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数学和谐课堂(通用12篇)
农村初中数学和谐课堂 篇1
摘要:构建理想、和谐课堂, 就是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重视知识的生成探究, 提高学习情趣。
关键词:理想,和谐,实验,参与,思考,高效
什么是理想课堂、和谐课堂?简而言之, 就是师生都感觉愉悦、有意义的课堂, 这是和谐、高效的课堂, 更是民主自然、生动自主、趣味合作的绿色生态课堂。理想、和谐的课堂就是要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实现课堂学习的高效性。那么, 如何做到这些, 使我们的数学课堂锦上添花, 让师生都收获更大的成功, 这就是打造“理想课堂”“和谐课堂”必须要思考探究的问题。下面, 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 谈谈在构建理想、和谐的数学课堂中的一些看法和尝试。
一、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践理想、和谐课堂的情感基础
理解、接纳、关心、帮助每一位学生, 尤其是学业成绩有待提高的学生, 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学生喜欢一门课, 很大程度上是喜欢这门课的任课教师, 所以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 改善说话技巧和教育教学方法, 从情感上让学生接受你、喜欢你, 进而配合你, 通过互相之间的爱与信任与学生达成共鸣。在课堂内外都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到愉快的学习氛围, 这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前提。要在课堂学习中师生配合营造民主、和谐、自然的课堂学习氛围打好情感基础, 这样教和学才能获得最佳的效果。可见, 师生的和谐关系在教学中是何其重要。
二、良好的教学方法是实施理想、和谐课堂的必需条件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为了营造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在教学中不过分强调预设, 而是转为关注生成教学。
(一) 自作模型, 培养实验意识
通过自制模型, 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如学习七年级《从不同方向看物体》一节时, 为解决正方体截面形状这个难点, 在课前我分组布置任务:用土豆、萝卜或橡皮泥等先切一个正方体。第一组:切正方体, 切出一个三角形截面;第二组:切正方体, 切出一个四边形截面;第三组:切正方体, 切出一个五边形截面, 在课堂中进行展示说明, 然后引导小组交流讨论:第一组切出的三角形可能是等腰三角形吗?是直角三角形吗?第二组:切出的四边形会是矩形吗?菱形吗?正方形?梯形?第三组:切出的五边形各边能相等吗?再利用多媒体展示三维图形, 使全体学生都能体会到屏幕上不同的视觉效果, 这样既形象又直观, 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如学习九年级上《视图与投影》时, 为了理解图形、物体在太阳光下的投影变化, 我们会利用实验进行探究, 这种直观有趣的学习,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掌握所学。
(二) 巧用游戏, 促进参与情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好”和“乐”所产生的探索热情是学生高效求知的原动力, 它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 促使学生带着问题自觉主动地进行讨论、探究, 这正是一堂好课所必备的情绪氛围。
在学习八年级上《平面直角坐标系》时, 我就以游戏的形式设计教学, 如:
复习:1.数轴上一点可用一个实数表示, 画图举例子说明。
2.描述同学甲的座位、自己的座位。
引导:需要两个量, 将一个座位看做一个点能否用两个实数表示?如果能, 要利用两条数轴, 如何在教室中画出这两条数轴?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游戏1:让学生扮演数轴上的点做出数轴, 一条表示组别, 一条表示排数, 由此得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定义, 并画出图形。
游戏2:参照数轴上点, 用两个数字说出你自己的座位——认识坐标。
游戏3:让一个学生说一对数字, 对应座位的学生站起, 被点中的学生也要说出对方的位置——掌握点与坐标。
引导:坐标系把平面分成了四块, 如何区分? (看书了解)
游戏4:第一象限的学生起立, 第二象限的学生起立, 第三象限的学生起立, 第四象限的学生起立——明确象限的划分。
引导:你看到哪些学生没站?为什么?——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引导:在每个象限内的学生、每条坐标轴上的学生讨论一下表示你们位置的坐标各有什么共同特点?
游戏5:坐标都是正数的学生起立, 看看是哪个象限的, 坐标都是负数的学生起立, 看看是哪个象限的, 坐标一正一负的学生站起来, 看看是哪个象限的。如何区别?——掌握象限点的符号。
游戏6:让横坐标相同的学生站起, 看看他们的位置连成的线有什么特点。纵坐标也一样?——总结出平行于坐标轴直线上点的坐标特点。
通过喜欢的游戏, 学生非常主动愉快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可见把抽象枯燥的问题寓于充满情趣的活动中, 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促使学生通过合作交流, 分析思考, 从而掌握所学知识。
(三) 串联问题, 引导思维形成
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收获“鱼”, 更要获得“渔”, 让学生知道获取鱼的方法和策略。因此, 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 构建探究问题情境, 以帮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框架和模式。
例如:平面内确定圆的两要素是:圆心定位置、半径定大小。
1.过一点能画出几个圆?说出理由;
2.过两点能画出几个圆?如何确定圆心和半径?
引导:这两点都在圆上, 它们与圆心有什么关系?圆心到这两点距离相等, 在这两点连线的中垂线上。
3.过不共线三点能画出几个圆?如何确定圆心和半径?
引导:点在圆上, 两点的连线是圆的弦, 圆心在两弦的中垂线交点上。
4.过任三点不共线的四点能画出几个圆?如何确定圆心和半径?
引导总结:四边形对角互补才有外接圆。
通过问题的提问、交流、解决, 引导、总结出确定圆的条件, 通过画三角形外接圆的方法, 得出圆外接四边形的性质, 学生品尝到了收获的愉悦, 学到了知识, 同时掌握了方法。师生在和谐的情感交融中, 高效地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
所以, 作为数学教师, 应对枯燥的数学知识, 采取和谐的教学手段, 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思考, 让学生开开心心上课, 高高兴兴下课。这就是“理想课堂”“和谐课堂”。
农村初中数学和谐课堂 篇2
初中数学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这是由数学学科的特点决定的。数学作为人们认识世界的工具和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在学校教学中历来居于主课的优势地位。可以说,数学学不好,会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和学生今后的生活。初中生的数学水平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从小学六年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工具性的学习,学生进入初中后,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数学思维能力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就对数学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些要求不仅仅针对数学知识方面,还包括其他方面。这是因为数学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学习和实践,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学习目的、浓厚的学习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良好行为品质。
一、当前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教师教学理念陈旧,对新课改的要求认识不足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学生的要求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是部分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一讲到底”的教学模式。更有甚者,对新课改的要求知之甚少,或者理解出现偏差,从而导致初中数学教学中屡屡出错。
(二)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内容比较单一
部分教师在教学内容仍停留在教材上,上课没有新意,照搬课本理论和知识,重视计算的结果,忽视了对计算过程的讲解,没有将课本知识与实际运用联系起来,在数学教学中没有意识到数学思想的重要性,导致学生虽然会解题却不理解为什么这样做的情况,对题目中蕴含的数学思想认识不深刻.
