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症临床分析

2024-06-02

子宫腺肌症临床分析(精选10篇)

子宫腺肌症临床分析 篇1

子宫内膜异位症近年来出现明显上升趋势, 成为一种“现代妇科病”、多发病, 严重影响中青年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子宫腺肌症是指子宫壁内出现子宫内膜腺体肌间质, 在异位的腺体肌间质周围有增生的平滑肌纤维。子宫腺肌症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经典的治疗为手术子宫切除。术前诊断较困难。现将我院经病理确诊子宫腺肌症106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材料来自我院2002年1月-2008年12月间妇科手术子宫切除送检标本, 经10%福尔马林固定, 常规取材, 石蜡切片, HE染色病理诊断。本组106例中, 3例为原发不孕患者, 103例为经产妇, 年龄最大53岁, 最小27岁, 平均40.30岁, 子宫腺肌症合并子宫肌瘤患者15例。106例中月经异常包括月经量过多, 周期缩短, 经期延长80例, 占75.47%;痛经94例, 占92.45%, 两种症状均存在50例, 占47.11%, 所有病例术前均行B超检查, 诊断符合率53.25%。

2 病理检查

2.1 肉眼观察

子宫增大并呈球形, 切面多见子宫后壁呈球形增大, 子宫壁厚2~3.5cm, 增厚子宫壁中见散在大小不等的小腔, 有些可见棕色含铁血黄素沉着, 偶尔有较大的囊腔形成, 小腔周围可见平滑肌纤维呈漩涡状排列。

2.2 镜下观察

距离子宫内膜基底层至少一个低倍视野 (大约2mm) 深处的子宫肌层中出现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 呈岛状分布, 其周围有肥大的平滑肌纤维, 异位的腺体多表现为增殖期改变, 少量呈分泌期改变, 间质与正常子宫内膜间质相似。15例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中, 有5例合并于肌瘤内见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

3 讨论

自1986年以来, 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全世界每两年举办一次国际性学术会议。对一种病如此关注显示该病的普遍重要性。而子宫腺肌病因其发生率的升高也日渐受到临床工作者的重视。尽管理论上的研究日渐深入, 但对其发病机理尚无清楚解释, 目前主要认为:子宫内膜与肌层之间缺乏粘膜下层, 而粘膜下层对反向粘膜生长有抑制作用, 如妊娠、分娩、子宫壁的创伤, 会导致基底层子宫内膜向肌层内生长而发病。月经过多、渐进性痛经是子宫腺肌症的主要症状, 也是患者的常见就医主诉。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腺肌症都可导致盆腔疼痛, 其特征是与月经周期有关。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30%~40%有不育症, 但确切的机制尚不清楚。个别情况下, 腺肌症可以导致妊娠时的子宫破裂[1]。

腺肌症, 大体见子宫增大呈球形, 这是由于子宫肌层伴随着腺肌症有规律的增厚造成的。切面, 在明显但是境界不清的肌肉肥厚隆起的部位可见小的凹陷性囊性病变, 此时应当考虑腺肌症诊断。在老年妇女中, 尽管有广泛的腺肌症, 子宫也可以表现为萎缩。伴有腺肌症的子宫平滑肌瘤可能被腺肌症累及。腺肌症的镜下诊断取决于各个病理医师应用的标准, 按照惯例, 当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出现在距子宫内膜-肌层交界处至少一个低倍视野的子宫肌层中时, 才能诊断为腺肌症。腺肌症的子宫内膜通常呈增生期表现, 符合基底层的本质。当正常位置的子宫内膜处于分泌期时, 只有1/4的腺肌症病灶也是如此。正常子宫内膜发生的任何病变都可以累及腺肌症的病灶, 包括增生和腺癌。认识到这种现象是非常重要的, 以免将子宫内膜原位腺癌或浅表腺癌伴有腺肌症病灶内出现的类似病变, 误认为是恶性肿瘤的深处浸润。腺肌症的某些小的病灶主要由子宫内膜间质构成;然而, 子宫肌层中任何较大的完全由子宫内膜间质构成的病灶都可能是子宫内膜间质肉瘤[2]。

子宫腺肌症恶变的发生率是很低的, 诊断恶变的标准学应该符合以下条件: (1) 没有同时合并的内膜癌及其他盆腔癌灶。 (2) 癌灶来自腺肌症的腺体, 有移行过程, 不是从其他地区移来的。 (3) 在腺体周围要有内膜间质。

参考文献

[1]武忠弼, 杨光华, 主编.中华外科病理学 (中卷)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245.

[2]回允中, 主译.阿克蔓外科病理学 (下卷) 〔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7.1577-1578.

子宫腺肌症临床分析 篇2

对年轻有生育要求、近绝经期、不愿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可考虑药物治疗。但药物治疗一旦无效或长期剧烈痛经时,应行手术治疗。

2、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包括保守手术和根治手术。

保守手术包括腺肌病病灶(腺肌瘤)切除术、子宫内膜及肌层切除术、腹腔镜下子宫肌层电凝术等,根治手术即为子宫切除术。

子宫腺肌症的病变多为弥漫性,界限不清,彻底切除病灶几乎是不可能,单纯的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后疼痛缓解率低,复发率高。但是,利用腹腔镜手术,在切除腺肌瘤的同时阻断子宫的供血动脉,可提高该手术的疗效,减少子宫腺肌症的复发。

子宫腺肌症临床分析 篇3

【关键词】子宫腺肌症;全子宫切除术;围术期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2-0115-01

子宫肌腺症常出现在30~60岁的女性身上,是指子宫内膜浸入并扩张性增长到肌层中,主要表现是在女性子宫肌层中出现了内膜和腺体,并且周遭的肌层细胞增大。其症状主要是继发性的痛经,并且会逐渐剧烈,另外还有月经失调,经期延长等症状[1]。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子宫腺肌症全子宫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临床疗效,2014年4月~2015年4月来我们医院就诊的子宫腺肌症而且采用了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共有90例,以其为分析对象,观察组的患者使用了围术期护理辅助治疗,疗效显著,研究的具体情况及各项数据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了2014年4月~2015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子宫腺肌症而且采用了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共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45例中年龄35~59岁,平均年龄(45±2.5)岁;对照组45例中年龄40~60岁,平均年龄(51±1.2)岁。经过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年龄、病情上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护理干预方法

对照组进行普通护理;观察组进行普通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围术期护理,主要包含心理护理、病痛护理和并发症护理。围术期护理工作人员都是工作能力强、学历高的护理工作人员,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护理经验。

