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因你而精彩(共12篇)
数学因你而精彩 篇1
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早已成为常识被人们认可。进入21世纪之后,数学文化的研究更加深入,数学文化已逐渐从理念走进数学课堂,渗入实际数学教学,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真正感受到数学文化,产生文化共鸣,体会数学文化品位。本文试从具体的数学概念、数学方法、数学思想中揭示数学的文化底蕴,力求多侧面地展现数学文化的魅力。
一、数学与文学
数学和文学并没有必然的鸿沟,古诗词中有很多诗句不仅意境优美,而且与数学知识也有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若能充分挖掘,巧妙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尝试使用的两例:
在讲授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我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引入新课,让学生根据诗句所描绘的意境联想,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上,一轮圆日正缓缓地向地平线移动,太阳和地平线的关系正是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相离、相切、相交(如图),诗中所蕴含的大自然的美景和数学知识浑然天成,引入新知识自然而又富有创意。
又如在讲授三视图时,用多媒体出示各个角度的黄山图片,再用两句诗来叙述所看到的情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个山峰从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到不同的景象,那么数学中的很多立体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也可能是不一样的,这样的新知识引入新颖别致,富有诗情画意,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的艺术性。
二、数学与美学
数学之美在于其简单、简洁、和谐,数学知识和素材历经长期的历史锤炼,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也给人以哲理的启示。通过课堂教学和研究性学习把数学中固有的美因挖掘、揭示出来,很好地体现数学的美学价值,领悟其对人的思维的深刻影响。数学之美主要体现在简洁美、形式和本质内在统一美、奇异美、数与形的和谐美,以下举教学中的两例:
例1计算:
分析与解:根据观察发现,在所需计算的式子中,“都同样地出现过两次,考虑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用“整体思想”去解决问题,解法如下:
设
运用整体思想,且用字母代替原题中两个的式子,复杂的计算问题解决得简洁而明快,充分体现了数学问题解决中的“简洁美”。
例2求1+2+3+…+n的值,其中n为正整数。对于这个求和问题,如果采用纯代数的方法(首尾两头加),问题虽然解决,但在求和的过程中,需对n的奇偶性进行讨论。
如果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即用图形的性质来说明数量关系的事实,那就非常的直观。现利用图形的性质来求1+2+3+…+n的值,方案如下:如图1,斜线左边的三角形图案是由上到下每层依次分别为1,2,3,…,n个小圆圈排列组成的。而组成整个三角形的小圆圈的个数恰好为1+2+3+…+n的值,现把左边三角形倒放于斜线的右边,与原三角形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此时组成平行四边形的小圆圈共有n行,每行有(n+1)个小圆圈,所以组成平行四边形小圆圈的总个数为n(n+1)个,因此,组成一个三角形的小圆圈的个数为,即 。按照上述数形结合的方法,设计相关图形,求1+3+5+…+(2n-1)的值,其中n为正整数;
这个问题中数和形是如此的和谐统一,不得不令人惊叹,在数学中“数”与“形”的“和谐美”应时刻贯穿与教学之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文化的魅力。
三、数学与语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外壳。数学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就是把数学溶入语言之中。“不管三七二十一”涉及乘法口诀,“三下二除五就把它解决了”则是算盘口诀。再如“万无一失”,在中国语言里比喻“有绝对把握”,但是,这句成语可以联系“小概率事件”进行思考。“十万有一失”在航天器的零件中也是不允许的。此外,“指数爆炸”“直线上升”等等已经进入日常语言,它们的含义可与事物的复杂性相联系(计算复杂性问题),正是所需要研究的。“事业坐标”“人生轨迹”也已经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词语。另外数学本身的符号语言,也是数学的精确、简洁表达所必需的。欧式几何的逻辑推理,运用几何符号语言书写则简洁有序,“⊥、∥”等符号形象而富有表现力,在教学中要注意强调和引导学生在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生活语言转换,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四、数学与哲学
数学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因此蕴涵丰富的哲学思想,从数学的发展史来看,数学与哲学从来就是密切相关的,运用辩证的思想解决数学问题,不仅能提高学生解题能力,还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培养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数学中的辩证思想很多如:变与不变、运动与静止、一般与特殊、整体与局部等等,以下仅以“动”与“静”的关系为例作一说明。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数学中也存在运动和静止的对立统一关系,动静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在解题中若能运用好“动”与“静”的关系,则能理解运动问题的实质,增强解决运动类问题的能力。
例3如图1,Rt△PMN中,∠P=90°,PM=PN,MN=8cm,矩形ABCD的长和宽分别为8cm和2cm,点C和点M重合,BC和MN在一条直线上。令Rt△PMN不动,矩形ABCD沿MN所在的直线向右以1cm/s的速度移动(如图2),直到点C与点N重合为止。设移动t秒后,矩形ABCD与Rt△PMN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cm2。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分析与解:此题为典型的运动型问题,而且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初看似乎和静止无关,实际上该问题的解决恰好就是运用了“动中有静”的理念,根据点C运动的三个临界状态:即点C在点M和F之间,点C在点F和点T之间,点C在点T和N之间,找到三种对应的静止状态:即重叠部分为三角形、梯形、五边形,化动为静,从而问题得到解决;同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解答如下:
(1)当0≤t≤2(即点C由点M运动到点F),此时重叠部分为Rt△MEC,且MC=EC=t,
(2)当2<t≤6(即点C由点F运动到点T),此时重叠部分为直角梯形MCDG,此时S=2t-2
(3) 当6<t≤8 (即点C由点T运动到点N),此时重叠部分为五边形形MCQHG,此时
在教学中,教师若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适时、循序渐进地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渗透,学生定能中从受益,把数学文化的功能最大化。
总之,教师应在教学中努力挖掘数学的文化功能,让学生在数学文化的引领下走进数学殿堂,感受数学的魅力。
数学因你而精彩 篇2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好在坐我周围的伙伴们中有她的身影,有她、我们更快乐!
我发现,她会让全班为之骄傲!
身为一班之长,见多识广是大家最崇拜的:每回勾画好要做的历史题目,大家都是一脸的茫然,因为实在不想记那些一串串的时代数字、重大事件,当我们在改变历史时,认真的班长却是在重温历史。在我看来,一个懂得历史文化的女孩真算得上是才女呵!也难怪,那些密密麻麻的繁体字,她耐心地攻克了下来。
我发现,她总是让我自愧不如!