(三)采用的教学方法缺乏灵活多变性,且对教学目标吃得不透
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正处在启发培养阶段,对他们来讲初中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创设一些具体、形象、生动的情境,这样学生才能理解所学的内容。然而,往往很多初中数学教师忽视了这一点,分不清主次。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丧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没有合理发挥先进教学手段的优势
随着国家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许多学校相继引入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尽管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的使用率较高,但是由于多重因素的影响,多媒体在当前数学教学中的效率较低.这主要是由于教师误认为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作用不大导致的。
(五)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由于受传统教学习惯的影响,很多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仍然采用教师教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没有认识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没有给学生留有自由的学习时间,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使课堂变得单调乏味,而且大大降低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严重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六)过分重视题海战术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通过增加数学课的习题量,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加上中考的压力,导致家长、教师和学生自己对题海战术都比较重视,然而通过题海战术虽然可以提高数学教学的水平,但这种教学方法效率较低,会浪费学生的大量时间,严重的还可能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二、改善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现状的措施
(一)教师要彻底转变教学观念,全面认识新课改理念
教师要真正转变教育理念,彻底抛弃一些陈旧的教学方式,接受全新的教学思想。在选择教学方式的时候,教师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严格进行监督,而不是放任自流。
(二)加强业务学习和创新教育,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必须加强业务学习,认真钻研数学教学法、数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要立足实际,不断创新。在教学改革上,要认真研究,结合实际走逐步发展的路子,把学习、教学融为一体。教师还需要具备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优化教学,实施创新教育。在进行知识教育的同时,可以适当对教育教学理念进行调整,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做法。
(三)教学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主导课堂,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进来,才能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稳步提升。首先课堂上要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在课堂上教师要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力,让学生主动、有意识地记忆、掌握知识点,并进行有效检查。除此之外,教师还要理清本节课的重要内容和知识脉络,其次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学习兴趣。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仅仅依靠单纯的模仿与记忆是行不通的,而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四)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以多媒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技术,正在对传统的课程理念、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资源,产生深刻的影响和变革。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极为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时时更新的各类知识,它给学生的参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任学生自由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为他们的想象力插上翅膀,从而培养想象、激发想象、鼓励参与、启发创造、指导实践。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为新型教学模式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计算机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等多种媒体手段于一体,它能把静态、枯燥的材料融入到思维空间,产生极其活跃的动态画面,使其内容更充实,形象更生动,能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与听觉感官,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将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充分发挥出来,坚持“以学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为启发式教学,从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课堂上多进行探究性教学,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教师在整个活动中仅起引导作用.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六)严禁搞题海战术,制定合理高效的作业量
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对所接受的信息进行再现、整理、加工、通过作业,可以使学生的知识得以巩固,思维得到锻炼;同时作业也是师生交流的重要载体,教师应该认真对待所布置的作业,且布置量要适中,根据班级学生学习差异分层布置作业。为了杜绝学生抄袭作业现象发生,教师当日布置作业,次日到校必须马上收交,并及时批改,特别对后进生要进行逐个面批,及时反馈,做好补差工作,记载好每个学生的成绩,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加以评价,加以鼓励,提出不同的目标,继续努力。
创设和谐初中数学课堂之我见 篇3
首先,要做一个有魅力的数学老师,当好和谐课堂的导演。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首先就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献身教育事业的崇高精神。
在学校中,我们常听到学生议论,某老师上课真好,我很喜欢听他讲课;某老师上课真难熬,他一上课我就想打瞌睡……学生到底喜欢什么样的数学老师呢?我对所教的学生做了份调查问卷,从中了解到学生心目中的数学老师形象:(1)有理想、有抱负、胸怀宽广;(2)有丰富的学识和经验;(3)对学生关心友爱、坦诚,能与学生成为朋友;(4)教学认真,语言表达流利、清晰;(5)办事公道、态度和蔼;(6)上课民主,让人心情愉快,课堂气氛活跃,讲课生动,语言风趣幽默;(7)仪表端庄得体,态度客观,性格开朗;(8)嘴里有新名词,教法有现代感。
学生的心中有杆秤,会因为喜欢老师而喜欢他教的课程,乐意做他安排的事,反之亦然,可见教师的人格魅力至关重要。不仅要有渊博的学识,而且要有进步的思想、高尚的情操、诚挚的爱心、乐观的心态。有了这样的人格魅力,教师才能成功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兴趣和好奇心,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以及健康向上、开朗乐观的人生观。这种发自学生内心的动力是最持久的学习动力,是和谐课堂取之不尽的源泉。此之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也!”
其次,要有科学的教法,合理整合教材,让数学课堂轻松愉快,奏响和谐的乐章。怎样做才能让学生听得轻松呢?科学的教法是关键。教学上要深入浅出,教材要由厚到薄,教法由易到难,重点、难点要举重若轻。教师备课时要做好充分准备,深入剖析教材,多看教学参考书,特别是上网看一些同类教材的分析,广开思路,把书看厚;把握重点、难点,精心挑选相应的针对性练习题,划出课文中关键文字、公式、例题,把大量的教参变成一页教案,把书从厚变薄。厚积而薄发,这样上课就会思路清晰,左右逢源,思如泉涌。
比如讲授初中新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探究一:销售中的盈亏]。因为学生的阅历浅,对利润、盈利、亏损等实际生活名词接触少。理解有困难。我查阅大量参考资料后有梯度地安排了四个小问题:(1)乔丹运动鞋标价200元,打八折后是多少元?打x折呢?(2)进价为80元的排球,卖了120元,利润是多少?利润率是多少?(3)试一试:店主以50元价格卖出一双球鞋,若利润率为40%,那么成本是多少?如果利润率为-20%呢?
