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有你而精彩

2024-08-14

课堂有你而精彩(通用8篇)

课堂有你而精彩 篇1

摘要: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课堂是由无数个细节组成的, 教师只有关注细节, 才能生成课堂中的那份精彩。课堂细节大到一次活动、一个知识点, 小至一句话、一次点拨。事实上, 正是在对那些容易为大家所忽略的细微之处的处理, 更能显现出一位教师的教学智慧, 乃至决定一堂课的成败。

关键词:情境,促进,指导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课堂是由无数个细节组成的, 教师只有关注细节, 才能生成课堂中的那份精彩。课堂细节大到一次活动、一个知识点, 小至一句话、一次点拨。事实上, 正是在对那些容易为大家所忽略的细微之处的处理, 更能显现出一位教师的教学智慧, 乃至决定一堂课的成败。笔者有幸参与了几次教研活动, 深切感受到了细微之处见真章的道理!

一、设计合理情境, 促进有效思考

在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时, 一位教师设计了如下的新课导入:

师:有6个桃子, 分给唐僧和孙悟空两个人, 有几种分法?

生:……

师:哪种分法比较公平?

生1:分成3和3的那种公平。

生2:分成3和3的那种也不公平。因为, 孙悟空干的活多, 唐僧不干活。

师:八戒来了, 要把6个桃子分给3个人, 有几种分法?

生:……

师:他们对哪种分法最满意?为什么?

生1:分得同样多的那种最满意。

生2:分给师傅1个, 猪八戒2个, 孙悟空3个最合适。按贡献分最好。

生3:这样分猪八戒不乐意, 因为他饭量最大!

此时, 教师已无法控制局面……

而同样的课题, 另一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

师:猴妈妈有6个桃子, 要分给2只小猴子, 可以怎样分?怎样分它们没有意见?

生:每只小猴分3个桃子, 这样它们就没有意见。因为它们分的同样多。

师:每份分得同样多, 就叫做平均分。

师:猴妈妈有6个桃子, 平均分给3只小猴子, 可以怎样分?

生:每只小猴分2个。

师:猴妈妈有6个桃子, 还可以平均分给几只小猴子?

……

很显然, 第二位教师抓住了除法的本质“平均分”, 其设计的情境更合理, 学生更容易抓住关键有效思考, 理解意义。而第一位教师用的“公平”并不等同于“平均分”, 细微的一点差异却令学生偏离了课堂方向, 费时低效。因此, 教师在设计情境时, 不但要考虑情境的趣味性, 更要注重紧扣教学中心, 设计合理的情境, 才能促进学生有效的思考。

二、加强探究指导, 促进有效生成

如今许多课堂因为想突显学生“主体”而不敢轻言教师“主导”, 不敢抹杀每一“课堂生成”, 使得课堂教学很大程度上被学生的自主与课堂的生成“牵着走”, 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有畏首畏尾的现象。所有这些都严重的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笔者认为:由于思维特点、认知水平、探究能力等方面的限制, 学生的探究能力是有限的。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是粗线条的放手让学生自主就可以了, 教师必须加强在关键处、细微处的指导和点拨, 引领学生的探究活动不断向纵深发展。

如笔者在《比例的基本性质》这一课:

教学中, 我让学生观察2∶5=0.4∶1, 2∶3=6∶9, 60∶2=150∶5三个比例, 想一想:“比例中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之间存在着一种什么关系, 你能发现吗?”学生观察上面的几个比例认真思考, 不一会儿有些学生作出了自己的猜想, 并迫不急待地开始尝试与同伴进行交流。这时我进行了教学调控:“你发现的是不是偶然现象呢?最好自己举几个例子验证一下, 以免闹出笑话。”学生一个个安静下来, 在纸上写比例并验证自己的猜想。后来我让学生交流并汇报, 许多小组发现的规律是:比例中两个外项相乘的积与两个内项相乘的积是相等的。还有学生用自己所举的例子进行了验证, 这时又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认为这个规律不适合所有的比例, 如3∶5=7∶9中两个外项的积就不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大家纷纷看着这个同学, 教师将他所举的比例写在黑板上, 确实3×9≠5×7, 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下果然难倒了不少学生。几个反映灵活的学生马上指出3∶5和7∶9不能组成比例, 但从反面证实了发现的规律是正确的。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出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 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从这个教学活动可以看出:只有在教师得力的指导下, 学生才能通过独立探究, 合作交流, 发现了数学规律, 有效生成!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善待课堂总结, 促进有效提升

大部分教师在新课教学的导入、引探环节非常注重巧妙设疑, 但在课堂总结部分往往缺乏这一意识。如常见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

日复一日, 面对这千篇一律的提问, 学生的回答波澜不惊。

其实, 如果在课堂总结部分巧设疑问, 往往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奇效, 学生会兴趣大增, 进而思维活跃。

《轴对称图形》这一课:

这位教师在课的开头部分用了一只蝴蝶引入, 在课的结尾部分仍请出了这只蝴蝶。

师:这只蝴蝶看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 它给我们送来了一件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

生: (齐) 想!

