,太阳是什么样的?你能用自己的笔把它画出来吗?”孩子们立刻在纸上涂抹起来。不多时,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图画粘贴在了黑板上,煞是好看。“哪个小朋友愿意向大伙儿说说你画的太阳在干什么?”“我画的太阳正在过生日,好多小动物都来祝贺它。”“我画的太阳在跟小朋友们一起玩耍。”“我画的太阳在尽情地唱歌。”“我画的太阳在云朵上打瞌睡。”可不是,上面的太阳还在打呼噜。

另一堂是语文课,接近尾声时,教师激动地说:“荷叶不仅自己美丽可爱,还给小动物们带来了快乐,怪不得作者最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呢!夏天来了,你想变成什么呢?”“我想变成一只蟋蟀,躲在池塘边的草丛里唱歌乘凉。”“我想变成一只小青蛙,捉了一天的害虫,在池塘里痛快地洗个澡,然后跳到荷叶上睡一觉,醒来在荷叶上呱呱地唱歌,多开心啊!”“我想变成一只小乌龟,在池塘里与小鱼、小虾一块儿玩捉迷藏的游戏!”“我想变成一只小蜻蜓,展开透明的翅膀在池塘上飞来飞去,飞累了可以把荷叶当成我的停机坪,在上面休息。”“我想变成一只勤劳的小蜜蜂,忙着在花丛中采蜜,当我累的时候,就躺在荷叶上美美地睡一觉。”

此时,孩子们是那样的忘我,那样的投入。是什么力量如此神奇?是童心让他们释放、愉悦、本真。在充满童趣的课堂里,孩子们拥有的是童心的体验、想象的是放飞和思维的自由。

二、因为有了你———人性如此温暖

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培育的圣殿。童心的课堂,清新而生动,也最容易让人感动。

有位老师上“6、7的加减法”复习课,课中出示了这样一道练习题:一幅冬天雪景图上有4间门号分别是4、5、6、7的小房子,房子的外面有12道加减算式。练习前这位老师让小朋友们替这幅图编个小故事。有位小朋友说:“在一个非常冷的冬天,有许多算式迷路了,走不动了,躺在雪地里冻得直发抖,它们盼着好心人带它们找回各自温暖的家。”为了尽快给算式找到温暖的家,免得让它们再受冻,小朋友“连”得又对又快。可最后一道算式6+2,这图中没有门号是8的房子,那该怎么办呢?小朋友们可着急了,急忙向老师提出来。老师笑着说:“是啊,你认为该怎么办才能使6+2不会受‘冻’呢?”话音刚落,小朋友们的小脸上写满了焦急和同情。突然一个小朋友站起来说:“老师,我们能不能自己在旁边造座房子,让它进去,就不会挨冻了。”没等老师回话,小朋友们纷纷响应,拿出水彩笔高兴地画起来。接下来,老师要求小朋友们把每间房子里的算式读一遍。这时又有一个小朋友似乎发现了什么,站起来说:“其他房子里都住有两道或三道算式,而新建的房子里却只有算式6+2,没有伙伴,这样它会感到很孤单的。”这时,老师灵机一动,说:“那我们帮忙给它找一些得数相同的伙伴进去玩吧。”小朋友们又找了些像8+0、7+1、4+4等算式,并在找中又似乎发现了规律,一口气说出了许多还未学过的8-0、9-1、10-2……

这是一堂充满生机、洋溢童趣的课,成功之处是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让课堂处处流淌浓浓的人性,充满了纯真,充满了如春的温暖。

三、因为有了你———语言如此诗意

有人说,教师的童心是诗意的花朵。是的,课堂上,教师童心不老,就会视自己为学生的伙伴,站在孩子的角度,用一颗童心,去感受,去思考,那么,她的语言便会闪耀智慧,清新明丽,诗意扑面……

教完《台湾的蝴蝶谷》这篇课文,便进入了答题互动环节———学生互相问答。这时,一位名叫孙骁帆的小朋友给我出了道题:用“春天、台湾、水源充足、欢迎、吸引、参观、景象、花瓣、大批、立刻”这十个词说一段话。真让我始料不及,心想还是把这个“球”传给班里的其他小朋友。可是看着底下孩子们“将期待进行到底”的眼神,我决定“接招”:

“在我的心里,台湾一直是一个很遥远的梦。然而今天,台湾的春天就这么栩栩如生地走进了我的视野。和你们一样,我是怀着无比的喜悦走进《台湾的蝴蝶谷》的。当我把心灵的触角伸向那清新流淌的文字,咀嚼每一个美丽的文字时,我知道,我已被深深吸引。知道吗?精美的蝴蝶纷飞的动感画面(课件中的),给了我前所未有的视觉上的冲击,那是些蝴蝶吗?是蝴蝶吗?不是的。我分明看到了五彩缤纷的花瓣从仙女们那纤纤的手中撒下,纷纷扬扬,纷纷扬扬。这是何等壮观的景象!让我无限欢欣,无限神往,忍不住也想插上一对缤纷的翅膀,翩翩飞进它们的天地。然而,当大批的中外游客浩浩荡荡地出现在蝴蝶谷参观的时候,我又多么想,多么想在这样一个水源充足、鲜花盛开的山谷里席地而坐,静悄悄地感受热情的蝴蝶那轻盈和美丽的欢迎。可爱的孩子们,让我和你们一起走进文章的意境之中,用感受阳光雨露的心灵像美丽的蝴蝶那样———轻舞飞扬吧!”