以上练习目的是把难点打散,让学生在练习中逐步了解利润、盈利、亏损的实际意义和计算公式。剩余的时间用来突破[探究一:销售中的盈亏]:某商店在某一时间以每件60元的价格卖出两件衣服,其中一件盈利25%,另一件亏损25%,买这两件衣服总的是盈利还是亏损,或是不盈不亏?由于重点、难点把握准确,时间安排合理,因此这节课上起来比较轻松,对课堂上随机出现的事例也能及时引导。偶尔穿插些小幽默,课堂时而欢声笑语,时而安静沉思,我和学生一起愉快地体验着知识悄悄增长的过程。
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也是创设和谐课堂长效机制的重要保障。
(一)只有培养学生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才能有实实在在的和谐课堂。数学属于自然学科,知识链一环紧扣一环。有的学生之所以成为学困生,就在于一个环节断了,却又不能实事求是地补上,自然就跟不上下一个环节,知识链就此断开,造成恶性循环。我上初中第一课就跟学生说明自己的教学要求,第一条就是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平常上课我还提醒学生,目的就是让学生有深刻的印象:学习上可能由于智力、兴趣不同,造成成绩有高有低,但学习态度必须一致,那就是实事求是。正是由于我在教学中始终严格贯穿实事求是的思想,历届我所教的班级中学困生所占的比例是最少的。
(二)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坚强的意志是和谐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位数学家的发现无不是付出艰辛的汗水、为坚持真理不断探索创新的结果,他们的坚强意志不是说出来而是脚踏实地做出来的。结合教学实际,不失时机地介绍这些数学家的成功经验,学生在学习中碰到困难的时候就会有一个对比:我现在碰到的困难不算什么,一定能克服,坚持下去,我也能成功。从而培养坚强的意志,形成自主探索,勇于创新的能力。
我的班上就曾经有一位女生在中考前突然成绩一落千丈,她自己摸不着头脑,非常紧张,更拼命去学,成绩却毫无起色。通过走访家长和同学,我估计她可能是心理方面有“高原反应”了,便及时找她聊天,从小时候聊到将来,从家里聊到学校,最后我还对她说:“做人做事尽力了就没什么好后悔的。现在就像高空走钢丝,只能向前看,我相信你一定能成功。”后来这位女生积极调整心态,在数学中考得了A+。我在替她高兴之余,深感心理健康是多么重要!
(三)提倡质疑,培养课堂民主创新气氛。是和谐课堂的生长点。质疑是学生主动参与、自觉学习的生动体现。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思考过程,抓住闪光点,启发学生多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培养课堂民主和谐创新的气氛。在这个前提下开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合作学习,必定会有许多惊喜。
我在讲授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图形的认识初步》碰到一道难题:某人下午6:00多外出时,看表上的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110。。下午将近7:00回家时,发现表上的时针与分针的夹角又是110°,则此人外出了多少分钟?
我绞尽脑汁得出的解法是:设去时为6点x分。列出方程180-(x/5×30)+x/60×30=110,再设回来时是6点y分,列出方程180-(60-y)/5×30+y/60×30=110。用解得的y减去x就得40分钟。这种方法还要结合两个钟表图形来讲解,学生们都觉得此题难度很大,昏昏欲睡。这时有位同学却举手提出了另一种解法:把这道题看成环形跑道中分针与时针的追赶问题,设x分钟后夹角又是110°,列出方程6x-0.5x=110+110,解得x=40。听完后大家都豁然开朗,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这个勇于质疑的学生让我们领略了数学思维的简洁之美!数学题目的答案是唯一的,但解题思路却是多样的。有质疑的数学课堂,才会更成功、更有活力和创造力。
综上所述,创设和谐课堂的关键在于教师。只有教师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掌握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建立健康完善的教师人格,深入钻研课堂教学艺术。不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才能营造出一个和谐的课堂气氛,让每节数学课都变成一次轻松的旅行、成功的历险、欢乐的体验。
农村初中数学和谐课堂 篇4
新课改背景下,本人尝试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旨在克服把课堂当讲堂,教学“填鸭式”“满堂灌”等弊病. 本人在初中数学课中实施和谐教学法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课外,一个是课内. 课内主要是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在利用好教材的基础上,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课外主要是让学生把平常所学数学知识与社会实践联合起来. 经过一学期的坚持,效果明显,学生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在期末考试中,以前不及格的同学数学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对数学渐渐有了兴趣.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个学校有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最重要、最基本的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交往不仅仅是文化科学知识等信息的传授交往,更重要的是心理交流、情感交流. 这种交流和交往,久而久之便潜移默化地形成学生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并内化为学生心理和行为上的遵循法则. 教师要注重运用各种方式与学生联络感情. 课堂上,老师亲切和善的教态,生动幽默的语言,以及鼓励的目光、神情、手势等体态语言的运用,都会激发起孩子学习的热情. 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人格,努力构建“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情感交融,协力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创设一种和谐温馨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得孩子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沐浴着老师的爱.
二、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
创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要求数学课堂教学要有活力和生机,一切墨守成规、按部就班,总是给人以呆板和死气沉沉之感. 教学氛围是课堂教学中的各种动作因素和非动作因素的动作性和动势被高度地反复地强化,而形成一种强有力的动作场. 这个场的形成,是课堂教学的生动之美在化静为动这种形式中的最高表现,因为这个场不仅自身是一种强有力的运动形式,是股躁动的、沸腾的、澎湃激荡的强大的无形暗流,而且它还极具暗示性和影响力,任何一个置身于这个场中的人,都会身不由己地根据它的暗示和影响而有所行动,至少有一种躁动不安的情绪和跃跃欲试的积极心态. 课堂教学要求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变化语言的句式、板书的方式、读书的方式、练习方式、甚至变化上课的地方和情景等等.
三、设计和谐的教学内容
传统的课堂教学只重视知识的传授,新课程理念则强调课堂教学应是在师生互动中对教学内容有创造性地构建. 即新课程改革更加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由传统的“接受学习”方式、单纯的“机械记忆学习”方式转变为“探究发现学习”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竭尽自己全部的智慧和热情去进行教学的新内容、新形式的探索与创造,匠心独运,独辟蹊径. 数学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置能引发学生自主探究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展开积极的思考和讨论、辩论.
初中数学课中实施和谐教学法并不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全盘否定,而是“扬弃”. 传统教学观念中有很多是我国教育思想的奇葩,如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知行合一等思想,也是现代课堂教学强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坚实基础. 实施和谐教学法的数学课堂更加注重教学的有效性,这是教学的生命,学生学到什么、得到什么是任何教学都必须要追问和考虑的. 而片面追求课堂教学表面的热闹和热烈可能损害教学的内在功能,学生不做深入的思考,随心所欲,胡猜乱想甚至固执己见,失之偏颇,这样的课堂上表现的是学生虚假的主体性,失去的是教师的价值引导、智慧启迪、思维点播的神圣职责. 要解决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关键在于对教材的深入挖掘,深刻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恰当地确定教学目标,既能真正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又能发挥好教师的引领作用.