很高兴学校编了一套室内操,外边的天气再恶劣,也少不了运动放松的时光,很棒的是全班不用看视频就能记得住全部的动作,但这是在老师看着的情况下,相反,没等老师来之前音乐响起也没有一个人会主动站起来。班长要检查别的班级的做操情况,本以为她会很生疏的样子,谁知她那有力到位的动作,让我无意间瞥见。放眼望去的话,就数她最有精神。
虽然班里大大小小的杂七杂八的事她都得管,但是有条不紊地管着的,尽管有的时候某些男生会觉得有点多此一举了,但还是会乖乖的听从班长的指示,她们还是有点害怕的,但不是因为她的严厉。
我发现,她总能让我反省自己!
当时,班主任把班长之位交予她,必定是考虑到她全方面的闪光点,小学时和她一个学校的我再清楚不过了。
那次,因为前一天晚上我要做份小报,因而数学作业的几道题都没做,第二天来到学校后,我只好借别人的作业看看过程,因为是几何题,有不同的解法,时间又不够了,我也只好随便写了点上去,心里总觉得不安。
等作业发下来后,我见题目旁写着几个醒目斗大的字:是抄的吧!我顿时惊惶失色,这是班长走了过来,我才想起昨晚她也需要做个小报,可她的考卷上却是红勾连连。一样的时间,她却合理的安排了。
在生活中学数学,数学因你而精彩 篇3
一、运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
小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有着很强的好奇心。我们应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设疑引思,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
1.利用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学习数学。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动画,在风和日丽的春天,鸟儿在飞来飞去,突然天阴了下来,鸟儿也飞走了,这一变化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这时老师立刻抛出问题:“天阴了,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学生就会很自觉地联系他们已有的经验,回答这个问题。学生说:“可能会下雨”,“可能会打雷、电闪”,“可能会刮风”,“可能会一直阴着天,不再有变化”,“可能一会儿天又晴了”,“还可能会下雪”……老师接着边说边演示:“同学刚才所说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其中有些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如下雨,有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会很小如下雪……”“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事情可能会发生?哪些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哪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呢?”通过这一创设情境的导入,使学生对“可能性”这一含义有了初步的感觉。学习“可能性”,关键是要了解事物发生是不确定性,事物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让学生联系自然界中的天气变化现象,为“可能性”的概念教学奠定了基础。
2.结合生活经验,在创设活动中学数学。在教“元角分的认识”一课中,我首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母亲节快到了,小明想给妈妈买一件礼物,就把自己攒的1角硬币都拿出来,一数有30个,拿着这么多硬币不方便,于是小明就找隔壁的老爷爷来帮忙想办法,老爷爷说这好办,收了小明的30个1角硬币,又给了小明3张1元钱,小明有点不高兴,觉得有点吃亏。你们说小明拿30个1角硬币换3张1元钱的纸币亏不亏?为什么?首先组织学生讨论:有的学生将这30个硬币一角一角地数,每10个1角放在一起,然后再告诉大家这10个1角就是1元,3个10个1角就是3元,所以30个1角和3元是相等的;第二,根据学生的分析,再组织学生观察已分好的硬币,从中找规律:“看看元和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很快得出结论:“1元10角相等”,“10个1角就是1元”,“1元就是10个1角”,“1元=10角”。这样教学,让学生感到数学中的知识有的是我们在生活实际中已经会的,但没有找到规律,我们可以运用经验,通过创设活动,把经验提炼为数学,充实和改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它具体表现在灵活运用之中。特别是小学数学,它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有着其特殊的应用价值,能活学还不够,还应在活学的基础上学会活用,使数学知识真正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
1.数学知识应贴近生活,用于生活。在学习了米、厘米以及如何进行测量之后,让学生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要让数学回到生活中去必须让学生对各类问题产生兴趣,愿意用数学眼光去思考,而传统的数学应用题,名词多,解法有套路,难以让学生产生兴趣。改造问题,增加情境题、开放题,创造条件,让数学回到生活。如教学米和厘米,练习:1米2厘米-7厘米,多把它作计算题对待,但若改变问题:小明的爸爸腰围1米2厘米,经过锻炼,减少了7厘米,小明爸爸现在皮带孔应放在哪个位置?题目下方是一根长100厘米的皮带图。计算要求与原题相同,而且增加了看图的难度,但学生的兴趣明显比原先浓厚,因为这是他们常能看到的生活实例。