掌声过后,孩子们极其认真而又真诚地夸赞我:老师,你写得真美,就像诗一样。我的心一下子被触动了,喜悦在我心头欢蹦乱跳。再看看孩子们,比我还要欢欣,笑得比我还要灿烂,仿佛有种魔力从字里行间飞出来击中他们。是啊,诗意的语言,像吹面不寒的杨柳风,似沾衣欲湿的杏花雨。

四、因为有了你———错误如此美丽

跳动着童心的课堂,师生间的交往心领神会、和谐默契。在课堂上,学生难免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如果老师能“蹲下身子看错误”,机智、巧妙地对这些错误作出适当的调整和控制,那么,很多时候,错误也会摇身一变,变成一种美丽的教学资源。

这是一堂语文评优课,内容是认识几种动物和它们的叫声。老师先让小朋友和这些可爱的小动物亲热地打招呼,学一学它们的说话声。接着,老师一个一个地请小朋友说。“我来!我来!我来!”台下晃动着一只只“神气活现”的小手。“小白鸽说话———咕咕咕,小鸡说话———叽叽叽,小猫说话———喵喵喵,小青蛙说话———呱呱呱。”被请到的小朋友还真不赖,个个都“对答如流”。显然,一切都在老师的意料之中。可就在这时,“状况”出现了:有个小女孩,在和老师的对答中居然把“小鸡说话”对成了“咕咕咕”。顿时,小朋友们哄笑起来,小女孩紧张得手足无措。这位年轻的老师,意识到了小女孩的错误,只见她摸着女孩的头,笑吟吟地对大家说:“你们可别笑,这是一只多么聪明的‘小鸡’呀,还会说‘外文’呢。”在大家的惊讶声中,老师又引导小朋友说起来:小鸡会说小白鸽的话———咕咕咕,小鸡会说小猫的话———喵喵喵,小鸡会说小青蛙的话———呱呱呱。而此时的小女孩,小脸如花朵般粲然绽放。旁边的小男孩忍不住站起来说:“小鸡可能还会学我家京巴狗的叫声———汪汪汪。”……

你看,童心真是储满快乐的蜜罐,轻轻触动,便会散溢出发自内心的快乐甜香。这一次小小的“错误”,因为童心而变得“美丽”起来,让我们所有的老师和孩子的心头都盈满快乐、宽容与人文关爱。

我一直认为,一堂课就是人生中四十分钟的生命历程,拥有一颗童心,便不辜负美好的生命。有了童心的课堂,一切都会变得像安徒生笔下的海洋,水是那么蓝,像最美丽的矢车菊花瓣,同时又是那么清,像最明亮的玻璃。一个弥漫着童心旋律的课堂,教师眉飞色舞,学生畅所欲言,同品共享学习的快乐。这才是放飞灵性、活力四射的课堂,也是适于生命成长的家园。培植一颗童心,创造一份纯真。让童心留守家园,浸润课堂,让课堂因童心而精彩不断。

生活因你而精彩 篇2

钢笔音乐

钢笔,是人们经常使用的一种笔,音乐也是一样,开心的时候听它、弃累的时候听它、生气的时候也听它;高兴时,听写欢乐的旋律,让你喜上加喜;受挫时,听些励志的歌,令你士气重振;愤怒时,听些安静的歌,让你冷静下来,思考自我;疲惫时,听些激情的旋律,使你精神焕发,力量充沛。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这句话一点也没错,它能为你的生活添加色彩,它能使你的心灵更加美丽,它能让你的白纸上谱写美好的篇章。

铅笔书籍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的一生是离不开书的,书籍是你一辈子的朋友,有关有关书的名言名句更是数不胜数,书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比如说,按喜好划分:你喜欢文学吗?看看冰心或者三毛的书吧,喜欢探险吗?看看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吧,喜欢科普吗?看看十万个为什么吧,再比如说在不同的情况下人们喜欢读的书也不一样:遇到挫折了?看八十天环游地球吧,上面会有比你遇到的困难更危险的故事,遇到难以理解的东西了?看看辞海吧,上面会告诉你你不知道的事,遇到别人向你炫耀她的生活有多好了?看看高尔基的童年吧,上面所述的生活比你的更苦;更比如说按职业划分或按年龄段划分?等等等等,还有很多种方法来分类。

书籍是人们打开精神宝藏的钥匙,读书仿佛是在与作者对话,只有你刻苦钻研、每天坚持的读书,才会了解它,了解作者在这本书中要表达的真正含义,懂得作者,通过这支笔来懂得人生、求得真理、取得历史人物留下的精神财富。

中性笔情感

人有七情,人的一生离不开情这个字,其中我们自己最常见的就是友情与亲情,有句话叫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说的,就是这两种情之间的关系。亲情,自然是指你与亲人之间的感情,在所有的亲人中,与你亲情最深的就是你的父母,你从小到大都是他们在养你,辛辛苦苦的养育着你,每天为你做饭、洗衣服、辅导作业,这个恩是一个人终生难报的。友情,自然是指你与你的朋友的感情,在社会上,没有朋友的帮助光靠自己打一片天地是很难的,但是有了朋友的帮助,那么自己来努力便省去了许多麻烦,友情,有时是你最大的帮助,有时有可能就是努力的动力源泉。

生活,数学课堂因你而精彩 篇3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欲望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导入,有利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比例的应用”时,考虑到知识本身较为抽象、许多学生知识、经验不足,所以在课前拍摄有关本班学生在操场上队列队形训练的场景。在课堂上,当大屏幕开始放映这段录像时,同学们看到自己的身影出现在大屏幕上,个个兴奋不已,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欲望,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当画面定格于“整齐的队列”后,请他们回答从刚才的场景中能获得什么信息,他们都脱口而出:“全班有54人”,每行站9人,“共站了6行”。问他们还想到什么信息,他们便争先恐后地说出了:“如果每行站6人,可以站9行”“如果每行站18人,可以站3行”,有的又说“不管怎么站,全班都有54人”“全班人数是一定的量”“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成反比例”。问他们可以编成什么数学问题。有的说:“可以编成用反比例方法解的应用题。”有的说:“已知站的行数,求每行站的人数的问题。”他们编出多种不同的应用题。这样使他们感觉到数学知识的无处不在,感觉到成功的快乐。

例如,在教学“6、7的加、减法”时,一上课我让学生看一颗石头的大小,然后两手都拿着石头,握拳,让学生猜一猜两手共有多少颗石头。学生一听猜石头,兴趣来了。“十颗、五颗、六颗、七颗……”“到底谁猜得对呢?”我先打开左手,让学生自己数,再打开右手。“总共6颗,我猜对了,我猜对了。”猜对的学生欢呼着,我接着问:“你为什么知道你对了呢?”学生马上说:“老师左手有4颗,右手有2颗,合起来有6颗。”我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游戏——猜石头导入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联系生活实际,探究数学知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在数学教学中要增设“实践活动”,注重培养学生学数学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情景,善于结合课堂去捕捉“生活现象”,把学生引入生活实际中来,从而为课堂教学服务。在教学“利息和利率”一课时,我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带学生到当地的储蓄所去参观,并以自己的压岁钱为例,让学生模拟储蓄、取钱等活动。观察储蓄所周围环境,特别要记录的是储蓄所的利率,学生记的时候就产生了问题:“利率是什么啊?为什么利率会不同啊?”……对于学生这些问题可以先不回答,而是表扬他们观察得很仔细,然后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预习新课,上课的时候由他们自己来解决问题,并找到符合实际需要的储蓄方式。学习实际测量時,我带着学生拿着测量工具到操场上去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并组织学生利用步测方法来计算操场的面积。通过这些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实践活动,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和应用的广泛性,并且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现实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意识到在他们周围的某些事物中存在着数学问题,养成有意识地用数学观点观察和认识事物的习惯。