1.3 疗效判定依据

评价标准:显效:患者很顺利的实现痊愈,无并发症、焦虑、抑郁等不良情况出现。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好转,有一些患者出现了焦虑、抑郁等情况,但数量很少。无效:经过围术期护理,症状完全没有改善,多数患者出现焦虑、并发症和抑郁等迹象[2]。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6.0分析,计数资料取率(%),计量资料取平均值±标准差(x±s),组间率对比取x2检验(或T检验),P<0.05具统计差异。

2结果

在住院期间,观察组采用围术期护理辅助治疗,总有效率95.56%,对照组总有效率62.22%,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1。

3讨论

子宫肌腺症常出现在30~60岁的女性身上,是指子宫内膜浸入并扩张性增长到肌层中,主要表现是在女性子宫肌层中出现了内膜和腺体,并且周遭的肌层细胞增大。症状主要是继发性的痛经,并且会逐渐剧烈,另外还有月经失调,经期延长等症状。在接受治疗时,当前最常用的方法即全子宫切除手术,可靠有效。因而,进行围术期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心理护理。由于选为研究对象的患者相对年龄较大,文化水平也相对较低,所以对治疗所采用的腹腔镜手术了解程度有限。在此情况下,运用全子宫切除手术来治疗子宫肌腺症会让患者产生心理创伤和负担,从而引发焦虑、抑郁、恐惧等情绪。因此,在进行围术期护理时,护理工作人员应该经常与患者及患者的家属保持交流沟通,仔细耐心的帮他们介绍全子宫切除手术的必要性和临床上的疗效,将全子宫切除手术的整个过程大概介绍给患者及患者家属,让她们能安心、放心、舒心的养病,保持患者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其次,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做出不同备案,对于突发情绪失控要做到有所准备,保证即使疏导。经过护理工作人员的心理疏导,让患者能够更加积极的配合医生治疗,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从而对临床治疗工作提供推动作用。

疼痛护理。全子宫切除手术之后,患者可能会出现疼痛的情况,原因复杂,例如心理状态、手术操作流程等都是影响因素[3]。围术期护理工作人员要根据患者具体的疼痛原因以及疼痛情况作出具体的应对措施,例如热心接待患者,对患者躺下的姿势要注意调整,可采取去枕平卧,但患者头部应该略微偏向一侧,保证患者呼吸流畅。对于患者疼痛的症状要仔细观察,对阴道流血、水肿等现象的出现应该做好记录,并且可以适当给患者使用止痛栓来减轻缓解痛感。

并发症护理。接受全子宫切除手术之后,患者常有出现并发症,从而质疑手术效果。基于此,围术期护理工作人员应该提前预防感染,出现并发症时能够细致耐心的予以讲解,并且配合医生做好及时护理工作,增强患者的信心。一般情况下,患者会在手术前半小时使用抗生素,在术后24小时内也会加用抗生素,后面每天一次[4]。同时,每天进行两次阴道擦拭,擦拭时使用医用大棉棒,效果更佳。

经过本次研究,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5.56%,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在进行子宫肌腺症全子宫切除时,运用围术期护理干预辅助治疗能够明显增强治疗效果,能够极大的改善患者的生理和心理情况,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田瑞香.子宫腺肌症全子宫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4,20(03):135-136.

[2]韦秀芹,韦梅.子宫腺肌症全子宫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09):230-231.

[3]沈晓敏.子宫腺肌症全子宫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06(27):151.

子宫腺肌症临床分析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2月-2014年9月收治的100例子宫腺肌症患者, 其中年龄31~58岁, 平均 (44.2±5.4) 岁, 在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0例, 两组患者年龄、体质指数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本文100例患者均经常规和实验室检查疑似子宫腺肌症, 且经术后病理诊断进行确诊。临床表现:痛经呈进行性加重, 经期延长或者伴有不规则阴道出血。排除标准:妊娠哺乳期、剖宫产史、子宫畸形者、血液系统疾病者、严重心、肾、肝功能障碍者、精神疾病者予以排除。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3 d内均接受超声检查, 观察组经阴道超声 (探头频率为5~9 MHz) 检查, 对照组经腹部超声检查 (探头频率为2~5 MHz) 检查, 在采取腹部超声检查前, 要使膀胱充盈, 卧位取仰卧位, 在下腹部纵横切观察患者子宫的位置、大小、轮廓、子宫内膜线偏移程度、宫前壁和后壁的厚度及宫壁回声。对未检出子宫腺肌症或有疑问的患者择期再行阴式超声检查。在采取阴超检查前, 嘱患者先排空膀胱, 卧位取膀胱截石位, 在阴道探头的外套上加入适量耦合剂的消毒避孕套, 再将阴道探头轻揉缓慢的插入阴道内, 依次观察宫底、宫体的浆膜层、肌层、内膜的回声特征, 测量宫体大小、内膜厚度及肌壁厚度。

1.3 判定标准和评定指标

判断标准以手术及病理诊断为主, 比较分析腹部超声和阴道超声对子宫腺肌症的临床诊断价值。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X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腹式超声和阴式超声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经阴道超声检查后诊断为子宫腺肌症患者 (结果呈阳性) 45例, 占90.00%, 漏诊5例, 占10.00%;对照组患者采取腹部超声检查后诊断为子宫腺肌症患者 (结果呈阳性) 37例, 占74.00%, 漏诊13例, 占26.00%, 两组患者的阳性率及漏诊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子宫腺肌症二维声像图特征

(1) 局限型:声像图表现为子宫不均匀的增大, 呈现不规则的结节状, 大多发生在宫体后壁, 肌层内见局限性回声增强区, 或强弱不等回声区。与正常子宫无显著的分界, 有时局部呈瘤样, 很难与子宫肌瘤鉴别, 病灶边界不清晰, 无包膜。其后方无声衰减, 内有小的无回声区, 病灶周围也无环形或半环形血流信号包绕, 内部多呈星点闪烁状彩色血流信号, 见图1所示。 (2) 弥漫型:子宫呈弥漫、且均匀增大。肌层增厚, 回声不均匀, 宫体圆顿, 宫颈短粗, 部分内膜线前移, 以后壁较为多见, 前后壁厚度比例为1∶2.5, 肌层可见小点状强回声, 病灶无显著的边界, 内膜晕环增宽, 连续性中断, 病灶内均可见条状、稀疏点状彩色血流型号, 见图2所示; (3) 腺肌瘤:子宫大于与孕2个月子宫, 在肌层内可见较低的回声团, 周边具有半环形或环形的血流信号。