2.加强课内外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效率。加强课内外结合,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主动性。学生在课堂中获得的数学知识,必须到实践中去进行运用,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例如:在学完“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知识后,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班级有些桌椅松动,谁能根据学过的数学知识想一个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们带着问题观察松动的桌椅,联想着学过的数学知识。有的同学通过松动的桌椅,想到桌椅的稳定,怎样使桌椅稳定呢?于是豁然开朗,刚学过的三角形的特性——稳定性,不正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这时教师加以鼓励,并要求学生在课后自己动手来修理松动的桌椅。经过“学习——思考——应用——实践”这样一个过程,使学生对数学“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知识记得更加牢固,增强了应用意识,实践能力也自然得到了提高。
童心,课堂因你而精彩 篇4
细细想来,其实课堂就是个童心如花的世界。记得有个二年级的小朋友,他说校园里的桂花开了,就像许许多多小蚂蚁在开会。忍不住又想起学校有位智障孩子,老师问他属什么,他的回答让我至今难忘:我属蝴蝶,因为蝴蝶最漂亮。就像听到花开的声音,所有听课老师的脸上都随之灿烂起来。童心,课堂因你而精彩。
一、因为有了你———思维如此自由
这是一堂一年级的艺术课———《太阳》,教师亲切地启发学生:“在小朋友的心里,太阳是什么样的?你能用自己的笔把它画出来吗?”孩子们立刻在纸上涂抹起来。不多时,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图画粘贴在了黑板上,煞是好看。“哪个小朋友愿意向大伙儿说说你画的太阳在干什么?”“我画的太阳正在过生日,好多小动物都来祝贺它。”“我画的太阳在跟小朋友们一起玩耍。”“我画的太阳在尽情地唱歌。”“我画的太阳在云朵上打瞌睡。”可不是,上面的太阳还在打呼噜。
另一堂是语文课,接近尾声时,教师激动地说:“荷叶不仅自己美丽可爱,还给小动物们带来了快乐,怪不得作者最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呢!夏天来了,你想变成什么呢?”“我想变成一只蟋蟀,躲在池塘边的草丛里唱歌乘凉。”“我想变成一只小青蛙,捉了一天的害虫,在池塘里痛快地洗个澡,然后跳到荷叶上睡一觉,醒来在荷叶上呱呱地唱歌,多开心啊!”“我想变成一只小乌龟,在池塘里与小鱼、小虾一块儿玩捉迷藏的游戏!”“我想变成一只小蜻蜓,展开透明的翅膀在池塘上飞来飞去,飞累了可以把荷叶当成我的停机坪,在上面休息。”“我想变成一只勤劳的小蜜蜂,忙着在花丛中采蜜,当我累的时候,就躺在荷叶上美美地睡一觉。”
此时,孩子们是那样的忘我,那样的投入。是什么力量如此神奇?是童心让他们释放、愉悦、本真。在充满童趣的课堂里,孩子们拥有的是童心的体验、想象的是放飞和思维的自由。
二、因为有了你———人性如此温暖
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培育的圣殿。童心的课堂,清新而生动,也最容易让人感动。
有位老师上“6、7的加减法”复习课,课中出示了这样一道练习题:一幅冬天雪景图上有4间门号分别是4、5、6、7的小房子,房子的外面有12道加减算式。练习前这位老师让小朋友们替这幅图编个小故事。有位小朋友说:“在一个非常冷的冬天,有许多算式迷路了,走不动了,躺在雪地里冻得直发抖,它们盼着好心人带它们找回各自温暖的家。”为了尽快给算式找到温暖的家,免得让它们再受冻,小朋友“连”得又对又快。可最后一道算式6+2,这图中没有门号是8的房子,那该怎么办呢?小朋友们可着急了,急忙向老师提出来。老师笑着说:“是啊,你认为该怎么办才能使6+2不会受‘冻’呢?”话音刚落,小朋友们的小脸上写满了焦急和同情。突然一个小朋友站起来说:“老师,我们能不能自己在旁边造座房子,让它进去,就不会挨冻了。”没等老师回话,小朋友们纷纷响应,拿出水彩笔高兴地画起来。接下来,老师要求小朋友们把每间房子里的算式读一遍。这时又有一个小朋友似乎发现了什么,站起来说:“其他房子里都住有两道或三道算式,而新建的房子里却只有算式6+2,没有伙伴,这样它会感到很孤单的。”这时,老师灵机一动,说:“那我们帮忙给它找一些得数相同的伙伴进去玩吧。”小朋友们又找了些像8+0、7+1、4+4等算式,并在找中又似乎发现了规律,一口气说出了许多还未学过的8-0、9-1、10-2……
这是一堂充满生机、洋溢童趣的课,成功之处是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让课堂处处流淌浓浓的人性,充满了纯真,充满了如春的温暖。
三、因为有了你———语言如此诗意
有人说,教师的童心是诗意的花朵。是的,课堂上,教师童心不老,就会视自己为学生的伙伴,站在孩子的角度,用一颗童心,去感受,去思考,那么,她的语言便会闪耀智慧,清新明丽,诗意扑面……
教完《台湾的蝴蝶谷》这篇课文,便进入了答题互动环节———学生互相问答。这时,一位名叫孙骁帆的小朋友给我出了道题:用“春天、台湾、水源充足、欢迎、吸引、参观、景象、花瓣、大批、立刻”这十个词说一段话。真让我始料不及,心想还是把这个“球”传给班里的其他小朋友。可是看着底下孩子们“将期待进行到底”的眼神,我决定“接招”:
“在我的心里,台湾一直是一个很遥远的梦。然而今天,台湾的春天就这么栩栩如生地走进了我的视野。和你们一样,我是怀着无比的喜悦走进《台湾的蝴蝶谷》的。当我把心灵的触角伸向那清新流淌的文字,咀嚼每一个美丽的文字时,我知道,我已被深深吸引。知道吗?精美的蝴蝶纷飞的动感画面(课件中的),给了我前所未有的视觉上的冲击,那是些蝴蝶吗?是蝴蝶吗?不是的。我分明看到了五彩缤纷的花瓣从仙女们那纤纤的手中撒下,纷纷扬扬,纷纷扬扬。这是何等壮观的景象!让我无限欢欣,无限神往,忍不住也想插上一对缤纷的翅膀,翩翩飞进它们的天地。然而,当大批的中外游客浩浩荡荡地出现在蝴蝶谷参观的时候,我又多么想,多么想在这样一个水源充足、鲜花盛开的山谷里席地而坐,静悄悄地感受热情的蝴蝶那轻盈和美丽的欢迎。可爱的孩子们,让我和你们一起走进文章的意境之中,用感受阳光雨露的心灵像美丽的蝴蝶那样———轻舞飞扬吧!”