师: (出示一个黑体的“美”字) 蝴蝶送给大家的是什么礼物呀?

生:“美”。

师:对!可是蝴蝶为什么要把这件礼物送给大家呢?

生:因为这个“美”字也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师:你说得真好!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

生:图形对折后, 折痕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

师:好的。还有其他原因吗?

生:蝴蝶是在夸我们刚才创作的轴对称图形很美。

师:对!轴对称图形看起来很舒服、很匀称。

生:蝴蝶是想提醒我们要仔细观察, 去发现生活中的美!

师:大家说得多好呀!那我们就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美, 用自己的双手和聪明的头脑去创造美!

在这一课的结尾, 教师由“美”字是轴对称图形及时引导学生概括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这是知识上的提升;让学生由“美”字联想到轴对称图形的美, 联想到要仔细观察, 善于发现、主动创造美, 这样自然地实现了情感上的升华。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 享受数学的魅力, 让课堂总结的过程成为享受快乐的过程。

课堂中每一个细微之处都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技巧、教学艺术和教师素质, 折射出教育的大理论、大智慧。课堂中的每一个细节可以生成一次精彩, 每一个细节也可以毁灭一次精彩。关注细节的教学, 必定是成功的教学;关注细节的教师, 必定是成功的教师;关注课堂细节, 课堂定会生成别样精彩!

课堂有你而精彩 篇2

你是友情。放学了,是你陪伴我走过这条寂寞的小路,因为你,这条路上洒满了欢笑;因为你,生活多了点阳光;因为你,天空多了几片云彩;教室里,你一字一句的教我,还不是的给我纠正错误,知道去哦学会为止;我的手破了,你急忙为我包扎好,还不是嘱咐我要小心。虽然那只是一代歌很小很小的伤口,如今,那亲切的话语仍萦绕在我的耳旁。生活因你而精彩!

你是陌路情缘。在刮着沙尘的天气里,我极力的.蹬着自行车,不巧的是自行车链子断了,前面不远处摆着一个修车的摊点,我推了过去,你用你那双沾满有误的手麻利的修好了,我一摸口袋,没钱了。你似乎也看出了我没带钱,温和的说:“没带钱不要紧,赶紧回家吧,天气不好。”我不好意思的推着自行车走了。如今,你那温和的笑仍然印在我的脑海里。生活因你而精彩!

你是同情。有人敲门,我打开门,是一个乞讨的老人,是你将他请进门,秉承了点饭菜端到他面前,和他聊聊家常;电视里,一个小孩艰难的呼吸着,得了重病的他,因为家庭贫困而等待着死亡的降临,你拿出存折,走进银行;下雨天,一位路人没带伞而无法行走,你毫不犹豫得将伞递了过去,和我共撑一把伞,致使我们一起感冒,如今,那感激的眼神我永远无法忘却。生活因你而精彩!

课堂因你而精彩 篇3

关键词:精彩课堂;教学效率;关心个体

中图分类号: 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02-0047-02

一、“意外”的发现,因学生闪光点而精彩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充分挖掘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的闪光点,有时一个意外的闪光点能促进更多的学生主动去学,更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课堂因学生的闪光点而精彩。

例如,苏教版初中信息技术第8章动画制作Flash教学中,在《补间动画》制作“探照灯”这节课中,动画的制作主要是针对遮罩的学习,动画设计制作步骤分为两个步骤:先建第一图层,将其内容设置较暗淡并命名为暗背景;再建第二图层,将第一个图层的对象复制至第二图层并将颜色设为鲜亮,将其命名为亮背景;最后用一个圆(探照灯)将亮背景图层遮罩。测试影片的感觉就如黑暗中探照灯扫过的效果。在教师导学课件的引导下,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这一操作任务。在展示作品的过程中,学生利用学生机展示了自己制作的作品,开始的几个学生作品都能达到预设效果。在蒋泽奇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时,显示的探照灯效果跟其他有点不一样,其中的内容及文字对象却变大了。这时,有的学生在一旁窃笑,有的学生说他设置上有问题,有的学生在说他制作方法错了。这时笔者发现蒋泽奇同学介绍自己如何制作作品的声音在逐渐降低,同时好像很惭愧地低下了头。此时,该学生已掌握了遮罩知识点,面对这种情况,笔者灵机一动,对学生说:“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其实蒋泽奇同学在制作中出现了另一种特殊效果。”不一会儿,有个学生高声说:“像放大镜。”笔者接着说:“这就是一个放大镜的特效,请蒋泽奇同学能否告诉大家,你是怎样做出这样的效果的?”蒋泽奇同学一改刚才低下头感到有点惭愧的表情,以很愉悦的心情告诉大家:“我借任意变形工具将亮背景中的对象拉大了。”于是笔者趁热打铁:“其他同学不妨动动脑筋发挥想象力,还可以做出什么样的特效。”学生积极思考、探究、讨论,不断修改制作的作品,出现各种方格的特效。笔者再次通过多媒体教学展示平台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大部分学生已经完成了从探照灯到放大镜的设置。还有的学生积极要求展示自己的作品:“老师,请展示我的作品,我做成凸透镜效果了。”原来他将被遮罩那一层中的对象缩小了。另一个学生说:“老师看我做的作品。”原来她做出了具有两个镜片的望远镜。一个无意的发现却充分挖掘出学生的潜能,使更多学生的作品也做出了特效。