3 讨论

子宫腺肌症发生机制被认为是因宫内膜基层细胞向肌层生长进而形成的。主要的发病年龄一般在30~50岁, 多次刮宫或经产妇患者较多[1,2,3]。但根据相关文献表明, 子宫腺肌症具有年轻化的趋势, 王虹云[4]研究结果中表明30~40岁患病的患者占全部患者的33.5%, 原因可能与多次刮宫、反复流产相关。此外, 痛经也是该病的主要症状, 同时也可作为该病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具有痛经史的患者其所占比例已高达73.6%, 有的患者没有痛经史, 在超声诊断时往往被忽视, 进而造成该病的误诊和漏诊[5]。子宫腺肌症超声声像图显示子宫呈球样增大, 圆顿、肌壁回声粗糙, 瘤体边缘不是很清晰, 内部回声不均匀, 有时可见肌壁散在分布的小无回声区, 以后壁较多, 病灶无边界, 同时也无彩色血流信号。

阴式超声和腹式超声两者相比较, 阴式超声其探头频率较高, 分辨力较好, 能够观察比较细微的结构, 明显优于腹部超声检查, 大大提高了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率。近年来, 阴式超声在妇科检查中的应用, 并行阴道穹隆部纵横及半环形全面扫查, 与腹式超声相比较, 其频率更加高, 分辨力也更加强[6]。因此, 在对患者进行阴式超声检查时, 声像图能够更加清晰, 且更加容易的表现出不同疾病的特征和回声。子宫腺肌症经阴式超声检查的声像图的直接特征为: (1) 子宫呈非均匀性或均匀性增大, 但一般不会超过36个月妊娠子宫的大小; (2) 肌层散在暗区, 呈现细小光点且回声增强;子宫腺肌症经阴式超声检查的声像图的间接特征为: (1) 肌层回声不规则或低回声或两者混合回声; (2) 子宫内膜发生变化, 子宫腺肌症患者子宫后壁增厚, 内膜变形或前移。由于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两者能够并存, 因此会操作误诊、漏诊, 因此临床上仔细判断患者的疾病类型, 以免漏诊、误诊, 使患者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7]。对患者的确诊应满足以下几点: (1) 满足以上直接特征; (2) 满足直接特征且严重痛经的患者; (3) 满足直接特征中的某一项或几项或间接特征中的某一项或几项。符合以上几点标准的患者便可确诊为子宫腺肌症, 由此说明, 阴式超声对诊断子宫腺肌症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马晓霞.超声检查在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诊断中的价值[J].现代实用医学, 2013, 25 (9) :1019-1020.

[2]王珍.阴道和腹部超声在子宫腺肌症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 24 (1) :155-157.

[3]李元成, 许映斌, 丁莹.单纯经腹部超声检查与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4, 18 (5) :738-740.

[4]王虹云.腹部超声在子宫腺肌症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吉林医学, 2014, 56 (27) :6048-6049.

[5]于红梅.探讨阴道和腹部两种超声在子宫腺肌症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1 (21) :170-171.

[6]陈亚莲.超声检查在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对比[J].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 22 (2) :307-308.

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一点体会 篇5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12例子宫腺肌症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该组均在月经后3~5d采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曼月乐)治疗,总结该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月经量、痛经程度、子宫内膜及血红蛋白的变化。

结果:该组患者防止曼月乐3个月后的月经量显著少于治疗前,痛经程度显著轻于治疗前,子宫内膜显著薄于治疗前,血红蛋白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该组患者的主要的副反应为阴道不规则出血,无感染病例。

结论:曼月乐能够显著改善子宫腺肌症患者的经量增多,痛经的症状,使用安全、有效、简捷,不良反应少,价格相对便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曼月乐子宫腺肌症治疗疗效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082-02

子宫腺肌症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特殊的形式,以月经过多,经期延长,逐渐加剧的进行性痛经,子宫增大,不孕为主要临床表现。手术治疗可以达到根治目的,但根治手术只适用于年龄较大或无生育要求者。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曼月乐)是一种20世纪90年代在欧洲开始使用的含孕激素T形宫内节育器,在治疗子宫腺肌症的疗效已在医学界得到共识,临床众多研究表明宫腔内放置曼月乐环节育不仅安全有效,还能保留生育功能[1]。我院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采用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症12例,效果满意,现将治疗经验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2例子宫腺肌症患者,所有患者经B超提示为子宫腺肌症征象,且经CA125值测定确诊,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术前6个月无服用激素类药物史,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均正常,无宫内节育器禁忌证。排除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排除子宫内膜癌、子宫肌瘤、内分泌系统疾病。年龄35~50岁,平均42.8±5.4岁。均为已婚患者,具有以下临床特征:①经量较以往明显增多或经期延长,周期紊乱;②痛经,呈进行性加重,难以忍受;③妇检子宫均呈不同程度增大,如孕40~70d,质地较硬。④B超检查示子宫均明显增大,子宫后壁增厚,内膜线前移,有团块状杂乱回声,无明显边界。

1.2治疗方法。所以患者均采用芬兰Leiras Oy公司生产的曼月乐治疗,手术在月经来潮4~7d进行,手术严格按照操作指南进行防治,术后检查位置是否正常,留1.5cm长的尾丝于宫颈口外,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3天预防感染。

1.3观察指标。总结该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月经量、痛经程度、子宫内膜及血红蛋白的变化。其中①月经量:采用PBAC法评分,根据Higham等的标准,依据每条卫生巾的血染面积再乘以卫生巾条数来判断,每月PBAC评分超过100视为月经量>80mL,可诊断为月经过多[2];②痛经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镇痛,0分为无痛,≤4分为轻度疼痛,5~6分为中度疼痛,≥7分为重度疼痛,10分为剧痛;③子宫内膜:采用GE Voluson73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腹部探头频率2~5MHz,阴道探头频率5~9MHz,可进行二维、静态和实时三维超声检查。测量子宫体积、子宫内膜厚度;④血红蛋白的检测:患者于治疗前后于清晨空腹状态下,经肘静脉取血5ml,用美国雅培CELL-DYN1 800血液分析仪测定Hb的水平。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以(X±S)表示计量资料,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用T检验,率的比较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该组患者防止曼月乐3个月后的月经量为(28.45±12.24)mL显著少于治疗前的(212.54±34.15)mL,治疗后的痛经程度VAS评分为(2.82±0.51)显著低于治疗前(6.53±1.32),治疗后的子宫内膜厚度为(16.81±3.26)mm显著厚于治疗前(11.32±2.14)mm,治疗后的血红蛋白为(121.57±9.47)g/L显著高于治疗前(95.68±13.29)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不良反应。该组患者的主要的副反应为阴道不规则出血,一般无需特殊治疗,不影响性生活,无感染病例。随着曼月乐放置时间的延长,患者的经期延长,症状逐渐好转,无其他不良反应出现。