三、联系生活实际,拓展数学课堂

教师要具有大课堂意识,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使一些原本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思维。例如,在教学乘法口诀时,如果一直让学生背乘法口诀,学生就会感到太枯燥,我就问大家:“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乘法口诀,你能举例说明吗?”这时学生纷纷举起了手,举了许多与生活有关的例子,如一辆汽车4个轮子,8辆汽车几个轮子?一块积木6个面,5块积木几个面?一个小组有6个小朋友,4个小组有几个小朋友?等等。学生既找到了生活中的乘法应用,又能开心地掌握乘法口诀,这样把生活的数学原型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字,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学生记起乘法口诀就容易得多。学习“比例尺”后,让学生分组测量操场、教室的有关数据,自己确定比例尺、设计校园平面图。

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过去我们常为学生设计相同的学习方式,并要求学生按照教师设计的流程展开学习,这样的课堂教学看上去效果好。为了给学生创设个性化的学习空间,鼓励他们用自己熟悉的方式去学习,这样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猜想( = = )进行验证,课桌上的信封里放着一些材料,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材料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如果你觉得不需要这些材料,当然也可以。这样的设计不仅给学生的探索活动提供了自己选择的机会,也增添了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的。事实上,学生的验证方法是丰富多彩的,甚至是出乎意料的,富有创造性的。其中有的借助实物根据分数的意义来验证相等关系,也有的不用实物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算出分数值来验证相等关系,也有的把分数改写成除法再根据除法商不变性质来验证相等关系,从而证明三个分数是相等的。可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究空间,同时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

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这说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深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数学课堂教学适应社会生活实际,让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寻找、发现、探究、认识和掌握数学。

写作,语文因你而精彩 篇4

关键词:习作,作文早起步,重训练

很庆幸,我参与了语文工程背景下的《树立大语文观、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探索与研究。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和学生的成长;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个个充满生命张力的语文课堂;真切地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

我参与研究的主要是《作文早起步》这一子课题,以下我将从“实验阶段”“实验措施”“实验困惑”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实验阶段

第一阶段:拼音开路,自由表达。

从入学第一天起,就要求学生说一句完整通顺的话。如在第一节课上要求学生按照“我几岁了,叫什么,我喜欢什么”这样的句式介绍自己。待到学生学习拼音后,让他们运用拼音每天写一句想告诉家长的话,如:“爸爸,今天我学会了怎样擦黑板,老师表扬了我。”三四周后,让学生用拼音写贴图日记、不仅巩固了拼音知识,还积极促进了作文的早期发展。

第二阶段:丰富训练形式,积累素材。

对于刚刚接触写作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最大的困难莫过于孩子小,阅历浅,经常会感到无话可写,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不妨为学生提供一些写作素材。比如,可以建议让孩子们写在幼儿园时学过的儿歌,小时侯听过的故事,他们一定感到非常自豪。或投其所好,播放学生喜爱的动画片,并将动画片中看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还让他们写童话、续写故事结尾、写信、写诗歌、写对联、写歌词(对于写诗歌,我想展开谈谈,诗歌是我们中华民族语言的精粹,而且我们每册教材中都会出现诗歌教学,很多老师也十分重视,鼓励学生大量的背诗、读诗、学诗,不过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在学生背学的同时和他们一去发现诗歌的特点,写法上的规律,从而鼓励孩子们自己也去创作诗歌。学生对这种写作方式非常感兴趣,虽然孩子们的作品有些稚嫩,但却唤起了学生的创作欲望。记得三四年级时我们学习了《江总书记来我家》一课后,有一个学生用诗即兴写下了自己的感受:“江总书记真爱民,危机时刻心连心。瓢泼大雨哗哗下,深深脚印在民心。”

另外,我想谈谈对联。记得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时,对这种琅琅上口,格式工整的语言非常喜爱,于是,我就拿出两节课的时间和孩子们一起搜集了大量对联,在读读背背中他们发现了很多对联中的玄机。于是,班级掀起了一股写对联,对对联的高潮。当时,我记得有一个学生出了这样一个上联:月亮圆月饼圆人团圆。有位学生对的下联是:竹叶香粽子香心香甜。进入高年级后,还可采用即兴作文、课堂速写、情景作文等多种方式进行训练。用笔记录生活中每一个精彩的瞬间。

第三阶段:交流模拟,创新提高。

进入三年级后,我采取了写轮流日记的做法,即将班级学生按习作水平的高低分成几人一组,大家轮流写一本日记,这样学生感到轻松,就会愿意写作。同时,一本日记大家写,每次日记本轮到手中时,大家都象读作文选一样争相阅览前边同学写的作文,以及老师的评语。又增加了一个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师生之间互相交流的渠道。

二、实验措施

(一)浅化入门,树立自信

什么是作文,怎样才能写好作文,这些都是在长期的作文实践中慢慢理解、体会造就的。如果一开始就和学生讲作文的理论技法,会让学生感到枯燥而有压力,觉得根本写不出那样的作文而厌恶它,丧失兴趣。浅化入门的方法很多,比如,我在给孩子们上第一堂作文课时,采用了故事引入法。

教师在上课前随手拿一本故事书,先挑选一则简短的故事读给大家听,孩子们自然听得津津有味。然后,再让每个学生都讲一个简短的小故事给伙伴们听。而后,要他们把故事写下来,能写几句写几句。学生写完之后,我们可以把学生写的“故事”装订起来。然后说:“好极了,祝贺大家。你们不简单哪,都会写书啦!”孩子们一定都很兴奋。第一堂作文课,就这样轻松愉快地度过了。学生对于写作文没有一点畏惧的心态,这就是一个极好的开端。