这一节课由于这名学生的“意外”操作,本来他感到很尴尬,认为自己的作品做得不符合任务要求。此时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怎么去发现学生闪光的一面,又怎么把握好时机,更重要的是怎么将出现的所谓尴尬场面化解成对学生的鼓舞和激励一面。笔者利用了这节课一个学生的“意外”操作,让其他学生主动去探究创新,结果大家的创新思维及创作热情超过了笔者的想象,当然有时候也可以运用一些错误的意外操作来揭示学生操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以笔者认为,有时候如果能充分运用课堂上的某些时机,恰到好处地发挥一些“意外”的闪光点,定能充分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事半功倍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拓展思维,因学生思维火花而精彩

拓展思维教学将复杂的知识点细化,开发学生的联想拓展能力,让他们能举一反三,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及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苏教版初中信息技术第8章动画制作Flash中的Flash动画引导层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导学课件展示雪花飘舞的一幅动画。布置任务时,先让学生制作一个“一片雪花沿着曲线运动”的动画,他们很快按要求在场景的舞台上做出来了。教师接着提问:“如果需要更多的雪片如何解决呢?”有的学生说:“多做几个雪片不就行了。”立即就有学生反对:“这样要是做几个雪片那该多烦啊,如果要是做十几片雪花沿曲线运动那至少需要二十个图层呢。”面对这种情况,给学生们引入了影片剪辑的概念,只需做一片雪花的模板,然后多次应用于舞台,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模式下,学生很快做出了雪花飘舞的动画。接着,教师向学生又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引导层,如何在场景的舞台中制作地球绕太阳转的动画,我想这个动画同学们都能完成,如果是地球围绕太阳转的同时月球又绕着地球转的动画又如何制作呢?请同学们思考并探究合作完成任务。”不一会儿,有的学生立即联想到了影片剪辑元件的运用,并有的学生兴奋地说了出来,已经想到这一方法的学生开始着手操作了,没想到的学生经刚才这位兴奋的学生提示,也略有所悟地做了起来,整个课堂上学生在神秘的气氛中活跃有序地操作着自己的鼠标键盘。10分钟过去,绝大部分学生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在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时,有些学生居然在此基础上将地球的自转也做出来了,通过这么一个动画的操作,有的学生开始发挥想象,运用已掌握的知识点做出了太空中其余星球及其卫星的飞行,使完成的作品出现了各种特色的动画。所以,笔者认为星星智慧之火也可以燎其他学生的求知探究之原。拓展性思维学习有助于学生在有限知识的基础上有目的自发地向无限的知识海洋寻求更多知识养分,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跨度。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使课堂因学生思维火花而精彩,因精彩而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三、统筹整体并关心个体,因学生共同进步而精彩

在教学过程中,并非每个班每个学生都是上课认真听讲、完成作业的,总有个别的上课不认真,有的学生干脆不操作,问什么原因,回答说:“我不会做。”这种现象其实是这些学生平时上课不认真所致,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也头疼。一开始笔者耐着性子给他们讲了一遍又一遍,但是一离开,他的作品就没任何进展了,几节课下来,他依然故我。于是,笔者决定改变策略,在布置操作任务时进行分层布置,并把这些学生安排到讲台附近的位置坐下,并且对他说:“无论你以前有什么样的表现,我不去追究,不过从这节课开始,希望看到一个全新的你,老师会和你一起努力完成每节课的任务,只要你们完成老师布置给你的这些任务就是好样的!”把完成本节课任务的要求讲解完,就把分层的任务利用多媒体控制系统分发下去,在全班学生操作期间,笔者会走到分发简单任务的那些学生的身边,问他这节课完成任务有无困难,对布置的任务还有什么不会操作的地方。两节课尝试下来,这些学生终于独立地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在展示学生作品时,笔者特别将这些学生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也会对他们做得比较好的“闪光点”部分进行表扬,并希望他们下次会表现得更好。这时,笔者发现这些学生的脸上呈现出一种自豪的表情。笔者也知道上这种形式的课有点累,一是如何布置好分层任务,二是课间针对这些学生耐心辅导和讲解。不过看到这些学生能独立完成属于自己的作品时,笔者感到很欣慰。从此,每节课笔者都会分层教学、分层布置任务,都会展示这些学生的作品。一学期下来,他们的信息技术成绩突飞猛进,有的做出的作品质量甚至超过了一般的同学。针对各班的个别学生,笔者采用因人而异的调整策略,个体是组成整体的元素,个体提高了,整体也跟着提高,故统筹整体兼关心个体提高,课堂因学生共同进步提高而精彩,因这样的精彩而使课堂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冬梅.信息技术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改革[J].中国电化教育,2001,(3).