掌声过后,孩子们极其认真而又真诚地夸赞我:老师,你写得真美,就像诗一样。我的心一下子被触动了,喜悦在我心头欢蹦乱跳。再看看孩子们,比我还要欢欣,笑得比我还要灿烂,仿佛有种魔力从字里行间飞出来击中他们。是啊,诗意的语言,像吹面不寒的杨柳风,似沾衣欲湿的杏花雨。
四、因为有了你———错误如此美丽
跳动着童心的课堂,师生间的交往心领神会、和谐默契。在课堂上,学生难免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如果老师能“蹲下身子看错误”,机智、巧妙地对这些错误作出适当的调整和控制,那么,很多时候,错误也会摇身一变,变成一种美丽的教学资源。
这是一堂语文评优课,内容是认识几种动物和它们的叫声。老师先让小朋友和这些可爱的小动物亲热地打招呼,学一学它们的说话声。接着,老师一个一个地请小朋友说。“我来!我来!我来!”台下晃动着一只只“神气活现”的小手。“小白鸽说话———咕咕咕,小鸡说话———叽叽叽,小猫说话———喵喵喵,小青蛙说话———呱呱呱。”被请到的小朋友还真不赖,个个都“对答如流”。显然,一切都在老师的意料之中。可就在这时,“状况”出现了:有个小女孩,在和老师的对答中居然把“小鸡说话”对成了“咕咕咕”。顿时,小朋友们哄笑起来,小女孩紧张得手足无措。这位年轻的老师,意识到了小女孩的错误,只见她摸着女孩的头,笑吟吟地对大家说:“你们可别笑,这是一只多么聪明的‘小鸡’呀,还会说‘外文’呢。”在大家的惊讶声中,老师又引导小朋友说起来:小鸡会说小白鸽的话———咕咕咕,小鸡会说小猫的话———喵喵喵,小鸡会说小青蛙的话———呱呱呱。而此时的小女孩,小脸如花朵般粲然绽放。旁边的小男孩忍不住站起来说:“小鸡可能还会学我家京巴狗的叫声———汪汪汪。”……
你看,童心真是储满快乐的蜜罐,轻轻触动,便会散溢出发自内心的快乐甜香。这一次小小的“错误”,因为童心而变得“美丽”起来,让我们所有的老师和孩子的心头都盈满快乐、宽容与人文关爱。
因你而精彩作文 篇5
遇见你。
好像是去年秋天,当我百般无聊的趴在桌上,发现班上的目光都在门口交聚,抬起头,正好对上了你的双眸,那一刻仿佛时间停止,只剩下我和你。也许从那时候起,我们的缘分就开始了。之后的日子,我们一起闹过;一起疯过一起笑过;唯独,没有一起哭过。
有一句话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世界上验证友情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她有没有在你面前哭过。”
仔细想想,是有那么一个下午,你的心情似乎很不好,心里好像憋着什么。体育课之后,我们就一起来到了一片空地,谁也没有说话,但是走着走着,你哭了,我就只是在旁边看着你,时间又再一次定格,只是我们之间多了默契。之后我没有问过发生了什么,你也没有问我为什么不问,因为我们都知道有一种友情叫做,你不说我不问。
一起淋雨又是什么时候呢?不记得了,只记得你笑的很开心……当时我们谁也没带雨伞,两个人在教学楼下发呆,你突然说:“要不咱们淋雨过去吧?”还没等我答应你,就一把拉着我的手跑了。那时候,没有小时候淋雨的不开心,只有和你一起的快乐。
闺蜜之间难免有一些矛盾,而那些就成为了“友情破灭”的导火线。一开始,我会非常生气,生气,为什么你不能理解我,但过了一段时间,我又开始有点不习惯没有你的存在,会和你说对不起,我想我们终会明白,“说对不起并不是因为真的错了,而是因为我们太珍惜友情了。”
现在想起我们的点点滴滴,嘴角还是会微微上扬,每天都会期待看见你,每天都会期待和你一起。成长,因你而精彩!
因你而精彩 篇6
给我充足的气息,给我行驶强劲的力,
因你,我在崎岖的山路款款前进,
因你,我在宽阔的大道急速飞奔,
你使我在祖国的大地驰骋万里!
亏有你,多挡变速器,
给我速度,提供多样的速比。
平坦的大道加速由你,
更换不同的道路换挡由你,
我在奔往不同地区,自由加速,所向披靡!
是你,随风唱响,东风车轮,
日夜不停止息地轮转,
让我打开中国的市场。
有了宽广的思想,
我就有了丰腴的翅膀。
无论天高路险,我都可以飞翔在高高的蓝天。
你整天奔赴在设计与试验间,
精微的设计与计算,
将误差控制在零区间。
人性化设计与现代感完美结合,
使我的驾驶座舱乐趣与快感无限,
清晰的视野让我看见,
一条巨龙腾飞在湛蓝湛蓝的天。
迷人的双燕,
展开黑色的天鹅绒羽翼,
搭载智能的卫星,智慧的芯片,
把握技术的脉搏,
将技术与管理有机结合,
凝结累累的硕果,
纵横在世界各地广阔的蓝天!
二
我们就像是海水的一滴,
散落在浩瀚的海里,顿时不见了踪迹。
东风有限的人才棋盘里,
我們只是一个个小小的兵卒。
我们的微小就像一只螺丝,
却带着很强的电磁,
被吸到各种合作项目的谈判席。
我们像是一个超强的电容器,
导入先进的理念、技术和各种专业知识。
我们愿做一股股清新的水源,
流动在研发、工厂、设计与试验间。
dCi 11升发动机的振动里,
我看到了一个个的法语字符在跳跃,
天龙天锦大气雄伟的外观设计中,
我看见了你在现场忙碌的身影,
俄罗斯认证项目更离不开你日夜劳作的笔耕不坠,
与Volvo 的合资项目中,
你参加的各种会议一轮又一轮。
面对成堆的各种外文技术资料,
你,我,她坚持着不懈和努力,
我们带着智慧和自有的人格魅力,
课改,语文课堂因你而精彩 篇7
一、课堂以“活”为原则,既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又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要求引导学生把书读活,应以“活”为原则,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传播知识,培养技能,还应侧重于激活学生的思维,要突破课文的局限,善解“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教学《田忌赛马》一文,学习田忌与齐威王的第一次比赛的内容后,我给学生留下这样的问题:“假如你是田忌的朋友,看到田忌输了,你会怎么帮他呢?”问题即出,课堂顿时活跃起来,一双双小手举得老高,这边说:“我要在齐威王的马跑的路线上设障碍!”那边说:“我要让田忌的马吃上兴奋剂!”显然,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我高兴地表扬他们聪明、敢说、敢想。当然高兴之余,不忘及时引导他们“:这些办法也许都能使田忌转败为胜,但是田忌会接受吗?”从而让学生明白做人要光明磊落,不耍诈,即使输,也要输得光彩。继而引导学生回到课文中来,“你们可想知道孙膑是怎样帮助田忌的吗?”此时的学生们当然乐意了解比自己更聪明的方法,因此,学得特别认真。
曾经有一个学者这样说过:“一个具有自己教学风格的老师,他是会随机应变的,他的教室里总是生机勃勃……成功的老师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他把课讲活了。”这句话令我感受颇深!
《“诺曼底”号遇难记》课堂正在进行时,学生纷纷表达着自己对哈尔威船长的敬佩之情,“小调皮”冷不防地冒出一句“:船长为什么不逃生啊?他完全有机会往海里跳啊!《跳水》中的船长不就让他儿子跳水而逃生吗?”这下好了,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是啊!是啊!他怎么不跳水呢?真傻呀!“”他不用跳水,他可以最后一个跳到救生艇的!”我该怎样收场呢?孩子们说的有道理啊!
我努力使自己静下心来,再次扫视了一遍课文,有了!我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激动地说“:请同学们读读41页的倒数第三、四自然段吧,读完后你们心中的疑问也许就能解决了!”学生们认真地读了起来。
“实际上一共61个人,他把自己给忘了”这句话你们读懂了吗?我问。
“船长心里只想着他人,根本没有把自己放在心上!”