农村初中数学和谐课堂 篇5
全县统考已经进行很多年,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作者对自己的课堂及自己的教育教学深有感触,很明白自己给学生教给了什么,不是创造力,也不是怎样面对生活,更不是生活中的数学,而是怎样考试,怎样墨守成规地做题,最后的结果就是成绩,唯成绩来定论的时代。学生失去很多,老师更失去很多,农村的数学教学更失去很多,再以成绩论英雄的时代,农村数学课堂教学走进一个无法自拔的误区。
新课程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弊端,使课堂教学走出了围绕课堂而开展课堂教学的怪圈,调动了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但是,在这个应试教育盛行的今天,有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自觉地陷入新的误区,这些误区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进而影响数学教学质量。本文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并作出了反思,力求在实践中走出一条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初中数学教学之路。
一、注重了应试教育,而忽视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
新课改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一大举措,其目标是要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缷下那稚嫩肩上沉重的背包,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构建一个基于网络、基于研究、基于交流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思索、探究、交流,将知识升华。要实现这一目标,应加强学生能力培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新课改就是要求教师教学以学生主动探索发现、获取知识为目的,以发挥师生互动作用为保证,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探索,辅之以教师适时适度地引导和点拨,在此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以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为起点,以学生认知心理为基础,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在新授课上,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索数学问题的丰富素材和信息。在复习课上,教师要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梳理巩固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图,增长知识,在学法指导上,倡导独立思考与使用交流相结合,教师应创造性地整合课程资源,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地运用好“质疑—猜测—交流—验证”这一过程,这样把学习的自主权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大胆探索,从而锻炼了其创新能力。教学过程本身就是培养学生美感的过程,让学生通过学习,能辨别事物美的存在,学生认识事物需要经历一个外部表象到内部行为的过程,才能从感性认识一步步上升为理性认识,因此在教学时要遵循这个规律。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有疑而问,疑问是智慧的源泉,是发现和创新的基石。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多问,教会学生敢质疑、会质疑。教学成败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提出多少个为什么,要求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真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要破除“教师中心说”,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弘扬学生个性,激励学生主动成长。
新课改,学生不再是接受的容器,而是可点燃的火把,不是“配角”,而是“主体”;不是机械训练,而是综合能力的体现;不是教师表演,而是学生合作交流。
二、注重了结果,而忽视过程
1、忽视概念教学。数学概念是构成数学知识的基础,是数学思维的基本单位。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理解得如何,将直接影响其对知识的巩目和理解能力的发展。因此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概念性的知识对学生全面数学素质的提高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是数学教学中的重中之重。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少课堂在高层次的追求上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发现根源就在于概念教学过程中的处理,存在一些误区,从而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初中数学中,概念的学习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所以要培养学生对于概念的认知,深刻地理解数学概念所包含的数学信息,从而建立以数学概念为基础的数学学科体系。
2、忽视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设计重视“过程与方法”,符合新课标的理念,把重点放在公式的推导上。在探索公式的过程中,用到许多重要的数学方法,进而回归定义,自然朴实。学生从中深刻地领会到推导过程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通过推导过程有效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敏锐性、广阔性、批判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农村初中数学和谐课堂 篇6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初中数学;和谐课堂
在新形势下,信息技术时代对构建初中数学和谐课堂产生的影响和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构建初中数学和谐课堂,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还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学生高效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该重视对多媒体技术的合理运用。
一、多媒体技术对构建初中数学和谐课堂的重要意义
数学学科作为初中教育中的基础课程之一,在教学活动中地位十分重要,其教学质量与效果能够直接影响到整个学校的教育质量。由于数学学科具有严密性、抽象性和逻辑性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与内容比较枯燥乏味,机械沉闷,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得到充分激发。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同时可以利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数学课程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其教学难度,难以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而多媒体技术给初中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利于构建和谐课堂,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加深学生对数学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与记忆,可以体现出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初中数学的运算规律,扩充教学内容,从而全面提升教学效率。
二、多媒体技术在构建初中数学和谐课堂的具体策略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构建初中数学和谐课堂中,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渲染课堂学习氛围,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与动力。由于初中数学课程比较机械枯燥,抽象性与逻辑性较强,学生在初步接触时会因为学习困难而导致退缩,从而丧失学习激情。使用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性,在视觉冲击下,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探究兴趣,有利于构建和谐课堂,多媒体技术所创设的教学情境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降低学习难度,同时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进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学时,由于立体图形比较抽象,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通过视觉效果来冲击学生,让学生观察立体图形的结构与性质特点等,可以迅速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为构建和谐课堂做好前期准备。
2.静止转变动态,突破数学教学难点
利用多媒体技术构建初中数学和谐课堂的优势之一就是,能够化静为动,将比较枯燥呆板的文字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图形或声音,从而突破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难点,能够直观形象地呈现给学生,从而降低教学难度,也可以清晰明了地将数学知识展现出来。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将数学知识转化为丰富、动感的画面,使用数形结合技巧,提高教学效率。
3.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数学教学密度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密度来构建和谐课堂。首先,多媒体技术的存储空间比较大,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搜集相关的教学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视觉、听觉直观性,将大量的背景材料和学习素材都一一呈现到学生面前,扩大数学课堂的信息容量,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其次,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开展针对性练习,通过画面变换来展示不同类型的数学练习题,不仅能够避免大量的板书书写,还能够丰富题目内容,使用多媒体技术能给学生展示一些通过板书难以实现的数学题目,像连线题、开放题、判断题、证明题和选择题等。让学生主动观察和思考,提升其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促使学生脱离枯燥、单一的练习,从而促进和谐课堂的建立,同时通过大量习题的练习,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熟练度,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构建和谐课堂,充分使用多媒体技术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与要求,同时也符合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要求与理念。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充分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构建和谐课堂,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农村初中数学和谐课堂 篇7
一、以生为本, 构建和谐课堂氛围
以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的课堂是真正的素质教育的课堂, 是有价值的课堂, 是完美的和谐课堂.《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地位是“主导”, 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学习知识, 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自我探索, 交流合作, 让学生理解好基本的数学知识.
例如, 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的“作轴对称图形”一课时, 我首先播放了展示生活中与轴对称现象有关的美丽图案课件, 从学生熟悉的图形入手, 感受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然后让学生取一张长方形纸, 将纸对折, 中间夹上复写纸, 在纸上沿折叠线画出半只蝴蝶, 再把纸展开进行观察;在此基础上, 再让学生改变折痕方向重新叠纸, 在原来的图形上描图后进行观察, 得出结论.让学生亲自动手学画轴对称图形, 去感受、理解轴对称变形的过程.在经历了实践、观察、归纳等数学活动后, 学生基本都能主动、有条理、清晰地阐述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二、创设情境, 构建和谐双边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 又使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随着新课改的推进, 很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采用情境教学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效, 使得情境教学成为了目前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新亮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 我们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 将抽象的数学内容与形象具体的事物相结合, 使学生怀着强烈的求知欲与浓厚的学习兴趣参与到教学中来.
例如, 在学习“不等式”一课时, 我巧妙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 从学生感兴趣的“刘翔跨栏”的实际问题开始, 围绕“刘翔跨栏”的主题情境, 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比较归纳、观察发现, 探索生活中所包含的不等关系, 让学生感受到不等式是为了描述客观世界中不等式数量关系而产生的模型, 以经历不等式的产生过程.此后学生在原有等式的基础上进行不等式概念的自我建构, 内化概念.通过以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导入新课, 学生学得轻松有趣, 从而主动地与教师一起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三、动手探究, 实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探究性学习作为新课程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 给初中数学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对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由被动变为主动, 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 从而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创新能力, 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
例如, 在学习“全等三角形”一课时, 我先让学生取一张纸, 将自己事先准备好的三角板按在纸上画下图形, 照图形裁下来, 看看这个裁下来的三角形和三角板有什么美妙的关系.再将这个三角形进行平移、翻折、旋转后, 如果位置发生了变化, 这个裁下来的三角形和三角板的关系又如何呢?通过积极引导, 与学生平等合作, 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了解全等的概念, 发现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并且能利用性质找到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实现了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师生共享课堂灵动的快乐.