[2]许云峰,张利波.信息技术课堂任务的有效设计——以Excel教学内容为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9,(6).

[3]胡正虎.关注差异 分层教学[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0,(7).

(编辑:王天鹏)

童心,课堂因你而精彩 篇4

细细想来,其实课堂就是个童心如花的世界。记得有个二年级的小朋友,他说校园里的桂花开了,就像许许多多小蚂蚁在开会。忍不住又想起学校有位智障孩子,老师问他属什么,他的回答让我至今难忘:我属蝴蝶,因为蝴蝶最漂亮。就像听到花开的声音,所有听课老师的脸上都随之灿烂起来。童心,课堂因你而精彩。

一、因为有了你———思维如此自由

这是一堂一年级的艺术课———《太阳》,教师亲切地启发学生:“在小朋友的心里,太阳是什么样的?你能用自己的笔把它画出来吗?”孩子们立刻在纸上涂抹起来。不多时,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图画粘贴在了黑板上,煞是好看。“哪个小朋友愿意向大伙儿说说你画的太阳在干什么?”“我画的太阳正在过生日,好多小动物都来祝贺它。”“我画的太阳在跟小朋友们一起玩耍。”“我画的太阳在尽情地唱歌。”“我画的太阳在云朵上打瞌睡。”可不是,上面的太阳还在打呼噜。

另一堂是语文课,接近尾声时,教师激动地说:“荷叶不仅自己美丽可爱,还给小动物们带来了快乐,怪不得作者最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呢!夏天来了,你想变成什么呢?”“我想变成一只蟋蟀,躲在池塘边的草丛里唱歌乘凉。”“我想变成一只小青蛙,捉了一天的害虫,在池塘里痛快地洗个澡,然后跳到荷叶上睡一觉,醒来在荷叶上呱呱地唱歌,多开心啊!”“我想变成一只小乌龟,在池塘里与小鱼、小虾一块儿玩捉迷藏的游戏!”“我想变成一只小蜻蜓,展开透明的翅膀在池塘上飞来飞去,飞累了可以把荷叶当成我的停机坪,在上面休息。”“我想变成一只勤劳的小蜜蜂,忙着在花丛中采蜜,当我累的时候,就躺在荷叶上美美地睡一觉。”

此时,孩子们是那样的忘我,那样的投入。是什么力量如此神奇?是童心让他们释放、愉悦、本真。在充满童趣的课堂里,孩子们拥有的是童心的体验、想象的是放飞和思维的自由。

二、因为有了你———人性如此温暖

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培育的圣殿。童心的课堂,清新而生动,也最容易让人感动。

有位老师上“6、7的加减法”复习课,课中出示了这样一道练习题:一幅冬天雪景图上有4间门号分别是4、5、6、7的小房子,房子的外面有12道加减算式。练习前这位老师让小朋友们替这幅图编个小故事。有位小朋友说:“在一个非常冷的冬天,有许多算式迷路了,走不动了,躺在雪地里冻得直发抖,它们盼着好心人带它们找回各自温暖的家。”为了尽快给算式找到温暖的家,免得让它们再受冻,小朋友“连”得又对又快。可最后一道算式6+2,这图中没有门号是8的房子,那该怎么办呢?小朋友们可着急了,急忙向老师提出来。老师笑着说:“是啊,你认为该怎么办才能使6+2不会受‘冻’呢?”话音刚落,小朋友们的小脸上写满了焦急和同情。突然一个小朋友站起来说:“老师,我们能不能自己在旁边造座房子,让它进去,就不会挨冻了。”没等老师回话,小朋友们纷纷响应,拿出水彩笔高兴地画起来。接下来,老师要求小朋友们把每间房子里的算式读一遍。这时又有一个小朋友似乎发现了什么,站起来说:“其他房子里都住有两道或三道算式,而新建的房子里却只有算式6+2,没有伙伴,这样它会感到很孤单的。”这时,老师灵机一动,说:“那我们帮忙给它找一些得数相同的伙伴进去玩吧。”小朋友们又找了些像8+0、7+1、4+4等算式,并在找中又似乎发现了规律,一口气说出了许多还未学过的8-0、9-1、10-2……

这是一堂充满生机、洋溢童趣的课,成功之处是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让课堂处处流淌浓浓的人性,充满了纯真,充满了如春的温暖。

三、因为有了你———语言如此诗意

有人说,教师的童心是诗意的花朵。是的,课堂上,教师童心不老,就会视自己为学生的伙伴,站在孩子的角度,用一颗童心,去感受,去思考,那么,她的语言便会闪耀智慧,清新明丽,诗意扑面……