“船长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他把乘客的生命看得比自己重要!”
……
孩子们还真读懂了!
“是阿,具有如此伟大人格的船长,他会有逃生的念头吗?”我及时把学生引回到他们刚才争议的问题上。
“他只想与轮船共生死!”
“他对自己的事业高度负责!”学生们又说开了。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是啊,这就是船长与船一起沉入大海的原因!做人就应该这样,对自己的学习,对自己的工作,对自己的事业等都应该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我给这堂课留下这样的结语。
我庆幸自己能巧妙地应对学生质疑,使课堂充满生机!这与自己在新课程标准引领下不断学习、反思、摸索是分不开的。它让我学会随时投下激起千层浪的“石”,活跃学生的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不是死记硬背。
二、以“新”延伸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到课堂有终了,学习无穷尽
课堂延伸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环节,通过课堂延伸,不仅能很好地考察教师的综合素质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同时还检测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及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
延伸与拓展可以表现在对文章主题的再认识,如学习《穷人》后,我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续写故事,再次突现穷人善良的本性。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当同学们沉浸在为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悲愤时,我及时出示“:假如小女孩来到你身边,你会怎样改变她的命运?”让学生畅所欲言,加深理解文章的主题。
延伸与拓展还可以表现在对文章主要人物的再评价。例如,教学《将相和》时,学生对蔺相如、廉颇的评价当然毫无疑问,都能抓住人物的特点、好的品质评价他们,而对秦王和赵王、评价的意见就有分歧了,有贬低的,也有赞赏的,有的赞赏秦王的雄才大略,有的则赞赏赵王善于用人;有的说秦王阴险狡诈,有的则认为赵王软弱可欺。
新课程标准倡导尊重学生合理的个性化阅读,有了这一新的课堂视野,我们在学生身上的教育附加值就会增加,我们的教室就会如叶澜教授所说的“焕发出生命活力”。
三、课改后的语文课堂,还学生“动”的本真
开放,创新是课改的灵魂,由知识本位向学生发展本位转移则是课改的一个亮点。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就是建构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运行体系。而课堂要想活起来,必须还学生“动”的本真,学生才能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得到真正的发展。
教学中,我或者根据课文内容开展小辩论,或者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如教学《夜莺的歌声》,我让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并进行学习汇报,大部分小组选择课本剧表演,而且演得逼真。有扮演军官的,双手插腰,摆出一副威严的架势;有扮演“小夜莺”的,机灵可爱,吹口哨学夜莺叫,学杜鹃叫,学得非常愉快,而且把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演活了,课堂上充满欢声笑语。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与其要他们被动地抄抄写写,不如让他们在玩中学。所以有时我也设计活动型作业,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放弃射门》一文教后,我设计了以下作业:模仿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邀请“福勒”“西曼”为特邀佳宾,对他们进行现场采访,学生见到这样新颖的作业,热情高涨,有的当观众,或采访,或提问,或交流,给课堂带来勃勃生机!
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网络资源——教学因你而精彩 篇8
●“打开”网络资源一扇窗
网络资源里有关班级管理经验、新颖的各类教学情境等资料是教师取之不尽的丰富源泉;网络上大量的图片、音乐等资源能为教师选择应用, 并可充实幼儿园的教学资源库;网络更是教师张扬个性、研讨交流的良好场所。因此, 这里风景无限好, 极大地拓宽了教师的教学视野。
同时, 教师应用多媒体课件开展教学, 改变了传统用实物或图片等直观教具对幼儿进行教学的方法, 使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传统的教学手段不再一统天下, 形成了多种方法、手段并存的良好局面。
●“跨过”信息技术一道沟
网络资源的应用必须要有一定的信息技术支撑, 而我园教师信息技术的力量很薄弱, 如何“跨过”这道沟呢?
面对这种状况, 我园及时争取“外援支持”来填补此空白, 邀请信息技术方面的专家来园培训。我园每年都会有新教师加入, 教师之间的信息技术水平存在横向差距。对此, 我园采用园本培训的方式缩短差距, 如开展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集中展示评比是互相学习的好机会, 优秀作品能给大家很大启发。我园还请园内在信息技术方面有特长的教师担任培训任务, 定期负责培训新教师或信息技术欠缺的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演好”资源应用一出戏
在课题研究这出戏中, 研究目标就是戏的主题。课题申报立项之初, 我们就明确研究目标分别是探索网络资源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原则、规律、评价等。课题负责人严格把握好目标不偏离, 引领好全体教师的研究方向。
节目单在一出戏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课题研究这出戏的“节目单”就是具体的研究进度安排。幼儿园教学内容相对地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艺术等五个领域, 这些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 没有主次之分, 网络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在每个领域都会涉及。
为了提高全体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 我们的课题研究在全园展开, 每个教师都是课题研究这出戏的主角。
●“搭建”网络教学一座桥
网络与教学属于不同范畴, 但它们之间可相互利用。网络中的资源可应用到教学中, 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学都适用网络资源, 如何有效“搭建”网络与教学之间的桥梁呢?