四、因材施教, 确保和谐课堂稳步形成
春秋时期, 我国大教育家孔子就为处理统一要求和学生个性特长提供了示范, 即“因材施教”.而今天, 在新课改背景下, 如何在教学中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已成为教师面临的不可回避的问题.我们不得不承认, 虽然一个班几十名学生, 年龄相近, 但每名学生都是具有不同能力、气质和性格等心理特征的个体.实行分层教学法, 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又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使各层次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地提高.
例如, 在学习“勾股定理”时, 我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了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1) 学困生:能够熟记并默写勾股定理, 并尝试做一些简单的题目, 解出直角三角形的未知边; (2) 中等生:在掌握最基本的定理知识的基础上, 探索和证明勾股定理, 比如:在△ABC中, ∠C=90°, AC=21 m, BC=28 m.求出△ABC的面积、斜边AB的长以及高CD. (3) 优等生:以拓展提高为主, 如:一根旗杆在离地面6 m处折断, 旗杆顶部落在离旗杆底部8 m处, 旗杆折断之前有多高?通过设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因材施教, 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使每名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总之, 和谐的数学课堂就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师生、生生平等民主、交流互动、互相发展的教学过程.我们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 打造学生主体地位的和谐课堂主旋律, 从而构建有声有色、教与学和谐统一的高效课堂.
摘要: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能给学生营造认知与情感和谐统一的氛围, 从而达到最佳的教与学的境界.本文结合教学实例, 从四方面论述了初中数学和谐生态课堂的构建策略, 以求提高教学效率, 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和谐课堂,构建
参考文献
农村初中数学和谐课堂 篇8
一、初中数学和谐课堂教学的基本内涵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 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系统.从静态分析, 它是由教师、学生、教材、方法等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而这一整体总是处于一定的具体的教学环境之中.从动态分析, 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间总是处于相互配合、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 教学过程与外部的教学环境也总是处于相互适用的变化之中.教学的结构是静态的, 但是教学的功能是通过动态变化来实现的.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是我国数学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它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提高学生数学思维逻辑和综合素养的主要渠道和途径.数学课堂教学是由教师、学生、数学教材、教法、学法和数学环节目标等动态、静态要素所构成的有机整体.通过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各种数学活动, 即数学教学过程, 使得诸要素总是处于相互配合、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 从而实现传授学生数学知识, 培养学生阅读、写作、理解、表达、思维、审美等能力, 促使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教学目的.所谓初中教学的和谐课堂教学, 即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引入“和谐”的相关理论, 科学分析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动态 (指的是教学的功能, 即是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间总是处于相互配合、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 教学过程与外部的教学环境也总是处于相互适用的变化之中) 和静态 (指的是教学的结构, 是由教师、学生、教材、方法等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 该整体总是处于一定的具体教学环境之中) 现象,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 合理地分配课堂教学任务, 积极协调教师、学生和课堂三者之间的关系, 实现课堂教学的稳定和繁荣.其实质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益, 使得每名学生和谐、科学的学习;另一方面则是提高课堂实践的利用效率, 促使教师和学生高效地进行教学互动, 打造高效的“四十五分钟课堂”.
二、初中数学和谐课堂教学的实现
初中数学和谐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将“和谐”的理论渗透到课堂教学当中去, 使得教学目标、教学要素、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新旧知识、师生情感和教学环境等课堂教学重要因素均达到和谐状态.
要想实现和谐课堂教学, 首先, 在观念上要贯彻“和谐课堂教学”的思想, 遵循“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通过教师、学生、教学过程、教学环境等要素之间进行和谐、有效地分配, 以实现课堂教学的和谐与高效;其次, 在实际行动上不能生搬硬套, 需要全面、系统地分析, 以保证多因素和谐.因此,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使学生能在自然和谐的气氛中进行积极有效地学习, 全新的教学理念如何走进课堂并进行积极有效地学习, 全新的教学理念如何走进课堂并转化为可操作性的教学行为等, 都是历来教学实践中的基本追求, 也是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和谐课堂教学研究的意义所在.
三、初中数学和谐课堂教学实现的方法
(1) 将“和”的思想引入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当中, 是希望在数学课堂中教师与学生所对应的人的要素要处于良好的环境的氛围中, 关注人的主观性、主动性, 以缓解由人为所导致的一些诸如制度、规章、契约、文化、舆论、社会观念等因素所造成与学的不和谐的状况.简言之, 将“和”理论运用到初中数学课题教学中, 对于其最终成为在环境诱导下具有自组织功能、自适应能力、自主演化的实体, 从而能够充分地应对复杂环境下组织管理中的不确定性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2) “谐”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将“谐”的理论引入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 即是使得数学课堂有限的时间在一定条件下得到最大限度地利用.例如, “中心对称图形”是苏教版九年级 (上) 第五章的内容, 它是九年级几何重要内容之一, 本章既可以让学生认识图形的三种基本运动中“旋转”在几何知识中的重要体现, 同时也完善了初中部分对“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 的知识讲授, 不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也为后面学习“圆”的相关内容做了充分的准备.目前, 在这章节的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存在偏差, 没有体现教材的意图, 导致上、下过度不自然, 新的中心对称思想和方法的抽象概括过程短暂, 注重思想方法的应用, 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失去了发展学生能力和个性的机会, 不能体现数学教育两重性的特点而通过和谐课堂教学, 教师准确地把握“中心对称图形”的内容并进行“合理”的“嵌入”, 合理地投入有限的课堂时间, 做好规划工作, 准确定位教学的价值, 体会中心对称的思想和方法;合理把握数学教育两重性的教学策略, 历经设计有价值的引导性材料、组织学生活动、构建数学理论、引导学生尝试数学运用、利用问题督促学生回顾和思考设计课后自主研究的教学过程结构.如此的课堂教学, 既遵循了数学的发展规律和学生学习数学的认识规律, 又遵循了教育的规律, 不但有效发挥了教师与学生的“和”的作用, 又突出显示出了数学课堂教学“谐”的效果.
因此, 和谐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策略体系, 在教学活动中, 力求使得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间及教学过程与教学环境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减轻学生负担, 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 在进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时, 应当从整个教学系统的教师、学生和课堂的可持续发展与和谐发展出发, 合理地把握动态教学与静态教学过程之间的关系, 实现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的综合效益最大化.