教完《台湾的蝴蝶谷》这篇课文,便进入了答题互动环节———学生互相问答。这时,一位名叫孙骁帆的小朋友给我出了道题:用“春天、台湾、水源充足、欢迎、吸引、参观、景象、花瓣、大批、立刻”这十个词说一段话。真让我始料不及,心想还是把这个“球”传给班里的其他小朋友。可是看着底下孩子们“将期待进行到底”的眼神,我决定“接招”:

“在我的心里,台湾一直是一个很遥远的梦。然而今天,台湾的春天就这么栩栩如生地走进了我的视野。和你们一样,我是怀着无比的喜悦走进《台湾的蝴蝶谷》的。当我把心灵的触角伸向那清新流淌的文字,咀嚼每一个美丽的文字时,我知道,我已被深深吸引。知道吗?精美的蝴蝶纷飞的动感画面(课件中的),给了我前所未有的视觉上的冲击,那是些蝴蝶吗?是蝴蝶吗?不是的。我分明看到了五彩缤纷的花瓣从仙女们那纤纤的手中撒下,纷纷扬扬,纷纷扬扬。这是何等壮观的景象!让我无限欢欣,无限神往,忍不住也想插上一对缤纷的翅膀,翩翩飞进它们的天地。然而,当大批的中外游客浩浩荡荡地出现在蝴蝶谷参观的时候,我又多么想,多么想在这样一个水源充足、鲜花盛开的山谷里席地而坐,静悄悄地感受热情的蝴蝶那轻盈和美丽的欢迎。可爱的孩子们,让我和你们一起走进文章的意境之中,用感受阳光雨露的心灵像美丽的蝴蝶那样———轻舞飞扬吧!”

掌声过后,孩子们极其认真而又真诚地夸赞我:老师,你写得真美,就像诗一样。我的心一下子被触动了,喜悦在我心头欢蹦乱跳。再看看孩子们,比我还要欢欣,笑得比我还要灿烂,仿佛有种魔力从字里行间飞出来击中他们。是啊,诗意的语言,像吹面不寒的杨柳风,似沾衣欲湿的杏花雨。

四、因为有了你———错误如此美丽

跳动着童心的课堂,师生间的交往心领神会、和谐默契。在课堂上,学生难免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如果老师能“蹲下身子看错误”,机智、巧妙地对这些错误作出适当的调整和控制,那么,很多时候,错误也会摇身一变,变成一种美丽的教学资源。

这是一堂语文评优课,内容是认识几种动物和它们的叫声。老师先让小朋友和这些可爱的小动物亲热地打招呼,学一学它们的说话声。接着,老师一个一个地请小朋友说。“我来!我来!我来!”台下晃动着一只只“神气活现”的小手。“小白鸽说话———咕咕咕,小鸡说话———叽叽叽,小猫说话———喵喵喵,小青蛙说话———呱呱呱。”被请到的小朋友还真不赖,个个都“对答如流”。显然,一切都在老师的意料之中。可就在这时,“状况”出现了:有个小女孩,在和老师的对答中居然把“小鸡说话”对成了“咕咕咕”。顿时,小朋友们哄笑起来,小女孩紧张得手足无措。这位年轻的老师,意识到了小女孩的错误,只见她摸着女孩的头,笑吟吟地对大家说:“你们可别笑,这是一只多么聪明的‘小鸡’呀,还会说‘外文’呢。”在大家的惊讶声中,老师又引导小朋友说起来:小鸡会说小白鸽的话———咕咕咕,小鸡会说小猫的话———喵喵喵,小鸡会说小青蛙的话———呱呱呱。而此时的小女孩,小脸如花朵般粲然绽放。旁边的小男孩忍不住站起来说:“小鸡可能还会学我家京巴狗的叫声———汪汪汪。”……

你看,童心真是储满快乐的蜜罐,轻轻触动,便会散溢出发自内心的快乐甜香。这一次小小的“错误”,因为童心而变得“美丽”起来,让我们所有的老师和孩子的心头都盈满快乐、宽容与人文关爱。

因为有你而精彩作文600字 篇5

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当有人不小心摔坏自己的东西的时候,当有人对自己出口不逊的时候,当有人在自己辛苦写的作业上乱涂乱画的时候……也许只有它,才能让你缓解自己的情绪。

――题记

也许有人会问:“它”是谁?那就让我讲一个例子吧,自己的同学不小心摔坏自己的东西的`时候,你是会宽容,还是会跟他闹僵?不错,“它”就是宽容,这个简单易懂的词,让我的人生更加精彩。

我曾有发生过这样的一件事,那天,就就带着四岁的表妹来到我家,那时候,我正在写单词,表妹来到我的书桌旁,吵着要玩玩具,我便去拿了,当我扭头回来时,发现表妹正坐在我的书桌旁,用我的笔画着我抄了半个小时的单词,我本想发怒,是你――宽容,让我缓解了自己的情绪,你的出现,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原谅究竟从何而来。

宽容,多少人因为有你而精彩,你的出现让多少人和人的友谊依旧存在,你的出现让多少家人之间原本的吵闹变得和谐,多少个日日夜夜,总是有人因为你而舒缓了原本即将发生的事情,同学之间原来要发生的吵闹,就因为记住了你――宽容,立马将吵闹忘得烟消云散,不是为了其他,而是因为他们知道如果发生了吵闹,那么同学之间的友谊也会即将消失。所以说,宽容,你的出现,让天下间的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精彩!