(二)启发想像,发展思维

曾经上过这样一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课时,我先在电脑上画“———”,启发学生看到这个图形,你能想到什么事物?学生说:“想到教鞭、独木桥、粉笔……”然后又画“~~”线和“△”“○”,学生说:“想到海浪、山头、月亮……”接着启发学生,能回想一下和这些物体有关的事情吗?回想一下在这些地点你曾有过的经历吗?有的学生说我看见~~线,就想到心电图,想到那天姥姥突发心脏病,我们送姥姥去医院做心电图的情景。有的学生看见三角形,想到登山时的经历,想到“无限风光在险峰”的诗句。学生的思路在一点点打开,他们开始抛弃固有的模式,将触角伸向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生活事例中感悟真理。训练到此,我觉得学生的思想已经挣脱束缚,想像的翅膀已经展开。但在培养创新能力上还要再上一个台阶。这时教师又请学生在电脑上选择其中的几种图形,任意组合成一幅画,再给自己的画取个名字,编一个故事。这时有学生将圆和三角形组合在一起,取名乘着理想的翅膀飞翔;有的学生将长方形和直线组合在一起,取名《风筝》……学生围绕着组合的图形,再次展开想像,讲述着一个又一个生动的故事。

(三)拓宽渠道,巩固提高

作文早起步除应坚持课堂这一主渠道外,还应充分利用一切机会,不拘一格地进行多方位地训练。因此我们更注重学生借助实践来写作。

1.开扩眼界,留心观察生活

“生活处处皆语文”。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参观、访问,把学生带到多彩的社会中去发现,创作。有生活,学生们才有内容可写,才会说真话,表真情。如学生丢了铅笔,我就启发他可以写个寻物启事。学生有事要请假,我就让他写请假条,眼前的事实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应用很广并不难,它就在我们身边,渗透了作文的应用意识。

2.以画带写

如指导学生学习卷纸画、吹泡泡画等,让学生在创作后说说写写自己的作品,他们自然兴趣盎然。

3.给学生一块园地,让他们自己去播种、耕耘、收获。

如让学生自己办报纸。自己当采编、校对,从选槁、版面设计都由学生独立完成。提高了他们作文、审文、改文的能力。

(四)课外阅读,充实心灵

我们提出“有趣、有益”的阅读宗旨,启迪他们去思考和体会,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求每个学生都设立积累本,写读书笔记,帮助学生积淀精神律动的底蕴,因为丰富的语言积累是学生兑换语意的一张存折。这些语言储备将成为学生日后成长中一股不竭的心泉。

生活因你而精彩作文 篇5

“姐姐,我说话发音标准吗?”我对于自己说话清楚而十分得意,常故意在姐姐面前显摆。“你这算什么,我还认识许多的字呢!”姐姐自然不肯输给我。她从书包里拿出一本书,指着上面的符号说/:“这个你认识不?这是什么字?”“这个,这个……我不知道,等我跟你一样大的时候,肯定会知道的!”“这是‘雨’字,这么简单的汉字都不认识。”汉字?汉字就是这些符号啊。看着姐姐能独立看没有注音的书籍,我羡慕极了。

上了小学,从学习拼音,到习字;从组词、造句,到看图写片段,我认识的字越来越多,看的书也越来越广,我已不满足那些带拼音的简单故事书,开始涉猎爷爷和爸爸书架上的书籍,四大名著、唐诗宋词,《上下五千年》等等,虽不完全看得懂,但我内心的世界因此而广博,我为人行事的准则因此而明晰,我为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而自豪,为汉语言文字的魅力所折服。

当我能够把眼睛看到的、心里所想的用文字表达出来时,我是多么兴奋。我准备了一本厚厚的日记本,坚持每天一记。每一次的写作,我都当作是在完成一件艺术品。现在,每每翻开日记本,一页页,一行行,记下的是我眼中的世界,连同我对汉语言文字的热爱。

汉字,言简意赅,意境深远,是中国人民创造性智慧的伟大结晶。汉字,方块字,在书法上,要柔则柔,要刚则刚,世界上没有比它更美妙的了。

课堂因你而精彩 篇6

一、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兴趣”。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甚至达到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地步。所以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创设情境,就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讲授《美丽的非洲》一课时,老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非洲的各种动植物,那绚丽的颜色,那一路狂奔的野兽,如身临其境,再加上教师播音员一般的介绍充分激起了学生深入了解非洲的欲望,使得课堂趣味盎然,开始了一节激情洋溢的课堂教学。

二、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课文包罗万象,他们所描写的内容有的与学生生活相差太远,学生不太容易理解,此时借助多媒体再现情境,就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例如《丰碑》一文,雪山、草地,红军的长途跋涉,学生能读懂但不一定理解的深刻,教学开始时就让学生观看红军长征过雪山时的录像视频,让学生耳闻目睹,感受当时环境的恶劣,在学习课文、朗读课文时学生的情绪就显得凝重多了,对后文《丰碑》的精神就有了深刻的体会。学习《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从对园中亭台楼阁的欣赏到古玩玉器的惊叹,学生慨叹园中宝物之多,有了这样的铺垫,在学习火烧圆明园一段时,伴随着音乐和侵略者疯狂掠夺、抢烧的视频,老师激情的朗读,学生的愤慨,伤心油然而生,爱我中华、强我中华的思想就会注入学生心头。

三、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孩子们能收集信息的途径只有电视和一些课外书,每到写作文时就会抓耳挠腮,无从下笔,所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一篇篇引人入胜的范文、一段段生动有趣的文字,都呈现在学生面前。平时的收集,课堂的展现,镜头一转,学生的脑海中尽可回荡放映的情景。即看即写,即写即评,既剖析了作文的教学要求,又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更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信息技术的应用,形象而又直观地延伸了课堂阅读教学,丰富了学生对写作素材的积累,培养了学生的观察积累能力。

课改,语文课堂因你而精彩 篇7

一、课堂以“活”为原则,既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又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要求引导学生把书读活,应以“活”为原则,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传播知识,培养技能,还应侧重于激活学生的思维,要突破课文的局限,善解“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教学《田忌赛马》一文,学习田忌与齐威王的第一次比赛的内容后,我给学生留下这样的问题:“假如你是田忌的朋友,看到田忌输了,你会怎么帮他呢?”问题即出,课堂顿时活跃起来,一双双小手举得老高,这边说:“我要在齐威王的马跑的路线上设障碍!”那边说:“我要让田忌的马吃上兴奋剂!”显然,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我高兴地表扬他们聪明、敢说、敢想。当然高兴之余,不忘及时引导他们“:这些办法也许都能使田忌转败为胜,但是田忌会接受吗?”从而让学生明白做人要光明磊落,不耍诈,即使输,也要输得光彩。继而引导学生回到课文中来,“你们可想知道孙膑是怎样帮助田忌的吗?”此时的学生们当然乐意了解比自己更聪明的方法,因此,学得特别认真。

曾经有一个学者这样说过:“一个具有自己教学风格的老师,他是会随机应变的,他的教室里总是生机勃勃……成功的老师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他把课讲活了。”这句话令我感受颇深!