摘要:本文认为,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是我国数学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教学的结构是静态的, 但是教学的功能是通过动态变化来实现的.
农村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实践 篇9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实施情感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以高昂的激情、民主平等的态度, 让学生畅所欲言,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课堂的和谐与轻松. 师生情感的和谐交流, 是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发展的先决条件. 要向学生敞开心扉, 把自己的心灵呈现在学生面前, 要发自肺腑的表达对学生的喜爱和赞赏之情. 这样孩子们在惊讶、感动之余, 积极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让学生抱着喜爱的态度走进数学课堂, 把教师的情感融入学生的心中, 以情感人, 师生的心贴得更近, 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数学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 不仅有利于学生情感的和谐发展, 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更有利于教师思维的发展, 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迸发出灵感.
二、激发兴趣, 催生高效学习动力
1. 巧用教材, 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新教材版式活泼, 图文并茂, 内容上深入浅出, 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 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 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极大的帮助[1]. 例如, 教学“有理数乘方”一课时, 首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一张0. 1 毫米厚的纸对折15 次后, 它的厚度会超过姚明的身高吗? 问题一提出, 就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有些学生拿出纸开始对折起来, 有些学生陷入了沉思. 大多数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 得出了叠合的纸共有2 × 2 × … × 2 ( 15 个2 连乘) 张.
2. 留心生活, 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乐趣
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 只要充分发掘, 学生就会体会数学的无限乐趣. 当我们学了“数据的收集”后, 让每个学习小组写一份调查报告, 学生兴趣很浓. 有的调查“班级学生每月零花钱的使用情况”, 有的调查“每个家庭每月塑料袋的使用情况”, 有的调查“每个学生的每周叠被情况”. 然后专门用一课时在多媒体教室展示成果, 学生热情很高, 再也不认为数学是高深莫测的东西了.
3. 创设问题,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比如学习“圆”时, 可设计这样的问题: 为什么车轮要用圆形的? 如果不采用圆形, 改为随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的行不行?为什么? 这样一个常见的现象, 却也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与讨论:是呀, 为什么一定要用圆形的? 究竟圆形有什么特点? 如果改用其他形状将会出现什么情景? 教师可以利用电脑, 适时地放映各种不同形状轮子的车行进时的状态. 这样就会激发学生学习圆的兴趣与热情. 还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让学生在探索发现中, 体验成功的喜悦, 从而培养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分层突破, 架设高效学习桥梁
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 实施分层突破, 更有利于获得学习成功. 分层突破是将学生分层后, 教师的备课要把学习目标分解到每一类层次的学生身上, 通过有效提问和训练, 做到课堂教学有的放矢, 区别对待, 最大限度的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尊重和开发, 体验数学成功学习的乐趣.
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对学生的智力、基础和学习态度等的了解, 将学生大致分成三个层次: A ( 优秀) 、B ( 较好) 、C ( 不良) , 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 根据教材和大纲的要求, 以及各层次学生的水平, 对各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各层次的教学目标, 特别是C类的目标应该降低门槛, 必须是他们通过努力能达到的, 这样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如在教学“因式分解”例题时, 分解多项式16 ( a - b) 2- 9 ( a + b) 2对于B、C层次的学生而言, 显然难度较大, 不易理解、掌握, 如果把例题分成三个问题: 分解下列各式, ( 1) a2- 9b2; ( 2) 16a2- 9b2; ( 3) 16 ( a- b) 2- 9 ( a + b) 2这样层次就非常分明, 第 ( 1) 、 ( 2) 题要求C层次的学生掌握, 第 ( 3) 题要求A、B层次的学生掌握, 同时鼓励C层次的学生也试一试. 这样就降低了门槛, 让他们学起来轻松.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时时关注数学基础差的学生, 降低门槛而不降低目标, 形成数学高效学习的习惯.
四、抓好后进生的高效教学
学生喜欢做小题, 选择题, 填空题都是他们喜欢的. 小题都是比较简单的, 学生当堂做, 教师当堂讲, 学生在第一时间就能知道自己的掌握情况, 及时的查漏补缺, 为了避免一些学生的答案是懵出来的, 教师应请学生解释是怎样得到这个答案的, 在学生的回答过程中, 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方法, 方法的复杂与简单, 学生就能自己得到比较, 并且在无形中方法就得到了交流. 在回答的过程中, 还能够即使发现学生的一些错误做法, 当然, 因为是小题, 这些错误都还是显而易见的, 学生之间相互帮助解决问题, 对于帮助的学生而言, 自己做了回小教师, 自信心当然会得到提高, 并且对这个知识点掌握的也就更加深刻; 对于被帮助的学生而言, 在课堂上就把疑惑解决, 同样的问题在作业中就不会再出现. 有时, 时间紧的情况下, 小组的作用就体现了出来, 在小组内, 小题的问题就能够得到解决.
小题做好了, 基础就算打扎实了, 为做好大题打好了基础, 平时偶尔出一两道大题, 学生逐步也就能解决了.
五、言传身教, 做学生高效学习的楷模
教学过程中师生信息传递是双向交流的过程, 也是师生间情感的双向交流过程, 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言、行起主导作用, 它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教学效果. 因此数学教师的言行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成为学生的表率, 做学生有效学习的楷模[2].
1. 树立敬业精神、提高思想素质
学生看教师, 既看才, 也看德. 无才无德, 学生厌恶你; 有才无德, 学生敬畏你; 有德无才, 学生同情你; 德才兼备, 学生才会真心地拥戴你. 因此, 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 使自己具有崇高的思想境界和渊博的数学生活知识, 对业务精益求精, 这样学生才会真心地拥戴你, 并同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利用教师对待数学的热情激起学生对数学的感情.
2. 提高语言艺术、增强情感体验
语言艺术不是文字学科的专利, 数学教师同样要具备高超的语言艺术. 数学教材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深刻的哲理.教师应该深入钻研教材, 感受教材的思想感情, 尤其重视数学教材中美育因素的挖掘, 教师对教材的认识才能越来越深刻, 运用语言时的心理感觉就越来越细腻丰富, 这样上起课来才会语语含情、真挚感人.
总之, 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 要实施数学高效教学, 必须转变观念, 做学生的亲密伙伴, 使学生由于对数学教师的亲近而对数学产生一种亲和力, 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 长期坚持, 对症下药, 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水平低下的瓶颈是会有效突破的, 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整体水平定会提高.
参考文献
[1]盖群.巧用“做数学”, 创新初中数学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 2014 (13) :78.