课堂因你而精彩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技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8-104-01

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活动中最直接,最有效的教学手段。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教师掌握好课堂提问的技巧,就能营造一种积极、热烈、竞争的课堂气氛。根据《课程标准》要求,从培养学生正確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素质教育出发,改革语文课堂教学,将一个个?变成一个个!教学效果就不言而喻了。那么,教师如何向学生提问,提问什么。提问的好坏,就成了一堂课的成败关键。下面就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技巧浅谈几点看法。

一、趣味之问

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玩。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儿童文化,提问设计要富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如果一堂课的提问都是平平淡淡,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必定消弱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就应注意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趣味提问,使学生感到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学习。

在一节三年级作文观察课上,我采用做实验的形式,把抽象的知识与生动的实物内容联系起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兴趣地参与学习。当谈到要把一截粉笔放入一杯水中(不透明的)时,我提出问题:大家认为会有什么情况发生?学生们立刻产生了兴趣,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开来;接着,我又让学生轮流上台听实验发出的声音,同学们兴趣更浓,个个跃跃欲试,等同学们听完之后,再问:大家从听到的声音想像有什么情况发生?有的同学就能说出:粉笔遇水发生溶解,发出“哧哧”、“嘟噜”的声音。最后,我又问:“大家想不想看看究竟?” 一双双求知的眼睛,盯着实验台,孩子们的兴趣可想而知。我把一截粉笔放进一个透明的水杯里,孩子们一看,个个惊讶不已。经过带着趣味提问,学生更容易被吸引,更积极专心听讲。后来的作文表达也证明了趣味提问的有效性。有学生这样写:此时,教室里鸦雀无声,我轻轻地把耳朵靠近杯子,仔细地听着。忽然,“哧……”、“咕噜咕噜”,然后声音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真是太有意思了!也有学生这样写:我带着好奇之心,仔细观察着杯子里的情况。老师把一小截粉笔轻轻地放入水中,只见粉笔边下沉边不断地冒泡,大的,小的,先是很多,后来逐渐变少,当粉笔沉入杯底时,泡泡也消失了,但粉笔并没有全部融化,只是变小了,真是太奇妙了。学生的描述准确地再现了实验的过程及学生的真实感受。这样就达到了实验观察的教学效果。

因此,趣味提问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形成乐于求知,勇于探索的良好的气氛,更好的发挥了学生的潜能。

二、精心之问

一堂40分钟的课,如果教师提的问题太多,学生就会被诸多问题牵着鼻子走,没有时间进行思考。我认为,提问内容不论难易,都要紧扣教材的重难点,根据教学的知识内容与思想内容,精心设问、发问;另外,还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激发进取精神,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比如:六年级下册《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结构清晰,脉络明了。文章先写居里夫人在法国科学院的学术报告,接着写居里夫人发现镭、提炼镭的过程,最后写她在名利面前的态度和做法。教学时,我根据本文重点,围绕“美丽”进行提问:本文从哪些方面来展现居里夫人的美丽?学生先浏览课文,然后讨论,梳理。学生根据文章结构、居里夫人的整个工作过程,找出三组内容:报告会上,实验室里,名利面前。由于提问非常明确,学生很快就找到了这三部分,也整体把握了文章的内容。这样问,问得明确,问得有效。

精心的提问,牵一发而动全身,学生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不但对理解了文本的信息,还掌握了思考问题的方法。

三、巧妙之问

我们都知道,语文学科的特点就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能力。所以,语文教学就不能满足于“课文写了什么”,更应该切实地研究“课文怎么写”和“为什么这样写”。让学生充分展开思维,主动探究,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正确理解和运用。

在教学《唯一的听众》时,那位老妇人的语言是无声的鼓励,如何让学生能理解呢?我这样提问:是谁给了作者动力,使他的心理产生巨大变化?通过引导联系上下文,学生很快找到了老妇人说的那些话:“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围绕这些句子我又依次提问:是老妇人打搅作者了?老妇人真的听不见吗?她每天都会来吗?这样巧妙的提问,抓住了人物的情感,有效地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学生开始思考理解老妇人的话,她为什么这样说。学生从文字背后体会到了老妇人的善解人意以及对作者默默的鼓励。经过思考研读,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了老妇人的良苦用心。