《“诺曼底”号遇难记》课堂正在进行时,学生纷纷表达着自己对哈尔威船长的敬佩之情,“小调皮”冷不防地冒出一句“:船长为什么不逃生啊?他完全有机会往海里跳啊!《跳水》中的船长不就让他儿子跳水而逃生吗?”这下好了,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是啊!是啊!他怎么不跳水呢?真傻呀!“”他不用跳水,他可以最后一个跳到救生艇的!”我该怎样收场呢?孩子们说的有道理啊!

我努力使自己静下心来,再次扫视了一遍课文,有了!我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激动地说“:请同学们读读41页的倒数第三、四自然段吧,读完后你们心中的疑问也许就能解决了!”学生们认真地读了起来。

“实际上一共61个人,他把自己给忘了”这句话你们读懂了吗?我问。

“船长心里只想着他人,根本没有把自己放在心上!”

“船长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他把乘客的生命看得比自己重要!”

……

孩子们还真读懂了!

“是阿,具有如此伟大人格的船长,他会有逃生的念头吗?”我及时把学生引回到他们刚才争议的问题上。

“他只想与轮船共生死!”

“他对自己的事业高度负责!”学生们又说开了。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是啊,这就是船长与船一起沉入大海的原因!做人就应该这样,对自己的学习,对自己的工作,对自己的事业等都应该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我给这堂课留下这样的结语。

我庆幸自己能巧妙地应对学生质疑,使课堂充满生机!这与自己在新课程标准引领下不断学习、反思、摸索是分不开的。它让我学会随时投下激起千层浪的“石”,活跃学生的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不是死记硬背。

二、以“新”延伸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到课堂有终了,学习无穷尽

课堂延伸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环节,通过课堂延伸,不仅能很好地考察教师的综合素质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同时还检测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及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

延伸与拓展可以表现在对文章主题的再认识,如学习《穷人》后,我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续写故事,再次突现穷人善良的本性。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当同学们沉浸在为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悲愤时,我及时出示“:假如小女孩来到你身边,你会怎样改变她的命运?”让学生畅所欲言,加深理解文章的主题。

延伸与拓展还可以表现在对文章主要人物的再评价。例如,教学《将相和》时,学生对蔺相如、廉颇的评价当然毫无疑问,都能抓住人物的特点、好的品质评价他们,而对秦王和赵王、评价的意见就有分歧了,有贬低的,也有赞赏的,有的赞赏秦王的雄才大略,有的则赞赏赵王善于用人;有的说秦王阴险狡诈,有的则认为赵王软弱可欺。

新课程标准倡导尊重学生合理的个性化阅读,有了这一新的课堂视野,我们在学生身上的教育附加值就会增加,我们的教室就会如叶澜教授所说的“焕发出生命活力”。

三、课改后的语文课堂,还学生“动”的本真

开放,创新是课改的灵魂,由知识本位向学生发展本位转移则是课改的一个亮点。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就是建构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运行体系。而课堂要想活起来,必须还学生“动”的本真,学生才能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得到真正的发展。

教学中,我或者根据课文内容开展小辩论,或者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如教学《夜莺的歌声》,我让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并进行学习汇报,大部分小组选择课本剧表演,而且演得逼真。有扮演军官的,双手插腰,摆出一副威严的架势;有扮演“小夜莺”的,机灵可爱,吹口哨学夜莺叫,学杜鹃叫,学得非常愉快,而且把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演活了,课堂上充满欢声笑语。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与其要他们被动地抄抄写写,不如让他们在玩中学。所以有时我也设计活动型作业,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放弃射门》一文教后,我设计了以下作业:模仿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邀请“福勒”“西曼”为特邀佳宾,对他们进行现场采访,学生见到这样新颖的作业,热情高涨,有的当观众,或采访,或提问,或交流,给课堂带来勃勃生机!

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网络资源——教学因你而精彩 篇8

●“打开”网络资源一扇窗

网络资源里有关班级管理经验、新颖的各类教学情境等资料是教师取之不尽的丰富源泉;网络上大量的图片、音乐等资源能为教师选择应用, 并可充实幼儿园的教学资源库;网络更是教师张扬个性、研讨交流的良好场所。因此, 这里风景无限好, 极大地拓宽了教师的教学视野。

同时, 教师应用多媒体课件开展教学, 改变了传统用实物或图片等直观教具对幼儿进行教学的方法, 使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传统的教学手段不再一统天下, 形成了多种方法、手段并存的良好局面。

●“跨过”信息技术一道沟

网络资源的应用必须要有一定的信息技术支撑, 而我园教师信息技术的力量很薄弱, 如何“跨过”这道沟呢?

面对这种状况, 我园及时争取“外援支持”来填补此空白, 邀请信息技术方面的专家来园培训。我园每年都会有新教师加入, 教师之间的信息技术水平存在横向差距。对此, 我园采用园本培训的方式缩短差距, 如开展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集中展示评比是互相学习的好机会, 优秀作品能给大家很大启发。我园还请园内在信息技术方面有特长的教师担任培训任务, 定期负责培训新教师或信息技术欠缺的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演好”资源应用一出戏

在课题研究这出戏中, 研究目标就是戏的主题。课题申报立项之初, 我们就明确研究目标分别是探索网络资源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原则、规律、评价等。课题负责人严格把握好目标不偏离, 引领好全体教师的研究方向。

节目单在一出戏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课题研究这出戏的“节目单”就是具体的研究进度安排。幼儿园教学内容相对地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艺术等五个领域, 这些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 没有主次之分, 网络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在每个领域都会涉及。

为了提高全体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 我们的课题研究在全园展开, 每个教师都是课题研究这出戏的主角。

●“搭建”网络教学一座桥

网络与教学属于不同范畴, 但它们之间可相互利用。网络中的资源可应用到教学中, 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学都适用网络资源, 如何有效“搭建”网络与教学之间的桥梁呢?