3讨论

子宫腺肌症是由于子宫内膜腺体或间质侵入子宫肌层而导致,多发于30~50岁的育龄妇女,约70%有临床症状。手术可根治子宫腺肌症,但术后容易出现生育能力的丧失、围绝经期症状的提前、盆底功能障碍[3]。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子宫腺肌症的患者多希望保留子宫。已有大量文献证实,子宫腺肌症发病原因与子宫内膜基底损伤有关,因此,抑制在位子宫内膜的药物同时对子宫腺肌症治疗应有一定作用[4]。近年来曼月乐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症相关疼痛的疗效也逐渐被人们所关注。曼月乐主要作用机制其作用机制可能为:①在宫腔内形成一个高的孕激素水平抑制子宫内膜生长;②左炔诺酮作用于异位病灶区域,高效孕激素的局部作用可直接抑制子宫内膜使其萎缩,内膜周围增生、肥大的平滑肌纤维萎缩,子宫体积缩小,诱发明显的月经量减少甚至闭经。本研究采用曼月乐治疗12例子宫腺肌症患者,结果发现,患者的月经量、痛经程度、子宫内膜及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这充分提示曼月乐能够显著改善子宫腺肌症患者的经量增多,痛经的症状,提高血紅蛋白水平,既能保留生育功能,又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用安全、有效、简捷,不良反应少,价格相对便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苏伟,左曦.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观察与分析[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7,23(1):49-50

[2]朱艳,刘韵,何红.曼月乐环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J].浙江临床医学,2012,14(2):173-174

[3]林瑶琴,罗岳西,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西部医学,2011,23(7):1307-1308

子宫腺肌症临床分析 篇6

关键词:子宫动脉,栓塞术,子宫腺肌症,临床价值

子宫腺肌症以子宫增大、月经增多、不孕、进行性加重性痛经和贫血为主要表现, 主要发生机制是子宫内膜向基层弥漫性生长导致子宫基层出现异位腺体, 并伴有周围组织的增生和肥大[1]。子宫腺肌症的传统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激素疗法和手术治疗, 激素疗法易引起男性性征的改变和骨质疏松;手术治疗可能导致内分泌失调、围绝期综合征提前和不孕。子宫动脉栓塞术是在X线下将导管插到子宫动脉, 使用栓塞药品对妇科疾病进行微创治疗。本文通过对我院就诊的46例子宫腺肌症患者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症的患者46例, 年龄25~50 (32.3±2.9) 岁;已生育43例, 未生育3例。入选标准:根据《妇产科学》对于子宫腺肌症的诊断标准确诊, 经超声检查显示子宫增大, 结合具体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月经量增多、贫血和痛经等诊断子宫腺肌症的患者。适应证为患者有生育要求主观不愿接受手术治疗和激素疗法;有盆腔手术史或盆腔粘连, 造成再次手术困难;激素或药物治疗无效, 副作用大导致身体无法耐受时;患者合并子宫肌瘤[2]。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排除感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妊娠或可疑妊娠、恶性肿瘤、肾脏的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外伤及其他妇科疾病者。

1.2 方法

术前进行常规检查, 血常规、凝血功能和肝肾功能以及乙型肝炎、艾滋等, 筛查宫颈病变采用宫颈液基细胞检查及宫腔镜检查。所有患者进行右侧股动脉穿刺, 使用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采用Seldinger技术, 待穿刺成功后使用4F猪尾巴导管将尖端放入股主动脉分叉处上2cm左右, 进行双侧髂总动脉及分支的影像[3]。当显示双侧子宫动脉时撤去4F猪尾巴导管时将导管插入左侧子宫动脉, 造影显示子宫动脉的形状, 一般显示为增粗、迂回和末梢血管增多、紊乱。最后将栓塞剂和造影剂注入末梢血管, 直至将末梢血管栓塞到不显影为止, 再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子宫动脉的主干。使用同法栓塞右侧子宫动脉。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手术前、手术后1个月和3个月后的月经量, 用电子称称重计算月经量, 超声测定子宫的大小、血红蛋白水平及评估患者的疼痛分级[4], 采用国际通用的慢性疼痛分级问卷评分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月经量减少, 手术后疼痛程度下降, 手术后子宫体积明显小于手术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结论

子宫腺肌症是由于多次妊娠和人工流产导致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肌层弥漫性侵入子宫肌层, 异位的子宫内膜通过子宫动脉供血, 并受雌激素水平影响。异位的子宫内膜可能引起痛经, 而异位的子宫内膜对于缺血缺氧较敏感。子宫的血供主要由双侧子宫动脉, 还有其他多条血管供应。子宫内膜具有较完善的交通血管网, 当子宫动脉能正常血供时交通血管网不开放或仅有少部分开放, 子宫动脉栓塞后子宫内膜的交通血管网马上恢复供血。动脉栓塞子宫动脉的临床价值较显著, 子宫腺肌症目前临床上的主要治疗方法为切除子宫[5]。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年青女性来说是无法接受的, 还容易引起内分泌失调, 骨质疏松和围绝经期综合征提前等并发症。还可使用激素治疗和部分剥离术治疗初期的子宫腺肌症, 不良反应是骨质疏松和男性特征的出现。本文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阻碍子宫和病灶部分的血供, 导致异位子宫内膜缺血缺氧局部坏死及肌层细胞和结缔组织发生坏死、溶解消失。肌层组织病灶减小使子宫体积减少, 同时使子宫收缩和导致痛经的前列腺类物质释放降低, 痛经的发生程度降低。月经量减少主要是由于子宫的体积明显降低, 病灶减小导致子宫变软, 子宫宫腔面减小使月经量少于手术前;同时由于异位的子宫内膜坏死使体内雌激素水平和雄激素受体下降, 消除子宫腺肌症的病因从而减少月经量。异位的子宫内膜缺乏基底膜的支持, 坏死后是不可逆的。当栓塞的血管复通或侧枝循环建立后缺血缺氧状态改善, 已坏死的内膜组织不能重新生长, 保证了临床效果的稳定性而不易复发。本文使用新鲜的明胶海绵颗粒和PVA颗粒, 不但可栓塞中、小动脉还能栓塞微小动脉。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子宫动脉上行支可使子宫短期内缺血, 栓塞3周左右就可溶解吸收而再通。

综上所述,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症可以使月经量减少, 子宫体积缩小, 病灶体积减少血供降低, 痛经有较大程度的改善。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并发症小和易被患者接受的治疗方法, 值得临床的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毅堂, 徐惟, 吴珂.子宫腺肌症介入治疗128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 2010, 15 (11) :154-157.