再如,教学《跨越百年的美丽》中居里夫人的外貌美与人格美时,巧妙地抓住表现人物美的词语提问,学生从“年轻漂亮”、“白净端庄”明白了她的外在美;然后我再从“略显疲惫”、“略带淡泊”等词语进行提问:这些词语,你又有什么感受呢?学生想到了居里夫人的忙碌工作,条件艰苦,还发现了她在名利面前的淡泊态度。可见,教学中教师巧妙的提问,能使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从而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课改,语文课堂因你而精彩 篇7

一、课堂以“活”为原则,既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又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要求引导学生把书读活,应以“活”为原则,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传播知识,培养技能,还应侧重于激活学生的思维,要突破课文的局限,善解“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教学《田忌赛马》一文,学习田忌与齐威王的第一次比赛的内容后,我给学生留下这样的问题:“假如你是田忌的朋友,看到田忌输了,你会怎么帮他呢?”问题即出,课堂顿时活跃起来,一双双小手举得老高,这边说:“我要在齐威王的马跑的路线上设障碍!”那边说:“我要让田忌的马吃上兴奋剂!”显然,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我高兴地表扬他们聪明、敢说、敢想。当然高兴之余,不忘及时引导他们“:这些办法也许都能使田忌转败为胜,但是田忌会接受吗?”从而让学生明白做人要光明磊落,不耍诈,即使输,也要输得光彩。继而引导学生回到课文中来,“你们可想知道孙膑是怎样帮助田忌的吗?”此时的学生们当然乐意了解比自己更聪明的方法,因此,学得特别认真。

曾经有一个学者这样说过:“一个具有自己教学风格的老师,他是会随机应变的,他的教室里总是生机勃勃……成功的老师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他把课讲活了。”这句话令我感受颇深!

《“诺曼底”号遇难记》课堂正在进行时,学生纷纷表达着自己对哈尔威船长的敬佩之情,“小调皮”冷不防地冒出一句“:船长为什么不逃生啊?他完全有机会往海里跳啊!《跳水》中的船长不就让他儿子跳水而逃生吗?”这下好了,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是啊!是啊!他怎么不跳水呢?真傻呀!“”他不用跳水,他可以最后一个跳到救生艇的!”我该怎样收场呢?孩子们说的有道理啊!

我努力使自己静下心来,再次扫视了一遍课文,有了!我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激动地说“:请同学们读读41页的倒数第三、四自然段吧,读完后你们心中的疑问也许就能解决了!”学生们认真地读了起来。

“实际上一共61个人,他把自己给忘了”这句话你们读懂了吗?我问。

“船长心里只想着他人,根本没有把自己放在心上!”

“船长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他把乘客的生命看得比自己重要!”

……

孩子们还真读懂了!

“是阿,具有如此伟大人格的船长,他会有逃生的念头吗?”我及时把学生引回到他们刚才争议的问题上。

“他只想与轮船共生死!”

“他对自己的事业高度负责!”学生们又说开了。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是啊,这就是船长与船一起沉入大海的原因!做人就应该这样,对自己的学习,对自己的工作,对自己的事业等都应该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我给这堂课留下这样的结语。

我庆幸自己能巧妙地应对学生质疑,使课堂充满生机!这与自己在新课程标准引领下不断学习、反思、摸索是分不开的。它让我学会随时投下激起千层浪的“石”,活跃学生的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不是死记硬背。

二、以“新”延伸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到课堂有终了,学习无穷尽

课堂延伸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环节,通过课堂延伸,不仅能很好地考察教师的综合素质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同时还检测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及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

延伸与拓展可以表现在对文章主题的再认识,如学习《穷人》后,我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续写故事,再次突现穷人善良的本性。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当同学们沉浸在为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悲愤时,我及时出示“:假如小女孩来到你身边,你会怎样改变她的命运?”让学生畅所欲言,加深理解文章的主题。

延伸与拓展还可以表现在对文章主要人物的再评价。例如,教学《将相和》时,学生对蔺相如、廉颇的评价当然毫无疑问,都能抓住人物的特点、好的品质评价他们,而对秦王和赵王、评价的意见就有分歧了,有贬低的,也有赞赏的,有的赞赏秦王的雄才大略,有的则赞赏赵王善于用人;有的说秦王阴险狡诈,有的则认为赵王软弱可欺。

新课程标准倡导尊重学生合理的个性化阅读,有了这一新的课堂视野,我们在学生身上的教育附加值就会增加,我们的教室就会如叶澜教授所说的“焕发出生命活力”。

三、课改后的语文课堂,还学生“动”的本真

开放,创新是课改的灵魂,由知识本位向学生发展本位转移则是课改的一个亮点。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就是建构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运行体系。而课堂要想活起来,必须还学生“动”的本真,学生才能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得到真正的发展。

教学中,我或者根据课文内容开展小辩论,或者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如教学《夜莺的歌声》,我让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并进行学习汇报,大部分小组选择课本剧表演,而且演得逼真。有扮演军官的,双手插腰,摆出一副威严的架势;有扮演“小夜莺”的,机灵可爱,吹口哨学夜莺叫,学杜鹃叫,学得非常愉快,而且把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演活了,课堂上充满欢声笑语。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与其要他们被动地抄抄写写,不如让他们在玩中学。所以有时我也设计活动型作业,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放弃射门》一文教后,我设计了以下作业:模仿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邀请“福勒”“西曼”为特邀佳宾,对他们进行现场采访,学生见到这样新颖的作业,热情高涨,有的当观众,或采访,或提问,或交流,给课堂带来勃勃生机!