合适的研究方法是课题研究的必要因素。在课题研究中, 我们主要采取了调查法、观察法、比较法、行动研究法等研究方法, 积极探寻网络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规律。例如, 在语言领域中我们探索出如下规律: (1) 儿歌中的应用规律——抓住关键词, 按序出示。儿歌短小精悍, 用极少的语言勾勒完整的画面, 特别是里面的关键词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理解掌握这些关键词就成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要突破就要抓住关键词, 按照儿歌的顺序出示。 (2) 故事中的应用规律——突出四要素, 按需呈现。时间、地点、人物、情节是故事的四要素, 幼儿的思维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创编故事时经常要素不全。在故事教学中应用网络资源时, 我们就突出四要素进行提问, 强化幼儿掌握故事四要素。 (3) 散文中的应用规律——烘托形象性, 按境配音。散文是文学作品中最有审美功能的体裁, 所以我们尽力利用网络资源使其变得生动形象起来, 并且按照作品的意境配上适合的音乐, 让美丽的画面与优美的音乐将散文烘托得更具美感。

除此之外, 我们还在音乐领域和科学领域中探索规律, 均取得了成果。

网络, 语文教学因你而精彩 篇9

一、利用网络特点, 激发学生求知欲

心理学认为, 在教学新知的过程中, 如果能用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这一新知的具体形象 (画面, 声响等) , 则可以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 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加快学生掌握新知的速度。在实际教学中, 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具有文本、图形动画等多种媒体集成的特点, 创设直观情境, 把教学内容变为更为具体的、可感知的东西, 体现教学的直观性原则, 提高教学效率。

如我在教学《观潮》这一课时, 许多学生没有观赏过钱塘江大潮, 如果只凭朗读课文, 是很难引起学生对这一天下奇观的向往和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的。所以在上这一课时, 我把大潮的实况录像内容通过网络传送到学生的电脑上, 当学生听到远处传来闷雷一样的响声时, 立即被画面吸引住了。学生被这动人心魄的奇观震撼, 并陶醉其中。他们不但兴致勃勃地整体感知了课文大意, 而且对新课的探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为自己有效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拓宽学习渠道, 开展综合性学习

在新课程背景下, 综合性学习是一种超越学科和超越课堂的学习方式, 注重培养学生组织、协调和实践能力, 强调的是学生的信息搜集及整理能力, 因而网络以其便捷性和大容量信息处理能力, 在综合性学习中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它已经深深地融入语文教学中, 正因为有了网络, 综合性学习的空间才更广阔, 综合性学习才更丰富, 学生的学习才更加多姿多彩。

以《说不尽的桥》综合性学习为例, 学生根据网络提供的信息, 以小组为单位, 各小组根据成员的长处, 确定自己的任务, 以便优势互补:在查找资料方面, 上网方便的同学利用网络查找, 其他同学可以利用书籍或别的途径;在展示成果方 面, 精通电脑 的同学可 以用网页 或powerpoint的形式展示, 绘画能力强的同学可以制作手抄报……给每个成员明确任务, 让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能参与进来, 各司其职, 各尽其法, 围绕一个主题相互协作, 那么这种综合性学习活动就会充分发挥了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把学生的研究成果发布在班级博客, 让学生及时欣赏到自己以及不同小组的作品, 既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 也增强了学生的信心。

三、搭建讨论平台, 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 教师的角色和作用发生了根本变化, 师生互动的方式也实现了全面革新, 教学过程中, 不是教师指向学生的单向活动, 而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交流。因此, 利用网络搭建讨论平台, 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优化师生关系有很大的作用。

如在进行《再塑生命》教学时, 我布置预习作业, 要求学生进行预习, 并把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发表在博客上, 而其他的学生则可以跟帖的形式进行探讨和争辩。这一环节引起了学生们的极大兴趣, 如一学生问及:“是什么力量让那位安妮·莎莉文老师那么耐心地帮助一个已经多年盲、聋、哑的小女孩?”网上马上就有学生跟帖:“这是因为爱的力量。”另一学生回帖:“爱? 安妮老师和小女孩素未谋面, 怎么可能爱她呢?”学生能够把握住课文的主旨和提出问题是令人惊喜的, 教师通过网络提前知道学生在想什么, 困惑什么, 在课堂上就可以在讲到相关的部分时把学生提出的, 或没争论出结果的问题带出来, 和课文的重难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解决。学生的讨论, 不再是教师指定, 而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各取所需, 多向互动, 协作学习。此时, 教师也成为整个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成员, 适时地提供自己所占有的资料, 平等地参与学生的讨论, 发表自己的看法, 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

四、展示学习成果, 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认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 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所写的作文得到认可。然而, 对于大多数中学生而言, 让他们的文章在报刊上发表, 确实是不现实的。针对这种情况, 我把进步明显的文章和优秀范文发表到班级博客上, 以博客作为学生的成果展览室, 要求学生对文章作点评, 这既能让学生享受到成功, 又能让学生在欣赏中提高了写作水平。

班级博客还是学生的学习资源库, 学生可以从中摘录优秀的文章做读书笔记, 还可以建立超级连接, 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教师利用班级博客, 让学生的表现欲充分发挥出来, 让学生的价值得到别人的承认, 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写作的乐趣, 从而提高写作的能力。

有效倾听, 音乐课因你而精彩 篇10

场景二:在每节课上课之前, 我会做很多准备工作, 如适合低段学生的音乐教学设计、有趣的课堂导入、多种多样的奖品等。但事后我发现, 教学效果并不好。当学完一首歌曲后, 我指名几个学生上台演唱时, 学生还是不能够声情并茂地唱出一首很简单的歌曲。这是怎么回事?问题出在哪里呢?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 我留意了学生上课时的表现, 最后我发现, 在我范唱时, 大部分学生根本没认真倾听。就是在我纠正他们唱错的地方时, 学生仍旧是“你唱你的, 我唱我的”。但当我邀请他们来演唱歌曲时, 他们都会跃跃欲试, 并且其他学生在演唱时, 还有学生仍旧把手举得高高的, 希望我能够叫他来演唱。

场景三:在一节一年级音乐课上, 教学内容是欣赏乐曲《燕子》, 教师在对乐曲作了一番简要讲解后, 学生便开始欣赏。一听到这熟悉的乐曲, 学生不管音乐是怎样的, 立刻自顾自地唱了起来。我发现有些学生的发音很不标准, 歌词也唱错了, 但是他们仍然陶醉在自己的“表演”中, 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现象呢?