[2] 顾振鹏, 李吉昌.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对子宫腺肌病治疗中的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0, 18 (8) :813-815.

[3] 夏恩兰, 段惠兰, 张梅.子宫内膜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症28例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0, 13 (1) :256-257.

[4] 刘萍, 陈春林.子宫腺肌症的血管介入治疗[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1, 22 (1) :12-13.

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研究 篇7

关键词:曼月乐,子宫腺肌症,痛经,月经量,子宫大小

子宫腺肌症好发于育龄期妇女, 是妇科常见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继发性进行性加重的痛经、月经量增多、月经期延长、子宫增大及继发性不孕等。近年来, 随着人工流产的增加, 宫内操作次数增加, 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 而且呈年轻化趋势。子宫腺肌症已成为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与生育功能的难治性疾病。目前子宫腺肌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时间长, 副作用大, 且治疗效果不佳, 停药后易复发。保守性手术治疗不能彻底清除病灶, 术后疼痛缓解率低, 复发率高。根治性手术切除子宫, 会导致育龄期妇女丧失生育能力, 内分泌失调, 并且会给患者带来心理负担。以往对子宫腺肌症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为子宫切除术, 由于人们生活质量提高, 改变了传统观念, 大部分患者越来越强烈要求保留子宫, 希望选择非手术治疗。本文对本院采用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症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本院妇科根据《妇产科学》第6版[1]诊断标准确诊子宫腺肌症的患者28例为研究对象, 年龄35~48 (平均42) 岁, 病史1年以上。临床表现为继发性进行性加重痛经, 月经量增多, 子宫体积增大。患者都经过阴道分泌物、妇科B超、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常规检查, 无使用曼月乐禁忌。

1.2 治疗方法

在患者月经干净3~7d内子宫内放置曼月乐 (德国pharmacia SA公司) , 曼月乐宫内节育器中含左炔诺酮52 mg, 每日能够缓慢释放20ug, 使用有效期5年。

1.3 观察指标

放置曼月乐的患者于1、3、6个月后来院进行3次随访, 随访内容为患者的痛经程度、月经量、B超测量子宫体积大小。判定标准:痛经程度评分:0分:无痛经;1分:有痛经, 不需服药, 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2分:痛经需用药物缓解, 对日常生活及工作有影响;3分:痛经需服药治疗, 影响日常生活, 不能进行工作。月经量的计算:根据称重法计算。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放置曼月乐后患者的痛经程度明显减轻或缓解, 放置6个月后28例患者的痛经程度、月经量、子宫体积变化见附表。

3 讨论

子宫腺肌症为雌激素依赖性疾病, 对此大部分学者持肯定意见[2]。曼月乐含左炔诺酮52mg, 左炔诺酮是一种具有抗雌激素活性的孕激素。曼月乐节育器在子宫腔内每天缓慢释放20ug剂量的左炔诺酮, 是目前每日释放激素量最低的孕激素药具。左炔诺酮是经过子宫内膜基底层的毛细血管网被吸收进入血循环, 子宫内膜浓度470~1600ng/g, 子宫肌层浓度1.8~2.4ng/g, 血浆浓度2~4.8×104ug/ml, 由此可见子宫内膜局部左炔诺酮浓度是血循环浓度的1000倍, 减少了对全身产生的不良反应。曼月乐放入宫腔后, 调节子宫局部病灶中腺体和间质细胞中的雌激素受体, 抑制雌激素作用, 高左炔诺孕酮浓度竞争性抑制了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 使血液循环中的雌激素对子宫内膜失去敏感性, 从而发挥强大的子宫内膜增生拮抗作用, 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病灶萎缩及退化, 从而缓解痛经[3]。同时可使内源性前列腺素I2 (PGI2) 和血栓素A2减少, 进而使痛经缓解[4]。子宫腔内局部高浓度的左炔诺孕酮可以使子宫内膜萎缩变薄, 并且使子宫内膜中的血管发生退行性变化, 子宫内膜中螺旋小动脉被抑制及毛细血管血栓形成, 使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受到影响。还可使肥大的平滑肌纤维萎缩导致子宫体积缩小[5], 最终使经量减少。B超随访可以观察到子宫内膜变薄, 子宫体积逐渐缩小。

注:与放置前比较, *:P<0.05

本研究表明, 宫腔内放置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症, 患者的痛经症状、月经量、子宫大小均得到明显的改善, 患者放置曼月乐1个月后痛经明显缓解, 月经量较放置前明显减少。因此, 子宫腔内放置曼月乐能有效控制子宫腺肌症患者的痛经症状, 明显减少月经量, 并且起效快、维持时间长、不良反应少, 适用于年轻且暂无生育要求的子宫腺肌症患者,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丰有吉, 沈铿.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365.

[2]张露丹, 刘玉玲.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12, 27 (11) :2934-2936.

[3]朱丽波, 张信美.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发病机制及目前治疗问题探讨[J].中国实用妇科及产科杂志, 2013, 29 (1) :10-14.

[4]邓柳枝, 叶青剑, 李小毛, 等.孕激素或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内膜癌的疗效分析[J].现代妇产科进展, 2013, 22 (11) :135-138.