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生活,数学课堂因你而精彩 篇8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欲望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导入,有利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比例的应用”时,考虑到知识本身较为抽象、许多学生知识、经验不足,所以在课前拍摄有关本班学生在操场上队列队形训练的场景。在课堂上,当大屏幕开始放映这段录像时,同学们看到自己的身影出现在大屏幕上,个个兴奋不已,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欲望,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当画面定格于“整齐的队列”后,请他们回答从刚才的场景中能获得什么信息,他们都脱口而出:“全班有54人”,每行站9人,“共站了6行”。问他们还想到什么信息,他们便争先恐后地说出了:“如果每行站6人,可以站9行”“如果每行站18人,可以站3行”,有的又说“不管怎么站,全班都有54人”“全班人数是一定的量”“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成反比例”。问他们可以编成什么数学问题。有的说:“可以编成用反比例方法解的应用题。”有的说:“已知站的行数,求每行站的人数的问题。”他们编出多种不同的应用题。这样使他们感觉到数学知识的无处不在,感觉到成功的快乐。

例如,在教学“6、7的加、减法”时,一上课我让学生看一颗石头的大小,然后两手都拿着石头,握拳,让学生猜一猜两手共有多少颗石头。学生一听猜石头,兴趣来了。“十颗、五颗、六颗、七颗……”“到底谁猜得对呢?”我先打开左手,让学生自己数,再打开右手。“总共6颗,我猜对了,我猜对了。”猜对的学生欢呼着,我接着问:“你为什么知道你对了呢?”学生马上说:“老师左手有4颗,右手有2颗,合起来有6颗。”我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游戏——猜石头导入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联系生活实际,探究数学知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在数学教学中要增设“实践活动”,注重培养学生学数学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情景,善于结合课堂去捕捉“生活现象”,把学生引入生活实际中来,从而为课堂教学服务。在教学“利息和利率”一课时,我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带学生到当地的储蓄所去参观,并以自己的压岁钱为例,让学生模拟储蓄、取钱等活动。观察储蓄所周围环境,特别要记录的是储蓄所的利率,学生记的时候就产生了问题:“利率是什么啊?为什么利率会不同啊?”……对于学生这些问题可以先不回答,而是表扬他们观察得很仔细,然后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预习新课,上课的时候由他们自己来解决问题,并找到符合实际需要的储蓄方式。学习实际测量時,我带着学生拿着测量工具到操场上去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并组织学生利用步测方法来计算操场的面积。通过这些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实践活动,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和应用的广泛性,并且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现实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意识到在他们周围的某些事物中存在着数学问题,养成有意识地用数学观点观察和认识事物的习惯。

三、联系生活实际,拓展数学课堂

教师要具有大课堂意识,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使一些原本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思维。例如,在教学乘法口诀时,如果一直让学生背乘法口诀,学生就会感到太枯燥,我就问大家:“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乘法口诀,你能举例说明吗?”这时学生纷纷举起了手,举了许多与生活有关的例子,如一辆汽车4个轮子,8辆汽车几个轮子?一块积木6个面,5块积木几个面?一个小组有6个小朋友,4个小组有几个小朋友?等等。学生既找到了生活中的乘法应用,又能开心地掌握乘法口诀,这样把生活的数学原型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字,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学生记起乘法口诀就容易得多。学习“比例尺”后,让学生分组测量操场、教室的有关数据,自己确定比例尺、设计校园平面图。

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过去我们常为学生设计相同的学习方式,并要求学生按照教师设计的流程展开学习,这样的课堂教学看上去效果好。为了给学生创设个性化的学习空间,鼓励他们用自己熟悉的方式去学习,这样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猜想( = = )进行验证,课桌上的信封里放着一些材料,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材料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如果你觉得不需要这些材料,当然也可以。这样的设计不仅给学生的探索活动提供了自己选择的机会,也增添了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的。事实上,学生的验证方法是丰富多彩的,甚至是出乎意料的,富有创造性的。其中有的借助实物根据分数的意义来验证相等关系,也有的不用实物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算出分数值来验证相等关系,也有的把分数改写成除法再根据除法商不变性质来验证相等关系,从而证明三个分数是相等的。可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究空间,同时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

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这说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深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数学课堂教学适应社会生活实际,让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寻找、发现、探究、认识和掌握数学。

上一篇:生活化原则下一篇:模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