以上情况在低年级音乐课堂教学中非常常见, 这是很值得我反思的。因此可见, 教师在鼓励学生踊跃参与的同时, 必须努力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那么, 怎样才能让学生乐于倾听、学会倾听呢?

一、言语激励, 让学生愿意倾听

格拉芙斯基说过:“赞扬、理解和尊重能使人感受到生活的力量和自身价值。”有效的评价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主要途径, 也是培养学生“倾听”习惯的重要手段。所以, 在“倾听”习惯的培养中, 教师千万不要吝啬自己的赞扬, 从而让学生能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获得成功的满足感。一句赞扬的话, 一个微笑, 一个和善的眼神, 不需要花太多时间, 不需费力气, 就可收到明显的教育效果。只要教师乐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 用真诚的话语鼓励他们, 学生又怎么会不认真听讲呢?

二、创设倾听的情境, 营造倾听的氛围

我认为教师应该牢牢把握各个教学环节, 创设聆听的情境, 让学生获取“聆听”的机会。如音乐课堂前的律动, 我们可以利用课外的音乐, 也可以从增加学生对新授课的熟悉程度入手, 用新歌作为音乐课的活动曲, 从而使学生在律动中就不经意地受到一个良性的刺激, 并在不经意之间学会倾听音乐, 熟悉歌曲的旋律。在学习歌曲之前,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欣赏加以指导, 教师:“你觉得这首歌曲是什么情绪的?开心还是难过啊?你听了有什么感受?”很快, 学生的注意力就被吸引到了课堂教学中。

三、借助联想法创造意境, 诱发美感

贝多芬说:“当我作曲时, 总是在心里描绘着一幅图画, 并顺着那个轮廓前行。”可见, 音乐作品是与一定的事实形态以及人的生理、心理反映联系在一起的。在音乐欣赏中, 让学生投身其中, 诱导他们通过心理活动来进行设身处地的构思, 以获得鲜明生动的意象联觉, 这就是联想法。它的关键是让学生体验音乐作品所抒发的感情, 并对作曲家所描绘的“音画”展开想象和联想。

如在欣赏约翰·斯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曲后, 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是一首赞美春天的圆舞曲, 乐曲把我们带到了充满春意的大自然中, 你们一定对春天充满了美好的遐想, 脑海中会呈现出怎样的情景呢?”这时, 学生立即展开想象, 有的说:“我仿佛在效外散步, 温暖的阳光照在绿草地上, 花儿在点头, 鸟儿在歌唱……”有的说:“我仿佛看到同学们迎着春天的朝阳, 到学校去学习文化知识……”他们把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都表达出来了。

四、讲演结合, 诱发学生的欣赏兴趣

欣赏音乐不仅需要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而且需要欣赏者依据自己的生活阅历和经验去感知和体验。要想使学生真正理解音乐作品, 由此达到陶冶性情、培养情操的目的, 教师就必须根据他们的思维特点, 通过形象活泼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简单的启发等形式, 运用听觉和视觉同步感知的方法来帮助他们理解作品, 然后再让他们在动听的乐声中展开自由充分的想象, 从而加深其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五、形成约定, 学会倾听教师的第二种语言

所谓第二种语言, 就是师生间长期形成的一种音乐暗语, 如对唱口令的形式, 教师说“小耳朵”, 学生答“竖起来”等,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第二种语言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倾听的无处不在, 从而使学生逐渐形成倾听意识。音乐就是音乐教师的第二种语言, 就像指挥棒是指挥家的嘴巴, 钢琴和音乐旋律就是音乐教师的嘴巴。教师在音乐课上要培养学生倾听特定音乐旋律的能力, 从而使其逐渐养成听音乐而动的习惯。在我的音乐课上, 师生问好都是通过唱歌来完成的, 学生听到上行的音乐旋律就起立, 下行的就坐下;听到“135”就安静、坐端正。总之, 我们要让学生形成一种倾听的意识, 养成在音乐课上除了听教师说话, 还要听钢琴说话的习惯, 从而让音乐课更具有音乐性。

六、结语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倾听是感受音乐美的绝佳途径。因此, 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在每一个课堂教学活动中都要注意引导学生仔细倾听, 从而让学生逐渐爱上倾听、学会倾听。

摘要:音乐是一门倾听的艺术, “倾听”是学习音乐的前提和基础。那么,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 怎样才能让学生乐于倾听、学会倾听呢?笔者结合多年的小学音乐教学经验, 对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倾听的有效性这一问题提出了几点自己的看法, 以期让学生能在积极参与音乐课堂教学活动的同时能够静下心来细细聆听每一个音符。

关键词:倾听,情境,言语激励,角色扮演

参考文献

[1].张瑞.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2010 (12) .

[2].杨卫兵.浅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原则及其意义[J].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01) .

[3].南霞.聆听音乐叩响孩子的心灵——农村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聆听能力的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 2011 (21) .

[4].吴超明.谈“视觉音乐”——对小学音乐欣赏课的几点思考[J].辽宁师专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2 (06) .

数学因你而精彩 篇11

一、从生活实际中抽象出数学知识

数学研究的是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它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实际事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结合起来,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同时也使他们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1.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概念、计算法则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相应的实例。“小括号”的教学可以这样进行:先出示“8+6×5”与“6×5+8”两道算式,让学生复习运算顺序。然后出示应用题:工人老师傅上午工作3小时,下午工作4小时,每小时做12个零件,他一天共做几个零件?(要求列综合算式)学生列式计算如下:12×3+4=12×7=84(个),教师设疑:先做加法,再做乘法,好像不对吧?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在学生束手无策时,适时引出小括号。这样,通过问题的设计,矛盾的解决,使学生了解引进括号的原因和用途,懂得了先算括号里的数的道理。