合适的研究方法是课题研究的必要因素。在课题研究中, 我们主要采取了调查法、观察法、比较法、行动研究法等研究方法, 积极探寻网络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规律。例如, 在语言领域中我们探索出如下规律: (1) 儿歌中的应用规律——抓住关键词, 按序出示。儿歌短小精悍, 用极少的语言勾勒完整的画面, 特别是里面的关键词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理解掌握这些关键词就成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要突破就要抓住关键词, 按照儿歌的顺序出示。 (2) 故事中的应用规律——突出四要素, 按需呈现。时间、地点、人物、情节是故事的四要素, 幼儿的思维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创编故事时经常要素不全。在故事教学中应用网络资源时, 我们就突出四要素进行提问, 强化幼儿掌握故事四要素。 (3) 散文中的应用规律——烘托形象性, 按境配音。散文是文学作品中最有审美功能的体裁, 所以我们尽力利用网络资源使其变得生动形象起来, 并且按照作品的意境配上适合的音乐, 让美丽的画面与优美的音乐将散文烘托得更具美感。
除此之外, 我们还在音乐领域和科学领域中探索规律, 均取得了成果。
网络, 语文教学因你而精彩 篇9
一、利用网络特点, 激发学生求知欲
心理学认为, 在教学新知的过程中, 如果能用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这一新知的具体形象 (画面, 声响等) , 则可以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 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加快学生掌握新知的速度。在实际教学中, 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具有文本、图形动画等多种媒体集成的特点, 创设直观情境, 把教学内容变为更为具体的、可感知的东西, 体现教学的直观性原则, 提高教学效率。
如我在教学《观潮》这一课时, 许多学生没有观赏过钱塘江大潮, 如果只凭朗读课文, 是很难引起学生对这一天下奇观的向往和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的。所以在上这一课时, 我把大潮的实况录像内容通过网络传送到学生的电脑上, 当学生听到远处传来闷雷一样的响声时, 立即被画面吸引住了。学生被这动人心魄的奇观震撼, 并陶醉其中。他们不但兴致勃勃地整体感知了课文大意, 而且对新课的探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为自己有效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拓宽学习渠道, 开展综合性学习
在新课程背景下, 综合性学习是一种超越学科和超越课堂的学习方式, 注重培养学生组织、协调和实践能力, 强调的是学生的信息搜集及整理能力, 因而网络以其便捷性和大容量信息处理能力, 在综合性学习中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它已经深深地融入语文教学中, 正因为有了网络, 综合性学习的空间才更广阔, 综合性学习才更丰富, 学生的学习才更加多姿多彩。
以《说不尽的桥》综合性学习为例, 学生根据网络提供的信息, 以小组为单位, 各小组根据成员的长处, 确定自己的任务, 以便优势互补:在查找资料方面, 上网方便的同学利用网络查找, 其他同学可以利用书籍或别的途径;在展示成果方 面, 精通电脑 的同学可 以用网页 或powerpoint的形式展示, 绘画能力强的同学可以制作手抄报……给每个成员明确任务, 让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能参与进来, 各司其职, 各尽其法, 围绕一个主题相互协作, 那么这种综合性学习活动就会充分发挥了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把学生的研究成果发布在班级博客, 让学生及时欣赏到自己以及不同小组的作品, 既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 也增强了学生的信心。
三、搭建讨论平台, 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 教师的角色和作用发生了根本变化, 师生互动的方式也实现了全面革新, 教学过程中, 不是教师指向学生的单向活动, 而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交流。因此, 利用网络搭建讨论平台, 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优化师生关系有很大的作用。
如在进行《再塑生命》教学时, 我布置预习作业, 要求学生进行预习, 并把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发表在博客上, 而其他的学生则可以跟帖的形式进行探讨和争辩。这一环节引起了学生们的极大兴趣, 如一学生问及:“是什么力量让那位安妮·莎莉文老师那么耐心地帮助一个已经多年盲、聋、哑的小女孩?”网上马上就有学生跟帖:“这是因为爱的力量。”另一学生回帖:“爱? 安妮老师和小女孩素未谋面, 怎么可能爱她呢?”学生能够把握住课文的主旨和提出问题是令人惊喜的, 教师通过网络提前知道学生在想什么, 困惑什么, 在课堂上就可以在讲到相关的部分时把学生提出的, 或没争论出结果的问题带出来, 和课文的重难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解决。学生的讨论, 不再是教师指定, 而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各取所需, 多向互动, 协作学习。此时, 教师也成为整个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成员, 适时地提供自己所占有的资料, 平等地参与学生的讨论, 发表自己的看法, 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
四、展示学习成果, 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认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 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所写的作文得到认可。然而, 对于大多数中学生而言, 让他们的文章在报刊上发表, 确实是不现实的。针对这种情况, 我把进步明显的文章和优秀范文发表到班级博客上, 以博客作为学生的成果展览室, 要求学生对文章作点评, 这既能让学生享受到成功, 又能让学生在欣赏中提高了写作水平。
班级博客还是学生的学习资源库, 学生可以从中摘录优秀的文章做读书笔记, 还可以建立超级连接, 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教师利用班级博客, 让学生的表现欲充分发挥出来, 让学生的价值得到别人的承认, 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写作的乐趣, 从而提高写作的能力。
有效倾听, 音乐课因你而精彩 篇10
场景二:在每节课上课之前, 我会做很多准备工作, 如适合低段学生的音乐教学设计、有趣的课堂导入、多种多样的奖品等。但事后我发现, 教学效果并不好。当学完一首歌曲后, 我指名几个学生上台演唱时, 学生还是不能够声情并茂地唱出一首很简单的歌曲。这是怎么回事?问题出在哪里呢?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 我留意了学生上课时的表现, 最后我发现, 在我范唱时, 大部分学生根本没认真倾听。就是在我纠正他们唱错的地方时, 学生仍旧是“你唱你的, 我唱我的”。但当我邀请他们来演唱歌曲时, 他们都会跃跃欲试, 并且其他学生在演唱时, 还有学生仍旧把手举得高高的, 希望我能够叫他来演唱。
场景三:在一节一年级音乐课上, 教学内容是欣赏乐曲《燕子》, 教师在对乐曲作了一番简要讲解后, 学生便开始欣赏。一听到这熟悉的乐曲, 学生不管音乐是怎样的, 立刻自顾自地唱了起来。我发现有些学生的发音很不标准, 歌词也唱错了, 但是他们仍然陶醉在自己的“表演”中, 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现象呢?
以上情况在低年级音乐课堂教学中非常常见, 这是很值得我反思的。因此可见, 教师在鼓励学生踊跃参与的同时, 必须努力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那么, 怎样才能让学生乐于倾听、学会倾听呢?
一、言语激励, 让学生愿意倾听
格拉芙斯基说过:“赞扬、理解和尊重能使人感受到生活的力量和自身价值。”有效的评价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主要途径, 也是培养学生“倾听”习惯的重要手段。所以, 在“倾听”习惯的培养中, 教师千万不要吝啬自己的赞扬, 从而让学生能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获得成功的满足感。一句赞扬的话, 一个微笑, 一个和善的眼神, 不需要花太多时间, 不需费力气, 就可收到明显的教育效果。只要教师乐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 用真诚的话语鼓励他们, 学生又怎么会不认真听讲呢?