谈农村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篇10
一、加强学习, 观念转变, 提高认识
俗话说:“人活到老, 学到老。”我们教师这个职业本身就要求我们的思想要有前瞻性, 要能用敏锐的眼光去洞察周围的一切, 如可利用网络等参加培训、学习, 不断充电、“洗脑”, 这样才能不落伍, 与时俱进, 便于我们开展工作。
二、创建数学高效课堂的方法
1.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是创建高效课堂的基础
学生能否快速进入学习的状态, 关键取决于教师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大家都进入角色了, 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主动学习。为此, 教师可做以下尝试:
(1) 课堂上始终面带微笑, 让微笑去感染每一位学生, 带给他们一个好心情, 教学中以微笑表情代替语言, 征服他们的心灵, 偶尔使他们“迷途知返”, 偶尔“柳暗花明”, 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
(2) 语言亲切, 其实, 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还是胆怯的, 不敢畅所欲言, 因此, 教师说话亲切些, 他们才会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态去面对紧张的学习, 使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
2. 创设适当情境, 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创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当学生对某件事感兴趣了, 收效一定是事半功倍。所以教师要多思考, 可采用故事情节创设情境, 如, 教学整式的加减时, 我这样做:有四兄弟3ab2, -7a2b, 结伴而行, 3ab2说:“我们都是三次多项式, 可以合为一体。”-7a2b立即打断它说:“你仔细看看, 虽然我们都是三次多项式, 但平方的位置不一样, 你只能和合为一体, 我可和合为一体。”他们到底谁说得对呢?学生一听, 立即来了劲, 很自然地就进入了状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离不开生活, 又为生活服务, 激发他们的兴趣。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创设情境, 不断使他们对学习数学产生乐趣, 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
3. 寻求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是创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90后”“00后”, 他们成长的时代不同, 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并且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 教师只是引路人, 是学生的合作者, 所有的教学情景都应围绕课堂效率这条主线。”我认为改进数学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培养课前阅读教材的习惯。现代的学生不喜欢读书, 当一道数学题较长时, 一看便头疼, 做题半途而废, 从题中抽象不出条件和问题, 所以对于数学教材不但要读, 而且要边读边思考, 这个条件在此题中有何用意, 对于数学概念、公式、定理还必须要记忆, 并能用自己的语言“翻译”。
(2) 教师尽量“放手”, 注重学法的培养与训练。长期以来, “教师教, 学生学”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把学生惯懒了, 针对现代教育理论, 教师急需转变教法, 那就是教师“放手”, 解放学生, 尊重学生, 依靠学生。
(3) 提出问题, 合作学习, 分组讨论。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 先看书预习, 据内容的难易程度合理分配时间, 之后小组探究交流。
(4) 讲解展示。选派1~2个代表在黑板前为全班同学展示, 实行“兵”教“兵”, 精诚合作, 师生互动, 以优带差, 既给学生搭建了表现的平台, 又完成了教学任务。
(5) 及时巩固练习。学生先自己独立完成, 小组互查, 对出现意见不统一, 小组校正, 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共性的问题全班交流。
(6) 当堂过关检测。教师据本节内容精选两道习题, 独立完成, 小组长检查打分, 教学效果可做到心中有数, 以便及时做出应对。
(7) 建立错题集, 反思总结。学生将每堂课没掌握的知识点、典型错例记录在案, 对知识进行梳理。这样对促进数学教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篇11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许多中学已逐步进入新型教学理念引导时代,仍有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部分农村地区。本文主要研究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首先简要阐述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方面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农村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包括和谐教学氛围的营造、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及促进趣味性教学等措施,以提高农村地区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农村初中 数学课堂 教学效率
由于农村地区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不足等限制,使得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许多农村地区仍旧存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问题,教学效率普遍不高。加之中学数学课程逻辑思维较强,学习过程枯燥乏味,学生独立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各方面综合因素导致农村地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普遍偏低,课堂是提升教学效率的主要载体,因此,进行提高农村地区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一、当前农村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过于注重结果
许多农村地区的家长和教师认为,提高学习成绩是读书的主要目的,为此大多教师过于注重考试结果,而非学生学习思维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为了快速让学生掌握知,教师经常提出重要的考点或问题,并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而是直接进行讲解,学生只负责笔记的记录。而关于这些问题是否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否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都不在教师的首要考虑范围之内。简单来说,仍旧是一种灌输式教学,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应对考试的能力和做题的能力,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锻炼,以及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反馈。
(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弱
中学课程学习任务较重,加之传统式教学,学生缺乏主动预习的意识和独立学习的能力,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只注重课堂笔记记录,而忽视自己是否真正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另外,农村地区学生的主要知识来源即教师的课堂教学,知识匮乏,对数学课程的重要性不够了解,自然缺乏足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实际课堂学习中,学生逐渐产生应付教师和应付考试的懒散心理。长此以往,随着知识的增长和难度的增加,学生难以及时理解的数学概念和公式越来越多,学习难度日益提升,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更低,课堂效率自然难以提升。
二、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
(一)趣味性教学
科学研究表明,学生能够持续保持精神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教师要利用趣味性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充分实现课堂教学的劳逸结合。例如教学初中一年级下册中关于三角形的课程时,课文中讲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概念验证,向学生提问:“有没有不符合这两个概念的三角形存在呢?为什么?”并安排学生动手进行验算或测量,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想法对或错都没有关系,只要有不同想法就可以提出来。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参与积极性提高,长时间学习的困意消除。接下来就是教师帮助学生解惑的时间,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学习主动性自然得到提升。
(二)提高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初中数学知识大多与生活息息相关,如三角形的稳定性、生活中的数据等课程,可以说都来源于生活本身。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学科,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同时由于概念、公式等复杂繁多,仅通过课堂45分钟时间完全理解是很困难的,这就要求学生有足够的独立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可在课堂开始之前安排学生自主预习,并要求学生就课程问题进行学习。完成预习之后,学生积极发言,并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再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能锻炼其表达能力。
(三)营造愉快的教学氛围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要求在有限时间内提高教学质量,营造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轻松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例如,学习初中数学勾股定理知识时,教师可将全班同学划分成各个小组,小组讨论对不懂的知识做出总结并反馈至学习委员,学习委员再将其转达给教师。如此一来,教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有一个大致了解,教师可进行有针对性教学,并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课堂学习中。针对经常出错的难题或不易理解的知识点,教师可在给予一定的思考引导,安排学生自主讨论和学习,巩固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率自然得以提升。
(四)实现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转变
传统农村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不强。因此,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需实现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转变,让学生充分地参与,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做好必要的引导和辅助即可。教师不再无休止地讲解,而是与学生互动,与学生一起思考解决难题,并在这其中提供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思路参考,以保证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思维能力,并逐渐形成科学的数学思路。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从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攻破难题的自信和乐趣。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吸收知识,教师从课堂的主要讲授角色转变为重要的引导角色,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自然得到提升。
农村地区由于教学条件和设施等因素的限制,学生的主要知识来源即教师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是当前关键问题之一。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既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又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两者共同做出改进,这样才能更好、更快地提升农村地区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提升农村地区学生的综合竞争力,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文虎.浅谈农村初中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教学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2,S4:130-131.