子宫腺肌症临床分析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2007年10月1日至2010年10月1日30~50岁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023例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患者, 术前均行阴道超声和腹部超声检查。

1.2 方法

使用仪器为GE公司VIVID7彩超诊断仪, 腹部彩超探头频率2.5~5.0MHz;阴道彩超探头频率6.5~8MHz。检查医师都经过正规进修培训, 并有10年以上的超声经验。1023例妇女经腹部检查前适度充盈膀胱, 先仰卧位, 体位受限者可半卧位或侧卧位, 经下腹部做腹部彩超检查, 在耻骨联合上做纵切、横切、斜切等多切面扫查, 记录子宫及附件的大小、子宫位置、形态、宫壁厚度及内部回声、肌瘤或腺肌症病灶范围及与周边的关系, 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显示病灶区及其周围血流分布, 测量收缩期峰值速度、舒张期峰值速度、血流阻力指数。然后嘱患者排空膀胱, 取膀胱截石位, 臀部垫臀垫, 使臀部抬高10~20cm, 以扩大扫差范围, 行阴道超声检查, 阴道探头涂适量耦合剂, 套入避孕套, 排尽套内气体。带避孕套的探头外表面涂少量消毒耦合剂, 缓慢插入阴道, 贴近盆腔脏器做纵切、横切、斜切等多切面扫查。肥胖患者用手轻压下腹部可改善图像质量, 记录结果与前者对比。

1.3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见表1、表2。

与腹部彩超相比, 阴道彩超确诊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的准确率有很大提高。子宫腺肌症和子宫肌瘤的阴道超声图像分析:子宫腺肌症患者均显示子宫不同程度的增大, 一般不超孕3个月大小, 子宫形态圆钝、筒状、弓状、球状等, 形态不一, 宫肌回声粗糙、增强、不均, 宫腔波常呈弓形, 大多数前移, 卵巢正常或饱满, CDFI:周边血流信号稀少, 星点状, 不丰富;子宫肌瘤大小不一, 可更大, 子宫形态一侧壁可突出, 表面凹凸不平, 形态不规则或均匀增大, 肌瘤回声减低或增强, 可见假包膜, 边界清晰, 常偏于一侧或为多个低回声区, 少数可呈较强回声, 变性时期可见无回声。CDFI:沿假包膜呈环状或半环状血流信号, 或为弥漫点状, 树枝状血流, 可较丰富。

3 讨论

子宫肌瘤主要表现为月经改变、腹部肿块、压迫症状、贫血、不孕等, 大的肌瘤可使经期缩短、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不规则阴道流血等, 黏膜下肌瘤常为月经过多, 随肌瘤增大, 经期延长, 是常见的子宫良性肿瘤, 主要由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成, 其间有少量的纤维结缔组织, 为实质性球形结节, 与周围组织有明显分界。虽无包膜, 但肌瘤周围的子宫肌层受压形成假包膜, 其与肌瘤间有一层疏松网隙区域, 切开包膜后肿瘤会跃出。血管由外穿入假包膜供给肌瘤营养, 肌瘤越大, 血管越多越粗, 受压后易引起循环障碍而使肌瘤发生各种退行性变。子宫腺肌症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逐渐加剧的进行性痛经。主要病理变化是分布于子宫肌层内的异位内膜, 随月经的到来有周期性出血, 从而引起肌纤维及纤维组织的反应性增生。一般弥漫性生长, 少数子宫内膜在子宫肌层中呈局限性生长形成结节或团块, 类似子宫肌壁间肌瘤, 称子宫腺肌瘤。当腺肌瘤较大, 血供不良时边界较清, 内部回声可降低、不均匀, 此时超声检查很难与子宫肌瘤鉴别。本组有25例腺肌瘤术前腹部彩超误诊为子宫肌瘤, 有5例腺肌瘤术前阴道超声误诊为子宫肌瘤。腺肌症不同于肌瘤之处是其周围无包膜, 与周围肌层无明显分界[1]。总结二者的鉴别点主要为:子宫肌瘤内回声较密集, 有假包膜[2], 故边界清晰, 团状感较强, CDFI:沿假包膜呈环状或半环状血流信号, 或为弥漫点状, 树枝状血流, 可较丰富, 动脉血流多呈高速中等阻力型;而子宫腺肌症内部结构疏松, 仅见散在光斑, 短条索状强回声与周围界限不清, 无明显团状感, 缺乏边界。CDFI:周边血流信号稀少, 星点状, 不丰富, 动脉血流多为高速高阻型。超声检查具有简便、无创、可重复操作等优点, 被临床广泛应用[3], 经阴道彩超探头频率高, 紧贴宫颈与阴道后穹隆, 声像图清晰直观, 结合病史及声像图特点, 可提高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的正确诊断率, 有利于发现更多病灶和疾病[4], 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信息。

摘要:目的 探讨阴道二维及彩色多普勒对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江都市仙女镇城南医院2007年10月1日至2010年10月1日经手术病理证实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共1023例, 经阴道超声分析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特征。结果 二维图像上均呈特征性改变;CDFI示子宫肌瘤周边血流较丰富, 常呈环状或半环状血流信号, 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为 (0.57±0.15) , 子宫腺肌瘤周边血流信号稀少, RI为 (0.73±0.08)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准确率为97.55%、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准确率为89.15%。结论 经阴道超声较腹部超声更能获取最佳图像, 是诊断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的有效方法, 且检出率高, 给临床治疗及随诊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阴道彩超,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295-296.

[2]孙秋英, 谢红宁.妇产科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97-200.

[3]张大勇, 赵秀红., 孙宝翠.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的临床价值[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3, 4 (12) :59.

子宫腺肌症临床分析 篇9

本病属中医“经行腹痛”、“痛经”、“症瘕”、“不孕”的范畴。中医认为本病由气滞、寒凝、热灼、气虚、肾虚导致瘀血阻滞冲任、胞宫, 经行不畅则痛经。瘀血阻滞冲任、胞宫为主要病机。笔者临床治疗中, 运用阳和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腺肌症36 例, 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2009~2015 年上半年柳州市妇幼保健院中医科门诊收治的36 例已确诊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 入选患者符合《妇产科学》[1]关于子宫腺肌症痛经的诊断标准;均有痛经史, 妇科检查子宫常均匀增大呈球形, 子宫质硬, 活动度差, 临床主要表现为经期延长、月经量增多, 色泽偏暗, 畏寒肢冷。痛经特点表现为继发性进行性加重, 腰骶及肛门坠胀感。舌淡胖或胖嫩, 脉沉细。排除: (1) 盆腔结核、盆腔肿瘤等其他妇科盆腔疾病; (2) 伴有严重心、肝、肾功能和血液系统等严重疾病; (3) 精神病、过敏性体质。年龄24~47 岁, 平均年龄为 (31.54±5.62) 岁;未婚15 例, 已婚21 例。