二、创设倾听的情境, 营造倾听的氛围
我认为教师应该牢牢把握各个教学环节, 创设聆听的情境, 让学生获取“聆听”的机会。如音乐课堂前的律动, 我们可以利用课外的音乐, 也可以从增加学生对新授课的熟悉程度入手, 用新歌作为音乐课的活动曲, 从而使学生在律动中就不经意地受到一个良性的刺激, 并在不经意之间学会倾听音乐, 熟悉歌曲的旋律。在学习歌曲之前,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欣赏加以指导, 教师:“你觉得这首歌曲是什么情绪的?开心还是难过啊?你听了有什么感受?”很快, 学生的注意力就被吸引到了课堂教学中。
三、借助联想法创造意境, 诱发美感
贝多芬说:“当我作曲时, 总是在心里描绘着一幅图画, 并顺着那个轮廓前行。”可见, 音乐作品是与一定的事实形态以及人的生理、心理反映联系在一起的。在音乐欣赏中, 让学生投身其中, 诱导他们通过心理活动来进行设身处地的构思, 以获得鲜明生动的意象联觉, 这就是联想法。它的关键是让学生体验音乐作品所抒发的感情, 并对作曲家所描绘的“音画”展开想象和联想。
如在欣赏约翰·斯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曲后, 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是一首赞美春天的圆舞曲, 乐曲把我们带到了充满春意的大自然中, 你们一定对春天充满了美好的遐想, 脑海中会呈现出怎样的情景呢?”这时, 学生立即展开想象, 有的说:“我仿佛在效外散步, 温暖的阳光照在绿草地上, 花儿在点头, 鸟儿在歌唱……”有的说:“我仿佛看到同学们迎着春天的朝阳, 到学校去学习文化知识……”他们把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都表达出来了。
四、讲演结合, 诱发学生的欣赏兴趣
欣赏音乐不仅需要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而且需要欣赏者依据自己的生活阅历和经验去感知和体验。要想使学生真正理解音乐作品, 由此达到陶冶性情、培养情操的目的, 教师就必须根据他们的思维特点, 通过形象活泼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简单的启发等形式, 运用听觉和视觉同步感知的方法来帮助他们理解作品, 然后再让他们在动听的乐声中展开自由充分的想象, 从而加深其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五、形成约定, 学会倾听教师的第二种语言
所谓第二种语言, 就是师生间长期形成的一种音乐暗语, 如对唱口令的形式, 教师说“小耳朵”, 学生答“竖起来”等,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第二种语言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倾听的无处不在, 从而使学生逐渐形成倾听意识。音乐就是音乐教师的第二种语言, 就像指挥棒是指挥家的嘴巴, 钢琴和音乐旋律就是音乐教师的嘴巴。教师在音乐课上要培养学生倾听特定音乐旋律的能力, 从而使其逐渐养成听音乐而动的习惯。在我的音乐课上, 师生问好都是通过唱歌来完成的, 学生听到上行的音乐旋律就起立, 下行的就坐下;听到“135”就安静、坐端正。总之, 我们要让学生形成一种倾听的意识, 养成在音乐课上除了听教师说话, 还要听钢琴说话的习惯, 从而让音乐课更具有音乐性。
六、结语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倾听是感受音乐美的绝佳途径。因此, 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在每一个课堂教学活动中都要注意引导学生仔细倾听, 从而让学生逐渐爱上倾听、学会倾听。
摘要:音乐是一门倾听的艺术, “倾听”是学习音乐的前提和基础。那么,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 怎样才能让学生乐于倾听、学会倾听呢?笔者结合多年的小学音乐教学经验, 对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倾听的有效性这一问题提出了几点自己的看法, 以期让学生能在积极参与音乐课堂教学活动的同时能够静下心来细细聆听每一个音符。
关键词:倾听,情境,言语激励,角色扮演
参考文献
[1].张瑞.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2010 (12) .
[2].杨卫兵.浅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原则及其意义[J].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01) .
[3].南霞.聆听音乐叩响孩子的心灵——农村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聆听能力的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 2011 (21) .
[4].吴超明.谈“视觉音乐”——对小学音乐欣赏课的几点思考[J].辽宁师专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2 (06) .
火花因你而精彩 篇11
一个穿着蓝工作服的人,正蜷缩在蒸汽管道的阀门下,在那个令人几乎窒息的地方,舞动着手中的电动角向砂轮机,磨出铁粉的火花,光芒四射。一会成流线的光,一会成抛物的线,他手中挥舞的电动角磨,好似古时传说马良手中的神笔,画出美妙的,可观的,心中梦的画卷。
这就是热电厂汽机车间“五一”抢修汽302阀门的工作场地,最后工作的尾声。再次打磨夹渣的焊口。这里正在演奏着另一种音乐,节日抢修的 “噪音交响曲”。你欣赏过这美妙的“噪音音乐”吗?你观赏过这艳丽的“铁粉火花”精彩吗?
每临黄昏的时分,对着远处无际的天空,总是反反复复地回想着这一幕,尽管它已过去了好多时光……
当时,我清晰地记得,我一个人趴在那段蒸汽管下,蜷缩着身躯,借着昏暗的灯光,打磨那些已经焊过两次的金属管口。砂轮机飞速旋转着,与金属管口的有力碰撞,激起千朵万朵火花。瞬时间的闪烁即刻消失,在其狭小的空间泥流着一条条白烟。那是铁粉燃烧后氧化的尸体,在向下散落……
节日的城市,沸腾的城市,华灯初上,霓彩斗艳。大超市促销的高音喇叭,不停地播放着流行歌曲,酒店里的食客正开怀畅饮着“喜临门”, 麻友们此时正推波助澜,尽享节日之欢。而在这昏暗的管道间,我那白了头发的妻子用保温桶装着半桶稀饭和一个热乎乎的馒头,保温桶的装菜盒里,装着肉片炒白菜,送到我的面前。就着昏暗的灯光,我席地进这节日的晚餐。几口稀饭伴着馒头下肚,又接着谱写那闪烁的“音符”,描绘着我心中的梦。
是啊!今天是5月2日,是五一节全停检修的第二天傍晚,是应合家欢聚,
把酒言欢的时刻。而我,为了明天能准时开机,确保电能、热能按时输送,今晚就必须确保管道的焊接质量,而再次被招进厂里加班。关心我的老女人也再次给我送来这加班饭。
馒头、稀饭、白菜、肉片让我增加了正能量。她手提着保温桶,消失在夜色中……
角磨与管口撞击的旋律,更铿锵有力,时而有些美妙动听。喷射的千万朵流线火花,更绚丽多彩,时而有些像梦中虚无缥缈的蒙丽莎。
这“音符,画卷”,也必将载入这节日庆祝节目单的一部分吧?它更增加“五一国际劳动节”劳动者光荣主旋律的音域与彩卷吧?