[2]苏品荣.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02:122+140.
[3]李新军.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2013,06:15.
农村初中数学课堂管理方式探究 篇12
一、农村初中数学课堂管理中常见的问题
(一)老教师课堂管理方式单一。在当今的农村教师队伍中,有一大部分年龄较大的教师由于缺乏学习、对信息技术掌握不好等原因,在教学中依旧采用传统的课堂管理方式,课堂上强调对学生的控制,把数学课堂管理误认为是纪律的掌控。这种方式不是建立在师生平等、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理念之上,课堂上没有讨论、交流,气氛紧张。这就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差、兴趣低、厌学等情绪,不利于数学学习,也不利于课堂管理。例如,我校有位教师要求学生上课时必须时刻坐好,一有小动作就会被老师在课堂上当众批评,学生当着老师面不敢反抗,但背后却对该老师很不满甚至厌恶;也有些教师课堂上始终自己在讲,而没有关注学生在干什么是否在认真听讲和思考,整节课一直平平淡淡的讲下去,学生觉得枯燥,教师也觉得无趣,这样教学效果自然不好。
(二)新教师对“以学生为主”教学理念的误解。新课程标准中
强调,自主学习是最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然而,在新教师队伍中,由于经验不足,误解了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一味地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在课堂管理中过分自由,教师没有起到引导和指挥作用。例如,某新教师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二章《二次函数》第2节第一课时《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本节课是学生初次接触二次函数图象,要求学生学会画y=x²与y=-x²的图象,并总结归纳二次函数中y=ax²型的图象形状及性质,该教师先让学生自己画y=x²的图象,未加任何引导。学生在自主画图过程中,或大声讨论或嚷着不会画、无从下手,教师只是笑着提示①列表②描点③连线。这样教师既无具体的引导也没有提示学生讨论要小声些,课堂场面混乱。过了几分钟,当教师要求学生停下时大部分学生还没有画好,有的学生要么还在自己画图,要么还在小声讨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没有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本应该在学生思考了一阵提出疑问时,教师可以适当的加以引导,例如提问:x的取值范围是什么?点该如何选取?该用什么样的线连接所描的点等。
(三)不能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多媒体技术可以从视觉、听觉等多方位去刺激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率。但在新教师队伍中,很多教师在进行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忽视了课堂管理和教学任目标,没能很好地把握数学课堂的教学。在上面教《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一课中,教师要求学生停下后,将事先做好的课件上的y=x²的图象直接展示给学生看,并接着马上分析该函数图象的形状和性质,再接着要学生画y=-x²的图象,学生还是不会画。为什么呢?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过重的依赖多媒体,而忽视了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应该亲手示范画图过程,并且边画图边讲解各步骤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这样学生才能清楚地知道画抛物线具体的操作过程。
二、农村初中数学课堂管理问题出现的原因
(一)闭塞的教学环境使教师教学理念得不到更新。农村学校中的教师较少有提升机会,例如培训、交流、去名校听课等,更多的是闭门造车、千篇一律地、年复一年地进行着同一年级的教学,接触不到新理念和新思想,这就导致教师教学理念得不到更新。这一两年来虽然有了到省里或网上培训,但机会很少,只有个别老师能去省里学习,且学习时间很短;网络培训就更没成效,农村学校的教师大部分因一边上课一边培训,时间过于匆忙,有的老教师甚至不参加,大部分老师都只是应付了事,得不到真正的提升。
(二)新教师在教学中没能结合教学实际。新教师由于经验尚浅,对新理论的理解也个人不一,因此有的新教师在教学中没能很好的结合教学实际,没能发挥新理论的作用;或由于自身对新理论的误解,导致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偏差,达不到效果。例如,新老师在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引导上,往往没有结合实际地去对学生的基本素质进行分析。农村初中生由于各方面原因,其独立学习的能力较差,自觉性也不高。这时,过多地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过多地让学生自己讨论,往往会引发很多课堂纪律问题,加大课堂管理的难度。例如,经常出现偏离教学目标等问题,这些问题在新老师身上经常出现。
(三)教师和学生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机会很少。农村学校地处偏远,教学资源匮乏,教学设备相对落后,一般一个学校仅有一两个多媒体教室,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多媒体教室,即使有一两个多媒体教室,也很少教师使用,因为大部分教师不会做课件,或因做课件需耗费大量的时间而放弃多媒体教学,特别是数学,由于制作数学课件中有时需要画几何图形,有时需输入特殊符号等操作,这些操作需要用到一些特殊的软件,而多数教师不会操作或操作不熟练,故多数情况下只好放弃多媒体教学。
三、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管理效率的有效措施
(一)教师应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活到老,学到老,面对新的信息技术和新一代学生,教师要时刻调整师生之间的关系。在课后要不断学习学生的心理健康、心身发展知识,力求全方位了解学生。传统的数学课堂上,学生与老师的交流互动会很少,学生的主动性弱,课堂气氛不活跃,学习效率低,课堂管理难。所以,为了能创建更加有效的数学课堂、更好的管理课堂,教师们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学习习惯。在日常的教学中,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这时要求教师在出现了问题时要及时解决,并且对课堂管理技术进行总结。
(二)加强新教师与有经验的优秀老师之间的交流。交流是最好最快的学习方式,为了能提高学校教师的整体课堂管理能力,新老教师要互相交流,不同学校的教师之间也要互相交流。在交流中,要做到互相尊重,秉着互相学习的心态去学习课堂管理能力。例如,老教师往往教法单一,管理太严,但新教师可以从老教师那学到如何树立在学生中的威信,如何把握课堂;新教师往往活泼又有朝气,方法新颖多样,老教师可以从新教师那学到如何能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和谐等。新、老教师各有优势,新教师应多与有经验的优秀教师交流,取长补短。新教师具有亲和力但缺乏处理突发事件的经验,若一个教师能兼具这两者,学生定会喜欢他尊重他,并乐于接受他的教导,学生信其师,则不愁没有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三)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农村初中数学课堂管理中,我特别强调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在课堂上,我会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去刺激学生的各种感知觉,让本身枯燥的数学课堂充满趣味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参与到课堂中来,减少课堂上管理问题的出现。对于这点,我特别注意自身的修养,注重自我形象的塑造,从个人的衣着打扮到谈吐举止,我都希望用自己独特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感化学生。
课堂管理的好坏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推动初中生各个方面的提高,促进其全面发展。尽管农村初中数学课堂管理存在很多问题,我们还是可以从教师自己入手,找出不足,分析原因;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正确引导,耐心教育;最后找到最好的课堂管理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建有气氛的课堂,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映姜,等.初中数学教学理念与教学示例[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农村初中数学和谐课堂】推荐阅读:
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09-23
农村初中课堂07-06
农村初中数学08-27
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12-28
农村初中数学阅读教学08-04
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策略05-26
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论文10-30
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