1.2 治疗方法

36 例痛经患者全部应用阳和汤加减治疗。组方:熟地黄30g、鹿角胶10g、白芥子10g、肉桂 (后下) 5g、麻黄6g、干姜10g、甘草10g、莪术15g、锁阳10g、延胡索9 路路通15g, 脾虚加党参15g, 白术10g, 鸡内金15g;贫血者加黄芪30g, 桂圆肉10g, 经期加益母草15g、牛膝15g。加水1500ml, 煎煮至400ml药液, 每日分早、晚两次餐后温服, 每次服200ml, 3 个月为1 个疗程, 治疗2 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1.3 疗效评定

中医证候积分: (1) 小腹胀痛:偶发为1~3 分, 频发为4~6 分, 持续出现为7~9 分; (2) 腰骶酸痛:偶发为1~3 分, 频发为4~6 分, 持续出现为7~9 分; (3) 痛经:轻度疼痛为1~3 分, 中度疼痛为4~6 分, 重度疼痛为7~9 分。轻度患者治疗后好转但症状未全部消失, 计1 分;若显著加重, 但仍属轻度, 计3 分。[2]

1.4 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小腹胀痛、腰骶酸痛、进行性痛经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妇科检查正常, 无盆腔包块, 随访1 年没有复发;显效:上述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显著减轻, 盆腔包块缩小>1/2;有效:症状显著减轻, 盆腔包块缩小1/3~1/2;无效:主要症状、局部体征无变化或有加重趋势, 甚至复发。[2]

1.5 治疗结果

治愈18 例, 显效10 例, 有效6 例, 无效2 例, 总有效率为94.44%。

2 病例分析

(1) 患者周某某, 女, 36 岁, 于2013 年11 月因“经行及排卵期下腹渐进性疼痛加重12 年”, 前来就诊, 自诉确诊“子宫内膜异位证”十年, 曾因”行经下腹剧痛”分别于2006年、2012 年行腹腔镜手术, 术后诊断: (1) 子宫宫腺肌症; (2) 重度盆腔炎-盆腔粘连。曾“达菲林”治疗11 年, 服用中西药治疗至今人无明显缓解, 医生建议行子宫摘除术, 患者考虑未受孕, 要求继续试用中医治疗。经产史:已、月经13 岁初潮, 5~8 天/37~45 天, 孕0 产0。初诊时情况:行经第三天, 下腹剧痛, 伴腹冷、恶心、畏寒, 经血色暗, 血块多。妇科检查宫颈抬举痛, 活动度差, 子宫增大呈球形如孕三月, 四诊合参认为, 西医诊断: (1) 子宫宫腺肌症; (2) 重度盆腔炎-盆腔粘连。中医诊断: (1) 症瘕病; (2) 痛经病;证属寒凝血瘀型。予立即针刺次髎穴、气海、关元、足三里, 三阴交, 重灸次髎穴, 三阴交。半小时后各症状均缓解。拟定方案经期配合针灸, 非经期以予阳和汤加减治疗, 三月后各症状均得到较大改善, 半年后经行腹痛消失, 患者有生育要求, 后继续以阳和汤和五子汤为底方调理半年, 于2015 年10 月行试管胚胎移植术, 一次顺利受孕。

(2) 患者刘某, 女, 49 岁, 于2015 年6 月因“经行腹痛伴经期延长15 年“前来就诊。就诊时病史:超声提示:子宫大小为75×66×65mm, 妇科检查:子宫抬举痛, 宫颈活动度极差, 子宫触诊增大如三月余、质地硬, 盆腔活动度差, 自诉经行腹痛剧, 行经不畅, 腰骶酸冷痛坠难忍, 月经量多、经期10 余天始净。治疗考虑患者已进入绝经年龄, 治疗上予阳和汤加减以温阳散结, 配合钩藤、石决明、菊花等平肝断经药以期减少经量, 顺利度过绝经期, 治疗半年后月经量明显减少, 经期7 干净、痛经基本消失, 伴轻腰骶坠脹感。复查子宫大小为66×68×54mm。嘱患者继续巩固治疗。

3 讨论

子宫腺肌症治疗手段较多, 但因为此类患者子宫腺肌病往往病灶弥漫并且与子宫正常肌肉组织界限不清, 往往合并有子宫内膜异位症, 盆腔粘连, 不孕证等, 因此治疗起来非常困难, 只有绝经后子宫腺肌症方可逐渐自行缓解。故而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需结合患者的年龄、症状及生育要求进行个体化选择。严重手术与药物治疗方案可同时选择。西医常用的药物治疗包括:对症治疗、假孕疗法、宫内节育器、假绝经疗法等。西医治疗的同时, 易产生各种副反应, 如闭经、更年期症状、痛经治疗效果不明显。传统中医认为子宫腺肌病与瘀血内阻有关, 而血瘀的形成又与气虚、寒凝、气滞、痰湿等致病因素有关。所以在治疗方面, 既要以活血化瘀为原则, 又要针对瘀血形成的原因及虚实的不同, 予以兼顾。《灵枢·水胀第五十七》:肠蕈何如……寒气客于肠外, 与卫气相搏, 气不得荣, 因有所系, 癖而内著, 恶气乃起, 息肉乃生。其始生也, 大如鸡卵, 稍以益大, 至其成如怀子之状, 久者离岁, 按之则坚, 推之则移, 月事以时下, 此其候也。石瘕何如……石瘕生于胞中, 寒气客于子门, 子门闭塞, 气不得通, 恶血当泻不泻, 衃以留止, 日以益大, 状如怀子, 月事不以时下, 皆生于女子, 可导而下。《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癥瘕积痞痃癖疝诸证门》:凡治诸癥积, 宜先审身形之壮弱, 病势之缓急而治之。如人虚, 则气血衰弱, 不任攻伐, 病势虽盛, 当先扶正气, 而后治基病;若形证俱实, 宜先攻其病也。经云“大积大聚, 衰其大半而止”, 盖恐过于攻伐, 伤其气血也。《名家医著医案导读·中医妇科·刘敏如》:治疗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 平时均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主以治本, 除了选用破血行气之力较强的莪术、三棱、王不留行、皂角刺、三七、益母草以外, 常常加血肉有情之活血化瘀动物类药, 如水蛭、土元、鳖甲等;软坚散结常用夏枯草、牡蛎等, 以期达到消散癥积的目的;经期当因势利导, 促进瘀血排出。子宫肌瘤者同时要防止“瘀血内停, 血溢脉外”所致的出血量多、经期延长、容易导致气血虚弱, 外邪侵袭, 凝滞气血, 又造成血瘀, 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 笔者认为, 寒凝血瘀型子宫腺肌症根本原因在于阳虚血弱, 寒从内生, 寒凝淤血阻滞胞宫所至、寒瘀不去则症瘕成, 气血不通则经行腹痛。因此笔者采用阳和汤治疗此类型内膜异位症, 《外科证治全生集》所载阳和汤由熟地、肉桂、麻黄、白芥子、鹿角胶、炮姜、生甘草7 味药组成, 具有温阳补血, 散寒通滞之功效, 阳和汤方中, 熟地黄, 干姜, 鹿角胶、锁阳等温阳补血;麻黄、路路通散寒通脉;白芥子辛香走窜, 搜剔阴霾, 使阴结散去, 阳火自旺;肉桂、干姜温补命门之火, 壮肾阳而温煦;延胡索、莪术理气破血行滞, 诸药合用使补而不留滞、散而不伤正, 是以能够药到病所, 达到温阳散结行气活血止痛作用。中医调理时要根据例如病例1, 患者有生育需求的情况下, 应对症处理后予以补肾助孕;病例2 中患者进入绝经年龄, 因腺肌症难以绝经的, 因争取得患者同意后予以配合收经治疗。