这是一种怎样的心境呢?隐喻的幸福,无奈的兴奋,劳动后的快乐……
抖掉满身的尘埃,眨着疲惫的眸子,挥挥颤抖的双手,露着惬意的神情。
或许,人们是在用平凡的快樂,庆祝五一节日余下的时光,我却用汗水祈祷着热电未来的安全。祈祷年终的鼓满礼包,祈祷效益的恢弘发展,祈祷快乐的结局吧!更是祈祷着我的妻子五一节快乐!
黄昏,夕阳,华灯,霓彩,星空……节日黄昏的喧嚣已经安静,午夜的星空勾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想,我观瞻着远处无灯的荒野,我处之泰然。此时此刻,我想这偌大的星空也应该留有我的一席之地吧,因为我们毕竟是构建这个和谐社会的最基本细胞体,最普通的劳动者。我们被招进厂里加班是如此简单,是如此坚毅与甘愿。送饭者是如此义无反顾,她的付出是一种承担,我的付出是一种收获,不要重金予赠。因此今夜的火花也因我而美丽,因她而精彩。
数学因你而精彩 篇12
一、专业技能
音乐专业技能是指俗称的“唱、弹、跳”。这是从事音乐教学的必备能力和基本前提。
1.歌唱———音乐教师的首要技能
歌唱技能是音乐教师的首要技能, 也可称为第一技能。就一般情况而言, 人们最先接触音乐就是从听唱歌和学唱歌开始的。所以在许多人的思想里音乐最简单、最直接的概念就是唱歌。事实上, 在大部分中小学生的心目中, 音乐教师的歌唱水平几乎就是教师的全部音乐水平。所以, 音乐教师对歌唱技能的掌握如何, 直接决定着他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
2.弹奏———音乐教师的基础技能
键盘乐器是弹奏乐器中的最主要的乐器, 也是音乐课堂教学最有利的教具。音乐教师娴熟的演奏, 能够把美妙的音乐作品直接地展示给学生, 帮助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从而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 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在基本乐理讲授中, 它起着发声示范的作用;在听音视唱和发声练习中, 它起着传递旋律的作用;在歌唱伴奏中, 它起着烘托气氛、把握节奏、速度和音准的作用。反之, 则只好望“琴”兴叹了!对于学生来说, 在歌唱时, 如果遇上键盘演奏能力薄弱的老师, 耳边充斥着杂乱的音块或者单调的单旋律伴奏, 渐渐地就会失去对歌唱甚至音乐课的兴趣。
3.表演———音乐教师的辅助技能
表演是音乐艺术所具有的特点, 表演要为音乐课堂教学服务, 它是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根据奥尔夫教学体系“闻乐而动”的观点, 针对小学生的好动、好自我表现的特点, 选择出适合形体表现的音乐作品, 把歌唱、奏乐、舞蹈尽可能地结合在一起, 做出不同的肢体语言。
4.课外活动———音乐教师的综合技能
音乐课外活动和实践是音乐课堂学习的补充和延伸, 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发展学生特长、丰富校园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外活动, 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同时能引导部分学生走上专业之路。在学校里音乐课外活动常见的有:合唱队、舞蹈队、鼓号队、小型的管乐队和弦乐队等等。小学音乐教师要根据学校客观实际组建学生声乐、器乐、舞蹈等课外音乐活动团队和指导学生课外音乐活动的能力, 要有协调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关系的能力, 保证音乐实践活动在课内和课外的一致性和整体性, 为学生在音乐课外的学习和实践创造有利的环境。只有完成了课堂教学工作与组织音乐课外艺术实践活动的工作, 才能真正完成音乐教育教学工作。
二、教学技能
音乐教学能力是音乐教师完成音乐教学任务的内在功力和基本保证。
1.教学设计能力
音乐教学设计是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也是音乐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它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 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 将整个教学进行有序、优化的安排并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教学设计过程的能力, 是指音乐教师为实现音乐教学目标, 顺利地进行音乐教学方案设计与决策的能力。具体来说:教师在教学前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知识结构以及自己的教学优势和风格, 对要教授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加工和设计, 并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材料, 安排教学活动。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顺利地进行, 使音乐课像一部美妙的作品, 富有艺术性和创造性。
2.课堂驾驭能力
新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一个过程。小学生活泼好动, 善于表现、模仿他人。新课标提倡“以学生为本”, 让学生乐中学、玩中学, 要求教师在与学生互动中活跃课堂气氛,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就难免使课堂变得很“乱”。如果为了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 教师却无法掌控使整个课堂混乱, 那就不是我们所要的教学效果。我们所要的是“活而不乱”的课堂, 让学生在“乱”的课堂上学到“活”的东西。想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 就要求教师有驾驭好课堂的能力, 这样既能让每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的发挥, 又能达到教学目标的效果。
3.教学反思能力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 批判地考查自我主体的行为表现及行为依据, 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 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 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 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 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音乐课程是一门具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学科, 这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记成功之处、记失败的教训、记教学的应变、记学生的见解、记教案的修正、记课后的随想等课堂教学记录, 可以积累大量的教学资料。对这些一手的资料及时地整理、思考和研究, 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要、兴趣和发展现状, 能客观评价学生, 同时反思也有助于进一步改进教学行为和提高教学水平, 为下一步的教学目标提供更明确的方向。
4.教育科研能力
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工作, 面对不同的时期、不同年龄的学生, 不同要求的教材, 教师都应该用不同的思维和方法进行教学, 这就需要进行研究。不仅如此, 音乐教师还应该对音乐教育过程中发现的新思想、出现的新问题进行研究, 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使抽象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与此同时, 音乐教师还应该由工匠型、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专家型教师转变, 这就需要我们潜心研究, 着力提高自学能力、教改实验能力和撰写教育教学科研论文的能力。
【数学因你而精彩】推荐阅读:
生命因你而精彩06-18
生活因你而精彩09-20
课堂因你而精彩10-25
青春因你而精彩话题作文09-02
七一演讲稿:党旗,生命因你而精彩07-12
课堂有你而精彩08-14
精彩初中数学课堂11-06
让数学课堂精彩起来08-30
生活让数学更精彩06-09
小学数学的精彩课堂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