2.从贴近学生实际水平的现实出发,一步步地引出概念

例如,“面积单位”可以这样教学:先出示大小差别比较明显的两个三角形,让学生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得出:面积的大小可以用眼睛看出来;再出示两个等宽不等长、面积差不多的长方形让学生比较大小,得出:面积的大小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比较出来;然后出示不等长也不等宽、面积差不多的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让学生比较大小,学生深思后得出:可以画方格,再通过比较方格数的多少来比较面积的大小;最后出示两个方格数相等,但面积明显不等的图形,引导学生讨论,方格数相等为什么面积不相等?从这个现实问题中得出,方格的大小必须有统一的标准。这时引出“面积单位”,已是“水到渠成”了。这样组织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面积单位的概念,而且了解了面积单位产生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受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是为了应用。因此,教师应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1.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学习了圆的知识,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三角形的行不行?为什么?还可以让学生想办法找出面盆底、锅盖等的圆心在哪里。通过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2.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的环境。例如,学了“按比例分配”的知识后,让学生帮助算一算本住宅楼每户应付的电费;学了“利息”的知识后,算一算自己在“新星小银行”存储的钱到期后可以拿到多少本息等。

在学了百分比的知识后,我和学生做了一个游戏,方法是:在一个布袋里放6个同样的小球,分别标上1~6六个数字,老师和学生轮流每次从袋中摸出2个小球,如果球上两数相加和为偶数,学生赢,加起来和为奇数,教师赢。比赛结果教师赢的次数多,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并把各种情况一一列出,得知,和为偶数的有6种情况,和为奇数的有9种情况,老师赢的可能性占60%,学生赢的可能性占40%,所以老师赢的次数多。最后还指出,街头巷尾的有些赌博活动,“坐庄”者使的就是这种骗术,不要轻易上当受骗。

3.加强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生活因你而精彩 篇12

一、专业技能

音乐专业技能是指俗称的“唱、弹、跳”。这是从事音乐教学的必备能力和基本前提。

1.歌唱———音乐教师的首要技能

歌唱技能是音乐教师的首要技能, 也可称为第一技能。就一般情况而言, 人们最先接触音乐就是从听唱歌和学唱歌开始的。所以在许多人的思想里音乐最简单、最直接的概念就是唱歌。事实上, 在大部分中小学生的心目中, 音乐教师的歌唱水平几乎就是教师的全部音乐水平。所以, 音乐教师对歌唱技能的掌握如何, 直接决定着他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

2.弹奏———音乐教师的基础技能

键盘乐器是弹奏乐器中的最主要的乐器, 也是音乐课堂教学最有利的教具。音乐教师娴熟的演奏, 能够把美妙的音乐作品直接地展示给学生, 帮助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从而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 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在基本乐理讲授中, 它起着发声示范的作用;在听音视唱和发声练习中, 它起着传递旋律的作用;在歌唱伴奏中, 它起着烘托气氛、把握节奏、速度和音准的作用。反之, 则只好望“琴”兴叹了!对于学生来说, 在歌唱时, 如果遇上键盘演奏能力薄弱的老师, 耳边充斥着杂乱的音块或者单调的单旋律伴奏, 渐渐地就会失去对歌唱甚至音乐课的兴趣。

3.表演———音乐教师的辅助技能

表演是音乐艺术所具有的特点, 表演要为音乐课堂教学服务, 它是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根据奥尔夫教学体系“闻乐而动”的观点, 针对小学生的好动、好自我表现的特点, 选择出适合形体表现的音乐作品, 把歌唱、奏乐、舞蹈尽可能地结合在一起, 做出不同的肢体语言。

4.课外活动———音乐教师的综合技能

音乐课外活动和实践是音乐课堂学习的补充和延伸, 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发展学生特长、丰富校园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外活动, 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同时能引导部分学生走上专业之路。在学校里音乐课外活动常见的有:合唱队、舞蹈队、鼓号队、小型的管乐队和弦乐队等等。小学音乐教师要根据学校客观实际组建学生声乐、器乐、舞蹈等课外音乐活动团队和指导学生课外音乐活动的能力, 要有协调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关系的能力, 保证音乐实践活动在课内和课外的一致性和整体性, 为学生在音乐课外的学习和实践创造有利的环境。只有完成了课堂教学工作与组织音乐课外艺术实践活动的工作, 才能真正完成音乐教育教学工作。

二、教学技能

音乐教学能力是音乐教师完成音乐教学任务的内在功力和基本保证。

1.教学设计能力

音乐教学设计是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也是音乐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它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 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 将整个教学进行有序、优化的安排并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教学设计过程的能力, 是指音乐教师为实现音乐教学目标, 顺利地进行音乐教学方案设计与决策的能力。具体来说:教师在教学前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知识结构以及自己的教学优势和风格, 对要教授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加工和设计, 并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材料, 安排教学活动。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顺利地进行, 使音乐课像一部美妙的作品, 富有艺术性和创造性。

2.课堂驾驭能力

新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一个过程。小学生活泼好动, 善于表现、模仿他人。新课标提倡“以学生为本”, 让学生乐中学、玩中学, 要求教师在与学生互动中活跃课堂气氛,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就难免使课堂变得很“乱”。如果为了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 教师却无法掌控使整个课堂混乱, 那就不是我们所要的教学效果。我们所要的是“活而不乱”的课堂, 让学生在“乱”的课堂上学到“活”的东西。想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 就要求教师有驾驭好课堂的能力, 这样既能让每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的发挥, 又能达到教学目标的效果。

3.教学反思能力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 批判地考查自我主体的行为表现及行为依据, 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 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 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 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 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音乐课程是一门具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学科, 这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记成功之处、记失败的教训、记教学的应变、记学生的见解、记教案的修正、记课后的随想等课堂教学记录, 可以积累大量的教学资料。对这些一手的资料及时地整理、思考和研究, 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要、兴趣和发展现状, 能客观评价学生, 同时反思也有助于进一步改进教学行为和提高教学水平, 为下一步的教学目标提供更明确的方向。

4.教育科研能力

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工作, 面对不同的时期、不同年龄的学生, 不同要求的教材, 教师都应该用不同的思维和方法进行教学, 这就需要进行研究。不仅如此, 音乐教师还应该对音乐教育过程中发现的新思想、出现的新问题进行研究, 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使抽象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与此同时, 音乐教师还应该由工匠型、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专家型教师转变, 这就需要我们潜心研究, 着力提高自学能力、教改实验能力和撰写教育教学科研论文的能力。

上一篇:农村初中教研下一篇:教师与教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