摘要:目的:观察采用温阳散结经典方阳和汤加减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6例已确诊子宫腺肌症且中医证型为寒凝血瘀型的患者, 采用阳和汤加减治疗。结果:治疗有效率达94.44%。结论:采用阳和汤加减子寒凝血瘀型宫腺肌症, 效果显著,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子宫腺肌症,痛经,阳和汤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332.

子宫腺肌症临床分析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子宫大部分切除术治疗42例AM患者为观察组, 年龄25~47 (平均32.5) 岁;同时选择同期42例采用传统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 年龄24~45 (平均31.5) 岁;两组患者在年龄等各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临床表现

84例患者均表现为月经过多或经期较长, 并伴有痛经, 其中重度痛经66例, 占78.57%;肛门坠痛4例, 占4.76%;性交痛13例, 占15.48%;检查子宫明显增大, 其中超过孕10周以上者41例, 占48.81%。

1.3 诊断情况

所有患者术前均经超声及阴道B超检查, 确诊为AM者63例, 占75.0%;血CA125测定结果阳性者58例, 占69.05%。

1.4 手术方法

(1) 观察组: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 取仰卧位, 切入点选择下腹中线耻骨上三横指处作一长7~8cm的弧形切口, 逐层切开进入腹腔, 提拉子宫, 于子宫峡部无血管区打孔, 用止血带在子宫峡位置扎紧暂时阻断宫体供血, 并记录阻断时间, 不得超过30min, 切除范围距病灶经0.5~1cm, 根据患者年龄决定子宫内膜的保留量, 彻底止血并冲洗腹腔, 用1号可吸收肠线间断缝合创面, 确认子宫浆膜层对和好, 子宫创面无出血点后逐层关腹, 本组42例患者中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的2例术后用普维拉治疗3~6个月。 (2) 对照组:采用腹腔镜辅助经阴道子宫全切除术, 全身麻醉, 取头低膀胱截石位, 常规CO2人工气腹, 维持腹腔气压15mm Hg, 经阴道向宫腔内置姚氏举宫器, 采用三孔法于切除子宫后由阴道取出。

1.5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 所有患者随访3~12个月, 观察患者3、6、9、12个月雌激素 (E2) 水平变化情况。

1.6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雌激素 (E2) 水平及疗效

从两组手术前与术后3、6、9、12个月雌激素水平变化结果显示, 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前雌激素分别为522.3±98.2、520.8±107.5pmor/L, 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 。手术后观察组E2水平与术前无显著变化, 而对照组术后3、6、9、12个月E2值持续下降, 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随访12个月, 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临床症状, 超声检查观察组患者无1例有异常回声。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手术时间与出血量比较

两组手术时间与出血量差异无显著性, 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3 讨论

AM是一种性激素依赖性疾病[1], 患者常合并子宫肌瘤、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等, 是女性育龄期的常见病[2]。AM的临床表现主要是月经过多、痛经及不孕等, 部分患者伴有肛门坠胀。保守治疗效果多不理想, 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传统的手术方法采用子宫全切除术, 对女性的心理与生理均会产生不利的影响[3], 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为此, 在对病灶进行清除的同时保留部分子宫及子宫内膜, 是一种人性化的手术方式。本研究对观察组42例AM患者采用子宫大部分切除术[4,5], 术后随访12个月, 患者均无明显临床症状, 超声检查观察组无1例有异常回声, 且保证了患者术后的雌激素分泌维持在术前水平。结果提示, 对于AM患者根据手术适应证, 采用子宫大部分切除术可清除病灶[6,7], 保留部分子宫功能, 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子宫大部分切除术的优点是保留了部分子宫, 子宫动脉上行与血管得以保留, 从而使卵巢的血供得到了保证, 术后卵巢功能影响较小, 因此未影响到雌激素E2的分泌。

E2是影响女性身体、生理的重要激素, E2过低可导致骨质疏松性骨折[8]、心血管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与身心健康, 子宫大部分切除术在切除病灶的同时, 不影响雌激素E2的分泌, 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彭超, 周应芳.子宫腺肌症318例诊治分析[J].中国妇产科临床, 200l, 2 (2) :72-74.

[2]林琬君, 张娜.子宫腺肌症374例临床分析[J].武警医学院学报, 2002, 1l (3) :198-199.

[3]王宏, 冷金花, 郎锦和, 等.子宫肌腺症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手术指征的探讨[J].现代妇产科进展, 2006, 15 (7) :493-496.

[4]陈春林, 刘萍, 吕军, 等.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子宫腺肌病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2, 37 (2) :77-79.

[5]Fujishita A, Masuzaki H, Khan KN, et a1.Modified reduction surgeryfor adenomyosis.A preliminary report of the transverse H in-cisiontechnique[J].Gynecol Obstet Invest, 2004, 57 (3) :132-138.

[6]李秀岩.谷部婷.绝经前子宫切除与围绝经期综台征的关系探讨[J].黑龙江医学, 2006, 6 (2) :413-414,

[7]石一复, 薛凤霞子宫腺肌症的病因、诊断及处理[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2, 18 (3) :163-165.

上一篇:凌源地区下一篇:农村初中数学和谐课堂